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5:20

博士学历论文

博士学历论文篇1

人民网台北2月9日电 (记者吴亚明聂传清)台湾“中央社”报道,“教育部”次长林聪明今天表示,采认大陆学历,“教育部”研拟方向为不溯既往,并要通过甄试,学士考2门专业科目,硕士和博士生则要审论文。

2月4日,台湾的“行政院”公报信息网公布“大陆地区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草案”,其中大陆学历采认不溯既往。

“教育部”高教司长何卓飞对此解释说,不溯既往是以1997年为界,1997年以前的大陆学历不采认,1997年以后到台当局确定采认大陆学历之间,且就读台当局所欲采认的41所大学的台生,学士班毕业生要采认学历必须通过2门专业科目考试,硕士及博士生则要审查论文。

博士学历论文篇2

学历不仅是指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及经历,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受教育年限、水准、能力、素养及判断处理事务的观点、思想、方法等。学历是指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实施学历教育的、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或其它教育研究机构颁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或学历学位证书等作为在此机构学习或研究过的人员通过考试或答辩合格取得的学习或研究经历过程的凭证。

学位也是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及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特殊研究经历。学士学位,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辩答,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准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机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按国家或有关标准规定,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判断被授予者是否达到授予学位的学术水准及研究能力,从而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判断决定。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要颁发学位证书给相应的学位获得者。

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

一是按有关要求规定在学历、学位审核认定过程中,要求具有下列相关材料:1.考生报名登记表;2.学生登记表;3.学习成绩表;4.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5.毕业证书;6.外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绩书;7.论文答辩评审书;8.学位证书等。对取得博士学位人员的学历、学位的审核认定还需要有下述相关材料:1.专家推荐书;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3.博士研究生登记表;4.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5.博士毕业研究生登记表;6.授予博士学位决定。以上各种相关材料应能够相互印证,构成一个时间顺序合理、各种材料完整、互相不矛盾的材料统一体。

二是查学历、学位授予学校名录和证书式样。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写的《高等教育学历问题咨询手册》,可查核发证学校是否属实。普通高等教育自1994年到2000年,成人高等教育自1993年到2000年使用的学历证书均为教育部统一印刷。

三是2001年起,全国实行各类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2001年以后的学历证书,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chsi.com.cn)查询。2000年以前的学历证书,向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查询,并有该中心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报告》 。

四是学位证书的认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学位授予单位直接进行电话查询;二是将有关材料寄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http://cdgdc.edu.cn)进行认证。

五是在国外攻读正规课程所获大学专科以上(含大专)学历、学位证书和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颁发的国外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http://cscse.edu.cn)进行查询或评估认证。

六是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申请国外学历、学位认证,须出具以下原始材料:本人护照,所获国外学历、学位证书,国外学习学校提供的学习成绩单,出国前最后学历证书及其他相关材料,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七是申请中外合作办学学位认证的,须出具以下原始材料:所获国外学位证书、国外学习成绩单、合作办学中方机构背景资料、合作办学双方合作协议副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批准当期合作办学的批文复印件(加盖学校公章)、当期合作办学学生名单并注明第几期及学生入校、毕业时间。由地方省级教育部门批准的硕士以下合作办学项目,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合作办学外方机构背景材料及我驻当地使馆教育(文化)处开具的对合作办学外方机构资格认证书。复印件须经用人单位(县、团级以上)或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三、全日制教育学历学位与在职教育学历学位的区分

全日制教育的认定标准为:参加全国统一的学历教育升学考试、考试合格被录取后,在学习期间的全过程采取全脱产方式,不享受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毕业后重新分配。在职教育就是边工作边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原单位不脱离关系,享受原单位?P于学习人员的政策及福利待遇。具备以下4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全日制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1.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入学、达到录取分数线、经省级招办批准录取。2.学习期间采取全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即全脱产学习)。3.学习期间须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和工资关系,转递本人档案。4.毕业时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并重新派遣。不具备上述4个条件而取得的学历学位教育,则称其为在职教育。

四、对博士人员学历学位审核认定的注意点及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对博士人员的学历学位审核认定的标准、条件及要求,首先审核认定其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其次判断认定其取得的学历学位是全日制教育,还是在职教育。在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中列出了学历学位认定所应具备的相关材料及审核认定的方式方法。按着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的要求及规定,通过实例来分析认定博士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例1,M高校的A某,其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有:1.报考南开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2.南开大学博士生登记表;3.报考南开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函;4.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5.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习成绩表(博士);6.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7.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资格审批表;8.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记录;9.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学位的决定(博士);10.南开大学毕业研究生登记表;11.南开大学学生体检卡;12.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通知书。根据本文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1中所列博士人员学历学位必要的六项材料对比A某的学历学位材料,A某的12项学历学位档案材料中符合要求的、必要的六项材料全部具备(它们是1、2、3、5、9、10,在材料的顺序号前做了区别标记)。另外又审核验证了A某的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原件,与A某档案材料中学历学位材料相符,因此可以认定A某的博士学历学位是真实的、合理的、有效的。在对A某个人人事档案中的其他材料的审核验证中,得知A某是先参加过工作,后报考了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研究生考试合格被录取,在读博士期间没有在原单位上班领取工资福利,属于全脱产学习,而且A某毕业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被M高校录用。由此可以判断A某属于全日制教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例2,M高校的B某,其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有:1.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2.介绍信;3.博士研究生网报登记表;4.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复式表;5.2009年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6.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7.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8.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博士);9.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10.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成绩单;11.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婚育状况证明;12.博士学位申请表;13.健康体检表;14.博士研究生就业通知书。B某的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共14项,其中按规定要求,即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1中规定)有效材料5项(1、3、6、8、10,已在材料的顺序号前做了区别标记),缺少授予博士学位决定书,但是,材料7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材料9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及材料12博士学位申请表;可以间接代替博士学位授予决定书,因此可认为博士学历学位材料符合要求。又依据B某拿来的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原件,与B某的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对比、核实、审验,结果一致,符合要求规定。因此可以认定B某的博士学历学位是真实的、合理的、有效的。另外,经过对B某档案中其它材料的审验、核实,得知B某属首次参加工作。B某是201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被M高校录用,B某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故B某属于全日制的博士研究生毕业,所获博士学位系全日制博士学位。

例3,M高校的C某,其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只有:1.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成绩单;2.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根据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1中规定)。C某缺少4种材料证明自己所获得的博士学位及其学历的真实性。因此需要通过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中其它几项规定来核实、验证C某博士学历学位的真伪。故M高校的档案管理审核人员登录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http://chsi.com.cn 对C某的博士学历学位的真实性进行了查询,查询结果情况属实。M高校的档案管理审核人员打印了C某的网络查询电子结论表“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存入C某的人事档案中。同时也要求C某交来本人手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证书进行审核、验证,经过审核验证,C某本人手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证书与档案中学历学位材料及网络查询的结论是一致的、相符合的。档案管理审核人员亲自复印了C某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证书,盖章签字后存入C某的个人人事档案中。至此C某的博士学历学位审核认证程序完成,证实了C某博士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另外,经过对C某个人人事档案其它材料的查验,得知C某是在职期间读的博士,而且人事关系没有离开原单位,同时享受着原单位关于在职人员学习的政策待遇,即享受着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相关要求规定C某属于在职取得的博士学位,按在职博士对待。

五、对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学历学位的审核认定

对于在国外获得学位的人员,由于国外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国授予学位的要求、标准、式样等各不相同,因此给具有国外学历学位人员的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人事档案审核认定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及不便。为了能快速、准确、方便、统一、有效地对国外获得学位人员的学历学位进行标准的审核认定,相关文件特规定:凡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的学历学位,一律视为真实有效,因而给各高校、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审核认定本高校、本单位具有国外学历学位人员的档案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就是说:某高校或某?挝辉谏蠛巳隙ū靖咝;虮镜ノ痪哂泄?外学历学位人员时,只要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经过学历学位认定的,就承认其学历学位,并予以认定。如果尚未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定的,一定要求其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国外的学历学位认定。如果没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定书,各高校或各单位不能予以国外学历学位的认定。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国外博士学历学位的审核认定(以M高校为例)。

例4,D某是某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攻读了国内硕士和国外博士。D某在攻读国内硕士和国外博士期间均属在职学习,享受着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D某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才招聘被M高校录用。

博士学历论文篇3

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精神,全方位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强化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经研究决定,我校在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试行“申请-考核”制方式。

一、选拔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在选拔中以考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潜质、专业知识、外国语水平和已获得的学术成果为依据,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博士毕业要求

1、毕业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发表SCI收录的原著学术论文,其类型应为论著,不包括综述、Meta分析、会议论文、个案报道、摘要等。导师应为通讯作者,论文和导师署名单位应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收录学术论文的SCI期刊应达到单篇影响因子≥5.0或累计影响因子≥7.0,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同硕博连读博士生要求。其他有关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申请的有关要求同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

