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0 14:51:17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1

作者简介:余继兴(1980-),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变电工程土建设计工作

1引言

我国当前使用的传统变电站逐渐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必须通过必要的改进、升级和重建。变电站的土建设计较为复杂,需要重视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工作,其中包括前期地址选择、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具体施工图设计等,注意考虑到防火、防噪音等特殊因素,才能为后期的变电站建设提供基本保证。

2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方案要点

2.1选址阶段

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力的供应问题而建设的,因此变电站的位置必须靠近负荷中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因素在左右着变电站的选址,是需要进行慎重考虑的。

(1)从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出发,变电站的位置不宜占用农田,特别是那种经济效益好的良田,而应该选用荒地或者是土质不好的劣地。

(2)从城镇化建设的大局进行出发,变电站的位置应该尽量避免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冲突,并且应该注意要避开在规划中的主要的交通干道例如高速公路以及高铁线路等。

(3)从保障安全上讲,变电站的位置周边最好不要有军用设置。通信设施等敏感的设备。另外还应该远离风景区、陵园等等。因为容易对这些地方造成环境影响。

(4)变电站建设作为一项大的工程,因此会涉及很多类大型的设备,所以变电站的位置所处的交通状况应该良好。

(5)为了减少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袭扰,变电站的位置应该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带以及矿产开采的地带和地势低洼处。

(6)变电站的位置综合考虑出线条件,出线应该避开大跨越、穿越人口密集区以及线路的交叉和观景走廊等情况的出现。

2.2土建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

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设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工程占地面积设计。由电气专业根据系统要求确定主变容量、台数以及出线回数。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各建构筑物单元,使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场地、主变场地、电容电抗器场地、控制室以及高压室在满足功能及规范规定的间距要求下,尽可能紧凑;合理组织交通。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布置主变运输道路,消防环道,相间道路等,尽量减少道路用地面积。一般主变布置在站区中央,主控室布置在站区中部靠近大门位置,高、低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场地分列于站区两侧,高压室及站用变与主变相邻布置,电容电抗器、消防间、事故油池布置在主变周边,当主变之间或主变与其他建构筑物间距不满足防火要求时,可用防火墙将其隔开。

(2)施工位置选择设计。位置选择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负荷量,网络结构还要考虑征地情况,城乡规划。要做到减少土石方量,尽量不占经济效益较高的土地,而占用荒地或坡地。要做到尽量配合规划部门和城乡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避免相互交叉的架空线路。此外,站址要靠近负荷中心,且要方便利用一些基础设施,地势平坦利于运输。

(3)地下情况处理方案。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还需要了解建设变电站位置的地下情况,如果地下存在防空洞、滑坡、要塞管道或回填区等,应当尽量避开。例如:某县变电站,在对选址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发现地下是杂土回填区,以前发生过坍塌,不仅如此地下还深埋着主要污水管道,因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费用远远超出预算,最终决定另寻合适的地址。

2.3初步设计阶段

变电站土建的设计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2.3.1变电站的布置设计

(1)总平面布置对于工程的总平面布置,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遵循电力系统的规程,优化周边道路运输,着力于引接、进出线位置,关注安全距离,对已确认规模的建筑物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少占平面用地。(2)竖向布置变电站竖向布置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平坡式布置能较便捷地布置个建构筑物单元,便于道路的布置及排水的组织,并能减少围墙内的占地面积。阶梯式布置相比较于平坡式布置,能减少站区总用地、土方、边坡挡墙、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当站址原始地形较平缓时,优先考虑平坡式布置。当站址原始地形高差较大,可考虑阶梯式布置,以减少变电站的总投资。

2.3.2建筑结构设计

①建筑安全性设计。如果想要保证土建构件安全性,需要严格地规定结构荷载量,认真确定材料强度、荷载分项系数大小等,另外还要求保证标准荷载下具备的安全度;②建筑的牢固性设计。要求建筑在发生局部破损时不会引发大面积坍塌,来减小灾难损失;③建筑的耐久性设计。要使建筑能够在荷载压力作用下,能够持久耐用,尤其是在应对混凝土的腐蚀的情况,更要做到较大的耐用性。

2.3.3施工图纸设计阶段

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其专业的交叉多,因此必须处理好结构、给排水、建筑以及暖通之间的交界处的矛盾,为此应该注意以下的要点:①制定不同专业之间资料的交互制度,从而促进专业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②使用标准化的设计,从而使得设计风格相对固定;③制定信息反馈制度,能够及时的收集到工程中的问题并且不断的完善标准设计;④对总平面的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应坚决执行会审制度,从而防止重大失误的出现。

3变电站土建设计方案的优化案例分析

3.1变电站土建部分工程概况分析

某110kV变电站的建设,考虑到供电范围主要是建设片区的工厂、企业等的用电需求,因此,该站址的选择应当满足位于负荷中心的基本要求;另外,需要与周边的其他110kV变电站遥相呼应,从而在满足分区供电规划要求的同时,实现变电站之间10kV配电网络的联络及转供电,大大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

3.2土建部分方案优化研究

根据该变电站对于站址的总体规划,以及对电气工艺的具体要求,决定采用半户内型的布置设计方案,其中的110kV设备采用GIS设备为本站主推荐方案。

3.2.1建筑分析

①功能布置设计。工程中的变配电装置楼,其总面积约为1040.0m2。一层的建筑面积550.0m2,层高5.0m,布置l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安全工具间,消防器材间,警卫室等;二层建筑面积490.0m2,层高4.0m,布置二次设备室,接地变室,备品备件室,110kVGIS配电室(该室层高8.1m);②建筑装饰配电装置楼屋面采用平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一道2厚聚氨醋防水涂膜,一层3厚高分子防水卷材,并做保温隔热层;③门窗除卫生间采用铝合金门外,其余房间均采用乙级钢质防火门或变压器室钢门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靠内侧安装,玻璃为无色浮法中空玻璃(5+9+5mm);④一层窗户设钢护窗。

3.2.2结构分析

对于该建筑结构的拟建场地,设计其具备的抗震设防烈度达到Ⅶ度,并设计建筑场地类别属二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主控配电楼为地上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以10m×5.4m,5m×5.4m为主,跨度满足电气工艺要求。对于地基基础的设计,在场地的西半段,利用天然地基,运用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东半段主控楼、消防水池及水泵房、避雷针下部采用粉质粘土换填,换填深度3m,分层压买,压买系数不小于0.94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优先选用方案主控配电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2m,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

3.3具体设计要点

3.3.1通风空调设计

不经常有人值班的空调房相关设计,需要依据《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规程》(DL/T5035-2006)要求,夏季计算温度不宜高于32℃,屋内配电装置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0℃,变压器室室温不超过45℃,电抗器室室温不超过55℃通风设备应符合《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3.2给排水分析

①给水系统。采用打井取水作为供水水源,水质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本变电站日常用水仅为值班室生活用水,最大日用水量按3.0t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小于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小于10L/s。工艺流程采用生活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水泵-屋顶水箱-生活用水点消防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消防水池-水泵-用水点;②排水系统。站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通过雨水口和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管道收集至化粪池,再接入市政污水管;③排油系统。工程最终规模安装3台50MVA主变压器,单台主变参考油量18t,在站区西侧设置一座容量为15m3的油水分离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贮油池,主变油坑用DN150镀锌钢管与贮油池联接,贮油池的放空和清淤临时用潜水泵抽吸,事故油经油水分离后回收。

3.3.3防火设计

为主控配电楼设计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另外,所有孔洞进行防火封堵,拟采用防火板及防火堵泥等材料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和不小于35L/s,利用打井取水作为消防水源,在站内东侧设消防水池贮水。根据规范要求,火灾持续时间按3h考虑,设置有效容积378m3消防水池,室外消防用水配备一组消防泵与稳压泵,设置2个室外消火栓(型号SS100/65~1.6),形成环网;室内设环状消防管网,从室内消防泵引出,配电楼屋顶设6m3水箱供室内火灾前10min的消防用水量。化学灭火器拟采用磷酸按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因是无人值班,为便于监测,及时发现火情,建筑物内均设置火灾探测器,并将信号送至地调及警卫室,警卫室内设置一台火灾报警器,发生火警时,由门卫负责操作灭火装置。火灾报警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规定。

4结语

变电站在社会基础建设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将电能输送给用户的最重要媒介,因此,变电站的土建工程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电网安全。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土建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环节全面考虑到工程建设所可能涉及的要点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变电站施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和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农根.浅谈变电站建筑工程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5~36.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做好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城市轨道工程车站建设管理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有者鲜明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模大、系统复杂,实行分阶段、分专业承包,协调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模大,一般线路长达20km左右,车站数为16―18座,多为地下多层建筑;工程涉及专业门类多、系统庞大、施_-EI序及工法繁多,它不仅包括隧道、桥梁、地下及地面建筑、轨道等大型土建施工,具有现代大型土木工程的特点,还包括动力分散型电动列车、信号、通信、供电、自动售检票、环控、给排水、设备监控、防灾报警等先进机电设备系统,具有现代机电工程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机电设备供货和运行过程衔接紧密、相互之问接口平顺协调,实行一体化建设管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本身特点及原有落后承包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工程的组织实施多采用分阶段、分专业、平行交叉承包方式,未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承包,客观上造成工程的设计、施工、供货、安装等过程不能相互搭接,系统接口困难,工程实施协调难度大,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日标。

2、建设周期长,但对工期要求紧,工程变更频繁,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大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单位多、系统复杂,自工程项目预可研至开通运营,一般约需l0年时间。此类工程大多途经城市主要商业区、人流密集区、交通主要交汇点,为减少对城市生活、环境及交通的影响,对工期控制要求严。如果一旦出现工期拖延,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社会反响很大,并波及影响整个工程、城市及政府的形象,后果十分严重。由于目前未能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承包,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承包商面对复杂的工程条件及系统接口要求,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难以按整体最优的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实施,致使目前的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变更量很大,不仅使造价居高不下、频频突破概算,而且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整个系统的性能,并滋生了工程建设巾的腐败,对工程建设构成威胁。

