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心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4 14:52:08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供需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现状来看,虽然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还未实现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司战略之间的有效融合,没有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内部的关联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1]。

1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概述

对于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分析,首先应该确定人力资源战略的要点,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帮助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变化,降低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面对到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而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正常进行,并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保障,能够对管理工作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指导管理。但是,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往往会存在问题,例如规划过于广泛,仅停留在工作表面,没有与企业实际发展向联系;或者细节过深,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过度追求定量化,不但会增加工作量同时也会降低规划的可操作性[2]。

2 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点

2.1 确定出发点以及目的

动态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设计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联系,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时,应将重点放在对人才的管理上,制定相应的培育方案,保证员工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设计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靠实力,如丰富的设计经验、拥有其他设计企业所没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等;二是靠人才,拥有各专业资深设计师及设计精英。这两点,归根到底,最后还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对人才的管理与运用至关重要,需要做到物尽其用,避免造成人才的缺失和浪费。另外,战略性规划还需要促进企业形成人才梯队,适当的储备人才,并及时对企业紧缺的人力资源发出引进与培训预警。

2.2 明确规划核心

成功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从核心出发,不断丰富规划,以便有效的提升其保障性。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是企业人才管理,而核心人才的规划应按照要求进行。第一,明确核心人才定义与范围。以对战略所具有的价值性作为标准,可以将核心人才归分为核心人才、独特人才、通用型人才以及辅助型人才等,与其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为了满足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就设计企业而言,企业核心人才可以包括在该企业已有工作基础并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的总工、副总工、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带资质的资深主设计人员等等。第二,全面考察核心人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核心人才进行全面考察,确定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种类和数量,了解核心人才现状与所需要求之间的差距。第三,结合市场人才稀缺程度。对企业内所存人才的提升速度以及成长进度进行比较,掌握企业核心人才队伍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其与企业经营业务之间的匹配状况。第四,在全面掌握所有核心人才现状后,确定现状与计划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才的培育做出详细的规划,例如人才吸纳计划、培养计划以及激励计划等。

2.3 根据需求不断调整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将会对企业整个经营发展过程产生影响,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现实与计划距离逐渐缩小的过程与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自身方面等因素影响,如果想要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可操作性,就需要应现状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改善,通过不断调整与改进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在对人力资源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中以薪酬管理最为主要,企业薪酬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能否有效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研究资料表明,设计行业市场人才流动方向是向收入高的地方流动,每流动一次,收入能提升50%以上。因此,在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对薪酬制度的研究,对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奖励报酬等结构以及原则进行分析,确定其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保证能够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巩固企业对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3 设计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策略分析

3.1 合理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获得飞速的发展,设计行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外设计公司也纷纷来抢滩中国市场。近几年国家对经济结构做了些调整,石油化工调整格局已定,显现到设计行业会给化工石化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滞后反应。在此情景下,就更加需要企业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将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计划相结合,具体操作即通过对单位发展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将要面对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计划能够满足单位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可操作性高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系统。在制定管理规划时,如果将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相分割,实施战略发展过程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就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因此,需要结合国外先进理念与经验,将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计划相结合,即将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愿景、目标等相结合,并全面分析工作现象,对员工工作能力、工作任务以及任职资格等进行评估,了解市场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分布以及结构等,对单位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方案。通过规划的制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缩小现实与计划的差距,不断提高单位核心人才能力,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3]。

3.2 招聘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化工石化设计企业对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熟练掌握化工、石化与勘察设计等专业知识,在此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招聘具有更高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化工石化勘察设计企业仍然面对核心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除了内部培养为主外,可以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吸取更多专业技能高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对应聘人员化工石化以及勘察等专业知识进行验测评估,同时还应注重考察其是否具备职业素养,例如保密意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既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同时也能够通过各种信息的搜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并且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利用自身职位之便进行违法获利等。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设计企业,外聘此种方式较为适宜。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一两个在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德高望重的技术专家来企业,负责工程项目带领团队,造就和培养企业骨干力量,以此达到提升队伍素质的目的。

3.3 建立有效绩效考评制度

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设计工作的实施效率。首先,应明确化工石化勘察设计战略目标,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依据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定位及职责要求,明确不同岗位职责与任务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考核制度。如对技术管理岗位,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需强调技术、质量、带教方面的工作;对一般设计人员,更多强调的是日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控制。对技术干部的考核,要进一步强化院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如对审定质量的把控、各类技术评审、审查、指导工作的考核等。在明确职责划分的基础上,优化和规范绩效考核流程,设计考核流程中的各类单表。其次,做好绩效反馈,即结合化工石化设计行业工作的特点,以及不同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对每个员工工作现状进行考评后,由专业人员对其考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员工存在的优缺点,通过面谈使其能够明确认识到自身水平与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差距,以便促进其不断前进,体现绩效的激励作用。同时,优化绩效申诉流程和方法,体现公平公正,保证员工申诉的权利。

4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践管理,从自身实际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求能够不断提高管理效果,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2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开始加大对于“人才”的投资并期望获得回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个个“朝阳计划”、“青年100工程”似乎就是雾里看花,看上去很好,实际没有效果。如何建立一个战略性的、并能够实现人才持续供应的员工继任计划,这是摆在许多渴望拥有人才的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国内鲜有成功的员工继任与发展计划典范,一旦提到员工继任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就是“×××计划”“×××工程”“×××辅导计划”。他们将员工继任计划看成了一个临时性的项目,而非一个持续的业务流程。

员工继任计划的实施并非一件易事,成功的关键在于将继任计划视为一项持续的业务流程,而非一个短期的形象工程。继任计划的失败通常被认为是员工自己没有成长的力量,却没有人对继任计划这一业务流程提出质疑。

要在企业内部成功实施员工继任计划,仅仅用能力模型、360度评估、各种表格以及培训这些部件拼凑出来的“××计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人才池,并投入精力去建立相匹配的流程,并持续维护这套体系。同时,直线经理、高管甚至CEO需要承担人才培养与发展的职责,而不是HR经理。

并非一个“形象工程”

事实上,拥有一个员工继任的“计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建立一套员工继任与发展的业务流程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过去三年间,我们对许多成功实现员工继任计划的企业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和多次访谈,并对他们成功规划和培养人才所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成功的企业都具备以下共性:

员工继任不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的、随意而为的孤立项目,而是完全融入企业的一项业务流程。

员工继任计划与人才培养发展融合在一起,并与公司的战略重心保持一致。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继任的流程建设,CEO、公司的高管以及直线经理负责体系内的员工继任、培养和发展活动。

明确评估各位经理在员工继任与发展工作中的贡献大小,并将此作为他们晋升、调薪的关键因素。

显然,在这些公司里面,员工继任规划并非一个“形象工程”,而是企业人才管理业务的一个部分,是一个常规性的流程与方法,并且每年被严格执行和评估。

CEO、高管以及直线经理扮演何种角色?

