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8: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育英语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英语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22-01

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写作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方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员在基本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的集中实践环节。但目前来看,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论文整体质量。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与分析,更好地解决它们,使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2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态度不端正。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更是培养目标的需要。可是,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理解和重视。相反,有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马虎应付,存在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学生则存在惧怕心理。因为除了完成一般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以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需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成人业余学生,没有能力用英语来写论文,因而缺乏相应的自信。

1.2 论文观点不明确,叙述多,论证少,类似经验总结。

由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既要检查学员的语言水平,又要考察论文内容,因此对学员论文的新颖性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求观点明确。有的学员在Introduction 部分写了不少的字,但不知道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例如题目为"O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the High School"的论文,作者在开头部分讲了"In a word, English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iddle school. I will discuss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experience."看了这些内容,大家认为他下面要写的是经验和心得体会,至于主要观点是什么,读者依然不明白。这种不能明确论点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针对以上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方向)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具备学术性(scholarly)、创新性(original)、规范性(formal)这几个毕业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具备了英语教育方向的独特性:即职业性(professional)和过程性。

具体来看,本科英语的毕业论文设计分为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项目报告几个阶段。学员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项目报告,也就是最后的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

3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论文写作实践环节的措施

根据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及学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

3.1进一步提高本校指导教师、外聘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3.2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为依据,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针对论文写作环节有一本专门的指导书《论文项目设计》(顾曰国主编,外研社出版),但是以往由于各种原因,我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笔者建议应该由专门的老师系统的讲授这门课,让学员了解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论文的特点及特殊要求,从而避免把普通高校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混为一谈;同时,通过讲授这门课,让学生熟悉英语论文写作流程,明确英语论文写作规范,少走弯路。

3.2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学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要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加强词的词性、用法、搭配等的学习。辅导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高级英语写作》这门课的面授辅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等涉及语言文化课程的面授辅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跨文化交际》这门课中就有很多)把母语和英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结语。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实施过程,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写作的措施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只要指导教师能帮助学生端正论文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的目的,建立积极的撰写心态,同时合理地指导学生选题,安排论文撰写时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开放教育本科英语阶段的论文写作的质量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也一定能得以体现。

篇2

二、充分利用职教英语教材,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通过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活用这些礼貌用语。例如Morning!早上好!Hello!你好!Seeyou!一会见!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和一些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我们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礼貌的称谓和重大节日时能够互相问候。比如新年互相祝贺“Happynewyear!”、教师节能够对老师说声“HappyTeachers’Day!”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慢慢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还有在讲授英语family这个单词时,我并没有直接翻译出它的中文意思,而是巧妙的把它分解成一个等式:FatherandmotherIloveyou=family。学生都兴趣高涨,我继续提示:“Doyouloveyourfatherandmother?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什么才是爱的港湾?”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家庭。”顺利的引出family的含义。再比如,我在上每节课刚开始都会有EverydayEnglish这一环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一句简单的Thankyou!Excellent!Good/Welldone!等就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同时也不知不觉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可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达到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水融。

2.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民主的方式领导学生,对待学生。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比如Unit4Where’smyschoolbag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谈论房间里物品的位置,我让学生按自己喜好排列班级里已有道具,创设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并让他们按角色表演,有同学提出问题“whereisthesofa?Whereisthetable?”然后有同学进行回答,学生兴趣浓厚,寄娱乐于学习中,最后还能教育学生不能养成物品摆放不整齐、平常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并且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帮着做,自己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运用情感教育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吸取情感素养的精华。通常在课前引导环节我会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如中外名胜古迹等,建议学生搜集我国各地的图片并加以整理,比如,TheGreatWall用“ThisisIt’sbeautiful,it’sfamous.”的句型展示我国美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学习完西方的圣诞节(theChristmas)之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thespringfestival)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让学生说说庆祝春节的方式有哪些,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爱国情操。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新年卡片,写上HappyNewYear!Bestwishesforyou!等新年祝福的话语,赠送同学和好友,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美德,并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再比如第七单元谈论职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职业理想,并让他们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贡献,鼓励学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篇3

