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企业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8 14:55:56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1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超级秘书网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2

一、3G时代通信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目前3G发展对于通信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我国用户对宽带移动互联网有较大的潜在需求;第二,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带来大量的各种业务,有利于提高运营商的每用户平均收入值;第三,中国的移动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移动运营商需要开拓新的频段支持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通信企业即要看到机会也要看到挑战。用户要求通信服务的多样化和要求资费的不断降低将迫使通信企业必须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获得生存与发展。

二、预算管理的意义

目前,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普遍应用的是预算管理模式,即财务预算管理。公司的经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一旦确定了经营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能够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全面计划,以监督和控制公司的经营活动,分析和考核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业绩,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财务方面的经营计划。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作用:(1)明确目标。编制财务预算有助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主管和职工了解本公司,本部门,本人在实现公司财务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有助于公司财务人员为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经济合理的使用资金和筹措资金;(2)协调力量。预算围绕着公司的财务目标,把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工作严密组织起来使公司成为一个完成其经营目标,财务目标而顺利运转的有机整体;(3)控制资金。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预算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控制预算单位的业务范围和规模以及可用资金限额。由于公司总的预算资金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各个部门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一切事情,应分轻重缓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工作;预算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按预算确定的目标对预算收入进行监督,争取实现预期的受益和货币资金的流入;对预算的各项消耗和货币资金的流出进行审核,防止超支,保证预算的执行。预算的事后控制主要是进行预算和实际执行的结果的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业绩评价。并为下一期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依据;(4)业绩考评。财务预算可以作为公司一定时期业绩考评的依据。通过定期考评起到奖优惩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坚持长期预算与短期预算的结合和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调整预算和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的运用。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管理办法已在国外和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得到了运用,如果说通信企业是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客船,那么预算管理就可以比作卫星导航系统,他能保证船的航向不偏离目的地。在通信企业中的财务预算管理一样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面对3G技术的运用各企业均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任何的资金流动必须做好预算与控制防止将公司带入危险地带。

三、质量管理的运用

1.“质量”定义的引入。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企业“质量”定义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到了服务和过程,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产品、服务或过程各自对顾客需求的适应性,即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质量”的定义从“有形产品”引入到“服务或过程”,产品不仅仅指硬件,也包括服务、经营、软件;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信息、概念)。质量的过程除生产过程外,还包括服务、经营等其它过程。享受质量的“顾客”已超出一般“顾客”的范畴,顾客可以是最终使用者、受益人或需方(它包括企业活动能影响到的所有人,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或是企业外部的)。而通信企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她具有生产产品不具实物形态,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不可分割性等特点。所以,如今我们不能说通信企业没有产品也没有质量了。

2.质量管理在通信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在用户类型差别化和个性化需求日趋增大的今天,通信企业在用预算管理保证企业正常、平稳、高效的发展后,应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通信企业的产品是提供用户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产品的适用性和用户的满意度,体现了这种产品的“质量”好坏,这里的要强调的是,“质量”不仅包含通信通道的稳定和畅通的适用性,还包括对用户的服务与技术支持的适用性等,即包括了生产与服务过程,因为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判断,决定其是否进入或留下还是离开。例如,通信信道很稳定,接通也快,覆盖也好,但如果公司客服人员态度不好,营业厅等候时间过长,系统经常拥塞,也会影响用户的在网,这是现代通信企业应该注意到的“质量”含义。产品的质量问题从长远来讲将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通信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满意通常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接通时间;(2)接通率;(3)通话质量或图像质量;(4)价格;(5)资费的透明和合理;(6)提供服务的及时与准确性等。而这些都不仅仅是后台人员管理调度好电路,保证通信畅通能解决的问题。一个面向未来的运营商必须把质量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有调查显示,发展一名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持一名老用户的五倍,对于盈利率来说,得到一个顾客是丧失一个顾客成本的16倍,所以显而易见的是运营商在计划扩大市场的时候首先要先保证的是老用户群体的不流失。而建立起“最优质量”这个概念也能更有效的激励整个系统的人员(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自觉的以同行企业的相同岗位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对比,以国际先进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视工作流程的下一个环节部门为“客户”,自觉主动的要求做到“最优”的质量。

四、3G时代通讯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

1.不同的发展时期侧重不同的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地广人多,消费者情况不同。企业应该看到用户的区别和自身的情况,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侧重点的管理模式。以通信企业为例,在未来的3G市场竞争中,后进入的通信企业首先要注意运用预算管理进一步扩大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压低价格吸引用户留下,同时也要注意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品牌的建立。有选择性的开拓重点市场而不是去争取全部的用户;在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有稳定的客户群时建议注意预算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结合运用,在资金和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要多重视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留住老的客户发展新的客户。再往后企业的财务与预算管理已经很成熟了,而企业的品牌和质量将成为新的关键点。这时候,企业更多的是在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质量),如树立面向不同用户的细分品牌来吸引不同的用户。这点国外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取得了成功。

2.预算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综合应用。财务预算管理虽然能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利润较大化,成本较小化,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1)只提供了每期的财务目标,没有的对员工的质量改进提出持续激励的方法和目标,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够全面和具体;(2)实践中企业各个部门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前台与后台的没有能相互了解和配合(3)财务预算只考虑到成本和产量,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满意度和用户需求的多变性,而这些都是现在用户比较集中的一些服务需求。由于以上原因企业应该注意质量管理的控制,从根本上来说好的质量也为企业省下了很多的后期费用,赢得市场。质量管理主要的实施步骤如下:(1)建立由高层和中层领导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2)对质量的控制也分事前、事中和事后,现在企业重视在事前就要注意质量的控制。保证在质量问题在出现前就发现并解决。例如,以通信企业维护部门为例,日常注意传输设备和线路的正常稳定的运行,机房备件和备板的齐全,标签的正确和规范,主动发现问题,事前解决问题,尽量避免通信的中断和堵塞。维护部门应将客户部门视为其客户,充分与之沟通并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而客户部门也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如果发生了通信故障要能给予用户准确而及时的说明和处理,使得整个企业的反应速度加快,积极的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工作流程中的这种前一环节视后一环节为客户的方法已经在很多的知名企业中运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它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而且能使各个岗位的人员都置身于市场之中而不是之外,不再能相互推诿责任,每一个人员都有看到自己的产品及自己的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这样的工作更有成就感和责任感,目标也更为明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的通信企业已经不存在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管理方法,由于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企业只能在不同的时期、依据不同的市场情况来改变企业管理的侧重点和方法,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要,并得到发展。目前,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通信企业如果能将预算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结合运用,保持低价,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加产品适用性和竞争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必能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1]赵艳华.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6.9.

