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4:30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1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职能的定位问题,着重论述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改善

参考文献: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2

归档管理的会计档案材料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直接产生的,具有原始性、唯一性的文件材料,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整理归档以后,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成为可以作为法庭证据的依据性材料。为了保证会计档案管理的合法有效,国家不仅在《会计法》中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并且专门制定、颁布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予以规范,这在其他门类档案中是不多见的。在此基础上,各个大型国有企业包括我公司在内都制订了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使会计档案成为企业档案管理中最为规范、明确、高效的门类之一。

(二)来源的特殊性

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使档案管理的前期阶段,即归档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前整理和按时移交,成为档案管理中最难以规范化管理的阶段。因为归档材料的形成主体成分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归档材料产生的时间、处所及环境条件各异,所以归档材料质量的可控性较难提高,会计档案的来源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虽然会计档案归档材料是由专业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移交给档案部门,而且在移交归档前进行过审查,但是会计凭证来源各异,数量繁多;会计账簿专业性强,分类严格;其他会计资料种类繁杂,难以准确分辨,这些特点在其它门类的档案中都是不多见的。此外,对于会计档案归档材料积累、整理方法、质量及归档时间界定等要素均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同样也有别于其它门类档案。在归档时间上,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由财务部门自行保管一年,待下一个年度才移交归档;在整理方法上,会计档案归档材料是由会计人员而不是档案人员负责组卷及装订,以确保卷内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

(三)管理的特殊性

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凭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会计档案归档范围必须涵盖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客观联系,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积极配合;会计档案归档材料种类多样,寿命周期长短各异,保管期限各不相同,有3年、5年、10年、15年、25年和永久等六个档次,这是会计档案独有的特点;由于会计档案数量多,特别是短期保存的数量大,需要经常进行价值鉴定和及时销毁。在我公司,只有会计档案能够做到定期组织进行鉴定、销毁。这些方面均与其他门类档案有明显区别。

(四)利用的特殊性

由于会计档案涉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严格的保密要求,必须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无关人员不应当接触。因此要求企业档案部门做出适应会计档案自身特点的专门规定,对利用会计档案的主体、时间、地点及管理要求做出明确、细致的要求。要对利用者的资格进行限制和审查,采取措施保证在利用会计档案的过程中不致造成失密、泄密,要规定明确的利用程序并对整个利用过程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确保馆藏会计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发馆藏会计档案信息资源。

(五)信息化管理的特殊性

自2005年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以来,由于各门类档案信息化建设难度不一,因此进展步伐也各不相同,而会计档案信息化就是其点比较鲜明的一类。可以说,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所谓进度最快,即会计档案是最先完成案卷目录数据库建设的门类;所谓进度最慢,即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完成会计档案卷内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更不用说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了。事实上,会计档案本身的特点已经决定,后两个数据库的建设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这个特点与其它门类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日新月异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实用方法

(一)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控制

会计档案和其它各门类档案一样,必须依法管理,坚持“照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的要求。

1.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抓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制订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在国家相关法规修订、企业实际情况变化等情况下,应及时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应逐步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接收、管理、利用和鉴定销毁的具体操作程序,使会计档案的管理真正处于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良性环境。

2.在制度落实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闭环控制,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应当做到三个纳入:一是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效力;二是将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纳入职工培训课程,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三是将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纳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单位的工作绩效挂钩,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

(二)企业会计档案材料的归档前控制

归档前控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样如此。因为会计档案在归档之前都是由专业会计人员管理,往往使档案人员产生“会计档案是归档前管理最规范的一类档案”的惯性思维,从而放松对会计档案材料的归档前控制。我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归档前控制这个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确保档案归档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会计档案材料的归档前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归档材料进行现状调研,切实掌握归档单位分管领导及责任人是否有变化,弄清应归档材料的数量及保管现状,以及可能影响归档工作进度与质量的其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要与归档单位的领导及责任人保持沟通,建立经常、及时、良性的信息交流;第三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业务指导,包括宣传会计档案管理法规与制度,传授归档材料组卷、装订及保管的方法与要求,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等等,特别是在归档单位责任人员发生变动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一般来说,归档前管理工作越及时、主动、细致,会计档案材料的接收归档工作就会越顺利。

(三)企业会计档案材料的接收归档

会计档案的接收归档工作是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必须按照“规范、明确、高效”的要求有序进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我们就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每年刚过春节,我们就开始与归档单位沟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订印发当年的会计档案归档计划,确定各单位的归档次序、时间安排、归档材料内容、归档手续以及联系方式,当然每年都要不厌其烦地重申归档要求,以保证归档计划的可执行性。然后就是为归档材料的进馆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柜架的规划安排、位置调整、装具准备等各项工作,在此期间往往还要关注与指导归档单位制作归档材料交接清单的进度与质量。会计档案归档材料的接收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按照交接清单逐卷清点,核对名称、编号、数量,精神高度集中,不敢稍有懈怠;一卷档案不过一两斤重,但是要连续将几千卷档案在短时间内进行清点、搬运、消毒、上架,不仅要求有较强的手脑协调能力,还要求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四)企业会计档案的安全保护

