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施工机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绿色维修;建筑施工;机械;污染
Key words: green maintenance;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machinery;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T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76-03
0 引言
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建筑施工机械在维修的全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特定工作条件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危害性小甚至无害,各项能源消耗最低,各种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建筑施工机械现代维修管理与维修方式,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建筑施工机电设备维修[1]。在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的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建筑施工机械的各项属性,包括:环境属性、能源属性和资源属性,维修的全过程中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节约各种自然资源和降低各项能源消耗,同时应保持建筑施工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行业中设备维修的一个全新的奋斗目标。
建筑施工机械主要包括:砂浆泵、升降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粉碎器、混凝土制品机械等几十种重型机械。建筑施工机械使用的特点[2]:①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各种建筑施工机械拆装、迁移频繁;②作业对象主要是建筑工程材料,主要包括石、木、灰、砂、土、钢等;③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大,建筑施工机械磨损快、损耗大;④建筑施工作业中施工人员与施工机械配合较多,施工机械各种配套组合多、不固定,劳动对象多变,管理工作极其复杂。所以在对建筑施工机械维修中使用的清洗、焊接、粘接、喷涂、刷镀以及机加工等工艺方法,存在一定量的污染源散发出大量的污染物,导致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因素较多,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绿色维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研究和应用的成果不多。针对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的现状,提出绿色维修的新思路,其目的是提高建筑施工维修作业环境中对各种污染物防护和治理,确保建筑施工维修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消除或尽量减轻建筑施工全过程中设备维修拆卸或更换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各种建筑施工机械废旧零部件的修理再生利用等,从而使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实现减轻环境资源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理论
建筑施工行业中传统机械维修是使建筑施工机械保持、恢复或改善其规定技术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传统机械维修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资源的作用保持和恢复机械性能。在传统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的主要维修工艺[3],如:清洗、粘接、焊接、刷镀、喷涂以及加工等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噪声污染源、振动污染源、电磁辐射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光辐射污染源等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所以传统的建筑施工机械维修极易造成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人员身心伤害。
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依据各项环境准则,并行地考虑对故障设备所需要恢复的功能、时间及费用等因素来进行全面维修;要求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绿色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中要考虑到今后维修时降耗、节能、可拆卸性、回收性等多项要求;要求建筑施工维修人员有较强的保护环境意识,采用绿色故障诊断仪器,在建筑施工维修作业中不产生具有毒副作用及保证尽量较少产生维修废弃物。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将传统的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管理体系简化为由维修准则、组织管理、维修方式、经济性分析、作业管理和备件管理等所组成的主要环面。全面考虑环境准则、能源准则、技术准则、生命周期成本、人员健康和拆卸性、回收性等多项环境因素构成并行环面。从而使主要环面和并行环面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共同体。
2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实施,有其必要的理由:①绿色、高效和节能是本世纪的主题,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正是符合绿色、高效和节能的一种现代维修思想,所以必然会被建筑施工行业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4];②实施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建筑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建设绿色建筑施工、安全建筑施工的重要表现之一;③实施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一方面净化了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另一方面使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工作制度化、条理化,提高了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质量,从而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④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消除或有效减少了建筑施工机械维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确保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施工设备和精密仪器被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如何有效、合理和安全的管理和维修建筑施工机械,使之一方面保持和恢复产品的规定状态这一物理目标外,同时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对建筑机械设备从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管理,所以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措施
3.1 建筑施工机械本质安全设计 为了保证各项安全生产,必须根据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设计。本质安全是指一般水平的操作工人施工过程中,当发生判断错误或者错误操作的条件下,生产系统和设备仍能保证安全运行。依据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和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建筑施工机械的本质安全,可以从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操作阶段和管理措施三方面入手。其中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所应采取的措施是主要的,建筑施工机械的操作阶段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的措施只是重要的补充。
①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采用多种技术措施和方法用于消除危险因素,使操作人员不可能接触或者不可能接近存在危险的区域。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中对机械齿轮采用远距离或者自动的方法;安全封闭建筑施工机械存在危险的区域;对建筑施工机械设置安全装置;实现建筑施工机械的全自动化和高度机械化等。
②建筑施工机械的操作阶段。建立建筑施工机械操作制度,主要包括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引进国外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过程中的建筑施工机械进行不
间断的状态监测;避免或者较早发现建筑施工机械存在的
故障;对建筑施工机械设置的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
护,保证建筑施工机械设置的安全装置时刻处于可靠和待
用状态;同时对建筑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提供必要防护用品等。
③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措施。指导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机械的正确、安全使用,向建筑施工操作人员提供有关建筑施工机械危险性的资料、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安全手册等各项技术资料;加强对建筑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发现危险和正确处理建筑施工机械出现紧急情况的能力。
3.2 维修现场的污染与控制 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现场存在着多种污染原,主要包括:油液污染、噪声污染、振动污染、废弃物污染等,对生态环境和维修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5-7],通过对这些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见表1),将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中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开展。