3、工程质量要求高,但设计、施工和供货质量控制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属于一个城市的永久性标志工程,其建筑设计寿命长达100年。作为百年大计的重点工程,其质量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无形中对。工程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工程地下情况复杂、难以准确勘测,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原设计方案会产生干扰,所以工程中变更多、施工难点多。同时,由于此类工程属于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接口复杂,这都为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三、城市轨道工程车站建设中的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大多设在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附近,因此,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技术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形等勘察资料和规划的特殊要求。例如工程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车站的规模、性质、工程技术难度、工期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指车站施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涉及安全性、商业影响、交通影响、资源影响、组织协调,以及地上地下重要建构筑物、交通状况、居民生活、环境污染等因素。

四、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过程研究后发现,其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具体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明确施工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的定义是指施工开展中,施工空间、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配合资源的管理组织和安排,如施工计划管理、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施工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

(二)施工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

(三)施工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起到了有效指挥、全面管理的作用;

(四)施工管理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的重要手段和保证。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想取得预期的建设效果,就要积极开展施工管理工作,要以施工管理为主要手段,全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有序进行。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明确施工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

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通常会选择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一般会先成立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然后按照项目经理部的职责,组建整个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经理管理体系,划分并明确施工管理职责,通过具体的管理层推动工程项目的全面施工。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明确职责,保证施工管理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主要包括土建施工部分、电气施工部分,设备安装部分。在这几部分施工中实行施工管理,不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可靠提高,还保证了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做好施工管理计划工作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的环节多,因此整体工程非常复杂,要想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就要对整体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而施工管理计划工作正是满足这一目的而产生的管理方式。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施工管理计划成为了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施工计划主要分为:时间计划,其中包括季度计划、月计划、半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临时计划。作业区计划:正线轨行区计划、车站内计划、车厂计划。作业性质计划:影响行车的计划、不影响行车的计划、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不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等。施工计划的主要要素包括: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时间、施工内容、施工区域、施工防护、施工配合。

五、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布线

(一)布线原则

车站综合布线既要考虑强电、弱电的布置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消防及运营维护的方便,即使老化不会因短路引起自燃而造成火灾。因此,布线系统的消防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火灾发生后,火势不能沿着电缆线路到处蔓延;另一方面是有毒气体的释放必需满足最小浓度要求。另外,对于架空的轻轨系统来讲,还应考虑防雷、抗干扰等诸多问题。

(二)布线施工

依据车站布线施工图纸按顺序进行电缆的敷设,各线缆束敷设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高压供电电缆与低压控制电缆隔离间距在0.1m 以上,高压供电电缆与信号控制电缆隔离间距在0.2m 以上,低压控制电缆与信号控制电缆隔离间距在0.1m 以上,连接到滤波电抗器的两根进线和两根出线之间要保持至少70mm 的距离,在不同种类电缆的最小间距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电缆应用金属线管、金属板或整体屏蔽等进行隔离。电线电缆的敷设应合理排列汇集,不得以交叉时采用90 度垂直相交。电缆敷设时应自然放置,保证电缆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缠绕等现象,电缆不应溢出线槽,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不得对电缆强行拉扯,以防止电缆受力损伤。

除设计图纸特殊规定外,电缆敷设应严格按照不同电压等级和线缆使用性能(动力线、控制线、信号线)分线槽、线管敷设,如额定电压等于或小于110V 的导线应放在单独的线管、线槽、导线束或线盒内,通信和信号线与动力线不能敷设在同一线管或线槽内,高压和低压线、交流电源线和直流电源线不能敷设在同一线管或线槽内。

电缆出入线槽、线管及穿过金属隔板的孔、口时,须安装连接器,保证进出线口光滑,以防止对电缆的磨损。所有过梁、墙板、间壁等设施的配线须进行穿管(尼龙软管、屏蔽金属管、黄蜡管)保护,封闭线槽的端部必须有封口材料进行封闭。

导线密封措施应齐全(如采用符合密封等级要求的管接头、热缩管热缩等措施),达到防止尘埃、油水等进入的目的;所有通向设备体的电缆进口端和出口端应为密封的,以防止油、水、尘埃等物质的侵入;设备箱体的引出线,要做成下垂弯以防止雨水进入设备,相邻引出线下垂高度一致。

2、装饰布置

(一)装饰的特点

地铁车站装饰应突出公共建筑简洁美观的装饰原则,并结合整体建筑风格,方便各专业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突出装饰材料的自然表现手法。如大面积石材的应用,体现了华丽与凝重;淡灰色的混凝土,体现了朴实与沉稳;白色的钢结构充分体现了时尚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透明的玻璃彻底改变了封闭空间的内向特色。地铁车站设计中,多种材料的混合搭配:玻璃与石材,钢与混凝土,明显的体块虚实搭配,使复杂的地铁车站内部的方向感非常明确。并配以不同色彩打造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利用花岗石地面上色彩的变化,进站及购票处采用冷色调,用浓重沉稳的石材为基调,营造一种冷静深沉的气氛,使乘客焦急的心情得到放松;办完手续到进入站台的楼梯过道中,采用中性的灰色调,创造良好的心态,形成过渡;进入站台则采用暖色调石材,力求使乘客有温暖宜人,宾至如归的感受。同时辅以灯光照明,通过运用照度的变化、光源的种类和位置的分布,以及间接光与直接光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处理手法来烘托环境气氛,借以突出车站的个性。

(二)装饰品与雕塑壁画: 地铁车站装饰属于艺术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 装饰内容和领域逐渐扩展。在现代许多地铁建筑中,把壁画、雕塑与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起到了丰富和加强建筑艺术效果的作用, 装饰品可以不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它依附于室内环境, 可以把装饰内容和室内环境联系起来,取得和谐的效果。在现代地铁车站设计中, 常常通过在适当位置上的一些壁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加强车站的文化气氛。例如在较长的步行通道的两侧墙上, 宜增加一些具有较强装饰性的艺术品。

(三)导向与坐具标识: 在地铁车站的室内设计中, 除了对各界面作精心处理之外, 还应十分注意坐具、标识等的选择与设计, 这些物品的面积和体积虽然并不大, 但却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欧美地铁车站在这方面亦作了很多探索, 常常表现出丰富多彩且具有个性的装饰风格。车站内的路引、指示标牌是公共交通建筑环境设计的又一个亮点, 各种指示牌的设置是车站建筑处理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乘客在地下环境中容易失去方向感, 指示牌的作用就更为重要。指示牌不仅要求其本身发光透亮, 而且应内容齐全, 还应统一造型、文字、符号、色彩、内涵、图像和悬挂方式, 以使乘客能在短时间内加以识别。

3、消防系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融合,公共建筑消防系统也越来越重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也要和车站一起建设。在车站内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火空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防火隔离人员疏散系统。

其中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淋、气体灭火等。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供给车站及相邻区间隧道消火栓用水。车站消火栓在区间及出入口通道处,要求任一点火灾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泵组和喷淋泵组, 消火栓泵组包括两台消火栓泵(互为备用)。在站厅层和站台层公共区消防箱两侧交错布置,消防箱内设消火栓泵启动按钮, 并在箱外设有报警按钮。车站喷淋给水系统主要供给车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喷淋用水。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泵组和喷淋泵组, 喷淋泵组包括两台喷淋泵(互为备用)。喷淋给水系统在车站内按枝状布置, 喷头布置在车站内站厅、站台层公共区顶部, 无吊顶处设置直立型喷头, 有吊顶处设置下垂式喷头。消防泵房内设湿式报警阀一组, 每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一个, 喷淋泵的启闭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控制。在室外地面设置DN150 地上式水泵接合器及与之配套的室外消火栓各两套。

4、防水措施

车站防水是车站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特别是在结构设计和土建施工中,应引起重视,如果处理不好,后期将存在很难修复的隐患。水平纵向施工缝使用镀锌止水钢板,若处理不当将是防渗水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求在焊接止水钢板时要保证严密;浇筑混凝土面应控制在止水带高度的一半;绑扎竖向钢筋前必须凿毛表面,封侧模前应将墙体下部的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并在其交接表面铺设一层水泥砂浆。横向施工缝的防水使用中埋式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两道防线。前者与诱导缝处的处理要求相同,后者应注意粘贴的基面尽可能平整,必须保证连续布置,其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不宜过早粘贴,并在基面干燥状态下进行。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工程施工管理必须要更加重视施工的流程和施工的管理要点,针对目前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毛保华,李夏苗,王明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3

