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0 20:26: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论文

篇1

1.1.城市园林功能多。

(1)调节城市小气候。让城市更加贴近自然,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粉尘、烟尘。

(3)降低噪音。能吸收城市交通及工业造成的噪音。

(4)保持水土。能够涵养水源,固定土壤。

(5)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园林绿化提高之后,能够使得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复杂,更加稳定。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城市园林绿化要遵从的原则。

(1)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存在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城市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加强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将上面提到的城市园林的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体现其价值。

(2)因地制宜原则。

各个地区气候和土壤水文条件不同,其适宜种植的花草树木的种类特点也不同。要想让城市园林更好的继续下去,就要必须以当地生态条件为基础发展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城市园林。

(3)生物多样性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当中生活多样性越为复杂,其生态稳定性越强。城市园林想要长治久功的为城市提供其生态和社会价值,就必须要让其生态系统尽量稳定。那么多物种、多层次的花草树木的种植就必须要完善。

(4)城乡一体,全面协调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不止是道边、公园、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附近的绿化,而是城市全方位立体绿化。这就要求城乡连为一体,相互补充。同时,城市园林要与城市规划、基础设置配置相适应,与整个城市全面和谐。

(5)美观原则。

在建设过程当中在保证以上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更加美观的设计

2.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跟风式的城市园林绿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园林的继续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甚至南辕北辙造成了城市生态的破坏!

主要问题有:

(1)规划不合理。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缺少对城市本身自然条件和基础设配置的考虑,规划过于片面,或者照搬其他城市的城市园林规划方案,使得城市园林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3]甚至有时因为其他城市建设不得不将已建成的大片城市园林损毁,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2)过分追求形式美。

一些城市园林建设过分强调外在的视觉效果,大片草坪、大面积色块、规则式园林似乎成为现代园林的代名词,许多城市竞相采用。城市园林的外部形式当然应该符合美学规律,同时也不应忽略了它的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特性。城市园林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本质和形式和谐一致的景观。

(3)盲目引进植物品种,树种草种单一。

由于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识的不足,或者是执政者的喜好不同,很多地方舍近求远,忽视了当地气候地质水文条件,跟风式盲目引进“流行”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品种引进之后非但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生态社会价值,反而成为城市的“娇贵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呵护之下仍然生长不好,甚至成片死亡。

(4)草坪面积偏大,园林绿化用水量大,生态效益差。

目前各地“草坪热”愈演愈烈,据研究,同面积的乔木和草坪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量上分别是26.2倍和24.5倍,蒸腾水蒸气量和蒸腾吸热量分别相差22.3倍和31.2倍不仅如此,草坪易种难养,管理费用较大,种草费用每公顷一般45000-50000元,每年还要付出比种植费高2-3倍的如剪草、除杂、补种、病虫害防治和浇水等费用。同时,草坪的用水量很大,大面积种植草坪必然影响城市水资源,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的现状,和现在城市节水的要求,过分发展大草坪绝不是理想的选择。[5]

(5)植物种植养护管理混乱。

首先植物种植中的物种搭配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没有顾及到植物的阴阳性、干生和湿生、浅根性和深根性等生态习性,主观的将植物胡乱的堆砌在一起。在则,养护不够专业,重种植,轻养护。不顾植物本身承受能力进行修剪。不择时地进行水肥的追投,违背了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损害了植物长势,缩短了其寿命,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另外,保护措施不够。病虫害和人为的损害屡见不鲜,而缺乏相应的保护监管补救措施。

(6)社会认识不足。

从政府到个人,很多地方对于城市园林的认识不够。主要体现在:一、城市园林的功能认识不清;二、城市园林的目标认识不清;三、城市园林的建设方法不清;四、城市园林的保护措施不清。

(7)资金不足或者资金利用不合理。

不少城市由于对城市林业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上不够或者片面的将资金使用在了美化和引进植物新品种上,造成了资金的使用不合理。

3.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之后,提出以下对策。

3.1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专业部门。

城市园林想要健康长远的发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专业的人才团队是根本,专业的管理部门是保障。不论是规划还是具体的建设执行,没有了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的指导,城市园林的建设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在城市园林建设上要人才先行!

