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1-20 14:45:58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1

3G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包括三种主流3G标准。中国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了国际通用的标准,即TD-SCDMA。这三类技术有不同的优缺点,是3G技术的主流应用标准。3G网络能够在各类蜂窝之间自由切换,可以在移动的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且可以应用于大范围传输,能够传送语音类与数据类讯息。

1.2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有诸多优势:带宽高、建设速度快、接入手段灵活多变等。因此无线通信业越来越加大了对该技术的投入。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譬如高频段的LMDS技术无法应用于恶劣天气条件下,而DDMS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带宽受限,其发展受到了约束。正基于此,在现实应用中必须依照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最大化其特长,规避其缺陷。

1.3蓝牙技术成为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更新换代,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同步发展。现阶段,人们随身携带的通信工具,主要利用红外线进行传输,通过IRDA能够避免长距离电线电缆的麻烦,但仍然不便于利用。蓝牙技术应运而生,并成功地在短距离内创建了公众化的无线网络。各种信号均可以借助接入点进行传输,摒弃了传统的电缆,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交互式短距离无线通信中。这就包括了电话会议、相机与电脑终端之间的图像传输、不同家庭电器的遥控等。

1.4Wimax成为宽带无线技术新产物

Wimax科技正逐渐兴起,其特点是远距离传输与高带宽。通过Wimax,人们有效地构建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无线网。Wimax能够覆盖几十公里以上,网络速度达到了几十M/s。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其远距离与高速传输服务也许会抢占3G通讯的市场份额。Wimax技术在运营开支、传输速度和距离等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也许会成为一类开创产业新局面的科技。

1.5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超宽带是一类时域通信手段,其无线接入技术比普通科技手段的带宽高,有着高速率、开支少、能耗少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无线通讯网络,这种技术无需载波,仅仅通过小周期的脉冲信号作为载体,以二进制信号进行传输。这种超宽带信号的频谱比较稀疏,信号强度是mW级别,能够抵御强干扰信号。相比于CDMA框架,此通信系统更利于实现,仅需较少的开支。

2未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2.1现代无线通信领域技术互补性日益明显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种类逐渐增多,每种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与适用场合。3G相对适合于大范围与城际漫游的数据传输需求,而无线局域网则适合于中距离范围内的信号传输,超宽带技术适合于近距离、超高速的无线通讯。所以在发展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历程中,我们应当依照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甄选出最适合的无线通讯手段,使得无线通信业务有着多元化未来,更好地处理移动通信应用中的各类难题。在不远的将来,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仍会朝着高带宽、大范围传输的方向不断发展。未来仍有可能会孕育出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现阶段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应用于受限条件下的高速度传输,其话音通讯性能仍然与公众移动通讯手段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应着眼于未来,不断挖掘其技术优越性,弥补移动网络的应用缺陷,以更好地服务大众,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2.2蓝牙技术将革新现代无线通信业的发展

在蓝牙技术的发展大潮中,众多企业都在探究和制造以蓝牙技术为主导的电子产品,譬如某集团研制了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耳机等。芯片设计研发团队成功开发了在蓝牙技术所需频段内的专用IC,同时配备了与之匹配的应用硬件软件套装,便于其他客户或应用厂商可以快速掌握此芯片的应用之道,并生产出以蓝牙技术为本的新产品。除此之外,软件开发企业研发出了大量适用于蓝牙技术的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等。大部分电子产品都能借助蓝牙技术以无线方式连接成网络,使人们可以自由地传输讯息。蓝牙技术的产生推动了无线通信业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业和电器行业都得益于蓝牙技术的发展,并加大了对蓝牙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

2.3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

2.3.1无线技术与蜂窝网技术的融合

为了完成其计费与检测功能,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被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在近些年来迎来了更快速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譬如蓝牙技术有效融合了短距离无线技术与蜂窝网技术。

2.3.2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

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成熟,与宽带业务领域的拓宽,直接推动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譬如无线局域网技术推动了3G通讯技术的其他应用。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互惠互利,并在4G时代完美地融合成一个健全的系统。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2

1 4G通信的简述

1.1 4G通信的定义

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1.2 4G通信的特点

(1)传输速率更快。4G系统的目标速率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11)数据速率为2Mbi“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 knl,}1)数据速率为20Mbi魄,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i洮;

(2)信道带宽更宽。研究未来4G信道的带宽将达到100MHz或更高,而3G网络的带宽在5~20MHz之间;

(3)系统容量更大。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如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智能性更高。4G系统的智能性更高,它将能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使得系统兼容性更高,4G网络中的智能处理器将能够处理节点故障或基站超载,4G通信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智能化;

(5)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4G系统能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大量信息透过宽频信道传输,让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到系统中;

(6)业务的多样性。在未来的全球通信中,人们所需的是多媒体通信,因此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和娱乐等各行业将会结合成一个整体,提供给用户更广泛的服务与应用。

2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

2.1 OFDM

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OFDM是MCM Mul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OFDM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适合高速数据传输;抗衰落能力强;抗码间干扰(ISl)能力强。