消防布局“抓主线,点对点”由于土楼地处山区,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土楼群之间距离远,分布面广,布局分散。随着经济发展,村庄新建建筑增多且没有规划,现有的土楼处在新建建筑的包围中,村道窄小,消防车无法进入,势必贻误灭火时机。因此,在进行土楼消防布局中,应统筹考虑,跨镇区甚至跨市统一管理,并考虑“抓主线,点对点”的布局格式。“抓主线”指在交通较好的重点土楼群所在地进行详细的地形测绘,选定一个能较好辐射到各个土楼群的位置建设消防站。点对点是指在交通不便、土楼数量较少的村庄建设小型消防中心,配置基本消防设备,指定村庄、各座土楼、楼层消防安全管理员,并对本村部分村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同时依托农村水饮工程建设基本的消防供水管网。消防站规划2005—2007年,漳州共发生3起土楼火灾,由于道路遥远且难以通行,贻误了灭火时机,等到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土楼基本已烧毁。消防站的规划建设可以从空间上缩短消防队到土楼的距离,从而争取到最佳灭火时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辖区面积不宜大于15km2。如图2所示,在南靖县书洋镇建设的消防站辐射保护云水谣、河坑土楼群、河螺坑土楼群和塔下生态村等土楼点。同理,考虑到未来土楼消防保护和农村消防安全,可分别在平和芦溪镇(图2中间下方)、龙岩永定湖坑镇、下洋镇和华安仙都镇分别设置一个消防站,辐射保护临近的土楼。此外,在选择消防站设置点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土楼地处山区,道路蜿蜒难走,对消防车的到位时间造成的影响。以南靖县书洋镇为消防站点,实际道路到塔下村为15km,22min;到裕昌楼为17.3km,22min;到河坑土楼群为12m,21min;到怀远楼为7.8km,11min。实际消防辐射距离远超图1所示。可考虑在梅林镇和塔下村增设消防点。消防供水规划土楼的消防管网建设可以依托于在建或将建的农村饮水工程,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严格保证消防供水。在进行农村饮水系统设计时,考虑消防需求,设置成环状供水管网。除按GBJ39《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设置室外消火栓外,应考虑在土楼外增设消火栓,每个点不少于2只。消防水池的设置应能保证2h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量,可以适当采用天然水源代替消防水池,若水池设置高程无法保证管网压力时考虑增设消防水泵等增压设备,其关启控制可结合土楼消防监控与报警系统设置。考虑到每座土楼均设置消防水池成本太高,可以土楼群或土楼所在村庄为单位,选取适当地点设置消防水池,容积以最大的土楼体积作为基准计算消防水池的容量。在布置消火栓时,按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室外消火栓不能超过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受饮水管网管径限制,消火栓可采用50mm口径。而在实际设置中,要考虑到土楼必须立足于自救,可考虑在重点土楼内设置消防卷盘,间隔50m设置一个每层2~3个。或在饮水管网设计时考虑消防需求,以室外消火栓进行供水灭火,消火栓应能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土楼内任何部位为宜。考虑到土楼院落内要铺设消防管网和消火栓成本高,施工难度过大,经济性不好,宜设在室外。由于土楼楼体直径大,用常规的消防水带无法保证,水带可采用30m长的50mm麻织水带,若长度不足,可在管理室储备3~4捆水带。

消防设施规划

在考虑土楼防火保护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土楼的使用用途和人文景观价值不同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如果要保护的土楼内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或图片资料,如华安二宜楼,扑救这类建筑就必须考虑水渍的负面影响,要研发和采用水渍少、节水型的灭火设备或者无水渍的气体灭火系统,以达到既灭火又不损伤重要文物的目的。对于改造成为土楼旅馆、土楼餐馆等让游客住宿、休息的土楼,建议强制要求设置室内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对于仅供游客参观、采风的重点保护土楼,则不宜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宜增加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大型土楼的火灾荷载较大,可以考虑设置适当数量的推车式灭火器。考虑避雷设施随着电器、手机等的使用,土楼地区雷击起火的危险性大为提高,避雷设施作为预防土楼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必须加以考虑设置。据实地调研,多数土楼建筑没有设置防雷设备,存在一定的雷击火灾隐患。加强用电管理土楼内使用电气频率、功率与日俱增,需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改造敷设。首先应对土楼的电气线路进行摸底,排查老化严重或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电气线路,经土楼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由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和居民三方共同出资进行电气线路改造。新安装用电设备需进行电力负荷计算,选用符合电气设备荷载要求的线路,并由专业人员负责安装。严禁私自接拉电线,尤其是大功率电器产品供电线路。线路敷设时采用明敷,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并采取防护保护措施。消防通信规划部分土楼已建有“天眼”监控中心,可在这套系统上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容,并考虑增加保护功能,和广播系统、疏散指示系统、消防联动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整体保护体系。如条件成熟,甚至可以考虑将各地的土楼报警系统进行整合,在省内形成完整的土楼管理系统,做到资源整合,节省管理成本,3.6保障消防车道畅通清理被占用道路,保证主通道的通连能力,同时应加快土楼所在村落内部道路建设或拓宽村道,以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实现“由长变短、由慢变快、由陡变缓、由弯变直、由窄变宽”等5大变化。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TM4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1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89

在10kV变电站的设计工作过程中,消防电源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并且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随着科技的发展,消防系统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探测、报警、喷淋等设备层出不穷,因此消防电源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消防电源的设计,主要有两本规范进行了规定。其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11.1.4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9.1.3条中也有类似规定。其用意是:根据实战需要,消防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灭火时,要切断电源以防止火势蔓延以及避免触电事故。如果消防电源和其他配电线路混合敷设且无明显标志时,则消防人员不得不切断全部电源,致使建筑物内的报警、广播、喷淋灭火等消防设备无法工作。因此,在10kV变电站的设计中,往往将消防负荷设为单独的一面或几面配出柜,并有明显的消防电源标识。此外,由于消防电源也分为一、二、三级负荷(具体划分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11.1.1条)。其中的一、二级负荷应有双电源供电,以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下面将两种我院设计的消防电源供电方式列出,并加以探讨。

1 常见的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

常见的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如图1所示:

图1 常见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

图1中变电站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消防电源一路由变压器提供,一路由发电机提供。有双套变压器的变电站第二路电源则由2号变压器提供,满足一、二级负荷双电源的要求。双电源设置自动投切装置,并有机械和电气联锁,以防止并列运行。图中消防负荷配出均为双套开关,在消防配电线路最末一级的配电箱处设置自动装置进行切换,以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11.1.5条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切断除消防负荷外的三级负荷,以防止发生火灾蔓延及触电事故。如果事故发生后发现主变压器已经失电,则应立即启动发电机(如发电机设置自动启动,则应满足在30秒内供电),保证消防设备及一、二级负荷的供电需求。这样的设计笔者认为是满足规程要求且比较合理的。

2 根据消防部门意见修改的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

根据消防部门意见修改的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如图2所示:

图2 根据消防部门意见修改的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

图2为按照消防部门意见修改的10kV变电站供电主接线。与图1相比,变压器的低压侧增加了一面主受开关柜,用以单独控制消防负荷。经过咨询消防部门,其依据为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合并而来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报批意见稿)》中12.1.7条之规定: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该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的主断路器。此新版规范尚处于报批阶段,并未作为新版标准颁布。且这样设置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尚待商榷:

第一,如图所示,变压器所带非消防负荷及消防负荷分别由两面主受柜馈出。表面上看对于消防负荷的操作比图1方式更加简单明了。但消防人员并不一定了解火灾现场的电气运行方式,且火灾情况紧急,到达现场后势必只保留消防负荷的主受开关而断开另一主受开关。致使变压器所带的非消防负荷中的一、二级负荷断电,这显然是不允许的。因为火灾初期往往发生在有限的范围内,停电的范围应该以不影响火灾的扑救以及危险区域人员及设备安全为界。而一、二级负荷的定义是:停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政治、经济损失。断开一、二级负荷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比小范围的火灾更加巨大。

第二,如图所示,这样设计消防电源需增加一套主受开关柜。而10kV变电站的变压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大,2000kVA、2500kVA、3150kVA的容量并不少见,其低压侧出线电流往往达到3000~5000A。达到此级别的主受开关多为框架式智能断路器(如正泰NA8系列、华通ZW1系列),价格昂贵。与之配套的柜体及隔离刀闸等配件均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况且消防负荷正常情况下并不工作或仅有少量负荷(如监视、遥感、报警等回路)工作。由此可见,单独设置一面专供消防负荷的主受柜是十分不经济的。对于变压器低压侧双主受开关的设计,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分册)》中并无涉及,短期内也没有运行经验。其运行稳定性、开关操作流程、维护难易度等还需要时间验证。

综上,图2的消防电源供电方式增加了设备投资,操作维护复杂,降低了运行可靠性,增加了一、二级负荷的供电风险,并不值得落实推广。但遗憾的是,根据近期客户反映,如不按照图2所示进行设计,往往得不到消防部门的认可,验收难以合格。这也是设计部门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迟迟难以出炉,也应有此因素考虑。希望电力设计主管部门协调消防部门加以解决,找到一条满足各方面需求,同时具有安全性、可行性、投资合理、运维可靠的方法。

最后,关于电气设计中的消防安全环节,笔者认为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10kV变电站设计的初期就应该结合现场实际做好消防负荷的统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科学的预测。从设备的选用、现场施工安装到最后的验收投运等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标准及强制性条文,把电气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

状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政府主管单位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新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厂矿企业以及高层建筑或人员密集场所中。此系统具有消防联动设计,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首先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而后进行自动喷淋、消火栓启动、打开门禁、降下防火门等一系列后续动作。这样基本省掉了值班人员或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人工断电的步骤,也就没有必要纠结于是否应该“在变压器低压侧出线段单独设置主断路器”。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消防系统,完全可以做到在火灾出现的初期就迅速报警、广播,并进行灭火。给消防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消防电源的设计看似仅为10kV/0.4kV配电设计中一环,但是其合理性、重要性却是电气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如果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带来消防隐患,造成重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为此,及时与消防部门协调沟通,不断掌握更加先进的消防自动化系统知识,这是广大电气设计人员应该引起注意和不断加强的。

参考文献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5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载体,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必须不断强化防火灾能力,健全完善消防安全体系,有效预防、抗御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对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消防规划是城市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落实消防法规的具体体现。消防发展对完善和实施消防设施建设,整合城市配套功能作用,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笔者有幸参加了深圳、东莞等地区的多个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现结合工作中的体会,浅要提出对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看法。

一. 现状消防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东莞等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消防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1.1 消防站点严重缺乏

由于消防站的建设速度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大多数地区消防站点严重缺乏,消防站有效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7km2的要求,不能在5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边缘。

1.2 城市布局急需整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使用功能的转变,以及部分地区缺乏超前的、统一的消防发展总体规划。导致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区混乱,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各城市功能组团间缺乏必要的消防隔离带,“城中村”、“马路经济”、“多合一建筑”等大量存在,留下了大量的消防隐患。

1.3 市政消防设施匮乏

各行政区间消防给水管网往往自成系统、互不连通,较多现状供水管网为支状。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众多天然消防水源被人为填平,一些地区市政消防水源的建设未能满足消防供水需求,从而导致供水水源缺乏,使消防供水系统缺乏安全性、可靠性。

1.4 消防监督、宣传工作相对滞后

首先,社会上部分人对消防宣传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消防宣传可有可无,做消防宣传只是做表面文章,不能把消防宣传摆在突出的位置。其次,消防宣传缺乏足够的资金,宣传设备和人员数量未能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宣传需求。另外,宣传的形式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创新,在农村地区的消防宣传还不够彻底。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企业主管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效益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一,一些企业内部的消防管理工作职能弱化,消防工作任务加重,而目前消防部门人员有限,监督力量明显不足。

