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下乡个人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7:16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1

二、总体目标

与省卫生厅“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结合起来,利用20*年1年的时间,选派1000名中级以上医生分期分批到全市145所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活动。通过千名医师送医下乡活动,使农民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活动内容

1、医师派驻单位要选派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到指定受援医院进行会诊、坐诊、指导诊疗活动;

2、到村里巡诊、培训、指导村医;

3、协助受援医院建立、健全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制度;

4、指导和帮助受援医院规范各种医疗文书书写;

5、指导和规范受援医院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6、指导和规范受援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7、力所能及地无偿向受援医院援助必要的医疗设备,帮助受援医院加强急诊急救和妇产科建设。

四、活动方式及时间

各医师派驻单位按本方案确定的任务,重点选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活动。向受援医院每次派驻至少1名医师,每人不少于1个月;也可在相邻受援医院组成医疗组对相关受援医院逐一进行巡诊。

送医下乡活动从3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期间要保证各乡镇卫生院派驻医生不断档。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千名医师送医下乡活动是20*年度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十六件实事之一。此项活动由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为加强对该项活动的领导,市卫生局成立由局长李子明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吴献奇同志任副组长,医政科、规财科及有关科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医师派驻单位也要分别成立“千名(次)医师送医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千名(次)医师送医下乡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二级以上医院的送医下乡任务;对市区内各医师派驻单位活动完成情况进行监管。同时对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就此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负责组织监管本辖区内医院医师下乡工作;同时责成所属乡镇卫生院安排好下乡医师的住宿和用餐问题。所需费用由市县两级财政及派出单位共同承担。市直单位的费用由市财政予以补贴,各县(市)区医师派出单位发生的费用由各县(市)财政予以补贴。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2

一、乡村医生在执业上的法律困境

(一)乡村医生在执业资质上的法律困境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以上执业资格”。从课题组2011年的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在北京远没有达到。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乡村医生持有的证书以“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为主,只有极少数人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证书,达不到法定要求。本次调查共对北京市的密云县、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丰台区等5个区县的77名村医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乡村医生都持有法律认可的执业证书,但是执业证书的种类基本上是以2004年之前取得的“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为主。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1.3%(参见表1)。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与半山区,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质的人数更少。房山区接受调研的村医中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只有3人,而密云县通过考试的人数只有2人。在现存的乡村医生队伍中,乡村医生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考取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难度非常大。课题组调研发现,1980年以前开始当村医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60.0%,而在2000年以后补充到村医队伍中的仅有9人,占12.0%。(参见表2)。现在的乡村医生绝大多数都是从合作医疗时期的赤脚医生延续而来,他们基础学历非常低,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中专证书。村医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专业技术更新缓慢,自学能力差,因而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人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足为怪了。卫生部、教育部2001年《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目标中提出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以上高质量卫生人才,并加快制定有利于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的各项政策,但是现实情况是“下不来、留不住、用不上”。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受到农村卫生条件的限制和未来发展的预期不好而不愿意下到基层,这是“下不来”;现有经过培训的、取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也由于条件限制而想到更好条件的地区发展,这是“留不住”;既然下不来、留不住,就无从谈用得上。〔1〕

(二)乡村医生在执业地点上的法律困境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业医师只有在考试合格并经注册后,才能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预防、医疗和保健活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乡村医生应当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因而,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无论是否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都需要在村卫生室内执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设在村落中的村卫生室并不像城市的医院里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村医的行医地点和工作时间较为灵活,有时是在村卫生室,有时是在自己家中。在接受本次调研的村医中,有56人的工作时间是随叫随到,24小时出诊,所占比例最大,为73.7%(参见表3);有57人会在家中筹备一些药品以方便急需或者夜间出诊,所占比例为75%(参见表4)。乡村医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其医疗行为都发生在村卫生室内。在村卫生室外发生的医疗行为,如果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那就是“非法行医”。

(三)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在执业范围上的困境根据卫生部2001年6月下发的《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医师进行执业注册的类别必须以取得医师资格的类别为依据。医师依法取得两个或两个类别以上医师资格的,只能选择一个类别及其中一个相应的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从事执业活动。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但在县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主要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确因工作需要,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批准,报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三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临床医师因工作需要,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公共卫生类医师资格,可申请增加公共卫生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的公共卫生医师因工作需要,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临床类医师资格,可申请增加临床类别相关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卫生部关于执业医师可以申请多个执业范围进行执业的情况仅限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包括村卫生室。由此可以推断,在村级卫生医疗机构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仅能选择一个执业类别进行注册和从事执业活动。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于同时要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双重职责,因此他们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还应当再参加全科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全科医生的资质,才有资质同时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服务,否则只能在注册的类别和执业范围内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活动。由此来说,现在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在没有获得全科医师资质前,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都是属于超越职业类别和执业范围的“非法行医”了。课题组调研的乡村医生,他们都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本次调研的乡村医生都向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只是两类服务在村卫生室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从总体来看,基本医疗服务在村卫生室的比重为57.7%,公共卫生服务在村卫生室的比重为42.3%(参见表5)。法律一方面规定在村卫生室执业必须是执业(助理)医师,另一方面又规定村卫生室向村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双重服务,同时卫生部放宽执业范围的政策又不适用到村卫生室,那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二、造成乡村医生执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与农村实际情况不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目前乡村医生主要是在农村向村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零差价药品的服务。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内容,北京各区县也都通过规范文件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明确。例如密云县卫生局2008年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中规定,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规物理检查(血压、呼吸、脉搏等常规检查)、一般小外伤的常规处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穿刺、物理降温等。所谓“小病不出村”,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了为村民进行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本医疗的功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与村卫生室的定位显然并不相符。并且在实践中,由于受到村卫生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很多仪器设备乡村医生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正确操作和使用了。

(二)乡村医生的保障水平低,身份转变缺乏激励政策当前,我国乡村医生在身份定位上仍然是农民,通过国家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身份,从而也无法在收入和养老等问题上获得相当的待遇。本次的77名乡村医生,有28人对自己的收入是“比较不满意”,占36.45%,有21人是“很不满意”,占27.3%。当问到对目前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的满意度时,有31人认为是“一般”,占总人数的40.8%,还有15人认为是比较不满意,占总人数的19.7%。(参见表6)《执业医师法》主要是调整在城镇医院执业的医师权利和义务关系,但是由于我国卫生系统人事编制及相关福利政策一向仅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处于卫生编制之外,同时由于村卫生室受到设备和职能的限制,《执业医师法》赋予医师的权利在村卫生室难以顺利行使。另一方面,虽然目前也有少数乡村医生经过刻苦学习,通过国家考试获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但在切身利益方面却与其他乡村医生无差别。

