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5:55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9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DCA circulation model in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PIVAS. Methods The data of 76 nur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January 2017.38 nurses were control group from Dec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7,and 38 nurses we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t first half of 2015.The bacteria number generation pass rate,settlement and settlement of bacteria bacteria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nursing quality of the nursing staff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including service attitude,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and ward management. Results In intervention group,the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fied rate was 98.16%,service satisfaction was 99.61%,the ward management conformity rate was 100%,which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qualified rate 92.70%,the service attitude of ward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89.92%,qualified pass rate 82.86%.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DCA cycle;Infection;Settling bacteria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简称静配中心,属于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为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提供无菌操作、集中调配静脉用药的平台,为临床直接提供静脉注射的药液[1]。静配中心提高了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减少了医药资源的浪费[2]。如果静配中心出现感染事件,不仅可能会导致整个医院的群体感染,也会对患者的静脉用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3-5]。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戴明(W.Edw ards Deming)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PDCA循环,故又称“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包括P(Plan)、D(Do)、C(Check)、A(Action)4个阶段,是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6-7]。PDCA循环理论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静配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我们利用PDCA循环法来加强静配中心的的护理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使静配中心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感染管理前后我院静配中心76名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其中共涉及护士长6名,其余为责任护士;男7名,女69名。年龄22~41岁,平均(34.8±5.3)岁;学历:中专43名,大专24名,本科9名;工作时间1~12年,平均(5.7±2.9)年。以2016年10月~11月静配中心的38名护理人员为干预前组(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1月静配中心的38名护理人员为干预后组。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干预措施[8-11]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管理办法,具体的管理方法按照传统的管理原则加以实施。观察组PDCA是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质量和管理效应所进行的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4个阶段循环的质量管理过程。(1)计划阶段(Plan)。对静配中心的引起沉降菌原因进行分析,监测并记录到的沉降菌的相关情况,提出对静脉中心进行消毒的计划。每月两次对洁净间和操作台内空气进行沉降菌检测,在送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感染情况发生。(2)实施阶段(Do)。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符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技术审核、验收,合格后方可集中调配静脉用药。在静配中心成立起感染控制小组,主要对静配中心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同时需要做好月底地总结工作。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每日洁净区应清场后消毒,每月沉降菌和浮游菌检测应合格。整个配置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使医护人员时刻具备无菌操作意识,减少操作不当造成的污染,杜绝配置错误,避免发生差错,保证药品配置安全。按照相关规章和管理制度处置废弃物。(3)检查阶段(Check)。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查。在自行检查的过程当中对于所发现的问题不断地总结并归纳,根据相关标准对潜在的问题当场提出并解决,再把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或新发现的质量问题输入下一个PDCA循环,为制定下一轮循环计划提供资料,不断给予完善措施,不可随意搁置、停顿。以“做事正确”和“零缺陷”,就必然成为质量改善的目标。(4)处理阶段(Action)。科室要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开会,对当月的护理质量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可能造成污染的问题,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并进行分析,及时给予正确的处置。无论是新建的,还是已经投入使用的PIVAS,均应进行定期、有效的监测,保证PIVAS洁净区的空气洁净程度。

1.3 评价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沉降菌的生成数与沉降菌生成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无菌操作区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查,每个区域监测点放置两个培养皿,洁净室洁净度级别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2]进行。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A1),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平皿)。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三个项目进行评估:服务的态度、护理的文书书写和病区管理。判断标准以为合格 (满意) 或不合格(不满意)[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干预后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16%、服务态度满意度99.61%、病区管理合格合格率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2.70%、服务态度满意度89.92%、病区管理合格合格率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空气沉降生成率比较

干预前后分别进行8次细菌培养,干预前合格次数6次,合格率62.5%,明显低于干预后细菌培养合格率100.00%,且干预前空气沉降生成率为19.36%,明显高于干预后空气沉降生成率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IVAS是在净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护理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的配置,属于医院重点科室之一。医院静配中心的感染控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在局限于后期控制的标志,体现了PIVAS前期预防感染的分重要性[14]。PIVAS感染管理不仅仅只依靠经验,还要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水平。美国休哈特博士推出的PDCA循环是一整套的循环管理过程,所以也称之为戴明环,近年来在临床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得到普及[15-16]。PDCA循环是指按照计划、实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反应质量管理客观规律和运用反馈原理的系统工程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等优点,而且时效性很强,属于最新的科学管理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PIVAS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感染管理的情况。研究结果中,干预后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16%、服务态度满意度99.61%、病区管理合格合格率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2.70%、服务态度满意度89.92%、病区管理合格合格率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模式进行感染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完善的洁净区管理制度,够促使静配中心的感染控制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PIVAS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梦乔,沈炜明.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2):110-111.

[2] 薛佩华,汤伟珉,连纯钢,等.发挥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作用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药师,2003,6(6):337.

[3] 陈铮,杨铁翼,仲金枝.医院运用PDCA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30(6):452-453.

[4] 白丽霞,赵东蔼,张小娜,等.PDCA提升医院质控水平的应用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5,14(3):462-463.

[5] 李艳芬.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6):65-67.

[6] 潘沼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15.

[7] 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0,7(2):75-77.

[8] 周丽清.PDCA循环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415-416.

[9] 杨莉.基于PDCA循环的病案管理流程优化分析[J].医疗装备,2016,2(6):44-45.

[10] 周兵.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2):54-55.

[11] 韩晓菲,张群.总额控制下医院PDCA管理对门诊指标影响的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6,4(4):163-164.

[12] 朱星光,薛进,张先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洁净区内环境的评估与维护[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4):30-32.

[13] 王行振.PDCA 理论在农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保健,2015,21(3):475-476.

[14] 徐龙雨,姚央,盖小荣,等.应用PDCA管理理念开展医院健康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14(2):543-544.

[15] 白兰,卢海波,朱龙社,等.我院静配中心各工作环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西南国防医药,2015,23(1):754-755.

[16] 周如女,_玲,周嫣,等.应用PDCA 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康复性景观;综合性医院;外部环境

一、综述

1.综合性医院

综合性医院是指从事各病种诊疗的医院,可以分为门诊部或急诊部,住院部,行政管理及其它部门。景观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部门,结合其功能和发挥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

2.综合性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分析

如上文提到,在综合性医院,根据功能和分区的不同,医院被分为了门诊部、住院部、行政管理等等部门,在景观设计上,不同的分区也有不同的特点。

2.1门诊部。门诊部(或者急诊部)作为医院的大门,人流最多,因此环境最嘈杂、热闹,也是急诊、门诊患者到达医院的第一个就诊部门,这就注定了门诊部要兼具作为诊疗部门以外,还要有一定的装饰、美观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给病患良好的就诊环境,给他们以心理上的舒适感,也符合了现代医院越来越趋于所谓“市场化”的需求,良好的医疗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病患来医院就诊。具体的设计要求为:门诊部前坪必须有宽阔的停车场和硬质铺装的集散广场,作用是集散人流与车流。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植物绿化装饰,且植物配置应该以乔木为主,来打造一种舒朗、广阔的开放空间。另外,为了方便住院的患者,门诊部与住院部的距离不能太远。

2.2住院部。住院部是病人、医护人员和病人亲属出入最多的地方,为了方便患者有良好的休养环境,所以一般位于医院比较僻静的地方。自然而然景观设计应该以安静、自然式的园林为主。植物配置在选材上要尽量考虑病人的情绪,可以大量引用乡土树种和生命力很强的树木花草,让病人有一个安静、干净、清爽的休养环境,生命力强的植物又会给病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门诊部旁边也可以修建水池,水池以浅池为好,驳岸可尽量选择自然式,也可以配制乡土植物群落,形成天然的溪流式的驳岸。水池中可种植睡莲、莲花,养殖鸳鸯、天鹅等温和的动物,池边可种植垂柳、池杉、樱花等。池边还可以设置休闲座椅、廊亭等休憩的空间,这样植物与动物和谐搭配的环境,能够让患者有种融于自然中的感觉。总的来说,在住院部的景观设计,要营造出一种安静、舒心并且有安全感的修养环境。

