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7:40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1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混凝土在房建,公路,铁路等领域内发

展迅速,然而也出现了不少的质量事故,在这里,针对混凝土保证质量的措施,

我来简要谈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即水泥混凝土的搅拌与灌注要点,因为混凝土的质

量不但与配合比有关,而且与搅拌和灌注也有密切的联系,一旦采用的搅拌方法

与灌注方法不合适,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混凝土的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上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人工材料,由于结构本身组成成分及承载受力特点,在周围环境中水及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将出现裂缝、破碎、酥裂、磨损、溶蚀等现象。

3、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地基变形、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和结构受荷、设计结构等原因造成建筑工程局部甚至整体工程的质量问题。积极改进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是减少和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4.1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4.2混凝土浇筑

4.2.1单独基础浇筑。

4.2.1.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

4.2.1.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

4.2.1.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2.1.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4.2.1.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4.2.1.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4.2.1.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4.2.2条形基础浇筑。

4.2.2.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4.2.2.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4.2.3设备基础浇筑。

4.2.3.1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4.2.3.2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要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5、混凝土的保护和养护

采取措施对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护,以防止风、阳光、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剧烈的温度变化、过早发生的载荷、偏转、冲击、及地下水侵入等因素对混凝土造成的有害影响。保养措施须从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刻开始至少持续进行14天。

外伸钢结构的温度应保持在5℃到45℃间。

所有的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在浇筑完成后至少14天内保持潮湿,所用的养护膜可以在水中使用、无毒并不染色。养护膜按厂家的说明使用。

养护膜在没有模板的混凝土浇筑9个小时内或在立墙(混凝土)去掉模板后的一个小时内使用。用养护模保养的混凝土应避开干风和日晒。防水混凝土或要加涂层的混凝土表面不使用养护摸。

在用了养护剂的60分钟里,养护剂必须稳定并阻碍水从混凝土表面蒸发。养护剂在使用后的三个星期里应该是不会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不会裂,剥落或分解,否则采用其它有效养护措施补救。

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宿迁市万福隆农贸商城工程位于市区发展大道415号,本工程为集农贸市场与住宅与一体的商住工程,本工程一、二层为整体农贸商城,三至五层为住宅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0㎡。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

6.1施工前,由项目部向检测中心实验室报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单,说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量、浇筑部位及浇筑要求。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坍落度允许偏差±30mm。

6.2现场混凝土施工作业条件:

6.2.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予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复合设计要求,办好隐蔽验收。

6.2.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6.2.3水泥、砂石及外加挤等经检查复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单。

6.3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模板支撑系统是否可靠,检查钢筋和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办理完隐蔽验收。框架柱浇筑前,底部应先铺水泥净浆,再铺30~50厚的1:1水泥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应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如Ф50振动棒分层厚度为43~48cm,Ф30振动棒分层厚度为33cm,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密实。梁板混凝土施工: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底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梁柱节点钢筋较密,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或辅以人工钢钎振捣。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踏步的1/3的部位,施工缝处理同梁板。

7、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2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特点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像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一、进入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特点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人员,要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 编制相应的冬季施工方案。方案的编制要保证工程质量, 经济合理, 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 施工方案的工期要与计划工期相符。 施工方案中应体现施工程序, 施工方法, 现场布置, 设备、 材料、 工具等的供应计划, 安全防火措施, 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2、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学习冬季施工方案并向班组进行交底, 学习冬季施工的有关技术知识, 重点学习防火知识, 明确职责, 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

3、在进入冬季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做全面的维修和保养, 及时更换机械设备的油, 检查机械设备防冻液是否充足, 未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 当停止工作时要将设备停放在暖棚车间内。对加水、 加油部件勤检查、 勤更换, 防止冻裂设备。

4、在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现场要作好防寒保暖工作, 职工住房及仓库必须达到过冬条件, 检查施工仓库中冬季用品是否充足。 排除现场积水, 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 保证道路的畅通, 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 做好排水措施, 消除现场施工用水、 用气造成的场地结冰现象。 对人行道路、 脚手架上、 跳板和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二、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原理

冬季混凝土施工,水形态的变化是抑制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浇筑后逐渐凝结、硬化,直至达到设计强度。水化作用速度与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关,主要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升高,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温度降低到0 ℃时,混凝土中部分水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参与水化作用的水减少,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混凝土中的水完全结冰,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9 %,当混凝土毛细孔含水率超过91.7 %时,结冰会产生2 500 kg/cm2 的冰胀应力,大于水泥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其强度降低。水变成冰后,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钢筋的黏结力,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冰凌融化后,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新浇混凝土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对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极为重要。可增加混凝土内部液相,减少固相。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1、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取质量较好的硅酸盐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其强度等级应大于42.5 级,且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水泥使用前1~2 d 置于暖房内预热,不能过早,同时注意保持水泥周围环境干燥。

(2)石子:粒径5~25 mm 的碎石,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2%。

(3)砂子:细度模数为2.5,含泥量为2.2%,泥块含量为0.6%。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不能含有冰块、雪团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4)早强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减水剂1‰~3‰(根据实际温度和实验配比),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工作性能进行观察和抽检,严格控制坍落度。

2 、防冻外加剂法

为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可在材料中加入防冻外加剂。使用较多的是氯盐类早强剂, 它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延缓冰冻, 但它对强筋有锈蚀作用, 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湿环境中的结构、靠近电源的结构等工程不能使用氯盐类早强剂。在掺用氯化钙时, 要加入2~5%的亚硝酸钠阻锈剂, 我国多年广泛使用的亚硝酸钠―――三乙醇胺复合早强剂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同种水泥制成晶胚, 以促进结晶成长, 能加速水泥硬强并提高SB 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冬季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上午,因为此时的大气温度逐渐上升,与出机温差相对较小,减少温度散失,对混凝土早期正常养护非常有利。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混凝土运输车外包裹保温措施,并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

