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建设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8:53

慕课建设论文

慕课建设论文篇1

为了加强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本课程要求软件工程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技术环境,成为同时掌握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较宽的学科理论基础,有助于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2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国际社会各国都逐渐加强科学和工程研究,强化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鼓励创新,培育和发展创新性教育环境和系统[3-6]。软件学院针对学院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必修课程,这门课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学分为3,周学时为3,授课总学时为54。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项目计划与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系统架构和构件、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为通过课程支持结合应用背景的软件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该学期开设了《软件工程实验》这门必修课程,学分为1,周学时为2,授课总学时为32。以软件构思、软件设计、软件实现,以及软件运作等为主线进行,结合软件工程关键知识点出发设计实践体系,支持对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需要,具体的实践体系由以下实验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安装与应用,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软件开发工具的安装流程和使用了解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实践主流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具。

第二个环节是软件工程标准化文档撰写,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较为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通过对标准化文档的撰写熟悉软件生命周期,并且针对具体应用背景,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三个环节是构思性实践,构思要求学生按组考虑技术、企业战略等因素,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依靠分析技术,对待开发软件系统所对应的问题域和系统责任進行分析和理解;对其中的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按照某种规范形成需求规约。这个环节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相互协调的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擅长于完成具体的任务,不擅长寻找问题,所以这也是学生觉得最困难的部分。

第四个环节是软件项目管理实践,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和工具,实践人员管理、成本估算、质量管理、过程改进相关过程,针对构思部分得到的项目创建资源列表、资源分配,成本分配等。

第五个环节是软件开发绘图工具安装与使用。要求学生培养面向对象的分析能力,使用UML绘图和建模工具实践确定项目的需求分析,给出业务处理模型、用例图和包图,使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建模操作,生成标准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六个环节是设计性实践,学生通过一个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设计而进行实践。在构思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实现上,从对问题空间的建模转移到解空间的建模。该过程为实现构思阶段生成的需求模型引入计算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描述,并从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改进软件结构,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七个环节是软件测试实践,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和自动化工具,实践自动化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以及单元测试过程,在此基础上迭代地进行需求验证,对前期的需求分析修改。

第八个环节是实现性实践,学生掌握实施技术,实践软件的编码、配置、集成、验证、认证和对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代码版本控制、配置管理、权限管理、历史记录跟踪等,按业界规范撰写和管理源代码。将程序设计艺术融入到编码实践中,要求学生较多地考虑程序的内存要求和运行时间等,提交用户手册等文档。

第九个环节是运作性实践,学生在相关网站和同学群中对开发出的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撰写商业企划书,了解融资和相应的营销和服务渠道。并反馈到构思、设计和实现阶段,对前期的需求、设计和编程等进行迭代式地修改。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具体要求学生能掌握教学课程以外的相关技术,以自学习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能运用相关技术创新地进行实际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体系涉及基础面广、可操作性强、环节之间层次分明、并强调循序渐进注重过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践,在网上通过配置环境等进行项目合作,提交项目等,并完成网上测评。实践体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促进回应和互动,进行灵活的实践环节设计,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教师和其他学生较为有限,由于时空的限制无法进行随时的沟通。实践体系使得学生可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按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自主的参与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按不同的兴趣点和授受能力进行创新。

3 翻转课堂建设(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软件工程慕课由于授课时间及地点的灵活性,可缩短每次授课的时间,通过每次6-8分钟左右时间的授课,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较短的时间片使得学生可自由地编排教学内容,易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可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着重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针对传统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授课知识点进行删减,分为以下研讨主题:

软件工程的发展史:基于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重要里程碑事件研讨其意义和影响,学生交流关于工程的理解。

软件生命周期:讲授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交付、软件维护各阶段,讨论敏捷软件、SCRUM、极限编程等。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讨论软件过程模型及其发展过程,对现代软件过程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讲授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工程学中的作用。

SE-CDIO和系统案例:以实践案例分析讲授SE-CDIO人才培养模式,风险投资项目,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专利,项目实践过程。

软件项目管理:讲授软件项目管理大师及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团队组织与管理,讲授软件质量保障,软件配置保障。

需求工程:讨论软件需求的开发和管理,以需求在整个软件项目中的作用和开发过程为主线,完整描述了需求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UML业务建模、需求规格说明、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需求工程活动。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讨论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建模工具,讲授需求分析过程中UML业务建模和需求规格说明撰写。

软件设计:演示具体示例,讲授设计视图和设计图、设计视角和设计关注、需求和涉众、设计理由、设计描述的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讲授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体系结构集成、测试关键需求、项目约束、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逻辑设计、和软件体系结构实现与完善。

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讨论包的创建、构件之间的接口、关键需求的实现、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要求及过程、体系结构原型。讨论集成的策略、桩、驱动与集成测试用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文档描述众、体系结构集成与测试。

人机交互设计:讨论人机交互设计的人类因素和计算机因素、一些人机交互设计原则、人机交互设计过程、经典的界面设计。

详细设计中的模块化与信息隐藏:讨论优秀设计的标准、设计质量、分解与模块化、信息隐藏。

软件构造:讲授软件构造概述,软件构造活动,软件构造实践方法,讨论软件构造活动、重构、测试驱动开发、结对编程。

代码设计:讲授代码的易读性、易维护性、可靠性,讲授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和问题代码,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

软件测试:讲授测试用例开发、代码开发单元和测试用例间的关系、测试用例的选择、随机测试、基于规格的技术黑盒测试方法、基于代码的技术白盒测试方法、特定测试技术;

軟件运营与演化:讲授软件可修改性与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类型、软件维护的高代价性、软件维护过程与活动,讨论软件运营和软件演化实践。

新技术专题:讨论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环境下的软件工程新技术。

传统教学过程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现象。对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发生改变的IT新知识和技术,传统课程教学时间和地点容易受限,课程内容难以快速调整,使得教学滞后于知识的发展。软件工程慕课提供一种对传统课程有效的补充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习能力。联结主义式的慕课集结各种资讯从而实现高端的知识交换,使得学生可即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可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地改变所学内容,便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慕课通过联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混编大量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内容的不同讲解方式甚至相反的看法在一起,易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SECDIO课程辅导建设(SE-CDIO curriculum

guidance construction)

为了有效地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本课程实现慕课和软件生命周期的有机结合,进行慕课及工程教育模式[1,2]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将整个课程分为SE-CDIO四个阶段进行,具体为SE-ConcEive软件构思、SE-Design软件设计、SE-Implement软件实现、SE-Operate运作。按这四个阶段教师不再进行课程的讲授,更多的是执行过程控制和导引的作用。各阶段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SE-C的内容主要是软件需求与建模。此阶段要求学生针对目前的技术热点,进行技术报告,体现自己的自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创新技术的资源,如TED演讲等,了解目前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如3D和4D打印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和虚拟计算应用等。学生要进行市场研究,找到所学习技术和当前软件需求的结合点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在此阶段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并且确认结合点可行。由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缺乏了解,教师会引导选择背景较为熟悉的创新项目,让学生了解创新技术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创新求解。让学生针对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性求解问题的能力。由于交叉领域易于进行创新,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比如和生物学院的学生合作进行生物序列比对、识别等。这阶段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SE-D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设计与优化。此阶段要求学生能针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设计,并且结合业界的先进技术,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创新设计及优化。使学生所学习的资源远远超越了已有课程教学的内容,甚至跨越了专业,体现了多样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人脸识别的技术、社交好友评价及识别系统等。由于学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点,能有效地发挥自学习能力。教师在此阶段不再是传授的角色,更多的是辅助和指导的角色,指出方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少学生能针对待求解问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能利用学到的新技术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本阶段教师将基于搜索引擎对新项目进行查重,确认学生所选择项目创意或使用技术上的新意。

SE-I的内容主要是软件实现、集成与测试。此阶段中学生需要对选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与实现。往往此阶段也是出错最多的阶段,除了核心技术问题外,运行环境的设置、接口的设置和调用也是失败最多的地方。例如,在软件的配置过程,往往出现由于版本不同而引导的问题,以及由于运行环境不同而导致的问题。在手机软件的设计中,学生往往由于一些接口以及配置问题而陷入困境。由于学习的是新技术,很难从同学和教师身上获得答案,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国内外的技术论坛进行学习。学生的自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此阶段将得到锻炼。

SE-O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运用、维护、产业化、市场营销,让学生经历工程中理论技术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功能,事实上很多时候需要考虑非功能性需求,如用户友好性、易用性、易维护性等。学生通过软件的试运营,改善产品的界面设计,优化软件的使用方式,细化用户需求,达到对前三阶段的迭代及反馈式改进。在此阶段,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营销、管理及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主动接触他人,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一流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GOOGLE公司的经营理论和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公司的经营及相关产品发展。此阶段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同一软件的多版本比较,以及类似功能的不同软件比较,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比如通过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不同时期的公司网页和软件产品,以及中外IT网页和产品的比较,学生可了解业界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趋势,让学生了解软件市场的热点和趋势。