2.3行政管理及其它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人群只要为医院的医护、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所以在景观设计的风格上可以参考庭院式的景观,来营造一种安静、私密性较高的空间。植物上除了种植有特点的本土植物,还可以种植例如木兰、桂花、栀子等芳香植物,还可以搭配樱花、桃等等观花植物。这样在视觉与嗅觉上都能够有非常好的效果,来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休息的环境,起到舒缓疲劳的作用。

二.综合性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

基于使用者及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医院景观中使用的除了美化环境的功能,更应该强调其保健功能。充分挖掘具有良好杀菌健体作用的园林植物,对营造医院景观有重要意义。根据其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1.1视觉型植物。在人的五种感官中,视觉是摆在第一位的“刺激性”感官,视觉性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绿色作为康复景观的主要色调,能够起到放松情绪,松弛患者紧张的神经的作用,另外,绿色代表的是生命、朝气、对高血压患者、烧伤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橙黄色代表阳光、积极,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对食欲不振的患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诸如此类的植物色彩特点,它们的花色、叶色变化非常丰富,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绿色、红色、橙黄色都属于暖色系的颜色,在医院的景观设计中,以暖色调为主的环境能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舒缓患者紧张的情绪。可是在医院同样需要安静的小空间,在打造这种安静得小空间时,我们可以利用蓝色为主的冷色调装饰。这样暖色调与冷色调的景观相融合,能够给医院打造出既温暖但是又安静的休养环境。

1.2嗅觉型植物。利用嗅觉型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如芳香油营造景观,人们吸入气味后达到心情舒畅、清心爽脑的效果;有些具有杀菌灭菌功效甚至其中某些成分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从而保健身心。

1.3听觉型植物。听觉型植物指的是在医院景观设计中能够创造出声景的植物。这类植物有例如芭蕉、七弦竹、朴树等等。雨滴打在芭蕉、荷叶上淅淅沥沥的声音,能够让人安静;微风吹拂过竹林的萧萧声音,能够安抚人烦躁的情绪,对心脏病患者非常有益;甚至强风刮过树叶的强烈拍打声,能够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2.水体

水体在医院的景观中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水体的形式有镜面水池、喷泉、小瀑布、跌水、溪流、湖等,根据水体形式以及给人的不同感受,将水体分为静态水景与动态水景。

2.1静态水景。静态的水体适宜布置在安静的区域,使人安静祥和,安静的湖面或喷泉,池边种植高达乔木,搭配芳香类植物,能够安抚患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2.2动态水景。动态的水景给人活跃灵动的感觉。例如医院的公共休息空间设计的喷泉,结合音乐,能够给人欢快、积极的感觉,加强病人之间的交流,尤其对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的病情有极大的帮助,一改心里抑郁的病人以融入自然与社会的感受。

3.景观小品及设施

3.1景观小品。医院的许多景观小品,例如雕塑、景墙、座椅会雕刻古代的医疗故事传说或者本医院的文化,向人们展示悠久深远的医疗文化或者医院的精神文化,给患者安心,例如通过雕塑来展示中医的“望闻问切”。也有的雕塑和景墙会将本土的特色、文化融入进去,将本土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雕塑展现出来,给病人孤独的修养生活多一点生气。

3.2人性化设计。景观人性化设计在公园、住宅等区域现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医院,更是康复性景观的重要体现点。在医院,有部分病人在休养过程中需要借用到轮椅,无障碍坡道的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或者景观设计上的必要要求,更加体现医院对病人的人性关怀。

三.讨论

总之,在医院的园林景观中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除个别特定的环境外,减少硬质空间所占比例。尽可能利用多的空间创造出适宜的、舒适、安静的工作和疗养的环境。植物搭配上,要精心选择树种,因地制宜,也要运用好每种植物除了美化环境以外的其他功能,例如抗污染功能、净化空气功能、药用功能。另外,在中国,康复性景观设计还属于新鲜事物,人们对医疗园林的意识比较淡薄,自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而医院作为康复性景观的主要载体区域,其景观更加应该得到更好的改造与优化,对现有的医院景观进行合理改造,总结经验,对拟建的医院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除此以外,还要增强群众的健康和环境意识,认同“景观”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美好的康复性景观还是医院给予病人的最佳的人文主义的关怀,对病人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它是医疗人员给病人除治疗药物外最好的精神良药,它鼓励每一位病人勇敢的同病魔作斗争,顽强地生存。

作者:吴智婕 唐贤巩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2009,25(8):7-11.

[2]杨丹伟,唐文,余晋.色彩在医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94-96.

[3]黄筱珍.从康复花园到健康景观[D].上海:同济大学,2008:23–24.

[4]韩新英,于东明,张娟.医院庭院环境规划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5):61-66.

[5]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M].北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744.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3

国内部分医院已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配置中心), 配置中心的配药工作大部分医院由护士执行。2010.4卫生部的《配置中心管理规范》的人员要求中,调配药物(药物混合)工作由药学专业人员完成,没有提及护士,故各大医院在逐渐改用药学专业人员调配药物。2010年我院配置中心新进药学专业毕业生7人 进行调配药物工作。对几乎没有拿过注射器,没有无菌观念的人员如何培训,我们进行了探讨。

1 资料

2010年7月新招应届毕业生7人,其中男3人,女4人,均为本科药学院毕业。

2 培训方法

2.1 制定培训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每日时间安排,周训练、总结安排,月培训、总结安排;导师的选择及安排;理论、技术培训与考核,制定考核标准。

2.2 选择导师 导师的选择致关重要,入选条件:有爱心,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规章制度,操作正规熟练,配药速度较快,有教学经验。根据新人的情况配合适的导师,设总培训一人。

2.3 理论培训 时间:上班第一天,每周2次(一下午,一晚上)。主要内容:配置中心概况,管理规范,操作规程,各班、各台分工,思想品德,临床药学等。Ppt课件,每人一份,随时查看。

2.4 技术培训

第1~3周每天时间安排:6:30~8:30协助传药,8:30~10:00操作训练,下午协助排药。

8:30~10:00操作训练:

第一周安排:

第1天,参观及理论培训。

第2天:操作示范及练习-入室更衣,控制注射器吸水练习:1~50 ml注射器,吸0.1~35 ml液体练习。

第3~5天:注射器吸水控制训练。

第二周:用“废药”练习药物调配,先示范。

第三周:配药全过程示范,看导师操作及用“废药”练习药物调配。

第四周:跟导师操作,考核。

第五周-3个月:在导师监控下操作,考核。

3 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考试合格,独立上岗。经过一个月的练习6人能掌握基本操作。经过3个月的训练,2人配药速度接近护士配药速度较慢的水平。各人热爱配药工作,出错率不高,能发现错误,无菌观念逐步形成,有较强烈的防差错意识。

4 讨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大、责任性强、风险性大,无论是药师还是护士,对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支持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1]。配药工作是一项含有较强脑力劳动的强体力劳动,要在短时间内配出大量药液,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2]。配置中心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配置中心的配药质量,所以配置中心的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配置中心,这些学配药的药学人员,经过有计划的高水平系列培训,可以成为优秀的配药人员。对配药的药学人员需要给以更多的关心。如安排一些管理工作给他们管理,让他们感受到重视和关心;多安排一些活动,让他们当主角,使他们有家的感觉。安排他们到其他药房去短暂工作,让他们体会到配置中心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不亚于其他药房;经常到病房巡视,接触病房医护人员、患者,了解配置中心的重要性。在人员选择中,男士较女士更优胜,男士手力大耐力强。高身材者操作欠便利。长头发者头发容易外露,难管理。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438-03

Central Apparatus Room (CAR)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CAO Mao-cheng, HE Ji-fu

(Shenzhen Bao'a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r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ospital central apparatus room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and specialized computer room has become the base of hospital digit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hospital, the article gives full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central apparatus room.

