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5:55

慕课教学论文

慕课教学论文篇1

2010年教育部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创新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建成了国家、省、校3级精品课程体系为特点的示范性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至2011年各类精品课程数量已达到20385门,其中医学精品课程总数为5326门,庞大的医学精品课程资源是发展慕课的重要基础。

1.2教学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互动参与性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限于时间、地点、师资成本等因素,只能使少部分精心挑选的在校学生受益,属于精英教育。而基于新型慕课平台,不但在校学生只需要网络和能够上网的移动终端,就能获取慕课的教学资源。而且,对工作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继续教育人群也能够通过慕课平成知识结构的更新,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任何限制要求。慕课的最显著特色之一就是大规模互动参与,慕课平台可以为海量的参与者提供了网络互动空间,为学习人群大规模参与学习与互动提供可能。优秀的授课教师、精良的课程内容、合理的学习时间、都会对学习人群保持较强的吸引力。自动化自我评估、持续性的测验及个性化的学业评估,让学习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3评价体系公平、合理

与传统教育相比,在慕课的评价方式上更为公平合理。传统课堂教育评价体系,即教师通过各类考试、作业、平时表现等因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很难准确得到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医学教育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试验操作,难于在1~2次考试中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属于单向评价,即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功能明显不足,有些学校采取问卷调查、网上打分等形式评价教师。但由于教师和学科的面子等原因,结果往往不会公开,缺乏透明性,大多流于形式。即使公开评价结果,也往往时过境迁,不利于教师实时对教学的改进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慕课的评价平台使用自动化的在线学习评价,学生可适时快速地得到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学习评价反馈,也可实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反馈循环。

1.4有利于教育的公平性

由于大量现实原因的影响,造成在各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名师、名校资源的稀缺和无法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避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关键环节是优秀师资的流动,但名师的流动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通过慕课,优秀课程资源由学生自主选择,这就使得优质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一个相互的选择过程。从而有效避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出现受教育的不平等性。

1.5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强化教育行政管理能力

随着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人流、学术交流,慕课教学必然产生海量复杂的大数据,这些海量的实时学习数据都将被慕课平台记录在案。学习人群利用社会网络、论坛、博客与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留下了又长又多的数据“脚印”。采用传统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已经很难及时把握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并且准确地调整管理服务的方向。利用慕课技术的大规模在线网络平台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能够揭示出在传统教育的经验模式中所无法检测出来的趋势与模式,从中提取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行政决策与监管。比如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优势,也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与思想动态,有了这些信息,医学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教学监管与调控就容易得多。

2医学教学中慕课的缺陷

2.1慕课学习诚信评价

目前而言,慕课的评价方法主要有2种方式,即(1)机器批改测试题;(2)学生相互批改教师布置的考题。这些评价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真正保证坐在屏幕前的就是学生本人,也不能保证学生没有抄袭或作弊。慕课中的诚信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进一步发展新的诚信评价体系是慕课面临的重大课题。

2.2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自慕课出现之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建设呈现的显著特征是:(1)各医学院校是慕课课程的主要建设者和维护者。初始阶段学校为了提升自己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追赶时尚,往往简单的将由政府资助设立的精品课程直接上网,忽视了网络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慕课课程只是简单的课堂教学的翻版,对学习人群缺乏吸引力。(2)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差,目前国内医学慕课课程均为各大专院校免费上传维护,主要依赖学校和政府的资金投入,一旦政府投入的课程建设资金用完,课程后期维护缺乏动力,课程资源难以更新,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尽快建立以市场主导,即以学习市场需求来决定课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通过课程成绩认证,收取一定的学费,将学费作为课程后期维护费用的要来源,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对课程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决定经费的投入力度和方向。使课程建设团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维护。为学习者提供优秀的教学服务。

2.3过度信息污染

大规模参与是慕课的主要特点。由于慕课平台一般不限制注册人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自由参与到自己偏爱的课程活动之中。到2013年,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的注册用户数已愈500万,开设课程超过450门,加盟院校90多所。海量的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海量信息中才能找到合适的信息,因此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另外,学习者很容易受到不同信息及其他各式社交通讯工具的吸引,迷失在海量信息之中,造成了注意力的极大浪费,以及对学习的专注及持久程度的大幅下降。目前慕课教学面临高注册率和高退学率的尴尬。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课程搜索和评估工具,使学习者能够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慕课教学论文篇2

为了加强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本课程要求软件工程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技术环境,成为同时掌握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较宽的学科理论基础,有助于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2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国际社会各国都逐渐加强科学和工程研究,强化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鼓励创新,培育和发展创新性教育环境和系统[3-6]。软件学院针对学院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必修课程,这门课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学分为3,周学时为3,授课总学时为54。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项目计划与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系统架构和构件、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为通过课程支持结合应用背景的软件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该学期开设了《软件工程实验》这门必修课程,学分为1,周学时为2,授课总学时为32。以软件构思、软件设计、软件实现,以及软件运作等为主线进行,结合软件工程关键知识点出发设计实践体系,支持对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需要,具体的实践体系由以下实验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安装与应用,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软件开发工具的安装流程和使用了解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实践主流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具。

第二个环节是软件工程标准化文档撰写,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较为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通过对标准化文档的撰写熟悉软件生命周期,并且针对具体应用背景,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三个环节是构思性实践,构思要求学生按组考虑技术、企业战略等因素,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依靠分析技术,对待开发软件系统所对应的问题域和系统责任進行分析和理解;对其中的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按照某种规范形成需求规约。这个环节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相互协调的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擅长于完成具体的任务,不擅长寻找问题,所以这也是学生觉得最困难的部分。

第四个环节是软件项目管理实践,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和工具,实践人员管理、成本估算、质量管理、过程改进相关过程,针对构思部分得到的项目创建资源列表、资源分配,成本分配等。

第五个环节是软件开发绘图工具安装与使用。要求学生培养面向对象的分析能力,使用UML绘图和建模工具实践确定项目的需求分析,给出业务处理模型、用例图和包图,使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建模操作,生成标准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六个环节是设计性实践,学生通过一个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设计而进行实践。在构思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实现上,从对问题空间的建模转移到解空间的建模。该过程为实现构思阶段生成的需求模型引入计算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描述,并从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改进软件结构,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七个环节是软件测试实践,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和自动化工具,实践自动化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以及单元测试过程,在此基础上迭代地进行需求验证,对前期的需求分析修改。

第八个环节是实现性实践,学生掌握实施技术,实践软件的编码、配置、集成、验证、认证和对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代码版本控制、配置管理、权限管理、历史记录跟踪等,按业界规范撰写和管理源代码。将程序设计艺术融入到编码实践中,要求学生较多地考虑程序的内存要求和运行时间等,提交用户手册等文档。

第九个环节是运作性实践,学生在相关网站和同学群中对开发出的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撰写商业企划书,了解融资和相应的营销和服务渠道。并反馈到构思、设计和实现阶段,对前期的需求、设计和编程等进行迭代式地修改。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具体要求学生能掌握教学课程以外的相关技术,以自学习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能运用相关技术创新地进行实际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体系涉及基础面广、可操作性强、环节之间层次分明、并强调循序渐进注重过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践,在网上通过配置环境等进行项目合作,提交项目等,并完成网上测评。实践体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促进回应和互动,进行灵活的实践环节设计,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教师和其他学生较为有限,由于时空的限制无法进行随时的沟通。实践体系使得学生可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按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自主的参与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按不同的兴趣点和授受能力进行创新。

3 翻转课堂建设(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软件工程慕课由于授课时间及地点的灵活性,可缩短每次授课的时间,通过每次6-8分钟左右时间的授课,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较短的时间片使得学生可自由地编排教学内容,易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可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着重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针对传统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授课知识点进行删减,分为以下研讨主题:

软件工程的发展史:基于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重要里程碑事件研讨其意义和影响,学生交流关于工程的理解。

软件生命周期:讲授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交付、软件维护各阶段,讨论敏捷软件、SCRUM、极限编程等。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讨论软件过程模型及其发展过程,对现代软件过程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讲授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工程学中的作用。

SE-CDIO和系统案例:以实践案例分析讲授SE-CDIO人才培养模式,风险投资项目,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专利,项目实践过程。

软件项目管理:讲授软件项目管理大师及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团队组织与管理,讲授软件质量保障,软件配置保障。

需求工程:讨论软件需求的开发和管理,以需求在整个软件项目中的作用和开发过程为主线,完整描述了需求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UML业务建模、需求规格说明、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需求工程活动。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讨论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建模工具,讲授需求分析过程中UML业务建模和需求规格说明撰写。

软件设计:演示具体示例,讲授设计视图和设计图、设计视角和设计关注、需求和涉众、设计理由、设计描述的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讲授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体系结构集成、测试关键需求、项目约束、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逻辑设计、和软件体系结构实现与完善。

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讨论包的创建、构件之间的接口、关键需求的实现、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要求及过程、体系结构原型。讨论集成的策略、桩、驱动与集成测试用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文档描述众、体系结构集成与测试。

