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6 15:56:56

超越自我总结

超越自我总结篇1

超越自我不是封闭自我,要懂得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我们必须先解放自我,这里的“解放自我”不是对自我的放纵,而是要我们突破自我的狭小空间,进入开放性的学习,学习他人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学习他人有我们没有的先进思想。但我们也不能把别人的想法硬加在我们头上,更通俗一点,就是作为我们自身不能人云亦云。例如,对自身专业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啊,这就是超越自我的表现。

超越自我总结篇2

尼采在西方文化史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通过宣告上帝之死而摧毁了传统的精神哲学,建立起一种现世的和个体本位的生存实践哲学,并因此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潮大都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渊源。超人学说作为尼采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作为尼采的传世之作则是这种影响的具体发源地。他在这部著作中以诗的语言创造出了超人这个理想存在,指出人类作生存的目标就是向此理想存生自我超越,而与这种超越运动相应,人类需要全新的社会关系和全新的道德,并且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经全新的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我在本文将从生存的超越性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根据《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这部著作评价尼采的超人学说,在生存论—本体论层面上指出这种学说的超越性的欠缺,为建立真正属人的超越理想做准备性工作。

尼采的超人学说的超越首先在于使人类的超越理想从天上回到大地,因而恢复了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

尼采提出超人理想的直接目的是否定上帝。他是在宣布上帝之死的同时提出超人理想的。尼采否定上帝的根本原因在于关于上帝的说教颠倒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的关系: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是人类的作品,是属人的理想存生,但关于上帝的说教却把上帝当作绝对不可超越的超越性,人作为上帝这一理想存在的作者被当作上帝的作品;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本是人类超越性的标志,却被关于上帝的说教当作人类失败和无能的表征。尼采认为这种颠倒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关系的说教必然压抑人的超越性:“上帝是一个信仰:这信仰使直者曲,使立者倒。” 这种颠倒使人类的超越理想脱离人类,因而似乎存在一个绝对完善的彼岸世界,它将人作为肉体筑居于其中的大地规定为无价值的。尼采认为事实上一切都属于肉体和大地——实践者和实践者筑居于其中的世界。查拉斯图拉之觉醒首先在于领受到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的原初关系:“从前,查拉斯图拉如同遁世者一样,把他的幻想掷到人类之外去。那时候他觉得世界是一个受苦受难的上帝的作品。”;“唉,兄弟们,我创造的这个上帝,如其他神们一样,是人类的作品与人造的疯狂。” 因此,上帝和彼岸世界都是人类的作品和人类的错误。人作为肉体由于对自己和大地失望而虚构一个彼岸世界并幻想筑居于其中,但它不过是属于肉体和大地的幻想。

既然一切都属于肉体和大地,那么,就应该恢复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创造出属于肉体和大地的理想存在,经使人类现实地向之自我超越。尼采将这种属于肉体和大地的超越理想命名为超人:“超人是大地之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必是大地之意义罢!” ;“我将把生存的意义教给人们:那便是超人,从人类的暗云里射出的闪电。” 他认为创造出这种属人的超越理想对于人类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给自己决定目的地时候到了。人类栽种最高希望之芽的时候到了。”

人类的任何超越理想都将人类的实存规定为欠缺。上帝当然是这样:人类相对于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来说是不完美的——原罪本质上人类面对上帝立场时的不完善罪。但是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遮蔽着人的本质:人类的超越理想乃是人类按之创造自己的蓝图,因而应当是生存实践的目标,然而上帝不是这样的超越理想——人不能按着上帝的形象塑造自己,只能作为上帝不完善的创造物意识到自己的原罪,通过对上帝的虔信来拯救自己。尼采的超人理想虽然也将人类规定为欠缺,便超人作为大地的意义乃是人类按之塑造自己的目标,人类可以通过自我超越创造出超人,因此,面对超人立场是比面对上帝立场更原初的立场方式。人类实践的目标就是实化这个超越理想:“我的兄弟,这走在你前面的幻影,美丽于你;你为什么不把骨与肉给它呢?” ;“让将来和最远之物成为你今日的动机吧:你应当爱你的朋友身上的超人,作为你存在的理由。”

对于尼采来说,爱超人与有人类是一回事,因为超人是人类进化的超越目标。爱人类就意味爱超人,亦即热爱人类的自我否定:这种自我否定是对生命神圣的肯定。而且,人类因为作为一个类有了自己的超越理想而更现实地成为一个类。尼采认为诸神和上帝是民族的目的:“直到为它们只属于某些特定的民族,而超人则是全人类的目的。他称之为第一千零一个目的:“直到如今,我们有一千个目的,因为有一千个民族。但是套在一千颈项上的链索与一个独一无二的目的还没有;人类还没有目的呢?/但是,告诉我,兄弟们:如果人类没有目的,那也就没有——人类吧?——” 因此,尼采提出超人这个属于人类的超越理想是为了使人更加现实地成为一个类,并作为一个类自我超越,实现大地的意义。

尼采的超人学说之超越性其次在于超越了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指出了与超人理想一致的新型社会关系——创造者与创造者的联合

上帝本质上是圣化了的精神。这种圣化的原因既在于没有意识到精神是身体的自设计功能,更在于阶级社会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由于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是总体社会实践过程的设计者,因而统治着总体社会实践过程,而那些直接从事物质操作的人们不过是实现他人设计的工具,所以,精神生产便以总体社会实践过程表现为本原性的,似乎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运动的精神存在——非被创造但又创造一切的上帝形象就这样诞生了。上帝是宇宙的总设计师,理所当在规范着人的生存。所以,关于上帝的说教是建立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之上的。由于常人不能透彻地领受上帝的旨意,因而对上帝的信仰便现实化为对上帝使者的信仰。这样关于上帝的说教便支撑着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尼采创立超人学说的目的就在于用超人这一属于现实世界的超越理想代替上帝,摧毁关于上帝的说教所支撑的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创造新型的社会关系,使具有独立设计自己生存道路能力的个体诞生。尼采所塑造的查拉斯图拉的形象不再是导师的形象,他不需要进行统治,因而也拒绝被他人所服从,信徒在那里是没有价值的:

“你们说,你们信仰查拉斯图拉,但是对于查拉斯图拉又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我的信徒,但是这对于一切信徒又有什么关系!

你们还不曾找到自己:你们先找到了我。一切的信徒都如此,所以一切的信徒都不值什么。

现在我命令你们:忘找了我而找寻你们自己;我等到你们背叛了我的时候,我再回到你们这里来。

真的,兄弟们,那时候我另眼寻找我的失去者,我会用另一种爱来爱你们。” 这另一种爱便是创造者对创造者的爱。对查拉斯图拉说,脱离肉体的精神是不存在的,精神不过是肉体的自设计功能——活动,因此,更切近人的原初本质的生存方式应当是超越统治与服从二分法之上的:具有自己意志之手的身体—个体是自己的导师,而身体—个体之间的原初关系是他们所作为创造者的联合。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明确宣告了这一点:“创造者所寻找的是同伴们,而不是死尸,也不是羊群或信徒。创造者所寻找的是共同创造者。他们把新的价值写在新的表上。” 创造者与创造者的联合建立在创造者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独一无二——的基础上。这种新型的联合方式是对阶级社会统治与服从二分法的超越。它是面对超人立场的立场方式,而超人作为人类目的之诞生与个体的诞生是一致的。个体的普遍诞生形成着新的族类,而这乃是真正的神性:“需要一种新的高贵,许多高贵的人们,许多种高贵的人们还缺乏呢!或者如我从前在比喻中所说的:那正是神性,有着诸神而没有上帝。” 因此,个体作为面对超人立场的创造者乃是没有什么预先限制其超越性的超越者。面对超人立场这一原初立场方式,需要的正是这种超越者与超越者的联合。

面对超人立场这一原初立场方式使个体将自己作为超越者确定下来。以超人为目标的实践必然使个体相互超越,所以,个体作为创造者的共同创造关系创造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尼采因此认为人类是不平等的:“我不愿意被杂在平等之说教者一起而被视为他们之一。因为正义告诉我:‘人类是不平等的’。同时他们也不应平等!如果我不这样说,我的对于超人的爱何在呢!/他们应走在千百条桥上,忙着向未来去;他们争斗着而愈不平等些:我的大爱要我如是说。” 这里所说的不平等乃是面对超人这一超越目标的不平等,因而是生存论一本体论意义的不平等即个体所达到的生命高度不同,而非法权意义上的不平等。创造者的共同创造关系本身就意味着自我超越的大竞赛。这种大竞赛使个体相互超越着走向超人。新型的联合意味着联合中的冲突。这种冲突乃是超越者与被超越者的冲突,而由于被超越者在冲突中成为超越者的阶梯,所以,这种冲突乃是登梯者与阶梯的冲突:“生命想用的大柱和阶梯把自己建筑在高处,它渴望辽远的地平线和幸福的美,——所以它需要高度!/因为它需要高度,所以它需要阶梯,需要阶梯与登梯者之冲突!生命要升高,而升高时,它要超越自己”。 由于个体向超人这一超越目标的超越运动是无止境的,所以,任可人都注定要被超越而成为阶梯。尼采嘱告人们:“别怨恨那登在你们之上而达到了自己的高度人。” 创造者这种联合中的冲突使人类个体在相互超越中走向超人,达到新的高度,在使万物更加完满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完满,最终形成更美好和强壮的族类。

三、尼采超人学说之超越性还在于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指出个体实现超越理想的具体道路

超人理想需要个体建立新型的联合方式,而这又是与个体日常的生存实践一致的。尼采在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两个向度上探讨了人类的自我超越运动。他对后者的探讨奠基于一个原初命题:人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由于超人诞生于不断上升着人类,而人是肉体存生,所以,超人作为肉体存在诞生于作为肉体存在的人。人作为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生产着以身体为中心的世界,因而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回到这个生产着身体。人作为身体生产作为身体的人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简言之,人的自我生产活动是一切生产的中心和目的,当然也是实现超人理想的关键。尼采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探索个体实践与超人诞生的直接关系,首先赋予结婚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我所谓结婚,是一对人的意志去创造一个高于他俩的人。”;“你应当创造一个高等的身体,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自转的轮,——你应当创造一个创造者。”;“你不仅应当向前绵延你的种族,而且应当向上地。让结婚之园帮助你吧!” 结婚作为创造生命的冲动是生命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因为更完美的生命只能诞生于对下一代人的创造。超越最终体现为代际超越。在当下进行创造活动的个体也许注定无法将自己创造为超人,但可以将自己创造为超人的祖先:“兄弟们,那也许不是你们自己!但你们能把自己变成超人之父亲与祖先:让这个是你们最先的创造吧!” 婚姻之神圣就在于通过创造一个高等的身体而指向超人,因此它应当是生命之胜利和大地意义之实现。由于婚姻担负着如此神圣的生存论—本体论使命,因此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实现婚姻的意义。尼采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得近于残酷的问题:“你年青,你希求着孩子与结婚。但是我问你:你配希求一个孩子吗?/你是不是胜利者,自克者,你的热情之统治者和你的道德之主人呢?我如是问你。” 如果通过结婚诞生的不是高等的身体即新的创造者,那么,结婚就不是生命的胜利,而是生命的失败,因此是与大地意义实现正相反以对活动。尼采希望人们领受到婚姻深刻的生存论一本论意义,但负起对人类的责任,使结婚成为生命的胜利:“我愿你的胜利与你的自由希求着一个孩子。你应当给你的胜利和你的解放建造活的纪念碑。”

面对超人立场这种原初立场方式不仅需要个体领受到婚姻神圣的生存论—本体论意义,而且应当学会死得其时,亦即使自己的生命在枯萎之前胜利地终结,因而使死亡为对于人类目的之积极肯定。诞生与死亡是生命的两个极点,因而对于实现大地意义是关键的。为了使更完美的族类诞生,既要使生育成为人类的自我超越活动,也要赋予死亡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因而通过个体学会死得其时而肯定向上绵延着的族类整体:“完成者胜利地死去,一些希望者信誓者围绕着他。” ;“我什么时候要它来呢?——凡是有目的有继承者的人,要在利于他的目的与继承者的时候才招死来。” ;“让你们的精神与道德在痛楚中放射一线最后微光,象鲜红的落日照耀地球吧:否则你们的死会是一个失败了。” 死得其时是个体对自己生命神圣的否定,对于人类的目的与大地的意义则是一种积级的肯定。这与那些死亡的说教者对生命的否定是两回事。

生和死是生命两个极点。两个极点之间则是个体作为身体的生存实践过程。面对超人立场要求个体使这过程成为指向超人的上升运动。尼采因此赋予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一本体论意义,认为它是走向超人的实践。自我超越首先要求个体否定自己:“你会成为你自己的异教徒,巫者与卜者疯者,与怀疑者,渎亵者与恶徒。” 查拉斯图拉明确宣布了作为个体的超越意志:“唉,我对于这些高等人和最好的人已经厌倦了;我渴望从他们的‘高处’上升得更高些,直达超人。” 个体的自我超越实现着大地的意义,而大地的意义是人类给予的,诞生于人创造价值的运动,所以,个体必须对价值进行重估:“人类为着生存,给事物以价值。——他们创造了万物之意义,一个人类的意义,所以,他们自称为‘人’,换言之,估价者。”;“价值的变换,那便是创造者的变换。创造者必长破坏。” 重估一切价值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赋予万物以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创造是对人筑居于其中的世界的创造,它最终回到作为中心的创造者而成为创造者的自我创造过程。对创造者的创造是一切创造的终极目的,为此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创造——这是痛苦之在拯救与生命之安慰,但是为着创造者之诞生,多量的痛苦与多种的变形是必要的。” 个体的自我超越使个体成为孤独者——独一无二的人。这些超越者因升高和发光而照耀世界,实现着属于大地的道德。属于大地的道德以超人为终极理想,因此,是否利于走向超人是判断道德之价值的终极尺度。尼采认为个体应该珍爱的唯一的道德是超越的道德。超越者因为生命的丰盈而赋予万物以价值,使万物更完满地生成。超越的道德是给予的道德,要求个体向世界贡献自己。这种给予是健全而神圣的自利:因为给予的爱而估价一切价值。与健全而神圣的自利相反的是贫乏的自利,这种自利者围绕着给予者的桌子爬行,总想偷窃。尼采认为这种珍爱唯一道德的人、自我超越者,才配需求一个孩子,才能死得其时,才能把自己创造为超人的父亲与祖先。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寄予自我超越着的个体以无限的希望:“你们这些今日的隐士,你们这些隔绝地住着的隐士啊,有一天,你们会成为一个族类:你们精选了自己,将来会有一个族类出自你们:从这个族类里再诞生超人出来” 。

尼采通过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而指出了走向超人的具体道路。人类的超越理想不再是人只能崇拜的对象,而是人通过生存实践向之进化的具体目标。所以,尼采在指出走向超人的道路时进一步恢复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

四、尼采超人学说的主要欠缺于未能领受到超人是永恒的理想和没有正面肯定人梯的价值

超越自我总结篇3

尼采在西方文化史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通过宣告上帝之死而摧毁了传统的精神哲学,建立起一种现世的和个体本位的生存实践哲学,并因此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潮大都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渊源。超人学说作为尼采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作为尼采的传世之作则是这种影响的具体发源地。他在这部著作中以诗的语言创造出了超人这个理想存在,指出人类作生存的目标就是向此理想存生自我超越,而与这种超越运动相应,人类需要全新的社会关系和全新的道德,并且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经全新的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我在本文将从生存的超越性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根据《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这部著作评价尼采的超人学说,在生存论—本体论层面上指出这种学说的超越性的欠缺,为建立真正属人的超越理想做准备性工作。

尼采的超人学说的超越首先在于使人类的超越理想从天上回到大地,因而恢复了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

尼采提出超人理想的直接目的是否定上帝。他是在宣布上帝之死的同时提出超人理想的。尼采否定上帝的根本原因在于关于上帝的说教颠倒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的关系: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是人类的作品,是属人的理想存生,但关于上帝的说教却把上帝当作绝对不可超越的超越性,人作为上帝这一理想存在的作者被当作上帝的作品;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本是人类超越性的标志,却被关于上帝的说教当作人类失败和无能的表征。尼采认为这种颠倒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关系的说教必然压抑人的超越性:“上帝是一个信仰:这信仰使直者曲,使立者倒。wwW.133229.COm” 这种颠倒使人类的超越理想脱离人类,因而似乎存在一个绝对完善的彼岸世界,它将人作为肉体筑居于其中的大地规定为无价值的。尼采认为事实上一切都属于肉体和大地——实践者和实践者筑居于其中的世界。查拉斯图拉之觉醒首先在于领受到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的原初关系:“从前,查拉斯图拉如同遁世者一样,把他的幻想掷到人类之外去。那时候他觉得世界是一个受苦受难的上帝的作品。”;“唉,兄弟们,我创造的这个上帝,如其他神们一样,是人类的作品与人造的疯狂。” 因此,上帝和彼岸世界都是人类的作品和人类的错误。人作为肉体由于对自己和大地失望而虚构一个彼岸世界并幻想筑居于其中,但它不过是属于肉体和大地的幻想。

既然一切都属于肉体和大地,那么,就应该恢复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创造出属于肉体和大地的理想存在,经使人类现实地向之自我超越。尼采将这种属于肉体和大地的超越理想命名为超人:“超人是大地之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必是大地之意义罢!” ;“我将把生存的意义教给人们:那便是超人,从人类的暗云里射出的闪电。” 他认为创造出这种属人的超越理想对于人类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给自己决定目的地时候到了。人类栽种最高希望之芽的时候到了。”

人类的任何超越理想都将人类的实存规定为欠缺。上帝当然是这样:人类相对于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来说是不完美的——原罪本质上人类面对上帝立场时的不完善罪。但是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遮蔽着人的本质:人类的超越理想乃是人类按之创造自己的蓝图,因而应当是生存实践的目标,然而上帝不是这样的超越理想——人不能按着上帝的形象塑造自己,只能作为上帝不完善的创造物意识到自己的原罪,通过对上帝的虔信来拯救自己。尼采的超人理想虽然也将人类规定为欠缺,便超人作为大地的意义乃是人类按之塑造自己的目标,人类可以通过自我超越创造出超人,因此,面对超人立场是比面对上帝立场更原初的立场方式。人类实践的目标就是实化这个超越理想:“我的兄弟,这走在你前面的幻影,美丽于你;你为什么不把骨与肉给它呢?” ;“让将来和最远之物成为你今日的动机吧:你应当爱你的朋友身上的超人,作为你存在的理由。”

对于尼采来说,爱超人与有人类是一回事,因为超人是人类进化的超越目标。爱人类就意味爱超人,亦即热爱人类的自我否定:这种自我否定是对生命神圣的肯定。而且,人类因为作为一个类有了自己的超越理想而更现实地成为一个类。尼采认为诸神和上帝是民族的目的:“直到为它们只属于某些特定的民族,而超人则是全人类的目的。他称之为第一千零一个目的:“直到如今,我们有一千个目的,因为有一千个民族。但是套在一千颈项上的链索与一个独一无二的目的还没有;人类还没有目的呢?/但是,告诉我,兄弟们:如果人类没有目的,那也就没有——人类吧?——” 因此,尼采提出超人这个属于人类的超越理想是为了使人更加现实地成为一个类,并作为一个类自我超越,实现大地的意义。

尼采的超人学说之超越性其次在于超越了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指出了与超人理想一致的新型社会关系——创造者与创造者的联合

上帝本质上是圣化了的精神。这种圣化的原因既在于没有意识到精神是身体的自设计功能,更在于阶级社会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由于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是总体社会实践过程的设计者,因而统治着总体社会实践过程,而那些直接从事物质操作的人们不过是实现他人设计的工具,所以,精神生产便以总体社会实践过程表现为本原性的,似乎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运动的精神存在——非被创造但又创造一切的上帝形象就这样诞生了。上帝是宇宙的总设计师,理所当在规范着人的生存。所以,关于上帝的说教是建立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之上的。由于常人不能透彻地领受上帝的旨意,因而对上帝的信仰便现实化为对上帝使者的信仰。这样关于上帝的说教便支撑着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尼采创立超人学说的目的就在于用超人这一属于现实世界的超越理想代替上帝,摧毁关于上帝的说教所支撑的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创造新型的社会关系,使具有独立设计自己生存道路能力的个体诞生。尼采所塑造的查拉斯图拉的形象不再是导师的形象,他不需要进行统治,因而也拒绝被他人所服从,信徒在那里是没有价值的:

“你们说,你们信仰查拉斯图拉,但是对于查拉斯图拉又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我的信徒,但是这对于一切信徒又有什么关系!

