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设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7:41

种植设计论文

种植设计论文篇1

2.1种植屋面的构造层次设计

种植屋面的构造层次从下至上分别为:结构层、保温层、找平层(找坡层)、普通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保护层、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层。这八层并不是每层都必须设置,应根据气候、地域、建筑形式适当减小某一层次。如江南地区屋面种植,一般不设保温层;在少雨的江北地区,可以不设排水层;坡屋坡种植一般不设排水层。

2.2种植屋面的防水层设计

首先,种植屋面相对普通屋面多了排(蓄水层)和种植土层,荷载较普通屋面大,将引起防水层产生过大变形;其次,由于种植花草树木需要经常浇水,种植土需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容易使防水层产生霉烂、腐蚀;再其次,植物根系可能引起防水层穿刺。基于这些特点,种植屋面在防水层设计时防水寿命为15年,2道防水设防,防水层厚度均以单层的最大厚度为准,不得因复合而折减;2道防水层的上层防水层应是耐根穿刺防水层。

2.3种植屋面的排水层设计

种植屋面的排水层传统上采用卵石,近年来采用陶粒和凹凸塑料排水板较多,由于卵石容重大,为2500kg/m3,对结构不利;而陶粒虽然质量轻,但排水不畅;因此宜采用质量轻耐久性好排水畅的凹凸塑料排水板。

2.4种植屋面植被的选择

植物分为五种:地被植物,高度20cm以下;小灌木,高度约1.0m;大灌木,高度约2.0m;小乔木,高约3.0m;小乔木,高约3m以上;高层建筑屋顶(10层以上)风大,不宜种植乔木,以种植地被植物和小灌木为主;地下室顶板种植,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和园林小品以及蔬菜、农作物。此外,植物有地区性,有喜湿热的植物,用于南方多雨地区绿化;有耐干旱的植物,用于西北少雨地区;选用当植物为最好。

2.5种植屋面的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是指种植管理中的灌溉给水和雨水偏大时需在种植层设置的溢水排水系统。在屋面种植层宜采用喷灌、滴灌不提倡漫灌的方法。排水,则应在种植层距女儿墙30~40cm处,设一道阴沟,以便排走因雨水偏大溢出的水。阴沟的排水口与屋面雨水口相连通。

2.6种植屋面的人行通道及挡墙设计

人行通道及挡墙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1)按中南地区通用标准图集《平屋面》(98ZJ201)的要求做,如图1所示。砖砌挡墙,挡墙墙身高度要比种植介质面高100mm。距挡墙底部高100mm处按设计或标准图集留设泄水孔。2)采用预制槽型板作为分区挡墙和走道板,如图2所示。

3种植屋面施工

3.1种植屋面施工工艺流程

种植屋面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2种植屋面施工要点

3.2.1卷材防水层施工

3.2.2卷材防水层施工的工艺流程如图4:

3.2.3防水卷材施工

3.2.3.1基层处理:铺贴卷材前将找平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杂物清除,把尘土清理干净,所有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交接处及基层转角处做成圆弧角。将找平层的分格逢用沥青砂浆填塞密实。

3.2.3.2刷冷底子油:冷底子油要求涂刷均匀一致,不得漏涂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冷底子油,涂刷要均匀、不透底、遮盖率100%,涂刷完毕后报监理验收,冷底子油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3.3附加层施工:在所有阴阳角、出屋面管根处等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都必须增加附加层,要求进行满粘,不得空鼓,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mm。施工后必须经过三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3.4铺第一层防水卷材:采用满粘法施工,铺贴顺序为从雨水口部位开始向标高高的方向层层铺贴;长边搭接100mm,短边搭接150mm。

3.2.3.5热熔封边:卷材接缝处用喷枪加热,压合至边缘挤出沥青粘牢,卷材末端收头用沥青嵌缝膏嵌固填实。

3.2.3.6铺第二层防水卷材:在SBS卷材上方直接空铺聚乙烯土工膜防水卷材,搭接不得少于100mm,采用热熔自动焊接。滚铺卷材时应防止出现皱折、走斜,应按基准线进行铺贴;对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下向上铺设,使卷材紧贴阴角,排气压实,收头部位按设计要求用双面自粘卷材将卷材末端与基层粘接牢固,并用密封材料密实。

3.2.3.7节点细部构造施工

3.2.3.7.1落水管水平穿墙管处的防水施工

在落水管水平穿墙处预埋比落水管管径大20cm的钢套管,安放位置应准确,管道四周缝隙要用不低于C20的细实混凝土填压密实,内留10mm×1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将落水管水平管穿入钢套管内,落水管与钢套管周围的空隙先用麻丝填塞密实,管两端内留20mm×10mm的缝,用改性沥青嵌填密实,裁一条宽度为300mm、长是水平穿墙管内径周长加100mm的卷材,卷成圆筒状,圆筒外壁涂100mm高的胶粘剂。插入管内粘贴牢固,露出口外的卷材剪开成30mm宽的小条,涂胶后外翻,平实地贴在口外周围的平面上。

伸出屋面管道处的施工

3.2.3.7.2伸出屋面管道处施工

屋面结构层施工时在管道穿过屋面结构层处预埋比管道外径大20cm的带有止水环的钢套管,钢套管外用热沥表涂刷两遍,钢套管比种植土层高出20cm,安放位置应准确,将伸出屋面管道穿入钢套管内,伸出屋面管道与钢套管周围的空隙先用沥青麻丝填塞密实,内留10mm×1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施工找平层时,将管道四周抹成圆弧形。裁800mm2方形卷材,中心剪成“米”字形,直径和管外径同,由管道上口往下套,将剪开的米字条贴在立管外壁,将附加卷材贴在找平层上。