2、培养过程要求

以“申请-考核” 制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研究生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如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无法达到我校相关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则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处理。

三、组织形式及职责

“申请-考核” 制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是博士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采取学校和学院分级考核和管理。由研究生学院进行报名形式审查、学校统一组织考核选拔、导师所在学院考核的形式进行。

四、招生专业目录

根据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需要,以“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的导师见《哈尔滨医科大学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附件1)。

五、申请考生条件

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国家卫计委、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有关指标,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申请考生原则应按所获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专业进行报考,以国家招生专业目录为准;且必须为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即2018年9月1日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3、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取得较出色的科研成果者。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5、英语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不招收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

(1)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25分;

(2)新托福(IBT)≥90分或老托福(PBT)≥580分;

(3)雅思(IELTS)≥6.0;

(4)GRE≥305/1200;

(5)第一作者收录学术论文的SCI期刊达到单篇影响因子≥5.0或有国外留学经历满一年者。

6、报考类别必须为非定向,录取后调取全部档案,全日制脱产学习。

六、申请材料及办法

(一)申请材料

1、《哈尔滨医科大学“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见附件2),其中包括个人总结陈述、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总结、个人研究成果及博士在读期间研究设想等(中文2000字以内);

2、各类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及复印件等;

3、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硕士阶段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简介及研究进展)、SCI文章、专利、省级以上课题、省级以上科研奖励或是否有成果转化等)复印件及SCI收录论文检索证明复印件;

4、其他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及相关材料:《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复印件)一份(请登录学信网查询并打印,网址:chsi.com.cn),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查询不到学历信息的考生必须申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具体申请办法及程序详见chsi.com.cn/xlrz/。

(3)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及相关材料:①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一份(请登录学信网查询并打印,网址同上),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②已经获得硕士学位考生提交硕士《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复印件)(请登录学信网查询并打印,网址同上),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查询不到学历信息的考生必须申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具体申请办法同上。

(4)《哈尔滨医科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见附件3)2份(须报考学科相关的正高级职称推荐人填写并签字);

请将以上报名材料A4规格纸张打印或者复印,考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将本人打印及复印材料按上述顺序左侧装订成册,所有证书(证件)原件切勿装订入册。

(二)申请办法

1、网上报名

2017年12月1日8:00-12月10日16:00登录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上报名系统(网址:yjsy.hrbmu.edu.cn:807),提交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

2017年12月11日(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地点为研究生学院A227会议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对考生材料进行资格初审工作,缴纳报名费300元。

3、12月15日,考生领取准考证。

4、学校综合考核

学校考核专家小组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以面试为主,其中面试时间不少于15分钟。考生做中文PPT(2007版本),英文科研汇报10分钟,并对专家提问进行答辩5分钟。考核内容包括外国语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等。

5、学院考核:学院专家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6、学校和学院考核总成绩排名第一者参加导师面试,导师面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录取

研究生学院按照考生考核成绩及导师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

八、录取类别和学费标准

“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为非定向,须缴纳学费,博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10000元/学年,学制3年。

九、助学金政策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全体在读博士研究生,标准为每生每年13000元。

十、监督机制

1、严格实行公示制度,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2、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投诉、申诉问题,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按相关规定处理。

十一、其他

1、资格审核未通过或综合考核未被录取的申请者,仍可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选拔。

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经查实即取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1)提供的佐证材料不真实;

(2)应届生入学前没有毕业或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等。

3、信息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招生办公室 ;

联系电话:0451-86630322,86671349,联系人:朱老师,于老师;

请考生随时浏览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以便了解最新信息,主页网址:yjsy.hrbmu.edu.cn/。

本简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博士学历论文篇4

事实上,重庆市所辖40个区县的党政一把手已有10余人取得博士学位,其中接近一半为西南大学培养,多数专业学的是经济和管理:沙坪坝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巫山县委书记,巫溪县委书记,武隆县委书记,永川区委书记,忠县县委书记、江津区委书记等。

2008年11月出版的《半月谈》曾经报道:“一些国家部委领跑了‘官员博士化’进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潮流。”

目前,报考博士学位需要两种条件:一是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二是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培养方式则分为“脱产”和“在职”。现在,“博士书记”、“学者官员”的称号随处可见,在职官员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利弊的口水之战此起彼伏,一些党政部门和高校也每每成为舆论焦点。

几年前,本科、硕士还是官员们热衷的目标,而现在他们中不少人的新名片上赫然多了“博士”的称谓。

博士证书多样化

“现在各种各样的办学机构,学位证书颁发机构很多,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均包括,可以说鱼龙混杂,比较混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院长朱华山说,无论普通群众还是官员,愿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是好事情,但是现在这些情况渐渐变了样,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凭的颁发泛滥上。“包括曾经很难获得的博士证书也呈多样化形势,不要说普通老百姓,许多党政部门都无法区分真伪,或者都弄不清楚哪些才属于国家教育部门正式认可的。”

2008年12月20日下午,在西北五省(区)党校研究生班咸阳考区:等场里,身为该校07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员、陕西省乾县的科技局局长王显亮对一位重申考场纪律的考区负责人声称“我掏饯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早在2004年,中组部等四部委经过清查,发现接受调查的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名文凭有问题。还有相当多的干部将培训班、进修班等非学历教育填写为学历教育,将在职教育学历填写为全日制教育学历;还有部分办学单位滥发学历、学位证书。

“随后中组部专门发文对此情况进行了清理,规定了正规学历、学位文凭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的最后认证。”朱华山说,“验证的方法很简单,可以通过教育部门进行查询,甚至通过相关网站就能验证是否在册。”事实上文凭能够被教育部门所认可的博士,其入学考试、学习过程和毕业答辩等程序都很正规,每一个步骤都是很严格的。但朱华山承认,作为教育部门,对很多事情也无力解决。

现实中,即使是“正规博士”的围栏也不断被突破。由于博士招生都是由高校自主命题,自主阅卷,同时自行划定单科和总分数线,然后确定入围复试名单,最后由博导组成的复试小组决定最终录用人员,所以在外界看来程序监督方面并不完善。

重庆市一名在读博士生透露:某些高校、某些导师对于“特殊考生”均采用“单独辅导”、“开小班”等等办法帮助考生过关,由于博士生入学考试都是各高校自己出题,操作起来远远比高考、硕考容易。加之入学名额年年有限制,竞争很激烈,“有排队就会有插队”,有些情况让应届毕业生和普通考生根本无法参与角力。

“党政部门的某些处级、厅级干部,利用自己的权力,如干部考察任命权、财政审批稽查权等,与某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暗中交易,换取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民盟中央委员马清早在2005年3月就指出,“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存在。在某些人文社会学科博士点,每年的博士生中,处级以上干部占1/4甚至1/3以上,他们中一些人就是通过权学交易‘考上’的。”

但是马洁的担忧并没有得到遏止,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形象地比喻:“官员博士不用愁:一是学费不用愁――渠道多多;二是时间不用愁――书桌太无聊;三是毕业不用愁――代劳;四是文凭不用愁――绝对真实的‘假’文凭。”

在建立第一个博士点25年之后的2007年,来自国务院学位办的统计显示,中国的博士授予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而在这些博士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的在职公务员,不少甚至身居要职。现在,这些数量巨大的博士的含金量已经成为公众质疑的一个热点。

2009年6月被的前深圳市长毕业于湖南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属于中专学历,但其学历随着职位不断升迁也不断“升格”,其首先以“在职读研究生”拿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硕士学位,其后又成为“美国国际东西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尽管后者的学历并不被美国教育部门承认,但其以“双硕士”头衔在官场荣耀了好多年,最终沦为笑谈。

2008年6月被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大学博士,仅用约两年时间完成经济学博士课程,写成博士论文,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由于其工作地点在北京,而西南财大在成都,其如何上课、考试,都令人疑惑。全日制博士生在正常情况下需要3年多时间才能拿到学位,在职博士生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却比正常学制的学生毕业还要快。

无独有偶,因、巨额财产而于2006年4月被判死缓的原成都市委宣传部长高勇,其1987年毕业于西南财大经济系本科,随后几年里又以“读在职”的方式获得该校的硕士、博士文凭,仕途上也一路攀升,其间甚至还指导四川豪吉鸡精厂老板严俊波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另外,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在2008年4月“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透露,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现实中,当正规的博士们大量进入公务员队伍,也势必对原先文凭不高的官员们形成压力,造成刺激。

官员读博两“容易”

“以前很多情况都弄不清楚,既然不需要严格考试,对外语考试也没有明确要求,也就糊里糊涂交费报名参加某大学的博士生学习了。”云南省一名正处级干部黄华(化名)说,“主要原因是身边的领导干部们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凭学习班、考试班,从专科到博士都有,在这样的风潮下,自己很难不被卷入。”

