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6 15:57:07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1

本文随机选取黄州区的两所幼儿园,对其3~6岁幼儿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80份,回收72份,回收率90%,有效率90%。

(一)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认识分析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约88%的家庭都迫切地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见家长已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该领域相关工作的缺乏。因此,要加大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认识的普及程度。

(二)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59%的幼儿家长希望从幼儿园教师那里得到家庭教育指导,因为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并有多年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约有12%的家长认为有经验的家长是他们主要的指导者,他们可以直接从有经验的家长那里获得教育指导的经验,他们坚信“实践出真知”。极少数家长希望受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他们认为目前还没有那个必要。总而言之,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幼儿教师和其他有经验的家长为其提供指导。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集体指导的形式需求分析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21%的幼儿家长最为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他(她)们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地、具体地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在进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还有18%和16%的家长希望通过召开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活动、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亲子活动和入户指导等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专家和家长面对面近距离地讨论孩子的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方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以丰富的活动和内容给家长和孩子搭建互助交流、共娱共乐的平台,增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也增强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凝聚力。

(四)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中就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细化了六点,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如何增强幼儿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如何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两点比较重要,因此,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应将这两点纳入内容中去,给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频率和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指导频率来看,大多数家长可以得到每月一次的集体指导,而多数家长表示希望能够得到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指导,因此,幼儿园需考虑适当调整集体指导的频率,以满足家长被指导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指导时间安排来看,各幼儿园选择家庭教育指导的时间基本符合家长的需求。把指导时间安排在家长能够接受的时间内,并与家长协调好合适的具体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某一闲暇日的晚上,再比如节假日等等,保证家长有时间参与指导活动,是发挥指导作用的保障。

二、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分析

(一)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

首先,对幼儿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导师的培训以及学习家庭教育系统理论知识的方式,对幼儿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大量普及。

其次,幼儿园可通过案例式学习方式,即家庭教育实例对幼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所谓家庭教育实例,是指家长经过家庭教育指导后,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出现的、有效的教育行为的真实事例。家庭教育实例反映家长教育行为的变化,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效果之一。在组织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活动后,我们都要注意收集被指导对象的家庭教育实例。这不仅是因为家教实例可以反映指导工作的效果,而且因为家教实例是在今后对家长进行指导时生动的、有效的素材,也是家长自学的良好材料。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引导教师通过了解和分析班级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方面以及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

(二)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应满足家长的需求,大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积极地为其创造教育指导的机会,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个别随机指导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如:家访、家长来园接待、网络聊、打电话、家园联系册、约家长见面交谈、家长接送幼儿时简短交流等指导形式。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教育咨询、订阅相关报刊书籍等途径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家园互动新形式带来了契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等网络形式进行联系,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只有这样通过丰富的教育指导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和推动3~6岁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的进程,最终达到提升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三)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从幼儿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正在逐步升高,现阶段3~6岁幼儿家长的学历更多地集中在高中、大学和大学以上。那么,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要增加指导的频率以及每次教育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对其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使其了解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文化程度居中和偏高的家庭,在他们原有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丰富家庭教育的途径、形式予以教育指导,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

(四)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可通过交谈、系列调研等手段了解不同幼儿的家教状况,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本调查从“多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离异家庭教育指导”“祖辈隔代教育指导”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或美术、手工)障碍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情绪问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多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年段的幼儿,开设“入园准备家庭教育指导”“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将原有分散的教育指导内容进行统整、分类与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幼儿园还将定期的家长会打破传统形式,召开妈妈专题会、爸爸专题会、祖辈专题会,家长开放日、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对家长进行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幼儿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成立教研室负责管理、组织和监督。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园推广,极大地鼓励教师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践的积极性。家园合作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也是老师们积极研究的动力。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2

学校实施家长督教、督学制度,每天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开展“家长进校七件事”活动:一“巡”,家长或社区代表(至少三人)每天到校参加一个工作日的教育教学巡视活动;二“观”,家长进课堂听课(至少听两节课);三“谈”,与教师、学生交流谈心;四“问”,与学校行政领导沟通;五“督”,督促学生早餐管理;六“查”,检查校舍安全和文明校园活动;七“评”,给学校提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通过每天的活动,学校主动积极向家长、社区汇报工作,宣传教育法规,宣讲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系统培训与指导。学校将家长指导工作重心下移,由专任教师和行政领导全面负责接待与指导工作,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学校教育特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全面指导与个别咨询。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双赢的办学管理模式。家长在工作中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成绩,获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总结了更多的办学智慧,赢得了全体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每周向家委会印发行政会议纪要,让家长履行知情权与参与权。

为了提高家长、社区督学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不但可以从学校得到指导,还可以从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得到互助,学校有目的地安排不同家庭教育风格的家长,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相同问题的家长,一同来校工作,以利家长之间探讨和学校集中辅导。

在家长督学人员的选择上,学校还邀请一些特殊学生家长参与,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究教育疑难问题,让这些家庭也能从一天的督学中得到快乐与收获。

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有家庭互动,还应有社区参与,将学校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热心教育的人士和单位组织起来,让社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当中。学校有意识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改进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方案,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让社区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

社团共组。学校组建了二十多个文体社团,并通过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及社区人士征召义务社团辅导员,同时建立家长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社团活动。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新。教师也从“家长老师”的课堂上获得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的启迪。另外,学校还邀请岭南世家国学馆和“快乐写字书法”研究中心等社区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作为社团顾问,协助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综合素质。

信息共享。岭南世家国学馆的每期培训和最新活动信息,都会及时提供给学校,并邀请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实施国学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香洲和谐社会研究会定期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香洲家庭文化交流协会将每期自办的家庭教育报免费派发给我校家长。

资源共用。学校管乐团组建需要高额的经费,单靠学校承担显然不现实,为此,学校采取“校办家助”的方式,组建起了珠海市小学第一个管乐团,由学生自带乐器,学校提供排练场地,聘请专业教练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资源共享育人效果。另外,中国移动公司每周提供《成长周刊》供学生阅读。

三、举办论坛,校务共商

家校共建论坛。家校共建论坛已成为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团队,定期研讨家庭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家校共建论坛使家长学校的形式更加多元。论坛内容不仅来源于学生座谈会,还来源于家长督学的建议,各年级分别开展家校社区共建论坛,由学校邀请师生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专家一起参与论坛,共同探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难点问题,寻求教育的合力和最佳解决方案。

为了使家校论坛更有针对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完善家校论坛制度,变校级论坛为年级论坛,各年级根据本学段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组织论坛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论坛。如每学年新生入学前,我们都会组织一年级家长开展学前教育论坛,对家长进行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准备等方面的指导,及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用具的摆放等多方面的教育;对其它班级,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论坛,要求年级组集体备课,校领导检查教案,行政领导随会听课,会后给予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家长论坛,使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广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对老师教学充满信心的效果。

论坛不仅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养,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还改变了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论坛达成的教育共识,远比说教有效,学校教育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教育的一致性,提升教育的整体效应。

家校共建讲堂。“文化大讲堂”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校社区共建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即家长讲座。为此,学校建立了家长资源库,将有特殊才能的家长请进学校,做客学校文化大讲堂,让老师和学生在充分享受幸福课堂的同时,在高雅文化中不断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超越课堂,真正感受校园学习的幸福快乐。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3

关键词 导师制;家校协作;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53-02

上海市钟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所普通高中,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且家庭教育不得法,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缺乏自我控制力。为了转变这部分学生,课题组借助“导师制”,让导师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本研究中的“导师制”是传承、发展和创新。传承:导师仍是对于学校中有个人成长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导,如学习困难、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发展:导师除了教导学生外,还对家庭教育不得法的家长进行个别辅导。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导师制”不仅使受导的家庭受益,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一、实施“导师制”的途径

1.确定导师。导师主要由受学生欢迎并愿意真正投入此项工作的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制的师生结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由双向选择结合。在共同的教学、学习过程中,由师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结合;二是搭配结合。由年级组根据师生情况,指定教师担任某些受导学生的导师。

