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9:21

二维码技术论文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1

二维码(Two-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以黑白相间图案形式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上来记录数据信息的一种应用技术。二维码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和“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数值信息,并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Matrix,MaxiCode,Aztec,QR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49,Code16K,HanXinCode等,QRCode码是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

QR码成为目前使用最多的二维空间条码。

一、二维码的技术特点及手机时代

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前景二维码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

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手机3G技术的日益发展,二维条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存储和传递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不依赖于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和易于制作等优点,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高校在校学生的手机大多具有上网功能,这也为二维码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提供了设备上的保证。

特别是在图书馆数字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二维码技术很好的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是图书馆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引入二维码技术的研究

(一)在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中引入二维码技术图书流通工作是展示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主要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使用INTLAB图书检索系统。虽然当前INTLAB系统拥有许多的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但是该系统在考虑读者的需求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完善,从而使系统的易用性和人性化方面的受欢迎程度大打折扣。以INTLAB检索图书为例,当读者从INTLAB上检索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后,读者接下来的做法是将图书的相关信息如书名、著者、馆藏地点、索书号等用笔记录在一张纸上,然后根据记录下来的信息到相关的地点去找对应的图书。但是在许多读者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读者在检索到自己所需图书后,在用笔记录相关的信息时,可能会因书写产生误差而找不到相关的图书。同时这种记录方式效率不高,如果图书数量比较多的话需要更多的抄写时间,同时产生误差的机会也增加了,还有事先必须准备好笔和纸等记录工具,而这种方式很难进行信息分享。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高校图书馆目录检索系统中,给每本图书和期刊都编有一个单独的二维码,只要读者有一部装有读取二维码软件的手机(目前读者的手机绝大部分是安装and-roind操作系统,可以安装quickmark二维码读取软件),就可以通过读码,轻松地在手机上保存该书的题名、作者、索书号以及书架号所在位置,便捷地在图书馆书架上找到此书。这样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也使每本书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详细生动的显示出来。例如: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脱机使用,将图书的相关信息都进行编码,为了匹配现有的后台数据库,应该对ISBN或者ISSN和图书条码都进行编码。一本书的二维条码中保存信息为:图书条码号,ISBN(ISSN)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年代,价格,附件内容等多项信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更多内容,编码后将二维条码打印出来使用在图书上:图1是为《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一书编制的二维码。

(二)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中引入二维码

技术图书馆管理工作对图书馆员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借还,还需要深层次地向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即以文献查找、选择与利用为依据,向读者提供具体的文献、文献知识和文献检索途径的服务方式。二维码本身具有的特性可以与馆员的信息咨询工作很好的相契合。

现代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分为三大类:异步参考咨询服务、实时互交式信息咨询服务和网络化合作的联合数字信息咨询服务。这三类信息咨询服务体现出的共性为:回答读者提出的疑问及推荐馆藏资源。

二维条码不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可脱机使用,信息容量大,能表示上千个字符;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且译码可靠性高,还可以结合加密解密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因此,二维条码以上的特点在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二维码技术与手机短信、网络应用结合起来,把二维码经过编码、纠错、掩膜形成图片,然后以图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用户,作为馆员和读者信息传递的手段,将成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性应用技术。

例如:传统的信息咨询方式一般是通过电话、邮箱、当面咨询等方式来完成的,这些方式比较费时而且信息沟通渠道并不是很畅通,在信息咨询工作中引入二维码技术后,当馆员发现读者感兴趣的信息资料时,可以将该资料的名称、作者、相关内容简介、图片等读者需要访问使用的信息生成二维码通过手机发送给读者。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读取二维码中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资料。此时,二维码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且译码可靠性高的优势就得到体现,大量的信息通过简单的方式传送给有需求的读者,既生动又直观,这种新型的信息咨询方式为信息咨询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传统的信息咨询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图二直观地显示出二维码技术的优点给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带来低成本的信息咨询机制。

(三)在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入二维码技术

1.高校图书馆门禁身份识别中引入二维码技术。二维码在高校图书馆身份识别等方面也大有可为,我们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安装读取二维码信息的读码器,学生们只要持有一张含有个人信息的以DM码编码的二维码,这一编码可以存在手机上。当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只要调出手机上存储的二维码,通过读码器扫描,即可作为进门的凭证。

2.高校图书馆资源引导中引入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安排馆员专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内容包括介绍图书馆馆藏布局、检索书目的方法等,有些高校图书馆还专门制作了介绍和使用图书馆的视频短片,这些相关工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又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手机时代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二维码编码范围广,既能表达数字和字母,又能够把网址、文字、声音、照片以及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整合编码表达的特点将图书馆资源引导影音资料编码成二维码张贴于图书馆显著处,在新生人馆教育时,引导其摄于手机并存储,随时可以观看和收听有关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影音资料,既节省了读者及工作人员的时间,又随时可以回放,使新生读者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布局及馆藏。

现如今手机随身携带率高而且为使用者本人所持有,图书馆不需提供任何经费购买播放影音资料的设备,还省去购买、租用、维修等人力、物力经费。随着目前各地高校大学城的兴建,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舍都建设得非常宏伟复杂,当读者进入图书馆借阅大厅,面对复杂的馆藏布局,往往无所适从,如果读者想去某个目的地,就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馆员已经制作好贴在图书馆醒目位置的特定QR码,就可以直接显示路线或以短消息方式告知所在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行走

路线以及便捷通道,可以帮助读者迅速地到达目的地。

当读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借阅情况时,即可将手机上含有个人信息的二维码扫入读码器,便可在旁边的电脑上查阅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如果要查看或者预订自修室或阅览室的座位信息,也可以先刷二维码,然后在电脑上自行选择阅览室的座位和阅览时间,非常简单便捷。

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走到了二维码技术应用的前列,新技术体验是今年的亮点之一,图书馆推出智能手机二维码应用,新生可通过智能手机聆听馆长致辞、查看馆舍地图。调查问卷显示:新生全部持有手机,90.8%的手机可以上网,61.5%的新生体验了二维码应用,不少同学用手机上网开通借书权限。当清华新生入学,馆员将包含学生信息的二维码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拿着手机就可以在图书馆给自己提供自助服务,包括检索书目、查看自己的借阅情况、预定阅览室座位等都可以通过刷二维码来操作,这种新技术的使用非常方便快捷,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三、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一)接收以二维码为链接的高校图书馆设备使用的影音或文字说明

目前自助服务在高校图书馆是一种发展趋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完成一些过去由馆员完成的书籍查询、借阅、检索、复印等行为。这种自助服务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文献的流通率、利用率。自助区的自助借还机,自助扫描,复印设备等的使用,可以将其文字说明以及影音说明一并编码成手机二维码,读者利用手机扫描,即可上网连接到图文并茂的操作视频,帮助读者熟悉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使之能够顺利自如地完成自助服务。这比张贴生硬的文字方式的使用说明要生动和简洁,既节约了图书馆的服务成本,又令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