5 改革考评方式(Reform the way of evaluation)

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实践环节薄弱。为了满足学分和教学体制的要求,学生必须按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相关学习,这影响了创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持续性。本课程的考核实施过程控制,成绩不完全由考试或大作业决定,还将包括考勤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演讲、学生的自学习和团队沟通能力、软件创新能力等共同组成。学生参与的软件竞赛成绩,以及参与的教师研究项目可计算入本课程的考核成绩。

慕课建设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22-03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雏形形成于2008年。近年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并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目前涌现了“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 和edX 三大课程提供商。[1][2]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无论在传播内容、渠道,还是在受众体验等方面均具有传统教育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师生的教与学都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2]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探究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中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及面临的挑战(Threat),以期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学生学习慕课基本现状

(一)通识教育共享课程选修情况

2014-2015学年,学校以慕课形式共计开设10门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供学生学习。经统计,全校共计有3388名学生参与了选课并进行了学习,其中选修现代社交与礼仪课程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60人,占总人数的13.6%。

(二)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共享课程情况与常模的比较

为更好地了解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运行模式下学生学习慕课情况,本研究将其与184所合作高校学生学习现状数据常模进行了校际横向比较。常模高校的慕课学习人均登录次数为18.9次,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为81.1%,人均论坛参与数为0.61,平均成绩为60.4分,成绩合格率为62.6%。结果说明:1.学生在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上的学习自主性有待加强,即使网络助理教师通过在线方式定期督促学生学习进程,但是仍有18.9%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在线教程;2.尽管在线课程论坛资源在解决问题时非常必要,但是进入论坛进行互动的学生偏少,人均论坛参与数仅为0.61;3.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率偏低,平均成绩仅在及格线上下浮动。虽然,本文中案例研究高校学生在人均登录次数、人均论坛参与数、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平均成绩及成绩合格率方面均高出常模水平,在184所高校排名中依次排在19、53、85、99以及107名。但总体看来,以慕课形式开展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学习质量还有待加强。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SWOT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冲击着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慕课可以解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师资不足问题。通识教育选修课能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外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但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受限于师资条件及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因素,多数高校往往只能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成科普课、讲座课等,课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3][4]同时,因为师资不足问题致使通选课只能采用大班授课,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受限。而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引入慕课中就可以实现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多个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学生到慕课平台上去学习,然后通过官方或本校组织的考试获得学分,这既有效发挥了重点高校对普通高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相对减少了教师工作量,缓解了师资和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2.拓展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慕课作为“可移动式”课堂,学生学习地点更加灵活多变,只要学生有学习意愿和时间,就能根据个人情况通过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等在内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依据课程讲授内容掌握程度合理分配时间。3.慕课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慕课模式下一节课约20~30分钟左右,完全符合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规律,另外在保障各章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又通过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来呈现教学资源,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及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学生可在慕课课程论坛中进行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等活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劣势

慕课在发挥固有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特性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1.“人机互动”缺少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师生面对面互动中的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等均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及情操,而“人机”互动使师生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难以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2.慕课平台适时监控学生学习效果有待加强。Udacity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表示,慕课在线教育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伤”就是“很少有人能将课听完”,而致使学生在线通选课学习成绩合格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鼠标滚动完整个教程” 。[3][5]慕课模式下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更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约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慕课传授的知识“碎片化”及“表面化”。慕课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人性化”教学形式,将本应该一气呵成的深刻讲解切割为碎片化知识点。另外,慕课的“开放性”使其面对不同教育群体时不能“因材施教”,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常将艰深问题和深刻理论的解释变得表面化、庸俗化。[4]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机遇

慕课风暴不仅在教育技术层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机遇。1.慕课平台能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即使慕课平台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了最优化,但是一流大学提供的慕课未必契合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展需求,因此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借鉴其慕课建设经验,主力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校本“精品”课程势必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2.“明星教师”效应的聚集。慕课平台能集中某专业、领域内掌握专业前沿知识、教学能力强的“明星教师”,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慕课的积极性和高效性[5],其“明星效应”会激励大批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挑战

慕课的出现不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促进教育资源重新分化组合,优胜劣汰。鉴于一流大学拥有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其在慕课建设及学员选择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受自身办学条件等局限性的影响,如何避免自身沦为一流大学慕课教学的实验室及辅导室,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2.凸显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慕课提供的有偿或免费课程打破了时空界限,注册学习者众多,使提供慕课及学习慕课课程的成本缩小,同时慕课还提供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课程,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对策

(一)以精准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慕课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

慕课引人入胜及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深得人心,但是面向不同层次高校及不同教学背景的学生群体,其很难精准化地实现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正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的必然选择。 联盟可以分为区域联盟、行业联盟、同类院校联盟多种形式,如上海30余所高校共同开发并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重庆大学联合19所同类院校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机制。[6]基于共同特征的群体进行慕课联盟,实行共享课程开发及学分互认,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组织性,更重要的是基于相似的办学特征,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共享课程,实现精准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慕课”建设

慕课平台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下,开展慕课平台下传统基础课程的建设,其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及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传统文化底蕴及文化特色的“校本慕课”,同时加强合作发展,争取区域与高校间的联盟及合作,进一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这无疑是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

大学课堂教学怎样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师生对话、知识灌输到能力提升、共性教学到因材施教、封闭课堂到开放教学的转变,是高校亟须改革的问题。而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处理好线上学习慕课,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的关系,是提高慕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慕课的发展不代表传统课堂教学的消亡,就慕课的价值取向而言,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调查,在案例研究高校中有87.60%的学生倾向于通识教育选修课采取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线上自主学习+讨论(作业)+线上或线下考试”。因此,将慕课融入传统教学,能使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线下“面对面交流”层面,引导教师认识到慕课发展带来的“能力危机”,不断钻研专业业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育,打造一流核心课程

慕课打破了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脑在线注册方式,共享到最优质的课程资源。部分特色不够鲜明、核心优势不够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将会被同类院校相对优秀的课程所替代。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一流的教学团队,着力打造特色核心课程,同时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学生海量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改变以往单纯靠经验和简单的分数进行评估的方式,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教学运行、动态追踪、评估反馈、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才能使学校在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4.

[2] 张振红,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3] 杨满福,焦建利.大教学、大数据、大变革――edx首门“慕课”研究报告的分析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6):34-37,50.

[4] 徐武生.互联网翻转课堂:慕课模式的教育传播学思考[J].当代传播,2014(2):74-76.

慕课建设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2-02

一、认知“慕课――传统教学”的融合

(一)慕课推动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革新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其持续攀升的学费及其费用开支、不断降低的教育期望值以及学习效果的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才可能加以解决,因此传统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慕课是教育思想理念发生变化的自然拓展,是对于教育手段化、知识商品化、大学开放化的全新认识。应用型本科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早已形成共识,慕课在线教育、平台开放、信息共享、主体互动的优势,为革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在自发主动革新乏力的情况下,慕课这种新技术、新形式将大幅推动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是,慕课不可能彻底取代传统大学,应开展与大学的合作,在合作中将进一步改造、革新大学。慕课将深化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慕课有助于实现高校间的竞争与合作

目前缺少高校间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平台,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将有利于加强高校教学与科研间的联系。一是要推动学校间的课程合作。组织不同高校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后辅导答疑、理论前瞻等进行探讨交流,共同推进课程建设。二是保持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多个慕课平台的存在实现了多元化的知识创造,但也要注重传统教学平台的维护和建设,既保持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又充分发挥不同教学形式的特色与优势。

(三)慕课与传统教学融合能满足学习类型的多样性

文明发展类的学习,需要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灵感和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有批判精神,需要组合讨论、启发等,也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践验证等,对于此类学习,慕课基本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慕课适用的局限性。实践表明,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并不能实现所有类型的学习,或完全替代某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更为恰当的是将慕课作为部分课程传统教学形式的辅助工具来使用。

(四)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慕课可以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技术性支撑,而慕课的内容、教学设计等,仍然有赖于传统教学的发展,这样才可能实现“师生双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现实中,部分慕课采用的新颖的教学形式也能反作用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慕课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建构能力,教师角色同时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启发引导者转换,基于不断发现、创造知识的能力来重塑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又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证数据分析,量身打造充分满足主体的课程需求,依托慕课形成的大数据资料构建需求主导型教学模式。因此,慕课与传统教学之间能够相互激发,共同发展。