4 实现绿色维修的对策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污染物,减少污染源,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可以在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都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必须树立系统化的思维,从“人—机(设备)—环境”进行对策分析:
4.1 “人”的对策 ①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理论的研究,逐步向建筑施工行业全面推广。②加强建筑施工行业人员培训,尤其要将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意识融入建筑施工行业管理者的思维。③将设备职能部门的绿色维修管理同整个企业的绿色管理相结合,实施建筑施工行业全过程、全体人员、全方位的现代生产绿色维修管理。
4.2 “机(设备)”对策 将安全本质设计融入建筑施工机械,同时引进绿色维修新工艺,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回收及再利用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废弃物,研究建筑施工机械维修人机工程学、探讨绿色故障诊断仪的应用,使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资源得到优化。
4.3 “环境”对策 ①建立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指标体系。噪声、振动、电磁波和放射性等属于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物理指标的测定和控制;“三废”、有毒有害物在维修作业场所的残留含量、存在形式等属于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化学指标的测定和控制。②将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中污染源数据、监测指标、设备动态数据、绿色维修工艺及维修管理决策等信息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建立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数据库,以便更好地实施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
参考文献:
[1]何庆.煤矿机械绿色维修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3,28(2):214-218.
[2]刘光复,刘志峰,李刚.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马怀祥,任杰,马立明.绿色维修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03(9):12-14.
[4]吉德和.人承受振动的测量与评定[M].开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中图分类号:[X9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00-01
0.引言
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施工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了提升,但是在使用工程机械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的性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做好工程机械故障的预防和维护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因此,做好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各种矛盾关系进行合理的解决和处理,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机械安全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机械安全技术,我们可以称之为机械安全的硬件;二是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与硬件相对可以称为机械安全的软件。建筑施工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总结来说,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个特点: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技术知识缺乏,安全生产知识薄弱;建筑施工环境恶劣,露天作业,施工任务繁重,设备轻保养。这些都造成了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难。
2.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机械的不规范使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即使面临巨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能满足需求,只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任务。这样使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极大的影响了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和使用寿命,加快了机械设备的老化速度。
(2)建筑机械技术档案不完善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资料的检查项目有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特种作业人员名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记录和安全检查验收等。工地资料员应收集以上安全管理资料,但往往因为不熟悉机械管理程序,在行政监督检查时才发现建筑机械安全管理资料有漏缺,如有些塔式起重机没有安全准用证即投入使用,这样存在的安全隐患十分危险。
(3)安全监督存在多头管理
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质量技术的监督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等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建筑安全监管工作中,多头管理、重复收费、乱检查、乱检验、乱评比、乱发证、乱罚款的现象已越来越严重,造成监管秩序越来越混乱。
(4)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杜绝安全隐患的前提。而建筑机械施工现场检测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很多,如电气安装上、机械安装和安装调试上均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3.管理措施
3.1 从源头抓起,做好设备采购控制的管理
建筑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是影响设备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及配件的采购工作。首先是企业要建立机械设备采购制度,主要机械设备购置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经济论证,从设备选型、购置、点收、安装、调试到验收投入使用,都要有专人负责,严格办理登记和交接手续;其次是新购的机械设备都应当具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作用说明书,严禁国家规定淘汰、禁止使用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3.2 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管理工作
(1)健全设备管理机构,提高设备管理能力
企业内部必须要设立一个独立的设备管理机构,规模大的可采用设备租赁分公司的形式。由设备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建筑机械设备的采购、管理、维修、保养工作和设备管理人员、机操人员的培训、工作安排、业绩考核等工作,摆脱设备无专人管理现象,保证专业设备专业队伍管理。
(2)加强设备统一管理,落实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应着手对内部和各项目部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建帐立卡,每年至少要对照实物清查盘点一次,保持帐、卡、物相符,作为设备统一管理的基础。大型机械设备应建立详细技术档案,内容可包括:原始技术资料和交接验收凭证;运转时间记录;历次大修理、改造记录;事故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技术档案要有人负责保管。机械设备统计数据和各种性能参数应采取电脑管理,提高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促进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
(3)严格管理,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等各项制度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规程和管理制度,主要机械设备要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所有机械设备都要有人负责。多班作业时,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新机械和经过大修理的机械,在使用初期要执行走合期保养,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作好技术记录,总结磨损规律。应实行机械设备经济承包责任,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安全运行、维修保养、消耗费用等列入承包内容,与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一起考核;对因违章作业、拼装设备、失修造成机况严重劣化、费用超支者,应按承包合同进行经济处罚。
(4)落实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工作,严格设备报废制度
机械设备报废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无改造价值的;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再进行大修已不能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的;修理费用高、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机型。
房屋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问题。为了保证建筑现场的施工安全,除了做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之外,还要有主管人员的高度重视。参与工程施工各方的要明确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形成更为科学的管理体制,杜绝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安全高效的为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权.房屋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分析[J].四川建材,2014,03:306-307.