3.2.3.7.3山墙、女儿墙根部施工

山墙、女儿墙砌到高出屋面250mm时,收进一层砖,缩进宽度为40mm,凹槽内抹斜角,根部的阴角先空铺一条300mm宽的卷材作缓冲层,再增铺一层附加层。屋面防水层铺贴好后,将卷材裁齐,压入槽口内收头,用热熔法施工刮接好。

3.2.3.8蓄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将出屋面孔洞封堵密实,进行蓄水试验,向屋面上放水,屋面最高点水高度不得少于20mm,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确认无渗漏、无阴水现象后,方可进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本工程由于屋面面积较大,所以分两次进行蓄水。

3.2.4配筋保护层的施工

配筋保护层的厚度40mm,采用加工好的钢筋网片,厚度用垫块控制,施工时严禁踩踏钢筋网片;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密实,厚度均匀一致,表面泛浆后抹平,收水后再次压光,并按6×6m进行分格,在过养护期后,用弹性密封膏进行封堵密实。女儿墙、风口等立面防水保护层采用砌筑120厚砖墙后抹灰保护。

3.2.5人行通道及挡墙施工

3.2.5.1挡墙泄水孔前放置过水砂卵石:在每个泄水孔处先设置钢丝网片,泄水孔的四周堆放过水的砂卵石,砂卵石应完全覆盖泄水孔,以免种植介质流失或堵塞泄水孔。

3.2.5.2种植区内放置种植介质:根据设计要求的厚度放置种植介质。施工时介质材料、植物等应均匀堆放,不得损坏防水层。种植介质表面要求平整且低于四周挡墙lOOmm。

3.2.5.3工完场清。

3.2.6种植土层施工

3.2.6.1在塑料蓄(排)水层上铺放土工无纺布或玻璃丝布或塑料布作为隔离层,土工无纺布或玻璃丝布或塑料布要求能透水并能阻止泥沙通过,为了透水搭接处不粘合,铺放好后,即可进行种植土层施工;

3.2.6.2种植土层采用在两份普通土中掺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一方面能减小屋面荷载,另一方面有利于植物生长且成本较低;土层厚度根据应植物类型、规格来确定;小型乔木土层厚度不小于60cm;小灌木土层厚度为30~50cm;草本、地被植物土层厚度为10~30cm5。

3.2.6.3种植土层施工时宜用塔吊运输,分散堆放到铺有土工无纺布的塑料蓄(排)水层上,用人工摊平,土的虚铺厚度比设计厚度可高出10cm,淋水后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种植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4.1屋面基层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2卷材铺贴方法和搭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宽度正确,接缝严密,不得有皱折、鼓泡和翘边现象

4.3配筋保护层表面应平整、压光,不起砂,不起皮。分格缝平齐,位置正确;混凝土必须养护至其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其上踩踏;

4.4嵌缝密封材料应与两侧基层粘牢,密封部位光滑、平齐,不得有开裂、鼓泡、下塌现象;

4.5使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规定;

4.6施工挡墙时,留设的泄水孔位置应准确,且不得堵塞;

4.7种植土层施工时,种植土层应避免集中堆放在一起,应避免损坏防水层,土层的厚度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止屋面结构过量超载;

4.8伸出屋面管道、设备或预埋件应防水层施工前安设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技术.主编姚瑾英.2006.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主编李晓芳.2006.

种植设计论文篇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城市园林绿化也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种植设计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不盲而喻,因此,节约型种植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概念

本文所说的节约型种植设计是指以植物为主要载体的建筑外环境绿化,以期其中的种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人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3 国外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约18世纪中叶前,人们追求宏大气势而长期繁荣的极端规则式园林,之后,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式风景园诞生,解放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地位的规则式设计思想。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节约型园林开始发展的时期。

1841年出版道宁的《适宜于北美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景观应具有自然的简单和壮美。美国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钟情于简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空间。强调依靠自然,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Ⅲ。这时期园林种植形式上,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已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延斯・延森等一些美国景观设计师从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在花园设计中直接从乡间移来普通野花和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创造了“草原式景观设计”(The Prairie Style.inLandscape Architecture)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其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某些方面开始得到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l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从1929年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人们的生活开支急剧下降,园林投入也相对紧缩。针对这种状况,丘奇开始了新园林设计模式的探索,趋向于简单化的勰决办法。丘奇1995年出版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How to plan foroutdoor living》一书“一次花园之旅,捎带进行了一些评论”,讨论了花园设计应考虑的方面:精美的空间比例搭配,将绿地相对减少,增加了木板、砖块等铺装的面积;保留基地原有植物,以减少种植的投人;选用当地耐干旱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养护费用;多采用遮荫乔木,使炎热地区的户外生活变得更加适宜。之后的埃克博所做的笔记――“景观设计史”,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阔背景下审视花园,并提到了当代对于低成本维护和功能性空间的需求…。这一时期,对于节约型种植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出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渐渐产生的。

1969年美国的麦克哈格(Lan.L 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标志着生态设计理论上的奠基和成熟。此一时期的生态设计主要的英文表述是“ecology design”,包含节约。这一时期关于节约型园林的主要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Tixen)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环境“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概念,他的学生、国际生态学会会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600多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Reconstruction 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byMiyawaki):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问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二三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7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R10bcrt Ricklefs发表论著《自然经济》(The Economyof nature),考虑自然的经济性。在自然进化系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经济、合算、高效、节约的。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设计的巴黎北郊苏塞公园,设计师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景观。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进行。1985年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巴黎雪铁龙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节水型景观大量推广,美国更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国家早生园地种植委员会”。用来指导全国的旱生园地种植计划。美国园林设计师J・罗伯特・安德森(J.RboertAnderosnl便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德森的设计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园林种植几乎不需要任何灌溉。他还和美国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一起设计了一个土生植物园。在石板铺成的中心广场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在通往综合大楼的人口步道筑起了石头蓄水池,为滴灌植物储藏雨水;23个示范花园用来研究本土植物的习性等。屋顶绿化的盛行,日本1992年6月出版了《城市建筑绿化指南》,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新建筑占地面积超过1000m2时,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一时期。节约型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发展。