二. 城市消防体系的建立

城市消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时期,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城市建设系统,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善的城市消防体系应以各级政府为领导,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它相关法规为准绳,把消防安全保障工作视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将消防规划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领导,积极协调,保证消防规划内容的逐步实施。建议政府成立由安监、消防、城建、国土、财政、市政、供电、电信、自来水等单位组成的协调机构,负责消防规划的具体落实和协调工作,定期召开消防设施建设协调会。

消防规划经审查批准后,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别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由公安消防机构监督、验收和使用,涉及的各有关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大力支持和协作,保证规划全面实施。

三. 城市消防系统中“硬件”的建设

3.1 完善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消防安全布局旨在区域总体构成上构筑消防安全总体结构,形成城镇综合全面的消防安全系统,在总体布局上全面反映“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使城市总体布局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对布局不合理的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品工厂和仓库,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其进行关、停、迁,控制其发展,逐步取消。

对不合理的城中村、旧城区及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工厂和仓库,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采取拆除、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2 消防站的建设

消防站既是消防队员工作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存放消防技术装备的场所,更是保护城市消防安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公共设施。

确定消防站的数量、规模、站址、级别、责任区范围是消防队(站)规划的主要任务。

3.2.1 消防站布局原则

1).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确定。

2).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按下列原则确定:

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7km2。

小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4km2。

3.2.2 消防站选址原则

1).应设在责任区适中位置,交通方便的临街地段,以利于消防车迅速出动。

2).消防站主体建筑距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应小于50m。

3).责任区内有生产、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单位的,消防站应设置在上述场所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其边界距上述部位一般不应小于200m。

4).消防站车库门应朝向城市道路,至城街道办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宜为10-15m。

3.2.3 消防站责任区规划

1).消防站责任区以消防站为中心,方便出动,就近划分为原则。

2).以不可或不便穿越的自然和人工设施为主要划分依据。

3).每个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按4-7平方公里控制,消防站至最远点距离一般不大于3.5公里。结合新增的消防站,对原有的责任区面积进行调整。

3.2.4 保证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落实消防建设资金是实施消防规划的保障,鉴于目前消防基础较差,“欠帐”较多,应加大对消防的投入。

1). 应采取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体系建设同步进行,提高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

2). 建立在地块开发同时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标准消防站制度,政府在征地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3). 制定鼓励性政策,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为消防建设投入资金。

4). 社会保险机构从火灾财产保险金中筹措部分资金,建立消防特种设施专用基金。

3.3 市政消防设施的建设

3.3.1 消防供水

1).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及设施的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城市天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以达到城市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2).重点解决供水体系不统一以及供水管网不完善、市政消火栓缺口较大的问题,同时大力改造自然村和旧工业区内存在的诸多问题。

3).重视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和管理,并充分利用各类人工和天然水体,多方位保证消防供水。

4).市政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在供水管网末稍及水压不足处设置消防水池、加压泵站,以保证消防用水。

5).在市政道路上新建给水管道,必须严格按120m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超过40m宽的道路宜两侧设置消火栓。

6).对于暂时无法接通市政供水管网或市政供水管网不完善的地区,应重点建设人工消防水池。并且应保护利用自然水体,多方位地提供有效的消防供水保证。

3.3.2 消防供电

消防供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城市供电网亦即市电电网,另一部分为用户自备发电系统。

1).城市电力系统设施是城市消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作为城市消防保障基础设施所需的动力,同时又是主要的消防防护对象。

2).消防供电规划应结合城市电网规划,加强电网的合理建设与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能力,保证消防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按“用电负荷等级分类”,对于城市一类负荷及重要消防基础设施应保证双电源供电。

4).加强电源、电网、变电站的规划与建设,建立可靠的电网结构,确保城市供电的安全可靠。

5).消防供电要求主要与负荷等级划分有关。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的规定要求,电力负荷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及三级负荷。

3.3.3 消防通信

消防通信系统规划应与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具有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以适应城市消防的“快速反应,灵活机动,高效统一”的原则。

消防通信系统规划由以下部分组成:消防调度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图象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1).应建立了一个实用可靠、性能先进、功能完备的消防调度系统;建设闭路电视高空嘹望火灾预警系统;“119”报警电话专用线远期应能满足城市消防的需要。

2).有线通信系统是城市火灾报警、火灾受理、下达出动命令、调动增援力量的主要通信方式。城市通信网是有线通信系统的基础,应逐步完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和通信管道的建设。供水、供电、供气、110、122、120、运输、气象、环保、地震、核电等单位之间各设不少于2对专线,以便发生火灾和其它灾情时,统一调度、救援、疏散。

3).无线通信系统作为城市火场增援、火场指挥和通信、火场图象传输和消防车辆动态管理的主要通信方式。

4).图象传输系统把火场所需资料通过无线传输到火场指挥员,把火场作战实况传输到通信指挥车和市消防调度中心,以便指挥员随时、全面、准确的掌握火场情况,有利于决策指挥灭火。

5).计算机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是将消防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图象传输系统连接组成一个统一的消防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火灾扑救预案数据库、消防实力动态数据库、火警信息自动处理、储存数据库、火场数据、图象处理显示系统、模拟演练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组成。

四. 城市消防系统中“软件”的建设

4.1 社会救援与综合防灾体系的建立

社会救援与综合防灾是城市消防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灾、防风、防潮、避难、疏散人员、救护及特别服务,范围广泛,对城市的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4.1.1 以城市为主体,政府和公安消防机关统一指挥

对于重特大灭火救援行动,单靠消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集城市一切可调集的力量和资源投入灭火抢险。以城市为主体,政府和公安消防机关统一指挥,消防队伍作为主力军全力以赴,主动与社会各有关部门联动,实施重特大灭火救援行动。这一模式,有效利用了可调用的力量和装备资源,将各救援部门和各专业队伍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协调,优化配置,综合利用。

各消防队在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时应进行必要的联动和增援,实现大型消防装备互补,信息共享,各种可调集的消防资源共用。使相临区域的消防力量适当的整合,有效的处理恶性火灾和担负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建立区域联动机制。

4.1.2 消防队伍向多功能发展

为了发挥消防队伍出动迅速和人员技能、器材装备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消防队伍除承担防火监督和灭火任务外,还要积极参加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要随时接受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使消防队伍成为本地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

为更好地满足上述要求,建议各消防站配备1个特勤小分队,负责责任区一般性的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加强特勤小分队的人员配备、专业训练、特种器材装备和科技投入、奉召服务等,提高消防队伍抢险救援的社会功能。

4.1.3 综合减灾对策

城市遭受的灾害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减灾就是针对包括火灾在内的各种灾害建立综合防御体系,实现对防灾工程设施的综合使用和有效管理,从整体上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综合减灾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制定防灾救灾应急方案,把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2).加强城市防灾工程设施建设和保养维护,不断提高抗灾救援保障能力。

3).进行灾害危险性分析,按测算数据建立适度的保险基金。

4).建立科学、系统的减灾管理体制,协调并理顺管理权限,按法律、法令实施对策。开展以综合减灾为中心的灾害文化教育。

4.1.4 强化生命线系统的保障能力

所谓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民众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交通、供水、电力、燃气和通信等,主要包括六大系统: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能源供给系统、通信系统、医疗救助系统和物资储备系统。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的动脉和神经,强化生命线系统是强化城市整体素质的根本保障。

针对目前生命线工程存在的防灾法规不健全,设备超期、超载服役,系统网络可靠性差,无冗余设计及配置等问题。建议采取:

1).提高生命线工程的设防标准,按城市地震烈度提高1度设防。

2).评估现有及新建的生命线工程中各类“源”(交通、水、电、气、通信、人力救助)址的可靠性,对其无故障性、耐久性、可维修性进行认定。

3).道路系统主要干线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路网结构和道路断面一定要合理,灾害发生时不致防碍紧急疏散和消防扑救。

4).供电采用多电源环路供电,提高供电负荷等级,提高供电设备的抗灾能力。

5).建成辐射成网的通信网络,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系统。

6).医疗机构必须可靠布点,物资储备应保证灾时基本供应。

4.2 消防宣传与监督

4.2.1 消防宣传的社会化发展

消防宣传社会化是一个历史趋势,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更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前奏,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社会化是每个单位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应尽快形成稳定的消防宣传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这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是消防宣传组织体系的领导部门,公安消防机构是主要的组织者,教育、劳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部门是宣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单位都应把消防宣传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建立健全的宣传机构。

其次,必须依靠全社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基础。群众既是宣传的主体又是宣传的对象,群众在宣传中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许多的宣传事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只有教育广大群众都来学习《消防法》,都能参与各项宣传活动,从根本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规模性宣传,营造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

第三,要从娃娃抓起,强化对他们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中小学生是重要的宣传力量,让消防知识走入课堂。还要抓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档次的消防安全培训中心,配齐教学设备,配强师资力量,把培训工作抓实抓好。

第四,在宣传形式方面要实现科学化和立体化。在宣传形式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大众心理,又要采取多种消防宣传形式相融合的手段。还要与其他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相结合,强化消防宣传效果。

4.2.2 消防教育的公众化发展

消防教育理念是“公众消防教育”,即对公众进行火灾危害性和预防火灾等基本知识的教育。随着消防工作的发展,远期在消防机构中设立了消防安全教育部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公众消防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针对当地的火灾形势和区域特点来确定消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和活动内容。

1). 实施原则

(1).所有人均有接受消防教育的义务。

(2).所有单位均有责任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消防教育。

(3).消防部门应对公众提供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的指导,同时也有对“公众消防教育”进行监督的责任。

2). 具体措施

消防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同时募集社会资金予以支持。

社区消防教育以切合实际情况为原则

建设消防教育馆和消防教育基地,消防教育基地应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消防培训教育,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

4.2.3 强化消防监督职能

改进防火监督办法,强化消防监督职能,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既是消防工作紧紧围绕稳定社会、促进改革、保障市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防火监督部门的使命。