人机交互设计:讨论人机交互设计的人类因素和计算机因素、一些人机交互设计原则、人机交互设计过程、经典的界面设计。

详细设计中的模块化与信息隐藏:讨论优秀设计的标准、设计质量、分解与模块化、信息隐藏。

软件构造:讲授软件构造概述,软件构造活动,软件构造实践方法,讨论软件构造活动、重构、测试驱动开发、结对编程。

代码设计:讲授代码的易读性、易维护性、可靠性,讲授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和问题代码,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

软件测试:讲授测试用例开发、代码开发单元和测试用例间的关系、测试用例的选择、随机测试、基于规格的技术黑盒测试方法、基于代码的技术白盒测试方法、特定测试技术;

軟件运营与演化:讲授软件可修改性与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类型、软件维护的高代价性、软件维护过程与活动,讨论软件运营和软件演化实践。

新技术专题:讨论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环境下的软件工程新技术。

传统教学过程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现象。对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发生改变的IT新知识和技术,传统课程教学时间和地点容易受限,课程内容难以快速调整,使得教学滞后于知识的发展。软件工程慕课提供一种对传统课程有效的补充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习能力。联结主义式的慕课集结各种资讯从而实现高端的知识交换,使得学生可即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可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地改变所学内容,便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慕课通过联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混编大量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内容的不同讲解方式甚至相反的看法在一起,易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SECDIO课程辅导建设(SE-CDIO curriculum

guidance construction)

为了有效地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本课程实现慕课和软件生命周期的有机结合,进行慕课及工程教育模式[1,2]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将整个课程分为SE-CDIO四个阶段进行,具体为SE-ConcEive软件构思、SE-Design软件设计、SE-Implement软件实现、SE-Operate运作。按这四个阶段教师不再进行课程的讲授,更多的是执行过程控制和导引的作用。各阶段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SE-C的内容主要是软件需求与建模。此阶段要求学生针对目前的技术热点,进行技术报告,体现自己的自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创新技术的资源,如TED演讲等,了解目前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如3D和4D打印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和虚拟计算应用等。学生要进行市场研究,找到所学习技术和当前软件需求的结合点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在此阶段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并且确认结合点可行。由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缺乏了解,教师会引导选择背景较为熟悉的创新项目,让学生了解创新技术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创新求解。让学生针对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性求解问题的能力。由于交叉领域易于进行创新,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比如和生物学院的学生合作进行生物序列比对、识别等。这阶段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SE-D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设计与优化。此阶段要求学生能针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设计,并且结合业界的先进技术,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创新设计及优化。使学生所学习的资源远远超越了已有课程教学的内容,甚至跨越了专业,体现了多样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人脸识别的技术、社交好友评价及识别系统等。由于学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点,能有效地发挥自学习能力。教师在此阶段不再是传授的角色,更多的是辅助和指导的角色,指出方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少学生能针对待求解问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能利用学到的新技术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本阶段教师将基于搜索引擎对新项目进行查重,确认学生所选择项目创意或使用技术上的新意。

SE-I的内容主要是软件实现、集成与测试。此阶段中学生需要对选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与实现。往往此阶段也是出错最多的阶段,除了核心技术问题外,运行环境的设置、接口的设置和调用也是失败最多的地方。例如,在软件的配置过程,往往出现由于版本不同而引导的问题,以及由于运行环境不同而导致的问题。在手机软件的设计中,学生往往由于一些接口以及配置问题而陷入困境。由于学习的是新技术,很难从同学和教师身上获得答案,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国内外的技术论坛进行学习。学生的自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此阶段将得到锻炼。

SE-O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运用、维护、产业化、市场营销,让学生经历工程中理论技术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功能,事实上很多时候需要考虑非功能性需求,如用户友好性、易用性、易维护性等。学生通过软件的试运营,改善产品的界面设计,优化软件的使用方式,细化用户需求,达到对前三阶段的迭代及反馈式改进。在此阶段,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营销、管理及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主动接触他人,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一流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GOOGLE公司的经营理论和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公司的经营及相关产品发展。此阶段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同一软件的多版本比较,以及类似功能的不同软件比较,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比如通过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不同时期的公司网页和软件产品,以及中外IT网页和产品的比较,学生可了解业界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趋势,让学生了解软件市场的热点和趋势。

5 改革考评方式(Reform the way of evaluation)

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实践环节薄弱。为了满足学分和教学体制的要求,学生必须按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相关学习,这影响了创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持续性。本课程的考核实施过程控制,成绩不完全由考试或大作业决定,还将包括考勤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演讲、学生的自学习和团队沟通能力、软件创新能力等共同组成。学生参与的软件竞赛成绩,以及参与的教师研究项目可计算入本课程的考核成绩。

慕课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01-02

慕课时代意味着,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律要求不断被强化了,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性也随着学习者的逐步深化的自主学习自律要求而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严格的条件限制。首先,就授课内容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而,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会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其次,在锤炼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的形式。出于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目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甚至50分钟。因此说,现行课堂教学形式一直在犯着“事几倍而功未半”的错误。因此,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所构成。学习时,学生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以获取帮助,助其闯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更进一步,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教师既要像电子游戏的设计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环节,又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环节都生动、形象地讲授出来。因而,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之下,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或教法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具有人文性的要求,终将淡出人们的视线。

大力提倡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在慕课中输掉的不只是教育的优质资源的分享机会,更输掉了学习的方向和信心;而对于教师来说,慕课要求教师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在设问丢包袱的同时注重答疑作解析。一堂出色出彩的慕课,要求教师既要是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又要是声情并茂的演说家,教师既要像设计通关电子游戏的软件开发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思路和线索,还得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学生有需要的环节以具体形象的、丰富生动的话语阐述并讲授出来。因而,在慕课革命大潮的冲刷之下,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所输掉的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教学,而是输掉一切而无立足之地。

慕课时代的人文关怀不仅应学生的需要而处处显现,也应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不可小视。那么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真正达到名副其实的人文关怀呢?

一、尊重个体,人本教育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培养一个优秀人才,就是创造一个美好人生。教师直面的是一群焕发生命活力、积极向上的学生,而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可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话里带刺,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因为你不尊重学生,学生当然也不听从你的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亲其师”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二、课堂提问,留有余地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而不是为难学生。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深浅层次、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回答对象。立即能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让基础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回答,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使之感到教师的关怀,对学习弱势的学生来说,成功的体验特别重要。较难的问题,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助于他们认真思考,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或由多名学生一起回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能利用集体的智慧,增强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否则,如果一问三不知,只能使学生感到难堪而厌学,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容易受动伤害,因此教师更要注意保护。

三、与学生谈话时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震撼,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学生。因此,教师与学生闲谈,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既要把问题说清楚,是非分明,又要语言文明,语气平和,态度可亲;要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怨言;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特别是与后进生的谈话,更要注意语言分寸,表扬几句,他们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否定的评价,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怒气冲天。因此,与后进生谈话时,更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民主、平等、文明的交谈,既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能使谈话产生教育效果。批评时,更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脆弱的教育,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但是过分的批评难于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而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批评浅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批评重了,会刺痛学生的自尊心。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服口服,欣然接受。

四、爱护学生,以情感人

怎样做一个好教师呢?不仅是在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关心,还要体现在各个方面。总而言之,就是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学生不仅需要尊重,而且需要爱护。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给学生一点温暖。别说是生病的时候到医院守护,感冒流行时到教室熏醋,就是一次不经意的提问,一次对其他学科成绩的询问,都能在学生心头荡起情感的涟漪,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和有情人。

慕课教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52-02

“慕课”教学模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已经引起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在高校教育中,我国高校学生的其中一项必修课程,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是学生对马克思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主要渠道。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慕课的出现实现了其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将“慕课”引入其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中,笔者将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这一话题,展开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一、“慕课”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施行“慕课”教学的时候,没有实际意义的班级编制,只需要通过网络注册过后,便可以接受到开放式的大规模网络课程;接着网络的普遍性优势,一门课程在进行时,在线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有数万人或数十万人。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独角戏式的教课最明显的优势有以下两点:

1.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慕课”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喜欢和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教学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设计和运行的。从而使得学生不再是单向获取课程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再是固定的角色了,可以实现互为师生。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针对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来制定考试内容;课程的信息量较为精简,以知识点为章节进行学习,利于复习。在“慕课”教学模式中对启发式教学理念较为重视,教师扮演者导师的角色,以小组讨论替代大班授课,从而使得师生之间的地位能够平等。

2.对学习的时空界限实现了突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校园、课堂、学生和老师甚至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固定的,而“慕课”则不一样,其利用互联网将学习的大环境做了新的拓展。因为“慕课”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与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场所、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慕课”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交流问题等方面都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且更加具有开放性。

