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2:33

优质教学论文

优质教学论文篇1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能力。机电教学中,相当部分的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教师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述这些知识,容易脱离实际的运用,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如果开展过多的实践课程又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大量师资的支持。那么,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机电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难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机电专业技术的实践材料“空间转移”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些理论知识在现实实践的运用情况,也能够让学生根据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地返回到理论知识中寻求答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有效避免了一些损耗程度高、危险性大、操作成本高的实习实践,是对真实动手实践最为有效的模拟与代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3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依靠口述及板书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容易形成“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睡”的尴尬局面,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缺乏兴趣。如果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则可较好地改善这一局面,实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好局面。结合机电教学的实践来看,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教授电路知识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中有绘制电路图的操作步骤,那么教师主动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描述电路图的绘制过程。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操作进行实现,如果学生描述完全正确,教师可以操作多媒体播放一个简单的鼓掌音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程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拓展时空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内容多、时空广、难度大,如何能够在局限的时空内把机电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是机电教学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科技优势,几乎可以把同一形式的教学材料转移到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内,将历史空间内的长度缩短,把现实空间中的距离缩小,把微观的、抽象的、远程的领域转化成眼前鲜活生动的情境,从而大大地节约了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的课件也容易获取,大大节约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可以利用所节约的时间实现师生互动和沟通,答疑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提升。例如,在教授机械构造一节内容时,单独的理论课程会太单调,而带领学生去工厂车间参观既费时又费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大型机械构造拍成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知识不感到陌生,缩短了拓展机电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质教学论文篇2

一、问题的提出:基于南京市栖霞区义务教育发展的考察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区东北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苏南、苏中、苏北分别代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那么栖霞区的经济则可归属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因此我们研究的问题域为“我国东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发展”。该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区,有许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但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教育的文化积淀深厚。当年陶行知先生在这里创办了晓庄师范、燕子矶小学等著名学校,以实践他的生活教育、平民教育思想。现在这里还保留着“燕子矶小学”等学校校名,并且,当年陶先生的办学口号依然在这里的许多学校保留着。调查过程中校长们反馈薄弱学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源问题。从调查的23所学校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认为自己的生源不好,或者存在问题。没有生源或者没有优质生源被校长们认为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境。生源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课测评过程中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择校方式流向市区的“名校”或者区内的一些民办学校,这种现象造成了施教区内所谓“优质”生源的流失;其次,生源的家庭经济背景不理想,各校生源主要包括外来民工子弟、附近因拆迁失地的农民子女、经济适用房的原市区居民子女和其他本施教区内的学生;再次是学校区位对生源的影响,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一些学校从原来较好的交通地段搬迁到比较偏远的地段,交通变得不方便,施教区内的学生不愿到学校就读。表面上看来,生源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生存困境。

第二,师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除了距离市区较近的几所学校在近三年内只有少量教师调离原工作学校的情况外,其他学校都存在大量教师单向流出的现象。虽然教师在流出后有少量新招聘的大学生补充,但依然不能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一部分学校,尤其是那些原来的厂办子弟学校,教师总数有余,如南炼中学、马群中学的师生比都在1:5左右,但教师的学科结够不合理,年龄老化,不能胜任日常教学的需要。

第三,文化问题。几乎所有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校园文化积累不厚,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即使像“燕子矶小学”“迈皋桥小学”这样本该有着深厚的陶行知思想传统的学校也认为自己的校园文化积淀不足。传统的教育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新的校园文化又没有产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学校这块本该有着丰富文化土壤的地方发生了文化断裂现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校长都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他们或者领会不到校园文化的含义,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提炼、生成自己的学校文化,难以对自己学校文化的核心特色有准确定位。