2.2 智能天线(SA)与多人多出天线(MIMO)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其基本原理是在无线基站端使用天线阵和相干无线收发信机来实现射频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同时通过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各个天线链路上接收到的信号按一定算法进行合并,实现上行波束赋形,目前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全自适应方式和基于预多波束的波束切换方式。

2.3 编码调制技术

LTE上行调制方式主要采用位移BPSK(π/2-shift BPSK),QPSK和16QAM,下行主要采用QPSK,16QAM和64QAM,上行采用位移BPSK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DFT-S-OFDM的峰均比,此外,可以通过频域滤波、选择性映射(SLM)、部分传输序列(PTS)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系统峰均比,在信道编码方面,LTE采用Turbo码,Turbo码采用了一种并行级联的结构,将卷积码和随机交织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随机编码的思想,译码采用软输入软输出(SISO)迭带译码算法,每个分量译码器都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软输人:信息比特、校验信息、先验信息,各分量译码器之间插入交织器,构成迭代译码结构,使得译码器的输出比特逼近最大似然。

2.4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就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可编程控制的通用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来定义实现无线电台的各部分功能:包括前端接收、中频处理以及信号的基带处理等等,即整个无线电台从高频、中频、基带直到控制协议部分全部由软件编程来完成,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技术是用宽频带的无线接收机来代替原来的窄带接收机,将宽带模数变换器(A,D)及数模变换器(D,A)尽可能地靠近射频天线,建立一个具有“A/D―DSP_D,A”模型的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从而使无线电的各种功能模块尽可能多的采用可编程软件来实现,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总之,软件无线电是一种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持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以软件为核心的崭新的无线通信体系结构,在4G众多关键技术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向未来4G的桥梁,它不仅能降低开发风险,还更易于开发系列型产品,此外,它还减少了硅芯片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运算器件的价格,其开放的结构也会允许多方运营的介入。

3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时代已经步入4G时代,而且我国也已经颁发了4G牌照,因此,必须重视4G通信的中的关键技术,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3

从目前我国所应用的技术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SDR技术、DSP技术以及智能天线等等。这三种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运营商们正在加大研究的力度,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在通信技术的采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拓展。可见,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1 常见的通信新技术

1.1 SDR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软件无线电技术为主,这一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A/D、D/A转换技术为无线高速信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相关元器件的使用数量。同时还应该为数字元器件的发展提供便利。其次,根据无线通路的使用方式来看,提升设备的机动性就可以支持不同的工作标准。再次,借助关键的相关功能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得无线电技术在工业发展中更具实力。

1.2 DSP技术

从DSP技术中可以看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也是一种相对比较典型的通信技术类型。现如今,人们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逐渐实现了通信技术的个性化。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保证用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SDP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另外,现代通信市场对DSP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据、语音以及时视像等都能够得到及时地处理和转化。

1.3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的技术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可以增强系统的容量,还可以促进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现如今,窄带波束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两种技术,除了定位波束之外还有可变向波束。这两种波束的功能不同,波束技术的天线的变化主要是以信道的变化情况为主。

2 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应用

首先,3G技术,这项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无论是移动通信设备,还是电影等,3G技术的应用拓宽了人们的视野,通信用户上网更加方便,看电影更加逼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以及冲击。我国目前主要有联通、移动、电信等三大运营商,无论是哪个运营商都已经完成了3G网络的建设工作,某些运营商甚至开始向4G网络技术发展。虽然我国的3G网络还没有完全的实现覆盖,但是其商用价值已经完全的展现出来。运行上实现了传统网络向3G网络的过度,进而完成了大面积覆盖任务。3G技术的应用不仅方便了通信用户,也增加了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因为3G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通信用户,并且相关的业务也逐渐的开发出来,扩大了运营商运营的范围。

其次,M2M技术,该项通信技术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200多万的M2M终端,而且某运营商还在某地成立了运营中心,其他运营商也将该技术列入到长期发展规划中。某运营商经过长期投资研究,将该技术与传统的技术进行融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M2M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两个,一个是电力行业,另一个就是物流行业。电力企业主要将其应用在无线抄表中,方便了工作人员抄表,该技术如果能够与配电网进行融合,对设备的监控以及维护都有积极的作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传统的技术存在的弊端就是不能明确的了解货物储运信息,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技术管理方式比较分散,信息难以集中起来,但是如果利用M2M技术就能够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尤其是GPRS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用户车辆信息定位出来,方便了管理。

最后,无线定位技术,该技术主要被应用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比如紧急呼叫中,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方便了群众,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即使通信设备没有费用也能够进行呼叫。而所谓无线定位技术简单的说当通信设备在陆地发出呼叫信号时,呼叫人员的的相关信息以及位置会比定位出来,但是主要的涉及到的技术就是信令。正是因为该项技术的应用,使得通信业务的使用价值更高,与传统的方式相比,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