会计档案接收入库以后,虽然组卷、装订环节的工作已由会计人员完成,但是仍然有许多管理工作要做。首先是归档材料的清洁消毒就与其它档案不同,其它档案都是先消毒后装订,文件材料之间的间隙大而松散,臭氧气体容易进入,消毒时间不需要太长;而会计档案是已经装订完毕然后消毒,臭氧气体难以顺利进入纸张之间,不但要求档案在消毒柜中翻开摆放,还要适当降低档案的摆放密度,适当延长消毒时间,使消毒杀菌尽可能彻底。其次是会计档案的装具即卷盒种类多、规格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外形尺寸各不相同,因此除了会计报表与其它会计材料采用各门类档案通用的卷盒外,我们还专门为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量身定做了不同规格的卷盒。第三,会计档案的保护、保密管理要求高。我公司于2013年为会计档案库房安装了带指纹锁的门禁系统,改进了防盗实时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安全防护水平。此外,还有会计档案案卷封面、脊背、卷内目录和备考表的制作;总账、分类账和检索工具的建立;由于档案鉴定、销毁而形成柜架空间,必须经常进行倒架调整,比其它档案管理频繁得多;会计档案的数量最多,库房面积最大,日常清洁卫生工作量也最大。这些工作看起来琐碎,但是缺一不可。

(五)企业会计档案的利用管理

利用会计档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与保障档案完整安全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利用会计档案的主体必须是持证上岗的专业会计人员,因此档案部门应当掌握本企业的持证会计人员名单,并且定期与财务管理部进行沟通,对名单进行更新;其次,利用会计档案必须事先经公司财务部领导书面批准,并有档案部门领导签字确认,以确保利用的目的是因工作需要;第三,利用会计档案必须在档案部门设置的专用阅档室内进行,必须有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现场服务,阅档室内还应当配备监控摄像头、电话等必要设施;第四,如果需要复制档案,必须在审批手续中明确说明,并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部门内部进行。

(六)企业会计档案的鉴定及销毁

到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考验一个档案工作者素质的试金石。美国国家档案馆前馆长、著名档案学家巴克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人类的档案遗产具有唯一性,不论由于何种原因失去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整个人类的损失。”这句话成为我们每次鉴定销毁工作之前必须重温的信条。为了确保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质量,首先必须组织鉴定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担任组长,财务部门、档案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其次应由档案人员制作案卷级鉴定清册,并确保清册的内容与提交鉴定的档案在顺序、数量、内容各方面准确对应。第三,采用逐卷鉴定的方法对到期的会计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在鉴定前,应要求参加鉴定的会计人员事先做好相应准备,对提交鉴定的档案是否涉及未办结的债权债务,是否涉及正在办理的违法违纪案件等内容要心中有数,以免造成珍贵证据的灭失。第四,鉴定工作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鉴定结论,将经过鉴定的档案分为两个部分,对应当继续保存的档案重新标识、消毒、回库;对应当销毁的档案建立销毁清册,办理审批手续后,送到有资质的销毁单位,采用化纸浆的方式进行销毁。最后,将销毁清册等鉴定工作资料完成签字手续后,及时归档,永久保存。

(七)企业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点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会计档案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信息化建设都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这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首先,扎实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是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其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应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第三,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适应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遵循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进行。我们的设想是,对于会计账簿类,数据库建设到案卷级;在其他三个类别中,对于已经归档的档案,数据库建设到案卷级,对于今后归档的档案,在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方案》正式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能直接建设全文数据库。因为这个方案将对现行的会计档案形成方式和载体形式做出重要调整:除会计凭证类继续采用纸质载体外,其它三类材料即会计账簿类、会计报表类和其它会计材料类都将可能全部或者大部分采用电子载体,不再采用纸质载体。这必将会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相当大的变革,我们应当尽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3

二、对于医院经济管理中强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医院领导要重视会计档案工作

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档案管理的价值,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列入医院财务部门和档案室工作的重点来抓,经常深入进行督导检查。

(二)要健全并且推动会计档案管理

责任体制,按岗负责医院会计档案材料的存档工作,必须由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亲自进行,需要在医院财务部门合理设置一些专职或兼职的会计档案管理员,出纳人员不得越权或同时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档案要及时整理存档,集中管理保持,方便今后可以进行查询。