[2]申凯.企业集团全面预算控制方法解析[J].金融与经济.2006.8.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3

指有实体的店面,并且在实体店面里从事的销售渠道。移动通信公司在建设实体店面的时候有很多的方式,包括自建营业厅或者合作营业厅、特许营业厅以及授权销售点等。自建的营业厅在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力物力成本,管理方式,房产权等等)的制约之下,所占比例很少。而另一方面,合作营业厅、特许营业厅和授权销售点,则是合作共赢的方式,是现今移动营业厅的主要合作模式,也为这种合作方式和实体营销渠道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直销渠道:

指移动通信公司或企业,通过直销的方式进行业务、服务的拓展的一种渠道,直销团队可以通过外聘或者自建的方式组成。直销团队的工作人员(例如快递员、在校学生及出租车司机等)需要有广泛的交际面,而且需要有比较清晰的表达能力,善于交谈,性格开朗,有一定水平的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要高,能够热情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相对而言,他们能够办理的业务面(例如宽带业务、用户入网、定制终端销售等)要狭窄一些。

(3)电子营销渠道:

基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并壮大的一种新型的渠道。当下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已经是密不可分,中国大陆网民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接近7亿的庞大数量。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能够有效地开发出来,其对企业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移动通信公司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把业务和服务的销售,变得更加数字化和人性化。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的便捷方式(包括短信、互联网、自助终端等)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服务,不但能够节省用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有效地减少了移动通信公司的运营成本、人力资源的压力,实现共赢。

2重要作用

(1)传播了企业文化。

移动通信企业的文化是责任与创造,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企业文化的传播主要就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渠道来展示的。通过各种营销渠道,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企业的软件、硬件实力,让企业的优势条件得以体现,让企业的形象更加形象化,更加“接地气”,让企业文化能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得客户更加熟悉企业,了解企业,从而能够培养出一批“忠实的粉丝”。

(2)市场调查职能。

移动通信公司与市场能够直接接触的,就是营销渠道。营销渠道不仅仅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传播了企业的文化,更是企业对市场进行调查的主要途径。通过和客户最直接的接触,企业营销人员能够获得关于客户的大量一手资料,如消费习惯、使用习惯,并且可以把客户在日常工作中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和要求总结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关于客户、市场的最直接和全面的资料库,并且资料库是处于时时更新,不断发展的状态。如此,企业就能够通过这些最新的资料库,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营销模式,也同时为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甚至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定制,提供有效的依据。

3存在的问题

(1)缺少自建自有渠道。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相对于渠道,移动通信公司自主自建的营业厅所占份额很少,这一现状的弊端就是,当渠道出现问题的时候,移动通信公司就难以及时地解决。此外,有自主经营权力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终端产品或者是配件的销售来获得利润,再加上移动通信企业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各个渠道之间,也产生了不良竞争,最终给移动通信企业本身带来了损失,也为渠道的发展套上了“枷锁”。

(2)渠道营销的质量较差

①营销程度不够精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软实力成为企业的获胜法宝。而提升软实力的核心,就是业务和服务的精细化。这是企业发展必须要走的路。然而由于业务类型的激增,企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让移动通信企业目前仍然未能给客户提供更多精细的服务。②销售产品的单一。很多规模非常小的营销点,譬如报刊亭,小超市,村镇级小营业点,这些小规模的营业点,非常的难以管理,他们往往只能够给客户提供非常单一的服务,甚至有部分会出现虚假宣传等破坏企业形象的行为。③渠道经验模式不佳。本人曾有切实的体验,在很多实体经营的小店面里,特别是合作型实体小店,店员或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和店主有亲戚关系,他们的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也非常不佳,甚至有“守株待兔”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不但自己无法收益,面临关门,更对企业形象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实在不可取。

(3)营销渠道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营销渠道的限制,难以对营销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难以满足如今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市场。特别是在一些县以下公司,这些公司里的营销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特别是一些直销人员,基本上是刚刚招聘就开始使用,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其服务能力有限,不能为一些中高端客户提高服务要求,对于市场竞争信息收集反馈也较慢。另外,由于移动通信企业营销人员年轻人居多,在面对一些需要年长者服务的客户时,便捉襟见肘,发挥不出优势。

4改进的途径

(1)渠道政策管理。

渠道政策关系到移动通信企业渠道的健康发展,包括了市场划分政策、主打品牌宣传政策、促销政策、移动业务价格体系政策、客户服务政策及渠道成员代办费政策等。因此在渠道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方面一定要严之又严。为保障营销体系的高质量运转,必须制定科学有效地管理政策。

(2)渠道冲突管理。

由于移动通信企业商较多,很容易出现冲突问题。冲突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运营商与商之间的冲突,第二种是商之间的利益冲突。要解决这两面的问题,首先要要划分好市场区域,制定好价格机制,并严格地进行监督,对于违规的行为严厉查处。其次,要派出专门的日常巡视管理人员,做好各渠道商的沟通与交流。第三,要建立科学的冲突管理制度。

(3)明确各渠道模式的移动业务范围。

明确各渠道模式的移动业务范围,不仅可以起到针对性的作用,也可以减少各方的冲突,为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对渠道业务进行定位时,要坚持两大原则:高成本的渠道应该对应高收益的业务,这样才能达到平衡;中、低成本的渠道可以应对多种类型的业务,包括简单的、客户偏好的业务,找准这些因素成功定位,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4

1.1用户维护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营销成本高

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赞助费用通常又称之为社会渠道酬金,移动通信企业社会渠道酬金的设计通常都过度重视新用户的开发,而忽视了老客户的维护。移动通信企业通常十分重视新用户的开发,移动通信企业通常借助社会渠道和社会力量及赞助费推动新用户快速入网,从而推动移动通信企业市场占有率,加速移动通信企业公司业务的发展。据统计,移动通信企业七成以上的新用户都是通过社会渠道发展起来的,移动通信入网酬金是社会渠道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加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移动通信企业还继续保持原来的高额社会渠道酬金。而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通常都忽视了当前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和新客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用户高速增长同时老用户离网率也不断提升,新用户在网率越来越低。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新发展用户的占有率仅三成左右。过低的新用户在网率导致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中的市场赞助费居高不下。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用户的开发,忽视了老用户的维护,导致新用户开发过程效率较低,老用户流失退网率过高,导致市场营销过程陷入恶性循环,增加了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例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辽宁省的促销活动中设计了新用户入网及老用户充值均满100送30的活动方案,及新用户开户时新卡中有100元话费,同时赠送30元礼品,老用户充值满100也赠送30元礼品。表面上看两种促销方案大致相同,但由于社会渠道对于新开卡和新户占有都有一定补贴,导致新开户的优惠率比老用户充值100送30的活动力度大,这种促销方案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老用户的维护。一些老用户在经济利益的触动下,选择放弃原来的账户,重新开户以获得更大的优惠力度。这种离网、入网导致了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浪费了资源、资金,不利于市场营销管理成本的控制。

