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4 08:22:17

教育

教育篇1

孔子何在?孔子“如坐春风”的教育境界何在?

窗外是置换成大厦的园区。我知道,青葱的麦禾和翻飞的纸鸢在这城市化的风中,就如同我简单的童年已不复存在。

我敢挥挥手让我的学生望望窗外吗?

――连续的阴霾后,天边终于出现了云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唐才子王勃醉心的佳景可是在远离教室的滕王阁上啊!

“今夜有流星雨,百年一遇,老师,我们能守望半宿吗?”

“中国足球梦圆今朝,44年的期盼,老师,我们能狂欢片刻吗?”

是的,完全有理由“放任”一下,到星空下、到广场上不也是我们的渴望?但理性和教师的“职责”马上警示我:这是“浪费”,这有“危险”!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波澜不惊,平安无事。

生活在哪里?生活的缤纷在哪里?走近生活,走向社会,原来只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和旗帜啊!

小鸟不会傻愣愣地飞进教室,诗情和创意也不会平白无故地从书本和黑板间逸出。读书的目的一旦铆定在“应试”的功利价位上,教和学都将成为与身心游离的无奈负荷。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赞美,还是讥讽?是教师的心愿,还是对教师的苛求?很难想像,不求自我发展的教师能造就出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学生是花朵,沐浴着知识的雨露,茁壮成长。”这是作诗,还是作秀?是悭吝的施舍,还是温柔的剥夺?花朵,仅需要雨露吗?雨露只是在知识中吗?芳心、野心才是花的心啊!

没有遐思的空间――对于课堂,遐思,仿佛就是走神,是开小差。

没有自我的空间――对于校园,自我,几乎等同放任,是不用功读书。

高考倒计时的标记如蠕虫病毒,今年擦掉,明年又来,这里方罢,那边又现。为什么拚搏?答案率直得让人心悸:就为这“七月”,就为这一考!

风采就这样消逝,灵性就这样泯灭。

尽管有人高呼回归人本,但书本和黑板总像砖块,冰凉而厚重地敲打每一个头颅:这是读书,这是当务之急,你敢用“素质”赌明天吗?

一分之差,招惹的不是理想,而是现实――实得要以一二万人民币、一二年的青春以及若干关系、若干权力作抵押的现实!

因而,分数便是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命根子,努力挣分自然成了学与教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一个“总分”,标示的是一个总体素质。个性、特长、爱好,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梦中”的事,是“以后”的事。如此,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另一个怪圈:全面发展而全面平庸。

全面发展――全面平庸

“打着全面发展的幌子,干着全面不发展的勾当!”说这话的是一位主管教育的博导市长。

难免偏激,但振聋发聩。

十指有长有短。你能要求教育创造出十指并长的奇迹吗?即使真能,那还不是变异了的发展!事实上,“全面发展”的口号,除了寄寓一厢情愿的期待,只能催生出全面平庸的“好好学生”。

如果要求全面发展,那么,北大校园就不会出现朱自清的背影;如果必须全面发展,那么,盖茨、霍金一类的人杰也只能灰溜溜地顾影自怜了。

什么叫人才?什么叫有用之才?如果不瘟不火、不长不短就是人才,就是有用,那么,“式的天才”真的立足无处,而学校与社会不啻成了全面平庸者的摇篮和天堂。

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一下,谁的总积分最高,谁就是“全面发展”,谁就可以凭这平均优势心安理得地上清华,上北大。我们的中学教学,多少年来就这样兢兢业业又浑浑噩噩地承担着如此“全面发展”的培养重任啊!

高分低能,情理中的事。

出类拔萃,校园外的事。

教育可以是一种理想,也应该是一种理想。但教育的终极是让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知本时代”(或曰“学习社会”)闯荡天下的利器是什么?是今天“门门优秀”的学业吗?是今天学校孜孜以求的“全面发展”吗?只要不睁着眼说瞎话,谁都得承认,适应竞争的,挑战未来的,只能是独特的“这一个”――思想之颖,一技之长!

