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1:59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篇1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开始不断推广开来,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于是,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

在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中,理论学习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为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

1.案例教学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行典型化,让学生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2.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象性、直观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会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能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形象性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元性室案例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每一个案例都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并且,同一个案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解题方法的多元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思维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忽略了理论的在实践中的运用,这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将知识运用道解决具体的案例中。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分析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整个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案例教学法则更为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在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整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理论性较强是基础会计传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基础会计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每次都是面对不同的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这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1.准备案例教学材料

准备各种不同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和其他各种媒介搜集案例,在搜集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不能够随意杜撰案例。搜集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案例有初步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这样也能够节省课堂时间。

2.针对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

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在整个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在达成统一意见的前提下发表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另外,在各小组发表意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主题方向,并积极带动起大家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时,最好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如果教师提前表达观点,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解决案例,不利于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

3.案例教学总结

针对案例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成果。案例教学总结不仅仅是记录下准确的答案,并且很多案例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而是记录下整个讨论过程中思路的发展,以及讨论中的重点、难点等等。教师在总结时,既要表扬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又要指出这次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建议

1.建立教学案例库

开展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时,应当提前准备案例。建立案例库可以既方便了查找,也利于长久教学的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案例库应当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多元性,但是在选择基础跨系案例时,应当选择一些能够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各个国家由于在文化环境和法律规定方面的不同,相应解决案例的方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避免选择国外的一些案例,而找一些符合我国会计工作要求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

2.正确处理与传统教学关系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相反,它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传授的,所以案例教学离不开传统教学的辅助。一些老师盲目的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没有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那么案例教学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获得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图标和数据,如果都进行板书势必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有效地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对案例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视频、语音和照片等方式。这些方式相对文字材料更为生动直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室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案例教学之所以会被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中去,是与基础会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分不开的,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相信在未来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缨.积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J].发展研究,2005,( 11).

[2]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3]杨同芝.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 9) .

基础会计教案篇2

1引言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财经学院中会计专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及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实用性会计人才。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基础会计教学水平来看,受会计岗位实际需求与基础会计教学融合不全面因素的影响,存在教学案例呈现形式过于单一与会计实际工作情况脱离及缺乏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等问题亟待积极。由此可见,基础会计教遵循技能培养工作原则,应用案例教学法增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以适应岗位职业培养能力为前提条件以达到教学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符合的目标。鉴于此,本文针对基础会计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基础会计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有学者曾提出“教育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为主要目标,增强学生自身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辅的工作原则,存在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及教学效率过于低下等问题,学生难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被动性接收专业理论知识,师生间互动少呈现“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属于新兴教学方法,不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更能为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增添一丝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是鼓励学生自发学习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同时,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技能学科,会计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

3基础会计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3.1贴近岗位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教师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以会计岗位就业能力实际要求为切入点紧扣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案例制定教学方案,做好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兼顾学生间个体差异性,平衡教学实用性、教学趣味性及教学适用性三者间关系,利用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展课堂讨论及情境锻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确保岗位能力与专业技能顺利衔接。例如,以《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及库存现金核算业务为例,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及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必备技能,对于学生核算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后应用某中小企业某月银行存款及库存现金业务案例,发放模拟财务日记账簿开展登记模拟训练,做到“日清日结”严格控制库存现金限额数量,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并且以材料核算、出库核算、入库核算及材料采购等环节为切入点,利用真实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数量金额式算法开展库管能力训练。

3.2筛选教学内容

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入门学科,《基础会计》对于会计专业学习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教学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以会计基础理论为立足点筛选教学内容,紧扣教学任务科学合理设计一系列教学互动,通过情景案例巩固教学成果加深教学印象,一定程度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以达到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及学习兴趣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兴趣引导作用更为明显。例如,以《基础会计》中复式记账及账户内容为例,内容较为复杂极易与其他概念混淆,对于学生识记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后利用企业财务人员账簿促使其对于账户等知识点形成初步认识,区分识记库存现金等概念加深学生对于复式记账等理论知识的印象,并且应用教学案例设置教学情境,将全班学生分为销售小组及采购小组进行供应过程业务核算训练,于采购小组中设计稽核、会计、出纳、库管及采购等岗位,岗位不同工作任务也不尽相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专业技能。

