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3:22

系统解剖学论文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1

2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CPM自主学习

知识点讲授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我们采用PBL教学模式,围绕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知识要点精选学生容易切入、知识涵盖丰富的问题,每8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回答,其他学生踊跃补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①紧扣本章节重点内容设计病例。某患者腿部外伤感染,需口服抗生素,请问药物如何到达患处发挥疗效?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中运用关键路径法(CPM)抓住问题的重点,梳理要点,融会贯通。从药物如何进入循环系统(消化道毛细血管)、药物如何到达心脏(静脉回流)、静脉血如何换成动脉血(小循环管道)、药物如何到达患处(大循环管道)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用关键路径法轻松作答,增加了解剖知识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针对本章节难点内容设计问题。血液是单向流动还是双向流动?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路径法从本章节重点心脏的结构切入,深入理解三尖瓣、二尖瓣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其他三种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静脉瓣的结构和作用。

③结合之前所学章节设计知识点交叉贯通式问题。食物消化吸收后营养怎样达到全身?呼入的氧气如何到达全身,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呼出?尿液从哪里来?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运输途径相同吗?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前后照应地进行知识的融合和串联。

④以科技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为背景设计扩展开放式问题。如何安放左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人工心脏瓣膜需要面对哪些挑战?人工血管用于冠脉搭桥的展望?引导学员查阅课外书籍和相关网站进行回答,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第二课堂相关研究学习。

3教学评价方式及效果

该章节教学结束后,采取标本考试、客观题测试、问题回答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上届学生本章节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②是否逐渐建立了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

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④是否提高了学习解剖的积极性;

⑤是否体会到学习解剖对临床学习的重要意义;

⑥是否培养起科研的初步兴趣。采用CPM结合PBL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学生在标本考试中平均成绩较上一届学生提高3分(满分20分);客观题测试成绩较上一届学生提高了6分(满分100分);问题回答中较上一届学生提高了11分(满分100分)。满意度调查中六项问题均回答“是”的学生达到95%。学生还反馈在获取更多知识量、抓住关键点、启发思维、多学科交叉、培养逻辑思维和总结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进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活学活用的能力。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2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3

根据我院过去的美容专教学任务,学生需要系统学习解剖学、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安排较密,学习任务较重,因此自2009级始,只学习美学解剖学,使用科学出版社教材《人体美学解剖学》。该书内容包括三部分:总论、系统解剖学、人体美学解剖[2]。在授课计划上,系统解剖学部分占整个课程2/3,总论及人体美学解剖学占1/3。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具有一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又掌握了美学解剖的重点内容。

2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于美容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部分内容进行改革: 适当减少神经系统的课时,增加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比重;运动系统中重点讲述头肌、颈肌和胸肌, 心血管系统重点讲述皮肤和头面部的血液供应, 感觉器重点讲述皮肤的结构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注重课堂讲授,也重视课前课后两个阶段。每次课预告下次课的重难点及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式预习报告。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多种手段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学生先观察标本并试讲,教师更正、补充的方式,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重视所学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课后要填写填图册;下节课开始时要进行以复习为目的的课堂提问;不定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些解剖学知识的美容应用,自学课堂上删减的解剖学知识。课前预习并写报告、课中听理论看标本、课后复习并补充信息,这样的方式既加大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又增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对重点内容反复加深印象,效果较好。

借鉴了敖少勇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法[3],第一阶段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重要结构、功能、基本的美学理论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第二阶段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体美学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结合,以讨论或提问的方式展开,比如在学习面部美容解剖时,结合众人瞩目的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讨论颧骨、下颌骨磨骨术自浅向深经过哪些层次?改变的是骨的什么部位?影响到的面肌有哪些?会有什么副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不仅复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概念性的抽象知识“看得见”、“感觉得到”,更强化了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第三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中心,设计了几个综合性实验,如面部的浅层解剖、根据面肌纤维走形及面部淋巴回流方向进行面部按摩等。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强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责任

在几年的美容解剖学教学中发现,美容专学生对专业前景没有清晰认识,对个人职业走向没有明确目标,多数同学认为解剖学不重要,再加上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遂有一定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心态,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兴趣可促进主动性的学习, 对培养独立思考、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对周围同学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推动班级学风的良性增长[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不时插入与美容行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实际应用,比如讲到空回肠时讲讲减肥方法之一小肠切除术;讲到脉管系统时讲讲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畅对美容的影响;让学生参与某些实践内容,比如讲到“三停五眼”、“面部美容线”时,让学生利用直角规测量自己的面部相应数值,判断是否符合美容标准;讲到眉、眼、鼻、体型分型时,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类型;讲到BMI指数时,让学生计算自己的BMI指数并分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还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打好专业基础,并不时补充最新美容行业信息,培养他们的专业责任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向义,钟 纯,彭芳丽.《美容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8,31(5):732-733.