二、“慕课”与精品课程的区别

众所周知,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重要部分,其本意是希望建设一种集专业师资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示范性课程。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不同级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课程。而“慕课”相比较于精品课程,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1.微观角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是在精品课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这一点上不论是技术含量还是创新程度“慕课”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慕课”教学模式绝不仅仅是优秀课程资源的共享,它还包括互联网与教学技术的融合创新。“慕课”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视频教学,分化为若干微课程,并且在为课程中设置学习问题,类似于闯关游戏,只有完成问题,才可以继续下个微课程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过程中走神的现象就会减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或是疑惑,可以实现在线提问并可以及时得到在线解答,从技术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教学相比较于精品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更精细更加有趣味,令人耳目一新。

2.宏观角度。精品课程从宏观角度来看,其本质就是静态的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的提供和建设者不会进行教学组织,只是将各种课程资源展示出来。而“慕课”则不仅仅是将课程资源进行制作和展示,更是通过网络使得教学过程实现全程参与。在“慕课”的平台上,学生的学习、作业、学习进度评估、考试甚至是证书获得等都包括在内,所以“慕课”实现了完整的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简而言之,精品课程仅仅是利用网络将教师的教学视频展现出来,而“慕课”则不仅仅如此,更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精品课程仅仅是一项教学视频的展示,而“慕课”则是以适合学生学习为原则,以个性化学习、互动化学习以及在线反馈等方式,最终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参与和互动,这便是较之于精品课程来说,“慕课”更加为学生欢迎的因素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慕课”的运用方案

在上文中,重点分析了“慕课”教学模式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慕课”与精品课程的区别,这其中不难看出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和精品课程“慕课”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也就是说,“慕课”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和运用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提出了以下几项方案。

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实现“慕课”的实际运用,是非常复杂且宏大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是高校所有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齐心协力。高校中的各部门领导也需要对“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运用工程引起高度重视,将这项宏大工程的航向把好,将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思想坚持下来,并对其课程进行设计、规划和实施,以及对工作全过程进行管控,为开展“慕课”运用工作开辟前进道路并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需要将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不能墨守成规,努力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基础实力在于教师坚定的教学理念、厚实的教学功底、国际化的开阔视野以及娴熟的网络技术,加上不断创新改革的教学方法等因素的集合,与此同时,这也是提高教学水平、打造优秀师资队伍的必要条件。应该努力将好的形式和好的方法进行探索并实现“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这本课程对学生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将高校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统筹规划,对其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利用多种不同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实现将思想政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的教师团队打造出来,进一步实现“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效运用。

最后,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而言,需要实现“慕课”本土化,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的终生受益的难忘课程。具体而言,第一点,高校相关教师需要对政治理论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梳理并进行高效提炼,将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进行梳理,并对其中的脉络进行精准把握,将慕课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明确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慕课的运用范围和适用程度,将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慕课构建出来,为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更加广泛的理论课教学。第二点,实现“慕课”与理论课课堂的融合,实现更为高效、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慕课视频、小组讨论、测验考试等手段实现多元化课堂,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及丰富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课堂的乐趣,并进一步实现对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激发。第三点,高校的相关教师需要将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慕课平台搭建起来,并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疑惑向老师进行提问,教师对此进行实时解答,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也可以利用该平台提出该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意见,由相关教师对此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并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进行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慕课”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与精品课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将“慕课”的优势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笔者在本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运用方案,另外笔者也希望本文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实践与反思这题话题的研究中起到些许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豪.“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4,(04):70-73.

[2]胡雨.“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与创新[J].宜宾学院学报,2015,(08):120-125.

慕课教学论文篇5

2013-10-15.

[3] 人民网.复旦交大加入开放在线课程,中国高校直面

海外名校冲击[EB/OL].http://.cn/n/

2013/1107/c1053-23464954.htm1,2013-11-07.

[4] 新浪科技.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互联网上的免费大学

[EB/OL].http://.cn/i/2012-09-20/1014

7638165.shtml.2012-9-20.

[5] 中国教育报.基教“慕课”走热C20小学初中慕课联盟正

式成立[EB/OL].http:///MOOCs_12559/

20130927/t20130927_1023135.shtml2013-09-27.

[6] 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

慕课教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80

1引言

慕课也即是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是从传统课堂教学延伸而来的,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为想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的一种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又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本文着重对经管类慕课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课堂上,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慕课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改进方法。首先,慕课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学习资源、持续多样的学习服务,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进行及时反馈。另外,慕课内容不断更新的特点,能满足经管类专业本身需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形态接轨的要求。但同其他慕课课程一样,高校经管类慕课也存在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等问题。这也说明我国高校的经管类慕课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也就需要对高校经管类慕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明确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本文就立足于这一点,通过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推动高校经管类慕课的开发建设。

2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问卷设计

本文研究的是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参考与慕课教学质量相关的文献,按照可衡量性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分别从慕课学习者、慕课教师、慕课平台三个层面设计了25个影响因素变量。和4个慕课教学质量满意度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

2.2样本收集及信效度检验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在线和纸质的方式发放问卷300份,回收了280份。通过筛选共得到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5.71%。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的可信性及科学性,本研究利用SPSS21.0对所得的268份问卷进行了总体信度检验,Cronbach’s 幌凳为0.914,表明问卷的可信度较高。此外,判断样本充足性的KMO检验系数为0.911,大于0.6的经验值,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3616.980,自由度为300,显著性为0。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由KMO检验和Bartkett检验结果可知,本次收集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前6个因子集中反映了原始25个因素的67305%,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充分反映原始25个因素所包含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行旋转后因子载荷的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在第一个因子中,反映和联系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内容难度、深度适宜,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程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整体的满意度这六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反映的都是慕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传授、组织方面的,首先,经管类课程要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新的管理概念、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相适应。其次,教学内容安排应能使无论是慕课教师还是慕课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最后,经管类的理论知识要与案例相结合进行传授,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经管类慕课教学内容因子”。

在第二个因子中,与课堂形式相比,慕课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与课堂形式相比,慕n教学对完成学习目标的作用、经管类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用、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这四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因素反映的都是经管类慕课的学习效果,慕课教学只有发挥出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因此,将第二个因子命名为“经管类慕课学习效果因子”。

在第三个因子中,慕课老师的知名度、平台注册人数、慕课平台的知名度、视频视觉效果、网络稳定性这五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刚好对应从慕课平台角度考虑的对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此,将第三个因子命名为“慕课平台因子”。

在第四个因子中,慕课学习投入度、感兴趣程度、慕课课程完成度这三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刚好对应从慕课学习者角度反映的对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慕课学习效果的高低,慕课学习者自身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影响慕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最基础因素,对慕课课程的兴趣是慕课学习持续进行的前提。因此,将第四个因子命名为“慕课学习者因子”。

在第五个因子中,慕课教师讲课有感染力、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讲课语言精练,生动流畅这四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因素都是从慕课教师自身角度来反映对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慕课教师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上对该课程的评价。因此,将第五个因子命名为“慕课教师教学态度因子”。

在第六个因子中,慕课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这两个因素的系数较大,也是反映了慕课老师对慕课学生的重视程度的情况。因此,将该因子命为“慕课师生互动因子”。

4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利用上述因子分析结果,设自变量:x1(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内容因子)、x2(高校经管类慕课学习效果因子)、x3(慕课平台因子)、x4(慕课学习者因子)、x5(慕课教师教学态度因子)、x6(慕课师生互动因子)。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满意度变量为因变量y,模型如下:

利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四个变量都进入了模型,没有被排除的变量。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中,Sig值小于0.0001,拒绝原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由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内容、慕课教学效果、慕课教师教学态度、慕课平台和慕课学习者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教学效果因子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最高,为0.601。说明高校经管类慕课的开设,要发挥出相对于传统授课,慕课教学的优势,以使学生“学有所得”为目的。其次是教学内容因子,为0531,说明教学内容是影响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学内容是学生首先关注的一个点,教学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其去学习该课程的最主要的原因。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影响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总的来说分为慕课教师、慕课学生、慕课平台三个方面。慕课教师方面以教学内容对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慕课学生方面,以学生对经管类慕课课程的投入度、课程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慕课平台方面,网络的稳定性、视频的视觉效果也是学生对慕课教学质量评价关注的一个点。因此,接下来就从这三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5.1慕课供给与慕课需求相匹配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慕课教学,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授道解惑也”,因此,教学内容才是真正吸引学生去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对于经管类慕课,从授课教师来说,要知道开设什么方面的课程才是学生需要的,同时结合经管类课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授课。对于开设经管类慕课的高校来说,要注意慕课与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发挥经管类慕课开设的价值。

5.2强化学生的慕课学习积极性

无论是慕课教师还是慕课平台都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方式吸引慕课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慕课学习中,包括及时解答慕课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等。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慕课学习的宣传,同时组织人员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慕课学习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在引进慕n的过程中,要对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选择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慕课。

5.3构建良好的慕课学习环境

慕课平台要注意慕课视频界面的设计,包括界面的美观、流畅和清晰度。要注意能吸引慕课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慕课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另外,地方高校应不断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的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翟运开.基于慕课的高校经管类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3):7073.