3.3引入考核机制

为了增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会计教师于《基础会计》中增加考核评估环节引进会计实训操作内容,尤其是引入与学生未来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岗位技能考核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增加考核评估环节引进会计实训操作内容,按由易至难原则将技能考核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理论会计实务考核及全真会计实务考核等,甚至以项目为考核指标开展登记账簿技能考核、记账凭证技能考核及原始凭证技能考核等,以达到改革考核机制的目标,进一步缩短学生与会计专业技能、岗位能力要求间差距,便于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以市场经济对于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优化原有的会计教学模式实现寓教于乐,并且以会计职业岗位人才纳入标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及有计划性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及职业知识教育,加大对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促使案例教学法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方法,为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志梅,李秀莲,高强.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探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

[2]赵英.情景案例教学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

基础会计教案篇3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其走进会计世界的钥匙,学好基础会计知识,有利于学生之后专业学习的顺利开展。但是,刚刚开始会计专业内容学习的高职学生来讲,他们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对于基础会计这样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还比较畏惧。学会基础会计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其会计学习思维的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案例丰富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会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更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 高职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特点

第一,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整体不足。在高职阶段,《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甚至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来讲,学生需要在刚入学的第一个学年学习基础会计知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他们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数学能力较弱,自然在会计专业学习会出现理解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无形中加大了基础会计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有困难,会影响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科重视力度不足。作为一门重要的会计专业理论课,基础会计课程的作用就是为学生之后的会计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基础会计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只有重视并且学好基础会计课程,才能让会计专业学习更加牢固。但是,许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基础会计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基础会计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对于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三,学生的思维特点。从高职学生的中考成绩来讲,这些学生大多是没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不足,思维方式有所限制,很难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快速转换自己的学习思维。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利用学习数学的方法去学习会计知识,遇到理论知识就去机械化地记忆与模仿,或者死记硬背去掌握,没有自主去构建知识体系,影响了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

二、 生活化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将生活化案例引入到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开动自己的脑筋,从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生活化案例的入手,可以服务于学生基础会计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 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化案例

要将生活化的案例成功应用于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是应用其进行教学的重要前提。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合适的案例呢?能够为学生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案例才能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活动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重视课前的生活化案例设计过程,通过有效的设计,让生活化案例在课堂中的呈现具有意义。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会计的科目与账户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虽然通过课本阅读,一些学生可以了解二者的区别,但理解的深度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化的事例,给学生进行形象地描述。教师将会计账户比喻成药店时放药的抽屉,而会计科目则是那些被贴在抽屉上标明药物品种与名称的标签。

除此之外,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中所呈现的生活化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从教师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将新鲜的会计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在案例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课本中有关于企业材料采购的知识时学生需要对采购费用的分摊问题以及会计核算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采购问题进行做好铺垫,使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发展。像“李丽、王佳与赵安三位同学要去超市购物,李丽买了三包,王佳与赵安各买一包,平均每包物品的价格100元。三人一起乘坐出租车回宿舍,车费15元,那么每人应当承担多少运费呢?”用这样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利用生活化案例切入知识点

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案例,往往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会计课本中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教师通过生活化案例的切入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可以减少专业术语带给学生的理解障碍,也能让书面化的语言变得口头化起来。

比如在学习前文采购费用分配问题时,教师提出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并给学生一段时间说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看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点。一些学生认为这一问题十分简单,就是李丽9元,其它两人各3元。面对学生不以为然后回答,教师可以反问“为什么不是平均分配车费呢?”学生会快速给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三者买的东西重量不同。这时,就引出了新的问题,在采购费用分配时,是以重量为依据吗?在生活化案例的引导下,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与讨论中深入到问题的思考里,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引入。

(三) 利用生活化案例理解解题思路

生活化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会让学生的会计专业内容学习难度下降。在之前的学习之后,学生会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在前文中提到的生活案例铺垫之后,教师给学生呈现一道标准的会计业务题目,有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明确。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去营造一个真实、形象的题目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配合或者声效的使用,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比如,在呈现了生活案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宏大企业采购A、B两种材料,A材料100件,每件50元,买价总共5000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850元。B材料150件,每件40元,计买价6000,增值税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1020元,运费总共1200元,让学生去分配购买A、B材料的采购费用。根据之前的生活化案例,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更加明确。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案例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兴趣,像调味品一样让会计学习变得更加乐趣。当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生活素材,让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可以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将生活化案例与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让生活化的教学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吸引点。(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吴艺娟.巧用实践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浅谈实践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3(23)

