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6:41

学习与实践论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1

中学语文的教学是中学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不再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要求学习,也不再只是作为一门应试教育的课程,它有很多的实用性,能够促进人的品质的塑造和思维的开拓,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思维创造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老师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注重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只有充分地把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方式,才能够实现真正地综合性学习和教学过程。并指导学生用语文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开拓创新。下面本文就简单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和总结。

1.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1.1 顺应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和学习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做好中学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的全方位发展,那么就必须寻找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道路,这也引起了我国范围内自发地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倡导综合性学习的发展氛围,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追求中学语文课程的综合化教育改革,培养科学精神,不断地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方式进一步实践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与此同时,中学语文基础教育也呈现出了综合化发展的趋势。

1.2 适应课程的综合趋势和中学语文课程的发展需求

中学生只有学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塑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方式的养成,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美好,能够对学习语文充满激情和乐趣,才能够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兼顾了语文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育发展,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素质。

2.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借鉴不同的教育理论来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下面我简单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加以介绍。

2.1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学说发展和实践理论成为了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个性化心里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的全面发展,那么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学生要注重个性化和整体的发展,注重在实践中对语文学习加以利用。

2.2 教育学理论

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断地吸取不太能够的教育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式地学习方式,同时加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学习和联系发展,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这些方式和理论都深刻的体现了教育学理论挂念和思想。

2.3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上说,人的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是一个统一和分化的过程,那么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既要做到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又要做到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实现了分化统一的发展过程。

3.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3.1 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发展,根据学生个人不同的素质、性格、爱好、优势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展开,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探索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比如学习《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这一课时,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有关钱学森生平的相关内容的搜集,课外通过网络、报纸杂志收集等方式,从而更加地对钱学森的事迹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了解,那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习发挥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比如针对不同学生获取的有关钱学森的知识内容不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互相学习,通过对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给予的适当指导,从而提供信息给予学生,启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不断地完善。

3.2 重视学生调查实践等活动过程的策略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进行有效地教学,在学习《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这一课时,由于其涉及到的是比较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那么学生最好是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获取最新的相关信息,可以尽量地扩大获取教学信息的途经,比如一份研究报告、一份展板等都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获取和收集。

3.3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注重经验交流、总结和分享的实现

比如《在出狱欢迎会上演说》这一课,学生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行课题结束后的演说,从而在每次的主题学习结束以后,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能够将学习成果不断地扩大,促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经验总结和课程总结,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一方面促进了学习之间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尽量做到自我反省。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单调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的适当参与,以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开展主题活动,从而使中学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好教材有关预设性材料、方案等设计问题,同时做好语文学习评估,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学语文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2

教师的自我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要推广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研究型教师。

(一)备课阶段

要备好课,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准备多个不同的研究方法供学生借鉴,就问题的引导、研究、解决做出预案,以免失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控制。

(二)课堂实践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战场。我们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材料的内涵,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独立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确立研究方向。教师可根据文章篇幅长短留出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由全体学生交流、评议、筛选,最后由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在其中要适时点拨、提示、引导。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中,写到荷塘中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写得很美,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很形象地把荷花描绘出来。”显然这样的回答不是分析。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细化分析:“明珠”写出了月下荷花晶莹剔透、纤尘不染的美;“星星”写出了荷花在无垠的碧绿荷叶背景下,在悠悠夜风中的动态美;“刚出浴的美人”让人联想到荷花的淡雅高贵之美。

引导学生这样分析问题也许有些琐屑,但对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掌握分析问题的套路是很有效果的。

3、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蝉》一文。教师指导学生课后翻阅资料、上网查询、实地考察,学生们会感到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很有趣味,都可以与课本联系起来,也能不自觉地提出问题;通过考察、整理,学生们初步感受到蝉这种物种生与亡的自然定律,联系自身的经历,提出个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自然地由被动转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了。

4、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这就把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运用自我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积极性,更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评价阶段

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机制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评价既可由老师进行,也可由学生互相评判。评价时,只要有超越一般的知识的延伸、能力的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就是最大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成一个课题,就收获了一份成长。

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

2、强化自我意识。要求学生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三、学校的支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与实践是在各个学校进行的,因此,学校应事先作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来支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与实践。