许多公司的继任计划想法来源于CEO,随后CEO将这项工作分配给了人力资源部门,这可能是对于“员工继任”这项工作的最大误解,也是导致员工继任计划失败的根源,更是国内许多企业最为常见的做法。

事实上,在擅长培养人才的公司里面,工作在人才规划与培养第一线的并非人力资源部的高管,而是各个体系的高管与直线经理。事实上,在企业内部,最熟悉员工的是他们的上级,最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才的是各体系的高管。发现下属的职业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并且为他们提供个人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机会,只有上级经理能够做到。

所以,在继任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必须让HR经理、直线经理,以及高管各司其职,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

CEO必须认可员工继任计划的重要性,并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关注与监督。

直线经理要承担人才甄选、培养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并视之为业务工作的重要一环。

人力资源部门要建立员工继任的流程,并推动整个组织参与到员工继任计划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中。

无论是CEO,高管,还是直线经理,他们并不了解如何承担自己在继任计划中应扮演的角色。事实上,他们甚至忌讳听到“继任”两个字,也不清楚如何做好一个导师或者教练,他们只关注于自己的业务目标。所以提升直线经理、高管在辅导、反馈方面的技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以员工继任计划推行之前,人力资源部必须获得CEO的支持,并让CEO参与到员工继任计划的过程中。当然,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对于任何一家希望能够建立“人才的持续供应体系”的企业而言,CEO的推动力是这项具有全局战略性工作的核心驱动力。

其次,人力资源部应该引入必要的工具,来帮助直线经理完成这一工作,这些工具包括:领导力模型、360度评估反馈、员工继任与发展系统以及教练技术的培训等等。这些人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引入,可以使员工意识到这一次是“动真的了”。

需要谨记的原则

有的公司把“员工继任计划”看成是一项比艺术还要重要的科学,要真正使员工继任计划付诸实施,并产生效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让公司的CEO,甚至董事会参与到员工继任计划的工作中,并定期盘点这一工作的成果。

在人力资源部门和外部专家协助下,为公司高管安排一次正式的、高层次的员工继任规划会议,设计一个精心的流程。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建立员工继任流程,引入相关的工具并推动它们的使用。但必须由各直线主管负责体系内员工继任、培养和发展相关的活动。

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员工继任与发展的战略评估会议,并让CEO和其他高管就自己在员工继任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不断进行沟通。

在完成了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池的建立工作后,马克要求员工的辅导必须与任务匹配,即:直线经理必须给下属安排相应的管理情景。同时每个人才池的人员安排了相应的导师(Mentor),并通过一套员工继任与发展的软件,完整地将人才池的选拔、领导力模型、360度反馈以及基于任务的辅导融合在了一起。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3

作为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创新和突出亮点,启动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在部级人才发展规划中还是第一次。这些工程也是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才发展的全局,既突出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又统筹人才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培养国内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12项重大人才工程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涉及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内容覆盖培养、吸引、使用等各个环节。财政部为12项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共核批了1000多亿元的新增经费。目前,各部门正把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与落实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结合起来,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示范引领下,各地各部门也组织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或项目。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家36个部委系统共计划实施人才工程150项,已启动83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划实施人才工程449项,已启动307项;各市(地、州、盟)计划实施人才工程3570项,已启动2388项……各级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由科技部牵头,主要是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并不仅仅关注科研院所和大学里的科研人员,而是把企业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企业研发人员,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较少,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例如在电信行业,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只有0.3%,这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一大瓶颈,应促进创新型人才向企业积聚。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有关学者研究分析16世纪以来1200多位世界杰出自然科学家,以及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后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峰值是37岁。这表明,谁拥有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英才,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当前,欧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把培育、争夺青年英才作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战略之举。目前我国两院院士中50岁以下的仅占2.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5岁。今后5年,我国将迎来高层次人才退休高峰。解决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刻不容缓。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包含“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3个子计划。

为保障计划的实施,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中组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参与的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实施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经费保障机制;由各子计划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实施所需政策,细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等有关规定。

在地方,吉林省委组织部、团省委2011年11月1日联合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吉林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由团省委牵头实施,利用3年时间,培养一大批行业领军、社会影响广泛的创新型、创业型和技能型青年人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服务能力强的青年志愿者骨干队伍,吸引一批业绩突出、富有创新能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各类青年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具体包括5个子计划。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着眼于提高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国际竞争力,以培养开发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统筹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坚持知识更新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境内培训与境外研修相结合、整合优化现有培训资源与开发利用新资源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体系。该项工程包含企业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3个专项培养计划。

为保障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专项培养计划要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不同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高水平教育培训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培训创新,注重调查了解不同培养对象的培训需要,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创新设计培训内容,突出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专题性深度培训,满足差异化培训需求。强化岗位锻炼,积极推进培养对象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交流。落实经费保障,国家财政设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项,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领军人才以外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所需经费,由企业和培训对象个人分别承担。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

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由教育部等部门牵头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旨在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每年重点培训1.1万名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5000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1500名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以及2500名学校优秀校长,力争在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该项工程所有项目已于2011年全面启动,包括“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计划”等。工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督促检查、动态调整的方式,按年度组织实施。

为保障工程实施工,将实行教育人才优先发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人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鼓励青年英才脱颖而出、促进培养造就教育家、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支持民办学校人才发展等政策措施。工程所需经费由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支持,每年共计9.4亿元。民办教育教师的培训经费可采取举办者自筹和政府适当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文化名家工程