他表示,学习时间延续了3年,钱交了好几万,其实也没上多少课,最后就得到了一本“博士学习结业证”,但

是这样的证书并不为本单位特别是组织部门认可,后来到教育部门一咨询,才知道那样的学习只是一种“学习培训”,根本无法获得教育部门认可的文凭,所以在加工资、提拔方面没有什么直接用处。

“可以说我这个‘博士’是白读了,而且后来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黄华说,“因为基本上都是偷空去学校,所以上课时间少,比较匆忙,老实讲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但是大家都是各种领导,大学校园也倒成为了一个‘交朋友’的好去处,互相间也顺利地办成了不少事情。”

在前几年,可以说95%以上的官员参加的都是类似的研究生班,他们所获得的文凭、学位证书等等都被教育部门和组织部门拒之门外。于是,一些官员大呼“上当”,另一些也不以为然,表示并不吃亏,“以前官场交朋友在饭桌上,后来转到了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再后来就到了高校学习班上了。对比下来,似乎在高校里交朋友更有档次和信誉”。

黄华也表示,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地方或部门都不承认这样的学位,“比如在很多企业里,在个别地方党委政府会在一定期间承认,因为他们的主要领导也拿着这样的学位或证书,总之教育部门的意见不可能管住所有的情况”。不过他也承认:“换一个单位,或者换一任领导,这样的情况经常也就发生变化了。”

云南省某厅的一名干部甚至还质疑说:“凭什么教育部门要垄断起来,他们说有效就有效,说无效就无效?而且,教育系统又怎么能证明其承认的学历都没有水分?”他认为,中国的教育情况有自身的特殊之处,比如党校、军校的文凭教育在其他国家就不一定存在,但是在中国却不能否认其重要性和必需性。

“现在的情况是,级别越高的官员越喜欢拿高文凭,相反基层干部并不是很热衷,大家往往有个大专、本科足矣。”黄华说,“之所以更高级的领导干部能够去拿高文凭,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入学容易,有些学习是不需要入学考试的,即使需要考试他们也有办法通过;二是不担心学习经费和学习时间,作为领导都很容易解决,最终名利双收。”

他表示,在职博士学费很高,让普通脱产考生望而却步,他们不得不为了获得公费或者全额奖学金而放弃工作机会或现有工作。但由于种种“潜规则”和“学术腐败”的存在,只要满足了上面两个“容易”条件的领导干部,却可以“做官、读书两不误”,最后要拿到博士文凭、学位并不难,“而且文凭放在抽屉里也不累人,有用无用先留着备用”。

当然也有人提出,领导干部的工作很忙,有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学校上课,因为“脚踏两只船”的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同时如果经常到校上课,那么官员们的工作出勤怎么计算?

“真正读博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官员们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去读博士,那就证明其工作内容和责任是可有可无了;那么在读博士期间,其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是否应该保留,应该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黄华说,“各级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应该对类似的情况有个说法,甚至是否应该进行监督、处罚,否则将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危害。”

大专学历已够条件?

具体负责选拔干部工作的组织部门又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现在在职官员获得高学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些人不问青红皂白把责任推到了组织部门身上,其实很没有道理。”云南省的一名组织部干部说,“事实上上级领导要求我们考察、任用和提拔干部时,很少把是否拥有高学历作为主要条件,就目前的现实情况,一般只要有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现在教育工作很发达,用大专作为最低学历标准应该不过分。”

他透露,之所以组织部门有时候会对一些岗位进行“文凭要求”,主要是考虑工作的便利和效率,即用文凭杠杆来先筛掉一批人,“否则需要面对的人太多了,组织、人事部门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根本原因并不是唯高学历论,其实也是对文凭泛滥的一种无奈,这样的责任应该从没有把好学历关的高校那里去追究”。

“当然,也不能否认在同等条件下,有高学历,尤其是博士的官员会得到一些优先考虑,即‘博士帽’兑换来更高级别的‘乌纱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他还表示,“但是也可以这样想,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愿意不断学习,而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拿个高文凭其实也不是难事。”

事实上,近年来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选拔干部时,早已不把“大专学历”当回事,而是明确把博士学历作为一个优势条件,这自然使“官员博士”的浮躁之风愈演愈烈。

“我觉得许多官员已经把‘博士’头衔视为一种时髦、实惠的玩意,即他们对博士含义的理解已经进入了误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博士生说,“博士应该是一种专心研究的学者称呼,是一利学术成就的表现,而不应该是一种衡量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他表示,中国的行政权力早已经过分异化,并且很深地介入和主导了学术圈,之所以许多高校、导师愿意接纳官员博士学生,众所周知多是由于背后的利益交换所致,即官员可以得到高文凭,而高校和导师可以透过官员权力达成自身利益所需,比如导师不仅可以顺利拿到很多科研项目,而且能借助官员的行政权力获得诸多社会资源。

“有人质疑过,作为官员热爱学习有什么不好,在工作的同时能够获得高文凭有什么错?”这名博士生说,“近年来大量官员成为博士生,花了点国家的钱,占掉了些学生名额,耗费了点国家资源都还是小事,更大的危害是让真正苦读寒窗、潜心研究的其他人失去了信心,因为多年的辛劳竟然比不上一时的官员权力。中国的官员们实在了不起,他们能够把这两样东西一起‘通吃’,而且把‘文凭泡沫’的一切过程都安排得挺像回事。”

不过也有例外,2008年3月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仅有中专学历,2009年8月新任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的蒋宏坤学历为“在职大专”。在目前官员高学历的队伍中,这样的文凭的确显得“卓尔不群”,竟然获得社会上极大的赞誉。

博士学历论文篇5

在调查中,三分之一的博士考过公务员。多一次考试,就多一次机会,何况,公务员考试时间在毕业前。博士们如是说。

有报道称,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近年来,公务员热再度升温,不仅考公务员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许多硕士,博士生也趋之若鹜。这固然与大学盲目扩招、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占有大部分社会资源,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人才资源,比如收入稳定,事业有预期,各种福利待遇比一般企事业单位优越。问题是,博士生当公务员是不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

在调查中,80%的人攻读博士的原因是“学术追求,导师吸引”,只有不到20%的人出于“学历要求”或“找工作需要”。有人指出,虽然,高学历人才报考公务员,可以有效推进公务员队伍结构的优化和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公务员的整体队伍建设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此衍生的问题也值得警惕:国家机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过大,不利于人才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一线单位,不利于人才流动到基层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的“博士就业新动向”,不过是强势政府对人才进行“抽水”的表征。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也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而公务员职位,根本不需要集纳如此多的高学历人才。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朱成钢曾在“两会”上发出呼吁:“人才要留给企业。”事实很清楚,许多博士公务员干的活,本科生照样可以干好。

据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透露,中国的博士培养速度过快,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我国有本科授予权的高校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我国培养的博士已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已超过5万人;今年博士人数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杨玉良说:“博士速度增长过快已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15年前一个高校岗位招聘,只会来3~5位博士,现在1个岗位至少会有百余位博士来应聘,以前95%的博士毕业后都会留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现在半数以上都进入政府部门,当了公务员。”

屈尊还是自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S博士是一所名牌大学语言学专业的博士。从本科到博士,他在这里一共读了11年。到今年6月份为止,他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他原以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找一所像样的高校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现在感觉自己错了。最后,他不得不联系读博士后,然而选择读博士后的人也不在少数!直到6月中旬他还在等候消息。

“一开始,我比较自信,求职简历从京城最牛的两所学校投起。等了一段时间没回音,我就投了几个二流高校,后来打电话问,人家说也已经定人了。这时,我感觉情况不妙。”S博士苦笑着说。再往下那些学校,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科研条件,他从内心里都不太满意,然而挤在那里的人也很多。读博士后跟读博士一样竞争激烈。“我联系过一所大学,他们要求两年内在他们规定的核心期刊发表4、篇文章,鬼都知道这些期刊的审稿时间长达1年。”

博士求职是不断面对现实的过程,大多数博士求职者最后的去向与开始的选择都有偏差。想去大学,偏偏去了公司,想作研究,却考上了公务员;学的是文学史,却教了对外汉语;想留北京,却没落实户口,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很多人哭笑不得。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会的一个调查显示,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博士,都面临着就业面狭窄这一问题。特别是文史类专业的博士生,大多表示出就业信心不足。“愿意到高校去当老师”的约占66.7%,而选择“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博士仅为3.6%。特别是文科专业的博士生,由于自身领域狭窄的限制,除了到研究所、高校,或考公务员外,感觉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了。

