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毕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3:40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

1.本课题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提纲包括:

3.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进程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

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月日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2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月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亲笔签名)

年月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05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12- 03

0 前 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过765万,再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以及留学归来的学生,预计将有1 000万的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岗位,就业形势的严峻可见一斑。“互联网+”是创新2.0时代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2015年3月5日,总理就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新的发展潮流中,如何依托“互联网+”教育理念来探索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新出路至关重要。

1 互联网就业信息分布结构情况

经调研云南省主要就业信息网站包括考试人事网(http:///)、云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http:///)、昆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http:///)、云南人才网(http:///)、昆明人才网(http:///)、昆明教育人才网(http:///)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成无规律分布在海量网上信息中:(1)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复合信息传播模式,考生省级公务员考试落选,就必须重新选择就业信息检索通道和方式;(2)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存在平台多样化,时间交叉接点多,要在网上海量信息中找到准确的就业信息,必须分行政区域、分行业、分工种、分时段检索就业信息,现在网上海量信息中不仅有干扰信息而且废弃陈旧信息堆积,还需要进一步甄别分类整理才可以使用,且没有准确的网络地址,不一定获取到准确的信息。总的来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主要还是停留在利用互联网,但是没有形成“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就业分散而不集中,没有形成就业信息大数据。

2 “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的优势

首先,“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能够更加全面的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通过构建功能完善的信息平台,整合云南省考试人事网、云南人才网、昆明人才网、昆明教育人才网、以及云南省所有县市区(128个县)和人力资源公司的就业信息,形成云南省就业信息大数据,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终端来获取实习、就业和创业的相关信息,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能够为人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提供便捷的人才筛选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到需要的人才,促进企业用人和求职者就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在网上远程供需洽谈,实现企业网上招聘和入职[1]。

第三,“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不但能够使信息终端平行获得信息,还能使整个就业信息物超所值。随着网络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那么快速获取信息的通道就是移动指端信息设备,智能手机的多种渠道上网,使得微信以及APP信息平行传播得以实现,所以建成“互联网+市场”就业信息大数据,可以使信息能够在的瞬间在整个网络中平行传播,只要求职者手上有一个移动信息设备就能检索到相关的信息。

第四,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能够实现行业、时间、空间的综合检索,有利于就业形势的宏观政策调控和微观决策。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整合就业信息,并建成就业信息大数据,求职者可以实现各级各类就业岗位、考试时间、地域等的位比较检索,宏观上把握就业导向,获得岗位的微小差别,找到最适合自已的岗位,成功就业。

第五,“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能够提升高校在市场及社会中的地位,能够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在“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深入市场进行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在毕业之后迅速准确定位,实现专业对口就业,适应市场工作要求,这就会提升高校在市场企业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第六,“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持。建成就业信息大数据,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对就业信息进行相关的结合分析,多角度了解就业有关的情况,不仅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相关的就业数据,而且可以实现动态ERP数据透视,为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的依据。

3 “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的现实基础

3.1 高校、学生及市场上用人单位三方对接的意愿

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积累就业经验,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许多高校将专业实习纳入了课程体系的范畴中,以期促进高校、学生与市场上企业的对接。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实习过程还是毕业就业的过程,要想找到合适的单位并不容易,虽然高校积极促进实习课程的开展,加强校企合作,但学生的实际实习成效并不显著[2]。而对于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来说,要想招聘到符合自身要求的毕业生也存在诸多困难。由此可见,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对三方对接有着强烈的意愿,都需要一个将三方信息连接起来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呼之欲出。

3.2 国家政策支持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应当积极加强在线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完善信息服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指出,应当积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构建相关部门、高校、市场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云南省也了《云南省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的通知(云人社发〔2010〕278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昆政发〔2009〕33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工作,做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为云南省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3]。

3.3 互联网技术保证

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指的就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包括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APP等)在经济、社会及生活中的应用,其中,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了信息交互的时空限制,这正是“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4 云南省毕业生“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 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网络服务