(三)完善补充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应完善医院会计档案查询、复制登记制度。首先必须坚强对会计档案的保密措施,一般情况会计档案在数量上为单份,故务必在会计档案的复制和相关的查询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当所被查询的会计档案查询完毕,必须及时进行收回存档,严格保证会计档案内容的严密。

(四)加强对会计档案销毁程序的监管

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销毁工作绝对不可马虎,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认真执行。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一般按照时限确定分为永久性保存和规定最低保存期两类,只有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这种情况除外,其余只要保存期满的会计档案可以让医院档案室和医院会计机构一起提出销毁意见,并且要进行销毁明细的编制,必须清晰的列出要进行销毁的会计档案的所有重要信息,其中包括要决定进行销毁的档案的名称、所在档案号,册数、起止日期、所属卷号、应保管和已保管时间、销毁日期等,在经单位领导审查并批准同意后按销毁流程严格执行。

(五)加强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建设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4

二、算机会计档案的内容及保管期限

根据会计档案价值鉴定标准的规定,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记录和文件,均应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统一管理。(1)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保管期限15年;(2)会计账薄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类,保管年限都是15年;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年限是25年,固定资产卡片是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3)财务报表类。月季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保管年限是3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包括财务分析)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属于永久性保管;(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保管年限是5年,会计移交清册的保管年限是15年;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性保存。

三、在会计档案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风险

3.1数据存储设备损坏

数据的存储设备不慎损坏,使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比如:机械损伤;温度、湿度、清洁度对磁盘所存储的会计数据的影响等。

3.2数据的软破坏

(1)通常,会计数据是运行会计软件得出的结果。在程序设计师设计会计软件的时候,程序设计师在程序构成和功能上考虑不够充分,就会导致会计数据信息偏差。当然,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会逐步减少;(2)操作失误和停电。突然停电对正在进行的计算机会计软件操作是一种非常头疼的事情,由于不能及时存盘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不容易挽回,我们只能通过定时存盘来尽量缓解这样的数据破坏;操作失误会计数据丢失的一种常见错误。但是这种失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严肃会计管理制度等措施来规范、解决;(3)计算机病毒程序。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存在攻击性和破坏性的程序。它们能够修改、删除存储设备上的会计数据。

3.3会计数据的恶意篡改

会计数据是一种机密数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被不法之徒获取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会计数据可以通过主动泄露和被动泄露多种方法被截取。有企图的不法分子主动窃取会计数据称为人为主动泄露:例如,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会计数据,贿赂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获取会计数据等。会计数据在传播或处理的过程中被非法截获称为技术被动泄露:例如,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手段截获数据,存储设备处理不当等。下面总结会计数据被盗取的方法:

(1)通过直接非法手段来访问会计数据。这种手段包括两种方法:即实体访问和远距离访问。实体访问指的是不法分子在会计系统存在的计算机上,通过了用户识别系统的确认,伪装成合法用户访问会计系统,窃取机密的会计数据。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实体控制来解决。远距离访问指的是不法分子使用远程计算机遥控技术,从其他地方获得计算机会计数据的使用权,入侵会计系统软件。解决远距离控制访问要困难得多,因为侵入者的人群范围太广,无处可查,入侵的过程透明化,难觅踪迹。

(2)间接手段取得会计数据。间接手段取得会计数据类似于特务人员、情报人员的行事方式,例如,他们会通过非法手段贿赂相关人员,获得计算机会计系统用户的使用权,从而获取会计数据;还有一些人会通过分析和询问来获取会计数据。

(3)在数据通信中获取。在会计数据传送过程中,有很多途径可以被截获。可以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密来解决这种数据被截获的情况。数据加密的方法千变万化,就算数据被截获,不法之徒也不能轻易了解会计数据的真正意义。

(4)综合分析并推断。当不法之徒获得某些会计数据,如果感觉这个数据可能关系重大,会运用数学手段运算、统计,对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推断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例如,如果一个银行的存款总额数据不小心被窃取,那么就能以此判断出该银行的贷款能力,再通过其他手段来对这家银行造成危害。

四、计算机会计数据的保护措施

4.1加密技术应用和推广

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使会计数据具有非常强的保密性。通过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给会计数据加密,可以使窃取者即使得到数据,也无法了解数据的真正含义,从而使非法获取的数据失去了真正价值,也不能轻易的对数据进行篡改和伪造。所以,计算机加密技术是防止计算机会计数据失窃的重要手段。

