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化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9:41

纳米化学论文

纳米化学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它涉及到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1]。目前,纳米科技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人类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科技,在信息技术、生物与农业、环境能源、生命医学以及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将促使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对纳米材料的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对材料专业人才的需要。在教材的方面,一直没有一本面向研究生教学的、较系统性的纳米材料的教材。本文拟从纳米材料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高等院校材料类研究生专业进行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目的制定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使硕士研究生能够了解、掌握纳米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和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掌握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原理;掌握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测试方法;了解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和安全性;了解纳米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以便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当今纳米科学的最新研究前沿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纳米材料正蓬勃发展,其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泛,涵盖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界面等多中学科,内容广泛[2]。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也出现了很多介绍纳米效应、纳米技术应用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文献和资料,对推动纳米科技的健康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教材的方面,一直没有一本面向研究生教学的、较系统性的纳米材料的教材。根据笔者从事纳米材料课程教学的实践,认为要达到前面提出的纳米材料课程教学目的。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展史;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纳米材料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原理;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测试方法;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和安全性;纳米材料最新研究进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可以考虑将教学内容分会以下6个部分。

2.1 绪论

从纳米材料的新奇特性开始,讲述纳米材料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以及发展史。根据材料的分类方法讲述纳米材料的分类方法及特点。讲述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特性。重点讲述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基本性能。并结合我国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和学生研究方向进行相关讨论,激发学生对纳米材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2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能

主要内容涉及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特征;纳米材料的热学、磁学、光学等物理特性;纳米材料的吸附、分散、团聚等化学特性。将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与结构关联,按照基本结构-基本特性-特殊结构-特殊效应-特殊功能-特殊应用这一思路,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起到举一反三效果。

2.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按照纳米材料维数分类方法,讲述零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二维纳米材料、三维纳米材料的特征、制备方法和基本原理。重点讲述蒸发-冷凝法、溅射法、气相化学合成法等气相方法和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溶剂热法等液相方法。并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对相关材料和方法进行详细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关制备方法,为随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4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测试方法

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纳米材料表征仪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纳米材料测试的主要方法和仪器,并掌握各种仪器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使同学们认识到纳米材料研究的高技术特点。

2.5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和安全性

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和安全性。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报道,介绍一些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让学生们了解纳米材料的不足之处,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则,以便在随后的纳米材料相关研究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6最新研究进展

根据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热点,如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灯,讲述纳米科技领域国际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了解国际最新研究热点。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多媒体教学

针对纳米材料课程内容广泛,知识点多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优点,可以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将信息量大的课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同学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讲述纳米材料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时,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方便学生们理解。讲述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时,可以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展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2交互式讨论

利用交互式讨论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课程内容,将学生划分多个课题小组,进行课堂讨论。例如,讲述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等方式了解该方法;其次,在课堂上就该方法、原理和实践应用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最后老师指出该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种交互式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3]。

3.3实践操作相结合

纳米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使学生对纳米材料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涉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纳米材料表征仪器内容时,结合具体情况,可安排一定时间上机观察和操作。

4 结语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对纳米材料的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对材料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从纳米材料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高等院校材料类研究生专业进行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探讨,实践证明,这些举措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精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纳米化学论文篇2

由于纳米技术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地区)纷纷将纳米技术的研发作为21世纪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器,相继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计划,以指导和推进本国纳米科技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一些国家虽然没有专项的纳米技术计划,但其他计划中也往往包含了纳米技术相关的研发。

(1)发达国家和地区雄心勃勃

为了抢占纳米科技的先机,美国早在2000年就率先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NNI),其宗旨是整合联邦各机构的力量,加强其在开展纳米尺度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开发工作方面的协调。2003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这标志着纳米技术已成为联邦的重大研发计划,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全面展开。

日本政府将纳米技术视为“日本经济复兴”的关键。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作为4大重点研发领域,并制定了多项措施确保这些领域所需战略资源(人才、资金、设备)的落实。之后,日本科技界较为彻底地贯彻了这一方针,积极推进从基础性到实用性的研发,同时跨省厅重点推进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研发。

欧盟在2002—2007年实施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也对纳米技术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该计划将纳米技术作为一个最优先的领域,有13亿欧元专门用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功能材料、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还力图制定欧洲的纳米技术战略,目前,已确定了促进欧洲纳米技术发展的5个关键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势头;加强研发基础设施;从质和量方面扩大人才资源;重视工业创新,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考虑社会因素,趋利避险。另外,包括德国、法国、爱尔兰和英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还制定了各自的纳米技术研发计划。

(2)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瞄准先机

意识到纳米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纷纷制定纳米科技发展战略。韩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促进纳米技术10年计划》,2002年颁布了新的《促进纳米技术开发法》,随后的2003年又颁布了《纳米技术开发实施规则》。韩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3个主要技术领域,以提升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的水平;到2010年10年计划结束时,韩国纳米技术研发要达到与美国和日本等领先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5位的行列。

中国台湾自1999年开始,相继制定了《纳米材料尖端研究计划》、《纳米科技研究计划》,这些计划以人才和核心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追求“学术卓越”和“纳米科技产业化”为目标,意在引领台湾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产业竞争优势。

(3)发展中大国奋力赶超

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的势头,也制定了自己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2001年7月就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并先后建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明确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的路线图,确定中国在目前和中长期的研发任务,以便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指导与协调,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争取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鉴于未来最有可能的技术浪潮是纳米技术,南非科技部正在制定一项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可望在2005年度执行。印度政府也通过加大对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纳米科技研发投入一路攀升

纳米科技已在国际间形成研发热潮,现在无论是富裕的工业化大国还是渴望富裕的工业化中国家,都在对纳米科学、技术与工程投入巨额资金,而且投资迅速增加。据欧盟2004年5月的一份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世界公共投资从1997年的约4亿欧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亿欧元以上。私人的纳米技术研究资金估计为20亿欧元。这说明,全球对纳米技术研发的年投资已达50亿欧元。

美国的公共纳米技术投资最多。在过去4年内,联邦政府的纳米技术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5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9.8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据《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在2005~2008财年联邦政府将对纳米技术计划投入37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防部及其他部门将用于纳米研发的经费。

日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纳米技术投资国。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支持纳米科学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4亿美元激增至2003年的近8亿美元,而2004年还将增长20%。

在欧洲,根据第六个框架计划,欧盟对纳米技术的资助每年约达7.5亿美元,有些人估计可达9.15亿美元。另有一些人估计,欧盟各国和欧盟对纳米研究的总投资可能两倍于美国,甚至更高。

中国期望今后5年内中央政府的纳米技术研究支出达到2.4亿美元左右;另外,地方政府也将支出2.4亿~3.6亿美元。中国台湾计划从2002~2007年在纳米技术相关领域中投资6亿美元,每年稳中有增,平均每年达1亿美元。韩国每年的纳米技术投入预计约为1.45亿美元,而新加坡则达3.7亿美元左右。

就纳米科技人均公共支出而言,欧盟25国为2.4欧元,美国为3.7欧元,日本为6.2欧元。按照计划,美国2006年的纳米技术研发公共投资增加到人均5欧元,日本2004年增加到8欧元,因此欧盟与美日之间的差距有增大之势。公共纳米投资占GDP的比例是:欧盟为0.01%,美国为0.01%,日本为0.02%。

另外,据致力于纳米技术行业研究的美国鲁克斯资讯公司2004年的一份年度报告称,很多私营企业对纳米技术的投资也快速增加。美国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约为17亿美元,占全球私营机构38亿美元纳米技术投资的46%。亚洲的企业将投资14亿美元,占36%。欧洲的私营机构将投资6.5亿美元,占17%。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纳米技术的创新时代必将到来。

3、世界各国纳米科技发展各有千秋

各纳米科技强国比较而言,美国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尚无确定的赢家和输家。

(1)在纳米科技论文方面日、德、中三国不相上下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的纳米论文统计结果,2000—2002年,共有40370篇纳米研究论文被《2000—2002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纳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1年和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22%和18.26%。

2000—2002年纳米研究论文,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3年累计论文数超过10000篇,几乎占全部论文产出的30%。日本(12.76%)、德国(11.28%)、中国(10.64%)和法国(7.89%)位居其后,它们各自的论文总数都超过了3000篇。而且以上5国2000—2002年每年的纳米论文产出大都超过了1000篇,是纳米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是纳米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增长幅度最为突出,2000年中国纳米论文比例还落后德国2个多百分点,到2002年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日本接近。

在上述5国之后,英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发表的论文数也较多,各国3年累计论文总数都超过了1000篇,且每年的论文数排位都可以进入前10名。这5个国家可以列为纳米研究较活跃的国家。

另外,如果欧盟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其论文量则超过36%,高于美国的29.46%。(2)在申请纳米技术发明专利方面美国独占鳌头

据统计:美国专利商标局2000—2002年共受理2236项关于纳米技术的专利。其中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454项),其次是日本(368项)和德国(118项)。由于专利数据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所以美国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所占比例超过了60%。日本和德国分别以16.46%和5.28%的比例列在第二位和第三位。英国、韩国、加拿大、法国和中国台湾的专利数也较多,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