云南省人才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云南人才网(http:///)能够为市场上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岗位信息服务,能够为毕业生应聘提供网上报名和简历投递服务,截止到目前为止,注册用户数量达到了136 795户,有效简历112 201份,网站上长年保有的有效职位达到了1 000余个,并设立了千企百岗工程,创建了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能够提供立体化的招聘服务和就职服务,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登记、档案、户口保管等就业保障服务[4]。在“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下,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开展了特岗教师人才招聘服务,通过教育人才网来昆明市教师招聘信息,促进了市场与人才的对接。此外,云南省各大高校积极建立就业学生信息宣传网站,与全省人力资源W和中介人才服务公司对接,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市场”,打破了市场上用人信息和人才信息流通的壁垒。

4.2 “互联网+”人才市场

对云南省人才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昆明市人才网、昆明市教育人才网以及全省各地建立的人力资源网和中介人才服务公司建立的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猎聘网等,通过网上人才市场“APP”可以对云南省就业信息情况进行检索,虽然就业网站众多,但能够实现“一网,多网联通,一站式使用”,就业岗位信息能够根据行政区划分层进入到各级就业网站中,实现分门别类的检索,实现就业人才信息网站资源的统筹整合,提升就业信息浏览的即时性和全面性。总的来说,云南省就业信息网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对“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孤岛”等问题,应当积极应用网络“APP”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4.3 APP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云南招聘网已开发了云南招聘APP,开通了云南省所有地区、市、县招聘频道,覆盖了全省的网络求职招聘。云南招聘网电脑版()和云南招聘网手机版()同步运行,实现了手机移动指端求职的快捷方便,使求职招聘无处不在。目前云南招聘网APP存储有效简历100余万份,单位会员10万家,每日提供有效就业信息8万多条,集网络招聘、猎头寻聘、招聘外包、劳务派遣、人事、报纸招聘、现场招聘等服务于一体,为公务员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招聘提供全面的招聘宣传和综合的人力资源服务,面向个人提供免费的求职信息、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实现了就业信息指端高效便捷检索和使用,促进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5 结 论

“互联网+”时代下,构建“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是要建成就业信息大数据,呼吁国家、省、市要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整合现有网上信息,借助APP等网络信息检索手段,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到相关信息,最节约成本的方式检索就业行业信息,实现求职者就业创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本文以云南省“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探索实践为例,研究了“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的优势、现实基础及具体实践成果,旨在为就业政策的制定,就业形式的探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等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翟丽.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就业模式创新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4-6.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4

1.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以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交叉共同构成的相对较新的专业。2001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增设了网络工程专业。随后,近300所本科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受到各自高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差异较大,比如通信工程背景较强的学校以通信系统为主要方向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背景较强的学校以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和开发为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然而,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本身底子薄,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有差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的问题。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硬件更新较快,教学实践环节经验不足,难以适应企业需求。课程方向设置较落后,导致专业培养特色和优势不够明显,毕业生对实践工程能力相对较弱。特别对于专业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无法较好地提高,难以达到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迭代更新,低端网络维护和网络管理类人才市场萎缩较大,传统的以网络管理和维护为主的毕业生出现就业难,但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合适的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给网络工程专I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亟需在专业方向发展和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符合地方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应用型地方院校攀枝花学院为例,以面向企业需求,融合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从而探索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

2.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攀枝花学院于2007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本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网络系统工程软硬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培养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系统研发能力、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和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安全保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网络工程师。学院以“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理念,重点培养如下三大类的网络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和维护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采用偏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培养模式。迄今已毕业5届共计260余名本科生,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良好。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馈和跟踪统计,当前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下五个领域:网络系统工程集成和实施、面向网络或Web应用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管理维护和安全保障、嵌入式物联网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但由于近年的网络应用开发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以网络应用开发岗位工作比例较大,然而网络工程的本身专业优势并未较好地在学生就业方面体现。

