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职业规划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7:34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08-02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笔者在多年从事医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思维的混乱其导致行为的盲目,没有清晰的奋斗目标,甚至一部分学生苦闷、彷徨、破罐子破摔,结果大学生活混乱而没有方向,毕业时毫无竞争力可言。因此,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效的规划学业、科学的选择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成为教育者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关键的一环,应得到社会、学校特别是大学生自己的高度重视。

1 职业生涯规划与提升就业力的辩证关系

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激发职业认知、剖析自我世界、探析职业领域,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理性的就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成熟,高校应该建立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成一门全面、系统的学科体系并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众所周知,就业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的工作,仅仅通过毕业前简单的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从学生大学入学时起就开始并逐步加强就业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工作观、职业观,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

1.1 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认知,明确奋斗目标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和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充分的认识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找到职业倾向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职业方向。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未来能够更有动力积极的投入,从而创造更大的成功机会,获得高度的满足感并提高职业稳定性。

1.2 帮助学生探析就业环境,明确就业方向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职业世界与职业探索训练,帮助学生结合职业分析,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征,认清医药卫生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医学大背景下,选择自己适合从事的具体职业。良好的就业观念是医学生在认识和处理职业问题的准绳,不仅有助于个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有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1.3 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竞争力

医学生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对自我的明确认知,就很快会发现自身现有条件与目标职业要求之间的现实差距,从而有目标、有针对的去奋发学习,提升自我,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目标,促使医学生去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技能锻炼,为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做各种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医学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

2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性不够

一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动较晚,甚至很多院校都是近几年才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内容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的专业特点是学生的周学时数较普通综合院校专业多、学制长、科目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了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的积累长期处于忽略状态,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

2.2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应该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生动的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去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引导。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都由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学校的党务、和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虽然能够凭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人生、学习方面的教育,但这些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系统的、专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大部分为兼职教师,他们原有的工作就已经十分繁重,对于所承担课程的投入精力有限,这都导致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

2.3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为理论教学,通过PPT形式讲授,虽然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师也能够通过案例、视频等生动讲解,但讲授过程也仍旧局限于“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另外,很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等原因影响,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大班授课模式,导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启发思维,久而久之,导致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很多医学院校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逐步有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当进入实际行动阶段,往往缺少自觉性,因而,无法为自己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3.1 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形式多元化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只简单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以往大班授课的模式,改为小班、小组进行,要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自我认知的测试,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职业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探索活动之中,掌握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世界的方法。在课程时间设置上,要尽量避免周末、晚上,使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该课程,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3.2 重视课程开设,强化学习态度

各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各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列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并且有计划的聘请业界专家来校卫生生做专题讲座和咨询,使学生从入学后就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思路,提高综合素养,要在高校各级管理层当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重视前瞻性的职业课程指导。

3.3 强化师资建设,提供科学辅导

各高校想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一直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切实有效开展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各个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立足于实际,目标长远,有针对性的培养专门人才,特别是课程讲授、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的复合型教师,定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学培训,使其获得专业的资格认证。做为职业生涯规划任何教师,除了保证教学质量之外,还应清晰的掌握当前的社会变化趋势和职业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要能够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所以,各高校对培养和建立一只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对于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搭建网络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网络的方便、迅捷和交互的便利可以很好的为职业生涯辅导提供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行业信息、国家政策、新闻动态利用校园网络和多媒体等一些手段可以实现强校际、省际甚至国际之间的信息往来,可以学生们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跨专业跨学校选课和读书。

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课程的网络测评、网络课堂、在线咨询等,所以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平台。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需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引导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体发展,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并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千人一面,它要依据个体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分析。因此,理论课程中只是知识、方法的普及,高校应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服务体系和全程辅导的职业生涯体系。主动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同时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上应该加大投入,通过建立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开设系列生涯辅导课程,设置专业职业生涯辅导机构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参考文献

[1] 谢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模式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4):88-91.

[2] 张宏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82-84.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2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逐渐宣布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再就业”的原则,并将其作为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原有医学院校专业与就业相衔接的职业生涯通道彻底阻断,对医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新的命题。笔者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通道的一体化构建进行探讨。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录用政策带来的隐性问题

(一)医务人员压力过大

在近年来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中显示,认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医生占74%左右;认为当前职业环境较差的医生占47%左右。同时,近三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患者打砸医院5起左右。这一现象造成许多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压力,如社会压力、生活压力、患者压力以及超负荷工作压力等,并且工作风险高、时间长、压力大以及社会舆论苛责、医患矛盾突出等因素都影响了医生的生存环境。此外,虽然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中规定培训对象的工资待遇与绩效奖励都应当按照其资历情况与学历层次,参照所在培训医院的同类人员进行发放,但是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提出,医生的学习物质成本与时间成本仍旧大幅度提升。

(二)专业理想与就业关系的转变

近年来,许多希望毕业之后进入医疗机构临床岗位工作的医学毕业生都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之后才可以正式从事临床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提出,意味着学医不代表一定能行医,造成医生自身专业与职业生涯之间的关系逐步由清晰走向了模糊。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刚步入医院后,无法面对现实与自身理想之间的落差,不能确定自身专业与今后职业发展是否能顺利衔接。

(三)自我效能感对自身定位发展的影响

部分医生都是在外地工作,在对规范化培训的理解上有着一定的误区,他们更加重视个人与家人的自我成功感受。许多医生都以在某发达城市公立医院立足为目标,加上家人、朋友的支持,忽视了自身现状盲目参与到培训当中,并没有对自身发展有一个准确定位,最终无法获得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基于规范化培训的职业生涯规划途径

(一)医院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讲座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专家给医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内容可包括医师职业价值、医师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医师职业发展环境、医院发展战略、成功医师职业发展规划案例、医师职业生涯国内外研究现状、医师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等等。

(二)医院帮助医生进行自我分析

受到规范化培训的影响,许多年轻医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较为迷茫,不能准确把握医师价值与自我定位。因此,医院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应帮助医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估,这不仅是医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帮助医生充分了解自己优缺点重要依据。自我分析与评估的主要内容有自身性格、优势、劣势、价值观、兴趣、能力、需求、职业机会等,医院可根据这些内容制定一份自我评估表,使医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与发展机会,结合自身的需求与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三)医院对医生进行评估与分析