想去高校而不能,这是京城博士求职的普遍心态。B博士在谈到他的求职经历时说:“根本没有你希望的教师岗位在等你,求职几乎等于央求。”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者,高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你的到来熟视无睹,“噢,求职呀,把简历放下吧,有消息会通知你的”,然后,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种是热情接待,但管事领导往往会对你说一句话:“你很优秀,但我们没有岗位。”B博士先后到过十几个高校求职,“当你到了一家单位的人事部门,将你简历稍稍一瞟,人家就会带着‘那种’眼光挑战性地问你:你来工作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的情况你了解多少?然后就是步步深入的提问。最后你才明白,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见钟情的事情完全是水中花,你需要长期、认真、执着地追求。你了解人家有多少老师吗?他们的研究方向或教学专长是什么?他们的著作或论文你读过多少?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问题不能说不合理,但是,对于一个要投递二三十份简历的博士来说,他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弄得一清二楚。很多人求职前会抱这样的心态:有一个博士文凭,有几篇核心刊物的论文,有导师的推荐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尤其是有一部前沿性质的博士论文,到一个不太起眼的高校求职应该有吸引力。但是。你错了,错就错在不切合北京就业实际。”

B博士的说法可能只是一面之词,但却点出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对此,网上出现了大量分析和教导性的说法。比如总结出影响博士就业的错误观念:“一步到位的观念,专业对口的观念,收入第一的观念,户口至上的观念,干部身份的观念,创业太难的观念,―开始就想大事的观念,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还有调查说,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招聘时更看重求

职者的综合素质。很多人力资源经理还认为,一些博士有很强的优越感,人际关系不容易处理好,动不动就跳槽。所以还不如选择那些学历虽然不特别高,但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求职者。

社会认为博士期望过高,博士们自己觉得有些失落,两厢看法谁是谁非,恐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学历追查:无理要求还是水涨船高

到很多用人单位求职,不光要看你的博士学历,还要追查学历“三代”,看你的本、硕学历是不是“211”或“985”。本,硕、博都在北大就读的学生有一个雅号叫“三北人员”,比起那些硕士或博士才来北大的学生,他们更有优越感。对此不少“后来博士”无可奈何。据社科前沿网的一条消息,北京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到吉林省一所高校求职,刚接触时高校对他很有兴趣,但一查“第一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据了解,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业时要“追查”本科学历,在很多用人单位已是普遍现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名校”,那么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连人带文凭一起都会打折扣。

这家网站还透露了北京物质学院招聘教师的细节。2007年12月26日,北京物资学院将要进行一场特殊的博士生选拔会,据该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学校将要面向社会招聘30名博士生,凡被录取的博士生进校就可获得两居室的住房。优厚的条件一下吸引了300名博士投递简历。据介绍,由于前来应聘者过多,北京物资学院也在选拔上提高了条件,首先将优先考虑国家认定的“211”重点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其次,学校选拔的博士必须是本、硕、博连读的,如果中间有工作之后再读博的也将先被淘汰掉,“这主要考虑到一个年龄的问题,我们规定,被招上的博士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最后,学校还将专门为此次选拔组成一个由10位专家组成的对博士生进行现场考核的评审团。“我是1996年毕业的博士生,那会儿的博士生真是一个顶一个的,非常抢手,我们班所有同学都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物资学院邢老师感叹道。

一个岗位10名博士争。在名校如林的北京,北京物资学院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但如果你想成为幸运者,就要和另外9名博士激烈拼杀。对许多博士来说,这种激烈的应聘PK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我投了不下100份简历”

“延期”和“读博后”是近两年北京高校毕业的博士们常用的口头语。之所以要延期毕业或读博士后,主要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T博士是我认识的少数几个往届毕业生,他在两年的求职中,投递了上百份简历。这个数目的确惊人,其中的付出和煎熬常人很难想象。平时见他总是独来独往,说话慢条斯理,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没有想到,他的求职经历如此艰难。

2007年初,他的导师帮他联系了一家出版社。“一个部主任是我导师的同学,他说要人,我就把简历递过去了。但我的女朋友想让我去高校,我有点动摇。我跟导师说了一下,他又给我推荐了高校。不知导师跟人家出版社说了没有,反正人家没有再通知我面试。后来才知道,部主任并非唯一管事的人,他们的社长也推荐了一个人。”他3月份给那家大学投了简历,“大概是4月21日左右,我参加了他们系里的面试,面试完出来。走在楼梯处,教研室主任出来叫住我,说可以。我当时很高兴。没过几天,系里领导又约我见了一次面,安排我的教学工作,并提及出国的机会。他们还让我把别的单位推掉。我一看这边形势不错,就把别的单位都推掉了。5月8日以后,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问他们结果如何。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次面试以后正好是五一长假。刚接通电话,对方就告诉我,他们学校人事处不同意接收我,因为我的硕士就读学校不是“211”,发表的文章也不够多。我当时在各类期刊只发了4篇。但到底多少是个多,很难判定。我知道这是个借口,但也没有办法。后来,导师给我做工作,就办了延期手续导师对这件事没有据理力争,而是劝我,我能理解,知道他也很为难。”

有了这样的教训,T博士今年积极主动了许多,他不敢再相信任何口头承诺,对面试的含金量也抱有了戒心。高校、出版社、研究院,只要稍与所学专业沾边,他都投简历。后来,他联系了一家不错的出版社,还在那里实习了几个月。“副社长说要人,让我先做一些审稿的工作。”但是,到5月份出版社里定人的时候,他又一次被淘汰了。之后是接连不断的简历投递、初试和面试,他还投了不少京外单位,比如广东、湖南的一些高校,但最后都没有成功。“有一段时间我都到了这样的程度,只要北京有个单位愿意要我,我可以马上签约。”

谈薪:欲说还休的话题

要不要“谈薪”?这个问题困扰着大部分求职心切的博士。不主动问,你根本不了解对方给你开的“价”,等到合同签完才发现,薪水实在跟自己的预期目标差太多,甚至会影响今后的生活水平;主动提出,又忐忑不安,担心用人单位认为你太功利,甚至有可能因此失去即将到手的机会。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博士明知道工资并不高,但为了争取到一个专业对口、有发展前途的平台,甘愿放弃待遇较好的高校,接受低工资岗位。一位有海外学术背景的北大博士,一心想做学术研究。他曾经当过10年的外语专业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除了年龄,他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他本人联系了好几所高校,都不满意。这些高校不是教公共外语,就是理工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几经考虑,他最后选择了一家研究院,而每月工资不到两千元。“我就想老老实实做点研究。”

不要以为他最“惨”,别的博士连这样的选择权都没有。大多数人只能任人“宰割”,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能进去就不错了!对于待遇的问题,更多的做法是侧面打听。事先了解。对于想进高校的博士来说,京城几十所院校的待遇已经被前任师兄师姐摸得差不多了,留给他们的任务是想办法挤进去。

因此,谈薪主要是那些想到公司和企业求职的博士要做的。而相当一部分一心想做研究的人文学科的博士只好“望钱兴叹”了。

痛上加痛:遭遇性别歧视的女博士

2004年3月27日,天涯社区网站一个署名“北大又一博士”的网友发出《北大博士征婚,抗议就业性别歧视》的贴子,痛陈自己的求职遭遇。

“从去年开始找工作,有3家单位以不招收女生为由在递简历后拒绝了我;另有一家单位告知我今年不招收我的专业,但是却通知了我专业一个男生面试。另有4家单位在面试之后由于不招收女生拒绝了我,其中有两家单位明确提出性别问题。两家明确以我是女生拒绝的

单位中,一家认为自己单位的女人已经太多,需要男生调节,一家认为自己单位去年刚刚进去一个女生,评职称、发奖金怕发生矛盾、影响团结。”

女博士不仅要忍受性别歧视,还要忍受那漫长而令人疲惫的应聘马拉松。L博士说,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的条件不仅越来越苛刻,应聘过程也越来越漫长。

“这简直是对应聘者心理承受极限的挑战”。她向我详细描述了她的面试过程:我去北京的一家学院面试,第一轮试讲后,我和另一位男生进入了第二轮的面试。第二轮仍然是试讲,不同的是,第一次面对的是领导、老师和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讲15分钟;第二次面对一个班40多个学生以及系里的几位领导和老师,讲一小节课,45分钟。第二次试讲结束后,系里的领导和我们谈话,主管领导明显表现出了对我女性身份的种种担心。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一致认为我表现不错,因此仍然无法最后决定,说要把我们同时推荐到学校,让校领导去拍板。于是我又参加了第三轮面试,这一次是面对学校领导和各院系领导作自我介绍,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我自己感觉还可以,结果在这一轮还是被刷了下来。我最后去了一所北京之外的大学,那里的求职过程一点都不比北京简单。先是试讲,试讲通过后学院以1:3的比例上报学校,然后是参加人事处组织的心理测试,最后是校领导亲自面试。而这三次面试都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因此我从北京到那里往返跑了三次“虽然结果还可以,但其中漫长的等待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让人时刻都无法放松,那种焦虑和煎熬真是一言难尽。”