4 国内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中国向来就是个讲究节约的国家,明朝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专著《园冶》曰:“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高阜可培,低方宜挖”。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就避免了盲目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计成的这种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设计理念是我国最初的节约型设计理念。“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等可算的上是节地理念。到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封锁的特殊背景。为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强调绿化结合生

产,相关研究有韦金笙1965年发表《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好材料――芍药》等。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管理和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生态和园林两大领域的工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生态园林的理念。生态园林相关研究得到发展,节约型园林亦包含在生态园林中。马军山的《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系统的对近百年来园林种植设计上发生变革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种植设计论文篇3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不仅关系到园林的观赏性、艺术性,风景园林原本就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应用领域,当前更加呈现出多学科渗透、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对提高整个环境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

2 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群落性质理论自1926年被提出以来,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植被梯度分析与排序的研究结果,促使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营建的植被和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秦治兵提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并考虑了其他因素、目标的影响,指出公园中的植物群落就是植物群落生态习性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准确、合理,也缺乏针对性的讨论。目前我国园林植被理论的应用,仅仅是抛弃了原先严苛的应用条件,是植物群落理论的较低层次的扩展,应用领域也仅限于城镇绿化等较小范围。这种简单的扩展应用,并不悖于植物群落理论概念,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其深层次的理论精髓,因而难以推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总结起来,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群落特征的园林植被,在一定范围的园林绿地内,以特有的方式聚合形成的整体。

园林植物群落

3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

3.1 植物群落配置设计

(1)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要充分考虑其他各个要素与构成整个园林植物群落之间的配合。在整体设计中把握好园路、池塘、假山、石头、建筑等位置的布局。首先结合园林的观赏性,对园林中不同植物进行具体分类分级,这与前苏联的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由于乔木、灌木等植物之间存在高度差异,栽培植物时应合理配置树种比例。其次还包括阔叶林和针叶林、树木密度等。根据不同形态的花将花序分成6类;根据树木所呈现的不同色泽将其叶子分为青绿、灰绿和黄绿3种颜色类型;同时根据冠形的差异分为卵形、伞形、垂直性以及自然性等。综合考虑园林景观效果与植物的色彩、疏密程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使园林风格独具一帜,还丰富了视觉艺术效果,从而有利于艺术构图目标的实现。

(2)园林设计对植物种类的选择直接影响园林整体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景观平面与立体的季相配合、构图与色彩、植物的组合、整体效果等方面。以杭州西湖为例,花港观鱼红鱼池景区的滨水植物景观中的群落面积占有175m2左右,这是一种模拟大自然而人为的一处土石岛滨水植物景观,三面环水。在选择材料与主要设计中,更多地注重设计风格与特殊的姿态,尽量贴近大自然,有的植物呈现出倾斜姿态,有的植物则堰伏水面,使整个园林景观透露出古朴、优雅的韵味,一派浑然天成的美丽画面。除此之外,植物与假山、石子的恰当配合,一股浓郁的自然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季相的配合及选择和植物群落的设计相辅相成。冬季有梅花和构骨,秋天有鸡爪槭,夏天有黄葛蒲和石蒜,春天设有红枫与紫藤,其次常年青翠的青松使一年四季都极具观赏性,使园林的整个植物群落富有明显的层次感,体现出自然的生态魅力。

3.2 植物群落设计与发展

在保证植物群落具有相同的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对植物生态群落进行分类:保健型、防护性、抗逆性、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知识型7个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在不同的生态群落中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上述7种类型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把植物群落作为基本单位,在相对繁华、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不仅要扩大绿地建设,还应注重对植物群落形成的设计以及结构的指导,由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几乎都是以植物群落的状态下生存的,因此要注重生态学理论,积极接触自然的山水及林木,并以此作为指导,在实际园林植物设计中在现有人造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发展与保护,尽量贴近大自然,实现回归自然的目的。

3.3 植物群落设计与环境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活的不断追求,有关于园林植物绿化设计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理论知识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在实际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具体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日照等具体情况进行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案设计。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生态系统的形成,若该地区原本植物就很茂盛,就可以通过这些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等判断其环境特点。对于城市等施工地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对周围环境情况很难以该城市的植物特点为判断依据,对其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时要转向城市中各类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从而确保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中的植被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4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4.1 技术定位要明确合理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体系中的技术定位要合理明确。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侧重群落结构功能关系进行植物配置的技术方法之一,服务于提升植物造景的目标。汪菊渊先生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4.2 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和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主要考虑植物种类选择,数量的配比,平面与空间的协调以及园林意境,还要考虑植物语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的和谐。目前的植物群落设计,以优势种作为配置的主要内容,参照植被分类的群丛单位,找出不同区域的优势种,作为构建的基础。

4.3 重视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

在具体的园林植被建设过程中,要认识到环境背景的环境效应的重要性。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过程,是一种协同演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植被生物系统与土壤等环境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群落高度退化甚至异化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判断出能与环境协同的植被演化阶段。

4.4 建立园林植物公共服务平台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合理优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园林植物的深入了解。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设计人员系统的园林植物专业素养,二是相关基础研究太少,缺乏理论支持和有关园林确切的植物生长数据。这两点是园林植物群落科学设计的关键制约因素。