医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只是个人问题,同时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连。只有将组织路线与个人规划有机结合,才能有力保证医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完成。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如表1所示)对医生进行测验,测验内容包含交往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建立医生个人心理档案并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指导对策。例如,传统型个性的医生更加适合实验室工作或临床工作;社会型个性的医生比较适合内科工作;学术型个性的医生比较适合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复合型人才可尝试全面发展。

表1 医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表

(四)医院应帮助医生确定具体目标

只有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医生在规范化培训中才更加具备前进的动力与方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医生的具体情况,与医生一同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该规划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计划与策略,包括培训、学习、工作、晋升等。医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建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作出具体依据,如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佳才能与最有利环境等。并且,医生在分阶段实施长期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总结,人事资源管理部门则应对其实施目标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积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并督促其按期完成。

(五)医院对医生进行医德信念的培养

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医院应强化医生医德信念,对医生进行医德信念的培养。首先,医生要对医德医风理论进行长期的认真学习,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巩固,一旦脱离实际,则医德信念的培养毫无效果。因此,医院要尽可能多给培训期间的医生制造与医德培养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次,医院要为医生定期组织必要的培训课程与实践课程,使医生以知行统一为指针,自主参与医院的各项医德实践,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养成良好的医德信念。

四、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医生规范化培训不仅需要满足刚毕业大学生胜任医生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医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还应以此为基础,建立医生的专业化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问题,建立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笔者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医生规范化培训专业化发展应当从专业探索、专业建立、专业稳定发展与专业成熟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

(一)专业探索阶段

专业探索是医生专业发展的首要阶段,也是新医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岗位适应期。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新医生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我院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该阶段划分为3个层次,即岗前教育阶段、试用期阶段、见习期阶段。

1.岗前教育阶段。岗前教育的时间为1周。新医生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应掌握医院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基本素质要求、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并要求能通过考核。

2.试用期阶段。试用期的时间为6个月。医生在经过培训之后,要求能掌握自身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审核标准,并了解住院医师的岗位职责。同时,医院应设立导师制,使新医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能掌握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基本理论知识、工作流程临床操作方法、压力应对方法及人际沟通方法等。试用期满后需要对其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价。

3.见习期阶段。见习期阶段也就是转正前阶段,一般为工作后的第1~2年。要求在经过培训之后,医生能成为具有从事临床诊疗基本能力的专业人才,并掌握住院医师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与审核标准,了解医师的工作内容。同时,要掌握基础诊疗理论、病情观察技巧以及医患沟通技巧。

(二)专业建立阶段

专业建立阶段是指见习医生在转正之后的1~3年。经过规范化培训之后,要求转正医生能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且初步具备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在专业建立阶段要求,转正后第1年的医生,需进行病情观察能力、医患沟通技巧、评判性思维、核心制度执行力等方面的培训;转正后第2年的医生,需进行专科操作、病情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转正后第3年的医生,需进行临床教学、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且严格要求掌握培训内容,初步了解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理论培训方面,应当以专科理论学习为核心内容,将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有机集合;在技能培训方面,应当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内容,将操作示范与教学查房相联系。

(三)专业稳定发展阶段

专业稳定发展阶段是指医生在工作5年之后,要求熟悉主治医师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审核标准,并了解副主任医师的岗位职责。在规范化培训中,要求巩固与提高专科诊疗理论与操作技能、临床治疗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四)专业成熟阶段

专业成熟阶段应是主治医生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工作至少5年,大专毕业工作至少8年。专业发展目标为临床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专科治疗,为专家型医生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要求医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大专以上学历则应当逐步向研究生课程过度。同时,正处于专业成熟阶段的医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与科研知识,能查阅英语文献,能获得不同形式的专科培训并结业。

总之,将医生职业特点、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我院独有的“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在提升医生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加符合当前新医改工作的要求,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将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通道相结合的过程中,许多医生都能感受到医院的发展目标与医生个人的职业目标息息相关,从而在激发他们主动性的同时,还使他们产生了成就感。并且,我院为顺利实施“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还进一步完善了医生职责与工作流程、改进了绩效考核体系,在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设与完善。笔者认为,要顺利实施“医生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需要医院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支持,同时要求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方向明确的相关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在激发医生内在潜力的同时,将医生的个人发展与医院发展紧密结合,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车荣华,刘隽,陈秀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背景下中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4:351-354.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3

当前,随着高等药学教育趋近大众化、医药就业市场形势和就业政策发生深刻变化,药学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关注的重点。不少院校已开展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但目前对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仍面临较多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教育者和就业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主题。

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医药就业市场形势的深刻变化。

当前,医药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药监部门等事业单位用人已经饱和,医药企业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2009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度相对滞后,为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够全面,渠道不够通畅。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除对应聘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有基本要求以外,对于沟通能力、创新思考、工作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就业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二)大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我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指导起步较晚,大多数学生到了大学才接触到有关内容。不少学生自我追寻意识淡漠、体察环境能力较差、目标引领不明确、魅力人格不强、终身学习毅力不足、主动就业观念不强,进而职业定向不清晰、定点不明朗、定位不准确,自然也就无法定心于自己职业,甚至出现就业心理危机。

(三)家庭因素的不合理干预。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不少家长承担了较多保护者和干预者的不合理角色。从子女入学学校、填报志愿的选择,到子女职业的选择,可以看到家长较多干预的痕迹。一些家长自身职业观念不正确,认为子女上了大学以后要留在大城市,小城市不予考虑;要在东部发达地区,不去西部地区;要进医药事业单位,不去医药企业;要做管理干部,不做一线生产、质检工人。这样子女才算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对得起父母辛苦十几年的养育。在职业发展途径方面,一些家长根据传统观念,倡导终身制职业、一线式职业,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易变性职业发展时代的要求。家庭因素错误的引导,造成了部分药学类学生面对就业时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责任感低、自我认知缺乏、职业目标模糊、期望值过高,选择职业时重名利、重地位,甚至出现“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状况。

(四)医药院校自身指导的不足。

目前,医药院校对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已逐渐普及,但仍存在较多不利于指导工作开展的情况,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度还不够,理念上存在差异。很多高校还停留在学校只管教书育人的理念中,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主动推销药学人才意识。管理不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未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内容纳入;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但有的挂靠学生工作处,有的挂靠教务处,还有的挂靠心理系等,管理混乱。人力、资金投入也还不够,对职业测评工具的购置、学生实践训练的经费投入都不充分。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引用资料及案例比较陈旧;重视对学生就业信息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职业竞争力的培养;对医药市场的现状把握不足、信息不畅,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目前还没有针对医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材;对于药学类学生的职业测评工具开发滞后。职业指导形式单一,以上大课及讲座为主,很少有对学生个体的指导,针对性不强。