高学历就业冷思考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现象:职场同学遭遇战;令人疲惫的应聘马拉松,神秘莫测的人际关系;千差万别的家庭压力;要户口还是要单位等等,几乎每一个难题都令人头痛。学生头痛,导师头痛。他们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学生被就业问题碰得头破血流。

高学历就业引出的是对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思考。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为什么高学历人才如此热爱首都?L博士或许道出了一个重要原因。他去年分配到重庆一所大学当教师,工资待遇不错,有两室一厅的过渡房,而且当年就评了副教授,这在北京绝对是神话。然而,他对我说,这里缺少学术氛围,缺少可以交流的朋友,信息不畅,资料缺乏,感觉像与世隔绝,每天在混日子,非常枯燥。

人不单单需要物质,还要有精神。

留在北京,尽管住房紧张,消费水平高,生活节奏快,但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走到了学术顶尖的博士。他们有些骑虎难下,既然进了学术殿堂的门,就想一直走下去。有关部门一再提倡大学生到边远地区,但在就业过程中,绝大多数人还是首选留下。北京有好的人文环境、学术环境,以名校和科研单位为中心的文化氛围。发达的信息网络,功能齐全的资料设施和优良的人员素质。这些条件是博士们最需要的。

国外许多名牌大学并不都集中在首都,比如美国,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在波士顿,耶鲁大学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都在剑桥小镇,城以大学名,而不是相反。德国的几所世界知名大学,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市)、图宾根大学(图宾根市)、哥廷根大学(哥廷根市),都不在首都。不少博士曾表示,如果在中国边远小城有很好的大学、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等条件,那些地方也愿意去的,而且不少边远地区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要好于大城市。而现状是,绝大部分的名牌大学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北京。

博士学历论文篇6

在职博士因为诸多腐败官员而名声受累,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论文博士更是受到牵累,一直难以正式推广,被业内研究者视为因噎废食。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是否需要论文博士?

隐形于“绝不手软”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

教育主管部门为何没有推广论文博士这一培养模式呢?

2012年5月1日,曾因老家房屋被强拆而给山东省潍坊市市长写公开信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在微博上发文爆料: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是他的同班同学,但同学们从未见过徐景颜。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随后证实,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论文博士生。然而,早在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就在回答记者提问“怎么看目前有不少官员只要递交论文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说法”时称,我国目前并不存在论文硕士或论文博士,并称,如果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

另有声音质疑,廖莹在回应中称,“论文博士入学后会明确论文写作方向和指导老师,一旦正常毕业则是双证齐全(毕业证和学位证)”。廖莹称,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论文博士生,每月集中两天学习,清华大学对论文博士有严格招生规定,每次上课均有考勤记录。论文博士相当于以研究为主,他们的课时安排跟全日制博士生课时安排是不一样的:论文博士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在第一年做课程学习,之后专门做论文研究,不需要上课,且第一年上课均是在周末。廖莹还称,法学院论文博士并不止徐景颜一人,据了解,仅徐景颜所在的班就有十来人是论文博士。他们中有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人士。

论文博士在中国一直受到质疑。1999年,时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处处长的王子成、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蒋慧和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竺曼莉曾联合署名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关于论文博士的招生、培养及教育》的文章称,教育部可能考虑,为保证博士生的入学质量,不宜大面积地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少数研究生招生单位,不顾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把论文博士变成为人情博士、权力博士和金钱博士,把招收论文博士工作变成降低要求的代名词”。

在职博士是前车之鉴

对论文博士引发腐败的上述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各高校大量招生的在职博士,因为管理不严而出现了大量学术腐败案例(见下表)。这些贪官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显示,在职博士已经成为权力入侵学术领域不容忽视的现象。诸多案例表明,一些高校存在着对官员滥发博士学位的潜规则。

2003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宣布不再招收在职博士。在职人员如果想在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读博士,必须辞去工作,参加全日制学习。这是因为公职人员以及高级经管人员利用“充电热”,投机取巧,使得一些文凭含金量下降,也破坏了学术氛围,可谓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中国大学给一批贪官滥发博士学位,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公信力的下降,真正的论文博士受到池鱼之殃,至今难以大范围推出。与在职博士相比,论文博士管理更松弛,可以想象腐败将更难以避免。

国际通行在国内变形

论文博士管理到底有多松?在国际上,论文博士本是一种通行的学位授予方法,英国、日本、德国等国都有论文博士制度。这些国家的论文博士不必到校上课,学习内容主要是和教授交流论文,只要提交达到博士毕业生学术水平的论文,答辩合格后就可获得和全日制课程博士生同样的学位。

历史上曾有中国学人获得过国际上的论文博士学位。马廷英是民国时享有国际声誉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海洋地质科学的重要先驱者之一。他早年从事珊瑚生长节律之研究,是“古生物钟”的最早发明者,后致力于“古气候与大陆漂移”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马廷英在日本帝国大学留学时已是日本颇有建树的学者。因他拒绝加入日本国籍,日本政府一直阻挠他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导师一怒之下,把他的博士论文寄到德国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立刻颁给他一个论文博士。日本随后也给他颁发了博士学位。他成了日本的4位华人理科博士之一,也是首位华人地质学博士。但他获得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是来自柏林大学的论文博士,虽然在柏林大学他一天课都没有上过。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表示,在国外,论文博士的要求非常高,申请论文博士的人往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获得了出色的学术成果,于是再向授权学校提交论文申请相应学位。国外的论文博士多是知名学者,学术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博士生。但在国内,论文博士生多是官员或者国企人士,并不从事学术工作,这与国外的论文博士是有区别的。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春时认为,中国一些高校为避免滥发学位的质疑,搞出了变相的论文博士:说是学历教育,又可以脱产;说不是学历教育,又有课程和考试。最奇怪的是,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可以既拿到学位证,又拿到毕业证。一般来说,双证博士必须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要全脱产学习,只有专业博士才可以在职学习,而论文博士应该只授予博士学位,俗称单证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也认为,论文博士应该只有博士学位证,没有学历毕业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论文博士既然能不脱产学习,怎么能有毕业证?显然是因为论文博士的招生和培养质量下降,导致论文博士学位贬值,招生单位和论文博士本人都不愿用这个名称,干脆多发个证向全日制学生看齐。此外,由于教育部并未推广,论文博士的招生没有得到教育部批准,因此在上报教育部录取名单时,不能名正言顺地以论文博士名称上报,而在毕业时,更不便以论文博士的名义申请学位和填写毕业证书,这就形成了按论文博士的方式招进,而按一般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培养这种状态。

“招生”“毕业”成关键环节

在终身教育时代,论文博士本身并无错误,反而是教育的进步,公众质疑论文博士,并非否定这种培养方式,是反对扭曲的混文凭现象。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实践中的高级人才达到甚至超过了博士水平,却因为没有博士学位而不能担任教授、博导等工作,限制了知识的传播。这样的人往往肩负重任,不便离岗,而论文博士既能很好地考察他们的水平,又能要求他们出成果并取得学位。

在国外申请论文博士的人大多在教学科研领域成绩显赫,其科研学术水平已超过普通博士生。日本的论文博士专门为在职人员设立,要求极其严格。由于渠道正当,论文博士在日本比比皆是。在日本大学任教多年的段冀康介绍说,申请论文博士的人多在公司或研究所工作,有学术成果,但其所在单位并无办法博士学位的资格,所以要向大学交论文申请博士学位。

在日本很多理工科大学里,一半以上的教授是出身于公司和研究所的论文博士。他们在工作中先做出了成果,拥有较高声望,已被研究所聘请去作研究员,或者被大学聘请去作教授、助理教授,此时再交学费去读课程博士是浪费人力物力,也与大学气氛不协调。在中国,很多研究所本身就有博士学位的授予资格,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名义入职后学习并开展研究,获得成果后不需要向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在客观上减少了中国论文博士的需求。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在企业和政府中从事专业工作的人,这些单位是没有博士授予资格的,所以关上论文博士的大门,对这些人和这些单位并不公平。

博士学历论文篇7

报 考 说 明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年限

3-6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六年以上(含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上述同等学力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全部条件方可报考我校博士生:

①获大学英语考试六级证书、大学日语四级证书之一或相当外语水平。

②已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并由培养单位出具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

③近五年来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2篇以上(含2篇)。

④政治思想好,业务优秀,取得市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且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市级名列前3名,省部级名列前5名)。

⑤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资历。

4.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等)。

5.我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可接受相邻或相近的跨专业考生报考,跨专业考生需提交所报考的导师同意其报考的意见书,意见书中应详细注明考生的专业、学历等具体情况。

6.身心健康,达到国家普通高校招生相关要求。

7.有工作单位的考生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者,需工作单位同意才能报考。考生与工作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负责任。

8.报考中医博士(专业代码1057开头)专业学位的考生,除上述要求外,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