(二)二维码作为高校图书馆多媒体电子资源馆藏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

高校图书馆不仅有纸本资源,还有大量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种类繁多的电子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及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云南财经大学馆藏电子资源采购的经费占总采购经费的比例已由2006年的18%上升到20**年的28.5%。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却不是很高,在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所做的“对大学生电子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有54.6%的大学生不了解图书馆电子服务项目中的视频资源、有56%的大学生不了解图书馆的音频资源。在尚慧等关于电子书的调查中仅有27%的同学非常熟悉图书馆拥有的电子图书资源,仅23%的同学经常使用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而58%的同学认为网上查找电子书不方便。如何提高大学生对馆藏电子资源的了解,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使电子资源能够发挥功效,方便地服务于大学生,成为各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要培养大学生对电子书、刊、多媒体资源的正确认识,掌握正确的获取方法外,图书馆也应创造各种机会把读者不太了解的馆藏电子资源推介出去,比如说学生在查询、借阅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源时,同时能了解图书馆中与之相关的其他类型的资源以供其参阅不失为一种办法。这时二维码就可以扮演一个“桥梁”的作用,将相关的同一馆藏多种版本形式资源(如纸本资源、电子书、电子刊、音视频资料等)的信息生成二维码标注于纸本期刊上,这样读者就会在阅读纸本资源时,通过一站式检索获得其他资源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相关电子资源的易用性。

(三)将书评生成二维码,以短消息形式发送给读者或直接贴在相关图书上

图书馆书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馆员可以利用书评,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也帮助读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图书馆书评恰好能够发挥信息导向功能,成为读者的参谋,以其准确的、求实的、客观的介绍和评论,使读者通过阅读书评在短时间内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因而缩短了读者查找资源的时间,读者可以将这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效的阅读中,这样既提高了阅读效率,又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书评为读者建起一座导航的灯塔。图书馆可以利用手机二维码开展书评活动。通过二维码向广大读者介绍、宣传、推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从另一方面来看图书馆还可以向读者征集书评,读者可以通过书评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图书馆也可以藉此了解读者最新的阅读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方式。二维码在增加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时尚性的同时,使图书馆可以迅速、精准地采集到读者的反馈信息,为图书馆的进一步优化服务创造条件。图书馆也藉此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自助式服务中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结语

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使用二维码的成功经验,与运营商合作,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信息咨询工作、电子检索系统、手机图书馆等方面广泛应用二维码技术,开展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各项管理创新服务,满足读者日益提升的阅读需求。我们相信,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将极大地加速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二维码[EB/OL].[20**-03-23].ba-ike.baidu.com/view/132241.Htm.(Two-dimen-sionalCode[EB/OL].[20**-03-23].baike.baidu.com/view/132241.Htm.)

[2]蒋最先.手机二维码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J].广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1(7):100-102.

[3]梁永鸿,苏宁.手机二维码在图书馆OPAC中的应用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1(3):58-59.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引言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信息密度比传统的一维码有很大的提高。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其应用领域主要涉及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会员管理、手机支付等功能。具有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保密性防伪性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优点。其应用领域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智能化手机全面普及的今天,二维码的发展呈现井喷式。基于其突出的优势,在移动互联业务模式下,二维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如食品追溯方案、餐厅的手机电子菜单、优惠促销渠道、票务销售、表单应用、保密应用、追踪应用网络资源下载、车辆管理应用、会议服务、信息传递、手机购物的电商应用等。本文主要是对二维码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做了一些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其作为教育新载体的强大功能。

一、教育教学信息化中二维码技术的实践应用

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化的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学校园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推进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学生借助移动互联网和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娱乐、网上购物等活动;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登录QQ、在线购物/付款等,学生对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熟悉和痴迷一度成为高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最大难题;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可以将这种熟悉和痴迷转移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来,那无疑将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也正是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的最大动力和最终目标。

二维码的应用包括主读和被读两种方式,通过一个二维码图片读取其背后附载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息,本质上,二维码的内容是指向一个地址;所以,二维码的服务方式属于被读领域。

以课堂上的教学为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一扫老师事先制作好的二维码,就可以很方便的在手机端读取到老师提供的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在平台上跟老师、同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老师也可以很方便的实时查看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学习、交流表达、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扫一扫二维码从老师那里接收问题,然后思考完成,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扫一扫的方式读取老师提供的其他信息来找出答案,或者通过平台上的在线咨询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对于一些教学文件亦可以通过平台的方式进行分发,既节省了印刷的纸张,又方便学生查阅,增强了拓展和延伸性;借助二维码技术平台的实时快捷、操作方便、形象直观等特点,在师生之间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环境,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中一直提倡回归“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近年来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借助二维码技术来组织课堂教学。老师组织教学资源并制作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下载、查阅并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向资料库中不断丰富自己感d趣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生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扫码得到相应的教学信息,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可以现场讨论,也可以在手机端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也可以生成为二维码提供给老师进行现场讨论和查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进来,增强来师生之间、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互动,达到了更好的课堂整体互动的效果。这里,二维码技术除了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分发,还可以进行课堂检测、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借助这些数据帮助老师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学生学习事宜的安排。

以课堂外的教学为例,老师也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二维码发送到学生的交流群中,如qq群或者微信群,学生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在课下或者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难点、重点的预习/复习工作;学生带着问题对老师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加深对本次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配合使用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教学载体――微课视频,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利用手机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提供了一个个性化、自我、自主学习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针对性教学,最终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便利性。

二、多媒体教学中二维码的制作方法

二维码推送的信息中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对于不同属性的信息制作生成二维码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文本文件

对于文本文件二维码的制作非常简单,网络上有很多二维码的生成器,支持在线直接制作。以草料二维码为例,注册登录后,可以在首页直接看到不同的选项卡,包括文本、网址、名片、文件、图片、微信等免费项目,也有企业码、记录码、溯源码等收费项目,选择文本项,然后在输入框中输入相关的文字内容后点击下方的生成二维码即可,制作生成的二维a可以下载保存。或者对于已经存在的文本文件,我们也可以选择“文件”项,然后添加现有的文件即可。

2.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

对于图片类文件,可以通过草料二维码中的“图片”选项进行制作生成,步骤同上述“文件”项。或者图片、视频、音频文件也可以通过上传到百度云等各类资源平台上或数据库服务器上,然后将得到的网址生成制作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登录平台查阅相关信息。

三、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二维码技术具有利于师生在课堂内外的全方位互动交流,有益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对于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包括现有的各类网络资源和新开发资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优质共享,对于实现高校校园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二维码的生成、管理等技术方面的简单易操作使得这种技术手段得以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和使用,在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二维码技术这种新型的教学支撑技术的基础之上,让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的新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二维码的定义 [OL].http://.

