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译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6:06

广告翻译论文

广告翻译论文篇1

什么样的译文才是好译文?大部分人都认为译文应该准确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确实,传统上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译文应该从文体以及其他语言学特征上与原文相同。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种热潮,人们认为应该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即看读者是否能获得和原文一样的心理反应。

Nida认为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对等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1]。在Nida看来,翻译就是要在目的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译文读起来应该不像译文。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使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反应相似。

Vermeer的目的性理论(skopostheories)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VemeerHansJ)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德国的功能翻译派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费米尔(HansJ.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诺德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诺德给翻译下的定义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而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2]诺德以译文的目的为准则,为译文的改译和增删提供了标准。根据目的论,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即一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Theendjustifiesthemeans)(Nord,2001)。诺德将翻译的目的分为三种: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目的(如传递信息)以及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或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使用直译以体现源语的语言结构)。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呢?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但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3]。目的性原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4]。

功能派创造性地提出的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修正了传统的“忠实”标准,扩展了可译性范围,并增加了翻译策略,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使得翻译更贴近实际,对广告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和特征

目的论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Newmark,1981)在他的《翻译方法》(ApproachestoTranslation)一书中,根据文本不同的内容、文体和功能,把文本分成三种类型:信息文本、表达文本、呼唤性文本。广告被列入呼唤性文本[5]。不同类别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因而对翻译的要求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各有不同。要做好广告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

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AMA)给广告下了这样的定义:Advertisingisthenonpersonalcommunicationofinformationusuallypaidforandusuallypersuasiveinnatureaboutproducts,servicesorideasbyidentifiedsponsorsthroughthevariousmedia.(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另外有种说法是“广告是个人或组织通过有偿取得的媒介,向一定的社会群体宣传其商品、服务或观念,并劝说他们购买或采取相应行为的活动”。据此可知,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其目的是争取消费者,因而必然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以打动他们的心弦,促成其购买活动。这是商业广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商业广告翻译的唯一目的。

一般来说,广告须遵循KISS原则,即“Keepitshortandsweet”。广告应力求简洁,一方面为商家节约投资,另一方面利于消费者的接受。不同文化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广告文体风格也会因地域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在翻译广告时,译者要特别注意去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广告规范,使译文风格符合译语读者的品味。也就是说,广告翻译要遵循译入语的广告语体风格,要尊重译语文化,注重译文读者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广告翻译实现它的预期功能,有效地把产品介绍给译入语消费者,并促其购买产品。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三、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目的性法则决定了译者在广告翻译中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译文语体、读者反映和译语文化。广告翻译方法的选择要由具体语篇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也就是说,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一)广告翻译要符合译语广告文体的语言风格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中西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中国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含蓄之美,重主观印象。这种美学标准表现出注重平衡、协调、融和的审美特征。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讲求音韵和谐,形式对称,用词空泛含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重理性,重形式,强调主客体分明。这种审美观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形成了用词平实明快,句式结构严谨,修辞重简洁的特点。这种思维审美LaoshanScenicAreaisthicklycoveredwithtreesofmanyspecies,whichaddcreditforitsscenery.Amongthemover300areconsideredrareandprecious,halfofwhichareunderStatetop-levelprotection.Themostfamousspeciesincludegingkoandcypress.

又如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广告:“XX已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省优部优”等等,这主要与中国人较相信权威有关,但在提倡“个性”的西方国家,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的品位,不大在意官方的评论,这样的广告对西方人来说是晦涩难懂。我们更多地应该以实验数据、客观事实来说话,以符合西方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目的。

(二)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

目的性法则决定了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迎合消费者心理。由于宣传对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背景,为了投其所好、避其所忌,同一条广告的翻译,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会有不同的版本。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译者甚至可以不顾原文而再造一条广告。

例如Whisper卫生巾汉语音译为“护舒宝”。“Whisper”的英文意思是耳语、密谈,其意富含女性用品的形象性和女性味。而翻译为中文时,则传达给中国女性消费者该产品的功能和优良品质。宝洁公司的洗发用品Head&Shoulder汉译为“海飞丝”也是一个佳例。如果仅根据原文直译为头和肩或像台湾翻译为“海伦仙杜丝”,消费者听到或读到都茫然不知所谓。而译为“海飞丝”,词义的高雅文体和语用特征很容易就使人们联想起洗发类产品。电视广告配以青春少女飘逸柔顺的秀发随风飞扬的画面,在消费者中自然会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又如举世闻名的“CocaCola”的中文译名“可口可乐”。Coca乃南美产的药用植物,Cola则为非洲产的硬壳果树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两种植物的名称,似无其他的含义。它的中译不仅双声(可、口)叠韵(可、乐以国语为准)顺口,还可口,还可乐,符合中国的消费者的传统观念,也就是凡事图喜庆,可以说这种译名对此汽水在中国的风行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广告翻译应尊重译语文化

从目的论上看,翻译要求由目的语文化决定,原文只是起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只有综合考虑了广告的翻译要求才能在翻译中更好实现广告目的,最有效的翻译不一定是忠实地再现原文。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必须避免由于过分强调忠实而忽略翻译目的,忽略目的文化环境而导致的翻译失败。一种出口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英译成“WhiteElephant”。象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可是awhiteelephant在英语中意为“沉重的负担”(aburdensomepossession)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useless)。这样的翻译显然是失败的。再如,“鸳鸯枕”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夫妻恩爱,但如果译成“MandarinDucksPillowcase”,其语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不妨将其译为“LovebirdsPillowacse”更符合西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并促成其购买行动的实现。又如:

在四川西部,有一美妙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它就是松潘县的黄龙。

OneofSichuan''''sfinestspotsisHuanglong,whichliesinSongpanjustbeneathXuebao,themainpeakoftheMinshanMoutain.Ithaslushgreenforestsfilledwithfragrantflowers,bubblingstreamsandsingingbirds.

