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6 17:43:52

职工素质论文

职工素质论文篇1

二、理论基础差,达不到理实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不可能重复讲授理论知识,只能简单回顾复习,如果学生没有理论基础,那么整个实习过程的分析也就不成立。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结构应模块化,关联化。文化基础课缺乏与核心专业课的相关性,忽视了基础课对职业化技能的优化和补充,对课程的工具性作用认识不足。其内容设计应以岗位和职业对知识的规范要求为标准,综合考虑技能应用、知识结构和个性化需求。形成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基础课知识模块。职校生专业课内容有些重复,教师在单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能懂,但过后就忘记。如电子装配焊接收音机,对其电路结构原理等,学生不能自行分析;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和实训课题关联结合,可能效果会更好。还有电工仪表,常用的万用表学生实训时能够熟练使用,但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平时用的比较少,每次实习时都得从头讲解其使用方法。

三、实习内容不够合理,与实际生产脱节

实习内容总是重复几个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装配几个电子产品实习套件。这样的实习安排虽然有助于技能资格证考试,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和知识拓展。长期固定的实习内容和体系,缺乏与现实社会生产一线的有效衔接,实际指导意义不强,使学生缺乏运用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实习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技能考核的要求,也要注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整体培养,注重实习内容和就业岗位要求的衔接。例如1)增加涵盖面。在内容上,可以由单独任务扩展到一个综合系统,包括仪表使用,元器件检测,焊接或连接技术,电路图设计和分析,程序编写,安装与调试,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2)改善实习内容,以实习要求和设计导向为主,在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和措施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对实验内容步骤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实习教学方法应用不全面、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以来,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相应的条件限制。多媒体、信息化、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手段还不能全程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大多数时候我们仍然采用单一的示范指导方法,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模仿的状态,缺少思考,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受实习设备数量限制,大多数院校实习模式仍然采用集中几周时间来安排实习,时间可以在整个学期的任何时候,不考虑实训与理论基础课程之间是否匹配。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设想是建设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不同,仿真实验室不需要电工电子器材和仪器仪表,预先设计好软件,然后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完成各项实习内容的学习。建设成本低,实验内容不在是相互孤立的,利用率高。还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又通过模拟、仿真弥补了设备的不足。另外实验软件可以进行升级,保持实习内容的先进性,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软件的技能,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仿真实验室运用到课堂,即解决学校因设备不足而造成学生实习困难,更丰富了教师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应用。

五、对新技术的引入不够

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SMT贴装工艺技术等引入不足,不能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现代技术发展。所以要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关心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捕捉行业方向和新技术。当前不少职业学校面临着资金紧缺,实验实习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要求,学校也知道,完善的设备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就业,和学校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设想是:1)注重上文提出的模拟、仿真软件的运用。一些新技术、新实验内容可以基于电脑或工作站、软件和I/O部件来构建虚拟仪器。学生运用虚拟仪器技术的代表软件,初步掌握在计算机平台上学习这些技术内容。2)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介绍现代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过程、新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目标,给今后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专业实习的延伸,应强化发挥其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毕竟以学校实习环境和条件,再怎么模拟仿真,始终和实际生产一线有些差距。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并认识真实岗位的意义。

职工素质论文篇2

二、对加强公路部门职工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要内容明确,保证时间,方法得当

职工教育的结构和条理需要有明确界定,不但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更要符合单位的生产实际,兼顾职工的个人素质和企业的建设取向等方方面面,应划分成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等学习板块,有计划性的组织开展。时事性的教育要在基本教育达标后补学补考,增长职工见识,但绝不能侵占基本教育时间。保证时间专指开展职工教育时的工学矛盾而言,因为大量的生产任务需要完成,而职工休息的时间又极其有限,如果把学习的时间强加在职工休息时间内,就容易使职工产生抵触的情绪,破坏职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需要在工时内给学习培训提供一个充足的时间。在保证时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见,认为学习培训与生产无关,然而事实证明,接受良好培训的职工却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保证学习时间,也是保证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方法得当,是指办学形式要适应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班制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办学习班、岗位练兵、师徒合同、技术表演、小型函授、技术讲座、抽签问答等。

(二)要提高认识,深化教育,电化教学

职工素质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1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执行医嘱为标准”的传统护理观,开始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关心、爱护患者”的整体护理观。这使护理的服务范围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社区,从个体扩大到群体,这无疑要求护士不仅要“精技术”,更要“懂人文”,可见,现代社会对护士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从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在做好高职护生的管理和服务时,如何进行教育,提升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

一、班主任要认真分析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从当前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来看,人们普遍认同高职护生具有女生多、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就业面较窄、自信心不足、人文素养弱等诸多现象。这是现代高职护理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班主作工作角度去看,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高职护生共36个自然班,1730名学生,占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80%。目前,高职护生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在班主任的交流中,笔者认为护生在人文素养上表现好的方面有:思想素质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超过85%。在品德方面,他们注重德性修养和职业道德培养,追求“公平、正直、善良、大爱”的品行,坚信做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要担当相应责任和使命,愿意在需要时一心救护。同时,他们注重护士礼仪的学习和修为,校园礼仪相比其他院系学生运用得体到位。在专业素质上,他们认真学习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具备良好护理专业素质。但是,高职护生的人文素养薄弱问题也不容忽视。

1.职业理想不够坚定,职业价值模糊。对于选择高护专业,调查表明,他们志愿选择且喜欢这个职业的仅为32%,其他则是因为分数调剂等原因或者家人意见而被迫做出的选择。由于专业思想不够端正,高职护生的职业理想也不够坚定。对“就业时如果有工资待遇相同的其他行业聘用你时”这一问题,选择坚决应聘的有36%,选择可能会的有40%,选择不想丢掉本专业的只有24%。这说明部分护生的职业理想并不坚定,“白衣天使”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普遍追求。然而,2012年,我校护生就业统计表明,约占97%的护理毕业生最终从事的是护士职业。

2.人文知识底蕴不足,社会交往能力弱。部分高职护生只注重实用性的课程学习,导致其在知识结构上,过度专业、狭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基于实用性的考虑,不少高职护生只重视专业学习和技能考核,对人文课程不重视,她们的文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知识掌握少,表现出来的人文底蕴特别薄弱。有的学生外表阳光,内心却消极散慢;有的学生不说话还好,一开口满嘴无厘头语言;还有的基本文书格式没掌握,错字连篇;有的跟父母、跟老师沟通有障碍,性情叛逆无常;有的跟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动不动就要换宿舍。人文素质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到将来他们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3.意志品质薄弱,情绪变化大。医学是比较枯燥而高难的学科,高职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易产生畏难情节,对生化、生理、解剖等课程的学习信心不足,不愿努力甚至放弃学习,考试满足于及格就行。由此,高职护生的第一学期挂科率相对高。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角色转换慢,不适应大学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方式,对班主任的监督有很大的依赖。另外,高职护生女生占比重大,女生既有求知欲强、敢于展现自我和工作认真负责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知识面窄、集体观念弱、缺乏竞争勇气、抗干扰能力差、对外界的议论与评价比较敏感、情绪容易波动等弱点[2]。她们一旦遇上困难或者挫折,思想波动大,甚至容易走极端。