[2]宋马林,黄红胜,杨力.经管类专业案例教学与就业能力的提高[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45):7577.

[3]邱均平,欧玉芳.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5):72100.

[4]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341):8084.

[5]马莉,惠调艳.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21(2):98101.

[6]张千帆,王程珏,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7]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4):2530.

慕课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22-03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雏形形成于2008年。近年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并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目前涌现了“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 和edX 三大课程提供商。[1][2]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无论在传播内容、渠道,还是在受众体验等方面均具有传统教育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师生的教与学都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2]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探究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中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及面临的挑战(Threat),以期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学生学习慕课基本现状

(一)通识教育共享课程选修情况

2014-2015学年,学校以慕课形式共计开设10门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供学生学习。经统计,全校共计有3388名学生参与了选课并进行了学习,其中选修现代社交与礼仪课程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60人,占总人数的13.6%。

(二)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共享课程情况与常模的比较

为更好地了解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运行模式下学生学习慕课情况,本研究将其与184所合作高校学生学习现状数据常模进行了校际横向比较。常模高校的慕课学习人均登录次数为18.9次,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为81.1%,人均论坛参与数为0.61,平均成绩为60.4分,成绩合格率为62.6%。结果说明:1.学生在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上的学习自主性有待加强,即使网络助理教师通过在线方式定期督促学生学习进程,但是仍有18.9%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在线教程;2.尽管在线课程论坛资源在解决问题时非常必要,但是进入论坛进行互动的学生偏少,人均论坛参与数仅为0.61;3.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率偏低,平均成绩仅在及格线上下浮动。虽然,本文中案例研究高校学生在人均登录次数、人均论坛参与数、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平均成绩及成绩合格率方面均高出常模水平,在184所高校排名中依次排在19、53、85、99以及107名。但总体看来,以慕课形式开展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学习质量还有待加强。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SWOT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冲击着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慕课可以解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师资不足问题。通识教育选修课能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外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但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受限于师资条件及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因素,多数高校往往只能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成科普课、讲座课等,课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3][4]同时,因为师资不足问题致使通选课只能采用大班授课,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受限。而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引入慕课中就可以实现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多个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学生到慕课平台上去学习,然后通过官方或本校组织的考试获得学分,这既有效发挥了重点高校对普通高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相对减少了教师工作量,缓解了师资和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2.拓展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慕课作为“可移动式”课堂,学生学习地点更加灵活多变,只要学生有学习意愿和时间,就能根据个人情况通过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等在内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依据课程讲授内容掌握程度合理分配时间。3.慕课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慕课模式下一节课约20~30分钟左右,完全符合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规律,另外在保障各章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又通过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来呈现教学资源,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及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学生可在慕课课程论坛中进行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等活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劣势

慕课在发挥固有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特性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1.“人机互动”缺少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师生面对面互动中的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等均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及情操,而“人机”互动使师生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难以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2.慕课平台适时监控学生学习效果有待加强。Udacity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表示,慕课在线教育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伤”就是“很少有人能将课听完”,而致使学生在线通选课学习成绩合格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鼠标滚动完整个教程” 。[3][5]慕课模式下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更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约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慕课传授的知识“碎片化”及“表面化”。慕课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人性化”教学形式,将本应该一气呵成的深刻讲解切割为碎片化知识点。另外,慕课的“开放性”使其面对不同教育群体时不能“因材施教”,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常将艰深问题和深刻理论的解释变得表面化、庸俗化。[4]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机遇

慕课风暴不仅在教育技术层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机遇。1.慕课平台能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即使慕课平台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了最优化,但是一流大学提供的慕课未必契合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展需求,因此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借鉴其慕课建设经验,主力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校本“精品”课程势必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2.“明星教师”效应的聚集。慕课平台能集中某专业、领域内掌握专业前沿知识、教学能力强的“明星教师”,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慕课的积极性和高效性[5],其“明星效应”会激励大批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挑战

慕课的出现不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促进教育资源重新分化组合,优胜劣汰。鉴于一流大学拥有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其在慕课建设及学员选择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受自身办学条件等局限性的影响,如何避免自身沦为一流大学慕课教学的实验室及辅导室,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2.凸显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慕课提供的有偿或免费课程打破了时空界限,注册学习者众多,使提供慕课及学习慕课课程的成本缩小,同时慕课还提供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课程,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对策

(一)以精准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慕课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

慕课引人入胜及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深得人心,但是面向不同层次高校及不同教学背景的学生群体,其很难精准化地实现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正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的必然选择。 联盟可以分为区域联盟、行业联盟、同类院校联盟多种形式,如上海30余所高校共同开发并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重庆大学联合19所同类院校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机制。[6]基于共同特征的群体进行慕课联盟,实行共享课程开发及学分互认,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组织性,更重要的是基于相似的办学特征,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共享课程,实现精准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慕课”建设

慕课平台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下,开展慕课平台下传统基础课程的建设,其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及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传统文化底蕴及文化特色的“校本慕课”,同时加强合作发展,争取区域与高校间的联盟及合作,进一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这无疑是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

大学课堂教学怎样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师生对话、知识灌输到能力提升、共性教学到因材施教、封闭课堂到开放教学的转变,是高校亟须改革的问题。而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处理好线上学习慕课,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的关系,是提高慕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慕课的发展不代表传统课堂教学的消亡,就慕课的价值取向而言,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调查,在案例研究高校中有87.60%的学生倾向于通识教育选修课采取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线上自主学习+讨论(作业)+线上或线下考试”。因此,将慕课融入传统教学,能使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线下“面对面交流”层面,引导教师认识到慕课发展带来的“能力危机”,不断钻研专业业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育,打造一流核心课程

慕课打破了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脑在线注册方式,共享到最优质的课程资源。部分特色不够鲜明、核心优势不够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将会被同类院校相对优秀的课程所替代。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一流的教学团队,着力打造特色核心课程,同时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学生海量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改变以往单纯靠经验和简单的分数进行评估的方式,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教学运行、动态追踪、评估反馈、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才能使学校在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4.

[2] 张振红,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3] 杨满福,焦建利.大教学、大数据、大变革――edx首门“慕课”研究报告的分析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6):34-37,50.

[4] 徐武生.互联网翻转课堂:慕课模式的教育传播学思考[J].当代传播,2014(2):74-76.

慕课教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54-05

〔收稿日期〕 2014-12-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KS107),负责人杨晓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10034),负责人李亚员。

〔作者简介〕 李亚员(1979-),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思潮。

管立国(1976-),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慕课(MOOC)全称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低成本、精品化、生成式、可广泛共享的在线微课程。一般都是名师主讲的5分钟到15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不同国家地域的人们都可以随时观看、互动交流,有的还提供学分认证、就业推荐等服务。其基本理念是要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慕课于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这个名称是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来的。2012年经美国Coursera、MITx和Udacity三家慕课企业的推广,很快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为“慕课之年”。比尔・盖茨预言:五年后,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得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质量将超过任何一个单独大学所能提供的课程。慕课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很大影响,由此慕课成为近几年全球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认为,慕课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政治问题。要从多维视角审视慕课的本质,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积极应对慕课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尤其是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一、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审视

到底什么是慕课?大家一般只是从教育视角来审视。从教育角度看,慕课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是“技术变革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尝试。也许,有一天慕课将不再是目前的样态甚至彻底不复存在,但慕课所代表的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高度融合的尝试,还将长期存在。这种尝试将不断冲击传统教育教学,最终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把握的内涵,但不是慕课本质的全部。慕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不仅要从教育视角来解释和把握,也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由此,我们会发现,慕课实际上是一些西方国家民主制度输出的新途径,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

我们并不想给慕课随意贴上政治标签。之所以要从政治角度讨论慕课的本质问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久经“伤害”后的理论自觉。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确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的一些经验的确值得学习。比如,慕课虽然最早发起于加拿大,但真正蓬勃发展并被世界所注视,是在美国,是由于美国的大力推动。关于慕课,我们也要向美国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警惕慕课所带来的其他问题,比如政治安全问题。最初,我们很少从第二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维护其政治统治或说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方式,更大程度上是隐性的,是融合在人们日常的教育、学习、生活、消费之中的,这与我们的方式截然不同。为此,即便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者,也没有及时地、深刻地从政治安全的角度考虑美国商品、文化输出中的政治问题。我们以往一般都以为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只是快餐,只是商业的、经济的问题;以为好莱坞影片、美国音乐等等,只是娱乐的、文化的问题;以为Google、网游、微软等等,只是网络的、信息化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下列问题:这些看似仅是快餐、娱乐、网络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主题――西方民主制度输出。