3.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职业指导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连续教育过程,但不少院校注重抓两头(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而忽视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对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全程化指导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就业理论、政策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机会的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指导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重视第一课堂的教育与引导,忽视校园文化、教学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的育人作用,立体化的指导体系未形成。

4.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多数高校未严格按照师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从事药学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老师多为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基本上都不是职业生涯规划相近学科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训,理论功底不深,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不强,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追踪调查不够深入,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根据药学类人才及医药院校的特点,构建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体系,科学、合理、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一)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念,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

将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建立和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针对药学类毕业生的,集教育、管理、咨询和服务为一体的机构,配备相应指导人员,给予充裕的经费支持。

(二)构建全过程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涉及人的一生,在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也应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

1.加强课程教学工作。要结合市场需要和药学类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医药市场特点,充分挖掘最新信息;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理论灌输形式,加强互动与实地调研;充分、合理地利用职业测评工具。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加强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职业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针对就业指导教师多为辅导员担任这一现状,吸纳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邀请相关医药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作为兼职教师和职业顾问,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强化教育效果。

(三)构建全方位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1.加强对药学类大学生的个体指导与咨询。设立药学类大学生“职业咨询室”或“职业指导工作坊”,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综合素质,开展职业测评,帮助学生制定和调整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职业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教育、咨询、指导与服务。

2.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搭建实践学习平台。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职业探索和训练。应成立相应的职业发展社团,建立各类图书资料室、就业信息网站,开展“职业论坛”、“职业训练营”、综合素质拓展等实践学习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试点等,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敏感性,提升职业竞争力。

3.加强对药学类毕业学生的跟踪就业指导。在药学类学生毕业后学校仍然要进一步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通过跟踪就业指导来评价其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加强与药学类毕业学生的沟通与互动,邀请这类学生加入到学弟学妹职业指导,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强化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医药行业的实战训练。学校应加强与医药行业单位的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招聘、就业见习、岗位体验等活动,提升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及就业市场现状,丰富就业信息资源,为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和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5.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发挥学校、家庭联动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在子女职业选择参考者角色,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转变部分家长自身不正确的择业观,在对子女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规划方面与学校教育思想达成一致。

(四)构建立体化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在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学习与个性锻造相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就业指导与管理、服务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平面的、阶段性的、表面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转变为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行业管理的逐步规范化,医药领域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药学类学生的专业思想、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个性培养、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就业本领,提高职业能力,尽快适应工作后的角色转变,为祖国医药事业培养出合格的药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健.多维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J].工会论坛,2008,14,(3):20-21.

[2]赵崇铁,沈小友.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思考[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7):27-30.

[3]王仕松,胡向红,郝俊霞.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08,(9):66-67.

[4]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2):54-59.

[5]许亚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6,(3):56-58.

[6]吴绍琪,陈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完善途径[J].文教资料,2008,(1):17-22.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17-03

法医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法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专业特殊性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较窄;加之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使其就业前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法医专业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职业发展困惑也在不断增多。然而,现阶段针对法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贯穿于整个培养周期的全程化、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推进,可以满足法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需求,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法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现状

(一)法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数量不对称、学生男女比下降,加剧就业难度。每年的法医学专业的本、硕、博毕业生都超过了1000人,毕业生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能够提供的法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目前,法医专业女生比例已经达到48%,但法医就业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是期望招聘男生,这使法医学专业的女生就业困难,进而使专业整体上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

2.就业渠道减少,同类专业竞争增大。2005年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出台后,除公安机关外的司法行政机构基本停止录用法医专业学生,使得法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减少。一些法医岗位在招聘时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要求法医或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即可报名,很多临床专业的学生也参加法医相关岗位的招聘,无形中增加了法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就业观念有待转变,就业地域分布不均匀,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增多,就业不稳定性加大。受到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就业预期是经济发达地区,愿意投身基层法医工作的学生较少,使得就业地域差异明显,就业竞争激烈。社会司法鉴定机构的增多,提供了一部分的就业岗位,但这类司法鉴定机构受到国家政策、地缘经济情况、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机构间的收入差异明显,部分机构就业保障不足、职位晋升机制不确定,这使得法医学本科生毕业生的就业不确定性加大。

(二)法医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辅导规划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针对法医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前,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我国高校整体上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受到法医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教育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辅导普及等因素的影响,涉及法医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十分有限,缺乏针对法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2.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目前,对于法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尚停留在基于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为主的课堂知识普及形式上,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SYB”等选修课程为例,其辅导的重点是对高年级或者毕业生开展就业形势分析、面试技巧指导、就业信息获取等。而针对法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指导少,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培养、职业发展视野拓展、职业心理素质养成等方面都尚未有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辅导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法医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需求。

3.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全程化、系统化的辅导体系。在院校层面上,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法医学生的整个培养周期内,未能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对法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足。在学生角度上,许多法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认为就读大学的目标只是单纯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力锻炼、技能养成等对未来职业生涯选择的影响,未形成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二、法医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构建思路与具体措施

(一)构建思路

在法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明确几个关键点,把握整体思路,才能够使构建起来的辅导体系真正的受用于法医学生。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5

一、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组建升格等诸多原因,造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介入晚、课程缺乏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全程性”程度也很不够。笔者对咸阳职院534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实践方面的调查显示,了解的有124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3.22%,有点了解的有37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9.66%。调查还显示47.38%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正在就读大学的自己很重要,从这些数据来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必要。

1.是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趋势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国人对“健康”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医学教育大众化、城市医疗机构人员精英化与国情之间的矛盾,使得医学生就业思想同质化严重,就业率下降。然而我国农村、基层、养老、母婴及健康产业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较为紧缺,大健康产业出现“有岗无人”现象。这就需要医学院校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方向,实现个体、用人单位之间最大限度的双赢,从而使国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合理发挥。

