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1:23

中药学教学论文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1

1.1编订实验讲义,精选实验内容中药化学实验教材版本繁多,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理论教学的需要,实验方法落后于现有的仪器条件。为了排除教材对实验课程的制约组织教研室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反复讨论选取代表性强的实验内容并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编写了《中药化学实验讲义》供中药学专业学生使用。依研究方法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每年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与更新。

1.2抓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这3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被形式化,变为机械的复制实验讲义,完全失去实验教学的意义。预习不仅是要了解实验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最近进展。实验课前通过提问及讨论的方式,强化预习环节。实验记录是实验最重要环节没有验记录就没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是结合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文献,在实验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1.3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尝试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师选定适当的药材(如苦参、槐花米),将学生按药材分组,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在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定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结果总结汇总成实验报告。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课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参与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药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应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积极参与科学实验,通过科研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补充和丰富中药化学的教学内容。多年来笔者将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实例补充到本科的教学中去,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UV、NMR的鉴定是很重要的,笔者在近年的科研试验中从蒙药中分离得到了一些黄酮成分,笔者都将其补充到黄酮Uv、NMR鉴定的教学实践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Uv、NMR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规律,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飞速发展,中药化学这门课也是在不断增加着新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教好这门课,作为中药化学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坚持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并且要积极投身到科研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担负起教好本门课程的重担,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取得专家们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参与授课活动。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学院邀请的专家主要包括国内外企业专家、药品食品检验所专家以及国内外大学相关领域的教授等。尤其是与学校感情深厚并且联系紧密的校友,以及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专家学者,是宝贵而丰富的校外专家资源。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建校近八十年来已培养了六万余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海内外,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在与这些校友的交流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他们非常愿意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正与笔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是取得良好授课效果的保证。例如,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中,学院邀请到了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的校友————日本某制药株式会社研究所负责人(药学博士)为本科生介绍日本汉方制剂的现状和进展。该博士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以及新药研发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特别是非常愿意与母校学生们分享,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进行准备,课件图文并茂,以便师生能够真实体会国际知名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景。在课堂上,他花了较多的时间介绍日本汉方制剂生产研发的先进理念,进而自然导出与《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紧密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学生对于国外专家授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到提问环节时,争相发言,课后还积极主动与之交流。教学过程中,本来显得枯燥的课堂专业学习变得非常有活力,展现出本科学生内在的强烈求知欲,同时,这也揭示专家授课模式不失为一个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改革形式。

2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

校外专家能够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抛开教科书和考试的束缚,制定出实用性和多元化的授课主题,这是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学生反映,对所授内容背景缺乏基本了解,影响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使专家和学生对教学效果感到困惑。这提示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领域文献和会议摘要,扩大其知识面,及时了解相关学科动态。为了进一步增强授课效果,任课教师还要提前向学生介绍专家背景和主要成就,对专题核心内容和基本案例分析的充分铺垫,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的热情。例如,笔者曾经邀请某药检所专家为本科生介绍中药制剂标准的现状和进展。教师课前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该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中药制剂标准提高方面的贡献,以及曾在学校老师授课的经历,拉近了学生和专家的距离感。课堂上,该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对主要伪品的辨识及新的鉴定技术进行介绍,内容贴近实际,且与最新理论和技术融会贯通,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外请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阶段进行。这时学生们对专业课程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互动效果会更好,学生收获都会更大一些,正所谓“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授课内容都是学生未曾亲身经历,所以讨论主题面临复杂环境和困难,只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通过积极讨论,才能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这种积极思考是令人受益良多的,也是对单纯从教师角度提出分析的非常有益的补充。

3营造良好的授课环境

近年来学院每学期开展1-2次专家授课活动,每次时间在2-4小时左右,授课模式和时间受多方面因素限制。首先,现有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学时以及考试制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专家授课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阻碍较大,不利于专家授课计划和时间的安排与落实。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认识多元化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为专家授课等新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其次,目前的教学条件还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①在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环节上投入不够,没有建立校外专家授课的邀请制度,教学设施不配套、甚至相对落后。目前邀请到的专家都是出于对学校深厚的感情而甘于奉献,然而,由于需要前期教学准备以及路途奔波,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宝贵的时间,甚至耽误了自身的事务工作。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保障和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校外专家投入到教学中来。②任课教师应当在不同教学时期,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安排授课。为了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前与外请专家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尤其需要向专家介绍主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点,鼓励专家自由选择教学方式,不必拘泥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客观上为校外专家创造轻松教学氛围和条件。③任课教师应当加强学术交流,利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考察的机会,掌握学科发展动态,扩大交往,争取建立稳定的高水平授课专家团队,提升课程的整体学术水平。

二、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近年来对中药学专业课程的专家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家授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讨论的平台

本科生都还没有参加工作,普遍缺乏在专业领域的实践经历,渴望与业内专家及成功人士进行交流与讨论,每次专家授课的通告发出,都能吸引众多研究生、低年级学生以及外专业同学踊跃参加,教室爆满,就是很好的例证。专家授课搭建了一座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增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开阔中药学专业方面的视野。此外,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对其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非常大,能够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明确专业培养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教学内容与研发和生产实际应用的关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的特色和整体建设。

2实用性和多元化的授课主题

使学生能够主动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近发展专业课设置一般正处在学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缺乏了解,渴望创业奋斗,却对发展方向感到困惑迷茫,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专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改变理念就有机会改变自己,激发灵感、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有进一步增加,据统计,近年毕业生在中药分析、炮制、鉴定方向的考研人数较以往有显著提高;在求职方面,毕业生不再局限于医药代表、销售等的行业,有大批毕业生转向中药QA/QC、生产或资源方向。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3

