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4 14:51:31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三)《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

(四)《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及检验检测机构事

中事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试行)》;

(五)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二、监督检查对象及方式

(一)对生产单位(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下同)气瓶及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我辖区内共有14家气瓶充装单位、4家气瓶检测机构、2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均列入检查计划,实现区域监管全覆盖。(责任部门:各市监所)

对省、市局检查名单之外的生产单位、鉴定评审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不包括上述18家单位)实现监管全覆盖。(责任部门:质监科)

(二)对使用单位及经营单位(含销售、出租、进口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责任部门:各市监所)

1.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含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客运码头、机场、商场、宾馆、酒店、体育场馆、展览馆、市民服务中心、公园以及图书馆、影剧院、活动中心、养老院、公共浴室等单位),作为重点单位列入计划,按日常监督检查方式,每半年检查至少1次,对被查单位每类设备抽查检查至少1台。

2.高风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含使用快开门压力容器、盛装或输送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涉氨制冷设备、熔融金属起重设备、高压氧舱、锅炉及主蒸汽管道、大型游乐设施、“三无”电梯等单位),作为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列入计划(市局直管的除外),按日常监督检查方式,每半年检查至少1次,对被查单位高风险设备进行逐台检查。

3.一般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上述使用单位以外的单位),按不低于本辖区总数5%的比例抽取单位列入计划,按日常监督检查方式,对每个单位每年检查一次,每类设备抽查检查1台。

三、监督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监督检查的项目和内容按《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附表)、《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及检验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项目和内容结合监管方式确定。

四、监督检查的组织实施

(一)区局负责制定区级监督检查计划及被检查单位名单目录并组织实施,同时上报区安委会和市局。

(二)各所负责制定并实施本辖区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及被检查单位名单目录,于4月15日前将计划和名单目录上报至区局备案。

(三)区局及各所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协调,力求避免对同一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同时要集中各方面专家力量,参与到各类监督检查中。

(四)各所要将日常监督检查和全年各类专项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做到工作有序、取得实效。专项监督检查由区局根据有关要求另行部署实施。

(五)区局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市监所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

五、监督检查要求

(一)各市监所应动态建立本辖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及重点监管单位(包括公众聚集场所和高风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台账,作为执行日常监督检查计划的基础支撑,做到重点单位基础信息清楚,重点设备使用状况明了。

(二)监督检查人员在开展监督检查时,应按相关要求认真填写相关记录。

(三)各市监所检查中发现存在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应按程序予以立案查处。发现安全隐患的,要建立“隐患清单”台账逐一消除,实现闭环管理。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按照“一单四制”的要求进行重点整治,并立即报告区局,由区局报给区安委办和市局。

(四)检查人员应认真履职,遵守工作纪律: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秉公执法、认真履职、不徇私情,保守被抽查企业的商业秘密;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26-01

采掘工作面设备是煤矿采掘工作面用在生产和管理中的机器和设施及附属装置。如采掘机械、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凿岩机等。这些机器、设施是煤矿生产的物资技术基础,它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安全。设备管理是对这些设备运转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工作,也是对设备的合理选择、有效使用、及时修理、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企业设备从购置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达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为完成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正确使用、有效维护、科学检修。本文主要阐述设备的计划维修与点检制维修。

1计划修理

1.1 计划修理的方法

(1)标范修理法。机械设备零件有其使用寿命,要编制具体修理计划,明确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内容和工作量等。此方法计划性强,可有效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但可能出现过度修理,增加修理费用,它适用于一定要保证安全运转和影响全局的重要设备。

(2)定时修理法。依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条件、使用状况,事先规定设备的大、中、小修的顺序、间隔期和内容,定时进行修理。此方法对做好修理前的检查工作有利,应用较广,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设备。

(3)检查后修理法。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的结果制定设备的修理计划。此方法修理费用低,而计划性差,不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所以仅使用于普通设备。

1.2 设备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计划是消除设备技术状况劣化的设备管理计划。主要是安排设备的各类修理日期、修理工作量和停修时间及所需人工、材料、备件等。

编制设备检修计划,一要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查资料、设备维修记录、事故统计状况和上年度设备维修计划执行状况等,使计划安排符合实际需要;二要区别各类设备在生产中所处地位、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及零件磨损的特点等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三要掌握煤矿生产任务的安排、技术改造的任务等,以合理安排检修时间,使设备检修计划和生产计划衔接,设备技术改造和设备维修相结合;四要安排好修理进度中的工作量平衡,维修任务与材料、配件供应的平衡;五是对大型和重要的设备,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计划和控制检修进度。

设备检修计划按时间进度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煤矿的年度设备检修计划,只对设备修理的数量、类别、时间等做出安排。具体的修理项目、工作量和延续时间等,则在季度和月度计划中详细安排。

2点检制维修

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表工具或精密检测设备和仪器,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施行全过程对运行设备进行动态检查。应用这种管理模式,有效掌握设备的各种状态,避免“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可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此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在设备管理上。点检管理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日常点检是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完成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定期点检工作开展的基础。日常点检的开展,构成了点检工作的基本框架。定期点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设备作出精细的调查、测定、分析。它是日常点检工作的延伸,用于专业解决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二者不可偏废。要实现设备点检制,需要根据各自特点,策划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应用方案。

2.1 设备的防护体系与点检要求

(1)设备的防护体系。

①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出现异常,要排除小故障,进行小修。②专职点检员靠经验和仪器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检查,排除故障。③专业点检员在日常巡检、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应用专用仪器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测定和分析。④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诊断和定期管理。⑤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检查,分析劣化点,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评价点检效果。

(2)点检基本要求。

①科学分析,找准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和劣化的部位,确定设备的维护点及该点的点检项目和内容。按检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的正常工作范围。

②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

③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依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的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视、听、触、味、嗅或用仪器、工具进行。

④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⑤明确点检作业的流程,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⑥定点检要求。做到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2.2 点检的模式和流程

(1)点检制的模式。

专业点检机构是点检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点检管理必要的组织形式。企业把生产系统划分为几个区域,各区域按专业配置点检组,负责对所辖区域的设备进行点检,是设备直接管理者,处于核心地位。

(2)点检工作流程。

①标准化管理。制定岗位标准,确定设备责任人,确定检查路线、区域、设备、项目(包括项目的数据标准、设备状态、数据获得方法、项目周期标准)。

②录入数据,将工作标准及检查结果录入点检机。数据上报,把现场工作记录数据上报,并列出异常数据。

③现场日常工作。根据岗位性质及项目周期确定相应的日常工作内容。现场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做好检查记录,如抄表数据、测量数据、观察数据、工作到位信息等。

④考核管理。打印日输出报表,包括工时统计、漏点统计、漏项统计、超标数据、观察缺陷等;进行系统分析,给出设备分析报告和设备维护检修报告。

⑤处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安排处理,并对点检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点检工作。点检的主要环节:点检因设备不同而内容各异,但任何设备的点检都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检查点,点检项目,制定点检的判定标准,确定点检周期,点检方法和条件,点检人员,编制点检表,做好点检记录和分析,点检管理工作,点检人员的培训。