[2]王向义.人体美学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Ⅴ-Ⅹ.

[3]敖绍勇.人体解剖学“三段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09,32(2):147-169.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1-02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的医学生的日益增加,我校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自2007年开始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入门基础课。我们解剖教研室多年从事对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授课实践,圆满完成多届医学留学生的解剖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留学生解剖课教学质量,积累了一定的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师资队伍梯队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针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有必要建设一支解剖学专业知识扎实、医学专业英语精湛、并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授课艺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是留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前提和关键。

1.增强任课教师专业英语的能力。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关键,作为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1)较为精湛的业务素质,如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和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方法;(2)扎实熟练的医学专业英语;(3)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在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善于采用日常英语与学生交流,而且经常要对学生问及解剖学之外的其他基础或临床医学专业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任课老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留学生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有国外留学背景,获得博士学位的英语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2.通过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本学科多年来一直重视师资和人才梯队建设,以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建设为甚。教研室挑选符合全英文教学条件的主讲教师及后备教师共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年资讲师5名。青年后备教师随堂听全英文授课,并跟踪主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实施“传帮带”式培养。教研室为了让中青年教师能均衡地承担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系统解剖学教学的不同章节分别由教研室不同教师进行分段式讲授,等到所讲授章节熟悉后,再逐步增加讲授知识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压力。为了确保留学生学习质量,学校组织有教学经验和出国经历的高年资解剖教师作为督导专家对留学生教学进行听课督导,保证所有留学生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被监督和监控,这样学校可全面掌握留学生教学情况,并能把督导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解剖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对留学生解剖教学改革和系统解剖学的课程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自1998年开始,本学科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开展系统解剖学的双语教学,为全英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不断组织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培训,并派遣任课教师到其他医学院校学习解剖英语教学成功经验。教研室经过7年的实践教学,5名中青年教师能够独自全程完成留学生的全英文系统解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水平。

二、注重寻找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校近年来招收来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国家。留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但同时实际解剖教学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这对解剖任课老师的教学实践起明显的督促作用,从而提升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一)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与任课教师语言交流障碍。首先,英语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官方语言之一。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英语发音不尽相同,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常难以听懂,致使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医学英语不同专业单词众多,难以记忆和融会贯通,这就造成师生难以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系统解剖学专业英语教学困难。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该课程具有名词多、描述多和记忆难等特点;而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大多较长,读音较为晦涩,任课教师在专业英语解剖教学中常难清晰、透彻地描述和解释特定的人体解剖学结构,可能会出现解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由于留学生习惯互动式的教学,常在课堂上随时打断教师讲课并提出问题,而中国教师习惯传统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任课教师无法很好的控制教学进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问题的应对

1.加强与留学生交流与沟通。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使留学生敞开心扉、解除对新环境的不安与困惑,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和逐步融入大学生活。虽然留学生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也只是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这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熟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英语发音特点,多与其交流来熟悉对方的口音,甚至可模仿留学生的口音发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

2.准备合适的教铺材料。教材是教学重要环节,留学生上课时很多是直接带英文版本的解剖图谱或记录本。我们选用国内医学院校合编的全英文版本《系统解剖学》教材,推荐国外经典的医学解剖学图谱和国外医学优秀网站给留学生。教研室还组织任课老师编写补充教材、实验指导和练习册等,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施方面,我们制定了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孰知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和熟悉教学内容。

3.探索适合系统解剖学的英语教学。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首先应熟读教材,认真撰写解剖英文教案,注意标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留学生由于从小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上课时喜欢随时提出问题、自由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因而,任课教师应设想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等,课前做好应对准备。比如任课教师可提前把涉及到要讲课内容的其他学科如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基本专业单词熟悉掌握,以应对留学生问及一些不局限于解剖的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解剖的兴趣。最后,任课教师把要讲授的内容默记熟练,揣摩构思以做到融会贯通。

系统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我们的理论教学是在实验标本充足的解剖互动室进行,这样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触摸标本,增添了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采用以15人为单位的小班授课,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学习机会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开始时,任课教师根据解剖实验教学大纲,将所要掌握熟悉的解剖结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逐一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识别辨认;接着教师将需识别结构依次讲解后,让学生再自行熟悉;实验课结束前30分钟,安排以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10~15个结构的识别考核,并计分;最后,实验结束进行小结,对各组进行点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4.加强留学生的复习和理论测验。教学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我们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阶段测验、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任课教师非常注重将留学生阶段性的解剖内容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让学生绘制经典解剖图和标注图谱以增强学生对解剖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每次理论课之前要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将之纳入考核并计分。我们每学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两次理论测验,期中考试为20分,期末为80分。题型有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问答题,其中问答题覆盖范围广、不太深但灵活。

5.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自律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频繁,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窃窃私语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及课后签到,对迟到的留学生让其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答,增加了课堂的到课率。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常有凌晨或周五下午祷告的传统习惯,我们尊重学生的信仰,尽量把课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进行,保证学生能精神饱满的进行解剖学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的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队伍。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吸引到我国学习,留学生教育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华侨,初国良,徐杰,等.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3):225-229.