二、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设计

(一)准确定位慕课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是一个关键问题。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在正确定位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优势之后,进行慕课的市场需求分析。关心“教授和学校的特长在哪里”,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慕课是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激发潜在用户去寻找更具个性化、更具创造力、更为连贯的互动学习模式。目前开发成的慕课还没有摆脱大学课程的整体性特征,没有关注到学习者对知识的“部分”需求。展望未来,慕课不大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救星,也不是灵丹妙药,对大学面临的很多问题很难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造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解体。慕课未来需要开放更多的新的访问平台,实现量上的飞跃发展。慕课要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融合,融入一些传统的因素,同时也会让应用型本科高校变得与从前有所区别。

(二)重塑慕课课程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可以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引进名牌大学开发的慕课。由于名牌大学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一般情况下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更能够抓住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目前,不同学校和公司开发的慕课平台存在较大的差距,尚无统一的标准规范慕课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而且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基础设施条件、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是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引进慕课教学形式。名校开发的优质慕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引进慕课时,要追求慕课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的实现,它决定了学生利用慕课学习的可用性、接受性程度。在引进慕课的过程中,要预先评估所引进的慕课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并要对学生慕课学习的效果进行预期评估。要结合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力,选择采用契合度高的慕课,以提高学生在慕课学习的实际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自主建设慕课或与其他高校合作建设慕课,无论如何,每所大学都至少应开设一门体现本校特色的课程。实验类、实训类、实践类等课程依据现实技术条件是不适宜开发成为慕课的,目前已经和能够开发的慕课基本上都是大学课程中的认知类课程。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正确界定采用慕课教学形式的课程种类,对于已有成熟结论的课程、具有程序性、显性特点的知识内容应尝试利用慕课教学形式;对于知识观点存在分歧的课程,具有发散性、隐性特点的知识内容则不适宜开展慕课教学。

(三)开创慕课自主学习模式

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慕课学习模式的创新。慕课具有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参与性、内容的前瞻性、资源的优质性等特点,是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实施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渠道。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相关课程,充分发挥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对多种教学资源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复习课程的知识点,参与互动讨论并积极思考,完成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未来慕课发展的主流方向,是线上学习和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即课前借助慕课以在线学习方式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解决学生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这样课堂授课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要加强对慕课使用者的引导,实现慕课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由于现有慕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里要做好筛选工作,将慕课中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要求相吻合的知识内容作为应用对象,教育管理部门要发挥指导作用,制作宣传手册,指定指导教师为学生慕课学习提供全程的指导和答疑;应用型高校应提高学生用户对慕课的接受度,使其自觉采用慕课学习形式,拓展慕课的应用市场。

(四)设计慕课翻转课堂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要放弃课程主导者的传统角色,要实现启动和协调课程的角色转换。课前增加调查环节,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理论功底、学习目标期望值和实践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实施计划和相关教学内容。个性化设定学习实现目标、学习环节主题、学习具体要求、学习时间限制等内容,并提供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协助学生做好课前的学习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重点、难点化讲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安排行业专家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练法等翻转课堂模式。课后调查,目标是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状态及其对课程的满意度等信息。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教师的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后续课程安排。安排学生组成自由学习组织,就学习内容开展互作与交流。课程学习全部结束后,由教师负责编制课程实施总结报告,系统全面总结课程各个环节的得失,并与学生共享。

(五)建立慕课学习共同体

加大对慕课的宣传和推广,使潜在用户了解其市场定位、实施目标、操作方法及其功能优势,从而全面提升慕课的认知度。要不断拓宽新的宣传渠道,除了借助纸质媒体、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外,要积极推广线上宣传形式,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拓宽与用户间的沟通和联系途径。

应用型高校是慕课的潜在需求者,要完善慕课的实施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高校学生充分利用慕课形式进行学习,实行“通过平台选课,学校间互认学分”的新型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学校网络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移动网络覆盖全校园;要为缺乏慕课学习条件的学生提供相应硬件支持。

由政府主要推动慕课平台建设。包括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为网络课程的推广普及和构建提供保证;为从事慕课开发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对参与慕课建设的高校、团队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

尝试启动金融资本运作模式。资金投入是慕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不能过多依赖财政支持或社会捐助,可以考虑引入金融资本为慕课平台提供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只有积极主动地与金融资本展开合作,才能实现慕课的可持续发展。

慕课建设论文篇4

2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慕课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慕课的来临,给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机遇。目前慕课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迫在眉睫,也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目前加入慕课的高职院校数量还不够多,开发慕课的资源库规模上受到限制。开发的慕课资源,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和企业行业一线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信息科技的高速建设,慕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定会是一个创新的发展趋势。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市场营销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新的平台和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未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方向。建设慕课资源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3市场营销专业慕课资源构建思路以及建议

构建市场营销慕课资源,在资源的开发上,应该分类为教学课件资源、习题资源以及项目案例、研究讨论资源等,让这些资源在慕课网络平台上产生互动和交流。

然后我们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完善相关营销的实际案例和资源构建。联合企业制作真实或者虚拟的项目让学生在学习慕课的时候,有真实的情境去模拟。构建市场营销资源的协作体系资源,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比如模拟营销体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各自担任CEO、CFM、CMO等职位。

其次在市场营销专业慕课开发构建方案上,我们必须具有定位前瞻性、对象层次性、开发者多元性、易用性等特点,我们需要多重维度构建慕课资源。

3.1市场营销专业慕课的开发思路上应该定位准确且具有前瞻性

在市场营销慕课资源的构建上,首先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就业市场分析。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要定位准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慕课的资源更加应该面向未来、面向真实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需求。信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慕课的资源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我们在构建慕课资源时,尽量的使用新的技术,选材上使用新的案例和最新的企业信息。

3.2在市场营销专业慕课资源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慕课使用对象的层次性

在高职学生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慕课中,更加需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自主地制定课表和学习进度。因此在慕课资源的开发上,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层次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学习者更加精细化的学习情境和体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尽量地将任务进行分解。比如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环境分解、市场营销产品定位分解等等,尽量地做到课程等资源的层次化。使慕课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基础,建立学习信心,使学习状态坚持和持久。

3.3在慕课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开发者的多元性

在高职院校开发慕课资源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既需要具有深入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能力。因此在慕课资源构建上,开发者既可以是学校的教师,同时也应该让行业企业专家加入进来,共同开发系列慕课课程,真正地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实践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服务。

3.4在慕课资源构建中应该充分考虑易用性

对于慕课资源,我们多鼓励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穿插论坛、博客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课程资源的制作中,增加不同学习知识时间的联系图或者图片等信息。将知识体系化整为零,分割成不同的知识单元,比如5分钟的时间去讲解一个知识点。若干个知识点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完整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易学易用。

4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慕课的应用前景

如今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对于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都转向以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做生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网络应用到了教育、研发、生产等各个方面。将慕课资源应用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在线教学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多维度地让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课堂时间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更多的高端市场营销人才将脱颖而出。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滔.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慕课(MOOC)”教学模式构想[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136-137.

[2]熊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5):87-90.

慕课建设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80

1引言

慕课也即是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是从传统课堂教学延伸而来的,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为想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的一种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又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本文着重对经管类慕课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课堂上,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慕课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改进方法。首先,慕课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学习资源、持续多样的学习服务,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进行及时反馈。另外,慕课内容不断更新的特点,能满足经管类专业本身需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形态接轨的要求。但同其他慕课课程一样,高校经管类慕课也存在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等问题。这也说明我国高校的经管类慕课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也就需要对高校经管类慕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明确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本文就立足于这一点,通过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推动高校经管类慕课的开发建设。

2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问卷设计

本文研究的是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参考与慕课教学质量相关的文献,按照可衡量性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分别从慕课学习者、慕课教师、慕课平台三个层面设计了25个影响因素变量。和4个慕课教学质量满意度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

2.2样本收集及信效度检验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在线和纸质的方式发放问卷300份,回收了280份。通过筛选共得到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5.71%。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的可信性及科学性,本研究利用SPSS21.0对所得的268份问卷进行了总体信度检验,Cronbach’s 幌凳为0.914,表明问卷的可信度较高。此外,判断样本充足性的KMO检验系数为0.911,大于0.6的经验值,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3616.980,自由度为300,显著性为0。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由KMO检验和Bartkett检验结果可知,本次收集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前6个因子集中反映了原始25个因素的67305%,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充分反映原始25个因素所包含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行旋转后因子载荷的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在第一个因子中,反映和联系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内容难度、深度适宜,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程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整体的满意度这六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反映的都是慕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传授、组织方面的,首先,经管类课程要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新的管理概念、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相适应。其次,教学内容安排应能使无论是慕课教师还是慕课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最后,经管类的理论知识要与案例相结合进行传授,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经管类慕课教学内容因子”。