3 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4G网络通信技术

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在公共平台上建立其智能化多模式终端,利用各种连接技术实现各种网络平台的无缝连接,进而对其运行工作方式进行优化,以此满足用户群体的不同通信需求。当多模式终端接入系统时,通信网络会自动分配频带,实现路由的最优化,为用户提供最佳的通信效果。对于4G网络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应当从研究分布式组网技术、频谱共享技术、关键技术测试验证、中继技术等技术入手。例如,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速度与网络频谱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采用分布式组网技术来转变传统的网络通信集中控制模式,实现分布式的协同优化和信息交互,从而推动通信网络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3.2 飞蜂窝技术

该技术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与宏蜂窝之间的干扰问题。由于这两项技术在覆盖的区域上有所重叠,从而会产生同频干扰,如果这一问题无法解决势必会影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二,无缝切换的问题。用户在飞蜂窝与宏蜂窝这两个基站之间进行切换时,经常会发生切换延迟的问题,确保无缝切换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蜂窝设备的制式差异以及分布的不确定性,使其很难在与宏蜂窝基站相邻的小区列表中完成配置,这样一来便造成了用户切换基站困难,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切换延迟,其会使QOS指标有所下降,进而影响业务质量。

3.3 WiGig技术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使用60GHz无线技术,国际上成了WiGig联盟,负责研发Multi-Gigabit传输速率的无线产品。WiGig技术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其一,融合。实现文件的快捷传输,提供高质量的媒体业务,减少无限延迟;其二,普适。引导众多厂商遵循和应用60GHz的无限传输规范;其三,速度。通信业务中的娱乐,其信号流量的传输速率要高于WLAN技术的10倍以上。WiGig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娱乐、计算和通信设备的无缝连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现代通信新技术几乎覆盖了全国,其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比如4G技术,该技术与3G技术相比运行速度会更快,上网更加迅速,运行商的覆盖面会更广,通信质量会更好。现代人对通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发展赶不上要求,技术开发就会失去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4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三、无线技术优劣分析

(一)wlan技术分析

wi-fi的技术和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批量生产。该技术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延伸,对于特殊地点宽带应用,尽管wi-fi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二)wimax技术分析

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三)wmn技术分析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地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wmn 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wmn 更好地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四)3g技术分析

3g于1996年提出标准,2000年完成包括上层协议在内的完整标准的制订工作。从商用前景看,目前,3g在部分地区已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比如欧洲很多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已经建设了3g的网络。3g技术已经进入可以实用的阶段,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3g网络。

(五)lmds技术分析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lmds是一种提供点对多点通信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其工作频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传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数字双工语音、数据、因特网和视频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最优情况下,距离可达8公里;但是由于受降雨的原因,距离通常限于1.5公里。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扇区或基站设备将atm骨干网基带信息调制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在其覆盖区域内的许多用户端设备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还原为atm基带信号,在无需为每个用户专门铺设光纤或铜缆情况下,实现数据双向对称高带宽无线传输。

(六)mmds技术分析

mmds的主要缺点是有阻塞问题且信号质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用频带亦不够宽,最多不超过200mhz。其次,mmds对传输路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mmds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是相移键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等)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技术,无法做到非视距传输,在目前复杂的城市环境下难以推广应用。

(七)集群通信技术分析

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所以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

(八)点对点微波通信技术分析

微波传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第二,微波传输系统部署简洁快速。第三,目前的微波产品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保障的,对于运营商的新业务和新需求都可以给予很好的支撑。

(九)卫星通信技术分析

利用卫星在有些人口不很密集的地区来配合陆地通信。在这些地区散布着范围较广但不密集的用户,可以利用卫星作为用户连至固定有线网的接入设施。在陆地通信网已经构成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的环境下,利用卫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是比较好而切合实际的方案,经济又可靠。

四、无线技术综合比较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5

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升级和改变。在人们的沟通越来越通信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纵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1军用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进入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为了满足军用的需求。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众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传输速率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1.2专用系统应用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通信设备器件逐渐被广泛运用到移动环境的专用系统中,逐步实现向半导体器件技术的过渡和发展。通信技术中进行公用电话网的安装问题逐渐被解决,公用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的持续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3通信技术频段扩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无线通信技术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无线通信技术的频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第一代通信技术系统也被制造出来,新的实验系统被研制出来,结合贝尔实验室的蜂窝移动网理论,实现了实践与理论和充分结合。

1.4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进入了第四阶段。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在无形中为各类电信系统的运行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1.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无线通信技术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渐渐兴起,为移动通信以及多媒体运转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全球化标准的制定和改善,无线通信技术在多样化和创新化发展方面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①通信技术自身的发展;②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需求所驱使的发展。考虑到无线通信综合技术以及使用需求等众多因素,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趋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逐渐增多。如果想要重新建构一个全新的无线网络,会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投资,不仅成本费用较高,还需要承担十分大的风险。在这个背景下,利用将不同网络技术融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异构网络的互相连接以及互相沟通,已经成为当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在将网络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网的融合、业务的融合以及终端的融合、接入网的融合等都是最为主要的表现。其中,接入网的融合要想实现,需要众多协调工作共同运行,为异构无线环境中的无缝漫游做出技术支撑。而业务的融合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于根据接入网络以及终端的能力进行底层通信链路以及服务级别Qos合理选择,实现使用户感受不到业务服务变化的效果。在将来的通信终端中,大多都配备有重新配置的能力。将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进行融合,是未来大多数通信终端必备的特点。在通信终端的客户方,即使用户没有进行干预,无线网络接入能力以及网络服务状况实时监测能力都会协助用户完成感知与选择、软件升级以及下载等方面的活动。