专利反映了研究成果实用化的能力。多数国家纳米论文数与专利数所占比例的反差较大,在论文数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专利数所占比例超过论文数所占比例的国家和地区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说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纳米技术研究上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而实用化能力较弱。

(3)就整体而言纳米科技大国各有所长

美国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等领域快速发展。随着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和生物分子追踪中的应用,目前美国纳米研究热点已逐步转向医学领域。医学纳米技术已经被列为美国国家的优先科研计划。在纳米医学方面,纳米传感器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已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前列腺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专门出台了一项《癌症纳米技术计划》,目的是将纳米技术、癌症研究与分子生物医学相结合,实现2015年消除癌症死亡和痛苦的目标;利用纳米颗粒追踪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活动也是一个研究热门,这对于研究艾滋病病毒、癌细胞等在人体内的活动情况非常有用,还可以用来检测药物对病毒的作用效果。利用纳米颗粒追踪病毒的研究也已有成果,未来5~10年有望商业化。

虽然医学纳米技术正成为纳米科技的新热点,纳米技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应用仍然引人关注。美国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纳米级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应用研究,期望突破传统的极限,让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技术是这一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不少科学家试图利用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颗粒,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这些颗粒,使其成为体积小而运算快的芯片。这种技术本来有望取代传统光刻法制造芯片的技术。在光学新材料方面,目前已有可控直径5纳米到几百纳米、可控长度达到几百微米的纳米导线。

日本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实力强大,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尚未脱离基础和应用研究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纳米管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

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合成法和激光烧蚀法等现有方法,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细川公司展出的低温连续烧结设备引起关注。它能以每小时数千克的速度制造粒径在数十纳米的单一和复合的超微粒材料。东丽和三菱化学公司应用大学开发的新技术能把制造碳纳米材料的成本减至原来的1/10,两三年内即可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日本高度重视开发检测和加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的性能不断提高,并涌现了诸如数字式显微镜、内藏高级照相机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型原子力显微镜等新产品。科学家村田和广成功开发出亚微米喷墨印刷装置,能应用于纳米领域,在硅、玻璃、金属和有机高分子等多种材料的基板上印制细微电路,是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内为纳米技术寻找用武之地,如制造单个电子晶体管、分子电子元件等更细微、更高性能的元器件和量子计算机,解析分子、蛋白质及基因的结构等。不过,这些研究大都处于探索阶段,成果为数不多。

欧盟在纳米科学方面颇具实力,特别是在光学和光电材料、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学、磁性材料、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超导体、复合材料、医学材料、智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能力较强。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4、纳米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目前,纳米技术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展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据统计:2004年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4400亿美元。为此,各纳米技术强国为了尽快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都在加紧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进程。

美国国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们认为,美国大公司自身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不足,导致美国在该领域的开发应用缺乏动力,因此,尝试建立一个由多所大学与大企业组成的研究中心,希望借此使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国联邦政府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一起斥巨资在洛杉矾地区建立一个“纳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便及时有效地将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界。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二是与大企业合作,使最新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其研究领域涉及纳米计算、纳米通讯、纳米机械和纳米电路等许多方面,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将被率先应用于美国国防工业。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正在认真探索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其产品和工艺的潜力。IBM、惠普、英特尔等一些IT公司有可能在中期内取得突破,并生产出商业产品。一个由专业、商业和学术组织组成的网络在迅速扩大,其目的是共享信息,促进联系,加速纳米技术应用。

日本企业界也加强了对纳米技术的投入。关西地区已有近百家企业与16所大学及国立科研机构联合,不久前又建立了“关西纳米技术推进会议”,以大力促进本地区纳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东丽、三菱、富士通等大公司更是纷纷斥巨资建立纳米技术研究所,试图将纳米技术融合进各自从事的产业中。

纳米化学论文篇3

由于纳米技术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地区)纷纷将纳米技术的研发作为21世纪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器,相继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计划,以指导和推进本国纳米科技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一些国家虽然没有专项的纳米技术计划,但其他计划中也往往包含了纳米技术相关的研发。

(1)发达国家和地区雄心勃勃

为了抢占纳米科技的先机,美国早在2000年就率先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NNI),其宗旨是整合联邦各机构的力量,加强其在开展纳米尺度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开发工作方面的协调。2003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这标志着纳米技术已成为联邦的重大研发计划,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全面展开。

日本政府将纳米技术视为“日本经济复兴”的关键。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作为4大重点研发领域,并制定了多项措施确保这些领域所需战略资源(人才、资金、设备)的落实。之后,日本科技界较为彻底地贯彻了这一方针,积极推进从基础性到实用性的研发,同时跨省厅重点推进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研发。

欧盟在2002—2007年实施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也对纳米技术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该计划将纳米技术作为一个最优先的领域,有13亿欧元专门用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功能材料、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还力图制定欧洲的纳米技术战略,目前,已确定了促进欧洲纳米技术发展的5个关键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势头;加强研发基础设施;从质和量方面扩大人才资源;重视工业创新,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考虑社会因素,趋利避险。另外,包括德国、法国、爱尔兰和英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还制定了各自的纳米技术研发计划。

(2)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瞄准先机

意识到纳米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纷纷制定纳米科技发展战略。韩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促进纳米技术10年计划》,2002年颁布了新的《促进纳米技术开发法》,随后的2003年又颁布了《纳米技术开发实施规则》。韩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3个主要技术领域,以提升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的水平;到2010年10年计划结束时,韩国纳米技术研发要达到与美国和日本等领先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5位的行列。

中国台湾自1999年开始,相继制定了《纳米材料尖端研究计划》、《纳米科技研究计划》,这些计划以人才和核心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追求“学术卓越”和“纳米科技产业化”为目标,意在引领台湾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产业竞争优势。

(3)发展中大国奋力赶超

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的势头,也制定了自己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2001年7月就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并先后建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明确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的路线图,确定中国在目前和中长期的研发任务,以便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指导与协调,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争取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鉴于未来最有可能的技术浪潮是纳米技术,南非科技部正在制定一项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可望在2005年度执行。印度政府也通过加大对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纳米科技研发投入一路攀升

纳米科技已在国际间形成研发热潮,现在无论是富裕的工业化大国还是渴望富裕的工业化中国家,都在对纳米科学、技术与工程投入巨额资金,而且投资迅速增加。据欧盟2004年5月的一份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世界公共投资从1997年的约4亿欧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亿欧元以上。私人的纳米技术研究资金估计为20亿欧元。这说明,全球对纳米技术研发的年投资已达50亿欧元。

美国的公共纳米技术投资最多。在过去4年内,联邦政府的纳米技术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5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9.8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据《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在2005~2008财年联邦政府将对纳米技术计划投入37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防部及其他部门将用于纳米研发的经费。

日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纳米技术投资国。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支持纳米科学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4亿美元激增至2003年的近8亿美元,而2004年还将增长20%。

在欧洲,根据第六个框架计划,欧盟对纳米技术的资助每年约达7.5亿美元,有些人估计可达9.15亿美元。另有一些人估计,欧盟各国和欧盟对纳米研究的总投资可能两倍于美国,甚至更高。

中国期望今后5年内中央政府的纳米技术研究支出达到2.4亿美元左右;另外,地方政府也将支出2.4亿~3.6亿美元。中国台湾计划从2002~2007年在纳米技术相关领域中投资6亿美元,每年稳中有增,平均每年达1亿美元。韩国每年的纳米技术投入预计约为1.45亿美元,而新加坡则达3.7亿美元左右。

就纳米科技人均公共支出而言,欧盟25国为2.4欧元,美国为3.7欧元,日本为6.2欧元。按照计划,美国2006年的纳米技术研发公共投资增加到人均5欧元,日本2004年增加到8欧元,因此欧盟与美日之间的差距有增大之势。公共纳米投资占GDP的比例是:欧盟为0.01%,美国为0.01%,日本为0.02%。

另外,据致力于纳米技术行业研究的美国鲁克斯资讯公司2004年的一份年度报告称,很多私营企业对纳米技术的投资也快速增加。美国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约为17亿美元,占全球私营机构38亿美元纳米技术投资的46%。亚洲的企业将投资14亿美元,占36%。欧洲的私营机构将投资6.5亿美元,占17%。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纳米技术的创新时代必将到来。

3、世界各国纳米科技发展各有千秋

各纳米科技强国比较而言,美国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尚无确定的赢家和输家。

(1)在纳米科技论文方面日、德、中三国不相上下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的纳米论文统计结果,2000—2002年,共有40370篇纳米研究论文被《2000—2002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纳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1年和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22%和18.26%。

2000—2002年纳米研究论文,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3年累计论文数超过10000篇,几乎占全部论文产出的30%。日本(12.76%)、德国(11.28%)、中国(10.64%)和法国(7.89%)位居其后,它们各自的论文总数都超过了3000篇。而且以上5国2000—2002年每年的纳米论文产出大都超过了1000篇,是纳米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是纳米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增长幅度最为突出,2000年中国纳米论文比例还落后德国2个多百分点,到2002年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日本接近。