Key words: hospital informatization; central apparatus room; UPS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常态运行和医疗数据资源的保存、利用与开发对医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及数据存储中心的计算机机房标准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不间断的、稳定的服务,必须保证网络交换设备和服务器等精密电子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也就是要求这些电子设备拥有良好的运行环境[1-2]。因此,中心机房内的装修设计、UPS电源及配电、防雷接地系统、空调系统、门禁系统和机房视频监控等,都是直接影响医院信息化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下面将结合我院在数字化机房建设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 我院机房现状及需求分析

我院中心机房始建于1998年,位于中医信息楼五楼,占地面积仅为3平方米,目前机房内设备拥挤并严重老化,基础设施建设均不符合现已颁布的国家机房标准,随着我院新门诊大楼的启用、老楼的改造,原有的100M网络主干带宽已远远不能满足各系统的应用需求,新中心机房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2004年,我院正式启动数字化兴院工程,总投资3800万用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即将建设的中心机房地处新门诊大楼9楼(共18层),面积约为220平方米,分为控制区、辅助设备区、设备区、维护区四大部分,机房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中心机房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点[3-4]:一是符合医院业务发展方向。中心机房的建设不仅能适应目前需求,而且能满足医院长远发展的规划,采取“统一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到位”的建设原则。二是必须依据国家计算机机房建设的相关标准及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实施。三是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及医院所具有的经济实力,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中心机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未来各系统的整合,并配合几幢老病房楼、门诊楼的装修改造、尽量避免重复布线、保护现有投资。

2 中心机房建设内容

医院中心机房系统由以下分系统构成:机房装修子系统、机房综合布线子系统、机房配电子系统、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KVM集中管理子系统、空调与通风子系统、防雷与接地子系统以及消防报警子系统,考虑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仅对机房装修子系统、机房供配电子系统、防雷与接地子系统以及空调与通风子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2.1 机房装修子系统

机房内装修是整个机房的基础,主要服务于空调系统气流的合理流通、布线方便合理、光线充足,造就最佳设备运行和人员工作环境;房内装修材料以防火、防潮、保温、不起尘、经久耐用为条件,在保证机房密封、地面无尘、墙体保温、光线充足的前提下,机房装修得美观、大方、实用。并且在保证机房整体装修效果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

2.1.1 天花吊顶工程

机房棚顶装修采用吊顶方式,选择规格为600*600mm铝合金微孔吸音天花。铝板及其构件具有质轻、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尘、不吸尘等性能。使机房内吊顶实现以下功能:安装固定照明灯具、走线、各类风口、自动灭火探测器;防止灰尘下落等等。在安装天花之前,将原楼底清理干净刷环氧聚氨脂二遍。

2.1.2 天花照明工程

照明设备选用铝合金格栅、反射弧罩、无眩光灯盘。在机房内均匀分布安装3*40W灯盘,使整个机房的照明度得到均匀的分布。机房照明达到机房光照度要求,离地0.8米不低于500 lux的标准。灯盘规格1200*600mm,与600*600mm天花相配,可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光管采用飞利浦冷色温光管,与灯盘相配可产生柔和的效果。不会产生眩光,避免反光影响操作者工作,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机房。

2.1.3 墙面处理工程

墙面处理是指采用在主机房建筑物的墙面、柱面上进行防火、防尘、防潮、防水、保温处理,同时使房屋内部平整、光滑,清洁美观,改善采用光条件,增强保温、隔热、隔音、防尘等性能从而改善环境条件。在选择墙面板材料时,要求能满足屏蔽系统和等电位系统的需求,中心机房除玻璃隔断外的墙体采用轻钢龙骨及双面防火石膏板板作底衬,面装亚光铝塑板。这样既使材料的质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又避免了在机房内产生各种干扰光(反射光,折射光)。该铝塑板防静电、耐冲击、隔热、隔音、防火、防水、防污、耐腐蚀、耐粉化、色泽持久不变,具有突出的高负荷抗挠曲能力。铝塑板金属面全部由导线连接到接地点,以达到良好的电磁辐射(EMI)及静电的屏蔽效果。

2.1.4 屏蔽工程

中心机房是我们医院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存储着病人病历资料、医学资料文档以及财务数据,为了提高数据中心安全性放置信息泄漏现要求对机房做屏蔽工程。铜网拼装式电磁屏蔽机房自重份量轻、安装快、电磁密封性可靠、组装和拆卸工艺性强,同时满足通风采光的需求。针对我们医院的实际环境及应用情况,设计方案采用了铜网式信号屏蔽设计方案,在辅助机房以外的机房区域外墙及地面布设铜网屏蔽层实现信号屏蔽。

2.1.5 地面防静电处理工程

机房的防静电技术,是属于机房安全防护范畴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静电,是发生最频繁,最难消除的危害之一。根据设备数量及地板载重能力,我们选用“永生”无缝全钢抗静电通路地板,该地板严格按“永生”标Q43-95标准生产的,该标准是参照美国“CISCA”标准、英国“MOB”标准和国标GB6650-86标准制定的,部分技术指标要超过上述标准。所有制造全钢地板的材料均无公害物质。其地板基体采用进口冷轧板经拉深焊接而成,地板的上板为超硬质钢板,下板为深拉深级钢板,地板表面经过导电环氧树脂喷塑处理,中间填充美国进口泡沫水泥,且表面可粘贴各种地板覆盖物所装饰。全钢组件,机械性能高。承载力大,防火性能好。表面静电喷塑、柔光、耐磨、防蚀。地板表面粘贴装饰板,耐磨性及抗静电性能优良,抗污染、便于清晰,造型美观,装饰性强、组装灵活、互换性好,维修方便,经久耐用,保修期两年,地板使用寿命为25年。

2.2 机房供配电子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机房高可用性的基础。网络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和辅助设备负载。主设备负载是指网络系统中使用的交换机、服务器及其外部设备和机房监控系统,这部分供配电系统称为“设备供配电系统”,系统对供电质量要求高,应使用UPS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辅助设备负载是指空调、照明等设备,其供配电系统称为“辅助供配电系统”,可以由市电直接供电。

根据机房的实际需求,我们选用两台艾默生40KVA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保护系统),实现8小时延时,三相输入,三相输出,提供UPS(三年上门保修)电池三年上门包换优质服务。艾默生iTrust UL33系列UPS系统是连接在输入电源和负载之间,为重要负载提供不受电网干扰、稳压、稳频的电力供应的电源设备,在市电掉电后,UPS可继续给负载提供一段时间的供电。UL33系列UPS采用高频双变换结构和先进的全数字控制技术,带输出隔离变压器,能提供稳定、洁净、不间断的电源,并具备完备的网络管理功能。