你们还不曾找到自己:你们先找到了我。一切的信徒都如此,所以一切的信徒都不值什么。

现在我命令你们:忘找了我而找寻你们自己;我等到你们背叛了我的时候,我再回到你们这里来。

真的,兄弟们,那时候我另眼寻找我的失去者,我会用另一种爱来爱你们。” 这另一种爱便是创造者对创造者的爱。对查拉斯图拉说,脱离肉体的精神是不存在的,精神不过是肉体的自设计功能——活动,因此,更切近人的原初本质的生存方式应当是超越统治与服从二分法之上的:具有自己意志之手的身体—个体是自己的导师,而身体—个体之间的原初关系是他们所作为创造者的联合。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明确宣告了这一点:“创造者所寻找的是同伴们,而不是死尸,也不是羊群或信徒。创造者所寻找的是共同创造者。他们把新的价值写在新的表上。” 创造者与创造者的联合建立在创造者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独一无二——的基础上。这种新型的联合方式是对阶级社会统治与服从二分法的超越。它是面对超人立场的立场方式,而超人作为人类目的之诞生与个体的诞生是一致的。个体的普遍诞生形成着新的族类,而这乃是真正的神性:“需要一种新的高贵,许多高贵的人们,许多种高贵的人们还缺乏呢!或者如我从前在比喻中所说的:那正是神性,有着诸神而没有上帝。” 因此,个体作为面对超人立场的创造者乃是没有什么预先限制其超越性的超越者。面对超人立场这一原初立场方式,需要的正是这种超越者与超越者的联合。

面对超人立场这一原初立场方式使个体将自己作为超越者确定下来。以超人为目标的实践必然使个体相互超越,所以,个体作为创造者的共同创造关系创造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尼采因此认为人类是不平等的:“我不愿意被杂在平等之说教者一起而被视为他们之一。因为正义告诉我:‘人类是不平等的’。同时他们也不应平等!如果我不这样说,我的对于超人的爱何在呢!/他们应走在千百条桥上,忙着向未来去;他们争斗着而愈不平等些:我的大爱要我如是说。” 这里所说的不平等乃是面对超人这一超越目标的不平等,因而是生存论一本体论意义的不平等即个体所达到的生命高度不同,而非法权意义上的不平等。创造者的共同创造关系本身就意味着自我超越的大竞赛。这种大竞赛使个体相互超越着走向超人。新型的联合意味着联合中的冲突。这种冲突乃是超越者与被超越者的冲突,而由于被超越者在冲突中成为超越者的阶梯,所以,这种冲突乃是登梯者与阶梯的冲突:“生命想用的大柱和阶梯把自己建筑在高处,它渴望辽远的地平线和幸福的美,——所以它需要高度!/因为它需要高度,所以它需要阶梯,需要阶梯与登梯者之冲突!生命要升高,而升高时,它要超越自己”。 由于个体向超人这一超越目标的超越运动是无止境的,所以,任可人都注定要被超越而成为阶梯。尼采嘱告人们:“别怨恨那登在你们之上而达到了自己的高度人。” 创造者这种联合中的冲突使人类个体在相互超越中走向超人,达到新的高度,在使万物更加完满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完满,最终形成更美好和强壮的族类。

三、尼采超人学说之超越性还在于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指出个体实现超越理想的具体道路

超人理想需要个体建立新型的联合方式,而这又是与个体日常的生存实践一致的。尼采在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两个向度上探讨了人类的自我超越运动。他对后者的探讨奠基于一个原初命题:人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由于超人诞生于不断上升着人类,而人是肉体存生,所以,超人作为肉体存在诞生于作为肉体存在的人。人作为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生产着以身体为中心的世界,因而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回到这个生产着身体。人作为身体生产作为身体的人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简言之,人的自我生产活动是一切生产的中心和目的,当然也是实现超人理想的关键。尼采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探索个体实践与超人诞生的直接关系,首先赋予结婚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我所谓结婚,是一对人的意志去创造一个高于他俩的人。”;“你应当创造一个高等的身体,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自转的轮,——你应当创造一个创造者。”;“你不仅应当向前绵延你的种族,而且应当向上地。让结婚之园帮助你吧!” 结婚作为创造生命的冲动是生命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因为更完美的生命只能诞生于对下一代人的创造。超越最终体现为代际超越。在当下进行创造活动的个体也许注定无法将自己创造为超人,但可以将自己创造为超人的祖先:“兄弟们,那也许不是你们自己!但你们能把自己变成超人之父亲与祖先:让这个是你们最先的创造吧!” 婚姻之神圣就在于通过创造一个高等的身体而指向超人,因此它应当是生命之胜利和大地意义之实现。由于婚姻担负着如此神圣的生存论—本体论使命,因此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实现婚姻的意义。尼采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得近于残酷的问题:“你年青,你希求着孩子与结婚。但是我问你:你配希求一个孩子吗?/你是不是胜利者,自克者,你的热情之统治者和你的道德之主人呢?我如是问你。” 如果通过结婚诞生的不是高等的身体即新的创造者,那么,结婚就不是生命的胜利,而是生命的失败,因此是与大地意义实现正相反以对活动。尼采希望人们领受到婚姻深刻的生存论一本论意义,但负起对人类的责任,使结婚成为生命的胜利:“我愿你的胜利与你的自由希求着一个孩子。你应当给你的胜利和你的解放建造活的纪念碑。”

面对超人立场这种原初立场方式不仅需要个体领受到婚姻神圣的生存论—本体论意义,而且应当学会死得其时,亦即使自己的生命在枯萎之前胜利地终结,因而使死亡为对于人类目的之积极肯定。诞生与死亡是生命的两个极点,因而对于实现大地意义是关键的。为了使更完美的族类诞生,既要使生育成为人类的自我超越活动,也要赋予死亡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因而通过个体学会死得其时而肯定向上绵延着的族类整体:“完成者胜利地死去,一些希望者信誓者围绕着他。” ;“我什么时候要它来呢?——凡是有目的有继承者的人,要在利于他的目的与继承者的时候才招死来。” ;“让你们的精神与道德在痛楚中放射一线最后微光,象鲜红的落日照耀地球吧:否则你们的死会是一个失败了。” 死得其时是个体对自己生命神圣的否定,对于人类的目的与大地的意义则是一种积级的肯定。这与那些死亡的说教者对生命的否定是两回事。

生和死是生命两个极点。两个极点之间则是个体作为身体的生存实践过程。面对超人立场要求个体使这过程成为指向超人的上升运动。尼采因此赋予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一本体论意义,认为它是走向超人的实践。自我超越首先要求个体否定自己:“你会成为你自己的异教徒,巫者与卜者疯者,与怀疑者,渎亵者与恶徒。” 查拉斯图拉明确宣布了作为个体的超越意志:“唉,我对于这些高等人和最好的人已经厌倦了;我渴望从他们的‘高处’上升得更高些,直达超人。” 个体的自我超越实现着大地的意义,而大地的意义是人类给予的,诞生于人创造价值的运动,所以,个体必须对价值进行重估:“人类为着生存,给事物以价值。——他们创造了万物之意义,一个人类的意义,所以,他们自称为‘人’,换言之,估价者。”;“价值的变换,那便是创造者的变换。创造者必长破坏。” 重估一切价值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赋予万物以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创造是对人筑居于其中的世界的创造,它最终回到作为中心的创造者而成为创造者的自我创造过程。对创造者的创造是一切创造的终极目的,为此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创造——这是痛苦之在拯救与生命之安慰,但是为着创造者之诞生,多量的痛苦与多种的变形是必要的。” 个体的自我超越使个体成为孤独者——独一无二的人。这些超越者因升高和发光而照耀世界,实现着属于大地的道德。属于大地的道德以超人为终极理想,因此,是否利于走向超人是判断道德之价值的终极尺度。尼采认为个体应该珍爱的唯一的道德是超越的道德。超越者因为生命的丰盈而赋予万物以价值,使万物更完满地生成。超越的道德是给予的道德,要求个体向世界贡献自己。这种给予是健全而神圣的自利:因为给予的爱而估价一切价值。与健全而神圣的自利相反的是贫乏的自利,这种自利者围绕着给予者的桌子爬行,总想偷窃。尼采认为这种珍爱唯一道德的人、自我超越者,才配需求一个孩子,才能死得其时,才能把自己创造为超人的父亲与祖先。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寄予自我超越着的个体以无限的希望:“你们这些今日的隐士,你们这些隔绝地住着的隐士啊,有一天,你们会成为一个族类:你们精选了自己,将来会有一个族类出自你们:从这个族类里再诞生超人出来” 。

尼采通过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而指出了走向超人的具体道路。人类的超越理想不再是人只能崇拜的对象,而是人通过生存实践向之进化的具体目标。所以,尼采在指出走向超人的道路时进一步恢复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

四、尼采超人学说的主要欠缺于未能领受到超人是永恒的理想和没有正面肯定人梯的价值

超越自我总结篇4

尼采在西方文化史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通过宣告上帝之死而摧毁了传统的精神哲学,建立起一种现世的和个体本位的生存实践哲学,并因此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潮大都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渊源。超人学说作为尼采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作为尼采的传世之作则是这种影响的具体发源地。他在这部著作中以诗的语言创造出了超人这个理想存在,指出人类作生存的目标就是向此理想存生自我超越,而与这种超越运动相应,人类需要全新的社会关系和全新的道德,并且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经全新的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我在本文将从生存的超越性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根据《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这部著作评价尼采的超人学说,在生存论—本体论层面上指出这种学说的超越性的欠缺,为建立真正属人的超越理想做准备性工作。

尼采的超人学说的超越首先在于使人类的超越理想从天上回到大地,因而恢复了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

尼采提出超人理想的直接目的是否定上帝。他是在宣布上帝之死的同时提出超人理想的。尼采否定上帝的根本原因在于关于上帝的说教颠倒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的关系: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是人类的作品,是属人的理想存生,但关于上帝的说教却把上帝当作绝对不可超越的超越性,人作为上帝这一理想存在的作者被当作上帝的作品;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本是人类超越性的标志,却被关于上帝的说教当作人类失败和无能的表征。尼采认为这种颠倒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关系的说教必然压抑人的超越性:“上帝是一个信仰:这信仰使直者曲,使立者倒。” 这种颠倒使人类的超越理想脱离人类,因而似乎存在一个绝对完善的彼岸世界,它将人作为肉体筑居于其中的大地规定为无价值的。尼采认为事实上一切都属于肉体和大地——实践者和实践者筑居于其中的世界。查拉斯图拉之觉醒首先在于领受到了人类与其超越理想的原初关系:“从前,查拉斯图拉如同遁世者一样,把他的幻想掷到人类之外去。那时候他觉得世界是一个受苦受难的上帝的作品。”;“唉,兄弟们,我创造的这个上帝,如其他神们一样,是人类的作品与人造的疯狂。” 因此,上帝和彼岸世界都是人类的作品和人类的错误。人作为肉体由于对自己和大地失望而虚构一个彼岸世界并幻想筑居于其中,但它不过是属于肉体和大地的幻想。

既然一切都属于肉体和大地,那么,就应该恢复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创造出属于肉体和大地的理想存在,经使人类现实地向之自我超越。尼采将这种属于肉体和大地的超越理想命名为超人:“超人是大地之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必是大地之意义罢!” ;“我将把生存的意义教给人们:那便是超人,从人类的暗云里射出的闪电。” 他认为创造出这种属人的超越理想对于人类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给自己决定目的地时候到了。人类栽种最高希望之芽的时候到了。”

人类的任何超越理想都将人类的实存规定为欠缺。上帝当然是这样:人类相对于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来说是不完美的——原罪本质上人类面对上帝立场时的不完善罪。但是上帝作为人类的超越理想遮蔽着人的本质:人类的超越理想乃是人类按之创造自己的蓝图,因而应当是生存实践的目标,然而上帝不是这样的超越理想——人不能按着上帝的形象塑造自己,只能作为上帝不完善的创造物意识到自己的原罪,通过对上帝的虔信来拯救自己。尼采的超人理想虽然也将人类规定为欠缺,便超人作为大地的意义乃是人类按之塑造自己的目标,人类可以通过自我超越创造出超人,因此,面对超人立场是比面对上帝立场更原初的立场方式。人类实践的目标就是实化这个超越理想:“我的兄弟,这走在你前面的幻影,美丽于你;你为什么不把骨与肉给它呢?” ;“让将来和最远之物成为你今日的动机吧:你应当爱你的朋友身上的超人,作为你存在的理由。”

对于尼采来说,爱超人与有人类是一回事,因为超人是人类进化的超越目标。爱人类就意味爱超人,亦即热爱人类的自我否定:这种自我否定是对生命神圣的肯定。而且,人类因为作为一个类有了自己的超越理想而更现实地成为一个类。尼采认为诸神和上帝是民族的目的:“直到为它们只属于某些特定的民族,而超人则是全人类的目的。他称之为第一千零一个目的:“直到如今,我们有一千个目的,因为有一千个民族。但是套在一千颈项上的链索与一个独一无二的目的还没有;人类还没有目的呢?/但是,告诉我,兄弟们:如果人类没有目的,那也就没有——人类吧?——” 因此,尼采提出超人这个属于人类的超越理想是为了使人更加现实地成为一个类,并作为一个类自我超越,实现大地的意义。

尼采的超人学说之超越性其次在于超越了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指出了与超人理想一致的新型社会关系——创造者与创造者的联合

上帝本质上是圣化了的精神。这种圣化的原因既在于没有意识到精神是身体的自设计功能,更在于阶级社会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由于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是总体社会实践过程的设计者,因而统治着总体社会实践过程,而那些直接从事物质操作的人们不过是实现他人设计的工具,所以,精神生产便以总体社会实践过程表现为本原性的,似乎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运动的精神存在——非被创造但又创造一切的上帝形象就这样诞生了。上帝是宇宙的总设计师,理所当在规范着人的生存。所以,关于上帝的说教是建立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之上的。由于常人不能透彻地领受上帝的旨意,因而对上帝的信仰便现实化为对上帝使者的信仰。这样关于上帝的说教便支撑着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尼采创立超人学说的目的就在于用超人这一属于现实世界的超越理想代替上帝,摧毁关于上帝的说教所支撑的统治与服从的二分法,创造新型的社会关系,使具有独立设计自己生存道路能力的个体诞生。尼采所塑造的查拉斯图拉的形象不再是导师的形象,他不需要进行统治,因而也拒绝被他人所服从,信徒在那里是没有价值的:

“你们说,你们信仰查拉斯图拉,但是对于查拉斯图拉又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我的信徒,但是这对于一切信徒又有什么关系!