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印发,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该工程着眼于对成就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资助,着力为他们创新创业创优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名家的遴选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到2020年完成工程目标,届时由国家资助的文化名家将达到2000名。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还特别注意到与已经在宣传文化系统实施了8年的“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衔接,提出“在同等条件下,获得过本领域公认的国内外重大奖项的,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国家其他重大工程的,在推荐中可优先考虑”。

该工程明确了对文化名家的资助扶持办法。一是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开展创作研究;二是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三是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开展学习调研、考察采风;四是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发挥智库作用;五是宣传推介文化名家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

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计划

虽然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在2009年已达778万人,但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严重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部牵头启动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计划。

根据该项计划方案,各级政府要在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工作,紧密配合;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础,统筹配置区域内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行业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要以全科医师培训为重点,实行短期人才培训与长期人才培养相结合;把医学杰出骨干人才引进与培养,同医药卫生重大科研计划实施以及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相结合,应注重德才兼备,强化其创新发展、学术引领、攻克难关,带动团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推动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师制度。要把能力提高作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核心,加强基层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

方案明确,要探索建立医学杰出骨干人才荣誉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团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实现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临床医师执业的必备条件;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师在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全科医师,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目前,“”已引进165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海外各类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项目、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外国专家“”项目、人文社科项目7个子项目,基本形成了覆盖各领域、各年龄段的引才体系。“”的实施带动了全国各地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全力推进,各地纷纷推进各具特色的引才工程,形成了引进海外人才的新一轮热潮。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旨在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该项工程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动态调整的方式组织实施。2011年,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工程实施工作;2011-2015年,逐步落实各项工作,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活动,推动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2016-2020年,全面开展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中期检查评估,适时调整重点方向,力争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2020年,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将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采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的方式,全面开展4项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加强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的衔接;加强对非公有制单位专技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拓宽和完善非公有制单位专技人才进入“工程”的通道;将重点推进金融会计、社会工作、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业设计制造、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技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做到队伍建设和制度改革相结合。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带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将重点实施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3个子项目。

计划实施方案提出,要为计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技术支持。要发挥各部门优势,发挥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作用,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建立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带动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加大投入,为实施计划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实际,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等工作提供依据。加快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编制、修订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开发。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师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加快开发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的现代培训技术和特色教材。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调查统计制度。定期高技能人才岗位需求预测信息。建立完善分层次的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由农业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扶持培养一批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实施,将坚持服务发展、引领示范、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专业领域方面,突出培养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养殖集成、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科研人才,具有较高成果转化能力的农技推广人才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

该计划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的主导作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并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中组部牵头、人社部等9个部委参加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将以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计划地为这些地区输送和培养科教文卫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计划实施分为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社会工作者5个专项,各专项实行行业主导、地方落实。利用各级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渠道,把计划实施与扶贫开发、经济开发、科技开发结合起来。以满足“三区”公共服务领域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选派和培养工作,促进长期工作与短期服务、个别选派与团队选派、内部调配与外部支援等相结合。

该计划以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覆盖的县和省级贫困县及新疆兵团困难团场为基本单元,针对、新疆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实际,各专项可制订专门计划,实行相对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政策措施;参与选派和培养的人员主要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水平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工作等公共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以就近就便、本省调配的形式为主,调动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的人才资源和培训资源支持省内受援地。对人才资源和培训资源相对薄弱的省区,可依托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渠道组织跨省支持;选派人员以全日制工作形式为受援地提供的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短期服务应设立必要的项目,并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为“三区”培养人才要依托行业培训资源,安排到省会城市、中心城市有关单位参加脱产培训或岗位锻炼;将在“三区”领导创办社会事业的重点人才纳入培养范围,并给予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简化登记程序等优惠扶持政策。

为保障计划实施,对选派到“三区”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将在职务安排、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研究生考试等方面,执行现有优惠政策。各专项牵头部门可根据行业人才特点,制定完善引导政策。对业绩突出、基层欢迎的优秀人员以及落实计划成绩突出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并享受相应政策。中央和各级财政为实施各专项提供经费支持。

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发放工作生活补贴、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任职、服务和自主创业。选拔重点是30岁以下的应届毕业和毕业1~2年的本科生、研究生。

根据《方案》,到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的大学生村官名额达到30万名,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选聘计划,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选聘方式将坚持学生党员优先、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回原籍任职的优先。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官留村担任村干部,注重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实施

员工援助计划是由企业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解决员工及其家人的心理和行为等问题,以促进员工个人成长,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多个方面,但是,它的核心内容还是解决员工及其家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员工援助计划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美国,60-70年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被引入欧洲及其它地区,并且被发达国家的多年实践证明了是解决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近年来,员工援助计划逐渐引入我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员工援助计划产生和发展于西方,在引进我国的过程中,势必会象其它西方管理理念和技术一样,遇到文化适应性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员工援助计划尽快更好地落地我国,本文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

争取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认可

员工援助计划要在企业得到顺利实施,首先是争取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认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投入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它可以保证企业的有效发展,从而给予员工援助计划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员工援助计划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个人角度来讲,它可以促进个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人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智力因素,同时也取决于人才的非智力因素以及企业能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企业人才要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前提条件是他的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员工援助计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今后遇到的相似问题,促使他们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发展和成熟,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武器。

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员工援助计划可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但是,国内企业目前希望采用该计划的热情度并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愿采用员工援助计划的原因是担心员工援助计划的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国外的研究和事实证明,员工援助计划可以通过减少错误解聘、降低缺勤率、提升公众形象、鼓励员工士气、改进生产管理、改善工作氛围等带来高的投资回报率。密西根大学对员工援助计划的122名使用者调查,发现五年内他们至少为该大学节省了6851美元。虽然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关于企业员工援助计划投资回报率的实证分析,但我们从理论上的分析及国外公司的实证,仍然可以看到它可以为组织带来高投资回报率的前景。此外,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不愿投资员工援助计划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员工援助计划不像其他投资一样见效快。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使得许多管理者存在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他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更看重可以尽快带来回报的新项目。但是,员工援助计划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只有给它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评估,才能发现它的真正价值。