可见,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任重道远。怎样将人文素质培养深入人心、怎样让护生终身学会人文关怀并注重自我修行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班主任思考并努力践行的。

二、班主任要明确自身的工作优势

从高职护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来看,她们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是班主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在高职护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班主任工作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班主任工作具有政治优势。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班主任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班主任制度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比年级辅导员更了解自己班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班主任工作具有情感优势。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班主任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大学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各项信息、动态和问题掌握得也最多、最直接、最全面。每位班主任每年至少跟同学谈过一次话,每个月至少深入宿舍一次了解存在困难,每周至少下教室一次了解课堂情况,每学期至少3~5次的主题班会或教育活动。班主任跟同学的密切接触加深了情感,具有比其他上完课便走的专业教师无法取代的优势。

3.班主任工作具有活动组织优势。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人文素质培养的良好平台。班主任是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在除了开展“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之外,更要有意识引导多开展人文关爱的活动,如到敬老院做志愿服务,到医院导诊服务,义诊、农村健康状况调查、床边护理伦理见习。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化护理人文概念,知道尊重生命、理解患者病痛、关注患者内心需求。

三、发挥班主任工作的优势,提升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思考和实践

上述分析表明,班主任工作对于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提升既具有很大的责任,又有很好优势。班主任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人文通识教育的转变,一定要把自身的优势与高职护生素质培养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培养符合现代医疗事业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士的事业。

1.班主任要发挥政治角色优势,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班主任要明确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充分利用好价值导向的作用,善于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业理想。例如,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可以结合军训开展高职护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主题班会教育中,可以通过《我为护士自豪》主题班会,请优秀校友、学长做职业感想,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上部分人员对高等护理教育不了解,停留在护士就是“打打针、发发药、铺铺床”的印象上,他们存在着护士就是低人一等的“服侍人”的偏见,这要求班主任要引导护生思考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思考什么是人生中最本真的东西,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定位,坚定护理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班主任要发挥情感优势,加强人文关怀。爱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力量,它所产生的种种效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情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因素。“关爱”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护士乐于奉献、勤勉工作的动力所在。班主任在工作中,即使理论再丰富、再有经验,如果缺乏了对学生真诚的爱心,都将是纸上谈兵[3]。班主任要以“爱”为工作核心,了解每位高职护生的心理特点、家庭状况、综合素质能力,能够适时给予学生学习和情感发展的指引和支持。唯有爱、唯用爱,才能打动学生,成为学生的人文导师,在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培养高职护生的人文关爱情怀,促进高职护生人文关爱素质的养成。

3.班主任要利用活动组织优势,加强高职护生心理素质的磨砺。高职护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学习紧张,但也同样可以丰富多彩。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文艺活动、演讲辩论、知识竞赛,通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如到养老院、特殊学校开展义诊服务,到农村进行卫生状况调研,开展防艾知识宣传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帮助护生掌握专业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关怀能力,最终达到护理人文关怀理念的内化与升华;又可以让高职护生正确认识性别和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努力培养女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树立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参与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自信心,勇于展示自我,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在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高等护理教育中,班主任工作对高职护生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笔者希望班主任们认真履行职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发挥岗位的特殊优势,为高职护生“精技术、懂人文”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与文献:

[1]慕江兵,唐淑英.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3,(7):527-528.

[2]袁霞.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

职工素质论文篇4

关键词:当代;机关文秘;职业素质;提高

机关文秘在单位中对于领导和下属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秘自身职业素质的加强,对机关文秘个人能力以及领导和单位形象都有着十分重要影响。根据时代变化的形式,现代机关文秘工作的自身特点,对机关文秘职业素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觉把个人成长置身于团队发展中。

一、当代机关文秘工作者意识要求

(1)责任意识。机关文秘工作有政治性、服务性、从属性、综合性的特征。这四种也正要求机关文秘工作者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对领导决策负责,对部门协调负责,对单位发展负责。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文秘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力求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善于及时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同时忠于职业操守。不折不扣按领导指示办事,同时富有主见。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能忍受怨言、经得起委屈和挫折。兢兢业业做好服务工作。既能参与策划、组织协调等重要工作,也能细致扎实地干好每一件具体琐事。每一个机关文秘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文秘的形象关系单位的荣誉,务必对待工作认真、做事勤劳踏实,为人处事果断,不管任何事情都要认真面对,从而提高文秘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2)服务意识。机关文秘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要为领导决策服务,另一方面要为部门沟通协调服务,同时还要为群众服务。文秘是领导的左膀右臂,是领导的智囊参谋,为领导决策服务是文秘的重点服务方向。文秘是沟通上级和下级的纽带,是各部门协调的剂,因此文秘对部门沟通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秘是领导面对群众的窗口,文秘为群众服务,树立良好的群众形象也是机关文秘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机关文秘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必须培养高度的服务意识。

(3)超前意识。机关文秘人员的超前意识主要体现在先于领导作出决定之前产生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感受等,它主要是受自身素质修养、思维、对新信息的吸收等各方面的影响。超前意识的文秘人员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吸纳信息,还可以积极推动上级领导的决策。参与意识和效率观念则是文秘人员树立超前意识的前提。一是机关文秘工作者要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和辅助工作,不仅要满足上级领导,还要服务群众,打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消极观念。二是机关文秘工作者树立较强的思想与效率观念,事事走在领导面前,成为领导的马前卒,最早掌握全新资料,并作出正确推断、大胆想象与合理评估,更好地为领导作出参考。

(4)创新意识。以往的机关文秘工作者,仅仅只承担大量文本资料收集工作、文本任务,不是很重视创新工作,使文秘工作止步不前。一方面,机关文秘工作者成为领导无形的通讯员、传真机和翻译员,自然起不到“参与政务”作用,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领导者事必躬亲,陷入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影响了对全局工作的准确把握。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要充分发挥机关文秘人员的创造性,积极调动其工作的能动性,使其尽全力为领导服务。

(5)竞争意识。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关文秘工作者具有很高的学历,文化层次不断上升。有些人学历高,但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埋头苦干,不断学习,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工作经验,还增强了竞争力。还有的机关文秘工作者,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与专业知识有限,知识老化,顺应不了时代要求。因此,不管文秘人员,有无学历与工作经验,都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具备竞争意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顺应发展。

二、机关文秘工作遵循的原则

(1)尊重而不迎合。尊重是人最基本的品德。机关文秘工作者不仅要尊重领导、同事,还要尊重群众。但是尊重必须要个“度”。尊重领导很重要,一方面要维护领导的威信和荣誉,从内心里尊重领导;另一方面,要帮助领导做好善后工作。