(三)农村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发展滞后,现有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农村实际当前对乡村医生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的主要法律、法规是《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适用于那些尚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而已经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则适用《执业医师法》。但是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与在城市公立医院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在执业环境方面差异还是很大的。例如,一般的执业医师工作范围大,病源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而乡村医生的工作范围固定,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是本村的村民。城镇执业的执业医师收入来源是工资报酬和津贴,在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收入来源是诊疗和卖药。〔2〕公立医院的执业医师仅能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而乡村医师经常出诊,到村民家中为其诊治。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为村民诊治疾病同时,还要同时承担输液、拿药这些护士和药师的工作。另外,无论是过去的赤脚医生,亦或者是今天的乡村医生,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农民,处于卫生编制之外。《执业医师法》在对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时,并不考虑在城乡不同医疗机构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之间的差别,而统一加以适用,这就造成了目前在村卫生室执业的那些执业(助理)医师在执业范围、执业场所等问题上陷入困境。

三、解决乡村医生执业资质困境的法律对策与建议

(一)降低乡村医生准入的门槛,建立全国统一的乡村医生考试体系目前国家法律对乡村医生资质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现在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绝大多数都是2004年前进入村卫生室的,2004年后再补充到村卫生室的人员非常少,乡村医生的队伍青黄不接。对于准入门槛高、保障水平低、执业风险大的乡村医生行业,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周其仁在《病有所医可问谁》一书中说道:“讲到底,法律可以规范的,不过是一个中国的现实而已。化繁为简,这个中国现实的显著特点,就是根本不足以动员足够的正规医生——哪怕是受过最起码的现代化医学训练、从而按现代化的一般标准刚刚可以满足执业行医的起码资格——到村庄一级为人数最广大的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在这个现实面前,要坚持现代化医生标准并奉行“宁缺勿滥”政策,结果就一定是“农民缺医少药,得不到医疗”。〔3〕在农村卫生人才总体匮乏、学历普遍不高、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人员比例偏少的情形下,政策和法律所设定的要求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都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条款就显得目标过高。卫生部在2010年颁布《关于开展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从2010年开始在江西、贵州、云南、甘肃四个省开展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这一考试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统一组织,单独命题,考试合格后颁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执业。将来是否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制定专门针对在村卫生室行医的考试体系,即统一的“乡村医生考试”,考试合格后的人员颁发统一的“乡村医生资格证书”,限定只能在村卫生室执业。当然,乡村医生考试在考试难度、考试内容方面应当有别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应当更贴近村卫生室的实际。

(二)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乡村医生培养方式,定向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中规定,自2002年10月31日起,停止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的远程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第七条规定:2002年10月31日以后的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不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按照目前政策的规定,在职无学历人员必须要接受正规的医学学历教育。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严格的学历教育是培养合格乡村医生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新进入的乡村医生必须具备学历教育的背景。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当针对我国农村实际情况,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的普招生来说,需要充足的学时来保证学习的效果。目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6年开始了乡村医生的定向培养。该校每年在上海农村定向招收150名左右的学生,毕业后返回其所在的村卫生室工作。与老一代乡村医生不同,这些学生并非半路出家、速成学习,他们在上海医科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一年的理论学习后,还须前往二级医院进行两年实践,返回家乡后才能上岗。〔4〕为了密切学生与村民的情感联系,上海市卫生局规定,这些定向培养的学生必须返回自己所在的乡村服务,如果实在没有空缺,则应前往同一乡镇的其他行政村,总而言之,不能跨乡镇。目的就是希望乡村医生与村民们天然的情感纽带可以延续下去。在定向培养之后,如何完善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开拓职业晋升前景,改善乡村医生在卫生体系中的地位,是下一个阶段培养过程中亟待完善的内容。只有职业待遇和成就感并进,体现出乡村医生应有的尊严和价值,才能真正把乡医的“心”留在乡间。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3

图1 显示 , 2003—2009 年卫生技术人员和注册护士的人数增幅较大, 2005 年之后尤为显著, 卫生技术人员和注册护士数增幅分别为34.80%和 37.28%, 年均增幅分别为4.47% 和 5.06% 。 但与此同时 , 执业 ( 助理) 医师人数增幅却非常缓慢, 2009 年比 2003 年仅增长了6 个百分点。

1.2 医护比发展迅速

分析乡镇卫生院数据发现, 广西的医护比近 7 年增幅较大, 在 2004 年之后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 1)。依据表1 中的数据运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 执业(助理) 医师、 注册护士、 广西医护比都以 2003 年作为基期, 分别获得 3 组数据, 即 2004—2009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以下简称速度), 通过相关分析, 分别分析医护比速度与另两组数据的相关关系 (检验水准 α=0.05)。结 果 显 示 , 执 业 ( 助 理 ) 医 师 R2d=0.766, Pd=0.022<0.05, 注册护士 R2n=0.982, Pn=0.000<0.05, 说明这两组数据同医护比速度的相关关系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者的速度都影响着医护比速度,与医护比速度都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由于 R2n>R2d, 说明注册护士速度的增长相对于执业(助理) 医师对医护比速度增长的影响较大, 贡献较多。由上述结果分析得出, 2004—2009 年广西乡镇卫生院医护比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注册护士增速较快, 使医护比定基增幅相对扩大, 医护比增长得到了长足发展, 逐年增长, 到 2009 年已经达到了 1 ∶ 0.73。尽管如此, 广西的医护比仍然未能达到国家卫生部建议的农村医护比为1 ∶ 1 的比例水平[1], 注册护士人数仍需要不断发展。

2 乡村医务人员情况

2.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呈下降趋势

虽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以下简称村卫生人员)人数的总量较大, 但是这个总量在不断地萎缩。 2000 年全区村卫生人员人数为47 099 人, 到了 2009 年已经缩减到35 900 人 , 减幅为 23.78% ( 图 2) , 2003—2009年, 每隔 1 年, 村卫生人员人数都出现 1 次负增长, 而且负增长的累计值大于正增长的累计值, 导致村卫生人员人数总量下滑。

2.2 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卫生人员低于全国水平

由于村卫生人员总人数减少, 而农业人口呈小幅稳步上升趋势[2], 造成了广西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人员比例不高, 低于西部每千农业人口 1.02 人的平均水平 ,远低于全国1.22 的平均水平[3](表 2)。

2.3 村卫生人员执业化程度低

在2003 年, 全区村执业 (助理) 医师人数只占村卫生人员总人数的1.63% , 虽然这个比例每年都在增长, 但是直到 2009 年, 执业 (助理) 医师占比才达到了一成以上, 执业 (助理) 医师人数过少。

从图3 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村卫生人员人数的减少和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不断增加,共同引起执业(助理)医师人员比例的小幅升高。在面对部分农村卫生人才流失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愿意扎根农村基层的卫生人才拥有了执业医师资格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对广西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卫生人才缺乏,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办法:

3.1 发展高等全科医学教育根据国家规划, 到 2020 年, 要逐步达到每万城市居民拥有2~3 名全科医师[4]。近几年, 广西逐步重视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2007年首批4 个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通过认证; 2010 年, 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了广西首个全科医学院。这些相关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 都将为广西培养更多乡镇、 农村卫生人员。

3.2 以农村为主体定向招生, 毕业后定向分配就业

由于目前广西农村教育能力相对薄弱, 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线, 放低进入门槛, 与学生签约, 在学业完成后定向到农村基层医院工作, 为农村居住者服务。

