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7:15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1

研究对象选择我任教的江苏省射阳实验中学的初一(11)班、(14)班,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试。两个班级人数、性别以及原有的兴趣水平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偏差,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初一(1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极力采用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初一(1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分别是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水平。第一次对比是在半个学期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测试,第二次对比是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利用期末考试进行测试。成绩测试和调查在内容、时间、方式上相同。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数学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数学试卷,并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阅卷。数学兴趣水平则通过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来测试。此表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以及数学课的兴趣,对数学及数学作业的态度,学习数学的焦虑程度。被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应情况,按是否进行判定,分别赋分值1或是0,通过累计总分,来反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两次数学考试后,统计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别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两次考试前后成绩整体来看,每个班级的成绩均有提高,可能由于试卷难易度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第一次测试结果说明:经过半个学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行为的实施,两个班的平均分成绩已经开始有差别,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开始有区别;等到整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发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无论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优良率的对照。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验干预以后,实验班的成绩大幅攀升,明显好于对照班,创设良好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非常有效。

(二)数学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发放《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实验班60份,对照班60份,指导学生填写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测试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评判,累计总分后求平均数,以此反映检测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差异情况。测试结果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差异。期中阶段,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开始优于对照班,到了期末阶段,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已经明显好于对照班,并且兴趣提高的幅度也高于对照班。因而可以认定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试验后,实验班的数学兴趣水平显著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更应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有效数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寻找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有效性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学习有效性不能单独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识,提高时间效率的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占用学生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而且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上。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时间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信息等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有的放矢;要难度适宜,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各个学习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由重“教”转向重“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行为的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具有灵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应改变“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交给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学过程气氛宽松、自然,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参与进去,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2

二、根据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合作式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佼佼者,它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见的合作教学形式,主要有共同讨论形式的学习法、小组趣味竞赛形式的学习法、团队研究形式的学习法、拼图观察法、分组成果区分方法等,这些方法进行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索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这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合理分成几个小组,全班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这时小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在没有老师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发表了一般性的错误见解,同学之间也能帮助他及时改正,并使其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可能同学的某个观点引发大家的兴趣,进而积极思考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知识.此外,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既然是竞赛的形式,那就要分出胜负,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目光,学生肯定会提高自己对问题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课题继续下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竞争可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3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

[2]熊惠民.数学史方法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3]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5

[4]孙朝仁,臧雷.数学史方法研究[J].综合数学教学参考,2002(10):28-29.

[5]龙开奋.论数学史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60.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月.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傅顺文.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J].新课程导学,2015(4):8.

[3]王治春.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78.

[4]吴燕飞.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之友,2015(6):25.

[5]张明月.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傅顺文.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J].新课程导学,2015(4):8.

[7]王治春.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78.

[8]吴燕飞.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之友,2015(6):25.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徐美素.注重小学数学的人文教育[J].时代教育,2008,(04).

[2]钱丽.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08,(10).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4

7月14日晚19:30,召开了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名单;讨论通过了代表大会日程与议程安排;讨论通过了第九届初等数学研究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会论文获奖名单;讨论并通过了杨路教授、吴康教授、刘培杰教授、萧振纲教授授予第三届“初等数学研究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讨论并通过了王钦敏老师、秦庆雄老师、苏克义老师、黄丽生老师授予“第五届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 荣誉称号。

7月1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涂荣豹教授,合肥师范大学汤增产纪委书记出席了开幕式。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顾问和主要负责人杨世明、杨学枝、吴康、刘培杰、萧振刚、杨世国、孙文彩、江嘉秋等出席了开幕式。杨学枝理事长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汤增产书记致欢迎辞,江嘉秋秘书长作了理事会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回顾了第三届理事会近二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了二年来会员在初等数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以及学会今后的工作思路,报告还介绍了学会理事会申请筹备的一些情况。随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开幕式后,全体代表听取了2场高质量学术报告:涂荣豹教授为大会作了《教学生学会思考(新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内容既朴实又深刻,指出数学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认识力、教学生学会思考,整个过程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案例极具说服力,可操作性强,代表们受益匪浅;宋乃庆教授为大会作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若干争鸣问题》专题讲座,以争鸣为主题,广征博引,指出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若干争鸣问题,开拓了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路。