你们还不曾找到自己:你们先找到了我。一切的信徒都如此,所以一切的信徒都不值什么。

现在我命令你们:忘找了我而找寻你们自己;我等到你们背叛了我的时候,我再回到你们这里来。

真的,兄弟们,那时候我另眼寻找我的失去者,我会用另一种爱来爱你们。” 这另一种爱便是创造者对创造者的爱。对查拉斯图拉说,脱离肉体的精神是不存在的,精神不过是肉体的自设计功能——活动,因此,更切近人的原初本质的生存方式应当是超越统治与服从二分法之上的:具有自己意志之手的身体—个体是自己的导师,而身体—个体之间的原初关系是他们所作为创造者的联合。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明确宣告了这一点:“创造者所寻找的是同伴们,而不是死尸,也不是羊群或信徒。创造者所寻找的是共同创造者。他们把新的价值写在新的表上。” 创造者与创造者的联合建立在创造者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独一无二——的基础上。这种新型的联合方式是对阶级社会统治与服从二分法的超越。它是面对超人立场的立场方式,而超人作为人类目的之诞生与个体的诞生是一致的。个体的普遍诞生形成着新的族类,而这乃是真正的神性:“需要一种新的高贵,许多高贵的人们,许多种高贵的人们还缺乏呢!或者如我从前在比喻中所说的:那正是神性,有着诸神而没有上帝。” 因此,个体作为面对超人立场的创造者乃是没有什么预先限制其超越性的超越者。面对超人立场这一原初立场方式,需要的正是这种超越者与超越者的联合。

面对超人立场这一原初立场方式使个体将自己作为超越者确定下来。以超人为目标的实践必然使个体相互超越,所以,个体作为创造者的共同创造关系创造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尼采因此认为人类是不平等的:“我不愿意被杂在平等之说教者一起而被视为他们之一。因为正义告诉我:‘人类是不平等的’。同时他们也不应平等!如果我不这样说,我的对于超人的爱何在呢!/他们应走在千百条桥上,忙着向未来去;他们争斗着而愈不平等些:我的大爱要我如是说。” 这里所说的不平等乃是面对超人这一超越目标的不平等,因而是生存论一本体论意义的不平等即个体所达到的生命高度不同,而非法权意义上的不平等。创造者的共同创造关系本身就意味着自我超越的大竞赛。这种大竞赛使个体相互超越着走向超人。新型的联合意味着联合中的冲突。这种冲突乃是超越者与被超越者的冲突,而由于被超越者在冲突中成为超越者的阶梯,所以,这种冲突乃是登梯者与阶梯的冲突:“生命想用的大柱和阶梯把自己建筑在高处,它渴望辽远的地平线和幸福的美,——所以它需要高度!/因为它需要高度,所以它需要阶梯,需要阶梯与登梯者之冲突!生命要升高,而升高时,它要超越自己”。 由于个体向超人这一超越目标的超越运动是无止境的,所以,任可人都注定要被超越而成为阶梯。尼采嘱告人们:“别怨恨那登在你们之上而达到了自己的高度人。” 创造者这种联合中的冲突使人类个体在相互超越中走向超人,达到新的高度,在使万物更加完满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完满,最终形成更美好和强壮的族类。

三、尼采超人学说之超越性还在于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指出个体实现超越理想的具体道路

超人理想需要个体建立新型的联合方式,而这又是与个体日常的生存实践一致的。尼采在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两个向度上探讨了人类的自我超越运动。他对后者的探讨奠基于一个原初命题:人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由于超人诞生于不断上升着人类,而人是肉体存生,所以,超人作为肉体存在诞生于作为肉体存在的人。人作为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生产着以身体为中心的世界,因而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回到这个生产着身体。人作为身体生产作为身体的人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简言之,人的自我生产活动是一切生产的中心和目的,当然也是实现超人理想的关键。尼采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探索个体实践与超人诞生的直接关系,首先赋予结婚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我所谓结婚,是一对人的意志去创造一个高于他俩的人。”;“你应当创造一个高等的身体,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自转的轮,——你应当创造一个创造者。”;“你不仅应当向前绵延你的种族,而且应当向上地。让结婚之园帮助你吧!” 结婚作为创造生命的冲动是生命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因为更完美的生命只能诞生于对下一代人的创造。超越最终体现为代际超越。在当下进行创造活动的个体也许注定无法将自己创造为超人,但可以将自己创造为超人的祖先:“兄弟们,那也许不是你们自己!但你们能把自己变成超人之父亲与祖先:让这个是你们最先的创造吧!” 婚姻之神圣就在于通过创造一个高等的身体而指向超人,因此它应当是生命之胜利和大地意义之实现。由于婚姻担负着如此神圣的生存论—本体论使命,因此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实现婚姻的意义。尼采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得近于残酷的问题:“你年青,你希求着孩子与结婚。但是我问你:你配希求一个孩子吗?/你是不是胜利者,自克者,你的热情之统治者和你的道德之主人呢?我如是问你。” 如果通过结婚诞生的不是高等的身体即新的创造者,那么,结婚就不是生命的胜利,而是生命的失败,因此是与大地意义实现正相反以对活动。尼采希望人们领受到婚姻深刻的生存论一本论意义,但负起对人类的责任,使结婚成为生命的胜利:“我愿你的胜利与你的自由希求着一个孩子。你应当给你的胜利和你的解放建造活的纪念碑。”

面对超人立场这种原初立场方式不仅需要个体领受到婚姻神圣的生存论—本体论意义,而且应当学会死得其时,亦即使自己的生命在枯萎之前胜利地终结,因而使死亡为对于人类目的之积极肯定。诞生与死亡是生命的两个极点,因而对于实现大地意义是关键的。为了使更完美的族类诞生,既要使生育成为人类的自我超越活动,也要赋予死亡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因而通过个体学会死得其时而肯定向上绵延着的族类整体:“完成者胜利地死去,一些希望者信誓者围绕着他。” ;“我什么时候要它来呢?——凡是有目的有继承者的人,要在利于他的目的与继承者的时候才招死来。” ;“让你们的精神与道德在痛楚中放射一线最后微光,象鲜红的落日照耀地球吧:否则你们的死会是一个失败了。” 死得其时是个体对自己生命神圣的否定,对于人类的目的与大地的意义则是一种积级的肯定。这与那些死亡的说教者对生命的否定是两回事。

生和死是生命两个极点。两个极点之间则是个体作为身体的生存实践过程。面对超人立场要求个体使这过程成为指向超人的上升运动。尼采因此赋予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一本体论意义,认为它是走向超人的实践。自我超越首先要求个体否定自己:“你会成为你自己的异教徒,巫者与卜者疯者,与怀疑者,渎亵者与恶徒。” 查拉斯图拉明确宣布了作为个体的超越意志:“唉,我对于这些高等人和最好的人已经厌倦了;我渴望从他们的‘高处’上升得更高些,直达超人。” 个体的自我超越实现着大地的意义,而大地的意义是人类给予的,诞生于人创造价值的运动,所以,个体必须对价值进行重估:“人类为着生存,给事物以价值。——他们创造了万物之意义,一个人类的意义,所以,他们自称为‘人’,换言之,估价者。”;“价值的变换,那便是创造者的变换。创造者必长破坏。” 重估一切价值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赋予万物以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创造是对人筑居于其中的世界的创造,它最终回到作为中心的创造者而成为创造者的自我创造过程。对创造者的创造是一切创造的终极目的,为此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创造——这是痛苦之在拯救与生命之安慰,但是为着创造者之诞生,多量的痛苦与多种的变形是必要的。” 个体的自我超越使个体成为孤独者——独一无二的人。这些超越者因升高和发光而照耀世界,实现着属于大地的道德。属于大地的道德以超人为终极理想,因此,是否利于走向超人是判断道德之价值的终极尺度。尼采认为个体应该珍爱的唯一的道德是超越的道德。超越者因为生命的丰盈而赋予万物以价值,使万物更完满地生成。超越的道德是给予的道德,要求个体向世界贡献自己。这种给予是健全而神圣的自利:因为给予的爱而估价一切价值。与健全而神圣的自利相反的是贫乏的自利,这种自利者围绕着给予者的桌子爬行,总想偷窃。尼采认为这种珍爱唯一道德的人、自我超越者,才配需求一个孩子,才能死得其时,才能把自己创造为超人的父亲与祖先。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寄予自我超越着的个体以无限的希望:“你们这些今日的隐士,你们这些隔绝地住着的隐士啊,有一天,你们会成为一个族类:你们精选了自己,将来会有一个族类出自你们:从这个族类里再诞生超人出来” 。

尼采通过赋予婚姻、死亡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以生存论—本体论意义而指出了走向超人的具体道路。人类的超越理想不再是人只能崇拜的对象,而是人通过生存实践向之进化的具体目标。所以,尼采在指出走向超人的道路时进一步恢复人类超越理想的属人性。

四、尼采超人学说的主要欠缺于未能领受到超人是永恒的理想和没有正面肯定人梯的价值

超越自我总结篇5

一、深学细学,充分领会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重心长,通过这几日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家乡人民的关心厚爱。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既分析我省改革发展的困难挑战、又指出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既明确当下必须完成的任务、又指出长远发展的目标,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要求,与2015年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要求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指明了陕西新时展的总体目标。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必须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追赶超越不是单纯追求总量的增加,而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内涵式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对此,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学校的事业发展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放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之中来谋划,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精心谋划,科学制定追赶超越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提出的五项要求,即是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科学路径,也是我校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发展的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之际,我们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谋划学校师资工作的未来发展,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在谋划师资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等要求,增强工作改革创新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在教师师德建设、人才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开拓创新、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超越自我总结篇6

“连续几十个回访,家长们都相当满意,孩子们也有不小的变化,这说明你们的脑力特训营真正帮到了学生。”在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现场,总制片人刘英男对智新超越团队的老师们夸赞地说。

大爱无言

唤回迷失的孩子

在“智新超越”家长沙龙交流会上,颜凡的母亲正在分享自己和儿子从对立到融洽的故事。

“是‘智新超越’,让儿子短短10天内在班上的成绩快速提升;是‘智新超越’,让儿子带回第一张奖状;是‘智新超越’,让我从不敢开家长会,变为常在全校家长会上谈育子经验;是‘智新超越’,让我变成小区的教育专家;是‘智新超越’,让我和丈夫不再争吵,家庭变得幸福和睦……”讲到动情处,这位母亲热泪盈眶。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家长们开始悄悄地擦拭泪花。

颜凡母亲是通过财经杂志的文章报道,认识这家中小学生培训机构的。

那时,孩子还在上初一,夫妻二人托关系进了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没想到孩子更是贪玩,打篮球、玩网游,成绩落到班上倒数几名。

父母着急,孩子逆反。一次,在批改颜凡的作业时,母亲和他争吵起来,铅笔不小心戳到孩子手上。颜凡以为母亲是故意,扔下书本、夺门而出,关系从此降到冰点。从杂志上,看到不少孩子参加“智新超越”清华夏令营,经过10天封闭培训后焕然一新,不仅改变了行为习惯,还迅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于是这位母亲趁暑假也把孩子送了过去。

“试试总没坏处,或许真能改变孩子…….”

10天之后重聚,颜凡仿佛换了一个人:谈话不再大声吼叫,吃饭主动给父母夹菜,饭后主动帮着洗碗,睡觉前还给父母打洗脚水,做作业不再拖拖拉拉。一天,两天,三天……,颜凡整整坚持了一个暑假。学习成绩从此突飞猛进,今年还被保送升入本校高中部。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里,“智新超越”已经改变了两万多名这样的中小学生。短短10天培训,学生们可以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数百位;两天内,可以将《弟子规》倒背如流,甚至随便告诉他一个英语单词,孩子能准确说出这个单词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的位置。

这些变化,的确能让孩子和父母惊喜,但颜凡母亲对“智新超越”的感激绝不仅因为此。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们并不苛求孩子真能成为天才,也不指望孩子成龙成凤,只希望儿子能健康地成长、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乐观地生活。而“智新超越”,却用短短10天时间,让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案例,在“智新超越”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类似的情况,甚至比颜凡顽劣的孩子,比颜凡进步更快的学生更是不胜枚举。“智新超越”正是让爱做主,感动着无数的家庭,以绵薄之力,拯救着那些迷失在叛逆中的莘莘学子。

行者无疆

缔造一场意外的商业

的确,“智新超越”并非在用超常记忆中的雕虫小技来制造天才的假象,而是在帮家长们找回阳光向上的孩子。

耿军,作为智新超越创始人,也是这套教育体系的研发者之一。他早在2008年接受本刊采访时就说过:“起初,我并没有想把‘智新超越’做成商业模式的培训机构。只是当年,一条中小学生因为被老师训斥而自杀的转发短信,深深地触动了我。后来,我在网上偶然翻查数据,发现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生因为挫折而有自杀倾向的竟然高达26.2%。这个数据太可怕了,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轻生的念头。虽然我知道,自己绵薄的力量并不能一下子扭转这个现状,但总要有人为当前的教育做些什么。这个想法,后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这也可能就是我当初创办智新超越培训机构的原动力吧。”

有了这个念头后,耿军便开始有意无意的留意起和教育相关联的产业。同时,耿军还发现自己女儿和同班同学的智商差别并不大,但孩子们成绩的差异却不小。经仔细研究才发现,问题皆源于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耿军也曾把女儿送进过几个辅导班,学习期间确实起到一些作用,但很快就失去了效果。就在他苦苦探究怎样培养女儿的学习习惯时,在一个教育论坛上,邂逅了多年从事大脑思维研究和强化训练的专家――文欢。文欢来自教育世家,她推崇“马太效应”:只要孩子发现自己能学好,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而要让孩子能在短时期发现自己能学好,就需要激发他的潜能。

耿军和文欢一拍即合。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遍访名师和高考状元,整理出了激发潜能的十二套方法,2008年“智新超越”在清华大学落地了。

最初,“智新超越”只做公益演讲。看到孩子经过一两个小时培训,竟能记住许多杂乱无章的数字,家长都希望把孩子交给耿军管教。那年寒假,“智新超越”招收了几十名学生。

开课第一天,并没有传统的教学,而是让孩子们谈自己的兴趣。想当科学家的,他就讲学好数学有多重要;想要环球旅行的,就说学好外语才会畅通无阻;对于爱看电视剧的,他就说语文好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剧本。接下来,他开始投其所好地教孩子们创新型思维的三大方法、大脑储存英语单词的十二种方法及思维导图先进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和课堂上老师讲的完全不一样,鼓励孩子从自己喜欢的事物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这样,不但能记住平时不可能记住的知识,还可以得到夸奖和自信,孩子们的兴趣很快激发起来。接下来,耿军搬出了《弟子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比背诵、比理解,让他们知道好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培训的最后两天,耿军会让学生给父母写信,将志向、计划和日常行为写出来,请父母督促。有的孩子很调皮,会把对父母的要求写上作为“条件”,颜凡当时要求父母一个月内不要打他。结束培训的半年之内,耿军还会做好几次电话回访。

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在接下来的这学期中,孩子们成绩大多有了长足进步。这些都在耿军的意料之中,孩子阳光向上了,学习成绩能不上升吗?

找他的家长越来越多,那年寒假他接了两拨学生,还有不少是外地来的。到了2009年暑假,4期培训招入了200多人,耿军和他的“智新超越”竟在不知不觉中火了!

培训连锁

良性循环的财富复制

市场需求的确很大,但抓住这个市场又谈何容易?

确保质量就不能大班授课,需要更大的教师团队。但学生培训都集中在寒暑两个假期,如果团队人数太大,寒暑假之外又会“吃不饱”。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已呈几何级上涨,一对一的电话回访已经不再可能。用什么办法督促孩子们,把已经养成的习惯坚持下去呢?

“学生培训只能选择在寒暑假,但家长时间就相对闲散,为什么不安排家长在周末和晚上来听课?家长掌握了这些方法,不是更能督促和影响孩子吗?”耿军灵光一现。

耿军还想到了“潜意识CD”――父母和孩子共同发现孩子的亮点,并让孩子把激励自己的话,刻录进了一张CD。

这张CD既是模块化的,又是个性化的,不同学习阶段的孩子,兴趣、缺点和偏科情况不同,内容也不同。每天早上起床,让孩子听自己的CD;发现孩子稍有懈怠,家长有意识地播放CD。

在河南省孟州育新小学家长沙龙上,一位家长把CD拿出来分享,后来传到教导主任、校长,甚至传到教育局局长梁永祥手中。梁局长颇为兴奋,找来耿军,称赞这是激励孩子上进的极好方式。

随后,“智新超越”把市场拓展到了成人。学员朱天奇在徐州从事销售,听了这课后不但对培养孩子有了自信,还激发了自己参与的想法。他和耿军聊起了在江苏加盟“智新超越”的思路。演示会由朱天奇组织,文欢讲授,招收的学生可以假期送到清华培训,双方三七分成,也可以由朱天奇在当地培训,双方七三分成。本地培训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必只利用寒暑假期,每周有2天培训时间,10天课程既可以分摊到1个月完成。这一方式立即得到耿军的赞同,合作很快上马。那一年从暑假到寒假,朱天奇收入100多万元。

不仅自己收入不菲,还能造福父老乡亲,这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赚钱方式。很多从事其他教育培训的加盟商,纷纷向耿军抛来了橄榄枝。2010年夏天,“智新超越”掀起中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特训风暴,从清华大学席卷到孟州、运城、林州、泰安、洛阳,阳泉,随后蔓延到西安、宁波、天津等一、二线城市。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快速丰厚的加盟回报,“智新超越”每落地一个城市,就迅速占领市场。

确定连锁加盟模式后,耿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程研发和可复制化上。两年来,他一方面把美国、英国的心理学、记忆学、脑力开发和教育学专家的经验结合中国儿童的特点丰富到他的课程体系中,创立了好习惯养成的“欲渔理论”;另一方面开设了着眼分校师资的成人培训班,旨在让分校培训能达到与总部培训一样的效果。

从2011年开始,总部主动承担了大量市场推广的投入,以分摊加盟商的盈利风险。而为吸引生源而量身定制的公益培训,也在一次次锤炼后变得更具“穿透力”。那些听完3个小时公益培训的孩子真实地展现出大脑的潜力,让家长认识到“少儿思维研究和强化训练”对于提升学生成绩、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当然,面对无限的市场,耿军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超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耿军带领着智新超越团队,从无到有,去粗取精,一步一个脚印的完善着他们心目中的教育蓝图。

一张名片改变命运

智新超越带给他的别样人生

智新超越的“思维特训”虽然仅仅只有十天,但它却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提升你思索问题的高度;智新超越的连锁培训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创业项目,但它轻松复制的经营特色,却可以让慧眼识金的商,真正找到一个安全、轻松、稳妥的致富新渠道。

河南洛阳的李军,正是靠着一张名片结识了智新超越。接受清华智新超越十天的培训回来,半个月不到,他的收入就突破了5位数,而更让他自豪的是朋友们投来的羡慕眼神,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并且受到了副市长的宴请。李军,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

此次,记者通过采访,决定将李军与智新超越结缘的故事,详细的整理出来。一方面,是想让那些一直关注智新超越的读者,都能从李军的身上获得借鉴,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李军的视角,让所有意向读者,对智新超越能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而又系统的了解。

偶遇:一张名片结缘智新超越

李军,洛阳人,今年39岁,由于一无社会背景,二无高学历,在一家机械厂做普通车床工一干就是十多年,虽然工资不算高,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生活比较稳定。然而,随着身边一些朋友下海经商,一个个发达,住高楼开豪车。相形自己就“悲催”了,面对飞涨的物价,工资上涨的步伐又赶不上,为了孩子全家人省吃节用,就连平常朋友聚会应酬,他能逃避则不去。“难道我就这样窝窝囊囊的过一辈子吗?我不甘心!”,李军多少次这样问自己,多少次他总觉得自己不应如此度完今后的日子!