二、理论的反思:差异均衡视角下的优质学校

(一)问题:困境抑或优势

首先,学生是育人的对象还是学校实现利益的手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目的是育人成人,学生是学校关爱培养的对象。学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关怀意识,然而基础教育实践中情形却不尽如此。一些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学生的利益,学生被学校用来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这种办学目标违背了教育育人成人的本义,它是现代化过程中市场意识和经济利益对学校的冲击下形成的一种学校发展观,它给学校带来的发展只是短期的,所造成的危害却是长期的。办学校并不能都是为了利益,基础教育不能受经济市场利益的驱动,它应该有自身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师发展是靠外在管理还是靠内在自我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校长对教师发展主要依靠量化科学管理,许多学校的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要使教学管理从粗放状态走向精细状态,企图通过频繁的日常教学行为的检查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管理思想把科学管理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外在的量化模式,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教师主体内部的需要而不是来自外力的督促,自我主动的发展应该是教师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教师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仅把教师作为考评的对象,甚至把考评的结果作为一张管理的王牌来使教师对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就范”。任何情况下,制度都是为人服务的,教师管理制度是为了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管理制度的刚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应该是一致的。

再次,文化是靠外力人为打造还是靠内力自我生成?校园文化彰显着学校的特色,校长们在对学校进行规划时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他们像企业打造商业品牌一样打造校园文化,错误地认为几个标语口号、几个橱窗、几处文化景点就是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的理解被简单化、庸俗化。最明显的例子是,学校的“校风”“校训”“学风”“教风”只是写在墙上印在纸上的一种点缀,领导、教师、学生对这些所谓的“校风”“校训”“学风”“教风”并不在意,这些东西并没有深入到师生的心里,其作为文化的教育作用是虚浮的。其实,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积淀而成的,是长在物化的校园环境中的。几棵大树、一丛小草有了人的活动就成了文化。校园文化不是以标签的形式外贴上去的、不是符号化的贴图,而是具有极大感染力的鲜活的生命意识。

(二)优质:精英抑或大众

首先,优质教育是平民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表面上看,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一对矛盾,但实际上二者是有机统一的。精英首先得做一个平民,就是要能做一个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作为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精英,他首先要有一个平民的情怀,而不是高高在上以俯视的眼光傲视众生的精英;精英要有平民的生活基础和生活能力,而这个基础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基础教育的平民意识并不反对让孩子将来发展为精英,只是要让孩子打牢作为精英的基础;精英是生活在大众中的,是否成为精英不是依靠所取得的物质成绩来判断的,每一个行业里都有精英。优质的基础教育是平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其次,优质教育是成人教育还是拔尖教育。孔子的“成人”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才论的精华,教育的首要责任是要让孩子“成人”,人是教育的本体,教育因人而存在,同时人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存在。如果在人之外寻求一个教育目的就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人们眼中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陷入了对教育认识的误区。人们不是在帮助孩子“成人”上做功夫,而是企图通过“拔尖”将孩子打造、包装成所谓的“小明星”“小科学家”。人们眼中的优质教育让儿童失去童心,使儿童成为

一个个小大人,长着一个儿童的身体,却说着大人的话,做着大人的事。这种所谓的优质教育让儿童失了天性,儿童不成为儿童了,这样的优质教育优质在哪里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再次,优质教育是普及教育还是择优教育?生源问题是困扰着薄弱学校的一个大问题,校长们都认为没有好的生源是他们学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他们都想在招生的过程中得到好的生源,好的标准就是文化课的测试成绩。每年招生的时候,校长们都在为这个问题绞尽脑汁,效果却依然不理想。其实校长们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费那么大的脑筋,生源问题、施教区的设置是客观的现实,校长和教师无法去改变,择校是家长的权力,校长和教师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校长的办学观念,你办的是什么学校,为谁服务?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孩子,我们就要教育怎样的孩子,并且要将他们教育成人。家长可以选择学校,但我们的基础教育学校不能选择孩子,因为我们承担着社会育人的责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爱满天下”。我们不能把基础教育办成择优教育,优质的基础教育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是爱满天下的教育。

(三)均衡:物质抑或内涵

首先,注重质量内涵的差异均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所学校:它有着气派的大门,两边砌着花坛的水泥路,一幢设备完好的教学兼办公用楼,一幢图书馆大楼,还有一个四百米跑道的塑胶田径运动场,该校64名在职在编教师,却只有279名学生。这所学校原来是一所厂办子弟学校,现已厂校脱离,学校的产权和人事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作为一所初中学校,其办学的物质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虽然校长说教师的结构不合理,但大多达到了本科学历,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学校的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分析其原因,这所学校所欠缺的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学校的发展缺少内涵,教师队伍缺少一种凝聚力。由此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的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决定学校发展的因素就不再是物质条件,而是学校是否具有自己的发展内涵。学校管理过程中,物质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就成为学校变革的最关键因素。我们给该校的发展建议是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发展。