2.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成才

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于高职学生整个大学的全过程的规划,是医学生对整个高职阶段及毕业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种规划。从高职学生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侧重技能,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不强烈,对学习的要求较低,对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不太明确,因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霍兰德测试、360评价、SWOT分析等形成自我认知,理性分析职业方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人与职是否匹配,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明确阶段学习目标,避免人生“陷阱”,在发掘自身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3.规避择业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护理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为紧缺行业,陕西省各地市级、省级院校都申请了护理专业,且相当一部分院校护理专业人数占到整个学校学生人数的30%至40%,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盲从,同质化严重。学生和家长都把就业方向定为医疗单位,尤其是公立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民营医院、养老、母婴及其他涉医单位鲜有关注,结果导致理想的单位进不去,小单位、私立单位等不愿意去,造成就业率严重下滑。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树立职业目标,确定与目标相契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练好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二、大健康观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1.设置与医学生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课程辅导

在教材选择上,优选有针对性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从2017年9月开始,我院自主开发编写教材,开发了由课题组成员李晓莉主编、巨鲜婷等副主编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校本教材,此教材具有较强的层次性、针对性、规范性等优点,针对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医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医学生面试技巧、笔试注意事项等内容加大了编写力度,新增了大量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我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增加实践与理论的课时比例,第一课堂课程总课时24节,其中理论16节,实践8节,第二课堂总课时6节,第二课堂参照《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考核细则》相关条款,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和主题非常明确,以主题班会、专栏宣传、活动举办等形式开展,通过由浅及深的教育,逐步引导其与社会职业相接轨[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由具有医学背景、临床背景、学生管理经验等人员组成精干的师资力量,对校内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外引具有医学背景或者有行业经历的指导师资,积极鼓励、争取教师团队取得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认证。在授课方法上,强化实践性,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性加入小组体验教学、信息化教学,如在自我认知模块开展霍兰德测评、EQ情商测评主体测评,引入案例设置医学生职业生涯问题或情景等,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讨论与探索,让学生参与职业场景之中,同时通过构建和完善课外实践体系,成立“护士成长沙龙”协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参观医疗单位、医药企业、养老院、母婴机构等活动锻炼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岗位需要,对照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及时作出调整。

2.分阶段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课程设置中我院分阶段进行,一年级主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岗前宣誓、生际交流等初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认知,同时进行规划的方法指导。二年级倾向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意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等,从而引导、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三年级重点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业形势分析讲座、开展招聘会等。

3.树立全员职业就业思想教育的意识,建立有效运行的机制

自2018年开始,我院学管部门为了加强就业工作的整体布局,落实就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学生就业观的形成,结合我院就业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意识不足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不了解等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制定《医学院就业指导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通过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启迪学生,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多元、优质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的影响

1.明晰目标,提升竞争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优选并且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医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明晰职业目标,逐步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观,夯实未来行动计划基础。这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指明灯[2]。医学生只有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引导价值取向,培养人文精神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1-01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口腔护士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口腔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在国外被视为专业的,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教育,有很高的道德素质要求,有非常强的自律规范。口腔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中口腔护理人员更有别于综合医院的护士。口腔护士不仅有临床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口腔专业的护理技术,口腔诊疗的感染控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护理技能[1]。

1 中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

1.1 口腔护士的教学:我国口腔专科护理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的口腔专业护士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培训学习的,我国普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完全针对口腔专科护理的教育,在临床实习中几乎都是在内外科的学习,没有在口腔门诊的学习,以致于大多数护士毕业以后对口腔护理以及门诊的配合医生操作都是比较空白的,操作不规范,以致于医生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产生误解。口腔专科的护理教育成为口腔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口腔专科护理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成为一名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的护士。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培养不同层次的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需求,是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3]。

1.2 口腔护士的特点:口腔护士的特点是配合医生操作,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从过去的的椅旁护理,传递材料,准备器械,发展到今天的口腔“四手操作”技术的运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提高,新世纪的医院和门诊无论在经营和服务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护理水平和护士素质直接影响医疗科学的发展[2]。

2 口腔专科护士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护士要求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增进与患者之间的交往,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在行为和精神面貌上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有外表和态度。口腔护士工作时要微笑向询问者做满意的回答,交流时护士不要戴口罩,与病人交谈要亲切,亲切向病人了解病情,给予健康指导,然后指导患者就诊,口腔门诊护士要做到工作服大小合适,平扶无褶皱无破损,要干净,内部衣领,袖口,裙边不得外露;长袍配裙子用于非四手操作的护理工作;长袍配长库用于四手操作,鞋保持鞋面干净,穿鞋不露脚趾,不踩鞋跟[8]。袜子以白色,肉色,淡灰色为宜,不能于工作服外,不能裸脚上班。帽子根据工作性质选用合适款式,尽量包住头发,碎发不能外露,头发不能披肩、 戴口罩鼻子不能外露,接触喷射物时戴防护面罩。指甲不能涂有色指甲油,不能留长指甲。不带戒指,不能戴垂吊耳环。治疗前礼仪是接诊,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及主治医生,协助病人妥善放置私人物品。注意病人的整洁包括系好围巾,请病人漱口,递纸巾;作好防感染和防交叉感染措施,治疗过程中要集中精神,主动配合医生,不谈论与治疗无关的事情,不使用通信设备,注意病人整洁,保护隐私。治疗完成后请病人漱口,双手及时递纸巾,弃去围巾,整理面容,术后保健指导等。口腔门诊护士代表了一个门诊和团队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应做到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举止文雅、动作轻柔、态度和谐、沉着冷静、语言柔和精练、端庄稳重的职业形象和素质,口腔门诊护士形象和素质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性反映了门诊护士素质与整体素质和整个团队的医德医风。 口腔专科护士要熟悉了解口腔专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治疗步骤;掌握牙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局部用药的制作保存,使用方法;掌握口腔专科的护理技术;掌握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方法,口腔专科设备与器械的清洁消毒与养护方法。口腔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提高口腔专业知识和口腔护理知识的学习才能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技能[7]。

3 职业生涯规划进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和组织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价、反馈和修正的一系列过程。口腔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设计口腔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计划,是组织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予以指导和鼓励,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达到既满足组织对成员不断提升口腔护理质量的要求,又满足口腔护理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实现组织与护理人员的共同成长、共同受益[10],作为一名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自我价值。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护士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医院环境,二者目标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共存性为实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了基础平台。因此,口腔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制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所要的条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12]。

3.1 自我剖析:即自身条件分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个人化的特征。只有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分析自己的自身价值特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个人情况,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自我剖析之后,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努力,才能在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13]。