[2]任振华,朱有余,李光武,等.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21-723.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5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称为巨视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则称为微视解剖学,都属于人体解剖学的范畴。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中大量的名词、术语均来源于解剖学,恩格思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拓宽与加深,并有了飞跃发展。近五年来,为适合新时代的改革步伐,全国医学院校都经受教材快速更新、课时不断缩减的考验,各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1~4]。而与其他院校比较,我校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教师队伍又比较年轻化,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现就这方面总结我们的教改收获,以供同行参考。

1 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学校仍采用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设置,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开设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运用多媒体和标本模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课间隔时间长,学生学习容易忘记,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制约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挥,与我国教育改革、现代医学科学和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及培养创新人才不相适应。为此,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7,并充分注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密切衔接。我们探讨“主导—主体;个体—团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即1名教师指导30名学生(分5个小组)开展实验,教师主导指教师担任引导、辅导、教导、评判等作用,学生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思考是学生按教学大纲独立学习教材、按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独立观察标本,团队协作是团队成员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3.7,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模式,即教师拟定实验提纲并给学生分配尸体解剖部位和模拟外科手术部位(1~2个学生负责1个部位),学生自己拟定解剖操作和模拟手术操作方案,方案经过老师审核通过,方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实验,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巡回指导而不代替操作。通过“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模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积极开展阳光天使解剖学知识竞赛和解剖学实验技能竞赛,将实验操作技能引入导师制,指导优秀本科生制作教学标本,提高同学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打造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新体系。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科学,形态学的学习必须加强直观性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实物、模型、挂图、投影片和多媒体进行学习,并提醒学生在观察标本和模型示教时,注意采用正确的解剖姿势和方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力求通过授课、阅读教材、观察标本,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有充足的标本,教师只要讲解知识难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学生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建议学校继续加大对标本、模型和多媒体软件的建设。

2 教材建设改革

我校平均每3年更换1次教材。2002级用《系统解剖学》第5版,柏树令主编,我们感觉该教材虽然也供五年制医学专业用,但由于该教材以深、精、新为特点,在阐述器官形态结构时,做到精细,同时注意引入解剖学及有关器官移植和周围神经再生等研究新进展,书中密切联系临床,更适合七年制用。我们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学理念是为民族地区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该教材太深、不易理解记忆。2005级更换第6版,柏树令主编,该教材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同时适当介绍有关对医学生培养有重要意义的解剖学新进展,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人文科学和英语词汇量,并配有光盘,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本适合我院《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好教材。我们同期使用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5、6版教材和我们自编的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优良,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及时编写《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和《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列出每次课所需要的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并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经多年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详细介绍人体每个局部的常见手术及入路,解剖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学习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实验指导,学生解剖操作规范、结构暴露充分、解剖进度快,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内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对比和复习。

转贴于 3 教学时数改革

系统解剖学是形态学科,不能脱离实际而光背理论,同学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经过对解剖学的课时数进行调查研究后,做出更为科学的决定,在各学科课时都减少的情况下,系统解剖学总学时为104学时,其中实验课65学时,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部解剖学的任务应是使学生掌握各个局部区域的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实验课44学时,我们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考核方法改革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正在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达到通过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系统解剖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标本考核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分期中考试(占期评成绩的10%)和期末考试(占期评成绩的60%)两个阶段,全部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阶段进行,每次考核共设20套试题,每套试题有10个标本结构,试题中所要求的标本由教辅人员按系统分类准备,由学生抽签选择试题,抽签后立即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寻找相应的标志(5min寻找出10个标志),考试实行教学与监考分离,即由非任课教师进行监考,监考教师根据学生寻找出的标志情况来评分,每次考核占期评成绩的10%;平时成绩为给学生布置10套练习,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课的任课教师及时批改练习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评分和点评,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10%。局部解剖学考核由理论知识考试(占期评成绩的60%)和实验考核(占期评成绩的40%)两部分组成,其中实验考核包括模拟手术操作、尸体解剖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教师依据学生模拟手术操作和尸体解剖操作完成情况和讲解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评分。

5 师资培养

近几年来,我们教研室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脱产攻读学位或在职教师攻读学位来全面提高科室团队成员学历,目前那些全部读完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已成为我们学科的骨干教师。此外,有计划按比例派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使他们早日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养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具有了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知识,从而逐渐成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丰富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部分已经成为科研的主力和学科带头人。

此外,我们每个教师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实践,始终将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联系,注意将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讲解神经系统时,联系到周围神经再生和神经生物学的新进展;学习肝、肾等器官时向学生介绍器官移植的现状。多数教师响应学院实行导师制培养优秀本科生的号召,指导优秀生,使优秀生的专业理论和科学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我们相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继续深入探讨“主导—主体;个体—团队”和“手术—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科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继续完善“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课件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学习指南的建设,就能打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春,王军,唐杰.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J].解剖学研究,2003,25(3):237-238.