3.2科学规划,合理建园。

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集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为一体。不同的城市其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的不同,文化和经济定位的不同,其植被物种的选择,区域的划分都会不同,所以城市园林的规划必须要立足于城市本身的特点,将自然条件、城市整体规划、城市当前基础设置配置、城市本身技术条件等充分考虑,制定相应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科学稳定的规划。[6]

规划应该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风格,经济合理”,充分利用当地特定的生态特点,开发当地植物品种优势,科学而慎重引入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植物。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丰富城市园林的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占用多样性。

同时,园林绿化的规划应该将重点放在其生态价值和生态合理性上,而不能片面的追求观赏的美观。

3.3加强管理,遵循自然规律,控制人为干扰。

在种植养护过程当中要对植物本身进行适应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依照其自然规律进行最佳的水肥追加。同时尽量的减少人为的干扰,尽量减少修剪,还原城市园林为近自然森林的特点。如此以来不但其生态价值能够最大化的体现,人地和谐自然更加的体现,同时还能够降低管理养护成本。

3.4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分配资金使用。

篇2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6-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绿化水平较低、规划单调、景色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制约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进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分析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园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参考。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绿化面积总量不足

现阶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预留面积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城市中心,建筑用地较多,绿化比例小,周边地区也没有形成以树木为主的绿化隔离带,只是简单的“见缝插绿”。现有的绿地及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无法为城市居民提供真正的便利,导致园林绿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部分城市还没有意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出现随意侵占绿地和改变绿地性质等问题,导致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1.2 规划单调,景色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绿化设计都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为主,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缺乏城市特色。在植物的选择上也较为单调,缺乏新意。有的城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虽然考虑到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问题,但在引种时较为盲目,忽略了植物与城市环境间的关系,造成严重浪费,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现阶段,许多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化时会布置大量的草坪,这样虽然大大提高了绿化面积,但并没有增加绿量,缺乏空间立体层次变化,造成景色单一,生态效益锐减。

1.3 养护管理资金不足,意识薄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上的资金少之又少,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及养护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相关领导部门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较低,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园林绿化工作不到位。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对策

2.1 因地制宜,严格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要想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关键在于制订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现状,考察城市现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编制并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 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将发展科学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2.2 优化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但要起到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还要做到美化城市,凸显城市文化。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时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进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的植物。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采取政府牵头,企业、集体、个人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措施。各级财政也应大力支持,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增加后期管理维护资金。

2.4 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制建设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政策上有所倾斜,提高全民绿化和创建意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江红.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96-97.

[2] 张正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园林绿化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113.

[3] 高晓青.城市园林绿化现存问题、对策及其绿化植物配置原则[J].西部林业科学,2004,(3):89-91.

[4] 陈丹,张延涛.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79-80,87.

篇3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是以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环境和完各的设施来发挥其改善城市生态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园林工程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及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加强对城市的绿化,花卉是整个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过程中对花卉的栽培和养护,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绿化的效果,因此,加强对园林花卉栽培和养护的探讨,有助于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

二.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

1.花坛

花坛内部组成的纹样多采用对称的图案,并要求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一般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形紧密、花或叶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常选用一、二年生花卉或球根花卉。植物的高度与形状,对花坛纹样与图案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如低矮而株丛较小的花卉,适合于表现平面图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较细致的花纹。在配置时应注意陪衬种类要单一,花色要协调,每种花色相同的花卉布置成一块,不能混种在一起。

2.花丛和花群

这种应用方式是将自然风景中野花散生于草坡的景观应用于城市园林,从而增加园林绿化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花丛和花群布置简单,应用灵活,株少为丛,丛连成群,每简均宜。花卉选择高矮不限,但以茎干挺直、不易倒伏、花朵繁密、株形丰满整齐为佳。花丛和花群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有一个联系的钮带和过渡的桥梁,也可以布置在道路的转折处或点缀于院落之中均能产生较好的观赏效果。同时,花丛和花群还可以布置于河边、山坡、石旁,使景观生动自然。

3.花台

花台又称高设花坛,是将花卉种植在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而形成的花卉景观,我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应用方式较多。现在多应用于庭院,上植草花作整形式布置,由于面积狭小,一个花台内常只布置一种花卉。因花台高出地面,故选用的花卉应株形较矮、繁密匍匐或茎叶下垂于台壁,如玉簪、芍药、鸢尾、兰花、沿阶草等。