4.2保护计算机硬件设备

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需要配备防火、防地震、防水、防雷击等必要的预防自然灾害对计算机造成损坏的保护系统以及报警装置。在计算机室的主入口安装电子保安密码门锁。增强计算机的防电磁辐射以及抗电子干扰的性能,在计算机室内配备防静电措施和空调系统,配备稳压电源和备用电源确保电压稳定,保证会计数据存储设备运送安全。

4.3跟踪检测机制的建立

建立跟踪监测机制保护会计数据的存取操作,使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软件系统上建立详细记录和跟踪检测。例如,对登入、退出会计系统的时间、地点、用户;输入错误的口令次数;使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存入、增加、删除、更新的文件等都做详细的记录。而所有这些信息会反映到系统主制台上,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5

1.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2.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贮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朗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3.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4.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5.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的特点。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贮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②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

③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④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

⑤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易修改且不留痕迹这一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常用的安全保密措施有:

①用户识别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触会计档案。

②操作日志管理,应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留下审计线索。

③数据存取权限限制,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

(2)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6

它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它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资料的收集。每个月当负责各个会计工作的人员把自己负责部分的会计资料收集装订好统一放入指定的柜子中保管,收集装订满年后,统一交给负责会计档案管理的专管员,并填写移交清册,双方确认册数及时间期限,分别签字。

2.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档案专管员把上述移交的各类会计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时间、类别整理后进行下一环节的工作。

3.会计档案的形成

对各类会计档案整理后,进行分类编写目录号、案卷号、册数起止时间和保管期限,之后把各类会计档案装入专用的会计档案盒,最后填写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4.会计档案的销毁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第一天算起。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档案管理环节中的问题

会计人员在收集和装订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时,为了图方便快捷,往往让一些见习人员和助管的研究生为其整理排序并进行装订,但这些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和实践经验较少的人员,在整理和装订过程中,可能会把记账号弄错或把原始单据中的重要信息在装订中显示不出,把票据号等装订了看不见。这样的问题对管理人员、检查人员及相关人员查阅和审计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会计档案专管员在整理过程中,同样也会让非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在这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档案缺册、案卷号不连续等情况出现。由于不熟悉业务的人员在编写案卷号时,没有查询各月份各个记账凭证中有多少号和册数,就会造成缺号和漏把某一会计档案编制入册。而这样的结果也是由于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各个会计人员查阅会计资料时没有相应的登记、借阅制度,还容易使会计资料丢失。在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间,由于单位没有完善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考虑到办公地方的有限,大多管理人员不愿意把有限的空间用来保管会计档案,导致会计档案专管员只能将这些档案随意堆放,这样会使会计档案毁损的较快,重要的资料由于潮湿和不良的保管环境而缺损。说到会计档案销毁环节,很多事业单位就没有这一环节。销毁到期档案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这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然而在实际中,很多领导不愿出头,冒风险去销毁,有的单位办公条件不错,领导宁愿增加房间和几列柜子用于堆放早已到销毁年限的会计档案。那一些办公环境差的单位就只能到处用一些纸箱堆放,造成保管环境的不合规。为什么应销毁的到期档案不能销毁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人不愿承担销毁的风险,因此决定销毁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反正不会在自己手上进行销毁。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保存年代久,会计档案专管人员换了数任,现任专管人则认为:销毁会计档案需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同时还要进行鉴定有无未完结的账务凭证,那样需要单独抽出做好记录,而会计档案形成时间久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根本没法开展此工作,所以,能拖一时就一时。

2.会计人员在管理中的问题

在会计档案工作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发展这项事业的关键。包括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人、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所有人员的观念和素质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在管理中,领导只重视会计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没有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纳入计划和要求,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出身较少,知识面较窄学历偏低,甚至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从其他的岗位转调过来的,且平时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致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

3.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虽然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都配备了现代化办公软件及设施,但仍存在由于电脑设备及软件更新升级不到位等现象,导致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而只是一些Word文档和Excel文件,并且其功能只停留在处理文字、收集资料和编制清册等基本数据处理上。即使有专门的管理软件也会由于信息管理的漏洞和软件的更新不及时,从而导致整个单位的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而没有专门管理系统的单位,其管理介质只有纸质文件,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管理质量。

三、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提出几点建议

1.单位应建立起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要想管理好档案的工作,就必须有文字性的文件对其进行规范,否则只会是口头上随便说说,没有成文的文件,对会计档案管理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2.提高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管理素质