②统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届毕业生或临床医学七年制应届毕业生(由培养单位提供培养类型证明,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③已获得医学硕士科学学位人员或医学专业统招科学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须提供合格证或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出示的通过培训的证明)或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后,并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含二级甲等医院)临床工作不少于两年的经历(须所在人事部门提供证明)。

另外,至少一名推荐人应为我校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资格的博士生导师。

9.硕博连读考生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四、报名、考试

1.本校2018年博士生招生为一次,招生规模约60人(包括硕博连读生),最终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2.报名工作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2017年12月19日~2018年1月5日;网报地址:中国研招网(yz.chsi.com.cn/bsbm/)。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1月11、12日。领取准考证时间:2018年3月8~9日。

3.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2018年3月10、11日。复试时间为2018年5月下旬,具体复试时间另行通知,体检于复试时在本校统一进行。

4.外语科目参加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考试包含听力测试,请考生自备具有接收校园广播功能的收音机参加考试;考试科目中的“2002中医学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5.同等学力人员除招生简章所列考试科目外,还要加试自然辩证法、医学科研方法和医学统计学。

6.报名手续:

(1)凡符合条件人员,须经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同意并在报考登记表单位意见处签署意见、方可到我校研招办报名。

(2)考生必须亲自参加现场确认,同时提供下述材料:

①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②思想政治情况审查表。

③专家推荐书不少于2份。

以上报名表格请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官网研究生学院主页下载。

④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各1份(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论文评议书复印件各1份(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复试时补交)。

⑤身份证、学生证(应届和硕博连读生)、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研究生成绩单复印件各1份。

⑥同等学力者须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及证书、论文复印件(见第三条第3项)。

⑦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具体标准另行通知。

⑧所有考生必须提供相关学籍学历认证材料,具体情况如下:统招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双证硕士)提供本科(或专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同时提供研究生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单证硕士)提供本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同等学力(无硕士学位者)报考博士研究生者提供本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提供研究生在线学籍验证报告及本科(或专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持境外学历报考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学籍及学历证书在线验证报告获取网址:chsi.com.cn(学信网),如学信网无法做出相关学历在线验证,请提供省教育厅相关机构提供的学历认证书,认证周期较长,请考生提前准备。

无法提供学籍及学历在线验证报告或认证书者,将不能完成博士报名现场确认工作,请考生注意。

上述证书、证明,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的有关材料的原件,在现场确认期间,研招办要对其进行查验,考生务必携带齐全。现场确认期间,采集考生电子照片、收缴报考费并确认相关报考信息。

五、复试资格确定及录取

我校将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成绩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布复试名单、办法和程序。复试资格确定原则:外语成绩达到学校设定的外语合格线要求;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成绩达到60分合格分数线;达到上述合格标准的考生以外语成绩和专业基础课成绩作为累计总分划定复试分数线,专业课成绩将不再计入复试分数线划定标准之中。结合初试成绩(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之和)和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六、学费及奖助学金

根据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有关意见,从2014年起,我校博士研究生须按学年缴纳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人民币10000元(以上级单位最后审批为准)。我校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结合现有奖、助、贷等机制建立多元化奖助体系,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以完成学业,积极奖励优秀学生,相关细则请关注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的信息。

我校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为全日制博士,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或定向就业,学制3年。

本招生简章内容如有与国家、省或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不符,按国家、省及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未尽事宜请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单位代码:10162 邮 编:110847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博士学历论文篇8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以公开招考方式招收的博士生的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品德优良,诚信守法。

2.报考者的学位学历应满足以下四种情形之一:

(1)已获教育部承认的硕士学位的人员;

(2)教育部承认学历的国内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已获得境外硕士学位且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证明的人员;

(4)符合以下条件的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①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②已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③获得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

④具有下列之一的成果:

A.有5篇已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外学术刊物或被SCI、EI、ISTP检索的相关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不少于2篇;

B.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的学术、科技奖励;

C.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或重大工程技术课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正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在部分学院试点实施“申请考核制”,考生报考需留意试点学院相关报考流程并符合相关申请条件,详情可在登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及试点学院网站查询。

(二)报考以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博士生的条件是:

除满足(一)中第1、3、4条规定之外,硕博连读生还必须是品学兼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的我校在读优秀学术型硕士生(具体条件由研究生院规定),直接攻博生必须获得2014年推荐免试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三)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尚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报考前应征得原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考生与相关单位如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录取的后果,由学生自负其责。

三、报考类别

(一)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入学前必须将人事、组织关系转入学校,全脱产学习,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二)定向就业

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不进入我校,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其中我校接收的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对口支援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类别考生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规定执行。

考生应慎重选择报考类别,报考类别应与最终录取类别一致。报考类别一旦选定将不能修改,由此造成不能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公开招考报名手续

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公开招考实行一次招生。考生在报考前,应先征求所报考导师的意见。实施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院(专业)报名手续以相应实施细则为准。

1.网上报名:

登录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scut.edu.cn/admission),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考生务必牢记网报编号)。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11月1日至12月14日。

2.送交报名材料及缴交报名费: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必须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我校招生工作办公室审查,并缴交报名费每人100元,实施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院(专业)报名材料寄送至相应学院。报名材料现场提交受理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至12月22日(8:30—17:00),其他时间不受理现场提交博士报名材料。

外地考生可以邮寄报名材料和通过邮局普通汇款缴交报名费(汇款单上需填写考生姓名和网报编号,收款人姓名:周茜)。

考生应送交的报名材料包括:

①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考生情况登记卡》,《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如是报考定向就业(在职)博士生的考生,须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定向就业单位对考生报考的意见”栏内,注明“同意定向就业”的意见;

②两份专家推荐信(模版从网报系统下载);

③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供此项材料,从本人档案材料中复印须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公开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

④本科、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研究生证复印件及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且必须在入学时补交硕士学历、学位证书的复印件);

⑤身份证复印件;

⑥同等学力者须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和报考专业硕士生学位课程成绩证明(须由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出具)、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聘书(复印件,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以及论文(科技奖励、重大课题)等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盖章);

⑦获得境外学位的考生,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复印件;

⑧近期免冠正面小一寸彩色证件照一张,背面请注明考生姓名和网报编号。

3.资格审查:

(1)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并认真核实。如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2)我校对定向就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人数原则限制在10%以内(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对口支援等国家专项、工程博士考生,下同),凡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的博士生导师将不能再招收此类学生。此类考生报考前应确认导师是否可招收定向就业(在职)考生报考。学院可对定向就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另行提出学科背景、科研能力、在校学习时间等具体要求。

(3)通过资格审查并已交纳报名费者,可在考试前在网上打印自己的准考证(具体时间请留意网上通知)。考生凭准考证与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参加初试、复试。

(4)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缴交的报名费不予退款。

五、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初试时间:2014年3月15、16日

初试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具体地点见准考证)

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免试)、外国语(不含听力测试)和两门业务课。各科笔试时间为三小时(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等做图科目为六小时)。

考生选考初试科目时,应先征求所报考导师的意见。

考生可在4月上旬自行在我校招生办公室网页上查询本人初试成绩(我校不另寄书面成绩通知),并可查询是否获得复试资格。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自行下载《复试通知书》并按要求参加复试。

(二)复试

复试主要考察考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的程度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水平。我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根据, 当年报考人数、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初试成绩水平,以宁缺勿滥为原则,对初试成绩提出具体要求,确定各学科最低复试分数线;各学院还可根据报考本学院, 考生的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学科特点,在不低于学校最低复试分数线的基础上,确定本学院或具体学科的复试要求,总分与单科同时满足分数线要求者才可参加复试。差额复试比例一般为(1.2~2):1。

复试时间暂定2014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地点以复试通知书为准)。复试成绩在复试结束后24小时内公布,不另寄发书面成绩通知。

参加复试的考生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须携带研究生证,境外学历考生须携带学历认证证明原件)至报考学院查验。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持同等学力所有材料的原件至招生办公室查验。

考生在复试时需在我校医院参加体检,体检合格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六、招生计划与录取

我校公布的《2014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所列各专业招生计划数包含直接攻博、硕博连读人数,录取时会根据生源情况适当微调。我校规定2014年每位导师招收博士生人数一般为1名,请考生及时与导师沟通。

我校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复试为主)、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综合评估,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我校2014年录取的定向就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比例将控制在10%左右,因而将优先录取以全日制形式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

人事档案不能转入我校的考生(如现役军人),只能录取为定向就业(在职)研究生,此类考生在复试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导师和学院说明。

考生可于2014年5月下旬从网上查询是否被录取。不参加复试的考生以及复试不合格的考生均不能被录取。

博士生入学考试成绩仅对当年招生有效。被录取的考生必须当年入学,未被录取的考生的报考材料不能转寄其他招生单位。

七、学费与奖学金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文件要求,2014级秋季学期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均须缴纳学费。非定向就业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定向就业学术型博士和工程博士研究生按相关规定缴纳学费。具体收费标准按广东省物价部门批复执行。