翻译这段旅游广告时,译者注意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没有把黄龙译成“YellowDragon”,而是根据译文的文化语境译为“Huanglong”。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因各民族制度、信仰、道德观和价值观千差万别,人们往往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联想、看法和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语言禁忌反映了风俗的不同。文化差异影响着广告译文预期目的的实现。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翻译需要译者巧妙处理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及不同国家间的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文,还必须注意原广告中的文化意义,甚至还要根据受众国的情况表现和丰富原文中没有的文化内涵,使广告中的民族和传统文化更好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广告翻译中文化意义的有效转换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广告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实用文体,广告翻译也应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使广告功能在译语文化中顺利再现。为此,广告翻译应从译文语体、读者反应以及译语文化三个方面着手,采取各种灵活的译法,最终确保译文功能的顺利实现。

广告翻译论文篇2

一、商业广告

广告的定义甚多,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给广告所下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美国广告主协会关于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获得利益。”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诱发广告受众在获取信息后做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以及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的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其中诱导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他各种功能都是为诱导功能服务,都在努力使广告起到最大的诱导说服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的商业效应。

由于广告文体是一种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有些学者指出,一则成功的广告应该符合ACCA原则,即认识(awareness)、理解(comprehensive)、说服(conviction)、行动(action)。这是因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一则广告能否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和认识是导致广告成败的关键。同时,广告必须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否则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Sperber和Wilson(1986)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性原则,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确定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认知努力越小,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但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接受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关联(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是最佳关联,即接受者希望能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从中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并据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作为交际的翻译,在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人们对语码的选择所依赖的也是关联性,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出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形成对原语文本的理解;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交际的另一双方,译者通过译语文本把自己对原语文本的理解传递给译语接受者,从而使译语接受者能够推导出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正如Gutt所指出,“成功的译文就是译者确保译文中交际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期待与原文一致。”译者要传达的并不是原语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原语文本所代表的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就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与词汇层面的等同。三、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交际者(广告主)诱导和说服交际接受者(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服务等的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广告受众一般很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研读广告,因此广告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住广告受众,并应迅速说服他们做出购买的行动。这样一来,在交际双方共享的认知环境下,一些对交际双方而言不言自明的东西常常会被省去。而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各不相同,缺乏共享的认知环境,消费者只能通过译者对广告主交际意图的推断,在译者和消费者共有的背景知识下,接受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只有基于这种共有的背景知识,原交际者才有可能与接受者进行交际,并认为接受者会理解其交际意图,也正是基于这种共有知识,接受者才可能正确理解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打破原语广告词和句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的束缚,从原交际者(广告主)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求出最佳关联性,然后在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广告受众)共知的认知环境下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实现原交际者的意图,诱导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或服务。一则广告之所以成功,可以说是因为交际者与接受者之间达成了一种较为和谐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基于交际双方在共享的认知环境下得以实现的。

因此,在翻译时就不能只停留在广告的词和句的语言层面上了,而应在原广告词语与原语语境之间寻找出他们最佳关联性,然后将原广告的意图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尽管译文在形式上与原文相差甚远,但正如德国功能派译论家Reiss和Vermeer所指出的,“翻译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诱导说服性的言语行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一种语用行为。因此我们在研究广告翻译时,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不能单纯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来对其进行指导。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只是认知语用学的理论,但它却能有效地阐释广告翻译,指导翻译的实践。只要运用得当,它能够起到传统翻译理论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广告翻译论文篇3

[5]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6]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1.

[7]Reiss,Katharina&Vermeer.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8]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4.

广告翻译论文篇4

【摘要】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英文广告也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本文主要分析了英文广告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关键词】广告;文化交流;特点;翻译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商品社会中,广告无处不在。广告这种形式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广告语言风格独特,在形式上也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一、广告语言的特点1.形容词及其比较级、最高级运用较多例一:Famousworld—widegourmetcuisine.Ex~lentdailyspecialsandmouthwateringdesserts.译文:世界有名的美食烹调。精美的每日特色饭菜和令人垂涎的点心。此例为一则餐饭广告,形容词占了整个广告的一半,十分具有诱惑力。例二:Tastesricher⋯⋯,mellower⋯⋯,moresatisfying.译文:口味更浓⋯⋯,更醇⋯⋯,更令人满意。例Z:Andalongtheway,youwillenjoythewarmest,mostpersonalservice.译文:一路上您将享受最热情、最周到的服务。例二和例三分别运用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虽然不直接贬低别人,但却突出了自己的商品,使购买者增强了信心。2.创造新词、怪词以引起新奇感广告中常用一些杜撰的新词、怪词,以突出产品的新、奇、特,满足消费者追求新潮、标榜个性的心理,还可取得某种修辞效果。例一:TWOGETHERTheultimateallinclusiveonepricesunkissedholiday.译文:两人共渡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日,一切费用均包括在单人价格之内。TWOGETHER即取togetherZ音,又取两人之意,比together更形象,倍添情趣。例二:Whatcouldbedelisherthanfmher~译文:还有什么比钓鱼更有味?英文中没有delisher这个词,它取自delicious和fisher两个词,造成押韵的效果,增添了韵律美。3.使用缩略词或复合名以节省篇幅例一:WheretoleaveyourtroubleswhenyouflyJAL.译文:乘坐日航班机,一路无烦恼。JAL是JapanAirhnes的缩略形式。例:Weoffer3一Rguarantee,namelyguaranteedrepair,replacementandrefund.译文:我1门实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换。3一R是repair,replacement,refund三个词的首字母。4.广告中简单句多、祈使句多例一:Coca—colaisit.译文:还是可口可乐好。例二:FreshUpwithSeven—Up.、译文:请饮七喜,倍添精神。例三:Cometowheretheflavoris.CometoMarlboroCountry—Marlboro.译文:万宝路香烟。追寻牛仔风度——西部潇洒走一回。5.否定句少,即使使用否定句,也多是为了用其他商品来反衬,或从反面突出产品特性例一:WewouldneversavthenewAudi100isthebestinitsclass,wedon’thaveto.译文:我们根本不必说新型奥迪100是同类车中最好的,没有这个必要。例二:IfyoucarI’trelaxhere,youcarI’trelax.译文:此地不能放松,无处能放松。6.常用主动语态和现在时,给人一种直接感,并暗示商品的持久性和永恒性例一:AMarsadaykeepsyouwork,restandphy.译文:一天一块马斯巧克力,让你好好工作和休息。例:Adealwithusmeansasooddealtoyou.译文:同我{门做买卖,都是回报丰厚的好买卖。7.广告中常使用修辞手段例一:AskforMoreo译文:摩尔香烟,多而不厌。(双关语)例二:we’vehiddengardenfullofvegetableswhereyou’dneverexpect.Inpie.译文:我们在您想不到的地方藏着整个菜园,就在馅饼里。(夸张)例三:Hi—Fi,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译文:高保真、高享受、高时尚,只来自索尼。(头韵)二、广告翻译的技巧在翻译英语广告文字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绝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翻译,必须使语言翻译既准确又地道,尤其是要把原文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传达出来。此外,还要利用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段,把广告词语的个性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译文尽量做到达意、传神和表形,收到意似、神似和形似三统一的效果。例一:Spoilyourselfandnotyourfigure.译文:放心地吃吧,别担心体重。.这则广告既简短,口语化又强,并且突出了spoil这个双关词。例二:Thedriverissaferwhentheroadisdry;Theroadissaferwhenthedriverisdry.此则广告是一对1禺句,而dry又是个双关词,theroadisdry指的是路面干燥,而thedriverisdry指的却是司机不饮酒。译文:道路不沾水,司机更安全;司机不沾酒,道路更安全。例三:Alliswellthatendswel1.译文:越抽到后头越有味。原先有人把它翻译为烟蒂好,烟就好,这则香烟广告语出自莎士比亚喜剧的剧名《皆大欢喜》,意思是结局好就一切都好。香烟的质量在于烟丝、配料和加工,不是吸嘴。所以,其含义为这香烟越抽到后来越有劲儿。,就像这茶喝到这会儿才喝出味儿来一样。例四:Betterlatethanthelate.评论:迟到总比送命好。,这句译文的意思是正确的,但不像是一则交通安全方面的警告,它模仿了成语Betterlatethan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的模式,而且还利用了late一词的双关意义,late是迟到的意思,而thelate在这儿指的是thedead。译文:宁晚三分,不抢一秒;别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把中文广告翻译成英文也应注意同样的问题。例一:非常可乐,非常选择。有人按字面翻译成ExtraordinaryCola,Extraordinarychoice.,据了解,非常可乐的英译是FutureCola,但从商业角度看,special这个词用的比较多,而且就文化差异而言,可乐是一种快餐饮料,属于低档商品,用Extraordinary可能会引起国外读者的反感,认为你是小题大做。应译为:AspecialCola.AspecialChoice.例二:她工作,你休息。(洗衣机广告)。如按字面译成SheworkswhilevORrest.。,则不够明确。这里的工作指的是家务活,而且不像广告语言。应译为:Shetakesoverthechores,80vORcanrest,ofcourseo例三:不同的肤色,共同的选择(青岛啤酒的广告语)。如译成Thesamechoicefordifferentealors.。,意思是大家都选不同的颜色,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应译为:People’sskincolorsaredifferent-farandnear.buttheirchoicecarIhethesame—f0rQingdaoBeer.广告语言的汉英互译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尤其是汉译英,要想翻译得好,必须反复实践。要切忌望文生义、对号入座或者字面上的肤浅翻译。