1.2集团客户及VIP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市场营销成本高

大众客户是移动通信企业占领市场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因此为了做大、做强移动通信企业市场,各大移动通信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和市场营销成本,抢占普通大众客户。通常移动通信企业设置了入网礼品赠送、交话费赠话费等市场营销活动,此外还通过给予商高额运营酬金来发展渠道。一些移动通信企业下属分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和市场渠道,做到地区最大运营商,甚至不惜牺牲企业利润、利益,亏本发展新客户和新商。更甚者,一些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与商以虚假方式套购开户号码,形成了大量入网用户和大量离网用户,浪费了大量企业的市场营销资源,导致企业市场营销成本高企。集团客户和VIP客户虽然在移动通信市场中的比例不高,一些移动通信企业因此对集团客户和大客户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实际上,由于集团客户和大客户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导向力较强,而且集团客户和大客户市场利润明显高于大众客户,因此集团客户和VIP客户的市场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2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管理策略

移动通信市场格局的改变加剧了市场竞争,在各大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层出不穷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方式降低了用户的忠诚度,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在高投入的背景下,呈现出增长率较低,离网率较高的市场现状。在此情况下,移动通信企业必须面对现实,积极改变应对,通过降低市场营销成本,从而提高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从根本上将移动通信企业做大做强。

2.1移动通信企业应当养成成本控制观念

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要控制企业成本首先应当转变观念,对于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养成成本控制观念,是提高市场营销效率和效能的前提。移动通信企业应当从资源有限、优化利用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理念的培养。以往,移动通信企业通常认为移动通信企业生产成本较低,资源丰富,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常常采用粗放式营销模式,资源浪费严重。在当前形势下,转变市场营销成本观念必须转变以往外延扩张式的成本控制策略,应当积极转变运营模式,精细化营销成本管理,实现低成本营销取得较好营销效果的策略。再次,应当构建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的企业文化观念,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宣传,实行全面参与的成本控制方式,最终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市场营销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5

一、前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日益完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沟通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指导。然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对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员工管理、绩效管理、企业决策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着手。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求同存异,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五、结语

沟通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现代企业要加强沟通理论在员工管理、部门管理、企业文化整合和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6

分类号 F270.7

如何提高企业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优化信息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知识型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如何以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知识型企业内完成信息资源管理的升级改造工作呢?本文在分析对比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知识型企业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从管理维度、人文维度、内容维度和技术维度4个方面,为知识型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系统的立体化优化方案。

1 知识管理理论是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延伸与拓展

1.1 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20世纪后期至今,知识管理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的一个热点。然而在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结合各家之言,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内的一切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有效管理,以期实现组织内知识积累、共享、创新和增值,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知识活动。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管理也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引用程刚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研究》一文中的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是将信息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设备、技术、政策、机构等)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并围绕这一资源采用综合的管理手段,对其实施规划、开发、组织、集成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组织的信息需求。

1.2 知识管理理论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管理是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资源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管理使信息转化为知识,两者转化的对象不同。②信息资源管理是为组织的特定目标服务,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服务的目标不同。③信息资源管理局限于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作用于静态的文献、数据资料等内容;知识管理管理的是流动过程中的知识,作用于动态的知识流动过程。④信息资源管理所管理的对象信息通过搜集和整理能够不断提升信息总量;知识管理所管理的对象知识通过搜集、积累、共享与创新实现增值,不断提升知识总量和知识质量。⑤信息资源管理所管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料、电子档案、网络数据库等客观世界;知识管理所管理的知识不但来源于客观世界,更注重人脑内的隐性知识,部分知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知识管理以人为本,整个知识的流动过程都需要人的参与,最终的知识内容服务于人。所以,知识管理是在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的一个管理理念与实践活动的质的飞跃。从理论角度看,没有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就不可能形成今天的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并丰富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

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型企业发展需求间的矛盾

2.1 知识型企业内涵及构成要素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知识型企业总结出不同的定义,综合各家观点,笔者把知识型企业定义为:在企业中,知识是核心资源,智力产品是主要产品,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主要成员,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管理思想和方法,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和管理企业中的知识,进行知识管理的结果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生产出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在知识型企业中,知识、知识工作者、知识管理、智力资本、智力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知识型企业的6大核心要素。

2.2 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型企业需求间的矛盾

2.2.1 对管理对象需求的矛盾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信息系统专家理查德・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来看,我国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相对来说仍处于数据集成较低层次的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楚地表达,或者以文件、数据、档案、图片、影像、程序等显示的显性知识。知识型企业要求重视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因为隐含在企业员工头脑和行为中的隐含知识、个性化知识、潜在知识往往是企业智力资本中最核心的部分。隐性知识是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保障了企业智力资本的独特性和竞争性。由此可见,传统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在管理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2.2 对知识流动过程需求的矛盾在信息处理中,传统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信息流程局限于采集检索分析等。知识型企业对于知识流动过程的需求是:搜集整理积累学习分享创新增值再积累再学习分享……。知识型企业知识流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永不停息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企业的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知识质量通过创新得到了质的飞跃。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满足不了知识型企业的知识需求,一些学者称“知识管理始于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知识管理,才能够解决冲突。

2.2.3 对参与对象需求的矛盾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虽然离不开人的参与,但是文献、文档、网络等各种载体和信息技术系统是其主体,参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有限。知识型企业以人为本,在整个知识流动过程中,所有的管理者和各个生产销售部门的员工必须参与其中,他们是知识的需求者、使用者、分享者和创造者。因此,知识型企业中虽然设有专门的知识资源和技术设备管理人员,但是所有员工都参与知识搜集整理,所有员工都分享企业知识,这一点是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所不具备的。

2.2.4 对服务质量需求的矛盾 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范围比较窄,信息服务人员信息素质得不到全面锻炼。他们往往不能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理解信息服务的意义,甚至对于生产流程也不熟悉,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人的素质决定信息服务的质量,低层次的信息服务无法满足知识型企业的知识需求。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社会形态逐步发展和完善,知识型企业对知识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更高的标准。如果企业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管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根据“木桶理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因此,知识型企业必须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传统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优化。

3 知识管理对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

通过对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区别与联系的理

论分析,着眼于解决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基本矛盾,笔者构建了多维度知识管理对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优化模型,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立体的思维路径,如图1所示:

3.1 管理维度的优化

3.1.1 战略优化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的改造和升级,应当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充分理解和应用知识管理原理的基础上,在有目的的信息资源管理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优化战略。战略层面的规划和指导,能够保障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受到各层级管理者和各部门员工的充分重视,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全员参与知识管理,使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3.1.2 制度优化 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指在整个管理项目运作过程中,以各种制度规范作为约束企业成员的行为及协调各种关系的手段。它包括两个方面:①使知识型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项目运作的正规化;②使企业成员对项目的认同和自觉践行。