3.3 注重对现有农村卫生人员开展医学继续教育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4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基础,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兴业县13个镇210个村卫生室的518名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兴业县13个镇210个村卫生室的518名乡村医生,发放问卷518份,收回502份,有效率为96.91%。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对全县13个镇210个村卫生室的518名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职称、执业资质及收入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1.3统计方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2.1年龄与性别结构 502名乡村医生中年龄23岁~75岁,年龄中位数为45岁,60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例最高,占总数44.82%,31~40岁仅有105人,所占的20.92%;性别分布:男性415人,女性87人,分别占总数的82.67%、17.33%,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人员占的比例比较低,见表1。

2.2工作年限与学历结构 505名乡村医生工作年限的中位数为30年;学历分布情况见表1。

2.3毕业学校情况 如表1所示,485名乡村医生,卫生学校毕业的占51.96%,其次是专科毕业11.54%,普通本科以上仅占0.42%,仍有36.08%的人员未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

2.4所学专业情况 496名回答此问题的乡村医生专业分布情况依次为临床医学36.69%,社区医学14.11%,中西医结合13.31%,护理9.88%,中医7.66%,没有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的乡村医生。

2.5职称结构 482名回答此问题的乡村医生中,无职称375人,占77.80%,初级107人,占22.20%,没有中级以上人员,见表1。

2.6执业资质情况 调查显示,502名乡村医生中没有任何资质的有85人,占16.93%,乡村医生312人,占62.19%,执业医师23人,占4.58%,执业助理48人,占9.56%,其它34人,占6.77%,见表1。

2.7月平均收入情况 391名回答此问题的乡村医生月平均收入低于500元以下,高者达2500元,月平均收入500元以下的占15.27%,500~999元的占44.40%,1000~1499元的占19.15%,1500~1999元的占10.79%,2000元以上的占7.54%,见表1。

3讨论

从笔者访谈了解和调查结果看,兴业县非常重视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些工作走在广西前列。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性别比例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不同年龄阶段比例差别很大,大于50岁的性别比极为不合理,100人中仅有10位女性,随着年龄的减小女性比例逐步提高,小于30岁的乡村医生中,女性稍高于男性,说明了更多的年轻女性加入到了乡村医生的队伍中。502名乡村医生年龄的中位数为45岁,45岁以上的占50%以上,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高于上海市、湖北省和广西的乡村医生年龄结构[1-3],30岁以下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仍属偏低,不到20%,说明乡村医生后备力量缺乏,可能出现断层的现象。因此,培养充实乡村医生的后备人才应是当务之急,建议要根据乡村医生的年龄结构状况,合理制定规划,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方式,不断年轻的医学毕业生进入乡村医生队伍。

本次调查的乡村医生中,工作年限有25.30%在10~19年,大于20年的则占57.77%,表明有超过50%的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赤脚医生阶段或80年代乡村医生初级阶段发展而来的,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他们的医疗水平很难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工作。建议对工作年限大于20年的,要强化新知识新技术的系统培训,选送他们到县、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对接受能力的乡村医生,也可进行学历教育,使其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高。

从学历分布和毕业院校看,他们大都来自中等卫生学校,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2人,仅占0.40%,还有36..8%的乡村医生未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可知乡村医生仍存在学历偏低的状况,受教育的层次也较低。与《中共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到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以及《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才发展纲要》要求至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仍相差甚远[2-4]。建议在对乡村医生做好短期培训的情况下,要采取定向、委培、代培、函授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还要制定政策吸引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乡村医生工作。

乡村医生所学的专业和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缺幼卫生人才,预防医学和中医专业偏低,分别为1.61%和7.66%。建议针对各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①要有计划配备全科医生,②要对现有的乡村医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包括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药学以及卫生、药品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医学复合型人才。大部分没有职称资格,具有初级职称102人,仅占22.20%。表明专业职称结构不合理,乡村医生高层次人才匮乏,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医疗"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所以乡村医生的职称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议主管部门建立乡村医生职称晋升制度,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制定方案、标准和晋升条件。

从执业资质状况看,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仅占14.14%,执业水平仍属偏低,明显低于其它省份[2],大部分在持乡村医生资格证执业,这是目前乡村医生执业的一个特点,与《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才发展纲要》"至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其中85%的乡村医生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2-4]"的要求差距较大。建议①乡村医生培训中要合理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专门安排一定时间,加强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强化训练;②要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国家进行执业医师考试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单独出题,考试内容应着重在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③在目前医改背景下,要深入探讨加快乡村医生执业化的对策。

本次调查的乡村医生月平均收入有一定的差别,总体水平偏低,59.67%的乡村医生不足千元,有些还达不到兴业县农村居民月收入853元的标准,低于广西、广东、安徽等地乡村医生收入水平,这样很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不能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广大人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建议要建立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制度,根据兴业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标准收入的乡村医生政府要给予适当补贴,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多渠道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梁华,谢平,曾小平,等.广西乡村医生基本状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0(12):1013-1014.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5

团队三下乡概况

根据学校团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湖南师范大学XX年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八大计划”精神,今年暑期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指导方针,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部署,推动农村医疗和社会发展,结合医学院实际,动员青年学生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推广和扶助农村医疗卫生计划,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宣传“绿色中国 青年先锋”两型社会建设,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落到实处,医学院院队一行共计16人,其中随团指导老师1名,学生15名,赴娄底冷水江进行“三下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院赴冷水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冷水江团市委的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行政和团委的统筹安排下,在冷水江团市委、各乡镇团委和各企业的协助下,经过全体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医学院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更值一提的是,较以往医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三下乡”活动更体现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宗旨。义诊活动始终贯穿整个下乡过程,医学院学子们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活动突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理念,体现医学生“献身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庄严使命。“三下乡”义诊活动共测量血压699例,检测血型321例,检测色觉17例。

此外,“‘世界锑都’粉尘对环境及周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湖南省边远地区老年人自杀行为研究”和“湖南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情况”三大课题的调研工作顺利结束。本次三下乡共完成调研问卷966份。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均有很突破。

二、个人工作概况

此次三下乡,除指导老师外,其余队员分编为医疗专员、宣传专员、调研专员和后勤专员。我为医疗专员,医疗专员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过,前期负责清理药品、准备宣传资料以及协同后勤专员购置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材。因为此次三下乡与以往不同,每至一个地点都会进行义诊,几乎可以说每天义诊与调研同时进行,所以中期医疗专员除了每天完成分配的问卷之外,还必须及时对医疗物资进行清点、补充和整理,对每天义诊进行相关安排,以及统计、汇总义诊结果。后期则协同调研专员完成数据汇总、输入及协同宣传专员整理、上交个人心得和总结。

在医疗专业中又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前期我主要负责医疗物资的提取和搬运;中期除了调研问卷主要负责医疗物资的补充、义诊现场的机动人员安排以及义诊结果的汇总;后期整理、输入调研数据以及上交个人心得。