学校应由上到下,从领导阶层,核心是校长,到教职工,都要转变思想,大力支持支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和实践;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对教职工进行定期培训,要提倡教师人人走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道路,鞭策教师破除科研神秘感,树立自信心,提高理论思维,增强科研意识;对图书馆,教学设备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妥善安排教师与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空间和条件。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90

1 开展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探究学习与当前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一致的。小学阶段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时期,然而教师却不应该一味地讲授,使小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意识是学习中所必需的一种思想维度。

2 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

2.1 探究性

问题式探究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并且允许学生随时质疑, 敢于对教材提出怀疑,敢于与教师争论,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式探究学习是以问题的探究为中心进行知识构建的。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和方法,体验成功的滋味,进而激发探究欲望。

2.2 自主性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去感悟,去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发现新问题,然后解决新问题。整个过程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长学生的智慧,吸收知识,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创新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读,不仅要在读中解决“旧”问题,还要对不断产生“新”问题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2.4 过程性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互相合作交流,不时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记录从而发现有用的信息。问题式探究学习应该关注学生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3 如何开展问题式探究学习教学

3.1 学生不爱提问的现状简析

学生为什么提问少呢?经调查,从学生角度来看,原因主要有五方面:①学生害怕尴尬的局面。②学生懒得思考。③学生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情。④有些学生表达能力差,不知道怎么提问也不习惯提问。⑤觉得时间不够,来不及思考。另外,学生关于提问的观点为:①老师们把问题都问完了。②老师觉得我提的问题幼稚而不够重视。③老师很少对如何提问进行指导。④老师们提问后没有给多少时间就开始给答案了,没有留下思考时间。而老师们的对提问的一些建议和认识是:①老师希望学生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但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②老师希望学生不仅仅和自己交流也和同学交流,学生间缺少互相聆听。③老师希望学生提问的水平由所提高,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④老师希望学生在问题出来后和回答问题前好好思考。

3.2 问题式教学中中坚持的三大教学原则

3.2.1 专注于提问形式的多元变化

小学生具有活跃性,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呼吁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在学习人教版中的《乡下人家》、《麦哨》、《乡村四月》时,可以请同学们列举身边的乡村美景,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厚。

3.2.2 所提问题必须具备针对性

教师的提问,是为教学而设计的,有目的性,同课堂授讲内容应该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针对教学难点予以提出,或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地提出相关问题,而不是随口提问。比如在人教版《检阅》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左腿截肢的博莱克为什么被队员安排在国庆节儿童检阅队伍中的第一排”、“为什么他最后得到了人们的掌声”等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2.3 所提问题须具备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当针对对启发诱导学生问题思维上进行提问。如人教版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在学生阅读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应该恰逢其时地提问,引导学生去理解藏汉间的友好情谊。

3.3 问题式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3.3.1 问题式探究学习的基本流程

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

3.3.2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是问题探究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对学生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也可以借活动创设情境,或调动生活积累,创设情境。如在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形式,来启发学生在那种野外迷路的场景中该如何做。在学习《咏柳》、《春晓》、《草》、《荷花》时,可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学生会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结合课文所讲的进行提问,产生了学习兴趣,自主地进行学习。

3.3.3 问题氛围的创设

为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释放,使每一个学生有效地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氛围的创设是很有必要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而安全的心理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安全的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氛围,是问题自主探究的基础。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候,构建语文问题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让同学们自由地讨论自然现象,然后对课文进行提问

3.3.4 传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示范导问、以思促问、以错激问、提供时空、鼓励创新

学生的提问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提问。另外,小学学生具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令学生产生质疑,让学生读透文本,经过调查研究、观察分析、深人思考然后进行提问。为了让学生发现有“问题”可提,教师可以有意设计错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是理解文本。首先要提供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这样他们才能有问题产生,其次要创造提问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丁永红.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1,(9).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28-02

合作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主张的“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自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尤其是合作能力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如今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中小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校,目前讲授法还是一枝独秀,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大量在新课改下培养的学生进入高校,势必也需要我们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以适应目前新的形势。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建构最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我们要做的具体工作。该文介绍一种具体的数学合作学习方法―― 论文式合作学习,以期对教师更好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1 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不仅是学生进校后首先面临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很多后继课程在本质上都可以视为它的延伸,深化和应用。它的课程特点融基础性、应用性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教学的角度看,高等数学这门课有如下特点。