3.1.3 组织及人才优化 项目的完成离不开组织和人员的执行。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和人才梯队,才能够保障知识型企业的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优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进。在这个项目中,人才是关键。一些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的企业设立了cK0(知识管理主管),cK0是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有着深刻理解,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是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此外,参与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的人员都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知识管理的知识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优化方案、熟悉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这些人员同样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3.2 人文维度的优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的知识型企业文化是信息资源管理项目优化成功的保障。知识型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层次。

3.2.1 精神层面的知识型企业文化 精神层面的知识型企业文化的构成是指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对人本的尊重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和平等、崇尚学习和交流、追求创新等。精神层面的文化构成了企业的道德水准、企业员工的生存哲学,是企业的精神所在。

3.2.2 物质层面的知识型企业文化 物质层面知识型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外观、企业标识、企业文体活动、文化传播网络等内容,企业员工可以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型企业文化的精髓。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为员工营造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使之产生归属感。

3.3 内容维度的优化

相对于传统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的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无论在管理的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3.3.1 信息数量增加 传统信息资源管理依据用户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工作内容限于数据转换,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和信息提供。以知识管理为主导思想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既要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又要使信息完成向知识的转化,形成组织内部知识数据库,建立与组织员工共享的信息系统;通过组织员工的学习和分享,形成知识增值,知识创新,所以知识数量在增多,知识广度在扩展。

3.3.2 信息质量发生质的飞跃 成功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的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因为通过知识流动,企业内部形成了知识增值和不断知识创新的机制,从而使企业保持独特的产品优势和渠道优势。企业知识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质的飞跃,是信息资源管理优化的最高境界。

3.4 技术维度的优化

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需要知识管理技术作为工具。知识管理深化了组织对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要求。在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有进一步的深化,在传统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注重对信息的搜集、检索和传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更注重对知识的挖掘和创新,表现在信息向知识演进的处理上,涉及的新的应用技术有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网络技术、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其中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了知识的充分共享。知识管理促使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帮助知识从知者向未知者传递。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7

2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提出

(1)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InformationEcology)用来表达生态观念和日益变得重要和复杂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联。信息生态的核心是强调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所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的“和谐性”。关于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国外学者GeorgeZillante认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企业和系统环境共处的动态平衡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受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国内学者曲晨竹等认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由企业信息系统及其内外部环境共同构成,其中包括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这种构成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存在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的研发、生产、业务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其知识管理的内容需要实现信息生态系统所强调的“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进而才能通过企业采用合理的新媒体技术,在内外新媒体信息环境的引导和作用下,实现社会网络中内外知识资源的整合。

(2)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员工所构建的社交网络或QQ群,新媒体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的共享。AbeckerA认为,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环境变化,企业需要通过实施知识管理等措施来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涉及知识收集、知识传递、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四个关键环节:①知识收集阶段,企业借助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简称KMS)或新媒体的相关工具对研发、生产、销售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文档及隐性知识进行收集。②知识传递阶段,通过邮件、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和企业KOA(知识管理型办公自动化平台),以协同知识管理为基础,将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告、文件管理、知识经验、组织机构、审批手续等通过网络手段联系起来,实现企业各种知识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知识传递。③知识共享阶段,企业通过互联网和内网为企业内外部的员工、客户、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大量信息,同时通过在线培训和微视频,为员工提供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平台。④知识创新阶段,企业利用新媒体工具将创新的想法及创意利用新媒体工具在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平台中进行,并在企业内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互动,以不断完善知识创新的想法和创新的成果。

(3)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信息生态系统。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需要构建信息生态系统,以实现企业内外知识资源更好地整合。其知识管理中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信息人(企业员工)、信息技术和信息生态环境。其中,信息生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下所有企业以及其它组织,共同产生的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人的影响。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生态环境分为企业利用新媒体的内部环境和企业的外部环境。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会面临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生态环境,也可称为微观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为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利用新媒体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采取的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宣传活动和政策导向;宏观环境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利用新媒体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受到的国家政策、经济、法律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知识管理的过程来看,企业的知识收集、知识传递、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会受到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中的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从“新媒体,新生态”所构建的信息生态系统视角上看,主要强调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员工、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从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角度出发,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生态系统对知识管理实施过程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而指导中国的企业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知识管理,实现媒体变革过程中企业知识资源的内外整合。

3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1)企业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模型。国外学者Ed⁃garSernaM从资源组织、信息管理、环境优化等角度构建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的成熟模型,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和竞争力。国内学者赵西萍等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概念模型,从管理性因素、内外部环境等几方面分析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张鹏等从管理者、员工、流程、文化、技术、内容等六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影响因素模型,用AHP决策分析法结合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帮助企业改进知识管理水平。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知识管理过程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特点,利用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从“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生态环境”三个构成要素出发,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2)文献回顾及假设建立。基于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相关理论,本文从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和假设建立。①信息人。即企业的员工,他们在企业的知识管理推进过程中,在整体的信息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知识共享意愿、分享意向和吸收能力对推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学者Simonin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将知识拥有者的共享意愿用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保护程度来度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探究了这种保护程度(发送动机)与知识转移、共享效果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学者Szulanski归纳了企业中知识接收方的消化知识能力对知识管理效果产生的影响,即接收知识的动机、保持能力和吸收能力对知识管理实现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H1:信息人对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呈正向影响。

②信息技术。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是企业之间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国外学者Hendriks的研究中指出信息沟通技术的使用对显性知识共享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学者Currie.G等人认为信息技术中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会有效促进知识共享和转移的发生。学者WhiteRS同样认为企业内部所采用的企业信息系统越先进,越能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国内学者张杰在其研究中表明,企业利用网络基础设施等IT技术促进知识分享的程度越高,就会越有机会将问题进行反馈,加速信息或者经验快速增长,有效激发员工挑战困难的欲望,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成果的产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H2:信息技术对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呈正向影响。③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是一个微观概念,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包括员工的激励机制、企业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和组织宣传活动等。国外学者Bartol.K指出团队的激励政策会促进企业知识的共享,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组织更好地实现。ConnellyC.E.在其研究中指出,企业对知识管理制度建设的支持程度,会促进知识管理的实现。Srivastava.A.等在其研究中表明,企业的组织结构越复杂,越不利于知识转移与共享;而是精简的制度建设,相对分化的权力制度会促进知识转移与共享。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H3:企业内部环境对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呈正向影响。④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一个宏观概念,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包括国家宏观的政策、社会经济及产业网络环境等。国外学者Daven⁃portThomas等人指出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更好的推动了知识的获取与传递。国内学者赵爽认为国家政府机关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企业积极的参与到知识共享的企业联盟。邓少军等认为,在产业网络环境下应根据参与者的关系,提出企业知识共享与保护的权衡机制,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为知识共享营造良好的环境。H4:企业外部环境对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呈正向影响。