首先,领导人应该重视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能只把重心放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上,而忽视了档案的保管工作。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反映这个单位的历史成长资料,而其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记录这个单位的资金及账务处理的,同样对单位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应把会计档案管理培训列入会计继续教育计划中。其次,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当重视,这项工作不是会计工作中可有可无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这是对外来借阅者、审计人员和上级检查人员负责,更是对本单位的管理负责。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的培训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再者,认真贯彻《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让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懂得,销毁到期会计档案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对到期的会计档案,如果没有涉及职工利益的,诸如工资花名册、工资底册,工资台账等以及没有未完结的账款应收应付,领导人要消除顾虑,积极配合会计档案的销毁。专门负责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样不怕麻烦,做到按法律法规的规定销毁到期会计档案,既合法又合规并且还能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和单位的负担。最后,把培训工作和销毁工作落实到实处。

3.加强单位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重视对电子信息化的建设,关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及时更新单位运行软件。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应保持持续性,稍有不注意,就极易遭到攻击或破坏,如数据易被篡改,软件被修改或破坏。这些数据对每个单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系统遭受病毒,极大可能会泄露单位的机密。其次,计算机系统的自身安全和保护功能非常薄弱,而单位的信息中心又不可能进行全盘的查杀,这样会造成单位电子信息运行无法正常使用,导致整体运行瘫痪。只能是尽量保证不再引入更多的恶意软件,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操作电算化系统时就要保证随时查杀电脑中的病毒,避免以后无法承担的后果。最后,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操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利用有效手段和严密防范措施来保证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源的安全。

4.加大会计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

各检查机关,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机关,应加大对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检查力度,让各个单位对这项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会计档案管理也是会计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单位的持续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将会计档案管理与内控制度相联系,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7

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只注重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够,导致管理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影响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此同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的确定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另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使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速度非常缓慢,对医院整体形象提升造成巨大影响。

(二)信息不全,档案利用率低

在医院长期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会计档案管理遗留了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的各种信息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整理和收集,造成相关信息缺失,使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可靠的情况,给医院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影响。档案管理考核标准的不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忽略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与有关网络信息的收集,从而降低企业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致使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专业性不强,信息化水平不够高

目前,医院普遍存在不注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的问题,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影响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医院在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视高于档案管理,从而导致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专业性差,影响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趋向老龄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速度缓慢,影响医院整体的档案管理有效性。信息网络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导致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强,严重影响医院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促进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院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和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增强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起好带头作用。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考核标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要将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以促进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医院想要长远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以促进医院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二)加强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现代化建设中,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直接关系着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责任到人,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运用,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上,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以保障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查询,必须得到管理人员的许可才可以进入电子档案管理中心进行查询。例如,首先,要有个人账户和密码,以便于进入电子档案管理中心时进行登录,进入电子档案管理室时,要登记签字,并且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检查携带的东西,以防止会计档案相关信息被拷贝。然后,要经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审查和检测,确认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查询,以便于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三)加强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各种医院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升,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促进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因此,医院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招聘懂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培养专业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以满足医院长远发展需要。为了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医院必须加强新人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支高效率、规范化的档案管理队伍,促进医院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16-01

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它是制定一个单位财务计划的数据源,又是进行科学经济决策的信息源;宏观上,它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文献源,是有利于历史研究的记忆库,又是储备会计工作经验、智慧和技术的知识库。会计档案如此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档案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利用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作用的发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研究基于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当前加强会计档案建设,提高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最值得尝试的一种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会计档案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

档案管理学的管理对象包括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会计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个重要门类,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应当是会计档案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会计档案管理必须始终坚持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档案质量管理必须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强调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与全方位质量管理。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应当建立在对会计档案管理流程分析,质量要素分析及岗位职责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法规标准依据

遵循法规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是保证会计档案质量的根本途径。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主要包括1996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于1999年1月1日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1978年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三)实践依据

在充分依据档案学基础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强会计档案质量管理还必须具体分析会计业务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把握会计档案的形成发展规律,紧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实践,制定行之有效、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方案。

二、基于过程的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和过程方法的基本理念,应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会计档案管理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一)会计档案收集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严格依据归档范围,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各立档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会计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本单位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第二,严格归档时间,确保档案按时归档。会计档案收集工作应严格遵照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应移交归档的规定,保证会计文件材料按时归档。第三,严格执行归档要求,确保档案归档质量。各立档单位根据会计档案归档的宏观规定以及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明确而严格的具体要求,保会计档案的归档质量。

(二)会计档案鉴定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准确判定保管期限。各立档单位鉴定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对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准确判定。第二,全面掌握利用信息,合理处置到期档案。继续保存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会计档案,集中销毁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第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严格遵守销毁流程。各立档单位应指定专人销毁档案,档案的销毁应当严格遵守销毁工作流程。

(三)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第一,严格遵循分类方案,准确定位档案属性,各立档单位要根据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的质量要求,合理确定分类方案;第二,准确揭示文件内容,完整填写卷内文件目录;第三,准确拟制案卷题名,规范案卷编号。依据分类方案,排列案卷,全面反映案卷内容,完整填写案卷目录。

(四)会计档案利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制度上,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借阅制度、严格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各立档单位应对档案的利用范围、利用方式、批准手续以及归还案卷的检查作出明确规定;第二,手段上,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提高利用需求的反应速度。第三,功能上,拓展会计档案的服务利用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利用需求。要探索会计档案服务利用的多种途径,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既可以提供会计档案副本或复制品,也可以提供会计档案原件,还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或者提供会计档案信息加工品,满足利用者的不同利用需求。

作者单位:61786部队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R埃文斯,威廉.M.林赛.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敖景.ISO9000:2000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孙磊.质量管理实战全书[M].北京:人民有点出版社,2011.