1.1 内容抽象

初等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常量,以静止的观点研究问题,而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变量,运动和辩证法进入了数学。相对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而言,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概念较为抽象。比如,数列极限的epsilon语言是高等数学课程中最先接触的一个概念,亦是课程最基础、最难理解的一个基本概念,往往学生在开学前几周的学习中,既不知道老师在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

1.2 识点多

中学数学的学习,往往是讲完一个知识点,接着配合大量的练习,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讲解多次,直到班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再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反观大学数学的教学,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经常是一节课要完成多个知识点的讲授,而且下一次课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较少对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多次讲解。

1.3 教学课时少

由于客观原因,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相比较明显偏少。以广西师范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为例,《高等数学》一类,计划课时90,要求完成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第一章至第六章的课程内容。如果还要考虑一些假期及学校活动,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是非常紧张的,这势必导致教师,马不停蹄的赶课。

2 论文式合作学习

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汇报社会实践的结果。其特点为:一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灵活,不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二是,培养学生查阅科学文献,完成论文的能力。在此就论文式合作学习的步骤进行介绍。

2.1 选题

选题是论文式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这一部分的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选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选的课题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课本;二是,要能引发学生的足够兴趣,并具有一定的难点,但是这些难点是可以工作小组之间的密切合作突破的,单独一个成员尝试探索能取得一部分的进展,但不能轻而易举解决该问题。根据在高等数学中的实际教学经验,我们选择“投资的效益和风险”作为题目。该题目与课本第三章第五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且包含如何进行组合投资的实际问题,能引起多大数学生的兴趣。

2.2 训练

布置题目后,需要对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文献,完成论文进行必要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如何利用学校学术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科学文献;二是,一个合格的论文应该包括几个部分及各个部分的写作规范;三是,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工具软件。

2.3 分组

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集体的缩影。因此,在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性别等综合评价,然后搭配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根据我们在指导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经验,选定3人形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数学能力强、会应用计算机、写作好的学生组成。

2.4 课外辅导

在完成研究内容布置、训练和分组后,教师还应当在课外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这是因为对大一新生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合作完成论文形式开展学习,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提示。

2.5 学习评价

学生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观察者、评估者应对完成论文给出评价。评价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合格。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优秀率,杜绝论文抄袭现象,对未完成论文的学习小组,教师应了解其中的原因,但不给予任何的惩罚。

3 对论文式合作学习的思考

论文式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灵活,不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这有助于在有限的教学课时情况下,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技能。通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普遍表示欢迎。但是,如果想成功地通过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改进高等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如果想利用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有效地服务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在发挥其特点的同时思考、改善其中的一些问题。在这里,主要就3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也希望同行能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从而在教学中成功的运用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

3.1 学习任务的类型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小组活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思维水平毕竟还是有限的,这势必导致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无法独立的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由此,数学概念和基础定理证明等较抽象的内容是不适宜作为论文的选题。我们建议学习任务应该遵循如下两点: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是应用型、实践型的数学知识,比如,函数的极值问题;二是,学习任务要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最大的推动力。目前,大学新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如果学生能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他们后续学习高等数学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3.2 合理的分组

对学生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一组为宜。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数学建模的经验,从学生的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写作能力3个方面出发,建议以3人为一组,开展论文式合作学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现在高等数学教学普遍是合班上课,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教学班人数在100人上下,那么3人为一组的分发,势必导致组数较多,教师在课外辅导的压力增大,而增加每组人数也会存在少数学生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学初期就有必要迅速的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较好的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我们建议在开学初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学生数学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了解是较合适的一种方式。

3.3 教师的作用

与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有重大变化的一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观念应当转变,教师不再是统包一切的权威,而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权威、顾问、同伴3种角色[1]。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都是不可轻视的。在论文式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

(1)教师是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合作学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便实现合作学习目标例如,最适合学习材料的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等等[2]。

(2)教师是学生的顾问。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顾问工作,在课外辅导中,需要耐心给予相关数学知识的解释,传授科学文献的阅读的技巧和经验,及时了解每个小组论文完成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是论文的评价者。由于学生是独立的完成有一定难度的论文工作,因此,教师在评价中不必对论文的质量作过高的要求,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一定要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总之,教师就是要保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论文式合作学习,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考,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5