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模板(尽量避免使用铁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在施工操作上,冬季施工混凝土应该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应比常温时有所增加、振捣时不留死角,保证混凝土能充分填满模板的各个角落,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按负温混凝土要求施工,应根据混凝土浇筑5 天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15℃ ~ 10℃、 10℃ ~ 5℃ 时宜分别采用规定的 10℃、 5℃ 的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5℃时,可采用早强减水剂并用保温材料覆盖。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在负温下硬化是缓慢的,硬化过程可能出现受冻过程。也就是说,硬化过程和受冻过程同时发生。在负温养护时,由于热交换作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要做相应的后移,温度越低水泥的硬化过程越慢,养护期越长。若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受冻、水泥水化处于刚刚开始阶段,混凝土仍保持其塑性性质,此时受冻只影响其可施工性,而损坏不了混凝土本身物理性质。若混凝土进入凝结期以后受冻。而混凝土结构正在形成阶段。受冻既要破坏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又会导致混凝土本身强度及耐久性显著降低。

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由初温受冻不会突然出现,在施工现场也不会出现所谓速冻的条件。即使在严寒的条件下有剧烈降温的可能性,混凝土也会有一个适当的水化过程。冬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冻害事故,多数是在初凝期以后受冻所致。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终凝期间采取强有力的养护措施,会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业与基础建设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混凝土生产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冬期生产施工准备,以便顺利进入正常的冬季生产施工状态。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否要防止混凝土是早期受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从原材料、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低温季节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3

1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桥梁工程的重要性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拉动内需,可以说非常的重要,在我国各个城市都被广泛地执行着。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得我国西部或者是远海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与东部或者是沿海城市有着天差之别。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以及远海地域,由于交通的不发达,运输工具难以真正地贯穿整个地域,使得西部及远海地域的经济发展始终比不过东部以及沿海城市。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的运输可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能够积极地配合新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省政府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开始大力地建设铁路以及公路还有桥梁。而在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说一直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为高端技术的存在,也是其整个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可以说对于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一直列在首位。可以说混凝土技术发展的缓慢就是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的根本所在,并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混凝土技术被列为核心技术,并不是无的放矢,混凝土技术所拥有的取材面广以及价格低廉和超强的抗压性和维修费用低等等相关的优点就是其成为核心技术的根本所在,而这些因素也是混凝土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中的根本所在。在正常的环境长期影响下,混凝土会保持盈利不变且其质量也一直趋于稳定的状态,正常来讲,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会因为水位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其严重地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在路桥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了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在桥梁工程建设时期,由于混凝土技术逐渐地被完善,通过混凝土技术将省与省之间完全的贯穿,将各种资源运输开来,使得桥梁建设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速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可以说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使用混凝土技术不单单将区域的经济水平有效的提高,还使得其交通运输以及经济发展得到了坚实的基础。一段桥梁的建设,混凝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在无形中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混凝土施工在桥梁工程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城市的各级别公路以及各种桥梁的建设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例如裂缝或者是渗水等病害的问题,这些弊端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桥梁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尤其是在一些桥梁工程的建设中,由于人为或者是客观环境的因素,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破损或者是坍塌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交通的运输,且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通常,混凝土都是由水泥以及砂料和石子还有水进行搅拌混合后形成的,并且经过人工硬化的处理之后形成了混凝土。因砂料和水泥以及其中的碎石其脆性很大,使得混凝土在抗拉能力上较弱,且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当混凝土受到了一定的张拉力或者是弯折力后,由混凝土形成的桥梁就会出现一定的开裂现象。而由于普通的混凝土会出现一定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且其收缩的力度非常大,进而使得路面受到温度的影响最终出现裂缝等现象。普通的混凝土由于并不具备抗冻性,所以在寒冷的天气下,混凝土会膨胀,而且其强度也是不断的下降,最终出现裂缝的现象。而除却上述的这些问题,普通的混凝土抗侵蚀的能力也比较弱,而且对水泥石的抗侵蚀能力也较差,极易出现路面损毁的现象。上文提到过,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技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混凝土的种种弊端,使得其由于承受力以及抗压性所引起的各种病状严重地影响了一个桥梁的质量,而且对交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但随着近些年桥梁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特殊地域如高海拔以及高温或者是低温地域,这些桥梁的建设其混凝土的技术也随着地域的特殊环境持续的完善着。

3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的手段

混凝土技术的优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材料可以代替,而由于其缺点,也导致了各式各样的弊端,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为了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在没有找到新型可以替代混凝土的材料之前,就需要对这些问题施以有针对性的手段,最终解决这些弊端。

3.1原材料质量的提高

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对于一个桥梁工程的质量来讲,有着潜在的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的问题,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提高。桥梁所用的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归根结底就是其强度来决定,而强度即指混凝土在硬化后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性能,强度的好坏通常都会表现在桥梁的抗拉以及抗压和抗弯强度上。正常情况来讲,抗压强度最大以及抗拉强度最小就是一项相关的指标。对于桥梁工程来讲,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桥梁建设工程中承受的压力以及支撑的承载物。所以提高混凝土的原料质量把关工作,就是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材料配比的完善

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来讲,除却对原材料质量的把关,还需要对材料的配比进行一定的完善,无论是砂料还是水泥和水还有石块等,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对混凝土制作的桥梁其承载力问题进行完善的配比,而除却这些还需要添加一些例如由矿物组成的海绵状玻璃体,铝硅酸盐玻璃微珠就是很好的选择,加入这些材料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用这些微珠其表面的光滑以及粒度细等,使得混凝土泥浆的需水量得到一定的缩减,还能将水泥浆中的孔隙进行有效的填充,使得混凝土的紧实度得到一定的提高。而如果在混凝土中再添加一些适量的粉煤灰,还能使得水泥不会再发生颗粒间的粘黏,将消化反应更好的进行,降低用水量提高其密实性能。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艺术中心、体育馆之类具有特殊造型要求的建筑物大量建设,混凝土内斜柱作为主要结构受力构件在实现这些建筑创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受力,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还大大的改善了其塑性和韧性。但是,目前混凝土内斜柱的施工技术仍然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参与的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混凝土内斜柱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文选用的实际工程是位于某市市中心的体育馆,该工程由中心服务区、南北共享大厅和四个分馆共6个单位工程构成。四个分馆均为不规则的椭球体,为了配合外形曲线将柱子设计成内斜柱,共计26根正方形截面内斜柱。