[4]冯家春.企业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J].档案与建设,2005,06.

[5]闫汉东.谈会计档案收集工作[J].档案天地,2006,04.

[6]魏黎.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档案,2009,04.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9

[作者简介]王颖(1978- ),女,辽宁铁岭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档案室主任,讲师、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55-02

一、“档案管理学”在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档案管理学”是高职文秘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文秘工作者,档案管理是其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一般都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文秘人员身兼两职,统一管理文书与档案工作。因此,文秘人员必须掌握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基本知识。另外,文秘人员是领导的助手、参谋,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利用大量的档案信息,如果文秘人员熟知档案工作的性质、规律、作用、技术方法等,可以帮助领导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要想使文秘专业学生掌握良好的档案管理技能,主要是通过“档案管理学”课程的系统学习。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学”在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教学现状

“档案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档案管理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档案、档案工作性质、作用、原则、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文件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分类、排列、编目、装盒等具体档案实务管理办法,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目前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开设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显得很尴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课堂灌输为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粉笔+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生般硬套,而学生在台下思想神游,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对书本上理论知识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加之教师毫无新意、滔滔不绝的灌输式传授,缺乏和学生沟通、交流,使课堂氛围沉闷。有的学生思想上认识模糊,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把文件整理好放在柜子里,听与不听一个样。

(二)教材内容陈旧,与高职教育目标脱节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选用的“档案管理学”教材都是本科档案专业所用教材,这种教材偏重阐述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基本理论及有关档案管理的成果,而对于一些档案实体工作场景几乎没有涉及,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知识结构都不是很适应文秘专业学生。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学理论篇幅过多,专业性很强,概念多而且抽象,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很难掌握,在以后工作中也很难用得到。二是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文档一体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办公主体,上级档案部门也了一些新的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法规及业务规范,而以往教材中由于内容更新不及时,存在着知识陈旧、老化的弊端,这既不符合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

(三)教学计划时间安排不合理,重理论课轻实践课

许多高职院校把“档案管理学”课程安排在大二学期,这期间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奔走于应聘各单位之间,能坚持上课的屈指可数。而在教学计划中,“档案管理学”理论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3/4(即50/68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1/4(即17/68学时),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的比重较少。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旦接触到档案工作,理论知识指导不了实践,只能从实践中从头学起,高职教育的目的很难达到。

(四)师资力量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边学边教,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之这些教师没有一线工作的经历,动手能力较差,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教师也不愿在“档案管理学”实践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花时间,实习阶段把学生推到各企事业单位,靠学生观察、自学,应付了事。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是非重点学科,生源较少,受经费制约,学校根本不愿意把财力投入到“档案管理学”实验室建设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三、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编写适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档案专业培养的学生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而高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而在档案管理(包括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会计、人事、音像及其他档案管理,档案提供利用)等方面要加大篇幅。安徽省档案局2007年编制的《岗位培训教程》《档案学原理》这组教材删减了过多的抽象理论知识,侧重于档案整理和利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大大缩短毕业生胜任档案工作的适应期。任课教师也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社会发展需要,紧随国家或地方新出台的业务规范要求进行深入研究,辅助编写一些业务操作指南等参考资料。

(二)针对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把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重点,紧扣社会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因材施教,突出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实践教学的课程数要占总课程数的40%~50%,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充足的实习、实践时间,在实训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三) 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1.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以教学为主线,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讲述完某一个知识点后,帮助学生设定讨论的主题,提出明确的讨论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动脑、动口,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进行尝试性的解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解完会计档案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堂讨论:为了方便会计档案的保管与查询,某单位决定将历年来的会计档案录在光盘上,并认为原会计档案已无保存价值,由单位会计负责人签署销毁意见,由单位档案机构负责销毁。你们认为这样做符合规定吗?学生们认真思考,一起切磋,展开讨论,逐一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也大大加深了对会计档案的理解。