[2] 林旭.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187-188.
1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理论
建筑施工行业中传统机械维修是使建筑施工机械保持、恢复或改善其规定技术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传统机械维修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资源的作用保持和恢复机械性能。在传统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的主要维修工艺[3],如:清洗、粘接、焊接、刷镀、喷涂以及加工等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噪声污染源、振动污染源、电磁辐射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光辐射污染源等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所以传统的建筑施工机械维修极易造成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人员身心伤害。
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依据各项环境准则,并行地考虑对故障设备所需要恢复的功能、时间及费用等因素来进行全面维修;要求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绿色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中要考虑到今后维修时降耗、节能、可拆卸性、回收性等多项要求;要求建筑施工维修人员有较强的保护环境意识,采用绿色故障诊断仪器,在建筑施工维修作业中不产生具有毒副作用及保证尽量较少产生维修废弃物。建筑施工机械的绿色维修是将传统的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管理体系简化为由维修准则、组织管理、维修方式、经济性分析、作业管理和备件管理等所组成的主要环面。全面考虑环境准则、能源准则、技术准则、生命周期成本、人员健康和拆卸性、回收性等多项环境因素构成并行环面。从而使主要环面和并行环面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共同体。
2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实施,有其必要的理由:①绿色、高效和节能是本世纪的主题,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正是符合绿色、高效和节能的一种现代维修思想,所以必然会被建筑施工行业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4];②实施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建筑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建设绿色建筑施工、安全建筑施工的重要表现之一;③实施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一方面净化了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另一方面使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工作制度化、条理化,提高了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质量,从而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④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消除或有效减少了建筑施工机械维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确保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施工设备和精密仪器被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如何有效、合理和安全的管理和维修建筑施工机械,使之一方面保持和恢复产品的规定状态这一物理目标外,同时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对建筑机械设备从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管理,所以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措施
3.1 建筑施工机械本质安全设计。本质安全是指一般水平的操作工人施工过程中,当发生判断错误或者错误操作的条件下,生产系统和设备仍能保证安全运行。依据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和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建筑施工机械的本质安全,可以从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操作阶段和管理措施三方面入手。其中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所应采取的措施是主要的,操作阶段和管理措施只是重要的补充。
①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采用多种技术措施和方法用于消除危险因素,使操作人员不可能接触或者不可能接近存在危险的区域。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建筑施工机械的设计中对机械齿轮采用远距离或者自动的方法;安全封闭建筑施工机械存在危险的区域;对建筑施工机械设置安全装置;实现建筑施工机械的全自动化和高度机械化等。
②建筑施工机械的操作阶段。建立建筑施工机械操作制度,主要包括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引进国外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过程中的建筑施工机械进行不间断的状态监测;避免或者较早发现建筑施工机械存在的故障;对建筑施工机械设置的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建筑施工机械设置的安全装置时刻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同时对建筑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提供必要防护用品等。
③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措施。指导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机械的正确、安全使用,向建筑施工操作人员提供有关建筑施工机械危险性的资料、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安全手册等各项技术资料;加强对建筑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发现危险和正确处理建筑施工机械出现紧急情况的能力。
3.2 维修现场的污染与控制 建筑施工机械维修现场存在着多种污染原,主要包括:油液污染、噪声污染、振动污染、废弃物污染等,对生态环境和维修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5-7],通过对这些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见表1),将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中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的开展。
4 实现绿色维修的对策
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污染物,减少污染源,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可以在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都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建筑施工机械绿色维修,必须树立系统化的思维,从“人―机―环境”进行对策分析:
【摘 要】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越来越高的安全管理要求。为此,各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要不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新机制,努力做好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持证上岗;备案登记
1 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机械的管理现状