然而,一次旅行在火车上,当时身边的一位朋友要跟他交换名片时,李军相当是尴尬,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过名片,他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车床工,也用不着什么名片。但是,对方的名片却大大提起了李军的兴趣,“不讲一道题,成快速绩提升,真有这么神奇吗?”因为自己儿子学习的问题,一家人没少操心,也用过办法,请家教,上辅导班,能想到的方法都试过,但是儿子的成绩就是不见提升。曾经上网搜过如何提升孩子成绩信息,两年前也听说过智新超越教育的脑力特训夏令营,让学生十天就发生不可思议的改变,让孩子“玩”中掌握快速提升成绩的法宝,只是当时没有去留意。再仔细看了名片内容:“天籁之声,饭桌文化让改变立竿见影;现在报名,连线清华教授,改变立即开始!”。李军在那一刻心动了,“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的成绩关系到他的前途,如果真那么神奇话,花多少钱都值得”。

调研:两个孩子感动一个大男人

旅行回去后,李军就到网上仔细搜索查询了智新超越脑力特训夏令营的相关案例,发现很多学生的厌学、偏科、网瘾、叛逆、等问题在智新超越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其中两个案例深深震撼了他,让他更坚信智新超越,一个孩子叫行光明,另一个叫耿怡洲。

行光明,今年12岁,父母都是上班族,因为平常工作忙碌,从小光明的照看就落在其奶奶的肩上,奶奶对光明是非常宠爱,总是有求必应,信马由缰。

然而,老太太没想到,这样是在害孩子。七八岁的时候,行光明顽皮、不懂事,不懂礼貌的缺点已经暴露无遗,见了长辈不懂打招呼,在家稍不顺意便大吵大闹,甚至骂父母亲。上学后光明更是变本加厉,调皮捣蛋的性格愈演愈烈,和同学因为一点琐碎的小事就会大打出手,每周在学校5天中有2天都是因为破坏课堂秩序而被批评。因此,光明在学校有一个外号:鬼见愁。

看着邻居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又好,又懂事别提多羡慕,光明的妈妈心想啥时候自己儿子能有人家一半就心满意足了。

2009年暑假,光明的妈妈在媒体看到,北京智新超越公司脑力特训营,让很多像光明这样顽皮捣蛋,不懂事,不爱学的孩子通过短期的脑力特训,不仅学习成绩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上去,在人格、思想、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通过脑力特训都有一个质的变化。

光明的妈妈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通过实地考察后光明的妈妈很快为孩子报了名,参加了暑期脑力特训营。暑期结束,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光明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回家后懂得帮妈妈擦桌子,为奶奶夹菜,在小区见了长辈也懂得主动打招呼问好,光明的妈妈简直不敢相信,邻居们也非常惊诧,光明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学校的表现也同样发生了令人不敢想象的变化,学习成绩从年级倒数进步到班级前十名,对同学们也非常友好,对老师和长辈礼貌有加,突然变得懂事起来,成了同龄人的学习榜样。

孟州明珠小学的怡洲同学在智新超越不到三个月,数学成绩由全班30名一跃到了全班第一名。老师惊奇地问他爸爸:“你孩子的成绩为什么最近进步这么快,在班级里超一流的好?”“什么是超一流?”他爸爸感觉云里雾里的。老师说:“就是比第二名还好很多!洲洲在哪儿上的辅导班,能让我的孩子也去吗?”听到老师赞扬,怡洲爸爸心里非常高兴,他选择智新超越选对了。

经过网上仔细的调查,两个孩子的故事令李军非常感动,他更坚信智新超越的“魔力”了。李军的儿子首先被夏令营开心的课堂气氛和CS实战吸引,最让李军父子俩感兴趣的是突破传统夏令营的模式,他给儿子报名后,清华总部的冯老师立即打电话给他儿子交流学习方法,听说英语学习吃力,清华著名的英语教授蒋隆国的指点让他儿子对英语更有信心。之后寄到家里的清华大礼包,着实让儿子自豪地美了一把,夏令营还没开始,就已经收获多多了。之后,李军对记者说,“如果我们上学时能得到清华教授的指点或是清华礼品,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一次,儿子同学来借清华大礼包中的精美的清华书签,露出羡慕的表情,并说想和他儿子一起去参加智新超越清华脑力特训营。这让李军想起了名片中“人生含‘金’量=帮助人数量!”这句话,但是自己孩子好说,万一别人家的孩子效果不明显,那该多没面子呀。总部的电话里讲的是很有道理,到底怎样,自己过去看看究竟,先见证一下。自己这样的一个主儿,先看他们能培训自己成什么样子?李军决定亲自到智新超越亲自“修炼”一番。

考察:再笨的人在智新超越也会立即优秀起来

到了智新超越・清华总部,参加智优培训师培训的第一天,李军不可思议的发现自己太有能力了!他说,再笨的人在智新超越也会立即优秀起来!创新型思维的方法使自己在开心中,把一百位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字能正倒背如流,自己曾花三个月也没记住的《弟子规》,在智新超越脑力开发的方法下,在自己哈哈大笑中的十个小时内,竟达到第几句在第几页都知道的程序。之后,自己创新思维模式的升华,对人生的感悟,“兴趣激发、脑力开发、数据习惯”系列课程的让李军体会到了名片中“一人习惯养成,提升整个家族文化”含金量。特别是他听到一起培训的黑龙江的严老师、江苏做过公立学校十年管理的张校长等都说,这样的课程十万美金也值呀!李军明白了名片中“当天不满意可全额退费”的底气!

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继续发生着,李军把自己每天美妙的变化用短信群发给朋友们。第一天:“朋友们,我在清华学习智新超越创新型思维的三大方法,几十分钟就把一百位数字正倒背如流了,我的创新能力得到无与伦比的提升”,短信给最亲近的几十位朋友,朋友都很惊讶:“你小子,没有发烧吧。你能到清华学习?你还能讲那么多数字?你能,那我就拜你为师!”

第二天,短信影响到他手机上所有的名单。没有一个不回复的,大家对这种转变很是惊讶,也很期待。第三天,大脑储存英语单词12种的方法,让开始毫无自信的李军对英语单词不再恐惧,准备回去和儿子pk呢,满满的信心全在短信里传给周边的朋友。第四天,第五天持续的短信足以证明改变的真实性。因为真实,因为有效,没有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奇迹!甚至有需要的朋友都按耐不住,长途的电话打过来,非要他亲自讲讲。

十天清华学习,十天短信,李军还没回家,很多家长已经迫不及待了。而他的思维模式已经被激发了,他当机立断在北京买了一台电脑,从第三天开始,李军完全被智新超越战略规划的魅力倾倒,在总部就开始展现自己潜能开发后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网上网下的战略规划开始实施。

网上:空间、博客、微博、论坛、社区等类似名片式营销方法。在总部实战性的操作指导,量化的指标让李军每天至少影响十万人;

网下:总部行之有效的七个一系统营销方案:一张自动营销名片、一个天籁之声模版、一段天籁之声音频、一段学习效果视频、一本智新超越公信力画册、一张帮到学生和家长的招生简章、一套跟进短信模版,各体系量化的指标。得到这样系统的资料,李军更是踌躇满志,这些法宝带给自己的价值不低于50万!

在思维的领域,想到什么都能拿来为己所用,特别总部特制的思维导图软件,给李军之后的规划和安排细化到每一天的每个时间段。这次投入的1.98万让李军浑身上下充满了蓬勃而出的力量!生活原来真的可以“智”“心”超越!

执行:网上网下每天影响20万人

当学习结束离开总部,李军说:新的自己开始了!

每当回想起总部“欲渔理论”创始人耿军老师要降低学生厌学比例和降低自杀意识比例的使命,李军觉得自己就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特别是想到2012年元月17日,泌阳县小铭和妈妈双双喝农药自杀等令人惋惜的事件,就会在大脑中浮现无数孩子急切需要帮助的场景,现在的社会,家长和孩子真的太需要智新超越了,自己能有机会接触,并且能得到系列的营销方案,如果没有把智新超越的方法带给孩子们,就对不起他们。再不行动,那么自己不就是间接的杀人犯吗?

刚上火车,手机就响个不停,这绝对是每天派发名片和短信的最好回报,总部自动营销的名片设计真是太有魅力了!

电话里跟家长的交流让同车的旅客越听越兴奋,纷纷索要名片,还没有到家,总部为李军特制的名片两盒已经送完。

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休息,朋友们就不断地过来“探秘”,从怀疑到惊叹到给孩子或者自己报名,这时候,李军发现总部的七个一系统营销方案真是所向披靡呀,家长往往还没听我说完就要报名,因为毕竟每期招生名额有限,家长们个个抢着报名。

之后李军开始了有计划的派发名片行动,以前在街上也接受过不少的传单及彩页的宣传,总感觉是一种促销。如今他全然没有那种纯商业的感觉,因为每次发出去,讲出那句话:这对您的孩子绝对有帮助!不讲一道题,成绩快速提升!他在心中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发出的一张名片又将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同样,收到名片的朋友听到:不讲一道题,能够快速提高孩子的成绩,非常好奇,欣赏将名片藏起来。李军面带微笑,真挚的投入到自己的感动里,每发出一张名片他都流露出帮人之后的喜悦。在摸索了每天的工作后,慢慢的,每天的任务定制也不断提升,因为越来越熟悉了,30张、50张、70张,现在每天达到了100张以上!当然网上的工作也不能放松,李军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每天通过互联网至少影响10万人,实际上他按照在总部互联网营销的实战培训,每天影响的人都在20万以上。

“李老师,收到您的名片后,我上网查看了智新超越教育的资料,我夜不能寐了。我的孩子每天学习很努力,也很想学好,但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呀,帮孩子选对才最重要。”,有家长电话里这样讲。

有的家长说:“李老师,我孩子不爱学习、厌学可以帮到他吗?”

“我的孩子是偏科,就不喜欢英语,能让清华的蒋隆国教授和孩子交流吗?”

“网瘾的孩子制定的是什么协议啊,还帮孩子成绩进步了?我们家孩子现在就交给你吧?”

面对众多的咨询、报名,李军一一答复之后,心中更明白,每个有问题的孩子都是需要智新超越这样的机构的,在培训过程中,他深有体会,一个孩子的改变不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就可以。在总部,很多敬业的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的设置,互动的策划,甚至具体到吃喝拉撒的行为习惯,都有背后的精心投入。每班一名主讲、一名班主任、一名生活老师、一名安全老师、每七名学生一个助教。最后一节是给父母的成果汇报会,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秀,知道钱没白花,总部考虑的实在是太周全了。

这里也不乏有人打开网站看视频的,孩子的兴奋激动让家长也按捺不住,李军建议抓紧时机报名,现在是33期 ,在总部时,已经开始报名了,总部也给提前报名的孩子推出优惠政策,一旦报名并且完款,即刻享受:一、清华教授和特训营老师的电话连线。孩子的学习和兴趣是息息相关的,在孩子感兴趣的时间段,给他相关的指导,这种改变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二、提前报名可以提前选择清华北大优秀学子做助教老师,辅导孩子日常学习。三、提前报名还可收到智新超越寄出的清华大礼包(清华百年校庆校徽、百年校庆纪念钢笔、清华笔记本、《清华北大学习谈学习方法》丛书、清华脑力特训营视频光盘等)。这样的激励也是孩子进步的最好奖励。虽然还没有参加学习,但是孩子的改变已经开始!四、提前报名还有经济方面的优惠哦。

有个家长曾算了个账,在北京一般的家教每课时收费200元,智新超越脑力特训夏令营每天8个课时,十天共80个课时,常规收费应该是16000元。但听说是为了帮到更多的学生,现阶段收费才9800元。并且报名后就可以享受到总部老师、清华教授的跟进服务了,这也是智新超越与别的夏令营不同之处。当然,关键是好效果带来好口碑,报名的才越来越多,听说有个学生报好几次才报上名。

超越:一个暑假挑战两个传奇

由于总部成熟的课程体系,务实的服务保障,鲜明真实的案例,完善的推广营销方案,所以李军在整个过程中经营得开开心心。刚培训完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80多名意向电话详细的咨询,李军拿出笔记本上清晰的记录放在面前,上面详细的标注时间、意向需求和解答的关键词,以及发过的短信、再次联系的时间等等,记者看到缴过费的人已经19个。

他接着感慨地说:“我没有接触智新超越就算了,现在我已经自身得到了验证。至少我可以肯定孩子们也需要!现在每天我并不是去推销啊拉客户什么的想法。我看到一个人,只需要简单的两句话:这对你的孩子有帮助,不讲一道题,孩子能进步;还没有孩子的,我告诉他:这对你朋友的孩子有帮助,人生含金量=帮助人数量。我现在做的过程中也在一步步升华我的人生,我只要用心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和家庭,我的人生价值就会被越来越放大!从清华回来后,不到一个月我就有将近三万元的回报了,这次是刚刚开始,我也给自己暗暗的定下了目标:今年暑假,我要帮扶300名学生。我能超过在总部知道的两个传奇人物:赵莹(招生代表一个半月收入15万)和朱天奇(徐州市独家商,一个暑假收入99万)”。

智新超越的发展也让李军很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就看到不少大的投资公司考察,想要和他们合作。公司今年调整更大的规划,发展目标是三年内是成为上市公司,“我的做好了,到时候就也是智新超越的股东了。”李军殷切的展望着未来。

画外之音:

国家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说:“先培养兴趣,再给予方法,智新超越教育的方法不错。”

清华新生导引师蒋新官说:“参加过几次智新超越教育的成果展示会,看到那么多的家长,见证自己孩子的优秀而感动,智新超越夏令营做的蛮不错。”

CCTV《奋斗》制片人刘英男说:“智新超越的思维导图软件和团队‘不抱怨,工作积极主动’的态度,对我们团队也很有借鉴价值。”

《商界》杂志资深策划人文海军说:“智新超越教育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以效果为导向的基础上,会越做越扎实。”

《现代营销》杂志主编周海祥说:“我们杂志从2009年开始,每月都对智新超越教育做纪实报道,始终未间断过。可以说,我们杂志见证了智新超越的发展,耿总带的这个团队真的很棒,凝聚力、责任心超强。”

《生意经》杂志主编范广秋说:“我见证过智新超越教育老师们震撼力的展示,他们不讲一道题,成绩快速提升的系列方法从根源上,也就是习惯帮到学生,确实太棒了。并且几乎人人可从事这样的行业,对自己的孩子也极有帮助。我们也要给中国的好习惯教育做些贡献,本月凡拿《生意经》杂志给智新超越合作的,我们赠笔记本电脑一台。我们也来体会:人生含“金”量=帮助人数量!”

北京智新超越教育机构

地址:100084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教学楼4200厅

电话:4006―198―001

超越自我总结篇7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次次的考试下来,我的成绩不但没有更好或者保持好成绩,反而下降了!朋友们都一个个的超越我自己了。我如果在不加把劲,我真的要倒霉了!再加上老爸老妈的唠叨,我更是难过极了!但每次考试我都很认真,不敢有一丝怠慢。可是,成绩还是那么不理想,难道我的水平只是这样吗?不,不可能的,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哪里不过好。

超越自我总结篇8

期:___________

xx年公司前台文员个人年终总结

时光飞逝,

xx年已接近尾声,此刻我们为xx年度总体工作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一年,我们忙碌的同时又是充实的,是团结拼搏的又是成果丰硕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公司前台文员个人年终总结。

回顾这一年度工作,我依然是在困难与学习中成长而来。

一、自我发现,自我超越

首先我想说说我对超越的理解。超越自我不是封闭自我,要懂得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才能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就必须先“自我发现,解放自我”。这里的“解放自我”是要突破自我的狭小空间,进入开放性的学习,学习他人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学习他人我所没有的先进思想。但也不能把别人的想法硬套在自己身上,更通俗一点,就是说不能人云亦云,结合自身状况来突破要实现自我超越,就不能满足于现状。我要不断的给自己指定新的目标,长短结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有了方向、动力,自然就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

这是我从这一年的培训中所得到的启发。结合实际我也在工作中运用了这些道理,以前从不会多想,遇到事情能避则避,现在我清楚的体会到事情不解决它永远存在,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只有主动去沟通去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后过程并想出解决方案才能把事情解决完美。现在遇到难题都会多想想,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而不是抱着挨批的心态,做一件事有很多种方法,领导批评我是因为我没有把结果做好,而我自身也没有在过程上努力,这是我领会最深的。以前做错事挨了批评就这样过去了,现在发现自己做错事都会反思,前因后果的反思,直到深记在脑海里。已至下次不容再犯。

我记得有堂课是讲“我是谁?”:执行力,主动力,要认清自己。个人觉得这在工作中很有帮助,只有不断重复的问自己是否做到了这几点才能去谈超越!塞涅卡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活着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如果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颗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不想随波逐流,所以我必须认清自我超越自我,向着我的那道光勇往直前!