2.2高效频谱接入趋势

从我国当前的无线频谱使用情况来看,拥挤现象仍然是较为主流的情况。无线电频谱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近些年来,为了提升时隙重用率,全新的MAC接入机制应运而生,再通过相应的仿真分析,高效的MAC接入机制就能够实现频谱使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3宽带局域的无线接入趋势

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通过接入网络进行主要业务的用户提供。正因为用户存在很强的移动性,所以无线接入的方式将逐渐成为将来无线接入技术的关键发展趋势。其中,UWB、WLAN以及无线城域网技术等都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技术。

2.4链路容量的扩展趋势

正因为无线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多用户在同一个通信区域中对于频谱资源的占用量逐渐提升。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必须逐步实现高速化,才能够满足越来越高的发展需求。窄带高速、高阶数字调制等都是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技术。

2.5将通信以及保密充分结合趋势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及其容易存在通信双方的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在通信过程中进行保密手段的采取以及运用,是大多数通信客户的新需求。将战术电台中的通信以及保密工作进行充分融合,不仅能够达到很好的保密效果,还能够实现无线通道开销的降低。

3总结

针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问题展开更为深层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琰,史健芳.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浅析[J].科学之友,2012(9):155~156.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6

无线通信产业是技术驱动的高科技产业,技术的变革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产业的基本面貌。要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信息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不断创新。电工电子和信息文化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的专业人才培养有决定性影响。在新形式下,本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就必须与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融合,通过对课程各个构成要素的改革,使课程能够贴近技术的演进与变革、贴近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为此,本文将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的充实与完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展本课程的建设,力求打破传统,为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为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求的信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师资队伍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目前而言,承担课程的师资队伍发展主要遇到两个瓶颈问题。首先,高校教师与社会接触少,不能在一线体会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就无法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教授这门课程。其次,现行体制下,高校教师主要分为主事科研型与主事教学型。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讲,两类老师各有优势,如何把主事科研老师对新技术的把握和理解与主事教学老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相结合,提升本课程的教学品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两种应对方案:

建立师资队伍“再教育”计划:充分利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科研机制。通过有步骤、分批次地将教师送往这些单位从事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项目,使教师能够从中把握无线通信产业的现状,了解技术转化为产业的完整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老师可以把相关的新技术带到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A2011-18)资助课

建立科研促教学机制: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从本课程的发展需要出发,选取与课程相关度较大的科研方向为重点融合对象,构建起定位准确、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增强本课程教师和从事相关科研方的教师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较新的课程,相比其它较早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既要突出基础理论,也要结合现有技术的发展,突出与新技术的关联性。因此,本课程体系的要素要结合新技术的现状与趋势,调整授课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而不落实处,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转贴于 教材重组与完善:本课程教学任务重,覆盖面广,包含了数/模电路、电路分析以及基础信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此,根据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加大教材重组与完善的力度,方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模拟电路被数字电路取代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趋势,在教材建设中,对于模拟电路的教学可以重点关注基本原理和物理概念,不做复杂的理论推导,以优化课程各内容的比例。

课件优化与提升:对于本课程的课件,不仅要保障课程的生动性,更要结合这门课程所关联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特征,把新技术的本质内容通过课程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实现系统都可以拆解为具体的电子电路模块,课件优化时,就可以用分层结构,利用仿真模拟工具,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解析出实现系统的微观电子电路结构,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的充实与完善

众所周知,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基本原理、概念较多,内容非常抽象,比较枯燥和晦涩。因此,教学方法的充实和完善非常重要,需要结合目前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相关产业的现状与趋势,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地讲解,让具体而抽象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便于学生理解。

结合案例教学: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都有具体的应用案例。教学中,可以把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概念纳入案例场景,通过案例讨论或者研讨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电路中的锁相环技术在各类无线通信系统中都有应用,但如何应用,共性和差异在哪里,都可以结合案例分析。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9-0186-01

在过去的10年中,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个人移动通信蜂窝小区的快速发展,使用户摆脱有线终端的弊端,实现实际的个人移动性。在无线军事通信中,跳频和扩频技术被广泛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熟和完善,军方无线通信技术也发展迅速。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干扰源和干扰性能也随之发展,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电磁环境,电子战和电子对抗愈演愈烈。军用无线通信越来越需要抑制干扰技术的发展,并且要求也逐渐增加。