2014年,学校将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学费收入、导师科研经费、社会捐助等资金,加大博士研究生奖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活待遇水平。对新入学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设立“新生奖学金”,标准为20000元/人。在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中,设立“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覆盖面达100%,奖助金标准将高于往年(2012-2013年奖助学金标准为免缴学费,每生每月资助2400元)。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设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覆盖面达20%,资助标准每生每年6万元。此外,学校还设有多种企业捐赠奖助学金,研究生还可以通过申请“助教、助研、助管”岗位获得更多资助。

博士学历论文篇9

天津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2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我校录取为全日制全脱产的博士研究生均可获得研究生助学金(1.2万元/人•年)和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5万元/人•年,二等奖1万元/人•年,三等奖0.8万元/人•年),同时可申请获得优秀新生奖学金(0.6万元/人)。为鼓励和支持博士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工作,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还设立了“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资助项目。2018年我校拟招收约81名博士研究生(含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拟招生4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拟招生8人和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拟招生5人),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热烈欢迎各位考生报考。

一、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只有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人员必须在考试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只允许个别科研能力强、所报考导师推荐的同等学力者报考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②近五年至少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项;③近五年在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2篇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④必须征得报考导师的同意,并由报考导师出具推荐函。每名导师最多允许一名同等学力考生报考。⑤在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三)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硕士学位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四)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五)有两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六)现为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原为定向培养硕士生和尚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博士生。考生与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负责任。除专项计划外,我校录取定向培养考生的比例不超过录取总数的50%。

(七)2018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关报名条件补充如下:

1.报考博士学位的报考人员为高校院(系)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优秀骨干。报考人员需经所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人事部门推荐,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通过。

2.截至报名之日应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3年,且具有硕士学位,有2名具有相关学科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本科、硕士所学专业不受限制。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请报考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于2月底之前将《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通过EMS邮寄到我校研招办。

(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我校今年不录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汉族考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请参照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具体条件要求,并于2月底之前将《报考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通过EMS邮寄到我校研招办。

通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研招办,邮编:300387

二、报考流程及注意事项(“申请-考核”制招生流程及办法见《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简章》)

我校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为一次。

(一)报名方式: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

(二)报名流程:

1.网上报名(采用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及缴纳报名费

时间:2018年1月5日——2018年1月25日(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1)网址:yz.chsi.com.cn/bsbm/

(2)通过报名系统提交相关信息,获得系统分配的报名号并缴费成功为报名成功的标志。网上报名成功后须要上传本人近三个月内免冠证件照(具体格式见博士网上报名系统)

(3)下载博士生报名相关表格(含专家推荐书、政审表等,填好后现场确认时再提交)

(4)报名费:140元

不接受现场缴费。报名费支付后一律不退还,未按期缴费者视为报名信息无效。

2.现场确认

时间:2018年4月19日全天,2018 年4月20日上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本人持要求的报名材料到天津师范大学现场确认地点审核证件,审核合格者领取准考证。

考生现场确认时须查验或提交的材料包括:

(1)提交《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上报名确认后打印)

(2)提交《报名申请表》,内含:

①《专家推荐书》2份。按照要求请两位副教授(或相应职称)以上的专家填写推荐理由和意见。

②《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

(3)提交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

(4)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生可暂时不提交)

(5)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同时提交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

①身份证复印件;

②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A.往届硕士须提供本科和硕士学历、学位证复印件(取得国外高校学位的考生,须附加提交“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认证证书)及本科、研究生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

B.应届硕士生须持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本科学历、学位证复印件,同时提交本科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和研究生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③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两篇与报考专业相关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主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书复印件、报考导师出具的推荐函。

④提示: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打印方法

A.学信网->学籍学历信息服务->学历查询->本人查询(学籍查询->在校生学籍)->(注册)登录->学信档案->在线验证报告->申请新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申请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支付->打印

B.学信网暂不提供2001年以前的学历查询服务,相关考生请携带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到现场审核,研招办会根据教育部进一步的核查结论,通知学历核查有问题的考生提供学历认证报告。

(三)注意事项:

1. 考生所填写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所填信息如有虚假、错误,后果由考生自负。

2. 博士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考生必须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3.应届毕业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学位学历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4.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5.请考生事先对自己的报考资格进行确认,一旦报考费缴纳成功,如因考生个人原因取消报名或不能参加考试,报考费一律不予退还。

三、考试

(一)考试方式:初试和复试(初试科目①②③为笔试,复试在初试之后进行)

(二)考试时间:2018年4月21日——2018年4月22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月21日上午 外国语

4月21日下午 业务课一

4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二

复试安排在初试结束并公布初试成绩之后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学校根据各招生专业的初试情况,确定初试最低控制分数线(含单科及总分),按一定比例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采取差额复试的办法。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三)考试地点:

初试科目由天津师范大学统一确定,复试在天津师范大学各学院举行(具体另行通知)。

四、录取

录取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入学前须将全部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入我校。录取为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录取前本人须与我校和所在单位签订三方培养协议。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的一切后果,我校不负任何责任。

五、学习期限及学费

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为三至六年,所有录取类型的考生均须缴纳学费,学费每年10000元。

单位代码:10065

博士学历论文篇10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08年)》指出,“经过近30年的恢复、重建、改革和发展,一个以法学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为主体,法学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1]从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外观上看一片繁荣景象, 法学教育的层次、形式和机构繁多,入学标准、学制、学历和学位的“多元化”,以及招生人数的庞大,但其整体人才培养状况并不理想,面临着质量、信誉和生存的现实危机。值得关注的是高等教育金字塔的顶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它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如果博士研究生培养不能保证质量,那么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无法保证。因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传授知识、技艺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即“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2]随着我国社会法治的发展进步,对法学博士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成为“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阙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如何使精英成长为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领袖。”[3]从目前法学博士生的培养现状来看,我们的培养方式、培养流程、制度设计等是值得反思的。

    自古罗马起,“法学博士”便是法律学问与社会正义的双重代表,在公众心中享有崇高威望。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波伦亚大学首开高等法学教育之先河,被誉为“法学百合的四博士”功不可没。近代以来,“法学博士”在西方有“法袍贵族”的美誉,随着法学教育及学位制度的不断发展,法学博士的培养开始日益程式化、理性化、多样化,形成了不同时代背景、历史传统与教育体制下的诸种模式。当下中国正值法治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级法律人才需求旺盛,如何探索一条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体现中国特色的法学博士生培养机制,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关心的话题。如何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创新型治国理政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是塑造创新型法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与核心精义。

    一、创新本位:法学博士生培养的历史经验

    (一)法学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人文基础与专业训练之上。Doctor(博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词头“doc-”是“教导、教学”之意,词尾“-tor”是表示人之身份的词根。作为一种学位,“博士”肇端于13世纪上半叶的巴黎大学,而该校即是当时仿照手工业行会组织成立的一个教师行会,所以,最早的博士生教育实质上是指向教师资格的行业内培训,当时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是先在文学(又称“艺术”)院修习4-6年,合格者方可进入医学、神学或法学院,分别再修习5-6年、8-14年和10-13年,期间须参加一系列的口试、演讲和辩论,最后由相关评议会或本学科全体教师的同意,方可获得博士学位。[4] 可见,最早的法学博士生培养,与法学教师的资格认证紧密关联,这充分说明没有扎实的人文知识素养及严格的学科专业训练,便不会有合格的法学博士与教授,也不可能企望由此推促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学型博士培养模式为后来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继承,其基本特征是: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要精通拉丁文;刻板的阅读要求与大量的辩论、演讲训练;获得学士后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与导师之间严格的师徒式关系;隆重而神圣的学位授予仪式等。[5] 对于法学博士的培养,英国传统的律师公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典的“牛津——剑桥”模式同样居功甚伟,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互相配合、彼此补充的:律师公会作为法律职业的行会组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古典大学作为学术职业的领导机构自然不会漠视此等需要,所以,在培养方式上非常接近,共同遵循着历史传续下来的培养经验。这对我们当下法学博士生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如何将法学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最佳答案既不是纯粹职业主义的,也不是纯粹学术主义的,而应是二者共循的基本底线要求,即宽广的知识背景、严格的专业训练、互补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以及尊隆的地位与权威保障。这些都是高级创新型法律人才脱颖而出并生生不息的前提要求,应当从理念上予以重视。