2.实物演示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是教师以教科书为主要教学材料,以一系列实物演示或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归档文件的排列、编号、编目及装盒”一节内容时,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展示档案盒、打孔器、起订器、小型缝纫机等专业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档案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归档文件目录格式、盒内备考表式样等。“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们通过实物演示,豁然领悟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案例的情境,设疑、引趣、启思,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出一般原理,谋求某一档案理论或实务的普通意义。如在讲解档案的法律作用时,列举南京大屠杀的例子:“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渐猖狂,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妄图否认侵略行径。1994年辽宁省档案馆发现了一组记载南京屠杀情况的日文档案,这些日本侵略者自己形成的档案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可以说铁证如山。南京市档案馆馆藏中的崇善堂埋尸档案、南京伪政府档案等几份原始档案记录,完全可以作为法律依据把日本侵略者推上历史的审判台。”通过档案案例,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档案作为政治斗争的法律依据,还增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学”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要想培养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学校要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增加福利待遇、引进人才的方式,吸引优秀的档案专业毕业生来校工作。而对于实践、实习课可以聘请档案管理部门或本校长期从事档案一线工作的同志为学生进行实践、实习指导。他们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不足。在实践、实习教学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在讲解完文书档案整理一节后,先不急着讲下一章内容,而是带领学生到校综合档案室实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亲自动手整理档案,这样可以适时消化课堂上的知识,同时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产生一种学会本领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理论与实践、学生角色与岗位角色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10

应该说,进入21世纪,人们处于一个纸质与电子、模拟与数字共存的状态,处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渡转型期:档案馆内部存有大量的纸质档案、缩微胶片、录音和录像带等各种载体的实体档案,档案馆新接手的档案既有各种形式的电子信息,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在这个特殊时期,档案载体形式多元化、管理工作复杂化、技术手段多样化、服务利用个性化成了现实的挑战,而档案管理的组织和队伍却很难随之更新和发展。因此,随着档案资源和档案信息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信息的管理问题势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起档案工作者思考同一的管理思路,兼顾所有载体档案的统筹管理。

一、档案管理传统理论面临的机遇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档案资料的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趋势,档案馆目前的单一馆藏结构、有限馆藏内容很难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发展同在;现代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传统理论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档案管理传统理论面临着绝佳的更新和发展机遇。

1、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当前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全社会正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为档案管理理论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大环境。

2、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展。档案管理传统理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全局性、广泛性和全球性的特点,这必然会增强世界范围内的广大档案界人士发展更新档案管理理论的紧迫感,促进他们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与探索,不断加强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学科之间、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有效推动档案管理传统理论的革新。

3、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日益深入。现代档案学教育层次多种多样,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和实践需要,现代档案学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和造就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广博管理知识的档案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较少受到传统观念与思想等条条框框的束缚,思想活跃,必然能促进档案学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4、现代信息机数飞速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实践必然会逐步积累起许多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通过对经验和教训的概况总结、抽象升华,必然会形成适应新的信息技术、新的网络环境的行之有效的现代档案管理的新理论。

二、现代化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数字签名法》的与实施,明确了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手工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文档与书面文书一样也具有了同等法律效力。作为档案进行归档的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一样具有凭证性、价值型和知识性。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在传统的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代档案管理手段代替了传统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完成文档一体化管理,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文档的全文和档案内容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档案自动标引、编目、统计、借阅,档案库房管理等,并且在进行管理时,计算机可以不分各个业务管理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传统档案管理的有时间先后的各个业务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从而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图像、图形、手稿、照片、文字、录音、录像等各种不同载体的档案以数字形式存入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综合处理,是利用者能随时查阅文字、照片、声音、影响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从而改变了传统档案都是平面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载体的信息相互分离存储,难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局限,促进了档案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种类型档案信息的综合性管理。网络化是档案工作步入现代化的最好的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档案馆档案收集、归档和信息利用的方式。

仅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需要档案管理理念、方法和思路的全面革新。面对电子文档的技术特性和管理手段的变化引起,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只有采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思想,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管理好电子文档。

档案管理在构成整个社会的科学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总之,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提前介入,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子文档的现行有效性和内容完整性,以及追中转化为档案时能保持其作为档案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属性和价值,保证它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可读。数字信息时代,电子文档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确定,首先是由档案部门会同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制定标准和规范,但其实施执行却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流程有所不同。

三、信息化背景下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

电子文档的真实性是指文档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归档等处理后保持不变,与电子文档完成其现行期工作任务时的原始状态一致。真实性反映了各项社会活动的历史原貌,是构成档案价值属性的基本前提。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性是确保电子文档归档后具有行政有效性和法律凭证性的重要基础。

电子文档的特点造成电子文档真实性的确保比传统文档的难度大。《电子文档归档与管理规范》中提出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来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性。也就是:建立对电子文档的操作者可靠的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对电子文档采用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11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3.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篇12