[2]张楠.无盘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

[3]邓嘉明.手机二维码技术优化地方高校设备管理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二维码 出版业 多维思考

一、二维码及其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但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并不陌生。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实际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应图书出版、管理的需要以及便于国际出版物的交流与统计,而出现了图书条形码。图书条形码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一维码,它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出版单位的图书管理与发行手续,为出版社推广图书带来了便利。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许多新的阅读手段和方式开始为读者服务,如利用二维码技术阅读便是其中的一种。二维码 (2-Dimensional Barcode),也有称为QR码(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反应码),即被人们称为“魔码”(Magic Code)的二维码,其技术就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其特点为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保密性及防伪性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即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示大量的信息。现在很多平面媒体,如报纸上的文字新闻旁都印有二维码,读者只需把装有识别软件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对准二维码,终端设备便会显示出更详细丰富的新闻内容,或通过链接到互联网来获取资讯。

2002年,一些发达国家将这个技术率先在商业中使用,同时也在图书出版中应用。 2010年3月,美国Ubimark Books出版了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The Ubitour Version Guided by Your Mobile Phone一书,该书内置了二维码,可以说是将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图书延伸到了数字世界。读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与作者和出版商进行互动,访问冒险网站,收听和观看相关的音频和视频。

2010年6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骑车游北京》即我国第一本大量使用二维码的图书,全书在几十处使用二维码,涉及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实现了读者、作者、编者论坛交互等功能。

2011年以来,二维码行业逐渐成熟,在图书市场营销中,二维码成为图书精准营销时代的较大推动力量。随着手机终端智能化的发展,其应用已越来越广。在手机3G时代,二维码可作为出版物快速网络浏览、应用下载、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服务的重要入口。二维码的制作非常简单,可通过网站(如机宝库网、快拍网)将图书文本、名片、网址、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信息制作成二维码,且在智能手机上可以轻易安装免费的识别软件。

其实,二维码与一维码的原理相同,都是用符号来记录信息,但从应用的观点来看,一维码偏重于标示商品,而二维码则偏重于描述商品。[1]简单地讲,二维码是通过编码方式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扩充,产生了比一维码更大的容量,能携带更多的信息,能够更方便、更详细地让人了解二维码所附着商品的具体资料。因此,二维码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线下与线上的关键入口,是连接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桥梁。

二、二维码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

二维码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目前二维码已成为国内信息技术最实用的成果之一,它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制造业、商品零售等领域,还是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环节,二维码都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企业也正积极地致力于二维码应用的全面普及,为出版业以及各领域提供二维码应用的技术支持。二维码成为出版业标准配置的步伐正在加快:

1. 在传统图书出版环节中的应用。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物展现给读者的都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片。随着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可将出版社或编辑的博客网址、微博账号、电话号码、E-mail地址、QQ号等信息制作成二维码,放在图书封底、书签或者后勒口等位置,读者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快速上网、拨打电话、发送邮件等,从而实现读编互动。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少传统出版单位也开始重视二维码在图书出版环节中的应用。如中华书局在2007年出版的大史记书系《靖康之变》《非常之法》等图书上尝试使用了二维码, 读者若延伸阅读,只要用装有解码软件的手机对准书上印刷的二维码就可获取该图书的详细信息,或连接到该出版商的相应网站,了解优惠信息等内容。再如旅游类图书,可通过二维码引入一些比文字内容更生动的视频、图片等,将读者从平面化阅读带入到全媒体阅读,改变阅读方式,提升阅读体验,获得快捷的市场反响。

2. 在图书发行领域中的应用。当前,图书网络书店零售领域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高,从而产生了不少比价网站,如琅琅比价网、百道网等。此外,还有专门的扫描软件实现比价功能,如码上淘等。出版社可将印有某图书比价的网址印在户外广告、杂志、报纸等载体上,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扫描,从而实现网络比价后购买。二维码在图书发行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图书市场营销以及出版社增值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二,利用二维码快速准确的识别功能,仓储、发货、退货等环节效率大大提高。在传统的出版单位运作流程中,出版物从正式出版到进入市场销售期间,还有图书入库、分类、发货、退货等环节,其中,除出版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协作,还有出版社与仓储第三方、出版社与销售商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后者的合作中,每一本图书都有详细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提高图书流转的效率,及时新书信息,在出版流程中进行标准化处理,可将信息保存在印刷于图书上的二维码中,无论出版物流通到哪个环节,各单位只需将二维码的信息扫描出来并保存到各自在后台建立的数据库中,后台便自动将使用的二维码与前台使用的一维条码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数据采集和数据规范的问题,又解决了销售中的结算问题。据报道,已有公司研发成功了印有二维码的一套自动生成、分发、承兑优惠券或会员卡的系统。这套系统,不但可作为时尚出版环保的消费方式,还能为书店管理读者信息。

三、二维码应用于传统出版业中出现的新问题

1. 二维码的行业标准规范化问题。二维码技术产生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二维码技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根据各自需求,基于自己的技术平台,推出了形形的二维码。各种二维码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常常出现不兼容、不能识别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二维码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推广应用。

2. 网络运营商、二维码内容提供商和二维码终端设备提供商之间的角色定位问题。网络运营商希望能主宰整个产业链,而内容提供商希望能发展自有平台,因此,如何平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终端提供商以及其他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发展二维码应用技术的关键所在。只有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与矛盾,才能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事实上,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数字出版大潮与传统出版理念碰撞交锋的必然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策制订者宏观层面的指挥,还需要产业链上的各参与者对二维码技术在未来出版业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四、传统出版业更好借力二维码技术的多维思考

对传统出版单位而言,二维码的出现使其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突破,如果能更好地借力二维码,还有望搭上数字出版的快车,实现出版方式的革命性转变,以下两方面值得思考。

(一)认清优势,强化内容优势

如前所述,二维码技术使平面媒介实现从单媒体向全媒体的飞跃,就出版行业而言,此技术可将图书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页面、音频、视频等以多种形式进行表现,用户看到印有二维码的报纸、刊物、名片,可得到诸如电子地图定位、产品信息咨询、手机阅读等服务。但这种媒体形式的改变只是手段,最终打动读者的还是要靠媒体所承载的内容。而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打造精品内容正是自身优势所在,如果一味地纠结于二维码产业链的“平台”之争,忽视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不但不能借力二维码,还容易失去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商机。运用无线传媒积极地致力于二维码应用的全面普及,为传统出版业以及各个领域提供二维码应用的技术支持,二维码将很快成为出版业的标准配置,届时,出版物不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是多媒体信息的全新载体,又是更广阔信息检索的入口,出版物将与计算机和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数字信息流的起点之一,出版企业从出版商转身为提供商,成为信息运营商。二维码将成为出版业装备的最强劲的动力引擎,开启移动应用和移动营销的新局面。

(二)有效利用二维码

当今,二维码技术带给出版单位更多的是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对于出版单位而言,不能仅停留在理念阶段,要有效利用手机二维码,为出版社建立一个崭新的宣传推广平台,从传统平面媒体升级为新型多媒体平台,增加图书销售的新渠道,将二维码技术从理念推向实践,并在详细了解二维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出版工作流程,将二维码的应用在以下层面推向一个更深入的高度:

1. 运用二维技术,出版社由内容提供商向多媒体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2. 引入二维码后,出版物成为多媒体信息的全新载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适合植入二维码。因此,出版单位的从业人员应该结合自身思考研究一些出版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如哪些图书适合使用二维码、哪些内容可以使用二维码、二维码对图书版式设计的影响存在哪些实际问题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纸质图书向全媒体的平稳过渡,完成出版单位由内容出版商向多媒体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3. 利用二维码指引作用,实现跨媒体营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市场调查领域带来了很大变革。而如今,二维码的出现使读者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参与市场调查。如通过手机扫描带有市场调查问卷信息的二维码,即可参与电子问卷调查,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从而有利于出版社提高图书质量和提升服务素质。在二维码的带动下,可以更好地实现媒体整合营销的局面。如在传统平面媒体上图书的广告旁嵌入二维码,因阅读平面广告而对图书产生兴趣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图片,进而通过登录商品营销推广网站了解更多更新的商品和品牌信息。这样,以二维码为介质,就把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网络媒体整合起来,实现跨媒体的营销方式。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种跨媒体的营销方式会大大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总之,二维码作为跨媒体的信道服务,在新的模式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二维码应用于出版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其推广和应用将会给传统出版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每一个有志于弄潮数字出版行业的出版人都应该关注二维码的发展趋势,不断思考并寻找其与出版业的最佳契合点,最终完成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的频率增加,二维码也应运而生。二维码的核心技术就是二维码图像预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于信息的识别,保证存储信息的有效传播。在整个社会中,现在随处可以见到二维码的踪迹,二维码不仅仅可以生成个人名片,也是商家进行商品销售以及知名度传播的有力武器。

1 二维码识别技术中的图像预处理技术

1.1 二维码技术概述

二维码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技术,在九十年代其概念就已经出现于世界,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前进,目前二维码技术已经被应用于许许多多的行业,几乎所有软件都对二维码技术有所偏爱,很多软件都包含二维码生成和扫描功能,是应用软件的人更加容易传播自己信息,为别人所知。现在的二维码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电子凭证上,随着计算机的进步,节省了信息传播时间,达到了信息实时追踪的目的,并且其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1.2 二维码的图像预处理技术

二维码技术作为对于图像进行处理的技术,对于像素的要求是识别的基本要求,二维码图像的预处理技术是二维码识别成功的基础,图像预处理工作不仅仅是要对图像进行认知识别,更是要对图像的增强、削弱等进行处理,还要保证图像的解压和压缩并不造成失真。

1.2.1 二维码灰度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二维码灰度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就是讲彩色图片转化为灰度图片的过程,灰度值仅包含0-250个灰度值,在二维码灰度转换的数值处理中,将彩色图片的坐标数据一一对应规则进行转换工作,实现二维码的二值化处理工作。

1.2.2 二维码图像的降噪实现

在人们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使用传感器进行信息传输的时候不免会造成图像在传输过程中引入噪声,所以降噪的工作必不可免。噪声的存在会影响图像识别清晰度。主要的噪声包括高斯噪声、脉冲噪声等各种噪声,在处理方式上主要有空域滤波、频域滤波等几种噪声处理方式。空域滤波作为最常用的而滤波方式,主要是以图像的某个中心点作为依据,以灰度值代替中心点数值,来进行滤波计算,保证中值滤波的窗口和所需要的窗口大小一致,避免丢失边缘的图像信息,还要保证各种细小几何轮廓的信息都包含在内。

1.2.3 二维码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

二维码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主要是对于图像进行分割的工作,在分割过程中只使用黑白两个像素,对于以下灰度级较简单的图像处理较为便捷,但是对于图像信息较为复杂的彩色图像,需要先进行灰度转换工作,在进行边缘检测,在出咯中要保证对于图像的边缘和背景信息提取正确,不能有遗留信息。主要的边缘检测算法是Sobel检测算法,这种算法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数值进行梯度的计算,一般保证二维坐标的最大变化率之后,再以其为主要物理量进行边缘计算。

1.2.4 二维码图像的畸变矫正

二维码图像的畸变矫正对于整个二维码识别工作来说,主要是保证不会造成二维码识别图像失真、畸形,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只有保证二维码的识别出图像与原图像方向、大小以及像素都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信息传递正确,不造成信息破坏或者丢失。

2 二维码识别技术中的Reed-Solomon纠错算法

RS码是由里德(Reed)和索罗门(Solomon)在1960年共同提出来的,它是BCH码的一个重要子类,因而其具有BCH码的全部性质特点。RS线性码是一类具有很强纠错能力的随机差错码,不但能够纠正随机错误而且也能纠正突发的错误。特别是在较短和中等码长的条件下,其性能优势接近于理论值。它具有BCH码的构造方便,编解码较简单的优点,而且还有较严格的代数结构所以会大大提高其编解码的性能。经过科研人士的不断研究及其发展,RS码已经成为了研究最详尽,分析最透彻及应用最广泛的码类之一,成为了最先进的纠错控制码类之一。RS码是目前应用于数字信号传输中最广泛的纠错译码技术。

3 二维码感知识别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二维码在人机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的地势环境,地下工作环境恶劣及矿难事故的频发,导致矿井工作难于推进。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井下人员的考勤,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本小结提出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矿井人机定位系统的设计。

利用二维码编码软件,首先将矿下工人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例如姓名,年龄,工作情况,出勤记录等,然后利用编码软件生成特定的二维码图形,打印出二维码标签将其印制在工作服等特定的位置上便于识读器进行识读。

基于二维码的矿井人机定位系统是利用矿下每个工人身上印制的二维码图像记录相关信息,在每个工作地点都安有二维码自动识别仪器,当工人在某个工段经过二维码扫描设备时,识别器将扫描二维码标签,同时利用通信技术将信息传送至地表控制室进行监测控制,从而使地表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监测工人的位置并读取工人的信息。

3.2 二维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针对于我国目前医药界药品的安全及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医药医疗事故的纠纷,考虑二维码在其上的应用将对医药卫生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其应用理念是:在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医生只需要通过扫描病例上的二维码图像就可以了解到病人的基本的信息,同时在计算机上会进入医疗系统专用的界面,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在医疗系统中录入诊疗信息以及处方药物,完成后自动生成二维码图像,同时将此二维码立即传送到药房系统,药房接收到信息后,工作人员即进行开药并打出含有药品信息的二维码信息单等待病人取药。由此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避免了排队取药的过程,提高了医疗领域工作效率。

二维码在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理念,其具体的实施应用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还可以考虑将其应用在我国安检系统,海关安检时通过扫描货物上的二维码标签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得与进出口货物所有相关信的息,出现问题时及时准确的查找,保证了我国安检系统的工作高效安全有序的进行,避免了进出口贸易中许多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与加密技术相结合将其应用在我国各领域部门资料的管理系统中,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等。