2.3 点检现场管理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3

1.优化设备保养模式,保证设备维护到位

(1)固化设备保养模式。坚持例保、“进站式”和“日轮保”相结合的三级保养模式,固化周期、保证时间、明确分工,保证设备维保到位。

(2)明确标准。将各级保养的部位、标准及周期录入装备信息化系统,并在系统中进行实施记录。

(3)关注细节。对工作中需要关注的细节,形成固化文字内容,做到学习、执行到位,如规定了:GDX2包装机胶盒洗刷注意事项、关于机台加注卷烟胶注意事项、关于自动排除压缩空气中冷凝水的注意事项、关于停产时关闭卷烟机和咀棒接收机总电源的注意事项、机台收尾特别注意事项及卷接包车间设备收尾保养标准等。

2.严格设备“日轮保”管理,保证“日轮保”效果

(1)有序进行设备“日轮保”规定不动摇。在无设备调试任务情况下,每周六由维修工段长按顺序确定下一周设备“日轮保”计划,报生产管理部和设备管理部审批后在车间公示。“日轮保”计划只有在其他机组出现预计维修时间>4h故障、经过车间同意后方可提前执行,同时该机组本轮“日轮保”计划取消,原“日轮保”计划日期向后顺延执行。

(2)做细“日轮保”设备问题收集。“日轮保”机组问题收集有3种途径:第一种是机组进行“日轮保”前,各班操作人员在装备信息化系统中填写“设备异常问题报告”提交系统。第二种是设备点检员将点检异常需转入维修的异常报告转入装备信息化系统中。第三种是装备信息化系统管理员把车间备件库收集的由承包机台维修工、工段长、质量协调员等编写的维修计划作为异常报告提交系统。

(3)“日轮保”设备维修部位详细分工,明确职责。在“日轮保”工作开始前,轮保组人员首先打开装备信息化系统,对计划轮保设备的异常报告进行全部统计、查看,按照固定分工内容处理设备问题,做到分工明确、协作有序。

(4)严格“日轮保”维修工业绩考核。“日轮保”维修工绩效考核按照《卷接包车间设备“日轮保”管理办法》执行月度百分制,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结果以正向激励为主,在设备管理部月度考核中兑现。

(5)利用“日轮保”实施设备点检计划,提升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力。“日轮保”设备停机的时间和周期是进行设备点检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该时间,实施设备的专业点检计划,做实点检工作,提升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力。

3.设备“日轮保”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为了确保设备“日轮保”效果,卷接包车间对轮保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建立起涵盖故障处理追溯机制的设备“日轮保”新模式。

(1)逐点排查。每天“日轮保”验收时对设备各部位逐点进行检查,将设备完好、液气泄漏、表面积尘、性能缺失及维修质量全部纳入检查范围,经过细致摸排,对设备所有部位和功能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检查。

(2)逐项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当时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需登记备案,由相关人员限期整改。

(3)追踪验证。结合EAM系统数据,对上次轮保时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追踪验证,未处理的问题要查明原因,统计备案以便下次追踪验证,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止。通过持续轮保,逐步消除设备性能瓶颈,确保设备维持良好运行状态。

4.强化责任意识,做实预防性维修

(1)严格以承包维修设备的绩效为主线,与日常生产应急维修相关联,实行设备的全方位管理,使车间所有设备均有跟班管理人,实时关注设备运行状况,做好设备状态监控。

(2)实施设备三级点检,完善设备状态监控。

二、设备状态监控管理

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的设备状态监控体系,持续提升设备预知性维修水平,逐步实现设备状态可控目标。

1.项目实施的主要原则

(1)实用原则。确定监控点准确实用,能够对重点设备关键部位状态和安全稳定运行进行有效监控。

(2)三级点检有效结合原则。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及精密点检相互依托,形成涵盖全范围的状态监控模式。日常倾向工艺质量控制;专业点检注重设备运行状况和安全运行;精密点检则重点关注需要通过专业手段进行监控的控制点。

(3)准确评价设备状态原则。对各监控点在整个设备中的影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科学评估被监控设备的工作状况。

(4)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在建立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确立设备状态监控目标与任务同时,建立一套保证工作效果的管理体系评价机制与业绩考评机制。

(5)持续优化改进原则。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改进和创新监测手段、标准维护、数据分析应用及队伍建设。

2.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关键点

(1)准确确定研究对象。这里所确定的研究对象是指设备状态监控的点检点、点检人、点检方法、点检标准等内容。充分发挥群众智慧。按照当前设备“日轮保”对设备部位分工原则,两个轮保组的维修工对设备组成分部分解体研究,根据各自掌握的维修经验列出所负责部位三级点检的“五定”要求。将收集到的内容整理后进行公示,让所有维修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设备主任、点检管理员、点检组长、机型技术组长、机型点检员论证后确定研究对象,这个阶段关键是尽可能准确确定研究对象。

(2)以事实为依据,不断优化“五定”内容。准确写实设备运行状况,严格要求跟班维修工对设备出现维修时间10min以上的故障,在设备维修记录中如实准确记录,保证研究对象研究的基础数据真实。专职点检员在研究过程中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分析,每天对所有故障进行分析,确认故障与研究对象是否有关,如果有关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进行修改,对设备点检标准不断进行深化、细化、优化,初步开始建立设备状况评价标准并对其准确性验证。不断优化“五定”内容。

(3)状态监控工作与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采用“故障反追踪法”把状态监控管理工作与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在设备出现应急维修后,对维修部位的故障原因与状态监控工作关联,确定是应监控而未监控,还是监控过程中点检工作未做实,前者,继续监控确定是否增加研究对象,后者,追究相关人员工作执行不到位责任。

三、设备工艺质量监控管理

完善卷包设备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点检制度,确保“金叶制造”产品工艺质量监控无死角。卷包设备质量控制系统点检网格化,确保设备质量监控持续有效。

第一,由电气维修工对卷包设备质量控制点进行周点检的专业化点检,从专业角度检查设备质量检测是否有效。

第二,每班由操作工使用特制质量缺陷样品对质量检测系统进行验证,让操作人员验证设备质量检测系统是否可靠。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4

(1)固化设备保养模式。坚持例保、“进站式”和“日轮保”相结合的三级保养模式,固化周期、保证时间、明确分工,保证设备维保到位。(2)明确标准。将各级保养的部位、标准及周期录入装备信息化系统,并在系统中进行实施记录。(3)关注细节。对工作中需要关注的细节,形成固化文字内容,做到学习、执行到位,如规定了:GDX2包装机胶盒洗刷注意事项、关于机台加注卷烟胶注意事项、关于自动排除压缩空气中冷凝水的注意事项、关于停产时关闭卷烟机和咀棒接收机总电源的注意事项、机台收尾特别注意事项及卷接包车间设备收尾保养标准等。