根据中国调研网的最新调查,传统的网络系统管理维护、网络系统工程集成和实施需求近年有下降趋势,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运维工程师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高校对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对其进行内涵扩展,紧跟社会市场的新需求,挖掘更多的与网络工程相关的企业岗位,提升专业就业品质。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知识和能力体系主要以如下6种能力为主:网络应用系统研发能力,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设备研究与设计能力和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能力。在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要满足6种毕业生具备的能力,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开设课程多而全,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网络工程的专业特色依然不明显。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建设是培养优秀的网络工程毕业生的关键。

从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来分析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和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由于学校网络实验设备的陈旧和综合网络设备管理维护教学案例较少,主要以仿真实验环境上完成很多网络课程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真实网络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无法适应,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比如课程“网络性能评估与测试”是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产品开发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环节,学生修完该课程,对实际的网络性能依然无法独立评估和测试,原本对网络技术兴趣浓厚的学生也不得不转向网络软件开发方向。3融合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思路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网络基础知识,然而网络应用系统研发能力方面的课程,主要以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培养为主,显得有一些粗糙,项目化教学模式难以实施。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将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修改,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充分结合融入到网络工程专业中,拓展专业内涵。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是国家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智能商务和移动支付催生了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预计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到5300亿元,移动互联网开发和云计算平台运维人才需求井喷,但目前实用性和针对陛强的人才培养较少,其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网络平台建设是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必备知识,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部署以及企业人才需求。把握好IT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向,融合移动互联网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发展多样化,改革课程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3.1专业层次结构优化

攀枝花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专业实训中心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教研室,具有较好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基础。对适应新形势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我校2014级网络工程培养计划实行修订,实行”1+2+1培养”模式:第一年为公共基础教学课程,与计算机其他专业保持一致,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两年和第三年,根据专业特色,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相关课程融入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设立了“网络管理维护与运维”、“云平台运维”、“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四个特色方向。第四年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学生所学方向到企业对应岗位去实践,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具有胜任所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网络工程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就是围绕着学生所需要的能力进行设置的。下面以专业方向能力鱼骨图展示课程设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其中,云平台运维和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方向为两个新发展方向,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

图1中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一般开设在第二到四学期、经过职业生涯课程的引导,学生集中在第四学期进行选方向和有针对性的选修专业方向课程。目前虽然有部分高校已经有了物联网技术本科专业和云计算技术专科专业,但缺乏扎实的底层网络技术支持,学生难以胜任软硬件结合的底层研发工作。图J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效地迎合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将网络技术平台和“互联网+”有机结合,既注重学生基础专业素质的培养,又拓展专业应用方向,有机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网络工程技能人才。

3.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攀枝花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坚持“以工程应用为基础,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采取“校内实践+校外实习”、“校企联合实验项目”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校内校外联合实验项目指导的团队活动等实践环节;校外顶岗实习。第三,认证项目实践活动。

(1)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表1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工程能力。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表1将课程群和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学生选发展方向时,有意识地选修对应课程群和参与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网络工程以及专业方向体系的层次划分,从网络工程应用层案例,网络层案例以及开发层案例出发设计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最后通过对实际项目采用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分析学习课程实践项目,达到项目设计规划能力提升的目的。

(2)联合实验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在学院的领导下成立了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团队,有专业的实战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领,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一系列与网络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开发。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多方联系与国内知名通信企业r比如,中软国际、中兴通讯等j共建网络工程实训项目库,如视频点播系统的网络规划与部署、某某企业Web服务器升级与维护、基于Wi-Fi信号的手机室内定位系统等网络工程建设项目。

(3)网络工程师认证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端工程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跨国流动,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工程师的培养、资质获取和国际互认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签订工程教育学历、学位、工程师资质等互认协议,对加强工程师跨国工作交流和推动我国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体系和具体操作模式,因此,教育部一直强调工程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工程专业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工程的蓬勃发展而迅速壮大的。专业建设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发展迅速,专业知识体系和内涵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网络工程专业是培育“互联网+”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专业之一,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工程专业现状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端于美国,经历90余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始大量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1992年,土木类和建筑类专业开始实施专业认证;2006年起,教育部组织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3年6月,我国成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对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及相关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网络工程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正式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目录外专业(080912W),2011年列入目录内专业(080903),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软件工程(080902)等相关专业同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专业。自2008年起,全国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研讨会每年召开,在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讨论。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2年,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借鉴ACM/IEEE Computing Curriculum 2005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分析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典型任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并将其映射为相关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同时强调从工程的视角讲授相关知识,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至今,全国开办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已多达400所,对人才的培养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当前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区分度小,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起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而且大多数专业教师也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重叠较多,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目标不明确。