4 结论

二维码的出现降低了信息破解的难度,将信息传输变得更加简单,也避免信息传输的不准确性。相信随着二维码核心技术的进步发展,二维码的应用领域会更加广泛,其优势也会更加明显,作为一门新型的数据信息实时传输工具,相信二维码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为人们生活、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5

二维条形码,简称二维码,一般采用特定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二维平面排列的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记录数据信息。二维码具有很多优势,储存功能强大、保密性安全性好、可实时追踪性、抗损性强、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优点特别适用于资料盘点、存储、管理等方面。由此,二维码的应用领域广泛,实用性强,例如在电子商务、商品交易、资料识别、电子优惠信息、广告推送、网站链接、生产流程、产品溯源、等等各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此外,在国内外图书馆中也逐渐开始使用二维码。在图书服务系统管理中,二维码技术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具有重要作用。

1 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二维条码具有储存功能强大、保密性安全性好、可实时追踪性、抗损性强、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二维码常用于表单、保密、追踪、追溯、盘点等等方面。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等硬件支持逐步完善,许多很有创意的二维码项目层出不穷。早先,在国内各地图书馆主要采用一维码,而对二维码的利用并不常见,据文献显示,上海图书馆最早采用二维码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方便读者借阅查询。二维条码技术服务正式向读者推出是在2009年7月,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家谱精品展上,令人耳目一新。虽然近些年,二维码技术得到普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二维码发展还相距甚远。

1.1 综合管理与应用

将二维码技术用于图书馆特色服务管理中,将线上的读者与线下的图书馆密切联系,形成结合良好的商业模式,二维码成为桥接读者与书籍有力工具。将纸质文献和数字用户联通,在图书或期刊等文献附着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文献基本信息,参考借阅,不紧方便了图书馆管理,也极大的帮助读者检索图书,节约时间,降低工作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图书馆管理工作复杂冗余,如果对所有书籍都带设置一个特殊的条形码,方便读取书籍信息和借阅信息,可以大量降低图书管理工作量,方便读者。前些年,由于条形码的识别必须具备特殊设备,使其应用主要停留在图书馆管理中,并不能方便读者的使用。随着计算机及手机软硬件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手机也可以通过扫描信息和网络技术,方便地识别二维码的内容,是读者快速获得所需书籍内容,查找购买和借阅信息。综合传统与现实图书馆所需要提供的服务,方便读者,利用二维码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以进行书籍查询、阅读评价与讨论、书籍位置导航、图书借阅信息、图书推荐等功能

二维码数据层用来存储服务提供图书管理需要的数据,其中二维码数据和读者身份信息外,通过系统/用户不断使用,累计产生的相关的数据。正如传统纸质数据记录数据办公记录,累计数据中包含借阅购买信息、读者评价信息、反馈意见等等均记录备份,除用于图书馆内部资料存储外,可公开对外,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更新书籍信息,保存相关资料。二维码相对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国外各大图书馆,其中东京大学图书馆借助二维码,实现图书数字化的预约、续借以及服务调整等实时信息的交流;在韩国一些图书馆,借助二维码可以查阅图书借阅信息、定位阅览室位置、导航路径、查看座位剩余等信息;纽约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登录图书馆网站后,即可下载相关图书信息。

1.2 书籍读者导引

二维码数据层存储了图书馆服务中提供的数据,其中图书简介、图书相关评论、推荐、借阅数据、个性化数据等等。读者只需在具有照相功能的移动服务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扫描识别软件,均可以方便快速的读取到图书馆提供书籍信息。图书馆二维码中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提供馆藏的基本信息,如书名、题名、作者、目录、索书号、馆藏及借阅状态等等,方便读者根据自己需要寻找相关书籍,查看借阅状态,随时前来借阅。

通常,图书馆建筑结构较大,书库分布松散,读者很难根据馆藏基本信息了解图书馆藏书方位,这个广大读者快速寻找所需图书呆了了很大困难。利用二维码扫面信息,读者可以看到书库及分类排列示意图,根据平面分布信息,就能方便快捷的找到相关资料,充分利用二维码优势,节省时间。而随着手机及各种移动设备的发展,读者可以利用相关处理程序调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导航,只管的显示当前读者到达图书馆的行走路径,为读者的借阅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为图书的建设和综合管理带来诸多便利。

1.3 图书馆用户信息识别

此外,二维码数据层存储了图书馆服务中提供的数据,其中还包括读者信息。将二维码与书馆的用户身份识别相结合,利用二维码的信息识别功能,了解读者信息、信誉度、借阅情况等,方便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规范办公程序,保密性安全性强,统一管理。当读者进入阅览室读书寻书或者借阅时,只需要使用二维码在特定的扫描终端上扫描即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利用手机扫码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可以减少读者必须携带借阅证等相关证件进入图书馆以及借阅书籍的繁琐,增进图书管理工作的进度,加快办理流程速度,相对借阅证等有更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而由于手机上二维码识别方式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也普遍接受这种新兴方式。

2 结语

数字移动服务技术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科技创新的大潮,新技术必然取代老技术,更新换代。图书馆应实时实地关注各种图书馆服务方式的相关技术和应用,根据本馆特色,逐步推出二维码的借阅登记服务方式,促进图书馆实现跨媒体间的服务,适时积极的引入图书馆服务管理新型技术,为图书馆跟随潮流不但完善提供基础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静.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4 (10):135-138.

[2]张蓓,二维条码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拓展中的应用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4):21-24.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画种界定后现代性技术 数码画技术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7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8

随着网络的崛起,近年来纸媒陷入了阅读窘境。纸媒的读者不断分流,随之而来的是广告减少、纸媒盈利能力下降,这直接影响到纸媒的生存。美国的两大报业巨头《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经营也非常困难:《纽约时报》2013年“二季度营收为4.8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0.9%,主要原因在于广告收入下跌5.8%”;《华盛顿邮报》2013年“一季度运营亏损3450万美元,营收下降4%,今年上半年报纸发行量下降了7%”[1]。这种情况也正预示着纸媒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我国的报纸总印量自2008年以来持续下降,地方性的报纸普遍面临着生存危机。在台湾地区,纸媒的命运更悲惨,早在2006年很有影响的中央日报就已关闭。面对纸媒的窘境,人们在广泛地讨论应对措施,其中运用二维码转换阅读形式、创新内容就是人们探讨的出路之一,一些纸媒也进行了尝试,如《人民日报》等。