2.严格设备“日轮保”管理,保证“日轮保”效果

(1)有序进行设备“日轮保”规定不动摇。在无设备调试任务情况下,每周六由维修工段长按顺序确定下一周设备“日轮保”计划,报生产管理部和设备管理部审批后在车间公示。“日轮保”计划只有在其他机组出现预计维修时间>4h故障、经过车间同意后方可提前执行,同时该机组本轮“日轮保”计划取消,原“日轮保”计划日期向后顺延执行。(2)做细“日轮保”设备问题收集。“日轮保”机组问题收集有3种途径:第一种是机组进行“日轮保”前,各班操作人员在装备信息化系统中填写“设备异常问题报告”提交系统。第二种是设备点检员将点检异常需转入维修的异常报告转入装备信息化系统中。第三种是装备信息化系统管理员把车间备件库收集的由承包机台维修工、工段长、质量协调员等编写的维修计划作为异常报告提交系统。(3)“日轮保”设备维修部位详细分工,明确职责。在“日轮保”工作开始前,轮保组人员首先打开装备信息化系统,对计划轮保设备的异常报告进行全部统计、查看,按照固定分工内容处理设备问题,做到分工明确、协作有序。(4)严格“日轮保”维修工业绩考核。“日轮保”维修工绩效考核按照《卷接包车间设备“日轮保”管理办法》执行月度百分制,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结果以正向激励为主,在设备管理部月度考核中兑现。(5)利用“日轮保”实施设备点检计划,提升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力。“日轮保”设备停机的时间和周期是进行设备点检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该时间,实施设备的专业点检计划,做实点检工作,提升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力。

3.设备“日轮保”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为了确保设备“日轮保”效果,卷接包车间对轮保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建立起涵盖故障处理追溯机制的设备“日轮保”新模式。(1)逐点排查。每天“日轮保”验收时对设备各部位逐点进行检查,将设备完好、液气泄漏、表面积尘、性能缺失及维修质量全部纳入检查范围,经过细致摸排,对设备所有部位和功能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检查。(2)逐项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当时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需登记备案,由相关人员限期整改。(3)追踪验证。结合EAM系统数据,对上次轮保时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追踪验证,未处理的问题要查明原因,统计备案以便下次追踪验证,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止。通过持续轮保,逐步消除设备性能瓶颈,确保设备维持良好运行状态。

4.强化责任意识,做实预防性维修

(1)严格以承包维修设备的绩效为主线,与日常生产应急维修相关联,实行设备的全方位管理,使车间所有设备均有跟班管理人,实时关注设备运行状况,做好设备状态监控。(2)实施设备三级点检,完善设备状态监控。

二、设备状态监控管理

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的设备状态监控体系,持续提升设备预知性维修水平,逐步实现设备状态可控目标。

1.项目实施的主要原则

(1)实用原则。确定监控点准确实用,能够对重点设备关键部位状态和安全稳定运行进行有效监控。(2)三级点检有效结合原则。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及精密点检相互依托,形成涵盖全范围的状态监控模式。日常倾向工艺质量控制;专业点检注重设备运行状况和安全运行;精密点检则重点关注需要通过专业手段进行监控的控制点。(3)准确评价设备状态原则。对各监控点在整个设备中的影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科学评估被监控设备的工作状况。(4)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在建立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确立设备状态监控目标与任务同时,建立一套保证工作效果的管理体系评价机制与业绩考评机制。(5)持续优化改进原则。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改进和创新监测手段、标准维护、数据分析应用及队伍建设。

2.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关键点

(1)准确确定研究对象。这里所确定的研究对象是指设备状态监控的点检点、点检人、点检方法、点检标准等内容。充分发挥群众智慧。按照当前设备“日轮保”对设备部位分工原则,两个轮保组的维修工对设备组成分部分解体研究,根据各自掌握的维修经验列出所负责部位三级点检的“五定”要求。将收集到的内容整理后进行公示,让所有维修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设备主任、点检管理员、点检组长、机型技术组长、机型点检员论证后确定研究对象,这个阶段关键是尽可能准确确定研究对象。(2)以事实为依据,不断优化“五定”内容。准确写实设备运行状况,严格要求跟班维修工对设备出现维修时间10min以上的故障,在设备维修记录中如实准确记录,保证研究对象研究的基础数据真实。专职点检员在研究过程中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分析,每天对所有故障进行分析,确认故障与研究对象是否有关,如果有关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进行修改,对设备点检标准不断进行深化、细化、优化,初步开始建立设备状况评价标准并对其准确性验证。不断优化“五定”内容。(3)状态监控工作与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采用“故障反追踪法”把状态监控管理工作与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在设备出现应急维修后,对维修部位的故障原因与状态监控工作关联,确定是应监控而未监控,还是监控过程中点检工作未做实,前者,继续监控确定是否增加研究对象,后者,追究相关人员工作执行不到位责任。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5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 151801)长期以来,林区露天机械设备在维修中一直存在缺乏与其自身特征相互合理的维修模式。那么,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对林区露天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进行一下具体分析。在林业生产中,对机械设备的维护探索新的维修模式,必须首先对林区露天机械设备现行的维修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及其根源,明确改进的方向。目前,林区露天机械设备现行的维修方式有计划预修方式、点检方式、和状态维修方式。一、现行维修方式分析(一)计划性预防维修方式为防止机械设备的意外事故,应按照一定计划进行一系列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和避免设备因磨损、老化、腐蚀等造成的损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计划性预防维修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维修和整治相结合”。机械设备在经过规定的运行时间后,要进行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调整和各类计划修理,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周期是固定的。1、计划预修制的原理。计划预修制是按照机械设备的磨损规律而制定的。机械设备磨损一般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磨合阶段,磨损较为剧烈,第二阶段为渐进磨损阶段,第三阶段为剧烈磨损阶段,设备磨损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运行。从磨损规律上分析,计划预修制有其科学、合理的内容。按照计划预修制执行,显然可以减少或避免机械设备故障的偶然性、意外性和自发性,减少故障停机。2、计划预修制的内容。首先把具体的工作分成若干类,明确各类内容;其次,制定各种不同机械设备的维修周期、维修间隔期和维修周期结构;再次,即制定各种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维修复杂系数。维修复杂系数是计划预修制中的重要指标,维修定额如工时定额、日常维护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维修费用定额等的计算,都离不开维修复杂系数。(二)点检方式点检和传统机械设备检查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其具有以下特征:该方式设立了兼职和专职的点检员;明确机械设备故障点,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对不同机械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三)状态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方式是指在机械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机械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布置维修时间和项目,并主动实施的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可靠性评价手段以及寿命检测手段,判定设备的状态,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向做出判定,并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机械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之前进行维修。二、系统性维修模式(一)系统性维修模式的提出林业生产的连续性是由各生产环节的各类机械设备凝聚而成的,是一个技术性能和可靠性随机变化的系统。林业露天机械设备主要由集、装、运三大机械设备构成。每台机械设备为系统的组成元素,各元素之间以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形式相互联系,体现出系统的相关性、集合性和整体性。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设备系统,其维修工作也必须采用系统性的维修模式。系统性维修模式主要内容是: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质、运行方式、重要性程度、故障特征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办法,合理确定维修周期和维修项目,提高维修质量,使机械设备在保持较高可靠性水平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二)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确定维修方式系统性维修的理论基础是可靠性理论,可靠性理论表明,计划性预修仅适用于磨损故障为主的设备,而大多数复杂设备的故障形式是随机性的,因此,对于复杂设备,仅采用计划性预修是不够的;从可靠性角度来看,维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各种因素的控制,使设备的可靠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这种控制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维修办法,非凡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来实现的,传统的计划性预修重大修、轻日常维护,亟待改进。维修工作的关键是维修内容和维修时机,由此产生不同的维修方式,传统的计划维修方式之所以造成严重隐患,其主要原因在于是按照固定的计划,而不是按照设备的实际状态来布置维修时机;是按照固定的维修项目定额,而不是按照设备的实际故障方式来布置维修项目。要根本解决这两个新问题,必须把计划维修和状态监测、日常点检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合理的维修方式。1、计划性预修和状态监测相结合。根据目前状态监测和诊断在理论探究和具体实施方面的发展状况,系统性维修工作并不要求在全林区范围内实施状态监测,而是集中在对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发展较全面的机械设备上,结合寿命分析,确定其维修周期,以此为基础制定维修计划。2、计划性预修和点检相结合。在全林区范围内建立点检制,强化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点检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对缺失信息及时补充,为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维修项目的布置提供依据。3、状态监测和点检相结合。在采用状态监测技术的同时加强日常点检工作,一方面发挥在线监测仪器的功能,一方面为点检员配备便携式或移动式的离线监测设备,对设备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查,提高对设备状态的把握能力。结合状态监测的数据,对点检定修工作的周期设定、工序组合、项目控制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6