[2]汤桂成,艾寿坤.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相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5,2(2):56-57.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6

高职高专院校的解剖学实验教学应是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完全通过自身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自身继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名词多不好记忆,因此解剖学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知识应用和自学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解剖实验室教学改革的目的

理论课和实验课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对独立的两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从理论课学习知识,还应从实验课学习知识。实验教学不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还有理论课中起不到的作用。解剖学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立体性和实用性,它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解剖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解剖教学由于受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的限制,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难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实行了解剖实验室教学改革。

二、正常人体解剖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室改造方面参照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环境,绿色环保,人均使用面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整体改造实验室的规模与环境。正常人体解剖实验室内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标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标本。标本和尸体属于直观教材,它对于解剖学是特别重要的。学习时,单纯从理论上或图谱上来理解,是很难达到认识人体各部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的目的。因此,我院下大力气建设和完善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现拥有制作精良的大量的正常人体解剖学标本,其中部分标本由我院实验室技师带领在校学生制作完成。标本分为大体标本、断层标本、塑化标本、透明标本、铸型标本、骨骼标本等,部分标本已被收录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彩色图谱》。我院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有正常人体解剖陈列室1个、正常人体数字模拟人实验室1个(配有电脑50台,可同时容纳100人进行操作和学习)、操作室5个(每个操作室有3个不锈钢解剖台及一套完整的人体骨骼)。部分大体标本和尸体放置操作室内不锈钢解剖台下尸体槽里,其余大体标本放置于解剖陈列室,以系统排列(如呼吸系统有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等)。按系统排列方便学生观察,且各系统器官较为齐全,同一器官数量较多,以便让学生了解同一器官因个体差异不同标本在形态上有所差异。

三、正常人体解剖实验室的优化

挂图在解剖教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些标本不能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挂图来显示,所以,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标示明确的挂图与标本一样能在解剖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增加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挂图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因存在个体差异,标本形态与解剖图谱结构不能很好的对应,学生观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减少教师单纯示教和学生便于观察标本,我们对解剖实验室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根据现有标本做了一对一的图片,并标注其重要结构,使标本和图片有机结合,使其生动、直观,能使学习者立即获得一个鲜明的印象。学生一般可按照观察要点图片标本的顺序或观察要点标本图片的顺序进行阅读和观察。可弥补因个体差异,标本与解剖图片不能很好对应的不足。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他们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四、结语

自学能力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正常人体解剖实验室的教学改革,使标本、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让学生按照图片标示寻找标本上的重要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建立直观认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对解剖标本形态结构的反复观察和分析,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0-02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内容,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1]。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探索性的编写并应用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照组:2009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20人;实验组1:2010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43人。

实验组2:2012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86人。三个年级学生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年龄及成绩接近。解剖学课程均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数相同。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人卫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实验组1使用人卫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并辅以《护理应用解剖》、《解剖学目标检测》等校本教材;实验组2使用校本教材《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含解剖学教学大纲、解剖学实验指导、解剖学目标检测、护理应用解剖等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理论、示教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实验组1、2均在教师讲授理论、示教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的同时,引入与临床护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知识。例如,在讲解全身的重要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时,引入这些标志在不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意义[2];讲解呼吸系统时,联系气管切开术、胸腔穿刺术、人工呼吸术等护理操作技术,使其认识到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在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以解剖学目标检测为依据进行小测验,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结果

3 讨论

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充分的、有针对性的结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操作,因教学内容太多,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处境,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性的编写并应用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本教材的特点是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护理应用解剖、目标检测、实验指导等融为一体,使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密切结合,突出知识的实践应用,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实,使用本教材可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可行和必要的。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8