中医药学科兼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中药制剂技术作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它是建立在中医传统对生命认知的哲学基础上,并综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临床使用、中药提取分离、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鉴定、中药分析、药理学等知识内容。长期以来,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知识教育十分强调,但是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中药学学生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精神欠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时代特征,也是中药制剂技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医药从业者在社会中与工作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个过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单纯的专业知识中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融人人文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高尚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培养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文教育的精髓,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即“人文精神”。中药人文精神传承可以将传统中药文化中“敬畏生命、关怀生命、诚实守信”的文化精髓和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相融合,并在具体职业实践中的得以体现。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应当具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对于人的命运、价值、尊严、人的幸福及人存在的意义等问题有着深切的关注。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养成,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使学生在具备高超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助推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为药品行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3人文素养是社会对医药行业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在医药行业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出现了多起药品安全事件—_2oo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13名患者死亡;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注射液导致11名患者死亡;2008年,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6人注射后死亡;2009年,江苏曝出狂犬疫苗造假大案,21万份问题狂犬疫苗流向27个省市,至少1000万人受害;2012年,2012年,曝出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反思此类事件,与企业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医药职业道德缺失密切相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致使人文精神出现危机。同时,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反映知识、技能结构比较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发展的后劲。人文素养关注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它崇尚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追求人的感性和情感,达到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若在职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的信仰,就会自觉自愿地维护捍卫人类健康与生命尊严。

2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2.1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人文教育

中医药类每门学科的产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并且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中药制剂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这些中医药知识凭借师承口传、文字记录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积累了制剂经验。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而应尽可能多的联系其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文化渊源,汲取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讲授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时,应渗透严谨认真的态度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最基本的医药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如浙江杭州的胡庆余堂的一直坚守着“戒欺”的经营理念,“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据说胡庆余堂的生产贵重的急救药“局方紫雪丹”,严格遵古炮制,其最后一道制备工艺要求不宜用铜铁锅熬药。胡雪岩请来工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今天,这套“金铲银锅”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中华药业第一国宝”的美誉。2011年,国家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包括了达仁堂清官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这些传统制剂的制作工艺随着其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促使学生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这些与学科有关的历史故事渗透了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对中药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使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学习始终。

2.2课堂授课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更为自然、直接、有效的途径即是在专业课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尤其在讲授“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几类传统剂型时,可在课堂导学环节介绍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继而引出其特点、制备方法等常规知识点。例如,液体制剂的发展过程中,商代由于陶器的发展,具备了煎煮的条件,因而在烹调食物时发明了汤剂。酒出现于原始社会,现在作为酒剂与酊剂的浸提溶剂,最早被当做药物使用;而“医”这个汉字的发展演化,代表的迷信超自然力量而采用巫术的“巫”与使用自然科学知识以酒为药物的“医”之间的竞争,最终中医药思维还是走向了唯物主义的方向。同时,人们在酿酒的过程中又发现可用谷物发酵制成曲药,如神曲等。又如丹剂是一种传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剂型,而炼丹术的是以道教的宗教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发明出很多实验设备器具。因其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现在不供内服,仅有少数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就是借鉴道教的养生思想和炼丹技术而生产,从明朝嘉靖年问保留至今。煎膏剂也是冬令进补的传统剂型。中医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大好时机,故适合进补。其制备工艺与临床应用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其中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亦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以上学习可以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与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检验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加深了中药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3实验、实训课程中强调人文素养

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在理论授课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应该结合自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实训课程。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是再现了从原料、辅料到生产出最终检验合格的制剂并进行检验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制剂过程,包括了中药鉴定、炮制、制剂、检验、药理等知识体系。例如在开放性实验中,教师选择某一经方要求学生进行剂型设计,选择合适的辅料、提取工艺、制备方法等制备成相应的制剂,并进行质量检验、药理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考察等。在中药制剂综合实训中,可自然地渗透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譬如在制剂工艺处方优选环节,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解辅料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擅自更改,并结合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印象——苯妥英钠胶囊中毒事件,只因制备时将原处方中的辅料硫酸钙改为乳糖,导致苯妥英钠的吸收增加,从而超出安全浓度而引起了中毒。这样的讲解不枯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药品安全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动物药理实验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参观“实验动物纪念碑”,鞠躬致敬,以实际行动传输“敬畏生命”的观念,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会更加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自觉遵守动物实验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实验、实训中并不空洞的讲解药品安全的重要性、操作过程的职业道德,而是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职业精神以及人文的内涵。

2.4校园文化培养医药职业道德

药品是一种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药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历来非常注重医药职业道德。清代的袁枚所著《徐灵胎先生传》即日:“艺者也,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之何有”。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西方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说:“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中国的医学生誓青,也同样对医药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中药制剂技术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与药品质量直接相关,一方i又与药厂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故生产出合格的药品不仅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人文精神。是否具备了坚定人文信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药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结合学科特点培养人文素养,以使学生在如今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2.5教材编写中融合人文教育

目前的中药学教育中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导致了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可以校企合作开发相应的教材,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以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提高行业忠诚度、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开发中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教材,让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中药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使传统中药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医药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以诚做人,用心制药。因此,应精心构思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相应的教材开发,以此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发出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性、人文教育性、社会实用性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培养教材。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4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2)对教材的满意度。

有98%的学生对方剂学充满学习兴趣,但他们对方剂学教材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方剂学的教材内容需要改革。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学专业的方剂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经典和古文知识,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西药科目(如化学、药理、分析等),传统中医药和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方剂学教学应选用适合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方剂学教材。

(3)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期望。

依据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方剂学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经调查有54%的同学认为方剂学教学没有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6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药知识,3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医知识。反映了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重视。

(4)对教学实用性的期望。

有94%的学生更希望在方剂学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只有4%的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论性的知识。因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药房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学生有实用的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学生们希望掌握的实用性技能依次是: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以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50%)、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1%)。对医师和患者用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是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建议充分重视这一问卷结果,以期方剂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相一致,能学以致用。

(5)对教材结构及内容的期望。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90%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方剂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是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配伍和运用等。但他们希望教材中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的结构内容。

(6)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在校生建议方剂学的教学能突出中药专业的特色,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可适当增加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中药相关岗位工作,他们的观点建议来源于实践,更能有效地检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此他们对方剂学的教改建议也非常重要。共收到毕业生调查问卷114份,统计结果如下。