7月15日下午进行了8场10分钟学术报告:杨世明特级教师《初等数学杂谈》,沈文选教授《对教育数学的一些看法》,杨世国教授《三维欧氏空间中广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吴康副教授《正整数有序分拆积和式计算问题》,刘培杰编审《一道保送生试题的深度解读》,萧振纲教授《数列的广义差分》,台湾蔡坤龙董事长《台湾数学竞赛与初等数学研究》,杨学枝特级教师《浅谈点量》。学会专家的报告内容深刻,意义深远,报告的内容涉及了数学教育、教育数学,初等数学相关领域的许多研究专题,杨学枝和吴康先生的成果都是经历数十年的持续研究,令人感动。紧接着,大会分代数研究小组、几何研究小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小组进行了更加广泛的学术交流。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5

教学贵在总结,重在实践,精于应用。“写”,作为学习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展现才能智慧的重要手段,成为学习对象必须具有的学习技能。笔者认为,“写”不仅是学生必备的技能,而且是教师必有的技能。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写”活动的实施,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闪现的感触,不能及时“留档”,采用撰写教学小论文的形式及时记载,予以呈现,导致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得不到显著提升和增强。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论文,为教育教学“服务”,应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指导”和“遵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放大教学小论文功效,科学高效运用教学小论文,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效并举”。

一是反思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课堂教学“点滴”。教学活动要实现“教”与“学”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协调好“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过程,实际就是“回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再现进程,将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实践感悟和体会,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和呈现的过程。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师更深刻地思考和探究,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贴近课堂、更贴近学生。但笔者发现,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检查,但仅停留于“脑中”,没有及时将所思、所想、所感进行“记录”,形成文字材料教学小论文,导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除,发挥不出指导、促进功效。因此,教学小论文运用课堂,首先要做好“记载”工作,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工作,第一时间思考自身教学活动过程,记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在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等相关特性讲解传授基础上,利用初中生巩固练习活动环节,结合初中生巩固练习实情,自身进行教学举措的思考分析活动,并将讲授平行四边形性质感触体悟要点“记载”在备课笔记上,在课后教学感悟撰写时,围绕感悟要点,结合教学实情,撰写关于如何实施平行四边形性质有效教学的小论文,在记录自身教学“点滴”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优化教学活动举措。

二是剖析教学实践得失,明晰教学整改举措。教学小论文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修正”、“整改”教学实践手段、举措的“重任”。初中数学教师撰写教学心得、教学感悟等小论文时,不仅仅“停留”在总结教学活动,归纳教学心得的“浅层次”程度,而是“上升”到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教学得失,优化教学流程的“深层次”程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习借鉴他人教学成果,学习致用,进行自我剖析、检查等实践活动,准确找出教学实践活动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将自身教学过程、教学实情、教学成效等方面,一一对比,进行分析,内心形成针对性、深刻性、实在性显著的教学举措,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提高教学活动实效。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小论文,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参考。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教学中,教者以往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告知的讲授法,在教学心得、教后感等教学小论文撰写中,结合教学实情和学习实际,认真思考剖析后,认识到直接告知答案的讲授法存在的不足。在教学小论文教学设想部分写作时,经常深入思考研析,提出了师生互动式、类比法等教学举措,将初中生融入探究知识内涵要义活动范围内,引导初中生自己通过“已知、求证”的格式,进行性质定理1内容的书写活动,并共同合作进行初步分析活动。教师实时向初中生指出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应具备的条件,使初中生深刻认识到,其相似条件要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举措中进行利用和实践,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是放大教学指导功效,推动教学活动进程。教学小论文的撰写,其目的之一,就是推进教学进程,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实效。实践证明,经验成果重在应用,贵在运用。教学小论文是具有深厚“底气”、科学“指导”特性的经验成果,教师不仅要善于“写”,更重要的是善于“用”,要由拿来主义精神,吸收其精华,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大限度放大教学小论文的指导功效,推动教学进程。如“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教学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借鉴夏桂云老师所撰写的《关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习题变换》此篇小论文,认真阅读体悟,认识到切实的判定和性质的条件变换主要有互换条件结论、角动线定、线移量变等形式,并借用该论文所提出的典型案例,在此节习题课讲解中,现对教材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讲解,然后采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对所讲案例进行条件或结果的变化,组织初中生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条件下或不同结论下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并且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套路,从而在多样变化的变式练习中,思维得到开阔,增强驾驭复杂数学习题的能力,提高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以及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教学小论文的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课题,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形成的成果相对较少,还望同仁积极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为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6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理论也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题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课题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本文笔者将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在课上通过自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讲给同学听,然后教师对每个学生所讲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讲出几何图形的知识点,教师在总结的时候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体会。