在上述5国之后,英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发表的论文数也较多,各国3年累计论文总数都超过了1000篇,且每年的论文数排位都可以进入前10名。这5个国家可以列为纳米研究较活跃的国家。

另外,如果欧盟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其论文量则超过36%,高于美国的29.46%。

(2)在申请纳米技术发明专利方面美国独占鳌头

据统计:美国专利商标局2000—2002年共受理2236项关于纳米技术的专利。其中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454项),其次是日本(368项)和德国(118项)。由于专利数据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所以美国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所占比例超过了60%。日本和德国分别以16.46%和5.28%的比例列在第二位和第三位。英国、韩国、加拿大、法国和中国台湾的专利数也较多,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

专利反映了研究成果实用化的能力。多数国家纳米论文数与专利数所占比例的反差较大,在论文数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专利数所占比例超过论文数所占比例的国家和地区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说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纳米技术研究上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而实用化能力较弱。

(3)就整体而言纳米科技大国各有所长

美国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等领域快速发展。随着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和生物分子追踪中的应用,目前美国纳米研究热点已逐步转向医学领域。医学纳米技术已经被列为美国国家的优先科研计划。在纳米医学方面,纳米传感器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已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前列腺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专门出台了一项《癌症纳米技术计划》,目的是将纳米技术、癌症研究与分子生物医学相结合,实现2015年消除癌症死亡和痛苦的目标;利用纳米颗粒追踪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活动也是一个研究热门,这对于研究艾滋病病毒、癌细胞等在人体内的活动情况非常有用,还可以用来检测药物对病毒的作用效果。利用纳米颗粒追踪病毒的研究也已有成果,未来5~10年有望商业化。

虽然医学纳米技术正成为纳米科技的新热点,纳米技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应用仍然引人关注。美国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纳米级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应用研究,期望突破传统的极限,让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技术是这一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不少科学家试图利用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颗粒,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这些颗粒,使其成为体积小而运算快的芯片。这种技术本来有望取代传统光刻法制造芯片的技术。在光学新材料方面,目前已有可控直径5纳米到几百纳米、可控长度达到几百微米的纳米导线。

日本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实力强大,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尚未脱离基础和应用研究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纳米管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

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合成法和激光烧蚀法等现有方法,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细川公司展出的低温连续烧结设备引起关注。它能以每小时数千克的速度制造粒径在数十纳米的单一和复合的超微粒材料。东丽和三菱化学公司应用大学开发的新技术能把制造碳纳米材料的成本减至原来的1/10,两三年内即可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日本高度重视开发检测和加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的性能不断提高,并涌现了诸如数字式显微镜、内藏高级照相机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型原子力显微镜等新产品。科学家村田和广成功开发出亚微米喷墨印刷装置,能应用于纳米领域,在硅、玻璃、金属和有机高分子等多种材料的基板上印制细微电路,是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内为纳米技术寻找用武之地,如制造单个电子晶体管、分子电子元件等更细微、更高性能的元器件和量子计算机,解析分子、蛋白质及基因的结构等。不过,这些研究大都处于探索阶段,成果为数不多。

欧盟在纳米科学方面颇具实力,特别是在光学和光电材料、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学、磁性材料、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超导体、复合材料、医学材料、智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能力较强。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4、纳米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目前,纳米技术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展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据统计:2004年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4400亿美元。为此,各纳米技术强国为了尽快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都在加紧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进程。

美国国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们认为,美国大公司自身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不足,导致美国在该领域的开发应用缺乏动力,因此,尝试建立一个由多所大学与大企业组成的研究中心,希望借此使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国联邦政府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一起斥巨资在洛杉矾地区建立一个“纳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便及时有效地将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界。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二是与大企业合作,使最新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其研究领域涉及纳米计算、纳米通讯、纳米机械和纳米电路等许多方面,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将被率先应用于美国国防工业。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正在认真探索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其产品和工艺的潜力。IBM、惠普、英特尔等一些IT公司有可能在中期内取得突破,并生产出商业产品。一个由专业、商业和学术组织组成的网络在迅速扩大,其目的是共享信息,促进联系,加速纳米技术应用。

日本企业界也加强了对纳米技术的投入。关西地区已有近百家企业与16所大学及国立科研机构联合,不久前又建立了“关西纳米技术推进会议”,以大力促进本地区纳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东丽、三菱、富士通等大公司更是纷纷斥巨资建立纳米技术研究所,试图将纳米技术融合进各自从事的产业中。

纳米化学论文篇4

由于纳米技术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地区)纷纷将纳米技术的研发作为21世纪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器,相继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发表和推进本国纳米科技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一些国家虽然没有专项的纳米技术计划,但其他计划中也往往包含了纳米技术相关的研发。

(1)发达国家和地区雄心勃勃

为了抢占纳米科技的先机,美国早在2000年就率先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NNI),其宗旨是整合联邦各机构的力量,加强其在开展纳米尺度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开发工作方面的协调。2003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这标志着纳米技术已成为联邦的重大研发计划,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全面展开。

日本政府将纳米技术视为“日本经济复兴”的关键。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作为4大重点研发领域,并制定了多项措施确保这些领域所需战略资源(人才、资金、设备)的落实。之后,日本科技界较为彻底地贯彻了这一方针,积极推进从基础性到实用性的研发,同时跨省厅重点推进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研发。

欧盟在2002—2007年实施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也对纳米技术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该计划将纳米技术作为一个最优先的领域,有13亿欧元专门用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功能材料、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还力图制定欧洲的纳米技术战略,目前,已确定了促进欧洲纳米技术发展的5个关键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势头;加强研发基础设施;从质和量方面扩大人才资源;重视工业创新,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考虑社会因素,趋利避险。另外,包括德国、法国、爱尔兰和英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还制定了各自的纳米技术研发计划。

(2)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瞄准先机

意识到纳米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纷纷制定纳米科技发展战略。韩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促进纳米技术10年计划》,2002年颁布了新的《促进纳米技术开发法》,随后的2003年又颁布了《纳米技术开发实施规则》。韩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3个主要技术领域,以提升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的水平;到2010年10年计划结束时,韩国纳米技术研发要达到与美国和日本等领先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5位的行列。

中国台湾自1999年开始,相继制定了《纳米材料尖端研究计划》、《纳米科技研究计划》,这些计划以人才和核心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追求“学术卓越”和“纳米科技产业化”为目标,意在引领台湾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产业竞争优势。

(3)发展中大国奋力赶超

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的势头,也制定了自己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2001年7月就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并先后建立了国家纳米科技发表协调委员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明确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的路线图,确定中国在目前和中长期的研发任务,以便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发表与协调,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争取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鉴于未来最有可能的技术浪潮是纳米技术,南非科技部正在制定一项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可望在2005年度执行。印度政府也通过加大对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纳米科技研发投入一路攀升

纳米科技已在国际间形成研发热潮,现在无论是富裕的工业化大国还是渴望富裕的工业化中国家,都在对纳米科学、技术与工程投入巨额资金,而且投资迅速增加。据欧盟2004年5月的一份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世界公共投资从1997年的约4亿欧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亿欧元以上。私人的纳米技术研究资金估计为20亿欧元。这说明,全球对纳米技术研发的年投资已达50亿欧元。

美国的公共纳米技术投资最多。在过去4年内,联邦政府的纳米技术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5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9.8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据《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在2005~2008财年联邦政府将对纳米技术计划投入37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防部及其他部门将用于纳米研发的经费。

日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纳米技术投资国。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支持纳米科学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4亿美元激增至2003年的近8亿美元,而2004年还将增长20%。

在欧洲,根据第六个框架计划,欧盟对纳米技术的资助每年约达7.5亿美元,有些人估计可达9.15亿美元。另有一些人估计,欧盟各国和欧盟对纳米研究的总投资可能两倍于美国,甚至更高。

中国期望今后5年内中央政府的纳米技术研究支出达到2.4亿美元左右;另外,地方政府也将支出2.4亿~3.6亿美元。中国台湾计划从2002~2007年在纳米技术相关领域中投资6亿美元,每年稳中有增,平均每年达1亿美元。韩国每年的纳米技术投入预计约为1.45亿美元,而新加坡则达3.7亿美元左右。

就纳米科技人均公共支出而言,欧盟25国为2.4欧元,美国为3.7欧元,日本为6.2欧元。按照计划,美国2006年的纳米技术研发公共投资增加到人均5欧元,日本2004年增加到8欧元,因此欧盟与美日之间的差距有增大之势。公共纳米投资占GDP的比例是:欧盟为0.01%,美国为0.01%,日本为0.02%。

另外,据致力于纳米技术行业研究的美国鲁克斯资讯公司2004年的一份年度报告称,很多私营企业对纳米技术的投资也快速增加。美国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约为17亿美元,占全球私营机构38亿美元纳米技术投资的46%。亚洲的企业将投资14亿美元,占36%。欧洲的私营机构将投资6.5亿美元,占17%。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纳米技术的创新时代必将到来。

3、世界各国纳米科技发展各有千秋

各纳米科技强国比较而言,美国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尚无确定的赢家和输家。

(1)在纳米科技论文方面日、德、中三国不相上下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的纳米论文统计结果,2000—2002年,共有40370篇纳米研究论文被《2000—2002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纳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1年和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22%和18.26%。