基础会计教案篇4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初学者必须理解相关会计专业术语,领会会计基本原理,还要掌握会计基本方法。该课程理论性强,同时又要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基本的实践操作,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通过生动且科学的授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本文就我们课题组建设案例库的过程进行总结。

一、基础会计教学案例

课题组研究的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案例素材,是知识点讲解与理解的有效助手,也是学生课外巩固拓展的有力工具。

与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常见的案例不同,我们研究的案例强调“基础”和“例”。首先,作为会计入门课程,初学者尚无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对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甚至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设计的案例基础性强,大多数是为配合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情境化模拟案例。其次,基础会计基本概念晦涩难懂,怎样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是教师授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关键。类比、举例、情境模拟以及真实的企业案例都是课堂上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学素材。基于学生的经验和理解能力,绝大多数案例是经过加工的事例。

二、案例库及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是案例的集成,是知识与经验的载体。案例库作为教学的配套资料服务于教学,它应有一定的数量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基础会计教学用案例通常短小精悍,既适用于教师课堂讲授,又适用于学生课后阅读。课题研究要让这些素材变成有效的资源,取用方便,又能及时维护更新。因此建设好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分析,课题组把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分为三个模块:会计入门知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及尾声。会计入门知识模块集中了大量会计专门术语,介绍了会计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是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涉及具体实践操作,会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理论指导实践。最后的尾声是综合模块式,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高。针对基础会计知识点多但归类明确的特点,课题组在案例库建设中将知识点与相应的案例清晰对照,案例使用者能很快搜索到所需资料。

三、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流程与方法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紧密衔接的工作环节组成。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计划分工、甄选汇总、完善修改及建库维护等四个阶段。

(一)计划分工、准确定位

如前所述,课题组首先针对课程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现行教材均按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包括会计入门知识、七种核算形式、尾声三部分。其中会计入门知识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础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七种核算形式包括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尾声除会计档案外,就是以会计核算形式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综合阐述。课题组成员根据模块具体分工,分组研究某一部分的案例。在时间安排上,严格遵循课题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研究成果。

为了使案例库科学实用,课题组特别研究了教学对象。本课题组的教学对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缺乏生活阅历,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不强,但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建设的案例库内容浅显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当然,这样的“基础性”案例即使对年龄稍大的其他初学者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收集甄选、加工汇总

计划分工后就是具体案例的甄选汇总过程。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很分散,教辅书上、网络上均有,更多的存在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仅用拿来主义是不行的,有些案例显然更适用于高校学生或作为拓展知识介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选择案例的原则是源于生活、来自实践、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在案例的收集甄选过程中发现,有些案例很好,只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太繁复,教学运用不方便。于是我们对案例进行二次加工,突出案例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特点。

作为一个方便实用的资源库,案例编写要采用统一的格式。我们对各自模块下的基本理论进行细分,采用理论与案例对照形式编写文本,每个案例针对哪条理论一目了然。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还专门设计了课堂导入语,设想了课堂教学情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案例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为了使文本集阅读起来赏心悦目,也为便于后续教学光盘的制作,案例采用文字加图案的彩页形式。

在各自分模块工作进行初步完成之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每一案例进行具体研讨,统一意见,形成满意的案例,使汇总的成果可读可用且科学完整。

在文本资料形成的基础上,课题组着手制作案例光盘。光盘不只是简单的文本复制,而是将文本中只能静态展示的案例动态地表现出来。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制作flash,效果很好。

(三)实践运用、完善修改

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包括文本和多媒体形式)后,课题组携手会计专业教师进课堂运用实践,及时记录每次案例的课堂反馈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反馈进行调整。我们得到的最直接的反馈是:教师备课方便了,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准确把握重难点;学生爱听课了,认为会计很枯燥的人数少了。应教师要求,课题组把已经设计好的案例制作成校本教材,除供教师使用,还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