(1)毕业生工作现状及对岗位的期待。

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为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这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但有微小差别,选择医院为理想单位的人数为47%,然后依次是医药企业(24%)、零售药房(10%)、医药高校(10%),有10%的人不希望从事医药行业。

(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相比较于98%的在校生对方剂学感兴趣,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对方剂学感兴趣,下降幅度很大。有61%的人认为方剂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中很实用,但只有37%的人在毕业后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方剂学。可见方剂学对毕业生的工作有很实用的帮助,但毕业生已经很少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对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95%的毕业生认为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仅有5%的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希望通过方剂学获得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能力(49%)、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0%)、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1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能力(8%),此结果与在校生答卷结果一致。

(4)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建议。

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52%的毕业生选择了中药知识,46%选择了中医知识。选择结果说明毕业生认为方剂学知识结构中医和药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中医中药2个学科联系紧密,中药的研究需要中医理论支持,虽然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是中药研究,因此方剂学教学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作用。为了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47%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事例,25%选择了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15%的人选择增加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10%的人选择增加传统方剂剂型研究进展等。

(5)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方剂学核心知识也必不可少。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指导患者临床用药的事例、常用非处方药组方、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

2.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指导方剂学教学改革。本次共收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以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为主,共36分;药品生产企业6份;其他医药企业18份。

(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66%的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22%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的满意度均为90%。但82%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实用性知识方面得到拓展,他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依次是:技术操作知识(80%)、现代知识(45%)、基础理论知识(40%)、传统知识(35%)。

(2)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方剂学教学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并建议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5

1.2成立中药兴趣社团如我校学生成立的百草社,学生自发组织中草药图片摄影展、药用植物花卉栽培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加深了对药物的认识,还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

2归纳比较教学法

中药学教学中注重以主要功效为主线,在共性的基础上把握个性,或以共有的功效主治、相同的来源、相同的病证(症状)等,通过把零乱的中药学知识归纳比较,使同学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中药学知识网络,就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中药学》课本变薄、学透。

2.1以功效为主线,比较相似功用辨析机理领悟中药药性如生姜、藿香、半夏均有止呕作用,可治疗呕吐。但是生姜多温中止呕,藿香祛湿止呕,半夏则降逆止呕。

2.2比较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作用,掌握炮制前后性能功用的变化如生黄连善清心火,清热解毒;酒黄连善清头目之火;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再如生地黄清热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血;生首乌解毒截疟通便,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2.3根据归经的不同归类药物把握个性特点如清热燥湿药中,黄芩善清肺热,黄连善清心胃火,黄柏善泄虚火,龙胆草则泻肝胆实火。

2.4归纳同源药物的不同入药部位比较作用区别如板蓝根与大青叶,肉桂与桂枝,川楝子与苦楝皮,大腹皮与槟榔,麻黄茎与麻黄根,附子与乌头,桑叶、桑枝、桑皮与桑椹等等[5]。中药学内容繁杂,知识容易混淆和遗忘,引导学生以列表法把药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便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如将各味毒性药、贵重药的剂量列表,强化安全用药意识;列表比较药物功效、归类相似药名的药物,易学易记。显然,列表法比较药物,形式直观,条理清晰,其优越性一目了然。

3应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中药学课程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全面性,而且也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求知欲低,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些条件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LBL为主,PBL为辅[6]。

3.1总论教学以LBL教学为主,融入PBL思想中药学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等内容,这部分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讲授式教学。

3.2各论部分运用PBL一般中药学教材内容分为重点讲授药和非重点讲授药。对于“重点讲授药”,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量、使用注意等均详细讲解。下面以重点讲授药为例进行PBL教学:

3.2.1创设情境教师以实物或ppt给学生呈现图片、视频以及提纲挈领的文字等学习资源,简要介绍有关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引出问题情景。

3.2.2设计问题用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提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3.2.3查阅资料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收集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

3.2.4小组讨论各组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

3.2.5教师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普遍意义或争议较大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章节重点、难点知识。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中药鉴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激发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

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鉴定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通过复习,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利于后续学习中对这些知识更娴熟的应用,在串联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交互作用的产生,当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时,即产生了认知冲突。如将正品大黄和土大黄饮片实物给学生,让其辨认哪种是正品;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给学生,让其分别辨认等。利用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学生会知道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1.和药用大黄RheumoficinaleBail1.的干燥根及根茎;利用中药化学的知识了解到大黄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鞣制等物质;利用中药学的知识知道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因为没有正品大黄和土大黄的原植物所以无法辨别两者,也不知道土大黄是否和正品大黄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不同,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区别这两者。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此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如对两种大黄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不同从而区别两者等。但对于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一一辨认出来,一时找不出更好的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确有帮助。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认知冲突的设置需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如以上两个冲突的设置可以在总论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中药鉴定学习的任务和意义等新知识;也可在各论的学习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大黄鉴别要点以及黄芪、桔梗和板蓝根性状鉴别中的横切面的区别。只有适时的设置冲突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但如果冲突设置的太激烈,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不仅无法解决而且根本找不到任何解决的线索,甚至是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难点,专家学者都在为此讨论,也许学生会感到绝望。冲突也不宜过多,应一步一步设置呈现。否则学生感到似乎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中药鉴定学又有太多内容,望而生畏。只有适时、适度和适量的设置认知冲突才能达到设置冲突的目的。

3.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和,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主导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广泛内容。再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

在中药鉴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不论是实验课还是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都为每个小组提供药材标本、显微镜和简单的理化实验所用的试剂。如不能提供给每个小组电脑和上网条件或课时有限,可提前将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可利用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可加以引导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在西洋参的教学中,可提出市场有以生晒园参代替西洋参或以次充好的现象,如何辨别?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教师不应以居高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开始分析解决此问题时,教师应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出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揣摩其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鼓励,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如随机参加不同小组的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可用显微鉴别的方法来区别茯苓和猪苓,但在做显微临时制片的设计时却错误地用了水合氯醛进行加热透化。