广告翻译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06-01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广告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广告翻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而且还承载着文化交流和开拓市场的使命。只有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异域人们的审美心理,既要体现商品的特色,又要尊重消费群体的民族感情和,才能使所译的广告得到其心理的认同,从而起到既传播文化又促进销售的功能。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探讨广告翻译策略。

2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2.1文化价值观不同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己”来表现,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 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 讲感观效果。

2.2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不同

由于国情的不同,中西方广告内容有较大的差别。中国广告法规定不许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义、形象、言论进行广告宣传。然而,在美国一则帮助残疾人的广告却使用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德・罗斯福为广告内容。就任总统前,他身患脊髓炎,他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坐在轮椅上从事各种政治活动。当选总统后,他实行改革的“新政”,使处于“大萧条”的美国经济慢慢复苏起来。

2.3审美心理不同

审美心理与广告的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到政治观点、宗教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受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方法影响,审美要求“内敛”,且有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与西方审美观中的张扬的唯心主义,片段性的思维相比,更客观一些。西方的审美心理强调主体感情、想象、直觉产生的美感受康德美学思想中人的主体能力的影响,形成全力张扬的现代主义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非理性的,具有意志、直觉、潜意识等方面把握美之本身的唯美化倾向。审美心理差异形成了中西广告文化的不同心理。中国人在文化上表现为大一统观念,例如重权威、轻事实,还有从众心理;有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且人格至上。西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较为复杂,以“人本”、“认知”、“行为”为基本内容。

3 广告的翻译策略

广告语常用修辞手法,为了使表述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或使主要词语鲜明、突出,加强语言效果,引起公众注意并帮助公众记忆。创意者经常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表达力,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广告的撰写包含着心理学家的敏锐眼光和艺术家的才华,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学性的文体,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要翻译成代表另一种文化的文字是非常大的挑战。

3.1直译

一般情况下,广告英语中的有些修辞格,比如比喻、重复、排比、设问、对偶等,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结构,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

东芝广告语――英文: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

中文:拥有东芝,拥有世界。

雀巢咖啡广告语――英文:The taste is great.

中文:味道好极了。

3.2套译

英汉广告中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英语广告中有很多是套用已有的成语、谚语、短语等来获得文体宣传的效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仅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意义和修辞色彩,而且也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例如:

食品广告:百闻不如一尝“Tasting is 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 is believing”

莫顿食盐广告:不下则已,一下倾盘“When it rains,it pours.”套用谚语不雨则已,一雨倾盘“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轮胎广告:谁跑到最后“He laughs best who runs longest.”套用谚语谁笑得最好“He who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4 结语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广告翻译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而且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文化适应与沟通的问题。否则,广告不仅难以达到影响、说服和打动广告受众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通过广告翻译对比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加深双方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王陶宇,黄汉庭.中外广告妙语大观[M].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3]王燕希.广告英语一本通[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崔刚.广告英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李莹,蒲琴.论广告的语用翻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3).

[6]薛冰,李悦娥.广告双关语的语用观和美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广告翻译论文篇6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

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

(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广告英语里很多词语是带有修辞效果的,为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某些不易直译的修辞格可以转换成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其他修辞格,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修辞格的转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一是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比如“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广告:“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menarecreatedequal”。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诉求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而三菱公司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将其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谚,运用对偶这种中国人喜爱的修辞手法,使中国消费者读起来既亲切熟悉又生动形象。如果在同一层次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跨层次寻找新的表达方法,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如,Wetakenoprideinprejudice.(《泰晤士报》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里“prideinprejudice”有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英语修辞格仿拟(parody),与《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联系起来。一种是押头韵(alliteration)。原文的意思是说明自己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不以偏见而感到骄傲。可以试译为“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豪。”通过这样的翻译,英语的修辞格仿拟(parody)和押头韵(alliteration)转换成了汉语的修辞格押尾韵(Rhymes),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押韵。这样通过修辞格的转换生动地传达了原作的意韵。

四、结语

总之,跨文化广告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其地位日益突出。实践证明,成功的广告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或国家的形象。

参考文献:

广告翻译论文篇7

在媒体信息发达的今天,广告对于一个商品的推销和一个品牌声誉的建立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告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及其市场占有率。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派克笔的一句广告语:“Itwon’tleakinyourpocketandembarrassyou!(它不会在你口袋里漏油,令你尴尬。)”可是,当派克公司在墨西哥推广这支笔的时候,却误认为西班牙语中的“embarazar(使怀孕)”可以代替英语中的“embarrass(使尴尬)”,结果广告语就成了:“它不会在你口袋里漏油,令你怀孕。”虽然广告的错误戏剧化地给这支派克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和销量,可是也成为了墨西哥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并有当地媒体讽刺地把它称为“怀孕的钢笔”,成为广告界中的大笑话,从长远看来,对派克笔公司的声誉不无影响。