案例经过实践运用,得到了润色升华。俗话说“教学相长”,课题组又汲取了任课教师及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方面的精华,案例资料得到进一步扩充。课题组利用平行班的重复教学,对案例反复修饰补充,精益求精。

案例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同时,表现形式也更上一层楼。除了制作flash,课题组又将某些案例改编成微型剧本,指导师生将其变为课堂情景剧或真人秀,这部分教学录像也成为教学光盘的主要内容。基础会计中的实践案例部分在经过一轮课堂运用后有了学生作品,真实反映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我们把学生成果也添加到光盘中,进一步体现了案例库的实用性。

案例的完善修改始终是伴随着实践运用开展的,凝结了集体智慧,是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精华。我们做到一条理论至少对应一个案例,有些理论设计制作了不同内容或形式的案例,有些理论对照考点还做了细分。

(四)建库维护、推广提高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的案例理所当然构成案例库的主体,经过必要的目录构建,变得方便实用。《基础会计教学案例》作为本校教材,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变化,案例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而且会计制度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制度的变化对会计学科也有相当大的冲击,案例库要结合财税改革,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更多经济领域的真实案例。案例库建设和运用的成功,使基础会计精品课程资源更丰富,课程网站更贴心,师生专业理念更清晰。

(注:本文系“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YE33)

基础会计教案篇5

关键词 会计基础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都在对会计基础课程进行优化与改革,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改革创新。一般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之后及时安排实训,通过观摩或参与社会实践把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

一、传统会计基础教学的弊端

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是传统教法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做作业的教学模式,不重视会计实训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设置的比例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一般只设置较多的理论教学学时,实践学时比例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草草结束,整个实训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是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实训才能熟练掌握。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会计工作过程出发设置教学任务。教材一般以学科体系来组织,学生在学完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基本业务会计处理后才会涉及凭证、账簿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对前面一部分内容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热情,而这一部分又非常重要,结果重要的内容学习效果不佳,后部分学习中学生又觉得操作技能简单而掉以轻心,结果可想而知。

企业会计工作是一个从凭证填制为始到报表编制为终的一个较为规范、有序、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应该源于会计工作实践,应该按照会计工作过程来组织,根据会计工作要求来设置,让学生知道所有学习内容均是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不是因为教材或学科有这些内容才要去学习。

2.以课程案例为载体通过完成真实业务培养能力。考虑学校与企业的实际,不可能让学生实际参与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可以通过模拟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采取整个案例贯穿课程教学的一体化的模式。调研企业实际业务,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案例,将其中一套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案例;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教、学、做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案例任务服务,在任务(案例)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化课程教学

案例化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课程的案例化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活动”中去。

1.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等编制一定的案例。根据教学安排,高职高专的学生,对于会计在工作中如何实际的操作,却还很陌生,因此如何将其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编制一些仿真的企业会计业务案例,将相关的理论与实操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案例的编制及选择方面,可以先精选出一个典型的但比较简单的案例精讲,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一次只加一个知识点,逐步形成一个知识链条,使学生在知识的逐步扩展中,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案例的选取和改造还要兼顾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设置实现案例中嵌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加入颜色、图形、动画、声音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元素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操作、讨论,教师引导、提示、归纳,最后由学生自己对案例所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对案例进行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3.实行手工账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系统转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提供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务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实训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化,再次在电算化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四、案例化教学改革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说:“文科教育既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更不是功利体系,而是在当今社会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对组织管理的运用发挥着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以未来职业竞争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培养会计应用能力为根本。会计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应用能力,树立“终生学习”观点;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诚信意识。从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所应具备的素质来考虑,应该是每个学生终身学习或接受后续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 对会计和会计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教材问题。有人认为案例化课程一定要有配套的案例化教材,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教材是一个参考书、工具书,而各个学校案例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确定,如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应强求统一;教师组织教学是个重新设计的过程,教材不应该仅是某案例的指导书,学生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将教材做为一个无声的老师,是今后相关工作有效的参考资料。