1、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历程

在无线通信,有各种自然和人为性的干扰信号,包括机器噪声,码间干扰,单音干扰,宽窄带干扰,多址干扰,天线之间的干扰等。军事无线通信系统中有许多形式的干扰可以根据频谱的形式将干扰分为瞄准干扰,阻塞干扰,部分频带干扰和扫描式干扰等。当前,在国外,有源电子干扰技术的干扰功率已有百千瓦,脉冲峰值功率高达106W及以上,干扰频率范围已达到0.15 GHz-20 GHz,还可以生产各种形式的干扰。干扰信号为通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因此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是通信信号处理和研究中的要点和重点。跳频(FH)通信作为抗干扰通信的重要方法,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得到可大规模的使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对跳帧体制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在70年代时,英、法、美、以色列等国陆续研制成功实用的跳帧电台,在80年代时,跳频电台已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通信设备并且无线电通讯被广泛用于战场中。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超短波通信技术,超短波战术跳频通信在现代化战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过去十年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和新成果的不断发现和研究,使超短波通信技术不断向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由于直接序列扩频(Ds)和跳频技术理论更早更成熟,容易实现。1966年,美国第一颗军事通信卫星DSCSI使用扩频多址接人技术。目前,美军正在使用的舰队通信卫星FLTSATCOM,Milstar卫星租用卫星LEASAI等都是采用直接扩频和卫星上解扩技术。但是,因为设备水平,同步捕获和宽带均衡的实际情况,所以处理增益最高达到36dB,由于传输距离较远,短波通信的作为较长距离军事通信的有效方法,经常使用扩频,跳频和加强型的跳频扩频(chess)技术。

2、无线通信抗干扰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通信干扰的日益发展,无线通信反干扰还需要继续发展,如今,出现了许多新的抗干扰技术支持,为站场通信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新的抗干扰技术:

超窄带技术:近年来,高速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新的概念和高度创新的技术,UWB(超宽带)和UNB(超窄带)无线通信系统特别引起了关注。前者从系统到实际已取得初步成功,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后者的研究则是刚刚开始。

多输入多输出fMIMO)技术:MIMO无线传输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兴趣。MIMO技术是指在发射端通过多个发射天线传送信号,在接收端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理论已经证明应用MIMO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将MIMO技术与OFDM、时空编码相结合,就能同时实现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这样就能在空域、频域和时域上实现抗干扰。由于MIMO通信系统提供的信道容量很大,这就为数据率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范围,因此在速度域上也能实现抗干扰。但是,将MIMO技术应用到通信抗干扰中,如干扰MIMO的信道模型,天线配置,功率分配,信号检测。空时编码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虚拟智能天线技术:最近的年份较先进的通信技术是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可以压制敌人的多方干扰,信号干扰比增加几十分贝。无线电抗干扰的有效性并不比一般的抗干扰电台差。虚拟智能天线是使用或借用同一地理区域和类似的其他通讯装备天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类似智能天线的功能,以提高天线的信号接收端的干扰比和提高抗干扰性能。也可解释为本地区内所有类似通信设备的物理天线形成了智能虚拟网络,该机制是与MIMO不同的多天线发射和多天线接受技术。多通道信号处理和多通道信号的交互式实现虚拟智能天线的关键。智能天线技术相对成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终端接收和发送多个信号成为可能,而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里,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互相控制。这些技术为虚拟智能天线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基于信号处理综合抗干扰技术:新的通讯设备和系统里,信号处理基础上的多种抗干扰措施有跳频、扩频、混合扩频、伪信号隐蔽、数据猝发、自适应干扰抑制、前向纠错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有时变性,能够依据据电子战的环境进行变化和组合,如跳频,可以随机变速率跳频、自适应跳频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军用通信、以低截获、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为主要特点,向通用化、软件化、智能化、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具体地说,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有:1)采用新的抗干扰技术,为了满足未来的通信需要,将采用更多的新型抗干扰技术,如超窄带技术、多人多出技术、虚拟智能天线技术、智能组网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2)综合使用多种抗干扰技术,典型应用时调频、直扩和跳时3种基本抗干扰体制的组合应用;3)向网络化抗干扰发展,智能组网技术在网络级就可以进行抗干扰。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无线电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又名无线通信。

2.4 WiFi

Wi-Fi即为wireless fidelity英文的缩写,我们用户接触更多的是将个人点好和手机终端等设备以无线的形式相连,也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重要品牌,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现在使用的是802.11b标准,在理论上,覆盖从100-300米的范围,数据传输速率理想状态下可达11Mbps。

2.5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Zigbee

Zigbee是IEEE 802.15.4协议的代名词。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传输速率上Wi-Fi比Zigbee的优势较为明显,速度更快,但Zigbee有着自身的优势就是成本较低,这一优势也促使更为广泛的开发应用。

3.通信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更为明显的改变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1)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展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宽带化的发展趋势。就现在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LTE技术将成为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世界各地的移动网络的无缝覆盖,    WLAN,WiMAX和其它宽带接入技术,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相互弥补,在不同范围内形成有效的覆盖,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将向宽带化发展。