那么,怎样才可以把广告语翻译好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切换,它可以对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心理、信仰等产生直接冲击,从而影响广告的效果。因此,在广告翻译中,我们既要注意到语言翻译的准确性,突出广告所要表达的内容要具有吸引力、说服力等特点,也要在熟悉并尊重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对商品介绍时,使之符合该国消费者的文化背景,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同样的信息,以达到广告推销的目的。以下,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其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一、语言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语言是广告的基础,只有当语言运用恰当,读者才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到关于广告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发挥广告的作用,达到宣传的效果。

1.汉英语言结构的对照

申小龙先生曾经说过,西方语言是以规则为主宰的,而汉语则以人为主宰。也就是说,汉语是以意思为中心的语言,语法规则比较自由,它的句子灵活多变,使用的词汇可长可短,词性多样可变。而西方语言中,语法占主导位置,句子主要以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不能随意改变。请看以下一个广告语:

“……产品形美色绿,气味芬芳,味道甘美……(绿茶广告)”该句中“形美色绿”,“形”指形状,“美”意为美丽;“色”指颜色,“绿”用来形容产品的颜色。纵观全句,“形、色、气味、味道”均为名词,而“美、绿、芬芳、甘美”均为形容词,此广告语就是由几个名词+形容词短语组成,句中没有动词短语,按照语法规则,这样并不构成主谓结构。可是由于汉语的语法规则比较自由,词性使用灵活,实际上,句中的形容词实际上已经充当了谓语结构。可是,英语的句子必须以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翻译的时候不能直接译为:“…theshapeoftheproductbeautiful;thecolorgreen;thesmellfragrantandthetastemellow…”这样的句子明显存在着谓语残缺的错误,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加上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动词词组,而在此句中,应该在形容词“beautiful”“green”“fragrant”“mellow”前加上系动词“is”,才算完整,句子应译为:“…theshapeoftheproductisbeautiful;thecolorisgreen;thesmellisfragrantandthetasteismellow…”

2.汉英语言中词汇选择的对照

在描述事物时,汉语趋于花俏,而英语趋于精确。中国人擅长于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感觉,用华美的词语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欣赏,并赋予许多主观的想象和感情。例如,在汉语的广告语中,我们经常看到诸如“一流(highclass)”,“完美(perfect)”,“独特(special)”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产品的质量,以求突出产品吸引人的特质,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其中,不免有些夸大其词。然而,在英语的广告语中,对以上词的表达往往就简单用一个“good(好)”来表达,或者具体地说出产品质量优良的所在。因为,英语语言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比较注意事物的真实性,所选词汇一般都比较客观与理智并且尽量保持简练的风格。3.汉英语言中发音的差异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发音差异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一般在于商标翻译。商标是一件商品的名字,而名字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期待。商标翻译要注意形似与音似,即不同语言中发音的差异和意思的差异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文化冲击。请看以下例子:大家所熟悉的美国运动品牌—Nike(读作[,naiki:]),本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可以音译为“奈姬”或“娜基”。可是,这样的翻译在汉语中毫无意义,消费者看了或听了都会觉得很费解,更别说能给人带来遐想或期待了,也就是说此翻译虽顾及了“音似”,可忽略了“形似”,脱离了商品的形象和特性。因此,译者在翻译此商标时,既模仿了它的音节,还考虑到运动服装应该具有经久耐磨的特性,把它译为:“耐克”,既表现出运动服装耐穿的含义,还隐含了一种体育的精神—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胜利,而后者也刚好与原意的胜利女神吻合,此翻译既顾及了音的传达,也表现出商品的特点与精神,较能被消费者接受,译得很成功。

然而,同样非常为人熟悉的丰田公司旗下的“LEXUS”系列汽车在2004年6月8日正式对其中文译音由原来的“凌志”改为“雷克萨斯”。虽然,从音似角度看来,“雷克萨斯”更接近于它的英文“LEXUS”的发音,可是此四字组合给人的感觉是陌生的,无意义的,并不能让人联想起车来。而“LEXUS”的原名“凌志”是取自于“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壮丽诗句,包含着一种激励人们努力奋发图强,成功者即可实现壮志凌云的豪迈之情,突现出此车是成功的象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因此,“雷克萨斯”远没有“凌志”意义深远,也不及其有分量。

二、文化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从古至今,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支广告可能蕴涵着该国广大的文化元素,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注意这些文化元素的转换。而文化是在某个地域范围,某些人类群体中产生、形成并存在下来的,当它被传送到另一个地域范围,另一个人类群体中,往往并不为他人所理解、接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差异。那么,该如何消除这些文化差异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使广告收到预期效果,成了广告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请看以下例子,现代都市人越来越重视健康,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新推出一种“zerosugar”可乐,在此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中国人把它翻译成:“零糖可乐”,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译法,可是,由于“零糖”在汉语中与“灵堂”的发音是一样的,此商品的名字虽然突出了商品的特性,可是它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期待,而是很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不好的东西,迷信的人称之为:“不吉利”。因此,此商品名称可译为:“无糖可乐”,既能准确表达原文“不含糖”的意思,也可以避免译文中“零糖(灵堂)”给人带来的误导。

与可口可乐相似的是,新西兰航空公司(NZAirline)最初给它取中文名字的时候,出于发音的考虑,把“NZAirline”译为“安息航空”,这样的名字肯定没有中国人敢去乘他们的班机,因为在汉语中,“安息”意为“死”,是人们最忌讳的事。本来坐飞机给人的感觉已经是不安全的,危险的,如果航空公司的名字还跟“死”扯上关系,哪里还有人敢去乘坐呢。因此,该公司后来还是根据其意思(“NZ”是NewZealand的缩写形式)译为“新西兰航空公司”。

而与上述两个例子相反,“Carrefour”译为“家乐福”,“Goldlion”译为“金利来”,都非常符合中国人对“快乐”、“幸福”、“名利”等吉祥语的追求。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商务活动日渐频繁,国际广告是国际营销中产品推广、宣传的重要形式。广告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营销策略的成功与否,好的广告翻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轻松占有国外市场;而失败的广告翻译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广告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更涉及到各种各样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广告人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使译文既能准确地传达产品的信息,也能符合对方的文化,使广告能被顾客所理解、接受,才能达到产品促销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文化语言学十年感言.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9.(4):15.