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案例化课程设计并不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实践理论一体化;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案例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4.课程考核的问题。基础会计教学突出能力目标,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怎样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本课程侧重案例任务进行考核,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考虑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课程考核应采取平时任务、独立完成综合实训案例、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建议采用3:3:4的比例,前两项全部达到合格方可评为优秀。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教案篇6

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基础会计作为该学科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对于从未学过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就谈不上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分析过程中,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讨论、归纳,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得到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迈出了一大步。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普遍下降,作为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难度,而且教材偏重理论,这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困难,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会使知识更难以消化。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中职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对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就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在引导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各种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讨中,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进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在讲授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时,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口头描述案例

在讲授基础会计中账户的四个数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因为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初学专业课的学生被期末余额公式搞得很糊涂。于是,在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例子:9月1日开学时,小明从家里带来现金500元;9月15日,爸爸来学校看他给了现金1000元;9月20日,他花了现金300元给饭卡充值,请问到9月30日他还有多少现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初的500元为9月的期初余额,15日收到的1000元为本期增加发生额,20日支出的300元为本期减少发生额。至于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可知月底剩余现金=500+1000-300=1200元。这个数字就是9月的期末余额,又是10月的期初余额。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示上述公式,可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教师又再次启发思考:由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一个账户的借贷方表示的增减情况也不同,请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公式还可以怎么表述?学生展开讨论: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所以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性质跟资产刚好相反,为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所以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账户的四个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填写账户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是一个通用公式,适用于每一个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但是因为每一个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所以在具体公式上我们可以用借方和贷方去取代公式中的增加和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这一内容。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将简单的数学计算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账户相关的知识点。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案例

在讲解“会计收入”这一重要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收入”这一概念他们很熟悉,不存在什么难点,却不知道“会计收入”和我们平常所讲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并不是收到钱就是收入,还要区分是否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某流通企业的几种收入情况:有罚款收入、销售产品收入、出租柜台收入、提供修改服装服务收入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引起了学生一阵阵笑声,播放结束,笔者提出问题:刚刚展示的收入哪些才是“会计收入”呢?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偶然产生的罚款收入不属于会计收入,其他几个则属于会计收入,它们分别是销售产品、让渡资产使用权、提供劳务取得的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基础会计教案篇7

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应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

1.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同时,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将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

2.小组讨论

案例与教材上的举例不同,只是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头绪较多,不能很容易地看出问题的实质。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以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

3.班级集中讨论

这一环节是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4.总结评价

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员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策略与方法

1.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

除传统的口头描述案例与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外,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

2.分析、讨论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一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引导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题时迅速予以纠正;二要注意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有民主意识,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三要讲究语言艺术,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课堂氛围的生动活泼,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体会与反思

基础会计教案篇8

1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意义

1.1教学效果的改善

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更无法让学生认真听讲.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案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相结合,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书本知识时,辅之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现场”,融入“角色”,让学生“真刀真枪”的操作实践环节,使学生从被动听课状态变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状态,督促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做到举一反三,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2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采用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所学知识脱节,无法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应尽量模拟企业管理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在模拟的管理场景中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3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要想使用生活案例教学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生活案例教学法的答案不是惟一,目的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采用生活案例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既然是生活案例教学,就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资料,这些案例资料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深入到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广泛调查研究取得资料,对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地加工,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选择案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

2《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2.1准备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案例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课,必须充分熟悉案例,这也是教师应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熟悉案例的同时还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学生来说,拿到案例后即可进行相应的准备:认真阅读案例内容,抓住重点资料,了解案例中所给的数据;充分理解案例,认真思考问题,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针对案例问题分析及个人观点,写下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介绍基础会计的可比性原则时,有一案例:有A、B连个投资者同时投资一商店.一个月后,A取得25,000元的收入,B取得22,500元的收入.两人的购货成本均为12,000元,为取得收入都发生宣传费用5,000元,无其他支出.月末,A把5,000元宣传费用全部作为本月费用,计算本月所得收益为8,000元(25,000—12,000一5,000);B认为5,000元宣传费用在本月及下月均可起作用,因而将它两次摊销,本月和下月分别为2,500元.故B计算本月所得收益为8,000元(22,500一12,000一2,500).从收益计算的结果看,A与B是一样的.实际上,从经营的全过程看,A显然比B要好,因为A比B多取得2,500元的收入.所以,单纯从收益结果并不能客观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对宣传费用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A、B两人没有采用相同的计算依据,计算出的收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提供的会讨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在会计核算中要求不同的企业要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只有采用了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仍以上例,如果规定发生了变化,要求宣传费用不可分期摊销,全部作为当月费用,则A的收益仍为8,000元,B的收益则变为5,500元(22,500—12,000一5,000),故得出A的收益高于B.我们说,由于采用了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以A、B计算的收益结果具有可比性.