在第二个因子中,与课堂形式相比,慕课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与课堂形式相比,慕n教学对完成学习目标的作用、经管类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用、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这四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因素反映的都是经管类慕课的学习效果,慕课教学只有发挥出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因此,将第二个因子命名为“经管类慕课学习效果因子”。

在第三个因子中,慕课老师的知名度、平台注册人数、慕课平台的知名度、视频视觉效果、网络稳定性这五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刚好对应从慕课平台角度考虑的对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此,将第三个因子命名为“慕课平台因子”。

在第四个因子中,慕课学习投入度、感兴趣程度、慕课课程完成度这三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刚好对应从慕课学习者角度反映的对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慕课学习效果的高低,慕课学习者自身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影响慕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最基础因素,对慕课课程的兴趣是慕课学习持续进行的前提。因此,将第四个因子命名为“慕课学习者因子”。

在第五个因子中,慕课教师讲课有感染力、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讲课语言精练,生动流畅这四个影响因素的系数较大,这些因素都是从慕课教师自身角度来反映对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慕课教师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上对该课程的评价。因此,将第五个因子命名为“慕课教师教学态度因子”。

在第六个因子中,慕课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这两个因素的系数较大,也是反映了慕课老师对慕课学生的重视程度的情况。因此,将该因子命为“慕课师生互动因子”。

4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利用上述因子分析结果,设自变量:x1(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内容因子)、x2(高校经管类慕课学习效果因子)、x3(慕课平台因子)、x4(慕课学习者因子)、x5(慕课教师教学态度因子)、x6(慕课师生互动因子)。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满意度变量为因变量y,模型如下:

利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四个变量都进入了模型,没有被排除的变量。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中,Sig值小于0.0001,拒绝原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由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内容、慕课教学效果、慕课教师教学态度、慕课平台和慕课学习者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教学效果因子对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最高,为0.601。说明高校经管类慕课的开设,要发挥出相对于传统授课,慕课教学的优势,以使学生“学有所得”为目的。其次是教学内容因子,为0531,说明教学内容是影响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学内容是学生首先关注的一个点,教学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其去学习该课程的最主要的原因。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影响高校经管类慕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总的来说分为慕课教师、慕课学生、慕课平台三个方面。慕课教师方面以教学内容对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慕课学生方面,以学生对经管类慕课课程的投入度、课程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慕课平台方面,网络的稳定性、视频的视觉效果也是学生对慕课教学质量评价关注的一个点。因此,接下来就从这三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5.1慕课供给与慕课需求相匹配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慕课教学,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授道解惑也”,因此,教学内容才是真正吸引学生去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对于经管类慕课,从授课教师来说,要知道开设什么方面的课程才是学生需要的,同时结合经管类课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授课。对于开设经管类慕课的高校来说,要注意慕课与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发挥经管类慕课开设的价值。

5.2强化学生的慕课学习积极性

无论是慕课教师还是慕课平台都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方式吸引慕课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慕课学习中,包括及时解答慕课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等。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慕课学习的宣传,同时组织人员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慕课学习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在引进慕n的过程中,要对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选择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慕课。

5.3构建良好的慕课学习环境

慕课平台要注意慕课视频界面的设计,包括界面的美观、流畅和清晰度。要注意能吸引慕课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慕课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另外,地方高校应不断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的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翟运开.基于慕课的高校经管类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3):7073.

[2]宋马林,黄红胜,杨力.经管类专业案例教学与就业能力的提高[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45):7577.

[3]邱均平,欧玉芳.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5):72100.

[4]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341):8084.

[5]马莉,惠调艳.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21(2):98101.

[6]张千帆,王程珏,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7]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4):2530.

慕课建设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62-01

一、MOOC的发展现状

MOOC即慕课,就是大规模的开放课程,它是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到互联网上,供众多学员学习。目前,国外慕课平台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高校创办,另一种是由民间组织创办。由高校创办慕课平台处于主流地位,慕课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平台――edX、 udacity、 Coursera均由高校创办。国内慕课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关开放课程的研究(主要指精品课程)则起步较早。

1.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2003年4月,为了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相关要求和内容,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包括本科课程:14348门,高职课程:5924门。这些精品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开放教育资源。

2.慕课平台建设现状

随着慕课三大平台的建立,我国也紧随其后。2013年,清华、北大率先宣布加入edx,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宣布与Coursera确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有众多高校通过加盟国际平台,利用第三方(如超星慕课)等形式加入到慕课平台之中。

3.慕课资源使用现状

目前,慕课平台广泛用于社会和学校教育当中,社会人员和学生均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当中的资源进行学习。

通过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与慕课模式相结合,为学生创建多种教学方式,以自学、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拓展等形式解决目前学生计算机水平起点不一致、学习需求不统一的问题,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多元化教学。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意义

1.理论意义

(1)丰富开放教育的相关理论。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教育方式,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本研究在进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探讨慕课与传统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能够丰富开放教育的相关理论,对后续的相关研究起到指导意义。(2)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一种教学模式的建立既可以丰富其指导性的教学理论,也可以作为教学实践的参照。因此,这种将传统教学与慕课相结合从而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实意义

(1)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需要。利用慕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老师可以将知识点内容制作为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自学使用,为学生提前学习、重复学习、超前学习提供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的需求。(2)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向专业化发展,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不同,利用慕课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满足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3)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对外开放,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其社会价值。慕课的教学资源形式――微课程,其资源短小、精练,对于制作者和学习者的硬件需求较低,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推广,有助于大学课程走入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其社会价值。

三、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学习技能为核心,以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相结合为手段,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探索符合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模式课程教学,解决目前大学学生计算机水平起点不一致、学习需求不统一的问题,并对慕课模式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慕课教学资源平台和评估体系等重要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广泛实践,获得了具有较好科学性、实效性和可移植性的研究成果。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老师前面讲,学生下面听的阶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本课题探索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模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核心,以探索符合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为重点,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大力推进慕课模式教学。

慕课建设论文篇7

关键词:慕课;桥梁工程导论;课程体系;在线教学;离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9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6804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慕课这一概念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第一次提出。截至2014年,全球的慕课平台已经超过了40家,仅在中国大陆上线的就有3家慕课平台[2]。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慕课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对于慕课在线和线下教育的建立和完善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3-6]。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慕课课程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弥补传统教育方式在开放性和富媒体方面的不足,是慕课课程体系研究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针对医学、电气等专业课程,目前已经开展了基于慕课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7-10]。而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通识性课程,桥梁工程导论由于其零基础性和弱前修性,可以对非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放讲授。同时,其内容的趣味性和科普性也容易融入大量的富媒体,能够满足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本文以土木类专业的通识性课程桥梁工程导论为例,开展了桥梁工程导论慕课课程建设框架研究,建立了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互动方式和考核方式四方面内容的课程建设框架。相关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慕课课程体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一、桥梁工程导论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桥梁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历史,熟悉古代、近

代和现代桥梁的代表性桥型及其美学内涵,掌握桥梁工程设计的基本力学知识和桥梁基本结构构成,掌握桥梁工程建造的基本工艺,了解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养护管理和健康监测的基本理念。

相比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桥梁工程,桥梁工程导论具有理论知识浅显化和教学方式富媒体的特点。对土木类专业的学生为专业基础课;对非土木类专业的学生为公共基础课。将该课程进行重新编排后,还可作为工程学习资料供相关从业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科普性质课程面向专业知识零基础的社会民众。然而,现有的桥梁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未注意区分其与普通专业性课程的差异性,延续了专业性课程以口述、板书加图片的授课方式,讲课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课堂授课方式难以将视图交互和实验互动进行有机组合,需要借助与慕课授课方式进行提升和改进。桥梁工程导论慕课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二、桥梁工程导论课程建设框架

(一) 课程内容

桥梁工程导论课程主要围绕桥梁工程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讲授展开,在课程编排上分为两个篇章,即人文桥梁篇和科技桥梁篇,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上篇“人文桥梁”主要从桥梁发展历史和桥梁造型美学两个方面介绍桥梁的人文知识。第一章“桥之史”主要介绍桥梁的发展史,包括中外古代桥梁、近代桥梁和现代桥梁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桥之美”主要介绍桥梁的造型美学知识,包括美学在东西方的哲学基础、美学在桥梁中的反映方式和古代、近代和现代桥梁中具有较强美学代表性的桥梁案例。

下篇“科技桥梁”主要从桥梁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和管理养护等三个方面介绍桥梁的科技知识。第三章“桥之构”主要围绕力学性能和桥梁设计的关键要素介绍桥梁结构的构成原因。第四章“桥之造”侧重于介绍桥梁建造的基本过程。第五章“桥之护”主要介绍桥梁在运营期间的养护管理和健康监测的基本理念。