3.2 进行职业分析:我们需要明白口腔护理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现代口腔护理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口腔护理活动从医院扩大至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护理与医疗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口腔护理的任务转变为护理整体人群的口腔健康。对现代的我们而言,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建立、调整职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现代口腔门诊要求专业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富有爱心、同情心,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口腔护士通过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从而对护理这一职业的内容、特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分析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14]。

3.3 确立职业目标与策略: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并对口腔护理这一职业有所了解以后,就需进一步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要明确职业目标可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寻的结果,中期目标是整个生涯发展的中途,短期目标是近期内完成的专业发展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好高骛远。而后制定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在工作早期阶段,要注意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要主动地开展工作,正确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到了中期要注重精通自己的专业,多参与临床的学习,多动手参与,多与医生沟通要尽快把专业的东西学好。

3.4 加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由于口腔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人群对口腔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需要有计划地认识专业,喜欢这个专业,坚定口腔护理专业信念。使口腔护理职业朝着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方向发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是成功的基础,口腔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应用科学、人文艺术、生活艺术于一体的多学科性的综合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医学进步、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工作中不断拓展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跟上职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15]。

总之,随着人们对口腔行业的了解,对口腔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口腔行业不仅是医疗行业,还是服务行业,保健行业,这就要求口腔从业人员医疗专业化,服务商业化,保健社会化,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中国口腔行业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这样就带动了口腔护理行业的转变和改革,为口腔专科护士从业人员创造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姜宏敏,吴艾芹,萱琳,郭泾,徐欣.口腔专业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18卷第11期

[2] 洪瑞娥.口腔专业护士的培养探讨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 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3] 朱献华.美国牙科护理与国内之比较[A].中华护理学. 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4] 宋健,慕爱华.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C].中国保健,2007-15-26

[5] 寿知力,张玉兰.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及提高护士整体水平[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既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

[6] 韩玉珍.护士语言修养的探讨[J] 吉林医学,2009,11(20):116-117

[7] 史书琴,新形势下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 全科护理,2009,7(16):55

[8] 高秀杰.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与修养[J].林医学,2009,6(8):58-59

[9] 陈宏丽. 从四手操作的临床现状谈口腔护士的培养[J]中外医疗,2009,(04):305-306

[10] 殷磊,李小萍. 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0):778-779

[11] 杜晓霞,田梓蓉,韩杰士.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185

[12]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年04期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7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医师;个人;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青年医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成长阶段进入了探索阶段,进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期。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青年医师更加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对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期产生了影响。在青年医师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青年医师正确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并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是青年医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当前青年医师的思想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加强和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医师把握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实现事业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青年医师应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进而制定人在一生中的事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青年医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并合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个人的成功和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对青年医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青年医师明确事业发展目标。从大学校园毕业的青年人选择了从事医务工作,就已经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阶段步入了探索阶段,即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特点和职业价值观,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能力的职业,将自己定位在了一个最能发挥其优势的位置,设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青年医师只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身的潜能,采取有效的行动措施,朝着正确的前进方向发展,实现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

2.增强青年医师的工作动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青年医师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青年医师选定了职业发展方向,就有了详尽、具体的职业规划,随着职业规划一步一步的转为现实,青年医师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工作动力,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晋升潜力,朝着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继续努力,并竭尽全力使自己在这个职业中永久发展。

3.激发青年医师发挥个人潜能。一个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人,等于没有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无法对自己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发挥程度和事业发展各阶段给予正确的评估,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和把握自己的优势发展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青年医师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的与潜在的优势,充分激发内在的潜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青年医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现状和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工作缺乏客观的认识、分析和判断,也缺乏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引导。诸多方面的因素,对青年医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职业意识淡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医师,大多数都还保留着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他们思维活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感受力极其敏锐,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被潜移默化而发生了改变,他们经济意识观念过重,注重名利,讲究现实,关注个人得失和个体的生命价值,责任意识淡薄,不愿付出,只想获得回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2.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是青年医师根据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做出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最终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的人生规划活动。现在医疗机构有一些普遍的现象,就是一部分青年医师没有工作进取心和积极性,日复一日的“混日子”,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还有一些青年医师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着想换好单位的想法,将现有的工作视为“跳板”,做不到爱岗敬业,他们都是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

3.工作态度消极。一方面,大多数青年医师认为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职业,风险始终存在于医疗服务活动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并非所有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治疗都能破解和找到应对的方法,束手无策或治疗效果欠佳会时有发生,所以往往会出现有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医生的能力和最终的治疗效果有时又达不到患者的期望值,结果医生既承受着压力,又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加上有的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不理解,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这些现象给青年医师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青年医师从事医疗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医学知识更新快,在医疗岗位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的压力无形加大,使青年医师感到身心疲惫。医生的工作是高风险、高付出,低回报,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趋利性的影响,青年医师更注重个人利益,工作态度消极,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青年医师把握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1.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青年医师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树立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趋向,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的指向发展,从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青年医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好有益于自己事业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

2.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础。青年医师是医院的主体,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青年医师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勇于创新,使其富有强烈的责任心、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风,以及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积极探索未知医学领域的科学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创造良好的基础。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青年医师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要保证青年医师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生涯规划稳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样一个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以人文为本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完善青年医师的人格、促进青年医师的发展、实现青年医师的价值,是医疗机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文本的必然要求。

4.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为青年医师营造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空间。医院文化侧重于文化性,它把培养医院精神、提高职工素质和树立医院形象作为主要内容。开展青年医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综合政治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为医院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激发青年医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促进医院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其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发展空间。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青年医师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自己,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理想,让自己更有动力,并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在青年医师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青年医师正确认识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青年医师的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青年医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还可以引导青年医师正确把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期,在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潜能,提升个人实力,使事业成功最大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韩善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0(166):85

[2]杨鹏高,陈佳等.青年医务人员思想状况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54-1155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8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认识不足,规划意识淡薄。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时常要面临课程多、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容易忽略对自身的人生发展,缺乏规划意识,也不善于思考和客观分析自身情况、客观环境及就业方向,因此不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走了不少弯路,才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二)不能准确审视自己,自我评估错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第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客观、全面地对自己进行评估,这对确立职业目标、分析职业环境、选择生涯策略、制定生涯评估等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有不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自我评估方面缺乏客观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弄清自己个性、优弱势、能力、技术专长认识不够全面。许多临床医学生受家庭经济环境优越、父母对子女学医的强烈期望值、学生自身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显然很难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事实是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必然与自我客观、准确地自我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全面、客观的自我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寻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最佳职业方向。

