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5:3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1

1.毕业论文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研究背景

八十年代以利润和产值为主要的盈利分析,评价分析的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考虑的因素较少;九十年代以后综合性的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开始应用,它对复杂的市场分析更加客观和真实。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良好的盈利能力来吸引股东投资,很多公司每年都会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面对的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而且国外的企业的产品也进入到中国国内,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壮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企业能够盈利,持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各个层面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是通过企业利润率来体现的。不管对经营者还是投资者来讲,进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管理经营和投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对策,促进利润率的提高,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不管是企业的债权人还是股东,进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够防止投资失败的出现,从而实现投资资本的回收及增值。因此,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是对企业进行客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帮助企业对财务数据上的企业收入和利润分析,量化企业短期内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过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企业长期的盈利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成长性以及持续性进行重点描述,从而得出企业在长期的盈利能力的情况,对企业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了绝大的帮助。另一方面,

盈利能力是企业外部和内部利益关注的方面,通过对其的分析对公司的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本选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本文首先对我国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进行整体分析,得出了格力电器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盈利现状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发现格力电器经营中的问题,进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电器运营政策。可以为其他企业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2)研究意义

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帮助企业对财务数据上的企业收入和利润分析,量化企业短期内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过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企业长期的盈利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成长性以及持续性进行重点描述,从而得出企业在长期的盈利能力的情况,对企业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了绝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企业外部和内部利益关注的方面,通过对其的分析对公司的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本选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本文首先对我国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进行整体分析,得出了格力电器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盈利现状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发现格力电器经营中的问题,进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电器运营政策。可以为其他企业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3)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盈利能力问题是一个企业管理重要核心之一。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较早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对于盈利能力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

K.

Krausa(2017)在《跨国公司财务控制系统一实证调查》中出现了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即投资报酬率。他通过分析美国30多家跨国大型公司的业绩状况,总结出了企业绩效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投资报酬率[1]。

Jun

Ye(2017)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观点,即给可持续增长率下的定义为“公司销售在不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能够增长的最大比率”,该观点的出发点是基于财务管理的角度[2]。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不少学者在吸收和学习国外盈利能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孙语诺(2018)提出了“超额利润增长率”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3]。每一个评价内容由若干个指标构成。这些指标最终反映的经营成果体现在“超额利润增长率”上。

李明明(2018)选出4个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利用主成分法对其进行综合得分评价[4]。

王海林(2018)中提出:将企业周期与盈利能力结合起来,以中小企业(奇瑞)、房地产行业、资产重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对象盈利能力及生命周期判断有关的不同指标,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5]。通过财务、非财务指标最终能够判断企业处于哪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老化期。

俞旭芬(2018)从电力上市公司的市场背景和盈利现状出发,依据盈利能力分析基础理论,设计了一套适合电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利润水平、现金流量和成长性三方面[6]。

王玉伦(2018)认为,“在企业的财务评价体系中,盈利能力是核心。盈利分析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重要内容[7]。”由此可见,盈利能力分析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中具有关键重要的地位。

易文学(2018)认为盈利能力分析主要目的有三:从企业的角度看,经理人员可以利用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判断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从股东的角度看,股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盈利能力提升使股东们获得更多的资本回报[8]。

李慧玲(2018)阐述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不论是所有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都非常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利润是所有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来源[9]。

苏欣(2018)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0]。

田宇(2018)采用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为公司业绩的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负债水平越高,但其与行业并无明显的关系

[11]。

以上国内外学者对盈利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中小型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盈利能力的形成原因,从而制定有利于改善这一现象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对盈利能力这一环节的科学管理,从而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际经营利润,以此来稳定甚至扩大公司自身的市场份额。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杜邦分析体系理论和盈利能力理论为指导,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对盈利能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格力电器盈利能力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而对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改善格力电器盈利能力管理的主要对策。

(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骤

文献资料法: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有关资料格力电器盈利能力的现状。

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总结归纳法:根据论文的整体资料,提出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存在问题对应的对策。

(3)进度安排

2018年11月25日前:师生见面、确定论文选题;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2月05日: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8年12月06日—2018年12月25日:文献资料查阅,提交开题报告;

2018年12月26日—2019年03月31日:毕业论文初稿撰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19年04月01日—2016年09月10日:毕业论文修改、定稿;

2019年05月11日—2016年09月01日: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毕业生答辩资格审核;

20196年06月04日:毕业论文答辩;

2019年06月05日—2016年06月10日: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选,根据答辩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形成终稿,完善相关资料、存档。

3.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课题的重点:

1.基于杜邦分析体系的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2.格力电器盈利能力的现状;

3.格力电器盈利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4.完善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对策建议。

研究难点:对格力电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完善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形成“杜邦分析体系下的盈利能力分析-以格力电器为例”的论文。

4.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5.所在院(系部)审查意见

院(系部)主管领导: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2

一、引言

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是会计领域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衡量盈余质量的重要特征,更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关于盈余持续性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些学者从盈余的时间序列角度定义盈余持续性,认为盈余持续性是当期盈余成为盈余时间序列永久性部分的程度。还有学者从盈余自相关或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预测能力的角度来界定盈余持续性,认为它反应了本期盈余与未来盈余间的关系。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方法随着时间和对概念的理解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可主要概括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使用时间序列模型,从时间序列中估算盈余持续性。这种方法主要在20世纪70—80年代盛行,以过去的盈余(包括季度盈余和年度)为研究基础,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确定合适的模型并估计相应序列的参数。比较受关注的模型有随机游走模型、自我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等。这一方法的影响较大,学术成果颇丰,但会计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利用过去的盈余序列来预测未来盈余,利用的信息量太少,直接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第二种是利用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该法主要考察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通过回归系数判断盈余持续性的强弱。该方法由Sloan(1996)的研究推动,并成为目前国际主流的方法。他将盈余划分为现金流量和应计盈余,利用此方法发现盈余中的现金流量成分比应计成分具有更高的持续性,这一方法的拓展研究有很多,如Xie(2001),Dechow(2008)均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分解盈余继而研究分解部分的持续性。这种方法使用的未来盈余是下一年限的盈余,包含的信息含量有限,短期内有限,长期效果有待鉴定。且对于企业间的盈余持续性的比较作用较弱,投资者很难直观的比较多个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第三种是基本面分析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它将大量的财务信息综合起来,利用这些综合信息推断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该方法可以弥补前两种方法的不足,能够直观的比较企业间盈利能力。但近年来通过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的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从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基本面(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入手,选取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财务指标,利用这些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盈余的持续性能力。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盈余持续性内涵及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已有研究的贡献;第三部分选取并论证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财务变量;第四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企业盈余持续性的综合评价并验证其有效性;第五部分为文章结语。