因此,义不容辞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允许每一个学生“生动自由”地发展。尤其是高校,能不能网开一面,把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学生,为不完美的“特长”留下一席之地。“不求全面发展但求一面杰出”,须知,今天的兼容,说不定便是明天的辉煌和骄傲。

只要高考不改变以分(总分)量才的标准,只要高校不割舍“捆绑”取人的模式,独臂剑客也许永远只能流落江湖,而“个性”与“特长”也统统地见他的大头鬼去吧。

“在高中,老师,您也知道我的名字总是排在年级成绩汇总表的前列,每次大考,我总庆幸自己不突出但不偏科、没特长但有总分。而现在,老师,您看,我都成什么了,‘猪头肉三不精’,人才市场上,没人理啊!”说这话的自然是当年一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一位让我和我的同事高高兴兴拿到教学成果奖的好学生。而此刻,实在惭愧,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忏悔:要知道,直到今天,我们的一些班主任还不时以此为例“语重心长”地开导那些个“不务正业”啃电脑、玩文学的偏科生啊!

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什么这样出色,而中国人百来年的创造发明又为什么这样黯淡无光?诺贝尔文学奖尽管可以被泱泱诗国不屑一顾,但走向世界和让世界刮目中国总不能光靠一个伟大的平庸――总分、总产量、总收入、总××……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素质教育追求“全面发展”,没错;高考以分取人,没法。看来充当替罪羊的只能是尴尬境界中身不由己的“总分至上”?

于是,这样的感叹也就只能这样地遥寄星空:等未来吧,等毕业之后吧,等……

就像诗人说让我攒足了钱再写诗吧。

教育篇2

一、体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的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

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中的技、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跳伞运动员等。

二、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在以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上,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姓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有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驶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四科”。迷“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渊渊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儒家的“十不仁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话。

3、现实依据

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佼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背负沉重包袱的人,使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佼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迈”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教育篇3

2.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等特征。

3.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它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摈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1.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具体表现在: (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致使学习者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制约了人才培养。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a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素质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让各类计算机网络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在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Internet 等。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 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育篇4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等。根据“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下面就从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出发,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体育教学是依照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并且它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体育课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而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视、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并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这个过程不断循环重复,每次循环重复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的提高,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

鉴于上述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这几个因素,国内体育界习惯称之为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应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换句话说,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彼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力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到“文化至上”的思想影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怕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可分别概括如下:

①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及时了解、激励、教育、引导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意识及精神的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任何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③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的载体;是可以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④媒介手段,泛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等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⑤评估,即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

⑥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三、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受到这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而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

教育篇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教育篇6

反思现今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主义、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我们进行教育的并不少,但学生道德品质怎么样呢?效果如何?很多学生把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当成一种活动而己,既是活动,我可参加可不参加,我爱参加也好,不爱参与也罢。没有约束力,没有找到一次心灵的碰撞和共鸣。所以你教育你的,活动过后仍是我行我素,沉然依旧。

“培养一个人的心智,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适敌”。(西奥多.罗斯福语)。没错,要重视德育教育,但如果德育教育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与没有进行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要让德育教育真正进入人的意识,乃至灵魂,那就必须找到一个共鸣点,能引起重视和反醒的切入点。我想,那就是责任教育所能赋予的任务了。

我不敢说,责任教育是放在一切思想教育的前面。但我敢说,责任教育是德育教育灵魂。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注重活动,只注重灌输,忽略了体验与共鸣。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或是身有体会而产生共鸣,找到心灵碰撞而悟醒的教育,才是真正富有实效的德育教育。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又是进行责任教育所应担负的任务了。

没有责任的教育,那些德育教育变成了事不关己的烦事;没有责任教育,那些德育活动,变成了一种讨厌的游戏。没有责任教育,那些所谓的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应付,一种形式,一种浪费。