23D多媒体软件系统在解剖学教学应用的教学改革设计

2.1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改革

针对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主要特点就是交互式学习,我们调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以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我们把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比例调整为1∶1,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在解剖实验教学中,除了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以外,我们强调学生在使用3D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时,应加强与教材、标本、模型及挂图等其他资源的结合。先使用教材,通过教材了解器官的形态及文字描述,再通过使用软件对器官位置、方位和结构进行了解,最后在标本、模型上寻找、辨认。比如在肱骨标本的实习中,先让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对肱骨形态描述有一个整体印象,再通过软件熟悉肱骨的位置、方位、形态结构名称,最后在肱骨标本上进行寻找、辨认。另外,我们强调学生在使用软件时自己动手,对其结构进行任意的拆移、组装,以此让学生能够对器官的位置及其毗邻结构加深印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其不再感到解剖课的学习枯燥乏味。在实验课中,我们还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并在软件中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我们在进行心脏部分的学习时,结合护理专业的临床应用情况,提出让学生思考进行心内注射的进针途径。然后让学生思考,并根据自己思索的途径在软件上进行操作,找出途径的可行性。最后解答正确的途径,让学生能够明白正确途径的解剖学原因。

2.2改革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

在理论教学时,由于增加了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资源,我们对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针对软件可视化教学特点,着重用于对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关系及层次结构的描述。根据软件能提供了各器官透明度的改变,我们在教学时,通过局部的放大,器官透明度的改变,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器官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及层次关系等。比如讲述胃,先在软件上找到胃,然后讲述胃的位置及体表投影,紧接着放大局部,改变肝脏的透明度,让学生观察胃的右前上部在前面与肝左叶毗邻,再接着隐藏胃、肝,让学生紧接着观察胃后壁毗邻胰、左肾、左肾上腺,胃的左后壁毗邻脾及下缘与横结肠毗邻。

2.3强调结合软件进行课前、课后的学习

由于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安装在校园局域网,并且软件有较强的交互式学习功能,并带有器官的文字描述,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应尽量在学校图书馆,结合教材、图谱通过软件进行自我预习和复习。另外,要求学生在温习的时候,隐藏文字注释,进行自测。

3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3.1对学生问答评估

由于我们对解剖学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了大量改革,尤其是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的使用,使实验教学时比例大幅提升,所以我们针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在教学中随堂问答评估,着重于就学习兴趣、解剖学是否难学、解剖学的难点是什么、你觉得实验课是否过多以及教学工具是否能够帮助你学习等方面询问。普遍反应较往届学习兴趣增浓,对解剖学不再像往届学生那样觉得枯燥难懂,并觉得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好玩,有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及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

3.2标本考核评估

我校解剖学的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考试成绩占70分,另一部分是标本考试占30分,学生在标本考核中成绩明显上升,平均成绩从21.12分上升至23.85分,上升2.73分。其中≥27分上升11.30%,24~26分上升9.03%,不及格率下降5.25%,不及格率首次低于1%。当然由于标本考核成绩上升,总成绩随之上升,总成绩平均由75.32上升至78.36,上升3.04分,但理论成绩上升不明显。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9

动物解剖生理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专业类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动物解剖生理不仅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动物解剖生理实训课程约占50%课时,能巩固和演练课堂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随着学生特点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以往的实训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探索新的实训模式,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因生施教的要求。

一、动物解剖生理传统实训模式的缺点

1.以老师为主动、学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

传统的实训模式中,老师掌握着整个过程的主动权,将知识一次性灌给学生。在实训开始之前,老师将所有需要的器材准备齐全;实训中老师主要是讲授理论和演示;实训后由老师负责整理实训现场,并批改学生上交的实训报告。整个实训过程中,老师掌握着绝对主动权,虽然知识已经传授,但是这种实训没有考虑到学生因素,把学生当做了“客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没有得到调动和培养,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训形式单一

动物解剖生理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学科的局限性,实训内容只能以验证理论来进行开展。实训形式都是以随堂实训+实训周的形式开展。这种实训形式对知识的联系训练不够,每一个系统学生都能掌握,但是由于实训周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将各个系统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孤立,理解的理论难免片面。

3.实训考核体系简单、机械

学生实训成绩的高低是由实训考核的结果来体现的,动物解剖生理传统的考核方式和其他科目的一样,以实训报告的结果来衡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动物解剖生理来说却显得有些局限。首先,这种考核方式不能避免学生过分依赖课本的情况,也就是说有些学生部进行实训也能完成实训报告。其次,这种考核方式难免有抄袭的情况出现,懒惰的学生直接抄袭表现好的学生的实训报告,导致实训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真实水平的两级分化。最后,传统的考核不能体现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成绩,实训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成绩,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机械不能将学生在小组中的地位在实训报告中体现出来。

二、动物解剖生理新型实训模式的特点

1.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的引导式、项目化教学

学生是老师的施教对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中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潜力。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尽情表演,发挥自己的才能,老师充当幕后导演无疑是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实训内容分为不同的体系,每个体系细化为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前,老师讲解实训目的和原理,学生自己准备实训器材。老师实训步骤讲解完成之后,学生检查自己小组的器材是否完全;实训中,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操作,疑惑之处及时提问,辅助以适当的演示;实训结束后,学生不仅要自己整理实训现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实训结果进行分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实训形式的多样化