政府对学校的高物质投入并不能保证学校教学的高质量,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之后,物质投入和质量提升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也就是说高投入的物质均衡并不一定带来高水平的质量均衡。况且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面积的广大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首先就失去了高位发展的物质基础。相反从现有经济条件的实际出发,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不仅重视政府对基础教育适当经济投入,而且重视义务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是一条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次,以特色差异彰显薄弱学校的优质。我们不能拿一所学校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建筑来衡量这所学校是否优质,也不能拿一所学校每年能考取多少重点学校的学生数来衡量它是否优质,相反我们要看学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敝旧的校舍里也能成就优质的基础教育。优质和薄弱之间究竟有多少差异,这种差异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差异能否依靠各自的特色来实现彼此的均衡?薄弱学校是否能从自己的薄弱之处走出自己的优质特色?异视角下的学校均衡发展是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保证教育质量底线发展的均衡,它追求教育发展基本条件的满足和基础教育最低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差异均衡理论要求我们对“优质”“薄弱”的标准进行重新定位,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或许能走出优质教育的困境,那些薄弱学校或许能生发出新的希望。

三、科学规划: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观念变革:确立学校优质发展的生长点

1基础教育对“基础”的科学再认识

基础是一种“素质”,基础教育应该追求“素质”。基础教育的基础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打下“成人”的基础。“平实、全面、粗糙”是基础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基本特点。“平实”是对人才的品格要求,平常心,实实在在,做一个普通的为社会所接纳的人;“全面”是对人才发展基础的要求,全面的人应具备社会劳动者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全面的人不一定是“全才”,但他至少是一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粗糙”是对人才的成才形式的要求,基础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待发展”的人,而不是“成型”的人,只有“待发展”的状态才有将来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2对人才输送论培养目标的反思

所谓“人才输送论”培养目标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把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办学目标,通过学校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来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学校培养目标一直是我国学校的主导教学目标,近30年以来,人才输送论培养目标有越来越凸显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把升学的结果作为对学校最终的考评结果,并根据这种结果对比较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势必只注重升学的结果,而对全面的育人过程有所忽视。这样围绕升学的结果就出现了一条巨大的利益链,处于这条利益链核心的是学校,其次是家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被置于利益链的末端。要改变薄弱学校的生存状态就必须抛弃“人才输送论”的培养目标。

3育人成人是学校的核心内涵

办优质的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明确学校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常人眼中的优质学校是以考试竞争为标准的,其目的就是要使学校像企业那样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不能像办企业那样办教育。优质的义务教育学校是育人成人的学校,而不是专注于选拔淘汰的学校。优质学校的校长教师要有平民情怀,培养平民,育就精英的胚胎。

(二)行动变革:寻找课程教学变革的适度性

优质教学论文篇3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优质教学论文篇4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从新课程改革标准来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必须要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主观上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具体地说,教师体现的是“教”而不是“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较低,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必须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立足于知识建构理论,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进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与感受,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对数》这一节的教学中,对数的定义相对抽象,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也就相对提高。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和探索,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对数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有足够深刻的认识,也就使得学生建构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系统,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优质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生活的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也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治疗中来。优质护理是指对于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实施时不仅规范操作,更讲究仪表和沟通。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优质护理的开展中有效提高医院护理教学质量,保障住院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提高临床护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护生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临床护理学习动机是指激发护生进行学习,维持已形成的护理行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本文中我们就互动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2],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1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4名)和实验组(80名)。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2±1.4岁),学历:本科44名,大专36名,中专4名;实验组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21.2±1.4)岁,学历:本科40名,大专38名,中专2名。2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授课时数及授课教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带领护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强调,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充分的讲解,护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根据优质护理目标和内容选择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课外指导学生查阅、讨论问题、解答学生的提问,带教老师与护生处在一种良好的互动气氛中,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对需要带教的优质护理内容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根据优质护理教学内容必须团结协作完成,充分体现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互动,然后学生之间讨论,互相考查。学生与患者之间,了解患者对优质护理相应知识的了解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实行个体或集体优质护理健康教育,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3]。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将2组护生带教前后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评分、学习积极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人际关系能力进行统计并比较。(1)理论和实际操作评分。将护生临床护理内容进行重点统计评估,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理论试卷及操作细节评分的制订,理论涉及关联性问题,理论和实际操作均为满分100分,60分及格60分,90分以上优秀。(2)学习积极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人际关系能力均由有优质护理病房老师们共同进行评估,每个评估项目的最终结果均可分为较佳、一般及较差。