责任教育是什么?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要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家庭、对家长、对亲人、对朋友、对同学、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教育。概括地说,责任教育是为什么要对社会中一切的人、事、物负责任的教育,同样,如果不负责任就会产生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后果的教育。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事情:在学校时会讲道德,步入社会后,反而不讲了;小学时讲,到了长大后又不讲了。这都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是不稳定性的,如漂浮物,没有牢固的根基。所以,只有进行责任教育,才会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用心,认识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益处,意识到进行德育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责任教育,时代的呼唤

美国托马斯.里克纳提出:教育的两个伟大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而在我们国家里,目前学校面临的核心问题应该就是道德问题,所有其它的问题归根结底也都源于此,甚至连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把品格问题放在第一位。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聪慧又能如何呢?没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能耐又能如何?由此,我们又要提到责任教育了,只有责任教育为先,道德教育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老师说过,我不大提倡“报恩”,而更提倡责任。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父母要尽责,对家庭要尽责,这就是要孝敬父母;对学校、对老师尽责,这就是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对社会尽责、对国家和人民尽责,就是要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对自己尽责,就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

看现代社会,安全讲责任,卫生讲责任,事事讲都责任。责任制己成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保证。一个没有责任的国家,怎能取信于世界呢?一个没有责任的民族,怎能屹立在在世界民族之林呢?一个家庭,一个人没有责任,谁敢与他共话,与他共事呢?

责任不是一种制度,但却比制度更重要。任何制度的确立,首先是责任的基础上。而任何制度最终能否得到贯彻执行,也是与责任分不开的。没有责任的制度不是制度,它因最终得不到约束性的落实,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成为一纸空文。所以,责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教育,需要我们建立在全盘的基点上来考虑与权衡。

责任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政府重视了,却不见得人人都重视。被官位约束住的人重视了,无官一身轻的人仍不重视。所以这种不平衡的责任体系,最终使一些制度、法律、法规、道德、理想、信念没有很好得到实施。当前,我们的国家,仍有许多责任心不强,责任感不强的人。没把责任当成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负担,甚至把不负责作为一种可以炫耀的,成为人们讥讽的言物。

两位小孩子,坐翘翘板,其中一位孩子,等另一位孩子翘到高空时,突然抽身离开,致使那小孩摔下。认真反思这种行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是教育问题?还是责任问题?我们不妨作一下分析:抽身离去,没有告知,这肯定是不道德的,应是道德问题。如果,造成伤害,那就涉及到法律问题。但,细想为什么会抽身离去?是无知,还是故意。如果是无知,那就是教育问题了,如果是故意,那是责任教育与道德问题了。另外,如果教育问题,那教育孩子什么呢?最后要教育责任与道德问题了。那么,道德问题怎么教育,具体教育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道德是一种规范,是理性的,对她最根本的教育便是责任教育了。所以要进行责任教育。正如上例,应教育孩子,对自己和他人都要负责任,不受到伤害是双方共有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属于对他人应负责任的教育了。另外,还有对家人、对国家应负责任的教育等。

从上可以得知,我们只单纯地进行德育教育,显得有些空,应重视进行责任教育,把责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核心,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是时代对德育教育提出的呼唤和要求。

三、责任教育,历史的重负

从古到今,从有人类起,我们就不乏进行德育的教育了。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无处不在,也进行了许许多多新的尝试,进行着不断地改革。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所进行的德育教育,仍存在着空与虚的问题,这就是实效性问题。所谓的空,就是没有什么具体内容、没有可指向性的教育方法。所谓虚,没有很有实效性的内容,没有能应用并给予改错的具体举措。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是以说教或简单的教育活动为主,如能再加以实践性的体验活动,己经是很难得的了。这就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大难点。其次,缺乏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目标性。没有一系列的教育方案和具体的过程,没有很显明的目标,使很多德育教育工作,显得重视不足,方向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零敲细打,各自为战,出现了没有一种管理与管制的现象。