实训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新型实训模式将实训分为随堂实训、实训周和随机实训,和传统的实训模式相比较,主要是引入以动物医院为依托的随机实训。随堂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单个知识体系知识和单项技能,实训周的任务是将不同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的理论和技能系统化和整体化。利用动物医院解剖诊断后的动物尸体,讲解动物解剖生理的理论和技能即为随机实训开展的形式。每一个随机实训都是解剖实训周的缩影,让学生不断地理解理论操练技能,并将之系统、整体化。

3.建立新型实训考核体系

新型实训考核体系的建立,不仅能监督实训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新型实训考核体系更加注重实训过程,体现学生的角色作用。实训报告只是参考之一,实训结果的分析更加重要,并时刻关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注重加入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适的人类关怀,表现对生命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就畜牧兽医领域而言,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善待、尊重畜禽、让生命得到呵护。首先,入学教育中加入人文渗透:通过参观畜牧场和解剖生理实训室,让同学们初步明白自己珍爱动物、善待生命的重大责任。其次,把动物解剖生理课堂变成加强从业人员人文修养的阵地:第一,通过解剖动物,培养学生的细心、爱心和同情心,让学生感悟动物的生与死,更加珍爱生命、善待动物,不能因为实验对象是动物就粗心大意、动作粗暴、甚至草菅生命;第二,在课堂中适当加入非专业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放下心里负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对专业的热爱。

三、新型实训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

新型实训模式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和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一,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实训形式。在实训课上有老师主导,学生展现自己知识和才华的小舞台,及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在组织实训、主动实训、分析实训结果中的磨练,改变了原来无计划、盲目地做实验、超报告的现象,锻炼了学生围绕主题思考、组织材料、分析结果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开发散性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改掉了原来粗枝大叶、毛手毛脚的不良习惯,养成了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细心善良的良好从业品质,并且对专业有了收入的了解,能热爱专业、主动宣传专业。

动物解剖生理新型实训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采取了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形式多样化、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加入人文教育等措施,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小舞台,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0,(10):51.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10

一、根据助产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

依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改革我校三年制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授课课时比例,适当增减教学内容,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总课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重点加大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课时比例(占总学时的55%以上),并相应提高对应实验课的比例,使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达到1:1。重点强化专业特色需求教学的相关内容。助产专业是培养具备临床助产、临床护理和妇幼保健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中、高级应用型助产专门人才。实用性为主是该专业的特征性表现,该专业对骨盆、盆底肌肉、盆腔血管神经等盆腔内容解剖结构的认识要求较多,因此拓展相关盆腔局部解剖学内容更为重要。

如:在运动系统中,介绍髋骨特征时强化体表标志(坐骨棘、髂前上棘等)的内容,介绍骨盆时,引入妇产科骨盆测量径线内容(髂前上棘间径、骨盆入口横径等),介绍盆底肌肉及盆周肌肉时可添加盆腔局部解剖结构内容,使学生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产程中肌肉协同作用;在生殖系统中,可强化对女性生殖系统内外生殖器介绍,强化对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的形态位置等知识点讲解,并适时引入其生理功能介绍,并添加盆腔局部解剖结构内容,引入女性生殖系统的毗邻关系,增强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立体认识和感知,从而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基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内容。理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及模型实现。本改革根据专业特色需求选取并拓展教学内容,制作课程标准,并以此来进行多媒体课件改编,挂图及模型选择,采用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图示法,动画法介绍解剖内容。带教老师通过案例法介绍:某产妇27岁,妊娠38周,胎心正常,胎盘未老化,骨盆测量径线均偏小,是否适合正常生产?由此引入骨盆径线,从而对髋骨各骨性标志详细介绍。同时可采用胎儿衔接入盆的动画、孕期子宫的变化提高学生兴趣,引入知识点介绍。

实验教学多采取实验室模型标本常规辨认。本改革增加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的实验比重,通过模型模拟胎儿入盆到娩出经过的径线及骨性标志,使学生直观观察出分娩过程的特征,并要求其能辨认出胎儿经历的各个骨性标志,以此作为考核依据。通过模型使学生直接接触宫颈口,感受宫颈口的开放程度及闭合状态。上述操作可要求学生实践参与并作为考核依据。总之要采用适合助产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为日后临床服务。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11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理论基础[1]。解剖学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庞杂,医学名词、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学生学习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2]。此外,解剖学是医学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程,这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医学教学改革课题[3]。