(二)授课方式

桥梁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主要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分别采用单个或多个授课方式融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具体的授课方式主要有在线授课和离线授课两大类,其中在线授课包括课堂授课、实验视频、案例视频和虚拟仿真等四种,离线授课包括课堂辅导和线下实验两种,授课方式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1.在线授课

课堂授课:主要通过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人文桥梁和科技桥梁的基本知识点,对应的知识点具有指向明确和逻辑简单等特点。

实验视频:主要针对桥梁的受力特点和结构构造课程内容的讲解,对应的知识点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案例视频:主要穿插于桥梁发展史、桥梁美学、桥梁结构、桥梁施工和桥梁养护课程内容的讲解中,对应的知识点具有经验性和直观性等特点。

虚拟仿真:主要穿插于桥梁结构、桥梁施工和桥梁养护课程内容的讲解中,对应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等特点。

2.离线授课

课堂辅导:以专业或地区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补课,对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督促其学习进度,掌握学生对在线授课的意见,为改进在线授课质量提供参考。

线下实验:主要通过在线课程演示或直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离线状态下独立或协作完成力学、结构方面的结构模型制作和加载等实验,通过在线实验报告或离线督查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实验的检查和督促,对应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三) 互动方式

桥梁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根据知识点的特点,提供了在线互动和离线互动两类互动方式,用于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其中,在线互动包括过程提问、邮件问答和专题论坛三种方式;离线互动包括定期答疑和实验(践)督导两种方式(图4)。

1.在线互动

过程提问:主要用于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在线单向互动,通过该方式教师预先设置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提问方式以选择题为主。

邮件问答:主要用于单元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该方式学生可以针对课程单元中的疑难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收到问题后进行文字回复和解答。

专题论坛:主要用于课下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在线互动。以课程的章节建立包括多个专题版块的论坛系统,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提问和解答、提供相关作业答疑和考试信息等。

2.离线互动

定期答疑:主要用于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多向互动。以地区或学校为单位,开展课程教学的定期答疑,课程的相关学习信息和资料,以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验(践)督导:主要用于实验(践)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多向互动。以地区或学校为单位,开展教师在场的实验(践)活动,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实验(践)活动的全部内容;教师定期监促完成进度,并对活动过程中的错误和疑惑给予纠正和指导。

(四) 考核方式

桥梁工程导论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实验实践、课程讨论和课程考试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单元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单元作业成绩占15%,实验实践成绩占20%,课程讨论的成绩占15%,课程考试成绩占35%(图5)。

考核方式I:单元测试在每章结束之后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测试。测试体量在30道题以内,全部为客观题,多次提交后以最高值为最后得分。

考核方式II:单元作业不少于10次,作业以学生随机互评和教师主审为主。

考核方式III:实验实践共设置不少于3次线下实验和实践作业,实验实践以教师主审为主。

考核方式IV:课程讨论按发贴内容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考核方式V:课程考试均为客观题,不少于50题,与单元测试和作业的重复率低于70%。

(五) 预期目标

针对桥梁工程导论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在演示实验和互动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慕课课程体系建设,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桥梁工程学习的兴趣性,为学生进入桥梁工程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桥梁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效果,能够缩短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课时,提升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的课时效率和学习深度;

三是通过网络化方式,能够推进互联网+在传统的土木与建筑工程中的融合,为未来专业性慕课课程的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三、结语

本文以土木类通识性课程桥梁工程导论为例,开展了桥梁工程导论慕课课程建设框架研究,建立了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互动方式和考核方式四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框架。主要结论如下:

(1)相比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桥梁工程,桥梁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更侧重于桥梁基本知识和概念的阐述,体现了理论知识浅显化和教学方式富媒体的特点,有助于扩大慕课的受众群范围,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采用。

(2)采用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进行授课和教学互动。在线授课主要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和传输,离线授课主要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辅导和学生课下的自主实验环节。在线互动方式主要针对在线授课时章节知识点的分散答疑,离线互动方式主要针对阶段性知识点的集中答疑,以及课下学生自主实验和实践环节的督导。

(3)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慕课的考核方式应同时包含线上和线下的多项内容。除了完成作业、测试和考试外,还应当将学生线下开展的自主实验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成绩。该课程教学目前正处于建设和研究阶段,本文提出的考核方式和比例还将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焦建利. 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2] Class Central. MOOCs providers [EB/OL]. 2015-02-02. https:///providers.

[3]蔡文璇, 汪琼. MOOC2012大事记[J]. 中国教育网络, 2013(4):31-34.

[4]陈肖庚,王顶明. 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5]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6]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 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11.

[7]谢娜. 《电路分析基础》慕课课程建设初探. 电脑知识与技术[J]. 2015(21):123-124.

慕课建设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2-01

一、“慕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1“慕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慕课”在在线教育形式的一种,能够体现出教育资源的互补性和开放性。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慕课”以更为开放的平台载体,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习中没有门槛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时间安排等进行自学,能够在线提交作业,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获得在线帮助和指导。“慕课”进一步优化了高职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1.2“慕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优势

“慕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化、趣味化、交互化三个方面。第一,规模化。“慕课”平台注册没有人数限制,对学生性别、专业、学历等没有门槛设定,只需注册即可进入学习平台,在学习规模上占有优势。第二,趣味化。“慕课”视频多为10分钟作用,更能够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在学习当中会有趣味性的辅助资源,也可以在线竞答获得积分,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交互化。“慕课”具有论坛讨论资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在论坛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就某一观点、某一问题做专项讨论,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点、关注点结成讨论小组,有利于形成更活跃的交流互动氛围,进一步推进高职教学改革。

1.3“慕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属于系统性的庞大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课程重构、教学模式方面有所转变,树立鲜明的改革理念。从当前慕课应用实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首先体现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仍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与时展需要脱节,负面影响逐渐突出。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无论的教学模式、目标设定、教材使用、教法选择,都有着传统教学的典型特点,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协调合作、拓展教学等方面关注较少。陈旧教育方式造成学生毕业之后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精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在学习当中难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慕课环境下,学习科学为教学方式、教学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学习机制的研究逐渐转向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当中。但是由于收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关注程度较低,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这些都为慕课的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依托“慕课”优化高职教学改革的路径

2.1构建多元化教学与学习方式

当前,高职学校主要以讲师授课制度为主,大班额环境下师生互动不足。通过“慕课”资源的引入,能够深度发掘大数据优势,对教育资源的应用进行记录分析,并将其植入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成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机制。针对“慕课”数据提炼与分析,教师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有利于在教学当中体现因材施教特色。“慕课”当中的“翻转课堂”具有较高的尝试价值,在“慕课”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慕课”资源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并利用微视频、在线竞答、测试等完成知识学习。从“慕课”资源过渡到实际课堂中,师生可以根据学习当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讨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2提高教师的“慕课”应用能力

“慕课”的出现为高职教师带来了更多挑战,需要教师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驾驭能力。“慕课”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需要教师有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需要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进行调整。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出与“慕课”相关的评价模式与评价标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在“慕课”教学改革中需要突出灵感性和自主性,在课程选择上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在教材资源优化中进一步整合,实现“慕课”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与融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设定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慕课”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对“慕课”资源具备良好的统筹和选择能力,在学习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2.3利用“慕课”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存在,因此在“慕课”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的效果差异。基于此,高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引入优秀“慕课”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设定更加明确的知识探究目标,帮助学生更科学有效的选择“慕课”课程。在学生进入“慕课”平台后,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其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以利用“慕课”的在线竞答功能,组织学生开展自学竞赛,设定趣味性的竞答问题,以及激励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还可以利用在线评价资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主动的调整自学方向,实现“慕课”资源效益最大化。

2.4强化“慕课”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机制

在“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教材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适应院校生源差异,体现出个性化学习优势。在课程要素的完善当中主要包括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检验、学习评价、学分设计等多个环节。在“慕课”环境下构建更具开放性的教学平台,与其他院校形成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掘“慕课”资源能效,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上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资源质量也会有所保证。

在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起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更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激励机制,鼓励高职教师科学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两者并重发展。在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入“慕课”资源,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积极迎接“慕课”这一开放式课堂为高职教学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最大限度的为慕课资源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联合其他高校建立起网络课程资源库,从而使“慕课”资源成为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助力。

结语

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全面改革期,但是无论高职教育改革形式如何变化,其“育人”本质是始终不变的。依托“慕课”资源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同时更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同步优化,以此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慕课建设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06-02