5 结束语

总之,园林绿化是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处理好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各个环节,使其有利于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而为城市人口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种植设计论文篇4

一、现代造型的核心理论——构成理论

作为视觉艺术的研究理论,构成理论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理论基础,它的研究对象是视觉形象,是以塑造视觉形象为主要功能的研究方法。构成理论起源于西方,成熟于20世纪初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被引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设计中。

二、园林种植设计中构成理论的具体运用

1.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形式的形成原则主要包括规模、对称、团结、和谐、对比、联想、意境等。这样的视觉造型方式可以形成鲜明的视觉凝点,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可以很好地控制视觉形象集中于中心或者扩散于四周。任何完善的模型都具有协调的比例、适当的规模和完美的造型,适当的规模和比例关系可以增强图像的变化,往往更能产生稳定的、对称形式的视觉形式,体现自然、干净、整洁、和谐的本质,形成庄严、典雅的风格,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感觉,符合传统的视觉习惯,可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一些作品强调个性,追求变化、活跃和刺激,这就需要一种统一的设计,让美感看起来更加强烈。作品缺乏统一的设计变化,往往会让观众失去兴趣。所谓对比是对模型元素特征的强调,强调造型元素的不同之处。设计师需要扩展自身的联想思维,引发观众对图像的深入观察,进而延长其思考时间,使其想象到其他事物。

2.园林种植设计中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运用

在花园的设计中常常能看到景观绿化种植设计的不同形式。种植设计是一种运用植物材料的手法。设计应注重产生和谐变化的效果,太多的重复则会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重复的近似带来一种细微的变化,对于重复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意味着不打破规则。塑造近似形象可以形成整体的统一感,产生一种让人不知不觉的细节变化,这样就会产生活跃和自然的美感。不仅如此,这样的视觉造型方式也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凝点,可以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使视觉形象集中于中心。有时也要打破规律性的重复,在秩序上形成轻微的对比关系。相关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设计的图片非常生动。对比指的是形象或空间之间的比较,是具有自身属性的因素产生的相对状态,从而尽显张力,具有刺激性和鲜明的个性。一些设计者试图对事物的一个特殊点进行设计,运用强调、夸张、对比的因素,使设计的构成手法个性鲜明。

3.种植设计中的颜色属性

(1)颜色在种植设计中使用的不同属性颜色属性其实就是色调、明度、纯度等因素。将颜色属性元素运用于绿化种植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是种植设计中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是否有效,取决于色相、明度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因此,在绿化种植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在相邻区域出现类似的植物,尤其是两种具有低明度色彩的植物。不同色相和明度的植物,匹配效果更佳。在室内空间,如果高纯度颜色的植物较多,会使人感觉实际空间较小,而要想使空间变大,应该选用低纯度颜色的植物。(2)种植设计的表达中如何使用正确的颜色不同颜色的植物塑造不同的园林景观,不同的植物颜色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颜色是园林景观展示的重中之重,设计者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表达情感,而观者对色彩的感觉和反应是衡量颜色运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植物颜色的设计增强景观的表现力。总而言之,构成是造型理论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种植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完成植物的搭配与运用,要根据园林种植设计的实际要求,选择植物的种类和色系,尽可能地刺激观赏者的视觉感官,从而达到园林建造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种植设计论文篇5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对园林树木、园林花卉仅停留在常见植物的表层认知上,对各类植物的生态特点、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均不了解,对怎么去运用和搭配组合植物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仅仅通过自身的审美来确定“好看”或者是“不好看”。由于对植物了解的不透彻,往往也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设计参考要素。例如:很多学生在对植物设计的应用中,局限于园林植物的花、果、叶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芳香、质感、姿态等特性,而这些特性通常是营造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所必不可少的信息。

(二)设计水平较低

首先是学生的设计表现手法、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绘制设计图时,内容表达不够规范、图样效果缺乏表现力。其次,所选园林植物种类单调,仅限几种常见品种。对于树种选择,没有统筹考虑,过于随意,没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相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于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扩展园林植物知识,缺少能动积极性。因此,在对植物景观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故而造成植物运用不当,设计说明文本编写不够详实、生动。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丰富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是使园林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关键。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包括对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了解;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了解,充分掌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重、质感等特性来营造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让观赏者也充分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其它感官,来享受植物的芳香、质感等特性,给我们生活增添的美。其次,需要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学习,并且与园林规划设计的造景手法紧密结合,来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突出植物种植与人工硬质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将借景、框景、引景、漏景等造景手法同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充分利用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

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植物造景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种植设计、社会生活与种植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种植设计、审美意境与种植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2]。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结论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2期

种植设计论文篇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才刚刚开始,在解决人们住房建设的同时,如何保证配套的城市绿化建设,为城市人口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讨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推动了植物群落概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和发展。