2.3 防雷与接地子系统

2.3.1 防雷子系统

机房防雷系统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对直击雷的防护主要由建筑物所装的避雷针完成。机房的防雷包括电源系统和信息系统防雷,其主要是防止感应雷引起的雷电浪涌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我院中心机房采用三级防雷标准设计,其中一级防雷采用建筑物原有的避雷装置,新门诊大楼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二级防雷包括两部分,如图2所示:一部分设备放置在新门诊大楼总配电箱,另一部分设备放置在新门诊大楼机房配电箱;三级防雷设备为机房网络设备供电插座。在新门诊大楼总配电箱前,并联安装1套电源防雷模块AM1-80/4,对于直击雷的导入的电流进行首次对电泄放。该防雷模块的最大通流达80KA。将残压降到2000V以下。在过载情况下,保护器内置的热感断路器可以将保护器模块从主电路中脱离出来,保证供电系统正常工作,与此同时状态显示视窗由绿色变为红色。在机房的分配电柜前端,并联安装1套电源防雷箱AM2-40/4,将上一级泄放后的残压进一步降低,降到1500-1800V之间。该选型的防雷器标称通流容量达40KA。在交换机、服务器及终端等贵重设备前端,即机柜内部,各安装1套ASP A6-420NS防雷插座。对雷电流进行最末级的保护。经过此级的电流泄放,最后残压降到600-1000V之间。

2.3.2 接地子系统

我院网络机房由于设备复杂且数量众多,我们考虑采用综合接地方式,交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合并,与直流逻辑地、防雷保护地分别用各自独立的接地铜芯线引出,并将它们与机房等电位体连接。这样,它们的电位相同,在雷击时不会发生雷电反击。同时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Ω,保证了接地线之间不产生电位差、不相互干扰。

2.4 空调与通风子系统

我们医院中心机房属于大型、重要程度高的机房,具有高热密度、高显热比等特点,必须保障其高可靠性,设计冗余,应保障其环境控制的年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99.9999%。机房内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机房内按国标GB2887-8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配置空调设备。机房内的新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清新的新风提高机房的洁净度,使机房保证正压,并提供新鲜空气。新风必须满足两个指标:其一,是每人每小时40 立方米;其二,是应占空调系统总风量的5~10%。本次机房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采用排名国内同行前列的艾默生challenger M+解决方案,其中配置3套CM40AF&CDF141精密空调实现整个机房主要部分的空气调节。艾默生challenger M+解决方案包含了新风调节系统。

3 总结

总之,计算机机房建设是一门实际、复杂、涉及技术面比较广的综合性工程,机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必须相互匹配,联动工作,才能对机房内设备起到有效的安全保护作用。我们通过对机房工程项目的合理规划、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准确安装,加上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使得深圳宝安人民医院中心机房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故障,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网络核心设备的损坏而带来的网络应用风险。

参考文献:

[1] 叶佩生.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5

色彩调节是Color Conditioning的译名,医院的环境色彩就是以色彩调节为中心的一种手段,即将医院的建筑、设备、交通、器械、工具等施以色彩的同时,利用这些元素所具有物理、心理和生理的性质,为医院环境提供舒适、美观、高效、安全、方便的配色设计。

1.1 色彩的物理效果

具有颜色的物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影响人的视觉效果,使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在主观感觉中发生变化,这种主观感觉的变化,能够用物理单位来表示,常称为色彩的物理效果,其效果由轻到重的顺序是白

1.2 色彩的心理效果

色彩的心理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悦目性,就是它可以给人以美感;二是它的情感性,就是它能影响人的情感,引起具象或抽象联想,乃至具有象征性的作用。随着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健康状况等的不同,对于色彩的好坏也是有差异的,这表明,在进行医院色彩配置时,要细致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对不同色彩环境的要求。

1.3 色彩的生理效果

色彩的生理效果在于对视觉本身的影响,医院一般是将器物的补色作为背景,以消除视觉干扰,减少视觉疲劳,使视觉器官从背景中得到平衡和休息。因此,在现代医院设计中,浅色调的米黄、乳黄成为了医院室内色彩的基调;橙色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对喉部、脾脏等疾病有辅助疗效;紫色可以松弛运动神经、缓解疼痛,对失眠和精神紊乱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红色能促进血液流通,加快呼吸,焕发精神,对麻痹、忧郁病患者有一定刺激缓解作用;绿色能够降低眼压,安抚情绪,对高血压、烧伤、喉痛感冒患者均为适宜;平静和谐的蓝色用以舒缓肌肉的紧张,松弛神经,有利于肺炎、情绪烦躁、神经错乱以及五官疾病的患者,同样急诊室也可以采用浅蓝色的冷色调,提示医护人员在处理急诊病人时需要沉着冷静。如果不了解色彩的生理效果,只凭主观爱好进行色彩设计,那么会在心理上给医院及病患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1.4 色彩的标志作用

色彩的标志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标志、空间导向、空间识别等方面,有效利用色彩的标志作用可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信息的传导,有利便捷、保障安全。

2. 医院室内的设计元素

首先,色彩分层应根据楼层不同、科室不同,在每层的色彩运用上,通过色彩加以区分,也是在建筑上配合标识系统的手法之一。

其次,数以千计的各种配色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或平淡、或突出、或古典、或清新,在医院统一规划配色,以平淡柔和的浅粉和高雅的淡灰组色为主(如白+米色、粉绿+象牙黄、浅蓝+象牙白、灰白+米黄等),局部需要画龙点睛的部分点缀以少量的清新组合(如蓝+白、绿+黄)。

2.1 门诊大厅(问询、挂号、收费、取药)大空间、动态区

应具备宜人的排队等候环境,具备良好的空间指导作用。可以大量采用简洁、耐用、中高档材料,以及大量重复性标识指引牌、电子屏、公用电话、室内绿化等设施,较高的室内照度,给人一种明快、亲和的自然色系,既为室内带来了生机活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恬静、舒适的救治环境。

2.2 候诊区、中空间、亚静区

应具备相对安静的等候环境,能观察到诊室内的工作情况。可以采用通透隔音的隔断材料,提供舒适的座椅、电视、电子屏、叫号系统等设施,营造相对稳定的等候环境。同时,在公共区域,以柔和、高调暖色为主导色,增添医护人员的亲和力。

2.3 各诊室、小空间、安静区

应具备亲切宜人的环境,以及相对的私密性。可以大量采用简洁、耐用的材料,局部选用高档材料点缀,使用浅色调平和病人情绪,能有效地消除病人及家属普遍紧张、恐惧的情绪。

2.4 各病房及病区辅助空间、小空间、安静区

应具备安全舒适的环境。可以使用温和的色彩柔和的暖光源,加上适宜的照度,让病人有回家的感觉。例如,在病房区域选用淡雅的浅绿与枫木的搭配,隐喻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惫和控制急躁的情绪。

3. 结语

色彩可以从生理到心理给人造成的影响,因此医院室内的装修设计应遵循色彩元素的功能特性,并正确地加以运用,起到缓解疲劳,抑制烦躁,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从而减小病患对医院、对疾病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1] 赵文杰. 现代医疗室内建筑装饰设计探讨[J]. 现代医院,2010(10).

[2] 国立伟. 医的室内建筑装饰浅谈[J]. 医院管理,2009(18).