二、数学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已经不是苦难的事情了,但是初中生仍然不会有效地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帮助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完成数学课程。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交流探讨数学知识,再经过自己的总结讲给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也会使学生增强与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从而让学生在遇到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可以与他人交流。

三、数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研究数学课题理论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会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当学生理解教学知识点时,学生就会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1-01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合作学习成为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此方式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发挥个性,增添课堂活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经常照搬照抄其它教师的做法,那么此类合作学习方式便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所以,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当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1.1 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使学生自由结组,在小组中讨论问题,但是,在讨论中往往不考虑层次性,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常常是把时间花费在讨论问题中,教学效果不明显,尽管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是,实际为一盘散沙。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安排确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讨论过程,并不能巧妙的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将合作学习形式化。

1.2 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般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积极培养教师教学,但是,其它的学生滥竽充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那些学生不愿意讨论,而是不清楚该如何进行讨论,不能围绕主体进行讨论。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个体间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在学生心理会有所顾虑,不愿意和其它学生合作学习。

1.3 教师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协作者,与此同时,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又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合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和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在研究某个问题时,教师只是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并没有给与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常常在合作学习中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这样一来,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过程教学的特性。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优势

大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特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此方式也有利于较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除此之外,合作学习又可以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建议与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时,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如果教师设置的知识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总结出高质量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特性;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一旦分组不科学,那么那些成绩偏差的学生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只获得一些表面知识。另外,合理的分组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确定分组后,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这样一来,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应该避免指出学习知识点后就开始讨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还没有了解知识点情况下,并运用知识点展开套路,从而使学生讨论问题也没有任何针对性。所以,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以后,便会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学习讨论打下牢固的基础。

4 加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4.1 进行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现如今,我国教育部对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除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外,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也必须是最新的。特别是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教师是一个协作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体会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收获与快乐,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另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通常要遵循两种原则:第一,异质搭配原则。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使他们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同,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学习,最终取得共同进步。第二,男女搭配原则。在小组内,男女比例尽量做到相同,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又能提高小组间的竞争力。

4.2 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必须由教师设置既合理,又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师生间要监理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深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有理数乘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4×5、4×(-5)、(-4)×5等设置相应、合理的问题情景,进而便可以得出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另外,也可以采用生活情景开展合作学习。现如今,新课标要求数学要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将数学学习和生活情景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合作学习的空间。此种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比如:在讲解数轴或者相反数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这样一来,可以真正反映出数轴、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更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

总体来说,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解决合作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志红.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技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1).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82-02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数学主要研究的数量关系、空间,符号体系具有严密性,公式结构也是独特的,图像语言非常形象。和小学数学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拥有逻辑性的教材结构、更强的系统性。首先在知识衔接上,后边学习的基础往往是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表现在数学知识掌握的技能技巧方面,已有的技能技巧是新的技能技巧形成的前提条件。概括起来讲,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

(一)抽象性

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抽象性相比,初中数学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借助于抽象才形成起来的数学,也是凭借抽象发展的。对象的具体内容是抽象的数学撇开的,而只是保留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数学的合理性等,而不同于可以借助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那样,严密的逻辑方法才能保证其实现。

(二)逻辑的严密性

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任何被承认的数学结论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逻辑推理的。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科学都会有逻辑工具的应用。但和其它科学相比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

(三)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运用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数学化各门科学,是一大趋势。互相联系的三个数学的特点,抽象性的高度,决定了严密性的逻辑,同时又确保其应用性的广泛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

新课标形势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包含以下几个过程:

(一)教师专业化的学习

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进教学改革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师应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对大众数学、新的教学理论的了解;加强对当下数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的了解,把握数学学科改革的大体方向;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和把握;加强对本学段全套数学教材的钻研;各个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应积极参与,学校数学课程的培训和研究应主动参加,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不断加强数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教师学科备课

