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9: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

地球仪的圆圈

要求能在图上判读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

 

长度

全部等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经度

纬度

能力要求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赤道(00纬线)

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

度数划分

东经00-1800

西经00-1800

北纬00-900

南纬00-900

度数变化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

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代号

东经:E    西经:W

北纬:N      南纬:S

半球划分

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昼长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名称

气候特征

地理现象

热带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四季变化显著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1: 100000

线段式: 0 1千米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A、 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

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P16)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篇2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它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篇3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4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