2、施工难点

由于本工程中的四个分馆是完全凭借设计师的想象建立的几何模型,没有准确的空间曲面方程可以参考,并且本工程中沿椭球体面斜向设置下部钢筋混凝土外边缘柱,导致受力状况复杂,给施工带来了一系列困难:

(1)混凝土浇筑时密实度难以控制;

(2)支模时,模板的支撑方法复杂;

(3)由于各柱和环梁在倾斜角度、截面形状、长度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钢筋的加工、绑扎困难。

二、施工技术

相关部门针对混凝土内斜柱施工技术的特殊性,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混凝土内斜柱施工的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预埋支撑铁件主筋校正及绑扎绑扎斜柱箍筋内斜柱模板安装及加固柱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摸。

1、测量放线

在进行内斜柱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之前,应先依据施工图纸中注明的斜柱距轴线的距离和斜率计算出梁底位置距轴线的距离作为控制依据,这样既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又能有效避免测量点复杂、量大。

2、钢筋工程

(1)预埋支撑铁件

为了便于后期内斜柱施工支模时设置斜撑加固体系,每根斜柱需要预埋10根铁件,在每层楼板钢筋铺设好进行浇筑前,将事先预制好的由两根钢筋制成的L形支撑铁件与相应位置的钢筋焊接牢靠,最后浇筑在楼板中。在具体实施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控制各预埋铁件与斜柱内侧边间线的距离。

(2)内斜柱箍筋的加工和控制

由于内斜柱的的特殊性,导致其箍筋也比较特殊,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以及下料的准确性,技术人员应先到现场放出内斜柱的大样,结合柱子的保护层厚度,算出箍筋的尺寸,再通过软件算得每种箍筋的加工尺寸。在得到具体的加工尺寸之后,依据该尺寸加工样品并送交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大量的生产用于施工。

(3)内斜柱钢筋的绑扎

①主筋校正及绑扎

在进行主筋布置时需要采用特制的具有特定角度的三角模具来将主筋位置与事先放样好的柱四边的边线进行比对,调整柱主筋至正常的位置。最后为了保证柱保护层厚度,施工人员应在斜柱四侧放置塑料卡口垫块;

②绑扎斜柱箍筋的施工工艺

在基准内斜柱上选定一根基准主筋在基准主筋上划定箍筋间距线绑扎箍筋,形成钢筋骨架用水平尺引线至另外柱主筋上根据引线再画间距线继续绑扎箍筋,形成钢筋骨架。

3、模板工程

(1)内斜柱支模工艺流程

在进行内斜柱支模施工时,应按照以下工艺流程进行:

制作模板弹线整体支撑架的搭设底面模板小横杆的固定底面模板的安装内斜柱钢筋的绑扎侧面、顶面模板的安装侧面模板斜撑和柱箍的安装预检浇筑混凝土时对钢筋模板实时检查与维护拆掉模板清理模板。

(2)内斜柱模板安装及加固

内斜柱模板主要依靠斜柱支撑体系来支撑,在本工程中内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设置因内斜柱部位的不同而各异:

①斜柱的倾斜方向:在柱子高度的1/4、1/2及3/4处分别设置2根钢管支撑,为了保证钢管支撑下支撑点的稳定性,需要在地面预埋防滑支撑。为了便于调整斜柱的倾斜角度,钢管的上支撑点处采用大木枋和可调顶托的组合,同时为保证两者连接牢固、不滑移,这两者之间应采用小木楔顶紧;

②为了防止上述设置的6支撑钢管发生失稳,在斜柱外侧1/3、2/3高处设分别置2根钢管支撑,用旋转扣件将钢管相互连接处扣牢;

③为了保证整个柱模板在浇筑砼时不偏位,采用单钢管支撑作为无倾斜方向的侧面支撑。

(3)斜度调整与控制

为了提高对倾斜角度和斜面平整度的控制,充分保证斜柱的轴线位置和倾斜角度的精度,应从斜柱的底部、中部、顶部进行综合控制,在结构板上放样出上层梁底内侧边线以及斜柱偏离值控制线,分别用来控制斜柱底部边线和斜柱的倾斜角度。

(4)斜柱模板拆除

由于内斜柱与普通柱相比斜度较大,导致斜柱本身无法形成稳定体系。故斜柱在达到规定强度之后的拆模应先拆除侧面和顶面模板,等到斜柱与框架梁形成整体稳定后,再将底面模板、支撑以及顶板模板同时拆除。

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浇筑内斜柱所用的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为了减少混凝土对柱模的冲击力,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将混凝土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严格控制在2m以内。在浇筑的同时必须用振捣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另外,为了便于控制混凝土下料速度,可采用多柱循环浇筑的方法。

(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12h之内就应该对柱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养护必须使柱混凝土充分水化、强度增长稳定。

5、注意事项

(1)选取强度足够、平直度高的模板和支撑进行支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还要安排专人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并涂好隔离剂,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混凝土养护时间必须充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得提前拆除模板,拆模还得根据内斜柱的特点按步骤拆除;

(3)严禁将模板支撑与外脚手架连在一起;

(4)注重对安装好模板的保护,防止其受重物冲击;

(5)模板支设完成后应严格实行工长检验、质检部查验、监理验收的“三检制”规定;

(6)内斜柱施工之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应及时进行,以保证工程高质高效的完成。

三、结束语

混凝土内斜柱作为主要结构受力构件在图书馆、艺术中心、体育馆之类具有特殊造型要求的建筑物建设中大量应用,它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受力,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的同时大大的改善了其塑性和韧性。但是,目前混凝土内斜柱的施工技术仍然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必须认识到内斜柱施工的特殊性,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内斜柱施工保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5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亿m3,钢筋用量约2500万t,规模之大,耗资之巨,居世界前列。可以预见,钢筋混凝土仍将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一、混凝土内在的施工要求