本次三下乡,医疗专员的工作完成得较好,在药品清理和准备上都比较及时到位,也充分地考虑到了个人不同方面技术的优势而分配义诊工作,同时每天的义诊结果也及时地汇总并且交由宣传专员用作网络宣传。但是仍有不足。虽然前期工作和后期安排跟其他各个小组衔接的都很好,可是开始的时候在义诊现场与后勤专员的工作衔接有点混乱。在以后的安排中,尤其是现场安排,因为人员事情比较繁杂,所以得事先把现场安排的先后顺序理出来,先布置哪里,再布置哪里?然后根据布置的性质进行适当合理的人员安排。此外,医疗专员应该是义诊的主导,由于药品的清理和放置都是医疗专员负责,所以,医疗专业对药品的放置比较熟悉,摆放和使用药品比较得心应手,应该把医疗专员的义诊知识要求更为严格,让医疗专员着重负责义诊;不应该把医疗专员分出去做调研,而导致义诊开始的时候因为寻找药品和医药器材而导致现场混乱。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农村卫生发展要求的差距愈来越明显,改革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才机制,已经成为我国乡镇卫生院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成都市卫生局医疗改革研究项目《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为背景,以对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获得的第一手真实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乡镇公立卫生院人事改革提供参考。

一、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以往相关研究主要以编制内人员为对象(编内人员数据容易获得),不能全面反映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本文分析对象包括乡镇公立卫生院的编内人员、支医志愿者、聘用(返聘)、临时用工等所有在职卫生人员,分析数据真实全面,避免了以往研究主要对编制内卫生人员或者仅以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的局限。

调查数据显示,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现共有卫生人员556名(在编人数为2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占总人数的80.04%;管理人员22人,占总人数的3.96%;工勤技能人员89人,占总人数的16.01%。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主体,因此,本文单独将新津县12所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数据与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年龄结构

通常35-44岁年龄段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的骨干力量。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以34岁以下年龄段为主(占比69.88%),35-44岁年龄段与45-54岁年龄段经验丰富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仅占21.13%,国家平均水平为43.18%。

(二)工龄结构

由于卫生技术人员职业的特点,通常是工龄在10年以上,其业务水平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龄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10年以上工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比全国2005年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5年以下工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43.59%,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

(三)学历结构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距离《卫生部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的规定,到2015年医师(士)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整体水平已经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好一些,但高学历人员比例偏小(占比仅4.72%;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8.37%)、低学历人员比例偏大(占比9.45%;2005年全平均水平2.24%)的现象还比较显著。

(四)职称结构

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没有正高职卫生技术人员;副高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仅0.43%;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高达52.46%,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有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显著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偏高。

(五)专业结构

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共计445人,占总人数(556人)的80.03%,低于2009年《成都市一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85%的标准。

国家规定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是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综合管理服务,显然,公共卫生服务是乡镇卫生院首当其冲的重要职能,而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8.88%;乡镇公立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医疗中,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因此,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应是与日俱增,在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188名医生中,只有42名全科医师。

(六)执业资质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为31.68%,注册护士比例为11.46%,无资质人员比例为49.66%,无资质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已接近一半。

二、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新津县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4人,比新津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少2.32人;其中新津县每千农业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76人,拥有注册护士0.29人。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但能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仍严重不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缺乏,严重影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工龄偏低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保证一个组织人力资源具有持续创造能力的关键,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以年轻、低工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体,工龄长、经验丰富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过小,这势必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过多

职称等级是对卫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也是对卫技人员技能水平的肯定。合理的专业技术职称层次结构不仅能反映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发展潜力,体现其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能体现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师级、士级的人数比例为:1∶7.5∶44∶58.5,与卫生部宏观控制比例(1∶2∶4∶16)相比,高级卫生技术人员明显缺乏。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其卫生人员的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应呈橄榄型分布,但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分布状况并不符合这一要求,而是宝塔形,并以初级和无职称人员为主。

(四)公共卫生人员、全科医师短缺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在专业方面最突出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新津县平均每万人口仅拥有2.4名公共卫生人员,项目组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由无执业资质、低业务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去完成;全科医师短缺,乡镇公立卫生院主要是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因此,乡镇卫生院只有不断增加全科医师的配置,才能在不影响其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减少专科医生的配置,进而减少医生总数。

(五)无资质卫生技术人员过多

卫生技术人员是否取得执业资质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执业资质是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目前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无执业资质人员高达48.17%,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卫生技术人员属于非法行医。

三、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

在调研中了解到,除支医志愿者每人每月能得到800元的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工资外,其他人员的工资全靠卫生院自身业务收入来支付。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每年大部分支出都是来自业务收入,在药物制度改革之前,乡镇卫生院主要依靠药品差价和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工资的发放;但现在药品差价这一收入来源已经不存在,乡镇卫生院主要只能靠其他基本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卫生人员工资发放。

这样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也就直接导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职工基本工资待遇过低,对经验丰富、高职称、有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本科毕业生失去了吸引力,致使人才外流,优秀毕业生也引不进来。

(二)乡镇卫生院对公共卫生职能定位不清

乡镇卫生院普遍还没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乡镇卫生院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他们竭尽全力发展壮大自身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对于国家要求的乡镇卫生院重要功能――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通常选择应付了事,让无执业资质、低业务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去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三)社会需求不断增大

随着城乡医保的大范围普及,就医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必然导致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工作负荷不断加大。项目组在访谈调研中了解到,由于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通常是一人多岗,工作量相当大,面对各级卫生机构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的各类培训,乡镇公立卫生院经常由于人手不足,抽调不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相应培训,造成卫生技术人员有培训机会不能参加的局面;同时,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直接导致了卫生技术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学,其业务水平很难提高,也直接导致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对考取执业资质有所懈怠。

四、优化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优化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对整个农村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

首先,地方财政应将各乡镇卫生院编内人数的工资总额拨予卫生院,分配权归各卫生院;其次,乡镇卫生院内部实行竞聘上岗与绩效考核,在院内逐步淡化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的区别;最后,各卫生院根据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对地方财政的工资拨款、卫生院自身业务收入用于工资支出的部分进行分配。这样既能提高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工资水平,也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乡镇公立卫生院作为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基层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普遍将基本医疗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而将公共卫生工作放在次要地位。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让乡镇卫生院能从公共卫生业务中得到适当报酬,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质量。

(三)多种方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当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负荷高、培训机会少、休息时间短的现状,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善:建立以资深卫生技术人员为学科带头人的学习团队;对于各级卫生机构组织的培训,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派一名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参与学习,要求参加培训者回卫生院必须向其他人分享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卫人发[2002]35号)[Z].

3.张晋,吴秀娟.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5(2).

4.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才出版社,2009.