4实证研究

(1)样本及问卷设计。本研究在问卷发放的过程中,先进行了试调查。根据试调查样本反应出的问题和个别调查人员的访谈,课题组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在正式调查实施的过程中,调查样本主要集中在企业的代表性行业,重点针对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和石化行业四个典型行业,样本发放的对象包括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富奥、郑州宇通、长春客车、通钢集团、吉化集团8家代表性企业。本次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形式采用了一般性选择和李克特五级量表。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组陈述遵循“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这五种由浅入深的选项构成,并分别赋予其相应的分数5、4、3、2、1。发放调查问卷251份,实际有效回收样本2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

(2)描述性统计分析。在21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问卷的答题者基本上都是企业中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工作人员。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他们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参与调查人员特征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通过对回收的有效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总体上把握被调查者的特征。从被调查者的职位看,普通员工占34%,管理人员占32%,技术人员占13%,调查结构很好地代表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人员层次结构;从年龄结构看,30岁及以下的占37.91%,30-40岁占29.86%,40-50岁的占20.38%,50岁以上的占7.11%,反应出样本调查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从教育程度来看,本科占39%,硕士占21%,博士占12%,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分布较为合理;从性别来看,男性62%,女性38%,反应出企业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较大,符合行业性别分布特点。因此,综合调查对象在职位、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方面的比例情况看,调查对象的样本分布较为合理。

(3)信度和效度检验。为对样本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检验,课题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结果显示,KMO值为0.718>0.5,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由Bartlett球体检验值,可知各变量独立的假设不成立,即各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也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可以看出问卷的总体设计比较合理。因此,效度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问项的数据可靠性较强。

(4)数据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数量分析方法,它用于分析事物间的统计关系,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关系,帮助人们准确把握变量受其他一个或多个变量影响的程度,为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在本文中,因变量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实现,自变量为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即可建立影响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为:知识管理实现影响因素=a1+a2*信息人+a3*信息技术+a4*企业内部环境+a5*企业外部环境依据回归系数的计算结果,R为0.714,R方为0.510,调整判定系数R方为0.502,即可认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大,即“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解释了知识管理总变异性的51%,被解释变量可以被模型解释的部分较多,调整的R2对总体值做了更好的估计。由表3可知,该模型因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为146.318,回归平方和及均方分别为73.389和18.347,剩余平方和及均方分别为72.930和0.323。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6.856,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包含所有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够显著地预测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原假设R2=0被拒绝,在此过程中认为模型中的各偏回归系数不同时为0,自变量与因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显著,可建立线性模型。由表4可知,在该模型中,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知识管理实现回归权重都是正值,说明各要素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同时,得到的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方程模型为:知识管理实现影响因素=-0.551+0.270*信息人+0.194*信息技术++0.129*企业内部环境+0.102*企业外部环境由多元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可知,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均对企业知识管理实现产生正向影响,即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企业知识管理实现的影响因素将分别提高0.270、0.194、0.129、0.102个百分点,且四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通过表4中预测变量的t和p值,可以检验每个预测变量的显著性,各要素对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均有支持原假设并且有正向影响,其作用关系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5)讨论分析。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从整体假设的支持结果进行分析,T值和P值的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四个假设(H1、H2、H3、H4)均支持,即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过程均呈现正向影响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信息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过程的影响因素,其理论研究基点具有可行性。第二,从影响因素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非标准化系数B值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生态系统要素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过程的影响程度,按作用大小依次是“信息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人(即企业员工)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对推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管理的实现起到关键的影响,是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其次,是信息技术,企业在利用新媒体实现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新媒体技术技术的推动才能实现好的知识管理效果。第三,从所构建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分析,R值结果表明模型整体的拟合度较好,说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可用,可以作为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管理过程的相关指导。企业在利用新媒体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同时通过建立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管理的沟通、交流、共享和管理平台,加快推进知识管理的步伐。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内外部环境的利用。最终,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员工、信息技术、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8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文本的管理已经深入身心,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主要竞争因素,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源逐渐的成为竞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现代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人力资源结构多重性、人力资源布局的分散性、人力资源评价信息采集困难的特点,而心理学能够充分的阐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现象,并且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获得科学的解决方案,对解决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实现对人员的最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特点:其一,人力资源构成多重性,通常状况下,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三种人员组成,即专家型的搞成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理论层次较高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等学院毕业生、学历相对较低但是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工人,由于这三种人群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取向,自身价值的实现途径也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其二,人力资源布局的分散性,通信工程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流动性较大,与其他具有固定生产场地以及部门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分散性的特点,因此,通信工程企业的建设者,其具体的组织机构通常是随着工程项目的变动而变动的,通过结合工程项目的地域环境、技术特点、规模大小等具体状况,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当下一个工程项目开始实施时,则会进行人员以及机构的重组,这就导致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流动性强、分散明显的特点;其三,人力资源评价信息采集困难,由于通信工厂行业资深的特点,在加上国内通信建设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通信工程企业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有的通信工程企业已经承接了国外的通信工程,但是,由于许多通讯工程都是设置在非常偏僻的地方,这样就导致人力资源的分散,并且并不能及时的采集所有人力资源的评价信息,也不能保证将采集的信息及时的上传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导致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滞后性的特点,给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学科,管理心理学综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是以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新烈血为研究较多,对组织活动中的群体以及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进行研究。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通信工程企业选材方面的应用

1.岗位设计。通信工程企业的岗位分析是进行员工选拔、薪酬设计、培训、绩效考核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通过岗位分析,能够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获得员工的准确信息,即了解岗位任职要求,包括员工的个性、心理、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行为举止等;其二。获得工作的准确信息,即了解工作的条件、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作的职责等,通过将管理心理学应用在通信工程企业的岗位设计中,能够将员工的技能、经验、认知水平、成就、价值观、个性等素质纳入其中,根据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综合的分析,尽可能的做到岗位职能和心理特征最佳的匹配。

2.员工的甄选与配置。实现将优秀的员工配置到相应的岗位,是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一个企业在甄选员工时,应该应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充分的掌握员工的价值观、性格、气质、感情以及认知等心理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测试手段准确的掌握员工的综合素质,因此,通信工程企业在甄选员工时,应该以管理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不同的测试甄选员工,将其配置到相应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管理。

(二)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通信工程企业用才方面的应用

1.岗位适应。通信工程企业员工所在的岗位,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个性特征以及综合的技术水平,并且对相应岗位上的员工进行沟通,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由于人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培训,能够使员工能够更加适应岗位。

2.提升工作的激励作用。通信工程企业的激励因素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一定激励的因素,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因此企业应该用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来充分的激发员工的潜能。

3.提升员工的发展能力。当人们在选择岗位时,通常会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岗位,因此,企业想要留住员工,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员工的这种心理,这样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为自身企业的组织发展奠定基础。