二、收获并快乐着

来到金光华,我感到很幸运,应该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公司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能够发挥我的潜能。也学到了我以前从不会涉及到的东西。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前台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公司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各种书籍,充实自我。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让我收获颇丰。现在想来也都记忆犹新。“有笑有泪,学着团结,心存感恩,接近成功”等等

有个老师说过“将成功灌于心志中”。而那几个定律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习惯定律,情绪定律,反转定律还有实践重复定律”

一直支持着我做到

“思想进步,严于律己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快乐阅读”。

超越自我总结篇9

作一个本体论课题来,落实到个体层面的则更少。本文在个体层面上对命运概念进行了生

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探索后发现:命运确实意指着实在的生存论规定,因而应该被确认为正式的

哲学范畴并获得严肃的研究。

哲学家们否认命运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可以不断超越已有的规定性,

对于人来说不存在所谓的命运。但超越总是对具体界限的超越,所以,人是超越性存在又意味着人

是有限的存在者。人的有限性首先是人作为身体的界限:我是这个身体而不是其他身体,这本身就

是一种界限。其次,超越作为身体的越界行为可以超越任何界限吗?显然不能。一个严酷的事实是:

有些界限是我无法超越的,它是对我的超越性不可超越的规定。这就是命运。命运之为命运就在于

它的不可超越,因此,命运对我来说乃是必然性。本文所说的命运不是指某种外来的强制力量,不

是先于人的存在,而就是人作为身体本身的规定性。简言之,身体即命运。所以,我的命运学说不

同于世俗迷信和先前的命运学说(将命运归结为逻各斯、绝对精神、的必然性、永恒轮回、

天命),它并不认为个体的生命历程在开始之前就已经为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决定,因此并不否定个

体的超越性,而只是想指出此超越运动的界限和它必然具有的结构和结果。

现在我们将在个体层面上细致而微地领受命运是什么。

一、已生,必变,将死

我作为身体的出生是我无法选择的一个事实。它发生在我具有选择能力之前:诞生前和诞生中

的我无法对这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发表意见。身体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之前早已存在。出生这个生存

论—本体论事实发生在我的超越性诞生之前。出生就是被抛到一个我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上,而且,

在这个我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中,我也不是我自己的起源。我的起源是他人:那些已经具有超越性并

且决定生产另一个个体的个体。已经出生这一事实游离于我的超越性之外,无法为我的超越性所触

及和改变,因此,它对我来说乃是命运。当我用手抚摸自己和试图与石头、树木、玩具打交道时,

我领受到这一命运并且不得不接受它。包括自杀在内的任何否定生命的行动都无法改变这个命运,

相反倒是对这个命运的肯定。我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我的出生的意义,即我通过实践对我的生存结构

的造就。如果说他人必须对我的出生负责的话,我则必须对我的总体生命历程负责。虽然出生这个

原始事实作为命运处于我的超越性之外,但在领受到这个命运之后,身体作为超越性则是一系列以

筹划为基本结构的行动。因此,已经出生这一原始事实作为命运并不否定我的超越性,而是我的超

越性诞生的前提。同时,它作为命运正是他人超越性的产物,所以,已经出生这个原始命运丝毫不

是某种神秘的力量,而就是由他人造就的。我作为身体出生于另一个身体;另一个身体创造了我的

原始命运;我领受到这个命运意味着我的超越性已经诞生。我从自己的命运可以领受到生产另一个

个体的责任:我作为一个其原始命运为他人创造的个体将创造另一些因为我而诞生的个体的原始命

运。是否会有另一个人因为我而诞生,决定权完全在于这个我所是的身体,而那些被我抛入一个他

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中的个体由于不是自己的起源,只能如我曾经做过的那样将自己的出生领受为无

法选择的命运。我作为他人命运的创造者必须为他人的原始命运负责。成为父亲或母亲是一个重大

的伦抉择,因为我的决定将成为他人的原始命运。

我在诞生后领受到的另一个原始事实是:我与我筑居于其中的世界一起变化着。渐渐长高的躯

体,隆起的喉节,声音的变化,种种新的渴望和冲动都意味着我在成长。与我扔出的石块造成水面

的波纹这一变化不同,我没有选择这种变化。变化对我来说是一种必然性:无论我希望变化与否,

我总在变化着。必变是我作为身体的另一个命运。变化首先是我作为实在者的生理过程,与天道即

宇宙变化大流相一致。变化的必然性在于:我不可能不变化,我企图不变化的努力总是失败。我端

起杯子,保持着端起杯子后的姿态,希望留住这个姿态诞生时的那一瞬,但是那一瞬在我试图留住

它时消逝了。虽然我手臂端杯子的姿态没有改变,但手表的指针在转动,那一瞬已不复存在。生存

意味着我在流逝中保持自身。这种保持并不是保持住某一瞬间,而是我的自我造就:虽然我不能不

选择变化,但我却可以选择作为实践者如何变化。必变这个严酷命运仅仅否定了我不变化的可能性,

对其它可能性则是开放的。这些可能性是我在与诸实在者打交道过程中造就的,因此属于我的自由

的领域。我的自由以有命运的形式存在着。

已经出生的我必然变化,因此,我不能按着意愿永恒地停留在我生命的某一阶段。变化作为实

践的原始基础成全着我(我长高了,成为大人),同时又使我处于不断的消亡过程中。最终我会成

为相对他人而言的绝对的过去:死亡使这个身体停止一切自我收留活动,消失在自在者的家族中。

将死是我的另一个命运。我是从古至今的他人不可避免的死亡领受到这个命运的,因为我无法实在

地触及我的死亡。远古的人们已经集体消亡,没有人再能看到他们的面孔,触摸到他们的手臂。我

的父辈和同代人也不断下场到自在者的家族中去。死亡并不是我的命运,因为它不属于我的实践历

程,而是这个实践历程的消亡。作为命运存在的乃是我将要死去这个事实;它属于我并且不断威胁

着我。死亡和将死的本体论区别构成了我们所领受的事实的荒谬性。将死是我作为身体不可抗拒的

命运:我可以试图选择死的方式,延迟死的日期,但却不可能选择不死。我总可以想象某一刻,在

这一刻后我不再存在。这就是在想象中先行到濒死状态。它乃是畏的根源:我对这个消灭我的一切

可能性的可能性极端恐惧。它意味着:那一刻之后我“没了”。这双曾看见这么多事物的眼睛将闭

合,这双手再也不能抚摸任何事物,这个思考过如此多事情的大脑已经降到与石头、土块、桌子等

自在者的行列中去。所有思考过死亡的人都将死去。将死这一命运不会因为我们对它的领受而消亡。

死亡的荒谬处在于:它是我生存的意义的死亡,因此,我的死亡对于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意义只

有通过一个未来才能诞生,而死亡恰恰意味着我不再拥有未来。我既不能像把握实在过程那样把握

死亡,也不能赋予它以任何意义。我对它是完全无可奈何的,因为它是我的自由不能逾越的大限。

我不能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先行到死,而只能先行到濒死状态并在畏中领受我将死这一命运。领

受我的死并且赋予它以一个意义,那是别人的事:他们因为继续生存而通过对未来的筹划使我的死

亡具有意义。死亡是完全为他的。我的死亡对于他人来说是一个实在事件,因此对他们的生存结构

产生并为其所收留。正因为存在着继续其生存筹划的他人,我的死才是有意义的。我的死亡作

为我无法触及的过程在我的实践领地之外。我只能通过他人的死在想象中先行到濒死状态来领受我

将死这命运。这个命运在其直接性上是由他人创造的:那些创造了我已经出生这一命运的个体同时

创造了我将死这一命运。领受到我将死这一命运的生存论意义在于:领受到我作为身体的有限性,

通过紧张的生存筹划赋予我有限的生命以尽可能丰富的意义。我应该象掌管一场逐渐缩小的土地的

农民一样珍惜属于我的岁月。设计一些可能性并实现它们乃是领受到自己命运的个体的至上使命。

对将死这一命运的领受证明了:我是一段无法触及自己毁灭的诞生。

二、与他人共在

与他人共在是我的另一个命运。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他人的世界里,而且,我正是被他人抛到这

个世界上的。与他人共在是我生存的必然结构。并不是先有一个孤零零的我,然后再去寻找他人并

与之结缘。我总已经与他人共在着。他人的存在对我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我正是因为他人才成长

为具有自设计能力的实践者,这不仅仅因为他人在我具有生产能力之前哺育着我,更由于他人作为

实在者乃是我的超越立场,他们作为对我而言的超越的立场者向我传达了无数种立场方式。本

质上就是学习各种各样的立场方式并且在这些立场中领受世界。实践的结构注定了我要与他人共在。

实践是以精神操作为内在构成的超越运动,而由于最初我的精神操作与物质操作是直接同一的,我

必须以他人为超越的立场。只有通过这个超越的立场者,我才能于精神操作中抵达我作为身体并未

实在地立场于其中的立场。他人是我进行精神操作的原始前提,因此,只有在与他人的呼唤—响应

即传达—领受关系中,我才能成长为实践者。这种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超越了我与之共在

的他人的实在立场,从而使我收留了从古代到当代的所有立场者的立场方式。童话、史诗、数学公

式本质上都是成为语言的立场方式和这些立场方式所能收留的存在。所以,无数已不再实存的人在

语言中复活并作为一系列立场方式充实着我。说话意味着我已经与他人共在。话本质上是说给他人

的,是人和人之间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的直接现实。自言自语乃是把自己设定为他人,因

此,对自己说话乃是与他人交谈的衍生形态。在我具有独立的实践能力即成为个体之后,我仍无法

超越某一时刻只有一个实在立场这一命运,因此,我仍然需要拥有他人的实在立场,否则,我便无

法造就足够丰富的世界以超越自身。我作为自我造就的拥有结构首要地需要拥有他人。即使我选择

成为隐士,独居于森林中,我仍然间接地与他人发生着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关系。实践以我在

精神操作中设计足够的立场方式为前提,而这些立场方式超越着我的实在立场——它们部分地来自

他人并在被我领受时成为我的精神结构的一部分。他人从内部充实着我。隐士说话这一行动证明隐

士与他人共存着。与所有人彻底绝裂的唯一方式是停止实践,忘记所有的语言,不再思想,但这个

决定性行动则使行动者降到自在者的地位,不再是人类的一员。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即使能生存下

去,其可能性也在他与世隔绝的那一瞬间已被限定了:他作为某一刻只有一个实在立场的个体

由于不能独自成为足够复杂的实践而没有超越既有可能性的可能性。一个没有他人的世界必定

是简单的,而世界的简朴性也是世界的中心和起源的简朴性。绝对与世隔绝的隐士可以设计出新的

实在立场,但如果新的实在立场是超越的,则意味着一个复杂的实践网络和世界结构,其实现只能

以多个实践者的共同立场为直接现实。因此,人是不可能完全出世的,他永远是在世的存在,而在

世首要地意味着与他人共在。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的发展可能性在其与世隔绝的那一瞬间被限定了,

实质上是被他先前与他人共在的结构所限定。这种限定证明他实质上仍然生存在一个与他人共在的

世界里。隐居不过是与他人共在的一种形式。而且,从逻辑上更容易证明与他人共在是我的命运:

我在将我领受为我时就已经证明着我必须与他人共在这一事实,因为我只能存在于我—你关系中;

我只有相对于你才是我。必然与他人共在作为命运是我的超越性不可超越的规定性,但这种超越性

并不限制我的超越运动,相反,它成全着我。对这个命运的领受是我的超越性的明证之一,意味着

我更加是我,因此,造就着我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

三、孤独

个体不能自由地取消的另一个生存规定性是孤独。这里所说的孤独乃是指生存论—本体论意义

上的孤独——我作为个体的独一无二性。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是原始的,心意义上的

孤独发源于它:后者是对前者的领受。孤独感的核心即我是这个他人不是的身体这一生存体验是无

法消除的。孤独是我的另一个命运。

我是身体这一事实注定我是孤独的。我是这个身体,而不是其他身体,而这个身体在诞生之际

就具有种种其他身体所不具有的独特规定性;这种独特规定性随着身体的自设计活动进一步被造就

为生存论意义上的孤独。孤独就是我作为实践结构的独一无二性。实践结构是自我造就着的拥有结

构,所以,孤独自我造就着。孤独作为命运表现为我不可能不将自己造就为孤独:我作为身体是我

所在世界的中心,因此,我的一切实践必然是从我作为身体的位置出发并且最终回到这个作为世界

中心的身体,而我实践的出发点和目的之独特性必然意味着它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我可以在

他人的立场处立场,但我并不因此成为他人,而且我在他人的立场处立场这一行动使我拥有了这个

立场,因此,这种力图使我成为他人的行动只是扩大了我的实践领域并进一步将我造就为孤独。孤

独与身体的超越性是一回事。孤独只有在我的超越性被消灭时才能被取消,而我的超越性的消亡就

是我的消亡,所以,消灭孤独对于实践着的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个体在把自己领受为我时乃是将自

己领受为超越性即孤独。我可以尽可能地与他人一致,减少自己行动的个人特征,但这只能降低我

作为孤独的孤独性,而不能取消我是孤独的这一事实。我作为身体以有边界的形式存在着,因此,

身体自我造就为世界。身体作为世界的界限的是模糊的,并且原始地与他人的世界有着根深蒂固的

联系。但身体作为世界加入到世界整体时是孤独的,因为加入到世界整体中的世界是我的世界。

孤独和必然与他人共在这两个命运是同根的,因为孤独正是由个体的联合造成的。联合就是个

体间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与他人共同立场是我的原初立场方式,因此,我总已经拥有

着其他个体。他人从外部和内部充实着我。与他人共在是我的超越性的直接现实。所以,我与他人

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越是密切,我就更加超越地成为超越性,因而在更大程度上自我造

就为孤独。孤独意味着我必须在与他人的联合中独立地承担起我的生存。我是这个我不能不是的身

体,因此,我在自我造就的过程中必须自己做出决定。我在做出决定这一瞬间从整个宇宙凸现出来。

天道,他人的意见,必然性,无为主义都无法成为逃避孤独的借口。个体实践的本质特征就是

设计和实化两个环节统一为我所是的身体,而这个本质特征注定了我必须自我选择我的实践之道。

我在与他人联合的过程中自我造就为孤独。

我在将自己确立为我时,就已经造就出并承认了我的孤独。孤独是个体的命运。个体就是那个

将自己领受为我的人,因此,我们所说的孤独并不是那些未成个体者(例如原始群落中的单个人)

的生存规定性。联合作为一种历史性运动造就着孤独,而我作为个体不可能不处于与他人的呼唤—

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中,因此,孤独对于个体来说是绝对不可消除的。孤独无法被逃避,因为它

就是我自身,而且我无需逃避它:它作为我的独一无二性乃是自豪的源泉。当我创造出一个奇迹并

向世界宣告:“我是独一无二的”时,我所体验的正是作为孤独的自豪感。孤立无援、无家可归、

怪客心态等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存在状态本质上并不源于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而源于个体

之间最为始基性的联合方式的断裂和缺失。

个体是孤独的这一事实注定了个体间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个体作为独一无二的实

践者都有他人无法触及到的存在。如果我完全理解了他人,那就意味着我在我的实在立场处拥有了

他全部的立场方式,因此,他实际上为我所包含,成为我的一部分。一个完全为他人所理解的人实

质上已不再是个体。所以,人总是通过筹划逃避这种使他变成透明物的理解,而且,任何个体都有

其隐秘的存在。我总比他人所理解到的更多,我总以不是的方式是他人所理解的那个人。理解是个

体间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交流,因而从属于个体间原始地进行着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

动。个体在与他人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中生成着,因此,他人所领受到的总是我的过去。

即使他对我的将在的领受也属于我的过去——那是我在过去设计出的将在。在最原始的意义上讲,

理解造就着个体的孤独。所以,理解人是所有理解中最困难的理解。我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气质和行

动习惯并因此进行预言,但这个预言在做出时就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因为这个我所了解的他人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计自己的行动。在纯粹的游戏中,猜中他人在想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

他人在想什么完全取决于他的自由筹划。

只有在上帝这样包容一切的存在者存在的情况下,个体才能通过面对上帝立场这种立场方式逃

避孤独,但是上帝的唯一本质特征是并不实在地存在,所以,个体取消孤独的努力是徒劳的。

我是作为性动物才被判处孤独的。孤独是我作为个体的命运。所以,我必然在与他人的共

在中独立地承担起自己的生存。孤独是自由的同义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由许多不同类的个

体组成的一个类。我是一个没有同类的动物。所有将自己领受为我的个体都是孤独的。三、作为类命运的缺陷

上面讨论的命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超越的必然性。个体作为超越性只能领受和造就它们。

但对于个体—身体来说存在着另一种结构必然性,具有类似命运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类

命运。类命运与命运不同:(1)它并不是我与生俱来的存在规定性,而且可能终生与我无关;

(2)它作为结构必然性是偶然地诞生的。这就是个体作为身体的缺陷。

欠缺与缺陷的区别是本质性的:欠缺是被使未来诞生的设计活动所规定的,缺陷则是存在者基

本结构的缺失,是存在者存在的残缺状态。缺陷并非完全与人的谋划无关,但它不象欠缺那样完全

为人的自我设计所规定。一个普通学者如果不渴望成为大家,那么,他作为普通学者这一事实

就不是欠缺。认为普通学者相对于大哲学家来说是欠缺,乃是一种比较,而任何比较本质上都是筹

划:我们期望普通学者成为大哲学家,才认为他是一种有欠缺的存在者,而这正是我们对普通学者

的生存所做出的筹划。缺陷同样原始地为筹划或类筹划所规定:一块断裂了的石头并不是一块有缺

陷的石头,但一个失去了双臂的人却是绝对有缺陷的个体,因为失去双臂乃是人作为实践者基本结

构的缺失。任何有欲望的存在者都可能是有缺陷的存在者,因为欲望具有筹划或类筹划的结构。折

断了一条腿的虎就是有缺陷的虎,因为它的基本结构的缺失使它再也不能通过敏捷的跳跃和奔跑实

现捕捉猎物的欲望。具有筹划或类筹划结构的存在者,一旦其基本结构缺失,就是有缺陷的存在者。

人是设计存在的存在者。设计是欲望的最高形态。设计在使存在生成时使存在发光,这光照耀

着存在者而使存在者向人显现自身。设计的本质是发明。我在发明中创生我的生存并照亮我存在的

基本结构,所以,我能够领受自己存在结构的缺失和这种缺失对实现我的生存筹划的阻碍。在更原

始的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生存筹划,也就无所谓缺陷和缺陷对实现我的生存目标的阻碍。

人是能有缺陷的存在者。或者如海德格尔所说:人是能有罪责的存在。

缺陷是存在的缺失。我们所关注的是这样一种缺陷:它在未被修复之前对作为身体的我来说乃

是严酷的必然性。它具有类似命运的结构,但它又不是命运,因为任何缺陷都有修复的可能性(虽

然这可能性有时非常小),所以,我们只能如其所是地将其领受为类命运。例如,某个人作为侏儒

或小儿麻痹患者的缺陷在一定时期内是无法修复的,因此,在此历史时期内他只能将它作为命

运接受下来。类命运与命运不同:它并不属于所有个体,而只属于一部分人,因此,它对拥有它的

个体来说是更为严酷的。类命运之严酷处在于:这个身体在修复自己的缺陷之前不能将自己当作最

高目的。

人是设计存在的存在。我设计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这个我所是的身体。对我所是的身体的中

心意识使我不可能不将我确定为一切活动的直接目的。但是人作为设计存在的存在者总是设计出超

越自己当下实在的完美存在,这个完善存在乃是他按之塑造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所要成为的这个

理想存在比起他的当下实存来说乃是更高级位的目的。目的性存在也是分级位的。其依据乃是它与

终极目标的距离。成为完美的实践者是个体生存的最高目的。缺陷作为类命运的严酷之处在于:如

果他的缺陷未被修复,那么他就是不完美的存在者;虽然他仍然可以在康德伦的意义上将自己

肯定为目的,但由于他和他的理想之间的巨大距离,他不可能将自己作为终极目的肯定下来。他处

于与他的终极理想相对的座标轴的另一侧。接近人类的超越理想而成为更高层次的目的存在对于类

命运的拥有者来说是无法企及的,所以,他在修复其缺陷之前只能选择成为更完美个体诞生的阶梯。

人们会因此把美的称号赋予他:他是一个好人,他具有内在美,他是高尚的,等等。这种赋予其实

并没有将他作为一个与人类终极目的接近的个体肯定下来,相反,他的美完全在于成为他人起飞的

基地。所以,人们称赞一些有缺陷的个体是真正完美的,乃是从有缺陷者对他人的态度和贡献来说

的。这与对完美个体的赞美完全不同:后一种赞美是对那些接近人类终极理想的个体—身体的赞美;