(1)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计划。

(2)了解国家精神和学校要求,明白教材理念和精神。

(3)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巩固好本阶段和上阶段已完成的阶段性的胜利。

(4)制定复习计划。

(三)教师课堂教课

1.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

(1)实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此阶段的心理基础、特征、认知水平。

(2)学习资源、素材应提供丰富、恰当,教学媒体的运用有助自主学习课堂的建构。

(3)有学习组织的有序,数学教学过程清晰。

(4)学习指导的合理有效。数学问题情景的合理创设,学生探究心理被激发;

(四)批改作业

1.布置作业紧扣新课标,习题的精选,适当的难度,适中的份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减轻。

2.题型避免单一,注重弹性,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必须批改统一布置的作业。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落后的观念,学习积极性缺乏

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为主,讲的越多越好,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练习也很机械,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只注重形式,忽视教学本质

有些老师课堂上只一味的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互动的目的并没有很多思考。随意的带动学生,随意的开展讨论,只是对新课标的理解的流于形式。

(三)单调的形式,没有互动

和上一条相比,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只是讲解各个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更有甚者让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公式,或者例题,课堂上根本没有和学生有互动,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四)互动没有深度,层次停留在表面

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老师经常一味的提问,学生机摸不着头脑的回答,很机械。我们还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问题在于老师的提问很有问题。

(五)教师只是喜欢数学好的学生

我们都喜欢好孩子,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老师关注,成绩会越来越好,但是有些本来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会愈来愈差。

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要想上课有东西可讲,老师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保证其理论知识不断的更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了影响了学生的水平。

(二)课堂气氛要平等,和谐

教师要亲切,和蔼可亲,讲堂上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的对待自己的学生。

(三)扩大互动范围

教师要注重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某些特别的学生。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的收益,我们应该坚持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水平,个性化的制定教学方法。

(四)深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结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和谐统一(下转147页)

(上接182页)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又能学习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成长,获得人生的感悟和总结。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制定该阶段的教学过程和适用的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小结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其该时期的特点,该阶段的数学教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应该深化教学过程,找到最优教学办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又能学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2010.张传敏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02-01

一、讨论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实讲为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在课下进行大量重复练习,这种枯燥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被动性。然而,在讨论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讨论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加上初中数学知识难度的提高,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讨论式教学,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增强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讨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学生面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当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课堂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风采,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授数学课的时候,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激烈的交流,对于比较难的问题,通过团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所以,讨论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不会仅仅依赖老师,而会主动去向其他同学求助,相互讨论,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五、讨论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所谓讨论式教学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将讨论嵌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有一定的适用性,所以教师将讨论式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时,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其应用。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如果老师直接枯燥地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兴趣。所以,在将讨论式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时,教师应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精心安排,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最好能够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讨论内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讨论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分组讨论生活中所遇到的对称物品,然后让每组同学列举,看哪组同学列举的最多,并指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这样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讨论,从而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满怀好奇心,并充满兴趣地去听这节课,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在接受知识点时有点吃力,对所学内容有争议,或者是遇到了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小组讨论后如果仍有问题,那么老师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问题的本质。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间,不能让时间过长或过短,提高课堂的效率。时间过长会影响整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时间过短,学生之间未充分交流,一知半解,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和目的,白白浪费时间,流于形式。例如,在学习抛物线 y=ax2 +bx+c的图形时,教师讲完时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之间讨论并根据a、b、c的取值不同,分别画出y=ax2 +bx+c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讨论时机,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地去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教师要掌握好讨论形式,发挥主导作用

讨论式教学并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时间,进行有效的讨论。老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确定恰当的讨论形式,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要使学生全员动起来、全员参与。然后教师要对讨论的内容提前设定,使学生能够对要讨论的内容进行预先思考。另外,教师要仔细记录好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授课时进行一一解答。一次成功的讨论,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认真思考,确定好的讨论主题,并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讨论形式。而且,教师要把握好讨论方向,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对于一个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然后让各小组成员进行抛硬币试验,每组抛30次,并分别记录正反面的次数,求出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最后,将各小组的结果进行累计,求出总的正反面发生的概率并对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通过同学之间的重复试验,加上对问题的讨论,我们就可以得出概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后概率的趋于稳定性。通过讨论式的学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为了更好地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目的设置讨论话题,并把握好讨论时机与时间,对讨论方向进行控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所在,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出彩。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42-01