1.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探讨

植物群落性质理论自1926年被提出以来,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植被梯度分析与排序的研究结果,促使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营建的植被和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秦治兵提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并考虑了其他因素、目标的影响,指出公园中的植物群落就是植物群落生态习性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准确、合理,也缺乏针对性的讨论。目前我国园林植被理论的应用,仅仅是抛弃了原先严苛的应用条件,是植物群落理论的较低层次的扩展,应用领域也仅限于城镇绿化等较小范围。这种简单的扩展应用,并不悖于植物群落理论概念,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其深层次的理论精髓,因而难以推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总结起来,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群落特征的园林植被,在一定范围的园林绿地内,以特有的方式聚合形成的整体。这一表述告诉我们,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实际意义与作用,而不必严格要求其具备完全的植物群落特征,使概念的实际应用更具有目的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实际应用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其一就是如何把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其二就是要考虑群落性质问题的悖论问题,即群落个体论观点与机体论观点之间的悖论。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首先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群落理论鉴定具体的植物群落,保证其具备应用的基本条件,这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这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植物的发育过程、空间规律、外貌特征以及植被的生存环境等自然因素,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鉴定依据,因而是可以解决的。而城镇化园林绿地以及人工营建的群落等,由于强烈干扰了原本的自然环境,使得环境碎片化,因而不能很清晰地鉴定植物的群落特征,使得难度大幅度提高。在我国目前的植物群落理论应用中,这一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引起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杨学军等通过采用统计计算方法,对具有边界的斑块面积进行分级,降低了群落鉴定的潜在风险。虽然这一方法的应用具有局限性,难以大量复制推广,但是对于城镇园林植物群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虽然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广泛应用,得益于群落个体论观点的实践结果证明,但是在具体的园林建设中,人们更多地是追求实现园林植物群落的有机整体效果,并把这作为园林艺术的最终追求目标。这是悖论早就为学者们发现,引发了大量的讨论研究,至今在学术领域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事实上,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园林植物的个体性与整体性、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于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机体论强调不同植物品种对整体群落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也确实存在,但是这种植物种间关系也间接证明了植物群落的个体论观点,因为有的植物物质间的关联性很弱,有的甚至不存在,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才能理解。Tansley通过分析机体论与个体论的辨证关系,并加以发展,最终发展成为生态系统的概念,即不同的植物物种形成群落整体,并从整体上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保证植物群落间种间关系密切,植物个体与整体环境自然协调,达到植物个体良好生存,植物群落整体适应的目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是今后应该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向。

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在我国开始发展之初,许多学者就已经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指导理论。秦治兵指出要把植物群落理论应用到人工园林建设中,提高园林绿地的质量。杨岚等从黑龙江城镇园林建设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研究,从建设需要的角度提出了植物生态群落的各种分类,指出园林植物群落的功能是选择植物的重要依据,并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严玲璋提出城镇园林绿地的规划应以植物群落进行划分,要保证植物群落的结构合理性,这种从自然出发、回归自然的理论具有充分的生态学理论依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因而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首先,园林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设计现亟需完善。要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群落结构,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这要求园林的管理维护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但是,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人员往往对园林植物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从有机整体和植物个体的角度设计园林群落结构。植物的生长研究不够,数据记录不及时,缺乏主动研究意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园林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提高,植物群落概念的运用也最终成为空谈。

其次,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落实“近自然环境”理论。在植物群落的设计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地设计植物群落与实际环境的适应性,细化植物物种的选择和配置,做到功能、色彩等的合理搭配,保证植物群落的个体性和机体性,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最后,群落单位的设计理念以及具体设计中的设计定位不够明确。群落单位理论是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要理论,对于园林植物群落、城镇绿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依据。但是,目前的设计中,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设计理念,定位不够清楚,设计目标不明确,造成群落设计质量不达标。

3.园林群落设计的一些建议

针对园林群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园林群落设计的水平,即:(a)加强园林管理维护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环境质量,也可以用先进的理论降低维护成本(b)大力推广园林群落设计的“近自然环境”设计理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保证群落整体适应环境,实现园林群落的自然协调。(c)要形成规范合理的园林设计规范,指导、监督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落实群落单位的设计理念,提高我过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规划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秦治兵.从生态角度谈银川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J].宁夏农林科技,1990(1):32-35.

[2]杨学军,林源祥,胡文辉.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J].中国园林,2000,16(3):67-69.

[3]沈洁,史童伟.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评价方法设计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172-174.

[4]杨岚,邵正辉,杨凯,等.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讨[J].林业科技,1992,17(1):15-16,19.

种植设计论文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from the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 plant community and design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plant community; design metho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美化城市,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物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反指标,而植物群落的设计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

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以应用的同时,就提出“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园林绿地质量”。正式开展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性研究应用,针对湖北省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提出了知识型、抗逆型、保健型、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防护型7种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强调从功能角度进行植物选择,并提出具体的设计配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认为“绿化系统内建立大量开敞绿地的同时,应注意植物群落结构构建的研究,因为在自然界,植物都是以群落状态存在的”;以及借鉴“接近自然的林业”的理论观点,为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还必须有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以现存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基础予以保护、改造和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研究,主要从特定功能目标要求、特定群落结构特征或特定景观美学特征,进行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研究。历经多年探索与讨论,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得以不断完善,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并解决几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推进技术实践。

3、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3.1明确合理的技术定位

对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体系中要有合理适宜的技术定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侧重群落结构功能关系进行植物配置的技术方法之一,服务于提升植物造景的目标。汪菊渊先生在为《植物造景》(苏雪痕编著)一书所作的序中,对植物景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等概念性内容都有明确的论述,强调性重复了书中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2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一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讨论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艺术与构建时,介绍了园林植物造景生态设计、区域设计、文化与科学艺术设计、立体设计4大设计艺术,探讨了植物造景中的植物配置、群落构建,较好地体现了对植物造景、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构建概念关系的把握。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是园林植物配置技术的基础与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艺术开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植物造景的目标。

3.2落实具体的“群落单位”