2000—2002年纳米研究论文,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3年累计论文数超过10000篇,几乎占全部论文产出的30%。日本(12.76%)、德国(11.28%)、中国(10.64%)和法国(7.89%)位居其后,它们各自的论文总数都超过了3000篇。而且以上5国2000—2002年每年的纳米论文产出大都超过了1000篇,是纳米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是纳米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增长幅度最为突出,2000年中国纳米论文比例还落后德国2个多百分点,到2002年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日本接近。

在上述5国之后,英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发表的论文数也较多,各国3年累计论文总数都超过了1000篇,且每年的论文数排位都可以进入前10名。这5个国家可以列为纳米研究较活跃的国家。

另外,如果欧盟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其论文量则超过36%,高于美国的29.46%。(2)在申请纳米技术发明专利方面美国独占鳌头

据统计:美国专利商标局2000—2002年共受理2236项关于纳米技术的专利。其中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454项),其次是日本(368项)和德国(118项)。由于专利数据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所以美国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所占比例超过了60%。日本和德国分别以16.46%和5.28%的比例列在第二位和第三位。英国、韩国、加拿大、法国和中国台湾的专利数也较多,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

专利反映了研究成果实用化的能力。多数国家纳米论文数与专利数所占比例的反差较大,在论文数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专利数所占比例超过论文数所占比例的国家和地区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说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纳米技术研究上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而实用化能力较弱。

(3)就整体而言纳米科技大国各有所长

美国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等领域快速发展。随着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和生物分子追踪中的应用,目前美国纳米研究热点已逐步转向医学领域。医学纳米技术已经被列为美国国家的优先科研计划。在纳米医学方面,纳米传感器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已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前列腺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专门出台了一项《癌症纳米技术计划》,目的是将纳米技术、癌症研究与分子生物医学相结合,实现2015年消除癌症死亡和痛苦的目标;利用纳米颗粒追踪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活动也是一个研究热门,这对于研究艾滋病病毒、癌细胞等在人体内的活动情况非常有用,还可以用来检测药物对病毒的作用效果。利用纳米颗粒追踪病毒的研究也已有成果,未来5~10年有望商业化。

虽然医学纳米技术正成为纳米科技的新热点,纳米技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应用仍然引人关注。美国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纳米级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应用研究,期望突破传统的极限,让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技术是这一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不少科学家试图利用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颗粒,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这些颗粒,使其成为体积小而运算快的芯片。这种技术本来有望取代传统光刻法制造芯片的技术。在光学新材料方面,目前已有可控直径5纳米到几百纳米、可控长度达到几百微米的纳米导线。

日本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实力强大,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尚未脱离基础和应用研究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纳米管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

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合成法和激光烧蚀法等现有方法,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细川公司展出的低温连续烧结设备引起关注。它能以每小时数千克的速度制造粒径在数十纳米的单一和复合的超微粒材料。东丽和三菱化学公司应用大学开发的新技术能把制造碳纳米材料的成本减至原来的1/10,两三年内即可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日本高度重视开发检测和加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的性能不断提高,并涌现了诸如数字式显微镜、内藏高级照相机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型原子力显微镜等新产品。科学家村田和广成功开发出亚微米喷墨印刷装置,能应用于纳米领域,在硅、玻璃、金属和有机高分子等多种材料的基板上印制细微电路,是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内为纳米技术寻找用武之地,如制造单个电子晶体管、分子电子元件等更细微、更高性能的元器件和量子计算机,解析分子、蛋白质及基因的结构等。不过,这些研究大都处于探索阶段,成果为数不多。

欧盟在纳米科学方面颇具实力,特别是在光学和光电材料、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学、磁性材料、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超导体、复合材料、医学材料、智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能力较强。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4、纳米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目前,纳米技术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展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据统计:2004年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4400亿美元。为此,各纳米技术强国为了尽快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都在加紧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进程。

美国国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们认为,美国大公司自身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不足,导致美国在该领域的开发应用缺乏动力,因此,尝试建立一个由多所大学与大企业组成的研究中心,希望借此使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国联邦政府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一起斥巨资在洛杉矾地区建立一个“纳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便及时有效地将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界。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二是与大企业合作,使最新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其研究领域涉及纳米计算、纳米通讯、纳米机械和纳米电路等许多方面,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将被率先应用于美国国防工业。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正在认真探索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其产品和工艺的潜力。IBM、惠普、英特尔等一些IT公司有可能在中期内取得突破,并生产出商业产品。一个由专业、商业和学术组织组成的网络在迅速扩大,其目的是共享信息,促进联系,加速纳米技术应用。

日本企业界也加强了对纳米技术的投入。关西地区已有近百家企业与16所大学及国立科研机构联合,不久前又建立了“关西纳米技术推进会议”,以大力促进本地区纳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东丽、三菱、富士通等大公司更是纷纷斥巨资建立纳米技术研究所,试图将纳米技术融合进各自从事的产业中。

纳米化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N04;TB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5-0052-04

纳米科技是研究纳米尺度(1纳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与技术。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技的诞生。经过二十余年飞速的发展,纳米科技已派生了纳米材料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计量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力学等主流的学科分支。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一门与纳米科技紧密结合的学科――纳米艺术学,也悄然兴起,并逐渐吸引了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眼球。

目前,媒体上关于纳米艺术的话题不断增多。在谷歌(Google)上以“纳米艺术”或“Nanoart”为关键词进行搜寻,会得到70余万条海量的信息;国际纳米艺术作品展也由一个自称为“Nanoart21”的组织主办,连续举行了6届。作为一位纳米艺术的积极倡导者,笔者早在2006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纳米艺术网;先后在《艺术科技》《科技奖励》《百科知识》等刊物上发表纳米艺术的文章;2010年成功参与组织/举办了首届国际纳米艺术展暨首届国际纳米艺术论坛;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关于纳米艺术理论方面的专著。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纳米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乃至老百姓所接受;尽管如此,笔者也深深地感觉到,纳米艺术这门新学科的发展任重道远,许多相关的概念、术语都比较含糊,需尽快确定下来。为此,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纳米艺术新概念和新术语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纳米艺术

纳米艺术是如此“年轻”,以至于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2010年11月13日,首届国际纳米艺术科普展暨首届国际纳米艺术论坛开幕。当日,该次艺术展的发起人之一时东陆教授在谈及纳米艺术的定义时表示:“纳米艺术就是利用艺术的想象而对纳米科学的结果进行再创造和图解……因为纳米科学涉及化学、物理、生命、医学、工程等许多学科,只要是在纳米尺度上在这些领域里利用科学元素进行的艺术创作都可以定义为纳米艺术……”在随后的国际纳米艺术论坛中,纳米领域科学家与艺术家广泛交流了意见,时教授有关纳米艺术的定义基本上得到了认同。

在首届国际纳米艺术展开幕之际,《纳米艺术概论》一书也现场正式发售。在该著作中,作者描述了纳米艺术作品的三个特征,即1)纳米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尺度很小,作品细节为纳米量级;2)纳米艺术作品的制作或表象过程中应用到了纳米技术;3)纳米艺术作品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本次纳米艺术展上的百余件作品中,上述特征得到了彰显,说明了书中纳米艺术内涵阐述的正确性。

二光学显微镜成像不属于纳米艺术范畴

为了洞察微观世界,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先后发明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显微工具。其中,受到可见光光源波长与分辨率的限制,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到微米尺度(1微米等于1000纳米)以上的微观结构,也就是说,用光学显微镜是根本无法观察到纳米绘画等纳米艺术品的。和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已达到纳米级,因此,成为纳米艺术品成像的重要工具。三种显微镜中,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率最高,可以达原子、分子尺度,故也是纳米艺术品欣赏的主要设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扫描探针显微镜实际上指的是一大类显微技术,它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等设备。总之,就目前的纳米艺术现状而言,要将一件纳米画或纳米雕塑成像并呈现给观众,通常需要借助高倍的电子显微镜或扫描探针显微镜。

三纳米雕塑与纳米画

纳米艺术品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就其形式而言,主要包括纳米绘画、纳米塑像、纳米视频(纳米题材的短片、动画等)和纳米音乐等。在传统艺术中,雕塑是三维的,而画通常是二维的,极容易区分。然而在纳米艺术中,纳米绘画和纳米雕塑,特别是纳米画和纳米浮雕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比如说,一个基体材料表面上用数个原子、分子摆成的图形或图像,有人可能认为它是绘画,但有人可能会认为它们是浮雕。因此,一件立体程度较小的纳米艺术作品到底属于绘画,还是浮雕,往往要依靠个人的感觉和判断。

现在,纳米绘画和纳米塑像在纳米艺术品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此外,纳米绘画、纳米塑像在呈现过程中常需要用到计算机做后期的图像处理,如着色、修饰等。