2.确定受导学生。既从学生个人成长需求角度出发,如学习困难、家庭教育不得法、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又考虑到班级建设需要:班级中目前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但他们对形成良好的学校和班级育人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根据这一精神反复推敲,与任课教师磋商,与家长联系最后定出名单。

3.确定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职责,一是了解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宣泄和获得建议的机会;二是掌握学生真实需求后,和学生、家长一起寻找成长的道路,包括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运用多方面资源予以必要的帮助;三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没有退步时及时予以肯定;四是受导学生能自己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困难,最终脱离对导师的依赖。

4.导师制工作成效考核。目前对导师的考核内容有:导师记录受导学生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工作。记录、跟踪具体的活动,如家访、谈话,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活动;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学生的变化;记录导师指导的工作体会、反思,同时记录家长对导师制的评价、建议。

二、落实“导师制”的重要举措

1.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类课程中主要是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我校教师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时主要靠自己摸索和自学积累经验,很难与时俱进。而就目前学校状况来讲,班主任队伍年轻化增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难度,“85后”、“90后”教师踏上班主任岗位,他们有工作热情,有理想,与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很大的代沟。但是,这批教师自己还未做家长,也没有很多的社会经历,缺少家校沟通的经验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附:2014年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情况调查:

为了使教师能较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使更多教师胜任导师工作,学校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研讨经典案例、现场观摩等,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为教师提供到校外学习、参观、观摩或学术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开阔视野,加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2.精心设计家校协作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会既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必要方式,又是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的必要措施。这一年来,导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高后,对家长会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改变了传统家长会的模式。在形式上改变以往教师站讲台家长坐下面的“挨训”模式,改用围成一圈“沙龙”的形式,倡导一种互相交流、平等、民主的轻松氛围,家长与教师真正成为育人的同盟军。在家长会上,导师除了会给予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指导外,还会邀请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交流分享经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走出误区,提高教育水平。比如,“如何帮孩子改掉拖延症”、“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等主题交流,给了家长许多启发。有时,导师也请学生发言,如“妈妈(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苦恼,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在家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效。

导师为了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还采用了网络手段,如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建设与使用常态化,推荐中华家庭教育网;推荐微博文章:顾晓鸣的《不输在家庭教育》;建立班级通讯群:微信、QQ等,方便家长利用网络交流家庭教育问题。这些做法体现了导师的责任心和智慧,使得家校沟通更加高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导师制”的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各个受导学生的家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亲子沟通情况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学习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研究表明,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再开展指导工作,家庭教育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对2013级受导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仍旧是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意接受,但比例已经从高一的56.46%降低到47.41%。高二学生更为普遍地充分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并愿意听从教导,占47.33%,而高一学生的比例仅为36.8%,有很明显的差距。在自信心改变的问题上,有42.86%的高二学生认为自己比初入高中时自信心有所增强,表明了高二学生比起初进高中时的总体自信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对于自己孩子进入高中后,哪方面进步最大这个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他们的待人接物及自理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各占35%左右。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1-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首先,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市场需要变化,高校对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深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以实践为先导合理统整设计教学;其次,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学过程须关注家庭教育热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家庭教育情景中去;最后,传统家庭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学生走出课堂,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很少,对家长教育困惑不清晰。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及依据理论分析家庭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改革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注重创新,突显家庭教育热点问题

以实践为先导的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紧贴生活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一方面,注重理论创新性,涉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家庭教育原则方法,探析人生不同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不仅研究正常家庭教育问题,还对特殊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流动儿童家庭等)进行论述,从全球化视觉审视家庭教育未来走向。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指导性,将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自身经验、社区家庭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二)教学方法――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应避免纯理论的讲授方式,注重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引导鼓励学生融入课堂。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实际,采取讲授、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情景剧创编演绎和社会实践等方法。其中,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情景剧和社区考查为主。

(三)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灵活,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本课将综合运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集体教学主要用于教师集中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到学校做家庭教育讲座时的集中聆听;小组合作用于情景剧创编演绎、主题讨论活动和社区家庭教育考查中;个人学习用于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独立思考和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注重直观,妙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充分展现,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现实性。比如,在讲解离异家庭问题时呈现《超级育儿师》中讲述一位绵阳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孩子,面临与祖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疏远以及祖辈与母辈教育理念不同等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学生能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一个家庭,学习育儿师的指导策略。

(五)课程和教学资源拓展――注重综合,充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综合采用多本教材的优势编排教材,拟定教师用书和学生课外参考用书;推荐中国家庭教育网;加入微信平台“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新东方家庭教育”和“开心妈妈家庭教育”等;图书馆和系资料室购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硕博论文;刻录和复制家庭教育相关视频和电影,方便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性学习。

(六)考核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结合动态课堂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

尝试建构式评价法,结合动态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是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社区家庭考查和案例汇集分析占20%、家庭情景剧创编制作演绎自评互评师评占30%。期末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应用,采用一小时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教材各章基本知识点,涉及家庭教育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课程改革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方面,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应合理分配课程理论教学、学生讨论分析、学生家庭情景剧创编演绎及社区考查的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融入当下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合理调控课堂氛围,将学生积极性激发出来,对案例及情景剧演绎效果进行充分评析。学生方面,如何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案例进行有效评析,发挥团队合作、积极思索和勇于实践沟通。

参考文献:

[1]臧振力.高等职业院校《家庭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02).

[2]林小英,陈向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教师和学生对大学本科课程的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

[3]蔡岳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4]杨宝中.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5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实施我区五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开展“三位一体”教育的意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选取符合现代要求的家庭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和社区,着力加强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我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坚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局关工委主抓、学校主办的原则,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关工委和“五老”的作用,使校内和校外教育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进一步拓宽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途径,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

3.建立完善区、学区、学校三级家长学校建设,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制度,全面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

4.优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动员和组织“五老”特别是广大老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家庭教育,组建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及分类指导,促使家庭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5.重视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进一步关注特殊家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和特殊儿童(残障儿童、“问题”儿童等)、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促进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均衡化发展。

三、组织实施

1.以点带面推动实验工作深入开展

通过现代家庭教育实验试点工作,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推开的方法,形成城乡一体、整体推动的态势。

2.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力度

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实施现代家教的重要阵地。在办好校级家长学校和学区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筹备成立区家长学校总校,形成纵向三级管理体系。继续开展区家长学校讲师团巡回讲座活动,逐步形成区域性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帮助家长提高科学教子的水平。

各校要充实完善家长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依靠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要定时间、定教室、定教材、定教师、定学员。家长学校集中授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次2学时,其它辅助形式因校制宜;选择适应现代家庭教育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配齐配全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要采用多媒体、校园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组织教学,改变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的单一做法,创新活动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同时,通过实施“共同成长工程”,深化家长“与孩子同入学,与孩子共毕业”的观念;通过开展“区级优秀家长学校”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开展区、校两级“优秀家长”的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建设

目前学校可将区教育局编辑的家长学校教育读本《携手》作为家长学校教材。同时,各校要按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积极探索编写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类型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普及读本、宣传手册和各类音像教材,以适应我区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4.加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家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现代家庭教育实验顺利实施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在家长学校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要将家长学校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有效结合,对全体班主任实施系统培训,使之成为家长学校最基础的宣讲师资。同时,坚持“精选师资”的原则,选配各方优秀人员担任家长学校的教师:一是精选教师队伍中的优秀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首席班主任和首席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聘请有事业心,热爱家庭教育,具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老教师、老领导,省、市、区关工委、老教协、老科协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老同志为家长学校作专题讲座;三是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为家庭教育学校作专题报告。四是请家教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介绍。

5.拓展现代家庭教育工作的渠道

现代的家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为家长作辅导,应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广泛开展咨询活动。对一些家庭教育中的个性问题,通过家教咨询来解决。二是积极开展家访活动。继续强化家访工作,同时通过“网络家访”、“户外家访”等创新方式拉近与家长、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开展亲子活动。学校组织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开展亲子活动,通过良好的沟通,形成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四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联手教育活动,继续开展“荣誉校长”、“家长客串教师”、“家长到学校当义工”等特色活动,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五是建立“学校开放日”,设立“家长意见箱”,形成家校互访制度,使家长真正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工作,达到良性的沟通。六是完善网络。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扩大家庭教育社会辐射力度。各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他有效的教育资源,设立家庭教育网站或开辟家庭教育网页,举办网上家长学校,开展网上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活动,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用信息化带动家庭教育现代化。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是现代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依托教育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专项研究和理论研究,尤其要开展应用型研究。各校要本着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各种类型家庭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特别是加强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中小衔接、青春期等关键时期教育的研究,确定研究目标和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为全区现代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四、保障措施