1). 强化业务学习,加强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以提高业务水平。

2). 强化企业单位的自我消防管理,确定单位和个人的消防目标,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提高整个地区的安全。

3). 做好消防监督角色的转换,全力推进消防监督工作的社会化,以社会化促进消防监督工作的发展

4.3 消防管理与消防设施维护

4.3.1 建立科学的消防管理体系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严格科学的消防管理体系。消防工作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政府的统一领导,实行严格的行业管理。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消防监督、火灾扑救、各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立和管理、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政府的领导下,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把消防工作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日常工作中,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4.3.2 消防设施维护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各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共同对消防设施进行管理,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各级政府、计划、财政、建设、供水、供电、通信等有关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

3). 计划部门应当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在审查基本建设项目时,应当审查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投资计划。

4). 建设部门应当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年度城市发展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

5).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年度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计划,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

6).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义务,对破坏损害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举报。

7).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埋压圈占损毁拆除消防设施,不得将消防供水设施用于与消防无关事项,不得挖掘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和损坏消防通讯设施。

8).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按有关规定责成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置或实施技术改造。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6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型是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防止和减少变电站火灾且也直接关系到各种消防设施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的设计及设备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1 系统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触发器件、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1.1系统确定

危害,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电气工程设计、安装和使用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消防安全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在66kV变电站工程设计中,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3.1节规定,变电站按规模属二级工业建筑丙类厂房保护对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1节规定变电站火灾危险性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系统形式选择采用区域报警系统,简单实用且能够满足运行功能要求。

1.2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

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由主控室交流屏消防专用电源引至报警控制器,且将报警信号返回至变电站后台综自系统并上传远方监控中心。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与变电站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1.3系统功能要求

报警主机可显示报警状态(火警或故障)、报警点具置,可以在主机上对每一个探测器根据不同位置进行灵敏度设定。主电源断电时,资料不会丢失,并能发出电源异常信号。具备报警信息的远程传递功能,通过接点或数字通信接口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并遥信控制中心报警。

2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我国目前生产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是包括报警显示、故障显示和发出控制指令的自动化成套装置。多采用多线制,分为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和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本文仅介绍变电站常用的区域报警控制器。

区域报警器是一种由电子电路组成的自动报警和监视装置。它联结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火灾探测器,准确、及时的进行火灾自动报警。

各类报警信号至区域报警器,经信号选择电路处理后,进行火灾、短路、开路判断。报警器首先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指示具体着火部位,发出火警音响,记忆火警信号、开路、短路故障信号;通过通讯接口电路将三类信号送至集控中心。区域报警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探测器火警信号进行“与”“或”逻辑组合,控制继电器动用联动外部设备,如通风设施、排烟阀、送风阀、防火门等。

3 探测区域的划分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4节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原则,将变电站按电气设备布置房间划分为若干防火区域,每个防火区域即为一个单独探测区域。这样,变电站依规模划分为变压器室、66kV配电装置室、1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消弧线圈室、电缆沟、隧道等探测区域。

4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火灾探测器是整个报警系统的检测元件。它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敏度等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个消防系统的运行。

设计中应结合各电气设备房间层高及设备布置情况选择适合的探测器。主控室、电容器室层高一般为4.2米或4.5米,通常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10kV配电装置室因布置开关柜所以房间横向较长,多在18米左右,有的甚至更长,纵向一般布置两排开关柜,房间层高一般为4.5米或5米,所以采用感烟探测器顶棚布置,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墙壁布置的组合方式进行保护;变压器室、66kV配电装置室因层高为9米左右,空间大且电气设备体量大,故常选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便于施工安装与维护,对于电缆沟及隧道、电缆竖井等敷设电缆的部位则选择缆式定温探测器。

5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5.1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

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下式计算值:N=■,

式中 N—探测器数量(只);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A—该探测区域面积(m2 )

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

5.2火灾探测器布置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200~600mm,应按规范要求确定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适宜为0.3~1.0m,距地面不宜超过20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

缆式定温探测器在电缆支架上设置时,宜采用接触式布置,沿电缆表面正弦波式敷设,保证与电缆的严密贴合。

6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控制设备的联动控制方式应根据建筑的形式、工程规模、管理体制及功能综合确定。66千伏变电站建筑规模较小,需要消防联动控制的设备很少,只考虑了火灾报警系统与事故通风系统实现联动。当防火区域内有报警信号时自动切断防区内通风系统电源。

火灾报警系统设置与通风系统联动的控制模块,以实现设备的就地控制,而设备动作的回馈信号送到集控中心。

7 结束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须遵循国家有关政策、规范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有关法规,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归根结底,对于变电站选择何种方式报警,选用何种消防报警设备应根据变电站的建筑规模、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及需要满足的使用功能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变电站在发电厂和用户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所以,变电站对电力企业的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变电运行中的一些列管理工作展开论述,旨在加强变电站的管理,希望能够有利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促使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如何做好变电运行管理

变电运行管理作为变电站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变电运行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工作职责、权限和内容,建立健全值班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企业应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各班与所、班组之间、与调度部门之间的权限和责任。

2、加强设备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设备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变电运行安全,所以变电站工作人员应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管理。

3、落实运行分析制度,摸清规律,检查薄弱环节。变电工作人员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变电设备运行工作状态、运行方式及技术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加强培训教育,提升员工的素质。人是变电运行工作的主体,我们应重视员工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员工的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方面,也包含专业技能素质方面,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形式丰富的培训教育机会,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5、积极开展变电站安全检查,消除运行不安全因素。安全检查中,首先各级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加强变电站计划管理

目前电网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电网覆盖范围的增加,使变电站的数量不断的增长,变电站的增多,则导致现有的运行人员工作量增加,所以在新建的变电站中多数都采用无人值守的模式,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变电站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行的成本。但即使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在进行检修维护时也需要有运行人员到现场进行许可和监护,变电站的维护工作较多,如此繁多的各项工作进行维护时需要做好工作计划,从而对维护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从而保证检修和维护工作的顺利完成。

1、完整涵盖原则

在进行计划制订时,需要保证计划内容的完整性,需要把全站的全部工作都涵盖进计划内容当中,不论是生产性工作还是非生产性工作都需要在计划内容中得以体现。

2、继承分解原则

年度生产工作计划需要通过月度生产工作计划、周生产工作计划和日生产工作计划来进行继承和分解,同时对于分解后的生产工作计划要加强有效的执行和管理,从而保证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

3、均衡生产原则

对各期的生产工作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将工作计划适当的进行提前,保证各期的生产工作计划均衡进行。

4、保证重点原则

在变电计划管理中应在“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下安排好生产工作计划和停电检修计划之间的关系,以保重点工作计划为主,分轻重缓急,从而使各项工作计划平衡进行。

变电站的生产计划要与停电检修计划进行有效的衔接,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得以有效的提高。

四、加强变电站设备管理

1、加强变电站设备验收工作

变电运行人员必须参与设备的检修、试验、验收工作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变电部设备验收规范》执行。

2、加强变电站设备维护工作

(1)加强设备缺陷管理

在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维护时,对于发现的缺陷,应随时发现随时做好记录,并进行汇报及处理。对这些缺陷进行检修试验时需要缺陷处理人员做好相应的记录,经运行人员认可后,可以对缺陷进行注销。对于处理完后还有缺陷遗留的,则应重新进行登记,按新缺陷来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缺陷部位的检修工作,提高了缺陷的管理水平。

(2)对于一些重载设备,则应对其加强巡视和测温计划,做好这部分设备的维护工作,从而使这部分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3)作为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应根据设备的平时运行状态,每月组织一次评价会,保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有个充分的了解。

(4)运行人员应每月开展一次继电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压板及转换开关投切情况检查,确保与运行方式相对应。

(5)每月对直流系统蓄电池进行检查、测量电池电压。

五、加强变电站安全管理

1、变电站的安全生产责任重于一切,安全生产是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变电站应制定年度班组及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确保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及员工。

2、变电运行班组必须根据本班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结合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各岗位安全生产目标保障措施,经变电运行管理部门批准执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生产目标保障措施应围绕“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的要求,制定防止误操作、预防违章、控制设备异常,以及防火、防汛、防小动物等具体措施。并将安全生产目标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纳入工作质量考核。

3、加强变电站应急管理

变电站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全停事故应急预案、主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人身触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站用电系统全停电应急处理预案、直流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火灾事故处理预案、计算机监控系统故障处理应急预案等,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并制定年度演练计划,按计划开展演练。

4、加强变电站防误装置管理

变电站应具备防误闭锁系统台帐表、逻辑表、验收表,每次逻辑变更及维护工作应该有相关审批表格及记录,确保变电站防误装置可靠使用,杜绝误操作发生。

5、加强变电站防小动物管理

变电站应有防小动物封堵示意图,在鼠害高发季节按封堵示意图对封堵点开展有效检查,做好封堵,防止小动物进入高压场所。

六、加强变电站技术管理

1、变电站应加强设备台帐管理,确保设备台帐与实际一致。

2、变电站应加强设备图纸资料管理。

(1)变电站应设置专用的资料室或资料柜,用于存放有关图纸资料。

(2)变电站的生产记录、生产报表、班组管理的资料形成电子文档。

(3)新设备相关的图纸资料应在设备投运前归类存档。

七、加强变电站培训管理

1、变电站应制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包括岗位有关的规程制度、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所管辖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及运行情况、事故应急处理和一般维修技能、设备操作、维护和巡视、消防知识和技能。

2、变电站应根据员工所从事工种和岗位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加强员工的岗位职能。同时培训计划要纳入年度计划当中。

3、做为一名变电运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对运行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原因熟练掌握,熟悉操作规则及事故的处理,可以完成故障的维护和简单的维修技能。

4、每一班组都需要有统一的员工培训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员工的学历证、培训证及各项成绩及工作中的业绩等。