4.数据处理。将文中统计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结 果

2组护生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评分、学习积极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人际关系能力的比较。见表1。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以人为本观念的实际体现,优质护理开展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保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生在优质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实习期需要逐渐完善提高护生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素质。互动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真切地感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实际护理横向与炯向的融会贯通能力。护生在临床实习优质护理期间的带教不仅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过程,而对护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及正确的工作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护理专业服务的对象是人,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临床护理是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交流增多,从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因此互动式带教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4]。本文中我们就互动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了解了其在带教中的价值及优势。根据评估结果与常规带教的效果进行比较得知,互动式带教方法在改善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在互动式带教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护生优质护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还方便带教方案的制订。同时,积极的沟通也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间能够积极的进行带教与学习。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患者的互动,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克服了对老师和接触社会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护生自我效能感及人际关系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互动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明显,对优质护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使患者对优质护理更加满意[5]。

参考文献:

[1] 韩文飞,柴继红. 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创新月刊,2010,(14):74-75。

[2] 钱爱丽. 护理带教的沟通式教学模式探讨. 大理学院学报,2007,4(6):47-48。

优质教学论文篇6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作用

从当前的小学教育状况来看,素质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综合能力的增长是素质教育的标志,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其养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个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进行。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能够均衡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更好地巩固。

1.2 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教学的理论等都在不断变化,在新课标下,若是一成不变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则很难取得很好地成效,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跟不上时展的需求。而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等教学结构的优化,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加系统地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更大的进步。

1.3 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学校各种教学资源都以学生为主体来重新组合,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这对于资源组合效应的产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往教师往往偏重于一部分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失衡,这主要就是因为教学的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结构一旦优化,教学资源使用的科学性更加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分析

分析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就需要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具指向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思维

教学本身是一种互动的行为,这种互动性的发挥才能更好地更新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教师和学生在思维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和双方的年龄、阅历、经验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打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停留在自我的思维空间,而应该去了解和解读学生的思维逻辑的关联性,这样才能通过思维的转化来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

2.2 培养模式

知识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素质教育、情感教育的产生,其和知识教育的地位变得不分伯仲,人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能力均衡性的重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教学经验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轻重调整看,这就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很大的披露,实际上教师的培养模式应该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3 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本身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就是在方法计划的指引下完成的,为此,教学方法本身建立在对教学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其受到社会背景、课内外信息、信息分享等诸多方面的了解。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信息资源的获取更加便利,资源的分享和利用更加密集,只有良好的方法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

3.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丰富理论认知

教育是一件理论和实践兼具的事情,当前教育理论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教学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加强对课堂教学结构内涵、作用、内容等方面的了解,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样才能使理论迅速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3.2 更新教学方法

如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兴趣被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教师应该多进行教学科研,着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

3.3 均衡能力培养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写作、阅读等能力的培养并不均衡,这使得学生难以灵活的运用母语,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被动型,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教师应该转变单向传播的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施展相应的能力培养策略,这样才能完善能力培养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永卫.中师教育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优质教学论文篇7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优质教学论文篇8

收稿日期:2006―04―28

作者简介:王同顺 (1961-),男,汉族,天津市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工程师, 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制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分标准》和《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制定》等管理文件,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建立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学院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鼓励各系所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尝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生物技术”专业的择优选导师制度颇有特色。它要求指导教师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所做的科研有全面的了解,能提出适合作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学生按学分积排序的先后,选择自己理想的题目及导师,指导教师如对学生不满意也可以适当调配。这种择优选导师的方法,调动了教师、学生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批高水平、有价值的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产生。