毕业实习前三月,与实习单位联系,初步确定实习人数、带教老师研究方向,并向学生公布。让学生根据自身及实习单位实际填报实习志愿,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情况下于实习前半月公布实习分配名单。实习前一周,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毕业实习动员,宣讲专业思想及安全知识,强调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下发《指导老师学生版实习要求》电子版(主要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毕业实习计划,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其实施办法,论文评分标准等),详细规定了毕业实习全过程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和老师有据可查,非常有利于实习顺利完成,提高论文质量。为确保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我们建立了实习督导制度。前期督导重在了解学生是否及时到岗、是否及时查阅相关文献并做好开题准备工作;中期督导重在了解学生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进度;后期督导重在了解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进度。通过三次督导,从程序上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严格规范答辩过程,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6

综合性学习模式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模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在语文教学中亟需一种效率更高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综合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有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完成教学目标,积极推进综合性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改善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性学习模式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综合性学习模式概述

综合性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逐渐推行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综合性学习模式将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面的覆盖,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综合性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全方面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教学改革的作用,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很少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课程的讲解。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会在这样单一的学习模式中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极少有机会能参与,这样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许多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不懂得对课内外资源进行良好的利用,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更多的教学材料来源于课外的资源,例如课外书籍等,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知识众多优秀文章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的优秀作品,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懂得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学校安装的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缺乏实践活动

一些学校因为课时安排不合理或是怕麻烦等原因,很少给学生安排语文的实践课程,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因为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影响最大,缺乏实践经历,学生的写作时往往素材匮乏,面对一个题目却没有资料可以上手写,到最后难免要进行编造,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不仅真实性不高,同时也不会生动、有趣,文章的水平也会下降。长期下来,学生还会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写对写作文产生很重的厌烦心理,出现抄袭等现象,对学生的生长也极为不利,还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四)评价过于片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十分的片面,笔试只能测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试卷上的题目范围也不够广泛,加上教师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评价结果并不客观。一些平时表现比较好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方式面前就会觉得不公平,从而对学习丧失积极性,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另外教师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也不理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方针。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新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对学生的提问,在备课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分别说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回答,让平时不爱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能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课内外资源的利用

综合性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对教学中所有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利用,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除了要良好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更多的教学资料以外,也要利用好当前的社交软件,例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微信、QQ群,让学生在群内交流学习经验,进行各种资源的共享。同时对于课本上推荐的优秀文学名著也不能忽视,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对文章进行分类,与课本上的文章进行良好的结合,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增加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方面的提升自己,例如可以组织一些郊游、参观名人故居等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对课本中学习到的类似文章有一个真实的体会。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校园征文大赛,创办校报、校刊等,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学会团队之前的合作,锻炼自己的能力等,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的文章不再空洞,而是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促进语文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有效评价

综合性学习效果的保障也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也要制定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对教学进行评价,综合性评价方式应该要全面考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对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进行综合的考察。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的打分,作为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激励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积极改良教学方式,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实践活动,改良评价方式,形成新的、更全面的教学体系,从而实践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愿问”,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学生会逐步达到“会问”和“善问”的层次。例如,近年来,雾霾现象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雾霾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小组讨论后提出若干关键问题:雾霾分级的数学标准是什么?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对雾霾的成因进行量化分析?怎样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真实有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自发成立了研究团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调查访问,有人负责拍照取样,有人负责整理数据。研究小组连续12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着学校大门上方固定的位置拍照取样,完成实验报告。他们将研究成果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出,并且联名给市长写了一封环保建议书。

正是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来,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提升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天际自由飞翔。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技能训练而弱化了知识的实际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当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时,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校食堂中午至少要做出多少米饭才能让大家既吃得饱又不浪费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对在校吃饭的人数和每个人的饭量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全部人数,会很麻烦,于是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样本,在每个年段随机选择5个人调查他们的饭量,调查结果如下: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4

不同于普通高中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探究,中职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及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旧有中职语文教学的革新,又是加强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条件下,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及活动,从而为他们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机会。笔者认为,考虑到中职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将实践活动分成演讲比赛型、对话讨论型、游戏表演型三种,锻炼和激发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或者是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纵向横向探究。

一、演讲比赛型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的语言传播性特征使得演讲比赛型实践活动成了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演讲比赛,从准备到演讲的整个过程中经历着对语文知识的提炼、演讲技巧的熟稔、临场表达的掌控等过程的学习历练,从中不断增长见识,从而提升个人的语文综合实践水平。