(2)服从而不盲从。机关文秘工作是为很好地协助领导,大家的目标是相同的。因此,文秘工作者需要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对吩咐的任务必须有效地执行。但在工作中要做到服从而不盲从,对明显的错误要不畏惧,勇敢地指出,才能真正做好文秘工作。

(3)参与而不干预。机关文秘人员在参与意见中,必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不能越界。若提出的意见被采纳,也不能认为是自己的正确决策。机关文秘人员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产生思想错位,不能来干预、影响领导的判断。

三、如何做好当代机关文秘工作

(1)要具有大局意识。机关文秘是领导的助手、参谋、耳目和智囊,所以考虑问题要全面,以大局为重,不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要从集体的观念出发,避免把个人的情绪问题带到工作中,才能有效地做到冷静、认真、准确地执行领导意图。

(2)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机关文秘工作事情比较多而复杂,要从容不迫地面对复杂的任务与工作,这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排列好每日工作行程,按序处理,对于一些紧急事情要立即处理,注意轻重缓急,各种资料与档案分类存放,便于查找。

(3)要有敏锐的先觉意识。机关文秘工作有时候会涉及外联、组织等活动情况,对各种事情有应急处理的能力,要沉着,冷静地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忙中出错,影响工作效率。如出外见客户时,准备好相关资料,安排好场地等。

(4)要注重细节。文秘工作看起来简单、琐碎,但每项任务都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一旦发生错误,对单位影响很严重。因此,要重视细节,任何事,多想多看,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

(5)文秘工作的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信息化成为机关文秘工作中的主要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文秘工作操作更加简洁,使得工作信息更加精确。要求文秘工作人员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反馈和调节等必须有熟练的业务水平。

(6)文秘角色从一定的角度讲,应该是一个全能的人才。要成为这样的全才,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的学习。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文秘工作比较繁琐,要学会挤时间,每天坚持一定时间量的学习,不断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

一方面要紧抓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的学习。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养成勤于思考潜心探索的良好习惯,不断进取。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作方法的学习时代特性的变化对文秘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注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学习中改进,改进中学习,使二者相得益彰。

总之,当代机关文秘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和理解,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方法,自觉提高工作效能。

职工素质论文篇5

2011年1月11日晚,遂宁市邮政局隆重举行“家和万事兴”全市邮政职工文艺汇演。全市近200余名邮政员工和家属积极参与,座无虚席的明星康年大酒店明星殿激情涌动,台上台下共唱团结奋进之歌。汇演高潮迭起,节目异彩纷呈,经评委认真评选,此次汇演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2、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联欢会

2011年3月3日下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遂宁市邮政局机关和市局营业局的女职工在四楼会议室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101周年华诞。市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市局各职能部门、专业局的负责人亲临会场,与女职工共度佳节。联欢会上,女职工还与部分男职工自编自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群口快板《遂宁邮政奏凯歌》、诗朗诵《献给母亲》、舞蹈《快乐地跳吧》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把联欢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大家在欢歌笑语中、在春天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3、“庆五一、迎五四、我运动、我健康”登山比赛

为活跃广大干部员工的文化生活,展现遂宁邮政人的精神风貌,2011年4月29日,遂宁市邮政局组织开展以“庆五一、迎五四、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登山比赛活动。市局部门工会和船山区局分工会6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比赛。比赛全程约4公里,以卧龙山风景区大门为起点,山顶的万福楼为终点。这充分体现了邮政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展示了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

(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1、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发挥了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企业各项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认同、理解,实现心灵的默契,群体之间的和谐友善。

(三)通过文体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意义

开展文体活动,可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加强职工团队意识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邮政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文体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意义主要有:

1、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形式。

文体活动有利于邮政行业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邮政行业职工的凝聚力。文体活动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行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由竞争进而迸发出职工工作中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职工的进取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赛场上的精诚团结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增强了邮政行业职工的凝聚力及完成邮政任务的战斗力。

2、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

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是展现邮政行业风貌、增强员工体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员工挑战性、提升邮政行业凝聚力、增进邮政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已成为工会参与邮政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邮政行业知名度和职工的自豪感,从而提高邮政行业的向心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邮政行业形象。

4、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必要手段。

职工文体活动是邮政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广告”。邮政行业的运动队是邮政行业的形象代表之一,从体育竞赛的角度,反映了邮政行业的实力,展现了邮政行业的文化实力,展现了邮政行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同时也密切了地方与邮政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真正彰显出了邮政行业职工素质、邮政行业的形象,提高了邮政行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了邮政行业内部职工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文体活动对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形成特色企业文化。

遂宁市邮政局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提高了职工的自信心和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使企业的各项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办公楼设立了企业文化展板,宣传展示企业文化理念,开辟了“学习园地”、“局务公开栏”等形成了展板文化。将全市各邮政企业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理念、学习体会或工作动态在内部的遂宁邮政信息上展示,形成具有遂宁邮政特色的期刊文化;文化建设与企业各项工作的高度融合,既丰富了邮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也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把提高员工素质融入到工作、学习、娱乐中,寓教于乐,效果是事半功倍。

例如遂宁市邮政局在排练节目时,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华尔兹”,不知道服装搭配时深色裤子、深色鞋子是要搭配深色袜子的。如果给员工上一堂礼仪课,他们能记住的非常有限,能做到的,更有限。但在节目排练过程中,正确的站姿、如何邀请女士、手应该怎么放、“女士优先”、“绅士风度”等等礼仪细节,会在每天的训练中慢慢渗入他的思维、行为,进而改变他。例如在演讲比赛现场,有的年轻人穿衬衣打领带下面却穿条牛仔裤,女孩子穿着超短裙上台演讲,有的年轻人在演讲台上站着时还不停的抖动脚,他们认为这样很舒服、很时尚。当点评的评委当众指出他们的种种细节错误时,相信他们下一次再出席这样正式的场合或比赛时,这些年轻人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演讲比赛考验了参赛的每个人的写作能力、演讲技巧,他们同时也见识了其他同志的风采,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前进的动力。部门负责人鼓励员工多参加活动,得不得奖是小事,重要的是锻炼、提升了员工的素质、胆略,使他们更加自信、从容,在业务发展中,他们会更有想法,并敢于实践;在面对客户时,他们会展示出很有礼貌、有教养的状态,让客户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进而接受我们的产品。

(三)紧贴“创争”活动,“职工书屋”建设提高职工学习力。

遂宁市邮政工会以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重点,以适应现代邮政对职工素质的新要求,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搭建职工学习平台,“职工书屋”建设活动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在开展读书活动比赛中,指定一本好书,让员工读,让员工写出、说出自己的感想和理解,就是让员工养成学习、看书的好习惯。

