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8:16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另一方面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讲解内容还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在课程中讲授的安全知识包括通识类、危险化学品、基本实验操作规范、消防知识等。通识类安全知识主要介绍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和相关的处理规定,以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讲课中会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实验室冬季没有关闭窗户,致使暖气水管被冻坏,一些较贵重的设备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课题组人员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未对冷凝水管加固处理,中午外出吃饭时未留人照看实验室,从而导致水压升高,水管连接处松动,冷凝水流入电气设备中,造成较大损失;还有如果煤气灯关闭不严,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后果会更加严重。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引起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是一门学问,不仅体现了实验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而实验指导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温度计使用完毕后应该立即放回温度计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时却很不熟练,水银温度计经常会被打碎,实验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经常有水银沉积。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实验中,经常发生学生被割伤或烫伤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整理不及时导致的。介绍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使用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应用于其他复杂仪器的使用之中。[6,7]危险化学品部分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很系统也容易理解。学生应该知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标志符号,并读懂试剂瓶上的标签来判断试剂的性质,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查询材料的危险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性质各异,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加,有些课题组购买大量的有机溶剂,并贮存在实验室中,这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8]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放、使用都有专门的规定,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学生还应该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识包括“四懂”和“四会”。“四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四会”分别是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灭初级火,会逃生。这其中侧重于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是极端的危险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可一旦发生了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验室人员应当学习相应的防护知识,遇到火灾时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灭火。这样不仅会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实验室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如实验仪器局部着火,应该用湿布、灭火毯等材料将其盖灭,如果直接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可以迅速灭火,但也有可能使得仪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救时,师生应当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离开并报警求助。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2

2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与实施

实验室安全关乎生命安危,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在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实验实训中心牵头电教、教务、教学院部、、学生管理、保卫等多部门,协同创新,立体推进,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细节逐步落实到课堂内外,在保障实践教学安全方面作用凸显。目前,我院实验室安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1)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新生入学时,实验实训中心将协同学生处为学生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必修环节。协同保卫处开展实验室的防火防盗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消防安全演练;协同电教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在线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取得进入实验室学习资格,该阶段为强制教育;第二阶段,开设《实验室安全》选修课,安排16学时的教学,学分为1分。在选择选修课时,学生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认为对将来发展有用的课程来选。对此,我们加强了对该选修课程的宣传,特别是对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即将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通过试讲自由听课的方式,调动学生选择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2)实践课教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实验实训中心将实验室安全培训常态化,协同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面向全院定期组织相关专题的培训。培训后,再由教师将安全知识渗入到日常的实践教学当中。培训内容主要根据专业特点,由各教研室整理实施,如:各实训教研室根据自身专业内容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及实训中心制定的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等。在日常工作中,各教研室不断收集素材,将实验中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拍照留底,作为培训素材;(3)实验教师安全知识的更新随着高校实验室的扩增,新设备、新仪器不断的添加到实验室当中,实验室相关人员需要对仪器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掌握,集中对相关仪器的使用培训将让广大教师更好的了解仪器,有利于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3

0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场所[1],良好的实验环境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也是一所大学办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实验室被称之为是“大学的心脏”。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校近些年持续的扩招,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效率不断增加[2],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会对高校的办学名誉造成严重的损害。放射性实验室更是理工类实验室中最为特殊的,实验对象一般具有放射性,由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无形射线,在非规范操作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实验室内可能会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一旦发生污染和泄漏,将会产生更大的危害[3]。这些潜在问题的不断出现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放射性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更加清楚地知道有效地安全教育在维护实验室安全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1安全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具备放射性实验条件并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在实验员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放射性实验室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1安全意识培养不足

目前,高校所进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一般只是偏重于知识和方法的传递,却忽视了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高校往往看重科研成果,而忽视实验安全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因迫切需要结果,而刻意简化安全操作流程;还因每日重复实验,从而抱有侥幸心理,不进行规范性实验工作。

1.2教育形式陈旧单一

理论式安全教育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课堂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开始实验前了解实验室的环境以及安全实验的重要性,这虽是一种易于操作、空间限制小、受众人数多的教育模式[4]。但是该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效性方面也显现出了不足,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相统一,存在“学归学,用归用”的现象;通过理论教育在学生认知意识中留下的都是文字痕迹,知识领域交叉之后很容易出现记忆模糊的情况。