二、重视管理环节,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学院采取了系统化手段,即明确选题原则、规范审题程序、深入中期检查、严格论文答辩、合理评定成绩、全面总结归档。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影响论文的水平,学院确定论文选题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要适合成人教育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审题程序上,各专业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或由本专业具有指导论文的教师拟定题目,或由系所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选题指南,学生自主拟题目但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中期检查是导师把握学生参考文献的查阅和实验环节中的实际工作量,防止抄袭、偷工减料和实验数据不准确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规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字数要在8000―10 000字左右,毕业论文中必须要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图表等,一律用A4打印纸并统一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顺序是:(一)封面;(二)内容摘要;(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审批表;(七)指导教师评语;(八)答辩记录。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答辩委员会评定的分数为准,各系所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论文逐个答辩,并且有详细的答辩记录。确保论文质量和成绩的公证性。

三、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锻造优秀毕业论文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是提高学院整体毕业论文水平的关键。答辩时,学生先将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时间10分钟),然后回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不超过20分钟。评分标准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有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具体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从总体上看,我院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有较好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质量,题目鲜明、论点明确、论证翔实、结合实际。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多能结合重要课题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立见解,有的还能有所突破。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评审办法和标准,开展系所级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组织公开论文答辩,并邀请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学院设立最优答辩奖,对优秀的毕业论文当场予以表彰和奖励,表彰与答辩同时进行,形成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好多毕业论文达到正式发表的水平。

要继续加大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专项经费投入,努力拓展学生学习基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障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优秀毕业论文创作的积极性,出现更多的精品论文。

优质教学论文篇9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优质教学论文篇10

[作者简介]刘传熙(1986- ),男,广西临桂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广西 桂林 54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LSZ2012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18-02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培养新秀,以点带面,各院校都举行了各种教学竞赛,教学竞赛业已成为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客观、公正地评价优质课质量,是正确地引导教师钻研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研制优质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则是开展优质课比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也是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

一、优质课教学的含义及优质课的评价内涵

优质课教学是相对于一般课教学来说的。成功的优质课教学,不仅反映了一般课的教学状况,而且对于一般课教学有示范性、导向性、探索性,其质量和效率都比较高。开展优质课教学比赛,就是以“优质”来带动“一般”,使“一般”向“优质”迈进。只有一般课教学不断提高质量,达到“优质”水平,才能称得上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更高水平的优质课教学的出现。如此螺旋上升,教学艺术就会日臻完善。

优质课的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优质课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考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经过充分准备的优质课,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学效能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体现出教学改革的成效。因此,优质课教学中必须折射出参赛者一是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教育思想要正确,教学观念要先进,教改意识要强烈;二是要求除了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学论等教育理论外,还要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此外,还要求参赛者对当前教改动态、教研成果、教学评价技术等有所了解,甚至要求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等科学常识。

二、优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

1.优质课评价指标体系研制思路。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对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优质课其实是一堂教学质量好的课,其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围绕课堂教学来展开,即从课题的引入到课题的展开直至课题的解决。因此,优质课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即在德智体三方面的情况。教育方针是指引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它对整个教育活动有着定向的重要作用。不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组织方法的采用等,都要符合教育方针。其次,评价指标体系还要遵循教学理论,因为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议、练等教学行为要体现出教学理论的思想火花,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再次,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整体效益。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把优质课教学系统分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四个子系统,然后根据系统论的定量分析原则,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这四个子系统进行量化、赋予权重,并对子系统对应的评价指标内容(要素)赋予等级和权重。再根据系统论的有序性原则,把课堂教学从始至终列成课题的引入、课题的展开、课题的解决这三步有序活动。最后,评价指标体系要简明易行,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2.优质课评价表。根据优质课评价指标体系研制思路设计出优质课比赛评价表,如119页表所示。