2)在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面、技术特点和访问速度。根据在不同的覆盖范围,各种宽带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特点,可以达到接近超高速无线接入,解决在中距离高速数据接入。

3)信息个性化服务方向之一。这种 个性化发展是为未来的个人信息,以实现多种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实现,正逐渐成为在智能移动终端关注的焦点之一。移动智能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个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网络融合的趋势。网络融合已经成为一个电信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广播电视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网融合,信息通信网络、传感器和RFID网络的融合。

在未来NGN(next-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主要将形成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网络平台,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整合现有的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等网络,以统一的方式管理提供多媒体业务,也是NGN平台拓展方向。

4.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信息化的需求,通过将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融合,根据自身特点相互依存,未来的通信技术将向综合化、一体化、宽带化发展,同时固定网络与无线网的有机融合也是发展的防线之一。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9

13G通信新技术

3G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当今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例如当下特别流行的微博客网站等。

3G与2G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漫游,并可以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浏览网页、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钟信息服务。同时3G通信技术还具备了2G通信技术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段:1995年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研制成功,但是只能用于语音通话。这个阶段的手机只是刚刚达到1G

第二阶段:通信技术从1996年到1997年出现了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相继问世,在第一代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例如接收电子邮件和网页。

第三阶段:3G是第三代通信网络,目前我国国内能够支持国际电联确定的无线接口标准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和中国移动的TD-SCDMA,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原中国联通的CDMA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2矿用3G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

矿用3G无线通信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利用电器防爆技术对其主要设备如井下基站和移动终端等增加防爆手段,以适应矿山行业的特殊使用环境。

矿用3G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

(1)专用应用,信息保密

企业内的语音、数据、体香通信都在企业专业网内部完成,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不会被流失、泄密。

(2)网络安全

网络具有安全可靠性、它不受公众网络话务的堵塞、升级改造、故障维护的影响,有效地保证矿业生产的运营通信不阶段的要求。

(3)提供企业生产、运营特色业务可以提供企业用户最常用的群呼、组呼、强插、强拆、会议等调度业务,并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开发所需业务,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持续改进。

(4)自主管理、配置号码资源,不受用户数量、号码位数限制,内部短号呼叫。

(5)企业内部通信、漫游均无资费问题,节省话费。

(6)依托企业自建的3G网络,为煤矿井下其它应用系统提供无线接入、光纤传输,实现3G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

3系统设计工程的背景意义

目前,我国的煤矿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新建的大型矿井,这些矿井需要需要完善的矿井移动通信为矿井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根本上来说,矿井中运用通信技术和设备主要目的是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对通信对象保持有效地联系,矿井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不仅适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还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运输的效率也得到了周转,生产上也会减少一定的工作失误,可以对井下事故进行第一时间的汇报,及时处理和抢修,给煤矿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说,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对于提高现代矿井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安全防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矿井移动通信也是现代矿井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企业有必要对其进行重视、研究和开发。

4煤矿无线通信的特点

煤矿无线通信是在井下进行,和地面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得井下煤矿无线通信具有以下的特点:

(1)本安型电气设备:煤矿井下的可燃气体和煤尘很多,井下作业危险性较高,因此井下的而无线通信设备必须要求安全性能较好,同时具备一定的防爆的功能。

(2)传输衰耗较大:煤矿的生产是在井下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的,巷道不规则,有很多拐弯和分叉,巷道表面较为粗糙,同时还设有风站和机车给通行带来一定的不便,传输衰耗较大。

(3)设备的体积不宜过大,应以较小的设备体积为宜:煤矿井下的面积较为狭小,不适合较大的通信设备的设置。

(4)发射功率较小:本质的安全防爆电气设备的最大的输出功率是25W做哟普,因此,矿井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率一般应较小。

(5)抗干扰能力较好。矿井井下的而面积狭窄还配有很多的机电设备,功率较大,噪声也很大,电磁的干扰较强,因此要实现井下无线通信必须保证无线通信的设备的抗干扰性能较强。

(6)防护性能较好。井下的生产环境较为恶劣,空气中伴有大量的尘土,同时井下较为潮湿,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必须具备防水、防潮、防尘、防腐蚀等功能。

(7)电源电压的波动适应能力较强:井下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在75%到110%之间,因此矿井无线通信设备必须满足较强的电源电压的波动适应能力,备用的电源也应该保持2小时以上的正常工作。

(8)具备一定的抗故障的能力。煤矿井下的生产环境较为恶劣,机电设备较为集中,出现事故的发生几率较高,人为的破坏也时有发生,所以说,煤矿井下的无线通讯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抗故障的能力。

(9)具备较大的信道容量:井下要实现井下无线的通信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有线电话调度的局限性,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遍推广,无线通信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能和通讯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无线通讯设备的成本的投入则越来越低。它将井下全部的调度工作和救灾的通信任务独揽一身,所以,井下无线通信设备必须具备较大的信道容量。