此时教师首先需要肯定想到用显微鉴别方法解决问题是很好的思路,然后再提示学生是否去翻阅一下实验教材的内容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这样既锻炼了其自学能力也不会挫伤其积极性。又如有的小组的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够还是信心不足?是缺乏兴趣还是性格问题?找出原因后,“对症下药”,珍视他们特征,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造中,教师始终应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作用,切不可离题万里,天马行空。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成效。

3.3探究建构新知,归纳梳理总结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西洋参的鉴别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如何鉴别西洋参的真伪优劣。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老师的点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材料,分别用找出了西洋参的形态学特征,显微特征,找到了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殊鉴别反应,想到用特异基因序列来鉴别等。这些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查得的资料和实验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学会了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方法鉴别了西洋参的真伪和优劣。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和学习中得出了一些结论,解决了部分问题,获得了相关知识。之后,还应组织他们对这些收获进行总结,课堂发表,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系统归纳,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帮助学生整理能进行微量升华实验的中药有大黄、丹皮、斑蝥、青黛、薄荷、安息香等。那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微量升华的成分是什么?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明确了微量升华实验的意义、应用范围和原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构建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要。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7

“爱丁堡宣言”明确提出今后的医学教育不要只满足培养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的医生,而是要把医生训练成为病人的倾听者、观察者、交流伙伴和医术精湛的医者。我国教育部在“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社科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学术应该高度支持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要专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其发展。同时中医药院校要制定教学计划,开设与中医学学科相关人文社科课程,努力实现各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新时期背景下,民族素质、民族的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负有向社会培养输送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职责,医学教育要打破传统思路,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医学生培养模式需求,将传统模式变革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现代模式,培养医学生较深厚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适应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世界医学模式正在经历从生物学传统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模式的转变。现代社会医学模式把人视为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视角来考察个体的健康状况。倘若我们只是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考察人生病的缘由、发展以及变化状况,就难以了解掌握病情的动态发展过程。一个优秀的医生之所以出类拔萃,不仅仅是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也因为其能从心理、社会、生物等视角来考察分析病人的情况,而这些高素质都需在医药院校加以培养。中医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中医药学科则是涵盖了生命科学、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的综合学科,中医药院校承载着传承中医药学科技术及中医药文化的大任,所以加强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才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势在必行。

3.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学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它将治病救人有机结合,德术并重,显示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完美结合。自古以来,中医药文化就已经融入到社会各阶层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帝王将相,走卒贩奴,皆能知医识药,中医药文化因此世代传承,经久不衰。若离开传统人文科学的熏陶,中医药行业人员只是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等技术方法,终难成大器。中医药学科何去何从,终由何样的人才来推动所决定。所以,在中医药院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不仅仅是着眼于当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而是切实关系中医药学科未来之走向。

二、新时期中医药院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人文社会科学能否借乘时下中医药文化振兴之东风,主动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科教育,作出更大成绩,这才是当下人文社科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都设立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关学科,负责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医学和人文交叉学科建设在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不容回避。如,有的中医药院校高层管理者对于发展人文社科教育没有充分重视;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社科教育缺乏特色,趋同发展,流于形式等等。可见,新时期中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之现状确有让人堪忧之处,并且实践中仍存有诸多制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发展的具体因素。

1.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原则束缚了人文社科教育的发展

突出中医药特色的优势初衷虽好,但实践中往往许多中医药院校陷入只向中医学科倾斜教育资源而忽略其他学科发展的窘境中,人文社会科学必然成为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豆芽”学科。此外,虽然许多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两个原则是医学与人文并重、基础与临床结合,但为突出中医药特色而增加中医药课程的设置比重,导致这些院校人文轻,中医重;专业课程繁冗,学生不堪重负;人文课程数量有限、质量有待提高。在以往实践中,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人文社科课程内容缺乏中医特色、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使得人文科学与中医学实践脱节,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2.学科建设中的“为”与“不为”的原则制约着人文社科教育的发展

中医药专业是中医药院校的核心专业之一,常被学校当作优势专业争取国家和地方资源投入的重量级砝码,所以进行学科建设时,中医药学科建设往往首先得到积极回应,学校常常积极解决诸如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硬件设施配备、图书设备采购等要求。而人文社会科学则经常属于“选择性作为或者零作为”的领域,这些其实极大限制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

3.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制约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

绝大多数中医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尚未形成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多级学科体系,很多还只是单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甚而简单地用政治理论课代替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往往使得医学生知识广度狭小,专业深度不够,道德意识淡薄,创新精神匮乏。另外教学形式的单一、方法的落后、考核评价体系滞后等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师资稳定以及优秀人才引进,人文社科教育的发展自然很难“更上一层楼”。

三、新时期中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建议

新时期中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非朝夕之功,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敢于实践,中医药院校就有能力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1.促使观念更新,提高对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医药院校的管理层应该摒除以下几种观念:①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干扰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②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培养现代中医医药人才作用不大。③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就是只要把政治理论课上好就行。④人文社会科学应该为中医药学科服务,处于从属地位。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教育,既是传授医学知识,又是传授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既有普通专业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人文特征。所以,要把思想意识提升到人才素质的培养上来,要从培养新型的中医药人才上看待人文社会科学对中医药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2.突破建设重点,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中医药院校可以采取重点突破,以特色求发展,选择性地建立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交叉性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创设较多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文学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在管理模式建设方面,中医药院校可对人文学科与中医药学科进行整合创新模式管理,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塑造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精神。

3.重视校风建设,培养人文社科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校风建设,优化校园文化,对于培育中医药院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院校新时期的竞争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校训校歌的确定、校园媒体文化的宣传、人文社科学术讲座的举办到学校景观的布局、道路建筑物的命名、寝室教室文化的营造以及学生就餐环境文化的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融入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理念。另外,鼓励广大教职工利用自身专业人文社科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社科教育,使人文社科素质的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工作、实习全面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医学伦理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进课程教学,构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新模式