1.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机构

为使现代家庭教育试点工作运转正常,要着重建立以下五个运行机制:

(1)规范管理机制。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领导牵头,教育科、教育局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现代家庭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现代家庭教育试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细化目标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教育科将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实施,教育局关工委负责协调老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

各中小学要有一名分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现代家庭教育工作,教育处(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并聘请老领导、老教师参加实施工作。区教育局要指导学校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严格流程管理,形成“纵横联合”的管理网络,即形成区、学区、校三级家长学校的纵向管理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校互访活动的横向联系作用。

(2)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关工委、妇联、团委、各街道办事处、有关高校和青少年科研机构以及学校共建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3)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是推动全区家教指导工作的有力杠杆。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单位和部门工作的考核内容。区教育督导室在对学校全方位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时,要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列为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并占有一定的权重。区教育局在对各中小学进行管理检查,特别是德育工作管理每年度的检查时,要把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教指导工作的情况作为重要的检查内容,有力地推动全区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

(4)表彰奖励机制。为激励中小学办好家长学校,表彰在家教指导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五老”和巡回讲师团成员,认真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学以致用、教子有方的好家长等,区教育局将与有关部门一起,每两年在全区范围内评选一次优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家长,并进行命名表彰。

(5)研究提高机制。一是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组织家教讲师团成员研究讨论如何提高讲课质量。二是举办两年一次的研讨交流会。区教育局每两年与区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一次家教指导工作研讨交流会。让第一线干部、教师、“五老”和巡回讲师团成员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选择质量较高的论文在局网站、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或编辑论文专辑等,在全区范围内发行交流。

2.实施“有效德育”,做好结合文章

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依托于学校教育主阵地。在“有效德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要负起“牵头引导”的责任,积极向家庭、社会宣传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与家长、社区形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同时,做好结合文章,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密切合作,开展“文明家庭”、“书香家庭”、“五好居民”等创建活动。坚持把育人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场所灵活性、角色固定性,最易育人的特点,形成以学校德育为主导,以社区实践教育为重要阵地、以家庭养成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体系,使家庭教育实现由“重分数”到“重做人”的转变。

3.增加必要投入,提供资源保障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6

(一)家庭教育之渊源

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最早出现于经济、教育发达的美、英等西方国家,而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完善,逐渐成为全球家庭教育指导战线的领军者和先锋队,在家庭教育领域起着导航员和风向标的重要作用,不但为美国的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是推动全球家庭教育事业快步发展的生力军,促进世界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坚强力量。①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行业的发展为社会稳定、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起到领航作用。这些国家平均约1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约300万人。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家庭教育的许多现实问题,使家庭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我国于2006年底也引入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的职业及其培训制度。

(二)家庭教育之现状

教育的萌芽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家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国际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因此,应需而兴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业将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三)家庭教育之调查分析

(一)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的了解程度

如下图所示,大部分人在一点都不了解和了解一点之间,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还处于陌生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有了解的,这说明这个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就像出生的太阳一样,开始生起了。

(二)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分析

在对学历和家长眼中的家庭教育的严重程度的对比分析中,如下图所示,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占了绝大多数。其中,认为不严重的比认为严重的要多。这个数据跟我们的已知的结论有点冲突。

而在我们数据分析中,发现,大多数的家庭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对的。然而这种想法又跟现实中孩子的现状呈现矛盾,因此这个值得我们思考。

(三)对家庭教育重视及了解程度

在对这项数据的分析中,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学历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因此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人群是下一代得到良好教育的保障。也是祖国未来的良好发展的保障。可喜的是,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和很重视的家庭占了总数的8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家庭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家庭教育的强烈意识,这正是家庭教育的黎明前的曙光!

在这个基础上,从以下数据中,我们又看出,70%左右的家庭对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不懂或者懂一点,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大众的脑海中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很多家庭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怎样的方法才是对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而在这个问题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各种教育书籍,学术观点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因此,一个正确的,良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急被需求。而家教育指导庭师,也许就是一个突破口。

(四)对待孩子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84%的家长是认为孩子不听话是教育方式的问题,这个正验证了标题三中的结论,也就是说普遍的家长意识到了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而联系到学历,我们得出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的初中占17%,高中占15%,占17%。这个数据差不多,也就是,跟学历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无论是什么学历的家庭,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的不多。而寻找解决途径的方法各不相同,成百家争鸣的状态。

(五)培养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前景问题以及发展

我们在调查中问,如果有收费的培训可以让您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您回去接受培训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比较纠结,在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5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接受培训。这个结果令我们惊喜的,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家长是愿意接受培训,愿意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的。这一个方面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不吝啬的。另一方面更说明,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而下面的图正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时需要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六)家长是否愿意聘请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情况

统计结果是34%的家长是愿意聘请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但是,这个数字确实很大了。我们可以想象,中国13亿人口,而13亿的34%,是个很大的数字了。而这么34%的人的I型能够为是完全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或者一个新兴事物的产生的。

(四)家庭教育之前景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奉献精神是其他各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这正是中国“四世同堂”,“天伦之乐”“传宗接代”等传统精神的延续。因此,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舍得花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家长们再怎么样才能正确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在寻找方法。可是没有一个正确的系统理论的方法可寻。

结语

综上说的,大多数家庭还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而且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缺失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是对教育的方式问题,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愿意去寻求出路来解决,而且家长们是愿意机培训或者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因此,家庭教育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的发展将是我们未来家庭教育的主流。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的建设上来!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014-05

(上接本刊1A期第17页)

二、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几个难点

近三十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家长学校和各类教育指导机构蓬勃兴起,家庭教育科学普及成绩显著,家庭教育的面貌和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适应社会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难以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的趋势。由于发展起点、社会共识、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发展面临以下几大难点,亟待突破。

(一)落实家庭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民族素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和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对此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并在国家法规和政府行为上加以落实。

1.社会共识尚未形成

无论政府、社会、家庭,对于教育的关注都集中在学校教育上,集中在升学率上,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学校教育的问题、学生成长的问题,大都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重在养成教育,学校教育重在认知教育,社会教育重在公民教育,养成教育在成人、成才、成功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国家法制建设滞后

与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比较,我国家庭教育立法滞后,至今没有一部家庭教育的专门法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法律地位与职责义务、儿童在家庭的权益等,均缺乏具体和可以操作的法律规定。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仅仅散见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条款中、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中。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侵犯儿童休息娱乐权、正当交往权、隐私权以及针对儿童的虐待、家暴、等行为的惩治,大都无法可依。国家意志缺乏法律载体,民事问题缺乏判断标准,事业发展就缺乏保障。

3.政府行为没有到位

家庭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领导。目前,家庭教育在多数地方处于“无政府‘注意’状态”,没有被列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没有被提上政府日常工作日程。妇联作为一个群众团体,其职能和拥有的资源显然难以全面担当领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教育部门没有家庭教育的内设机构,只在有关部门的职能中附带此项工作,实际工作处于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做可不做的状态。目前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基本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结构极不合理:一方面是家庭的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很高并不断攀升,但因缺乏正确引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专项的经费投入,学校举办家长学校等开支,基本上是自筹或从学校其他经费中挤出来的。教材的编写或购买、专家讲课等各项正常经费如果向家长收取或寻求赞助,又因受到许多政策限制而举步维艰。家庭教育本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但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事实上已具有产业属性。如果不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家庭教育事业就难以健康发展。

(二)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民生需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重中之重。满足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现实需求、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1.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普遍性要求

广大家长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用于反思和改进家庭教育,提高教子育女的水平。对我国近4亿家庭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浩大工程,单靠目前为数不多的家长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事关民生大计的社会事业,也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两条腿走路才能完成。