3.优质课评价表的特点分析。评价标准的组成部分和层次,叫做评价指标体系。恰当的评价标准,其特征有“三要”:一要把教学原则、教学规范、教学技能作为评判指标的内涵,促进教师为搞好教学发挥创造性,使出高招数;二要简明具体,易于执行;三要能被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接受和运用。这里说的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备课的5个“会”和上课的6个“会”。上课的6个“会”,包括会组织教学(教学准备完善,善于调控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抓住关键,层次清楚,环节紧凑,节奏适当,纪律好);会寓教于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思想实标渗透德育,遵循整体性、针对性、感染性等原则,把教育寓于教学之中,体现学科的德育功能);会讲授和训练(讲授内容编排科学,语言准确、规范、清晰,教师的讲、写、念、问、演示、示范等活动与学生的听、说、读、写、看等活动安排有序、和谐);会板书(板书、板图设计合理,字迹清楚、工整、规范);会演示(教具操作规范,演示效果好,善于用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分类指导学生(因材施教,优生和困难生都得到提高)。这6个“会”,与教学质量相关度高,又易于观察到教师上课的特色,评价的指标体系将其作为评判指标的内涵,使评价具有科学性、方向性、群众性和可行性,这是客观、公正、合理评课的主要依据。当然,评价的指标体系只包含这6个“会”是不全面的,还必须有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此外,还要通过“权重”来区分评判指标的主次,不能等量齐观。

本文研制的优质课比赛评价表是根据教学最优化理论,从课堂教学共性着眼,选择与教学质量相关度较高的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制定后又在系(部)内备赛中试用,并发至各教研室征询修改意见,比赛开始前评委集中学习时领会指标体系含义,可以说这个指标体系是教研的成果。这个指标体系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系统,按组成层次分为4个子系统和20个因素(创新因素另记);子系统和评判因索不涉及课程具体内容,适用于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20个评判因素都量化为分数,并按权重分为4个评分等级,级差按“有差别,不过大”的原则确定,评价结果由因素分、子系统分、总分三级综合形成;利用权重来体现比赛的侧重点在教学方法上;考虑到教师是经过各系(部)推荐或者选拔参赛的,先赋予参赛者70%的基础分;要求用平均值法确定参赛者的成绩。由于指标体系的这些特点,因而比赛成绩离散度小,既照顾了心理需要,又使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确度。这从评价标准上保证了评价的准确性。

三、评价表的应用

1.选定评委。优质课比赛评委人选要求的条件是具有教师系列的高级职称或者从事教学管理的校领导。评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这就从评委人选上保证了比赛评课的准确性。

2.评价办法。评价方法科学是保证评课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教师优质课比赛为避免评委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认识和情感的倾向性、情绪的好坏等因素渗入评价中,使评价带上主观色彩,因而确定评价程序是:阅读教材和教案;听课做好笔记;课后独立评分;赛课全部听完后再调整评分,并按评分高低排出名单;把评分表和名单交评委组工作人员统计排出比赛名次;评委组对赛课作评议和总结。这个过程中,除了反复强调认真执行评价标准外,还提出赛课未完前不准对某门课的得失成败或评分高低议论,以免相互影响。听课是获取评价信息的主渠道,要求评委听课要认真笔记,既要观察教师的具体表现,又要观察学生种种反应,对“一言堂”或热热闹闹的课堂都不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主要分析是否贯彻了教学原则的各项要求,是否体现了教学化理论。上课是备课的实践,因此,还要把上课情况与教案中的目的任务、内容编排、方法设计、程序安排等作对照,判断执教者对大纲和教材钻研是否深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是否清楚。

优质教学论文篇11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发布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发布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发布,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文做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优质教学论文篇12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1 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现状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型,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经过长期知识积累、理论总结和实验研究后的科研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及管理水平。为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通过三级(部级-省级-校级)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博士研究生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1](简称“全国百篇”,该评选自1999年开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每个省每年都进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在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主导”的影响下,各高校也高度重视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和遴选。本文重点探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培育。

 