(10)移动速度较慢:由于井下矿井的运输工作主要为胶带输送机、电机车、单轨吊车、其运行速度较低,所以导致矿井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地移动速度较为缓慢。

5总结

矿井3G无线通信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必不可或缺的手段,煤矿井下的工作较为繁琐,工作点较为分散,因此一种通信系统很难达到覆盖全井的目的,由于煤矿井下潮湿、易燃易爆、工作区域面积狭小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目前,3G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高效的运用,给我国煤矿通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杰,申东娅,赵翠芹.同时考虑两种参数的Walfisch-Bertoni模型的统计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E965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技术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到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来,例如:音频有线、光纤通信、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等,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就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1.光纤通信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光纤通信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也是最主要的通讯方式,光纤通信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配电自动化建设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既需要安全性较高的通讯技术,尤其是光纤通讯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环境因素对光纤通信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它的适应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各种标准的设备相配合,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讯设备难免会遇到雷雨和雷电天气,但是光线通讯设备抗雷击能力较强,这就有效加强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抗雷击能力,这一特点最适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被应用于语言、数据和图像的传输,其应用过程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其误码率小于10-9,这一点就远远由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和设备,这是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比较好的通信方式。

2.音频有线是配电自动化中比较实用的通信方式

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城市规划电网建设,城市规划中配电网的数量比较多,常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因为音频有线技术和设备的造价比较低,在布局和连接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使用音频有线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因素,特别是在高压配电线路中的应用,要注意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雷雨、雷电等影响通信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必然要提高水平,城市建设的面积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建设通讯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多,为了节省财力的消耗,采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是最佳的选择,现代通信技术各有各的优势和弊端,但是从整体来看,音频有线是比较适合城市建设中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应用,每个区域或领域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属性,这就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3.电力载波是配电自动化常用的通讯方式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常见的现代通信技术就是电力载波,近几年对电力载波通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相关的变电所之间的使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个好的效果目前还是仅限于无断点电的线路,如果在多台配电变压器和线路中,柱上会有开关断电,那么这就很容易使电力载波通讯效果受到严重的干扰,所以在断点线路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在电力线路中被广泛的利用,因为电力载波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需要专门布置线路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布线的费用,但是由于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可靠性较差,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是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领域,常见的有小区抄表等。

4.扩频通讯技术的应用

微波通讯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并不是很常见,因为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有的采用的是多点通讯点,这对于微波通讯是比较难的,而扩频通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长距离通讯时,更加能够体现出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扩频通讯技术的优点有抗干扰能力较强、误码率较低、保真性高,同时还可以实现码分多址复用,发射的功率比较低。虽然扩频通信技术拥有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规划中,柱上的变压器和开关的位置在高建筑物上很难确定好通信环境,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就会对喷射信号的发射和回收产生影响,所以在应用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时,还要充分了解其存在的弊端,否则会对其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通信技术都会有他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适合的领域范围之内,使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也能够减少不科学的使用出现安全隐患,保证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科学有序的进行,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小 结:

综上所述,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技术、音频通信技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技术等,本文分析了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优势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同的通信技术其自身的优缺点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另外本文分析和研究之后,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更好的克服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促进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华;李洪新;岳振东;配电自动化系统载波通信方式的实用化研究[A];201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11

引言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工业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具有高端技术优势的设备的支持。当工业生产运行中应用技术先进的设备的时候,要实施监测工作,以能够对设备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解决。如果采用传统的有线通信技术,需要连接线路和各种辅设备,还要对监测设备进行调试,不仅消耗时间,而且消耗人力,且监测进度无法跟得上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鉴于目前无线通信设备正在普及,就需要将该技术引入到设备状态监测工作中,不仅提高了设备监测工作质量,而且还会提高设备监测工作效率。

1.设备状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设备状态监测是对具有特殊性能的设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做出详细的分析结果,据此而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预测,以使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随时掌握,并做好预知设备运行状态的维护工作,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设备状态监测不仅可以确保设备处于持续的良性运行状态,而且还可以降低人力消耗,延长设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构成情况来看,主要包括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监测元件、捕获数据的设备以及诊断元件等等。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将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但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监测元件可以发挥监测的作用对故障做出判断。当信号通过传感器之后就会被放大处理,经过诊断元件监测,就可以及时地发现设备异常,并发出维修指示。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将设别故障量化为指标,采取计算的方式做出维修结果。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所提供的指示包括故障所在位置、故障名称、并会堵故障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会相应地提出故障维修的建议。

2.设备状态监测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2.1设备状态监测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使监测工作更为便捷