现代化建设工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建筑结构的高、大、重和建筑施工的高技术、高质量、高速度,需要大量的各种建筑施工机械作为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施工效率,并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名目繁多、品种规格各异的各式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各显神通,这就给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管理增添了难度,再加上近年来建筑企业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施工机械的产权由原来的国有、集体所有形式,逐渐转变为股份制、民营和私有等多种形式,以往对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的规章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中各参与主体的需求,而新的规章制度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少施工企业调整职能、精简机构、减员增效,撤销了设备管理部门,这些企业推出了施工机械(含各式脚手架材和各类模板)转由私人承包,组建建筑施工机具租赁公司,致使“以租代管”现象在施工现场比比皆是,甚至出现施工现场无人管理施工机械现象。施工企业为应付上级检查,也制订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企业既不对操作工人进行机械操作安全技术教育与培训,又无机械安全运行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因此,因违章操作、野蛮施工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施工机械管理人员缺失和人的安全意识淡薄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不少施工企业急功近利,撤销了机械管理部门,即使保留下来的,也是名存实亡,技术和管理人才大量流失,项目部更是逐步放弃了对施工机械的管理职能,现有管理人员力不从心,加上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不到位,造成施工机械失管、失修、失保和带病工作,埋下施工机械安全事故隐患。由于从管理者到操作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加上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操作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心存侥幸,认为偶然一次不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常在施工机械安装或使用过程中违章作业或野蛮操作,以致酿成人身伤害事故,甚至造成机械垮塌、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比如:在使用施工升降机时,为达到超高运载物料目的,擅自拆除部分机电限位装置;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系安全带;小型施工机械转动部分不加保护罩,等等,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1.2 施工机械本身缺陷埋下安全隐患
当前施工机械生产厂家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经济体制又各不相同,生产出来的施工机械产品质量优劣差距较大,其中部分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较差,给施工现场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埋下许多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建筑施工现场所发生的重大机械安全事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大机械安全事故中,有约八成是由于施工机械本身缺陷所造成的,特别是诸如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和木工用电锯、电刨等高速转动的小型机具,发生事故多半是由于机械中某些零部件质量不达标、使用中随意拆卸安全装置,转动部分缺少安全防护罩等。由于施工企业体制、机制的改变,项目经理部在现场所用的施工机械大部分是租赁来的,少部分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是承包商自购的,小型机械则多半由班组自带的;但无论是租赁、自购还是班组(个人)自带的,均由于平时缺少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施工机械安全装置损坏或随意被拆卸、皮带轮等转动部分防护罩缺失等现象随处可见,安全隐患非常严重。
1.3 抢进度、赶工期,人机疲劳留下安全隐患
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或因计划工期拖后,项目部为抢进度、赶工期和安排交叉作业,造成工人延长工时、机械连续十几小时运转,正常休息和维护保养无保障,人机疲劳,导致机械安全事故频发。
1.4 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老旧机械疏于维修
由于项目部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位,大部分机械未建立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小型施工机具又多为操作者自带;部分工人为追求眼前利益,只管使用、不管维护保养,某些按规定应淘汰或报废的机械仍带病运转,极易诱发机毁、伤人事故。
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新机制,加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我们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越来越高的安全管理要求,为此,各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要不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新机制,努力做好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2.1 建立层级网络管理体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应认真吸取全国各地施工机械特别是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教训,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机械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坚持“一岗双责”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谁投资、谁负责;谁生产、谁负责;谁租赁、谁负责;谁安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其次,要明晰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操作人员的各自职责,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落实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2.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应力求实效,做到构建两个工作体系,落实两项责任制,推动两项改革创新。两个工作体系是:施工机械动态监管体系和安全状况评价体系;两项责任制度是:项目部对施工机械安全使用负全责的责任制和企业、监理单位对项目部施工机械安全使用负监督检查的责任制;两项改革创新是:项目部对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改革创新和企业、监理单位对项目部施工机械安全使用监督检查改革创新。
3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3.1 严格执行备案登记管理制度
在当前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管理日趋弱化的情况下,规范并加强项目部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严格执行备案登记管理制度:一是大型施工机械首次使用前必须到当地安监部门登记备案;二是所有起重设备均应实行统一编号,并颁发《建筑起重设备备案证》,备案编号实行一机一号一证,严防弄虚作假;三是备案时必须具备必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购销合同、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