1.3学习频数偏低

学习频数低是各高校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高校安全教育培训普遍集中于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前,而实验过程及工作后期往往并未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培训。由于放射性操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多方面异于常规化学实验,一次性的教育培训很难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长期工作后,自然逐渐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部分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论课知识和实验操作基本常识,这就造成实验过程中错误百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4培训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弱

放射性实验安全教育一般由实验员进行,高校实验员日常主要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每年进行的授课机会较少,往往会缺少丰富的授课经验。加之实验员一般并没有充足的安全教育课时和系统的安全培训教材,导致部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同时,部分高校存在实验员专业素质较差及应急能力不足等情况,均会安全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对放射性实验室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2针对安全教育问题的优化策略

2.1采用丰富形式,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培养是现阶段安全教育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教育中要引导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标准化的实验流程,注重“防患未然,安全当然”的教育目的,通过简单的安全教育循序渐进,实现实验技能与品格的双提升。日常安全教育宣传是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深入持久开展贴近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第一屏障。高校开展多样宣传活动:安全展板宣传、应急演练等。为增强学生应急救援能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编制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相关接触人员人手一册,以便随时翻阅、学习[6]。把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师生自防、自救、自护能力,做到安全“时时讲,事事讲”,使学生在遇到放射性事故时能做到临危不乱、有章可依。

2.2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的新契机,建立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5]。制作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借鉴先进大学的安全教育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信息加强学习印象,针对放射性实验操作,借助动画视频了解到安全操作的动态过程,可以将射线作用、放射源使用中的错误操作及影响进行模拟呈现,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网络学习根本上倡导的也是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做了更多的创新:设置闯关游戏,游戏分为不同等级(代表不同难度的实验操作),分层次的检验学生的实验能力;设置模拟实验,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将相关内容在程序中模拟,由学生操作,若操作违规,则模拟出相应的事故,加强学生的认识。教师则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确认是否通过考核。

2.3完善学习周期,增强教育实效

科学制定学习周期,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温故知新,多次学习,不仅可以复习淡忘的知识,有助于对操作缘由、实验原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重复学习中采用全新的教育形式,可增加现场体验式教学,将学生直接带入实验室中,切身认识实验室,现场演示剂量仪、表面沾污仪、手套箱等仪器使用方法,对于较为安全的操作,邀请学生进行现场体验,教师亲手矫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错误,通过可见可触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直接、快速掌握到相关操作技能。结合“互联网+、教学反转”等多种形式,由学生知识水平调整学习周期,使得学生在知识传递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保证达到不同水平的教学目的。

2.4重视教师培训,拔高教育能力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45-02

实验实训室是药学类高职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1],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必备场所。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问题正在变得刻不容缓。

高职药学是一门直接与实际生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2],学生在实验室中,既可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以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创新性研究,为以后的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实验室中药品、仪器设备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要求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如何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开展实验实训安全教育的必要前提。

1 开展好全校范围的安全教育

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是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的熏陶,提高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3],该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1.1 将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一届学生新入校时必须进行的,我们在以往的校史教育、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入了职业教育的部分。针对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分析等不同专业的特点,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讲座。通过讲座,既强调了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课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实验实训操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新生从入学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就要严格遵守实验实训室的要求,听从实验实训人员的讲解和指导,用心完成好每一次实验实训课程。

1.2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每年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所在年级、所学专业,既对实验实训室的共性的安全内容,又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使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安全教育的主动学习中。并利用升旗仪式等对安全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1.3 真正配合消防演习和疏散演练

配合学校保卫处,做好每学期的消防演习和疏散演练活动。做好实验实训室突发安全事故的模拟演练,以演习、演练为契机,认真检查实验室灭火器、黄沙等设备的完好程度,做好实验实训室紧急疏散的演习,提升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系数。

1.4 将安全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教育

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安全教育是需要反复强调,三令五申的,故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夯实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药学类高职的实验几乎涵盖了整个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其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用水、用火、用电以及压力容器等的使用[3]。因此,作为高职校,学校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结合相应的知识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素养。例如,通过课程认识到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例如,《生物制药设备》课程的教师在讲授反应釜的时候,对一些压力反应,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虚拟操作平台模拟事故发生,告诉学生若反应釜出现温度、压力失控的情况,应立即关闭所有物料、蒸汽(或热水)进口阀,迅速开启防空阀、冷却水系统,观察温度压力变化,如温度压力仍不能控制,可以开启放料阀并通知所有岗位人员立即撤离[4]。