责任教育,从责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德育教育的问题,让我们有了德育教育基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责任教育,仍然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但却是德育教育的起源,先行者。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如何进行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那首先要进行责任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学习文明礼仪有什么用处?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等等,而不仅是一种活动,一种游戏而己。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他身上负有的责任和其应尽的义务时,他的学习行为和实践行为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形为。

教育篇7

1如何认识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

柳斌同志指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体育,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品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周远清同志指出:“一个知识丰富、能力很强的人,不一定就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所以培训人才,一要传授知识,二要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素质。”还指出:“这里所讲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提高全民素质,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目标的具体化,它注重受教育者长远发展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证明:学校体育既能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可以说,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师只注重技术课教学,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特别对新理论及体育专业科研前沿的新成果了解更少,造成理论知识贪乏,影响了理论课的教学。有些教师根本不上理论课,甚至害怕上理论课,总觉得“无话可讲”。

2.2科研能力差。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了解本专业科研情况的进展,加上中小学体育教学忽视对科研方面的要求,或要求不高,片面认为,只要完成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指技术教学)就行了,因而部分教师养成了动笔少,提笔不知写什么等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更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2.3上课无教案或有教案不按教案上课,教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究其原因: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与“重智力,轻体育”的旧观念有直接关系;二、教师本身素质差,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三、学校没有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或虽然建立,但督导、检查力度小,因而制度流于形式。

2.4“应试教育”高于一切。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部分初、高中学校,到了初三或高三就取消了体育课,有的学校虽然课程表上也设置体育课,但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等)占用或根本不上的现象也存在。造成了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到了中学还不会,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到了大学还要从头学的奇怪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记得我国有位著名大学校长说过:“一个不懂体育或不重视体育的校长,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鲜明指出了一名合格校长应具有的领导素质及领导责任。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肩负领导教育工作的校长,更应对全体学生负责,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5“竞技体育第一”,忽视对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的学校领导或体育教师为了在不同层次的运动会上拿几块奖牌,宁愿放弃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而只抓几个“尖子”队员,严重影响了多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3体育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大趋势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3.1根本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3.1.1转变只重视“技术传授”,忽视理论传授及教育功能提高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3.1.2转变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体育多功能作用的观念,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3.1.3转变只注重学校运动队个别尖子队员的提高,忽视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1.4转变只重视“校园体育”,忽视社会大体育的观念。学校体育教育不能仅限于“校园体育”这个小的范围,学校体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将来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问题。因此,“校园体育”必须紧密地与社会体育相结合,才能达到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目的。

3.2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是以其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培养人才的。”又指出:“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学术水平,而且也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2.1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2.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教学严谨,精益求精。

3.2.3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具备精深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

3.3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为此应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探索:

3.3.1探索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3.3.2探索由单纯追求增强学生体质,逐渐转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方面的教学模式。

3.3.3探索由只注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逐渐转向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3.3.4探索由从学生学会到会学,逐渐转向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3.4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3.4.1在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重视发展学生特长。

现代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还应注意发现、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使他们的个人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发展。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与探索,使之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3.4.2启发式教学仍然是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创造性学习精神。

3.4.3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学法研究。

现代教学方法研究的特点之一是从过去的只重视教、不重视学,逐渐转向既重视教,更重视学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加强学法研究,特别是针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学法研究,应该是我们体育教法改革的重要目标。

3.5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个方面。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常以运动量、运动强度的生物指标,或技能掌握率、达标率来反映质量的高低,而这种评价标准与当前素质教育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5.1体育教学评价模式

3.5.1.1以激励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攀登更高目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5.1.2全面性评价模式,既在评价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结果的评价,又注意教学过程的评价,既评价教,又评价学。

3.5.1.3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教育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抓好课程改革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突出品德教育、能力培养、体质增强等关键环节。各地要积极培育“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典型,并在区域内不断总结推广,使“轻负担高质量”成为当前全省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