(四)给员工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员工有成就感。

有员工说“以前只知道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现在才发现生活原来如此多彩,排练节目中的趣事是如此令人开怀,同事们在一起原来这么愉快”,有员工刚进企业就被邀请加入活动中,他认为企业很关心他,不排外,施展才华又令他很有成就感,对企业的认同度也大幅提高。人才是靠发现和培养的,企业应该给每个员工展示自己长处的平台。哈佛、耶努大学为什么卓越,世界上很多精英都是从这些大学里走出来的,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发现、挖掘、培养人才,并将其优点发挥到极致。当员工们曾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奋斗过,他们之间会结下“一起同过窗、一扛过枪”一般的同学、战友般的情意,对促进企业和谐,增进员工、部门间的合作、协调。当企业的员工在各种文体活动中能勇敢的秀出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员工能不能得奖是不重要,员工挑战了自己、锻炼了自己,积累了经验,他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这就是员工的收获。综合上述文体活动所体现的作用,本文认为,通过文体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正确的政治观、大局观,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了企业与职工和谐共享双赢的目标。鼓励员工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衷心的为员工感到骄傲,用他们的优秀、用他们的热情,为企业增光添彩,让邮政的天空更加美丽。

三、职工在参加文体活动时认识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企业在组织一系列职工文体活动时,一些职工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忽视文体活动。这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等存在弊端,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会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中,有些职工可能就不会那么自觉,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一些单位以组织文体活动费工不讨好为由,要么不再组织,要么为应付检查等勉强组织简易文体活动。单位应采取具体的有力的措施,从点滴养成入手,培养职工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职工不能视到企业工作上班是正常的,而参加文体活动就可以随意性,想参加就参加,想几点钟来就几点钟来。把组织一次文体活动当成一次大的集体活动,是一次培养职工严格组织纪律观念的机会,强调人人参与,善始善终,不能有一种随意型,放之任之,目的是通过这种活动,有意识地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工会本身也不能把文体活动当作一种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活动。

四、企业组织文体活动的原则及建议

(一)企业组织文体活动的原则

1、突出普遍性。

文体活动要体现出普遍性的原则,不能专为某些职工或者某个技能设置个人演出,它容易造成职工离心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观念等。遂宁市邮政局工会应不定期地组织职工开展健身、娱乐、读书学习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指数。上述文体活动,就体现了很好的普遍性原则。

2、突出多元性。

近年来,市邮政工会除利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举办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外,其下属的各邮政分工会也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徒步远足、长跑、爬山、夏游、职工摄影书画展览等活动,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充分满足了职工的文化需求,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3、突出趣味性。

市邮政工会通过组织开展职工广泛参与的集体性、协作性强的趣味活动,增强了文体活动的辐射面。比如,遂宁市邮政局组织开展的中国象棋、乒乓球、斗地主、拔河、迎新春游园活动等,激发了职工的潜能和自我超越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4、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职工素质论文篇6

2、论当代秘书的主要职能

3、浅谈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艺术

4、试论现代社会对秘书工作提出的挑战

5、秘书工作应建立创新体系

6、浅议如何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

7、浅谈秘书工作的艺术

8、试论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9、秘书工作人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10、机遇无限的秘书职业——论当代秘书职业的机遇与挑战

11、秘书职业化体系内涵及其有效运行

12、当代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3、对秘书学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若干思考

14、论现代秘书人员的信息素养

15、论现代企业秘书素质

16、新世纪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7、浅谈商务谈判中的秘书工作

18、浅谈秘书在公文处理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9、浅谈现代秘书的礼仪形象

20、秘书工作艺术与方法谈

21、论秘书写作与心理素质

22、浅议秘书修养的提高

23、秘书工作者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24、现代合格秘书必需的儒家传统美德

25、浅谈秘书工作中的信息自动化

26、知识经济之对党政秘书的素质要求

27、秘书职能环境及其优化

28、秘书之职的内涵

29、谈中国入世后秘书人员应具有的基本功

30、港台及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31、WTO时代秘书怎样与领导相处

32、论秘书活动的基本特征

33、练就高强的专业能力以顶尖的素质赢取人心

3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秘书工作

35、中西方秘书素质标准及其融合发展

36、围绕宏观决策强化公安秘书系统的参谋职能

37、秘书工作与“情理”运用

38、论秘书与领导的交往及其关系

39、论秘书工作的职业化

40、论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41、论文秘人员写作能力的自我积累与提升

42、试论秘书应为通才还是专才

43、政务信息化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44、秘书面对“入世”后的挑战

45、论文秘工作需要多元化的学习

46、谈如何做好机关领导秘书工作

47、浅谈秘书参谋方式

48、浅谈秘书的参谋职能

49、试谈秘书的善谏艺术

50、新时期秘书人员的新信息理念

51、秘书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52、现代秘书浅析

53、制度建设重在创新

54、积极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秘人员的职业道德

55、论秘书的才能特点

56、我国古代秘书活动的沿革

57、浅谈改革开放时期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58、从信息入手做好秘书工作

59、汉代秘书工作研究

60、浅议秘书人员的心理调节

61、浅谈秘书工作的方法

62、论企业秘书工作

63、试论秘书的责任意识

64、试论秘书人员的口语表达能力

65、论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新发展

66、WTO与现代商务秘书工作的更新

67、论文秘信息资源开发

68、论现代中国秘书学研究现状及趋向

69、秘书工作与秘书礼仪

70、论二十一世纪秘书的气质和性格

71、试论秘书意识与气质的修养

72、浅谈公关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73、谈秘书工作与公共关系

74、浅谈秘书工作者的素质

75、试论秘书工作的职业道德

76、关于秘书职业道德的思考

77、论秘书的职业心理性格修养

78、论如何做好党政机关的信息工作

79、浅谈秘书的良好工作作风的培养

80、浅谈21世纪中国的秘书必备的几种能力

81、议秘书的职能环境

82、秘书参谋方式浅析

83、试论企业秘书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84、论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85、明朝秘书工作研究

86、清代秘书工作研究

87、WTO与秘书人员(工作)

88、秘书与决策

89、秘书与协调

90、秘书与领导

91、近十年来秘书研究综述

92、秘书概念问题

93、秘书人员与信息工作

94、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

95、秘书与文化

96、现代秘书人员的基本素质

97、电子文书管理

98、人事文书管理

99、信访文书管理

100、现代秘书的服务意识

101、办公室秘书 103、秘书人员与档案工作

104、美英法政府秘书机构的比较研究

105、秘书自我形象的塑造

106、新时期政府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07、政策咨询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语用要求

108、文书传播对社会文化传承及影响

109、入世后,秘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10、企业秘书的工作特点与素质培养

111、论秘书的权力 113、公共机构行政秘书的功能定位

114、试论现代企业秘书工作特征

115、企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探讨

116、女秘书形象“误读”现象探析

117、试析起草领导讲话稿过程中的角色意识

118、论组织结构对秘书职能的影响

职工素质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05-03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支撑。职业能力素质作为旅游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旅游人才培养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 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指旅游人才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能力,是旅游人才从事旅游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质。旅游人才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是用知识和技能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不掌握基本的旅游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不仅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也不可能为游客提供合格的服务。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从事旅游服务工作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旅游人才的素质结构中具有支配的地位。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旅游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不具备这一素质,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