1 引言

目前电子人事文件只是纸张的数字记录和配件,没有能力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在管理上也有与纸质载体相一致。但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实现和管理是一样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和运动规律的综合管理系统,使其具有相应的管理功能。例如,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需要的文件读写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和文件管理功能;根据渐进的和连续的管理规则,确定运行通道系统管理流程和电子文件;根据对文件的形成规律,生产周期的文件只读编辑功能修改,在文件功能,根据管理标志相同的规则,但也有信息共享的功能,包括文件和目录管理的内容;根据现有的变异形式,具有自动组卷、纸的排序功能和辅助功能文件归档工作;根据数量的变化,增加建立和破坏的功能等。然后,通过管理系统的应用,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及其运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公文流转的规则对于公文的管理,也就是说,管理的整合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 强化档案人员的意识与业务水平

(一)加强档案意识

一般人档案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的中心并不是档案工作,行政人员的档案意识是一种普遍现象。加强档案意识必须从现实出发有效果。如果你准备好增加层到办公楼,但施工的图纸找不到如何找到,不知道的承载能力的住房基地是多少,但整个房子都从新的调查,即劳动力成本和更多的钱。这说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馆的资金投入成本和精力,有时比建设资金和能源的记录更大。教育我们的一些现实,加强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建设是与各教职工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现在的档案部门普遍提高认识,从领导,基本上按要求进行归档。并尝到了使用档案的甜头,并在职称评审或评估的时候,教师要到记录室查自己的教学工作量,查一下教学时间。当然,收集各部门,整理、归档、完整性、准确性是各部门的文件质量,狠抓档案人员的培训,是培养骨干档案法的实施,让档案第一次知道,理解,法律可以真的档案管理网络,社会档案意识。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管理水平

档案一般不是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不受专业培训档案,和流量大,所以定期对档案专业培训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事件。与档案工作者的非档案专业毕业生相比,它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的优点是,他们一般都熟悉本部门的工作,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部门,知道文件操作程序;计算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基本的电脑知识,能使用计算机处理文件,这些条件都比旧的一个全职的记录。缺乏只是需要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事实上,部门档案员不需要详尽的学习“历史记录”、“档案系列篡夺了档案知识的科学体系,应该是最需要的位置档案知识的工作,如规定的操作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的实用知识和电子文件的归档格式。

总之,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支持。从社会和服务到社会的文件管理。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加强社会档案意识,扩大社会参与,而不是减少社会参与。坚持公文处理部门备案,事实上,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网络技术和档案馆的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是一个重要途径。

3 搭建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改变人事和档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与利用。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全面的文件运动过程的管理。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加强事前控制和消除重复环节;二是统一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口径,使两者成为文件运行过程管理系统的协调,并对两者相对独立性进行分析。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形成相应的数据积累-电子文件。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新文件必须妥善管理的数据库。和数字文件附加到这一共同构成全宗档案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数字录音的优点,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工作中,有一个热点问题一直被讨论:是否坚持执行文件处理部门备案制度。我国文书处理部门备案制度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建立起,本系统对档案工作的时间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现在有思想,文书处理部门备案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归档,并由档案部门备案。笔者认为,如果完全由档案部门备案,势必会增加档案部门对人员和财政投入的负担,而且不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和档案法的宣传和普及。对于文件的问题,应在档案工作者努力的训练。管理和档案部门的一个人的进步是不可能的,还必须依靠文件处理部门档案。然后,对文件业务员的责任、业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员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 强化人事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的价值

(一)为计算机管理文件的应用积累经验

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改变手工管理的落后状况,是对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对人事和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人工操作,而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管理的新的管理方法。此外,本实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受到权威和档案人员的欢迎。这一成功的探索无疑对计算机管理文件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建立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实际工作的管理水平

由于档案记录缺乏整个管理手段和方法,各部门之间以及各方面的工作都出现了不可勾的现象,重复劳动问题更加突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文件归档质量。通过管理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注册表文件。用了很多次,是不是随便切除。其次,一些部门或多语种文件为固定档案,已保存。最后,提供仪器、文件人员查阅工作范围的文件所产生的文件操作,帮助他们对文件的归档作出决定,并立即完成文件后,取消重复劳动,通过信息共享。首先是取消文件管理和文件管理过程,同一目录重复登记重复劳动;二是要取消档案人员检索文件内容的重复劳动记录。人事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综合管理是通过对电子文档的运动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使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数字记录文件的文件,完成其附件的任务,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的新部分,文件到数据库和统一管理的实施。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与人工管理相比,应用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标准的管理。此外,实现了对文件运动过程的整体管理,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自然性和提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