现阶段英语教学涉及面很广,反映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上就存在着许多看法和观点。由于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习得的机制对于我们显得既异常又熟悉,同时又是那么陌生。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本人一直希望能探索一条适合国人学习英语的捷径,但又始终有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就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着重点。本文就英语教学现阶段的语言“习得”和“学得”展开一些探讨。

一、现阶段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究竟是二语还是外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二者的差异问题。目前大家对此的看法比较一致(Stern,1999:16)。“二语”常常指两种情况:第一,任何一门晚于母语而被习得的语言;第二,从掌握语言水平的角度看,指的是一个人所讲的‘弱式’语言和“次要”语言。所以“二语”指的是在本国内,人们学习并使用的某个非自己母语的语言;第二语言一般指在本国与母语有着同等地位的一种通用语。“外语”指本国语言以外的语言,自己国家以外的某个言语社区所讲的、非自己母语的语言。因此,英语在我国不是第二语言,而是外语。在我国环境里进行的不是第二语言习得而是外语学习。或者说,中国的英语教学至少在目前仍属外语教学。

二、语言“习得”和“学得”理论

“习得”和“学得”是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监控模式,是目前大家引用最多且建树最大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大家引用“习得”和“学得”时,其内在含义大多是按照Krashen对两术语的界定标准。但是由于Krashen的理论由五部分组成,人们对其理论或假说往往也有侧重,对其理论有不同的叫法。“习得”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化。他认为,在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注意话语的形式,只注意他们所要表达或理解的意义。“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学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而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谈论这些规则。有意识学得的知识只能起到“监察”作用,即在说或写的前后监察言语输出是否合乎语法。他认为,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言语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即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习得”看上去要比“学得”更重要。而“学得”的显性规则(语法知识)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一个已经习得语言的人在交际时,他可以对书本上的语法知识一无所知,但却能毫无障碍地进行交际。

因为我们如果用Krashen的观点,那么我们也应该知道其他相应的条件背景,做到前后一致,不歪曲别人,不能给别人的术语增添一些你自己强加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别人的理论和学说就不能进一步的发展。学术讨论必须有一个前提,你所用的术语是你自己创造的?还是引用他人的?如果使用某个术语时,加入了新的内容,就应该有所说明,或改换一种称呼。三、讨论与启发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就我国国情下大学生对英语学得和习得过程的理解谈以下几点。

1.Krashen的习得或学得理论是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产生的

应该吸收其中的合理且能适合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的那部分,不能照搬照抄。但也不能用中国的标准对其理论狂轰乱炸。比如,不少学者对Krashen的习得/学得区分学持批评态度,称他的这一区分缺乏科学依据。但如果我们按照Krashen思路理解其思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语言习得过程和儿童习得L1和L2时的过程相似”(Krashen,1981:1);“正式的学习环境对书面测试最好……有的研究显示非正式环境对促进真实语言的使用有优势,对习得有用。”这一点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有体会。但Krashen还说,“正式环境既对习得又对学得有促进的潜势”等(Krashen,1981:6)。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促进那种潜势?如何解决外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或“高原现象”?这些都是我国外语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Krashen语言习得经验迁移到外语教学活动中,改良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成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尽管母语已足以帮他们解决在一般社会活动中所谓遇到的种种困难。但随着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异族文化的交流,学生有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需要。由此,我们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做事的能力。

(2)建立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在言语、表情。姿态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关怀、欣赏、肯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减少学习压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3)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往往远离现实生活,难以创造真实的生活情景。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没有真实性情景可依。一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因素都是体现真实情景的语料库。可是,这个“语境库”毕竟有极大的局限性。教师必须在“真实性”,与“无真实性”之间作出选择,模拟真实程度不一的情况情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语境库”的局限性,形成多层次情景。