2.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个性化要求

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模式、家长文化背景、孩子实际和个性特点的差别而不同,因而必须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逐步提高。例如,山东省泰安市温泉路小学研究认为,流动家庭家长具有文化低、工作忙的特点,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智轻德、重物轻人、重管轻教,应当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又如,上海有60万随迁子女在体制外的教育机构求学,对这些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一些教育基础较好的地方,家长已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知识学习,就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和要求。

3.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互动性要求

家庭教育指导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必须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根据家长需求,听取家长意见,倡导指导者与家长互动。通过经验交流开展自我教育,也是亲职教育的基本方法,需要倡导。这就要求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吉林油田实验小学通过建立教师家长联系卡、设立家长意见信箱、运用电信交流手段、建立家长定期来访接待日的制度化等渠道,沟通家校联系,效果很好。

4.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要求

家庭教育及指导,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教育时机。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程、编写教材、实施教育,做到系统性与阶段性结合、指导性与应用性结合、针对性与实效性结合。而目前各地的家长学校,在教育目的计划、课程教材内容、教育手段方法上,大多比较粗放、不够规范,制约了亲职教育的实效。

(三)突破我国教育发展中家庭教育这个瓶颈

整体观之,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在发展理念、规模、速度、水平上都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教育发展和改革上出现的许多问题,诸如教育结构不够合理,素质教育难以推进,德育实效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等等,都与家庭教育薄弱相关。突破家庭教育这一瓶颈,已经势在必行。

1.提升家庭教育的战略地位

必须明确,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庭和家长的私事,首先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业;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社会、家庭,都应当从人才强国、民族复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形成高度共识,重视家庭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学校教育那样重视家庭教育,从国家立法、政府职能、教育投入、部门责任、社会分工、宣传舆论等方面,切实保证这一战略地位落到实处。

2.统筹规划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家庭教育事I发展必须列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使之与其他教育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协调各方关系,整合社会资源,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事业快速发展。

3.解决好当前制约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根据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当前家庭教育的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党政领导的认识问题。要把家庭教育列为科学发展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理顺领导管理体系,强化政府行为,落实部门责任。三是加快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四是建立办学资质认证、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五是制订经费筹措和投入政策,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4.完善“三教结合”的育人体系

家校合作、家校协同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这是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辽宁省锦州市国和小学着力创新家校互动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学校教育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必须让家长在了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推进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

(四)坚持家庭教育发展的科学方向

家庭教育必须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持素质教育的科学育人理念。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容低估。

1.家庭教育的应试化倾向

多数地方学生学业负担居高不下、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突出,众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许多孩子不堪精神压力导致厌学、出走以致违法犯罪,其根源多为家庭教育的失误。应试教育的形成自有多种因素,但主要推手不在学校和教师,而是家庭教育在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2.家庭教育的市场化倾向

包括家庭教师在内的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政府对这一市场缺乏关注、培育和规范的情况下,许多商家便乘虚而入。以利润追求为目的的市场无序介入,在部分满足家庭需求的同时,必然导致商业炒作、假冒伪劣、误人子弟等种种乱象。家长受其苦其害,已经到了空前程度。

3.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功利化是非规范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惜代价的择校热、重金聘家教做培优、不顾一切地争取名次、压抑孩子的兴趣爱好、剥夺孩子的基本权益等,不一而足。教育功利化倾向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付出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沉重代价。

4.家庭教育的反科学倾向

一个时期以来,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许多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口号、观点、经验、典型、品牌等广为流行,正在造成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诸如“赢在起跑线上”、状元家教、家教秘诀、名人成才秘笈、虎爸狼妈教育法等,充斥社会、课堂、媒体,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见利忘义,丧失学术良知。在家庭教育思想学术领域正本清源,规范家庭教育市场行为,需要强化专业引领,开展社会教育文化治理。

三、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径

家庭教育是我国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领导下,建立由职能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同、社会各方支持配合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进一步发挥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教育部门是统管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践证明,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具有责任意识,发挥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在国家现行家庭教育领导体制和格局之下,教育部门应当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与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发挥在方向引领、组织指导、办学示范、资源配置、市场规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1.方向引领作用

确定家长学校和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方向。通过政策规范、资质认证、考核评估等手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宗旨,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扭转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以赢利为目的等不良倾向。

2.组织指导作用

办好家长学校和其他指导机构,组织全体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参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组织开展各种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活动。对家庭教育参与者及其指导者开展指导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服务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采取的具体办法是: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全面负责对家长的教育工作,以教育部关工委审查推荐的《家庭教育》教材为主,结合本校家长实际,有针对性地给家长讲解,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子观念、家教知识和方法,积累教子经验。

3.办学示范作用

着力办好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为其他部门和组织主办的家长学校提供办学示范和经验借鉴。通过建设实验学校、实验区、示范学校等方式,创新办学思路,提供榜样示范。如北京市昌平区教委把家庭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实现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探索创造了四种课程(基础课、专题课、亲子课、活动课)体系,抓住了三支队伍(设计队伍、辅导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就很有示范作用。

4.资源配置作用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并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家庭教育提供和优化人才、课程、教材、制度、设备、物资、条件等保障。积极创造、引进、整合和优化家庭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

5.市场规范作用

对各种家庭教育的读物、音像制品和社会举办的各类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机构、活动及其产品,进行专业评估、鉴定和检查监督,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标准化管理,引导家庭教育的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快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尽快改变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滞后和学科建设薄弱的状况,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部级的家庭教育系列重点课题研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学术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实践指导理论体系。在学术理论方面,应立足于我国家庭教育优良文化传统,借鉴当代各国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构建我国的家庭教育原理、中国家庭教育史、家庭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经济学、家庭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比较家庭教育学等。在实践理论方面,应从总结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入手,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从宏观层面的事业发展、中观层面的领导管理、微观层面的指导实践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建议筹建中国家长教育学院,培养家庭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应该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地每年为各地培养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骨干。高等师范院校应普遍开设家庭教育专业,加快培养培训师资力量。目前各地急需的家庭教育师资,可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聘用:专任教师可以从当地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当中选聘;兼职教师可以聘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领导干部、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和研究人员、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机构人员、法律医务人员、街道和居委会干部等。此外,还可以挑选热心家庭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有一定家庭教育经验和研究水平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军人、老社会科学工作者等,担任家长学校的志愿者。要制定家庭教育师资的资格准入与管理使用制度,保证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三)强化家庭教育的政策扶持和条件保障

1.将家庭教育工作列为督导评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置管理家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协调家校合作的常设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以联系家长委员会,优化家校关系,提高家庭教育与家校协同教育水平。

2.把家长学校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办学条件,落实教师待遇,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组织作用,组织和指导其开展各种亲职教育活动。

3.多渠道筹措家庭教育经费。首先,政府财政从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家庭教育经费切块下达,专款专用,目前广东省已经这样做了。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将其列为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经费开支项目,以保障家教工作的基本需求。此外,对于教育部门认定的家庭教育优质资源,应鼓励与倡导政府买单方式,以惠及更多家庭。其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和支持。第三,在现有政策允许、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大胆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家长学校属于成人教育范畴,收费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学生,用于家长自身学习提高的教育消费是民生所必需的、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的,也是家长愿意与能够承受的。家长学校的收费坚持“自愿受益”的原则,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不应视为乱收费,所收经费可以向家长公布并接受审计。第四,为广开家教经费筹措渠道,政府对家教机构举办活动、创办和发行报刊、编写出版教材等应予政策倾斜。依据有关法规,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建议政府制定家庭教育产业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家庭教育这一社会事业领域,积极扶持家庭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对家庭教育的市场管理

家庭教育产品事关青少年身心发展,同食品卫生同等重要。鉴于一个时期来家庭教育市场的混乱状况,建议:

1.由政府责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它作为当前教育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并致力于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和长效监督机制。

2.召开中国家庭教育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探讨我国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方针政策,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社会服务、社会监督功能,设置家庭教育机构、团体与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建立依法经营、照章办事的工作、评价和奖惩制度,定期进行市场检查与监督。

4.设立“基于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研究”部级课题组,研究国内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并授权相关社会评估机构,对当前家庭教育市场与产品加以政策规范和科学引导。