1.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规定的条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1.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1.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二、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

2.1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b、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c、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d、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e、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f、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g、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的措施。

a、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b、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2麻面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a、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b、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c、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d、模扳隔离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e、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a、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b、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a、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b、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c、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d、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e、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3)防治措施

a、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b、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总结

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如果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够重视,将会带来巨大的代价。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笔者只是从混凝土施工中易忽视的强度、通病等角度出发,对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期望能得到混凝土施工领域内各专业人士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6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1.1混凝土材料选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材料种类都不断进行着革新,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选择不仅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不同类型的水泥对混凝土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对水泥种类进行谨慎选取。同时混凝土中的骨料选取的不同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1]。

1.2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着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配比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配比必须科学、合理。因此在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实际需求以及材料情况,并根据抽样试验的方式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在配比过程中应当注意配比的科学性,不能仅凭主观经验便盲目地进行配比。

1.3混凝土的拌制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混凝土的材料与配比对混凝土质量存在着影响,混凝土的拌制也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实际拌制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控制与核算,对每种材料的分量都应该严格把控。同时操作人员也应该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混合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1.4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且连续的浇筑,重视振捣对于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性[2]。如果混凝土浇筑或振捣不合理,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假如振捣时间不足就会导致混凝土密实程度不够,而振捣时间过程则会引起石子、水泥浆等材料出现分离现象。特别是针对钢筋密集的梁柱间接点尤其加强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工作。

1.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强混凝土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如果在大规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掩护,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体施工的外观形象,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2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大致可分为基础底板浇筑、墙体浇筑、楼体浇筑以及顶板浇筑四种。通常来讲,建筑的基础底板都较为厚实,而混凝土施工的步骤较为繁琐,因此在基础底板浇筑时必须深入考虑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基础底板裂缝,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在实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切忌对已经完成搅拌工作的混凝土重新加水,同时应对混凝土分层的厚度准确把握,通过把握好两层浇筑之间的间隔,将混凝土浇筑工作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固的时间范围内。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当考虑到天气因素,在天气变化较为频繁或天气状况较为恶劣时应及时停止施工。

2.2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施工应从混凝土坡脚、混凝土坡中部以及混凝土坡顶等三处进行三道振捣。在保证三道振捣的位置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保证混凝土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需要对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以及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应控制在40cm左右,其深度应当保持在下方混凝土50mm以上。振捣棒使用时需要“快插慢拔”,在混凝土密实后需要利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层,并撒上适当厚度的碎石时,在混凝土终凝前将其磨平。

2.3拆模技术

在拆除混凝土浇筑模板时需要按照模板拆除的固定顺序进行拆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优先拆除不承重的模板,再拆除不承重的模板部分。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就可拆除不承重的模板,保证混凝土棱角与表面完整性。对于承重部分的混凝土则需要聘请相应的专家对其强度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质量水平。同时模板拆除时间也会对混凝土最终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拆模人员可以根据气温、天气等实际因素对模板拆除时间进行谨慎设计。

2.4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操作结束后,需要在十二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并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浇水与养护。混凝土拆模后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水处理,结合混凝土实际情况决定喷水的时间与频率,适当的喷水操作可以保证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状态。若是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或是施工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就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相应的添加剂,防止由于严寒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2.5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监管,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均匀分布,从而保证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选择强制搅拌机保证搅拌均匀度的同时,应当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钢纤维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结合湿拌与干拌的不同需求,对搅拌时间以及材料投放顺序严格把控。

2.6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技术

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主要在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实现整体沉梁。梁柱节点箍筋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作业量少、功效较高且箍筋工作与支模工作不冲突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难以保证箍筋间距、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在下料环节将所有梁柱节点增设纵向断筋,并将柱节点区箍筋焊接在纵向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结构。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项目情况谨慎使用梁柱节点箍筋技术,对于结构复杂工程难以有效使用该技术。

3结束语

随着现阶段我国建筑水平迅速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种类。只有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并不断进行更新,才可以有效地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为了推进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混凝土施工经验,并结合现代化技术不断革新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7

1、工程概况:

靖边化工园区厂前区办公调度楼位于靖边县西北7公里处,处于毛乌苏沙漠南边缘,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细砂,粉质粘土、粉土、砂岩组成,平均含水率在23%左右,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砂为主,细度模数为1.8,地基场地类别为Ⅱ类。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9层,总建筑面积37870。由于地基承载力要求较大(190Kpa),地基处理采用素混凝土刚形桩(CFG)复合地基,设计桩径400mm,有效长度7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20,桩总数为4238根。

2、施工工艺流程

本桩基工程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凝土成桩施工工艺,桩顶混凝土灌注标高高出设计标高500mm,待桩体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凿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部分混凝土。

(1)、施工流程:

3、材料与机具设备准备

(1)、材料:

水泥:冀东p.042.5水泥。

砂子:靖边金鸡砂,Ⅰ类,特细砂,平均细度模数1.5。

石子:宁夏太阳山5―31mm连续粒级配Ⅰ类碎石。

掺合料:宁夏马莲台电厂F类Ⅰ级粉煤灰。

泵送剂:陕西宏巨HS―A型泵送剂。

(2)、设备和机具

CFG21长螺旋钻机、HBT60混凝土输送泵、JS500混凝土搅拌机各1台,配料机,40型装载机各1台。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塌落度测量仪各1台。

(3)、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实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当砂石含有水时,应进行配合比调整。

4、施工方法:

(1)、桩位放线

①、专业测量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必须重新学习有关工程测量规范,桩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技术标准及有关精度要求施工。

②、认真了解熟悉桩基施工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精度要求,严格按照桩位图标定的桩位放线。

③、施工放线精度要求:轴线偏差:≤±5mm, 桩位偏差:≤±70mm。

④、测量人员认真记录桩位施工放线成果资料,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审批表,报监理验收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钻机就为:

①、按照桩位平面图测好桩位后,经技术员和监理复核无误后,即可将移动钻机就位。

②、钻机安装好后,应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度标杆检测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CFG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3)、混凝土供应

①、选择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塌落度要求在18±2cm ,和易性能要好,以防施工过程中堵管。

②、混凝土供应必须严格按工程进度要求按时保量供应,保证混凝土灌筑连续进行,不能有间断现象发生。

(4)、钻进成孔

①、钻机就位,经检测校正后,即可开始打桩,施工顺序以桩机操作便利来确定。

②、桩长通过桩机塔身上的刻度进行认真控制,保证桩长达到设计要求。

③、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一般应先慢后快,减少钻杆摇晃,检查钻孔偏差,及时校正。

④、钻进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以防止桩孔偏斜、位移和损坏钻具。

⑤、当钻头达到设计桩长预定的孔底标高时,于钻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桩长的依据。如施工工作面的标高有差异时,作相应增减。

⑥、钻至设计深度后, 经技术人员检测,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桩长允许偏差不大于10cm,桩径容许偏差不大于2cm,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桩位容许偏差:满堂布桩的≤0.4d,条形基础的,垂直轴线方向≤1/4d,对于单排布桩≤6 cm,顺轴线方向≤1/3d,对单排布桩不得大于≤1/4d。(d为桩的直径)

(5)、灌注及拔管

①、钻孔至设计深度后, 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凝土,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凝土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送料。

②、泵送混凝土选用60m3/h泵,泵压宜用6-4MPa.

③、成桩的提拔速度控制在1.2-1.5m/min。

④、成桩过程应连续进行,应避免混凝土料供不上的现象发生,以免造成断桩。

⑤、施工中,如遇特殊原因不能连续灌注,要根据勘察报告和已掌握场地地层土质情况,避开饱和砂土、粉砂土层,不得在这些土层内停机。

⑥、每根桩的灌注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充盈系数一般不小于1.10。

灌注成桩完成后,用水泥袋盖好桩头,进行保护。

(6)、移机

当上一根桩完成后,钻机移动,同时必须对下一根桩的桩位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桩位准确。

5、桩基检测:

(1)、CFG桩施工完工后,养护期满后,对CFG桩和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

(2)、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需做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和桩基低应变检测。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桩数为总桩数的0.5%-1%,但不少于3根,对桩身质量检测的低应变检测桩数为总桩数的10%。

(3)、 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待地基竣工验收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执行。

6、质量控制要点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质量交底制度,严格照按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

(2)、及时清理已施工完桩的余土,保护好桩位控制线,防止桩位移位。

(3)、采用间隔桩或隔排跳打桩施工顺序,增大连续施工桩间距,采取措施,防止桩间土液化,防止造成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桩身加泥砂及由于挤压造成断桩,桩缩径。

(4)、做好进场原材料的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选择好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及塌落度,防止混凝土输送管道和弯头漏水、漏浆,防止堵管,协调好混凝土输送量和提钻的速度,防止出现堵管造成混凝土桩断裂。

(5)、排尽气阀内空气,控制好钻机提升速度,防止桩身上部空芯和夹砂。

7、保证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2)、工程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各种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负责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实施情况,规范安全技术操作,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3)、生产负责人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作业 。

(4)、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固、钻杆居中,确保钻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8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城市下穿隧道、地下停车场、建设已随处可见,它们有效地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在西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喷射混凝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防水施工及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喷射混凝土是用压力喷枪喷涂灌筑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分为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

喷射混凝土干拌法是将水泥、砂、石在干燥状态下拌合均匀喷射混凝,用压缩空气将其和速凝剂送至喷嘴并与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灌的方法。此法须由熟练人员操作,水灰比宜小,石子须用连续级配,粒径不得过大,水泥用量不宜太小,一般可获得28~34MPa的混凝土强度和良好的粘着力。但因喷射速度大,粉尘污染及回弹情况较严重,使用上受一定限制,适用于环境潮湿,地下水较多地方。

喷射混凝土湿拌法是将拌好的混凝土通过压浆泵送至喷嘴,再用压缩空气进行喷灌的方法。施工时宜用随拌随喷的办法,以减少稠度变化。此法的喷射速度较低,由于水灰比增大,混凝土的初期强度亦较低,但回弹情况有所改善,材料配合易于控制。

因我们施工的环境基本为有地下水的深基坑地下结构,环境和喷射基面较潮湿,故一般采用干拌法施工。

一、现状调查

近几年西安市的人行下穿通道及地铁建设较多,但是工程验收后,均存在顶板,侧墙等局部潮湿、渗水现象,遇到雨期甚至出现流水现象。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对企业声誉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防水施工质量较差,且造成防水施工质量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为防水基层的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存在不平整,空鼓等现象。

二、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已完成的人行下穿通道及地铁车站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下原因:

(一)原因分析

1 对工人培训次数少

培训内容不贴近实际,实际操作人员进场前,没有对其进行的入场技术安全培训和入场前的必要技术教育,并未组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实际的操作考核。

2 喷射工艺不科学

现场操作人员在混凝土喷射时,并未详细划分出每次的喷射厚度,也没有具体的喷射顺序,而且喷射手的操作也欠规范。

3 操作不熟练

现场操作手对各项操作规则不是很熟悉,不能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二)改进措施

1 针对培训次数少

安排现场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取得了合格证。此外,公司技术人员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了喷射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能培训,加强了行业间的交流。在施工中邀请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使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针对喷射工艺不科学

(1)喷射前必须对基层进行清理,对浮土,突出部位进行清除。

(2)速凝剂的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5%,且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拌制,干料拌合采用拌和机拌制,随拌随用,材料在运输期间不能见水,加入杂物等。

(3)由技术员根据喷射现场的温度、湿度明确喷射厚度每层宜为50~70mm,喷射长度不大于6m,喷射顺序分层由下而上进行。

(4)喷射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厚度检测,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补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

(5)喷射过程中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工艺进行喷射操作。

3 针对操作不熟练

(1)喷前开水开风,调整水量,保持风压不得低于是0.4MPa, 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