1、各车间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好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设备日常检修、中修和大修工作力度。

2、生产技术部和各车间要设立重要设备台帐,利用台帐统计分析重要设备的运行特点、配件的库存情况,提前进行配件计划或自制加工工作,并有预见性地提出检修计划;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设备管理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各车间机修工进行设备技术培训,各车间要利用班组班前班后会对机修工进行日常的设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机修及机器操作员队伍的技术水平。

3、设备副经理和设备管理员要经常深入车间生产一线检查和了解各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跟踪主要备品配件的库存和采购情况,督促供应部对主要紧缺配件的采购,检查车间自制配件的加工制作情况,确保主要配件随用随有;检查和督促车间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作技术上的指导,做好安装检修、使用、维护、检查统计一条龙的工作;合理协调生产和设备检修工作,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增强计划性的检修工作。遇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调整,遇到抢修任务时,做好三个车间机修人员的调配工作,确保生产的连续稳定。

4、做好生产设备检修的统计调查工作,为20XX年设备工作计划提供统计依据。

5、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发现适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时,及时计划应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6、计划在8-9月份左右,对4T锅炉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工作,视情况清理炉内结垢。

7、视生产情况不定期检查补焊冰晶石干燥炉筒体及相关部件3次约6米。

8、重点关注C线一段炉的抽风收尘环保处理系统,确保仓库保持有1-2个叶轮备用。考虑对2#尾气风机进行重新选择,解决因引风不足引起风机叶轮冷凝结料经常振动的问题。

9、加强公司生产线消防环保设置运行的检查,加强对现有生产线环保治理和整改落实,视情况进行较理想的技术改良工作。

10、继续推行设备维护保养模范岗位示范点,扩大车间设备维护保养模范的推广面。加强对各车间(特别是制盐车间)的润滑维护保养检查力度。

11、考虑对氟化铝氟冷器已堵塞比较严重疏通困难,无法修复。计划自制2个冷却器蕊管,待机更换处理。

12、考虑全面淘汰二台IS50-125-250--132KW水泵,将水泵回收保管,把水泵房内55KW移装在现在IS50-125-250的位置上。

13、收集各种废旧物资,能用则用,不能用的收回集中处理。经常把收集的螺丝、螺母,用丝攻、丝板修复后重新使用。

14、由于车间设备腐蚀、老化、技术力量较弱。20XX年还应加强对二大车间设备巡回检查,加强对车间设备备件计划的周密性和足够备件的准备工作,同时监督制酸车间反应炉温度、c线干燥尾气温度的控制,从使用上保证反应炉筒体及干燥尾气风机的正常使用,减少非正常的腐蚀和结料振动故障。

15、加强对二大车间转炉托轮润滑维护保养,减少托轮轴承损坏频次。同时及时处理已拆出的托轮轴和托轮进行外委修复,以留备用。

16、因生产产量的减少和生产不饱满,故不定期计划外购反应炉Φ1800筒体暂定30M。选用的钢板厚度按往年要求仍为25mm,以缩短反应炉补焊筒体的周期。

17、不定期制作反应炉搅料器约14条,加工和修复反应炉罩8件。

18、不定期计划金属衬胶风机F9-19-8D风机1台及风机叶轮约4个。

19、按20XX年统计,视制酸车间的换热器堵塞情况计划进行清理疏通1次。

20、计划2#反应炉出渣机的螺旋主轴螺旋2条及其组件1套。视情况对2号炉出渣螺旋改造,初步考虑恢复冷却中和炉的使用。

21、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计划安排清理吸收塔填料。

22、加强对5台中和炉大小齿轮润滑维护保养,确保能在中长期运转。视情况对出现腐蚀严重的中和炉筒体进行大面积的补焊。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7

石场湾煤矿针对矿井设备装备特点和物资供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收集统计数据,制定应对措施,积极探索矿井供应服务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变传统服务观念,创新新型物资供应服务模式

1、广泛收集物资相关信息

收集矿井主要设备的信息,咨询厂家,分别掌握配件到货周期,参考厂家提供的易损配件。主动对使用单位做出配件需求计划的提醒和提示,以便做到计划的提前、合理。

2、严把物资计划二次审核关

对日计划的提报要求逐条排除疑问,除日常物资以外,凡单种价值超过五千元的物资、三个月以上未使用的物资、数量较大的物资、新增编码的物资都要进行二次落实,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是否备用。根据以上情况进行计划处理。改变单纯的计划什么就采购什么的观念。基层单位计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区别,计划提报不足、计划提报错误、计划提报重复现象较为多见。根据计划要求到货这没错,但前提是计划准确、正确。如果在前面所说的背景下,那就要对计划多问几个问什么、合理不合理、是否正确。以避免形成库存积压。

3、闭合物资计划管理

矿井的物资计划需求必然多,如何避免计划遗漏,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到货周期较长的物资是造成计划遗漏的最薄弱环节。建立动态到货台账,年、月预警到货台账,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计划遗漏。将所有计划标明到货期,根据计划的到货长短,分日计划到货、跨月到货、跨年度到货。日计划一日一盘点,未到货计划累计单列,做到计划多少,到货多少,未到多少,简洁明了。跨月计划,月末最后一天,累计入次月日计划。跨年度计划,年终最后一天累计入次年跨月计划,以此类推,直至所有计划全部到货。

二、 建设金牌服务团队

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1+1>1的团队效率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只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才能创造出高效的战斗力、执行力。建设一支金牌服务团队,首先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客户满意,让生产放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1、全天候24小时服务

作为一线服务部门,要做到白天全体上班,晚上有人值班,随时随地为生产服务,免除生产后顾之忧。

2、严把物资验收关

承担责任善始善终,煤矿对物资的需求有其特殊性,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的物资一旦流入矿井,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严把质量关,加大验收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矿井,设立验收三道关,总部入库验收一道关,分部入库验收一道关,出库联合经考部、使用单位验收一道关。总结出一查(三证一标志)二看(规格型号)三验(外观、质量)四点(数量)验收模式,有效制止了不合格物资的进入。