(三)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通信工程企业育才留才方面的应用

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企业领导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领导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理解、关心和尊重,职工心理得到更大的安全,然后创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舒适、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中集中精力的工作,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增加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为员工留下更多的人才,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管理心理学能够充分的分析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独特的角度获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采用管理心理学原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的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职工心理学的相互协调,并且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电信业逐步开放的同时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电信企业存在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之其作为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的统一体,企业的管理更加复杂。分形理论在电信企业的应用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获得快速应变能力,提高对多变外部环境的适应力,从而提高电信企业的竞争力。

一、分形管理理论的涵义

分形理论来源于分形几何,德国学者瓦内克于1992年最早提出将分形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分形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为自相似性,即强调系统中局部与整体之间在时空、信息、功能的相似性。

分形管理理论秉承了分形几何中“局部与整体相似”的原则和“部分按照某种规律组合成系统”的基本思想,主张将企业系统中的各部门甚至每个员工作为一个分形元。其中,每个分形元均为目标导向的运作模式,且享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同时,分形元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结构。当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增加时,企业系统中的分形元之间能够通过重构形成新的结构,以适应变化后的新环境。

从分析管理理论的内涵中可以得出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分形元的划分,即企业的系统结构和组织体系。企业系统根据相似性特征划分为若干分形元,使系统内同一层级的分形元之间有简单的相似关系,有利于分形元之间的有效沟通;二是分形元的运作过程和模式,分形元在服从于企业系统整体目标和规章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自主决策权力和内部流程。三是分形元之间的交流,分形元之间只有通过一定的互动和交流才能实现信息交换,从而做出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内部构造和流程。

二、电信企业实行分形管理的策略

对电信企业实行分形管理应根据分形管理理论的实质内涵和特征要求,结合电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情况和行业特征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管理策略。

1.分形元的划分――构建企业组织体系

企业应按照相似性进行分形元划分,这些相似性主要体现在结构组成、规章制度、战略目标、经营策略及相关经营理念等内容,按照以上相似性内容划分分形元,能够使各分形元之间相似程度基本趋同,保证分形元之间的协作。

根据以上的分形元划分原则,电信企业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由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和各结构单位的功能划分。首先,电信企业由上至下的结构层次分为四层,依次为总部、省(自治区)分公司、地级市分公司和县级分公司四个层级的分形元,较高层级对下一层级进行管理,由于经营的统一性,较低层级也具有和较高层级相似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业务内容、企业计划等特征。其次,对于电信企业从总部到分公司的任何一个分形元,均包括若干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其中,业务单位享有较大的自助决策权,主要有计划、生产、营销等职能。各分形元都在遵循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独立性,能够进行自我调整,保证各分形单位的相互协作。因此,一方面,电信企业应在减少集权化的基础上,保持各层级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各层级的分公司和各部门应根据企业总体目标设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协作机制。

2.过程分形――健全企业运行机制

企业的过程分形是指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层级结构体制,因而电信企业层级结构的复杂和精细程度也决定了其生产经营过程的复杂性。拥有健全的运行机制,将有助于电信企业提高自身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能力。首先,电信企业应根据其层次性处理和规范不同层次的分形元的行为;其次,由于过程分形具有多样性,企业应根据各部门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运行机制。总之,电信企业的各分公司应遵循上一层级的战略目标、经营计划和相应规章制度;分公司内的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之间应明确分工,保持各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各部门享有一定的决策自由。

3.分形元的交流――加强企业内部沟通

如前所述,企业系统内分形元的相似性保证了分形元之间的有效沟通,因而,相似性程度越高意味着分形元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力越高,沟通更为有效,工作衔接也越紧密。这就要求电信企业内的各分公司首先应建立一定程度相似的价值观念、内部结构和运作过程,从而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启发。其次,电信企业的各分公司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各分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力求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有效协作,进行自我调整。另外,电信企业应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因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过程,通过学习机制的建立促进各分公司的知识交流,完善信息沟通渠道。

4.分形管理的保障――提高基础平台的共享能力

电信企业的各分公司均拥有业务发展、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各种基础平台,然而,这些平台往往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且通常在本部门或单位内使用,难以为同一层次上的其他部门共享。因此,电信企业首先应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其次,电信企业还应加强分公司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项目工作团队促进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保障分形管理的有效实施。

5.分形管理的约束――塑造企业文化

分形管理制度不仅需要规章制度等的刚性约束,更需要和谐、一致和开放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软约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引导性的价值理念,被员工所接受和遵守的企业文化将使员工间更容易达成共识,认同企业目标和经营理念,有利于员工的交流和协作。因此,对于实行分形管理制度的电信企业而言,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能使员工在受到约束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体现了分形管理思想自我设计和自我管理的内容,对分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施行具有重大意义。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般来说,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通常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一、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1999年,深圳举办“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究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会上首次提出“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会计信息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企业获取到大量的相关会计信息,继而可以进行严格的财务控制。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会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解析过去。通过会计信息手段,可以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收集、加工和分析,使财务信息更好地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2)控制现在。通过会计信息手段,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和不断修正偏差,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限制在固定的规则中运行。(3)筹划未来。通过会计信息手段,可以使得所掌握的财务资料得到完善和利用,帮助管理部门和决策者客观地解析过去和控制现在,最终提高筹划未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管理会计缺乏认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对管理会计树立起一个较为清晰和客观的认识。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建立的会计管理和使用体系不够完善,实用性较差。在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制定经营决策时,主要是借助过往的经验,未能发挥“会计也是生产力”的作用,导致管理会计无用武之地。

2.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管理会计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某些工作中实际运用到了管理会计的部分方法,其中比较常见是的经济预测法和本量利分析法。但是,在国外管理会计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对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缺乏继承和创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直接导致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实际操作性。

3.管理会计在会计信息化中缺乏应用。当前,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管理会计的作用被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即使在已经开展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中,也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认识误区。管理会计的应用被人为地局限在在事后结账和算帐的层面上,很少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另外,我国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严重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这些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用到,因而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对策探讨

1.加强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路。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的研究水平较低,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别,西方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很难适用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国管理会计应的定位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通过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在,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会计管理制度。管理会计走理论是实践相结合道路,主要是要加强对已有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重新评价,对不合理的假设进行修正,对不合时宜的技术方法彻底抛弃,要强调管理会计行为的具体应用,真正为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所使用。

2.树立不断创新的管理会计意识。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要是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重复利用,更要保持不断的创新。事实上,创新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我国邯郸钢铁集团在企业中率先使用成本否决法,不但是对管理会计理论的一种创新,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客观的经济利益。通过创新,找出管理会计应用的一般规律,既是企业转变经营思路的客观需要,也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3.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企业应意识到管理会计绝对不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而是依附于企业之中,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要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企业首先要加对企业自身进行改革,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从被动的接受改变成企业主动应用。特别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之前,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对出资、审查等工作进行分析,使企业乐于和善于应用管理会计。

4.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最终是由人操作的,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管理会计应用的质量。因而,需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特别是对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的教育培训,要重视案例教学,通过举一反三,提高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教育培训还应该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会计人员应一切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运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客观、实事求是地对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总结。

5.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向电算化方向发展。在管理会计的日常运用中,经常需要用到大量复杂的计算,人工操作往往容易出现纰漏、错误。采用电算化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可保证运算时效性和准确性,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和准确地得到相关财务信息,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因此,开发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软件,既是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客观需要,也是管理会计自身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目前状况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2006(05).