广告翻译论文篇8

广告是一种实用文体,它的目的是宣传产品的特色,吸引顾客的眼球,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AIDA原则指导广告制作:Attention(吸引顾客),Interest(引起兴趣), Desire(激发购买欲望), Action(顾客购买)。[1] 随着广告业的不断发展,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深入人心,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少让人捧腹大笑的错译、误译。译者为了寻求语言的等效翻译,忽视了广告的特性和文化差异。作者通过对比等效翻译理论与翻译目的论,分析广告文体特点,寻求有效翻译策略,达到广告的宣传效果。

1.等效翻译原则与翻译目的论

二十世纪中期,奈达(Nida)的等效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等效翻译是以源语为中心,强调译语和源语的语义、风格、文化和读者反应对等的原则。这四个对等中,语义对等是核心。等效翻译在广告翻译中有局限性:无法体现广告译文在译语中的预期效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费米尔(Hans Vermeer)和诺德(Christian Nord)基于人类行为提出目的论(Skopostheory)。他们指出翻译活动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具有目的性。费米尔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是一种意图性和目的性的行为。决定翻译过程的不是原文本身或原文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也不是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决定的。[2]诺德(Christian Nord)提出目的论三原则即目的性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t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性原则,而连贯性原则从属于目的性原则。[3] 三大原则中,目的性原则是第一位。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选择翻译方法,考虑环境,灵活处理,必要时可放弃忠实原则甚至连贯性原则以达到目的性原则。

目的论以译语为中心,提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对比传统的等效翻译理论,译者可以摆脱“对等原则”的束缚,重视译文的功能,根据交际环境和译者的预期,选择翻译法,将翻译与文化差异相结合达到译文的效果。目的论更适合指导广告英语的翻译,它给了译者更大自由发挥空间,更进一步增强了广告的呼唤功能。

2.广告文体分析

2.1词汇特点

在商业运作中,广告运用了更多的形容词描述产品,以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中文广告常用成语或四字词组,如“一鸣惊人”、“回味无穷”、“色彩艳丽”等。而英文广告多用极度形容词,如extraordinary, luxury, superior等。此外,英文广告词汇最突出特点是造词。美国的婴儿用品品牌倍儿乐playtex, 它结合了excellent与play两个单词;加拿大的风行快递WindEx Express,就是wind和excellent的组合;Superslims 香烟,super + slim,更受女士青睐。造词常用极度形容词的前缀与等级形容词相结合,凸显了产品的优点,体现出推陈出新的效果,

2.2句式特点

广告语短小精悍,才能让人过目不忘,因而句式以简单句、祈使句和省略句为多。为了增强语气,也多使用并列句和反问句。如汰渍的广告语是2个简单句的并列:“Tide's In. Dirt's Out.”;耐克(Nike)的广告语就是采用了祈使句“Just do it !” 拉戈(Lager)啤酒的广告语自问自答“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 “This can.”,引起人们品尝的兴趣。

2.3修辞特点

修辞是广告中常见的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头韵、尾韵、排比、对偶、仿拟等。例如:中文公益广告“珍爱生命,远离”、“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就采用了对偶、押韵、对比的修辞手段;索尼的广告语:”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or Sony.” 采用的是头韵、尾韵、排比。丰田汽车的广告语:” 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采用仿拟的修辞手段模拟名言名句: “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许多广告语甚至融合了多种修辞于一体,达到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完美结合,提高了受众对广告的认同度。

当然,由于文化差异,中英文广告语在词汇、句型和修辞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译者可以运用翻译目的论,从目标读者的心理反应出发,通过保留、删除、或修改源语言广告,在译语中体现适合目标读者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段,从而达到“语变意不变”的效果。

3.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运用翻译目的论,译者在翻译广告语时应当避免文化差异的影响,理解源语文化,尊重目的语文化,缩近文化的差异,学会取舍。作者列举几种广告翻译的策略:

3.1采用直译法还原广告完整性

如果译语的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与源语言广告相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译法,即按照广告原文的语言特点,句式结构和修辞风格进行翻译,使译文能够模拟原句,重塑源语言风格和效果。直译法的亮点在于寻求两种语言的语义和风格的一致,特别是修辞手段。Ricoh理光复印机的广告语是“We lead, other copy.” 可以直译为,“我们领先,别人效仿。”飞利浦的广告语是”Let’s make things better” 翻译为“让我们做得更好。”李宁运动品牌的广告语是“一切皆有可能”被译为“Anything is possible.”这样的直译法最大限度还原广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2引入意译法避免文化差异

有些广告即使采用直译法,也无法再现原广告的寓意和修辞特征。译者应该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把握原广告的意思的基础进行翻译,不必强求两种语言的格式和修辞等效。译者可删减原文中的修辞或改变句式的顺序和结构,以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戴比斯钻石广告“A diamond is forever.” 翻译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七喜的广告“Fresh up with Seven Up”可直译为“提神醒脑,喝七喜”,也可意译为“喝七喜,有惊喜。”顾维勇在《实用文体翻译》中另译为“饮七喜,提精神。”再如“Start with the finish”被译为“完成末道漆,功效始发挥。”[5]

3.3运用套译法融入目的语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可套用目的语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或谚语,融入目的语文化,贴近目标读者的生活,使译文更具文化认同感。中国有句谚语“有志者事竟成”,而英语中也有对应名言“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丰田汽车的广告语采用仿拟的修辞:” 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4.结语

目的论降低源语言的地位,重视目的语的作用和文化认同感,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的特征,更容易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在广告翻译中,最难的部分在于对于修辞的翻译,译者应当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根据语言环境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广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盛美金.从文化视角看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J].考试周刊,2007(23).

[2]Nord, Christi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33

[3]Baker,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P.2.

广告翻译论文篇9

一、引言

茶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文化蕴含,因此茶叶的商标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也应当不同于其他商标的翻译。“跨文化传播是指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跨文化广告传播则特指发生在两个文化群体之间的广告宣传活动”fly如何有效地做到在不同文化中传播中国茶文化,进而树立强大的茶叶品牌是跨文化广告传播的重要任务,而商标却是商品文化,质量和形象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市场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茶叶商标翻译准则。