3、绝无借口立即行动

煤矿生产具有其不确定性,井下现场随时可能因机电事故,地质条件变化而对物资提出需求的紧迫性。除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供应分部提出全体24小时待命的服务理念,要求无条件服从生产需要。只要生产有需要,无论时间早晚,无论是谁,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日常建立设备、供应商档案,将矿井使用设备分为普通设备、特殊设备。普通设备具有其普遍使用性,特殊设备具有其独特性、单一性。对特殊设备的主要备件了解其在国内、国外的使用情况。一旦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准确信息,紧急协调到货确保以最快速度来恢复生产。

三、善于发现总结,摸清物资的消耗规律

新矿井、新设备的运行必然有一个摸索、总结的过程。作为物资供应来说,摸不清物资的消耗规律,随意盲目的计划物资,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形成库存积压;二是该计划的未做计划,耽误生产。如何快速相对准确的摸清物资的消耗规律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问题:

1、积极联系厂家提前明确易损件

进口设备或国内比较大的企业的设备配件到货期都在三个月以上,如果等到配件损坏再去计划配件,势必会耽误生产。新设备的初次使用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此种情况分部主动联系厂家提供易损件明细,与区队技术人员结合以往使用同种类型配件的经验,参照易损件明细,确定配件计划。此种计划方式由于是厂家提供配件明细有其扩大性,但也不失为设备使用前期比较有效的计划方式。

2、建立配件消耗周期表

每月及时准确地做好物资收发存统计工作,然后把统计数据按照设备主机为分类单位,设计建立一个配件消耗规律表,通过日积月累将年度内该主机配件消耗情况以纵横图标的形式表现出来,绘成周期表,对单位时间内消耗频率高的配件,登记在案成册,为设备使用单位编制配件计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分部储备配件和计划处理提供了依据。

3、建立配件损坏原因分类表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设备配件的损坏有三种原因,一是配件的正常损耗,另一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配件损坏,再一种是矿井特殊性造成的配件损坏,将月度内损坏频率较多的配件依照上述三种情况进行分类,正常损耗的配件量是指导次月计划的大体依据。人为原因导致配件的损坏量,不作为以后计划的依据,人为原因造成的配件损坏肯定要进行分析,要出台措施防止再次人为损坏。由于矿井特殊性造成的配件损坏,尤其要注意,再次提报需求计划时要将特殊要求一同报给良庄矿总部的采购部门,以便于采购到货的配件适应矿井条件。配件损坏原因分类表是指导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设备使用的重要参考。

四、加大调剂,盘活积压,避免浪费。

矿井的设备尝试性选型,可能因矿井复杂的地质条件,生产能力的调整,设备的适用性而导致设备机型更换比较频繁。一旦主机淘汰而储存的备件就会形成积压,只有盘活积压库存,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浪费,减少资金占用。

1 、配件随主机走

设备的淘汰具有其相对性,淘汰并不是绝对的报废,可以调剂到其他矿井继续使用。这种情况下,列明主机所属配件明细报良庄矿总部,设备到哪里,配件就调剂到哪里,一方面避免形成积压,另一方面避免重复采购。

2 、通用配件调剂回总库

适用于通用设备机型的通用配件,可以调回良庄矿总部仓库,随时根据其他矿井的配件需求计划而调剂使用,杜绝了避免库存积压。

3、 寄存配件退回厂家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8

1 事后维修制

1.1 事后维修制

事后维修制相对比较简单,是一种被动维修的修理制度。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最初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是事后维修制。所谓事后维修制是指当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才去修理,只要机械设备不出故障,就一直使用下去。随着施工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设备的突发性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变得很大,甚至会导致生产的重大损失,这时,事后维修制已经无法适应施工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电建施工企业虽然不可避免存在事后维修现象,但并不实行这种落后维修制度。

2 计划预期检修制

2.1 计划预期检修制概述

计划预期检修制是典型的定期修理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定期保养、计划修理,其指导思想是养修并重、预防为主。

2.2 计划预期检修制的内容

计划预期检修制分为保养和修理两部分作业内容。把机械设备从完好到需要彻底修理最多分为七个维修等级: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四级保养、中修和大修。对各级维修等级都有规定间隔期,各级保修等级间隔期之间均成倍数关系。

七级维修分级是一种最全的分级制度,并不是所有机械设备都执行上述七级维修分级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类型特点一般执行以下规定:大型起重、挖掘、土石方机械执行七级维修制度;汽车类机械执行日常保养,一、二、三级保养,大修制;中小型电动机械执行一、二级保养,大修制。

3 定期检查、按需维修制

3.1 定期检查、按需维修制概述

定期检查、按需修理维修制也称为定检定项维修制,是预防检修制的维修制度。它是在总结计划与其的不足,吸收国外以机械状态检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做法,在施工企业推广的新的修理制度。

3.2 定期检查、按需维修制的特点

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周期,采取和应用机械设备诊断技术和仪器,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如油样分析、废气分析、温度测试、磁性传感、超声波检测等不解体检测技术,检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态,发现存在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安排修理计划,以排除这些缺陷和隐患。定期检查、按需修理的方式接近于机械的实际情况,因而安排的修理计划接近于机械当时的状况和切合机械缺陷所需要的修理,具有修理及时且费用低的优点。但实行定检定项修理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掌握一定的诊断技术。

4 三种检修制度的利弊

4.1 机械维修制度的发展

(1)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最初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是事后维修制。所谓事后维修制是指当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才去修理,只要机械设备不出故障,就一直使用下去。随着施工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设备的突发性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变得很大,甚至会导致生产的重大损失,这时,事后维修制已经无法适应施工生产发展的需要。

(2)计划预期检修制的弊端。计划预期检修制虽然比事后修理制优越,而且在我公司的早期设备管理中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建筑机械的不断改进和增多,管理、使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计划预期检修制的主要弊端:

A由于同一类机械设备其工作条件、厂牌、结构不同,操作和维修水平不同等因素,会使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有很大差异,若仅以运转台时作为保修的唯一条件,必然会造成机械过早保修或超项保修,或造成机械延迟保修或保修不足,甚至产生突发性损坏。

B计划预期检修制的最根本依据是机械设备的运转台时,所以对于运转记录的准确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往往由于运转记录的不准确是盲目性大于科学性。

C由于计划预期检修制带有盲目性,往往只注意按运转台时进行保养修理,而忽视了经常性的预防检查,使某些故障征兆不容易引起注意,从而使小修频率增高,导致停机损失和日常修理费用增加。

D计划预期修理制大修要求恢复原有技术性能,使大多数拆下来还在允许范围内的零件更换下来,造成大修理费用成倍超支。

E由于计划预期检修制要求机械设备分级维修,使机械设备拆卸次数过多,并使一些磨合好的配合件在拆卸时配合关系遭到破坏,从而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

(3)定期检查、按需维修的维修制度不适合电建企业新项目开工初期,电力施工高峰期有拖工期损失大的特点,一台主力施工起重机停工,回造成上百人窝工,严重影响工期。因此,要适当牺牲一些机械维修费用,换取机械完好率带来的间接受益。

4.2 机械维修制度的改革趋势

计划预期检修制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和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公司机械设备维修制的改革。目前维修制度改革的趋势是:计划预期检修制和定检定项修理制并存。努力推行总成互换等高效维修方法。此修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同类型设备较多的情况。