在过程性评价考核以及期中、期末的考核中,适量的引入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

3 落实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进入实验室进行首次操作前,要进行实验室简介和实验室平面分布的介绍。每次实验前,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过实验是否已明确所用药品的性质和操作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实验实训带教老师和实验员的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5],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演示实验,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认真做好实验的操作演示和讲解工作,对于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要充分考虑,妥善安排,对于容易引起事故的关键点要重点强调,反复提示。

(2)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规定的SOP进行操作,严格禁止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内追逐打闹,不得随便串走,不准搬弄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对学生的着装等也要根据工种和企业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对于压片机、发酵罐等,要严格控制每个工位前的学生数[6]。

(3)仔细巡视,实验开始后,带教老师和实验员要合理分工,在实验实训场地内仔细巡视,一是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二是随时关注学生是否有产生事故的危险操作或误操作。有些工位更是不能有一点掉以轻心,例如混合制颗粒岗位,要随时关注学生,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人身伤害。同时,提醒学生遇到仪器发生故障,立即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 强化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安全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制度》《药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三废”处理措施暂行规定》《药学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技巧。

综上所述,该校扎实推进,积极落实,确保了零事故的发生。“警惕安全在,麻痹事故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切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端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 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 何雅辉.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8):511.

[3] 何晋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2-6.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5

1.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由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效果是隐性的,一般不会引起高度关注.重视实验室建设忽视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投入,造成安全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难以落实,进而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4].加之师生对安全的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只有当学校或社会发生安全事件,安全教育才能得到关注,才去抓一抓,管一管,缺乏长效机制[5].

1.2内容不系统,方法单一

目前,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多数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消防安全知识讲授,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观,缺乏结合本实验室情况的系统安全教育体系[6].而且安全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简单、设施陈旧,容易使师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教育效果不好[7].

1.3队伍不专业,梯队不健全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没有像其他课程一样建立起教育团队,缺乏既懂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经验专业化队伍,缺少有效的安全教育人才引进、培养机制[8].由于自身对安全的认识不足、安全专业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面对复杂的实验室安全环境,开展安全教育就显得束手无策[9].1.4缺乏评价机制,效果不显著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不系统、不普及,对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没有完善的考核方法和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缺乏责任落实监督和有效评价的机制,势必导致纸上谈兵,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10G11]

2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2.1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设计

科学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应既有利于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应急方法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和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由于各实验室学科、功能、环境及人员的差别,在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建设中,既要突出安全教育的普遍性,又要突出每个实验室的特殊性,使安全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此,我们构建了“6个模块、3个结合、1个贯穿”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6个模块”包括安全基本知识模块、案例分析模块、实验过程安全模块、实验装备安全模块、安全防护措施模块、应急处理模块等.“3个结合”包括集中讲授与随堂强化相结合、分班指导与实物演练相结合、信息化手段与讨论式相结合.“1个贯穿”指安全教育贯穿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全过程.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逐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

2.2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关系到安全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达到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12].为此,我们按“6个模块”选择安全教育内容,即安全基本知识模块主要选择水电气、化学危险品、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与细胞、实验动物、烧伤和烫伤、三废处理、消防、报警、逃生、自救和应急处理及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安全知识内容;案例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发生在实验室的鲜活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产生事故原因、惨痛的教训、生命的代价,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实验过程安全模块主要选择每个实验过程涉及到的操作、环境、条件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实验装备安全模块主要选择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设施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预案;安全防护措施模块主要选择安全设施、防护设施等的配备及使用技术,如紧急喷淋、冲眼器、防火毯、灭火器、急救药品箱、防盗系统、通排风系统、报警系统等使用训练;应急处理预案模块主要选择事故发生时的疏散、自救、抢救等常识和技术.