八、加强变电站站务及安健环管理

1、即使是无人值守变电站也需要配备值班人员,这样可以对运行过程中的相应问题进行适当的维护,同时人员需要佩戴统一的标志和穿戴统一的制服。

2、变电站在新建、改建、扩建结束后要依照相关的设备标准来进行各项设施的验收。

九、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变电站进行一系列系统的管理可以促使变电站更好在发电厂和用户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而变电站作为电力企业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变电站的管理也对电力企业的正常安全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均丽 左圆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河南科技》,2013年06期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8

1. 引言

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中心城区的用电负荷持续增长,而城市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地价越来越高,加上新建的变电站必须符合城市的形象及环保要求,常规地上变电站在中心城区的建设越来越困难。此时,采用地下变电站这种特殊的建设形式便可解决市中心征地困难、征地拆迁费用高、噪声污染大等问题,因此,在中心城区建设地下变电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广州地区共建成地下变电站两座,分别为110kV中轴站、110kV太古站,半地下电站一座,为220kV猎德站,投产时间均为2010年。目前三座地下变电站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安全运行风险

由于地下变电站结构复杂、大型机械难以进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都因设备搬运有一定难度而延长故障的处理期,从而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地下变电站由于抽风装置的长期开启,积尘情况较严重,对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而地下变电站一般地处用电负荷较集中的地区,一旦发生停电,将对负荷中心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2.2 防排水

地下变电站防水和排水设施要求高于地面变电站,特别是在站内防水措施不到位、排水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存在变电站水患和积水无法即时排除的隐患,影响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其次,受地下水的水压影响,地下建筑常见有沉降缝隙漏水、施工缝漏水、固定架漏水等现象。当防水工程不足以抵挡漏水时,如不及时有效进行排泄,积累的渗水也将对室内环境构成威胁。自建设以来,中轴、太古、猎德3个地下变电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漏水问题,猎德站还因电缆隧道封堵问题出现过水浸现象。

2.3 通风

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应能适时排除电气设备电能损耗所产生的热量,地下变电站由于电气设备均置于地下,通风系统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当通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则站内设备存在受潮过热及消防隐患。其中,中轴站由于风槽距离长、转折多,风阻大,在风槽的中后段出现了风力不足的现象。

2.4 消防

目前中轴、太古、猎德均采用了油浸式设备,如变压器、电抗器等,如果发生绝缘击穿易酿成火灾甚至爆炸;电缆的绝缘层多采用聚氯乙烯等可然材料制成,能促进火势蔓延并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此外,管道、电缆穿越隔板的空洞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因此,地下变电站具有火灾蔓延快、浓烟易积聚、灭火扑救困难等特点。这对地下变电站的消防系统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报警、灭火设施及时启动、远方控制等要求都比地面变电站高。

2.5 作业和生活环境

地下变电站由于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在站内进行工作时作业环境较差,必须进行手动抽风装置开启,而通风装置的启动又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情绪烦躁和疲劳。

目前广州地区的3座地下变电站虽为无人值班站,但遇到保供电任务需要值班人员长期驻站时,运行人员精神压力较大。且中轴站、太古站警传室设立在负一层,造成保安人员长期工作在地下,受空气质量、噪音等影响较大,同时也造成了保安人员聘请困难的问题。

3. 解决措施

3.1 前期规划及选址

广州处于亚热带地区,夏季多雨,洪涝灾害发生几率大,同时广州土质疏松、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变电站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在地下变电站前期规划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土质、地下水位情况、洪涝可能性、城市给排水管道等通畅情况,同时应防止地下变电站成为地下水及城市水道管网低处汇集点,给站内排水及墙面防水带来困难。由于地下变电站土建工程无法扩建,变电站规模确定后,土建工程需按最终规模一次建设完成,在建设时还应充分考虑预留设备检修通道或者吊装通道。

3.2 设备选型

由于地下变电站空间有限,进出通道少,空间封闭,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宜采用免维护、小型化、无油化、可靠性高的先进设备,以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行维护的次数。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设备投产后的维护、检修,包括减少设备的不必要停电、留有足够的检修位置、降低噪声等。由于地下站空间有限,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充分考虑今后设备更换和维护人员日常维护的方便。

3.3 防水与排水

地下变电站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水等级进行建设,严把验收关,做好建筑主体防水工作;在变电站建设时要好充分考虑附近水源,提前做好封堵工作,要确保站内排水系统系统同市政排水系统相联通。同时高度重视电缆隧道的防水工作,建议电缆隧道要用正式的防水隔离墙,并做好电缆孔的封堵工作,同时可在防水隔离墙开设一个防水门,做为检修工作和紧急逃生通道。变电站投产后,应做好对突发天气的应急响应,站内应装设应急排水系统。在汛期到来前,应检查周边市政排水设施是否完好,备足防洪沙袋。

3.3空调和通风系统

严把设计施工验收关,要确保地下变电站设备室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量达到设计要求。对通风槽距离长、转折多,风阻大时可尝试在较长的风管中间加设风机,以增加送风量。

3.4消防

隔墙、防火门的耐火等级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全站设备应最大程度上做到“无油化”,如变压器可采用进口的SF6气体绝缘变压器,电缆、电线应优先采用辐照低烟无卤阻燃电线。对于必须使用注油设备的,必须选用符合的安全可靠性最高的灭火系统。站内应采用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与通风系统形成良好联动。同时建议地下变电站消防栓水源采用双重配置,既设置与消防水池联通的消防栓,同时也设置一些直接依靠市政水源的消防栓,增加消防栓系统的可靠性。

3.5作业和生活环境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9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港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消防规划、建设。

第三条港口消防设施实行与港口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的原则。

第四条港口的消防建设规划必须列入港口总体规划,由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算,并报上级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备案。

第五条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按照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对港口建设工程进行防火设计审核、监督检查和消防设施的竣工验收。

第六条港口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应作为企业评审、考核、升级的一项内容。

第七条本规定由港口规划、计划、基建、通信以及供水、供电等有关部门贯彻实施,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负责监督。

第二章港口总体布局的消防要求

第八条港口总体布局中,必须将储存、装卸危险货物的码头、仓库以及载运该类货物的船舶锚地设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港区内已建成投产、尚不符合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规定的危险货物码头泊位、仓库、锚泊地等,必须纳入改造计划,采取迁移或改变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第九条港口规划、建设中,应合理选择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配(变)电站、油漆库、乙炔气库、氧气瓶库、锅炉房以及输送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管道的位置,设置明显的消防标志。严禁在其防火间距内搭建任何建、构筑物或堆放物资。

第十条港口新建的各种建筑应优先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控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对原有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等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要求的建、构筑物(列入文物保护的除外),应按《建规》进行改造。

第十一条由国外引进的港口大型机械设施,应符合或不低于我国消防规范要求。规范没有规定的,可参照国外有关技术规范,但须将规范有关条款的中文译本和设计图纸送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

第三章消防站

第十二条沿海、内河港口,应按交通部《港口消防站布局与建设标准》和公安部《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建立水、陆域消防站及配套设施。

第十三条港口消防站的站址和用地(岸线),应纳入港口总体规划。已经划定的消防站址和用地(岸线),任何单位不得占用。

第十四条消防站应选建在港区适中位置。其布局应以接到报警陆域消防队5分钟内和水域消防船20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为一般原则。

第十五条消防码头基地前沿水域和消防船外舷不得靠泊其他船舶和设置任何障碍,应保证火警时消防船紧急出动回转半径的需要。

第十六条基本抗震烈度6度(含)以上的港口,其消防站的建筑应按基本抗震烈度提高1度进行设计。

第四章消防给水

第十七条港口应建设共用或专用的消防给水设施,并有可靠的供电系统和取水设施。码头前沿的消火栓应为国际通岸接口。

第十八条消防给水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海等天然水源。

第十九条消防给水管道的管径及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建规》的要求。

第二十条消防给水管道锈蚀、陈旧或水量、水压不足的,供水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更换、修复,满足消防给水的需要。

第二十一条港区消火栓规格必须统一。拆除或移动消火栓须经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消火栓损坏的,港口主管部门应及时修复。

第五章消防车道

第二十二条港口应合理规划建设消防车道,其宽度、间距和转弯半径等应符合《建规》要求。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挖掘或占用港区消防车道。临时挖掘或占用时,须事先报经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

第六章火灾报警与消防通信

第二十四条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建立灭火通信指挥系统,并与所在城市公安消防调度指挥中心联网,配备接收船舶火警甚高频无线通信设备。

第二十五条港口的重点消防单位、部位应设置与港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联通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火灾报警设备。

第二十六条靠泊、装卸1000吨(含)以上易燃液化气体、5000吨(含)以上甲、乙类易燃液体船舶的专用码头及总储量在10万吨以上的油库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步采用闭路电视监控或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第七章建设与维护资金

第二十七条港口消防设施建设,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应列入港口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属于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的,从更新、改造工程费用或设备维修费用内投资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削减、挤占、挪用消防建设投资。

第二十八条港区内因工程建设及其它原因损坏或拆迁的消防设施,其重建、修复费用全部由损坏或拆迁单位负担。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21-02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针,以“建机制、查隐患、防事故”为目标,在开展继电保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面卓有成效。

1 建机制

建立供电公司的继电保护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体系,成立继电保护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组,工作组覆盖了公司所属各县区公司,明确了市、县两级继电保护专业的工作职责、编制了继电保护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要点,从管理制度、人员行为、设施设备等多角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2 查隐患

继电保护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日常排查与定期排查结合的工作制。日常隐患排查工作结合设备的巡视检查、定期检验计划和设备缺陷管理进行,定期排查工作结合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检查、春检、秋检等专项安全检查进行。确保继电保护隐患排查不间断、常态化开展。一是“全方位”开展继电保护隐患排查。通过查思想、查现场、查措施等多方面排查,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完善《继电保护系统日常巡视制度》及《供电电网继电保护检验规程》。提高变电站现场保护、安控装置、站用电系统、直流系统、二次回路、主变风冷装置等情况隐患排查工作质量;进行继电保护定值核对,加强对用户配电室、水电站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的专项检查,定期组织检查继电保护现场运行规程、保护压板投退,找出运行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排查内容包括:(1)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2)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压板(包括软压板、硬压板)投退情况;(3)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情况;(4)各间隔的电流互感器变比是否与保护定值单一致;(5)所有与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有关的空气开关、切换开关、二次保险的运行情况;(6)继电保护现场运行规程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是否满足现场实际需要,并主动与值班调度核对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各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投入情况以及压板投退情况。二是“全过程”开展继电保护隐患排查。对新建、扩建、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从源头开始排查,从规划可研、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设备制造、设备验收、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竣工验收、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等方面开展隐患排查,与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相结合,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确保隐患排查的深度,发现各层级、各环节隐患。