(2)明确机械喷嘴宜与喷射面垂直,其间距宜为0.6m~1.8m。喷嘴应连续、缓慢作横向环形移动,遇到大凹洼时应先将凹洼处喷平;

(3)喷在基面上的混凝土表面应无滑移下坠现象。复喷应在前一次砼终凝后进行,若终凝一小时后进行喷射时,应先用水清洗喷层表面。

三、效果验证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在已完成南门下穿隧道工程、南门外停车场施工中,喷射混凝平整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下步防水施工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9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桥梁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性能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重视钢钎维混凝土技术的总结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1 钢纤维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1.1 抗裂、抗剪性能强

传统混凝土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无明显差异,但钢纤维混凝土即使出现开裂荷载,其荷载还是能够保持增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钢纤维混凝土体积增大,那么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与韧性均能增大。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剪切性能进行直接剪切试验检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基体错动移位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承载强度为400~800mpa[1]。

1.2 抗冻、耐磨性能强

钢纤维具有较强的伸缩能力,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伸缩,因此,对比传统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很好的抑制由于温度应力导致的桥梁桥面裂缝和扩张情况,这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抗冻、耐磨性能强。

1.3 抗压、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强

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由钢纤维和传统混凝土构成,在混凝土中,钢纤维不规则分布,这样的分布有利于加强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实验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50%~150%抗弯与40%~50%单轴抗拉的极限强度,若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含量为0.8%~2.O%,抗冲击可达普通混凝土的50~100倍极限强度。在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消耗量很小,比例约为0.8%~2.0%,钢纤维本身并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但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后,混凝土整体抗压破坏形式出现明显变化,虽然受到破坏后会碎,但不会散,因此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显著加强。

1.4 改善混凝土变形性能

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长期收缩变形性能,且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拉弹性模量,此外,还能使混凝土收缩率降低10%~30%。

2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配料主要有水泥、卵石、砂、钢纤维、外加剂、掺合料等,水泥选用型号规格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卵石型号规格为5~25mm,含泥量低于1%;砂型号规格为中砂,含泥量低于3%;钢纤维型号规格为长度60mm、直径0.9mm,最低抗压强度为1000N/m2型号规格为泵送剂;掺合料型号规格为I级粉煤灰。钢纤维混凝土的配料选用标准为:

2.1 加强控制钢纤维长径比,钢纤维长度不宜过长,最佳直径为0.45mm~0.70mm,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尽可能符合施工和易性要求。

2.2 适当采用减水剂或外掺剂,使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得到改善,同时降低水泥用量及成本。

2.3 必须确保钢纤维无油污、锈渍、碎屑与杂质等。

2.4 钢纤维品种与基材强度相适应,且抗拉极限强度不低于500MPa。

2.5 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最佳含量为0.5%~2.O%。

2.6 采用10mm~20mm粒径的主骨料,确保钢纤维与基体结合的牢固度。

2.7 采用搅拌机拌和钢纤维混凝土时,其砂率应比相同标号同类传统混凝土高,而且控制钢纤维长径比为50~80[2]。

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摊铺、整平

①将钢纤维连续、均匀在面板中摊铺。

②通过分散机均匀分散钢纤维后,加入搅拌机。

③摊铺时掺和物塌落度应保持一致。

④投料搅拌时采用先干后湿方式,并严格控制搅时间。

⑤摊铺同一道路作业时,应尽可能持续摊铺与浇筑。摊铺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整平、初步压实工作。

3.2 振捣

纵向条状集束排列钢纤维,可以加强混凝土边缘的密度。采用机械振捣钢纤维混凝土,可以增加其强度与密实度,有效保障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与抗裂性。在机械振捣过程中,应按照一定顺序和频率进行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等问题,而且钢纤维严禁出现空洞、沟槽等现象。

3.3 整形

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主要有纤维分布不规则、含砂率大、粗骨料稀等,为免钢纤维外露,应采用机械进行抹平整形。与此同时,采用压纹机压纹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拉毛与拆模后出现的钢纤维外漏、外露现象。

3.4 施工注意事项

①加快施工进度或适当增加水分,可使钢纤维混凝土延迟凝结、硬化。

②为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运输和摊铺时间必须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③摊铺或浇筑过程中,必须经过科学计算,才能增加掺和物,如水、外加剂等。

4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4.1 桥梁工程中的运用

桥梁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时间周期的作用下,受到来自地面上部的荷载力比较大,经常需要承载很大的重力,并且在结构方面的特殊性,所以钢纤维混凝土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应用的部位是在桥梁和墩台的外部位置喷射五到二十厘米厚的钢纤维混凝土,以此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桥梁的强度,抗压力等相关方面的性能,避免桥梁发生裂缝等现象。

4.1.1 桥面铺装

在桥面铺装钢纤维混凝土,可提高桥面耐久性、抗裂性与舒适性,增强桥梁刚度与抗折强度,并减少铺装厚度,使结构自重降低,很好的改善桥梁受力状况。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桥面抗冲击力,加强混凝土结构和伸缩缝间的连接强度,减少桥面出现坑槽、剥落、裂缝等情况,有效延迟桥梁损坏速度[3]。

4.1.2 桥墩结构局部加固

在长期动载作用下,若桥墩、桥面板出现裂缝、表层剥落等问题,为满足桥梁结构抗震性与整体性要求,可采用转子型喷射机向出现问题的部位喷射5cm~20cm钢纤维混凝土。桥墩结构局部加固方式为:①采用10%掺量的剪切钢纤维;②喷砂或凿毛旧混凝土表面,加强新旧混凝土整体密实性、牢固性;③为提高早期抗裂性能,适当采用硫铝酸盐快硬水泥、TS型速凝剂。

4.1.3 桥梁上部承载部位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加强桥梁上部应力集中的部位,可有效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性能,控制结构变形的同时降低结构自重,使桥梁结构逐渐呈现轻型化、大跨度发展趋势。在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承载力与抗变形性能,而且能减少上部结构材料用量与下部墩台数量,进而有效降低施工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4.2 道路工程的运用