    (二)法学博士生创新素质的提升,集中体现在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并重培养上。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大学的诞生。现代大学的博士生培养与传统(中世纪)大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加侧重对研究能力的强调。我们知道,“知识的传授”是传统大学的主要学术职能,而“知识的发现”则是现代大学新的理念要求。就法学博士生教育而言,现代大学体制将其纳入“哲学博士”(Ph.D)的范畴。这种改变不是取消了法学博士,而是对法学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作了新的定位和规划,因为,与传统的博士培养模式不同,哲学博士的培养是以“科学接班人”为其目标,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取得和完成创新性的学位论文是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基本前提。在德国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法诸国先后引入研究型博士培养模式。英国将“科学博士”废除,代之以“哲学博士”学位。美国耶鲁大学在1860年即率先设立哲学博士学位。法国1896年还专门颁布新的《高等教育法》,要求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改变以往只在大学以外的机构进行科学研究的传统,并在医学、法学、理学、文学等方面的博士生培养中增加科研内容与学位论文的规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德国模式的基础上,专门设立世界上最早的研究生院(而非研究所制),采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培养模式,将知识的发现、传播与应用有机结合,对于法学博士生培养采取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模式”:在同一个学科,既培养哲学博士,也培养专业法律博士,形成了研究型与专家型博士培养的新模式。这赋予法学博士创新素质新的时代要求,即研究能力的全面拓展,研究与应用并重。

    (三)法学博士生创新品格的形成,需要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和创新本位的培养模式共同支撑。“创新”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对于法学博士生培养而言,创新意味着多重意义:首先是培养理念的创新。现代大学理念已由“研究主义”时代转向“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并重,法学博士生的使命也由传统的法律教师转向教育与实践并重。法治的拓展势必要求法律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嵌入,法学博士的培养也不应固守传统的教学研究型模式,而应多种方式齐头并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运作顺畅的法学博士生培养体系。其次是培养机制的创新。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和运动原理以及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经济学上的机制理论主要由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构成。对于法学博士生培养机制的创新,包括对既定的社会——法律结构分析,教育场域中各类主体的行为假定以及培养体制的目标甄别、选择等内在问题。最后是培养手段的创新,这是培养策略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最直观、实用的改革进路。对于法学博士生的培养一定要坚持理念、机制与手段的三重创新,并最终统一于法学博士生创新品格的形成这一归宿与落脚点。创新品格是创新能力与素质的人生内化,是制度强化的后果,也是机制创新的动力。

    二、创新缺位:法学博士生培养的现实问题

博士学历论文篇11

毋庸置疑,“博士官”的到来触动了方方面面的平衡。“一给官职,二给事业平台,三给生活保障。就是因为一个博士的帽子,就可以凭空获得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在基层按部就班上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历和资源,难道就因为文凭不够而失去发展的机会?”时过三年,郑州当地一位处级干部仍然不支持这样的“空降兵团”。

据报道,博士们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尽快融入新环境,如何让别人了解自己、接受自己。郑州市某博士副区长说:“排斥的压力来自各方面,刚到任时人家不信任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能担当起重要的职责。”还有位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的博士说:“从政也许不是我最好的选择,有两次我真想一走了之,因为不能做‘逃兵’,我一直挺到现在。我希望有一个合适的机会离开。”这一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博士做官能行吗”的疑问。

应该说,博士从政的出现是社会和时代的一种进步,对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积极意义,我们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博士从政遭遇“排异”反应,既说明了那些从政博士本身在行政水平和人际沟通上存在硬伤,也说明当前国家为博士从政构筑的平台还未到位,博士从政还需要有更为完善的行政环境。对此,我们应该有相应理解和冷静思考。

高学历文凭=高行政领导能力?

引博从政标准很明确,“博士以上文凭”。这种讲究学历档次绝对性的惟一合理解释,就是决策者信奉“高学历文凭=高行政领导能力”的逻辑。“千里马犁地不如牛,拉磨不如驴”,用人要因才而用。博士并非“通才”,博士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但这并不表明博士具有较高的行政管理水平,高学位不等于有能力,知识化并不能简单理解成为博士化。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走上行政工作岗位,实际上是让他们到一个并不熟悉的领域重新开发。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个别地方选拔博士当县长、市长,并不是从实际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也不注重对实际能力的考察,而是陷入了对高学历人才的盲目引进和追风的泥淖里。这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而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的现代版。

“博士县长”或“博士市长”的涌现,同样不意味着政府管理水平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就有了全面提升。引博从政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高学历人才与党政人才的区别,忽视了对从政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的考核,不仅会造成不应有的专业人才浪费,也为今后政府工作的开展留下了隐患。同时,“学历越高就越会受到重用”的信息导向,也为“惟文凭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显然,博士可以用来作为政府的“智囊团”,辅助政府部门参与决策,做高级顾问,同样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而不应该是一刀切下去,用“官位”来衡量和使用人才。

施行范围是否过于泛滥化和错位化?

一方面,引博从政初衷是考虑地方领导专业结构调整。如郑州市引博从政的最初意向是专门针对郑州市规划局的。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不分单位、地区和级别,施行范围开始泛滥化。另一方面,引来的博士不管他们曾经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如何出类拔萃,既然当上了行政领导,就应该干行政领导应该干的事情。“官”的本质就是服务,为“官”者最需要的能力是协调。而学术贵在独立,博士最应该坚持的是和“协调”相反的特立独行的思考态度。可以说,“官”和“博士”的轨道在本质上是很难“划”出交叉点的。博士官被“排异”,证明某些“博士官”站错了位置,踏错了节奏。

引博从政最终目的是希望用博士的知识结构来重塑一个秩序,但博士们要融入环境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不是他们改变了体制,而是体制改变了他们。”博士大多对科研和学术上的“游戏规则”比较熟悉,对行政上的“游戏规则”比较陌生。如果他们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仍沿袭原来的游戏规则,那就很难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而且对于博士从政,领导和同事的期望值较高,周围环境压力很大。而一个人实际行政能力与他的理论水平、专业研究能力并不一定成正比。这就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如果博士从政不能弥平这个反差,那么就可能发生一定的冲突和危机。再加上政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博士在受到排挤或打击的情况下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博士所掌握的知识和“怪想法”,往往成为一些人攻击的把柄而成为其进步、发展的障碍。所以,引博从政如果不考虑既有官员的利益,不考虑现任官员的承受力,实施范围过于宽泛和错位,只能制造更多的问题,派生更大的阻力,增加改革的风险和成本,结果得不偿失。

是否违反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规律?

博士学历论文篇12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2014年7月起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及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变更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此次变更只涉及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变更,并不涉及到专业设置、导师队伍、研究方向、科研条件等业务内容的变化。我院是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6个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同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我院在药学一级学科下的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社会与管理药学专业或研究方向都具有博士生招生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药学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一)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

(二)硕博连读:从我院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研究生。拟按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学生需根据我院规定提出申请,并通过我院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录取后才能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

三、招生名额

2017年我院拟招博士研究生14名(最终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此外,我院是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试点单位之一,与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分别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招生。2017年计划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其中10名为学术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为工程博士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均为学术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最终名额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凡报考我院博士研究生,不论是何种形式,均需要进行以下的报名考试程序。

四、招生报名

(一)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是国家统招学历教育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与学历);已同时获得硕士学位(含专业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应届硕士研究生须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后方可报名。

3、身体和心理健康。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提供书面手写推荐意见。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

除满足上述第1、3、4条规定外,考生应是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我院在学硕士研究生。

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在学硕士研究生和尚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博士研究生。考生与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二)报名材料与手续

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材料寄送相结合的办法。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须按照要求办理报名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院提交相关材料。

1、在2016年12月1日-2017年2月20日期间,进入我院网站 csipi.com.cn 后点击“博士网上报名”进入网报系统后统一报名。在非网报时间内报名者(如在网站调试时间内报名),需要在网报时间内重新报名。

2、凡符合报考条件者,在完成网上报名后,请尽快将如下材料于2017年2月21日之前(含)寄送到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邮戳日期为准)。我办根据寄送材料审核网报信息。需要寄送的材料包括:

1)填写好并加盖公章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普通招考方式)或硕博连读申请表(硕博连读方式)。

2)两名同行专家(教授或相当职称)亲自手写的专家推荐信(请务必正反面双面打印后手写)。

3)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需要盖院系公章)。

4)硕士学位论文或详细摘要及硕士学位论文特色自我评述。

5)根据我院博士生招生目录上拟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提交一份3000字左右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设想)书,计划(设想)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6)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需提交院系开具的证明书且必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

7)原单位出具的政审表。

8)体格检查表并附肝功能验血报告单及心电图(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有效)。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有关规定执行。

9)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在校生)各一份。

报考考生须在指定时间内将上述材料纸质版一份邮寄至:

上海市浦东新区哥白尼路285号文思楼215室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收(请注明“博士生报考材料”)

邮编:201203

(三)缴纳报名费(详细要求见下述第六条),并随上述材料寄送缴费凭证。

(四)报名及材料寄送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2月1日~ 2017年2月20日。

材料寄送时间:2016年12月1日~ 2017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