从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来看,员工援助计划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国民的和谐心态。企业作为国家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员工援助计划对于个人、组织、国家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计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认可与支持它,从而促进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

使员工接受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才能最终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宣传使员工接受该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在被员工接受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员工对这个新兴事物的态度。在国外,当人们进行心理咨询时,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在国内,许多员工会认为心理问题不算病,而且他们对这些问题难以启齿,特别是在企业内部,人们担心采用员工援助计划会被别人认为不正常,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知道。因此,他们宁愿独自去承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愿向员工援助计划伸出救援之手。

要改变员工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态度,会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海报、讲座等形式向员工介绍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及其意义和作用,帮助大家对员工援助计划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在员工援助计划执行之初,最好聘请资深的外来专家进行服务,以提高员工信任度,并且打消隐私被内部人士知道的顾虑。随着大家对该计划认识的逐步深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用内部专业人员取代外部专家,因为员工援助计划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它是一个和本企业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要求提供服务的人对企业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在员工援助计划执行之初,采用的方式最好是集体服务为主,通过讲座、培训游戏等方式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挫折、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员工援助计划的体验和认识。员工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样取决于员工的接受和认可。

将员工援助计划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必须有一套清晰的、书面表达的政策和程序,用以规定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如何运行和执行。要明确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和目的;构建员工援助计划的运行流程,规定它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它在组织中运行的机构保障;制定员工援助计划的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的指标应该体现系统性和长期性,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建立良好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监督部门一方面要保障员工援助计划能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尊重来访者,严守秘密,保证员工的隐私权。此外,员工援助计划工作小组需要及时将咨询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管理部门(非个人隐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5

1.瞪羚企业组织设计瞪羚企业组织设计的核心,在于是否适应于业务发展的要求,能否支撑和匹配战略发展;业务结构与组织结构是否匹配;关键业务与核心模块化组织是否匹配;业务发展阶段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授权是否匹配。瞪羚组织设计和调整的重点,在于灵活可变,满足发展需要,其设计要符合以下3个原则:①业务导向明确:设计的组织架构与现阶段业务相匹配,满足业务发展需要。②灵活可变,适度超前:瞪羚企业业务发展迅速,变化快,故设计的组织架构不能僵化,需要具备灵活可变的特点,还要适度超前,满足稍远期变化的需要;部门设置要体现独特性,提高管理效率。③高管分工清,部门职责明:高层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清晰,部门职能划分清楚,链接顺畅,消除职能上的重叠与空白,提高协作效率。瞪羚企业组织的设计重点既要关注核心业务组织部门的设置,体现模块化,增强可复制性,也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部门设置要有独特性需打破常规。瞪羚企业组织中岗位设计重点既要关注岗位独立性与关联度,也要关注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说明,体现核心能力和任职要求。

2.瞪羚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核心人才管理瞪羚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动态规划。立足当前决定了企业现实发展需求的人才,着眼未来是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才。瞪羚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与业务发展是否匹配,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中企业发展规模对人员总量与结构、人才供给、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匹配见图1。核心人才是对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有直接重大影响,对企业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员工,这些最具增长潜力和价值的资源对于公司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特殊的专业才能和经验的人,是人才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对企业的目标和效益影响很大;掌握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在企业经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和主要驱动者。瞪羚企业核心人才关注点在于:员工所在岗位要求企业相关实践经验丰富;通常企业自己培养周期较长;替代成本高;通常一个企业的关键员工比例为10%~20%左右。核心人才的管理,要求核心人才招聘要从瞪羚企业未来发展要求出发,核心人才依托于内部培养来逐步优化人才结构配置,同时结合外部招聘,解决能力素质与战略目标不匹配的问题;核心人才的留用策略是在核心人才的激励上需要有所突破,从战略高度引起重视,为核心人才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和激励。

二、瞪羚企业的绩效管理

1.瞪羚企业绩效管理特点(1)业务发展快,计划目标难细化瞪羚企业一般有比较成型的业务,而且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处于迅速扩大的阶段;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化快,虽然业务重点和经营主线清晰,但经营计划的制定和分解机制缺失,进行年度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较难,难以制定长远的计划;中短期的计划和目标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计划的不确定对瞪羚企业考核提出了挑战。(2)岗位设置灵活,兼职较多瞪羚企业发展迅速,内部岗位置灵活,各岗位工作内容经常需要调整,岗位间兼职和协作内容较多,职责不容易划分清楚,且岗位负责的工作在考核期内经常调整,导致对岗位的业绩评估难以做到精准明确。如果做好对兼职岗位及经常调整的岗位进行考核,在考核实施当中也需要重点关注多岗位协调的考核评估。(3)核心员工是绩效考核的难点在瞪羚企业中,占员工总数比例较少的关键员工对企业的整体业绩产生绝大部分的作用;而且关键员工的业绩存在较大的浮动空间,积极性在得到有效激发的前提下业绩水平可能成倍的增加,因此这些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瞪羚企业整体业绩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如何通过考核充分激发关键员工的积极性是瞪羚企业绩效考核重点考虑的难点。

2.瞪羚企业绩效考核重点首先,瞪羚企业应该重视经营计划的制定与分解工作,建立并完善经营目标与计划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程序制定目标,并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关键岗位,确保计划是可执行的,并能根据实施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为部门的考核及岗位的考核提供目标。其次,瞪羚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应该建立与业务快速发展相匹配的考核体系,核心是支撑业务的扩张。对员工考核时不需要建立大而全的考核体系来覆盖所有的员工,应该重点关注对关键人才的考核,识别关键人才和一般员工,在考核中有区别的进行考核。根据每个关键岗位对总体业绩承担的职责及在总体目标中的分解任务,制定关键人才的考核目标,并与个人的绩效待遇及其他激励挂钩,提供足够的激励性,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应以关键人才为重点进行各项实施计划跟踪、指导、监督,并及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计划得到有效执行,支撑总体业绩的实现。对部门的考核中,应该重点关注对关键业务部门的考核。瞪羚企业在高速发展时期以业务发展为重点,企业总体业绩目标实现的重点是关键业务部门,部门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总体业绩的完成情况。对于各职能支持部门可暂不作为考核的重点。