各中小学要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任何学校、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擅自调整课程计划。严格上下课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下课不得拖堂。规范教学用书管理,供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只能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征订。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降低文化课考试难度,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学校的名次,绝不允许出现学校按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座位、学号挂钩的现象。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

贯彻“健康第一”理念,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好调整后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要求,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集体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削减、挤占体育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推行以学校为单元的学生体质状况定期公布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关键性指标,纳入教育强县(镇)及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认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社会有关方面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便利。各地各校要积极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多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素质。

三、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保障学生休息活动时间

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除在周六上午可组织初中毕业班和高中毕业班学生进行集中文化课补习外,学校不得组织其他年级中小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中文化课补习。周六上午组织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进行集中补课的,学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大小周”制度的学校,可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前提下适当调课。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借给社会机构或个人用于中小学生文化补习。鼓励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不收费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严格招生管理,完善招生制度

各地要加强对中小学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精心组织,规范招生,共同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严禁小学、初中通过考试方式招生。所有公办小学、初中一律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在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一定比例时,应通过“电脑摇号”等随机方式招收新生,不得以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各中小学不得提前组织招生,不得以各种形式争抢生源,不得随意扩大招生区域、招生数量、扩大班额。各地中小学原则上在本地范围内招生,如要跨县招生,必须经学校所在县(市)和生源所在县(市)教育局共同同意,报设区市教育局备案后才可组织招生;如要跨设区市招生,必须经学校所在设区市和生源所在设区市教育局共同同意,报省教育厅备案后才可组织招生。

把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做法,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遏制初中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要积极推行这一做法,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从今年秋季开始,三年内将分配比例提高到重点高中招生数的50%以上。在分配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含直升生人数)时应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

五、优化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需要。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应以县(市)为单位组织进行。开展抽测工作不得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得借教学质量监测之名,组织区域性、全科性统考。每年抽测学生数不能超过学生总数的1/3,测试学科不得超过总科目数的1/4,同一学科只能抽测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同时抽测的科目不能超过2科。

要正确运用抽测结果,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测试结果对学校、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排队,不得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不得将抽测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要组织力量对抽测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学习成绩在后的20%学生分布较多的学校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切实解决教学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德育导师制”的要求,明确辅导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帮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各地各校要了解掌握学习成绩在后的20%学生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后20%学生与前20%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化情况、后20%学生的学校分布变化情况,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和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

六、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要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研修,通过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以爱生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的职业行为管理,严禁在职教师参与节假日文化补习班的教学和管理。各地要将“减负”的规定和要求纳入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师德考核范围,作为评职、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七、落实“减负”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健全中小学“减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减负”的主要管理部门,中小学校是“减负”的主要责任单位。校长作为学校“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对本校的“减负”工作亲自部署、严格检查、抓好落实。

加强督查,建立健全“减负”的监督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督导指标、督导方法,从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设计指标,完善对学校、学生的评价办法。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减负”作为监管和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督查结果要与教育强县评估、年审、复查等挂钩。

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减负”规定的人和学校,要依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凡查实有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学生课业负担的确过重的地方,是教育强县(市、区)的将建议取消其教育强县(市、区)称号。

教育篇9

高期待带来的集体焦躁、整体浮华,使教育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充满着高压与牢骚。高频度的教育改革,“动听”却不管用,“出奇”而未能“制胜”。

吃着肉而骂着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当全社会把出人头地的“宝”押在教育这一注上时,“输不起”就成了教育系统内外的痼疾与心病。

我以为,当下教育病的根本诱因就在于:

一是成长的高风险。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啻为控制中国人口数量无序增长的良策,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是不可轻易动摇的国策之一。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其副作用乃至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平均生育率为1.5,无形中把“人口红利”逆转为了“人口风险”。理论上讲,2.1才是维持世代更替的正常系数。就连疾呼控制生育的马寅初老先生当年也明确地把生育底线设置在一对夫妻生2个小孩上面。当今中国家庭结构普遍为“421模式”(2家老人+1对小夫妻+1根独苗),这是极其脆弱的高风险模式。如此一来,这一棵“独苗”,在享受着“三代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承受着“一族希望于一体”的压力。成长的高危,转嫁到教育上,你说学校还敢“冒险”吗?教育改革还敢动真格“深水探险”吗?谁都输不起,谁也赔不起!这就是当今中国教育平庸与集体无意识怂恿“揠苗助长”的要害外因。

二是成才的曲解与用人机制的扭曲。如果说受教育解决了一个成才的“进口”问题,那么,学以致用,就业、创业,才是关键的成才“出口”。不畅通出口,最强大的教育也将徒劳无益。心照不宣的“大学生就业计划”(戏称为“被就业”),有苦说不出的“有专业无对口”,让上大学成了某种“高级游戏”,其终极目标仅是为了图个名分,领取一块“上路牌”而已。本末倒置,你说教育能不患上“浮肿病”“多动症”以致“躁狂症”吗(这是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的诊断)?读书无用,却不得不读书;明明离“一流大学”的境界十万八千里,却动辄标榜“创世界一流大学”,以至于连“国字一号”的北大,其教育成果也只能鉴定为“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北大教授钱理群的痛心评语)。初级上路(就业),看文凭,看名校,这让基础教育不敢“分流”,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次级上路(成业),或重新洗牌,重起炉灶,或再抱“奶瓶”,读研考公务员。由此,“蚁居”“啃老”“守园”,也就见怪不怪了。在量化的现实面前,“理想”“担当”“创造”统统成了“天真的笑话”;而扭曲的用人机制和潜规则,又掀起了一轮教育场外的可笑竞争——“拼爹”!拼不起的就只能“愤学”“弃考”,终究“改变不了命运”。这是教育的耻辱,更是社会的悲哀。

三是起跳板不一样,跑道不一样,裁判的结果也不一样。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壁垒,让每一个“学子”与生俱来地在教育的“起点”上不公平(这是由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决定的)。地区的差异、种族的差异、行业的差异,使教育在每一程都烙上了令人不解却不得不服从的“中国特色”。农民工子弟的“求学路”为什么那么艰难?高价“择校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是是非非的“奥赛”何以“剪不断,理还乱”?校长实名推荐制又何以难逃“分数论英雄”的窠臼?高考大移民究竟蕴藏着什么苦衷与玄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基地”到底实现了怎样的互补与双赢?高校自主招生怎么就变成了几大“名校联盟”的“加餐”甚至“霸王餐”?高考加分与高校点招最终加给了谁,又点招出了什么花招?……凡此种种弊端,当属整个社会的“系统病”,仅靠教育内部的调理,是无法化解的,更别指望能够根除。

说到底,不是教育不想拥抱理想,而是理想无法愉悦地登录教育这一条热航线。谁都匆匆,谁都等不及,更是停不下。这又该去怪谁呢?

当教育不能“成人之美”,当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带来的“必要的”希望与幸福,我们的教育也许已经游离了教育的出发点了。

“到此一游”:集体隐痛

埃及神庙浮雕被划上中国文字“丁××到此一游”,引起了一时的轰动。事件的小主角在江苏,很不幸。但其留下的教训远非针对孩子,也非局限于学校。说得严重些,“到此一游”的深处是教育之觞,是对“中国式教育”的一场集体拷问。

独子风险与家族风光,让国人极为自然地产生“输不起”的恐慌与“比拼抢跑”的欲望。对于“个体”这很正常,但如果是“集体”以至于“举国上下”,那就很危险了。于是,肩负着“培养”重任的教育,就被极端地狭隘化、极度地功利化了,以至于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出名可以唯我独尊。