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Dr. Howard Barrows首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1983年Dr. HenkSchmidt通过详细论证,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近年来PBL教学法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模式[4]。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也在医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结合各院校对PBL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研究,证明P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提高教师素质等,但我们在PBL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 PBL教学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传统教学经历了几千年,已经形成惯性运作,学校有关解剖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都很成熟。而P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法,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都必须要重新制定,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还要作大量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协调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量;对于解剖学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法,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案及教学讲稿,设置教学过程,制定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也相应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此外,PBL教学是实行小组讨论制,8-10人一组进行讨论,每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这需要增加教师的数量和教学场所的数量才能保障PBL教学法的实施。而传统教学只需要一位教师授课,PBL教学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室和实验室,开放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此外,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使用的教材、大纲需要重新编制,教师工作量增加,相应的财力拖入也增加[5]。

1.1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PBL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被动式学习方法。PBL教学法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每一个阶段都要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任务[5]。

另一方面,解剖学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在刚接触解剖学课程时,学习的都是全新的解剖学专业名词和术语,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相对贫乏,学生很难就提出的问题形成系统的思维,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有些学生自律性差,原有基础知识差或者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不能自觉学习,依赖同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的效果[6]。

1.2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握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小组分工和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比传统授课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少则需2~3个h,多则需3~4个h,讨论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而解剖学知识点多,专业名词、术语繁杂,小组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个解剖学教学进度。另外,医学生第一学年课程多,课程压力大,解剖课学时也被迫压缩得越来越少,使小组讨论时间受到严重的限制。此外,教师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心理和技能上准备不足,引导、启发不够,或者因为学生缺乏沟通技巧,小组讨论课都容易出现“冷场”,这些因素都会使教学进度难以把握,导致PBL教学进度延迟或教学过程无法继续,最终,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5]。

1.3PBL教学法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未建立系统的、全面、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PBL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问题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问题的设置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程度,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依据。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经历的局限,对解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临床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容易使编写的问题难以做到紧扣课程内容、体现系统解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因才设问”,把握好纵向和横向联系的度[7]。此外,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有些院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法[8],有些院校采用呈交论文、报告法,均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标准,问卷调查包含主观因素太多,考试成绩又不能全面的反映PBL教学的效果。效果评价尺度很难把握,评价缺少理论依据和标准,通过其评价是否真正达到了PBL教学模式的目的和内涵要求。是开展了真正的PBL教学模式教学还是一次问题讨论会,教师难以肯定。所以,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标准[9]。

2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2.1PBL教学法并非适合解剖学所有教学内容,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人体解剖学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庞杂,医学名词、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其内容并非全部适合PBL 教学,如果将全部内容应用PBL 教学会使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容易造成知识掌握不全面、概念不清并相互混淆[10]; PBL 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这给小组学习带来了困难[1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选择,准确把握,只有与临床知识、典型病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点或章节才能设计成教学问题。在解剖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特点、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客观条件等,采取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指导法、对话法、演示法、自学法、实习法等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2]。

2.2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置。教学问题应根据解剖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客观条件科学的设置。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2)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应该是通过发挥学生最大潜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设置的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不经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3)问题应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紧扣教学内容,并与临床有机的结合,体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涵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免脱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问题的大部分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利用相关教材、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阅到。

(4)要科学、准确、明晰。问题的设计必须确保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问题明晰,便于学生领会,以免盲目探究或形成错误的结论。

(5)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的设计应避免简浅、单一、直白、无味,应设计成前后知识纵向联系、横向扩展,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问题[13]。

2.3PBL教学法需要科学的管理和配套的服务机制

PBL教学中,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例如,派送教师参与PBL教学法的师资的培训,组织教师编写科学实用的PBL教材,建立适应PBL教学法的电子试题库,分配充足的学时,课外活动及双休日开放解剖实验室及标本馆,完善图书文献资料及检索设备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获取信息[12]。

2.4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习小组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将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PBL教学的实施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存在不足,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使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互结合,教学效果会更佳。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如何建立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学方法如何有机的结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开展高质量的PBL教学,都是PBL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诸葛夫进.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2 NO.35:176.

[3]董炜疆,王唯析.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0-222.

[4]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l6-l7.

[5]郭继和,杜建华,凌惠华.解剖学PBL教学法的改进及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0,33(5):706-707.

[6]黄红梅,毛刚.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2):70-71.

[7]覃能武,谭刚,王先丽.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11,33(2):158-159,154.

[8]王爱平,张晓春.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1625,1627.

[9]沙峰,董钦龙,纪亮.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0,3:150-152.

[10]刘丽,高艳,张铭.PBL结合LBL 双轨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235-236,243.