这种赞美将被赞美者作为更高层次的目的性存在肯定下来——人类个体艰辛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

更多更完美的个体诞生。一个美丽绝伦的少女在大街上走过总会不可抗拒地牵引着人们的目光,人

们会认为她是进化史上的奇迹和人类的胜利,并且不由自主地想成为她或追求她。这种不假思索的

爱实际上正是源于人对类命运和生存意义的深刻领受,因此以无数代人的思考为前提。人们对待有

缺陷个体的态度则相反:人们可能称赞他深刻和善良,但绝不会想成为他所是的那个有缺陷的身体。

虽然人们会承认他存在的权力和价值,但就所有健全个体不愿意成为他来说,他作为有缺陷者在人

的前景中是被排斥的。这说明他在其缺陷获得修复之前是不可能作为最高层次的目的性存在而被热

爱。

缺陷在被修复之前对个体来说乃是命运。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缺陷的无法修复性乃是绝望的

起源。最根本的绝望并不源于他人,而是源于我所是的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的确有某种不可抗拒的

东西,这就是作为命运的身体本身。所以,有缺陷者能否获救这个只能从缺陷能否被修复这个

角度获得答案。如果我是一个下肢残废的小儿麻痹症患者,那么,下肢残疾这一事实在被取消之前

乃是我的超越性的中断,因为我不能选择不成为残疾人。获救的唯一道路是修复缺陷。避开缺陷而

谋划自己的生存并没有战胜缺陷——缺陷因为并被修复而未被触动地存在着。失去一条腿的人可以

通过成为一名出色的登山运动员向世界表明有缺陷者可以与健全人一样成功,但是他的成功丝毫没

有改变他失去一条腿这个事实。小儿麻痹症患者可以自学成才,以名作家的身份向成千上万人挥手

致意,获得各种声誉;他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缺陷,自我造就为乞丐,最终腰缠万贯,拥有豪

华的住所和漂亮的女友,但是一旦面对他所要成为的完善存在时,所有自欺就都崩溃了:无法完美

即实现他作为个体的最高生存筹划乃是他最深重的悲剧。这个生存悲剧在他的缺陷被修复之前与他

所是的身体是一回事。

我们已经领受到:(1)通过更好地成为为他的存在和(2)通过拥有结构的丰盈来改变类命

运的企图是徒劳的。获救的唯一途径乃是修复缺陷。因此,如果我的缺陷注定是无法修复的,那么

我生存的悲剧性就是注定的。人无法通过自己的作品获救。作品的完美并不等于作者的完美。身体

作为拥有结构自我造就着。如果拥有不能改变身体自身的实在结构,它就无助于取消类命运。通过

精神活动所达到的某种境界来战胜类命运也不过是假想的胜利,因为所谓的精神境界绝对不等于人

作为身体的实在境况。智慧如果不能使我所是的身体完美,那么,它作为设计存在的活动归根结底

只有为他的价值。所以,苏格拉底嘲笑美貌的雅典少年,认为他们的美是无用的,实在是出于对于

命运的无知。

我们对于类命运的领受最终可以归结为两个结论:(1)类命运的拥有者获救的唯一道路是修

复缺陷;(2)类命运并不是人作为身体的必然规定性,它作为一种结构必然性是偶然地诞生的,

因此,避免类命运的产生与修复缺陷这生存论—本体论活动同样重要。修复缺陷不是一种无关紧要

的活动,而是实现人类意义和目标的实践。美容,断肢再植,研制人造器官等工作不能仅仅被看作

一种职业:它们是属于全人类的事业。人道通过这些活动向上发生着。身体的自我完善和相互完善

是所有活动中的中心活动。我们必须有一种新的目的意识,并因此负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修

复缺陷和避免缺陷的产生是其最基本样式。一个确知自己有严重遗传病而决定不生育的个体就是对

他人负责的高尚者,因为他避免了成为他人悲剧的制造者。同样,一个时刻保持谨慎的司机就是不

愿犯有原罪的人,因为他懂得他的行动时刻会成为另一些人的类命运。对自由和责任的这种落到实

处的讨论将为一种新的伦理学奠基。

结语

本文在个体的层面上对命运概念进行了基本的,发现:(1)已生,必变,将死;(2)

与他人共在;(3)孤独是个体的命运,而不可修复的缺陷乃是个体的类命运。这还仅仅是对于命

运概念最基础的领受。更宽广的领受应在学层面上展开。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将不进入这个

领域。但本文认为:对命运任何层面上的分析都应以个体为基本单位,因为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个体

超越自我总结篇10

作一个本体论课题来研究,落实到个体层面的分析则更少。本文在个体层面上对命运概念进行了生

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探索后发现:命运确实意指着实在的生存论规定,因而应该被确认为正式的

哲学范畴并获得严肃的研究。

哲学家们否认命运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可以不断超越已有的规定性,

对于人来说不存在所谓的命运。但超越总是对具体界限的超越,所以,人是超越性存在又意味着人

是有限的存在者。人的有限性首先是人作为身体的界限:我是这个身体而不是其他身体,这本身就

是一种界限。其次,超越作为身体的越界行为可以超越任何界限吗?显然不能。一个严酷的事实是:

有些界限是我无法超越的,它是对我的超越性不可超越的规定。这就是命运。命运之为命运就在于

它的不可超越,因此,命运对我来说乃是必然性。本文所说的命运不是指某种外来的强制力量,不

是先于人的存在,而就是人作为身体本身的规定性。简言之,身体即命运。所以,我的命运学说不

同于世俗迷信和先前的命运学说(将命运归结为逻各斯、绝对精神、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永恒轮回、

天命),它并不认为个体的生命历程在开始之前就已经为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决定,因此并不否定个

体的超越性,而只是想指出此超越运动的界限和它必然具有的结构和结果。

现在我们将在个体层面上细致而微地领受命运是什么。

一、已生,必变,将死

我作为身体的出生是我无法选择的一个事实。它发生在我具有选择能力之前:诞生前和诞生中

的我无法对这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发表意见。身体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之前早已存在。出生这个生存

论—本体论事实发生在我的超越性诞生之前。出生就是被抛到一个我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上,而且,

在这个我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中,我也不是我自己的起源。我的起源是他人:那些已经具有超越性并

且决定生产另一个个体的个体。已经出生这一事实游离于我的超越性之外,无法为我的超越性所触

及和改变,因此,它对我来说乃是命运。当我用手抚摸自己和试图与石头、树木、玩具打交道时,

我领受到这一命运并且不得不接受它。包括自杀在内的任何否定生命的行动都无法改变这个命运,

相反倒是对这个命运的肯定。我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我的出生的意义,即我通过实践对我的生存结构

的造就。如果说他人必须对我的出生负责的话,我则必须对我的总体生命历程负责。虽然出生这个

原始事实作为命运处于我的超越性之外,但在领受到这个命运之后,身体作为超越性则是一系列以

筹划为基本结构的行动。因此,已经出生这一原始事实作为命运并不否定我的超越性,而是我的超

越性诞生的前提。同时,它作为命运正是他人超越性的产物,所以,已经出生这个原始命运丝毫不

是某种神秘的力量,而就是由他人造就的。我作为身体出生于另一个身体;另一个身体创造了我的

原始命运;我领受到这个命运意味着我的超越性已经诞生。我从自己的命运可以领受到生产另一个

个体的责任:我作为一个其原始命运为他人创造的个体将创造另一些因为我而诞生的个体的原始命

运。是否会有另一个人因为我而诞生,决定权完全在于这个我所是的身体,而那些被我抛入一个他

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中的个体由于不是自己的起源,只能如我曾经做过的那样将自己的出生领受为无

法选择的命运。我作为他人命运的创造者必须为他人的原始命运负责。成为父亲或母亲是一个重大

的伦理学抉择,因为我的决定将成为他人的原始命运。

我在诞生后领受到的另一个原始事实是:我与我筑居于其中的世界一起变化着。渐渐长高的躯

体,隆起的喉节,声音的变化,种种新的渴望和冲动都意味着我在成长。与我扔出的石块造成水面

的波纹这一变化不同,我没有选择这种变化。变化对我来说是一种必然性:无论我希望变化与否,

我总在变化着。必变是我作为身体的另一个命运。变化首先是我作为实在者的生理过程,与天道即

宇宙变化大流相一致。变化的必然性在于:我不可能不变化,我企图不变化的努力总是失败。我端

起杯子,保持着端起杯子后的姿态,希望留住这个姿态诞生时的那一瞬,但是那一瞬在我试图留住

它时消逝了。虽然我手臂端杯子的姿态没有改变,但手表的指针在转动,那一瞬已不复存在。生存

意味着我在流逝中保持自身。这种保持并不是保持住某一瞬间,而是我的自我造就:虽然我不能不

选择变化,但我却可以选择作为实践者如何变化。必变这个严酷命运仅仅否定了我不变化的可能性,

对其它可能性则是开放的。这些可能性是我在与诸实在者打交道过程中造就的,因此属于我的自由

的领域。我的自由以有命运的形式存在着。

已经出生的我必然变化,因此,我不能按着意愿永恒地停留在我生命的某一阶段。变化作为实

践的原始基础成全着我(我长高了,成为大人),同时又使我处于不断的消亡过程中。最终我会成

为相对他人而言的绝对的过去:死亡使这个身体停止一切自我收留活动,消失在自在者的家族中。

将死是我的另一个命运。我是从古至今的他人不可避免的死亡领受到这个命运的,因为我无法实在

地触及我的死亡。远古的人们已经集体消亡,没有人再能看到他们的面孔,触摸到他们的手臂。我

的父辈和同代人也不断下场到自在者的家族中去。死亡并不是我的命运,因为它不属于我的实践历

程,而是这个实践历程的消亡。作为命运存在的乃是我将要死去这个事实;它属于我并且不断威胁

着我。死亡和将死的本体论区别构成了我们所领受的事实的荒谬性。将死是我作为身体不可抗拒的

命运:我可以试图选择死的方式,延迟死的日期,但却不可能选择不死。我总可以想象某一刻,在

这一刻后我不再存在。这就是在想象中先行到濒死状态。它乃是畏的根源:我对这个消灭我的一切

可能性的可能性极端恐惧。它意味着:那一刻之后我“没了”。这双曾看见这么多事物的眼睛将闭

合,这双手再也不能抚摸任何事物,这个思考过如此多事情的大脑已经降到与石头、土块、桌子等

自在者的行列中去。所有思考过死亡的人都将死去。将死这一命运不会因为我们对它的领受而消亡。

死亡的荒谬处在于:它是我生存的意义的死亡,因此,我的死亡对于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意义只

有通过一个未来才能诞生,而死亡恰恰意味着我不再拥有未来。我既不能像把握实在过程那样把握

死亡,也不能赋予它以任何意义

。我对它是完全无可奈何的,因为它是我的自由不能逾越的大限。

我不能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先行到死,而只能先行到濒死状态并在畏中领受我将死这一命运。领

受我的死并且赋予它以一个意义,那是别人的事:他们因为继续生存而通过对未来的筹划使我的死

亡具有意义。死亡是完全为他的。我的死亡对于他人来说是一个实在事件,因此对他们的生存结构

产生影响并为其所收留。正因为存在着继续其生存筹划的他人,我的死才是有意义的。我的死亡作

为我无法触及的过程在我的实践领地之外。我只能通过他人的死在想象中先行到濒死状态来领受我

将死这命运。这个命运在其直接性上是由他人创造的:那些创造了我已经出生这一命运的个体同时

创造了我将死这一命运。领受到我将死这一命运的生存论意义在于:领受到我作为身体的有限性,

通过紧张的生存筹划赋予我有限的生命以尽可能丰富的意义。我应该象掌管一场逐渐缩小的土地的

农民一样珍惜属于我的岁月。设计一些可能性并实现它们乃是领受到自己命运的个体的至上使命。

对将死这一命运的领受证明了:我是一段无法触及自己毁灭的诞生。

二、与他人共在

与他人共在是我的另一个命运。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他人的世界里,而且,我正是被他人抛到这

个世界上的。与他人共在是我生存的必然结构。并不是先有一个孤零零的我,然后再去寻找他人并

与之结缘。我总已经与他人共在着。他人的存在对我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我正是因为他人才成长

为具有自设计能力的实践者,这不仅仅因为他人在我具有生产能力之前哺育着我,更由于他人作为

实在者乃是我的超越立场,他们作为对我而言的超越的立场者向我传达了无数种立场方式。学习本

质上就是学习各种各样的立场方式并且在这些立场中领受世界。实践的结构注定了我要与他人共在。

实践是以精神操作为内在构成的超越运动,而由于最初我的精神操作与物质操作是直接同一的,我

必须以他人为超越的立场。只有通过这个超越的立场者,我才能于精神操作中抵达我作为身体并未

实在地立场于其中的立场。他人是我进行精神操作的原始前提,因此,只有在与他人的呼唤—响应

即传达—领受关系中,我才能成长为实践者。这种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超越了我与之共在

的他人的实在立场,从而使我收留了从古代到当代的所有立场者的立场方式。童话、史诗、数学公

式本质上都是成为语言的立场方式和这些立场方式所能收留的存在。所以,无数已不再实存的人在

语言中复活并作为一系列立场方式充实着我。说话意味着我已经与他人共在。话本质上是说给他人

的,是人和人之间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的直接现实。自言自语乃是把自己设定为他人,因

此,对自己说话乃是与他人交谈的衍生形态。在我具有独立的实践能力即成为个体之后,我仍无法

超越某一时刻只有一个实在立场这一命运,因此,我仍然需要拥有他人的实在立场,否则,我便无

法造就足够丰富的世界以超越自身。我作为自我造就的拥有结构首要地需要拥有他人。即使我选择

成为隐士,独居于森林中,我仍然间接地与他人发生着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关系。实践以我在

精神操作中设计足够的立场方式为前提,而这些立场方式超越着我的实在立场——它们部分地来自

他人并在被我领受时成为我的精神结构的一部分。他人从内部充实着我。隐士说话这一行动证明隐

士与他人共存着。与所有人彻底绝裂的唯一方式是停止实践,忘记所有的语言,不再思想,但这个

决定性行动则使行动者降到自在者的地位,不再是人类的一员。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即使能生存下

去,其发展可能性也在他与世隔绝的那一瞬间已被限定了:他作为某一刻只有一个实在立场的个体

由于不能独自成为足够复杂的实践网络而没有超越既有可能性的可能性。一个没有他人的世界必定

是简单的,而世界的简朴性也是世界的中心和起源的简朴性。绝对与世隔绝的隐士可以设计出新的

实在立场,但如果新的实在立场是超越的,则意味着一个复杂的实践网络和世界结构,其实现只能

以多个实践者的共同立场为直接现实。因此,人是不可能完全出世的,他永远是在世的存在,而在

世首要地意味着与他人共在。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的发展可能性在其与世隔绝的那一瞬间被限定了,

实质上是被他先前与他人共在的结构所限定。这种限定证明他实质上仍然生存在一个与他人共在的

世界里。隐居不过是与他人共在的一种形式。而且,从逻辑上更容易证明与他人共在是我的命运:

我在将我领受为我时就已经证明着我必须与他人共在这一事实,因为我只能存在于我—你关系中;

我只有相对于你才是我。必然与他人共在作为命运是我的超越性不可超越的规定性,但这种超越性

并不限制我的超越运动,相反,它成全着我。对这个命运的领受是我的超越性的明证之一,意味着

我更加是我,因此,造就着我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

三、孤独

个体不能自由地取消的另一个生存规定性是孤独。这里所说的孤独乃是指生存论—本体论意义

上的孤独——我作为个体的独一无二性。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是原始的,心理学意义上的

孤独发源于它:后者是对前者的领受。孤独感的核心即我是这个他人不是的身体这一生存体验是无

法消除的。孤独是我的另一个命运。

我是身体这一事实注定我是孤独的。我是这个身体,而不是其他身体,而这个身体在诞生之际

就具有种种其他身体所不具有的独特规定性;这种独特规定性随着身体的自设计活动进一步被造就

为生存论意义上的孤独。孤独就是我作为实践结构的独一无二性。实践结构是自我造就着的拥有结

构,所以,孤独自我造就着。孤独作为命运表现为我不可能不将自己造就为孤独:我作为身体是我

所在世界的中心,因此,我的一切实践必然是从我作为身体的位置出发并且最终回到这个作为世界

中心的身体,而我实践的出发点和目的之独特性必然意味着它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我可以在

他人的立场处立场,但我并不因此成为他人,而且我在他人的立场处立场这一行动使我拥有了这个

立场,因此,这种力图使我成为他人的行动只是扩大了我的实践领域并进一步将我造就为孤独。孤

独与身体的超越性是一回事。孤独只有在我的超越性被消灭时才能被取消,而我的超越性的消亡就

是我的消亡,所以,消灭孤独对于实践着的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个体在把自己领受为我时乃是将自

己领受为超越性即孤独。我可以尽可能地与他人一致,减少自

己行动的个人特征,但这只能降低我

作为孤独的孤独性,而不能取消我是孤独的这一事实。我作为身体以有边界的形式存在着,因此,

身体自我造就为世界。身体作为世界的界限的是模糊的,并且原始地与他人的世界有着根深蒂固的

联系。但身体作为世界加入到世界整体时是孤独的,因为加入到世界整体中的世界是我的世界。

孤独和必然与他人共在这两个命运是同根的,因为孤独正是由个体的联合造成的。联合就是个

体间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与他人共同立场是我的原初立场方式,因此,我总已经拥有

着其他个体。他人从外部和内部充实着我。与他人共在是我的超越性的直接现实。所以,我与他人

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越是密切,我就更加超越地成为超越性,因而在更大程度上自我造