电力建设施工周期紧,在施工周期内机械运转频繁,应尽量减少在施工期的检修时间,机械设备检修,特别是主力起重机的检修会造成的全现场的工期拖延。因此,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在进场前,对于靠近大修期的设备和经检查符合修理标准的设备进行一次相应级别计划预期修理。在使用过程中,实行定期检查、按需维修,从而达到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直接费用最低和间接停工损失最小的综合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把管理、使用、维修融为一体,把技术、业务、经济融为一体,追求机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果。■致谢

东北电业管理局第一工程公司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9

工程项目物流较为复杂,需要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供应商、业主、设计商、承包商、分包商等各企业间的高度协同。因此,分析与研究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工程项目物流

工程项目物流的实践正在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别对工程项目物流进行定义,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或者被广泛使用的定义。

2.1工程项目物流的定义

A.Agapiou5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成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ucGuffond16和FredBorgesdaSilvei7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原材料、产品、设备、

劳动力、技术以及相关信息)的流动,且在此过程中确保这些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被用来进行生产。显而易见,这些定义都过于零散,不全面。

通过综合已有专家、学者的定义,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现场所有物料、构配件、设备等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材料,供应商向工程承包商提供订购的材料以及材料在现场被运送到施工地点等过程。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指通过施工活动之前及其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活动,寻求在合适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以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保证:物料供应、存储、加工处理;计划控制;现场基础设施和设备位置;见场物料管理;以及所有与物流和服务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2.2工程项目物流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物流,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讲,工程项目物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是汇聚型的物流。它是一个单向、汇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送到建筑现场,建造成最终产品185。因而,通常只有材料流入物流却无产品流出物流。

(2) 物流计划不确定性大。工程项目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的不均匀性,使资源的需求和供应不均匀。资源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起伏。这些因素使得建设体系不允许所有材料和构件定期供应。

(3) 不易确定库存和作业层材料。通常情况下,到达现场的材料按事先的布置堆放,并没有在任何系统中登记。有些施工现场,虽然有电子表格记录,但往往由于人工处理滞后于材料移动而有缺陷19Jo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同工种、不同工序的生产、加工几乎在同一施工现场完成,统计作业层材料情况也异常复杂。

另外,工程项目物流还具有约束性和一次性,其过程协调环节多、复杂,仓储成本高等特点。

3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

图2描述了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模型框架。工程项目物流的汇聚性特点决定现场物流是整个物流的核心。且工程项目物流中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物料这两个阶段的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相似。因此,本文将此部分省略。

Agapiou15]建立的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包括材料协调员,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卸载计划四部分。SvenBertelsen等14J引入JIT的概念,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这两个层级的物流计划方法,控制建筑现场的物流管理。笔者认为这些模型或者不符合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不能紧密结合整个物流的流程;或者只反映了某一部分,不全面。特点决定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3.1业主、设计商和承包商的三重角色

物流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服务,始于设计,终于工程现场安装。工程设计处于物流流程的开端,是物流的确定性因素。工程项目管理贯穿物流管理,同时也是物流的目标。因此,在物流过程中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全过程中,他们任何一方都扮演着三个不同的角色:供应者、过程处理者和客户。如图2所示。业主是设计商的客户,为设计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设计商为他提供的服务,业主审核设计方案和材料需求计划,为承包商提供材料规格等信息。在此过程中,承包商成为设计商的客户,通过设计商的计划和要求,进行施工,为业主提供满意的建筑设施。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必须高度协同分析在各个环节上的物流信息,合理制定和调节物料需求计划。

3.2物料需求计划

SvenBertelsen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本文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实际运作。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年(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施工计划。故本文采用三个层级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即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

供应计划指整个项目所需材料、构配件等的计划交付日期,且包括对与每一个供应商材料协调的详细说明。此计划在详细设计阶段制定,并且要详述材料属于哪一个单独工序。制定计划时,设计师、承包商和供应商必须密切合作。因此,要求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参与。

需求计划是供应计划的详细版本预测近期所需物料,由所有分包商合作草拟。在施工阶段,承包商、供应商、物流管理小组等有关人员举行材料控制周例会。各方代表要识别提前三周的材料供应,确定提前两周的精确需求,对提前一周的材料供应提出申请,并根据周预测分解以识别每天的材料需求。在下次例会中,根据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次提出后续的材料申请。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曰耗物料交付计划是对需求计划的补充,仅交付第二天所需的材料。在日耗物料交付计划中采用“组合单元”的概念11(0。一个组合单元就是一包材料,指在建筑现场某一位置、某一工种、一项作业所需材料的集合。因此,日耗物料交付计划就被分成很多个单元。某一组合单元计划由相应材料供应商与材料协调员协力制定。承包商详细说明组合单元数量、材料类型、供应商、接收的承包商,以及计划规定的交付时间、运输方法、交付所需设备和包装细节。由于包括单元的描述及其计划交付日期等所有的细节,承包商也可以在早期向供应商下订单。

供应商按不同的订单和作业及工作区域进行包装,按正确的顺序将组合单元装到准备好的集装箱内。同时为每一组合单元规定一个特定的号码以便识别。单元交付应尽量靠近工作区域。在整个项目材料交付过程中,最好雇用某些固定的司机装货和交付,使他们熟悉现场布置的变化,选择最好的卸货顺序。同时,要求任何错误被立刻、直接反馈给有关各方。因此,必须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3.3库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准确确定库存非常复杂。文章借鉴制造业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跟踪现场仓库收到的材料和从仓库支出的材料建立材料库存信息。跟踪技术要求所有的材料交付都配备一个识别码,贴在交付的材料上。当材料到达或者从仓库取出时,这些识别码用一个跟踪系统来登记。然后,跟踪软件将识别码、库存地点和时间传送到跟踪

数据库。如图3所示。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由于此库存数据库建立在跟踪进货、出货基础上,还可以从中获得以下信息:某项作业所需各种物料的位置;某一特定位置的物料;某一次所发货物的位置以及材料在某一特定位置的停留时间。

3.4作业层物料流跟踪系统

由于有些材料直接交付到施工地点,理清库存时,也要确定作业层的材料。因此,要求在材料和作业之间也要有链接。本文引入材料清单(B0M)来解决此问题。一项作业所需材料可以被认为是该任务材料清单(BOM)。例如,某项目作业的B0M如图4所示。将所需信息输入库存信息跟踪系统构成完整的库存信息。

反过来,如果提供了所有作业材料的信息,可以决定项目作业的材料约束。图5表示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各项作业及其各自材料之间的链接。当项目作业具备了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那些仍然具有材料约束的作业,并且将它们重新计划至往后的日期,同时修改材料需求计划。

3.5供应商的主动交付

本文将物料需求计划分为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通过早期参与设计过程及局域网,供应商会清楚地看到这三种计划,因而了解即将交付的材料需求。因此,他们可以主动通知项目有关管理人员可能的交付问题,且根据已经发现的材料问题,调整生产计划。此方法使供应商可以被赋予按时交付现场每一作业所需材料的责任。

对主动交付,我们采用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参数一时间缓冲器,来确保某项作业所需材料不会耽误施工。这样,供应商有了材料需求计划,按照缓冲天数进行交付。如图6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假定项目的时间缓冲器为2天,某供应商交付钢筋所需时间是两天,另一供应商交付砖的时间是一天。则对周五的作业,钢筋供应商应该在作业开始前四天发货,砖供应商则应提前三天发货。