5.组织评选和推荐家庭教育优质产品,引导家庭教育的社会消费,扩大家庭教育消费公益性比重,倡导政府买单。

(五)加快推M家庭教育的法制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家庭教育多已立法推行。家庭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同属于教育权。鉴于当代我国家庭教育已从私有空间走向公共领域,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紧密相连,鉴于家庭教育已成为构成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鉴于家庭教育由于缺乏法规和制度保证难免导致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如教育高消费、择校等),已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快以法律手段确保家庭教育的地位,明确家庭教育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把家庭教育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和社会管理系统。

(续完)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8

一、为什么要举办家长学校

九十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了举办家长学校的热潮,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据统计全国已有挂了牌的家长学校七、八十万所。然而真正严格按规范办学的是极少数,追风赶潮者多,扎实办学者少。有的只是空挂招牌,把一般的召开向家长通报学生成绩表现、向家长提出学校的要求家长会冒充为家长课。有的稍稍作了形式上的设计,安排了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的名单,却无教育计划,无教学制度,、无教材,无具体教学内容安排,无考勤,无效果检测,无经费保障。稍微好一点的是每学年阶段性地请专家到校作一、二次家庭教育报告,加上班主任在本班吸收家长参加节日、主题班会活动。这些活动虽能起到一些效果,但离举办合格的家长学校仍甚为遥远。尤其是2003年全国开始了禁止家长学校收费,广东全省家长学校80%基本上停止了活动,少数坚持者也在艰难中维持。其实,真正的家长学校是一定要办的,是不可不办,且一定要办好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文化、思想呈多元发展之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变得丰富而复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腐败现象不断蔓延,社会道德滑坡,正义失守,理想失落,信仰空白,加上应试教育的冲击,各级学校重教轻育的倾向抬头,学校的德育实效逐渐薄弱。如果依然把学校视作全包型的万能学校,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家庭便卸下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便有责任有能力单独地把孩子培养好,成为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的公民,这不仅是幻想,而且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成长在环境中。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由近而远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给孩子打下生命成长的底色,奠定情感基础和人格倾向并影响毕生。孩子在家庭中失教,学校难以弥补;学校教育如不能与家庭教育协办同步,达成精诚密切合作,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当这个最基本的道理被教育工作者、被广大家长、被广大民众深刻理解之后,当家庭教育的薄弱和学校教育的偏失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洞悉之后,举办家长学校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部署,也是人民大众的呼唤。

家庭教育包括两大教育对象,一是家长教育,二是亲子教育。

家长教育就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家长具有教育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去教育孩子,这符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个普世规律,同时也符合我国家长在教子理念、方法、水平等方面存在缺失和差距的真实现状。

亲子教育就是家长在家庭中以亲情为纽带以自身榜样和言行对孩子进行的感染、影响、指导和教育。

以上两部分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把握它既需要学习教育科学的知识,又需要联系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技能,绝大多数的家长难以无师自通。因此,需要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既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又获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本领,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获益。

举办家长学校的意义远不止以上这些,它还是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合作,构建全社会公民大教育、终身教育平台的切入点和奠基礼。

二、为什么深圳宝安区的家长学校在全省众多家长学校纷纷萎缩停顿的时刻,依然生机勃发创新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瞻虑远,行动坚决

首先是该区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具有现代大教育的先进观念,对教育兴区具有前瞻性的安排,把发展和推进家庭教育当作一项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工程,决心大,信心足,行动快,不动摇。自1997年起便陆续出台推进教育兴区的六个优先政策,至今出台了四个层层深化,紧密衔接的《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发展五年规划》。区教育局意识到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责无旁贷地率先肩负起了在中小学举办家长学校的任务,寻找资源,排兵布阵,培养典型,推动全局。要政策给政策,没钱找钱,把政策和资金保障先期做好。2003年以前宝安区众多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是靠每年每位家长购买一本自编的家长读本,获得微利3元加以维持和支撑的。2003年广东省政府出台文件禁止家长学校收费,包括教材费。此时区委区政府坚定地提出要求:“队伍不散,工作不松,更上台阶”!立即出台每年由区财政拨出家庭教育发展专项经费100万元的决定。并在《宝安教育报》中专辟四个版面作为家庭教育专版,发行十万份,无偿赠送给众多家长学校的学员。教育部门开会布置或总结工作,必提家庭教育开展的要求,并把发展和举办家长学校当作全区教育的一大特色去打造。初战告捷,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时,举办家长学校便成为全区关注的教育亮点和荣光,举办家长学校的工作深得人心,深受广大家长的支持,家长的参课率达到90%以上,有的家长学校参课率超100%,原因是一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和祖父母都来听课,甚至带孩子的阿姨也来了。区里提倡在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周”期问,大型工厂给有孩子在校就读的父母放假半天参加活动,造成人潮奔涌,热烈非凡的景象。宝安良好的家庭教育局面由此打开。

除了区领导的特别重视之外,还有省关工委的老领导林若(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方苞(原省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的特别关注和着力推动起了巨大的作用。当省关工委发现了宝安这个典型之后,多次到宝安对多所家长学校进行认真考察,并为宝安精心选派专家前来调研和指导,随后又推荐专家到宝安长期驻点建立“家庭教育专家工作室”,全程协助教育局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定期培训指导队伍,指导课题立项科研,提高办学质量。2005年,省关工委与省教育厅沟通协商后,在宝安区召开了“广东省家庭教育现场会”,将宝安十余所先进家长学校的经验向全省参会代表作了现场介绍,受到了省政府领导和与会同仁的高度肯定和倡扬。宝安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决心打造“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的信心倍增,发展和创新家庭教育的目标成为全区特别是教育界的坚强决心和一致共识。

(二)机构保障,制度先行

举办家长学校必须提供机构和制度作保障。宝安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最初是这样安排的:

1、最高层是“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由区教育局长、区教科培中心主任、区妇联主任担任副组长,组成一个精干的行政决策力强的领导机构。负责全区家庭教育的决策、领导。

2、区教育局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区教育局长任主任,区教科培中心主任为副主任,成员由各镇教办主任和一批校长、已聘的家庭教育专业教师、教研室的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程的具体推进和指导。设置在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3、区教育局依托区教科培中心成立了“宝安区家长学校总校”,总校负责具体管理全区教育部门开设的数百所家长学校,负责制定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时数、教学要求。主持召开全区的家长学校开学会议,学期小结会,学年总结会。组织巡查、督导、评比、奖优、推广先进经验。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研究小组的组建、全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具体筹办、专家的迎送接待联系交流、全区家庭教育文件的起草打印、发送反馈、所有家庭教育资料、档案、文件的汇集保存、《家长教育》报的编辑审稿等等。宝安区家长学校总校设置在区教科培中心的德育部,由德育部主任兼任校长,德育部的两名工作人员兼任总校的教务干事。全区中学和直属的幼儿园、小学,由总校直辖管理。

4、派出机构在全区各街道教办中设立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由负责家庭教育的一位干部任主任,负责管理该街道的诸多家长学校,督查执行总校教育计划的落实。

以上的管理指导体系可作以下图示:

从领导系统结构上看是比较严密的,实施结果表明,行政力度大,推行了统一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进度,便于统一调度当时为数不充足的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指导教师经区统一培训后可以跨校任教,可在街道内灵活调配,优秀的还可以跨街道任教,他们只准备一个年级,甚至一个课题,备一课可以在十个八个学校去讲,且越讲越熟练,使教师资源的利用率高。然而也有不少缺陷,即难以发挥每一个家长学校自我发展的创新力,难以使每一个家长学校依本校家长的实况,有针对性的备课,也难以使每个家长学校建设自己的指导者队伍。这种安排还难以在个别指导上有更专业的作为。因此到了2002年,在省关工委的帮助下,区教育局开设了“教育专家工作站”。