二、文献回顾

会计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起步于Ball and Brown(1968),他们首次实证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建立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和市场反应模型,发现盈余公告后一个月内超额股票回报与当年盈余相对上年盈余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运用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开始与19世纪80年代末期,Ou and Penman(1989)通过统计分析从财务报表科目中选择了68个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通过综合这些科目预测未来盈余。而后Lev and Thiagarajan(1993)在阅读大量的证券分析师报告和媒体报道后,确定出12个基本面变量,即存货、应收账款、资本支出或研发支出、毛利润、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坏账准备、实际税金、订单、劳动力、后进先出法计算盈余以及审计意见。将这些基本面信息与盈余持续性、反应系数的关系作了梳理研究。并比较了基本面表征持续性能力与时间序列表征持续性能力,发现由基本面质量评分反应的基本面信号比时间序列持续性指标更能反映投资者对盈余持续性的评价。Abarbanell and Bushee(1997)基于Lev and Thiagarajan(1993)的研究,选取九种基本面信号变量,发现存货、毛利率、有效税率、盈余质量及劳动力和一年后的盈余显著相关。还有部分学者使用少量的基本面信息考察其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如Schmidt(2006)利用单个基本面信息,研究了盈余的组成部分税收变动对未来盈余的持续性和预测能力的关系。

我国对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赵宇龙和王志台(1999)是第一次系统地研究盈余持续性的。他们利用主营业务利润率做永久性盈余表征变量,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功能锁定”现象,投资者对具有相同会计盈余但盈余持续性不同的公司股票不能区别定价。而后的研究多效仿sloan(1996),集中于盈余分解的持续性研究,方法采用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法。而利用财务指标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张兰萍(2006)、胡文献(2010)理论分析了影响或度量盈余持续性的财务指标。钱爱民(2009)选取以利润表为基础选取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盈余结构质量评价体系,验证其对盈余持续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陈金龙等(2011)从企业的历史盈余表现、现实盈余能力以及未来盈余潜力方面选取财务指标构建出综合指标体系度量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水平,采用的是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验证有效性。通过我国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利用基本面文献多见于理论分析,或使用盈利企业的数据或利用单一行业的样本,因此利用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空间很大,本文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入手,选取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财务指标,利用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数据进行验证,综合分析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水平。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46

1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管理层和企业投资人之间存在着关系,真正的企业拥有者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所以必须依靠财务数据来了解投资收益情况。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人可以通过资本利得和股利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对于长期投资人而言,股利政策的信息指引作用就至关重要了,最常见的股利类型就是现金股利。企业的净利润可以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也可以作为留存收益在企业内部再投资。较低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合理避税,免去股利所得的税收支付;同时可以减少发行新股的筹资成本,留存的自有资金免去了股权筹资的发行费用。相对的高股利政策能够满足一般投资人对当前收益的渴望。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股票市场数据越来越透明,股利高低的信号传递功能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不同偏爱的投资人,股利传递的正面和负面信息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分析这一信号的效应,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指导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针对酒业行业在产业转型期的特殊性,来思考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信号传递理论的回顾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2.1信号传递理论研究

股利政策理论在1961年,由米勒和莫迪格莱尼首次提出了股利政策无关论。MM理论假设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价值与企业的股利政策无关。而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存在管理层和投资者信息的不对称性,新型关系中,必然存在冲突。为了更好地传递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者会选择多种方式吸引投资,其中股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股利研究的学者Lintner最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了股利支付率的传递作用。Aharony and Swary通过分析1963到1976年的149家公司数据,研究股利发放政策和信号传递作用,得出结论表明,股利政策与企业盈余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经营情况良好,预测未来盈利将有提升,则会加大股利支付率,向投资人传递积极的信息;如果企业经营惨淡,对未来盈利预测较为暗淡,则会减少股利支付,向投资人传递消极的经营信息。对于信号传递理论关于股利和盈余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是其中实证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王静,张天西和郝东洋于2014年论述了现金股利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2005至2010年沪深两市场的A股公司现金股利数据,结果表明,发放现金股利金额和股利支付比率较高的企业有更好的持续盈余能力,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现金股利的信号作用很明显,能够向投资人传递准确的经营效果的重要信息。李大颖和伦墨华通过研究2000到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数据,于2016年得出结论,现金股利支付率较高的公司,不仅有本期盈余的支持,还能够显示未来一期的盈余质量良好。这种现金股利的传递效果在我国A股市场中关系显著,更够让投资人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有迹可循。

2.2研究假设

从上述研究来看,信号传递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显著显示。特别是对我国股利发放方式中最常见的现金股利,其与过去盈余质量和未来盈余预测之间都普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对于我国酒业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信号传递研究,还未有显著研究结论。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特殊类型―白酒类上市公司,属于食品饮料行业中的高额纳税企业。我国的白酒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保护和发展了一大批悠久的白酒企业,它象征着我国的烈酒文化传承与传播。随着近年来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变化,白酒企业纷纷面临行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走结构性产能过剩调整的重要步骤。这期间的现金股利和盈余数据有其产业的特殊性,故而更具有研究意义。本期的盈利能力较强,企业管理层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给股东,传递出本期经营良好的信息;如果预期未来盈利状况有所提高,为了吸引投资人继续投资,内部管理者会利用股利数据,增加支付率来传递积极地财务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假设:现金股利支付率高的企业本期和未来都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3研究设计

3.1分析样本和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酒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主要是考虑到酒业的黄金十年结束后,转型期的酒业企业股利政策的特殊性。截止2015年共有19家酒业上市公司,其中*ST皇台酒业和AB股的古井贡酒相关数据具有特殊经营阶段和市场宏观环境,在分析中剔除。本文数据主要来自Resset数据库。

3.2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假设中现金股利和盈利能力之g的关系,选取的财务数据包括现金股利发放情况,股利支付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及其增长率。由于酒业企业的股利支付呈现以现金股利为主的显著特征。具体分析模型如下:

若本期现金股利的支付与否与盈利能力强弱正相关,本期股利支付率的高低与未来盈利强弱的预测正相关,则假设成立;否则,该假设不成立。现金分红情况用名义变量CashDividendFlg表示,若公司本期有现金股利,则该值为1,若无现金股利,则该变量为0值。股利的支付率则用变量Divprt表示,该变量显示企业净收益中股利所占的比重。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选取综合性较强的资产收益率ROA和资产收益率(摊薄)增长率(%)ROAgrrt变量来表示,其中ROA选取当期数据,显示资产创造净利润的能力,ROAgrrt选取未来一期相对于本期的增长率,显示盈利能力的未来增减情况。

4实证分析与结果

4.1描述性相关分析

4.1.1酒业行业2011-2015年样本企业的股利分配概况

从表1近五年酒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况来看,总体的股利支付情况较强,其股利支付形式总共有三种:现金股利,送股和资本公积转增。由于后两种分配形式出现情况很少,并且只是作为此类企业现金股利的一种补充形式,故而现金股利的支付数据代表了主要的股利政策导向。近五年的现金股利支付企业都超过了60%,是上市公司中股利支付较多的行业。究其原因,可以看出酒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高,有能力满足投资者的股利需求。这是其获利能力强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特点决定的,选择支付股利的企业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股利发放企业的比率仅在2013年出现下跌,这和酒业行业所处的特殊环境相关。2012-2013年酒类企业不仅遭受到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性影响,还受到塑化剂等负面舆论带来的行业压力,使得酒业结束了黄金的十年发展期,开始经受市场的考验和淘汰。企业普遍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得2013年出现了唯一的下跌现象。2014年支付股利的企业又开始上升,表明已经有企业找到了转型的道路,积极改变营销模式,开拓新的市场和盈利。