四纳米视频与纳米音乐

和纳米雕塑、纳米画相比,纳米视频艺术作品较少,而真正的纳米音乐作品则更为罕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微机电系统的兴起,使得一大批反映生物医药、微机械原理和概念的视频作品不断涌现。这些视频作品的制作很多都借助了计算机,一部分带有预言性质和科幻成分,以微纳米生物机器人,纳米、分子机械等题材为主;而另外一部分纳米视频短片则常借助动画的形式来演示纳米科技的相关知识或原理,具有科普意义。近年来,借助纳米工程与分子模拟软件,在进行科学研究与理论模拟时,有时也可得到具有一定艺术欣赏性的纳米视频作品。总之,纳米视频艺术主要指的就是上述纳米题材的短片和动画。

严格地讲,目前还很难列举出真正可以称得上纳米艺术的音乐作品。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纳米结构、分子振动、核磁共振、DNA(脱氧核糖核酸)、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等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让纳米结构振动、频率转换、发声,让分子歌唱,已初见端倪。

DNA艺术

作为纳米科技的研究热点之一,基因工程近些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基因工程中,DNA是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精确地携带着每种生物的遗传信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如此神奇,诱发了科学家们无限的艺术遐想。现在,科学家已经使用相关的纳米技术,开展了许多DNA纳米艺术的创作活动。这主要包括:

1)使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保罗・罗斯蒙德(Paul Rothemund)开发的“DNA折纸术(DNA origa-mi technique)”,像折叠一条长带子那样,把一条DNA长链反复折叠,形成需要的图形,就像用一根单线条绘制出整幅图画,代表作有“DNA纳米笑脸”等;

2)使用美国伯阳翰(Brigham Young)大学科学家的DNA模板印刷技术,在材料基体表面印刷出纳米尺度的图形;

3)利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的排序,和音符相对应,进行DNA谱曲;

4)利用图像学方法,实现生物DNA中G、A、T、C四种碱基信息的可视化与图形化;

5)其他DNA艺术,如DNA状旋转楼梯、DNA状纹身等。

利用这些技术,DNA不仅可以绘画,还可以谱曲,为人们提供了高层次高品位的纳米艺术享受。

六碳纳米管与富勒烯艺术

作为准一维及准零维的碳同素异形体,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具有规则而又对称的分子结构。因此,它们经常被作为纳米艺术创作的题材。概括起来,碳纳米管与富勒烯艺术创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利用催化剂诱导气相化学沉积法,在机体表面形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纳米图案,代表作有“纳米奥巴马”等;

2)借助各种计算机量子化学软件,利用碳纳米管和富勒烯规则的几何构型,在虚拟环境中搭建各种奇特的构型(纳米机械/纳米机器);

3)将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分子绘在墙壁上或做成立体宏观造型,进行室内外装饰,甚至可以在建筑上引入碳纳米管或富勒烯分子的元素;

4)借助碳纳米管或富勒烯这种“明星分子”,对纳米科技进行科普宣传。

七计算机辅助纳米艺术

近年来,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开展纳米科学理论研究已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分子模拟、纳米工程设计均在纳米科学的理论探索中取得了应用,一些预言家还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勾勒纳米科技的美好前景。事实上,不管是分子模拟、纳米工程设计,还是纳米科技的科幻视频短片,它们都有可能成为计算机辅助纳米艺术创作的源泉。

从现在纳米艺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在纳米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式和形式包括:1)分子模拟中蕴含的纳米艺术,如量子化学软件构建人形的莆田分子、分形分子等;2)利用XPLORER等纳米工程设计软件来进行纳米机器、纳米器件构造;3)利用计算机开发纳米题材的视频短片;4)对黑白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艺术照片进行着色、修饰等后处理。

参考文献

[1]Cris Orfescu,Art/science/technology[EB/OL],(2009-08-16)[2011-7-14],http://www,nanoart21,org/,

[2]沈海军,纳米艺术网[EB/OL],(2007-07-6)[2011-7-14 ],http://nanoart,lingd,net/,

[3]沈海军,纳米艺术: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J],艺术科技,2009(3):129,

[4]沈海军,时东陆,纳米艺术的发展现状[J],艺术科技,2010(4):36-39,

[5]沈海军,纳米艺术简史[J],中国科技奖励,2009(2):27-29,

[6]沈海军,微纳米雕塑艺术与微纳米雕刻技术[J],艺术科技,2009(12):25,

[7]朱文娟,同济大学“首届国际纳米艺术展”开幕[N/CD],青年报(电子版),2010-11-16(3),

[8]沈海军,时东陆,纳米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沈海军,微纳米雕刻技术与微纳米雕塑艺术[J],艺术科技,2009(4):46,

[10]沈海军,纳米视频与纳米视频创作技术[J],艺术科技,2010(3):40-44,

[11]沈海军,纳米声乐与纳米声乐技术[J],艺术科技,2010(6):25,

[12]沈海军,DNA中的纳米艺术[J],百科知识,2009(8):56,

[13]Rothemund P w K,Folding DNA to create nanoscaleshapes and patterns[J],Nature,2005,440:297-302,

[14]Becerril H A,Woolley A T,DNA Shadow Lithography[J],Small,2007(9):1534,

[15]梁祖霞,生命的旋律――“DNA音乐”[J],科技潮,2001(11):83,

纳米化学论文篇6

Theory, Experiment and Technology

2010, 379 p.

Hardcover

ISBN9783642120695

A. Aldea等著

本书源自2009年8月于罗马尼亚锡比乌召开的“纳米物理进展――理论、实验、技术”研讨会上的报告。该会议的目的是促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最近纳米物理和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为更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创造开拓视野的机会。

本书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有序原子尺度结构,含2篇文章:1.有序原子尺度结构的组装及表征;2.类似一维结构在对称性方面的计算纳米力学。该部分选了几个例子,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就原子态和超分子自组装进行了研究,并对诸如纳米管、纳米带等纳米物质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为纳米线的生长和性能。含2篇文章:1.介绍了一种纳米特异性薄膜材料――雕塑薄膜,对其光、热、化学以及生物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2.GaN、InN纳米线:生长以及光电性能。第三部分介绍了纳米结构的传递现象,含4篇文章,1.金属和超导双结阵列中的电子和热传导;2.弹道晶体管;3.纳米器件应用于量子点的电子散射R-矩阵方法;4.拉廷格液体中的分数电荷。该部分对于研究在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器件的纳米结构传递现象等起到重要作用。第四部分为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能,含2篇文章,1.源自表面拉曼极化声子的近场光学力场:理论与实验研究;2.纳米结构的等离子体谱学:流体动力模型。第五部分磁性纳米相和磁性与非磁性纳米复合物,含4篇文章,1.磁性纳米物质的微波频率;2.永磁性纳米物质;3.铁基纳米颗粒的磁性构型和弛豫:穆斯波尔普研究方法;4.伽马辐射原位合成Ag/PVP纳米复合。该部分就目前研究热点以及方法表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研究磁性材料的学者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部分,纳米尺度下的纳米流体。对于在流体里分散磁性纳米粒子的表征是必须的,主要由这种复杂磁性体系特殊用途决定的。含2篇文章:1.教授介绍了在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动态聚集以及其对于流体流变力学方面的影响;2.综述了在湍流经典和量化流体领域的纳米物理现象。

本书就纳米物理领域的实验和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内容丰富,对于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动向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赵宇飞,博士生

纳米化学论文篇7

二氧化钛是一种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其主要应用于白色染料与防晒等方面。二氧化钛其光电性能较为特殊,在光催化以及光解水产生氢气与生物学领域亦有广泛的应用。不过高比表受体是深化上述应用性能的核心要素,纳米管有着比纳米粉末更强的受体以及吸附性。

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措施包括下属几种,(1)水热法(2)模板法(3)阳极氧化法,模板法能够制备有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不过其工艺繁琐、生产率不高。水热法制备出的二氧化钛有序度不高。阳极氧化是在钦基片上生长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措施,制备工艺便捷,利用调节氧化电压以及电解液密度等数值能够有效控制管长以及管径。 阳极氧化的电解液包括有机电解液以及无机电解液,分析显示无机电解液为最有延伸性的电解液。

1. 实验

钦片作为阳极,高纯度石墨片为阴电极。阳极氧化前通过离子水、乙醇以及丙酮进行超声洗涤。阴阳电极之间的间距不超过四 厘米,电解液容器为五百毫升烧杯。和稳压稳流电源进行串联,在二十八摄氏度室温中予以阳极氧化。氧化后取出钦片通过离子水与乙醇清进行洗涤,洗涤后让其自然风干。

选择每升十毫克浓度的三十毫升甲基橙模拟废水作为光催化目标物,通过退火后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序列作为催化物。通过功率为六瓦的紫外光灯作为光源放到液面十二厘米的位置,间隔十分钟取一个样通过分光计在四十毫米位置测检甲基橙初始溶液吸收性,通过光照后溶液吸收度,按照下述甲基橙降解率公式进行计算:D=(Ao-A)/Aox100%。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1 样品外貌特性.