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既是用态度为游客提供服务,又是用知识和技能为游客提供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旅游服务中只是一个基础,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才是旅游服务的内容。导游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在有较好的服务态度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让游客全方位、深入地了解景区、景点的情况,还要安排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生活,这些都需要导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餐厅的服务员在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态度很重要,知识和技能也必不可少。仅仅有好的服务态度,没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样不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旅游行业的员工,要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就需要在职业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合格的旅游服务,自己也才能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

2.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要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享受。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诸如旅游景区的品质、旅游环境的整体质量、旅游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旅游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旅游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职业能力是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旅游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不好,游客不会满意,旅游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提高,旅游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不强,无法为游客提供基本的服务,游客同样不会满意,旅游服务质量就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旅游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3.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对旅游人才其他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人才的素质结构中,包含着政治思想、身体和心理、职业发展、文化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这些素质中,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旅游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人才不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素质,不会“做事”,良好的身心素质就失去了在旅游服务中的作用,旅游人才的文化素质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旅游人才的职业和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职业发展素质也就失去了意义。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就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使他们能“做事”,会“做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旅游人才其他方面的素质,从而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 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职业能力素质是每个行业的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素质,不仅是每个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来说,职业能力素质会有一些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要求体现了不同行业的共同特点。但是,每个行业由于工作或服务的内容不相同,在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和旅游服务的特点,对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相关的基本专业理论

与旅游相关的基本专业理论是旅游人才提高自己素质,在为游客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人生发展和事业发展的专业理论基础。作为旅游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旅游专业理论,才能更好地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也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没有旅游的基本理论作支撑,旅游人才的理论基础就不扎实,就会影响到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不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劳动者,不是真正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旅游及旅游产业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2)与从事相关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的专业知识。旅游行业有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在专业知识的要求方面是不相同的。旅游行业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要认真学习,掌握与自己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才能做好本岗位的服务工作。(3)与从事相关旅游服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旅游知识,如云南旅游景区从事旅游商品销售的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普洱茶叶、翡翠等方面的知识。

2.精湛的职业技能,即要有会“做事”的本领

旅游服务工作是技能性较强的工作,无论是导游的讲解,还是餐厅的摆台、客房的做床;无论是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还是旅游文化服务,都需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产业的升级,游客在旅游中已不仅仅是观赏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还要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放松心灵、锻炼体能。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旅游人才如果不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不会“做事”,或做得不精,做得不好,是不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旅游人才。精湛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本岗位的职业技能要精湛,不仅要“会做”,而且要“做好”“做精”;(2)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要熟悉,如导游还要熟悉旅行社的计调、票务等方面的技能。餐厅服务员还要熟悉迎宾、推销菜品等方面的技能。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不仅能成为旅游服务的“多面手”,而且有利于本岗位职业技能的精细化。

3.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知识面比较宽的行业,既涉及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也涉及地理、自然方面的知识;既涉及文学、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涉及社会、民族风俗方面的知识;既涉及经济、生态方面的知识,也涉及旅游商品、旅游交通通信方面的知识。所以,旅游服务工作,需要有比较宽的知识面,特别是导游的讲解涉及的知识更多。不掌握相关的知识,是无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不是合格的旅游人才。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当地旅游资源整体情况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对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且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向游客推介当地的其他旅游项目;(2)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把旅游服务与宣传家乡有机结合起来;(3)当地旅游地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 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

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基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旅游院校最基本的任务,旅游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其他素质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旅游院校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方面,有三条基本的途径。

1.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上解决学生职业能力素质问题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首先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来解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根据专业需要和未来岗位对旅游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提供的专业知识,要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目前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训实习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实训实习上,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特别是旅游职业院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留出足够的时间用在学生的实训实习上,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切实得到提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需要安排一定的选修课,通过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2.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旅游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时,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形成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训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实习中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在学生的实训实习中,要注意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实训实习中,还要注意和旅游行业的岗位对旅游人才技能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上和行业的要求相一致,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3.要把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旅游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需要。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意把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多组织开展一些带有旅游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茶艺表演、不同专业的技能竞赛等,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能提高职业能力素质。

旅游企业同样需要关注员工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要让员工在旅游服务的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素质。旅游企业在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素质方面有两条基本途径:(1)旅游企业要对员工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做出系统的规划,在学历提高、在职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员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订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能得到大多数员工认可的考核评价办法。对职业能力素质得到提高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对职业能力素质得不到提高的员工,要提出要求,限期提高,对职业能力素质适应不了岗位要求的,要调整岗位,以确保旅游服务质量能得到提高;(2)旅游企业要把员工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从企业发展理念、企业价值、企业核心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中,融入员工职业能力素质提高的要求,使员工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既能提高文化素质,又能提高职业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范德华.论旅游人才素质结构[J].学术探索,2013(5)

职工素质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69-02

上岗靠技能,立岗靠素质。技能和素质是高职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的双重任务,但是就当前高职教育情况来看,当前高职教育虽然二者俱有兼顾,但是更为侧重于技能教育这一方面。同时,就当前高职对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方面来看,当前高职普遍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独立开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让学生颇感枯燥,吸收效果欠佳,职业素质教育所取得的现实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存在“敬业精神不足”、“创新精神不强”等问题。因此,将具有“政治性、文化性、时代性、导向性、普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差异性”的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达到高职思想层面上“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同其他一般高校一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根据教育规律,以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为实施主体,以学校大学生为实施客体,以课堂教授和课外教育为主要实施方式,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为主要目标,具有“政治性、文化性、时代性、导向性、普遍性”的特点。

(二)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相联系的桥梁。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是指高职院校以满足企业对职工素质要求为目的,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素质养成规律,通过职业实践方式和自我调节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和发展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不仅包括实现学生按时就业,还包括为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爱岗敬业教育、职业创新教育、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差异性”的特点。旨在“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学会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人手,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着力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缩短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为实现职校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础。

二、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在人生整个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智育、德育以及身体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同时,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形成和发展自身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三观”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起着内在指导作用。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非常具有必要性。一方面,能够在对学生形成和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同时,加之以实用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让二者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在这些一般性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殊性的职业道德。这样所形成的价值观更为全面具体且有稳定性,对今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适合企业单位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目的的,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需要学生在入职之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思考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科学的就职观、职业观、创业观,逐步增强职业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常具有必要性。

(二)符合企业人才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企业不断提高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内化成为人才的竞争,拥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团队将会使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型人才而言,高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过人的专业能力,更体现在学生入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面貌和职业操守,拥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敢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等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所必须具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软实力,可以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才是企业绵长的力量之源,企业员工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而当前企业招聘也不再只专注于学生证书的多少和学习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职业素质道德也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考察,并且有越来越重视人才内在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增强高职思想道德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对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客观意义。