首先,中职学生们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演讲稿的撰写,为接下来的演讲提供丰富充实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中职演讲比赛的评选要求介于初高中和大学之间,学生在撰写演讲稿时既要考虑到中职语文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又要同时兼顾到参赛者自身的学习体验或生活感悟。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从熟悉的专业知识和生活体验中寻找相应的演讲比赛主题,在表现丰富内容的同时,为听者呈现足够引人入胜的专业内容和生活事迹,从而加深演讲稿的感染力。语文教师在学生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不能代替学生撰写,只能起着启发、指导和修改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演讲实践能力。

其次,中职学生们在完成演讲稿创作之后,还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授下进行演讲练习,针对演讲比赛中的各种注意事项进行专项训练和调整,从而为听众带来自然成熟的演讲姿态。例如,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讲解在演讲过程中语气语句的变化、面容站姿的修正、时间和速度的临场把握等技巧。学生们只有把握好上述演讲的形式,才能进一步为演讲的内容增色,提升演讲比赛的整体水平,所以,针对中职生的语文演讲比赛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个人能力的展现,也是综合实力的交流与学习。

二、对话讨论型语文实践活动

对话讨论型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直接简单的实践活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在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往往又能够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兴趣,从而为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中职学生们的对话讨论活动可以表现为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定一个相关的文学语言类专题要求学生们分组交流,根据每组不同的观点开展相应的辩论比赛。每个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充分做好各方辩论论点的收集,最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正反两方的交流辩论。语文教师在整个辩论比赛过程中既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辩论点评的作用,从而使得课堂辩论比赛表现出时效性、专业性的特征。

其次,中职学生们的对话讨论型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这种交流讨论往往呈现为课堂和课下两种形式,一方面课堂上语文教师向班上同学提出相关的语文问题,即是师生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对课堂提问做出独立地回答或提出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中肯的评论和解疑,从而在教学互动中完成语文对话讨论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交流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往往以学生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疑惑为主,教师根据与学生的深入谈话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避免失误,发挥优势,提高语文实践的学习效率。

三、游戏表演型语文实践活动

游戏表演类的语文实践活邮浅浞值鞫学生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的实践活动,不同于理性学科的逻辑实验教学活动,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除了上述演讲比赛和对话讨论型的实践活动以外,还可以以游戏表演的形式锻炼和提升中职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和语言表演能力。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参与此类实践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也能够促使文学与艺术的直接融合。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9

一、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教学和验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则应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一般主要是依托计算机,围绕课程知识传授,进行理解性的课程知识点的实验,以此建立的实验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满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主,没有很好地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跨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验。实验内容较为落后,如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陈旧,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基本是借鉴传统理工科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师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实验示教学生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的比较成熟,但在普通综合高校,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实训教学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导致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专业教师之间意见不一;教学状态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3、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一直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企业,因为市场竞争的严峻,或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给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加之学生出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往往选择在拟就业单位实习,导致学校实习集中安排越来越困难,学生的实习较以前分散,学校管理较难,因此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环节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弱。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多以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为主,由于受到就业的压力,毕业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毕业论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毕业论文而忽略毕业设计,实际上毕业设计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提高。因此,经管类专业要改变只重视毕业论文不重视毕业设计的观念。

5、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是大部分财经类专业都普遍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和一般社会实践相区别的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即便安排了专业社会实践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偏少、空洞、缩水和甚至放羊的现象,有的甚至无法落实,这样的社会实践实际上是减少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6、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编制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二、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商学院实践教学已具备的基础和优势

1、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从建院之初,商学院经管专业就已经开始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发展较快,成果突出。进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在实训方面的探索,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在学校内被忽视的实训教学环节,已开始受到重视, 为开展实训教学,探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学校组织了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在校内开展研讨, 逐渐明晰了实训的内涵,并通过精品课程(实训)项目建设促进了实训课程的建设。

3、在实习教学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改革,近年来将实习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探索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地实习结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视在专业实验室中创造模拟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使学生针对社会、经济模拟现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外实习方面,商学院已与宝供物流公司就学生实习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选送09级物流、商管专业的部分学生赴浙江润迅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4、在实践教学文件的规范性管理方面,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商学院陆续对这些文件进行了重新规范和修订。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广大实践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凝结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智慧,目前这些文件在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方面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商学院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写作、评阅、答辩、格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还对应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入选论文进行评选和编辑工作,多篇优秀论文被选编到《安徽新华学院学报》,调动了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使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学院实践教学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1、应用型的实践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总结,商学院正在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还需要总结和提炼,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实践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尚显不够,对于实践教学的有关问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意见不一等现象,影响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实践教学的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均滞后于实践教学的现实发展。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4、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科学完整地固化。由于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