图1是质量分数在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氟化铵与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水与丙三醇混合的溶液中以差异化电压阳极氧化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序列扫描电子显微镜影响。其中A.B.C.D样品制备的阳极氧化电压分别为六十瓦,六十五瓦,七十瓦,七十五瓦。上图结果显示,纳米管孔径大小伴随阳极氧化电压的提高而增加,A的纳米管管径大概一百六十纳米,B的管径大概 一百七十纳米,C的管径大概一百就是纳米,D的管径大概贰佰贰拾纳米。

图2是在室温环境下通过质量分数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氟化铵与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水以及丙三醇混合的电解液中通过七十瓦电压阳极氧化二百四十分钟制备出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序列退火前后的图谱,其中A曲线显示没有退火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序列只有钦基底的衍射峰,这从侧面印证退火前的二氧化钛是没有整体形态的。而B则表示样品在三百八十度退火后发生了尖锐的锐钦矿衍射峰,这也从侧面印证无定形二氧化钛转变成锐钦矿二氧化钛。C印证了在温度提高至四百八十摄氏度后锐钦矿峰值比三百八十度曲线更加尖锐。D则显示了伍佰捌拾摄氏度退火处理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锐钦矿衍射峰逐渐缩减同时带有金红石衍射峰。通过曲线E我们发现曲线的衍射峰是金红石衍射峰同时转化的十分尖锐,锐钦矿衍射峰弱化,这印证了二氧化钛通过锐钦矿晶型转型为金红石晶型,在退火后主要是金红石晶态的二氧化钛。通过公式D=K入/co (其中,K是Schemer一般数,其值不超过0.89,D是晶粒大小,B是积分半高宽度, 则?兹表示衍射角,入为X射线波长,为0.154056 纳米)因此能够计算出锐钦矿晶粒在三百八十摄氏度,四百八十摄氏度,伍佰捌拾摄氏度,六百八十摄氏度退火处理后的大小分别是:二十三点四 纳米,二十五点六纳米,二十九点八纳米,三十七点以纳米。印证了晶粒伴随温度增加而变大。

图3为在室温环境下通过质量分数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氟化铵与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水以及丙三醇混合的电解液中通过其实瓦电压阳极氧化二百四十分钟制备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序列退火前后的紫外能够显示出反射光谱图。通过上图能够看到在紫外光位置通过四百八十摄氏度二氧化钛退火的吸收率最强,吸收率最低的为伍佰捌拾摄氏度退火的样品,这与高温度退火纳米管序列的坍塌有直接联系。在可见光位置通过三百八十摄氏度退火样品吸收率最佳,四百八十摄氏度退火的二氧化钛最低。这与退火后样品外表二氧化钛薄膜变成近蓝白色有直接关系,差异化的退火温度样品外表为差异化的蓝白色。

图4为质量分数百分之零点二一的氟化铵与百分之零点四二的水以及丙三醇混合的电解液内通过差异化的电压阳极氧化一百八十分钟制备出来同时没有通过五百摄氏度退火处理样品的光催化结果。通过上图我们能够看到两小时降解率的多少和电压数值有联系,电压越强降解率就越高。阳极氧化电压七十瓦,八十瓦,九十瓦,一百瓦在两小时对应的降解率为百分之七十九点八,百分之八十三点二,百分之八十六点九 , 百分之八十九点二,这是由于电压高时候制备的纳米管的孔径大、管长度延伸,比表面积提升。因此光催化活性增加了。

参考文献

[1] 朱伟庆;王树林;;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机理及有机电解液应用[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18(03):312-315.

[2] 迟煜E;李广忠;张文彦;康新婷;荆鹏;;TiO_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17(06):622-627.

[3] 王岩;吴玉程;秦永强;崔接武;郑红梅;洪雨;王庆平;;电压条件对快速组装TiO_2纳米管阵列速率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14(02):297-299.

纳米化学论文篇8

0 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害,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文物保护是应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对文物进行调查研究和保护修复,其中材料科学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应用于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纳米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纳米材料[2]由纳米微粒构成,纳米微粒的尺寸范围是1~l00 nm,它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群或分子群,其表面是既无长程序又无短程序的非晶层;而在粒子内部是具有长程序的晶状结构,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导致了纳米微粒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3],并由此产生许多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许多高性能产品将有机会在纳米科技领域中实现。

1 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文物保护的优势

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性能,通过把某些纳米材料与传统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用于文物保护,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1 疏水疏油性

纳米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这种表面效应,使其具有很高的物理化学活性和很强的吸附性,可强力吸附气体分子,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就使得水和油无法在其表面展开[4]。

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造成的危害日益严峻,纳米复合材料的疏水疏油性将为发展新型文物保护层材料提供新的方法,该类材料在阻止水蒸气,有机物,酸雨等有害物质对文物的侵蚀方面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2 减小光辐射

光辐射是影响文物寿命的重要环境因素,特别是紫外线照射能加速文物的老化[5]。纳米微粒的直径小,材料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为主要结合力,对光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屏蔽光线,将其应用于文物表面保护,有利于文物抗紫外线和抗老化。例如纳米TiO2[6],被广泛用做抗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优良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

1.3 透明度好

文物保护用封护材料要求要透明无眩光,能够清晰显示文物本体的面貌。基于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人类可以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大小与形状,达到对同一种化学组成材料的基本特性如颜色、光、电、磁等性质的控制的目的。比如,TiO2抗紫外线,无毒且透明,可探索用于文物展陈的箱体,灯光等设施,国内已有相关的研究[7]。

1.4 杀菌及防治微生物

细菌等微生物危害会引起文物特别是有机质文物的糟朽霉烂。封护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由于纳米材料有强大的吸附性,可用做抗菌材料,纳米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抗菌性较好[8],可设计制备含有抗菌性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用于文物保护。

2 纳米复合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很具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在多种类别的文物中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2.1 在金属类文物中的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在金属类文物保护中具有广发的应用前景。对于青铜文物来说,青铜病是青铜器保存的大敌,而发生青铜病腐蚀的根本原因是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青铜器本体发生了电化学腐蚀[9]。纳米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将有效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对文物本体的侵蚀,减缓电化学反应的发生。众所周知被称为铜镜中精品的“黑漆古”铜镜,表面层耐腐蚀性能优异,其耐腐蚀机理和形成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实验和科学仪器分析表明[10],黑漆古铜镜表层就是由单一物相纳米SnO2组成的。

2.2 在石质文物中的应用

石质文物的病害主要来自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和环境污染的侵蚀,该类文物的保护需要对其表层进行防护。同传统的表面防护剂相比,纳米复合材料优势明显。邵高峰[11]等人研制了一种环保型石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他们把纳米TiO2和SiO2改性以后将其分散于水性氟碳树脂中,通过多组实验得到了最佳复合体系,分析数据表明该防风化剂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和防水耐蚀性能,且无毒环保,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防风化材料。

2.3 在纸质文物中的应用

纸质文物由于材质本身和环境的影响易发生严重损害,特别是纸张的酸化加剧了其老化,人们也一直在探索研究各种脱酸技术[12]。意大利的 Rodorico Giorgi 等就成功的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纸质文物脱酸[13]。他们通过均相合成等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钙在异丙醇溶剂中的纳米分散体系,将此体系应用于纸质样品中,不仅有效的降低了纸的酸度,同时多余的氢氧化钙通过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在纸纤维中形成一个碳酸钙储备层,能够长时期控制纸张的酸度,有利于纸质文物的长期保存。

2.4 在纺织品类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纺织品一般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天然的降解和氧化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得极其脆弱。该类文物的保存与保存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紫外线和霉菌对其损伤巨大。挑选兼具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的纳米材料,可设计合成纳米液相分散体系。据文献报道,纳米Ti02在古代纺织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已经展开[14],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材料处理后的纺织文物有更好的屏蔽紫外线和抗菌能力。

3 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展望

二十一世纪将是“纳米的世纪”,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也给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均已展开。作为一种新型学科,其基础理论研究还在逐步发展之中,对于文物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纳米材料的真正应用还需要在理论和技术经过反复验证并且相当成熟的时候实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在文物科技保护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周双林.文物保护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要求[J].四川文物,2003,3:94-96.

[2]白春礼.纳米科学与技术[M].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张俊英.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3:42-48.

[4]王苏新,张玉珍.纳米材料的特性及作用[J].江苏陶瓷,2001,34(2):5-6.

[5]王庆喜.文物环境与文物保护综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6):65-68.

[6]汪斌华,黄婉霞,李彦峰,郑洪平,涂铭旌.纳米TiO2和ZnO的抗老化性应用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35(4):103-105.

[7]王君龙,孙红梅,祝宝林.文物防紫外线保护新材料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28-29.

[8]邱松山,姜翠翠,海金萍.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及其抑菌性能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6):5-7.

[9]傅丽英,陈中兴,蔡兰坤,祝鸿范,周浩.溶液pH值与氯离(下转第91页)(上接第62页)子对青铜腐蚀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00,21(7):294-296.

[10]刘世伟,王世忠,王昌燧,周贵恩.“黑漆古”铜镜表层的结构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30(6):740-743.

[11]邵高峰,许淳淳.环保型石质文物防风化剂的研制[J].腐蚀与防护,2007,28(11):562-565.