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的设计思想,对小尺度城镇绿地建设特别是植物景观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寻求技术实现。前文在讨论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存在的问题时,已经提及鉴定一个园林植物群落的困难程度及其影响,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对象,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个从群落角度设计的结果。然而,对于新建城镇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倒是完全可能根据基质的性质、地形、土壤类型与土壤性质、功能分区、园路等自然与人工设计要素,进行空间单元的区划,落实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群落单位”,真正做到以群落为单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为今后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变化、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动态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群落设计方法不断优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3.3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2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重点要求设计说明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的艺术性特点与植物空间的构成等。前苏联的园林植物配置,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型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3类,将花形花序分为6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可以考虑以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为主体,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吸纳、融合园林植物配置的技术内容与要求,深化、细化设计内容。目前的植物群落设计,较多是参照植被分类的群丛单位,提出各群落不同层片的优势种,作为群落构建的依据。单就群落物种构成而言,从群落生态学角度,也有深化、细化的余地,如亚优势种、伴生种、随遇种与偶见种的确定与应用,以及群落空间结构基本特点的设计限定等方面的内容。

3.4重视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

模拟地带性植被以及近自然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技术,为园林植物群落的科学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际的环境背景。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过程,是植被生物系统与土壤等环境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强度干扰、甚至高度退化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具体判断能与环境协同的植被演化阶段,这就使得“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完全有可能没有获得与之匹配适宜的“近自然”环境,群落的自然属性及其稳定性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离预期相差甚远。因此,无论从前文所述群落性质的环境决定机制,还是从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协同的生态演替原理,都要高度重视环境背景对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性影响。而日益丰富的有关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应的研究,是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生态学原理设计构建特定园林植物群落的主要科学依据,也是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技术有别于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方法的一个根本特征。

3.5建立园林植物公共服务平台

种植设计论文篇8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重要。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以植物设计为首要的原则,这也符合生态环境的建设目标,只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才能让植物与环境融为一体。本文重点对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其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如何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样才能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希望那个通过文章的论述以后,可以让人们得到更加有益的参考。

1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首先在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加强对园林景观的规划,就要重视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在娱乐、休闲方面的要求,这样人们在欣赏景观时,才能感到身心的放松,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要想设计好一个园林景观,不能单纯的从设计者以及决策者的进行考虑,更重要的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考虑,如果单纯的只考虑设计的美观,而忽略了人们的喜好以及舒适程度,那么就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意义。无论是在人们所居住的小区住宅中,还是在城市的公园中,都应该考虑到这一问题,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重视人们的生理需要,从理性以及感性两个方面出发对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熟悉人们的生活规律,掌握人们的行为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达到舒适性以及服务型的效果,同时还具备了艺术性的特点,让人们的身体以及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2 要符合科学合理性原则

2.1 选择植物要适种

在不同的园林中,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但是无论是何种变化,都要保证主体颜色是绿色,因为绿色总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绿色还能给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要求,所以在对景观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从科学化的角度入手,满足适种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栽种效果,让植物景观更好的满足现实的需要,以达到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而且不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那么就会有效的避免因为水土不服而造成的现象,同时还能w现出当地所具有的特色,在今后的植物种植过程中,这是相关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

2.2 选择植物要因地、因时制宜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以及时间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区域的场地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从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及栽种,环境条件的重要性是应该得到认识,例如环境、温度以及光照条件等,这些都是需要在科学化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植物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以金鱼草为例,适当的栽种这类植物,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可以去除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栽种合欢等植物,能够改善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此外,在对植物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群落所蕴含的自然规律现象是十分重要的,植物所具有的关系是十分多样的,例如寄生关系,或者生物化学关系等,所以在植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促进群落景观性与生态性的提高,才能防止出现植物的不利生长现象。

3 要符合艺术性原则

植物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遵从科学性的原则以外,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艺术性的原则,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需要经过细致规划才能得以实现的过程。需要根据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艺术构图,进行艺术搭配,达到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效果,这样才能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

4 要注重景观生态性

植物是有生命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是存在同环境间的“互动”的,所以会对其所处的空间、生态环境有所影响和改变,比如树林的除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和湿度、清除毒物等功能,所以在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特点,要尽可能使配置后的植物能够发挥其对环境的生态作用,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入手,然后结合景观场地的规划特点、建筑风格以及规划地的气候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设计要符合景观生态性。

5 要注重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不同的地区具备不同的气候及土壤的特点,这些差别造就了不同的城市风情、文化传承及园林特色,在园林的植物配置上,一定要遵循当地的文化,按照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进行设计规划。不要盲目引进,也不要生搬硬套,否则达不到设计初衷,反而会弄巧成拙。只有重视景观资源的传承,按历史的文脉,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把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元素融入到植物景观设计中,才能体现景观的特色,才能容易识别,避免“千城一面”的设计出现,才能体现地域的文化特点。

6 要注重植物景观设计的经济性

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经济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成本的投入,不可无限增加,一定要兼顾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按厉行节约、方便管理的原则,结合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少花钱、多办事,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出现盲目的“高、大、上”的情况。

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是个繁杂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更是千头万绪,这些情况都会给规划设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这也是设计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但究其实质,还是对于其设计原则的忽视,所以为了避免和减少植物景观设计中出现更多问题,作为设计者和决策者一定要对这些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要了然于胸,并且真正的运用在设计上,在设计决策时少一点主观臆断,多一些客观分析,这样才能做出具备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的植物景观设计,为人们创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种植设计论文篇9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刘谦魔术之手中的汇源果汁,赵本山口中的国窖1573,两会期间代表的讨论,都使得植入式广告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非新鲜事物,从最开始的轻视到现在的惊呼需要遏制,无论是行业自身发展,还是理论界的研究,都已无法忽视这样一种广告形式的迅速发展。对于植入式广告,忽视和抑制都不是可取的方法,正视而不是回避,才是对于植入式广告良好发展的正确态度。以往的植入式广告研究,重心基本上是从外部操作性、内部价值性来审视这种广告形态,作为一种广告艺术的表现形式、使用方法,应更加从广告艺术本身的特性上找到植入式广告现实问题的原因。这个角度能否使得植入式广告的使用上更加流畅自然,而不是只是期望于行政法规来进行硬性宏观地约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就其本质,植入式广告不只是广告的一种的使用方法,它涉及到很多传统的广告艺术元素。植入式广告凸现了品牌基础设计元素,包括品牌的包装设计、VI设计、广告文案设计、店面设计、户外广告设计等基础性设计在植入式广告中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些传统设计元素通过一些不同已有的常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人们在接收到这些广告信息的时候,对它的不同接收方式产生了疑问,这种情况才要更加重视起非常规广告的艺术性问题。