慕课是一些西方国家民主制度输出的方式,而且很可能成为非常有效的新方式。民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开展民主输出的基本思路是借助所谓“普世价值”宣扬西方自由民主观,使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西方化,在逐步侵蚀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将作用的着力点放在影响甚至颠覆中国现存的政治制度上 〔1 〕。冷战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民主输出,企图实现其和平演变战略。正如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所说:他们采取的是鲜为人知的武器,利用人权、民主作为21世纪版的鸦片战争的武器,迫使中国敞开自己,接受超级大国统治 〔2 〕 (P55 )。输出西方民主制度需要渠道,除了上面讨论的传统方式,一些西方国家目前着重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加强民主制度输出。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隐性、更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新的民主制度输出方式,这就是慕课被一些西方国家大力推广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深层动因。

慕课声称以“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为基本追求,这只是表面现象。正如英国学者约翰・丹尼尔所指出的:“想通过美国提供的不以追求学分为目的的开放网络课程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需求增长这一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3 〕所以,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质疑西方大力推行慕课的真实目的。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一些西方国家以政府的力量大力推动慕课发展时,这种质疑更为强烈。比如,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FutureReadyPledge,根据这个协议,由美国三大慕课公司之一的Coursera,向全美300多万教师提供为期两年的认证证书免费券,美国各州将把MOOC课程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系统(ContinuingEducationUnits,简称CEU),促进美国教师通过慕课完成职业培训课程。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慕课并非仅仅是一种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始终得益于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十分不易察觉的强力推动,我们必须警惕慕课背后的国家动机、政治目的。就像有的学者所强调的:“在慕课课程新时空中,哈佛、斯坦福等美国名校绝不仅仅是在展示他们的课程,课程是什么?是文化,是意识形态,是民族精神……这对中国的挑战,绝不仅仅限于高等教育,而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4 〕

慕课也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文化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的最新阶段,又被称为后殖民主义。旧殖民主义是以武装侵略他国领土、向殖民地派驻军队和管理机构为典型特征的,主要存在于二战以前,是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常采用的基本方式。二战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兴起,以及一些殖民地国家的独立,殖民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新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以对他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为典型特征,主要存在于“冷战”期间。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时期,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后殖民主义阶段。这一阶段以西方对东方行使文化霸权为典型标志,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殖民主义功能,因而被称为文化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在理论上是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支撑的。葛兰西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结合,前者是靠军队等强制力量来维系,后者则靠文化等非强制力量来维系。比较而言,后者越来越居于主要地位。市民社会的统治形式主要表现为文化领导权,即通过无孔不入的文化和心理渗透,使被统治者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接受统治 〔5 〕。这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强调的软实力是异曲同工的。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感召力而吸引他人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就是一个国家通过自身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使得别国追随其政策、仰慕其价值观、学习其发展过程的能力 〔6 〕 (P9 )。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之一就是文化。近年来,西方国家正是通过文化这个难以拒绝的形式,对众多非西方国家进行新的“殖民统治”。

慕课是以课程教育的形式实现文化殖民的目的。“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曾指出,美国有三项软实力指标是世界领先,即好莱坞的影视文化产业、大量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他还强调,美国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软实力优势,以此应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慕课都在有意无意地承担着完成西方软实力传播、实现西方文化殖民的重任。西方文化殖民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商品意义上的文化殖民,在商业产品中渗透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以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等的全球化为代表,这已经比较成功地实施了,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民众;二是影视意义上的文化殖民,以好莱坞电影、音乐等为典型代表,大力传播西方性开放、娱乐文化、放荡不羁等不良观念,对我国民众影响颇深;三是网络意义上的文化殖民,以谷歌为典型代表,通过所谓的网络自由来传播西方文化,这一方式已被我们比较有效地遏制了;四是教育意义上的文化殖民,也就是约瑟夫・奈所说的发挥“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力求努力突破的。慕课就是一个教育文化殖民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作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主要成员的南非大学的校长,明确把慕课的源头――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定位为新的文化殖民主义形式。这提醒我们,不仅要从教育角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与价值,也要从文化角度关注慕课的文化殖民主义作用与趋势。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不仅不能否认慕课的教育价值,还要积极使用和发展慕课。但我们也决不能一叶障目,只看到慕课的教育价值而不顾其他,同样是不客观和有害的。

二、西方社会思潮借助慕课进行传播

慕课的教育本质通过其课程视频短片本身就得以充分表达,这一点显而易见,无需赘言。但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从何体现呢?其实,无论是文化殖民主义目的,还是美国民主制度输出战略,都集中体现在慕课所蕴含的西方社会思潮传播功能之中。总体而言,慕课通过传播西方社会思潮显现其政治文化本质,西方思潮也因慕课这一新的途径而产生一些新的特征和更大的影响作用。

(一)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表面上是与文化尤其与政治不相关的。但慕课课程是向我国传播西方社会思潮的十分有效的新载体,通过传播社会思潮,慕课由课程问题、教育问题,延伸为思潮问题、政治问题。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群体利益诉求、在某些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所形成的思想潮流 〔7 〕。社会思潮是对一个国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冲击很大的思想意识。它以批判、攻击意识形态为己任,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顺利形成、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稳定乃至国家社会安全,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西方社会思潮则是指主要来自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社会思潮。这些西方社会思潮构成了我国目前社会思潮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更大。慕课课程里不可避免地包含相当多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美国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辩护者、发言人,有的课程就是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等等。即便是非文科类课程,也是蕴含着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的。这些决定了慕课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新载体,从而使慕课打上了深深的输出西方民主制度、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烙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二)慕课的介入使西方社会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通过慕课传播西方社会思潮,具备一些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新优势、新特征。一是直接传播。以往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的,常用的方式是“代言人”传播。西方国家在我国境内培育他们所谓的“精英人士”,通常是选择一些理论界的名人、网络舆论领袖、商业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的理论论著、课程教学、网络文帖和公开演讲等散布西方社会思潮。一些西方国家也会通过赞助一些我国的民间社会团体,通过集会示威、制造谣言等方式攻击主流、传播西方社会思潮。这些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如直接传播。通过慕课传播社会思潮,可以实现西方国家社会思潮创造者或核心骨干与我国民众的直接交流,而且覆盖面很广,这是以往任何思潮传播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二是公然对抗。以往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主要在我国以外进行,他们通过理论文章、媒体报道等方式,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这些片面、错误的攻击对于我国大多数民众而言,是不可见的,不会形成与我国意识形态的直接对抗。但通过慕课课程,西方可以直接攻击,我们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理,从而形成公然对抗的思潮传播局面。例如目前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的,由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和政治学教授、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拉里・戴蒙德教授的一门慕课课程《民主化进程》中,一名中国学习者在该课程笔记中提到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与民主政体相对的是威权政体,可以细分为选举威权(如新加坡、俄罗斯)、一党制威权(如中国)、个人独裁、绝对君主、军事统治、极权主义等。授课教师将我国的政治制度归结为“一党制威权”,显然存在着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丑化我国的民主形象的问题 〔8 〕。这位教授还在课程中列举了一些所谓的为民主作出贡献的人,其中就包括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并认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为推动本国、本地区政治民主奋不顾身”。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是联合批判。最让人担心的是,通过慕课传播社会思潮,会形成西方国家联合批判我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面。目前,慕课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如果这些慕课课程大量进入我国,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被我国民众所广泛接触,必然会给我国政治安全带来更大压力。尤其是他们之间的联合,会给人一种多数人(多个西方国家)批判少数人(我国)、“多数人有理”的错觉,对我国民众将有更大的误导性。其实,西方国家一直在联合诋毁我国。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9・11”事件之后,美国更加强调西方对华同盟的集体行动,共同对华施压,即由美国领导、盟国配合,共同反制和影响中国的工作模式 〔9 〕。比如,近些年一些西方国家元首几乎每年都要会见达赖,继而英、法、德、加等国元首也频繁会见达赖,其实质就是西方国家联合施压中国,企图最终西化、分化、演化中国。这种模式必然会体现到慕课的思潮传播之中,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三)慕课这种新方式使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慕课的名牌效应使得西方社会思潮“更可信”。慕课一般都是由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主讲和制作的,很多都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教师提供的。这些教师和课程往往都是全世界青年学生、学者所期待的。这就使慕课所传递的信息带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被课程学习者所接受。对于慕课之中传播的社会思潮,更是如此。社会思潮是主体性很强的思想意识。人们一时间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十分确实的标准来衡量一种思潮观点的正误,往往会受一些“权威”的误导,从而形成“从众式”的接受与认同。这就决定了经由慕课所传播的西方社会思潮,会比其他途径显得“更为可信”,对人们的负面影响更大。二是慕课的精致性使得西方思潮的传播“更全面”。以往的西方思潮传播往往是“碎片式”的渗透。传播者把既定的社会思潮内容,肢解成一些零散的从而易于被接受的观点,传播中的系统性往往较低,影响思潮的传播效果。通过慕课传播的西方社会思潮,则是经过精细加工的。在内容上,尽管很多单个慕课课程都比较短小,但相对于“碎片式”传播而言其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这便于把某种西方思潮的思想比较系统地传播给民众。在形式上,慕课都是经过高水平团队认真加工制作而成的,它的表现力、感染力等都更强,从而具有更高的“文化势位”,对民众既有的思想观念有着更大的冲击力。三是慕课的聚合性使得西方思潮的传播“更深入”。一种思潮的传播要想深入人心,一般要聚焦在某个热点主题上引发众多人集中讨论扩散,然后才能获得广泛认同。慕课所传播的社会思潮恰好具有这种特性。一般一个课程会有众多的学习者,这些学习者构成一个学习网络或称“网络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家可以围绕一个焦点主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尤其是对于西方社会思潮相关的内容而言,更大程度上是在“群体思维”主导下进行的,具有易于偏信极端的、不理性观点的“群体极化”特征 〔10 〕。加之,一些思潮旗手很可能会借势诱导人们,这会导致人们更轻易、更深入地接受西方社会思潮观念,其社会危害很大。