一、引言

互联网和数字移动技术进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资源开放共享运动的流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assive Online Opening Courses,MOOC)的蓬勃展开[1]。慕课的出现,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所特有的优势,使得教育理念和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创造了新的机遇,为以往教学改革中难以实现的愿景通过慕课形式有了可能,引发教育领域的全新变革及广泛关注和讨论。各个学科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教学,引发一系列课程的慕课化革新。在慕课的背景下,对《汽车设计》课程的改革及慕课教育模式的融合发展应运而生。

二、慕课

慕课经历了从OCW(开放式课程)、OER(开放教育资源)到MOOC的发展历程。相比前述的教育模式,慕课的理念更加宽泛、便捷,不仅囊括传统课程中的教材内容、习题集和思考题等,还提供了一种在线式的互动平台。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学习平台,创造一种新的学习生态系统,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大规模。慕课的大规模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指,面向受众学习群体的大规模。慕课借助互联网将优质的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范围内的个体,从而摆脱时间、地点甚至是设备形式的束缚,自由自主地学习。第二个层面是指,课程体系的大规模。任何专业的课程内容都可以借助相应的慕课技术手段,建立自己的慕课课程,放在互联网上供任何有需要的人群学习,实现慕课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化。第三个层面是指,课程内容形式的大规模。慕课不仅包含课程视频、教材、习题集等,还包括各种交互性的论坛和讨论区,从而创造性地搭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2.在线。在线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与传统的网络课程含义相同,是指将课程的视频放在网上,供学习者自由地上网学习。另一个层面是指,借助慕课课程大规模的特点,需要课程负责人经常在线,以随时可以解决在线学员的疑问,或者是与学员进行在线的课程讨论。当然,也可以通过指定的课程助教,随时在线解决学员的问题。同时,由于慕课学员的同时大规模在线,使得具有相同学习兴趣、学习相同课程的学员可以实现在线的互动交流,互助学习,合作学习。

3.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慕课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学习条件的制约,将一切可能的、有用的、优质的资源无限制地提供给任何需要学习的个人或是群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者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慕课中的课程,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它是将所有具有学习价值的教育内容数字化,形成适应自身的课程形式。

三、《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汽车设计》是全国汽车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以培养汽车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面向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介绍汽车整车和主要总成,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轴、驱动桥、转向系、制动系等以及各总成关键零部件设计的重要基础知识和理论方法等。对于培养合格的汽车工程技术人才,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使得对于《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显得格外重要[2-4]。

四、慕课对于《汽车设计》教学的独特意义

由于慕课借助覆盖面最广、最为便捷的互联网,可大大地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加快教育资源的传播范围和广度。慕课具有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使得以往的教育改革突破并产生新的可能,对《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产生独特的有利条件[5-8]。

1.具象的视频内容。由于《汽车设计》课程面向汽车总成部件或结构,完全脱离具体实物的、抽象的、静态的教学内容,都是不恰当的。慕课视频高清丰富,可以直观地、立体地、具象地、动态地展示汽车实际运动总成部件甚至是零件的技术特征和结构运动参数,便于直观理解和教学。《汽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汽车主要总成进行结构分析及设计实现,难免形成单个模块内容庞杂、学习时间长等问题。

2.数字化的模拟。慕课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模拟,是指将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实践的内容,通过慕课软件和视频进行仿真模拟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模拟软件的模拟化。将现代汽车的一些设计方法,如CAD技术、有限元法、优化设计等方法融入慕课课程的教学资源中,可以通过视频学习进行相关软件的模拟操作,实现数字化模拟。

3.课程平台优势。慕课课程的平台具有统一性,所有的课程资源都是在慕课中有序存储,察看需要的课程资源非常便捷。《汽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涉及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和先进制造技术等一系列内容,在学习《汽车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他专业知识的参考和查阅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慕课的知识承载平台的统一性和切换的便捷性,为《汽车设计》课程的改革提供便利的条件。

4.开放性规模优势。《汽车设计》课程慕课化之后,学习的受众不再仅仅是本专业学生,而是任何愿意学习、需要学习的个体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这有利于集思广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对《汽车设计》课程改革的良好建议,促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由于在同一慕课平台,同一种学科可能有不用同的教师或者教学单位制作的课程,这就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横向的可比性.

五、慕课背景下《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1.建立并完善《汽车设计》课程慕课内容。结合慕课课程模式的具体要求和《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并参考其他慕课课程建立并完善《汽车设计》慕课课程。可以将课程的预习性资料做成富文本的形式。突出课程内容的核心,合理划分课程的内容结构,将每个知识点都做成时间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小视频。

2.整合各种形式《汽车设计》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专业资源库等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不同形式的内容,在合理优化之后通过不同的信息搭载模式(例如视频、音频、图像等)呈现知识内容,通过载体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载体的不同偏好,增加课程的可接受程度。

3.搭建良好的在线交流讨论平台和学习环境。慕课的在线交流平台是其一大特色,《汽车设计》课程本身面向的未来实际工作就是团队协作和合作共赢的工作内容。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的在线交流平台和课程论坛提出自己的问题,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踊跃讨论,在交流中发现自己对于知识点理解的不足,相互提供,共同进步。此外,教师也经常登陆论坛,积极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还可以指定几个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过关的研究生,担任课程的助教,积极引导同学,提高学生在线参与的积极性[5]。

4.建立《汽车设计》课程特有的数字模拟化平台。由于以《汽车设计》课程的知识内容最终是要通过技术的手段转变为实际的工作部件。在慕课的作业提供和平时的课程练习,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相关的软件,因此,可以将CAD、有限元、优化设计相关软件的常用基本功能组成可视频操作的模拟化软件,这样既能做到学生学习可以不受设备配置的限制,又可以保证学生在线提交作业的真实性,保证学习质量。

六、结束语

通过对慕课的本质分析,结合《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慕课对于当前《汽车设计》课程改革的独特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慕课背景下的革新对策,创造性地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和海,张舒予,刘丽兰.论“慕课”的本质、内涵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3,(3):53-42.

[2]邹旭东,王丰元.汽车设计课程及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9-31.

[3]谢冉.大学课程:回顾、反思与视角转换[J].现代大学教育,2014,(1):13-18.

[4]袁庆晖,李如密.课堂教学研究的“类融合”及其价值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1):45-49.

[5]王继松.《汽车设计》教学改革的经验反思[J].高教研究,2015,(6):12-25.

慕课建设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38-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MOOC Teaching Mode//ZHANG Lihui, LI Jing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advantage of MOOC teaching mode,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usage condi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urse. Combining with flipped classroom, it also analyses some enlightenment of MOOC to the course reform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OOC mode; flipped classroom; course construction

1 前言

慕课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可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教学方式。慕课自2008年被正式提出以来,风靡全球,继国外名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纷纷加入慕课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也参与到这场在线教育的改革中。国内外著名慕课教育平台借助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课程,为各类学生提供了更多系统学习的机会。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获取资源,而且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习效果[1]。随着国内外大批优秀的慕课课程陆续上线,越来越多的教学团队加入其中,学习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 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课程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信息交流及反馈、完成作业、互动及讨论、参加测试等。慕课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固定程式(时间固定、内容固定等),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一台终端就能够顺畅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2],国内外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个性化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共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关照不足。慕课课程具有较强的统计分析功能(教师的辅导、讨论、作业、测试等数据),这使得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特点、学习过程、学习表现、思维模式等信息,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的行动,进而为学生设计差异性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等[3]。如针对学生易错题、讨论热点等部分内容提供视频讲解,或者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实现个性化服务。

课程内容丰富 课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练习和作业、师生学习活动记录、讨论答疑等。教师将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在视频学习过程中通过互动式练习,监视学生是否理解课程内容。学生完成练习题后马上知道正确与否,这给予学生及时反馈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和测试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轨迹和特点能清晰地反映在学习记录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内容能体现在讨论答疑中。各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以微视频为中心的,由简单到困难进阶式的,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脉络。

重视学习中的交互性 课程重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同伴在学习过程中开展互学和互评活动,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构成学习互助的群体,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意见和看法等。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在线参与学生的讨论区,或者针对较集中的问题,以文字材料、语音或视频形式进行问题解答。

3 慕课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

在建设慕课课程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外慕课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在线课程的特点,取长补短,探索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新模式。

近几年在慕课模式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先后申请并立项校级教改项目和省级教改项目。以东北电力大学大三学生的专业课为试点,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吸取慕课教学模式的精华,各类人员各司其职,教师负责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技术支持教师负责课堂视频的录制、后期编辑和慕课平台的搭建、维护,在初期还为师生提供多次培训,确保师生能够顺利使用慕课平台。课程上线运行两年多,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研究和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对慕课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一些理论研究工作。同时,课程组教师参加一些国内有关的研讨会和学习班,并实际参与网络慕课学习平台上优质课程的学习和体验,找出适合工科专业课课程特色的慕课模式。