[3] 王卓毅. 医院建筑装饰设计浅析[J]. 经络技术协作信息,2009(15).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 R657.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06-01

肝硬化患者一般病程长,治疗时间久,且易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长期反复静及穿刺,导致血管腔狭窄,触之变硬或血管走行呈条索状改变或疼痛,使临床静脉穿刺困难,为此我把自己的临床经验简单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252例;男184例,女184例;女68例,年龄31岁至82岁;住院天数;最长305天,最短4天;婚姻状况:已婚229例,未婚7例,离异或夹偶16例;工作:有固定工作72例,无固定工作21例,离退休人员139例;医疗付费方式:自费51例,医保或公费201例,多次住院152例。

2 静脉穿刺

2.1 心理安慰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程时间长,久治不愈,容易形成孤僻、固执、暴躁等性格,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对家人及护士发脾气,尤其在服药打针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往往情绪波动大,出理消极、悲观、焦虑、不信任、猜疑等不良情绪,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及护理,又由于长时间静脉输液,产生害怕打针的心理,更不愿积极配合静脉穿刺,针对这些负性情绪,工作人员在充分理解其感受的基础上,生活上给了予悉心地照料,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与家属沟通,希望家属经常来探望,照顾患者,减轻不安全感及孤独感,使患者受到亲情的关怀,对工作人员产生信任及依赖,从而配合静脉穿刺。

2.2 静脉穿刺术前准备

2.2.1 在穿刺前二十分钟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静脉,或用温热水洗手(注意湿度不要太高,防止烫伤),由于热的刺激作用,使血管充分扩张,有利于穿刺成功。

2.2.2 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面越小,一般选择5号半或6号的头皮针,如果同时输血或血浆蛋白之类血制品时,可选用7号或9号针头。

2.2.3 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载口罩,仪表端庄,面带微笑,言语柔和,态度和蔼,静脉输液盘干净整齐,用物摆放有序,用过的垃圾及时清除掉。使病人首先对护士仪容有一定的认可,产生安全感 从而积极配合静脉穿刺。

2.2.4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对床号、姓名,核对姓名,请患者清楚地回答或自述一遍自己的姓名,确保注射安全。

2.3 静脉穿刺过程中

2.3.1 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血管,一般由远端到近端,由背侧向内侧,左右手交替使用。

2.3.2 在穿刺部位上方系上第一次止血带,找好你需要穿刺的静脉,松开止血带,接着再第二次系上止血带,这样可以使血管迅速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3 严格无菌操作,坚持一人一针一次一止血带一消毒手,认真消毒注射部位,但消毒剂不可过多,且要等到晾干后再行穿刺,避免消毒剂沿穿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2.3.4 嘱病人手呈鸡爪样,工作人员的左手抓住患者的手,让患者心理有一种依赖感,减轻紧张情绪,右手持针柄进行穿刺,进皮肤的速度要快,穿破皮肤后进血管的速度要慢,避免针头在组织中反复探找静脉,损伤血管壁的完整性。

2.3.5 穿刺见回血后,轻轻地松开止血带,缓慢地打开输液器的开关,避免动作太大,用力过猛,液体迅速流入血管,导致血管破裂,造成穿刺失败,针柄的固定要稳妥,防止针柄左右晃动,使针尖滑出血管外,造成液体外渗。

2.4 穿刺成功后的护理

2.4.1 穿刺成功后,将患者穿刺的手放入舒适位置,天气较凉时,放于被窝内或温热的热水袋上,以防冷刺激损伤血管,病人感到不舒适。

2.4.2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告诉患者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及药物的相关知识。

2.4.3 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观察液体滴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及外渗,患者有疑问及时给予解决及帮助。

2.5 拔针方法的改进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7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进行静脉用药配置和管理的部门,服务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病区,为各个医院的病区提供普通药物、抗生素药物、化疗药物及静脉营养液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药剂科及护理部协同管理,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内容枯燥,加之协同管理导致护理人员边缘化,使护理人员缺乏成就感及归属感,无法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进而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丧失工作热情,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将正性激励引入到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改善存在的问题[1]。为了确保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将正性激励应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探讨实施效果及对护理差错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9年1-12月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名护理人员均为医院正式编制人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拥有男性1例,女性19例;员工的年龄范围20~42岁,平均年龄31.71±2.19岁;员工的工龄为1~18年,平均工龄为8.03±1.20年;员工文化程度:本科8名、大专5名,中专7名。研究期间内人员未发生岗位变化或离岗等情况。本研究已通过山东省泰安市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正性激励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性激励管理制度。(1)优化岗位管理规定:合理开展轮岗和调休制度,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及个人情况,合理制定排班表,确保人员能够合理休息;合理搭配卫生值日,明确人员职责,避免工作推诿。(2)树立榜样:每周定期组织例会,鼓励表现优异和进步明显的人员,树立科室标兵,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明确科室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良好的药物配置服务对其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能够强化人员责任意识和荣誉感。(3)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根据工作总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可以进行实际演练,鼓励员工进行经验分享,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4)定期进行工作考评:对于连续发生差错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及降薪,同时由高年资人员或是专业能力较强人员对年轻护士进行必要指导和帮扶,耐心指导其规范完成日常工作,使其逐步掌握工作重点,降低差错率。组织进行零差错座谈会,鼓励畅所欲言,采纳合理建议。对科室管理规定进行优化,提倡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柔性管理制度,提升科室人员的忠诚度及满意度。(5)技能竞技: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和业务比武,能够将护理知识强化融入到团建活动中,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同时强化人员协作能力。

1.3观察指标

(1)单日工作指标:评价指标包括配置准备时间、清场工作时间、洁净室配置辅助时间和药物配置时间。(2)护理差错:主要包括排药错误、配药错误、标签错误、发药错误。(3)工作质量:采用科室自制日常工作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价护理人员基础操作分值,包括无菌操作、剂量控制效果、溶媒选择是否合理、准确评价处方合理性等,总计100分,分值越高提示基础操作工作质量越理想。(4)职业认同感:使用科室独立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调查表,了解人员的归属感、职业成就感、工作兴趣及工作主动性、是否具备创造能力、承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集体荣誉感、责任意识、精神状态等。量表总计50分,分值越低提示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越差[2]。(5)工作满意度:使用科室自制调查量表进行对接科室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满意程度的评价,总计10分,分值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干预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单日工作指标情况比较

正性激励护理实施后,20名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所需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正性激励实施前后护理差错率对比

正性激励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正性激励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和基础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正性激励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质量两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正性激励实施前后对接科室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正性激励护理实施后,对接科室对静脉用药配制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成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静脉用药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安全性[3]。将静脉药物集中进行存储,可提升空间使用率,同时便于管理。通过准确识别及配置药物,能够缩短药物配置时间,提升临床使用效率和规范性。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各个科室护理人员每日配置药物,存在无法识别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会增加用药风险。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建立,有利于规避药物差错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4]。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完成药物配置后,需要明确标记药物使用时间,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对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工作和其他临床科室具有较大区别,护理人员不需要直接接触患者,但是需要在固定区域内完成日常工作[5]。科室工作节奏快且工作强度大,活动范围较为有限,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和特殊性,且工作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有必要规范护士的操作[6]。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因为工作机械化、无法体现出专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自我认可程度,导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逐渐降低,影响工作各个环节效率和质量。正性激励管理模式利用激发个体的心理动机,使个体能够持续处于积极状态,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管理方法。相关研究证实[7],正性激励管理模式对于提升个体潜能具有积极作用。将其应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缓解静配中心员工的负性心理情绪;同时利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员工的自我学习和进步意识,逐步提升工作熟练度和准确度;此外,将护士的日常考核与工资挂钩,对于表现优异或是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科室定期组织团建活动,提高人员写作能力,能够互相鼓励,营造积极的工作范围[8]。本研究结果证实,相比于实施正性激励管理模式前,实施后护理人员单日工作配置准备、清场工作、洁净室配置辅助和药物配置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护理人员基础操作、职业认同感评分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差错发生率降低;各相关科室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服务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上述结论充分证实,正性激励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推行后,明显提升了中心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认同感,并能够充分意识到工作差错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服务意识[9]。通过各项培训、学习和集体比赛等活动,逐步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够积极参与科室非业务类活动,为科室工作效率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工作,获得满意的薪水和报酬,并能够肯定自我价值[10]。综上所述,正性激励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提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可强化人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其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避免工作差错发生,为对接科室提供高效且满意的服务。

4参考文献

[1]张菊,蒋燕,江娟,等.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124-125.

[2]管银中.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2):184-185.

[3]温坚坤,黄享贞,甄炬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对工作效率和排药差错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3):159-160.