4.1.2企业主要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2的统计结果,是酒类企业股利支付数据和盈利能力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析。其中每股股利说明了企业的股利政策,酒业企业的股利支付波动较小,多采用固定和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这是较为稳健的股利政策,而鲜少采用每股股利波动会较大的剩余股利政策。能够通过稳定的股利传递给投资人积极地信息,企业的财务波动微弱,经营状况稳定,投资风险较小。每股实际的收益是股利支付的财务保障,每股收益受到净利润的影响必然波动较大,标准差大于每股股利,但是由于并非是剩余股利政策,为了传递稳定的盈利信号,企业每股股利波动较小,以减少对投资人传递的消极信号。盈利能力中综合性最强的杜邦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均值表现较为良好,同时,受到净利润的影响,ROE的偏离程度是最大的。它受到行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五年的样本期内,经历了酒业的行业低谷,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中,重新调整盈利模式,企业转型期波动较大。从杜邦恒等式的分解,可以看出,ROE的波动受到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权益乘数两个因素的影响。具体来看权益乘数的均值是180,标准差是0.76的最低值,说明酒业行业普遍财务风险较小,主要筹资方式是权益筹资,资产负债率偏离程度很小。所以引起ROE变动的就主要是ROA的波动造成的,企业的总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差别较大,波动程度较为明显,这正是我们要分析的重要变量。

4.2相关分析结果

表3分析了2011-2015年A股酒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和ROA相关性水平。从SPSS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企业本期现金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8,显著性为0.045水平。本期的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现金股利的支付需要有盈利能力的支持。相应的股利支付率的指标也和ROA正相关。说明了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的支付,在酒业上市公司中,具有显著地信号传递效应,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会通过现金股利来传递给投资人积极地财务信息,相反的,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则会通过股利的减少或者不支付股利,来传递本期经营不善的消极信息。这证实了在酒业企业中现金股利的支付政策能够传递当期盈利能力的信息,这一部分假设。

但是对于现金股利的支付和未来盈利能力――ROA增长率的相关系数-0.323,显著性0.007的水平分析,表明现金股利的支付和未来盈利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与我国A股市场中的普遍情况有所不同,说明了行业的特殊性。未来的盈利能力越强,本期的现金股利支付可能性越低。这同样体现在股利支付率和ROA增长率的显著负相关结论中。未来的盈利增长性越差,本期的股利支付率越高。这一结论否认了原正相P假设。原因主要是酒业企业的负债比率较低,平均资产负债率在40%左右,并且大多数企业都以股权筹资为主要方式。若未来的盈利预测较好,将需要管理层选择筹资方式,融资更加倾向于股权而非扩大财务杠杆。故而在这样的发展前景下,管理层对本期的利润分配方式更加保守,多选择作为留存收益,以备下期盈利增长的资金筹资需求,股利支付率在这种情况下,反向的降低,避免了财务风险的扩大。因此,本期的股利支付的下跌,传递的信息并非未来发展趋势暗淡,而是未来投资机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有更好的增值机会。若未来盈利能力将变弱,本期则不需要储备资金,净利润不需要用于新的投资,企业有更多的闲散资金,自有资金放在企业内部还不如发放给股东,增加投资者的回报率。所以这种未来发展情况下,本期的股利支付率反向增长。因此,本期的股利支付率增加,并不表示未来的盈利预测乐观,而是资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种股利传递的信息与未来盈利负相关的结论,显示了酒业行业的特殊性,也了本文信号传递的正先关假设。

5结论和启示

股利政策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热门研究方向,它受到企业自身盈利状况的约束,但是又并不仅仅取决于盈利水平,股利的支付受到经理人管理哲学和风格的主管影响。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下信息的不对称性,股利政策必然会传递出相应的信号。但是从现有研究来看,信号的内容及其影响,未能有一致的结论。本文在上市公司股利信号的传递中,选取了处于行业转型期的酒业企业进行研究,针对股利,特别是普遍出现的现金股利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从经典的信号传递理论出发,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第一,我国酒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高,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较强,并且呈现正相关性,更好地利润增长,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股利收益,增加股利能够传递本期经营业绩的积极信号;第二,我国就业行业的负债率较低,主要的筹资方式是股权筹资,本期股利支付率和未来盈利能力呈负相关,降低的股利支付率表明企业未来会有更高的利润增长率,增加股利支付传递的是未来投资较少的消极信号。

从以上的结论中,可以看出我国酒业上市公司的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具有多向性,为理解这一股利理论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证据。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制定相应的股利政策达到信号传递的效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我国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这一信号传递作用将会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静,张天西,郝东洋.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吗?――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新视角的检验[J].管理评论,2014,26(4):5060.

[2]王宁宁.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基于房地产行业[D].南京:江苏大学,2011.

[3]牛雨.高股利政策的选择性陷阱探究―以茅台集团为例[J].会计师,2016,(4):2526.

[4]李卓,宋玉.股利政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1):7080.

[5]许婷,包文彬.股利政策与信号传递理论实证分析[J].证券投资,2005,(11):106108.

[6]王茂林,何玉润,林惠婷.管理层权利、现金股利与企业投资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04,17(2):1322.

[7]邓康林,刘名旭.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J].财经科学,2013,2(299):4656.

[8]李大颖,伦墨华.基于信号传递效应理论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行为研究[J].财会通讯,2016,(6):8587.

[9]徐寿福,邓鸣茂,陈晶萍.融资约束、现金股利与投Y―现金流敏感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2):112125.

[10]黄娟娟,沈艺峰.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究竟迎合了谁的需求[J].会计研究,2007,(8):3645.

[11]丁楠.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动因分析―基于贵州茅台的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2013,5(10):202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 创业板 盈利能力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举行开盘动仪式,首批上市28家公司以平均56.7倍市盈率于2009年10月30日登陆我国深证创业板。创业板市场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主板市场有所不同,创业板市场主要针对扶持中小型企业与高科技企业的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注重企业的增长潜力与成长性的开发。同时由于创业板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所以社会各利益攸关方十分看重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对于创业板企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足于中国创业板市场,对2011年创业板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系统实证分析,探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对针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相关原因。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已上市并出具企业年报的281家创业板公司,构建了以股东权益报酬率(ROE)为被解释变量,15项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Titman、Wessels(1988)认为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即可以留存下来的盈利数量应该是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1]。学者Eriotis (2002),Rajan and Zingales (1995)认为,发达国家大公司债务融资与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2]。Correia等 (2003) 指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受负债两方面的影响:如果企业资产报酬率高于税前债务成本,企业负债对股东权益报酬率的提高有带动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3]。

吕长江、韩慧博(2001)采用回归的方法,考察了企业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得出负债率与企业的获利能力负相关的结论[4]。王超峰(2010)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与企业盈利能力成负相关,企业盈利能力随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5]。孙思博、姚佐文(2011)对2010年4月份前在创业板上市的65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6]。

国内外学者大多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注重研究资本结构等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比之下对我国创业板企业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视角,选择了15个可能影响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建立较为全面的分析体系,运用一系列计量方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三、创业板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对样本企业15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形成5个因子,进而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考察影响因子对股东权益报酬率(ROE)的影响程度。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搜集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迅速,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文研究对象为选取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已上市并出具企业年报的281家。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5