3.瞪羚企业成功实施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在进行经营计划管理时重点抓公司层面的经营管理计划:(1)抓主线、抓关键制定经营计划时内容要紧密围绕业务发展的需要,以业务为主线,年度计划应关注重点事项及核心计划,确定影响年度整体业绩实现的重点事项,不宜过多,一般5~8件为好。(2)清晰、可执行通过计划制定和分解机制,将计划逐层分级,落实到关键部门及关键岗位。制定计划时要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综合考虑高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确保计划清晰、明确、可执行。(3)灵活、可调整建立定期进行计划的分析与调整机制,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例会机制及时跟踪计划的实施情况,快速响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整个计划管理体系具备灵活性,适应瞪羚企业发展的环境。(4)关键人才考核关键人才是公司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以中高层岗位及核心业务岗位为主,关键人才的总数量应该控制在40%以下。对关键人才的考核目的是支撑业务发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在设计考核内容时要确保考核内容灵活,符合业务发展及岗位的特点,围绕公司业务目标实现,抓核心指标,每个岗位的核心指标是3~5个,与业务目标关联不紧密的工作内容可不纳入考核体系。考核的指标应简单和可操作,便于被考核人理解。明确每个人的目标、考核数据来源、计算办法和奖励,在企业和被考核者之间建立契约文化。关键人才考核激励的特点是高目标、高激励。高目标是制定业绩目标时以“伸手跳起来才能够着”为好,容易实现的目标会达不到激励的效果,很难实现的目标则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高激励指与高目标相对应提供高激励措施,提供足够的奖励政策,与绩效工资、奖金、晋升、培训等有效结合,提升激励效果,同时可与关键岗位的招聘结合,在人才招聘时明确岗位的考核目标与激励水平,通过高激励吸引和留住人才。关键业务部门为某一类对业务正常开展起关键作用的岗位、序列和团队,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企业整体业绩,对关键业务部门的考核一方面是确保实现企业的业绩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团队积极性和协作水平。对关键部门的业绩考核内容应围绕团队工作的特点,关注整体业绩结果为主。考核的指标尽量简单可操作,以客观量化的指标为主;指标不宜多,以精简的指标反映团队的总体业绩水平即可。考核评估形式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符合操作要求。

三、瞪羚企业的薪酬激励

瞪羚企业的薪酬设计的目的是以支持企业高速成长,让员工与企业共享增长成果。

1.原则(1)战略性原则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战略制定和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实行战略管理,追求战略创新,实现战略制胜,对于瞪羚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薪酬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个有力工具,所以瞪羚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必须明确其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战略目标,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那些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核心或战略性的关键性员工,设计更为有竞争力的工资。(2)经济性原则瞪羚企业大部分仍处于刚过创业期或快速成长期,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薪酬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成本项目,所以瞪羚企业在做企业薪酬设计时,要特别关注经济性原则。全面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准,固然可以提高其竞争性与激励性,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所以薪酬制度不能不受经济性的约束。(3)竞争性原则在对人力资源成本考察时,不能仅看薪酬水平的高低,还要看员工绩效的质量水平。事实上,后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成本的因素。要考察企业中核心业务和人员对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优先考虑这类部门及人员的激励性,才能提高这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4)灵活性原则瞪羚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对薪酬激励机制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例如,组织及岗位变化、人员快速提升等,这就要求瞪羚企业的薪酬激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瞪羚企业薪酬激励设计重点(1)宽带薪酬设计宽带型薪酬结构弱化了职位和薪酬的联系,可以引导员工从注重赢得晋升机会转向注重技能、能力和绩效的提高,所以,有助于推动薪酬基础由职位向技能和能力的转变。①设计步骤划分岗位类别从公司定位和业务特点出发,明确公司的核心岗位和最核心岗位;按照承担职责轻重及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划分其他岗位,分为重点岗位和一般岗位。②市场调查对最核心岗位、核心岗位和重点岗位进行市场薪酬调查;选择对最核心岗位和核心岗位采取市场领先的薪酬策略,有效吸引和保留核心骨干人才。③建立宽带薪酬考虑瞪羚企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由公司最终确定薪酬水平;建立一岗多薪制,提供足够的薪酬空间,吸引人才的流入,带动业务增长。(2)变动工资设计变动工资中绩效工资和年终奖的有效运作始于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并依靠完善的业绩考核管理作为绩效贡献确认的保障。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6

1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社会需求、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工程训练教学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的工程实践基地。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工程训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们成为工程师应具备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卓越计划”的重要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工程训练教学为成就卓越,夯实基础。

2 “卓越计划”的内涵

2.1“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

2.2“卓越计划”具有的三个特点

(1)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2)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卓越计划”中的“卓越”的含义

(1)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

(2)综合素质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3)工程师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培养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

(5)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工程训练教学在“卓越计划”中应起的作用

3.1工程训练教学的目标

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工程训练教学的内涵

工程训练教学是典型的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行创新实践教育的基地。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个直接参与的实践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对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进行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体现为:

(1)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

(2)先进的技术技能训练;

(3)综合素质的训练,包括思想作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程素质、心理素质、企业管理等。

3.2工程训练教学在“卓越计划”中的作用

3.2.1为学生提供工程氛围,实现“工程回归”,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工程素质

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工程素质是未来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指在解决工程问题是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工程素质的培养需要工程环境的熏陶,并且结合工程实践操作。工程教育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其实践性。目前的教育制度决定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高考进入大学的,接触的是同学、教师,与社会脱轨,进入大学以后,接触的还是同学、老师,更加脱离了工程实践。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应该承担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任务。

在当今各高校实践性教学学时短,而校外寻找实践基地又很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地途径之一就是校内的工程训练教学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教学作为高等工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训练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工程教育由课程教学转向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全面工程素质教育的极好课堂。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提高学生们的工程素质。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沙尔福大学的齐斯霍姆教授说得非常贴切:“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工程师亦然,只有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