3.6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

鉴于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复杂性,本文指出指定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经营整个物流的运作,作为现场建设管理的一部分。这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由所有参与工程项目企业的高级管理代表组成,或者称为委员会。此委员会审视整个物流管理过程,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委员会制定每天的运作计划,提供所需材料,协调单个承包商的工作,跟踪与供应商的合作。其主要责任如下1451:

①准备现场计划,指示交付地点;

②组织计划材料交付的周例会;

③参与且帮助定义“组合单元’,确定需求;

④检查交付到现场的物料;

⑤与材料供应商保持每天碰头,监控材料的交付;

⑥协调普通材料处理设施的使用;

⑦评价供应计划的变更。若确实需要变更材料供应,采取相应措施;

⑧组织收集和归还可再度使用的材料;

⑨浪费处理;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0

伴随着煤矿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规划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实际应用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采矿类传统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通过新兴的网络规划技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工作环节十分薄弱,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规划应用水平对于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水平具有非常中要的意义。

一 煤矿企业生产中的网络应用整体规划

数字煤矿作为网络技术派生出的虚拟管理系统,是以煤矿企业日常作业为基础进行仿真的,在日常作业进行生产、物流以及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通过数字模拟系统进行处理,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管理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煤矿生产的信息化规划系统是集合了因素分析、危险预防、安全监控以及应急工程的一体化系统工程,在进行日常管理别是在危险情况预防和事故突发应急处理中通过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共同结合以及网络整体规划提高了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坚持的网络整体规划并坚持可扩容和开放性原则,根据煤炭开采的实际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的制定。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的日常规划管理中十分普遍,计算机宏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生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计算机管理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瓦斯及通风检测系统、井下矿压检测系统和井下考勤系统等几个网络规划应用。瓦斯和通风检测系统一般是进行统一管理的,也有一些煤矿企业将两者分开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相似的系统结构。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瓦斯通风检测系统类型十分繁杂,但是基本实现的功能差别不大。一般来说,瓦斯通风检测工作系统主要包括了瓦斯空气检测、井下控制站、信号传输设备以及地面控制站几个主要工作,分别进行井下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传感器的主要包括了瓦斯传感设备、一氧化碳传感设备以及温度控制器等几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部分。井下控制分站,通过井下传感器接受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成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信号向地面进行接收,同时由地上总站对地下分站的进行控制。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了通讯线路和调制解调设备。地面中心控制站主要包括了主机及显示器、打印机、大型模拟设备等相关设备,中心站的主要作用是对于井下各个分站的实时监测参数的变动进行随时的调用和查实,当环境的检测值超过了最大限度时进行自动控制到应急处理状态,如果无法控制会自动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全时段自动监控的功能,为地面总站进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随着网络整体规划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规划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 煤矿企业中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计算机技术作为进行日常监测和提供执行参考的重要工具,主要进行数值计算、监测数据管理、作业模拟等工作。计算机网络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最核心部分在于对整个煤矿开采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以及工程计算参数的确定,特别是在这些工作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计算量相对较大,依靠人力无法完成和实现。煤矿企业在数值方面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一些比较高效的算法和数理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将各种复杂的算法进行综合运算,以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一)网络规划中的三维仿真应用

计算机网络规划还体现在采掘过程中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通过将数值测算和多维度仿真绘图结合到一起建立了多种三维模拟模型。如矿床采矿模型、填充模型、露天边坡稳定性模型等等。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如AutoCAD进行工程图及设备图的设计。随着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很多传统的露天矿池也已经转入到了深度开采的阶段,需要通过投入技术进行采掘和运输。所以需要通过研制新型技术和设备进行作业,由此可见,仿真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高仿真度的图形分析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了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通过利用CT探测成像技术获取井下工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从中取得具有一定特征的参数和作业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日常应用系统中并进行实际应用。CAD作为一种成熟度较高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机械设计和煤矿开采领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三维技术进行实地仿真,通过较强的绘制功能和开放的结构体系不仅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对原有的功能进行扩展,在国内外的煤矿企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各大煤矿企业也加大了对这种规划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数据库系统化管理

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技术是煤矿企业最早的应用技术,也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完成了大量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修改和加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煤矿开采的地质勘查、开采设计和日常开采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中。在这些实际应用的工作环节中,有的工作环节是将信息库数据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软件相结合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规划。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库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库在对数据编排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在原有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进行了自动化的组织管理,提高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人工智能系统规划

人工智能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了专家智能系统、信息传递网络以及算法遗传等智能类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系统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成果上来看人工智能的系统应用规划主要包括了数据智能化和计算机管理智能化两个主要方面。

在数据智能化上,智能化的数据和较高水平的人工化技术在日常作业中能够以常用的物理符号为基础进行知识研究、表示和推理,这也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认知类人工管理阶段。其中智能控制系统是网络规划管理中非常中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智能化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其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开采岩体分区和分级工作上、边坡的稳定性控制、边缘岩层支护以及采矿选矿方法等众多方面上,人工智能的数据智能规划几乎在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数据网络进行学习之外还通过遗传学习和解释学习等知识发现功能进行系统的主观升级,以此实现数据的智能化获取。在智能化推理过程中还引入了模糊化处理的功能,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范例推理的方法实现模糊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计算机管理智能化是人工智能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主要的职能是将已有的智能规划管理方案转化成为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以此实现智能化决策,这个工作部分是一种能够将人脑进行决策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工作系统,目前在实际日常作业中的计算机智能化人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边坡稳定性规划分析、设备选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矿山锚固设备选取系统等工作系统。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专家思维进行模拟,利用智能化程序的学习性、适应性和非联动性的方法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并且逐渐从积累中获取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的知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网络。人工智能化管理网络可以解决煤矿开采中系统管理的识别、分类、映射等多种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智能化管理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地下巷道或采场顶板可能破坏模式的识别、机器状态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岩石分级、崩落矿岩流动性分级、矿石品位估算、矿山压力预测、泥化夹层错动带残余强度预测、矿山顶板初次或周期来压步距预测等多种智能管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规划对于传统的规划发展主要是基于学习算法上的改进,这种算法上的改进和数学理论和先进的智能专家技术相结合并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扩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智能化的整体规划管理技术在采矿识别和煤矿品相估计上得到了应用。此外,模糊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也是智能化软件模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环节是以模糊理论作为基础,处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知识录入中比较模糊或者界定不是十分准确的知识和管理内容,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脑的模糊化的和泛化的内容进行软件和数据化模拟,这种模糊化数据处理是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已录入的模糊知识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这种规划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煤矿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模糊无法进行准确界定的信息,有这样一部分信息在很多经验和推理方法的基础上都无法通过数理模型进行精确说明,模糊化智能计算机管理规划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这类问题,通过在管理规划系统中进行模糊理论的引进提高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效率。这种模糊理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能够通过数值进行量化的模糊运算,而后一种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模糊推理,智能化的管理规划也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应用,在煤矿企业进行实际运用当中,不确定的模糊化处理能够节省很多精细智能化解决问题耗费的很多时间,避免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规划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炭企业生产方面,煤炭企业生产的整体网络规划管理具有非常中要的作用,煤矿生产的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平时的日常工作当中,将工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提高煤矿的开采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始终坚持对管理、设备和日常培训的训练以保障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矿在日常生产的时候实现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1