一、引言

茶叶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低效率、见效期长,其经营水平、经营能力以及最终结果等特点决定了茶企业也在向其他行业转型,然而这种非农扩张的成效并不理想,通过新进入的非农产业提高盈利能力并不容易。在我国,政策扶持对茶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茶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政策扶持也形成了巨大的依赖性,同时,政策扶持给茶叶企业带来的效益在不断增加,政策扶持已成为支撑茶企业盈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是,政府在加大对茶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却并未改变茶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下降的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浙江省260家茶叶企业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企业总员工数、管理者的学历、企业经营历史、管理者的工作年限、销售成本率、管理者的年龄以及资产利润率等等。调查时间为2012年寒暑假期间,问卷调查表由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师生在浙江省区的茶叶企业进行随机发放,同时对茶企业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共发放问卷26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5%,运用SPSS16.0与EXCEL2007等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茶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茶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认为影响茶企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规模、总资产负债率、企业经营历史、企业员工数、管理者年龄、管理者从事年限、销售成本率、管理者受教育程度、资产利润率。

四、茶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多元线性回归法概述

回归分析法是通过统计数据,运用多个自变量的组合最优化建立回归方程来从而预测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称为多元回归分析。其模型一般形式为:

从回归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调整后的相关系数、F统计量以及P值来看,模型拟合的较好,整体效果比较好。根据实证模型的估计效果,将影响茶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归纳如下:第一,茶企业管理者学历的高低对茶企业的盈利具有重要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管理者学历”变量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很显著,并且变量的系数为正号,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受教育水平越高,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这一估计结果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第二,茶企业管理者从事年限的长短对茶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管理者从事年限”变量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很显著,并且变量的系数为正号,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从事茶企业经营的时间越长,茶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第三,资产利税率的高低茶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影响也比较大。模型显示,“资产利税率”变量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也比较显著,并且变量的系数为正号,这也就意味着茶企业资产利税率越高,茶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这一估计结果与上面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第四,茶企业经营历史的长短对茶企业的盈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茶企业经营历史”变量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也比较显著,并且变量的系数为正号,这也就意味着茶企业经营历史越长,茶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这一估计结果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相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茶叶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企业规模、企业经营历史、管理者从事年限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管理者的受教育水平。二是建立长期留人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6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5]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7

按购入、持有或是卖出为标准进行分类,[1 ]企业价值可分为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取得价值是企业购置资产所花的代价,表现为会计账面上的价值。企业经济价值是对所有者而言的价值,具体地说,这种价值是企业为其所有者提供盈利能力的价值。它是确定企业在产权市场上转让价格的基础,表现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价格,是企业在产权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按是否分割为标准,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可以分为企业的总价值或总价格和分割为每一股后的价值或价格(文中未作说明的企业价值指企业经济价值)。

估计企业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收益估价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期权估价模型等等。综合各种估价模型,对企业价值估计,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包括现金净流入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预测。不同估价模型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认识方面。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的模型是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模型,即:

该模型表示企业价值受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 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的能力与企业价值成正比,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越多,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适用折现率与企业价值成反比,适用折现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持续经营期与企业价值成正比,持续经营期越长,企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准确地估计出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那么,用该模型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企业的经济价值。

但在现实中,由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的各变量均是离散变量,要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必须要预测各期的现金净流入量、折现率以及企业的存续期间等变量,使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变得非常困难,至少有工作量大和预测准确性不高这样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模型中各变量的预测问题,在实务中,采取了按税后利润加折旧费和各种长期资产摊销的方法来预测现金净流入量,并根据会计资料来推算企业税后利润增长率,从而将离散的变量转换为连续函授,即:税后利润t =税后利润[,0](1+年增长率)[t]+折旧费+各种长期资产摊销。这样做有利于运用损益表和其他会计报表来推算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使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预计简化。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收益总额将与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总额相等;因此,当企业存续期足够长时,可以用会计收益来近似表示现金净流入量。如果用年会计收益来表示现金净流入量,适用折现率不变,且存续期趋近于无穷大,那么,运用数学归纳法,前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就可以简化为如下的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

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会计收益年增长率

在现实工作中,用该模型来估计企业价值比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要简单得多,因而得到广泛运用。在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中,当会计收益年增长率为零时,则有: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这是一个更为简化的模型,普遍运用于会计资料不足时的企业价值预测。该式可有若干变形。如年会计收益可以有本年的会计收益、过去几年的平均会计收益、预测的近期会计收益等等形式。模型中的年会计收益越能反映实际情况,用该模型预测出的企业价值也就越准确。

无论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还是年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都是建立在较长期或无限期折现基础之上的,其假定条件难以全部成立,对模型中各因素的预测也难以准确,因此这两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均会遇到不少问题,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学者研究用较短期限的会计数据来估计企业价值,从而发展出一些旨在估计企业价值的新模型。

Penman和Sougiannis在1997年利用美国过去的财务数据,用一定模型对企业评价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相比较,发现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模型准确,而且与其他模型相比,它们用更短期间(6-8年)使评价误差接近于零。[2]这个结果证明, 在对企业进行实际评价时,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评价模型更为可靠,原因是会计收益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未来事项对现在的影响,比现金流量更有利于评价企业。这个研究结论也是对现实在流行的估计企业价值过分看重现金流量的批驳。

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如下3种:

Sougiannis和Yaekura在1997年利用证券分析家提供的5年的预计收益,按以上3种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结论是, 从总体上看模型(3)相对优越。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 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最优模型。

二、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揭示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本身就可视为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3]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通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一种会计报表。它的左方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总资产的价值;右方的是负债和净资产,其中负债表示债权人应分享企业价值的份额,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价值的份额。但是该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取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即该价值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实价值,是获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并不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第一,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需要,因为企业股权转让的基础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资产获取的历史价值。第二,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的需要,因为对企业债权人债权安全完整性起保证作用的同样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会计的历史价值。第三,它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应是将企业的经济价值做大,只有按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按会计账面价值才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外,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完全满足职工和国家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调整,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心是企业价值分析。将历史成本的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现值资产负债表是偏重于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现实价值和投资者拥有的现实企业价值份额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是着重于对债权人而言的现实价值分析。

其次,损益表是通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盈利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会计报表。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除了可用企业资产价值之和表示之外,还可用企业盈利的资本化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表示,用这种方式表示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不但对投资者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企业对债务的担保能力,因此对债权人也十分有用。

再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可视为一个现金流程,现金一方面不断流入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断流出企业,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这一组织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无论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或其他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等都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为了揭示企业价值而设定的,但由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与企业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关性不强,要了解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财务报表分析正是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另外,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一系列高度浓缩的指标体系构成,难以直接根据这些指标做出有关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要掌握财务报表中各类指标间的关系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估计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主要揭示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把握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额和相应的折现率,以便用简便的方法准确地估计企业价值。

三、透过财务报表分析认识企业价值的方法体系探讨[4]

企业价值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以揭示企业价值为目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应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分析和风险水平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业绩等问题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各种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是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去伪存真,使分析所用的原始数据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保证分析的正确性。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1.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应该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进行判断。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判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指标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指标本身的经济含义。比如,将营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营业利润的质量;将主营业收入与总收入相比较就可以判断企业收入质量的高低;查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就可以判断应收账款资产的质量;分析虚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就可以判断企业总资产的质量;等等。当然,在进行财务报表质量判断时,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十分有用。一般而言,应将注册会计师持保留意见的虚增的利润和资产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将少计的费用和负债加在财务报表之上。