齐斯霍姆教授强调了工程师的培养要有一个可以进行工业实践的教学环境,在教室和用粉笔写、或者用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方法是不够的。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模拟的工业环境。或称之为模拟工厂。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工工程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环节不能代替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3.2.2只有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工程训练教学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中要求高校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人才培养的竞争焦点不仅体现在设备的先进性上。这是因为无论多先进的设备,只要投入资金就可以从市场上购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训练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是说不仅要有较高的学位层次,才能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而且,根据工程训练的特点,还要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在实践教学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成为适应工程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决非易事。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前身是苏州大学实验总厂,许多教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具有工程师的技术职务,同时又有教师资格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2.3工程训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通过工程训练教学,学生在工业实践的环境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种工艺训练、各种制造工程的参与,不但能够了解工业生产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入门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工程训练教学,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实现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为将来从事工程师工作打下基础。工程训练的目标是“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以后,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洞察能力。创新不是空穴来风,需要一定的基础训练。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学生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改革原有的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经过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后,增加了创新设计及制作的项目训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分若干小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最后,自己动手,多工种的配合,制作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品。面对学生的作品,老师发出感慨:学生们潜力无穷啊!学生们完成了创新设计的项目训练后,面对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建立了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创造,他们的创新欲望得到激发和培养。实践证明,开展这样的创新制作是成功的,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做。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习惯。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

3.2.4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中讲到,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也就是“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工程训练中心走校企共成长之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将校企合作逐步引向深入。通过校企合作: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学生也可到企业实训乃至“带薪实习”,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中要求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到企业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校企合作,可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可聘请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4)聘请企业家到学校授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5)企业可借助学校的教师进行新项目的开发。

目前,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与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海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越海公司”有了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意向,准备成立“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越海金属板料成型技术研发基地”,在产品开发、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达成共赢。为了使基地能顺利运营,“越海公司”赠送我校部分设备及相关模具,并为该基地提供初步研发启动资金。

该基地投入实际运营,将会对企业开发新品提供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我校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实践,成为应用型人才带薪实习基地。

3.2.5有利于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也就是说,除了具有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在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勇气、耐心、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工程训练教学的项目,同学们都没有经历过,但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劳心又劳力。尤其是同学们在进行创新设计及制作的过程中,此项目有一定的难度。一开始同学们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经过小组同学之间的思考、沟通、推敲、合作,最终完成了创新设计。在这过程中,同学们的心智得到了锻炼,相比以前、更加自信、坚强。敢于尝试、敢于争先、敢于承担。这样,才能培养出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

3.2.6作为开放式的校极创新实践平台

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是综合素质更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工程训练中心成立创新实验室,配有专职的教师,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成立以来,协助学院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指导和配合学生参加全国、江苏省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机器人大赛、低碳小车、大学生国家实验创新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能力得到体现。经过这样的训练,跨出校园的已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具有了一定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卓越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 结束语

“卓越计划”预期实施10年,到2020年,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匮乏。为此,我们必须:

4.1面向世界,放眼国际

美国将“加强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引领世界创新”的理念提升到国家的高度。奥巴马总统提出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生毕业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日本政府很早就确立了教育兴国、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发展计划中把发展工程教育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以确保日本的竞争优势。印度在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4.2超越“专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高校的“卓越计划”培养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成为“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培养后备人才。“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应超越专业知识点,而在于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于综合素质更高。

4.3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创新始于问题,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工程训练教学是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工程训练教学应以“卓越计划”为契机,与时俱进,练好内功,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大胆实践,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实行产学结合,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在高校的“卓越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政.傅水根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J].金工研究,2000,12.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7

在党的十八大中,总书记指出,对于“十八大”精神要入脑入心,深入浅出。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个核心,摸清计划生育工作对象的心理需求寻找新的切入点,作为一名人口计生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和践行“十八大”精神,创新开展工作,如何认真研究计生工作的特点与政策,开拓新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计生工作的的实施者是计生干部人员,首先计生人员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修养。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在依法行政中,首先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如何使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有效地提升起来,以真正充分地提高计生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教育相结合,营造思想政治工作氛围。计划生育工作就是解决育龄群众在生育与节育上的思想矛盾,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和传统婚育观念的束缚,“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陈旧的婚育观念依然存在,婚育观念的转变是人口计生工作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及时化解和消除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方法,是计划生育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宣传教育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核心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去,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者习惯于向群众一味地灌输思想,“以我为主,无论群众是否需要,将宣传教育的一些内容硬塞给群众,这种脱离群众实际的宣传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群众无法接受,达不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营造浓烈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群众欢迎不欢迎、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作为衡量宣传教育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确立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理念,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切合群众的实际、满足群众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除了需要获取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知识以外,还想获得致富信息、技术等。因此,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创新,必须更加 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以人为本。

二.落实政策、将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29

从教学实践中可发现,制定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计划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职能,是其他教学措施的基础,并且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使教学活动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要有一个严密统一的计划。面对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灵活变通,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做不同的教学计划。

一、学会做时间计划

初中三年教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三年又三年,这是一段具有联系性、系统性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将要带领学生达到初中数学的基本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观念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对时间有所计划,才能做到合理、充分地利用教学时间,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个人经验,初中教学的时间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应该是由高层领导者制定的,对整个教学团队具有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多为重大的方针、策略。因而,这个长期计划的制定并不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更多的是由本校初中数学教学团体和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长期计划是建立在对未来教学发展趋势充分预测、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的,一个教师的经验和高瞻远瞩性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只有综合团队的智慧和管理者的理论经验,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好的长期教学计划。长期计划为教师指出了教学将要行走的方向,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步骤进行。在长期计划制定出以后,教师就应该考虑到中期计划。中期计划具有战役性的特点,它的制定要求是根据教学组织的总体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这样才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因而,中期计划是由教师个人制定的。对于班集体的数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当然,才开始和学生接触,教师也感到比较困惑。对学生的不了解对教学工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要尽快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这样才能尽快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期计划是对整个班集体教学的部署,而短期计划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短期计划是指对未来较短时间内的工作安排及短期内要完成工作的具体操纵,具有战术性的特点。短期计划就是指导教师具体工作的计划。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而更多的人选择了顺其自然。但是教学工作不能如此儿戏,它必须严谨、慎重。笔者认为的短期教学是指具体的课堂、课下,或者是一天、一周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在这个具体的时间内要完成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短期计划要考虑到的问题。数学教学工作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不能超越时间、赢得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和时间共战。学会做不同的时间计划,珍惜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