二维码及其技术

“二维码”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热词。作为一种电子技术,它起源于日本,是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维码只具备较为简单的识别功能,二维码内部可以储存更为丰富、更为海量的信息内容,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只要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就能自动识读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二维码的特点是储存量大、成本低廉、保密性高,适合大面积推广。因而,二维码有着广泛的用途,在产品防伪、产品溯源、数据下载、广告推送、网站链接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二维码的这些特点,才使得它在传统纸媒上的应用成为可能。其储存量大,可以容纳纸媒上所承载的上百个版的信息;成本低廉,使动辄发行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份的纸媒能够承受相关费用;保密性高,又便于纸媒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二维码越来越被处于困境中的纸媒所看重,“成为推动报网融合、实现多平台互动的一把钥匙”[2]。目前,国内的一些主流报纸从2006年开始尝试使用二维码,现在基本上都应用了二维码技术,如《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今晚报》《扬子晚报》等。二维码为传统纸媒的网络化打开了一扇大门,拓展了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一些人甚至认为,“传统报纸的生产方式由此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这将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列车”[3]。客观地说,二维码开启了传统纸媒立体阅读的新时代,它使传统纸媒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

二维码在纸媒与网媒间的桥梁作用

我国传统纸媒一直在高呼实现网络化、立体化,但多年以来却一直报是报、网是网,传统纸媒进行媒介融合的道路漫长而艰难。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之间存在着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媒体人慢慢已经认识到,传统纸媒实现网络化、立体化远不是办一个网站那么简单,这需要技术和经营的双重突破。

自从二维码诞生以后,媒体人看到了传统纸媒网络化、立体化的希望。利用二维码实现传统纸媒网络化、立体化的路径简单而又便捷。传统纸媒只需要利用一个专门软件就可以将报纸的内容生成二维码,然后再印刷在报纸上。而读者只需要利用手机扫描报纸,就可以看到数字化的内容。正如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廖玒所说,在报网之间“二维码就承担起桥梁的作用,也让报纸承载的内容更丰富和生动”。而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报纸关注到二维码,报纸实现了与手机、电视、网络互通,变得立体”[4]。

国内的很多研究者曾批评说,传统纸媒借鉴网络媒体的时间太晚、步子太慢了。但实际上,这里面是没有突破技术壁垒。我国在1994年接入互联网以后,传统纸媒紧跟着就开始了网络化的尝试,如《神州学人》《中国贸易报》等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立了网络版,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是名副其实的“报是报、网是网”。但最近风行的手机报也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很多手机报都是亏损的。为什么报纸的网络版和手机报不能成为报纸和网络真正的桥梁呢?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它们与纸媒在空间上形成了隔离,最终出现报是报、网是网的结果,比如一些报纸在编排网络版时会将一些广告去掉,既影响了广告主,也影响到了读者对广告的浏览;二是它们没有升级纸媒的内容,它们引入后报纸的传播内容也没有本质的变化。

只有在二维码诞生以后,纸媒和它的网络化才实现了空间的同一性,读者拿着一张报纸既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阅读,也可以按照立体化的方式阅读。由于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二维码纸媒可以将大量的图像和视频刊载进去,从而升级内容,抓住更多、更优质的受众。另外,“随着二维码这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报纸、杂志、图书等纸质媒介有必要把编辑个人的博客网址,出版社、杂志社的官方微博、官方博客账户、电子邮箱、QQ号等大数据时代产生的信息,制作成二维码,放在杂志的固定位置,放在图书的封底、勒口、书签、腰封等特殊位置,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这样不仅大大方便了读者进行网上阅读、手机浏览,还方便了作者发送和投递稿件,有效增加了编辑、读者、作者三者之间的互动。由简单的、传统的纯文字阅读,变成随时随地阅读、观看比单纯文字内容更丰富的图片、更生动的视频等,颠覆读者的阅读方式,将读者、作者从传统阅读、投稿带到全媒体的阅读、写作模式之中”[5]。

二维码提供新的阅读方式和内容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纸媒变成了移动的视频。无论读者在什么场所,只要用手机一扫,平面内容就变成立体内容,看报纸就如同看电视一样了。二维码正是“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实现全形态、全天候、全方位的全媒体传播”[6]。与看手机报和网络报相比,报纸二维码将纸媒和网络内容融为了一体。更重要的是,报纸二维码将传统的纸媒内容升级为图像和视频,使原本枯燥的文字阅读变得非常有趣。纸媒能够产生影视的阅读效果,这是新闻传播史和文化传播史上的重大事件。纸媒的生命因为自身突破了阅读方式的限制而得到了延续。

报纸二维码能够承载图像、视频和音频,这是对传统纸媒传播内容的一大革新。在一则足球比赛的报道中,报社把比赛结果刊登在报纸上,然后再将摄影记者拍摄的录像剪辑用软件处理生成二维码印刷在报纸上,放在稿件中。此时,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报纸上的文字报道和图片,也可以看到精彩的进球瞬间和球迷的疯狂举动以及球员之间的对殴等。由此来看,纸媒的报道内容已经非常接近于网络媒体和电视,“将二维码作为打通文字与视频新闻的渠道,希望借助新技术,逐步将传统的文字新闻采编升级为全媒体新闻生产,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自觉行动”[2]。所以,目前很多纸媒在创办网络版和手机版的同时,正在大力推广二维码。

二维码纸媒内容上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延伸阅读。2012年2月23日,《青岛早报》A4版上出现这样一则广告:

只要拿起你的智能手机,用手机的扫码软件扫描一下印在报上的二维码,更多的新闻延伸——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立马在你的手机上展现。

这样一来,报纸就如同一个索引工具。在一个新闻标题之下,会有很多相关内容,与网络新闻相比,差距越来越小。人们之所以愿意阅读网络新闻,除了阅读方式以外,与网络新闻集纳很多新闻背景和相关新闻也是有关系的。通过二维码进行延伸阅读,纸媒新闻的阅读性更强了。

二维码载体下的媒体深度报道创新

如果利用二维码制作的纸媒与传统纸媒的内容相同,那读者还不如直接阅读传统纸媒或者干脆阅读手机报,因而报纸二维码必须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创新。可以说,二维码技术应用到纸媒以后,传统纸媒已经初步具有了高速度、多媒体、交互性、数据库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和网络媒体进行竞争的,并且传统纸媒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可信度高的优势。

报纸二维码要运用技术优势进行内容开发。应该说,近些年来传统纸媒与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了。一方面,在理念上,网络新闻不输纸媒新闻,“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7];另一方面,在报道形式、报道内容上,网络新闻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同样是一种对新闻进行全面、深刻,兼具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对社会具有正面导向意义的报道。但是,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以网络作为载体,还具有动态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其信息来源除了有常规的报刊转载以外,还有新闻报料台报料、网友论坛发帖、手机微博、视频拍摄、网络评论和网络调查等途径和方式。”[8]因此,纸媒无论在全面报道还是深度报道上都显得不够,是到了奋起直追的时候了。在内容上,首先是利用二维码制作视频、音频内容,使纸媒的阅读效果丰富、立体。在国内20年网络环境的熏陶下以及电脑的普及,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已经弱化了纸媒的阅读习惯,进行纸媒的立体化阅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次,扩大内容容量。不少报纸虽然动辄上百个版,但面对网络新闻的海量链接信息仍然是小巫见大巫。纸媒通过二维码的超链接能够产生版面的无限性和扩张性,也就可以产生同网络一样海量的信息。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可以超越纸媒文本,对报纸的内容进行补充,报纸上放不下的内容(但主要是特意扩展的那部分内容),就通过二维码链接。再次,在时间上进行突破。日报类的报纸一般在凌晨1点左右截稿,晚报类的报纸一般在中午时分截稿,这样就可能使报纸遗漏一些新闻。而纸媒应用了二维码以后,就可以突破时间上的限制。业内人士称为报纸“左右时间”。比如有一条重大新闻发生时已经过了报社的截稿时间,如果在以前,编辑只能望洋兴叹,但应用了二维码以后,编辑就可以及时地做出一个视频,在报纸发送到读者手里之前生成二维码。当读者阅读报纸时,就会用手机扫描到相关内容。