(三)提高学校发展水平,实现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直接面向社会输出人才,人才素质的高低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影响力和声誉。好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不仅有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还要有应对职业困境的能力和意志,在工作中发奋向上、力争上游。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就业水平,而就业水平高的学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好评和家长学生的认可,这样学校的生源也就更多,也有更大的选择相对基础更好的学生的空间。在当下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代,高职教育所面临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各院校都想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改革,希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取得长远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就必须对学生的素养培养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不仅重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教学思想上充分重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理念指导行动,行动导向效果。教学指导思想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南,只有在教学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之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指导思想的地位上来,才能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二者融合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领头军,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时刻渗透在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立既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一般要求又符合特定行业职业特点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理念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基本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肯定将二者结合起来是高职教学内容的题中之义,也是现实高职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将其作为学校教学理念之一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改革德育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环节,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贯彻到教育实践之中。

(二)教学内容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首先应该一改往常重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素质教育和将二者割裂开来的问题,在课堂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非常的多,高职院校应该结合高职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一目标,在高职院校一般学生进修三年这个有限的时效内,秉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下对其内容进行筛选,挑选出对技术型人才培养最基本、最有用的相关内容,将之在课堂和实践教育中加以讲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所学的相关专业有各行各业,针对普遍职业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等精神要进行普遍性教学,然而,各行各业除了在这些基本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特定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原则,以及一些职业基本安全常识。这样就要求高职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适当选择与之专业相关的特殊素质教育对其进行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效融合起来,既引导了学生在人生中所必须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又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在学生中进行了普及,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入职等职业生涯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是职业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学校教育中都包含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种方式。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则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多数采用的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将相关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进行学习,如果仅采用这一种方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能会有所接纳,但对职业素质教育相关内容却缺少了直接的感悟。因此,为了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具体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在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中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举行职业素质教育相关主题的辩论赛、邀请企业先进模范进行讲座、带领学生到优秀企业车间进行参观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乐趣中体会职业精神的可贵,在讲座中感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的力量。二是在学生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加之以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成为内在品德,不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实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组织观念、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工作中虚心学习、互相交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中构建出桥梁,始终不渝的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质教育深入融合起来。

(四)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力军。建设专家化的高职德育教师队伍是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高职院校中从事德育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老师,这些教师一般所修专业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也是相关理论,但是却相对缺少高职院校学生所需的职业素质教育相关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在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建设工作。一是在入职前的入职培训中增加职业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内容,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教师入职后学校定期组织再教育。二是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师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氛围,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三是学校提供教师参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让教师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制度,掌握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四是让从事德育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活动中,在实习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又能够学生共同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积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经验。

总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发多元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扩大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加强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成为高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色人才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才能使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质教育更为深入的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邱志雄.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131-132.

[2]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3]祝爱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30-32.

[4]莫云仙.浅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33):57-58.

[5]邱学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6]任运康.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职工素质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106-01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所以,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中职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德育素质

德育素质是中职生综合素质中的首要素质。职教工作者要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加强中职生德育素质的培育。

德育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两方面。高尚的道德是人一生的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尊道重德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律己修身、仁爱孝悌、诚信好礼、谦虚谨慎、和睦亲善、勤劳节俭、自强不息、刚正不阿、精忠报国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绵延的精神支柱,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把它传承给学生,并使之发扬光大。

政治思想素质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具有政治性,中职生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素质,教育要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中职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感召和情感凝聚。集体主义教育根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集体生活。合作学习、集体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积极进取、竞争向上的拼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要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进行。通过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尽管有些历史教训值得总结,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取得了旧中国无法比拟的成就,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不是社会制度的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确有在科技管理、文化等方面的互相借鉴,但决不能因此而抹杀两种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今天和将来,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二、文化素质

中职教育是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实际的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中职教育又是学历教育,不是一般的培训基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专业技术含量,更要增加文化知识含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不能只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技能,而是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工人。学校教育是培养中职生文化素质的主渠道和重要形式,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中职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学生不应只是个“工具人”,还应是个“社会人”。未来社会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中职生就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中职生既要有较充实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学习、艺术的基本修养、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文化素质教育应和专业课程一样列为必修课,在教学时间上充分保证。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深入广泛的人文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包括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著作,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施有计划地阅读,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学校应大力营造文化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

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即个人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中职生立业之本,是中职生综合素质中最根本的素质。个体在行业中能否打开局面,站得住脚,终究还取决于业务素质的高低。

中职生要适当理解、熟悉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实训、实习基地,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专业兴趣,并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技能体系。

要摆正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专业实践中认识、创新专业理论。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的做法都不可取。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加强和完善各种实验实习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大赛,巩固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职工素质论文篇10

一、充分认识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女职工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维护妇女权益、争取男女平等的需要,充分认识提高女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两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例如:在企业女职参与民主管理方面,一方面女职工总体数量少,二则女领导干部任职层次低,副职多,正职少;党群宣传干部多,经济部门少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中对女性不公正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广大女职工,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不亚于男性的实力参与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二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女职工担负着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双重生产任务,女职工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这两副担子一肩挑,其中的艰辛和做出的贡献,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承认,而且被视为女性的弱点遭到歧视。女职工是在肩负着生养子女和操持家务的重负下与男职工进行竞争。因此,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迎接新的挑战的需要。市场经济向女职工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从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市场经济不排斥妇女,而是优胜劣汰。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女职工素质的提高,社会将为女职工提供更多的机遇,使女职工流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专长的职业岗位。但是,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使许多妇女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定势,这已完全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有了自,对应聘人员提出种种要求,或存在性别歧视,或所聘女性从事的也大多为辅工作,如公关、文秘、宾馆、卫生服务等,而经营管理等高层次的职位则以男性为多。这种招聘中的性别差异,直接限制了一些女性的发展。另外,企业要减员增效时,女性往往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女职工素质较低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女职工的发展。因此,大力提高女职工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文化素质已迫在眉睫。

二、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新形势对女职工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塑造新世纪女职工的崭新形象,也是发展妇女事业,实现男女

平等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全局能力

一个现代女性如果没有政治理论基础,就很难适应时展的

要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广大女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极其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女职工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就难以增强。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这既是对女职工素质的考验,也是增强女职工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岗位竞争能力

从企业女职工情况看,一方面,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另一方面,在长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年代,许多女职工养成了只要能应付一般工作就行的心理,不想在提高科学技术上下功夫,这样本来就偏低的文化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巨大反差,只能使女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当前女职工应当充分利用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给自己学习科技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身承受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对女职工具有特殊意义。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在社会竞争中必然比男性多承受一份心理压力。女职工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要尽“贤妻良母”之职责,也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因而,广大女职工必须面对现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传统的脆弱、胆怯,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尤其要强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与承受能力。

三、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对策

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

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综合配套措施,更

需要女职工增强提高素质的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宣传、引导、鼓励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女职工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坚持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女职工对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全社会对女职工的尊重和爱护,为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