就为孤独。孤独意味着我必须在与他人的联合中独立地承担起我的生存。我是这个我不能不是的身

体,因此,我在自我造就的过程中必须自己做出决定。我在做出决定这一瞬间从整个宇宙凸现出来。

天道,他人的意见,历史必然性,无为主义都无法成为逃避孤独的借口。个体实践的本质特征就是

设计和实化两个环节统一为我所是的身体,而这个本质特征注定了我必须自我选择我的实践之道。

我在与他人联合的过程中自我造就为孤独。

我在将自己确立为我时,就已经造就出并承认了我的孤独。孤独是个体的命运。个体就是那个

将自己领受为我的人,因此,我们所说的孤独并不是那些未成个体者(例如原始群落中的单个人)

的生存规定性。联合作为一种历史性运动造就着孤独,而我作为个体不可能不处于与他人的呼唤—

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中,因此,孤独对于个体来说是绝对不可消除的。孤独无法被逃避,因为它

就是我自身,而且我无需逃避它:它作为我的独一无二性乃是自豪的源泉。当我创造出一个奇迹并

向世界宣告:“我是独一无二的”时,我所体验的正是作为孤独的自豪感。孤立无援、无家可归、

怪客心态等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存在状态本质上并不源于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孤独,而源于个体

之间最为始基性的联合方式的断裂和缺失。

个体是孤独的这一事实注定了个体间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个体作为独一无二的实

践者都有他人无法触及到的存在。如果我完全理解了他人,那就意味着我在我的实在立场处拥有了

他全部的立场方式,因此,他实际上为我所包含,成为我的一部分。一个完全为他人所理解的人实

质上已不再是个体。所以,人总是通过筹划逃避这种使他变成透明物的理解,而且,任何个体都有

其隐秘的存在。我总比他人所理解到的更多,我总以不是的方式是他人所理解的那个人。理解是个

体间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交流,因而从属于个体间原始地进行着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

动。个体在与他人的呼唤—响应即传达—领受运动中生成着,因此,他人所领受到的总是我的过去。

即使他对我的将在的领受也属于我的过去——那是我在过去设计出的将在。在最原始的意义上讲,

理解造就着个体的孤独。所以,理解人是所有理解中最困难的理解。我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气质和行

动习惯并因此进行预言,但这个预言在做出时就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因为这个我所了解的他人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计自己的行动。在纯粹的游戏中,猜中他人在想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

他人在想什么完全取决于他的自由筹划。

只有在上帝这样包容一切的存在者存在的情况下,个体才能通过面对上帝立场这种立场方式逃

避孤独,但是上帝的唯一本质特征是并不实在地存在,所以,个体取消孤独的努力是徒劳的。

我是作为社会性动物才被判处孤独的。孤独是我作为个体的命运。所以,我必然在与他人的共

在中独立地承担起自己的生存。孤独是自由的同义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由许多不同类的个

体组成的一个类。我是一个没有同类的动物。所有将自己领受为我的个体都是孤独的。三、作为类命运的缺陷

上面讨论的命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超越的必然性。个体作为超越性只能领受和造就它们。

但对于个体—身体来说存在着另一种结构必然性,具有类似命运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类

命运。类命运与命运不同:(1)它并不是我与生俱来的存在规定性,而且可能终生与我无关;

(2)它作为结构必然性是偶然地诞生的。这就是个体作为身体的缺陷。

欠缺与缺陷的区别是本质性的:欠缺是被使未来诞生的设计活动所规定的,缺陷则是存在者基

本结构的缺失,是存在者存在的残缺状态。缺陷并非完全与人的谋划无关,但它不象欠缺那样完全

为人的自我设计所规定。一个普通学者如果不渴望成为大哲学家,那么,他作为普通学者这一事实

就不是欠缺。认为普通学者相对于大哲学家来说是欠缺,乃是一种比较,而任何比较本质上都是筹

划:我们期望普通学者成为大哲学家,才认为他是一种有欠缺的存在者,而这正是我们对普通学者

的生存所做出的筹划。缺陷同样原始地为筹划或类筹划所规定:一块断裂了的石头并不是一块有缺

陷的石头,但一个失去了双臂的人却是绝对有缺陷的个体,因为失去双臂乃是人作为实践者基本结

构的缺失。任何有欲望的存在者都可能是有缺陷的存在者,因为欲望具有筹划或类筹划的结构。折

断了一条腿的虎就是有缺陷的虎,因为它的基本结构的缺失使它再也不能通过敏捷的跳跃和奔跑实

现捕捉猎物的欲望。具有筹划或类筹划结构的存在者,一旦其基本结构缺失,就是有缺陷的存在者。

人是设计存在的存在者。设计是欲望的最高形态。设计在使存在生成时使存在发光,这光照耀

着存在者而使存在者向人显现自身。设计的本质是发明。我在发明中创生我的生存并照亮我存在的

基本结构,所以,我能够领受自己存在结构的缺失和这种缺失对实现我的生存筹划的阻碍。在更原

始的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生存筹划,也就无所谓缺陷和缺陷对实现我的生存目标的阻碍。

人是能有缺陷的存在者。或者如海德格尔所说:人是能有罪责的存在。

缺陷是存在的缺失。我们所关注的是这样一种缺陷:它在未被修复之前对作为身体的我来说乃

是严酷的必然性。它具有类似命运的结构,但它又不是命运,因为任何缺陷都有修复的可能性(虽

然这可能性有时非常小),所以,我们只能如其所是地将其领受为类命运。例如,某个人作为侏儒

或小儿麻痹患者的缺陷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无法修复的,因此,在此历史时期内他只能将它作为命

运接受下来。类命运与命运不同:

它并不属于所有个体,而只属于一部分人,因此,它对拥有它的

个体来说是更为严酷的。类命运之严酷处在于:这个身体在修复自己的缺陷之前不能将自己当作最

高目的。

人是设计存在的存在。我设计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这个我所是的身体。对我所是的身体的中

心意识使我不可能不将我确定为一切活动的直接目的。但是人作为设计存在的存在者总是设计出超

越自己当下实在的完美存在,这个完善存在乃是他按之塑造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所要成为的这个

理想存在比起他的当下实存来说乃是更高级位的目的。目的性存在也是分级位的。其依据乃是它与

终极目标的距离。成为完美的实践者是个体生存的最高目的。缺陷作为类命运的严酷之处在于:如

果他的缺陷未被修复,那么他就是不完美的存在者;虽然他仍然可以在康德伦理学的意义上将自己

肯定为目的,但由于他和他的理想之间的巨大距离,他不可能将自己作为终极目的肯定下来。他处

于与他的终极理想相对的座标轴的另一侧。接近人类的超越理想而成为更高层次的目的存在对于类

命运的拥有者来说是无法企及的,所以,他在修复其缺陷之前只能选择成为更完美个体诞生的阶梯。

人们会因此把美的称号赋予他:他是一个好人,他具有内在美,他是高尚的,等等。这种赋予其实

并没有将他作为一个与人类终极目的接近的个体肯定下来,相反,他的美完全在于成为他人起飞的

基地。所以,人们称赞一些有缺陷的个体是真正完美的,乃是从有缺陷者对他人的态度和贡献来说

的。这与对完美个体的赞美完全不同:后一种赞美是对那些接近人类终极理想的个体—身体的赞美;

这种赞美将被赞美者作为更高层次的目的性存在肯定下来——人类个体艰辛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

更多更完美的个体诞生。一个美丽绝伦的少女在大街上走过总会不可抗拒地牵引着人们的目光,人

们会认为她是进化史上的奇迹和人类的胜利,并且不由自主地想成为她或追求她。这种不假思索的

爱实际上正是源于人对类命运和生存意义的深刻领受,因此以无数代人的思考为前提。人们对待有

缺陷个体的态度则相反:人们可能称赞他深刻和善良,但绝不会想成为他所是的那个有缺陷的身体。

虽然人们会承认他存在的权力和价值,但就所有健全个体不愿意成为他来说,他作为有缺陷者在人

的前景中是被排斥的。这说明他在其缺陷获得修复之前是不可能作为最高层次的目的性存在而被热

爱。

缺陷在被修复之前对个体来说乃是命运。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缺陷的无法修复性乃是绝望的

起源。最根本的绝望并不源于他人,而是源于我所是的自我设计着的身体。的确有某种不可抗拒的

东西,这就是作为命运的身体本身。所以,有缺陷者能否获救这个问题只能从缺陷能否被修复这个

角度获得答案。如果我是一个下肢残废的小儿麻痹症患者,那么,下肢残疾这一事实在被取消之前

乃是我的超越性的中断,因为我不能选择不成为残疾人。获救的唯一道路是修复缺陷。避开缺陷而

谋划自己的生存并没有战胜缺陷——缺陷因为并被修复而未被触动地存在着。失去一条腿的人可以

通过成为一名出色的登山运动员向世界表明有缺陷者可以与健全人一样成功,但是他的成功丝毫没

有改变他失去一条腿这个事实。小儿麻痹症患者可以自学成才,以名作家的身份向成千上万人挥手

致意,获得各种声誉;他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缺陷,自我造就为乞丐,最终腰缠万贯,拥有豪

华的住所和漂亮的女友,但是一旦面对他所要成为的完善存在时,所有自欺就都崩溃了:无法完美

即实现他作为个体的最高生存筹划乃是他最深重的悲剧。这个生存悲剧在他的缺陷被修复之前与他

所是的身体是一回事。

我们已经领受到:(1)通过更好地成为为他的存在和(2)通过拥有结构的丰盈来改变类命

运的企图是徒劳的。获救的唯一途径乃是修复缺陷。因此,如果我的缺陷注定是无法修复的,那么

我生存的悲剧性就是注定的。人无法通过自己的作品获救。作品的完美并不等于作者的完美。身体

作为拥有结构自我造就着。如果拥有不能改变身体自身的实在结构,它就无助于取消类命运。通过

精神活动所达到的某种境界来战胜类命运也不过是假想的胜利,因为所谓的精神境界绝对不等于人

作为身体的实在境况。智慧如果不能使我所是的身体完美,那么,它作为设计存在的活动归根结底

只有为他的价值。所以,苏格拉底嘲笑美貌的雅典少年,认为他们的美是无用的,实在是出于对于

命运的无知。

我们对于类命运的领受最终可以归结为两个结论:(1)类命运的拥有者获救的唯一道路是修

复缺陷;(2)类命运并不是人作为身体的必然规定性,它作为一种结构必然性是偶然地诞生的,

因此,避免类命运的产生与修复缺陷这生存论—本体论活动同样重要。修复缺陷不是一种无关紧要

的活动,而是实现人类意义和目标的实践。美容,断肢再植,研制人造器官等工作不能仅仅被看作

一种职业:它们是属于全人类的事业。人道通过这些活动向上发生着。身体的自我完善和相互完善

是所有活动中的中心活动。我们必须有一种新的目的意识,并因此负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修

复缺陷和避免缺陷的产生是其最基本样式。一个确知自己有严重遗传病而决定不生育的个体就是对

他人负责的高尚者,因为他避免了成为他人悲剧的制造者。同样,一个时刻保持谨慎的司机就是不

愿犯有原罪的人,因为他懂得他的行动时刻会成为另一些人的类命运。对自由和责任的这种落到实

处的讨论将为一种新的伦理学奠基。

结语

本文在个体的层面上对命运概念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发现:(1)已生,必变,将死;(2)

与他人共在;(3)孤独是个体的命运,而不可修复的缺陷乃是个体的类命运。这还仅仅是对于命

运概念最基础的领受。更宽广的领受应在社会学层面上展开。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将不进入这个

领域。但本文认为:对命运任何层面上的分析都应以个体为基本单位,因为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个体

超越自我总结篇11

1.问题的提出

(1)超越问题

这种意见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逻辑的基础之上的:只要具有超越性的就是宗教或具有宗教性,因为只有宗教才有超越性;儒学具有超越性,因而儒学也是一种宗教,至少可以说具有宗教性或宗教精神。本文的任务不在说明儒学究竟是否宗教,而在澄清:是否只有宗教才存在超越性问题?超越性的实质是什么?它的观念前提是什么?

我们注意到,“超越”并不仅仅是宗教的专利,它与哲学的“超验”、“先验”问题直接相关:它们都是transcend一词及其一系列派生词的汉译,依其使用场合的不同,宗教上译为“超越”,而哲学上则通常译为“超验”、“先验”。现今西方哲学研究者从先验哲学的角度讨论胡塞尔现象学的transzendental(先验论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研究者则从宗教精神的角度讨论儒学的“超越性”(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nscending)问题,他们往往自说自话,结果造成了一些理论混乱而不自知。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汉语翻译当中带来的问题,西方人自己仍然有这类纠缠。例如胡塞尔的现象学,一方面坚决拒绝任何“超验存在”或者“超越性存在者”(Transzendenz),另一方面却竭力主张“面向事情本身”,也就是“还原”到“先验意识”(Transzendental bewusstsein)。其实,哲学的“先验”、“超验”与宗教的“超越”语出同源而相通;先验和超验也是某种超越,尽管不是宗教式的超越。

(2)信念问题

这是一个人们很少谈到的问题:超越问题与信念(Belief)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迄今为止,人们在谈论超越问题时,很少想到它与信念的关系。然而事实上,不论宗教还是哲学,凡超越都是基于信念的。因为超越就是超出自身,追求某种超越性存在者。然而这种超越性存在者,无论上帝还是理念、天、道、至善之类,总之,任何终极性存在者,其存在本身都是不可求证的,而只是一种信念。信念就是“相信”某物存在。没有这种信念,就谈不上超越,乃至于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超越的意图。一般来说,超越追求基于两种基本的信念:一个表现为事实判断,即相信它是存在的;一个表现为价值判断,即相信它是纯粹的、绝对的、至善的等等。事实上,人之追求超越,是必须拥有这种信念的。超越就是追求某物,而追求某物的首要前提便是相信它存在。儒家的成圣,道家的成仙,基督教的皈依上帝和向往天国,莫不基于对圣人境界、神仙世界和上帝天国的存在信念。谁也不会去追求那明知道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的东西。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信念:自我存在。追求某种超越性存在者,就要超出自身存在,其前提是我们对这两者(transcendence,existence)的存在都是深信不疑的。康德有一段著名的话与此论题密切相关:“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4]前者与对超越性存在者的信念有关,后者与对我们自我存在的信念有关。庄子虽然怀疑到底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但是他显然仍然相信有某种自我的主体存在:不是庄生、就是蝴蝶,作为“梦者”存在着。

(3)预设问题

如果说超越是基于信念的,那么信念就是基于预设(presupposition)的。以上不可求证的信念乃是我们的思维乃至行为的观念前提,这种“不证自明”的前提其实就是预设。我们的视听言动都是基于这类观念的,虽然我们不一定意识到。表现在话语中,这种我们深信不疑的作为言行的前提条件、但是没有说出来、甚至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正是典型的语义预设。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预设”这个词语在国内哲学领域的著述中日益频繁地出现,似乎正在成为哲学思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话语;但是另一方面,对“预设”本身、尤其是它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讨论却付诸阙如。其结果是“预设”这个术语的大量误用,同时它对于哲学和宗教的重要意义却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彰显。

“预设”确实是个极为重要、但是国内一般学术界、尤其是哲学界和宗教学界迄今罕有研究的课题。即便是在国外,较多的研究也都是在逻辑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进行的,而且即使在语言学界,“人们已更少地表现出关于对这些现象的逻辑分析的技术性讨论类型的兴趣。”[5]这是因为人们感到这实在是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以至“带来了诸多争论”;“该术语还不是清楚明白的,一方面是因为从逻辑概念向自然语言的转移并不是由一套转换演算规则支配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便在最好情况下,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自然语言分析中的角色也还是不清楚的。”[6]但是“预设”对于我们理解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可不予讨论。

2.超越问题的视域

讨论任何问题须事先确定其理论视域,“超越”问题亦然。

(1)个体性视域(Horizon of individuality)

首先必须确定,超越问题乃纯粹是一个关于个体的问题,或者说,它是从个体问题出发的。一切哲学和宗教问题都是发源于自我意识的,超越问题的起因乃是自我意识的某种内在紧张,而自我意识必定首先是一种个体意识。人从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那一刻开始,借用存在主义的说法,他就注定陷入“操心”和“烦”“畏”之中,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存在与时间”[7]的问题:他意识到自身“此在”(Dasein)在时间上乃是非常有限的,或者通俗地说,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rgger)说过:“在世的‘终结’就是死亡。这一属于能在亦即属于生存的终结,界定着、规定着此在的向来就可能的整体性”;“在畏这种现身情态中,被抛进死亡的状态对它绽露得更源始更中切些”;“此在在死亡中达到整全同时就是丧失了此之在。”[8]然而它所导向的却是一种超越:“能在”。“此在的死亡是不再能此在的可能性。当此在作为这种可能性悬临于它自身之前时,它就被充分地指引向它最本己的能在了”;“畏死不是个别人的一种随便和偶然的‘软弱’情绪,而是此在的基本现身情态,它展开了此在作为被抛向其终结的存在而生存的情况”;“畏所为而畏者则完完全全是此在的能在”。[9]狄尔泰(W. Dilthey)说:“归根结底,从生到死,这一关联最深刻而普遍地规定了我们此在的感受,这是因为那由死而来的生存的界限,对于我们对生的领会和评价,总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0]超越的问题,本质上是关于“不朽”的问题。西语to transcend的原义,是指“超出……范围”。 追求某种无限性的存在,首先就是超出有限性的自我存在或者“此在”。这就是超越问题的个体性原则。

(2)先验性视域(Horizon of apriority)

第二点需要明确的是:超越问题是从“超越经验”开始的。上述种种“操心”“烦”“畏”意识都是通过经验给与的,都是直观感知的“原初所与”(origin?r gebende,胡塞尔语,the primordial given)。“第一位的、‘自然的’认识领域以及该领域中一切科学的这种给与的直观,就是经验”;一方面,“我们在‘外在知觉’中对自然事物有着原初的经验”;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所谓内知觉或自我知觉中有对我们自己和对我们意识状态的原初经验”。[11]自我意识是内在经验与外在经验对照的结果。所以,超越的最初涵义就是从经验开始而超出经验。胡塞尔现象学就是一个典型,它从自然立场(natural standpoint)的经验意识开始,然后把它“置入括符”(Einklammerung)之中“悬搁”(Epoché)起来,通过“还原”(Ruktion),在“直观”(Auschaung)中达到“先验意识”(Transzendental Bewusstsein)。唯其如此,有一派哲学是决不谈论超越问题的,那就是经验主义者。他们认为,经验之外的任何存在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可知的。例如现代分析哲学、如维特根斯坦认为,关于经验以外的存在理论都是形而上学的胡说。所以,最低限度的超越就是超越个体的经验存在。

(3)存在性视域(Horizon of ontology)