新时期中医药院校还应该积极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有所创新,努力提高人文社科教学质量。

(1)教学形式注重多元化

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属于跨领域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组建专门教学小组,成员可从各学科专业人才选调,小组成员以协作教学的形式,融合医学与文、史、哲等学科,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譬如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也可以给出课程设置安排,让学生自行选择课程、系列讲座;还可以采用实践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实地感受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

(2)教学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

中医院校应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这便要求学生参加工作行医后不但医术要精湛,而且道德、意志力、心理素质等也要良好。另外,他们还必须坚持终生学习,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正确思辨、有效沟通协作。所以中医药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对于提升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质量也极为重要。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8

2微课教学的优势

2.1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实验教学,你可以实验原理,实验演示中显示的视频动画的形式,连同解释,使一些问题无法厘清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学生自己和实验操作等关键信息的原则进行控制,如果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这一部分,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减少对演示的复杂性操作时,在实验的成功率通常将改善。

2.2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由微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教学等手段来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具体,生动,动态显示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探究实验产生的直觉,感知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

2.3微课教学有助于反馈实验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的教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所以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中,利用微课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成像技术,将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的分析是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这与传统的测试,直观,生动的对比。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检测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3.1课件设计突出重难点,切忌繁琐、冗长、过于华丽

传统医药微生物学教学的教师由参考书,口语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手段来解释,这是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学,解决一些传统教学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要备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幻灯片,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使用的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乐音斑点,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难点内容,容易掌握。微课的课件设计应清晰,美观,有层次感,短,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文字,字体要清晰,厚重,要与背景色对比强烈,以及为避免视觉疲劳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张了。总体来讲,涉及微课课件画面,然后选择你要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琐的新奇的电影,太华丽,以避免分散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内容的干扰的注意。

3.2微课教学是辅助工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输出,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学生到微观的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实验环境。如果忽略微类是一个辅助工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这将导致在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盯着文字,图像屏幕上,听着语音音频,形成了典型的计算机为主导的模式,老师只是计算机操作员,像一个剧场观众的学生,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不仅模式降低了学习的学生的利益,也影响智力发育学生。因此,使用微课教学是不是教学的唯一模式,教学方法和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组合,以确保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配套使用微课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9

2.加强人文医学和哲学社会学科的教育是现代中医药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到的七种核心能力中,四项皆与人文素质相关,足见哲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生救死扶伤只是基本,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拥有的权利、患者对死亡采取的态度及患者活着的尊严等问题更为重要,这也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所以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疾病知识、诊疗技术,还须要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以此能更多地关注患者的思想、情感等。医学教育中,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精神是基础,培养人文素质与健全人格是升华,通过这两个“培养”才能促进人格健全、知识广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成长。

3.加强人文医学和哲学社会学科教育是适应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俨然成为21世纪的主流医学模式,传统的生物学模式一去不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即要求医生诊断与治疗应建立在新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从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综合观察分析健康人群、病人和疾病,从而进一步促进医学社会化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生物学模式,将“病”和“人”割裂开来,更侧重于人的生物属性,轻视患者的客观感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及关怀都没有体现出来。医学科学融入更多人文科学与心理学,使得其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补充,是医学社会化的体现。教导、培养未来的医生不仅要重视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还要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不仅要重视患者个体,还要重视人类健康和社会利益,应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医师道德的重要标准,这是现代医学必须遵循的发展趋势。

二、实现中医药院校人文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途径

中医药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普通的专业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同,重点是习惯性与持续性教育,学生自己感悟和领会将是教育的重点,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医学教育理解为只是在医学课程表里增加几门人文课程。因此学校可以把传授实践技能和科学知识与传递人类伦理道德规范和文化价值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掌握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人文精神完善的目的。

1.加强医学课程与人文教育课程的融合在国外,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实践中,将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在医学教育中,其基本医学课程包括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等三部分,其中心理学、社会医学、社会学理论、伦理学、医学法律学、行为医学等被列为学校医学学科课程体系的必修课,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国中医药院校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变原有课程的结构,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教材中体现人文精神,并且加强医学史、心理学、医学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面向未来,培养新型的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2.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德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保证,而“两课”教学则是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干道。在人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世界中,德育“两课”无法涵盖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文化遗产,所以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提供读书目录、课程选修、举办人文讲座、电视和网络等形式,加大学生的知性训练,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其人文素质。因此,促进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两课”教学的融合,是实现中医药院校人文社科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加强人文精神实践环节的形成在中医药院校素质教育中,人文社科文化教育不能只拘泥于课堂教学,还应拓宽至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深化课堂教学,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把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既奉献了爱心,又锻炼了能力,这能让医学生逐渐养成“以人为本”的医疗意识,社会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10

1.2课程设置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第l周期在基础学科方面的教育,第2周期重点转向生物学、药学和临床学科,另外还开设信息技术、科学文献和情报、环境与公共卫生等内容。在第3、4学年学生可以选修一些课程,有药事法规、植物药剂学、公共卫生学、人道药学(pharmacieshumanities)、食品安全分析、英语、高级临床生物学、毒物基因组学和肿瘤学等。完成第l和第2周期就意味着4年理论教育的结束和第3周期的开始。高年级的实践阶段第3周期主要是在实践场所进行实习培训,但仍有一些必修的课程。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有的需要长达5年(长周期)。在第5学年所有学生都安排在大学的教学医院实习,这使他们熟悉医院工作环境,熟悉实际的病人和疾病。学生们要经历4个阶段的培训第l,2两个阶段是安排在病房的临床实践培训,第3阶段为实验室技术培训,第4阶段在药房。

1.3中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学生通过高考后,根据所填报的志愿选择不同学校的药学专业,但大致的架构是两年左右的基础课程加半年实践,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化学学科和制药工业,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2两国高等药学教育药学服务的比较