[4]房丽丽.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9):61-62.

[5]周文文,糜雯蓉.员工帮助计划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压力的管理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4):163-165.

[6]陈妙仙,兰凤英,俞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常见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6):77-78.

[7]韩晓宁.正性激励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2):1561-1562.

[8]王嵘娟.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及满意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3):83-87.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8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x±s,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构指标在学科建设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情况下,床位数基本符合要求。在医护人员配置上,我院ICU专科医生在2012年及2013年均未达到要求,且2013年进一步减少;专科护士配置初步达标,但2013年仍有高年资护士流失,新补充年轻护士4名。在常规设备配置上,2013年有创呼吸机报废1台,但未能补充。我科暂无无创呼吸机。与北京地区报道的数据[3]相比,监护仪床位比、有创呼吸机床位比、无创呼吸机床位比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输液泵床位比2013年有所提高,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注射泵床位比及肠内营养泵床位比2013年均有所提高,但仍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高级职称医师2013年流失1位,现有人数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也明显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

2.2过程指标我院ICU多学科查房频度2012年为1.31次/周,介于北京市三级医院[(3.75±0.97)次/周]与二级医院[(1.20±0.92)次/周]之间。2013年为1.33次/周,与2012年水平基本持平。我院ICU成立之初即已建立转出的标准化程序,并逐渐完善。继续教育开展频度2012年为12次,约0.21次/周,低于北京市二级医院[(0.75±0.58)次/周]及三级医院[(1.83±0.72)次/周]水平。2013年同样为12次,约0.21次/周。床位使用率方面2012年为63.0%,低于北京市三级医院[(84.4±4.52)%]和二级医院[(62.7±5.54)%]平均水平。2013年为57.6%,有下降趋势。

2.3结果指标在结果指标中,我院2012年标准化死亡比为0.92,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2013年为0.89,较前下降。48h再转入ICU发生率2012年为0.99%,高于北京市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水平,但2013年有所下降,介于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意外拔管率及48h内非计划再插管率2012年水平介于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2013年略有上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012年水平均高于或接近北京市三级医院水平,均高于二级医院水平,但2013年较前下降。

3讨论

重症医学质量控制指标目前常用的是根据Donabedian教授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系统。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安全与质量特别委员会(ESICM)按照上述“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筛选出9条获得90%以上专家共识的指标用于重症医学质量评价,包括:ICU学科建设符合国家要求情况、24h可获得的高级重症专科医师支持、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的建立情况、多学科查房频度、ICU患者转出的标准化程序、标准死亡率、48h再转入ICU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近期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发表,该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即参照了Donabedian教授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的医疗质量概念的三维评价指标系统,结合重症医学控制的学科特点及目前国内现状选择,涵盖了ESICM提出的9条指标,很好地反映了北京地区重症医学质控的现状水平。以此为参照,本研究同样按照“结构-过程-结果”模式选取上述指标进行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查找差距、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我院ICU的质控质量提供客观的依据和参考。

从我院ICU重症医学质控评价的结构指标看,床位数符合《指南》对重症医学床位数的基本要求,但随着2014年我院总床位数的扩张以及老年高龄危重患者比例的增加,对ICU床位的需求量越发增加。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我院ICU专科医生的配置一直未能达到要求,且ICU专科医生的流失问题严重,包括高级职称医师2013年流失1位,现有专科医师包括高级职称医师人数均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ICU医生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但专业性尚未有其他专科成熟以及收入问题等综合因素有关。ICU专科护士配置初步达标,但2013年有高年资护士流失,新补充年轻护士4名。可见,在ICU医护配置方面,仍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基本医护人员的配置。在常规设备配置上,2013年有创呼吸机报废1台,但未能补充。我科暂无无创呼吸机。与北京地区报道的数据相比,监护仪床位比、有创呼吸机床位比、无创呼吸机床位比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输液泵床位比2013年有所提高,并介于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注射泵床位比及肠内营养泵床位比2013年均有所提高,但仍均低于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也明显低于北京市二级及三级医院均数水平。可见,我院ICU在结构配置完善方面仍有较大的空间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医院新建工程不断增加,需要给予科学的电气设计。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对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的应用日益增多,用电需求量扩大,用电方式变得复杂起来,这给医院的用电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为更好地满足医院运营需要,做好医院电气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文章以某医院住院楼为例,对其电气设计做出了探讨。

1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问题分析

1.1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问题

从我国现有医院建设来看,国家并没有正式的电气设计标准,因此在不同地区,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出现了较为悬殊的设计水准,同时还有部分医院不重视电气设计,建设资金用在了医院硬件建筑上。很多医院对电气设计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设计中出现了线路额定负载等余量不足的问题,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鉴于医院建筑与其他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的不同,再加上用电设备使用特点的差异性,使得医院住院楼需要较多的一级负荷,电气线路又比较多,这就增加了电气系统设计的难度。不仅如此,在一些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中,忽视了照明灯的科学选择,结果导致眩光污染问题,给病人康复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2某新建医院住院楼工程概况

某医院新建了一栋住院楼,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7650m2,包括地上15层和地下3层,建筑高度65m,设计病床位数400床。新建住院楼属于高层建筑,采用一级耐火等级。根据规划设计,本住院楼包括4个胸外科护理单元、4个心内科护理单元、1个ICU监护室、1个CCU监护室和1层手术层,并配备有功能科、肿瘤中心、设备用房和两层地下停车场。根据建筑一级负荷用电单位用电标准,住院楼消防负荷、生活变频水泵、地下停车场设备、吸引机房、供氧机房、手术室空调系统等均划归一级负荷。其中,消防负荷有排烟风机、应急疏散照明、应急照明、消防电梯和正压送风机等。而二级负荷包括百级以外手术室空调系统、客梯和医用电梯。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包括手术室、CCU监护室和ICU监护室。

2医院住院楼供电方案规划

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并参考国家IEC标准,此医院住院楼供电方案中,在地下一层设置变配电室,并采用两路相互独立的10kV电源供电,并配备第三电源用于断电时的紧急供电。其中CCU监护室、ICU监护室和手术室等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配置EPS应急电源,确保上述单元供电的连续性和对转换时间的需要。按照负荷计算和住院楼用电的特殊性,住院楼供电方案计划设置2台干式变压器(800kVA)、2台变压器同步开展工作。同时这两台变压器也互为备用设备,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后,另外一台变压器负责住院楼全部用电负荷。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手术层、CUU监护室和ICU监护室由配电室单独引入双路电源供电,并于末端自动切换,同时配置EPS应急电源供电。对于住院楼各类电源,均由配电室分别引至电气竖井中,竖井内均设有普通照明、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普通动力箱,然后由竖井配电箱分别引至住院楼的各个科室,用于科室的照明、空调使用等。其中应急照明配电箱由双回路电源供电,在末级设置自动切换开关切换。根据科室、楼层独立设计计量,并保证在电气竖井配电箱内设置计量表。

3住院楼照明系统设计

医院住院楼照明设计,需考虑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两方需求,为住院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稳定病人情绪,使其耐心就诊和住院。而同时为了给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也需要一个科学的照明系统设计。在照明系统设计中,综合自然采光、光源、灯具等因素,实现了科学布灯、控制方式和节能的目标。采用一床一灯方式设置局部照明,综合医疗设备带安装模块式荧光灯或可调节式悬臂壁灯。无论何种灯,都用可调节光源,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要求。病房区设置夜间照明灯具,病房和卫生间过道安装夜间照明灯具,用带有遮光罩的节能型灯具。病房层公共走廊采用应急可控方式应急照明灯,其控制开关设在护士站,由值班护士负责管理。住院楼的公共走廊、消防电梯间、公共大厅和疏散楼梯间等安装疏散照明灯具,而大厅、疏散通道安装疏散指示灯,并在安全出口位置安装标志灯。