纳米化学论文篇9

前言

中国文化最高深意之所在,在于“中国人所谓通天人合内外,亦可谓即是自然与人文之会合”[1]。中国儒家好言人道,即人文,缘于儒家经典《周易》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我国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谓与我国传统学说是一脉相承的。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对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学,在强调理论的同时,除了要与实践相结合外,还要与人文会合。作者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恰逢盛世,有幸参与学样的教改研究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现以曾讲授过的石油工程专业课《油田化学》、《钻井液工艺原理》及其专业基础课《胶体与表面化学》等课程为例,结合相关课程以及目前已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以及教学改革项目,探索高校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改思路。

一、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

《油田化学》是石油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油田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及原油集输等过程中的化学问题的科学。油田化学其实由钻井化学、采油化学和集输化学三部分组成,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表面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油田化学剂来解决油气钻进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改造油层及油水井,改善原油在管道中流动状况,以及分离油气水,提供高品质原油,减少油田采出水对环境的污染。虽然这三个部分是不同的体系和过程,十分复杂,并且有各自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们又是相互关联的,绝大多数体系属于或涉及到胶体分散体系(属于纳米技术的范畴)。

《大学》八条目,以格物致知为先。朱子《大学格物补传》有,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虽然石油工程本科生开设了《胶体与表面化学》等基础课,但实际使用的教材中,胶体理论知识部分中所讲述纳米材料较少,内容较少,且与实际结合得不够,讲授时安排的学时也很少。其实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追踪了相关学科在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方向,补充讲稿,完善教案。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纳米技术

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材料涉及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新型材料之一。纳米材料现已发展到人工组装合成有纳米结构的材料。

纳米技术在油田化学中经常用于钻井液完井液的暂堵剂以保护油气层,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可以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作用,将采油污水中的油和高分子进行光催化和光降解,使其达到回注地层及外排的水质要求。利用纳米技术甚至可以从水和空气中清除细微污染物,从而提供更清洁的环境和更高质量的水。

三、教改探索

(一)教学探索

作者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学习及科研经验,应用到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在本科教学中,先侧重基础知识讲解,然后再讲授胶体的各种性质。在给硕士生讲授《现代钻井液技术》以及给博士生讲授《高等胶体化学》时,作者也将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引入进来。针对学生们将来的工作,要求学生了解各油田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能更快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工作。

在本科生教学过程,针对纳米材料的特性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可用作涂料,涂层粗糙度小,表面光滑细腻;而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可以防紫外线,可用在遮阳伞的防紫辐射。女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引入纳米材料的化妆品,有同学提到互联网上的天价纳米金护肤品的广告。作者在讲解到《胶体化学》中溶胶的光学性质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金溶胶的颜色。金溶胶粒子逐渐减小时所对应的颜色从红色到蓝色,其实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金属银在50~60纳米时,也可以呈现黄色。学生们看了PPT后一目了然,除了不会再受不实广告宣传影响外,对本课程的学习更加投入了。此后提问的学生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期末考试成绩普遍好于往届。对硕士生及博士生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一些,除了要求他们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纳米技术有所了解外,还要求他们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研制出可用于石油工程专业领域的纳米材料。

在针对来自现场的学生进行培训时,作者则是与学生多互动,既了解了各油田的研究现状,又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例如,在讲解部分黏土矿物对采油工程的影响时,特别提到在深部地层的油层有时会存在绿泥石,而绿泥石中可能有一定含量的铁元素,在进行强化采油时,不适宜采用酸化作业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一些培训的同学曾在某油田承担过两项酸化作业,但在施工后却发现油井产量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经学习后发现,就是由于未进行黏土矿物的组成分析。

(二)创新探索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中,作者与本科生一起完成了“钻井液用超细颗粒的研制”。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本着“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不以师自居,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时检索文献。用孔子的五步学习法启发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与研究生们一起研制出了多种钻井液用超细颗粒,并获得黑龙江省石油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学校的教改项目中,作者还与其他师生一起共同学习和共同实践,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四、结论

钱穆先生曾说:教与学平等,共一业。师与弟子亦平等,共一生命。教者学者在其全人生中交融为一,始得谓之是教育[1]。作者一直认同钱穆先生的“能于教者中得一学者,则成为一不寻常之师。终其身惟有一大事业斯曰学”。孔子也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我等虽是教者,但应以学生为本,同时也以学习为终生职业。

[参考文献]

纳米化学论文篇10

1研究形状和趋势

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带动纳米产业的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先进国家都从未来发展战略高度重新布局纳米材料研究,在千年交替的关键时刻,迎接新的挑战,抓紧纳米材料和柏米结构的立项,迅速组织科技人员围绕国家制定的目标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纳米材料诞生州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一直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十分紧密,实验室成果的转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美国已成功地制备了晶粒为50urn的纳米Cu的决体材料,硬度比粗晶Cu提高5倍;晶粒为7urn的Pd,屈服应力比粗晶Pd高5倍;具有高强度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增塑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晶粒的纳米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FqsAJZCr室成果的转化,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几家纳米粉体产业,睦次鹦米氧化硅。氧化钛、氮化硅核区个文的易实他借个缈阳放宽在纳米添加功能陶瓷和结构陶瓷改性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至5亿美元。这说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热潮在下一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

2国际动态和发展战略 斯顿大学于1998年制备成功量子磁盘,这种磁盘是由磁性纳米棒组成的纳米阵列体系,10-”bit/s尺寸的密度已达109bit/s,美国商家已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转化,预计2005年市场为400亿美元。1988年法国人首先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到1997年巨磁电阻为原理的纳米结构器件已在美国问世,在磁存储、磁记忆和计算机读写磁头将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最近美国柯达公司研究部成功地研究了一种即具有颜料又具有分子染料功能的新型纳米粉体,预计将给彩色印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纳米粉体材料在橡胶、颜料、陶瓷制品的改性等方面很可能给传统产业和产品注入新的高科技含量,在未来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纳米材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也使人瞩目,正是这些研究使美国白宫认识到纳米材料和技术将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原因之二是纳米材料和技术领域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新的规律新原理的发现和新理论的建立给基础科学提供了新的机遇,美国计划在这个领域的基础研究独占“老大”的地位。 为了使中国科学院在世纪之交乃至下一世纪在纳米材料和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份额,从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来考虑应该成立中国科学院纳米材料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议北方成立一个以物质科学中心为基础的研究中心(包括金属研究所),在南方建立一个以合肥地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为基础的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和成果的转化。 3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八五”期间,“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攀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分别组织了8项重大、重点项目,组织相关的科技人员分别在纳米材料各个分支领域开展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资助了20多项课题,国家“863”新材料主题也对纳米材料有关高科技创新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1996年以后,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出现了可喜的苗头,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家的介人,使我国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的新局面。

纳米化学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9-0149-02

0 引言

目前,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直是材料界的热门课题之一。其中,一维ZnO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形貌和优异性能,广泛的应用在纳米发电机、纳米激光器、LED、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纳米器件和系统。一维纳米结构的有序化将会更大程度上地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气相法合成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晶体质量高等优点,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生长一维纳米材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方面,最初报道高质量的ZnO纳米线阵列是利用催化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蓝宝石衬底上获得的,但其缺点是蓝宝石衬底昂贵且不导电。另一方面,由第三代半导体材料ZnO和GaN组成的异质结半导体器件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4,5],目前高质量的p、i、n型的GaN外延层已实现批量生产(基于GaN及其化合物的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已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两者同属纤锌矿结构,晶格失配较小,热膨胀系数也很相似,生长出的ZnO纳米线具有更高的垂直取向性。此外,ZnO纳米阵列代表一类特殊的一维纳米结构,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如何将这种结构单元进行合理的组装,使其在光电、能源等领域中发挥其功能。因此,一维ZnO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尺寸控制便成为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对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开发设计下一代纳米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围绕此发展趋势,从实验上开展ZnO纳米阵列工艺优化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本文选用热蒸发气相输运法,对在GaN衬底上生长ZnO纳米线阵列进行较为系统的工艺优化研究。重点探讨了影响定向生长ZnO纳米阵列的几个关键生长因素,如催化剂厚度、沉积温度、管内压强等,并最终实现了整片密度均匀、长度和直径分布窄的纳米线阵列的可控制备技术。

1实验

利用碳热还原法,反应原料是分析纯的ZnO粉和石墨碳粉。所用设备为管式炉,高纯氧气和氩气分别做反应气体和载气。衬底是(0001)面GaN/蓝宝石,并预先在GaN上沉积一层Au作催化剂。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ZnO粉和石墨碳粉(质量比1:1)均匀混合后放入小舟内,转移至石英管内加热区的中心处,之后将衬底放在下游某处。石英管封闭后开始抽真空,同时通入流量分别是1sccm和49sccm的O2和Ar。待压强稳定时以50℃/min开始加热升温到950℃并保持30min。一直通气降到室温时打开石英管取出样品。利用Siron 2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来检测样品的表面结构和形貌。