2.3安全教育路线的设计

科学设计安全教育技术路线,是落实教育内容、实现安全教育效果的保证.如果没有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内容再充分,安全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安全教育技术路线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和教育内容,设计了安全教育技术路线.(1)课前预习.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新进实验室的学生都要求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课件、视频、安全规章制度等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并考核预习效果.(2)安全知识讲授.通过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典型案例分析、安全自救、逃生、防护及救护知识讲授,并考核合格后发放合格证.(3)安全技能强化.依托各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与防范设施使用技术、设备与实验标准操作规范、紧急事故处理与救护技术等强化训练.(4)交流研讨.通过利用网络安全教育讨论区、定期组织相关交流研讨会等,交流安全问题、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等经验.

3安全教育过程的实施

3.1课前准备

3.1.1课前器材准备安全教育课要使学生提高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相关器材的准备是有效途径之一.实物准备:灭火器、防火毯、火灾报警器、消防安全箱、急救药品箱、防护设施、废物处理桶等.影音资料准备:将道具的使用制作成视频、动画等,可形象、逼真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1.2相关材料准备安全教育课前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形成符合安全教育需要的内容体系.首先,收集整理新闻报道、视频、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听到有关安全事故的原因、后果,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学习的渴望.其次,整理各级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相关知识,丰富安全教育讲授的内容.再次,根据安全教育体系、内容与教育方法的选择,结合中心安全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环境、实验过程等安全内容,按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应急处理等组织编写教材,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

3.2组建安全教育团队

(1)组建专兼职主讲教师队伍.聘任具有多年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实验室教师做主讲教师,并配备年轻教师做助教,重点结合实验室现状讲授安全设施配备与使用、实验过程与仪器设备及水电气的安全知识;聘任市消防支队、校保卫处的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重点讲授身边发生的案例、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常识.(2)组建安全技术指导队伍.由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教师负责实验室安全设施配备与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实验操作过程、危险物品管理与使用、废弃物处理和紧急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及实验习惯要求等的指导.(3)组建安全责任监督队伍.由中心主任牵头、实践教学督学组成安全教育落实监督队伍,负责安全责任落实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安全教育效果的考核等工作,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3.3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

安全教育做到3个结合:(1)集中讲授与随堂强化相结合.学生进实验室第一堂课是安全教育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救命3分钟的概念”,即进楼要环视1分钟:看看防火通道、楼梯口、消火栓、灭火器等位置,一旦紧急情况发生知道如何处理、如何逃生;进室内环视1分钟:看门里开外开、水电气开关位置、消防设施位置,以便紧急情况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实验前想1分钟:想一想实验过程有哪些危险和注意事项.随后对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展开讲授.学生进入实验室教师再针对具体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环境要求等相关安全知识进行强化培训,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2)分班指导与实物相结合.以实验班为单位,每学期前3周单独培训相关安全设施使用技术,实验操作前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防范方法等,并演示各种开关、防火毯、消防应急箱等的使用方法,强化安全防范、事故处理等技术训练.(3)信息化手段与讨论式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和动画等,演示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和身边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引起师生对安全的广泛关注.同时,结合实验室实际,从案例事故起因、造成后果、事故责任、警示等方面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的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

3.4实战演练

3.4.1消防安全演练安全实战演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提高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具体的实战演练可以模拟火灾事故或化学品泄漏场景的人员疏散演练、模拟中毒、触电等急救措施现场演练和模拟火灾现场开展消防器械使用技术的演练等.每年中心与保卫处一起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对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起到较好的作用.3.4.2安全技术操作演练安全技术操作包括消防安全设施使用技术和防护设施使用技术.消防安全设施使用技术主要针对消防报警系统、防火毯、各种灭火器、消防栓等使用技术,采取现场演练方式进行.防护设施使用技术主要针对实验防护备品(护目镜、防毒面具、手套、防护服、急救药品等)、高温高压设施、通排风系统、防腐防爆柜、紧急喷淋、冲眼器等的使用技术进行演练.

4安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教育效果,建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是保证.通过对安全教育效果、过程检查、综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安全教育落到实处.(1)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网上反馈、师生座谈、专家评定等方法,评价安全教育效果.(2)教育过程与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督学深入课堂随机检查提问学生安全技术、制度落实情况,作为教师安全教育落实情况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安全设施配备与环境定期检查,不合格通报批评.(3)安全教育综合评估.通过师生安全知识与技术考核、安全措施落实、师生安全素质、安全文件资料归档等综合评估安全教育效果.