2.历史财务报表信息的调整

现行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当物价发生变动时,该类报表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折算为现值会计信息的方法。逐项评估法则是按诸如重置成本、市场价值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与调整

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确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但是确定企业价值所用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应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为了正确地估计企业价值,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是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及其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1.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

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是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直接进行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主要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而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的指标所组成,这些不同的盈利能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企业风险水平可用杠杆和财务比率两类指标来反映。杠杆分析可以反映企业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总风险可以分解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风险对盈利能力影响程度的杠杆也相应地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等3种。 财务风险除了可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外,还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即还本付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亚于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

2.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进行。这是因为,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指标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企业经营效率指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企业管理水平指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内部资源的组织运用能力,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把握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就可以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得估计企业价值所需的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可以表述如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时,该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就会保持较大的稳定性,即该企业面对的盈利能力变化风险就会降低,其所面临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反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欠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时,该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必然缺乏稳定性,所面临的偿债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便于用财务报表直接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特别是根据风险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调整时,应充分注意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因为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会通过对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

(三)企业价值估计

其基本方法首先是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以确定估计企业价值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按“企业价值=未来平均盈利额/适用折现率”的公式来估计企业价值。[5]下面用实例对估价方法加以说明。

例:有甲、乙、丙3家企业,年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根据各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分析结果得知,3家企业的获利风险系数分别为1、0.833、0.769。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为10%。试估计3家企业的价值。

1.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

将各企业盈利额换算为与甲企业同风险的盈利额分别为:甲100 万元(=100万元×1)、乙100万元(=120万元×0.833)、丙100万元(=130万元×0.769)。

当然也可将各企业的盈利额换算为与乙企业或丙企业风险相等的盈利额。以换算为乙企业同风险的盈利能力为例,有:甲120万元(=100万元×(1/0.833))、乙120万元(=120万元×(0.833/0.833))、丙120万元(=130万元×(0.769/0.833))。

2.根据不同风险水平确定企业的适用折现率

在各企业的盈利额不加以调整时,当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10%时,乙、丙两企业的适用折现率则分别为:

12%(=10%+(1-0.833)/0.833×10%)和13%(=10%+(1-0.769)/0.769×10%)

3.根据调整后的企业未来平均盈利额和适用折现率估计企业价值

在确定同风险水平和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和折现率之后,就可以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和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估计出企业价值。本例中各企业的价值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0.833/10%=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0.769/10%=1000(万元)

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12%=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13%=1000(万元)

上述讨论的是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不同但具有相同企业价值的特例。当然,在现实中更普遍存在的是不同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和不同企业价值的情况,不过其价值确定方法完全与上述方法一致,故不再讨论。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调整、分析、以及对有关指标的调整和换算,可以简化对企业价值的估价程序。如果能正确地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和换算,是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服务。

【参考文献】

[1]Erich A. Helfert. 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Ninth Edition[M]. USA: Richard D. Iwin Inc. 1997. 303-309.

[2]于永春编译.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1998,(11).(in Chinese)。

YU Yong-chun. Appraising Enterprise Values on the Basis ofAccounting Data[J].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11). (inChinese).

[3]Karen V. Pinus. Core Concepts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Theme Ⅲ: Accounting Issues Involving EconomicResources[M]. USA: Iwin/The Mcgraw-Hill, Inc. 1999. (Ⅲ-1-37).

[4]熊楚熊.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重心及其相应体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8

我国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有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也日益增多。但是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相当大的挑战,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处于利润低、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大的低端制造链中,投资回报率低,这些都是增长速度过快所引致的突出问题。因此,为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人的权益,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增长速度以及过度增长背后所带来的企业盈利质量隐患,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企业增长与盈利质量

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增长,从财务意义上是指销售收入的增加,企业增长速度本文用主营业务增长率衡量。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直接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但对企业成长、可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多。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从定量上研究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是美国财务学家罗伯・希金斯的SGM模型,他首次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了企业可持续成长问题,确立了可持续成长模型并定义了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费其财务资源的条件下,企业销售所能够增长的最大比率”,他还指出过快增长虽或增加权益,也将导致企业负债增加,乃至破产。国内学者杜江(2008)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成长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成长保证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上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显著改善,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并不一定是改善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崔学刚(2008)以中国电信和计算机行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增长、盈利与价值创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企业增长与盈利并不总是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增长速度与企业盈利以及价值创造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梁玉梅、叶强(2009)提出,盈利质量是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内在揭示,它是对当期企业盈利性、获现性与成长性的一种评价结果。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盈利质量不仅仅是利润的产生即盈利性,它同时也强调盈利的成长性、获现性、持续性及变动性,并采用非线性的方法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上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10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数据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由于数据库中制造业包括了机械、设备、仪器行业以及金属非金属、医药等十几个行业,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只选取机械、设备、仪器行业。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在原始样本中剔除主营业务收入为0和净资产为负数的,以及在2010年被PT、ST以及个别数据不全的公司,最后选用399个有效年度样本。原始数据均取自锐思数据库(RESSET),但有些指标数据为笔者根据相应的数据通过Excel表格计算得出,使用SPSS 19.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选取

自变量选取主营业务增长速度,用主营业务增长率G表示;因变量用企业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F表示,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 19.0取得。选取总资产对数(

,公司年末总资产的对数值)作为控制变量。(三)假设和模型的建立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利润来源,收入的增加会使企业利润增加,因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质量)。当企业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企业会在一段时间内聚集巨大利润,因此企业会有较好的盈利质量,但是增长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无论在现金流、产品供应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其他资源上都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目前,已有关于企业增长与企业盈利方面的研究一致认同,企业增长速度与企业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是在某一程度上又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基于以上分析和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使企业盈利质量随之增加而增加即具有正相关性;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超过这个范围会使盈利质量随之增加而下降即与之成负相关性;中间有某个速度会使企业盈利质量达到最高值。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拟采用倒U型模型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和盈利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构建模型如下:

F表示企业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G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是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规模;、为自变量的系数;为控制变量的系数;是常数项。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样本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

1.根据对盈利质量核心要素的分析,并根据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和筛选,为保障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经过验证和分析,将所选取的指标进行调整,最终选取分别代表盈利质量的盈利性、成长性、获现性、持续稳定性、变动性5种财务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主营业务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变差系数=计算期净利润标准差÷计算期内平均利润。对样本公司2010年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得KMO测度值为0.585>0.5,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这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2.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里的Data ReductionFactor功能,采用主成份提取方法,通过对解释的总方差表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256,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1.769%。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091,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1.374%。第三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033,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1.331%。第四个因子的特征值为0.848,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0.068%。因此,提取4个公共因子之后,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4.541%,说明前4个因子累计描述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4.541%。可见,提取4个公因子就已经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是比较合适的。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enviews 3.1对39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F=1.481 871-0.077 771×+0.514 980×-0.531 356×

(3.326 0.001 0) (-3.717 0.000 2) (3.499 0.000 5)(-1.202 0.000 0)

=0.334,调整的 =0.301 F=11.699 29,F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 000