首先,既然承担了大量基础设计元素信息,植入式广告不可避免就要遵循传统设计基础理念、设计原则、艺术接受等传统的艺术理论思想,在其中实践这些艺术的基本理论。虽然是传统设计元素应用,但和传统设计的使用方法却有不同。这种不同又使得植入式广告艺术性既要带有原有设计的艺术审美,还要更加强调使用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往的研究重点放于这种效果研究,传统基础设计元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植入式广告使用较多的是品牌的包装设计、VI设计、户外广告和店面设计等,这些因为是品牌已经确定的标识性设计元素,在植入式广告中大多是对其原封不动的摆设、悬挂或作为背景使用,力图一目了然。不进行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活中原样品牌自然的呈现,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种情况符合植入式广告自然进入剧情情境的原则,但变形使用的艺术冲击感更强,记忆更深刻。电影《大腕》中,对于各种品牌的名称、VI、包装的变形使用,固然影片中是对商业植入式广告滥用的一个反讽,本身并没有去植入什么广告,所以才大胆的变形了各种品牌的外形,却也是给各个品牌作了一次非常好的宣传。观众对其中的品牌耳熟能详,不会分辨不出真正要宣传的品牌到底是什么。这种反向夸张的变形使用这些传统的固有设计元素今天看来也可成为植入式广告的一种可行方法,在常态使用变得非常生硬不可接受,变形可以使得人们的关注点不集中于是否使用了这种品牌,而是怎么样使用的技巧性问题上,从而讨论使用的艺术冲击、震撼、幽默、讽刺等各种效果,对于品牌的广告行为给与淡化。

其次,植入式广告也要符合艺术的创新性原则,根据品牌选择传统设计元素创新的方法,适当变化的使用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一尘不变,联系不紧密地品牌出现在一个场合中,只会给人突兀的感觉,这也是今天植入式广告被人诟病的原因。将传统性设计元素所采用植入式广告的情景作为一个新兴媒介,就不得不结合这个媒介的特性,特别是视听艺术的特性,技术性手段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品牌标识设计可以改变其形态,立体的、可感的、多角度的进行广告宣传。对于广告来说,今天已经进入一个,“不是办不到,而是想不到”的时代,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一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植入式广告返璞归真的回到一个广告最初的摆设、宣讲时代是早期的因素局限了其形式,润物细无声固然是一个使用植入式广告的境界,但绝大多数植入式广告是做不到这一点,确切说,品牌自身也不想让消费者自己去慢慢的思索一个广告,而是掷地有声的出现在消费者的观感中。现在正是可以完全抛开这些,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中,植入式广告可以做到这一点。

再次,广告文案设计是一个特别需要重新探讨的重点,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表现在对白上,是植入式广告切入的常用方式。结合情景,介绍品牌的名称、使用方法,也可以使用固有的广告语。当切入方式以文字出现时,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就要得到格外的重视,惯用的情感丰沛的表达方式,或是幽默、诙谐地介绍,加上语气、语调的配合,这都需要精心的艺术设计,对于品牌了解透彻,抓住品牌的功能,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或是广告语的宣读。采用的方式越是能将情景与品牌完美的结合,越是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广告文案在植入式广告中的再设计,可以强化品牌的功能、服务及重要的文化形象,采用的人物形象更具有代言人形象的作用。

最后,不得不说,植入式广告固然发展已久,可形式却是日新月异,尤其网络媒体的出现,植入式广告可以随意地改变自身的形态。有时候,植入式广告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虎年春晚,牛莉小品《一句话的事》中所穿的衣服、鞋子,手中的手机,都被很多人看在眼中,竞相去查询到底是何品牌,这可谓是这些品牌始料未及的效果。可以说,这是品牌本身的美丽度吸引了众多目标消费群体的关注,隐性的通过使用人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这也给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视野,消费者不是不能够接受植入式广告,而是什么样的植入式广告,以何种方式呈现的植入式广告。充满了美感、艺术性的植入式广告和品牌是能够被大家接受的。这就要求从最开始的品牌自身、设计植入式广告、实施植入式广告都要从基本的广告是艺术与商品的结合这点出发,才能够使植入式广告这种形式走的更远、更好。行政约束只是大方面的指导,植入式广告自身还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艺术的表现方法不能够因为商业性而被忽视。

种植设计论文篇10

一、专类植物园林的特点

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观赏植物为主体的花园。专类花园按照一定的造园意图进行园林布局,选择的植物品种通常是观花植物,也有选择观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的;这些植物应有比较丰富的品种和变种。这种花园有种植同一种植物的,如牡丹园;有种植同一属植物的,如丁香园;有种植同科或不同科但具有相类似的观赏特征的植物的,如蔷薇园、多浆植物园。专类花园的最大特色是能充分发挥同一类植物的最佳观赏期和特性,除在花期以美丽的景色供人游赏和陶冶情操外,还可进行有关植物学、园艺学和园林学方面的科学普及教育,从事观赏植物的品种资源的收集、比较、保存和杂交育种等科学研究。