5.吕龙驹.四川省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07.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7

  为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逐步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乡村医生医务能力,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实际情况于今年5月8日开始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分期培训。6月底,培训工作全部结束,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总体情况

  (一)时间安排:培训工作分五天进行,由于村卫生室人员紧缺,大部分村只有一名医生,为不影响群众看病,计划将培训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天:5月8日,第二天:5月10日,第三天:5月20日,第四天:6月10日,第五天:6月15日。

  (二)人员安排:通知下发后,卫生院抽调人员组成培训辅导小组,院长任班长,、任辅导员,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生都参加培训,总计培训38人。

  (三)课程安排:

  1、村卫生室人员妇产科知识;

  2、村卫生室人员药学知识;

  3、慢性病管理知识;

  (四)生活安排:为保障学员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安全,方便管理,将食宿和学习地点均安排卫生院食堂。食宿和学习资料全免费,由卫生院统一支付和管理,在卫生院和后勤人员的辛勤劳作下,各位学员健康安全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五)组织安排:每次培训班,院领导都高度重视,指定专人管理培训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召开学员座谈会,总结学习成绩,鼓励学员们不断学习,为我镇农村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好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学员们都深刻认识到此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学员均通过了各个科目的测试,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改变了服务理念,增强了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熟悉了合理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幼保健卫生知识,能够处理一些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强化了无菌操作意识,掌握了常用操作技能。同时,辅导员通过讲课的过程,增进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掌握,达到了自我的不断完善,以完成任务的方式促进理论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经费有限,加之新农合的开展,群众就医需求不断增长,在培训时间安排上不足,培训力度仍显不够。此次培训时间紧,科目多,覆盖面大,任务重,许多学员感觉不能消化,在今后的培训中增加时间,整合科目,将囫囵吞枣似的“全科培训”改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深层次培训。另外,由于我院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加之部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造成纪律涣散,影响了整个培训班的学习氛围,与预期培训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农村医疗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通过此次培训,增长了多数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时间紧、教学设施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对学员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不是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针对基层的实际需要,尽可能每年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方法的学习,以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20x年我院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镇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辅导。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培训期间,各村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都在95%以上。培训班期间,大家就不懂的知识争相提问,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促进了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4、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打算

  1、建立乡村医生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医培训。

  2、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从农村医疗工作最急需、最实用的内容入手,创新培训形式,尊重乡村医生意愿,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

  3、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医生不仅担负着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责任,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其立足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xx年,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重视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我镇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乡村医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的卫生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保健、治疗需要。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14-02

尽管这些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目前卫生医疗人才仍极度匮乏、技术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农村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1,2]。因此,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医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就业,同时建议在医学高校开设乡村医师班,其目的是专门为农村培养中专以上学历层次的全科医生。我校积极相应国家号召,自2004年起招收乡村医师班学生,同时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对课程进行设置与调整。病理学作为医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相应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从而为进一步理解疾病发展的规律、为疾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掌握疾病的本质,因此要求实验课所占比例大,实验教学环节极其重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病理学教学的经验,结合乡村医师班学生实际条件,浅谈乡村医师班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过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病理学本身又是一门形态学、实践性学科。我们病理教研室一贯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不断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描述等综合分析能力与科学态度,为以后的临床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依据乡村医师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改编《病理学实验指导》。由于乡村医师班同学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工作经验,我们通过校园网学生意见反馈系统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的教学意见,学生希望能更多的在实验教学中分析具体临床病例。为此,分配教研室老师从各个系统收集大量的临床病例,从中挑选出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利于课堂讨论的病例加入《病理学实验指导》。确定实验内容之后,就需要任课老师准确、生动、深入浅出的讲授这些内容。教研室两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乡村医师班任课老师提出该班级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互相探讨提出建议,并总结出带好实验课的关键和注意点。由于乡村医师班学生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等课程课时相对较少,这对病理学教学造成了极大障碍。为此,我们在讲每张病理切片前先带领学生复习对应正常组织切片;并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解剖学开放实验室观察正常人体标本,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效率,学生也感觉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

二、革新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结合乡村医师班学生层次特点:首先简单回顾本章节理论课讲授的重点,然后由实验课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并且通过挂图、绘图等方式辅助同学对切片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直观地显示大体和镜下的病理变化,对实现实验教学目标大有裨益。2005年新疆医科大学投资建立了病理学2个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使我们病理学实验教学从此进入了数码互动的新时代[3]。此系统画面显示高度清晰,并且教师端能同时控制学生端所有数码显微镜的动态情况。教师端可以将教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殊、典型病变以及单个学生显微镜下有疑问的图像进行切换,让全体学生共享。学生也可以通过单通道的求助系统随时提问,老师进行单独讲解答疑。我们在每次实验课后布置下次实验内容,要求同学课前预习,充分明确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实验课上我们先给同学10分钟时间观察标本,然后老师进行讲解;部分实验课让同学先讲,再加以修正和补充;由于乡村医师班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临床经验积累,但理论知识欠缺,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理论讲解,做到病理临床联系;由于部分班级全部是少数民族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老师会采用双语(维、汉)授课以加深理解。

三、建立科学准确、公平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针对乡村医师班建立科学准确、公平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主要手段。准确、规范的实验考核体系应发挥考核和激励双重作用。总评成绩包括平时、实验和理论成绩。授课教师应认真掌握实验考核量化指标与评分标准,认真公正评分。理论成绩从试卷库随机抽题进行测试。我们认为该考核体系不但能够充分客观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而且全面推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

四、建立一套学生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由于目前乡村医师班课程实验课时相当有限,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外教学辅导势在必行。教研室年轻教师目前基本均已是在读博士,由她们轮流组织主持各种疾病研究新进展,介绍病理学领域的新理论、技术和方法。组织学生参观临床病理工作的标本取材、制片、诊断等过程,了解常规临床病理工作程序,熟悉病理学技术、方法。组织学生参观病理教研室标本馆,观察除典型病变外的各个系统的各种疾病大体标本;积极开展CPC即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 Pathological conference),让学生参与尸体解剖等,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经过以上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可为他们以后的临床理论学习、临床实习作了很好的铺垫,确保乡村医师班的质量。

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提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乡村医师是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乡镇卫生院担负着乡村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等多项服务工作[4],因此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是乡村医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医学高校作为乡村医师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推进我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乡村医师班的教学方法,提高乡村医师班的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农牧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英梅,岩磊.医学毕业生就业与农村卫生人才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8,(7):117-118.

[2]张清露,李小华.面向乡村医生开展预防医学教学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91-1892.

[3]杨水友,姚根有.数码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47-48.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9

(一、)基本情况

雨露白族乡位于南华县城东南部,县政府距县城14公里,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万亩,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境内世代居住着,汉、白、彝、苗四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数81.72﹪.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白族乡,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设有一所标准化的卫生院和7所村卫生室,卫生院在职医生1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助理执业医师3人,康复医学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2人,经验师2人,主管中药师1人,会计1人,实习期医师2人,卫生院有乡村医生11人,其中有乡镇助理医生4人,有村医师执业资格7人,中专学历水平4人。卫生院设有门诊、住院、中医、医技、公共卫生五个科室。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质和中医饮片、理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自2014年来、全乡2014年来共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

(二、)工作措施:围绕《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从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四重保障措施”、实现“九个确保”工作、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力少看病”。

一、落实“四重保障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1、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积极协调当地财政和医保所,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等特殊困难家庭或特殊人群64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代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2018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全部参保参保率100%。

2、落实城乡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卫生院住院取消200元起付金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按“一展式”结算,补偿达90%。乡村两级医疗机械100%配备国家基本药物,100%零差率销售,门诊就诊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支付,西药费用补偿50%,中药饮片补偿60%。

3、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倾斜。医疗费用大便保险起付线降低50%(由7000元降至3000元),补偿比例提高5%,例为重大疾病的大病保险基金支付不封顶。