二、学会做规模计划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一场战役。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面对无数的战斗。长期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教学工作。怀着期待,我们迎接一批新的学生;怀着期望,我们欢送教学三年的学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即使是这样,但还是有教师在面对新学期教学时手足无措。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建议教师学会做规模计划。规模计划的制定源于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也符合教师教学的个人特点。从经验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初中数学教学规模计划,让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规模计划包括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决定教师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计划,它属于长期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基本方法、资源的分配等等。战略性计划一经确定,就将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战略性计划是长期计划,按理说应该很少更改。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改变,为了教育出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教师的战略性计划必须具有时代性。跟随社会的脚步,才不至于落后。因而,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数学教学的实时动态,根据当下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战略性计划。相比战略性计划的高瞻远瞩,战术性计划落实于实事,即针对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它是某些战略性计划的一部分,是战略计划执行的具体保证,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教师要抓住的就是战术计划的灵活性。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难题,如数学专业上的困惑,与学生交流的矛盾,和同事相处的障碍等等。面对这些具体问题时,教师要有信心,要由因及过或者由过及因地分析问题,然后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一整个的过程就是战术计划的体现。再将战术计划的经验转化为制定战略计划的基石。其实教学工作就是实践与理论的转化,教师灵活处理,淡然处之。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9

1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价值体现

1.1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仅在于解决好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遇到的困难,为育龄妇女提供结扎,上取环,手术后遗症等技术服务,更主要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围绕生育、不育、节育所产生的个人身心问题、家庭和睦和幸福生活问题。优质的服务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计划生育服务也有了新的需求。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只有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才能满足人民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计划生育这种公共服务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得到提高的表现。

1.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计划生育服务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优质服务,是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体现。通过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以及与之相关的个人需求和家庭需求,这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是人民生活富足,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并且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优生优育对家庭和睦和个人幸福有直接影响,生育问题在家庭中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化解家庭中因为计划生育而产生的矛盾,这有助于人民实现幸福,实现个人以及家庭的中国梦想。

1.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提高国民普遍素质的保障

开展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实现优生优育,扩大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范围,提供全面具体的公共卫生协助,有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通过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普遍的医疗干预,帮助适龄妇女提高计划生育方面的大众知识,做好婚前检查,促进生殖健康,对孕妇进行,孕前教育指导、孕期综合保健、产后护理和母婴健康指导等服务使每个家庭都能生育出健康的孩子,全面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可以实现对群体性的儿童疾病进行干预,还可以针对具体家庭的遗传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的对治方案,提高新生儿的整体素质。通过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控制人口数量,把更多的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可以使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得到最大化的物质保障。

2 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价值的主要环节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开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给予重视和支持的基础下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计划生育服务价值的提升应该稳步、全面、长久的开展,可以着重从以下五个环节着手:

2.1 加深优质服务进程

近几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普遍加深了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价值的认识,为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工作思路创新、促进工作方法科学化进程,才能从根本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价值。加深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程既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又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优质服务建设活动作为主要目标,深化优质服务建设进程,切实的做到转变传统服务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地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情况不同,对于一些优秀建设单位的方法和思路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抄,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再进行部署。

2.2 规范计划生育服务

计划生育各级领导和从事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正规化、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目前一些服务站依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服务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的需求。各级人口计生委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工作,可以采取考核评估制度检验计划生育服务站是否真正做到工作流程规范化。

2.3 吸收高素质人才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和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高品质服务的需求。领导干部不仅是管理“人”更要管理“技术”,因此必须具备必要的相关医学知识才能胜任。为了保证计划生育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必须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将掌握专业知识、懂管理、了解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高质量人才吸收进计划生育系统。改革人事制度,为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机会,采取人才聘用与培养促进计划生育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2.4 提高现有服务人员素质

以高素质人才作为榜样,全面提高计划生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如何提高现有服务人员素质呢?通过正规的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可以定期考核。理论知识的培训可以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为主,技术培训要具有针对性,主要内容为相关临床检验操作、上取环操作等为主。

2.5 提升整体服务意识

计划生育服务既然被称之为“服务”就要具有与之相应的服务意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价值在诸多方面得到体现,因此作为一名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必须时刻意识到,服务质量体现的不只是个人的工作态度,还有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意识。优质服务指的并不只是提供专业技术,而是全过程的高品质服务,最终目的是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因此计划生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时要做到以人为本。

3小结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助于集中家庭和社会资源,实现优生优育,扩大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范围,提供全面具体的公共卫生协助,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在计生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齐玉玲.浅析开展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9(11).

[2] 李欣欣,石人炳.略论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J].人口与经济,2010(05).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4-03

一、“卓越计划”与卓越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国家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启动后,全国高校纷纷响应,目前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分批次加入到“卓越计划”中。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与特色,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清华大学确立了建设“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济大学开展了“卓越生源行动计划”、“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和“卓越实践行动计划”等卓越系列计划。天津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为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0年,学校提出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组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

二、卓越人才实验班

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和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9月实施了《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组建了“机械电子工程实验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班”、“工商管理实验班”四个卓越人才实验班。

学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实验班学生的统筹管理工作,各相关学院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各相关学院制定导师制方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进程规划,并对学生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指导。

实验班采取2+2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培养,进入三年级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学生选拨由最初的新生报道后申请报名、经初试和面试合格后录取拓展为在部分省份采用高考直招方式按大类录取一定比例选拔与新生入校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为激励学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验班实行滚动机制,根据平均学分绩点对学生进行预警、分流与增补。

为加强建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学校给予了政策上的多方面支持。学校集中优秀师资,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组建优秀的基础教学团队和专业导师团队、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因材施教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一套计划,学生依据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内容逐步完成学业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要求,确定“卓越”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构合理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卓越人才实验班追求卓越的基础。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学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校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三开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分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别在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习专业领域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不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卓越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