4. 花钵

花钵可以说是活动花坛,它是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花卉种植施工手段逐步完善而推出的花卉应用形式。花卉的种植钵造型美观大方,这种种植钵移动方便,里面花卉可以随着季节变换,使用方便灵活、装饰效果好,是深受欢迎的新型花卉种植形式。主要摆放广场、街道及建筑物前进行装点,施工容易,能够迅速形成景观,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养护

花卉是整个园林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花卉进行栽培以后,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规范严格的养护管理,如此,既可以让花卉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效果。

1.要规范做好花卉的栽植和更换

在笔者多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城市绿化选择的花卉基本都是一到两年生花卉,这这些花卉年生较短,因而对栽植和更换显得更为严格,更换也会比较频繁一些。在后期的花卉养护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多次更换,如此,既可以保持花卉的花色新鲜,有有助于保持花坛整体的美化效果。因而,在这种类型的花卉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做好育苗工作,待花苞将绽放的时候进行移植,花谢凋零后及时清理更换,要据花期的长短进行花卉的移植更换。

2.要改良花卉土壤,合理调整土壤的肥力

一般而言,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花卉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很为严格,但是为了促进花卉在移植生长过程中,能够在一个肥力高,透气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将有利于花卉更好的发挥其美化香化功能。但是,笔者在多年的园林施工过程中,有一些城市由于受到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肥力低,盐碱化严重,土壤不太适合花卉的生长,因此,在进行花卉栽培种植之前,要进行土壤的改良,之后进行移植。在花卉移植之后,要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比如,对于多年生花卉,一般情况下,可以再花卉的栽培移植过程中就进行施肥,对一些一到两年生的花卉可以再育苗过程中就加强施肥管理。当花卉移植到花坛之后,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施肥,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采取液态肥进行肥力改善。

3.要对花卉进行规范的修剪和整理

在园林工程绿化施工过程中,对花卉实施定期的规范的修剪整理,是保持整个花卉艺术效果的必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在花卉的幼苗时期,要保持花卉比较原始的状态,轻易不会修剪整理,只有当花卉移植到将要绿化的位置之后,才进行修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在幼苗时候的花卉损害,又可以再移植修剪后,花卉整体的整齐,干净,花色更为清新。在进行花卉的修剪整理过程中,要把一些凋落,枯死,病残,果实等部分及时修剪处理。在一些毛毡花坛中,对花卉设计生长的图案和花卉的整体生长高度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只有经常修剪,才能让设计生长的花卉图案更加和谐。同时,如果植比较容易发生倒伏,一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支架进行支撑。在冬季时候,要做好一些花卉的防冻防寒措施。

四.结束语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好花卉的肥力保持工作,并定期做好花卉的修建和整理,如此,不仅仅有助于花卉的良好涨势,也可以保持花卉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的艺术效果和境界。作为园林绿化的施工人员,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总结花卉栽培和养护的经验,提高花卉等植被的栽培和养护水平,如此,可以让花卉更好的发挥出其美化功能。

参考文献:

[1]石晓艳 浅谈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与养护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4期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园林绿化设计的技术、设计者的才智及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着设计论证、思路、特色、功能、绿化指标、树种配置等效果不理想,生搬硬套等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和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

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杜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杜会发展是相互

影响的,在杜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杜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设计整体园林绿化

城市的风貌、分布特征、景观布局都是由城市总体规划决定的,而在我国城市总规划设计中,城市规划人员以及建筑人员往往是主要参与者,绿化设计人员往往被忽略。这样,我国乃至世界所推崇的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优先、绿色城市的设计想法不更好地体现。进而导致我们的绿化设计人员无法把所要进行的绿化设计与城市原有的地形相结合,不能真实、准确、有效的表达景观所要表现的思想,无法与城市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

2、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3、设计理念不够先进

作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然而,城市建设由于受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改造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园林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绿地总量不足,缺少大型绿地。环境标准要求城市的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O%,才能维持城市的环境质量,目前能达到这个指标的城市并不多。

三、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结束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