2)课程体系未能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教学内容前沿性不足。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移动计算、大数据等已成为新的研究和技术热点。而现有培养方案在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技术,并且很少有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落后。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层次水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化,以推动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机构、层次、规模质量的有机统一。

3)专业评价强调输入导向,教学过程缺乏反馈。

目前评价专业建设好坏通常从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对教学效果和毕业生能力方面评价较少。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自己教了什么,而不会过多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后较少注重对教学的总结思考,缺少学生反馈信息改进措施,形成“教”“学”分离。

4)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不足。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考查以试卷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考查不足;教师科研优势转化不足,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向创新实践成果转化比例偏低。

2.工程专业认证要达到的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和实践,具体包含以下目标。

1)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结合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与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明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为基础,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体现认证需要覆盖的所有毕业生的特性。具体毕业要求确定为基本要求和业务素质要求两方面。

2)构建前沿课程体系。

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定期研究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紧跟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的步伐,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3)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完备的教学过程评价制度和跟踪反馈机制是培养目标达成的保障,也是专业持续改进的基础。教学过程监控制度包括教学各环节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机制等。

4)工程性、实践性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和出发点,也是毕业学生能否具有国际工程师水准的关键。在“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研究与整合,搭建起“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持续改进。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完成网络工程专业评估报告,迎接专家检查。并根据专家意见,对于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探索具有研发能力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3.培养方案的具体改进方法

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修订和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和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坚持“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宗旨,推动校内校外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讨论和改进。

3.1培养方案闭环设计模式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是一个“闭环系统”模式(见图1)。通过毕业生和企业反馈,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方案建设。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听取业界声音,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动态构建并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具体研究内容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是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学科,覆盖面十分广阔,并且该学科技术发展迅速,与工业界联系紧密。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学生培养模式上,拟采用“五步式”阶梯培养框架:①明确培养目标,②设计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③教学实施,④效果评价,⑤持续改进。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从整个“五步式”阶梯培养框架来看,它们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同时,它们不是一个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通过后面的步骤不断给前面的步骤反馈信息,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

3.2.1明确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管理、配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领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能在电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对计算机网络有较高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网络与安全程序设计等实际工程工作的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网络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网络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或从事网络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毕业5年左右,毕业生具有的能力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拥有扎实的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恰当的技术,在社会和道德的范围内,提供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能够在网络工程领域,成为技术或管理骨干,参与全国及世界性的经济技术发展活动;

(3)拥有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提供有创新性的网络工程相关服务;

(4)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技术需求,继续在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包括考取研究生资格等,具备科研能力。

3.2.2设计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见图2),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研究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动向,调研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需求,紧跟网络前沿技术的发展;调整专业课程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纠正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保证实践学时的总学时比,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使之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厘清每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确保每个毕业要求都有课程支撑实现。

据此思想,同时参考国内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将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物联网方向课程群、网络安全课程群、“互联网+”前沿课程群等四大模块(见图3)。目标是构建传统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前沿课程相结合的研究性课程群,夯实课程基础,发展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实现手段:将现有课程资源整合到对应课程体系,将企业应用的先进技术与现有课程进行融合,课程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体系融合,理论、实验、实训与课外教学、研究多元融合等。

从“互联网+”人才需求发展出发,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应,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框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每个课程群都有充足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支撑。课程体系设置将走访腾讯、思科、华为等业内领先企业,深入了解业界的要求,以学生就业为核心。

3.2.3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改革。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好的学习质量的前提,本课题将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形式有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习题课等共性化教学环节。也设置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本项目拟建设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案例,以供学生进行工程训练或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使用。这些教学案例将涵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互联网+”前沿主题。