5安全教育课的思考

5.1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常态化

安全教育要一改以往事故发生后才重视的观念,应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作为实验室运行的日常工作来抓,形成常态化.当前,安全教育还很少正式搬上课堂,势必影响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要做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需要考虑将安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从而提高社会各界、教师及学生的重视程度.

5.2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积极向上的实验室文化,可以激发师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室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提高安全素养.因此,通过实验室有效的安全管理、不良环境的改善、安全设施的配备、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让师生一进实验室就有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技能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评比等安全教育活动,形成自觉的、持久的约束性.从而营造一个绿色环保、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5.3安全教育重在抓落实

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目的是让师生真正提高安全素质,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教育要全程化、全员化、制度化和专业化,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师生联防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监督、评价体系,确保安全预防、应急措施到位.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6

教育部在2015年度的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2015年开始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目前,各省市已经陆续出台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文件,部分省市开展了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型试点[2-3]。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途径之一是大幅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大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全面开放实验室是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增加社会就业中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构建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防控教育体系,对保障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现状概述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崔彩贤[4]从法学角度讨论了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张红梅等[5]设计了实验室安全监测系统,来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郭万喜等[6]提出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运用到实验安全管理。黄飞等[7]将行为安全分析方法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把安全指数水平提升了17%。武晓峰等[8]从软件、硬件2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人的因素是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国外学者对实验室安全也开展了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研究,Edward[9]认为化学实验室安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安全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BahramSalehSedghpoura等[10]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统计了化学实验指导老师的问卷结果,认为教师在实验室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RomklaoArtdej[11]对泰国大四学生开展了化学符号识别的调研,结果表明很多学生都不能区分化学符号,RomklaoArtdej认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很有必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大多集中于制度理论、安全监测、风险控制、实验室安全必要性等,较少以“开放式实验室”为背景去研究如何防范实验室安全。开放式实验室主要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人员的流动性,不同于常规实验教学的固定时间和固定学生,实验人员可以随意进出;二是实验内容的多样性,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的主要是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不同的实验项目涉及的实验设备和种类较多,难以统一管理;三是缺乏授课教师管理,部分学生会因为不受教师约束,在实验操作上存在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需要从开放式实验室的特点出发,构建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以保障实验室开放的安全运行。

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方法

构建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拟通过以下步骤来构建,具体见图1所示。(1)通过调查法,调研实验室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应用技术型试点示范高校,采用统计分析法,向师生发放问卷得到问卷统计结果。(2)采用文献研究法学习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合调查结果,根据以上信息,采用信息研究法编撰安全教育培训教程。(3)采用对象分析法,分析实验室开放的多个对象类型,设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4)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体系.

3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

3.1实际调研

为了有针对性的了解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实验室运行情况,我们去省内外调研了6所应用技术型试点示范高校。统计这6所应用型技术本科高校实验室运行情况,得知75%以上的实验室处于全开放模式状态,除了保障日常的实验教学任务之外,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供学生的学生科研、学生竞赛、自主学习等,开放时间一般为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之间,其中3所学校寒暑假均开放。这种全开放式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在这6所高校中,运行效果良好,一方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学生科研、学生竞赛获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实验室全开放存在一个“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共性问题,主要受制于实验室管理教师数量不足、开放对象的学生人数庞大、实验操作内容多样化难以统一管理。

3.2问卷调查

在调研的同时,我们也分发了一份实验室安全知识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开放实验室学习的学生。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分析,少部分教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大多数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匮乏,特别是低年级的大一学生,另外在校大学生实战演练几乎没有亲身体验,因为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开放对象,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教育模式。

3.3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

软件开发方法中有一个著名的“生命周期法”,在软件工程中该方法定义为假设信息系统有一个生命周期,就像其他任何有生命的机体那样有一个开始、成熟、最终消失的渐变过程[12]。借用该方法分析大学生从大一新生入学到毕业这个“在校学习生命周期”,在校学生逐步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是一个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变化给予大学生不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和内容。根据实际调研、问卷结果、相关文献学习,我们编制了《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和开发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考试系统”,最后构建了以“积分准入制”为核心的全开放式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全开放式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以“积分准入制”为核心,对不同的实验室开放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积分获取途径,构建一个自适应循环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模式。参照“大学生在校学习生命周期”,以大一新生入学为起点,在始业教育中加入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考试合格之后获取12积分,在全开放式实验室自主学习过程中,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根据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规定相应扣分,不足10积分的学生,不允许进入全开放式实验室自主学习。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选修课”、“安全操作技能考核”、“专题讲座”、“实战演练”四个途径可以相应获得积分,以这种方式构建一个可以不断循环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7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10-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基地的实验室,其建设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伴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建、实验教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造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剧增。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水平,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路,真正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管理落到实处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据了解,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被当做一项常规或长效管理工作来抓,往往是应付上级检查才开展相关活动。