君不见,考上清华,母校为你塑像;进入北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唤之欲出。人生被切成若干段,教育整个儿绩效化了。于是,知识“提前量”输入——学前教育变相为提前教学;而做人做事的常识则“倒灌”不及——幼儿园里那点事到博士还补救不上。教育失重,失衡,再加上失律,让学子“到此一游”,到头来只学会“到此为止”。

——比。一俊遮百丑。比什么?比成绩!可以说,当今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裸奔”:教育“约分”为教学,应试则“通分”成目标。难怪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感喟道:“中国式教育体制下永远只是比分数而不比别的,这样越‘比’学生的心灵也就越狭隘,有些孩子由此种下自卑和仇恨。”而“比”的推力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三力合一,于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为最富鼓动性的妖言与魔咒!

——炫。有成绩“比”,没成绩如何?炫!资本多元,现在的孩子几乎从小就“入世”,官本位,金钱至上,这些通则、潜规则,仿佛无师自通。有钱的炫富“招展”,动不动就名牌挂帅;有势的显势“招惹”,脱口而出的就一句“我爹是李刚”。小学就懂得送礼、拉选票,大学毕业了还不明白“一技之长即为立身之本”。谁之过?站立在幕后的法人和法定监护人,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那句没商量(事实是非理性)的诺言“最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绩效教育,教人竞争与营销。而浮躁与膨胀的教育,则让人在“速成”后两眼茫然。就业维艰,压力山大。单枪匹马,凭学力,靠努力,在这不再单纯的时代,可能不再顶事了。于是,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家长)又赤膊上阵,在有意无意间,怂恿或放任着孩子去做“损人而不立己”的蠢事。

——拼。不是拼学力,也不是拼一技之长,而是拼爹,拼家底。富二代开跑车引领潮流,官二代坐火箭梦想成真,星二代泡美妞幸福无比。拼得威猛,拼得忘乎所以,最终落得个“坑爹”的悲剧(应该叫“恶剧”)。自我感觉特棒,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要是哪天从火星跌落到了地球,就委屈得直叫“我是天一”。

教育篇10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道德义务判断。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即Imperativesentence:WarningandProhibition,Obligation,Advice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have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You’dbetter….”“Youarethebestone.”“Don’tbeshy.”etc.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Don’tdothat.”,“Youcouldn’tsayinthatway.It’snotpolite.”“You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在我的教学中也常运用“Iwish….”“Youshould….”“Yououghtto….”“Whydon’tyou….”etc.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德育教育贯穿与教学。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尽可能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I…?”“Willyou…?’’“Wouldyou…?”“Let’s….’’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在我的教学中我重视Teamwork即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herland,直至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themthereason,andwhy.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Ididn’tcriticizehe,butyou.Justbecauseheis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Ilikehonest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实践固有的专业特性。正如我们英语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5)以身作则。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服务属于技术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教育篇11

地点:迈阿密,福罗里达州,美国

福罗里达州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天堂圣地,也是迪士尼乐园的老家,并拥有美国大陆首屈一指的豪华养老社区,成为最适合一家人居住的美国阳光之州。

对于聪明的投资人来讲,这间位于迈阿密中心地带的七卧室地产绝对是理想的选择,距离机场和闹市区都很近,方便各个方面的联络与沟通。Toni和Techrin两人加在一起,在南福罗里达地产界从业经验时间已经超过25年,对发展中的地产市场颇具自己独到的见解。Toni和Techrin拥有美国地产界最好的销售团队,他们推荐了一处极适宜家庭生活的产品――21大溪地海岸岛。此处的电路系统全部是自动集成的,包含照明,加热和安全防卫系统,极好保护了家人与孩子,让他们可以轻松享受恬静生活。一个有保护装置的码头和120尺私人滨海水域,让一家人可以随时体验垂钓及游艇的休闲时光。经典的地中海及福罗里达州风情和奢侈的空间让整个物业都沉浸在休闲,开放和温馨的气氛中。