1 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不难看出,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注重景观设计,却没能重视其生态效应。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由于欠缺园林设计规划工作经验,通常仅仅将规划看做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附属,无法细致周密地考量生态效益,更不重视园林工程在调节优化城市环境,提升人居质量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无法很好地结合本土自然条件与土质状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片面追逐绿化规划大而广的形式,提升其视觉冲击,把握整体对称,却疏于对园林环境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导致一些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工程看上去外观优美,具备了良好的观赏性以及浓厚的艺术韵味,然而植物种类却较少,通常均为单一外观优美的品种,没能把握园林植物群落搭配的科学原则。另外,一些城市居民住区或是公共绿地仅仅栽种少量树木,虽也可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却较易引发出生态布局的不协调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呈现出脆弱的一面。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区域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的热情高涨,却没有将日常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这令较多区域投入园林保养维护的费用有限,日常养护管理设备通常较为陈旧。应用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导致较多栽种植物成活水平不高,即便最终成活也生长缓慢。一般是应付上级单位检查或是举办大型活动之时,才突击做养护处理,使得园林绿化效果大打折扣。

生态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在于物种多样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可确保整体生态群落的可靠稳定。为推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向着协调平稳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园林设计规划过程中应考量配置多样化的树种。然而,当前一些城市区域在规划园林阶段中却呈现出了认识误区问题。即过高要求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甚至在同一园林区域栽种百余种树木,而部分城市则片面追求栽种名贵植物,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园林相关单位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没有树立科学认识,包含较多误解现象。事实上,该做法仅仅是单纯地提升了树种的类别,却没能细化考量该类树种现实生长状况,较难构成可靠优质的植物生态环境,更对稳固园林生态系统结构极为不利,较难为现代城市的持续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 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对策

2.1 促进城市建设同园林规划的协同发展

不同城市区域现实的自然条件具备较大差别,因此,应依照各地区环境、温度、土壤状况、地理位置,规划设计出契合本土特征的园林工程建设方案,具体设计方案应凸显该城市区域文化历史特点。新城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因此,可应用大面积规划种植方式。老城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可进行地块升级改造,就住区居民现实需要合理规划设计,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休闲活动场所。另外,应通过精心设计,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出多重风格。园林项目中科学配置树种,尽可能选择体现高强适应性的种类。

2.2 开创优秀生态环境,激发园林工程生态效应

自然界之中无论何种生态系统均具备了新陈代谢以及能量循环的能力,最理想的生态系统即自然生态。因此,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阶段中,尽最大可能将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成为与区域生态无限靠近的环境,植物栽种应合理选择一些具备可全面抵御本土之中常见病虫害现象的品种,而后再依照具体状况合理引进外来植物进行有效补充。该过程中促进灌木、草木种植的合理融合。例如,可选择常绿或是彩叶植物,创建四季静态构图,同四季的更替变化形成良好的适应性,确保不同季节均能看见绿色植物,进而营造出一种完善优美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

3 结语

总之,伴随大众日益重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对园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之逐步变成大众日常生活阶段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我国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没能构成成熟的生态系统与工程结构。再加上园林设计规划属于一类任务复杂的系统项目,工作难度较大,牵涉植物、林业、生态环境学科、建筑、城市规划设计、艺术美学等领域。为此,开展城市建设园林规划任务中,应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全面做好城市环境设计、规划评估、美化与装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进而真正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2

1小水电管理的优势和弊端

国内关于小水电的定义是装机容量25000千瓦及以下的水力发电站及其配套设施简称为小水电。这种电力的产生和供应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电力的特色之一,尤其是在西南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小水电大多数来自于民间资本,和国有企业性质完全不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小水电在管理中优缺点并存,但是缺点相对来说较多,也影响到了小水电的进一步发展。

1.1优势

小水电由于起点较低,特别重视经济利益,因此多数人员都比较精炼,也较容易管理,很多小水电都属于家族式企业,每个人工作都非常努力,而且精通多个领域,这是国营电站所不具备的。由于国家电力属于国有企业,员工待遇福利都比较好,也导致了人员机构臃肿,个别员工混饭吃等情况,这在小水电中几乎难以见到。

1.2弊端

1.2.1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电力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在国内,目前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依然选择国营电力部门,对于民营电力机构则大多数选择观望,至于小水电则一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也就导致了专业人才在小水电的缺乏。而且,有的员工时间久了也会有跳槽等现象发生,留人难是普遍存在问题。

1.2.2行业规范不健全

由于小水电起步大多比较晚,而且私人性质浓厚,这也导致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手段,行业规范难以建立,这些都会成为今后安全的隐患。

2提高小水电运行管理措施

2.1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分为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发电计划、安全工作设备检修、试验、技术改造和设备缺陷处理及年度大、小修计划等。项目部依据上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业主下达的年度指标,组织编制年度生产计划经运行管理部审定后报业主批准,运行管理部负责监督实施。涉及到电站机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调度计划应及时与调度部门联系。项目部必须对生产计划进行检查,分阶段进行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并根据执行情况对计划项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项目需要调整或取消时,由项目部提出经运行管理部审定后上报业主。每月底由项目部编制当月计划报表,次年一月上旬,完成上年度生产计划年度总结报告,并提交运行管理部。

2.2设备运行管理

2.2.1运行值班管理

(1)项目部应编制值班工作的有关规定,明确控制室值班工作范围、权限以及对值班工作的具体要求。

(2)项目部应定期或不定期结合实际情况对运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组织反事故演习。

(3)项目部应规范运行日志的填写格式,明确填写内容,主要内容应包括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操作记录,水位信息等。

(4)运行日志内容必须准确、完整、真实,已归档的运行日志不允许更改。

2.2.2交接班管理

项目部应制定值班人员交接班工作标准,内容应包括交接班变动管理、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完成标志、停止或暂缓交接班等情况。交班人员交班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交班要点填写、其它资料准备,检查交班内容与实际相符。交接班人员应按照交接班工作标准进行交接,未办完交接手续前,不的擅离职守。

2.2.3设备巡回检查管理

(1)日常、特殊巡检项目和周期编制。日常巡回检查:依据设备的健康状况,制定设备日常巡回检查的项目和周期,并根据巡检分析报告及时进行调整。特殊巡回检查:根据季节性特点和设备运行状态、新投运设备,制定特殊巡回检查的项目和周期,每月至少调整一次。

(2)项目部根据日常巡检、特殊巡检项目和周期以及设备实际情况制定巡检路线图。

(3)巡检人员应对采集数据分析,提交巡检数据分析报告。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4)项目部每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巡检数据提交年度分析报告

(5)运行管理部应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视并做好相关运行记录。及时了解设备工作状况。

2.2.4运行分析管理

(1)项目部应建立相关的运行分析制度。运行分析分为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每月至少一次,专题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举行。

(2)定期分析:可按照设备状况、报表和数据、运行经济指标、两票执行情况、安全文明、水情水位等内容开展,分析结果形成定期分析报告,上报业主。

(3)对重大的技术问题分析,应写出专题分析报告,报上级部门,并同时上报业主。

(4)定期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均应整理成册,每年提交业主。

参考文献

[1]张延长.武山县小水电的运行管理与发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