(4)运用综合的信息源和媒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媒体传递单源信息,结果学生难以提高各种语用能力,获得真正的语言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语言软件的开发,我们完全有条件为学生创立一个多媒体,多信息源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仿真的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外语。

(5)提高语言的接触频率。外语学习同母语习得一样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需要真实程度很高的活动空间,也需要一定量的活动时间。从某种角度来说,外语学习活动经历三个阶段:理解语言材料(信息输入);丰富语言认知结构(知识积累);运用语言实践(加工输出)。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以前两阶段为基础,以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或提高为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保证信息输入的密度、语言操练的密度、实践活动的密度。

本文从“学得”和“习得”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的中心应放在学生如何学方面,教师的“教”也要以学生如何学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优势,提高语言刺激质量,避免语言僵化。我国的英语教学不是Krashen式的二语习得,中国没有二语习得的环境。所以,我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第二语言习得/学得理论,而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和习得模式。

参考文献:

[1]Hawkins,R.SecondLanguage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M].Blackwell.

篇4

(一)思想

由于不正确的思想,学生不敢说英语。在英语交际方面,正确与流利似乎是矛盾的。许多人持这样一种观点,正确第一,流利第二。这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弊大于利,原因是它导致了学生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张嘴。其实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在做交际练习时,我们应鼓励他们,而不是为了纠错而打断他们的话,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说话热情。显而易见,“正确第一”只能导致学生宁愿闭嘴也不愿犯有时看似十分幽默的错误。

(二)话题

教师或教材事先定好的话题往往使学生不知说什么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容易的是那些他们熟悉且生动有趣的话题。只为了语法教学而编辑的材料不能使学生说。比如“Tomisaboy.”“Kateisagirl.”等句型有语法意义,但缺少练习价值,很明显,学生会很快厌倦它们。另一个学生不配合的原因是教学材料脱离现实,“TotheTibet”,“ToGuilin”等话题只能帮助学生学点语法。另一方面,材料应主要反映英美文化。只有有吸引力的文化背景才能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如果我们把文化与语言分开,交际练习就会失去光彩。

(三)语言环境

由于有限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练习的机会。以下因素可能导致了这种情况:对于书面语的过分重视;教师很少真正说英语,即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说,在课后也不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过多,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和练习,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不注重培养说英语的习惯以及交际教学不能列入教学计划。

(四)动机和责任

如果没有自我动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往往不会坚持用英语交际。一般说来,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学生的自我动机和教师对于在课堂上所使用的练习材料的正确而充分的使用应持的负责态度。每个人都有理想,问题是某些学生的自我设计与他们现在所学的课程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应主动接近学生,引导他们形成现实的态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他们的理想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由于缺乏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来说十分重要的客观压力,学生也可能不会坚持说英语。通常教师对学生的交际练习不作严格要求,没有确定的时间或让学生每天或每周练习。结果,学生只说汉语或半汉语来取乐。因此,很难取得期望中的教学效果。

一解决办法

(一)思想

建立正确的口语教学指导思想。那种认为交际能力一点不重要的观点必须完全转变。教学的每个方面,不只交际教学,都应确立这种观点;流利第一,无可非议。每位教师都明确的态度来支持这种观点;每个学生都应积极承担起说英语的义务。在每学年评定学生英语能力时,不应只看他们的书面英语,而且还要测试其交际能力。如果交际能力测试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学生的交际能力怎么会不提高?

(二)课堂中心

将课堂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分组讨论比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交际。讨论组可分为三种形式;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两两讨论。根据我的一点拙见,讨论的话题应是可行的、有趣的、可争论的。我们应抓住指导讨论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话题可不是件容易事。我们可以提供话题供学生选择,当然学生亦可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想,这种方式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三)语言环境

必须创造一个更生动的语言环境,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和练习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说英语。通过设立英语角,举办英语话剧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检验应用和扩展课堂上学得的知识。有了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交际能力会提高。

(四)课时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