[2]郑石桥,李宇立.有关管理会计探究的若干思索[J].财会月刊,2006(05).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11

摘要: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冶金业中的应用我国已经自主开发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核心控制软件。本文从物联网技术、数学模型、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以及能源管控一体化对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近些年我国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已经被推广至制造业的应用中。并且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有很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以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为主进行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

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被认为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对物联网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物联网在冶金工业领域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制生产关键特殊传感器――工业用传感器。工业传感器能够对物体的状态和变化进行测量或者感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电子信号。工业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实现的首要环节就是研制生产工业用传感器。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必须注重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的监视和控制,从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使产品的质量达到最佳效果,而对各个参数的监视和控制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实现的。因此,质优价廉工业传感器有助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的构建。

(2)通过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布局和建设工厂传感网。工业无线网络将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结合起来,它是一种由大量随机分布的、具有实时感知和自组织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状网络。继现场总线之后,工业无线网络技术是工业控制系统领域又一热点技术,它能够使工业测控系统成本得以降低并且能够使工业测控系统应用范围得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引起许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冶金自动化的不断突破是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如果把数学模型这项技术掌握了,就拿到了自动化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要想生产国家急需的钢铁产品,就需要高水平的自动化技术做支持,而发达国家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上比较成熟,他们为了某种目的是不会将其高端技术转让出去的,他们所转让的技术基本上都是过时的要不就是有条件限制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冶金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开展高端冶金自动化领域数学模型的自主创新条件基本成熟,能够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另外,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团队,为数学模型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数学模型是对象表征的控制,是对象可执行的表述,数学模型与信息技术、工艺能力以及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数学模型的优势更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数学模型通常被称为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我国钢铁工业要想生产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钢材品种,就需要建立高可用性和高精度的数学模型。高可用性和高精度的数学模型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节能效果,促进产品可持续发展电气自动化。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在国内钢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目前还刚刚起步,方兴未艾,随着需求的发展,未来的数学模型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从现在起,形成社会的关注,这对数学模型的未来发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打破数学模型的神秘感。相信自己的力量,鼓足自己的信心,模型应用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不断积累技术,不断培养人才,踏下心来,抓上几个项目,就一定能搞出名堂来,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是落实科技创造未来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新的腾飞的助推器。在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上,要实现重点突破,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模型产品与技术,走出一条研制一批,储备一批,生产一批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出产品、以产品保应用的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

以国产化创新型产品与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

目前,我国冶金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许多都处于开环控制或局部闭环控制阶段。而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就要在全过程方面实现真正的闭环。当然,这还要涉及到有关执行机构、检测单元等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其核心是国产化的技术与产品,并广泛采用国内外其他先进技术做支持,以保证整套系统的品质与质量。如果仍然还是停留在实现局部闭环控制上,就不能真正称之为系统的集成与创新。以国产化创新型产品与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是在控制系统、控制工程设计和组态软件、工业通信网络、制造管理和执行软件等多方面的基础上,通过集成与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管控一体化和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

能源管控一体化建设

冶金工业是耗能大户,能耗将制约冶金工业的发展,我国冶金工业也正面临着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以耗能来核定产能,或许将成为可能。所以整个冶金工业的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工作十分繁重,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降低能耗,是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工厂的重要手段之一

WiseMedia

冶金企业能源管控一体化建设,如果只停留在数据采集阶段,那么意义不大。这也是目前已经普遍实现的事实。针对冶金工业能源管控的特点,一是耗能大户,二是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又伴生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所以能源管控的工作重心是能源使用管理的优化、二次能源的安全合理使用、多种能源介质统一平台操作、改变传统的能源计量方式以及能源安全管理预警等。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的特点是控制模型和管理模型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郭雨春,陈志,王昊宇.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策略与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5,(S1).

[2]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山东冶金,2015,(S1).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摘要: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发扬务实求实,注重实效的作风。努力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做好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对企业的意义极大,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出发,对管理人员、管理部门、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效率。

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各企业的顺利发展都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为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每个企业都在加强与有效落实我国各项经济战略思想与战略任务,而这些思想与任务都要通过企业的行政管理来推动。各企业只有合理设置行政管理制度、结构体制,有效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改变以往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无章可循的现象,才能激发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与业务范围,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项管理方法与规章制度

WiseMedia

企业各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下,也会始终处于良性的运作状态,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

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给企业行政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新形势的发展,各企业都会加强行政管理行,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加强行政管理,努力同相关部门及协作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给企业自身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扩大企业的发展模,使企业做强做大。此外,加强行政管理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企业员工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难题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人性关爱,使员工感受到单位的温暖,从而提升他们的奉献精神,使他们快乐的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并自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保障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良好运行的关键是保持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贯彻的重要前提。因此,合理选择与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实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合理建构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将行政与管理合理有效的进行结合,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坚持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制度。同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充满竞争、激励、开放、交流的特征,管理者不完全控制员工做事情的方式,而去衡量做事情的结果。对于企业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监督。高度重视成本预算,合理进行预测。科学地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衡量,充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沟通与协作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包括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分为与上级领导、下属、部门沟通。与上级沟通,要充分领悟上级领导的表述或潜在的含义,明确问题的实质,同时要将自己和下级部门的观点清晰地传达给上级领导。要有较好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方能与上级领导步调一致,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下级沟通,主要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决议以及收集下级部门各项信息,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的变通能力,缓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分歧。横向沟通包括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与关系企业的窗口部门和外界媒体及政府机关的沟通等,务必真诚、谦虚、谨慎,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沟通协调为纽带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加强协作,提高经济效益。

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当前,要想更好地应对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要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适合当前运营状态,且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要积极健全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领导体。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体制,以确保监督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积极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其他规章制度。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正本清源,成为企业员工明确遵守的信条,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拥有优秀的有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石。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因此,企业应当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尽可能的选拔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来企业工作。加大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义就是服务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否能够与企业的企业部门密切的合作。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责,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让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到兄弟企业或者国外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团队的建立务必要选用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在选取过程中要务必保证过程透明化,这样才能保证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着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首先,通过办公自动化、ERP等软件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借助于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只要在网络信号覆盖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可上网办公、处理事物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也就是说,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办公室,而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这种改变将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更为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淘宝精品

其次,引入可视电话、可视聊天等网络工具办公。可视、语音等网络工具可以使上级公司与下级公司、上级与下属可以实现网上会议,既节约时间,彼此之间又实现了广泛的互动。另外,网上点播电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等也可逐步引入企业行政管理领域,成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杂而不乱,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蔚然.论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J].企业导报.20XX(17).