2.2小组讨论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它只是完整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事件,牵扯的头绪较多,所以不容易看出问题的实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事先进行充分讨论.首先将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进行内部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分析.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所学知识等的基础上,合理分组,以便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仍以上案例,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发现由于广告费的处理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收益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经营过程.由此得出: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以确保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3班级集中讨论

班级集中讨论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是班级智慧的集中体现.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由小组代表陈述所在小组的观点,在陈述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教师的讲解,从而在激烈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适时提供各种背景资料,从而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正确方向,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思考,防止出现脱离主题、漫无目的的讨论.

2.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这一环节是在小组讨论和班级集中讨论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既要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又要恰当地分析学生的观点,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3《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3.1案例呈现的策略与方法

(1)通过文字材料方式呈现.这种案例呈现的方式既简单又通用,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事先收集的文字材料形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如果案例情节复杂、篇幅过长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2)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地被运用到教学中,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呈现案例材料时,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逐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所需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制作,更加形象直观地表述课程内容,教师通过课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的表达出来,学生更易理解.(3)通过口头描述呈现.在这种案例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案例本身的特点所做的口头上的表述.这种表述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通过教师准确地表述,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能又快又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有简短精炼的案例可采用这种口头陈述的方式,会节省很多课堂时间,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呈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文字材料、多媒体技术以及口头描述的方式呈现案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进行模拟表演.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工作中,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3.2应对案例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1)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事无巨细,要优先考虑那些重要的问题,对重要问题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同时,教师必须能够总揽全局,做好导航者,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在讨论偏离主题时迅速纠正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准确把握讨论的方向.(2)课堂氛围的有效创造.要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首要问题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表述时,要注意语音语调,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种语速、一个语调表述到底,学生会产生听觉疲劳,自然不愿意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的形体语言也很重要,有时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也利于师生间增进感情.(3)评价策略和方法的正确归纳.通过讨论,学生会对案例及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讨论结果多是片面零碎的,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主张进行综合评价.生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扮演着设计者,又扮演着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客观实际问题.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模式,实现学科综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作为会计专业初级阶段的启蒙课程———《基础会计》,初学者如果纯粹依靠书本来学习,在接受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会计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生活案例教学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忱和兴趣,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谭若宁.高职会计教师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J].科技风,2011(1):15.

〔2〕叶雄英.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初探[J].商业会计,2012(6):126-128.

〔3〕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8):72-73.

基础会计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3-02

1 相关问题概述

1.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一种特定教学方法。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是建立在省教改课题――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的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旁听多位会计专业的教师授课过程中所引用的案例、在课堂与学生案例讨论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并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完成的。

2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2.1 案例教学法形象生动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础会计学”主要是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复式记帐的原理、借贷记帐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的清查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它是一门会计学入门课程,也是其它经济业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基本知识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和程序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无疑会对刚入门的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2.2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师生产关系,为培养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天堂,而真正的人才不是仅仅记住了多少前人已经熟知的领域,而是要创造出前人所不知的领域。如果大学的教育仍然建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教师满堂教,学生满堂听”,结果是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没了教师,学生就没了依靠。这种教学模式无凝对培养人才极为不利的,而案例教学法需要经历老师案例的慎重选择、师生课堂的精彩讨论和最后得出经典合理的结论或启示的三个过程,特别是课堂的精彩讨论过程既可以有效提升师生关系,又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创造型的复合人才奠定基础。

2.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凝集基础会计学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各个知识点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以一种真实情景为背景,对某一个或几个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的综合描述,并借助于图片,动画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人能等到某种启示的例证,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中,需要经历案例的慎重选择、课堂的精彩讨论和最后得出经典合理的结论或启示的三个过程。现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某律师事务所2012年现金收入6000000元,另有以下项目(单位:元):

2011年12月31日 2012年12月31日

应收账款 97000 140000

预收账款 42000 21000

要求:计算该律师事务所2012年服务收入应为多少?在该案例中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1)律师事务所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2)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属于什么类会计要素?(3)资产类和负债类会计账户期初与期末的增减变动带来收入如何变化?(4)如何利用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这两个账户的增减变动确定该律师事务所一年的收入?