三、积极应对慕课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我国政治安全

从慕课的多维本质分析及其思潮传播功能来看,慕课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慕课的教育价值、积极发展慕课,同时,也必须积极应对慕课所带来的政治安全稳定问题。

(一)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安全形势十分复杂。正如同志所强调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1 〕。慕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所说的“时空领域宽广、内外因素复杂”的国家安全问题。我们要切实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慕课。一方面,不可忽视慕课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可因其积极意义而忘却慕课所带来的政治冲击。要把慕课管理纳入到国家政治安全体系之中,系统规划、稳妥推进、有效预防。

(二)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把慕课作为关涉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慕课理论研究,组建全国慕课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开展教育、技术、商业和安全“四位一体”的慕课理论研究。慕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除了已经讨论的教育和政治问题外,慕课的制作与推广,必然需要高深网络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等作为支撑,慕课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或说避不开商业利益的问题。为此,要从更广泛的视角研究慕课。教育视角下,主要是研究慕课与教育改革问题,这种改革涉及到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的全球性竞争问题。技术视角下,主要研究慕课技术支撑平台的研发,需要相关技术领域(不仅是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商业视角下,主要研究中国慕课平台的运营模式,要为中国式慕课发展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这就需要经济领域的理论家和实践者的加入。安全视角下,主要研究慕课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问题,以及慕课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三)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应对慕课的政治影响,需要正面出击,即打造好中国自己的慕课,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三方联动的实践创新。慕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慕课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兴起,表面上是个别名校名师的倡导与实践,实质上是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的。甚至可以说,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政府。我们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高度重视慕课的实践创新问题。首先,如上文所说,国家层面要把慕课问题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其次,在社会层面,主要是企业和媒体。企业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敏锐性,从为国家发展负责的高度,积极介入到慕课研究与实践中来。媒体不能“一边倒”式地单向“褒扬”慕课,要正确引导人们理性认识慕课,不要成为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和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的助推器。最后,学校层面要积极应对慕课挑战,尤其是高等学校,要研究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慕课平台;合理利用现有慕课平台,增强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社会思潮研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其中关于思潮监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重要关注点。慕课中思潮监测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和消除慕课中的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西方慕课入境的审核机制。尤其是要关注文史哲类课程,要努力避免宣扬含有明显西方社会思潮信息的慕课课程入境。这要求慕课审核中要把思潮审核作为重要内容,要选拔具备很高社会思潮理论素质的人员进入审核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国外慕课思潮传播监控机制。要通过网络信息监控、问卷调查、社会访谈等多个渠道,监测慕课课程中流行的非主流的思想观点,尤其是在人们广泛关注的群体发展问题或社会焦点问题上所形成的反主流的思想观点。还要注意监测一定时期内在慕课上传播西方社会思潮并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内外教师、社会名人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把通过慕课传播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五)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对于已经产生影响的慕课和社会思潮,要通过有效的引领体系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一是要加快开发我国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慕课课程。比如,2014年3月,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牵头,开发了全国首个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高校的23名教师参与了课程开发。这类课程从正面阐述我国意识形态的角度,有效应对慕课思潮传播的问题。未来,要整合全国最优教师和课程资源,开发更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慕课课程。二是要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加强青年学生的慕课思潮引导。慕课思潮传播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翻转课程等与慕课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针对慕课所传播的西方思潮,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予以干预和引导,确保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误导。三是要形成良好的慕课思潮应对的社会舆论导引体系。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理论文章等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氛围,增强人们自觉认识慕课思潮片面性的能力,自觉清除不良思潮的影响。

还应注意到,慕课传播社会思潮不是西方政治渗透的唯一途径。多年来,西方尤其是一些国家通过麦当劳、好莱坞影片、所谓的网络自由、富布莱特等教育文化交流计划等多种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演化战略。这些方式有些我们已经较早注意到并有效遏制了,比如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渠道。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其实,一些西方国家十分擅长通过这些隐性的渠道和方式,对其国内及国外民众实施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这些方式有的是作用在民众的心理层面的,有的是作用到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层面的,有的是作用到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层面的,它们最终会形成巨大合力。尤其是慕课的介入,很可能会成为整合已有多种政治渗透方式的核心渠道,从而使多种政治渗透方式聚合到一起,进而严重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所以,我们不能仅从慕课等某个单一渠道孤立地设计应对策略,必须及早从更高站位、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针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多种政治渗透方式和策略,整合构建联合互动的应对机制,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公龙.美国对华民主输出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3(5).

〔2〕〔美〕威廉・恩道尔.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M〕.吕德宏,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英〕约翰・丹尼尔.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王志军,赵文涛,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4〕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5〕孙 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3).

〔6〕JosephS.Nye.The Paradox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CoIt Alo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李亚员.大学生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8〕高 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9〕董 德,侯惠勤.9・11以来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浅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2(10).

慕课教学论文篇9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了解英美国家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的主要渠道,英美小说学习有利于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提高文学鉴赏力、发展性格。目前,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专业的本科教育正在从专才型教育转化为通才型教育,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向与市场联系更为密切的实用型课程,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等课程。在此背景之下,英美文学课程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严重桎梏英美小说课程的教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慕课”)全面颠覆传统课堂教育,带来巨大的教育变革。

一“慕课”发展分析

“慕课”起源于世界顶尖级名校,源于斯坦福大学的“Udacity”和“Coursera”,以及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办的“edX”。“Udacity”、“Coursera”与“edX”集结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等全美国同时也是全世界最优质大学的资源,通过网络为学习者免费提供优质课程。目前,一些国内优秀大学也先后建立起了“慕课”平台。自2012年以来,清华大学等四所国内一流高校加入了edX。北京大学等六所大学加盟了Coursera。

“慕课”的特征在于其开放性,即无入门要求。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不同,“慕课”不仅提供免费资源,“慕课”开发者还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面参与。学员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在线学习、分组讨论并分享观点,学员还需要完成作业,参加并通过考试。“慕课”于2008年首次出现,并于2011年达到发展高潮。“慕课”以少而精的教师覆盖广泛的人群,为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慕课”可以精确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在“慕课”学习模式之下,师生都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获取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而考试设计则针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课程分知识点设计,每个知识点的教授短而精,τ诓欢的知识还可以进行重复学习,并可展开与教师和其他学员的讨论,从而将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学习。“慕课”具有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灵活的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性,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慕课”热潮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称作教育史上的海啸,未来教育的曙光。

二、英美小说教学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功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通过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分析,英美小说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自身进行大量的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通过阅读英美文学原著,吸取语言材料,夯实语言功底,提高英文水平。与阅读信息类文章不同,英美小说的阅读更为强调鉴赏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描写的时代特点和人文风情。在理解英文原著的基础之上,学生还需要了解基本的文学史、文学现象、流派、作品评价和有影响力的作家,从而熟悉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与梗概。英美小说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于文学批评方法的传授,文学批评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在英美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原著,可以学习严谨的分析方法,提高个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人文情怀。

反观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小说的教学现状,远未达到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方面,存在课程设置较少和学时分配不足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今天,与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的应用类课程,比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和科技英语类课程更具有吸引力。英美小说教学主要包括文学史和文学选读两类课程。由于整体学时有限,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纷纷压缩英美小说类课程的开课门数以及授课学时,即将文学史和文学选读合二为一。课时大量缩减严重影响英美小说的阅读数量、质量、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更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深度讨论与交流。

阅读、欣赏和理解是英美小说教学的核心与关键。阅读始于兴趣,没有兴趣支撑,阅读很难坚持。欣赏和理解以阅读为基础,同时依靠教师的引导讲解,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就目前的英美小说类课程的教学现状看,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得英美小说教学变成了高年级的泛读课程。在传统英美小说教学中,教师往往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内容、作品的历史地位以及影响。在上述四段式的教学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造力,学生全程没有参与、思考以及讨论的空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将“慕课”引入英美小说教学的优势