采取评选优秀学位论文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评优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平台。[2]不过,这一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方面,现行优秀学位论文评选遵照的一系列评价标准往往主要来自官方条款,与具体学科和专业领域结合不够密切。另外,这些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中会受到评审专家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移,这些主观因素可能包括对评价标准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执行尺度上的误差,还可能包括一些情感因素等。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以相对更客观、公正地评选出优秀学位论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2 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原则性建议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使之评价指标内涵明确、测量标准尽量统一,兼顾不同学科专业和学位类型的差异性,最大可能消除名校名师“光环效应”和评审专家“主观片面”带来的误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 指导性原则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引导高等学校在各自层次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是这样规定的,[3]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着重点是在打基础和进行能力训练,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如优秀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思维,提出新见解、新观点,进而推动研究生教育中对创新性的培养。

 

2.2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统一性是指根据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学位论文共同要求的评价标准。多样性是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学位类型的差异性而设计的不同的指标分类和特征描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兼顾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兼顾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精心设计各模块指标,使之既能够反映不同评估对象的实质,又可以相互兼容,从而保证评价标准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2.3 实事求是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符合实际、客观可信,才能较确切地反映出评估对象的真实水平。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从评估目标出发,切忌从主观臆想出发,脱离具体实际。评价标准应忠实于评估目标,每个指标都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本质,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必须是相互独立,不重复、不矛盾。由此简化了指标,保证了评估的科学性,防止因评价指标过细,看似会提高评价精度,却给专家带来过多的麻烦,引起人为的偏差,反而会降低评价的准确性。

 

2.4 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必须简单易行才具有实际意义,离开了可操作性,无论怎样科学合理,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要把抽象的、复杂的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位论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素,在“质”的规定上, 应确定关键指标, 剔除无关或相关度不大的指标, 形成简易可行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素。如学术性学位论文选题意义应突出理论创新、发展学科知识,而专业学位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选题应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5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建立在可测量的基础上,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逐项量化,力求简约,在权重确定时要用数学等逻辑方式来验证,做到客观、公正、合理。而对于论文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与学风等指标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除了给出一个综合评分,还应加上一个综合评语,最后综合多位专家意见,使意见趋于一致。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即防止因过度量化而割裂评价的本质,又防止因主观权力过大导致不公平。

 

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而应该与时俱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3 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建议

 

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如何培育优秀学位论文进行深刻分析和认识的过程,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3.1 把好选题关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确定好的选题是高质量学位论文产出的关键前提。确定选题之前应进行大量文献阅读,对所选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导师和研究生应就论文选题是否为学科前沿,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否可行,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详细、深入的论证。开题报告还应经过导师组严格论证,对于不适当的选题,一定要坚决给予否定,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才可以开始论文写作。由于论文写作周期比较长,经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因此还须重视中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后期的研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3.2 实施培育工程

 

为了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取得突破,许多高校设立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4]同样,我们也可以设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单位应制定培育计划,设立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从已经开题的研二学生中选拔优秀学位论文的种子选手,重点资助有创新性的科研项目,进行开展科学研究的初级训练。培育基金立项前,研究生管理部门对项目申请书进行严格的形式把关,导师组对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创新的新颖性、前沿性、可行性及对学科发展的意义等材料进行认真严格审查和答辩论证。培育基金立项后,加强过程管理,中期对项目进展随时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帮助研究生初步形成自己的科研计划。并进行严格的项目结题验收,对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综合打分,评出优、良、中、差,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院,与再申请直接挂钩, 建立奖罚政策。

 

3.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是评学生,也是评导师。研究生论文是否优秀与导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治学态度甚至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对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影响深远。创新型的人才须由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来培养,优秀的导师能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指引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少走弯路,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真正将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治学严谨的教师选拔成为导师。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指导研究生写出优秀学位论文的关键。其次,加强考核,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导师竞争上岗制度和流动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比如三年或五年内没有新的研究成果,不再担任导师,或者保留导师资格,但不分配研究生。最后,学校应定期召开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交流培养经验、共同探索、相互借鉴、以老带新,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3.4 加强科研条件建设

 

研究生培养单位优越的科研条件是优秀学位论文产出的重要保障因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丰富的图书资料、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良好的学术环境等都属于非常重要的科研条件,此外,学科建设也是科研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不仅是一种条件,更是一种环境。”[5]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走向学术前沿,有助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做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