3 防事故

一是杜绝误整定。三集五大后由供电公司复核县公司定值单,复核定值的工作量大且要兼顾继电保护运行现场工作,通过研发整定计算软件中的复核模块,实现有配合关系的多个线路保护一键式复核。二是二次专业人员集约。根据县公司二次专职配置不足且有兼职调度员、安全员等现状,提出二次专业地县一体化实施方案。在地县调控现有二次专业人员基础上进行集约,重新对市县两级调控专业二次人员工作职责进行调整。充分整合各县区调控分中心现有二次专业人员,打破县域限制,统一开展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继电保护专业运行管理工作。(1)地调全面上收县公司调控继电保护专业工作,统一开展地县两级继电保护专业管理。开展继电保护装置缺陷管理、反措管理、软件版本管理、检验管理;组织县公司保护设备年度、月度检修计划审核和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工作;审核继电保护现场运行规程;组织制定并上报继电保护技改大修项目实施计划,监督检修单位落实相关保管、维护、检验和建档等工作;组织开展继电保护技术培训工作和专业考核;负责县域电网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复算、审核和批准。(2)地调全面上收县公司调控自动化专业工作,负责统一组织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及配调自动化系统建设,负责自动化设备技改大修管理,责配电自动化、厂站自动化的专业管理;参与基建、技改项目自动化专业审查、工程验收,负责备调管理;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设备)的运维,负责调度数据网和安全防护设备、大屏幕及控制系统、机房及辅助系统运维。三是结合图实相符工作开展继电保护反措治理。编制《继电保护二次图纸管理作业指导书》,开展二次图纸规范上传图档系统培训,要求电子化图纸一般情况下每个间隔应含有:电流电压回路图、控制回路图、信号回路图、测控(控制)屏端子排图、保护屏端子排图、户外端子箱端子排图、保护屏厂家图;公用部分图纸至少应有各侧电压互感器接线图、直流分布图。制定二次图实相符及继电保护反措排查治理月度计划,落实相关责任人,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市县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公司继电保护图档系统管理的同时,完成二次回路的梳理,处理主变差动电流回路两点接地、压板投退不正确等问题。四是修编县公司继电保护运行规程。针对县公司变电站运行规程中存在现场压板误投退,未对压板进行释义以及未区分压板与定值的管理界限等问题,组织县公司修编变电站保护运行规程。保护运行规程中应包括,保护配置、硬压板示意图、硬压板说明、软压板说明(软压板的编制结合定值单中保护功能的投退)。五是整治县公司二次缺陷。由市供电公司组织县公司开展35 kV变电站集中检修,发现并集中整治二次缺陷。由市公司负责组织召开缺陷分析会,确定缺陷整改时间;参与制定解决严重及危急缺陷的技术方案以及防止缺陷扩大的具体措施;根据缺陷分类,督促县公司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改大修计划;负责统计缺陷消缺情况,督促县公司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并对消缺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县公司35 kV变电站新建、改建、扩建牵头组织竣工验收,确保基建、技改工程投运前零缺陷。(1)针对严重和危急缺陷,县公司应制定消除严重和危急缺陷的技术方案,并按缺陷消除时间要求完成消缺:严重缺陷应在7 d内,危急缺陷应在1 d内予以消除;对因物资原因不能完成消缺的,县公司应制定防止缺陷扩大的具体措施报市公司运维检修部,并明确具体的物资到货时间。(2)针对一般性缺陷,县公司一般应在3个月内予以安排消缺。部分一般缺陷不再发展,对设备安全没有影响,由检修班组上报,经县公司分管生产领导同意后可不作为设备缺陷对待,但应结合停电进行必要的消除或周期性鉴定。对不再确定作为设备缺陷对待的,县公司应明确告知市公司运维检修部具体原因。市、县公司进行设备缺陷管理,并明确缺陷发现、上报、消除、验收、统计、分析各环节中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时限要求。

继电保护专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立足公司生产实际,根据隐患具体情况和紧迫程度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抓好隐患整改,防止事故发生,进一步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11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变电站土建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变电站的正常供电,继而影响正常的经济运行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因此对变电站土建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分析

变电站土建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在实际的土建设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总体来讲,变电站土建设计需要注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址问题

变电站内电器设备电压高,电流大,电路系统交织,一旦发生洪涝、特大暴雨、冰冻、雷电等不确定的自然灾害时,电气设备极易损坏,发生短路后,极易引起火灾或者爆炸。所以在变电站的土建设计中,应做好变电站的选址工作,力求布局合理。选址应需注意:①尽量选择经济效益低的土地,节约用地;②综合考虑交通运输条件;③尽量避开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与城市建设规划、周边环境相一致。对于山区等特殊地形地貌的变电站,其总体规划应考虑地形、山体稳定、边坡开挖、洪水及内涝的影响。

2、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

根据长期的选址经验,初步选定的站址往往在细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是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加以改善的,这就是可行性研究的要点。

①在不影响变电站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使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尽可能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布局谋划时,利用先进的工艺布置方法,使变电站结构尽量向空间发展(如采用独栋综合楼模式)。

②对于水文环境较差或交通不直达的站址,应研究地基处理方式(如碾压、强夯等)和确保交通畅通的措施,并保证最终的土石方估摸数和交通保障代价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选址。

3、初步设计阶段

是对可行性研究的完善和细化,具体要完成竖向布置、总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结构等数个方面的定性规划。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变电站所需的挖填方量、给排水方案、道路布局应该比较明确,并能指导征地、赔偿等一些列附属工作的开展。

4、施工图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是实际应用已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方案,根据国家标准和初步设计审查通过的方案进行设计的阶段。为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可通过以下几点达到目标:⑴设计前认真核实提供的设备资料和定位尺寸等;⑵以通用设计为参考进行设计;⑶各专业间资料互提,避免沟通不畅出现问题;⑷建立施工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二、变电站土建设计控制策略

1、变电站土建的选址

变电站应该建在平坦开阔地带,同时还要远离居民区或者距离村庄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既方便供电,又能避免噪声污染。变电站还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向或者季风方向垂直方向上,也可以减少噪声污染。同时避免设在低洼地带,避免洪涝对变电站造成的损害。变电站选址还应考虑地质状况,尽量选在地质比较稳定的地方,避免潜泥石流、滑坡等潜在的威胁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灾害,充分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安全。除了考虑噪声污染和运行安全问题,还应考虑方便工作人员生活,尽量建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2、注重建筑设计安全性

变电站土建设计着重要考虑安全性问题,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做好建筑设计安全性。

2.1科学处理配电室穿墙套管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定要符合变电室安全标准。在考虑到安全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变电站内部建筑物的实用性,例如将休息室与主控室相临近,为员工提供方便休息。

2.2设计人员在配电室与主控室之间,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外开门,以两个为好,如果发生火灾,可以使得人员得到及时疏散。

2.3接近主变侧留门窗应该满足防火的要求。

3、建(构)筑设计要全面

要点:①建筑立面要美观,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②建筑物结构须需根据其安全等级合理选择结构形式;③构(支)架宜采用独立基础;变压器和电容器可使用平板基础。④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灵活选择地基处理方式(或选用天然地基,或进行强夯处理,或采用预压、灌注桩等方式处理)。⑤暖通通风设计必须为设备运行服务且需满足消防要求。

4、强化设计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变电站设计的核心环节,如果变电站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设计质量。设计人员本身应该提高自己对设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及时与电气一次、二次专业人员认真配合,制定合理的可行的设计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可提高变电站土建设计整体质量,确保变电站的顺利投产运行。

三、变电站的设计优化

1、变电站站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方案设计与优化

变电站的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这两个系统最好分别设置。变电站的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量都不多,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市政供水或打井来满足供水方案设计。变电站的排水系统应根据站区面积、污水处理装置容积采用合流或分流排放。变电站场地内设置检查井、雨水口,地面以自然排水为主。对于变电站的消防系统方案设计,应当检查设备、建筑物相互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消防规定,当达到消防规定的间距标准时可以不做处理;当达不到间距标准时,应采用防火墙或者防火窗来处理;主变消防应针对不同电压等级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择消防系统。

2、屋外构支架的设计与优化

变电站屋外构支架的结构选型和布置方式根据电气主接线方式进行选择。为了达到减少纵向尺寸和节约占地面积的目的,应合理选择结构形式,科学论证。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运用LCC全寿命比较分析法对屋外构支架的材料(钢管杆与水泥杆)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选出与变电站使用周期相符合的杆体材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围墙、电缆沟的设计与优化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实现现场组装和工厂化制作,可采用装配式围墙。变电站的电缆沟也应尽量采用现场装配施工的方式,根据智能化变电站工程特点,减少或者取消地下电缆沟的数量,采取电缆埋管、预制电缆槽盒和预制电缆沟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全站作业条件得到改善,管沟施工质量得以提高,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4、暖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变电站暖通系统方面,设置节能型排风机和节能变频空调,使变电站建筑的全年总能耗大大降低。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和不燃烧体楼板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处设防火阀。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输配电系统是维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系统。因此在变电站土建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提高对设计质量的控制,保证变电站的质量,节约投资,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魏峻峰.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2年.