5、“教育专家工作站”设在区教科培中心,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和祝智庭教授为阶段性短期驻站专家,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和“理解教育”的培训。平时保持密切联系,阶段性前来作指导。聘请赵忠心、骆风等五名教授为通讯专家,聘请省关工委特约研究员黄沧海作长期驻站专家,对全区家庭教育指导者(包括讲师团成员、家长学校的所有任课老师)进行家庭教育专业培训,推动区总校提高专业指导能力,打造示范家长学校,改革家长课堂,从依本教书提升到以人为本,以存在问题为核心,以解决家长困惑为主题,灵活采用教材。把单口相声式的课堂讲授,拓展为讲述启发、咨询讨论、案例导引、亲子活动四种课型。进而从单纯的集体教育发展为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通过三次共历时八年的大规模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把对问题学生家庭的个别指导当作家长学校攻关克难,提高队伍本领,增强指导实力的基本任务,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反思这十年的历程,宝安取得的经验概括地说,就是构建了推力巨大的机制保障,获得了专家专业指导的智力支撑。

制度保障:

1、区教育局依据《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五年规划》,要求各公办中小学一律限时开办,2004年幼儿园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后,公办幼儿园也一律执行这一规定。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则鼓励有条件的先上,创造条件逐步举办。并将举办家长学校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评级上等次、评优评先的一条硬标准。2008年起,由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室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十分具体的评估方案。在家长培训部分要逐一检查评估的项目有:①组织机构;②制度建设;③师资队伍;④保障措施;⑤目标任务达成度;⑥实施的过程管理;⑦教学效果;⑧特色创新。

每一小项都定了分值及该项的具体标准要求。全区全部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先通过自评,自评达标后方可提出申请,督导室对申请学校进行调查摸底后决定是否进行验收评估,验收评估时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参加,既看文档资料,又听全面汇报,还要深入家长学校的课堂听课并听取家长、学生、指导教师的意见。最后验收组写出验收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该家长学校是“合格学校”还是“示范学校”或是“双优学校”(共三个档次),评上“示范学校”的,奖励该校5万元,评上“双优学校”的,奖励该校10万元。此项工作从2009年起至2012年,使绝大部分公办学校都接受了一次严格认真的督导评估。大部分学校获得了奖励。现已开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这项评估督导制度被称为过硬性的过关。其鞭策和激励作用巨大,对比以往各级政府下发的种种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通知,其推进力度有天壤之别。

2、区教育局发文规定,教师参加家庭教育培训、进修的课时计进教师继续教育的课时,教师在校内为家长授课的课时计入教师正式授课的课时,并给予授课补贴加以优待。教师写的家庭教育论文,制作的课件,一律视作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成果,可作为评先进评职称的条件,作为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教师参加全国首期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生班学习,考过并授予了硕士的,学费可报销一半。这些政策和制度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积极投入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

三、怎样激发和保持家长参与的自觉和热情

(一)首先是启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2002年家长总校组织了一次全区性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抽样学校19所,总数4500个家庭。抽样方法为每个班级依学号抽取5名。问卷分学生卷、家长卷和19所学校德育主任卷。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目标定位偏差比较普遍,家庭教育陈旧落后者占42%,家庭教育严重误区达十余种,亲子关系紧张的从小学至高中呈梯次上升状,孩子对父母评价高的只占37%,父母对孩子非常满意的不到10%。渴求家庭教育指导和学习的以流动人口家庭为最迫切,在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村校,学困生达20%,行为纪律问题生达15%。调查结果向大家公布后,全区各校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启蒙式的报告,严峻的事实震撼了广大家长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这是家长学校得以保持高参与率的重要原因。

(二)发挥小手牵大手的推动力量。初办家长学校,每次家长学校开课,都印发邀请函,写明这次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家长会获得哪些知识,对改善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会起什么作用。然后请孩子带回家交给家长,让孩子提醒家长届时一定到课。学校也对孩子作认真指导。孩子了解家长参加学习对自己成长对改善和密切亲子关系的意义后,便非常期望自己的父母能积极参加学习。少数原本强调忙,强调文化低不愿参加学习的家长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克服了困难走进了课堂。

(三)要持恒地保持家长参与的主动积极性。优化家长课堂、产生真正的吸引力是关键。学校对指导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备课时要多联系困惑较多的家长,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时除采用外地的事例外,要多采用本校家长中的事例,正面的加以宣传提倡,启发他们在课堂中作现身说法做榜样;负面的只将事实转化为相似的故事,让家长们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逐步采用巧妙启发、引起讨论,每堂课力争解决几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课后还要设计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家长回到家中去试着做一做,然后记下实践的效果。

最初,许多家长学校多请专家来为全校家长作报告,打开思路和局面,接着是分年级授大课,几年后不少学校的班主任经过培训也纷纷在班级里组织家长课堂。

更能吸引家长的是组织各种规模的亲子活动,它是家长课堂的创新形式,与一般亲子活动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指导家长编写“家庭手抄报”,“和孩子一起表演文艺节目”,“为孩子做一个成长筐”,“为同月生日的同学祝贺生日”,“给父母写生日祝贺词”,“以班为单位的亲子野游、参观活动”,“亲子朗读会”等等。都有指导老师宣讲规则和要求,开展活动后,又有评比评价和提升意义小结。家长们秩序井然,情绪高涨,学到了东西,又密切了亲子的情感。只要主题定得准其教育意义和效果都相当好。许多家长下课后往往要求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家长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改善,使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凝聚力自然就加强了。发展之路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是付出了心血和智慧的结果。

为提高教育质量,全区不断组织家长学校开展“课例评比”、“课件评比”,教师、家长、学生家庭教育论文、散文评比,“家庭教育录像课观摩竞赛”等等。无疑激发了创新家庭教育课堂的动力。一批先进的家长学校充分挖掘家长中的资源,把具有运动、绘画、摄影、装潢、围棋、舞蹈特长的家长聘请为孩子课外兴趣活动的导师或教练。或帮助学校布置摄影展,绘画园地,美化宣传橱窗,让校园艺术化;或为学校培训幼儿足球队,围棋高手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学校为回报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贡献,无偿为家长开设了电脑操作培训班,书法兴趣班,国画入门班等等。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双赢局面开始形成,也为家庭和学校的高度合作打下了基础。校长们纷纷反映,没办家长学校之前,家长和学校是对手关系,孩子一有问题就埋怨学校,如今家长多是学校的一个个助手,孩子一有问题,会真心和教师商讨对策,共谋解决。

四、家庭教育专家的全程指导是家长学校获得专业支持获得持恒发展的保障

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举办家长学校,因为面广摊子大,指导老师从校外聘请的只能是极少数,开办初期为了示范带动,全区培养一批骨干轮流在各校跨校际授课,是人才不足时的权宜办法,若想让众多的家长学校持恒健康发展,则必须为每所学校的每一个年级培养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件事是充满矛盾的,班主任与家长和孩子最切近,本是最合适的培养人选,但班主任在学校里是最繁忙的人;备课量较小较少考试压力的音体美老师又与孩子接触少,较难走进家长的心灵,这是选择性的困难,怎么办?这时就要靠校长、德育主任的慧眼识人了。要把最具有教育信仰,追求终身探索教育真谛和人生意义的优秀老师纳入视野,信任、培养他们,提供成才的舞台和必要的保障。动员最优秀的教师自觉报名承担既教孩子又指导家长且能加速自身成长的重任。每校都需要培养3—6人(幼儿园3人,小学6人,初中3人,高中3人)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校园小专家。会做孩子的老师未必能指导家长,真正能指导家长的人不仅应具有文化学识优势,还要具有社会经验优势,人格素质优势和家庭教子经验优势。当前一些短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多半难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指导师。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指导家长的实践中学会指导。宝安区设立家庭教育专家工作室,其重要任务是为每校培养出几名指导骨干。我们怎样培养?采取的实践步骤可归结为:①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准确传授给选的教师。②做给学员们看。即做一个报告,组织一堂家教课给大家观摩,然后评价,取精去粗。③带着大家做。即学员们讲课专家在现场听,然后认真组织评课,或把学员讲课录音录像收集起来,作详细的文字点评。安排进入家庭作介入性指导时,带着该校骨干在一旁观看专家如何解决问题,要他们做好每一步骤每一时段每一细节的记录。④学员一边做,专家一边从旁指导。这是初次介入家庭作个别指导的学员,被具体问题卡住,没有了对策时所采用的。⑤让学员独立去做。此时,专家不必在场。做了后,让学员说说这样指导的理由,并听听家长的反映,看看效果。最后专家启发学员写出自我评价和分析。