2.1法国的药学服务与职能

在法国药师对每一张处方都必须进行分析,依据药学观点,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计算机的应用是连接药师与医生患者的桥梁,也是开展药学服务的保障。药房药师的微机内可查到每个患者最近的治疗史和病历摘要。根据病历,药房可以提供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出治疗建议。与国内不同,在法国很早开始实施医药分业制度,医生所开处方除数必须在医院调配,大多数可以在社区药房中调配。法国的药师是有处方权,药师为患者发出药品后便肩负起多方面的责任,审查处方对患者及其病情是否合适,获得最佳药物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并且主动关心患者。调剂药师在医疗危险的处置方面起重要作用,尤其在引起的并发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方面,从而使药师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2.2两国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的对比(处方药修改)

进入20世纪90年代,药师的任务就是实施药学服务,这已是国际上公认的。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即提供直接和有责任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与药疗相关的服务。来说处方的修改好了,在中国药师是没有处方的修改权的,象法国一样由医生和药师在网上或电话修改处方是在目前来说不可能做到的,首先就中国的国情来说,现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网络还不是那么的普及,其次药品零售企业还不能很好的和医生有一个连接,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医药并没有完全分家的原因,曾经法国做过这样的一个问卷调查,谁是最受人们尊敬的职业另人惊讶的是药师竟名列第二,比起医生人们更愿意去药房询问药师。这在国内是不能想象的,当然这和法国药师本生的高素质是离不开的,你可以似想象一下本文上面提到的法国要学教育体制,经过那层层的筛选与磨练,能留下的不是精英也磨练成了精英,可以说能顺利通过那层层的考试顺利毕业的本身的才华并不会比医生有所逊色,只是专攻领域上的不同而已了,能成为药师一般其学识是国内的硕士,国内的学生是不会花费七年左右来学习药学,学生更加倾向于成为医生,那样的话会有更好的经济收益与人们的尊重,而药学教育时间短,质量难免就不太好,也就造成了日后处方上的处方权,是否能象法国一样开放处方权,药师本身的能力也是能不能开放处方权的考量。现今的中国不只在硬件上(互联网)还有软件上—药师(本身素质)上的提高。笔者认为现在不开放处方权是应该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没什么好做的了,相反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现在正是药师职能要转变的重要时期药学技术人员要转变观念,要有建立药师形象和药师价值的观念,使病人对药师的认识从单纯发药转变到需要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和安全用药指导。同时,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如处理纠纷能力、发药交待技能、用药咨询知识,加强服务意识,切实建立病人至上的观念。以保障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科学管理方向转移,摆脱事务性工作,充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行规范化管理。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11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训是中医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一,中医药文化流传千年,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博大精深。现代中医理论早已发展为用数学、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中医学所涉及的人体生命活动、脏象、病症规律加以解释。特别是系统科学、运筹学、数理统计、模糊数学、标准分析等新理论的发展,不仅为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算法,也为科学技术各领域间架设了横向联系的桥梁。这些都与中医药学基本原则和认知方法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但拉长了中医药学的纵深还与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拓宽了中医药学的社科领域研究以及临床疗效等辐射范围。第二,坚持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校评价教学体系建设与科研水平的主要指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我校作为一所正在从单一教学型高校朝教学与科研并重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校领导在构建学校前进思路与体系时非常重视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论是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教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让师生们感觉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引路者与增长剂。让师生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我学习。第三,资源整合,建立激励体系。创新活动是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知识水平为基石,将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拓展创新、发扬光大。西方学者有关激励理论中内容虽有差异但是都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能力为目的,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前提,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在实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激励模式的确定,激励手段的选取,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至关重要。应重视传统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这两种手段。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受到激励后会在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对自己获奖行为记忆深刻。而经过多次激励重复,能产生积极心理动力定型,可以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化,养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功规划与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来,从以往的较为单一教职工为科研主导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以教职工为主,学生为辅的科研模式。更加注重结合我校现有资源,突出中医药文化。在立项之初注重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以引导辅助,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共同完成项目的协作模式。第四,健全相关制度管理办法。我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旨在进一步明确全体人员的分工,细化工作内容与形式,明确成员组个人目标。我校从2012年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以来,学校坚持以力争申报精品项目为目标,坚持安全、质量、进度并重,同时切实履行基本项目审核程序,实施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并邀请各方专家人员在项目策划阶段对可行性、阶段性指标、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指导。在项目实施阶段对项目实施方案、团队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咨询辅导。从科学管理方法出发,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必将进一步有力推进项目规范、有序完成。第五,综合评价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评价。学校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创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力图深化教学改革,围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培养。对人才的宏微观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以团委为主,各学院之间配合,定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综合评价量化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学生评价体系紧密挂钩,主要体现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突出强调须有自己特定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所在,强调师生之间、项目组成员之间对彼此细化分工后的表现进行评定与提出问题。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强调多元化,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注重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科学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学校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课改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能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对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

3实际面临问题与挑战

第一,一些激励制度流于形式。例如,学生只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否取得实效、不管结题情况如何、不管经费使用等情况都可加分,由于相应的监管手段与方法不健全,会导致各环节出现虚报或多加分的情况。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加分敷衍参加活动,变成为了创新创业而盲目投标,不从实际经验与知识体系结构、兴趣专长入手。导致大量课题在立项之后,毫无进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失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意义初衷。第二,创新机制不足。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亦服从这一论断。在当今,名目繁多的“创新”确实给人以应接不暇之势,但具体分析起来,大多只有治其标而不治其本的功效。到底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立优化的帮扶手段,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量身定做实施方案等方法。机制创新,必须标本兼治,在封闭性的状态下自我革新,只能是事倍功半。