4重要科室防静电和防漏电措施

与民用建筑供电与医院建筑供电不同,在医院住院楼内,一处微小的漏电均可酿成大的医疗故事。因此,医院住院楼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型应采用TN-S系统,CCU监护室、ICU监护室和手术室的配电系统,均采用IT系统接地。众所周知,用电设备直接漏电电流>10uA时,可对人体心脏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微电击事故。为了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国际标准,手术室、CCU和ICU监护室一般采用局部中性点不接地IT系统。与民用建筑供电相比,医院供电具有特殊性,在医疗环境中,即便是微小的漏电电流都可能导致微电击事故。通常医院住院楼或一般民用建筑,均采用电磁式剩余电流保护器来防止静电,其响应值为mA级,根本不能满足医疗领域保护患者的要求。因此,对于医院的特殊重要科室,比如手术室、ICU等场所,均要采取有效的防静电和防漏电措施。一般而言,医院的重要科室均要通过局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IT系统)来防静电和防漏电。其中IT系统是指所有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均应通过复合要求的阻抗来进行接地。医院住院楼手术室、CCU监护室和ICU监护室均设置了局部IT系统,这一系统由测试仪、电流互感器、外界报警显示仪、单相隔离变压器和绝缘监视器等组成,通过单相3~10kVA隔离变压器来对重要科室进行供电:一是避免其他供电回路中漏电电流威胁重要科室的医疗设备,杜绝酿成医疗事故的风险;二是隔离电源上负载发生对地故障时,由于对地不构成回路,不易产生危害较大的容性漏电流。总而言之,IT系统内的绝缘监视仪,可保证系统带故障运行,不导致断路器工作,确保ICU监护室、CCU监护室中医疗设备供电的连续性。

5住院楼电气安全防护与接地系统

医院住院楼电气安全与接地设计,直接关系到住院病人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对设备正常运行、建筑物防雷击也非常重要。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了本住院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金属屋面、金属管道、风管和构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在住院楼的每层,均利用结构梁内主筋作为连接,与玻璃幕墙、金属窗连接。本住院楼防雷引下线和防雷电感应,在重要科室均设置电位接地系统。在各个功能房,均设置LEB总等电位接地端子箱,为现场医疗设备使用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电源系统设有三级浪涌保护装置,用来限制感应过电压入侵。

6住院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医院住院楼为一类防火建筑,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有一台集中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其中系统可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与联动控制状态信号。这一系统由智能显示工作站、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消火栓按钮、输出模块和手动火灾报按钮等部分组成。住院楼消防控制设备集中布置在消防中心控制室,且控制线缆都是由室外弱电电缆沟引入。根据防火分区火灾报警控制回路,分为火灾报警控制器等在内的二总线智能控制器。在确认着火后,控制器可向火灾现场发出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系统,这时及时通知消防设备和消防人员,并瞬间切断非消防电源,消灭初期火灾。其中,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和火灾监测能力显著。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的相关规定,应于住院楼内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系统,并将空调、照明和动力二级配电箱进线均装设于漏电报警模块箱中,用以检测配电箱漏电电流变化,负责监视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7结语

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和医护人员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要综合考虑病人需求、医院医护人员需求两个方面,做好供电方案规划,根据规划进行各部分的布设,科学设计各个部分的照明,重要科室做好防静电和防漏电措施等,为医院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电气系统,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让病人住得放心、舒心,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德强,吕伟,宋卫国.医院住院楼层人员疏散的观测及模拟研究[J].火灾科学,2013,(1).

[2]钮风云.医院照明设计的特点[J].现代建筑电气,2013,(S2).

[3]俞金根.医院门诊住院楼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

[4]李立晓.医院电气设计实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4).

[5]欧江秒.探讨绿色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要点[J].民营科技,2015,(7).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10

在脑外伤病人中,昏迷病人占相当比例。由于这部分病人创伤较重、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营养不良、肢体静脉血栓、尿路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刚,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负担、甚至造成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足护理工作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话题。笔者近年来,通过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明显减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一2013年7月住院的162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外伤昏迷患者。受伤后1~12h人院,人院意识状态浅至深昏迷(GCS评分3~12分),昏迷时间均在24h以上,其巾.观察组82例,男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34.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6例.高中或中专以上36例;颅内血肿27例、脑挫裂伤4I例、原发性脑干损伤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7例;其中手术治疗31例,非手术治疗5l例。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3.9岁;颅内血肿24

例、脑挫裂伤4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8例;其中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昏迷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选择责任护士:选择工作5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士以上职称、责任心强、有丰富神经外科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强的护士为责任护士。每2名责任护士分管1组人,2人轮流休班,休班时间由值班护士协助工作。

1.2.2 1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制订教育计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1.2.3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外伤后昏迷病人常因意识不清、吸入呕吐物或者分泌物等不能咳出以致并发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中一定要制订护理干预计划,做到勤翻身、勤拍背、勤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对插管和切开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化,经常经予雾化吸人、及时吸痰,观察并记录病人气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及分泌量,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和消毒,注意进食前后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进食后抬高头部,避免继发呼吸道感染。教育家属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及后果,尽量减少病房探视和陪护人员,保持室内通风和消毒等。

1.2.4便秘的预防:由责任护士讲解有关便秘的危害以及预防和解除知识,示教并教会家属进行正确的腹部按摩,做饮食指导,注意饮食的搭配并配合医生及时应用缓泻药物和通便剂。

1.2.5瘫痪肢体功能锻炼: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对瘫痪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有助于肢体功能康复,同时可以明显减少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在观察组病人护理中,由责任护士与康复医师配合,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订昏迷病人瘫痪肢体被动肢体锻炼计划,并对家属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示教,鼓励并帮助病人完成每天的锻炼计划。

1.2.6压疮的预防:制订预防计划,对家属讲解压疮发生的部位和原因以及翻身、整洁的重要性;在日常护理中,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具体措施包括:(1)协助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受压,一般2h翻身1次,必要时1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防擦破皮肤。(2)保护骨隆突起处。将病人安置妥当后,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使支持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从而降低隆突部位皮肤上所受压力。(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出汗及皮肤分泌物应及时擦洗干净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及时更换。

1.2.7尿路感染的预防:昏迷病人基本需要留置尿管,责任护士要制订留置尿管的护理计划,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注意观察尿管情况,以防止尿管扭曲、脱落或者尿道151漏尿;观察尿液颜色、尿量、透明度、气味,及时发现病人尿量变化,尿液浑浊、有絮状物等及时送检常规及细菌培养,明确尿路感染与否;保持皮肤干燥,经常用温水清洗会及尿道口;长期留置尿管,每周更换1次。

1.3评价标准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肢体静脉血栓由多普勒超声诊断。便秘按基础护理标准。压疮按照基础护理学标准,营养不良按B1ackbum和Bistfin等的营养评价方法进行结果确定。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结果足否有显著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营养不良、便秘、压疮、肢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情况如下:观察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肢体静脉血栓发生,营养不良1例,便秘

21例。对照组发生坠积性肺炎4例,尿路感染6例,静脉血栓1例,压疮3例,营养不良lo例,便秘35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脑外伤昏迷病人,由于外伤创伤和应激反应严重,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出现并发症,住院后护理质量的好坏对病人的康复起关键作用。常规护理方法因为其随机性较大,没有对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护理人员比较散乱,护理内容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是被动的对相应的护理问题做出不系统、不规范的指导,因此,不能有效的预防昏迷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责任护士通过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订出系统的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在病人整个住院过程,对重点护理问题反复指导,患者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调动病人家属的积极性,加强了,家属对外伤后并发症的认识,能积极配合责任护士做好翻身拍背、腹邬及骨性部位的按摩,给以_充足而合适均衡的饮食和胃肠外营养,从而减少了外伤昏迷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丁育基.颅脑番症与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处理CM3.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37―138.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11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是抢救和治疗ICU患者的重要技术手段。ICU患者病情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后舒适度的改变,护士工作量大气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hation,UEX)是指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