以上是专家培养指导者所采用的一般步骤和方式。那么怎样把培养和指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呢?仅用逻辑分析法毕竟只能让学员接受一些道理,而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因此让学员带着问题,作课题立项研究,给学员提供一个完整的实践指导过程,便是最好的培养办法。我们不希望培养只会讲讲课而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指导师。因为真正受欢迎的是有信心有能力转化问题学生问题家长的指导师。把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家长学校才真正有了实力,有了威望。为此专家工作室指导全区的骨干先后开展了三项大型的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前后历时七年,共介入家庭1500户,参与学员指导的教师1500人次。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收获。除家长、孩子的进步,并总结了一系列对症解决问题的经验外,最可喜的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千名教师在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他们学会了先调查,先查清发生问题的原因,诸多原因中又认真查清主导原因和直接原因,有根有据地作出诊断,细心而果决地开出有步骤去解决的处方。然后再分析采用了处方之后的效果,并继续完善处方继续疗治,直达改善或部分改善。最后还要有后续巩固的观察和预防复发的措施向家长提供。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实践过程,我们也希望今后的大学若开设家庭教育专业,也可以借鉴这种培养方法。要防止制造出那些“口中滔滔,下笔万言,胸无实策可济世”的教条主义书呆子。

有了队伍,领导层的培训也不可忽视。比如对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对总校的领导人,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骨干也应激发他们不断与时俱进,拓开视野,更新观念,创新求进。目前我们的做法是推荐他们参加国内外、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研讨会,介绍、推荐、赠送优秀的家庭教育著作和刊物供他们阅读。十年来我出版的家庭教育专著,在各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获得的全部稿费,悉数购回书籍刊物赠送给这些领导和骨干,有时则出题目恭请他们撰写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出版区内家庭教育书刊时请他们担任编委、主编,和专家一起编辑家庭教育的书籍,如《宝安教育》,《宝安家长教育系列教术才》,《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书时,专家工作室只作策划指导,而让教育局、教科培、家长总校、分校的领导作主编、编委。他们在参与组织、选材、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便不断亲近了学术,深入参与了具体的指导实践,获得了许多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机会,必然进步迅速成为行家。

五、关于家长学校的教材

各地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编撰了一批教材,起初多是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常识性读物,后来发展到按孩子年龄段分班的教材,但仍然是教育孩子的知识性读物,生动案例较少,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原则性一般性提示,极少有教育步骤、策略技术方面的生动过程展示。指导过程分析也属稀缺。2002年宝安组织了六十多位教育界精英,苦战一个暑假,编撰了从幼儿园至高中共八册教材,教育孩子的知识性内容比较完整,但由于急着使用,时间仓促,行文的论说色彩浓,缺少口语化和亲切感,较适合指导教师采用但不太适合给家长自学阅读,课后留给家长的作业也仍是知识性的问答,而不是要求家长回家后作一次有益的实践。缺陷是明显的,多次想修订因抽不出时间和人力而至今仍然继续采用,只是要求教师在采用时增添身旁事例,重新设计适切的作业题。后来我们又看到金琰和孔屏编的《牵手两代》,北京市教委编的三部《家长解惑》,广东省妇联和教育厅编的《家长读本》,《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编的《家长手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的《家庭教育》。我认为各有特点,有的将心理辅导渗入教材如《牵手两代》;有的将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收列得很细致并一一给出了较详细的解决方法,它更像是一部方法指导集如《家长解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的《家庭教育》从0-18岁的儿童成长特点出发,提供了家庭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对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引导的分析比较到位,每个年级的教材都以认识孩子、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做事、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夯实孩子的做人基础即孩子成长的五个侧面去组织课文,且配有光盘,提供了课堂教学实录,是一部比较适用比较成熟的的家长教育教材。当然就我的视野所及,它也与其它具有不少优点的教材一样,仍存在两个十分趋同的不足。一是针对孩子的教育相当详细,针对家长自身成长的指导比较薄弱。二是课后练习的缺失或设计不够科学精心。课后应当主要引导家长依学到的知识去做、去实践,然后记录效果,思考成败的原因。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家长听课听懂了,不一定会去做,会去做的,也不一定就做得好,课后作业就是要引导家长积极去实践,对家长的实践加以指导,取得效果这才是家长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看法供诸同仁参考,也供教材修订者思考。

六、问题和初步的反思

(一)宝安家长学校的建设,有亮点有成绩,但发展并不平衡。有先进的也有后进的。有的家长学校凝聚力不强,创新持恒不足。参加课题研究有三分之一家长学校因未达到结题标准而无法结题;有的极少开展个别教育和入户跟踪指导。重点高中抓家庭教育缺少力度,多项家庭教育的评比竞赛活动缺席,全区规模化的个案跟踪指导课题科研几所名牌高中未报名参加,令人深感遗憾。客观原因是高考压力、功课繁多,但正因如此更需做好家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护航。

(二)指导机构和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家长学校经验的承传和专业化发展。区家庭教育领导小组,不是一个实体常设机构,领导人调动比较频繁,缺少交接制度,缺少该机构的资源资料的积累。家长总校设在教科培中心的德育部,该部人员少,承担其它工作很多,家庭教育并非其主业,工作忙忙碌碌,一般地说能较多地发挥行政指挥作用,但难以潜心专一,极难做到细致的专业指导,且人员流动性大,使家长总校自身建设难以完善和定型。

(三)每一个学校中的家长学校以“八个有”的标准作严格检查都存在一些缺陷。如专用的资料室办公室的开辟,在屋舍紧张的学校便难具备,在师资薄弱的学校,授课教师仍多请外校的指导者,而本校则缺少本土稳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缺少本校扎根的家庭教育校园专家,日常性的、随机个别的家庭教育指导便难获高效,工作比较被动,家庭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9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 《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 2002年5月刊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10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 《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 2002年5月刊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11