首先,课程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反复讨论,合理划分课程单元,凝练知识点。

其次,根据知识点与之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设计出前测试题,测试学习者的初始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起点。

最后,针对基础较差(前测试题分数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出补充学习材料,为本次教学内容学习奠定基础,使得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不至于太吃力;针对学有余力(前测试题分数较高)的学生,可以制作扩展学习资源(如竞赛设计题目等)。

慕课课程的内容 慕课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教学视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测评、论坛及课程资料四部分。

1)以课程视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按照设计阶段划分的知识点进行相关内容的收集,在原来精品课建设的基础材料上进行更新。每个知识点的素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有关图片及动画等,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可以同时观看课件,仿佛在课堂听教师现场讲课,而且对于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一段教学视频时长在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2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教师会浓缩最核心的部分讲解给学生,不易造成分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增强教学效果[3]。

2)测评分为前测试题和后测试题。在学习某知识点之前先完成前测试题,如果分数较低,表明前续知识掌握情况不好,将会影响本知识点的学习,因此需要先学习补充材料。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应当通过做些适当的练习题以强化巩固学习,作业或测试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但一定要覆盖所有教学内容。

作业和测验可以设置为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阅两种方式。学生之间互评可采用匿名批阅,学生在答完自己的试题后,就可以对他人的试题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教师在学生评阅的基础上,对试题进行再次评阅。测验试题可以在题库进行智能选题,可以按照章节、试题难易程度等标准进行挑选。在批阅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直接对批阅的试题发起讨论,供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3)讨论答疑。在此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问题、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此通知,这里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讨论界面可以查看教师和学生最新的讨论,也可发表自己的言论。所有帖子按操作时间排序,支持精华帖置顶操作,同时可以对讨论进行评分。在答疑界面,教师可以看到学生针对具体章节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出解答。

4)课程资料。资料包括教学资料、参考书籍、推荐视频、试题库和试卷库。教学资料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上传的一些课件、文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推荐视频包括本地上传的视频和在线搜索的视频。试题库支持通过模板批量导入试题,试题类型多样化,每道题包括试题内容、分数、难易程度、所属章节、标准答案及自动批阅等功能。试卷库可以通过设置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由试题库自动生成。课程资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通过在线资源获取。

课程的应用情况 慕课课程内容制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课程了。在设置课程的发放模式时,可以选择公开方式(即课程将直接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定时发放方式(即课程将在教师设定的时间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和闯关模式(即只有在学生完成上一部分课程中的所有任务点之后,后续课程才会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

慕课课程具有多种统计分析功能,通过统计数据,可以使教师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教师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客观上实时跟踪,督促学生的学习。统计数据主要包括课程任务点数、作业数、学生数、考试、讨论数、访问数、章节资料、高级统计以及成绩管理。

任务点一般是课程的重点考核内容,完成后会获得相应的分数。任务点数统计包括每章节所包含的任务点类型(视频、音频、测验等)及说明、学生的提交数、平均完成情况等。

学生数统计是以学生为单位进行统计,包括任务点完成数量、观看视频时长、参与讨论次数、访问次数等。

成绩管理统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如观看视频、讨论、作业、测验等)进行权重设置,加权后得到学生的成绩,此项可作为平时成绩来考核学生的自学情况。

4 课堂教学的安排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慕课这种在线教学模式不能消灭课堂教学,但是会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慕课作为新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可以在课堂之外发挥它的优势,将原来课堂上由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环节预先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来完成,而将原来课堂下进行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来进行,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网络自学和课堂“本地化”教学两部分。网络自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精心设计的在线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知识传递的启发与引导。课堂“本地化”教学更注重面对面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交流来促进知识的内化[4]。成功的翻转课堂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了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可以设计一些融趣味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慕课课程内容。教学讲解视频中可以插入动画效果、工程实际中的实物及生产过程录像等内容。测试题作为必经环节,测试通过才能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学习过程仿佛游戏闯关过程。这种进阶式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及时检测,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出课堂上所要实施的教学形式、整个教学流程。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之前设计的教学过程,为学生解惑答疑、与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当前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应用脱节的现象。

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拥有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作为学生,能通过慕课平台观看名师的授课视频,与其他教师讨论教学问题,以此提高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即翻转课堂的设计引导者,需要通过自身教学课程的学习领悟设计翻转课堂方案,帮助学生内化知识[5]。

5 结语

近几年尝试利用慕课课程的优势,构建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使学生既能够享用优质的在线学习内容,又能够利用本地化的课堂教学。在慕课课程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下一步将在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资源使用率、实时检测学生不满意因素进而设计更好的慕课、及时掌握学生兴趣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方面M行探索。

慕课模式的探索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力图发现更具创新性的、更加个人化的、共同学习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116-121.

[2],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J].教师教育学报,2014(3):53-63.

慕课建设论文篇11

一、慕课的内涵与发展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其中“M”代表大规模,一门课程动辄可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一个“O”代表开放,凡是想学习的,不分国籍,都可免费注册参与学习;第二个“O”代表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C”代表课程。因此作为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幕课的起源得益于美国科罗拉州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2007年,他们在自己的化学课上大胆实践了慕课,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众多同行的认同。在两位教师的推动下,慕课开始在全美推广。2011年,随着萨尔曼・罕和他的可罕学院爆红全球,幕课也红遍全世界,被更多教育工作者了解[1]。2012年,慕课浪潮席卷全球,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从2003年起至2013年我国有28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程上网[2]。2014年5月8日,教育部推出自己的“中国式慕课”,名为“爱课程”,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16所高校首批在“爱课程”上线[3]。

二、慕课的优点与不足

(一)慕课的优点

1.结合了科学信息新技术。

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将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穿心教学内容和形式。

慕课打破一般网络课程将课本知识以讲说形式体现、与学习主体缺少沟通、无法根据授课对象灵活调整和针对性讲授等难题,从内容上设置作业、讨论、参与、答疑、考试、评价、证书等更多教学环节,授课内容由10分钟左右针对不同知识点的层层递进的微课构成,学生只有完成先修知识模块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增强趣味性。从形式上将学生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上课时间和地点、控制学习内容与进度、提出问题与在线教师或其他学生讨论。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更能专注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慕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更符合心理学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对他们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更及时。

3.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借助于网络和慕课平台,慕课使得课堂跨越校园甚至国度的限制而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共享。

(二)慕课的不足

1.无法充分保证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

人的各项活动都是要和社会的其他构成体相互融入共同进行,学生在校生活的目的是获得智和德两方面素质的提高,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学习做人,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而慕课无法带给学生传统课堂所能给予的学习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教师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对他们的影响及校园文化对他们的熏陶作用。

2.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慕课的教学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但要完全满足数量众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专业功底等不尽相同的学生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3.不能应用于所有课程。

慕课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太适合像逻辑学、数学等难度较大的学科和动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4.无法确切掌控学习者学习状态。

慕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学习者的兴趣和自觉,教师基本不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使得自律性或主动学习需求较差的学习者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从学习效果看慕课也有失败的案例,《赫芬顿邮报》报道Udacity提供的由圣何赛州立大学开发的三门慕课课程的通过率分别只有29%、44%和51%,远低于预期目标[4]。

5.短时间内难以普及。

从学校方面来说,慕课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为慕课服务的平台与团队,这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另外,慕课的运行也将使课程成本、量化、标准及评估等重新洗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需重新权衡,这对管理者是一个挑战。

从师资方面来说,慕课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计算机水平、个人魅力等都提出更高要求。

从学生方面说,慕课的开展需要他们具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设备,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具备这些条件。

三、采取措施,保障慕课的稳步发展

(一)健全慕课建设管理与评价体系

慕课建设不仅要重视立项评审,而且要重视建设质量,更要重视使用效果,防止有些教师为敛取资金或获得晋升等而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慕课建设教师队伍不仅要具有开发高质量慕课的能力,还要具有实施慕课改革的热情和主动性,以确保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

(三)配备充足的教师数量

慕课建设需要有足够的教师力量,以保证在线时间,在尽力做到随时回答学习者提问的同时,还应在学习者学习比较静默、互动不活跃的时候,提出适当课题,引导学习者参与互动,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可以建立多人视频回话系统,模拟课堂授课情景,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尽量发挥慕课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

(四)提高慕课资源质量

加强慕课资源的体系化建设,体现慕课课程的学习性和教育性。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细化慕课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设计,提高视频制作质量,增强慕课资源的播放效果,增强的课程趣味性,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习者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五)优化慕课运作模式

建立与各高校合作的大型商业慕课平台,提高我国慕课教学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运作水平,扩大慕课应用市场,提高竞争力。

四、结语

慕课带来的教育产业大洗牌深刻地影响到每个人,事关国计民生,理应受到足够重视[5]。但慕课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能急于跟风,而要理智分析,冷静对待,多方考虑,认真设计,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朱剑萍,张苏萍,葛敏敏.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学思维的挑战与革新:基于在线课程“幕课”视野的有效教学论[J].上海城市管理,2014(1):81-83.