正因为如此,超越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存在论问题,或者叫做形而上学问题,因为它总是指涉着在个体经验存在之外的某种终极性的存在(Ultimate Being),这种终极存在作为“终极因”(the ultimate cause),作为“原初给与”,是一种“绝对的在先”(the absolute prior)——不论在时空上、还是在逻辑上。在时空上,它就是所谓“本体”(Noumenon);在逻辑上,它就是语义“预设”(Presupposition)。我们当下的经验性质的言谈,总是指涉着经验背后的某种存在承诺。为此,我们可以观念地无穷倒溯,于是,对人来说,在一种宽泛的意义上,超越问题指涉的就是一个绝对的、终极的、纯粹的“所与”(gebende / the given)。假如我们把这种原初的所与规定为感知经验,如上所述,那就不存在超越问题了;而一旦不满足于感知,试图超越经验范畴,这种所与就会因人而异,它可能是先验理性、纯粹自我意识或者心性良知、理念或者“天理”“天道”、上帝或者“天”“命”,等等。这就是典型的存在论问题了。

总起来说,超越有三个基本的理论视域:关于超越者(transcender)的个体性原则,关于超越物(transcendence)的存在性原则,关于超越方式(the manner of transcending)的先验性原则、或者非经验性原则。如西方基督教的观念,“灵魂”“获救”问题就是一个纯粹个体性问题;现世的经验生存乃是苦难,“天堂”则是一种超验性的存在;“上帝”作为超越性存在物,是一切存在的本原和本质。

3.超越的谱带

归纳古今中外的哲学和宗教,我们就可以给出一个统一的“超越谱带”(transcending spectrum)[12] ,或曰“哲学与宗教的超越连续统”(the continuum of transcending between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1)超越经验(transcending experience)

这是理性主义哲学的最低要求。这种意义的超越,准确的含义是指的A priori(Prior-to-origin):先验的;或者演绎的,由因推果的。与之相对的则是A posteriori(Posterior-to-origin):经验(之后)的,根据经验的;或者归纳的,由果溯因的,由事实推原理的。前者作为一种哲学立场,就是Apriorism:先验论;或者先验原理,演绎推论。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则是Apriority:先验法,或者先验性。我说它是“理性主义哲学的最低要求”,例如,虽然笛卡儿及胡塞尔的先验论只是超越经验的,他们坚决反对以任何“超验”存在(transcendance / Transzendenz)为预设[13] ;但是柏拉图或黑格尔的先验论却正是以这种超验存在或者超越存在物为其预设的,那就是他们的“理念”(Idee / Idea)。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性主义,但都是从超越感知经验开始的。

(2)超越理性(transcending reason)

这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甚至某些存在主义哲学的最低要求。近代以来的所谓“人文主义”哲学派别基本上是这种超越理性的哲学。他们被称为“非理性主义”的,乃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就其所要把握的对象来看,不仅经验、即使理性也不是初始的存在。真正原初的所与乃是意志[14]或者“生命冲动”。就其方法来看,则是直觉主义的或者“顿悟”的方法,因为他们认为经验和理性都是靠不住的。这种超越理性的哲学仍然只是“先验的”(虽然不是理性主义的),而非“超验的”,没有任何“神秘主义”的特征,因为“意志”或“生命冲动”虽然可以被本体论化(如叔本华或柏格森),但它们本身仍旧内在于意识。

3.超越自我意识(transcending self-consciousness)

这是一切非经验论的实在主义哲学、包括唯物主义[15] 哲学的最低要求。在这种观点看来,实在或物质既不是理性给与的,也不是经验给与的,甚至不是任何自我意识给与的,而是自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人的意识来说,它是纯粹外在的,也是纯粹先在的。换句话说,它承认某种“超越物”(Transcendent)。上面第一类所谈到的那种更高要求的理性主义的经验超越,例如柏拉图、黑格尔的哲学,其实也是一种实在主义,因为他们关于原初所与的预设也是某种超越经验的客观实在。所以,所谓“理性主义”,在超越问题上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反对超越性存在物的预设的,如笛卡儿、胡塞尔;一种是肯定超越存在预设的,如柏拉图、黑格尔。过去我们把前者称为“主观唯心主义”,把后者称为“客观唯心主义”。

4.超越物质世界(transcending the physical world)

这也可以叫做超越一切时空存在(transcending any spatial-temporal beings)。这是一切宗教的最低要求。中国的道教和西方的基督教都是如此。宗教的根本特征,就是以某种“超越存在”或“超越物”(Transcendent)为其原初预设。道教的超越物,一个方面是“道”,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但却不是这个作为物质世界的“天地万物”本身,而是在它之外的存在。但这还不足以成为宗教的超越,毋宁说更近于柏拉图、黑格尔的理念。但是另外一个方面,道教超越物又可以是“神”“仙”、以及由神仙所组成的彼岸世界。这就成为了典型的宗教性超越物了。西方的基督教则认为,只有上帝才是真正原初的实在存在,一切出于上帝、归于上帝。这同样是典型的宗教的超越性存在物。

5.超越任何实在(transcending any real beings)

这是佛教大乘空宗的要求。在这种观点看来,没有任何东西——包括心识、西方极乐世界、上帝或者神仙——是实在的。根本没有实在的东西,一切皆“空”,都是所谓“缘起性空”的结果。下面我们将要谈到,这种要求是不可能的;否则,反而使它失去了典型的宗教特征。

以上这个谱带似乎表明了:哲学超越与宗教超越是截然不同的。其实不然,我之所以特别标明“最低要求”,是因为某些哲学的更高追求也跟宗教一样,是试图超越一切物质世界的时空存在。例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便是如此。这也是宗教与哲学的相通之处。在我看来,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预设了这种绝对超越存在,而在于这种绝对的超越性存在者是不是具有人格神的特征,即是否具有神的“位格”(Personality)。例如佛教,即便是大乘空宗那样主张一切皆“空”的宗教,也有“佛”(Buddha)的位格。

4.信念问题

前面说过,超越基于“信念”(Belief)。通常“信念”这个词有两个使用维度:一是指向理想的,例如人们常说的“共产主义信念”;一是指向现实的,例如皮尔士(Charles Peirce)著名论文《信念的确立》里所讲的就是这种信念,它是关于存在的真理。“皮尔士概括地提出一个为信仰进行解释和辩明的科学的和实用主义的方法。而正是这个方法(皮尔士在这方面对探究和信仰的分析)构成了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16]他讲了四种可能的确立信念的方法:“固执的方法”,“权威的方法”,“先验的方法”(理性主义方法),“科学的方法”(经验主义方法)。皮尔士作为实用主义者是赞成后者的,他说:“现实事物的唯一作用是造成信念,因为所有由现实事物刺激而来的感觉都以信念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17]当我们的意向指向未来时,那就是理性性信念;当指向现实时,那就是现实性信念。

进一步说,理想性信念基于存在性信念。我们向往天国,乃是因为我们相信它是存在着的。这里,安瑟伦的一句话颇具象征意义:“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18]稍加反思不难看出,这种信念乃是我们的日常言行、乃至宗教、科学、哲学的基础。其中有的信念是可以证明的,但是还有一些信念则是无法证明的。我们发现,对于人的行为来说,越是带有根本性的信念,越是无法给予所谓“证明”。[19]

超越自我总结篇12

超越自己的演讲稿1雄鹰搏击长空,海燕唱退惊雷,只要将自己放飞,我们就是雄鹰,我们就是海燕,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空话,比不上一次实践,一千次徘徊,比不上一次放飞……人生的路最终得自己走,未来的蓝图只能在自己手中绘成。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要挑战自己,战胜自我,要付出勇气的,也是最可贵的。”是呀,人的一生中谁没有战胜过,唯有自己是最难战胜的。

亚残运会的圣火已经熄灭,残运会赛场上那无数个闪耀着不屈精神,拼搏勇气的情景,已成为人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片段,来自全世界的残疾人运动员,将精神富于运动,用残缺的肢体写下了对梦想的渴望和对自我超越的挑战。

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里特有句名言:“所有胜利之中,战胜自己是最首要的,也是最伟大的胜利。”在走上赛场之前,残疾人运动员都需要战胜生活中最难以逾越的一个对手,那就是自己,生活为他们设置了不同寻常的障碍,他们的现实世界或是黑暗或是病苦,但内心世界却始终明亮与执着,在赛场上他们超越了身体的羁绊,超越了心灵的障碍,用行动彰显信念,以信念迸发力量,他们向自己的残缺挑战,超越极限,让世界震撼。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具有挑战和超越自我的信心,我们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更要迎面挑战和突破,而并非是投降和软弱,也许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报,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放弃不是痛哭而是坚强面对,努力改变现状。面对一件事,心态最重要,你重视了结果也可能会变好,如果任其发展,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有人敢说自己的人生没遗憾的吗?所以心态是最重要的,不要想着别人怎么看你的态度,关键是你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最合适。生活的路——酸;甜;苦;辣;风雨兼程;曲折坎坷……

也许有一天会晴天霹雳,也许会有风起云涌,我都会坦然面对,去承受。但同时,我会去挑战他们不可能做到的申请。

为了“它……有了极地旅行的冒险家——斯蒂芬;为了它,有了在雷雨中放金属风筝的勇士——富兰克林;为了它,有了在太空中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

人类在不断地向天空冲击,为了摆脱了引力的束缚而不断努力,挑战自我,为了战胜自我,曾经那些爬珠木朗玛峰的人,曾经那些与斗牛搏斗。曾经与时间赛跑的人……这一切都是为了战胜自己。

为了挑战,有些人在挑战时,受伤,甚至死亡,这一切与挑战者逼近,这种勇气是永生的,这种精神是会长留下去的,因为人类正在向地球发起大挑战!

诚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同时,也是向自己发起挑战,当刘易斯纵身一跃时,跨过“世界纪录”时,比原记录提前0。1秒冲过终点时,人们欢声雷动如痴如醉。永远怀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信念去向极限挑战。

鹰在云海里独自飞翔,回首极目,是鹰的方向,它骄傲地长嗖,向九里长空的极顶——冲刺!不知飞了多远,也不知飞了多长时间,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后飞进了太阳里,慑了半个天穹!它说,我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晕了过去,当它醒了过后,发生自己不再是鹰了,而是成了涅磐不死的神——凤凰。

人的五个手指各有长短,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一样的聪明,总会有人是第一,也总有一个是倒数,这是必然的,而落后的人就应该甘于现状,任其发展吗?落后的人已经和其他人存在一大截差距,已经失去了很多赶超的机会,应该做的只有更努力奋斗的向他们靠近,而不是越离越远,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努力一段时间却不见效便放弃了,这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要和差距大的同学相比,这样会更累,甚至失去最后的信心,我们跟自己比,摆正位置,找准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便是很大的成功,当一次失败降临,不必心急不要气馁,更不要放弃努力,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与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向困难挑战,顽强不屈服,努力坚持到底,这才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我们所应该具有的。

鹰,它战胜了自己,使自己成为了一只凤凰,而我们呢,也会有那么一天的,正在努力挑战中,挑战着……

超越自己的演讲稿2我们都曾有过梦,有过美好的梦想,梦想是天上的星星,但又是我们生命的航标。梦想是理想的翅膀,是待起航的航船。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任何一个天才,都曾经有过梦想。

梦想,有一种虚无,似乎深不可测,但却近在咫尺。梦想不是一个贬义词,我们现在所想做的,就是超越自我,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正当年轻,没有挫折的失意,世界的一切对我们来讲都是充满机遇的,我们不甘平凡,就必定会发出不同凡想的声音,走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超越自我,激情迸发。我们没有经验与教训,但是我们并不缺乏青春的冲动与热血激情。

小学时,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业要做。玩耍的时间一点点被剥夺,而我们一天中的三分之一被禁锢在教室,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尖子生;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同学之间能有鹤立鸡群的表现。之后,我学会了奋斗。

忙忙碌碌一天加上晚自习后放学回家,真是又困又累,吃夜宵都没有味道。这样的日子很单调,也许有时候想念许多小学同学,有时候赶着上课还是一双朦胧的睡眼。讨厌死板的校服装,从不穿着它到处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真的很短,孩子脾气真想犯,慢慢懂了做人的辛苦和梦想真是太难,还好我会努力,看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起早赶晚,把握自己不再松散。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意的高中。我为着梦想,`每一天都苦苦寻找着充实自己的辅导书与练习卷,为着光明的未来而努力。

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试问,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谁又愿意过那种行尸走肉的日子呢?我相信我不会,你们大家都不会。

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梦想,是一架高高的桥梁,不管最终是否能到达彼岸,拥有梦想,并去追求它,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一种荣耀。在追求梦想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成长。

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不仅靠运气,也靠自己创造出来。

儿时,我拥有绚丽多姿的梦想,不同的人问我会在我这里得到不同的答案,所有这些梦想,如天际流星,虽然不切实际,但却透着童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人必须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

初中毕业后,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星城长沙,学习计算机。当我坐在电脑前,潮水般的信息迎面向我扑来,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神奇,神奇过后我被它征服了。从此我对学习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自己默默说:它征服了我,我必须征服它。我深知在我的将来它将会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与此同时,我的梦想和奋斗目标也随之诞生,那就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师,掌握最尖端的计算机技术”。因此我在学校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但是计算机技术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找不到边。时间过得很快,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即将毕业的我,对自己非常失望,认为当初所谓的梦想将会成为泡影。就在此时,一个朋友告诉我“北大青鸟——牛耳软件培训”正在招生。为了实现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梦想,所以我选择来牛耳求学,虽然才短短两个多月,但我已感觉到,牛耳是我实现梦想的平台。

学员们,让我们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点燃梦想的蜡烛,闪亮不变的情怀,放飞我们的梦想,描绘灿烂的人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使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最后,我想邀请所有的学员,请伸出你们的双手,让我们共同为实现梦想的明天鼓掌喝彩吧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

超越自己的演讲稿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很有道理。各行各业,或许起点不一样,但终点都是一样的绚烂。

当代,人们生活在一个急躁的社会环境之下,而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一批急功近利的人。他们缺乏耐心,在各行各业中不停的追寻最容易成功的路,但却不知他们在不停的改变目标时早已离成功愈来愈远。

自古以来成就非凡者,都脱不开一个“专”字,他们一心一意对待他们所喜爱的事业,最终,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就如材料中的齐白石老先生一样。他一生追求画虾,到63岁,即使他已画的很好,但他却不满足于此,于是继续不停钻研,终于再次取得突破,使画虾之术达登峰造极之境。

而我们因为心态之急,故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或因不耐追寻之路的艰辛而放弃;或因取得一点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最后再难得寸进。我们与行业大家的差距由此显现。

因此不要去羡慕那些成功者,你只要不停的追逐,总会超越前辈。有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心存疑惑,总觉自己所做的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殊不知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或许你的职业看起来是卑贱的。但只要肯不停的追逐,你总会成功。就如那“养猪大王”,或许在别人看来,养猪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职业,但他却在养猪的行业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养猪大王”。再如有着鬼斧神功之力的鲁班,在我们看来当时的他不就是一个木匠吗?就是一位木匠却凭借着不停的钻研,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我们总是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自己做不到的别人却做到了。真的是别人比你强吗?并不是别人比你强,而是自己没有下到别人那样的苦功。

我们总是在前进的同时不断的否定自己,从不对别人说:“我行”。总是不停的逃避,不停的停下脚步。于是我们不停的改变目标,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走过自己的一生。问问自己我们真是想要这样的自己吗?不,我不想要。所以,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停的去追逐,去超额越,相信自己,你会成功。

超越自己的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_年级_班的,我叫__,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超越自我。

我想同学们心里对这四个字都是有着自己的理解的,也都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我们是必须要去超越自我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才能够不断的有进步。我认为在超越别人之前首先应该要超越之前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有进步的。很多的同学都把别人当做是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最为恰当的。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他人,比自己更好才是最棒的,把之前的自己当做要超越的目标,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有进步了。

我为什么说我们要把自己当做超越的目标呢?因为在我们进步的时候,在我们努力的时候,其他的人也在进步,其他的人也在不断的努力,我们要赶超别人其实是并不容易的。若是在自己很努力了之后还没有赶上别人,甚至于差距都没有缩小,是肯定会打击到自己的自信的。但如果把自己当做超越的目标就不一样了,之前的自己是不会再有进步的了,想要超过的话努力的一点就能够做到了。其实把自己当做超越的目标算是一种鼓励自己的方式,因为只要努力了是一定会比之前的自己好的,这是一定的。这样能够安慰到我们的自信心,也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有自信,更加的有干劲。

我们也是必须要去超越自我的,因为我们是能够变得更好的,如果不努力的话只会被努力的人赶超,自己就变得落后了。我们是不能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的,当你在进步了之后,就真的到了终点了吗?你就真的不能再进步一点了吗?不是的,努力的人是会一点一点的往上走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的。只有不断的去超越自己,我们才能够成长,我们才能够知道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把之前的自己当做目标,是能够鼓励我们的,因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目标了,只要努力就能够超越自己,就算只努力一点也能够超越一点,这会让我们一直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的在往前走。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的去超越自己吧,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让自己能够不断的有进步。只有先超越了自己,才能够去超越他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超越自己的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三(__)班的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能演绎出辉煌的人生,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他人的赏识与赞美。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神采飞扬,在领奖台上感受国歌的雄壮。因此,我们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有限的时间里缔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我们都是九零后出生的青年,没有经过_的洗礼,也没有经过艰苦奋斗的岁月,而是成长在蜜汁与鲜花中,拥有着被父母的宠爱。但是,我们却有极强的自尊心,我们的心中常常流露出不为人知的脆弱与孤独。因为我们深知,从未深切感受过风雨的我们将如何面对整个社会。我们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终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的使命要求我们独自撑起一片蓝天,这一切无不促使我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位诗人曾写道:“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代作家矛盾也曾说过:“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

挑战自我是一种知难而进的自信,是一种卧薪尝胆的魄力,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搏击,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三峡工程、探月工程、青藏铁路,无不体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然而,在挑战自我的征程上也会遇到挫折与艰险,这就需要我们克服惰性,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永不言弃。只要我们拥有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就一定能在挑战中超越自我,铸就辉煌!

浪花超越平湖才会有波涛汹涌的壮观,松柏超越平常树才能四季常青。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我们别无选择的生存方式,是我们走向康庄大道的利器。挑战自我也充满着激情与惊喜,苦难与欢乐。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努力,必将得到辉煌人生的回馈,得到社会的认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