关于世界级的学校,福罗里达州最好的私立及公立学院都在附近,可以不必让孩子离家太远。格里夫学院,Ramsom Everglades,和Pinecrest小学等名牌学校可以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人生起点,也就是赢在起跑线上。Palmetto高中更可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增砖添瓦,所有的教育资源全部可以轻松地在大溪地海岛区域内驾车到达。

老式奢华学校

地点:蒙彼利埃大厅,武士桥,英国伦敦

伦敦的私立学校和科研机构,已经领先世界数个世纪,选择对的学校在这里非常容易实现。可以预见,您位于伦敦中心的家周围被高等学院环绕,不管经济衰退或其他问题,都不影响其欧洲最值得荣耀的地产地位。

伦敦的设计奇才巧妙将以前的武士桥的护士之家改造成为抢眼的豪华公寓,装潢则由伦敦的老牌设计师打造。以前的宿舍,锅炉房和洗衣间全部台弃或是焕然一新,成为层次感极强的复式结构。三层平层公寓加上四、五层的复式官邸面积达到4680平方英尺,售价为1900万英镑。经纪公司的Philip Woolf每天忙于应付来自美国,德国和俄罗斯热情高涨的众多买家。除了大放异彩的设计,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教育地产极适合家庭投资及居住。

不但与欧洲最好的餐饮,百货和休闲街区近在咫尺,选择在武士桥居住的父母们还可以有众多的选择,将他们的小孩打扮得出众而得体。当地的Hill House学校是查尔斯王子就读的英国顶级私人名校的预科学校。学生大多升入伊顿,哈罗,威斯敏斯特和查特豪斯等高等名校深造。对于那些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当地就近入学的父母,武士桥学校也可以提供全天的从幼儿园至13岁儿童的全方位教育服务。

恰到好处的教育

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所综合实力上乘的学校。我们选出了几个全球通行的教育关键词加以探讨,来审视一下当今的教育。

公立学校

作为曾在1868年的国会议案中被指定的公立学校,Eton学院相比其他学校无疑有着更高的知名度,这里被誉为英国首相的摇篮,明年即将上任的David Cameron已经是Eton学院培育出的第16位首相了。温彻斯特大学则以它多样性的学科而闻名,吸引了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

现代新贵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立贵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牛津郡的Radley学院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还有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曾就读过的Fettes中学,也是口碑上佳的私立学校。

女子学校

教育篇12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而人的素质一般是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乃是学校体育的体质功能和首要目的。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现代体育科研证明,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一、早操场、课间操与素质教育

早操、课间操都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做早操,不仅能驱除学生大脑皮质睡眠而且形成的抑制使其精神为之振奋,从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进而为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而且在清新的空气中经常坚持认真地做早操,对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增强和发展身体素质都有着显著的作用;课间操是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的一种体育锻炼。通过认真完成课间操,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性休息,可以消除和缓解在上课进程中产生的疲劳,使身心得以充分放松。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当中。积极认真的完成早操和课间操,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具有特殊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具有全体性,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而高质量的早操及课间操正是这一要求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学生每天

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了保障。

二、体育课与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而体育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一)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公要教会学生技能、技巧和技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生活,培养良好的体育体育道德风尚。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观摩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在调动队伍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礼貌互让的风格;在短跑教学中特别是在起跑练习中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诚实的品德;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在跳跃、障碍和支撑跳跃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集体合作精神;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

通过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懂得学习、创造、求真的良好习惯。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之外,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及培养体育欣赏能力等,使学生学到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编排徒手操,并付之练习;引导学生布置教学场地、自制体育器材,并付之使用,以此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能力,发展其个性。

再次,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开发学生的智能。比如,通过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自控能与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蓝球投蓝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通过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通过体操动作教学,能培养学生运动本体感觉能力和时空感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三)心理素质的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身体活动机能,促使学生脑体结合,培养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心理控制在最佳姿态,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通过游戏、教学比赛、考试、运动会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良好的健康心态,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以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可培养学生竞争、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素质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健体的具体体现。课外体育活动,对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