二、国内茶叶品牌现状及商标翻译难度分析

目前我国茶产业面临着“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的尴尬局面。纵观世界茶叶出口大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茶叶出口效益、国际声望都超过我国。就连不产茶叶的英国也有像立顿这样的国际著名茶叶品牌。我国长期以来未曾在国际上打造出一个著名品牌“有名茶而无名牌”的原因之一就是把以地理标注(原产地)来区分的名茶与商业运做的品牌分离的,并没有充分运用我国名茶的品牌优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周云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曾说“立顿红茶是商业运作品牌,我国是用地理标注(原产地名称)来区分不同的茶,但同样一个地理标志下有很多茶,这就影响到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的认知和购买。地理标志区分是历史沿革下来的。只要一个产品在该地生产并达到一个标准,就可以叫这个产地名称。此名称下有很多不同厂家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内部区分很难。很不利于发展和竞争。”因此,中国茶叶品牌就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格局:首先,中国茶叶种类齐全,红茶,绿茶,黑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其次,历史上形成的以地域区分的名茶系列(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等等):第三,在地理标注(原产地名称)来区分同的名茶系列之下又有不同的品系,比如武夷岩茶之下又有大红袍,水金龟,肉桂,水仙等子系列。第四,各个生产厂家又有独立注册的品牌,比如武夷山众多茶厂都生产武夷岩茶的各个茶品种,但是不同的厂家有给其所生产的同类茶叶冠以不同的商标品牌名称,事实上是把商业品牌和以产品命名的茶叶名称分离开了,甚至有抛弃传统名牌,舍本逐末之嫌。这不利于我国茶叶品牌的总体发展。

上述问题给我国茶叶商标的翻译构成了最大的困难。如果我们坚持把以地理标志区分的名茶与商业推广的品牌分离开来,或者混在一起,只简单地把每一个品牌按照一定标准翻译,那将产生以下问题:1.由于同一种茶叶可能有几十个厂家生产,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注册品牌,那么译名也将出现同样混乱的局面。2.这种混乱的局面必将随着译名延伸到国际市场,不仅扰乱了中国茶叶的品牌战略,还有可能加剧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来的无序,甚至是恶意竞争。3.削弱中国茶叶的整体竞争力,不利于中国茶叶文化的推广,从而在长远的战略上阻碍我国茶叶进军国际市场。4.也会给国外消费者带来对茶叶认知方面的困难。

其次,商标的翻译不同于其他商品商标的翻译:中西方茶文化严重不对等,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自独特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在西方咖啡文化甚是盛行,至于英国的下午茶也与中国茶文化差之千里。名茶商标的翻译往往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蕴含东方哲学智慧,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跟其他商品比较,茶叶的出口能够更多地出口中国文化。

其三,由于目前我国茶叶品牌的混乱局面,同一种名茶有很多种译名。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和我国国际交流,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名茶的翻译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笔者调查中发现,光福建名茶铁观音就有十多种英文译名:

1双语拼音:tie guan ym 2. tieguanyin 3.西语式拼音:ti kuan yin 4.直译:iron goddess 5.闽南语thih-koan-im 6.广东话tit gwun yam其他译名tit kwun yum, iron buddha,iron goddess of mercy, iron avalokitesvara, and tea of theiron bodhisattva。这些只是铁观音这个名茶的译名,还不算由铁观音衍生出来其他子品牌的英文翻译。

三、茶叶商标的翻译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翻译不是孤立的实践活动,孤立地看待翻译实践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茶叶商标翻译也并非简单地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茶叶商标的翻译是为我国茶叶国际品牌战略服务,因此它的翻译应该被看作是茶叶跨文化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翻译也应该放在中国茶叶国际战略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在系统中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审视商标翻译才是我国茶叶商标翻译的出路。

1.要结束目前我国茶叶商标的混乱局面

中国有19个省区产茶,经营方式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各种大小茶企业多达上万家,注册商标更是不计其数。我国传统名茶也有上百种,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名茶的‘名气’并没有和商品商标结合起来,相反由于纷繁的茶叶商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名茶的“名气”,降低了它的商标使用价值。因此,规范茶叶市场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另外,正确处理‘名茶’与商业推广的商标之间的关系。

2.茶叶商标作为商品的商标,它就具有和其他商标一样的功能和作用

在国内外知名度较低的茶叶品牌主要任务就是打开国际市场,其商标的作用与其他针对国际市场的商品商标一样。那么其商标的翻译准则应该是“商标的命名必须能够吸 引消费者、识别产品、联想产品、广告宣传,因此翻译商标译名也必须个性鲜明,优美悦耳,内涵丰富且顺口易记,以激发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促进营销。”因此,在茶叶商标的翻译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商品商标的翻译。

(1)直译法:只要符合广告用语的准则,既突出产品特性、易于记忆、朗朗上口、具有劝诱力,另外不能有文化禁忌,一切中文的商标都可以直译。比如,武夷岩茶翻译成rock tea.武夷岩茶生长在山间岩石上,自然无污染。茶叶产品当然强调健康,另外很重视强调“岩韵”这种文化心理的传播。而rock在英文中没有什么贬义,却有振奋,动感的意思,这也迎合了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特种茶的趋势,可谓是直译的经典。但直译法不是万能的法宝,比如武夷岩茶中的名品‘大红袍’,有人译成b心red robe,笔者认为此译不妥。首先,这个英文名称不符合广告用语的准则,没有突出产品的特性。第二,读起来比较拗口,不易记忆,对于不熟悉大红袍茶叶的外国人来说,big red rob。这个商标根本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第三、红色(red)在西方文化中往往具有消极的意义,跟危险、恐怖、愤怒等意义联系在一起。

(2)音译法,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只要使用得当,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美国碳酸饮料coco-cola音译为‘可口可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音译法有天然的缺陷一传音不传意。对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知名度的茶叶产品来说,音译法几乎没有意义,但对于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名茶’,音译法是最佳选择。本文将在下节专门讨论‘名茶的翻译’,并论证音译法是‘名茶’翻译的最佳选择。

(3)音义合作法,“音义合璧的译法是传达商标神韵的有效手段。音义结合法又称为谐音取义,即并非严格确地按照音译,而是取与原商标牌名发音大致相近的谐音,赋予译名实际意义,利用汉字所蕴含的多义文化信息,诱导接受信息者产生种种联想和遐想,起到跨文化营销的理想效果”。比如上文关于福建名茶铁观音的翻译就可以考虑这种翻译方法。“铁”跟te。音相近,观音(( bodhisattva, buddha )是佛教神话人物,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铁观音可以译为tea buddha.这个翻译突出了产品的特性,又很好地传达了铁观音的茶文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地把茶产品和佛禅联系起来,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4)功能替换法:中外文化中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如果可以在目的文化中找到功能对等或者相似的替换词,那将给产品的推广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大力士牌便携式吊运机,就可以翻译成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titan )。茶叶品牌如果能在目的文化中找到功能对等的翻译,则采取这种译法。