在道路施工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的不同,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进行分类,主要有复合式、碾压式和全截面式。

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是要比普通的混凝土节省材料,以全截面式为例的话,可以节省将近一半的材料;在双向行驶的车道工程中,不需要进行纵缝的设置,各横缝的间距保持在50cm之内,间隔距离在20cm~30cm之间;三层式复合路面施工时,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掺入量最好保持在0.8%到1.2%左右。而双层式的路面施工是指将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铺设在道路路面的上部位置,路面的施工厚度最好占整个路面厚度的40%到60%左右。

5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的建设日益加快,桥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中的钢纤维混凝土质量需要随之提高,所以,重视钢钎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重视钢钎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 邹孟义.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0年06期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10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混凝土具体是指通过使用胶凝材料将被我们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充分黏结在一起搜集好的材料充分黏结在一起,然后再将其用于基础工程建设设,其实质是一种复合型材料的统称。目前混凝土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性很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性很强,作为现代土木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材料之一。我国的混凝土主要是由沙石和水泥组成,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将沙石、水泥和水事先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再通过合理搅拌,最终就会形成混凝土土。目前我国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也不高,且本身具有耐久性和抗压性的优点身具有耐久性和抗压性的优点。

2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1混凝土配合比例达不到相关规范要求

在我们具体的混泥土施工过程中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往往对水泥的需求量也较大往对水泥的需求量也较大,在进行凝结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量的热能被释放出,从而加大收缩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的出现。我们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加以高度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加以高度重视。如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不严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不严谨,无法保障混凝土配比设计与材料相符料相符;还有许多施工单位事先缺乏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设计设计,仅仅依靠以往的施工经验。上述问题都会促使混凝土配比设计不规范配比设计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从而导致各种错误现象的出现出现,致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大大降低。

2.2混凝土的拌制操作不合理

我们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拌制我们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拌制,一方面会促使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进度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进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我们对混凝土进行拌制的过程中中,首先,我们必须要严格控制材料的参数和数量;其次,对于混凝土的拌制程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混凝土的拌制程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混凝土有分层层、结块等不良现象。目前我国的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足够重视混凝土的拌制工作重视混凝土的拌制工作,往往会导致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出现各种配制不合理问题各种配制不合理问题,最终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影响。

2.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合格

对于施工技术要求严格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施工技术要求严格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一些施工单位往往技术和经验都不足施工单位往往技术和经验都不足,采用的浇筑工艺也不正确,最终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最终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此外,有些施工单位缺乏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工作水平经验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工作水平经验,不能有效保障连续性的混凝土浇筑续性的混凝土浇筑,甚至有时会错误的过早拆模,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致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

2.4混凝土振捣不合理

我们通过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振动我们通过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振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内部孔隙现象的出现防止混凝土内部孔隙现象的出现,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气泡出现的概率现的概率,最终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我们具体的混凝土施工振捣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振捣设备选择不合理、振捣顺序不正确振捣顺序不正确、振捣工作没合理到位等问题。

2.5未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我们为了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我们为了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的养护工作。目前我国的部分施工单位并未对混凝土养护工作加强重视作加强重视,从而致使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达标,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最终促使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

3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策略

3.1混凝土配比要符合技术要求

水泥水泥、骨料、掺合料和水是我们在混凝土配比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主要材料,我们通过对这几种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并确保结构的质量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并确保结构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保证配比与我们的设计要求相吻合配比与我们的设计要求相吻合。我们要结合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配比情况来进行设计配比,可以采用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实际来确保配比同设计要求相符合保配比同设计要求相符合。此外,混凝土的配比还需要与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相符合家的相关规范要求相符合,我们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掺合料的品种和数量选择合理的掺合料的品种和数量。

3.2提高混凝土拌合工作质量

对混凝土进行拌和要按照我们事先设置好的配比要求进行行,当拌合过程中材料品种和参数出现变化,就需要重新调整配比设计配比设计。在实际的拌合过程中,必须要事先确定好一次性投料量投料量、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然后对搅拌设备进行正确选择择,还需控制好供水量。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必须及时地被使用使用,严禁使用隔夜残留的混凝土。

3.3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我们首先要按照相关要求合理设计浇筑施工工艺我们首先要按照相关要求合理设计浇筑施工工艺,然后依照设计好的浇筑施工工艺进行浇筑施工依照设计好的浇筑施工工艺进行浇筑施工。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先自然流淌浇筑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先自然流淌、水平分层,然后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来进行浇筑。

3.4提高混凝土振捣技术

我们要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我们要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对振捣设备进行合理选择择,确保振捣的良好工作效果。我们在混凝土的振捣施工中,必须对振捣的顺序进行合理控制和科学把握必须对振捣的顺序进行合理控制和科学把握,保障振捣工作的全面性和工作顺序的一致性的全面性和工作顺序的一致性。合理设计和把握振捣的时间间,合理把握振捣棒插入的深度,等混凝土比较密实后,通过使用刮板来进行刮平使用刮板来进行刮平,还要用混凝土补平压实一些存有缺陷的位置的位置。

3.5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我们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合理确定养护混凝土的时间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关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合格。

4结束语

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用寿命,因此我们要大力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我们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科学合理施工关规定进行科学合理施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施工技术水平。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可以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量,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亚斌.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2015(17).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11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an the regulation of raw materials from mixing concrete points, with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and maintenanc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lor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土建混凝土的施工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拌制的原材料进行分析,还要保证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的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 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点

混凝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掺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级配有很大关系。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

1.1 水泥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的规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铝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进场的每批水泥都必须具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只有在经过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中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更是要经过复检合格才能使用,储存期间因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离场。

1.2 骨料

骨料的质量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其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尽量选择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这样混凝土的水化热就低。这些条件对防止产生裂缝非常有利。

1.3 混凝土拌制

拌制混凝土,就是为了让水和水泥产生化合反应变成水泥石,包裹碎石和砂而最终形成。其中水的作用就是激发并参加水泥(硅酸钙)的化合反应,因此其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1.4 外加剂的控制