职工素质论文篇11

我国对待教育是十分看重的,不论是中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每一所院校的建立都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核。近些年来,教育应该教什么及怎么教已经成为了所有民众所关注的热议的话题。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优缺点也做了深层次的系统的比较,中职教学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列入其中。相对于本科和本科以上的教学来说,中职教学的优势在于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方面的重视。每一个中职的学生都有一个对应的岗位需求,学生很清楚自己对于这份职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在选择过程中明晰自己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求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一点中职学校没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院校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普遍性的在面对岗位时自己的准备工作并不完整,或缺少必要职业素质或是基本技能。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本篇论文的中心论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对职业素养的重视,是本篇论文具体化的方法论。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学生缺少职业素养这一问题,并力求在现状中寻求解决办法。

一、职业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著名的论作《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中提出过一个理论,即素质冰山理论。这个理论将处于工作中的人比作是一座冰山,而冰山必然有水上的部分和水下的部分,斯潘塞将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比作水上的部分,将职业素质比作水下的部分,同时提出了水上?U水下=2?U8的数据。这说明对于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来说,技能固然重要,但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质更为重要。虽然技能显现在外,可以被人们一眼感知,可以成为作为求职时有利的敲门砖,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是可以让学生长久留在工作岗位并且晋升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中职学生往往不能在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与适应自己所处的岗位,也是岗位对待学生的内在规范和要求。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他的公司也必将是一个隐形的宣传。

故,在任何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同等的教学水平前,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会成为学校的加分点,重视素质与技术的双向教育将带给学校、学生、企业以及社会一个完整良性的循环。

二、当代中职学校对职业素养的忽视

当代的中职院校大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便使得自己的学生与其他学历更高的学生相比有更多的竞争优势。找到学生的能力缺口进行突击,使得中职学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为工作而学习的态度,将中职教育扭转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职业培训。教师职业素养的欠缺、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职业素养欠缺、教学模式的落后,以及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不关注等种种原因导致中职学校对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缺失。从语文这门课程角度出发,因其自身带有的见效慢、内容不系统等特点,使得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学习技术业余的“选修课”,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更深层的认知,让语文成为了中职课堂中最为鸡肋的课程。但语文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承载者,对传承中华精神和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语文让位给技术学习,削弱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中发挥的重要性,这就是中职院校对待职业素养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如何提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养要素

如何在中职教学中重视起文学这一方面,让语文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

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中职教师大多缺乏对企业实践的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再全面也不能替代实践。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中心位置的偏离将导致课程重点的偏离,同时由于对学生所需的基本素养了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将直接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不重视。

其次要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喜好和方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或是职业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道德品质的需求。

2.学校方面

学校在制定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入素质培养的课程。要在课程标准制定中酌量加入阅读方面的课程。课程的过渡专业化,会让学生忽视技术之外的能力素质培养,而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自觉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视野,了解社会综合信息,从中悟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及适当为人处世原则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沉静自己的心境。一个读过大量书籍的人必定是个相对沉稳的人,技术好的同时要有配合沉静的心境。

除却制定专业课程之外的素质课程外,学校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以“老师中心”转移到“学生团体中心”,在语文素质的教学中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加入师生互动,开展理论结合实际的课堂讨论活动,使学生开动脑筋,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使学生意识到社会生存、发展的紧迫感,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政府方面

加强政府对院校的监管,加强学校面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应对。对学校注重技术而忽视语文等素质教育课程的现象应该给予关注,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度,从侧面给学校和学生方面以软压力,让学校和学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才能对语文教学不“偷工减料”。加强企业对学校实习生的用人反馈信息,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使学校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以调节学生在校的各项学习活动,以达到企业用工的需求。

职工素质论文篇12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人文素质;课程需求;学生兴趣;工作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1-0100-07

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不仅要求现代工程师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现代工程教育要实现工程科技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1]。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创办之初就把人文文化课程纳入到工程技术课程体系并作为其办学目标[2],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也一直非常注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3],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一直信奉着人文教育的宗旨并认为科学精英需要“智”性和“感”性上的平衡[4],康奈尔(Ezra Cornell)提出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要把人文教育与实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5]。李政道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6]。王姝指出工具化、实用化的倾向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萎缩,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7]。

近年来我国多数高校都在理工科专业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8],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支撑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实际效果也有很大差别。为更好地总结理工科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为科学设置理工科专业的人文素质课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人文素质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理工科专业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现有研究较多的是从宏观层面关注人文素质教育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系,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微观操作层面的研究比较少见。已有的一些课程需求的调查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存在一定片面性。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聚焦于课程设置这一微观操作层面,从“学生需求(学生兴趣)”与“企业需求(工作情境)”两个视角同时切入,针对在校大学生和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两类不同群体同时开展调查,以期从操作层面提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课程需求调查的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课程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一种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分析课程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的方法[9]。这种方法注重实际需求,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程需求分析方式的一些弊端。本研究应用这一方法调查分析理工科专业人文素质课程的实际需求。

(一)课程需求调查的“两视角三维度”

高校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10]和工作情景需求[11],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设施三个方面[12],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一方面需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人文素质课程的主观态度和期望,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未来工作情景对其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据此,为全面把握人文素质课程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同时从“学生态度兴趣(学生需求)”与“未来工作情境(企业需求)”两个视角切入,并重点从“课程目标”(必要性)、“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式)”三个维度对人文素质课程的需求进行分析,如图1。熊勇清郭杏郭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

第一,学习者主观需求视角(在校理工专业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是课程设置的首要环节[13],理工科在校学生是人文素质课程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在制定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时,必须首先考虑到在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实际需求。这一调查视角主要包括:人文素质课程现状的评价、人文素质知识的重视程度调查、人文素质课程开设内容和开设方式的评价等等。

第二,工作情景需求视角(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态度和期望)。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注重社会需求[14]。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其主观需求不一定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较好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对于人文素质课程的态度和期望,通常来自于实际工作中亲身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和社会的客观需求[15]。因此针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调查,有利于接通地气,更好地符合社会实际需求,有效地弥补了针对在校学生调查的一些片面性。

(二)调查样本来源及问卷设计

第一,调查样本的来源。应用分层抽样法分别收集在校理工科学生和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样本数据。在校大学生调查样本为某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环境、物理与电子、机电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资源与安全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数学与统计等10个理工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在职人员调查样本为某高校在职MBA学员,这些学员为来自A地区多个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样本构成如表1。

第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两视角三维度”分析框架,本研究从“必要性”、“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设计问卷,如表2。

问卷采用李克特(Rensis Likert)五点量表法,并在小样本试测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正式问卷。信度分析表明,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均在07左右,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行单样本t检验,检验值设为30,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求得t值的绝对值大于196且指标均值高于30,可以认定其达标。

二、课程需求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普遍赞同在理工科专业开设人文素质课程

格同,不一一说明。第一,理工科大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普遍认识到人文素质知识有助于科研能力提升和个人的成长发展,高年级学生和较长工龄在职人员认识更为强烈。