“慕课”的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微小性、灵活性、自主性、互动性。“慕课”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世界级的大师讲授的优秀英美小说课程;微小性和灵活性可以解决课时局限性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突破时空障碍;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的机会,可以更好地了解小说的文本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唾手可得,教师的角色和职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和信息的占有者,教师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助力其筛选信息。面对大量的英美小说“慕课”资源,教师需要在海量信息中甄别和选取优质资源,提供给学生,指导其学习。中国教师讲授的英美文学课程,尽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运用英语授课,但不可避免地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使英美小说教学多多少少有中国文化的痕迹和烙印,影响文本解读和理解。来自英美大学的“慕课”资源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为学生提供来自原语国家的文本解读。

在英美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选择优秀教师进行“慕课”的制作。教师可以选择将文学史类的内容,根据知识点切割,录制成独立的英美小说“慕课”视频。在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重点难点处设置问题,如果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接近的学校可以联合备课,共同录制“慕课”,最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本校教师制作的“慕课”往往与本学校学生的需求更为接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慕课”录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派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开展自主学习。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难点和重点处反复回看,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讨论组,就重点难点组织小组内部讨论。“慕课”教学较好的解决了文学课时匮乏的问题,师生也可以随时就英美小说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考核环节,在“慕课”平台的支持之下,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包括在线学习时间、讨论时间、讨论活跃度、回看时间、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都可以被精确完整的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表现和精确的线上记录,进行客观的过程性考核。

四、“慕课”式英美小说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将“慕课”引入英美小说教学可以为传统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但对于“慕课”热,教师也需要理性对待。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缺的。“慕课”一方面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为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但由于“慕课”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在人机之间展开:学习任务、提示、测试都通过计算机完成,缺乏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而且“慕课”的讨论组主要是提出问题一解答问题的教学模式,缺乏课程之外的互动体验,同时也缺乏情感价值观教育,使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虚拟空间的陌生感。缺乏适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鼓励与批评是“慕课”教学的局限性所在。河南大学副校长总结“校园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教化均是学习者成长中重要的整体性、过程性的体验历程,虚拟化的‘言传’不能取代在场的‘身教’。”

英美小说教学中的“慕课”教学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对传统教W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完全排斥,也不能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英美小说课程教师需要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不能顾此失彼。线上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理论性、记忆性知识,在英美小说课程的线上教学中也可以适度添加原版小说改编的英文电影片段,为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线上教学主要为学生输送必要的背景知识,这样在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真实地把握和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线上数据反馈的学习难点,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并设计下一步的学习方案。

慕课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慕课 远程教育 调研报告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在我国被翻译成“慕课”。近年来,远程教育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慕课的发展及其影响,总结了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慕课发展现状的分析,希望探索适合我国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慕课开发途径,探索慕课发展与我国远程教育结合的形式,提升远程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1.慕课的概述

1.1慕课的内涵

慕课(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意思是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慕课是指那些由参与者的大型或者大规模开放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

慕课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的。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号召,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s这个概念。慕课最显著的两大特点是“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1]。

MOOCs与开展多年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有本质的区别。MOOCs以网络化学习的远程教育为基础[2]。MOOCs在免费开放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视频讲座等内容,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章节测试、师生互动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产生,与远程教育相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的效果如何。MOOCs是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一个分界点,开始探索远程教育背景下学生课程组织实施模式。通过用户评价、分享将知识组织起来,实现知识的深化与创新。

1.2慕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MOOCs始创于美国,快速转播到世界各地。2012年传入我国,“大型基金会、高校及教育企业开始与慕课项目开展深入合作,大大推动了慕课的快速发展,也使2012年成为慕课之年”[3]。

自慕n之年(2012年)之后,机构Coursera、机构Udacity、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机构edX、伯明翰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创办的FutureLearn公司都开设了MOOCs公司。其中,Coursera是目前世界最大的MOOCs公司。2013年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印度、爱尔兰也成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欧盟的11个国家甚至发起“泛欧MOOCs计划”(Pan-European MOOCs initiative),由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EADTE)牵头,在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支持下创建了OpenupEd平台,试图集全欧之力在MOOCs市场与美国抗衡[4]。

在我国,MOOC课程受到了很大关注。从2012年开始我国学界开始关注慕课这一教育的新热点,从2012年2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发表两篇系统介绍慕课的论文开始,截至2017年4月,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共有关于慕课的论文3000余篇。2013年11月,教育部鼓励全国的“985”高校率先建设一批慕课平台及课程,很多大学相继成立自己的慕课制作研发团队,在慕课建设、应用和推广上给予人员、经费支持,在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下,慕课教学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慕课已经引发了在线教育的战国时代[5]。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人来自中国。MOOC的快速发展,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90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反之,令人忧虑的是,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流失率高,顺利完成学业课程的比率也低,根据果壳网进行的“MOOCs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s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6]。

2.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特点

2.1MOOCs的快速发展

MOOCs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MOOCs机构和课程规模的快速发展,在短期内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学习者关注;二是在发展过程中,MOOCs自身也在不断演化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各类实践形式。MOOCs多元丰富的实践形式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有关,更深层的原因是技术强劲的革命潜力,以及教育组织与服务模式的多种课程性。

远程教育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慕课是远程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实现了完全的通过现代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与慕课完全相同。慕课与顶尖名校、名企合作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的构建模式对学习者绝对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2有利于教学评价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费用低、内容新颖、上课时间灵活的课程时,教学评价就成为尤为重要的指标,课程内容、形式成为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学生选课数量成为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

2.3教学改革的新契机

据最新调查显示,从14个平台1300余门被调查课程提供的数据分析,目前MOOCs课程仍然保持传统课程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未有新的突破。翻转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迪者[7]。

2.4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慕课的课程设计时长在15分钟左右,符合心理学对人的高度专注时长15分钟-20分钟。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学生有疑问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或在线提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随堂测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3.1教师授课思想的转变

远程教育教师与慕课在授课理念上还存在分歧。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上还延续传统的教育理论,侧重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课程组织者、评价者手中,学生通过PPT、视频和教学文件进行学习,学习模式枯燥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然而,对于慕课来说,我国学者李青认为:MOOCs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网络化链接才是知识组成的结构,学习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学习就是学习者的知识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互通的过程,保证学习者永远处于不落伍的状态[8]。这一思想使慕课与以往的远程教育课程有了很大的差异性。

3.2教师授课形式的转变

目前,远程教育大多采用“三分屏”课件。课程学习者通过三分屏课件学习时,既能看到老师的形象,又能听见老师的声音,还能看到老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有利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开展[8]。与慕课相比,缺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有效师生互动与小组讨论环节,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回复和指导。而且,慕课与三分屏课件相比授课时间大大缩短,从每次课程1小时缩短到15分钟左右。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教授的认知负荷理论认椋人类的工作记忆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如果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就可能超负荷而无法有效记忆[9]。

3.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习者有了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性。但是,并非现有的慕课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有些学者所言[10]:“慕课从课程的吸引力上看,大部分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化,授课形式固化,缺少娱乐元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令人忧虑的是,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流失率高,顺利完成学业课程的比率也低,根据果壳网进行的“MOOCs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s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11]。据统计,“美国Coursera平台的用户量多达400万,但课程完成率却不到10%,以上海交大为例,《数学之旅》作为上海交大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之一,其课程通过率仅仅为3%”[12]。

可见,自制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大学生参与慕课学习的效果一般,慕课学习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大。因此,利用远程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与探索

在2014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慕课对远程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专家们认为:慕课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需求。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对已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环节落后、师生互动缺乏,远程教育学习和考试平台复杂是造成远程教育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慕课潮流和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远程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地要顺势而变。认真分析学习者的需求,认真总结慕课和远程教育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把慕课新的授课形式和远程教育有效结合,并在实践中解决教师教育领域慕课发展不断涌现的各种难题,进而推动我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词条[EB/OL].http///wiki/%E5%A4%A7%E8%A7%84%E6%A8%A1%E5%BC%80%E6%94%BE%E5%9C%A8%E7%BA%BF%E8%AF%BE%E5%A0%82.(2014-02-22).

[2]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5]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5):59-63.

[6]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果壳网,http:///post/610667.2016-02-09.

[7]陈竹.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N].中国青年报,2013-05-23.

[8]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0-36.

[9]J.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u, Jan Elen, M. J.Bishop.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3:85-96.