[2]《教育》编辑部.慕课兴起与思考[J].教育(周刊),2015(31):23-24.

[3]黄.英国推出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以应对美国的竞争[J].比较教育研究,2013(2):108.

慕课建设论文篇12

慕课的到来,被斯坦福大学校长称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②值得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相关者留意。它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网络课程视频。对网络公开课,公众只是随意点击观看某段课程视频,而慕课则确立了学习者的身份、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在形式和功能上逼近现有的高校课程。

修读某一门慕课,学生需要正式注册选课;选课之后,不仅要看完所有授课视频,还要通过测试、完成作业、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讨论。课程周期结束时,老师会给学生评级评分,达到要求者可获得一份证书。

慕课超越了网络公开课“单向传播”的局限,实现了师生交流。慕课往往设置讨论区,学生们可在上面提问,主讲老师或者助教答疑。有些还会辅以在线交谈、线下活动等形式,增加师生互动。

此外,不少慕课的视频课件制作也更精良,更注重学生的观看体验,不是简单录制传统课堂老师的讲课,往往会插入板书、动画等元素来增强教学效果。在时长上,为了维系学生注意力,一段视频通常在20分钟以下,专注于讲解一个知识点,而不像传统课程的45分钟。

目前国内外试水慕课的老师大都来自名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很高。不用花钱就能当名校名师的学生,而且选课门槛极低――只需注册一个账号,这自然能吸引来不少选课者。所以慕课自2012年在美国兴起后,最近两三年呈井喷式发展,全球注册者已经超过一千万人。

截至2015年1月,国内三个大的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总共推出一百多门课程。其中多数为理工科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较少。新闻传播类课程有两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推出的《新媒体概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推出的《网络素养》。③

国内最早的两门新闻传播学慕课

2014年8月底,《新媒体概论》出现在中国大学MOOC上,吸引了一万三干多名学员选修。这门课程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韦路教授主讲。内容主要“探讨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韦路老师把这门课程分为8章,每章含有2~3段授课视频,并配有测验和作业。此外,他还给学生提供若干篇文章的阅读链接、在讨论区发帖向学生提问。

课程的考核分为四个部分――课程讨论(10%)、章节测验(30%)、书面作业(30%)、期末考试(30%),具体细节均在开课之时告知学生。“课程讨论”是指学生在课程讨论区的发帖和回帖。“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主要为跟老师所讲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学生在作答之后即可看到标准答案,知道自己回答的对错。而“书面作业”则为论述题,比如“请各自选择一个新媒体和一个传统媒体的例子,从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层面分别比较新旧媒体之问的区别(字数要求:300以上,1000以内)”。

这些考核方式已经卜分接近传统的大学课程,而且在反馈的及时性上甚至有所超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书面作业的评分引入了国际上慕课流行的“学生互评”方式:每位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标准,评6份以上他人的作业。每位学生在此项的得分,由同学所给分数的中位数来定。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角来看,这个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

2014年10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推出慕课《网络素养》。主讲团队共有8人,由院长张志安领衔、李艳红等中青年教师担纲。这门课程有两大特色:一是融合多位老师的专长,内容分为9个章节内容,每位老师主讲一两次;二是课程内容上,包含跟网民生活贴近的话题,比如互联网假新闻、网络中的“膻色腥”现象剖析、新媒体与消费生活等。课程宣传片中,8位年轻教师一一亮相。通过微博等渠道,借助张志安等教师在互联网上的人气,宣传片转发量很大,吸引了六千多人选课。

张志安说之所以尝试慕课,是因为“对开放教学、网络分享的理念非常认同: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能够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社会”。此外,他“也希望通过慕课录制和建没,来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利用网络课堂和线F课堂的互动,能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④

2015年春季学期,张志安所在的中山大学将其录制的慕课《网络素养》开放给全校学生,并且给予学分。该校不同校区各个专业的同学都可选修。此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2015年3月推出慕课《新闻摄影》,吸引了将近三千名学生选课。副院长陈昌风介绍,另两门课程《传播学概论》、《媒介素养》也在筹备之中。

慕课带给新闻传播教学的机遇和冲击

慕课在巾国的发展势头迅猛,其背后有儿股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上述案例所介绍,跟国外的慕课先驱相似,国内高校中有一些能力出色、敢于尝试新生事物的教师。他们富有理想主义精神,希望利用新技术分享知识给更多学子。这个群体是推动慕课发展的主要力量。当然在他们背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支撑不可或缺。

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形相似,慕课在中国的发展,相比其在国外,发展的空间可能更大、动力更足。首先,跟美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相比,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要低不少。其原因不仅是发展的历史短,而且受近些年来大规模扩招、重科研轻教学的影响。其次,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众多,2014年总数接近2500万人,这个数字籽会继续增长至3000多万。再次,我国教育部对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支持颇大,高校行动很积极。

根据所服务的学习者群体来划分,国内高校推出的慕课可分为“通识型”和“专业型”两大类。前者的功能主要是普及知识,面向全球所有学习者,实现“大规模开放”的特性。而后者则是开设给准备取得专业学位的大学生,内容上更深入、考核要求更高。

圈内首度试水慕课的两门新闻传播类课程,考核要求较低,属于通识型,适合开设给社会公众和非本专业学生。这种类型的慕课向大众普及学科知识和技能,有存在的价值和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国内或许将有更多新闻传播院系推出专业型慕课。若出现大家公认的精品慕课,全国数百所新闻院系的同学们都可以选修。这会有助于解决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质量欠佳、重复开设等问题。

我国的新闻院系大都在过去15年里兴办,不少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局限。专业型慕课出现与推广之后,每一所学院都需要审视自己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上的长短之处,在课程设置上不追求多而全,而应少而精。

人文社科类课程如何做到引人入胜、不陷入老师一味宣讲理论的窠臼呢?哈佛大学公开课《正义》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桑德尔教授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出人类陷入伦理困境的情境,让学生就此展开自己的分析思考,让不同的观点在课堂碰撞。即便是一个数百人在座的课堂,也充满思辨的张力和乐趣,让听课者有极深的参与感。

在中山大学慕课《网络素养》里,周如南老师通过“光头照亮广州”、“冰桶筹款”等具体案例,介绍利用新媒体做创新性公益的人物和故事,再引入理论性的概念和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中国新闻院系里不乏善于讲课的老师,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慕课出现。不过要建设一门精品慕课,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大的。单个教师的力量难以胜任,要组建团队协作开发才行。

慕课从尝试到成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改进。在把一门课程推向公众之前,最好先在本学院进行尝试,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此外,目前许多高校教研组发挥的作用不大,老师之间的教学协作不够,开发慕课可以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⑤

随着全世界试水慕课的高校教师增多,互相之间交流学习,积累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慕课的授课质量将会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全球开放的教学竞技场,亦是协作场,其巾应有新闻传播学科慕课的位置。

一旦慕课的开发达到相当水准,每所新闻传播院系都可根据自己的特色和需要,把慕课融合进课程体系里:

1.让学生广泛选修慕课平台上出现的优质人文社科课程,提升其在文学、经济、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这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要,仅靠本院系的师资难以胜任,不如利用慕课资源。

2.让学生修读设计精良的新闻传播类慕课,来获取本学科基础性知识和理论。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最好配合慕课开设线下的“翻转课堂”。

此外,为了弥补慕课的不足、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国内新闻院系可借鉴美国同行的经验,给高年级学生开设“顶点课程”。⑥即让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老师指导下拍摄一部纪录片、运营一档电视新闻栏目或者搭建运作一个新闻网站等。完成这样的工作往往需要师生而对而的深入交流、学生之间高强度的协作,这是慕课难以取代的。

或许会有新闻院系不接纳慕课。开放或者封闭,这两种选择部会存在。因为慕课带来的并不只是好处。在慕课大潮的冲击之下,国内新闻院系不得不深入审视自身存在的价值、课程开设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与其坐等浪潮来袭,不如做一个勇敢的冲浪者。

注释:

①MOOC,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煮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种网络课程形式自2012起在美国兴起,旨在免费向全球学习者提供名校课程

②蔡文璇 汪琼:《2012 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第4期

③2014年春季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姚君喜教授在美国慕课平台Coursara上开设课程《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