5、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对毕业论文建立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一系列质量监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投资效益均得不到及时的评估和反映。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化与开发。使学生通过优质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外显”,提高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以知识为导向,进行课程实验(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的优化和开发,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优化和开发,按照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学科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模拟实习的实验层次进行实验课程(或课程实验)的建设。

(2)“精品”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的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的实验课程,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实验项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力度,在精品实验项目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批精品实验课程。

(3)实验教材的建设。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载体,应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力度,以有效固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2、实习课程体系的设计

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要研究和明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同时加大课程实习的开发力度。深化总结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积累校内模拟实习的数据资料形成有新华学院专业特点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毕业实习的培养方案。

3、研究能力课程培养体系的设计

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虽然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但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与阶段性的区别。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方面比较薄弱,需积极倡导,加强研究和实践,鼓励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罗伊斯,苏瑞提・S.多培尔,伊丽莎白・L.罗姆菲.社会工作实习指导[M].屈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对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它注重于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重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职业高中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提高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意识和创新探究的态度,并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语文学习能力。

一.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涵义及意义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思考,自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显现出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性特征,在培养学生言语兴趣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这个活动的意义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职业高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素养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从语文阅读、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语文知识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采用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素养。

2. 提升职业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成为了平等的合作者,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了课堂活动中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在师生共同磨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专业成长。

二. 综合实践活动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剖析

综合实践活动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显现出单一的角色地位,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也显现出较为机械的学习状态,受制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而对于实践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较为缺乏,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思维的拓展。同时,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较为单一,对于自己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在不合理、不全面的自我评价下,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行为缺少总结,导致综合实践学习的不良循环。

2. 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也单一地认为自己是学习的权威,处于与学生不平等的地位,这就使教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低效或者无效,在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产生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与教学脱节的现象,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无法得到及时的排解,这样,不利于W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情感的成长。

三. 综合实践活动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整改性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倡导学生参与性学习、主题研究性学习和实际应用性学习,在现实生活实践的前提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考察、探究、调查的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1.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导入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参与,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有意识地展示自己。例如:在《合欢树》的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教师首先展示“合欢树”的图片,还可以搭配阎维文的《母亲》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激发和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深爱,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兴趣,并且思考自己在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运用等问题。

2. 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适时、适度,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阶段,进行积极的策划和设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完成准备工作的前提下,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对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适时的帮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对综合实践活动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反思。

例如:在口语交际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舌尖上的论战――辩论赛”,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采用什么样的辩论形式最为适宜,经过学生的讨论,一致选取了车轮战的辩论形式,即将学生分成三个辩论队伍,设三个辩论席,三个辩论席位竞争主辩,如同举行擂台赛一样,谁若能够驳倒对方,谁就上前辩论,失败者自动退回,赢者轮流担任主辩,模仿《汉字英雄》的辩论模式,展开激烈的语言辩论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辩论主题进行适时的纠正,对于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偏离主辩题的语言要予以及时的回归引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辩论思路、技巧、辩论风格等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辩论水平,实践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关注实践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职业高中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践和创新探究的能力。

如在以一定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就要遵循以“实践为主线”的策略和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实践活动过程。在分组展示中,有学生用相声表演《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实践活动成果;有学生采用调查感言的方式,对民工生活的实际生活状态进行交流和调查成果的显示,他们经过实际情况调查,感慨民工的生活状况质量较差,工作的艰辛与生活的质量令人唏嘘,希望给予民工以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使他们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有学生采用歌曲合唱的方式,进行了对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入情入境地演绎了生活的实际状态。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和思考,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教学实践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构建是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与人才培养而言,传授知识较易,培养能力较难……”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将致力于研究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环节体系的构建和改革。如何构建尚并无深入研究和实践。目前的主要认识有:

1 实践为重。通过语言结对、汉语课堂观摩、根据授课内容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的实验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性活动、专业相关的弘扬中国语言文化精神的活动。

2 “最好能具备绘画、书法、唱歌、表演和编导等艺术才能。不仅在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或文章。”