对于该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需要对整个基础会计学的所学的知识全面掌握才能透彻解决:(1)律师事务所一年的收入包括已实现的以现金收到的收入,还应该包括已提供服务但并未付现的收入,但不包括已提前收到但并未提供服务的收入,因为律师事务所对收入的确定按照我们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哪怕没有收到都应计入本期,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哪怕在本期收到,都不应计入本期收入。(2)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会计要素。(3)资产在本期的增加是由于收入实现的原因带来的,负债在本期的减少也是由于收入增加的原因导致的。(4)该律师事务所2012年服务收入=6000000+(140000-97000)+(42000-21000)=6064000(元)。

由此可见:一个案例就能把基础会计学中的多个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通过该案例既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收入的构成;又使学生掌握了账户所属的会计要素的类型;不同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结果将引起收入要素如何增减变动等。

3 案例教学法与“基础会计学”紧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1 “基础会计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

高质量的经典案例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选择的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具有客观的存在性。(2)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指导性。(3)案例必须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案例必须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不能光案例没有案例研究的意义。而我们现实的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1)不顾教学对象及内容,盲目选择大型典型案例,既不形象生动,又缺乏针对性。(2)以案例教学完全代替理论讲授,割裂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在必然联系。(3)片面强调案例教学的效果,忽视了案例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4)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到位,颠倒师生关系的情况时有发生。“基础会计学”中案例的选择难度更大,因为要让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在案例中理解这些带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抽象概念。因此,“基础会计学”应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更具感观性的案例至关重要。

3.2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基础会计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懒惰,这种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对于没有会计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会计学的很多理论与方法让很多学生知难而退,入门的不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为了理解复式记账法,就需要通过描述整个案例发生的全过程来理解复式记帐法的原理、要求及意义。案例如下:采购人员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并取得销售方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显示价税合计117000元,其中价款100000元,税款17000,并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这笔款项。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整个业务发生的过程,然后再确定该笔经济业务引起了两个资产类会计要素发生了增减变动,一个是原材料的增加,另一个银行存款的减少,在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增值税的问题,因为这是购进采料,采购方需向销售同时支付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因此,采购方共支付价税合计数为11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最后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XXX材料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通过该案例既了解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资产类会计要素原材料账户增加、银行存款帐户减少及负债类账户应交税费(进项税额)同时减少;又理解了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再者通过专门的会计语言(会计分录)进行了记录,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

3.3 准确定位在“基础会计学”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实现教学相长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不应该刻板地理解为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提高“基础会计学”和教学质量,建立贴近现实经济生活的高质量案例库,并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案例教学能反映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社会现实,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史孝志.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高教研究),2006(6):707-708.

[2] 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55,78-80.

基础会计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06-01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获得了快速发展,建校规模已经达到普通高等院校一般左右,其主要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专业人才,增强社会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因此,为了切实履行好这一使命,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必须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训机会,逐渐把学生过渡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一、传统会计基础教学的弊端 1

我国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把理论知识看的比实践重要,也许思想上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弊端,也有所转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老路子,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仅仅成为一个口号。现在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增设了很多核心课程,可是这些课程往往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缺乏实战训练,即使偶尔训练也缺乏缜密的安排,丧失了实践训练的目的性,完全流于形式,而会计专业恰恰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也很难掌握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会计专业实战角度出发安排教学工作。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关于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方向,明白自己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整个教学规划和进度全都依赖教材,可是现在很多教材的组织体系和现实脱节,学生首先要学习完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如复式记账、会计科目与账户、总论等,才能接触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内容。这种教材的规划导致了学生学习前面内容的时候缺乏兴趣,学习起来较为被动,而学习后面知识又觉得太过简单,不够重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笔者认为,会计工作是一个既复杂又规律的流程,从凭证填制到报表编制,整个流程都必须按照顺序。教学工作必须仿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内容在未来究竟有何作用,不是为了学习安排而学习,而是为了将来步入职场而充电。