二、专类植物园林的价值

植物专类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植物专类园不仅承担着专类植物的收集、引种驯化、濒危物种的保护等相关植物科学研究任务,而且也是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现在植物专类园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象征之一。 本篇论文重点讨论了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并把研究出的方法结合实践完成了山东沂州海棠园的规划设计。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其次不同专家学者对植物专类园的概念的理解及定义,然后分析了植物专类园的特征以及与植物园的关系,总结出来我国植物专类园的不同发展时期,以及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及具有典型代表的植物专类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专类园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植物专类园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出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趋势。最后从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的探讨出发,从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入手,提出了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理念,分析出了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的内容,并从专类植物规划、功能分区、景观规划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三、专类植物园林设计点

植物专类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地域特点,专门收集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品种或同一个“属”内若干种和品种的著名树木或花卉,运用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按照科学性、生态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构成的供人们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地。通过对植物专类园在关中地区的分布现状做了进一步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专类植物园的特点、功能、专类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专类园设计与营造的发展对策,并对未来植物园的发展前景作以展望。根据理论研究与调查,进一步说明,植物专类园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展示本种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游览休憩的场所。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形式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植物专类园林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植物园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从专类植物收集、扩大利用、进行保护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历史。如今植物园的功能是保护、科研、科普、游憩和开发,其中“保护”(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践)分为“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

在中国,园林中作专类植物布置的花园已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桃园的写照。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历代文人的推崇提倡,介绍名花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专著的相继问世,专类花园推广开来。北宋《洛阳名园记》记载,天王院花园子有“牡丹数十万本”。在国外,古埃及园圃已有栽种葡萄、海枣等专圃的布置。中世纪欧洲较大的寺院庭园内多辟有草药园,其中也栽有观赏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如石竹、薰衣草、玫瑰等。这些植物集中栽于一角,开花时花团锦簇,可以说是专类花园的雏形。18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国际交往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不少专类花园,如月季园、杜鹃花园、丁香园等能在园中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种以及培育出的新品种。每年5月下旬,世界级的园艺盛会――切尔西花展就会在英国伦敦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园艺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云集在这里,尽情地欣赏这个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主办、拥有80多年悠久历史的花展。展览会上,参展商纷纷展示各类园林花卉新品种,包括乔灌木、鲜切花、兰花、多浆植物、热带花卉、水生植物、蔬菜瓜果、香草、藤本植物、食虫植物等,其中深受英国人喜爱的多年生花卉(Perennials)更加突出,既有展示球根花卉或宿根植物多品种的综合性大展位,又有专门展示像玉簪属、鸢尾属、报春花属等专类植物的特别展位。整体给人留下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的感觉。这里仅管中窥豹地介绍一些新品种,藉以了解国外较高园林花卉育种和栽培水平。

四、结论

专类植物园林往往能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还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专类花园虽然在盛花期成为一时胜赏,但有些植物在花谢之后就景色全非。为此,可增选早花和晚花品种来延长观赏期,并用其他观赏植物作衬托,以达到既有一时盛景,又是四季如画。

参考文献:

[1] 武欣. 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郭一鸣. 全球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何小芳. 植物园水生植物区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4] 高伟. 四倍体棉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5] 郭晓丽. 大王滩水库集水区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0 .

[6] 王晓菡. 中国芍药品种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和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

[7] 郝美彬. 山地型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8] 杨培浩. 不同小麦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9] 王小如. 杭州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种植设计论文篇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居住环境,开发建设单位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是以市场为本,不仅提供良好的建筑户型,更加重视楼间的景观绿化,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使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成为了现实。。

1.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绿化的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经济富裕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与时俱进,同时为了适应业主需求推出了多种的建筑风格,如: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欧式的建筑风格等。第五园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是通过加入中式的园林符号与植物巧妙的配置,将传统园林艺术与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对于欧式的建筑风格来说,如今主要以西班牙风格为主,无论是住宅类产品还是别墅类产品都将西班牙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北京的星河湾将景观设计又提升到了一个高度,而近年来北京龙湖等项目可以说是景观绿化的又一个里程碑。

2.景观设计轻硬质景观,重视软质景观

由于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的普遍重视,居住区绿化水平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商品房档次高低评比,而硬质景观作为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居住区绿化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硬质景观设计搭配得当会成为全园的亮点。如果硬质景观设计的过多,则对园区的景观绿化造成不良的影响,不仅浪费大量的资金,还占用了本来就很少的绿地资源。。因此,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设计单位对景观设计也提升了高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必须的硬质景观设计的前提下,给景观绿化提供的相对宽裕的空间。

3.通过植物种类和数量提升绿化品质

植物景观本来就是一种动态的景观,每一种植物都是一个生命体,树冠丰满,树形优美的成年大树是绿化的好材料,能够在很短时间里产生绿化效果,并深受房地产中景观工程师的喜欢,但是由于成年大树的资源相对匮乏,因此,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几棵大树点景,运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提升绿化品质,其实我们更强调的园林绿化要合理地进行植物搭配,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利用植物造景。

4.打造生态景观,

由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人们经常讲要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因此在植物造景中应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植物材料的选取上应尽量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乡土树种,顺应自然规律,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树木还有着造氧功能、除污功能、监测功能等。在设计中要充分重视植物的生态种植,讲究植物种植的生态美、艺术美、生活美。

5.结语

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带动了整个设计界园林景观绿化的发展,只有将植物的生态美、艺术美、生活美与建筑规划的设计相融合,才能创作出最有艺术价值、最佳环境效益、理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园林精品,才能被广大的人民所喜爱,才能真正建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

种植设计论文篇12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