[10]王应解,冯策.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

慕课教学论文篇11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广泛,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国家旅游局在《关于“旅游+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要求,“到2020年,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国家智慧旅游公平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慕课平台的出现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的事情。

一、慕课教学模式概述

(一)慕课教学的特点

“慕课”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和在线开放。大规模主要是教学受众规模庞大,远远超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几十人规模,可达到几万甚至几百万。在线开放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的网络化和公开化。学习者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有网络上网就可以参与课程学习。慕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方面主要有两大特点。

1.慕课教学模式使学习者更具有自主性。从具体授课方式上,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灌输,慕课更能突出双向互通的教学方式,教师主体的地位有所削弱。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不是被动的被迫学习。

2.慕课教学模式使学习空间更加多样化。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授课空间比较固定。慕课通过互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而不需要受限于特定的时空,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更加灵活自主。

(一)慕课教学的优点

慕课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Massive)。慕课对授课对象来说只要你想学习就可以参加,不论你有没有相应的学历,不论你是什么职业,它也没有人数的限制,所以同时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学习都是有可能的。二是开放(Open)。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无法重复,教学资源也无法对外传递,学生很难多次重复听取。慕课课程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各种资源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反复学习。三是在线(Online)。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时空局限性,学生不能随意选择学习。慕课这一教学方式没有这些问题,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学习。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以安徽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我国旅游学科发展历史较短,旅游管理专业理论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日趋科学完善,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案例陈旧老套,理论性较强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狭隘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专业教师教学思维固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乏创新意识,对于互联网给教育教学的冲击缺乏敏锐的嗅觉。部分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教师由于教学思维固化、接触新事物比较滞后,他们对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些教学方式缺乏了解和热情,对一些新型教学方式例如慕课、微课等甚至排斥和不以为然。

通过对安徽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7名专业教师的调查发现:82%的教师对慕课教学方式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仅有16%的教师了解慕课教学方式,但对其了解程度不深,仅仅知道有这样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何操作不了解,(如图1所示)。

(二)教学手段传统

部分教师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和落后,课件大多数还是传统的PPT课件,至于录制课程视频、虚拟学习的平台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掌握不多。安徽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的PPT+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传统的教学手段,部分教仍采用课堂板书的形式在授课。当然,目前我们学院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也是导致教学手段陈旧,难以创新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资源有限

目前在国内MOOC 主流网站中,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非常少。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于接受新型教学方式的速度较慢,教学方式创新力度不够。

通过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搜索“旅游管理”相关课程,仅搜到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3门,包括旅游美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导游实务。另外,笔者也从MOOC中国官网上检索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仅有中国饮食文化课程。

三、慕课对旅游管理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慕课毕竟是一种新型事物,人们在接受它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候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慕课课程的方式,以实际体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引学生们加入慕课学习行列,培养学生借助慕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部分慕课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慕课课程。

(二)利用“慕课”优势,探索旅游管理教学新模式

慕课涵盖多领域多学科内容的教学特点能够极大的帮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拓展学科内涵。此外,慕课的在线开放特征可以让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尝试通过互联网创新教学方式。如通过个人网站、微博等建立微型旅游网络课程等。这些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方式,也能够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为思维创新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借助慕课教学资源,延伸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空

鉴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和慕课教学的优势,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适时上线自己所任教学课程的慕课课程,或者是与自己日常教学同进度的专业课程,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中国旅游业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已经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业大国的实现了转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象。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慕课课程较少,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专业教师主动参与旅游管理慕课课程建设。此外,我国高校还可以尝试搭建旅游管理中文慕课平台。与此同时,实现慕课平台从无到有的问题后,还要进一步保证质量。借助慕课课程开放共享的特征,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更加容易实现,也非常符合当前提出的“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协同创新”的理念。

慕课教学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080-02

[作者简介]陈羽洁(1993―),女,江苏盐城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2012级在读本科生。

2012年,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闯入人们视野,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许多专家学者将2013年视为“中国的MOOC元年”。本文就西部高校学生运用慕课的情况,以及教师应对现阶段慕课推广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慕课的概念与特点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简称“慕课”)是以兴趣为导向的,高度自由化选课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现阶段较主流的慕课运行平台有Coursera、Udacity和edX。慕课平台上有全球各大高校的教学资源,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还有更多高校正在加入设计、开发慕课的浪潮之中。2013年,中国的知名大学也参与到这场在线教育革命中,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华东师范大学的华师慕课等。

(一)课程设计整体化

每门慕课都由若干课时组成,每个课时由若干段视频组成,视频中设计有相应的课后练习和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核者可获得该高校认证的结业证书。目前的慕课基本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充分模仿传统的学习过程:选课―听课―完成作业―参与课后讨论―参加期中期末考试―获得结业证书。此外,课程开发者还会定期更新课程信息,提供一系列的学习建议和帮助。

(二)课程开发个性化

慕课的开发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别于其他网络课程,更加个性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此外,慕课提供了一个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的平台,学习者可以跨时空与同学、教师、助教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性、自由性。

二、研究对象

慕课引发了高等教育变革的新浪潮。对西部高校的学生来说,东西部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差距,而慕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去发展自己。笔者以桂林六大高校――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MOOCs在桂林高校学生中的应用情况及反思》,对他们实施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希望通过对此分析能够得出适合西部高校学子学习及推进慕课的应对思路。

三、现状分析

(一)基本学习情况调查

以桂林市为例,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是这次调查关注的重点。调查的问题包括:在课堂之上,注意力能够集中多长时间?课外学习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小时?平时运用哪种网络学习资源辅助学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课程开始的前25分钟,这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最高的。74.8%的大学生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在三小时以内,这个时间并不多。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他的事务过多导致课外时间紧张,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导致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少。要延长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合碎片化学习的课程,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慕课的短小精悍及随时随地可学的灵活性能够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要。而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平时会较多地运用互联网学习资源辅助学习,但是各种网络学习资源的运用情况有很大不同。

图1显示了大学生运用网络学习资源辅助学习的情况。运用慕课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更愿意直接用百度搜索获取相关问题的答案。此外,调查显示,超80%的学生不知道慕课这一新兴事物,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知道了慕课后愿意去了解它。这证明,慕课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但对于信息较为闭塞的西部高校的学生而言,慕课仍然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有的学生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学习方式落后导致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影响了学习成绩。

尽管不了解慕课,但学生还是对传统课堂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教师授课速度过快,学生接受较慢,学习效率低下。但是传统课堂也有其优点,即可以保证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学生的问题可以当堂提问当堂解决。基于学生对传统课堂的认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并在传统课堂中引入慕课,克服传统课堂的缺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慕课的基本情况调查

尽管西部高校学生运用慕课学习的较少,但还是有了解甚至学习过慕课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慕课的情况,为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慕课奠定基础。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慕课的原因是慕课比较有趣。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慕课的动机。而对比传统课堂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慕课在这方面的优势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由于每节慕课的时间都很短,基本在10分钟以内,能够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另外,慕课的时间短,灵活性高,符合大学生学生生活忙碌,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有效率的学习,哪怕大学生用于课外的学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只要利用好了,对自我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调查表明,尽管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慕课学习有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慕课学习还停留在表层。真正学过慕课的学生非常少,只占总人数的5.7%。在这些慕课学习者中,大部分学生只是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课程学习,约一半的学生能够坚持学完整个课程。这表明,选择慕课学习的学生,学习态度良好,课程完成率较高。

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传统课堂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网络学习没有很好的交流渠道和交流机会。但是慕课克服了传统网络学习的这个弊端,慕课交流平台的交互性强,可以让教师、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习慕课的学生都会参加讨论,并且觉得讨论的效果很好。这表明慕课若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运用,可以克服传统网络学习交互性差的弊端,让学生通过慕课交流平台与所有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并与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讨论。这样的交流方式在知识共享和获取层面上可能比传统面对面课堂的交流更好,毕竟在传统课堂上,学生能够与之交流的仅仅是教师和有限的同学,然而在慕课上,谁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同学,谁都可以是自己的教师,慕课的使用者和开发者都可以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

四、推进慕课发展的措施

(一)在学生中推广慕课

西部高校的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不了解慕课的,不了解就很难谈及怎么利用好慕课这一资源,所以,推进慕课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在西部高校学生中合理地推广慕课。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会运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这为慕课的推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要推广慕课,教师应先充分了解慕课以及慕课的特点,在平时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推荐学生用慕课辅助学习。既然有学生运用网易公开课这样的课程资源,推荐这样的学生学习慕课会比较有成效。此外,对没用过网络视频资源辅助学习的学生可以慢慢向其介绍慕课的优点。毕竟大部分的学生都用过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这类因为兴趣相同而聚集在一起讨论的网络社区,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慕课,让学生自己探索慕课的社区功能。总而言之,教师应在了解慕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慕课推广,鼓励学生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变传统课堂结构

研究表明,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大致为25分钟。通常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前25分钟,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这个时间段内给学生讲解重要的内容。在之后的时间里,学生处于较为疲劳的阶段,对教师讲授这种教学形式的接纳度较低,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慕课。在学生完成慕课学习之后,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或进入讨论区讨论,这样一来,能较好地防止因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厌学的情况,也能利用多方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鼓励教师应对慕课带来的冲击

美国某杂志曾发文称,“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会有一半消失”。国内也有“慕课是否会取代大学”的担心。一些已投身于慕课建设的教师也表示,不管慕课将来会对高等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势必导致高校之间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将表现为学校、教师的优胜劣汰。基于此,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学习能力、知识传播能力远远不够,要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还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可以预见,当慕课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教学模式带来的便利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慕课竞争的焦点必然由教学模式转移至教学内容,这既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如何提升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融合和贯通,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