从信息传输的纸质时代到电子时代,直到现代步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网络论坛、电话会议,人们的购物方式等等,已经打破了物化时代的局限而实现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结合。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有线时代步入到无线的时代,特别是现行的4G网络的应用,使得各项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输,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无线通信技术信号传输分为两种,即近距离信号传输和远距离信号传输。近距离信号传输技术就是被广为利用的蓝牙技术和红外技术。这些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受阻,由此而使得通信成本提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着不灵活性,只能够在两台设备之间传输,而且对于设计复杂的设备装备监测系统而言,这种操作则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无线通信网络运行如果采用免费共享无线WIFI软件进行信号传输,虽然覆盖范围为300多米,但是,信号的传输的质量很低。由此可见,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着应用上的优势,然信号传输质量会随着信号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有所衰减,因此为了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就需要增加设备。此外,电磁波的传播载体为空气,如果空间局促,比如,煤矿企业的井下空间,果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就犹豫空气稀薄,加之空间狭隘而导致传输中断。素以,煤矿井下如果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号传播,所采用的时候磁场信号传输的方式。

2.2设备状态监测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高监测的可靠性

与有线通信技术相比较,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从应用环境来看,危险环境中是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保证通信信号顺畅而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如果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外部温度,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避免不良接触,还可以避免监测的过程中引起设备故障。通常情况下,如果电气设备存在着接触不良的问题,就会导致电阻增大,使得电流在线路中流动不会受阻而导致电流瞬时增加而使得电缆高热而易引发烧坏而造成短路或者断路。这种热故障对于电气设备而言属于是较为常见的故障,如果没有及时地监测到电气设备环境温度的变化,就会导致整个的电力系统运行缺乏安全可靠性,甚至会引发火灾或者设备爆炸事件发生,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在设备状态监测中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监测工作,远程监测的实现可以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处于危险环境中即可以完成各项监测工作,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当设备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除了设备磨损之外,设备性能和使用功能上也会有所改变,这些都可以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观察到。即便是可靠度很高的设备,长期而持续地处于运行状态,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设备损耗。这就需要对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隐性问题或者是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存在而导致设备故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工业生产运行中存在设备故障问题,还要从工业发展以及现行的先进技术的发展态势的角度出发对设备运行模式以整改。在对工业技术设备进行监测的时候,通信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将计算机通信为了技术充分地利用起来,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优势,可以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针对各项数据都准确分析,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永刚.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状态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31—38.

[2]王岩岩.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状态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J].硅谷,2013(12):90、94—94.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篇12

一、铁路通信的作用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铁路通信就是指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将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交换。从1825年的人工摇旗引导到1839年的指针式闭塞电报设备的发明以及应用,就说明现代通信技术一开始就是与铁路运输是紧密相关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铁路通信系统,才能为现代化铁路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应用。

二、无线列调

无线列调是重要的铁路行车通信设备,主要负责列车的位置和运行方向。无线列调系统主要解决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和机车司机之间的通信和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和运转车长之间的通信。虽然无线列调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但目前使用的无线列调是同频单工电台,随着列车提速的不断深入和列车建设密度的加大,在仅有的一个频道上集中了众多用户,再加上场强的越区严重,容易致使系统阻塞,甚至于瘫痪。对于现代化的高速铁路而言,这种通信系统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建设发展的需求。

三、集群通信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级移动调度系统,代表着专用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方向。它能按照动态信道指配的方式,实现多用户共享多信道。由于它具有调度、群呼、优先呼、漫游等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铁路、航空等部门,其中以源自欧洲的tetra较为出色。不过这种通信系统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系统设备采购、建网成本和终端价格较高,同时也存在信息丢失、保密性不高、易受干扰等,这从上海局目前所建成的集群系统就能看出来。这些缺点对普通语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并不适用,比如列车与指挥中心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

四、gsm-r

gsm-r通信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是在gsm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铁路运输专用调度通信功能,它主要由交换机、基站、机车综合通信设备、手机等组成,目前在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大多数国家普遍应用,我国铁道部于2000年底正式确定将gsm-r作为我国铁路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它主要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区段养护维修作业通信、应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可为列车自动控制与检测信息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并可提供列车自动寻址和旅客服务。比如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它的绝大部分线路都是在高原缺氧的无人区,为了满足铁路运输通信、信号及调度指挥的需要,就采用了gsm-r移动通信系统。另外还有:大秦线、胶济线、合武线、京津城际线,京沪高铁等。

五、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通信。它的主要优点是通信范围大、不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电路开通迅速、多址连接等,不过也存在成本高、传输延时大、传输带宽有限等不足。相对而言,比较适合铁路应急部门使用。

六、无线宽带wimax

wimax技术是一项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技术。目前,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最新应用成果就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研发项目 -“wimax技术在铁路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该项目自主研发了基于wimax无线宽带技术的机车同步操控通信、列尾通信、无线列调通信、视频监控等组成的铁路通信应用系统,在经过车载运行实验和室内动力分布实验后,经专家组检验,表明该系统可满足朔黄铁路运行的技术要求,具有创新性,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七、结束语

铁路通信是以运输生产为重点,主要功能是实现行车和机车车辆作业的统一调度与指挥。但因铁路线路分散,支叉繁多,业务种类多样化,组成统一通信的难度较大。所以,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当将各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有机结合,以保证行车安全、防止作业事故,提高运输效率,加速机车周转,以及改善服务质量等。

参考文献:

[1]田裳,沈尧星主编.铁路应急通信[j].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6(16):154-1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