(5)创意造词法:在英汉商标翻译中,要考虑到目的文化和语言的特点。有时候利用目的文化语言文化的特殊性创造新词作为商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联想电脑的英文翻译lenovo就充分利用了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特点。le取自联想原来的英文商标legend意思是传奇,novo是拉丁词根,意思是创新。整个单词寓意为“创新的联想”。打江山时需要缔造“传奇”,想基业常青则要不断“创新”,lenovo这个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高雅、新奇的感觉,取得了广告用语所要求的效果。茶叶品牌也不妨借鉴联想的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必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名茶的翻译

中国以地域区分的传统名茶有上百种。特别是屡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他们不仅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意义,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这种知名度也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力也将逐步扩大。因此,笔者认为名茶的翻译应该采取音译的方法。有学者批评说音译完全丧失了对名茶的文化内涵的传递,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海外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加拿大研究移民的专家李胜生教授根据各国公布的数据估计,在21世纪初,海外华人华侨总人数约3300万,分布在全世界151个国家。根据教育部2002年的统计,2001年全年来华的外国留学生就有35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攀升。中国的其他国际交流也在迅猛发展,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国,中国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也应该正面面对世界。第二,名茶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感受,具有很多文化蕴涵,要将这么多文化的东西全部表现在商品商标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借助消费者对名茶的了解,运用他们已知的名茶名称做商标,发挥传统名茶的‘名气’才是名茶翻译的明智之举。第三,现在对于名茶的翻译纷繁复杂,光音译就有汉语拼音译法、广东话译法、闽南话译法,罗马拼音译法等,这给国外消费者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采取音译也要统一译法。

4.茶商标翻译的文化禁忌

广告翻译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29-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模式的逐步形成,广告和广告翻译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并且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广告的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兴趣,促销商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语经常使用修辞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但由于英语的语言思维与汉语的差别,英汉互译时有的修辞格很难一一对应翻译。因此,我们选用目的论为指导,分析几种难译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一、翻译是一种意图性和目的性的行为

在德国近代哲人康德对目的论作过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后,另一位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最先将目的论引入了翻译研究。他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一种意图性和目的。决定翻译过程的不是原文本身或原文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也不是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决定的。[1]并且他指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目的,翻译也不例外,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交际行为,任何一种翻译行为都有自己的目的。[2]另一位目的论的代表人物诺德(Christiane Nord)这样界定翻译:“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预期功能的译文。它与源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3]目的论将翻译定义从翻译即文本从原语一一对应地转换成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扩展成为翻译行为,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之中。[4]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要求,翻译行为遵守的首要原则即是“目的原则(skopos rule)”。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的发动者决定译文的目的,因此翻译的目的来自发起者规定的翻译要求,包括需要译文的目的、原文、译文、收受者、使用译文的时间、地点、情形、交际媒介及译文应有的功能等, 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和结果。[5]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即是说,译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在翻译要求的影响下,就会选择与此目的相应的翻译方法。一般来说,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而一则广告语,它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传达出商品的信息、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消费。在广告的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选择目的论作为理论依据,就要以原文的功能和目的为先导,来考虑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二、广告词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格翻译策略

根据目的论,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商品推销。为实现此目的,广告常利用词汇、句式和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第一,在词汇特点方面,一般使用很多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阿迪达斯体育用品的广告词——Nothing is impossible;耐克体育用品的广告词——Just do it,使用单音节动词,言简意赅,并能达意。第二,在句式特点方面。在英语广告中经常使用疑问句、省略句等,简短清晰、节奏急促、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宣传。如使用疑问句: Harmony 喷雾发胶——Is she or isn?蒺t she?又如使用省略句:加拿大航空公司——World class, worldwide。第三,在修辞特点方面。广告喜欢用各种修辞形式。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形式为拟人、比喻、双关、韵脚等。修辞格的使用使广告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新颖别致、富有智慧。

从修辞格翻译的视角,有三类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一是直译法。对可译的辞格,尽可能直译,即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属于此类的是平时频繁使用的,在语义上做文章的,英汉语言中有对应的修辞格。二是意译法。对难译的辞格,尽可能加工。属此类的一般是利用各自语言特点的辞格。由于英汉语法、语音、语言形式或文化背景的差异,此类辞格若生硬直译则使译文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为了使译文传达的信息自然、贴切、可读性强,有时不得不舍弃原文辞格的形式,采取意译法,传达其确切意义。即使找到相似的修辞方式,也要认真地加工,以增强译文表达效果。三是音意译结合。音译意译结合这种方法吸取了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的优点,既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又部分保留了与原文相似或相近的读音。但与音译相比,这种译法仅选择与原文大致相近的谐音,同时利用汉字所蕴涵的多义文化信息,赋予译文实际意义,引导读者产生联想和遐想,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广告词难译修辞格的英汉互译技巧

在英译中的过程中,在词汇和句式方面,一般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但在修辞格的翻译上,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英语的语言思维与汉语有区别,一些修辞格可以复制到中文,但一些却不可以,如双关、头韵、尾韵,仿拟等。

1.头韵(Alliteration)

押韵是广告口号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方法。英语中押韵分为头韵、间韵和尾韵,其中头韵为最常使用的方法。英语头韵,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首字母或第一个音节发音相同而产生韵律。它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词首元音的重复、词首辅音的重复和词首辅音连缀的重复。而在众多采用头韵的英文广告口号中,由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地差异,在对英文广告口号的翻译中产生了一些困难。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目的论的方法作为指导,试解决一些难译的英文广告口号。

例句1,Maybe She?蒺s Born with it Maybe it?蒺s Maybelline(美宝莲)

此例中两个maybe和Maybelline构成头韵。更加成功的则是此广告口号的汉译:美来自内心,美来自美宝莲。三个“美”同样构成了头韵,又完全诠释了原文的意思。在这里对于英文商标名称采用了音译法,通常是按照原商标的读音从目标语中选择较为近似且符合商品特点的词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如果成功,则能在保有原商标名称的音韵美的同时又增加了一分异国情调。“美宝莲”作为化妆品公司的名称,三个字都凸显了女性的柔美之感,似乎购买使用了该公司的产品能如出水芙蓉——莲花一样美好清纯,从而使消费者们对该品牌的商品充满了好感。

例句2,Fila: Functional…Fashionable…Formidable…

斐乐这则英文广告口号运用了头韵的修辞,三个“F”开头的字母,既朗朗上口又具体说明了其产品的特点,简洁明了。但是在其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其广告口号译为“新锐运动经典,百年时尚传承”。这个翻译将原文的“fashionable”译为“时尚”,将“formidable”译为“新锐”,运用了一个对仗句,但是除此之外没有运用其他修辞。这个翻译不够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中文版本拗口而难以记忆,且没有鲜明的突出品牌特点。运用目的论的观点,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将“目的原则”放在首位,因此为了达到其宣传的目的,我们通过意译法将其试译为“实用、时尚、时髦,试试斐乐”。这五个连续的“shi”既押韵又和原文保持一致。

例句3,Philips: Sense and simplicity.