实验班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方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表一的对比可以发现,非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实验班无论是在知识学习的范围上还是在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其目标都区别于非实验班的学生,更强调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2.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9个方面的知识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独立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②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设计机电系统、部件的能力。③具有对机械及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具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的初步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⑥较好地掌握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⑦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⑧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⑨知识面宽广,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 ①基础课程围绕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开设,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旨在夯实学生基础,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部分课程是专门为实验班学生开设的,其他专业不开设,例如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导论》是实验班两个方向学生的必修课,这在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的。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数量较多,是为了给学生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条件。《工程伦理学》是实验班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选修课,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③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每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各种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理论课相得益彰,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1.基础教学团队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为卓越人才实验班优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授课,并组建了《高等数学》 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的教学团队,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两个教学团队为实验班专门开设了《数学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和《英语口语》等通识选修课,并引导实验班学生优先选择专设的这些课程。在日常授课时,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实验班学生在优秀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还积极参加全国或天津市的数学、英语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专业导师团队

为了加强实验班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基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求各相关学院组建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6-8名成员组成,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其主要职责有:指导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申报各类创新性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有研究潜质并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三)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建设

为推动实验班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各相关学院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重点、逐步地展开对专业核心课和双语课的建设。

目前已有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自动控制原理、电路(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技术原理、管理学等几十门核心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等多门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双语课程。

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精髓与重点,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相关学院发动优秀教师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选用权威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双语课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选用国外高质量原版教材开展教学。这对实验班学生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实验班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利于让学生养成翻阅外文文献资料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主要实施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梳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研究。总之,根据学校的定位与专业的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逐步地完善政策制度,将有利于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建设,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2]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11

先后推荐申报部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35项,目前已获批省科技支撑农业类和社会发展类项目各1项,有富民强县和中小企业创新资金6个项目已获公示。

二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

今年以来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上半年有3家企业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示,下半年有3家企业已经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初审;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13件、市高新技术产品27件,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4个。

三是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研究生工作站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目前已获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1家省研究生工作站已公示。

四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联系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学、常州大学、省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县企业对接开展产学研活动,共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45项,共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5项。

五是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组织7家企业申报省“博士集聚计划”。今年我县获批的1名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由科技局牵头对接,有3人获批省“博士集聚计划”。

六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深入到企业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保姆式”服务,上半年共申报专利394项,获专利授权208项,企业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及质量较往年均有大幅增长。

七是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加强重岗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建设,地震强震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地震局批准,台网监测设备将由国家地震局统一组织配备安装,我县的地震监测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八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现有开工项目1个、在谈项目3个。在建项目明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要生产空压机等,目前一个厂房正在建设。在谈项目3个,一是农机项目,一个是LED项目,一个是小家电项目。

主要措施有:

1、强化外引内培,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发展质态较好、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企业,斯迪克新型材料、首义薄膜、格立特电子、宝时达动力、艾格森机床、聚德纺织等企业的成功引进,使我县初步形成了以薄膜新材料、电子、机械、纺织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迅速壮大了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另一方面,内部挖潜,鼓励创新,在传统行业和已落户企业中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实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产业的优化调整。通过外引内培,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强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把省级经济开发区、常泗工业园、机械零部件产业园等园区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机械产品检测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机械制造业、水产业提供了便捷的检测服务。今年我县将重点探索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正在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协商共建电子产业研究院事宜。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首义薄膜的研发机构获批创建“省高性能抗菌防腐薄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永达电源、六鑫洁净材料2家企业的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丰收种业获批省研究生工作站,有17家企业研发机构获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企业获得市企业技术中心。

3、强化人才作用,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核心能力

一是首次引进科技镇长团。经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县首次引进科技镇长团,由省农委一名副处长任团长、副县长,7个省内外高校的博士为成员。二是大力实施人才计划。深入推进“大湖英才”集聚计划,先后在省内外高校组织10场次人才招聘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26人,把2013年作为“产业人才突破年”,制定出台了《县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计划》,围绕重点主导产业征集人才需求,编制人才计划,动员和带领重点企业外出招才引智,先后引进国家“”专家2人,获批省“双创计划”2人、省“博士集聚计划”3人、市领军人才集聚计划8人。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镇长团和合作专家的牵线搭桥,我县先后与东华大学、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正在与南京农业大学、省林科院洽谈建立校地合作关系,有50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4、强化政策引导,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人才中心工作计划篇12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研究项目对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升企业和学校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的影响。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科研项目,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从企业工程师那里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了解企业的工作方法,快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2.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通过相对较长时间对学生的考察,可以从中挑选更优秀、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同时缩短新员工的上岗预热期。学生也成了联系企业研发和高校智力的纽带。

3.企业的工程师和在校的教师接触和沟通,有可能产生创新的领域、创新的思维和方法。通过课题的开发和研究,把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培养标准、生源选拔、培养计划、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问题展开研究,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具体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标准、课程设置、合作企业及制定企业学习计划。这将对通信专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成果也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为推进“十二五”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翔实的实践资料。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知识总量增长急剧,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既要掌握各种相关的核心技术,又要掌握新技术及其发展动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学生的自适应能力以及由此所需的数理和工程基础知识及技能,拓宽口径,加强实践环节,强化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从近年来学生就业状况来看,普遍的现象是就业率不高。通信工程专业就业率低的问题日益显著,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通信工程专业的生存和前途,关系到学校的前进步伐。因此,迫切需要我们严肃思考并认真探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1.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在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应围绕工程素质、工程科学、工程实践进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从原先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逐渐转变为以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并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都设置工程项目的训练环节。

2.双导师制探索。通信工程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需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来指导学生。学校拟聘请一批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让他们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做讲座、指导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等。每一位学生都有两名导师指导,一名为本校教师,另一名为企业工程师。双导师的指导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和工程项目中,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项目平台。

3.课内外实践平台搭建。要从学校的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该计划的实施,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以实践环节为中心,建立课内、课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通信工程专业已与多个企业建立了实习教学基地,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采用交替式合作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