二、卓绝大病专项救治,组织

4名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的大病患者到州级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完善“一人、一档、一方案”。2014年以史共救治白内障患者16名,2017年共筛查患白内障患者8名,手术治疗3名,拒绝手术治疗、不宜手术3名。

(三、)提升服务能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好病”

1、实施好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14年来参取各级资金投资210万元建设卫生院住院综合楼,投资30万余元提升改造中彝医馆,投资15万余元,更新医疗设备开展B超、心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三大常规分析。基本满足了农村常见病诊治需求。投资58万元完成了镇模河、大村、洒披武、罗文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中彝医服务区改造,解决了人民群众抗病难问题。

2、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来调整充实了乡村两级卫生队伍。卫生院在岗医生16名。其中中医、西医主治医各1名,中医师1名。西医助理执业医师3名、经验师2名、主管中药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名、见习期医生2名;乡村医生执业资格7名(其中新分配持有中专学历乡村医生4人)。7个卫生室乡村医生由8名发展到11名其中持有乡镇助理医师资格4名。卫生院设有床位18张,7个卫生院设有床位25张,标准化卫生室拥有率100%.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看病。

3、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依托“对口帮扶支援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由南华县人民医院对雨露卫生院进行托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卫生院选定2名医师到县医院和县保健院进修学习。县医院下层业务副院长和骨干医师共4名对卫生院业务帮扶通过上下互动卫生院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门诊人次较去年增加6千人次。

4、提升乡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卫生院通过中医馆建设和村卫生室中彝医提升服务改造。全乡7个村委会均能提供中药饮片和理疗服务。实现了100%乡镇卫生院和100%村委会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中药汤剂和针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中医师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方便了群众。

(四)、落实便民,患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1、卫生院按照州、县卫计委统一布置。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23名组成三个家庭医生团队,对全乡3127户,13420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率93.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约377户,1438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卫生院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和先诊疗后付费措施,方便了群众救诊看病。

2、精准识别,优质服务。对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77户1438贫困对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查出高血压患者74人,糖尿病患者8人,重性精神病17人。均开展了规范管理;查出患9类15种重大疾病患者27人,45种重点疾病81人,48种次重点疾病3人,其他疾病39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0户115人,开展白内障救治16人,大病专项救治56人,发放健康扶贫卡1432人。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持有一张“健康扶贫卡”,持卡对象持有健康扶贫卡到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救诊就可以享受减免一般诊疗费6元、7元、9元的优惠政策。到州、县、乡是占医疗机构住院就能享受免受住院起付线,住院费用比例提高15-20%的补偿政策,减轻了贫困对象医疗经济负担。

3、做好二次回补和明白卡发放工作。为更好落实扶贫政策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明明白白掌握政策补偿情况,按照县健康扶贫办要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一份,将住院补偿情况清楚写出来,接受群众监督扶贫政策是否到位,各级不住是否达到90%的标准,对2017年1月-9月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符合规范转诊住院的患者,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和民政救助二次回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确实是享受到眼里安排费用补偿到90%的扶贫政策。全乡开张二次回补109人次,回补资金57640.41元,民政回补正在进行中。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乡人民政府高统分认识到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环节,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乡脱贫政策,工作进行统筹,统一安排,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雨露白族乡2017年健康扶贫方案,协调乡扶贫办、项目办、卫生院、村委会、民政办、社保所、民政所、文化广播站等14家单位共同负责健康扶贫工作。按照县级职能部门之要求,抓好各块职能职责。确保记得立卡贫困户100%参保。按规范落实了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配齐、配强两级医疗队伍,确保看得立卡贫困对象100%拥有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健康档案。按健康扶贫政策做好医疗救助和大病救治工作,全乡健康扶贫工程得到全面推进和落实。

(四)、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

1、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加强乡村两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防控,规范开展好疫苗冷链运转和结核病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99.4%,肺结核管理率100%,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率5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糖尿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100%。全乡无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卫生院建设有规范手术,卫生院100%配备妇幼保健员。2017年全乡实施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3对、12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完成率100%。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88人完成率77%,开展医学监护随访,提供 免费生殖健康服务82人,184次。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全乡0-6岁儿童1021人。保健覆盖1004人达98.33%;孕产妇管理182人,保健覆盖率100%。系统管理179人,管理率98.35%。开展妇女两癌筛查311人。全乡2017年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积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全乡共建纸质档14294份,电子建档12179份,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拥有居民健康纸质和电子档案。

3、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人民环境。全乡大力开展环境完善整治,完善村民规范建设、垃圾处理厂一座。垃圾池227个,活动垃圾箱10个,公厕8座,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90.5%。顺利提供云南省卫生乡镇创建评比验收。实施“河长制”工程,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卫生院加大力度,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卫生监测管理,覆盖率达100%。

4、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健康素养行动。大力促进健康教育,全年卫生院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0次,受教育436次,卫生院开展31期,受教育787人次,设有宣传栏7块,更新内容35期,开展健康咨询6期,播放录像资料21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得到提高,全年无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

三、存在问题

1、卫生基础施设建设不足。雨露乡铅厂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00㎡,促建设年代时问长,现已成危房。雨露村委会无胜出的业务用房,租借卫生院房屋开展工作。

2、卫生人员编制不足,服务技术有爱提高。卫生院编制18人,在岗16人,缺编2人,卫生室编制13人,缺编2人。卫生院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有医师执业资格6人,临床医生不足,住院业务难行开展,不能很好落实群众住院需求,住院转诊率高。卫生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于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3、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开展不足,群众保健意识不强,利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开展率低,许多建档立卡户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接受观念等影响,主动寻求咨询和服务率低。

4、慢性病规范管理质量不足

下步工作思路:围绕健康扶贫工作存在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乡村医师队伍,提高中医药服务,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方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10

(一、)基本情况

雨露白族乡位于南华县城东南部,县政府距县城14公里,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万亩,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境内世代居住着,汉、白、彝、苗四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数81.72﹪.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白族乡,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设有一所标准化的卫生院和7所村卫生室,卫生院在职医生1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助理执业医师3人,康复医学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2人,经验师2人,主管中药师1人,会计1人,实习期医师2人,卫生院有乡村医生11人,其中有乡镇助理医生4人,有村医师执业资格7人,中专学历水平4人。卫生院设有门诊、住院、中医、医技、公共卫生五个科室。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质和中医饮片、理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自2014年来、全乡2014年来共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

(二、)工作措施:围绕《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从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四重保障措施”、实现“九个确保”工作、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力少看病”。

一、落实“四重保障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1、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积极协调当地财政和医保所,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等特殊困难家庭或特殊人群64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代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2018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全部参保参保率100%。

2、落实城乡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卫生院住院取消200元起付金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按“一展式”结算,补偿达90%。乡村两级医疗机械100%配备国家基本药物,100%零差率销售,门诊就诊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支付,西药费用补偿50%,中药饮片补偿60%。

3、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倾斜。医疗费用大便保险起付线降低50%(由7000元降至3000元),补偿比例提高5%,例为重大疾病的大病保险基金支付不封顶。

二、卓绝大病专项救治,组织

4名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的大病患者到州级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完善“一人、一档、一方案”。2014年以史共救治白内障患者16名,2017年共筛查患白内障患者8名,手术治疗3名,拒绝手术治疗、不宜手术3名。