二、研究的设计

1.被试的选取。此次研究选取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幼儿园(D幼儿园)的所有家长(共46人)进行问卷调查。该幼儿园属于农村民办私立幼儿园,建园8年,规模比较小,有教师6名,园长1名,保育员1名。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共向幼儿家长发放问卷46份,回收45份,有效问卷44份,有效率为95.65%。由于本次的调查针对农村的幼儿家长,所以调查问卷都采用封闭式的题目,将要调查的内容分成较为详细且简明易答的问题,有利于问卷有效的回收。本研究为了解该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问卷分别从农村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及相关概念的认知(t5,t6)、家庭教育指导者(t7,t8,t10)、指导形式(t11,t12,t14,t15)、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t13,t17,t16,t9)这四个维度来进行调查,对调查的数据用SPSS19.0中文版与Excel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2)访谈法。为了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本研究除抽取12名幼儿家长进行深入访谈外,还对该园的园长和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按照幼儿教师与园长对家庭教育指导者、指导形式、指导内容的认识这三方面进行。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看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现状,为研究补充更真实、具体的材料。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所调查幼儿的情况。在调查中发现,该幼儿园共有46名幼儿,其中小班4名,中班6名,大班14名,学前22名,大班与学前班幼儿占总体的78.26%,年龄班分布极不均衡。在访谈中,该园园长解释了这一现象“我们园是村里边第一所,建园也有八年多,但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对幼儿园的重视与管理、学前教育的火热,我们这个小村就陆续建立五所幼儿园,现在是幼儿园多,生源少;而且我们园的小班、中班面积不是很大,教育局不让招收太多孩子,除非扩大教室的规模。”(2)所调查家长的情况。填写问卷的家长中,父亲12名,占27.27%;母亲28名,占63.64%;祖辈父母4人,占9.09%;在调查中发现该村位于城市的边缘,周围有一些化工厂、煤气公司等。该村的多数男人在这些厂子上班或者自己养车进行煤炭运输;妇女在家做饭,照顾孩子。加上我国目前的以核心家庭为主流趋势的家庭结构,该问卷将近91%由父母填写。填写问卷的幼儿家长学历较低,其中有86.36%是高中及以下,仅有13.64%为大专,本科及以上没有。2.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1)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及相关概念的认知。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及相关概念(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认知情况,结果如图1。图1 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及相关概念的认知结果显示,在44人中,对“家庭教育”这一概念,仅有2人表示没听说过,且有14人表示对其很了解,在这四个概念中家长对其的认知程度最深;其他三个主要概念中,部分只是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依次是家长学校占75%、家庭教育指导占54.55%、家庭教育指导师占38.64%,“很了解”的层面人数极少。说明家长除了对家庭教育这个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概念认知度较高,对其他相关概念的具体内涵并不清楚,认知程度浅。(2)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者。根据1955年的“国际家长教育会议”中相关人员达成的共识,家长教育指导者可以分为三大类:常和孩子及家长接触的专业人员,如教师、心理学家、医护人员等;家长教育的专家,如社会工作、教育学、心理分析等的专业工作者;家长领袖。本研究依据以上划分类型与《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将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分为幼儿教师、幼儿教育专家、村委会或村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其他有经验的家长、大众媒体这六大类(如表1)。A 没听说过ABCCCCBBBAAAB 听说过C 很了解家庭教育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表1发现: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指导者是幼儿教师占68.18%;其次是其他有经验的家长,书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分别占36.36%,27.27%。在调查中,没有一位家长表示受到过村委会或村干部的直接指导,可以看到在农村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幼儿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指导工作,其他幼儿教育专家、村委会及家庭教育指导师承担的工作寥寥无几。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比较单一,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访谈中,J和H两位教师都明确表示幼儿教师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但是他们时间精力有限,无法专门进行指导和兼顾到每个幼儿,并且农村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认识范围还是比较窄,没有考虑到可以结合农村特有的村委会或村干部这些为人民服务的组织机构为其提供指导;当然主要还是村委会或村干部在这些方面没有意识到自己应承担责任,一起配合幼儿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工作。3.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1)幼儿园与社区(街道办、村委、村干部或村卫生所)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将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分为“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这两种常用形式。本研究作了更细的划分,分别调查了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集体形式与个别形式,对社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做了统计,结果如表2。如表2所示,农村幼儿园常用的集体指导形式是家长会和亲子活动,这两种都达到了50%以上,幼儿园开放活动、家教讲座及家教活动栏这几类形式较少。幼儿园采用的个别指导形式中,最常用的是打电话、发短信息;其次是网络聊天、家园联系册、约家长面谈等形式。根据对H教师与J教师的深入访谈,得知打电话、发短信息比较快捷、高效。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人人都上网,在网络上与家长聊天很方便。所以这两种形式用得多。该园园长提出今后会逐步利用办园报、网络信息的更新等实现家园多维互动。社区仅在“通知家长给幼儿接种疫苗”这一方面及时地为幼儿家长提供指导,50%的家长也指出社区会简单地“告诉家长防治幼儿常见疾病”。但其他发放家庭教育手册、给家长上课等方面几乎没有涉及,社区对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极少,发展薄弱。(2)幼儿家长自主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图2 幼儿家长自主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在对幼儿家长自主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中发现,最常用的是向周围有经验的家长请教(占50.09%),其次是请教亲朋好友、幼儿园老师。从图2中可以发现,少数家长采用报名参加教育培训的课程来获取。结果表明:农村的幼儿家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同时有自主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意识,但是仅仅是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和在网络上学习,接受的信息不正规,而且有的不适用每个家庭,接受正规系统的家长培训课程几乎处于空白。4.农村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有81.81%的家长比较需要家庭教育指导,仅有1位家长不需要接受指导。同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家长平常与教师谈论最多的是学习,占95.45%,其次是幼儿情绪占50%,可见农村的家长还是比较重视智育的发展,忽略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目前该幼儿园63.64%的家长表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其次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这说明农村幼儿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家庭教育的能力较差。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12

1、加强指导者队伍的培训,提高指导者的理论素养、指导能力和水平。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是提高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有效性的关键。根据学校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的指导者队伍,同时注意吸纳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志愿者。

(1)加强师德培训。首先加强指导者的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做好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的责任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在学习型家庭创建中的角色,那就是指导者和服务者。我们组织教师专题学习有关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用精神烘托,以情感渲染,从而提高了教师做好创建指导的认识。

(2)系统学习学习型家庭的有关理论。作为一名指导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指导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存,指导的时候才能旁征博引、以古论今,才能吸引被指导者,从而获得较好的指导效果。我们引导教师认真阅读教育名篇,一起学习有关学习型家庭书籍,一起浏览“学习型家庭”网站。通过学习,我们的教师从理论上明确了“什么是学习型家庭”、“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教师在指导的时候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3)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的研究活动。我们围绕“当前家庭中的学习现状”、“学校指导的原则”、“如何实现分类指导”等专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特别就有关单亲家庭的指导、隔代家庭和问题学生家庭的指导等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求有效的指导模式。

2、遵循指导的原则。

(1)家长主体性原则。调动家长参与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积极性,发挥家长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把指导者的影响转化为家长的自主意识,激发家长的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转变。认真研究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鼓励家长根据各自家庭的特点,选择有效的创建载体。

(2)平等性原则。充分尊重家长,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指导者站在与被指导者平等的立场去开展指导活动,不居高临下,不带有命令式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创建基础较差的家庭更是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不简单训斥和指责,帮助他们寻找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切入点。

(3)互动性原则。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是指导者与家长、指导者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互动的过程,是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作为学校就要努力为家长创设互相学习、沟通的环境与机会。如我们开展了家长论坛、开放日活动、家庭读书活动、亲子活动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家长被动接受指导的情况。

(4)分类指导的原则。学生家庭是存在差异的,在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环境、家长文化层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指导过程中,充分认识这种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家庭确立不同的指导内容和要求。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安排指导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家长的不同需求,确立具有层次性的指导内容。通过分类指导,树立不同类型的典型,让我们所有的家庭都学有榜样。

(5)发展性原则。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的时候,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家庭,尽量用正面的例子和经验启发家长,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家长、批评家长。对于每一个家庭在创建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

二、认真研究学校指导的内容

1、指导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为了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们开展以弘扬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家教指导,指导我们的家长从自身做起,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为了使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理论,让家长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帮助家长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为了使课改能够得到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重点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了课改精神的学习培训,让家长明确新的课程学习要求,配合学校做好课改的推进工作。由于家教指导内容体现时代特征,满足了家长的需求,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长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2、指导内容体现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了不同的侧重点。七年级以家庭亲子活动为主开展创建活动。七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还不强,因此父母的指导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八年级以家庭读书活动为主开展创建活动。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向家长开出了推荐的书目,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书籍,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各谈读书体会。为了推进家庭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了家庭读书征文和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很多家长都说,通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九年级以家庭探究活动为主开展创建活动。新课改强调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等阵地向家长宣传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

3、指导内容体现可操作性。我们发现,家长在接受指导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他们更需要有关操作技能的讲解和指导,从而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我们要求指导者在进行指导的时候,重视具体的操作指导,特别要针对个别家庭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让家长明确如何去做。同时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教给家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1)帮助家长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家长积极宣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我们向家长作有关的形势报告,让家长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请孩子谈自己心目中的爸爸妈妈,让家长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向上的家长,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和崇拜。

(2)指导家长制订创建方案。如何根据不同的家庭特点,指导家长制订好创建的方案,是学校指导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了解家庭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家庭学习氛围,和家长一起分析创建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选准创建突破口。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制订创建的目标,并使之成为全家的共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创建的措施,开展创建活动。

(3)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学习活动。活动之前要求家长能够制订活动的计划,明确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步骤。活动结束以后,要求家长和孩子把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写下来,相互交流,实现分享。通过开展家庭学习活动,不少家长都认识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注重孩子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认识到,知识不仅来自书本,知识更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

4、指导内容体现分层。学生的家庭是千姿百态的,如何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实行分层指导,这是实现有效指导的关键。我们选取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创建指导,力求根据不同家庭,寻求不同的指导内容,促进不同层次的家庭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1)知识分子家庭。这些家庭普遍都有较好的创建基础,家庭学习氛围较浓厚,家庭成员学习能力较强,因此这类家庭不是我们指导的重点,我们只是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创建特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