中药学教学论文篇12

本文作者:周春阳工作单位:川北医学院药学院

学生来源在美国,药学专业招生的基本模式与美国大学的招生模式一致,药学专业要求高、难度大、竞争激励,录取比例较低。一般是申请人直接向各药学院提出申请,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应届高中毕业生一般只能申请药学预科(Pre-profes-sionalpharmacyprogram),2年后完成规定的课程并达到相应的要求后可直接申请攻读Pharm.D。少数特别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攻读Pharm.D(ContingentAdmission),但在申请前也要达到已完成药学预科的程度。学生来源还可源于转校生,转校生必须预先注册。在符合条件的校内学生招收完后还有空缺的情况下,获得科学学士学位(Bachelorofsci-ence,BS)的本科生可直接申请就读Pharm.D。如,2012年托莱多大学药学院有5个空余名额[9]。申请程序一般是网上填写申请,两封推荐信,递交材料包括高中毕业平均绩点(Gradepointaverage,GPA,满分是4.0,一般最低要达到3.0),部分特定自然科学学科的GPA(如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命科学基础、生命科学运算、物理学基础、机能、解剖与病理生理学),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个人陈述(Personales-say),简历,英语、外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绩,有的学校需要提供药学院入学考试(Pharmacycollegeadmissionstest,PCAT)成绩,国际申请学生还需要提供托福成绩、SAT成绩等。一般有面试环节,需对每位申请者进行一一评估,最终录取人数由招生委员会(Admissionscommittee)确定。申请Pharm.D基本条件有的还要求要有有效的社会保障号(Validsocialsecuritynumber)并满足体检需要。

学制美国的药学教育主要有高中起点的四年制本科(Bachelorofscienceinpharmaceuticalsciences,BSPS)和六年制Pharm.D教育,其中前2年为药学预科(Pre-professional),对Pharm.D和BSPS课程都是一样的。有的学校药学院只开设4年的Pharm.D教育,如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药学院,申请者要求已达到至少完成预科的程度[10]。完成2年药学预科并获准Pharm.D申请的同学,继续完成4年(分别称为P1、P2、P3、P4)的Pharm.D学习即可获得Pharm.D学位;未获准Pharm.D的同学则可进入相关的其他专业学习,2年后获得相应的本科学位,或者可同时向其他学校申请Pharm.D,或者下一年度再申请。后2年或4年分别为本科或Pharm.D的专业教育阶段(Professional)。完成了P1、P2的学习,可申请BS学位,完成了P3、P4的学习可申请Pharm.D学位。学位类型在美国,涉及到药学专业的学历学位包括:学士(Bachelorofscience,BS)、硕士(Masterofscience,MS)、博士(Doctorofphilosophy,Ph.D)以及Pharm.D(Doctorofpharmacy)。Ph.D与Pharm.D不同,前者为研究型学位,后者为专业型或技能型学位。Pharm.D是美国药学教育特设的一个学位,目前加拿大等国也使用这一学位,这一学位是针对药师(Pharmacist)这一职位而专门设立的,Pharm.D教育实质上就是临床药学教育,是美国多数药学院药学教育的主体甚至是唯一教育类型。专业与学位在托莱多大学药学院[11],本科培养为BSPS,主要针对药剂与生物制剂等工业企业,不能申请作为药师,可从事药学工业、科学与研究、管理与商务、生物医学工业、法学、健康管理等,也可进一步进入医学院、法学院或研究生院学习。本科专业有:药物化学与生物化学专业(MedicinalandbiologicalChemistry(MBC)major)、药剂学专业(Pharmaceutics(PHAR)major)、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Pharmacology/Toxicol-ogy(PTOX)major)、药学管理专业(Pharmacyadministration(PHAM)major)。PHAM又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如商务管理(Businessadministration),专业销售(Professionalsales),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business),商务管理与专业销售(Businessadministrationminorandprofessionalsales),国际商务与商务管理(Internationalbusiness&businessadministration),商务管理与MBA衔接(Businessadministrationminor&M.B.A.track),专业销售、商务管理与MBA衔接(Professionalsales/businessadministrationminorsandM.B.A.track),国际商务、商务管理与MBA衔接(Internationalbusiness/businessadministrationmi-nors&M.B.Atrack)等,2012年该校又增设了化妆品科学(Cosmeticsciencemajor)本科专业。该校提供的硕士专业有:工业药学(Industrialpharmacy)、药学健康管理(Pharmacy&healthcareadministration)、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Pharmacolo-gy/toxicology)、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博士(Ph.D)专业有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和Pharm.D。在本科阶段学生后期的选择余地很大,几乎达到个体化、针对性的选择性教育。