首先,646%的在校大学生“完全赞同”人文素质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科研、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同时,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重要性评价均值从375上升到463。753%的大学生“非常赞同”或“赞同”人文素质知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重要性评价均值从375上升到415。763%的大学生“非常赞同”或“赞同”理工科专业应该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课程。同时,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重要性评价均值从325上升到417。

其次,856%的企业在职人员“赞同”或“非常赞同”人文素质知识有助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并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其重要性评价均值从377上升到422。644%的在职人员“非常赞同”人文素质对于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并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其重要性评价均值从442上升到494。

第二,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和不同岗位的企业在职人员对于课程地位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从在校大学生角度的统计分析显示,在人文素质对于科研、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面,虽然理科和工科的大学生的评价均值均在45左右,但理科大学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为457,高于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质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理科大学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为457,高于工科大学生。在理工科大学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课程方面,理科大学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为414,也高于工科大学生的评价。

其次,从企业在职人员角度的统计分析显示,在人文素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认识上,管理岗的在职人员的评价均值为403,高于技术岗的在职人员的评价。在人文素质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技术岗的在职人员的评价均值为464,高于管理岗的在职人员的评价。

(二)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关于人文素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的认识存在一些差异

关于课程开设内容调查的描述性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

第一,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总体上赞同设置六大类型人文素质课程,但是个别课程评价值相对较低。

首先,历史文化类(B23)和语言文学类(B24)课程评价值相对较高,法律道德类(B21)课程评价值列最后一位。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对于历史文化类课程(B23)和语言文学类(B24)的课程重要性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其评价均值都在4以上,但是对于法律道德类(B21)课程评价值都较低,其评价均值都在35分左右,列六大类课程最后一位。

其次,艺术审美类(B25)、经济管理类(B22)和心理卫生类(B26)课程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在校大学生将艺术审美类(B25)课程列为首位,评价均值为414,企业在职人员却将艺术审美类(b25)课程列为第5位,其评价均值仅为384;在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卫生类(B26)课程评价较低,其评价均值为391,然而企业在职人员对于心理卫生类(b26)课程评价相对较高,其评价均值为41;在校大学对于经济管理类(B22)课程评价均值仅为371,然而企业在职人员对于经济管理类(b22)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均值为404。

第二,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和不同工作年限的企业在职人员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评价存在差异。

首先,在校大学生对于人文素质课程需求程度随着在校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然而企业在职人员对于人文素质课程需求程度总体上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校大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对于人文素质课程需求程度的评价值分别为416、393、375、329,随着年级增长依次递减,这种变化趋势与前文统计结果显示的随着年级增长,在校大学生对于人文素质课程地位认识逐步增长刚好形成反差,表明高年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已有一定基础,并且随着专业学习任务的加大,对于人文素质课程的实际需求在下降。与在校大学生不同的是,企业在职人员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对于人文素质课程内容需求程度的评价值逐步增长,充分表明随着实际工作阅历的增长,对于人文素质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中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

(三)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受到普遍质疑,实践演练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结果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

第一,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更为认同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演练”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认同度相对较低。

首先,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对于实践演练(B32)和案例教学(B33)两类教学方式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其评价均值都在4以上。传统的理论教学(B31)方式评价值较低,其评价均值都在33分左右,并且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均将理论教学方式列在最后一位。显而易见,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和能力的培育,因此实践演练和案例教学应该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流方式。

其次,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对于专题讲座(B34)和情景表演(B35)这两类教学方式也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其综合评价均值接近4,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模式应该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第二,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和不同工作年限的企业在职人员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差异不明显。

首先,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差异不明显。大学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的评价依序为:实践演练(B32)、案例教学(B33)、情景表演(B35)、专题讲座(B34)、理论教学(B31),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评价依序为:案例教学(B33)、实践演练(B32)、情景表演(B35)、专题讲座(B34)、理论教学(B31),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评价依序为:情景表演(B35)、实践演练(B32)、专题讲座(B34)、理论教学(B31)、案例教学(B33)。总体上看,不同年级学生对于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

其次,不同工作年限在职人员对于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差异不明显。5年以下工龄企业在职人员评价依序为:实践演练(b32)、情景表演(b35)、案例教学(b33)、专题讲座(b34)、理论教学(b31),6至10年工龄和11至15年工龄企业在职人员评价依序为:案例教学(b33)、实践演练(b32)、专题讲座(b34)、情景表演(b35)、理论教学(b31),15年以上工龄企业在职人员评价依序为:案例教学(b33)、情景表演(b35)、实践演练(b32)、专题讲座(b34)、理论教学(b31)。总体上看,不同工作年限企业在职人员对于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

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建议

第一,从“边缘化”向“基础化”转变:明确人文素质课程在理工科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企业在职人员,都高度认识到人文素质知识的重要性,但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都感到不满意,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关键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源头上确立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我国理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尤为突出,理工科高等教育不能停留在如何做事的“功利性”教育上,人文素质教育也不能仅仅成为理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噱头”,理工科教育在强调科学教育的同时,同样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修炼做学问的深厚根基和恒久内力,这才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从“单一化”向“多维化”转变:构建“显隐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多维化教育课堂。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仅仅停留在开设人文素质课程这样一个“显性”平台建设方面,要构建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人文素质课程本身到相关专业课程有机融入等多维教育平台。“校园文化”、“教师行为”、“校园建筑风格”等等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隐性平台,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影响。此外,要积极倡导在相关专业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社会背景和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专业课的教师同样需要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道义,并与专业知识一道传授给学生,将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转变成为丰富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知识构建过程。

第三,从“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建立理论教学与专题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更为认同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演练”、“专题讲座”和“情景表演”等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认同度相对较低。因此,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不仅要有法律道德、经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文学、艺术审美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理论知识的系统介绍,同时还应该包括学术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等等多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专题活动,各类专题活动有助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公共意识、规范意识和自律自谦精神。

第四,从“标准化”向“订制化”转变:建立适应不同培养对象需要的“订制化”课程体系。

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和不同岗位的在职人员对于人文素质课程内容需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视角出发,人文素质课程需要强调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但与此同时,还必须特别重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允许学生在“标准化”课程模块中,跨专业、跨年级“订制”课程,课程模块也需要根据学生“订制”偏好和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以满足更多学生关于人文素质知识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华中理工大学课题组.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7(4):86-93.

[2]蒋建湘,庞青山.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1997(1):74-76.

[3]罗家祥.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的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3):102-104.

[4]陈・巴特尔,等.剑桥大学何以造就科学精英[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2):50-56.

[5]Cornell,E.Address at the Inauguration of Cornell University [M].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1952:73.

[6]李政道.艺术与科学[J].文艺研究,1998(2):80-89.

[7]王姝.人文学科的困境及其因对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 2013(2):17-21.

[8]吴启迪.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2.

[9]West, R. State of the Art Article: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J]. Language Teaching,1994(27):1-29.

[10]Brindley,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me Design[C]//Robert, K.J.,et al.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63-78.

[11]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 2010(2):120-123.

[12]钱大军.学习权视野下的大学本科课程设置[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98-1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