变电站消防工作计划篇12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Desig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n City

ZHENG Xinyang (CCCC-FHDI Engineering Co.,Ltd.Guangzhou 510230 ,China)

Abstract : In according of the electrical demands for a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n Guangzhou city, the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design scheme ,which include the grading of power load ,power source ,the allocations of the substations and the own diesel generator rooms,MV distribution system, LV distribution system, etc.,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 Urban Underground Space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Design Scheme

0前言

工程设计必须面向具体项目,不同的需求有相对应的设计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技术越来越复杂,机电设备也不例外,特别在防灾方面,对供配电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较高要求,本文以广州某地下空间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1项目简介

地下空间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是一涵盖各种交通接口的多种用途的地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本项目为地下民用建筑,地下共三层,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长度最大处1200m,宽度最大处120米,周边呈现不规则折线。地面上为绿化广场、城市道路、人行天桥、防洪渠。地下功能主要为换乘交通通道、交通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集中供冷设施、文化设施、停车库、人防工程等。其中集中供冷设施是为本项目周边的建筑提供冷源,拟采用冰蓄冷技术,初步预留满足54000kW冷量的设备空间。

2电力负荷等级

电力负荷分级的意义在于正确地反映它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界限,以便根据负荷等级采取相应的供电方式,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0.1条款中对电力负荷的划分给出原则性规定。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程》中对于电力负荷等级的划分也基本遵循上述规定,这些规范中也给出比较详细或明确的规定。综合考虑,对本项目的电力负荷划分表2-1。

表2-1电力负荷分级表

序号 负荷分级 用电设备

1 一级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导向标志照明(事故时仍需点亮)、公共照明(事故时仍需点亮)、消防水泵、消防与平时合用风机、消防风机及风阀、事故风机及风阀、排水泵、排污泵、气体灭火设备、所用电、消防设备房用电、通信系统、安防系统、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防灾报警系统、电机械停车设备、救助中心、其它事故仍需工作的用电设备。

2 二级 设备区照明、管理区照明、导向标志照明、污水泵、电梯和扶梯(消防时无需运行)、各类弱电机房照明和空调、生活水泵、维修电源、其它为一级负荷服务的用电设施。

3 三级 一般照明、景观照明、广告照明、一般空调系统、集中供冷系统、清洁工具、一般服务设施、其它与事故无关(可以断电)的用电设备。

考虑到本项目的作为地下人行和车行的交通重要通道的因素,为避免在照明断电后引起的公众的恐慌,造成秩序的混乱,公共场所的照明,公共照明的供电系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在事故时具备正常照度,其电源的转换时间应提高标准。如果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系统、计算机系统用电列入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提高负荷等级,这将增加工程的造价。

3电源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第3.0.2款规定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目前,城市的电力网中,很难有完全独立的两路市电提供给一级负荷,通常把不同区域变电站(110kV或35kV)或同一区域变电站的不同10kV母线引出的两条10kV馈线看作两路独立电源。

然而,在电力部门的《供电营业规则》第十一条规定中可以了解到,供电部门的高可靠性电源(备用、保安电源)也可能出现中断电源的情况,因此,一级负荷除了两路市电外,将采用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除了保证一级负荷外,在投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对二级负荷进行供电,进一步项目满足功能需求。

在双重电源供电的系统中,必须考虑双重电源的切换时间和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允许切换时间。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质、用途和有关规定,第二电源投入时间有不同的要求,应急照明的投入时间在1.5s~5s之间,电子计算机设备供电电源的转换时间为0~4ms,市电及自备发电机电源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必须使用UPS、蓄电池(或干电池)或其它专用的电源装置作为补充,来满足双电源切换时设备连续运行的使用要求,这些电源装置通常有EPS,UPS,直流备用电源等。

本项目考虑采用UPS来保证计算机系统、安防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采用EPS电源来满足集中供电的消防用电设备的连续工作,如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公共照明(事故仍需工作)、指示灯箱等;采用干电池作为消防主机的备用电源、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内置备用电源。UPS的持续供电时间,由于有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在满足电源切换所需的时间同时留一定的余地,通常选用0.5h。

由于本项目内设置了集中冷站,故不考虑空调冷源部分的用电负荷,预估总负荷为10800kW;一级负荷按30%计,为3240kW;二级负荷按20%计,为2160kW。通过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电源现状和电力规划的情况,附近有3个规划的110kV区域变电站,可以提供多路10kV电源。集中冷站负荷较大,可采用引入多路10kV市电直接引入的方案,其它变电所由市电引入两路10kV市电,经分配后,可满足一级负荷对电源的要求。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大都采用高速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电源,发电机组输出电压等级较多采用低压400V,少量采用10kV;多台机组时按变电所分布布置,或集中布置方式;机组的冷却方式基本采用风冷方式。如果采用低压400V输出机组,由于需要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的用电设备分布较广,每个变电所都需要设置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利用率会较低、总容量会较大,而且机房占据的总空间较大,环保处理的代价较高,低压结线比较复杂,建成后运行和维护也比较麻烦。

在本项目中,采用低压10kV输出机组, 备用柴油发电机房可与集中冷站专用的变电所比邻设置,可以最大限度优化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节省设备用房的面积,同时方便管理,有利于防灾,环保工程集中处理较好;但是10kV配电系统比较复杂、10kV电缆用量稍多、机组的价格较高。集中或分散,从技术方面来讲,可靠性、安全性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从使用、管理方面来讲,集中布置的方案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将有明显的优点。

综合考虑,备用柴油发电机组集中设置,输出电压采用交流10kV,低压配电系统简单,可保证电源的质量,提高可靠性,综合效益较高。

4供配电系统

本项目建筑占地范围较大,在考虑了负荷分布、低压供电半径、防涝防灾、建筑空间使用功能等方面因素后,在负2层设置3个变电所,在集中冷站设备区设1个集中冷站专用的变电所。备用柴油发电机房与集中冷站专用的变电所比邻设置。开闭所的布置需要进一步与供电部门沟通落实,比较好的方案是设置2个开闭所,并靠近市电电缆进线位置,其中1个开闭所的邻近集中冷站。在建筑平面上需要设置若干配电间,满足分区控制的需要,配电间上下位置对齐 ,同时在配电间内设置电缆垂直通道(电缆竖井)。

按照上述负荷预测和电源的情况,结合规范对一级负荷供电要求,每个变电所设置2台变压器,采用2路10kV市电进线,市政10kV电源向每个变电所分别提供2路10kV电源,在10kV配电中心,系统采用单母线结线,独立运行方式, 两路电源分别接至不同的母线段,正常情况下母联开关断开,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当其中一路电源故障时,通过母联开关手动/自动闭合,由另一路高压电源向全部负荷供电。所有高压配出线回路均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其结线见图4-1。

图4-1 10kV市电配电系统

备用柴油发电机组采用集中设置,考虑分段并列,以提高其可靠性。如采用多台并列运行,可减少总安装容量。出线电压采用10kV,为每个变电所提供2路备用电源,其结线见图4-2。目前10kV输出电压水平的单台民用柴油发电机组容量可达2500kVA,具体机组的数量和单台容量需要根据具体的用电设备参数和使用的要求来确定。机组的选型必须考虑可单台机组低负荷(20%~30%)安全运行,机组的自启动的信号来自2个10kV进线总开关或其两段母线,只有在2路市电电源均失电时,才执行自启动程序。

图4-2发电机分段并列

考虑到日常操作以低压为主,且备用发电机组采用集中和中压供电方式,及本文有别于常规做法,两台变压器的10kV供电母线在变电所内是独立的,在中压配电系统中加强变电站自动化的可靠性、安全性措施和自动化程度来满足日益复杂的供配电系统。变电所的10kV配电采用图4-3结线,每台变压器的进线均采用2路10kV电源,1路来自市电,1路来自发电机组,两路电源自动切换。

图4-3 变电所10kV配电系统

建筑内的低压配电的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低压配电采用三相五线220V/380V系统。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正常时分列运行,某一变压器失电时,由另一母排通过母联开关供电,变压器的出线开关与母联开关设置电气连锁功能,每台变压器的容量均能保证100%该变电所供电范围内的一、二级负荷的正常运行需求,见图4-3。

图4-3 各变电所配电系统

三级负荷的馈线开关设置失电脱扣装置及电操机构,电源恢复后,可远程恢复供电,方便实现自动化管理。一、二级负荷采用放射供电方式,三级负荷采用混合供电方式,在满足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消防负荷及其它一、二级负荷设置双电源供电回路,在供电末端设置EATS或ATS装置,满足高可靠性要求。对于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系统,断电引起的损失远大于设备投入时,采用双UPS电源供电。

对于复杂的供配电系统,人工的监控、操作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各种功能及供配电系统管理的需求。实现电站的无人化,通过计算机系统和自动化装置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运行和管理水平,在项目设计中必须给予充分考虑。

本项目属于地下建筑,为减少、消除火灾时电线电缆受热发出大量有毒烟气,同时消防及一级负荷的供电导线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又能在高温下可靠地运行,因此,本项目的导线的选择按以下原则:

(1)、消防负荷的低压配电系统干线,由10kV配电室和发电机房引出的中压馈线电缆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2)、一级负荷(非消防负荷)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无烟、无卤、阻燃、耐火类型的无铠装电力电缆;

(3)、二、三级负荷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无烟、无卤、阻燃类型的无铠装导线;

(4)、采用低毒特性的电力电缆。

一级负荷(含消防负荷)的两回供电线路,为提高可靠性,其路由应相距较远。如,一路走地下一层,另一路走地下二层或走地面管沟。

5节能和环保

环保和节能是当今电气设计必须考虑的环节,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合理选择电缆截面,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降低配电系统自身的能耗。

(2)、采用节能产品。变配电系统设备采用节能、高效型技术参数,实现变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空调器、水泵等采用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的能效。

(3)、采用合适的经济运行方式。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系统接线适应负荷变化时,灵活投切变压器。

(4)、动态无功补偿。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5,减少无功损耗。

(5)、对于动态变化频繁的负荷,采用变频器控制,根据负荷大小实时调节电能供应。

此外,按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的要求,冷热源、输配电系统、照明需要分项独立计量,新建的超过5万m2的公共建筑,有条件时与城市能耗统计数据检测中心联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电能管理设计方面,预留必要的信息和通信接口。

6结语

地下空间的供配电设计涉及内容多,本文未能全面详述,不足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4]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5]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DBJ/T 15-64-20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程.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