第二,安全教育体系未形成,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由于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对广大师生员工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因此普遍存在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不高的状况,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其中很多事故是因为缺乏安全逃生、科学施救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而导致的。

第三,良好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尚未形成。良好的环境、风气和氛围是传达正能量的载体,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应把安全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对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校园尚未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任务重、要求高。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能力,很难保障实验室师生生命安全和实验教学安全。即使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安保建设,也很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实践证明,实验室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或实验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以从根本上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能快速提升实验室使用者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才能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达到减少或防范安全隐患的目的;进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普及实验室安全理论知识。实验室安全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政策、安全守则和安全指南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所有工作中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如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命,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报警,保护好现场。

(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社会各界近几年的热点话题,通过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觉养成正确处理实验废气、废水和废物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建立浓厚的环保校园文化,真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三)实验室安全技能学习。通过自救、防爆、防盗、防火等安全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能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的操作规程。分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知绝大部分事故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是避免事故发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践操作。

(五)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当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时,如果我们毫无应急处理能力,必将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通过接受安全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尽量降低事故危害。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普及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入学安全教育证书。在今后的实验课学习中,只有持有入学安全教育证书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的实验活动。

(二)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入校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学和现场指导,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动向,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搭建安全教育专题交流互动平台,让更多的师生通过此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和进行自由交流研讨。让师生在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在全校范围定期举行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人人了解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进而将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

(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等学校宣传平台的力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厚重的校园安全教育大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印发实验室安全宣传单、制作实验室安全广告画、设计符合国际规范的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和温馨提示等方式宣传普及安全教育。

(六)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具有参与人数多、范围广的特点,利用网络普及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灵活性、知识的丰富性、课件的多样性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但每个学年都要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和考试。此种方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贯穿于学生全部在校时期。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不断深入探索适应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的对策,才能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学科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效、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8

论文摘要:通过对安全的人本属性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重要性的探讨,明确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工作要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要通过安全教育提升人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安全科学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安全技能,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麻痹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9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麻痹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0-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既能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

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

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要求上不应只看重学历或职称背景,更应重点考察引进人才的实验操作水平及科研能力。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1

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之前,学生对化学实验了解得往往不多,虽然对实验项目兴趣浓厚,有迫切进行实验的欲望,但对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却是知者甚少。传统的安全教育安排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相关安全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师在讲并不表明学生一定在听,由于多种原因,能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学生较少。台湾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实行的是安全教育结合化学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考试,并把通过安全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安全教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可选择选修安全教育课和网络教育等不同方式。在考试前往往还会安排进行一次集体授课,请专业的实验室安全人员来进行讲解。对于缺考或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会安排重修和考试,直至合格后才准进入实验室。在安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来访的资深教授也要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通过安全考试,否则是不允许进入的。我们传统的实验安全教育也有自学和集中授课环节,但往往缺乏的是安全考试制度。进行安全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安全学习的效果,同时把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避免了传统安全教育方式中学生可听可不听的懈怠局面。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这也给学生造成误解和思维定势,认为安全教育只是走过场,对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也产生不在意的心理,因而易于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在日常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相比之下,内地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实施则相对不力,有些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这是需要认真改进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MSDS)[10]。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我们计划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毕竟学生的经验尚浅,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例如在使用金属钠的实验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实验室中金属钠着火是否能直接用水进行浇灭?”进行讨论。这样不只是教师直接灌输关于金属钠的安全知识,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刻了解金属钠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正确掌握用砂土隔绝氧气而灭火的手段。当然,如果在确保安全条件下用少量金属钠为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将能取得更直观的教学效果。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12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紧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方面阐述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 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 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 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 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 “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转贴于

2.2.1 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 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