2.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要让学生锻炼业务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可是从客观条件来看,学校和企业还无法做到如此默契的合作模式。那么,只有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来达到强化学生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对某个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地区环境和企业环境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最终完成整个案例内容。第二套方案则由学生独立完成,起到巩固作用。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化课程教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其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融入其中,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编制案例。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对于参加社会工作还很难有具体体会,因此在编制教材过程中要尽量仿真企业会计的业务工作,刚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为了塑造学生自信心,尽量每个案例都仔细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适量加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动画、图形、声音等元素,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案例由学生自己参与全部过程。

从讨论到操作,到对案例的知识总结,都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采用手工帐和电算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般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材料中进行手工会计模式实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财务软件再次操作实践,还能达到优化解决方案的作用。

四、案例化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取向问题和价值观。

文化教育是一个多元的知识体系,不带任何功利效益,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教育应该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未来为基础,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职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遵守职业道德,讲究诚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教材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实行案例化教学就需要配备案例化教材,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的,由于专业和地区的差异性,教材作为一个工具书很难进行统一,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把教材作为案例设计的参考资料,不应完全依赖于教材。

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为某一种才是最好的,案例化教学也不能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4.课程考核的问题。

会计基础教学的目的就是实践能力的考核,那么通过考核就意味着能力达标。其实,通过考核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能够顺利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根据现实的客观性,应该把平时的案例实训任务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按比例纳入考试综合指标,如果成绩想要达标,平时就应努力学习。

基础会计教案篇1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会计学学习中起到了入门的作用。因此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效果是会计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问题。“讲授灌输”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逐渐凸显,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在基础会计学的课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意义

1.基础会计学、案例教学法概述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入门课程,对于后续的学习甚至会计工作者走向工作岗位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该课程主要对会计学的相关基本概念、运用的基本原理、使用的基本方法以及会计学运用中的基本技能进行讲解。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对初学者而言这些课程并不简单,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相关的理论知识时会产生排斥、畏难情绪。实践证明选择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老师运用实际案例与课本中的理论相结合进行的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具体角色分析或者情境的再现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快速吸收书本中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师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加深了对不同实际案例的认识,巩固了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在案例教学方法中经常以情境模拟的形式进行学习,不同的学生担任案例中不同的角色。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其次,案例教学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质:在进行基础会计学教学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时,需要学生可以对会计理论知识有非常熟练的了解,进行问题的讨论时还应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等会计专业素养。

最后,案例教学法提高了课堂学生参与度: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学生参与度很低,在老师的单项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等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可以对案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和老师同学之间进行详细的讨论,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将课堂由单向教授变为了灵活的互动式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进行案例教学法中相关注意事项

1.基础会计学课堂中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因此在基础会计学课堂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实用性:案例的选择应该遵守经济活动中的相关准则,从实际出发才能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综合性:选择案例的难易程度应该随着学习的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初期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案例,随着学习的进行逐步的选择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案例进行学习。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案例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进而促进基础会计学教学的高质量的进行。

典型性: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典型性这一原则,即对存在的大量的具体案例进行有序的分类和整理,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选择的案例应该不仅能够涉及到课本中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可以反映相同种类事物特性,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中的开展

案例教学法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同传统的教学一样,老师同样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起着主导作用。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课堂进行前应该准备好相关的案件,并且设计相关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选择合理的案例,并且设计好相关的专业性问题,以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其实,老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投入到对案件的讨论中。究其根本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能起到相对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中运用到案例分析法时,有关老师应该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只有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后,案例教学法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实际意义。

最后,老师应该对课堂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在每个案例的讨论完成后,老师应该认真的总结案例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点评,让每位参与讨论的同学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提出的新问题以及新观点进行点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随着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要求的提高,会计教育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满足会计教学任务的要求,培养更多的满足现代经济市场要求的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的参与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了整个会计教育的良好运行,为我国的会计领域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教案篇12

《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教授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培养管理人员的会计素养,因此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开设的一门课程。

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W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

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会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熊微.《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