(三)师资缺乏,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滞后。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我国本世纪初逐渐进入各高校,形式上大多以举办讲座为主,其内容也仅仅是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对象只涉及毕业年级的学生,其它学生群体则知之很少,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未开展这方面的指导。实际上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为毕业生群体服务,而是为所有大学生服务的,甚至可以说职业规划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滞后,面对这样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的新兴学科,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政策法规,还要具备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是,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由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动力。只有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1]。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一要高度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本人都必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二要建立完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包括课程开展、人员配置、教学管理等;三要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博客、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作用及意义,使学生从各类活动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有了一个进步的基础。”人的性格和特长各有不同,因而发展的道路也是千差万别的。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了解越全面、客观,自我定位会越准确。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讲,一是可以通过能力测试、自我评估、心理测试等方法对自己进行性格、优缺点、爱好特长进行判断,以便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思想、知识、心理及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达到对自我适应职业的判断;力求运用科学方法客观、冷静的自我分析,不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规划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二是规划要具有合理性,要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要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尽可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三是合理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从上大学做起,阶段性地逐步深化:一年级树立规划意识;二年级进行自我认知;三年级确定职业方向,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四年级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五年级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

(三)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促进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远景,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择业竞争力[2]。

(四)加强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多角度延伸职业教育实施空间。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的队伍,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家,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做学生工作的经历、经验和优势,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学生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要以定期、不定期、外出调研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以此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9

刘,男,1952年3月出生,1969年12月参加工作,中专文化,中共正式党员,现任县计划生养服务站主管中药师。

个人自1993年1月被聘任为主管中药师以来,牢牢围绕计划生养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养法》、《计划生养技术治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进步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药品治理法》的规定,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把关,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进临床。同时,做好毒、麻、剧等特殊药品的治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舞避现象的发生;积极协助领导指定和完善单位药品治理制度、先后指定了《药品质量治理制度》、《药品保管制度》、《药品发放工作制度》等治理制度,使单位的药品治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了违规操纵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进步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药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果断纠正和杜尽医药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主管药师的水平。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标,认真做好缺药登记、效期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审核、化价、调配、发放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认真按照“三查七对”处方审查制度,严格操纵,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方面的差错,能及时与医生联系,正确调配,认真复核,近五年来,发放药品32300张处方,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群众提供了快捷、正确、优良的药学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服务对象宣传计划生养、避孕节育和生殖保键知识,协助医生做好计划生养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工作中,严格执行“品”、“医疗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治理办法以及特殊治理的有关发规。熟练把握药品的微机化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财务治理的正确性,做到微机化价,操纵熟练、迅速,尽可能减少病人化价等候时间,对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能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用药的常识与留意事项,尤其对孕产妇用药留意事项作耐心解答,使病人在服药时良好地遵守医嘱。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把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把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纵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公道用药。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进,药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和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工作,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把握药品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药物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职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公道用药,同时开展新药咨询和药物监测工作,建立不论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使临床用药更科学、更公道,以适应计划生养工作的需要;在学术方面,能够虚心向老同道请教,吸取他人之长。丰富个人知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先后自学了《药学》、《药理学》、《中药学》等医学专著及文献,做读书笔记近30万字。每年还订阅一定数目的医学刊物如《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等,及时了解和把握药学新进展、新动向,积极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近几年来,利用中医药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先兆流产65例,取得了满足医疗效果。能力钻研、刻苦学习不断进步药品新知识水平,留意加强医药信息沟通。任职以来,先后有近十篇论文在省、市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其中3篇分别在《中华新医学》、《宜春学院学报》、《中华临床新医学》上发表;199年9月参加了省中医学院药剂专业学习,通过一年半的刻苦学习,取得了大专专业证书,从而使工作和理论有了系统性的进步。任职以来,积极培养指导下级职员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自1996年以来,长期担任大、中专实习生进修生及乡镇计生服务站职员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先后在县乡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上担负《药学》、《药理学》授课任务,为全县计生系统培养了近百名合格的业务技术职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在领导和同道们的大力支持热情关怀下,经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先后于1997、2000、200年三次被县评为先进工作者。200年9月,受计生局指派到镇计划生养服务站帮助指导工作,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对站内业务职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项治理制度,使治理更加科学,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在200年度评选中名列前茅。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通过近几年的刻苦努力,个人在专业技术等方面已具备副主任药师资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再进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10

[作者简介]顾舒静(1984- ),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姜宇(1978- ),女,吉林通化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徐惠红(1976- ),女,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机关党工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51280004)和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SJB880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3-02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搞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只有利用研究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打造,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真正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很好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缩短社会适应期,真正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涉及就业观念、宏观层面以及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提升学生就业力合作小组”认为,从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竞争力是由学业、技能、理解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成功概率就大,它将使个人、行业力量、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受益,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技能。我国学者大多将竞争力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考察,提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如禹元蔚将其定义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楼锡锦等进一步将其概括为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层面。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各个学科提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拥有的、别人不具备或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的优势资源,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丰富的医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但是专业内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同质化知识结构背景下的竞争。因此医学研究生在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时,必须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当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医疗工作岗位要求的并不是空空的文凭,而是积累的更深厚的学识、磨炼的更坚强的意志、更沉稳成熟的性格、更宽广的视野、更充盈的智慧和更能征服他人的个人魅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在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时,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个体优势构建,引用生涯辅导理论,结合职业生涯的构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社会化能力和合理的就业观,力求打造一种有利于自我个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学科专业整体优势构建,打造医学研究生出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树立能够贯穿于求职与从业过程的核心学科优势。具体构建如图所示:

(一)个体优势的构建

1.职业道德与社会化。社会化是研究生走向职业成熟的关键。社会行为能力成熟对医学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适应环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的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如今,有的研究生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应聘时不会展现自我,表达能力欠佳等,这都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医学研究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和成长,以及各种途径的历练,形成让自己受用一生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为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行为能力教育的进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以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为主,导师有效参加、有机结合的工作体制。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二,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通过狠抓研究生党建工作带动思政教育建设,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合理发展学生党员,认真组织生活。

第三,注重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干部。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环境适应、交往沟通、团队合作与协调等能力。

2.生涯辅导理论与职业规划辅导。实际上,生涯辅导涵盖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它并不以单纯解决就业问题为重点。但是受到时间、历史原因等限制,我国高校中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开展的多是职业规划课程,而不是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职业规划:

第一,推进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在常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法律法规、校园招聘会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督促研究生注重自我培养,早谋划、早打算,以职业的心理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避免单一性和盲目性;

第二,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跟踪研究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并且与医疗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学院以学科标准为医疗机构培训员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疗机构以医师行业标准为学院培训研究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

第三,从第一责任人“导师”入手,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要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学分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

(二)整体优势的构建

从整个学科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就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毕业生能否拥有完善的临床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技能,方能称为合格的医学研究生。笔者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分为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部分。

1.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研究性,不再是通识教育。拥有比本科生更扎实更专业的学科知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强的将理论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打造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医学基础理论教育。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作出适时的修改。基础理论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程。同时,导师应具体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根据自身水平阅读数部学术专著,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定期举行科室座谈会。

第二,制定临床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了避免医学研究生成为毫无临床能力的“书柜”,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培养体系,严格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求训练和指导研究生书写病例、接诊、检查、治疗等各环节。教学医院要安排不少于12个月的临床实践,包括不同三级学科科室轮转、管床、门诊实习等。定期考核研究生临床实操能力,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进行下一个科室轮转。通过临床培养机制,培养出进医院就能立即进行诊疗工作的医生。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今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医学研究生虽然以临床实践培养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进行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任何一个学科,其实践、教学与科研都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研究生临床带教机制,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从培养方案上规定,医学研究生必须承担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并实行反馈打分制度。督促教学医院和导师,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完善研究生科研机制,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正确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从实践中摸索课题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克服想走捷径的不良习惯,克服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指导、思政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践、临床实践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2-0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宋春芳,刘海芳.浅议研究生就业焦虑[J].科协论坛,2008(2).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9-01

学校环境和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现实之间差距往往非常显著,这些会让一部分的新员工感到力不从心,增加了其困惑和迷茫的心态。因此及时的岗前培训能迅速的消除新员工的困惑心理,帮助他们适应工作岗位。这也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新员工迅速融入单位环境,了解单位文化和相关规章制度,对于其之后规范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1]。岗前培训可以帮助新员工从学生状体向职业状态的转变,增进对所服务医院历史、现状和前景的了解,帮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全面细致的岗前培训能还可使新职工规范工作行为,明确工作任务,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在新职工心中形成对单位的归属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培养合作精神和互相信任的基础。

1 做实新职工岗前教育

1.1 院情院史教育 对院情院史的了解是一个新职工进入单位最开始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因为这是个人与单位展开合作和服务关系并与之建立感情的基础。由院长为新进职工详细介绍医院的历史和发展经过,目前的水准和定位情况,医院管理、工作制度、医院特色和优势所在等,目的使新员工对所服务的单位有一个初步的和正确的了解,有利于其即将开展的职业活动。

1.2 医德医风教育 当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也酿成了不少悲剧。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医生能否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关系到每一个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健康长久发展。医德医风始终是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是所有医务人员都应该遵守的底线和心中的信仰。虽然毕业生在学校里已经接受了不少关于医德医风的教育,但是由于未能与实践结合,其对于这些道德层面的约束始终只能停留在教科书和语言里,并未形成深刻的认识和没有在心中以此为信仰。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医院职工必读》,包括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医务人员医德评价标准等八项内容[2]。为了避免这样的培训流于语言层面,应该具身边实际和广为大家所知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帮助新进职工形成正确高尚的医德医风。

1.3 宣传和塑造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基所在,一个积极向上发展,为患者利益考虑的医院文化对职工高尚医德的养成和奉献精神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进职工首先应该对医院文化进行观察和深入理解。我们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鼓励新员工了解和接受医院文化,并将自己融入到这种文化之中。通过上岗宣誓、佩戴医院徽章等措施使新职工强烈地感受到医院文化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增进凝聚力和约束力[3]。

2 认真落实岗前培训计划

2.1 轮岗与进修相结合 新进职工在理论基础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临床实践上经验严重不足,要成为一名称职医务人员必须兼具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需要在岗前培训时给他们提供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体验机会。笔者所在的医院,对于新进职员,第一年一般不给定岗。第二年固定专业科室,熟悉和掌握本专业临床实践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技能[4]。第三年,安排在职进修,让他们带着临床实践上的困惑去学习知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和透彻,提高其工作能力。

2.2 本院培训与高校深造相结合 首先,医院人事科要制定新职工培训规划和具体计划,接收新医护人员的专业科室要有培训计划,学习内容及考核标准,并为每个人指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带培老师[5]。新医生工作期满三年后,根据各科室和其自己的愿望,我们鼓励他们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的本科学历员工,有很大比例的都考取了在职研究生,这对医院的长期发展和新医生个人成长都大有裨益。

3 体 会

3.1 全面性 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内容要全面详实,要做好培训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不能敷衍了事。培训内容应该包括:院史院情、医院特色和优势,在区域内的定位情况,患者对医院的评价。还包括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医疗技能、操作规范等。带领新员工在各科室之间学习和了解,达到对医院整体的认识。

3.2 实用性 岗前培训的目的是帮助新员工迅速适应角色转换,消除器迷茫和困惑心理。同时迅速掌握基本技能,以满足工作要求。因此,所有安排的培训项目必须保证实用性和有效性。新员工要正确认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端正态度,配合导师。

3.3 规范性 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规划好时间,保证培训达到的质量和效果。培训完成后,要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促使所有新员工都能从本次培训中获益。

4 结 语

岗前培训作为医院人才储备的重要一环,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认真做好岗前培训,能减少新进职工适应岗位的时间,以正确的心态和规范的操作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来。医院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岗前培训,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患者的好评,必须对新进职工进行系统规范的岗前教育。

参考文献

[1] Vorsters A,Tack S,Hendrickx G,et al.A summer school on vaccinology:Responding to identified gaps in pre-service immunization training of future health care workers[J].Vaccine,2010,28(9):2053-2059.

[2] 覃泽萍.规范化岗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456.