教学应用组或者班级联合分班等一些常见的模式,将教学内外的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结合起来,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团队的效应,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能力,通过团队之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教学目的。在新课标的推广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已经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慢慢地将合作学习模式融入进去。如今,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这样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对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初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大多数还在沿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新课标正在推广中,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标融入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没让新课改进入课堂,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仅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创新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他们对旧的教学模式的依赖使得他们的思想被束缚住了。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尽管有些教师已经开始了新课标的实践,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内容,比如在小组合作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面对这个新的模式不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科学小组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实际情况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对教学理论认知的深浅直接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的数学教学思想会在教学方法模式上显现。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了解,对合作学习的目标、意义、理论基础、应用方法和条件等进行剖析,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加入实践中,建立科学小组,确定小组人数。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人越多,想法就越多,分歧就越多,学习中很难得出统一有效的结论,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出现的。人少了,想法就少,达不到创新和合作的目的。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例如:在讲解排列组合时,由于排列组合的基数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可以以2为起点逐个增加,并进行排列组合,用这种直观的方法讲解排列组合,并启发学生对其规律进行总结,达到教学目的。

2、加强教师指导和参与。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而是作为合作者与学生交流。但是,教师要明确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学习目的、遵守纪律、学习时间和主要内容。其次,教师要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尤其是疑难问题。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将每组学生的疑问总结到一起,在课堂上提出,由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解答。当然,教师要掌握好时间,并对正确解答作出最终结论。最后,教师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例如: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走到学生身边,听一听学生的讨论过程,参与他们的讨论,做到对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方向和分歧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有序地展开,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3、加强教师对学生良好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最重要的是“合”,如果教学中出现不和的现象,那么教学都无法有效实施。首先,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因个人情绪而忽略有价值的、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其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1=2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学生要学会深究和探讨,不能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最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关系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不能被别人听懂,是得到认同的第一步。例如:两列火车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速度、时间、起始距离、最后的时间点等都要表达清楚,如果这些关键点表达不正确或者逻辑混乱,那么听的人就会不知所云,无法进行进一步学习。

4、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是对小组学习效果的一种直观反映。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成绩,更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系列化学反应。重视学生的个人优点,合理进行评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数列,有的学生擅长几何,有的学生则擅长应用题,但是教师不能根据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在小组内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重点关注,在身心等方面进行鼓励,鼓励其积极发言,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间、小组间的互评也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教学资源、教师水平和生源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客观正确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合理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作出贡献。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篇12

1 教师在日常教学注重对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

分类的思想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若是我们去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分类,举例而言,学生对书籍、杂物、衣服、的分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把这种分类思想引入到数学之中,所以说,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对数学内容的传授时,一定要分模块、分类型进行授课,将分类讨论的思想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去。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数》这一概念的时候,将数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然后再分类进行讲解。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运用分类思想,学生就会逐渐感受到分类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而强化他们对数学的分类思想,逐步形成对数学问题分类处理的意识,并能够模仿教师去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分类的基本条件就是确定好分类对象,而且对分类标准进行统一化。教师若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对初中生在数学方面的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培养,那么分类讨论这一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简化讨论方法

由于初中生年龄尚小,对分类讨论这一抽象的概念也是刚刚接触,往往会想得过于复杂,这样反而造成一个比较糟糕的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分类讨论方法,运用的讨论方法要尽可能地简化,这样才能起到分类讨论的作用。而教材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说,在《绝对值》这一刻上,教材对绝对值得三种情况分得非常明确,那么分成这三种情况是为了什么呢?自然是为了讨论,分类和讨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分类的目的就是讨论,教师要把这一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进行对问题的分类讨论时做到言简意赅,避免出错。

3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在进行分类讨论时的思维缜密性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思维的缜密性,就必须以身作则,在进行问题的讲解时,要全面考虑问题,确保自己思维的缜密性。与此同时,在分析问题时,只有做到缜密思考,才能确保在后来繁杂的解题过程中仍然保持头脑清醒,理清解题思路。在思维缜密性的培养上,教师不妨让学生多多进行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分类的原则,做到不重不漏,举例而言,笔者在讲解《不等式》这一部分时,给了这道题:解不等式 (a+1)>a2-1,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后,有的学生直接把

a+1除了过去,而另一些对分类讨论有一定意识的学生,就会注意到要对a+1的正负以及是否为零进行讨论。所以说学生在自己做题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意识,并且能够提高考虑问题的缜密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