二维码助力传统媒体走出困境

纸媒读者的流失是世界各国纸媒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2011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当年报纸“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总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在美国,纸媒读者也呈锐减趋势。报纸二维码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其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阅读形式也有望能够守住中老年人群。虽然纸媒在传媒界很难再展当年报纸、电视、电台三足鼎立的雄风,但通过二维码实现了立体阅读以后,确实可以赢得一定的受众群,提振纸媒的颓势。当然,要彻底扭转这种颓势,只凭一个二维码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需要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平台对接;传统媒体并购新媒体,扩展新业务,进行跨媒体融合;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探索新的盈利模式”[9]。

于是,这又涉及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广告。二维码引进传统纸媒以后,改变了传统纸媒广告的形态。我国较早在纸媒广告上应用二维码技术的是天津的《每日新报》。从2006年6月起,天津《每日新报》刊登的房地产广告,都通过手机扫描、阅读楼盘的外观和户型,汽车广告则实现了360度的全方位展示。运用二维码以后,纸媒的文字广告、图片展示广告就升级为立体的展示广告。通过二维码产生的超链接功能,可以把阅读纸媒广告的人的注意力直接链接到商家的网站、活动主页上,广告鲜活、生动,报纸版面内容也大大节约,广告的感染力却更强。因而,二维码对纸媒的广告业务具有很好的增值前景。

结 语

利用二维码实现传统纸媒网络化、立体化的路径简单而又便捷。在报网之间二维码承担起了桥梁的作用,也让报纸承载的内容更丰富和生动。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纸媒变成了移动的视频。二维码纸媒能够承载图像、视频和音频,并可以进行延伸阅读。二维码纸媒要运用技术优势进行内容开发。在内容上,首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二维码制作视频、音频内容,使纸媒的阅读效果丰富、立体,通过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改变,助力传统纸媒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魏武挥.报业最黯淡的时刻即将到来[N].经济观察报,2013-08-10.

[2]本报记者.“新纸媒”探路[N].人民日报,2013-08-01.

[3]陈国权.报纸二维码:谁的二维码?[J].新闻实践,2012(9).

[4]史春阳.报纸印上二维码[N].京江晚报,2012-03-16.

[5]苗卉.大数据时代编辑理念的更新[J].新闻爱好者,2013(7).

[6]吴楣.从“跨界”到“无界”——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全媒体传播模式探索及展望[J].今传媒,2012(4).

[7]佘文斌,潘文年.论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方式[J].新闻战线,2008(5).

[8]陈峻俊,兰婧.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深”[J].新闻爱好者,2011(12上).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9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WWw.133229.COm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是指使画面由单纯的静止状态流动起来的的技术,包括二维、三维技术,一般来说,按电脑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分类,电脑动画有电脑辅助动画和造型动画两种。电脑辅助动画属于二维动画,造型动画属于三维动画。电脑动画的产生大致有这样几个程序:(1)关键帧(原画)的产生;(2)中间画的生成;(3)分层制作合成;(4)着色;(5)预演。传统的数字动画就是静图的连续播放,而新的动画技术允许通过各种特殊的插值技术产生动画系列,flash动画甚至允许用户互动,动画给数码画带来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绘画的面貌,数码画不仅需要动,而且动的技术是数码画的核心技术之一。

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数码画的素材可以包括数码化的传统绘画,也可以包括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绘制的图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和重新布局。一般意义上,照片和电视扫描片等现有图片的修改或解释称为图像处理(imageprocessing)。尽管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有所重叠,但两种领域着重于不同的操作。计算机图形学中,计算机用来生成图形;而图形处理技术用来改善图片质量、分析图像或为机器人应用识别可视图案。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经常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也频繁应用于图像处理。数码画的生成和修改(包括构图)都经常应用到这种技术。这也是数码画与传统绘画的区别,就是说数码画不一定是“画的”或者说“绘的”,它可以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处理出来的,目前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画制作之中。

5.基于创作的互动技术及基于创作在接受环节的互动技术

(1).媒介的发展导致了媒介的革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采用新的表现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类的视觉感官,挖掘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社会最大的科技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所以艺术创作主体、客体与创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艺术对象既可以是欣赏者,又可以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就需要在创作环节互动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创作上进行互动,艺术家必须预先考虑到艺术品在欣赏的时候与观众的互动而在创作时就把这种互动技术包含在数码画的作品之中。艺术对象与创作客体之间不再是被动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互动比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化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客体愈加智能化、人性化,它越来越渴望扮演人类的角色,从而与创作对象以及接收对象之间建构了一种人际关系。

(2).传播数码画的技术,任何数码画作品都还原成相应的艺术信息,最终是数码性,二元性,是0和1的组合,那么数码画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可以被还原成信息传播过程。所以,传媒技术对数码画这一艺术范式的形成具有革命的作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机械媒介将艺术的存在普及并强加在人们头上,因此越来越有必要研究传播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10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是指使画面由单纯的静止状态流动起来的的技术,包括二维、三维技术,一般来说,按电脑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分类,电脑动画有电脑辅助动画和造型动画两种。电脑辅助动画属于二维动画,造型动画属于三维动画。电脑动画的产生大致有这样几个程序:(1)关键帧(原画)的产生;(2)中间画的生成;(3)分层制作合成;(4)着色;(5)预演。传统的数字动画就是静图的连续播放,而新的动画技术允许通过各种特殊的插值技术产生动画系列,Flash动画甚至允许用户互动,动画给数码画带来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绘画的面貌,数码画不仅需要动,而且动的技术是数码画的核心技术之一。

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数码画的素材可以包括数码化的传统绘画,也可以包括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绘制的图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和重新布局。一般意义上,照片和电视扫描片等现有图片的修改或解释称为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 )。尽管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有所重叠,但两种领域着重于不同的操作。计算机图形学中,计算机用来生成图形;而图形处理技术用来改善图片质量、分析图像或为机器人应用识别可视图案。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经常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也频繁应用于图像处理。数码画的生成和修改(包括构图)都经常应用到这种技术。这也是数码画与传统绘画的区别,就是说数码画不一定是“画的”或者说“绘的”,它可以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处理出来的,目前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画制作之中。