医生职业规划论文篇12

摘 要:近些年来各个大专院校的学生开始越来越多,而学生数量的剧增为我们社会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个作用力是相互的,很多大专学生因为就业难而徘徊在无业的边缘。在众多大专院校当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那么在如此严峻的竞争当中,怎样做才能够将医学专业的学生的竞争能力提升起来,使医学专业的学生顺利的实现就业,这在当下的医学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应该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因此笔者今天就将在这里针对医学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所得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医学生涯;职业规划;教育探析

一、引言

最近这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力度在不断地深入着,而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向也在不断地从精英教育转变像大众化教育,这使得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困难就是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高校学生而言,医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性更强,因此,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对于医生这一专业行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就越高,由此也为大专院校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会主要根据大专院校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问题进行一番简要的分析,顺便也谈一下笔者的主观看法。

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全面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需要根据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进行实施,这是一种以医学专业特殊性为目标的特殊管理方式。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医学专业的学生明确其自身职能的所在,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这样医学专业的学生就能够做到按照医学职业目标的相关要求来对自己的素质和潜能进行全方面的开发,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1]。

笔者通过相关的调查,翻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大概有80%以上的没有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认为经过职业生涯的那些学生在其中得到了很大的洗礼,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具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信息的搜索和整理也显得非常称手。相对于没有经过执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来说,经过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的学生具备了更好的执行力和较为优秀的语言沟通能力,书面表达比较恰当,口语交际比较契合,并且计算机的掌握能力和其他一些特殊技能也均有所提高。

通过这一点也不难看出,对于大专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执业规划,使其能够知己知彼,能够自己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职业目标的途径和方式,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行动来将医学职业生涯的教育目标全面实现,并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医学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改革

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都能够按照自己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等选择合适的社会职业,最终朝着职“业匹配、人有所用”的方向发展开来。

对于当前社会的大专院校而言,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并且能够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的医学人才。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大专院校在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注意保证学生将来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育人教育体系。

所以笔者认为,在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更需要重视在校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构建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使其能够充分的就业,这一方面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具体体现。

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们即使维护人们生命健康的使者,也是维护人类正义的守护者,所以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其毕业之际能够顺利的找到一个满意的、理想的工作,从而使其更好的从事医院的临床工作或者相关服务领域的工作,对于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具有十分优秀的作用。

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各尽气力、各得其所、各有所为,从而在根本上消除其迷茫的心理和焦虑的情绪,这也能够为社会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2]。保证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从而服务整个社会,这也能够说明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医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保证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更加的明确和方便,笔者特地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且也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从而界定出了大专院校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性质的目标和总体的目标。

同时,笔者还很据医学专业学生自身的相关特点对于各个阶段的相关实施方案作出了界定和深入的研究,以下就是具体的一些阐述。

(一)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目标

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需要对其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生涯的体系教育,以便于将学生的职业规划理念培养出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职业规划方法和技巧。

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才能逐步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就业观和正确的成才观,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充分的提升起来。同时通过这样的规划有利于促进其顺利就业,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当然,长远来看,这样做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实现一个根本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的强国,为打造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同时这些社会的新生主力军也能发挥其才干和学识,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

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内容需要涉及到医学职业生涯辅导的原则、方法,要注意运用相关的理论技巧来对提升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到本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行业的需求及标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以便更好的实现就业。

再者,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岗位的需要,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门的天子骄子,不光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观的培养,遵纪守法,保证其人格和品德力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逐渐养成优秀的职业道德,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和自我认识与评估的相关方法,培养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择业的时候合理的运用技巧,正确的对待面试并且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自行进行网上求职。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在求职的时候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正确看待,分清就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还要对现行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法规具有初步的了解和必要的认识等。只有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才能更好的顺利实现校门走进社会的跨越和适应。

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

大专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的生活压力比较大,这一方面是来自于该门专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医学专业的课程安排的比较繁重。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在校期间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只顾着学习专业的知识,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职业规划教育早已经成为了一种热点问题,但这仍然不能避免有很多的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到清晰的认识自己[3]。如果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自己的就业环境和自身条件,那么对于资深职业生涯的认识就不能做到深刻的认识,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在校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做好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

(二)医学院校没有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

笔者认为职业生涯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系统的流程,但是当前仍然存在有很多大专院校并没有把职业生涯当成是一门系统的课程来看待,往往都是以应付了事的心态来对待的。

还有一些大专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落后,并且教育的组织形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去听听讲座,很少有学校会去专门开设一个职业生涯的培训班,更不用说是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咨询指导了,所以这一块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要逐步加强,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实践性

当前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堂教学都主要是以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这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授课形式,对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没有什么作用,而且不能更高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时间长了,很多大专院校里面所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了一种形式[4]。

特别是对于像医学专业的这种学生来说,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教育如果仅仅靠单纯的灌输理论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只有在实践当中进行现实的操作和模拟,才能够培养出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念和心理素质,才能够为其顺利的就业奠定可行的基础。

(四)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育存在两个主体,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这二者缺一不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不可缺少相关专业的老师指导,如果想过的老师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那么他就应该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除此之外最好还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医学领域的政策和法规,要具备充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现如今有很多职业规划的老师都不具备这些,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合理进行,长远来看就会影响到医学学生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

五、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紧密的伴随着大学生活的始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毕业以后提供重要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笔者认为大学生执业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就是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化的过程。由此看来,大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去,并将其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达到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从而顺利的实现其职业生涯的规划[5]。

(二)健全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当中,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每一个学期都要安排好职业规划课程,这样就可以避免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发生。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单单要全力重视,还需要增加其课时,这样可以保证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对该门课程的知识和问题做出详细的解答和教授。健全职业生涯课程体系,需要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档,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三)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大专学院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将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掉。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体验式的授课方式,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和分享交流等形式来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在实际参与当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职业规划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还能够在其中穿插一些游戏的环节,比如可以插入一些案例分析、求职模拟、户外培训、角色体验、医院参观、求职体验和市场调差等一系列的活动。利用这些多元化的手段能够使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入,这样可以在在不同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整体期望值。

(四)强化实践环节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对实践环节的强化,笔者认为医学专业可以和相关的医院进行合作,开设必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现实当中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其最佳的技艺和良好的个人素质。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对相关的高校和事业单位进行依托,还能够同相关的附属医院和校友进行联合,这样就能够顺利的创建出已选专业的实验教学基地,然而再通过实践的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学习打造成一个与社会相对接的平台,有利于医学专业学生的成长和顺利就业。

六、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不足之处做出相关的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相关了解,笔者也谈及了一些主观的解决思路。笔者认为对于医学专业这样的专业学生,只有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实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才能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中将自己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开展开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胡铭峡,李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策略思考[J].科技资讯,2011,15(01):658-659.

[2] 秦海燕,韩爱平,李晓东.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大众科技,2010,10(04):3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