3 分阶段教育实践模式。“包括课上教学实践、课余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仿真性教育实践、方法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大一、大二进行课上教学实践,课余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四项较容易的实践项目。”“大三、大四以实践为主,进行课余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仿真性教育实践,方法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六项实践内容”。

国内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通常为课程实践(实验)、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缺少宏观策划与微观运作的体系化考虑。如何构建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现实的意义。

二、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教学实践体系

(一)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

对外汉语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语言学和汉语言理论素养及其运用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既是专业办学水平的体现,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链环。“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定的涉外项目组织工作能力,做到“两强”,即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强,又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强。

(二)八个层面的“体系”

“体系”具有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多功能的特点,“多角度”是要避免只有检验教学内容学习结果的单一角度;“多方位”是要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多功能”是每一个教学实践的内容既有自身的功能,更有综合合力的功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功能”最终体现到“多层面”上,即课程实践类的实践课程、课程实践、境外课程学习(SAP,Study Abroad Program);实践类的教学实践(实习)、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团体工作、专业社会实践、自愿者组织、学习型社团活动等八个层面。

(三)课程实践类

1 《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指学生参加涉外活动项目的设计、实作并获得学分的课程,它着重专业实践能力养育过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渠道为文化交流团体工作(夏令营等),长短期汉语文化教学,SAP+实践,语言、生活伙伴等,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小组实践活动。根据实践任务、次数和时长作考核,指导教师作阶段性指导评价和最终评价。

2 课程实践是指汉语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法》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语言本体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学习和思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①课程学习小组,通过多边互动与协作的信息交流、问题探讨、成果分享,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精神;②教学小组活动,观摩见习留学生课堂教学,作小组主题讨论、撰写教案、设计教法;③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程小组活动、教学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能力表现进行过程评价和总绪性评价。

(2)《中国文化技能与传播》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一门综合多学科内容、多学科教师任教、以专题形式修读的课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汉语教授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汉语文化教授者,需要有辅助教学的诸如简笔画、书法等能力;作为传播者,需要对书法、国画、武术、剪纸等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具体样式有一定的掌握。本门课程需要和相关的书画、京剧等学习型社团结合起来。

(四)实践类

实践类含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团体工作、自愿者组织、学习型社团活动、教学实践、专业社会实践五个课程体系外的两个实践活动板块:扎实基础类――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团体工作、自愿者组织、学习型社团活动、专业社会实践,扎实教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跨文化交往能力和国际意识。展现才干类――教学实践(IAP、SAP[课程学习+实践]、校内实习)。

1 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团体工作:学生参与夏令营、文化交流团体服务等项目的设计与开展,担任教学活动、语言生活伙伴,在任务中获得中华文化传播技能、项目组织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2 教学实践:传统实践中结果性检验项目,主要有境外汉语教学实践(IAP,Internship Abroad Program)和校内实践两种,实践对象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1)IAP:是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外语水平与实际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水平、跨文化交际与国际意识、独立工作与敬业精神等都得到全面考验和提升。

学习与实践论文篇12

然而与理论性课程相比,实践性课程尚处在配角地位,内容零散,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急需

实践教学在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尝试

经过近几年来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西藏民族学院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案例分析、实习、毕业论文等传统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学讲座等新型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涌现,丰富了法学实践教学的内容。目前,西藏民族学院法学本科教学中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是法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贯穿于法学教学的始终。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了基本的法学理论以后,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案例分析就是将法学理论与实践通过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件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法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法学知识。案例分析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是以模拟法院开庭审理的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依照法院开庭的程序,亲自参与案件的审理,将课堂中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技能等综合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学教学模式。自1998年西藏民族学院建立模拟法庭以来,在每学期期末,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全面参与,都会举行一两次模拟审判。模拟审判的案件既涉及刑事、民事,还涉及行政案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与案件有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法律咨询。法律咨询是西藏民族学院法学社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在公共场合设法律咨询点,对前来咨询群众的法律问题做出解答,提出意见。法律咨询活动既检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观摩教学。为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西藏民族学院与相关部门联合,分别在咸阳与西藏共建立了10个教学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涵盖公检法司等部门。通过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卷宗材料的查阅、通过旁听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观摩教学的运用,使学生对司法机关的工作程序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毕业前实习。实习就是让学生深入到公、检、法院或律师事务所协助公安人员、检察官、法官或律师办理实际案件。毕业前实习是西藏民族学院法学教学的一个实践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实习时间是在大四第一学期的9月份到10份,为期一个月。实习地点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去实习基地,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结束后,每一位学生必须上交一份实习报告、一份实习单位鉴定表以及一份实习日志(这是由学校统一制作,发给学生的)。最后由法学教师对实习报告予以评改。