(三、)提升服务能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好病”

1、实施好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14年来参取各级资金投资210万元建设卫生院住院综合楼,投资30万余元提升改造中彝医馆,投资15万余元,更新医疗设备开展B超、心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三大常规分析。基本满足了农村常见病诊治需求。投资58万元完成了镇模河、大村、洒披武、罗文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中彝医服务区改造,解决了人民群众抗病难问题。

2、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来调整充实了乡村两级卫生队伍。卫生院在岗医生16名。其中中医、西医主治医各1名,中医师1名。西医助理执业医师3名、经验师2名、主管中药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名、见习期医生2名;乡村医生执业资格7名(其中新分配持有中专学历乡村医生4人)。7个卫生室乡村医生由8名发展到11名其中持有乡镇助理医师资格4名。卫生院设有床位18张,7个卫生院设有床位25张,标准化卫生室拥有率100%.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看病。

3、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依托“对口帮扶支援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由南华县人民医院对雨露卫生院进行托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卫生院选定2名医师到县医院和县保健院进修学习。县医院下层业务副院长和骨干医师共4名对卫生院业务帮扶通过上下互动卫生院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门诊人次较去年增加6千人次。

4、提升乡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卫生院通过中医馆建设和村卫生室中彝医提升服务改造。全乡7个村委会均能提供中药饮片和理疗服务。实现了100%乡镇卫生院和100%村委会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中药汤剂和针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中医师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方便了群众。

(四)、落实便民,患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1、卫生院按照州、县卫计委统一布置。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23名组成三个家庭医生团队,对全乡3127户,13420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率93.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约377户,1438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卫生院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和先诊疗后付费措施,方便了群众救诊看病。

2、精准识别,优质服务。对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77户1438贫困对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查出高血压患者74人,糖尿病患者8人,重性精神病17人。均开展了规范管理;查出患9类15种重大疾病患者27人,45种重点疾病81人,48种次重点疾病3人,其他疾病39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0户115人,开展白内障救治16人,大病专项救治56人,发放健康扶贫卡1432人。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持有一张“健康扶贫卡”,持卡对象持有健康扶贫卡到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救诊就可以享受减免一般诊疗费6元、7元、9元的优惠政策。到州、县、乡是占医疗机构住院就能享受免受住院起付线,住院费用比例提高15-20%的补偿政策,减轻了贫困对象医疗经济负担。

3、做好二次回补和明白卡发放工作。为更好落实扶贫政策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明明白白掌握政策补偿情况,按照县健康扶贫办要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一份,将住院补偿情况清楚写出来,接受群众监督扶贫政策是否到位,各级不住是否达到90%的标准,对2017年1月-9月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符合规范转诊住院的患者,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和民政救助二次回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确实是享受到眼里安排费用补偿到90%的扶贫政策。全乡开张二次回补109人次,回补资金57640.41元,民政回补正在进行中。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乡人民政府高统分认识到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环节,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乡脱贫政策,工作进行统筹,统一安排,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雨露白族乡2017年健康扶贫方案,协调乡扶贫办、项目办、卫生院、村委会、民政办、社保所、民政所、文化广播站等14家单位共同负责健康扶贫工作。按照县级职能部门之要求,抓好各块职能职责。确保记得立卡贫困户100%参保。按规范落实了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配齐、配强两级医疗队伍,确保看得立卡贫困对象100%拥有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健康档案。按健康扶贫政策做好医疗救助和大病救治工作,全乡健康扶贫工程得到全面推进和落实。

(四)、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

1、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加强乡村两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防控,规范开展好疫苗冷链运转和结核病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99.4%,肺结核管理率100%,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率5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糖尿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100%。全乡无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卫生院建设有规范手术,卫生院100%配备妇幼保健员。2017年全乡实施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3对、12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完成率100%。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88人完成率77%,开展医学监护随访,提供 免费生殖健康服务82人,184次。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全乡0-6岁儿童1021人。保健覆盖1004人达98.33%;孕产妇管理182人,保健覆盖率100%。系统管理179人,管理率98.35%。开展妇女两癌筛查311人。全乡2017年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积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全乡共建纸质档14294份,电子建档12179份,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拥有居民健康纸质和电子档案。

3、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人民环境。全乡大力开展环境完善整治,完善村民规范建设、垃圾处理厂一座。垃圾池227个,活动垃圾箱10个,公厕8座,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90.5%。顺利提供云南省卫生乡镇创建评比验收。实施“河长制”工程,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卫生院加大力度,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卫生监测管理,覆盖率达100%。

4、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健康素养行动。大力促进健康教育,全年卫生院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0次,受教育436次,卫生院开展31期,受教育787人次,设有宣传栏7块,更新内容35期,开展健康咨询6期,播放录像资料21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得到提高,全年无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

三、存在问题

1、卫生基础施设建设不足。雨露乡铅厂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00㎡,促建设年代时问长,现已成危房。雨露村委会无胜出的业务用房,租借卫生院房屋开展工作。

2、卫生人员编制不足,服务技术有爱提高。卫生院编制18人,在岗16人,缺编2人,卫生室编制13人,缺编2人。卫生院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有医师执业资格6人,临床医生不足,住院业务难行开展,不能很好落实群众住院需求,住院转诊率高。卫生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于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3、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开展不足,群众保健意识不强,利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开展率低,许多建档立卡户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接受观念等影响,主动寻求咨询和服务率低。

4、慢性病规范管理质量不足

下步工作思路:围绕健康扶贫工作存在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乡村医师队伍,提高中医药服务,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方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11

今年“两会”上,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副所长刘宏兆提出“乡医”制度设想:即在现行国家医师制度框架内,实行乡(镇)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使取得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诊所、村卫生室等机构执业。

与会专家对该设想表示一致认可,同时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实际培养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调整乡镇医生准入制度,努力促进医疗重心有效下移,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卫生室的行业人才建设;通过政策性规定,尽快制定并推行“乡医”制度,使获得执业资格的“乡医”只能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这样一来,既为农村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医学院校大

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新华网》

浙江: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政府决定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

浙江省政府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费用变化,提高

对医疗费用的监管能力。

((新华网》

太原:双管齐下建设乡镇卫生院

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太原市卫生局出台一系列整改措施,扩建乡镇卫生院,并加派巡回医疗队技术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方面,太原市卫生局将对1O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力争建设成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并为3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解决农民就近就医问题。目前,已有50名热爱农村卫生工作,熟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乡村医生到市直8所医院免费临床进修,由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具体指导。

今后,太原市6支巡回医疗队每月下乡将不少于20天,在全市1013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医疗,20个卫生支农专家组每月下乡将不少于1周,轮流到54个乡(镇)卫生院坐诊,按照当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进行医疗服务收费;成立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中心,继续开展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诊、义诊,居民在社区即可享受到专家服务。

《山西商报》

新疆:乡镇卫生院人员进全额事业编制以一专多能为原则

近日,新疆编办、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解决农牧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匮乏的问题。