5.基于创作的互动技术及基于创作在接受环节的互动技术

(1).媒介的发展导致了媒介的革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采用新的表现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类的视觉感官,挖掘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社会最大的科技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所以艺术创作主体、客体与创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艺术对象既可以是欣赏者,又可以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就需要在创作环节互动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创作上进行互动,艺术家必须预先考虑到艺术品在欣赏的时候与观众的互动而在创作时就把这种互动技术包含在数码画的作品之中。艺术对象与创作客体之间不再是被动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互动比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化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客体愈加智能化、人性化,它越来越渴望扮演人类的角色,从而与创作对象以及接收对象之间建构了一种人际关系。

(2).传播数码画的技术,任何数码画作品都还原成相应的艺术信息,最终是数码性,二元性,是0和1的组合,那么数码画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可以被还原成信息传播过程。所以,传媒技术对数码画这一艺术范式的形成具有革命的作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机械媒介将艺术的存在普及并强加在人们头上,因此越来越有必要研究传播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151-01

1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维码在我国已经为人们广泛的认识和接受,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二维码被应用于物流、电子凭证及工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可以说,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怎样快速高效的解析出二维码数据是其中的关键点,本文着重讨论了二维码解析的核心步骤,并基于目前市场上占有率和使用率最高的Android系统,设计并开发了二维码扫描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Android开发简介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Android系统采用分层的架构,分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内核层。Android开发中最基本的四大组件分为为Activity、Service服务、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者及Broadcast Receiver广播接收器。

2.2 二维码解码分析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二维码解码算法大体上分为五个步骤:图像预处理、定位与校正、读取数据、纠错以及译码。本系统设计时借助了Zxing开源类库,ZXing是Google提供的一个开源Java类库用于解析多种格式的1D/2D条形码,能够对QR、Data Matrix二维码以及条形码进行解码。在开发程序时,可以借助于Zxing里提供的类库,调用适当的模块或函数,开发出属于自己特定应用的二维码解码软件。

2.3 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并开发。首先新建立工程,并从Zxing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的解码核心类库,导入到新建的工程文件中。

本系统主要函数类包括:CaptureActivity:主类,程序的入口;PreviewCallback:摄像头回调类;PlanarYUVLuminanceSource类:用于原始数据的转换;AutoFocusCallback:自动对焦。CameraManager:摄像头管理类,用于摄像头的打开和关闭;DecodeHandler:数据传输中枢;DecodeFormatManager:配置解码格式类;CaptureActivityHandler:用于解码成功与否的数据传输中介;ViewfinderView:扫描框。

本系统界面设计主要采用了Android布局文件中的Framelayout、Linearlayout组件,并自定义了ViewfinderView类用来布局扫码的扫描框。扫码界面设计思路是整个界面由外边半透明的部分和中间全透明部分组合而成,半透明部分由四个矩形组成,调用canvas.drawRect()函数绘制而成,canvas函数能够实现在界面上自由绘制自己想绘制的图形,其中中间的全透明部分也有四个矩形组成,只不过每个矩形都很窄,为两个像素宽,看着就像一条直线。整个界面如图2所示。

系统实施流程为首先启用CaptureActivity,用于启动摄像头CameraManager类对图像进行捕获,然后利用Capture Activity Handler类对图像进行解码处理,负责调用另外的线程进行解码,其次利用DecodeHander类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送,最后在handle Decode中得到并查看二维码中的原始数据。

二维码译码过程如图1所示,系统扫码界面及扫码结果如图2所示。

3 测试

根据实际需要,本系统选取了高低两款不同配置的智能手机进行测试工作。一款为低端配置的摩托罗拉ME525(800MHZ的TI OMA3610处理器、PowerVR SGX 530显卡和512MB RAM空间),另一款为高配置的三星galaxyS4(四核1.9GHz的高通骁龙600处理器、SGX544 MP3显卡和2GB RAM空间)。使用这两款机器对三种不同规格的二维码进行了50次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测试结果来看,本系统扫码时间和识别率均能达到较好水平。

4 结语

本文对二维码的解码进行了讨论,并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扫码系统,良好的运行效果及测试结论证明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二维码扫码系统的可行性及技术的成熟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健平,邵艳洁.Android系统架构及应用程序开发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27(9):1-3.

[2]贾裕.矩阵式二维条码生成技术的研究[J].2010.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一直呈现着飞速发展的迅猛势头,这也为我们的工程人员带来了不小的管理难题。二维码技术则是近年来出现的前端科技,它具有普及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目前,二维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不同工作流程中。本文结合已施工项目实例,重点介绍如何将二维码技术同施工管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降低施工管理的费用成本。下面就此方面具体内容及应用情况作一下介绍。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凯旋门项目一期总承包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65342.74 m2。包括4栋34层高层,地下一层为设备夹层,地下二层为地下车库,1栋18层住宅楼,2栋2层商业裙楼。基础形式为承台筏板基础,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体量大,施工工艺难度高,项目管理和运行难度大,项目质量检测更是重中之重。通过网上相关的制作软件,将现场的细部工程信息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进行公布,提高了管理效率。

3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日常工程管理。

4工艺特点

本施工工艺主要特点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革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二维码在施工现场的应用,不仅能高效、快捷、直观地将现场的细部工程信息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且避免了原始工艺的材料的浪费,遵守了国家节能节排的方针。

5工艺流程及工艺发展前景

5.1工艺流程

1.百度搜索二维码生成器。

2.点击文本二维码。然后在内容区域输入需要转为二维码的内容。然后点击立即点击生成,就会出现保存的按钮。我们先保存到电脑。

3.将该二维码置于施工现场醒目位置。通过任意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即可见输入的内容。

4.本工程实例中,扫描该二维码,即可见信息包括墙面垂直度、平整度、顶板极差、该区域所在位置、施工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信息,并通过BIM建模更为直观地将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墙面显示成红色,一目了然。

5.2 工艺发展前景

本工程中介绍的二维码在土建施工中的成功应用,有很大的先进性和推广性。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繁杂,专业性强,涉及的部门多,横跨的领域大。造成许多工程管理人员工作重复,工程管理成本高的现象。二维码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其特点如下:

1.二维码制作简单。仅仅需要一台电脑,任何人可以上传任何工程相关数据,且二维码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扫描可以轻易识别材料、机械、工程建设相关的重要数据。

2.在土建工程管理中二维码应用范围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原材料:体现钢筋原材的检验信息、厂家、炉批号。

(2)钢筋加工、安装:钢筋规格、型号、数量、机械连接件试验情况。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日期、设计强度、回弹强度。

(4)墙体表观测量:实测实量,信息公开化。

(5)在以上各工作阶段,标明每项工作的责任人。

我们通过应用二维码技术改进了传统的工程现场管理,将具体数据明确化、责任人关联化,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关责任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我们省去了大量查找通知的时间,也提高了我们在土建施工中的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方便业主及相关部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管控,突出了工程管理的透明化公开化。

3.在我国一些科技水平领先的地区,已将二维码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将大型机械的型号、厂家、功能数据进行标注。其方式方法极为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