1、临床资料:

2012年—2013年期间我科性气管插管患者71例,发生UEX有7例,发生率为9.85%。其中清醒患者4例,谵妄患者2例,昏迷患者1例。

2、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2.1导管因素:

2.1.1插管方式:气管插管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方式,前者发生UEX(以下均以UEX代替)的概率高于后者[2],但后者管径小,易发生痰液堵塞,故我科均采取经口气管插管。经口插管不易固定,长时间放置牙垫使患者口腔及舌面疲劳。导致UEX的发生率高。

2.1.2固定方式: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胶布交叉在患者两侧脸颊,丝带打结固定,缝线固定等,但胶布的粘性受患者汗液,口腔分泌物的影响,容易松脱,导致导管的滑出。

2.2患者因素:

2.2.1清醒患者恐惧心理 ICU清醒患者面对封闭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繁多的监护仪,治疗仪,加之身上多根管道,会产生消极恐惧心理,尤其是气管插管的患者自身舒适度的改变,不能说话,表达障碍,增加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加之ICU病房无陪护,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忽略了跟患者的交流,患者会产生孤独,愤怒,绝望等情绪。导致患者不耐受,而自行拔管。

2.2.2烦躁谵妄患者 由于烦躁谵妄患者口腔不停地咬合动作和头部的摆动导致固定好的编带松脱,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常由于呼吸机螺纹管缺乏缓冲长度,过于固定,患者烦躁不配合致管道脱出。

3.3医疗因素:

3.3.1对清醒或烦躁患者未适当使用镇静剂 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改变,沟通障碍,无家属陪护,机械通气患者改变了患者自主呼吸模式,易产生与呼吸机抵抗,使患者难以接受气管插管而感到烦躁不配合,而医务人员未能及时给予镇静剂或者镇静不足乃至镇静无效时,患者可瞬间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窒息死亡。

4.4护理因素:

4.4.1ICU护理人员工作繁重,工作量大,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清醒不配合的患者和躁动的患者没有合理的使用肢体约束,导致患者更容易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及身上其他管道。

4.4.2ICU护士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所以ICU护士的护理经验及服务态度与UEX密切相关。经过我科长时间总结,UEX经常发生在以下情形:⑴护士交接班时;⑵护士单人给患者做口腔护理时;⑶护理经验缺乏的护士当班时;⑷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3、护理对策

3.1妥善固定导管

用蝶形固定的方式,选择黏性和韧性好的胶布,两根胶布分别经气管插管及牙垫绕数周。胶布要求最好2cm宽40cm长。活着采用颈圈固定。

3.2加强气囊管理

气管插管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气管插管的深度,若发现插入深度有变化说明气管插管有松动,要及时复位调整。气囊按时放气,做好气囊的痰液清洁,做好最小漏气技术[3]。

3.3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ICU患者出现的抑郁、恐惧、绝望、不配合等负面情绪,护士应注意对其进行ICU病房的环境介绍,相关病情的通俗解释,各导管的用途以及重要性,并鼓励患者积极与病魔作斗争。是对于气管插管清醒的患者,但存在沟通障碍,护士应该给予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者使用辅助工具,例如图片,画板和手势等与患者良好沟通,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

3.4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清醒但不能耐受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不配合或者烦躁的情况,应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如丙泊酚,力月西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减少耗氧量,利于病情的好转[4]。

3.5适当的肢体约束

对于烦躁又不适合镇静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注意约束带的柔软度、宽度、松紧度和约束的长度。注意每15min观察患者肢端血运,每2h松解一次。约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因此约束肢体一定向家属说明其原因、目的[5].

3.6严格交接班,加强管道护理

首先对多管道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管道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交接班时给患者翻身或者移动患者应适当放松呼吸机管道,注意管道长度,防止过度牵拉。

3.7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对ICU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士培训,注意规范操作掌握UEX风险评估技巧,同时护士需关注镇静剂评估指数,选择最佳镇静方案,达到理想镇静水平[6]。提高对风险的预知意识和掌握对风险的处理原则。认真书写护理记录进行护理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气管插管UEX将导致患者气道损伤,严重者危机患者生命,增加患者带管天数及住院天数,加重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及经济负担,增加插管率,增加院内感染率等。实践证明50%--75%的UEX是可以预防的,所以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应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套管滑脱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Epstein S K,Nevins M L,Chung J.Effect of unplannedextubation Off outcome of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6):1912—1916.

[2]王晓弥,沈富女.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33-43

[3]马金凤,胡国英,赵艳萍,等。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60例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65~66.

静配中心院感工作计划篇12

计划生育是我国现阶段即定国策,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备无缺的避孕方法,因此,由于避孕失败而受孕者甚多。目前虽有多种药物可以终止早孕,但药流存在受时间限制、出血时间长以及药流不全、药流失败等弊端,故许多患者不愿接受。所以人工流产术目前仍成为计划生育重要辅助方法之一。本院在人工流产基础上配合静脉麻醉开展了无痛人流术,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我院妇科门诊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早孕患者540例,其中400例接受了无痛人流术,现对无痛人流的方法及体会做简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妊娠14周以内,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并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在确定受术者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肺疾患的前提下,通过静脉注射实施麻醉,采用电动吸引实施人工流产术。

1.3 资料统计分析 见表1-4。

2 体会

2.1 无痛人流是指在人流过程中使用安全和有效的新型静脉注射全身来进行麻醉协助人流手术。其通过受术者的静脉给药,在30 s后受术者就会进入睡眠状态,医生便可以在其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经过3 min左右的手术实施完成人工流产。无痛人流的整个手术过程仅需5~8 min就能安全完成。受术者手术后20 min意识便能逐渐恢复,大致半小时就能自行离院。

2.2 无痛人流就是在吸宫流产手术技术中,加上短效静脉进行全身麻醉,使受术者在手术中不产生疼痛感,从而大大减少了人流术中因为孕妇的紧张、恐惧、躁动、挣扎而造成的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漏吸、人流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手术更加安全和顺利。另外手术后受术者可以马上回家,无需住院,减少了很多额外开支。无痛人流手术特别适用于初次妊娠、剖宫产再孕、精神因素难以配合手术者以及高血压等各种不能耐受疼痛刺激的患者。

2.3 无痛人流的适应人群 因避孕失败而意外受孕者、因患各种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者、因其他各种情况不能继续妊娠者、高血压等无法忍受人流痛苦者和极度恐惧者。

2.4 无痛人流的禁忌人群 处于急慢性传染病的急性发作期、 有心肺疾病或心肺功能不健全者、处于急性生殖道炎症发作期、有药物过敏史者。

2.5 无痛人流手术中孕妇是在睡眠的状态下进行,所以不会有痛苦和恐惧感,也就不会产生不配和的行为,因此极大得减少了子宫穿孔、漏吸、异常出血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几率。在以往的人流手术中,由于患者的疼痛、精神紧张,或者对于手术刺激的反应过高会引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在术中或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过缓、胸闷、头晕、虚汗、面色苍白、甚至晕厥和抽搐等症状,称为人流综合征。无痛人流可以避免或者几乎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当然,手术过程中仍要求手术者集中注意力,因为是使用短效麻醉,所以手术中要做到轻、快、好,不然还是会出现意外情况从而有害于孕妇的健康,所以对医生的技艺要求则更高、更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