根据《标准》,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人员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人员配备以一专多能为原则,凡能兼职的不另设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预防保健人数以保证预防保健任务的完成为原则确定。今后,各地将根据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行政区划调整、服务人口变化等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标准》还要求各地乡(镇)卫生院的设置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乡(镇)行政区划进行,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泰州:社区医师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4月21日,江苏省泰州市10多家二级医院的120名医生,完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市级培训科目。

此次进行的市级培训项目共20个,是在原36个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确定的重点项目。有中医基础的医生,经过1~2天的培训,就可以基本掌握。

据悉,该市计划用1年的时间,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从6月份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全科医生接受培训;8月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选择项目进行推广。

江苏省中医局有关人士说,泰州是全省第一个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地级市,今后省内其他地区也将逐步推广泰州经验。

《中国中医药报》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篇12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1一、培训目标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鄂发〔20__〕29号)和《秭归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我县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培养一名年龄在50岁以下的骨干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不低于三个月,使其基本掌握医疗卫生专业中专毕业生应了解的医疗卫生知识,其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培训7天以上;每一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在职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一个月,使其具备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二、工作职责

1、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定期开展培训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师资队伍,每季度开办一次巡回培训班,每次5-—7天。

讲师团人员构成如下:县人民医院10人(专业要求:内科2人,外科2人,妇科、儿科、五官科、中医、检验科、护理各1人),县疾控中心5人,县二医院6人(专业要求:内科、外科、儿科、护理各1人,中医科2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2人。上述单位在4月底以前上报人员名单,由县卫生局医政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2、乡镇卫生院:每所乡镇卫生院安排3—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乡镇培训领导小组,由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定期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本乡镇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县级培训班培训;

组织本乡镇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考核等工作。

3、村卫生室:组织本室在职乡村医生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及县卫生局组织的培训班,每个村卫生室确定一名50岁以下,业务技术能力强,医德好的骨干乡村医生重点培训。

三、培训内容、时间、方式

1、内容:以湖北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材为主,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可以自编培训教材。

要求培训期结束时,骨干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其他在职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掌握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2、时间:骨干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三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一般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一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一个月。

3、培训方式:县级讲师团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乡镇师资队伍,每季度组织一次巡回培训班,到一至两个乡镇开展培训,每次5—7天;

乡镇每月组织一次培训班,对乡村医生开展轮训,每次2—3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县卫生局将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选送乡村医生参加省、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时,各卫生室按每天不低于3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并据实提供交通费;

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培训时,免费为参训乡村医生提供教材、场地和安排住宿,乡镇卫生院要免费安排好县巡回培训班教师的食宿;县级各医疗卫生单对讲师团成员提供相应经费保障,不能因为参加讲师团而降低待遇。县卫生局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乡村医生培训经费做到应拨尽拨。

2、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目标考核。

从2010年起,县卫生局将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作为医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将其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乡镇卫生院对培训对象加强管理和考核,严格考勤制度,对参训对象做好考勤记录,未达到培训时间的必须补训;严格工作纪律,培训期间要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尊重培训教师;严格目标考核,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如期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结束后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考试及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县卫生局。

3、奖惩措施

奖励:培训期结束,县卫生局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乡村医生进行奖励;

惩处:对于拒不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将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执业证书或其他处罚;没有达到规定学时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在6个月内进行补训和考核。

4、工作要求:乡村医生是我县一支重要的卫生队伍,是捍卫我县三十多万农民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忠实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2一.我乡人口3024人,辖7个自然村,6个卫生所,每月例会及培训一同进行,为强调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我乡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乡村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院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并督促每次例会培训的安排和落实,正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今月6人参加考试,全部及格,培训合格率为100%。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应用较新诊疗技术手段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2、由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上针对性还不够强。

总之,培训取得的成功并不一定代表十全十美,我们将再接再励,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各项治理制度,不断地提高培训教学质量,为我县的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3一、培训目标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鄂发〔20__〕29号)和《秭归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我县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培养一名年龄在50岁以下的骨干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不低于三个月,使其基本掌握医疗卫生专业中专毕业生应了解的医疗卫生知识,其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培训7天以上;每一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在职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一个月,使其具备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二、工作职责

1、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定期开展培训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师资队伍,每季度开办一次巡回培训班,每次5-—7天。

讲师团人员构成如下:县人民医院10人(专业要求:内科2人,外科2人,妇科、儿科、五官科、中医、检验科、护理各1人),县疾控中心5人,县二医院6人(专业要求:内科、外科、儿科、护理各1人,中医科2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2人。上述单位在4月底以前上报人员名单,由县卫生局医政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2、乡镇卫生院:每所乡镇卫生院安排3—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乡镇培训领导小组,由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定期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本乡镇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县级培训班培训;

组织本乡镇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考核等工作。

3、村卫生室:组织本室在职乡村医生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及县卫生局组织的培训班,每个村卫生室确定一名50岁以下,业务技术能力强,医德好的骨干乡村医生重点培训。

三、培训内容、时间、方式

1、内容:以湖北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材为主,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可以自编培训教材。

要求培训期结束时,骨干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其他在职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掌握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2、时间:骨干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三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一般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一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一个月。

3、培训方式:县级讲师团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乡镇师资队伍,每季度组织一次巡回培训班,到一至两个乡镇开展培训,每次5—7天;

乡镇每月组织一次培训班,对乡村医生开展轮训,每次2—3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县卫生局将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选送乡村医生参加省、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时,各卫生室按每天不低于3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并据实提供交通费;

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培训时,免费为参训乡村医生提供教材、场地和安排住宿,乡镇卫生院要免费安排好县巡回培训班教师的食宿;县级各医疗卫生单对讲师团成员提供相应经费保障,不能因为参加讲师团而降低待遇。县卫生局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乡村医生培训经费做到应拨尽拨。

2、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目标考核。

从年起,县卫生局将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作为医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将其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乡镇卫生院对培训对象加强管理和考核,严格考勤制度,对参训对象做好考勤记录,未达到培训时间的必须补训;严格工作纪律,培训期间要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尊重培训教师;严格目标考核,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如期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结束后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考试及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县卫生局。

3、奖惩措施

奖励:培训期结束,县卫生局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乡村医生进行奖励;

惩处:对于拒不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将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执业证书或其他处罚;没有达到规定学时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在6个月内进行补训和考核。

4、工作要求:乡村医生是我县一支重要的卫生队伍,是捍卫我县三十多万农民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忠实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4一、继续加大医疗质量控制力度

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医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医疗工作质量提高。

1.以科学严谨态度抓好每项医疗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

医务科将继续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2.坚持三级质控组医疗质量检查、考核、评比,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通报,对年终医疗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后三名的科室予以处罚。

二、抓好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疗队伍素质

要使全院医务人员树立学习钻研专业知识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提供学习机会。

1.按照我院医疗需求,引进在专业医疗业务骨干。

2.鼓励中青年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3.选送医疗骨干按照专业需要外出进修学习、交流,引进新知识、新技术。

4.坚持在院内举办医疗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

5.加强科内业务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坚持三级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三、抓好医疗安全工作

1.充分利用三级医疗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

2.坚持医疗纠纷讲评和案例分析制度,增强医生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四、做好其他常规和指令性医疗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