F检验是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从F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来看,2010年的F值为11.699 29,且Sig=0.000 000

R方是对模型拟合度进行检验,其数值范围在0和1之间,R方越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因变量被自变量解释的部分也越多。本文模型R方为0.334,有点偏低,但相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0.078 245更高,说明企业增长速度对企业盈利质量的解释达到0.334,拟合程度比线性回归模型要理想。同时也说明,企业盈利质量除了受到增长速度的影响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达0.666。

本回归模型能通过t检验和F检验,R方相对于线性回归比较理想,且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的关系与我们所作的分区间统计分析一致,因此,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前面的假设,即增长速度对企业盈利质量会产生非线性影响,即“倒U型”的影响关系,也就是盈利质量随着增长速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对模型求偏导,可以求出最佳增长速度:F/G=0.514 980-2×0.531 356×G

令F/G=0 ,得G=0.485。

计算得出的最佳增长速度48.5%,与我们分区间统计的最佳增长区间30%~60%一致。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以沪深A股2010年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了企业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时,企业的增长会使盈利质量提高;当企业增长速度超过某个特定点时,企业的增长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质量。

本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制造业按证券业分类包括机械、设备、电子、纺织等十个子行业,本文只选取了2010年度发展速度相对其他子行业较快的机械、设备行业。其次,在样本年度上,本文只选取了2010年该行业的相关数据,导致最后在分析结果上缺乏一定的精确性及代表性。最后,本文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只选取了总资产规模的对数,而忽略了诸如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等更多财务指标的影响。

(喻凯副教授系会计系系主任、硕导、博士;刘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曹玉珊.企业增长速度的成因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江西:当代财经,2007(4).

[2] 刘鹏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06-01.

[3] 杜江.企业成长与盈利能力: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

[4] 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北京:会计研究,2000(9).

[5] 崔学刚.企业增长、盈利与价值创造:基于电信与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江西:当代财经,2008(8).

[6] 王建军.企业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太原:经济管理与研究,2010(6).

[7] 梁玉梅,叶强.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J].太原:会计之友,2009(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财务分析显得愈来愈重要,财务分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现状,评价及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满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盈利能力是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收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通过对罗欣药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为利益相关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一、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位于中国商城,山东临沂。于2005年12月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自2006年开始公司连续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和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药企,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罗欣集团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荣获“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十大最具成长力药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级AAA级信誉企业”等称号。

二、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也称企业的资金增值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公司维持较好盈利能力水平是实现财务管理根本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途径和保证。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等。

1.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表1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总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所有者获得的剩余收益,常用于评价企业对股权投资的回报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从上表可以看出,罗欣药业资产净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尽管净利润相对数呈上升趋势,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的。其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需改善加强。

2.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也称净资产报酬率或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该比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

表2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股东权益报酬率

权益净利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既可以反映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公司股东价值的大小。该指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好。罗欣药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下降的,说明其盈利能力也随之下降。提高该比率,可以通过增收节支;同时,可以在资产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情况下,提高财务杠杆(提高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3.销售净利率

表3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股东权益报酬率

销售利润率是通过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来分析销售活动获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净利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表3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在下降,应降低和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4.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净利润总额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总额的比率。

表4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该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好,发展能力越强。罗欣药业2010~2011年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跌,2011~2012年降幅稍有放缓。说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应及时寻找新途径、新市场以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发展能力。

5.每股利润。每股利润,也称每股收益,是公司普通股所获得的每股净利润,它是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的一个重要目标。

表5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每股利润表

每股利润的高低与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每股利润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罗欣药业三年来每股利润逐年增长,但涨幅不是很大。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罗欣药业的盈利能力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罗欣药业盈利能力状况不佳,三年来除每股利润外其他指标呈下滑趋势。由于医改和医药监管的变化,罗欣药业花重金打造自己的第三终端直销系统。前期巨大的费用开支导致了销售费用每年翻倍的增长进而使盈利能力下降。收入端成效一旦释放,企业的整体效益就会提高,盈利和发展能力将随之加强。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我为企业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应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以最经济适用的方式建设运营,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缩短资本资金占用时间。争取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成本的最优化,降低成本费用。第二,需充分认识到行业内部与外部的变化,紧跟国家政策,及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方针。医药行业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医药界需要坚持诚信、互利的营销略。建立强有力地人才基地,研发新产品。

通过对罗欣药业的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简单的反映了罗欣药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可为以企业确定其发展方向和改善经营活动提供依据,也可以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刘颖.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0:241~242

[2]王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月刊.2009:88~89

[3]赵荣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经济师.2009:109~110

[4]叶智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政监督.2008:47~48

[5]叶智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政监督.2008:47~48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10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余年, 盈利预测不仅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关键因素, 而且作为重要的招股信息, 对投资者投资新股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欧阳爱平、周群,2006)。而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谢诗芬, 2003)。斯科特(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基于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在某些情况下是通过某些数学模型所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概括表达。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加符合投资者利益。因为公允价值提供了预测公司未来业绩最好的指示器。玛丽.E.巴斯(2007) 认为根据现行准则,今天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几乎所有金额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对未来的估计。大多数人能够理解以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反映了对未来的估计。将对未来的更多估计包含在今天财务报表中的一个后果是,会计收益不太具有预测性。葛家澍、杜兴强(2004)认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都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历史成本作为过去的市场价格所包含的风险和报酬已被固定为一个已知数,因此具有最为信赖的可靠性。但在反映不确定性和风险方面,历史成本则不如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含有不确定性的预计数,预计当然不可能精确,所以人们必然担心他的可靠性(特别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包含的变数太多)。但即使预计一个不甚可靠的现行价值或未来价值,总比没有预计或完全依靠已知的历史成本去预测要好。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理论界结论并不一致。斯科特(2006),葛家澍、杜兴强(2004)认为公允价值面向未来,具有盈利预测价值,而玛丽.E.巴斯(2007)认为公允价值由于反映了未来的估计,因此会计收益不太具有预测性。

二、研究设计

(一)盈利指标的选择企业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科目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工具、套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为支出”;企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基于稳健原则而并不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业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受到严格限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应用。公允价值主要指向的是金融工具,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上主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徐晓庆(2000)分析了上市公司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是总体采用范围有限,在具体应用上比较谨慎,主要是因为除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能够直接应用公允价值,其他项目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运用。二是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运用公允价值突出。本文通过模型来预测盈利,比较预测误差的差异即比较预测准确性来决定预测能力, 通过比较含公允价值变动的企业盈利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企业盈利预测能力大小评价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如果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高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则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反之则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为便于比较含公允价值变动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本文盈利预测指标选择含(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变动选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内容。

(二)研究假设 目前理论界一直认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如果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则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即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能力占优。因此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利用以前年度盈利预测年度盈利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年度预测)

假设2:利用以前季度盈利预测季度盈利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季度预测)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选用样本以沪深A股公司为基础,在选取样本时,选取的是2007年至2009年4季度每个季度均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116家。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网易财金数据库和CSMAR深圳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库。

(四)模型建立 盈利预测通常有三种模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师模型、管理层模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只包括一个变量:过去的盈余。后两者分别指分析师或公司的管理层做预测所依据的模型,通常是综合性的,包含了公司内外部的许多因素。本文选用一元时间序列模型。