2结果与讨论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气相法生长一维纳米材料的机理主要是VS(气-固)和VLS(气-液-固)两种。考虑化学气相沉积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知反应物总量、石英管内的气压、氧含量和沉积温度等几个因素都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先讨论催化剂厚度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镀Au的时间分1.5 min和2 min 两种,在固定反应物质量约0.16 g,管内3 Kpa的实验参数下,离反应中心11.5 cm和12.5 cm两处沉积区来收集产物进行对比。为便于观察,编号S1-S4四个样品SEM测试时均倾斜一定角度(下同),其结果如图1。比较样品S1和S3,样品S2和S4,可知在相同的沉积温度下,催化剂厚度对产物有较大影响。比较样品S3和S4,可知使用催化剂厚度相同,沉积温度的不同产物也大有区别。实验还发现,所有的样品表面只有颗粒或少许的纳米线(长度较短,方向有些混乱),这可能与反应物总量不足有关,需进一步调整工艺参数。

图1 催化剂Au厚度(2min和1.5min)和沉积距离(11.5cm和12.5cm)对产物的影响。

图2在不同沉积区位置所得样品的SEM结果,图(4)是样品S6的俯视图。

接下来讨论沉积温度的不同对产物的影响。将气压调整至2KPa,其它条件不变,三个距离不同的样品依次标记为S5:10.5cm,S6:12.5cm,S7:14.0cm,其SEM的结果见图2。在较近处的样品S5呈棒状,直径大小不一,但生长方向高度一致,分别均匀。图2.2和2.4(同一样品的SEM俯视图)显示的是高质量垂直生长的纳米线阵列样品S6,其直径分布范围约100nm~120nm,密度也相当均匀。而在较远处样品S7发现了零星散乱的纳米线和一层薄薄的晶粒/纳米棒膜。我们分析以上图1和2的原因如下:VLS生长机制下Au的厚度越小,Au/Zn合金达到饱和并析出所需的Zn源相对越少;受温度梯度的影响,只有在沉积区的温度合适Zn气压足够下,纳米线才能形成并长大。大量的实验表明,选取Au 2min厚的催化剂,沉积区距离12.5cm,反应物总量增加到0.20g,实验的重复性和控制性比较好。接下来讨论管内真空度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

图3反应压强对ZnO纳米结构的影响。

在固定催化剂厚度、反应物总量、升温速率、反应时间、沉积距离等条件下,纳米线的生长跟腔内压强有很大的关系,样品S8-S11的SEM结果见图3。管内压强较低(

通过上述结果的对比和讨论,实现定向生长一维ZnO纳米阵列的可控制备至少需同时满足以下两点要求:一是引入合适厚度的Au来控制成核点的密度,保证后期阵列生长的垂直性;二是所有成核点的生长要始终同步,同时开始至同时结束方能保证纳米线尺寸的一致性。

3结论

通过大量实验,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镀金的GaN衬底上较为系统的探究了影响ZnO纳米线阵列生长的几个因素,并重点通过改变沉积处的温度和反应室内压强值讨论并分析了纳米线阵列最优化的生长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管内保持在1KPa~2KPa的压强范围,在距反应中心12.5cm处的沉积区得到了高质量定向生长的ZnO纳米线阵列。

参考文献

[1]Wang Z.L.,Song J.H.Piez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based on zinc oxide nanowire arrays[J]. Science,2006,312: 242-246.

[2]Lai E.,Kim W.,Yang P.D.Vertical Nanowire Array-Based Light Emitting Diodes [J].Nano Research, 2008,1: 123-128.

纳米化学论文篇12

【关键词】  卡瓦;脂质体;稳定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kava?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from Piper methysticum and study their stability.Methods Kava?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otary?film evaporation method, and their appearance, size and stability were observed.Results Mean size, polydispersity index,Zeta potential, and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kava?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were 99.7 nm, 0.321,-33.9 mV, and 83.32%, respectively. Their appearance, size and entrapment efficiency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s after storage at 4℃ for 60 days. Conclusion The kava?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have high entrapment efficiency, uniform particle size and good stability.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the experiment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osage form of kava.

Key words: Piper methysticum (kava);lipid;stability

植物提取物卡瓦油是从南太平洋岛屿盛产的胡椒科植物卡瓦(Piper methysticum)的干燥根中提取出来的植物生理活性成分。卡瓦油是一种良好的抗抑郁药,具有镇静催眠、抗真菌、抗血栓生成、抗疲劳、减肥、松弛肌肉等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1?2]。但是卡瓦油的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目前尚没有研制出理想的卡瓦药物制剂,严重影响其广泛使用。脂质体纳米颗粒是极具潜力的给药载体,不仅能运载亲油性药物,还能运载亲水性药物,同时还可作为药物的储库,增加药物在皮肤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3?4]。脂质体纳米颗粒制备简单,可多途径给药,易于规模化生产。有关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本文以卡瓦油为模型药物来考察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物理稳定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SPA?400型原子力显微镜(日本精工公司);3000HS型Zetasizer分析仪(英国Malvern公司);vc 130型探头式超声处理机(美国Sonics&Materials公司);DU?8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德国Beckman公司);Re?300型旋转蒸发仪(英国Stuart公司),卡瓦(陕西三原天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炼厂);大豆磷脂(美国 Avanti公司) ;胆固醇(美国sigma公司);Sephadex G?75(Pharmacia);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中用水均为超纯水。

1.2 方法

1.2.1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参照文献[5] 方法,并加以改进。称取卡瓦油10 mg、胆固醇40 mg、大豆磷脂100 m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体积比为5∶1的氯仿与乙醇混合液15mL溶解,于旋转蒸发器上减压蒸发除去氯仿和乙醇。加入60g/L葡萄糖液5 mL作为分散介质,得脂质体初混液,冰水浴超声10 min,制备包载卡瓦的脂质体纳米制剂。取少许颗粒加水混匀稀释,取样滴于云母片上,自然干燥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脂质体纳米颗粒形貌。载药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以及Zeta电位通过Malvren Zetasizer 3000HS分析仪测定。

1.2.2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包封率的测定 (1)紫外光谱扫描:将卡瓦油、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和空白脂质体分别用甲醇?水混合液溶解稀释后,在300~500nm处扫描,卡瓦油、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在360nm处有强吸收,空白脂质体在该波长范围无吸收。(2)标准曲线绘制:用甲醇配制60、50、40、30、20和10μg/mL卡瓦溶液,在 300~500nm处扫描,以360nm处的吸光度值及对应的浓度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3)包封率测定:移取卡瓦纳米制剂1mL过Sephadex G?75柱分离(以超纯水为洗脱剂),收集脂质体馏分,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测定吸光度值(条件同标准曲线),计算卡瓦含量。另取对应的卡瓦纳米制剂1mL直接加入甲醇溶解后测定卡瓦的含量。两者相除得包封率。

1.2.3 稳定性实验考察 将制备的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于4℃密封储存60d。每隔20d检查纳米制剂的外观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和包封率。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的特性表征

本文制备的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为浅黄色的物质,Zeta电位为(-33.9±2.3)mV,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原子力图见图1,制备出来的脂质体纳米颗粒都为较完整的球形,分散性好,颗粒粒径较均匀。颗粒的平均粒径为(99.7±7.6)nm,多分散系数为0.321±0.011,粒径分布如图2 所示,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粒径分布范围为(13~199)nm,其中小于67nm占97%,颗粒大小基本上与原子力图吻合。

图1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原子力图

2.2 包封率

2.2.1 标准曲线 不同浓度卡瓦溶液对应的吸收光谱如图3所示。以360nm处吸光度值(A)及对应的浓度(c)作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见图4,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μg/mL)=50.3A-0.0196,γ=0.9993。

图2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图 图3 不同浓度的卡瓦溶液对应吸收光谱图 图4 卡瓦标准曲线

2.2.2 包封率测定 脂质体纳米颗粒对脂溶性药物的包封率较高,达到(83.32±0.34)%。

2.3 稳定性检测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在4℃条件下放置60d后未见分层、絮凝,外观和色泽均无明显变化。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储存 20、40及60d后,平均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和包封率4个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保存前无明显区别,差异表1 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稳定性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在较长的时间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3 讨论

脂质体纳米颗粒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物载体,其突出的优越性越来越为制剂学界所关注,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基因治疗、眼部疾病治疗等诸多医学领域[4]。但脂质体纳米颗粒用于植物提取物制剂的开发研究鲜见报道。脂质体纳米颗粒有双分子层所形成的疏水腔和亲水性外帽,可将难溶于水的药物以纳米级包埋于脂质体的疏水腔内,极大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4?5]。卡瓦具有较强的亲脂性,以脂质体作为载体将其包裹于脂质体纳米颗粒的疏水腔内,制成的纳米制剂能有效增强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本研究制备的卡瓦纳米制剂性质优良,包封率高,放置60d后纳米粒外观、粒径、多分散指数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难溶于水的植物提取物卡瓦开发理想新型载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Xuan T D, Fukuta M, Wei A C, et al. Efficacy of extracting solvents to chemical components of kava (Piper methysticum) roots[J]. Nat Med, 2008, 62(2): 188?194.

[2] Sorrentino L, Capasso A, Schmidt M. Safety of ethanolic kava extract: Results of a study of chronic toxicity in rats. [J]. Phytomedicine, 2006, 13(8): 542?549.

[3] 蔡明志,王昆,黄复生,等.载药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6):404?407.

[4] 蒋正立,朱萍. 纳米脂质体研究新进展[J]. 海峡药学,2008,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