6.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后,根据老师拟定的或自拟题目,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综合知识的反映,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手段。

7.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2008年,西藏民族学院对05级法学本科学生开设了民商法、刑法案例评析等一些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不仅如此,还改革了过去法学课程全部讲授的方法,专门留出一部分学时作为实践教学。以笔者讲授的34学时的侵权行为法为例,在2007年以前,34学时均为讲授,现在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经过近几年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尝试证明.实践教学是法学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运用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在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实施的障碍

尽管民族院校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和探索,但因种种原因,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

1.课堂人数规模过大,实践教学环节难以推进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法科学生招生数量也

转贴于

在迅猛增加。西藏民族学院2004级法学本科292人,2005级则达到了321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规模,学校只能安排大班授课,一个教室听课的学生常常在1 00人左右,从而导致推进诸如课堂讨论,模拟法庭、法律咨询、观摩教学相当困难。

2.学时安排较少,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西藏民族学院为法律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必修的14门核心课程,同时为了使他们能够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并适应民族地区法制人才的需要,在14门主干课程之外,又开设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核心课程和选修课分配在七个学期中,每门课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有限的课时,只能够对法学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讲授,所以目前法学本科教育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重心,教学过程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方法仍是“填鸭式”,教学考核还是期末一次性的闭卷考试。虽然在教学改革后,本文由收集整理每门课程中都计划有实践教学时间,但实际上都被理论知识讲授所占据,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3.实习、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集中一个月的实习,虽然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案件的处理,但公、检、法这些机关工作都有严格的规程,学生们在实习中大多只负责装订案卷、随同取证、庭审旁听等事务性的工作,学生感到实习枯燥无味。再加上学校并不要求学生集中实习,而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有些不自觉的、或者要复习考研、联系工作的学生就只实习很短时间,甚至根本不实习,结果使得实习流于形式。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都是利用网上资源,粘粘贴贴拼凑而成,缺乏实际的调查和相关数据,毕业论文质量较差,根本达不到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4.实践教学方式缺乏统筹安排

法学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不同的实践方式适用不同的学生。如观摩教学适合不具备系统法学理论知识的低年级学生,而模拟法庭由于要求学生储备较为丰富的实体法程序法知识适合于高年级学生。西藏民族学院法学实践教学形式虽然较多,但却对实践教学方式没有系统规划,缺乏统筹安排。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组织去观摩,开展模拟法庭,进行法律咨询。表现出的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走过场、混学分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5.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差

教师是法学实践教学的指导者,法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据笔者对西藏民族学院法学教师的了解,15位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知识结构一般为纯理论知识,缺乏法律实践工作经验。其中兼职从事律师工作的仅有2人,13人从未实际从事过实践工作,这必然对西藏民族学院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践教学在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实施的思考

实践教学在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阻碍了实践教学功能的积极发挥,使得培养民族地区素质型法律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强化法学学科的实践教学,是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通过反复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打破制约实践教学功能有效发挥的瓶颈。

1.统筹规划,建立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民族院校法学教学大纲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统筹规划,建立起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在一二年级,以法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案例教学等方法为手段,结合观摩、见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在二三年级,依托模拟法庭、法律诊所课程,进行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层次,在三四年级,通过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参加法律咨询等活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2.设计、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各专业课中规定的实践教学时数只是表现在纸上,而未落实到课堂上这种情况,我们应在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不仅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而且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对该内容的具体实施提出方案,对学生这方面内容的练习和掌握提出要求,同时,还应当对此内容进行检查考核的方式进行规范,从而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对学生实习指导与监控机制

对法学专业实习的监管不力是引起当前法学专业实习

转贴于

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实习质量,我们应加强实习中的指导与监控。首先,实行教师实习指导责任制。把学生直接分给法学教师。由教师负责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教师平时要去抽查,一方面检查学生在实习单位遵守纪律的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学生实习任务的进展与完成的情况。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其次,发挥实习教师的作用。由于法学专业实习具有分散实习的特点,单靠校内指导教师的作用显然难以保证实习的预期效果,因此,还必须充分发挥实习教师的作用。由他们对实习学生进行考勤、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