[2]康音.关于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XX(18).

[3]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XX(17).

[4]郑斌.关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定位和发展的审视[J].管理科学20XX年第5期.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竞争呈现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竞争也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问的竞争,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进行科学的评价与选择,从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不败之地,企业积极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运而生。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改善产品的质量,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对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中潜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相应的对策及方法,进而更好的选择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Abstract

Withthecoming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eraofknowledgeeconomy,enterpriseoperationwithoutnationalboundariesisbecomingmoreandmoreapparent.Thewholemarketcompetitionalsopresentsobviousinternationalizationandintegration.It'samongthesupplytrainswherethecompetitionlies,notjustamongtheenterprise.Inordertokeepintheinvinciblepositioninthecompetition,theenterprisemustselectandevaluatethestrategicpartnersscientifically,consequentlykeepingthesupplychainstableandefficient,alsoholdingtheadvantageoftheenterpriseinthefiercecompetition.

Inordertoimprovethemarketcompetitivepower,keeptheinvincibleposition,theenterprisestoactivelyseeknewmanagementmode,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ypartnerrelations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Intheincreasinglycompetitivebusinessenvironment,toreducetheproductioncost,reduceinventory,improvethequalityoftheproducts,strategicpartnerselect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articlethroughover-indulgencein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icpartnersinthechoiceofapotentialproblemanalysis,proposedthestrategiccooperationpartnerschoos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methods,andthenbetterchoicesupplychainstrategiccooperationpartners.

Keywords:SupplyChain;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ychainstrategypartnerselection;Supplier;Competition

绪论

本文的选题背景

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开发新产品、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客户服务的压力。这些压力归根到底是要求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世纪全球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的提高;(2)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竞争的重要地位;(3)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4)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出现;(5)全球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而企业也面临着挑战:(1)缩短产品研发周期;(2)降低库存水平;(3)缩短交货期;(4)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5)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这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模式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它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迫使企业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导致了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使企业集中自己的核心优势,就是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需要,只抓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和市场。至于生产,只抓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甚至全部委托其它企业加工。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l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马自达工厂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制造商把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都放在了企业的外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其他企业的资源促使产品快速上马,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基建周期长等问题。赢得了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等诸方面的竞争优势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如何选择与自己企业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也说成了一个新的、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

本文研究的重大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问。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问的交流、保持战略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显然,选择了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必然将使核心企业在很多方面产生一系列在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申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章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7484755409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然而,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所带来的破坏性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本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通过分析来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益处与风险,进一步了解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现状,进而更好的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挑选出最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从结构上看本文分成五章。

第一章:绪论

WiseMedia

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第二章:简单介绍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第三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意义及必要性。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篇12

一、诚信的概念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诚信经营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企业诚信的概念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各项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地对待每一位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同时给予他们信任。旅游企业诚信是指旅游业从业者在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中践行约定,信守承诺,以及其践行约定、信守承诺的行为和形象在社会组织、群众、媒体心目中的整体反映。

三、我国近年来学者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呈井喷之势,旅游企业缺乏诚信、坑害消费者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但是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对于构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笔者对近五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诚信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企业诚信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刘雷、吴郭泉在《论旅游企业诚信》中提到旅游企业诚信缺失表现为:旅游合同交易信用缺失、合同违约和欺诈、服务质量信用缺失三个方面。杜艳认为我国旅游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是:资本信用缺失、合同交易信用缺失、服务质量信用缺失、旅游促销信用缺失、价格信用缺失、旅游企业管理信用缺失。

(二)对旅游企业诚信缺失的后果进行研究

石芳在《以诚信为核心的旅游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提到旅游诚信缺失将造成以下后果:导致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旅游者利益受损;危害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

(三)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

蒋满员、唐玉斌在《我国旅游企业失信行为探讨》中认为造成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因素有:竞争机制、旅游行为机制及信息不对称、管理及法律、制度与旅游合同的不完全性。孟英伟、陈惊雷的《旅行社诚信问题研究》从旅行社、导游、旅游者、不可抗力因素和市场与政府五个方面来说明旅行社不诚信经营的原因。

黄晶在《旅行社诚信危机的对策分析》中将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三类: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供应商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其人的信息不对称。

(四)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自律水平

李海风认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监督及激励机制。

2、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邓健、任文举在《诚信旅游企业测评体系研究》中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仍然缺少一整套科学、严密、权威、可推广的诚信服务评估程序以及相应的评分模型。缺乏应有的完备测评使得旅游企业的诚信无法得到公平的评估。

3、健全行政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

刘雷、吴郭泉的《论旅游企业诚信》认为构建旅游企业诚信应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监督;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王瑜、陈建平在《旅行社经营诚信体系重构研究》中提出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与建构,从加强社会信用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导游佣工管理等五个层面重构诚信体系。

4、发挥媒体舆论监督

郑渊在《浅谈旅游业诚信机制的建设》中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失信企业造成强大舆论压力。

四、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对于旅游企业诚信的研究存在下列问题:

(一)借鉴西方学界和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多,独创理论少。比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企业自律监督体系、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理论,都属于借鉴一般企业管理的理论,没有形成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独有的特色理论。

(二)比较侧重理论研究,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例如多篇文章在对策方面都重复提到旅游业行业自律,但是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只注重当前特定环境下的信用研究,极少有从环境和机制来促进企业诚信养成的这个角度来解决企业诚信缺失这个问题

五、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研究

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以客观标准定期衡量旅游企业的诚信行为,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建立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更是促进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诚信信息采录工作; 二是制定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项目与标准;三是实现诚信信息网上;四是实施网络诚信平台监管。开展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可以激励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培育和提高他们的诚信理念。但是目前国内还对旅游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研究的文章较少,今后可以从这方面着手研究。

(二)从客户体验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诚信管理

在旅游企业与投资者、职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信用关系体系中,对消费者(客户)的信用是最为重要因素。因此发掘并满足消费者(客户)价值是企业诚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客户体验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客户管理方法。伯尔尼 H. 施密特(Bernd H・Schmitt)认为客户体验管理(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公司全面体验的过程”,出发点是提高客户整体体验,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协调整合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经营阶段的接触点或接触渠道,有目的地,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目标信息,创造匹配企业承诺的正面感觉,从而实现与客户的良性互动,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强化客户感知价值,实现客户忠诚,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取得客户信任,应当明确客户价值所在,因此企业应当导入顾客体验管理,为顾客塑造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使顾客满意,与顾客之间建立诚信体系。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也没有专门从这一角度论述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文章,今后应当会有学者弥补这一空缺。(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奋生.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8(2):5-7.

[2]潘之波.论旅游企业诚信建设与导游管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