外加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种类混凝土的物理特质、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的要求来选用。运用外加剂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土质量,减少养护时间,对保证及提高工程质量起很大作用。

2 配合比的调控

2.1 配合比和搅拌措施

在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时,要根据所有的性能检验来进行。此外,还应以一般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等手段为标准进行试验与试配,只有比例符合土建施工技术的要求,才能使用其配合比,禁止利用凭借施工经验所选的配合比。同时,设计配合比时还应将工程造价,以及建筑结构的性能要求考虑在内。在进行均匀搅拌混凝土对有效发挥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工作者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的过程中,在合理选择搅拌机的同时,还应该灵活运用搅拌的方法,主要有:一次的投料量、投料的次序以及搅拌的时间等。一次投料量中,所有形式下搅拌机的进料容量都有所差异,搅拌机应保持在超载范围之内,可有效防止影响混凝土搅拌物的均匀性,应将一次的投料量控制于搅拌机限度之内。

2.2 运输混凝土

完成混凝土的配制工作以后,应运往施工现场进行建筑使用。对预拌混凝土进行运输的工具一般为混凝土搅拌的运输车或者自卸汽车,如果混凝土是从现场的搅拌站而来,通常运用小型的机动翻斗车或者双轮手推车作为运输工具。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一般常见的工具就是混凝土泵、塔式起重机、快速提升架或井架等工具,在地面对混凝土进行运输通常使用双轮手推车作为媒介。很多时候混凝土的运输应根据施工的路径、现场以及地质等方面,正确的对运输车辆进行选择。

3 混凝土施工的工艺程序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应严密检查模板的强度、尺寸、位置、标高等方面;严格检验钢筋和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详细记录查后的数据;有效清理模板中遗留的杂物以及钢筋中的杂质;将模板中孔洞以及缝隙堵严;用清水将木模板进行湿润,不得积水。如果在基土或者地基浇注,一定要透彻的清理淤泥与杂物,进行排水处理。若在雨雪的天气下进行施工,不得露天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浇筑混凝土工作应该遵循从低向高依层进行浇筑的原则,参照捣实措施以及构造形式等方面对每层厚度进行严格把关。在对竖

向结构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要将一定的水泥砂浆填入底部,严禁在进行浇筑时产生离析的情况;如果浇筑的高度在3m以上,应利用溜管、串筒或者振动溜管下落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混凝土工作时,应严密观察钢筋、支架、模板、预埋件等使用情况,如果出现变形或位移的情况,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入模之后应马上进行连贯的振捣工作,这样可保证新入模之后的混凝土在模板所有的位置上都能够匀称的布置。为了保证混凝土搅拌物的密实度为最大值,务必排出全部气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应保证混凝土具有均匀性,确保混凝土在全部的模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一定要保证新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紧密性,拆模之后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具有平整性。只有连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才能保证混凝土具有整体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要产生水化作用就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那么为了保证混凝土有合适的硬化条件,不断增长强度,就必须对其进行养护。其中,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覆盖物应完好无损,表面应用草袋、砂土等柔软物质进一步加以覆盖。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烈日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混凝土的养护要求:当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必须采取临时保温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获得 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保温养护的时间最好能延长至14 天。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上述养护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的时间。

混凝土拆模之前,需定期测定浇注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其中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如果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就应立即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隔热的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对水泥完全水化有很大的帮助,加快了混凝土的硬化速度,防止混凝土在成型之后由于干燥、风吹、曝晒、寒冷等情况导致非正常的裂缝与收缩等。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以后,要立刻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的表面维持在湿润的状态。塑性混凝土应该在完成浇注之后 6~18h 进行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结束以后通过喷雾进行养护,要尽快完成。养护混凝土的动作要具有连贯性,在养护期内应将混凝土的表面维持湿润。养护的时间一般应在 28d 以上。

5 结束语

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强度方面优点较多,且拌制混凝土拌制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钢筋在稳定状态下结合为耐久、坚固、抗震并实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将有效调节土建工程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 刘大成.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7.

[3] 赵挺生.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分析与质量控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12

1 前 言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是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个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处理不当都终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明确全过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是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析

2.1 模板安装要求与技术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钢模板上的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及跨度2m以内的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见表1),要防止过早拆模。

表1 拆除承重模板参考时间表 d

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比值 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

2.2 对钢模的技术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具体要求见表2、表3。

表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mm

2.3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在料斗中依次装人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这样,料斗向鼓筒内上料时,水泥夹在石子与砂中间,就不会出现飞扬现象。同时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人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应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参见表4。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表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坝落度(c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容量(L)

2.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其浇筑层的分层厚度见表5。

表5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mm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200

2.5 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o~50o。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6 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表4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遇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采取混凝土二次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4-6小时)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但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见表6。

表6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2.7 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

混凝土柱子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稳定柱模并用作浇灌混凝土平台。灌筑一排柱子时,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不宜从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因灌筑混凝土后,模板吸水膨胀而产生横向推力,累积到最后一根造成弯曲变形。柱子应沿高度一次灌筑完毕。当柱截面在40×40c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若柱高不超过3.5m,可从柱顶直接浇灌;若超过3.5m,须分段浇灌,每段高不超过3.5m(墙和隔墙不超过3m),或采用竖向串筒输送混凝土。当柱截面在40×40cm以内或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不小于30cm高的门子洞作浇灌口,装斜溜槽分段灌筑,每段高不超过2m。

另外,柱子和板墙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人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配制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人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人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浇筑完毕,应停歇1~2小时,使混凝土初步沉实,排除渗水,再浇筑梁板。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灌筑也不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灌方向相反,不得顺着浇灌方向灌筑。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处留施工缝。

2.8 混凝土的养护

除预应力构件外,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最高气温低于25℃时,浇筑完毕12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在6小时内开始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洒水养护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应不小于7昼夜;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小于14昼夜。另外,凡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均不小于14昼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