(1)年度盈利预测。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年度盈利可由随机游走过程很好地予以表述,国内许多研究也都采用随机游走模型来预测年度盈利。由于年度盈利数据有限,建立年度盈利时间序列模型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年度盈利预测也采用随机游走模型。

随机游走模型(年度):Model 1:F(Qt)=Qt-1

下标t 表示时间(年度),Qt 表示实际盈利,F(Qt)表示预测盈利。

(2)季度盈利预测。在季度盈利预测中,从实证角度分析,盈利Box―Jenkins模型的预测能力普遍比随机模型等简单模型表现优秀。但进行时间序列研究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序列数据,否则对样本的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就会受到数据的限制。因此本文舍弃了建立复杂的ARIMA 模型,采用简单模型,模型直接选用徐跃(2007)在其博士论文《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的三个季度盈利预测模型。

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为:Model 2: F(Xt)=Xt-1 ;Model 3: F(Xt)=Xt-4 ;Model 4: F(Xt)=Xt-4 +(Xt-1- Xt-5)

下标t表示时间(季度),Xt表示实际盈利,F(Xt)表示预测盈利。

(五)检验方法 一般情况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这种误差是个绝对数,不利于不同样本值的比较,本文选用百分比误差的绝对值(简称绝对百分比误差或APE)来评价预测准确性。绝对百分比误差(APE)计算公式为: APE=|(At-Yt)/Yt|*100%。其中:At为t年度(季度)的预测值;Yt为t年度(季度)的实际值。 本文首先通过APE均值、标准差、累积频率及Friedman检验进行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之间预测能力的比较,在3个模型中选取预测能力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季度盈利预测模型;然后通过APE均值、标准差、累积频率、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及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比较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年度盈利预测能力和季度盈利预测能力差异。在进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前首先对样本进行K―S检验以确定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如果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均值t检验、Wilcoxon检验采用均值t检验,如果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检验。本文Friedman检验、K―S检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软件系统的默认值0.05,如果Friedman检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概率P值小于或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认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本文使用MS Excel 2003软件整理数据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之间预测能力的比较 (表1)提供了3个季度盈利预测模型在2008年2季度至2009年4季度共7个季度盈利预测误差APE均值、标准差及累积频率在100%内的分布情况。从APE均值、标准差及累积频率看,无论是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还是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3个模型中Model 4的APE 均值、标准差在3个模型中最大,而累积频率最小,其预测准确性最差。Model 2与Model 3各有优势,Model 2的APE均值小于Model 3,累积频率在20%、100%内大于Model 3;Model 2的APE标准差大于Model 3,累积频率在5%、10%、50%内小于Model 3。从预测误差APEFriedman检验结果看,如(表2)所示,无论是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还是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3个模型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预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3个模型两两配对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Model 3与Model 4、 Model 2与Model 4盈利预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Model 2与Model 3在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选择Model 3为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一是在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Model 2与Model 3盈利预测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尽管Model 2在APE均值方面小于Model 3,但Model 3在APE标准差及累积频率方面占有优势。况且Model 2与Model 3APE 均值相差较小,同时均值易受某个或几个异常值的影响,而累积频率计算是通过比较样本中公司数在总体样本的分布情况,不涉及具体APE值,不受APE异常值的影响。二是这与国外理论界研究结论――季度盈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相符,也与徐跃(2007)进行季度盈利序列自相关分析的结论一致,即季度盈利预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但没有显著的相邻季度特征。

(二)年度盈利预测分析年度盈利预测分析结果见(表3)。(1)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分析。预测期2008年、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均小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因此从均值和标准差看,2008年、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2)累积频率比较分析:(表3)显示了累积频率在100%内的分布情况。预测期2008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10%、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内二者相等,因此2008年、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3)统计检验分析。首先通过K―S检验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预测期2008年、2009年样本K―S检验概率P值均为0.00,因此样本不符合正态分析,统计检验采用Wilcoxon检验。如(表3)所示,预测期2008年、2009年Wilcoxon检验结果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以上分析显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公允价值降低了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

(三)季度盈利预测 季度盈利预测分析结果见(表4)。(1)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分析。如(表4)所示:预测期2008年1季度、2季度,2009年2季度、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小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2008年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4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大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因此从均值和标准差看,2008年1季度、2季度,2009年2季度、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2008年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从均值标准差比较结果看,二者盈利预测能力相当。(2)累积频率比较分析。(表4)显示了累积频率在100%内的分布情况。预测期2008年1季度、2009年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 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内大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因此2008年1季度、2009年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能力占优;预测期2008年2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8年3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8年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9年2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累计频率;2009年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累积频率在20%、5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在5%、10%、100%内二者相当,因此预测期2008年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2季度、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 2009年1季度二者累计频率各有优势,其预测能力相当。从累积频率看,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3)统计检验分析。首先通过K―S检验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预测期8个季度样本K―S检验概率P值均为0.00,因此样本不符合正态分析,统计检验采用Wilcoxon检验。如(表4)所示,预测期Wilcoxon检验结果概率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相当,公允价值在预测期没有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以上分析显示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盈利预测能力相当,公允价值没有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造成显著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运用统计方法比较了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年度和季度盈利预测的准确性,通过比较预测的准确性判定公允价值的盈利预测能力。实证分析发现,年度盈利预测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盈利预测能力占优;季度盈利预测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盈利预测能力相当。因此无论是年度盈利预测还是季度盈利预测,公允价值均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 本文存在如下不足: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数据有限,因此本文没有通过时间序列推导盈利预测模型,而是直接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些模型是否适用于公允价值的盈利预测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我国企业除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能够直接应用公允价值,其他项目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运用,公允价值变动对金融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公允价值在金融保险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徐晓庆(2009)。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本文没有分行业对对其预测能力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岩:《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预测价值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程序》,《财会通讯》2004年第1期。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11

一、简介

1.文献回顾

Nix和Peters(1988)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200名被调查询问的研发投入(R&D)主管中,约有一半的主管认为,当期企业用于研发投入(R&D)的活动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期企业营业利润的影响;50%以上的主管表明,如果当期经营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短期内较为直接的反映,便是削减研发活动经费。将近70%的主管认为,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支出的会计处理,对公司的研发投入(R&D)有很大影响。如企业研发投入(R&D)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具有消极影响。Lev(2003)认为,在公司年度报告中,关于研究与开发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员投入等相关的数据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传递无效。

国内学者研究的结论是:

(龙淑华,2008.梁莱歆,2009)深入剖析了新准则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得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利于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以及促使研发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等途径,有效地引导与激励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

(付丽娜,2008.袁艳红,2009.)等人认为,新R&D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实务操作难度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成本可能存在差异以及容易促使新的利润操纵手段的滋生。国内研究都是规范性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检验的支持。

2.研究假设与检验设计

本文选取了在中小板上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对全样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子样本做进一步检验分析。分别对两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OLS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知,R&D会计准则变更最终会影响到企业R&D活动的经营投资决策,那么企业的R&D投入绩效将有所改变。由此,提出本文的总体研究假设:

H1:R&D会计准则变更后,企业R&D投入绩效有所改变。

同时,会计实务中R&D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对企业的盈利指标的账面价值产生较大影响。一般而言,企业好的盈利能力可以保持与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等,显然这将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成长空间。但是企业成长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市场反应过程,所以R&D会计准则变更,企业成长能力的提高可能较盈利能力的提高要晚。

H2:新R&D会计准则对R&D盈利性绩效指标具有改善功能。

H3:新R&D会计准则对R&D成长性绩效指标具有改善功能。

二、数据与检验

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鉴于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较为活跃,本文从2004年-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中选择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公司为研究样本。①在2004年-2007年已经在中小板上市并且对外公布了相应的2006-2008年3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②在2006-2008年3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中可以查到公司在这三年连续的研发投入支出总额。

自中小板2004年创立截止到2007年,共有202家企业成功在中小板招股发行上市,但是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只有94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全样本。同时笔者考虑到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其2006年的财务报告可能受到“上市”因素的干扰而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所以本文将全样本中2007年上市的公司剔除,保留从2004年到2006年上市的公司,共计44家作为本文研究的子样本做进一步的检验。本文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样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公司年度报告和CSMAR数据库等。

2.模型构建

具体而言,本文的OLS回归模型包括:盈利能力回归模型和成长能力回归模型。在数据回归处理过程中,本文分别用2006年和2007年的混合截面数据、2006年和2008年的混合截面数据以及2007年2008年两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200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进行了OLS回归处理。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回归模型如下:

(1)盈利能力指标回归分析模型:

从上表中交互变量DUM*RD与各盈利指标的回归系数看:①总样本中R&D会计准则与R&D盈利性绩效指标不相关(2006年、2008年混合截面数据的回归结果也与此类似)。②交互变量DUM*RD与ROEA、ROIG指标都不相关,这与本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是相吻合的。

4.进一步检验:子样本回归分析

从上表结果,我们发现:①盈利能力方面,新R&D会计准则对企业R&D盈利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减弱趋势(2007年、2008年两年的均值与200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回归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②成长能力方面,新R&D会计准则对企业R&D成长能力的影响表现为正向相关,但不显著,这与本文描述性统计结果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三、结论

根据上文分析,笔者认为子样本的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本文以子样本研究结果为主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假设(一)结果:新R&D会计准则实施,企业R&D投入绩效有所改变。根据总样本和子样本所做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以及OLS回归分析,三者的结论是趋于一致的,即新R&D会计准则实施后,交互变量(DUM*RD)与多数绩效考核指标显著相关。

(2)假设(二)结果:新R&D会计准则实施,对R&D盈利能力有短期改善功能。新R&D会计准则实施后,交互变量DUM*R&D与盈利绩效指标,如ROE、ROI、EPS等在2007年显示正向相关,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到2008年,这种关系有所变化,盈利绩效指标改善不显著并且有下滑趋势。

(3)假设(三)结果:无法判断新R&D会计准则,对R&D成长能力的影响。从总样本和子样本公司的实证检验结果来看,交互变量DUM*RD与成长能力绩效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不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所以,最后本文研究结论支持的观点是:我国2007年实施的新R&D会计准则取得了较大改善,对R&D盈利能力的提高短期内表现显著,同时新R&D会计准则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J].北京:会计研究,2001(3):20-27.

[2]袁艳红.现行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09(8).

[3]付丽娜.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龙淑华.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篇12

企业价值分析首先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分析。基于企业价值有历史价值、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分,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也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之分,要想在准确分析历史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有必要将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表,采用诸如物价指数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等不同方法调整转换为以现值表示的财务报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见,对企业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历史价值分析与未来价值分析的有机结合。

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广义的分析体系。它既包括传统财务分析中根据历史数据揭示企业现时价值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资金运营能力分析等,又包括企业盈利能力预测、风险水平预测、偿债能力预测等涉及企业未来价值的内容;既考虑企业的内部条件,又兼顾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因此,分析的结果更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步骤

1.明确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抛开行业经济特征的财务分析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同样的财务分析结论在不同行业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企业价值可能完全不同。行业经济特征是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只有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与发展前景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才能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结论的经济意义,缩短财务比率等相关指标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距离,使财务分析的结论对企业管理决策更有参考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认定行业经济特征一般应从需求、供应、生产、营销和财务五个方面考虑。其中,需求属性反映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敏感性、产业成长率、对行业周期的敏感程度、季节性影响等因素。供应属性是指产品或劳务提供方面的特征,由于某些行业的供应商众多,而另外一些行业的供应商则非常有限,因此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是判断供应属性的标准。就生产属性而言,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之分,它们和产品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是判断生产属性的标准。行业的营销属性涉及产品的消费者、分销渠道以及营销难易程度等。财务属性的认定则主要考虑行业的资本结构、与产品特征相匹配的负债水平以及投融资环境等。

2.了解企业为增强竞争力而采取的战略。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因此,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建立在对企业战略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尽管行业的经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弹性,但要想保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有企业仍必须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的、难以被效仿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财务分析者不仅要熟悉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惟此才能确保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3.正确理解和净化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的局限性,特别是管理当局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要采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净化财务报表,以增强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和公允性。在净化财务报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①不重复发生的项目或非常项目。这些项目对盈利的影响是暂时的,在评价企业绩效时最好予以剔除。②研究与开发、广告、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这些支出的人为安排对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盈利有很大的影响,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予以特别关注。③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诸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延迟确认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工程完工进度的估计等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失真,在财务分析时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调整。

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提供了财务分析者对财务报表特别项目进行调整所需要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者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合理判断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程度,以免得出错误的分析结论。

4.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水平。一般地讲,财务分析者对各种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如何计算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运用这些比率和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企业价值却又不够精通,做得很不到位。依前所述,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不是单纯地计算财务比率,也不是简单地陈述财务报表数据,而是将这些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行业特征、企业战略,甚至与行业周期联系起来预测和评价企业价值。因此,在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将企业的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放在特定行业与资本市场等环境中进行全方位比较、深层次分析和战略性预测,通过科学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来达到界定企业价值的目的。这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步骤。

5.提供科学、严密的分析结论,满足各种决策的需要。包括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等。这是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评价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必须按照以上步骤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这五个分析步骤及其有机循环,正是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区别于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的关键。

三、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内容

1.财务报表的调整。现行财务报表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编制的,当物价发生变化时,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有必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的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数据换算成现值数据;逐项评估法是按诸如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2.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收入盈利能力是盈利与收入之比。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不同,常用的收入盈利率有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这类指标除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外,还可粗略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资产盈利能力是盈利与资产之比,主要指标是资产盈利率[(税后利润+利息)÷资产平均余额]。该指标的用途广泛,用它与社会无风险期望收益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高低,评估企业经营效率;用它与企业负债成本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举债经营是否有利可图等。净资产盈利能力是税后利润与净资产之比,按税后利润的归属,该指标可划分为众多的具体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等。该类指标揭示企业投资者的实际获利能力,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3.风险水平分析。企业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这些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有经营杠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财务报表信息,只能对企业风险水平进行简略分析,若深入分析,则必须依赖比财务报表更详细的会计账簿资料。在揭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之后,还应对净资产盈利率的构成进行分析。净资产盈利率是由资产盈利率和因财务杠杆带来的风险盈利率两部分构成。这种分析在评价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