标准化程度高Pharm.D培养有统一的标准和指南,符合美国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一贯做法。主要课程的设置各药学院均大同小异,能满足标准和指南的要求即可。在药学预科阶段需要完成一系列课程,主要包括4门生物学课程,8门化学类课程,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各2门,其他还包括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多元文化等课程,正因为课程设置的标准化,许多学校都开设有药学预科,在申请Pharm.D时可以互相承认,攻读药学预科也必须在ACPE认证的学校(Accreditedcollegeoruniver-sity)完成,在非美国机构所修课程需要通过美国世界教育服务(WorldEducationServices,WES)的成绩评估。但在课程名称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如药物治疗学是整个药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托莱多大学药学院为Pathophysiologyandpharmaco-therapy,汉普顿大学则是Druganddiseasemanagement;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相应课程叫Therapeutics,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和明尼苏达大学叫Pharmacotherapy,分系统进行讲授,后者加有副标题为Patient-CenteredPathophysiology。主要课程系统性强Pharm.D专业教育共4年。在托莱多大学药学院[11],病理生理与药物治疗学(Pathophysiologyandpharmacotherapy,PPT,7门共23学分)分三学年完成;药学实践训练课程分药学实践入门训练(Introductorypharmacypracticeexperience,IPPE,3门共4学分)和高级药学实践训练(Advancedpharmacypracticeexperience,APPE,8门共32学分),贯穿整个4年的药学专业教育过程。其他主要课程还包括专业实践拓展训练(Professionalpracticedevelopment,PPD,6门共20学分)、药理学(4门共分)、药物化学、生理化学、药学健康管理、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实验、药动学、研究设计与药物文献评估、肿瘤治疗的分子基础、肿瘤化疗的设计与应用、高级应用药动学、神经与精神疾病药物、神经与精神疾病药理学、法学与伦理学、研讨课等。选修课众多托莱多大学药学院针对Pharm.D的选修课多达90多门,分为本科阶段的选修课程和研究生阶段的选修课程,选修课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如生物医学化学问题、高级生物医学化学研讨课、药理学问题、高级药理学研讨课、化学依赖与药剂师、毒理学、药学实践问题、靶标药物设计、分子遗传、人类营养、疾病的分子基础、科学与社会、统计学入门、医学伦理、金融会计信息、市场原理、金融管理原理、商业的法律与伦理环境、药物警戒、疾病预防与控制、年轻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营养科学、肥胖与饮食问题、药物化学研究实践、药物与毒性植物、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进展、药物化学进展、生物医学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生物学技术、癌症化疗、毒理学、毒代动力学、毒理风险评估、药剂师的金融与个人规划、药学实践问题、药学实践研究方法、管理药学研讨课、化学依赖与药剂师、医院药学管理、高级社区药学管理、剂量剂型设计、药剂学速率过程、老年病人管理原则、商务沟通与技术、对话与精神健康、药物与精神健康咨询、儿童行为与发展、药物的应用于误用、成瘾行为原理、医疗政策、行为神经科学、公众健康与衰老、健康与性别、药物使用的法律与组织环境、药学的犯罪实践与过程、特定主题讨论(Topics)等。重视实践课程美国的药学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育。在第一至第三学年(P1-P3),学生要参加药学实践入门训练课程(IPPE),该课程学时不多,每周或每两周一次,共4学分。主要通过在社区及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实际的实践经验以及适当的假定直接面对患者的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药学实践训练可学习并增强服务患者的技巧,主要完成:指导性教学课程,跟随药师(Shad-owingpharmacists)进行患者咨询,特别技能学习(如免疫接种,参加社区健康筛查)等事务;高级药学实践训练课程(AP-PE)是第四学年(P4)的主要课程,主要在医院、门诊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完成,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用于药学实践,培养学生各种实际情况下的临床技能,学生需要花费每周大约40小时的时间去完成。要求所有的APPE课程都是在相应机构内能对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药师指导下进行的。除IPPE和APPE外,还有专业实践拓展训练课程(PPD),该课程在托莱多大学药学院持续3年(P1-P3),学分达到20学分,仅次于APPE的32学分和病理生理与药物治疗的23学分。主要模拟训练实际工作状态,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为什么做、如何做、什么时候做、做好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等等。学科融合度高在美国,一个教学单位常常承担多门课程。托莱多大学药学院下设教学单位(Department)主要有3个,包括医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药学,每个教学单位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如,药理学教研室要承担的课程就有10多门,包括药理学、毒理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肿瘤化学治疗学、毒代动力学、人体与异源物的相互作用、药学数据分析、机能解剖与病理生理、神经与精神药理学、药理学问题与讨论、高级药理学讨论、毒理学危险评估、高级药理学论文写作等。

近年来,我国的药学教育也在探索临床药学教育的新模式,在国内多所大学的药学院(系)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多数为5年制理学本科,在教育部新增专业中列为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并增列了专业代码(100808S)。虽然学制仅差一年,就称谓而言,国内只能称为“大学本科”,美国叫Pharm.D,翻译过来常常叫成“药学博士”(显然与国内常规意义上的博士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为了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药学博士,建议将Pharm.D另做翻译,如译为临床药学博士等)。中国少数学校也开设有六年制药学教育,为本硕连读,但以药物研究开发为主而不是临床药学,授予理学硕士学位[12]。Pharm.D是美国临床药学教育专门设置的学位,是临床药学最高的学历教育,不需要做毕业论文,主要是加强药学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Pharm.D学位后,还可以申请攻读相关专业的Ph.D,但后者均为科学学位而非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美国Pharm.D的培养除了在校的6年培养之外,根据就业岗位需要(如社区药师或医院的专科药师),常常还需要进行一至数年的fellow-ship或residence训练。我国目前没有对应Pharm.D的学位,本科阶段的学位为比较通用的理学学士,在国内的临床药学教育中除了本科层次外,还包括硕士(Master)和博士(Ph.D)学历教育,一般也是通用的属于科学学位的理学[7]。在美国,2004-2005学年后毕业的学生,Pharm.D是申请药师资格考试的唯一认可学位。我国申请执业药师资格的学位及专业比较广泛,学历包含:无学历人员(中药学徒)、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但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专业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医学、生物学)。因此,就整体而言,美国的临床药师队伍人员学历结构较单纯,知识结构较一致,在对诸多问题的认识上容易达成共识;国内的药师队伍比较复杂,知识结构多样化明显,水平差距也很大。就人员分布而言,美国的药师主要在医院、社区、急救中心、药店等;在国内,虽然拥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在少数,但真正的临床药师还非常缺乏,尤其是拥有药学(临床药学)本科及以上、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并获得相关培训证书的人员很缺乏,主要分布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绝大部分基层医院(包括县级医院)、社区医院、零售药店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师的。虽然在医院的等级评审中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临床药师,但许多是以兼职的身份参与临床药师工作。就地位而言,美国药师在医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薪水高,就业前景好,十分具有竞争力,工作内容清晰、明确,行业协会在争取药师的地位与待遇等方面均发挥积极作用;相对而言,在国内对药师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甚至认为药师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在药学教育中,课程设置方面需进一步优化与调整[13]。国内的药学教育偏重于化学类课程占主导、药物研究的临床前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理科教育为主,是否可以探讨适当减少理科类课程的内容和难度,如减少或降低部分化学课程,增加生物医学及人文社科类课程,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药不断用于临床,各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药物事件时有发生。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仅从处方看不合理用药就高达50%以上[14、15],如果综合考察其他诊疗活动,这一数据可能会更高。很显然,更高临床合理用药的需求与相对滞后的临床药学工作是不匹配的,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因此,加强药学教育尤其是临床药学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是药学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而美国药学教育无疑对我国药学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