飞利浦在其中英文官方网站上均保留了此广告口号,也是其公司的营业理念。在中文的版本中,飞利浦采用了“轻松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个译文只保留了原文“simplicity”的含义,简短而又简洁明了。我们在目的论的关照下,可以运用意译法将其试译为“轻松享有格调”。

例句4,Don’t Dream It. Drive It.

这是捷豹汽车的宣传语,“dream” 和“drive” 形成了头韵,琅琅上口,有节奏感。先是叙述了现状,许多人都梦想着拥有一辆自己的捷豹,但是仅仅梦想是不够的,何不入手一辆尽情驰骋呢?”Dream” 和“drive”一起更形成了一种愉悦舒适的感觉,开着捷豹就像奔驰于梦境中那般爽快。简短的口号语极富说服性,毫不拖泥带水,一发制人。在译为中文的过程中,头韵很难保留,在目的论的关照下,笔者因而采取意译法,企图保留原口号的意义和说服性而舍去了头韵。拙译为“向往,不如拥有”。

由于语种语系的缘故,在英文中能押头韵的词相应地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很难或者根本找不到词意和语音节能一一对照原语境的词汇。因此,在针对押头韵的广告语中,更多的是采用音译义结合的翻译方式。即找到和原英文广告语中词义相投的主要汉语词汇,再根据此汉语词汇的语音和语义,找到其在汉语中的同义、同音、近义、近音词语。

2.双关(Pun)

英语与汉语双关一样,是利用某些词语的语义或语音条件,使其在特定环境中具有双重含义。英语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前者利用同形异义词,即发音、拼写相同但意义不同,或发音相同但拼写、意义不同的词;后者是利用一词多义现象来达到双关效果。英语广告中双关的运用含蓄风趣、耐人寻味,能激发读者联想。加深商品印象,极具促销作用。

例句1,Alarmed?You should be (Moss 安全系统)

这则广告中alarm用的是双关。作为动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装报警器的意思,指的是装上摩斯安全系统。另一个表示担心和忧虑,指的是没有安全系统的那种担心财务失窃的忧虑的心情。因此这句话可以翻译成:“还没有装报警器?你应该为此担心了。”这样一来,不由使观众意识到应该提高警惕,想去安装一个安全系统。这里采用的是意译法中的解释性译法,将双关语中的两层意思分别译出。

例句2, Get rich quick! (Kenco特浓咖啡)

此广告语字面意思是“快速致富!”,同时rich还指代Kenco特浓咖啡,广告语则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则你喝了Kenco咖啡就会变得富有,可以用意译法和补充将其翻译成“Kenco使你快速致富。”

例句3,Start Ahead (Rejoice飘柔)

“Ahead”原意是指向前;而“ahead”又是由“a(一个)”和“head(头)”组成。众所周知,飘柔主营头发护理产品,所以,广告语字面的意思“向前出发”又可理解为“从头开始”,运用意译法将其翻译成: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例句4,A billion thanks. 25 times over.

这是苹果公司答谢顾客250亿的应用程序下载的广告词。其中A billion thanks是一个习语,表示非常感谢的意思,同时又与25 times over结合起来,即代表了250亿的下载。所以,用意译的方法,可以翻译成:“非常感谢,250亿的下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入第34个年头,有更多的跨国公司选择来中国建立新的商机,中国广告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广告英语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期望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英文广告的难译修辞格做一个尝试性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Baker,Mona(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p.2.

[2]Vermeer,Hans J.“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in Lawrenve Venuti (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p.221.

[3]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Amsterdam/Atlanta:rodopi,1991,p.28.

[4]蒋林,梁启超.“豪杰译”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68.

广告翻译论文篇11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国际营销活动日渐频繁。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各个国家竞相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广。在中国,伴随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营销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广告译文能否在译语语言文化环境中达到促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能否被广大受众理解、认可、接受。为了使广告翻译既符合广告语言的特点,准确达意,灵活创新,简洁明了,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又自然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化信息,符合国情,让顾客乐于接受该产品的信息,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国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语的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宣传推销商品。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广告翻译论文篇12

[摘要]广告是商战中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它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差别,主要体现在词语的选用、句子的构造和修辞的手段方面.本文结合大量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词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及其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在这种产品市场争夺战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就是商业广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宣传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企业都存在着广告国际化、全球化问题——即广告翻译问题。广告翻译须充分考虑产品销售对象的语言习惯、文化积淀,因此熟知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广告(advertise)原于拉丁语的advertere一词,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Advertisi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 services or ideas by in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 根据这一定义,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诱使读者在获得信息后作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以及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的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 广告是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目的是争取消费者,因而商业广告就是向潜在的广大消费者介绍商品,激发其对某种商品的兴趣,从而促使其购买的一种手段。广告英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词法、句法、修辞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1.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广告英语须简洁、形象、富于感染力。因此恰当、准确的选词对广告的效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简明易懂,通俗易记 广告文字必须具备通俗易懂的特性,多用大众化的口语词汇,少用或不用晦涩、深奥的词语,使消费者看得明白,说得清楚。如,Nike, just do it. 。 (2)创新拼写,增强吸引力 在广告英语中,创作人员会故意把人们所熟知的词拼错,或加上前缀、后缀。虽然新造词与原词形态不同,但意义仍存,这既可以达到生动、有趣和引人注意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传播商品信息。同时,人们往往认为用词富于创新的广告,其宣传的产品常具独特之处。如,Give a Timex to all, to all a good Time.(拥有一块天美时表,拥有一段美好时光)。这是“天美时”表的广告标题。Timex = Time + Excellent, 由此对表的计时准确等特点给予了充分强调。又如,For twogether the ultimate all inclusive one price sunkissed holiday. (两人共度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日,一切费用均包括在单人价格之内。) twogether取自together之音,又取“两人”之意比together更形象,倍添情趣。 (3)针对性强 广告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尽可能多地了解产品。因此,创作者要抓住产品的主要特点,有的放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使消费者在不经意间记住产品。如,Tide’s in. Dirt’s out.(汰渍放进去,污垢洗出来。——汰渍洗衣粉)。这是一则针对性很强的洗衣粉广告,消费者自然会心领神会。 2.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 广告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引人注目,因此广告英语除了斟词,还要酌句。也即在句法上要有其独有的特色。 (1)多用简单句 广告是面向全体消费者的,这就要求语言简练,简单,即在语言结构上要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句,让消费者看得懂,记得住。如,We’re not in the computer business. We’re in me results business.(惟我电脑,成效更高。——电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