系统解剖学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115-02

1970年以来,随着USG、CT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影像技术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1]。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需要,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所研究的三维立体断面更复杂和抽象,且学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区别,给医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困难[2,3]。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理论课所授的知识点,所以实验教学要得到重视和加强。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有利于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4-6]。

1 制作与断层解剖学内容相适应的整体标本

我校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多套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上、下肢的三维断层标本,并以断层标本为中心,制作了与断层标本相适应的局部解剖学标本。这些局解标本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更好地理解断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对某部分的重点结构进行整体观察,观察一个结构或器官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对多个相关局解标本由浅到深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观念。然后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使学生能从整体角度来理解断层,避免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断层的所有结构上,而是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去追踪学习,以掌握其结构的整体特征、毗邻关系及在各个断面上的特点。这种以重要结构标志围绕重要器官在各个断面上变化的规律,用联系的方法对照学习,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综合记忆。此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由整体到断层再到整体的学习思维,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现代化的断层解剖学实验室

2.1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

我校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逐步完善数据库的收集与整理,建立起多媒体断层解剖学互动实验室。因此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重要手段显得尤为必要。现代多媒体数据具有许多优点:①多媒体课件图像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注释简便,便于突出重点;各种演示动画使重点、难点内容形象化、条理化,易于展示丰富生动的知识内涵,而且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层层深入、更富于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7];②多媒体视频展示效果好,克服了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缓解学生多、标本不足的教学现状;③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栩栩如生,学生们听起来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2教学软件的应用

使用教学软件有利于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立体构象。如《实用人体断层解剖学》学习软件,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不同的教学情景,把以往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变为多样化互动模式。该学习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像显示功能,图像真实清晰、直观、简明,并准确无误地勾划出所指结构的轮廓,可随意提取或指认其中的重要结构或标志性结构;解说清楚易懂;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学生在使用该软件学习时,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增。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同学,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软件的应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一张张断层与整体联系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将人体断层解剖学基础知识与USG、CT、MRI、SPECT和PET等医学影像知识相联系[8],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9]。在教学过程中,如将人体断面标本同一层面的CT、MRI 影像放在一张幻灯上展示,由于学生对断面较熟悉,实物断面与其影像互相对照,加深学生对每一个重点断面的理解, 同时又能牢牢记住断层标本和CT、MRI成像的区别与联系。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如OvidSP平台上的Primal Pictures,它是世界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准确的三维立体解剖学系统。它的解剖学图库全面汇集了超过6500个高精确、三维、动态、交互式解剖模型。它有如下优势:①剖离解剖模型组织层将其旋转360°,并将其已剖离的组织层恢复至其初始结构形态,有利于说明学生建立三维立体结构;②点击任何可见的结构,查看相关文字以及可以旋转和添加或去除层的解剖标本、临床幻灯、带注释的图片、视频短片和功能解剖学动画;③将3D图像与 MRI 切片进行比对,用相关观测帮助对一些伤病进行诊断与管理,有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④能方便地将图像、动画、视频短片、幻灯片及其补充的文字描述连接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0-12]。

2.3 完善多元化的考核系统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理论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实验部分所占比重少,因此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90%,实验考核仅占总成绩的10%[13]。现在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考核:①除了常规的图片辨认、理论考试外,增加了标本测试,因为书本上的模式图与实物图会有所区别,标本考核是让学生在断层标本或者在X线、CT、MRI胶片上辨认一些重要结构,考察的都是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的重要层面,如头中部水平断面(含有脑室系统),胸部经主动脉弓、肺动脉窗水平断面和腹部“三叶草”等水平断面。使学生对断面上的结构记忆更加准确、清晰,也为他们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打下坚实基础;②绘制断层简图,即让学生绘出关键断层的主要结构,使其对该层面的结构特点、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记忆;③充分利于教学软件,即用软件储存或扫描好的人体断层图片,随机调出几个断层,让学生指出该断层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3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回顾相关部位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弄清局部结构,才能更容易去理解断层的知识,而仅靠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课程开设期间,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指引学生将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标本结合起来去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由“整体-断层-整体”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指导学生对教学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测验。

断层解剖学这门课程是当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所以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与加强,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本门课程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标本、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自己看标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密切联系临床,利用断层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能记忆深刻,并且能为以后进入临床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振富. 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68-70.

[2] 黄飞,李舟文. 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7):121-122.

[3] 卢勤,靳激扬. 影像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要求[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4):216-217.

[4] 李治华,曹靖,尚琳,等. 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 解剖学研究,2010,32(6):454-456.

[5] 姜杨,侯继野,沈雷,等. 增强断层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0.

[6] 苗莹莹,付升旗,范锡印,等.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5-56.

[7] 于鹏辉,伍修宇,曹述铁,等. 如何学好人体断层解剖学[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2(11):2365-2366.

[8] 纪亮,张鹏,姜杨,等.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断层解剖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1-123.

[9] 王金德,邹智荣,范艳,等. 提高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 解剖学研究,2011,33(4):314-315.

[10] 毕振宇,黄文华,赵卫东,等. 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断层解剖学教学[J]. 基础医学教育,2010,13(6):517-519.

[11] 沙峰,董钦龙,纪亮,等. 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150-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