2)精品课程建设。

按照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4大模块,每个模块对应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4大模块,配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对现有网络综合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进行改造和升级,建设与“互联网+”精品课程相适应、功能集约、资源优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3)创新实践强化。

为了提高网络工程实践水平,建立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和以学生科研/实践兴趣为主导的自主学研创新实践环境,网络工程专业老师与业界顶尖的网络公司思科、华为、H3C展开校企合作。骨干老师参加网络工程师培训,带领学生参加网络技术大赛,联系学生到这些公司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邀请业界和学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搭建一个集成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实践环境,使学生能更形象、更深入地掌握网络工程中大规模组网、网络融合、智能感知、海量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专业知识,提前体验研究生阶段科研工作的方式与乐趣,从而彻底改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常常陷于纸上谈兵的境地,切实让学生体验到科研带动教学的创新实践模式。

4)拔尖人才培养。

建设“互联网+”精英班。立足“互联网+”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互联网+”创新思维,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互联网+”创新人才。“互联网+”精英班将与国内外互联网领军企业(如微软研究院、思科、腾讯、百度、华为等)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实习就业、认证考试、成果展示等平台。精英班采用小班培养、因材施教和全程导师,助推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

3.2.4效果评价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方法。

1)形成教学评价的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网络前沿技术不断发展,企业需求不断变化,因此需要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持续改进。高校开展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满足注册工程师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提供资格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本身贯穿了这种质量持续提高与改进的基本理念。专业必须对自身在标准要求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信息获取途径,有明确的改进机制和措施,在进行跟踪反馈之后用于持续改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从机制、制度、评价到结果、反馈和改进这一螺旋式的持续上升。

2)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成为教育评价重要的组成内容。

认证标准强调所设置的工程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明确要求专业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和市场评价成为评判其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指标之一。毕业生离校后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思想品质、综合素质是对专业教育水平的印证和检验,因此,教育评价的过程应该延伸到学生离开学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质量是一种市场表现,忽略学生、社会需求,脱离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考察教学质量问题,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很可能出现教学质量评价偏误。

3.2.5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前沿专业,其专业内涵和技术内容是不断发展的,这意味着培养方案的制定绝非一劳永逸,网络工程专业老师将根据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持续跟踪和评估,持续对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持续改进是保证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从招生、毕业生反馈到其他各项指标都必须有必要的制度或措施保证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必须用于持续改进。例如,培养目标和必要要求必须定期评价达成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订、授课与考核、教材选定、评教、专业与社会实践实习、创新能力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术及教改活动;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定期更新与维护等。

为了保证持续改进的达成,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完善校内校外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讨论、改进方案的确定和落实。相关工作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督导组、教务办公室、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含企业人员)等多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完成,重点强调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参与。该项工作也可以利用教师出差、开展合作项目等各种机会对企业进行调研,主要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以及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新需求。

4.结语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6

当前,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人类文明成果,已经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力量。由于充分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巨大作用与变革潜能,在2015年3月5日所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就把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了出来。2010年9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2010年年会中, 全新升级的2010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和“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开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开始步入一个全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将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优势更好地利用,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使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得到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研究,对网络化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从而高效、准确和实时服务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和管理等环节。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性

我们所处的21世纪已经属于全面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因网络的普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也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获得改变,也对其择业和就业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网络招聘具有见效快、成本低、无地域限制等一些特点,对大批中高级人才和企业有很大的吸引作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国家相继出台很多文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进程,并努力促进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的实现。具体来说:

(一)应虚拟化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到学校、学校主管、企业、教育部门、人保部门等很多部门的工作,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高职院校毕业生信息,可以使虚拟化管理实现,这一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规范、统一、及时和准确的就业数据,确保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和科学化的实现。

(二)必须解决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就目前来看,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因其缺乏较强的传递性和时效性,这就对毕业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非常不利,因此,应在就业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将就业信息网建立起来,这是促进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性措施,高职院校毕业生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用户在校期间的各项成绩情况、获奖和社会实习实施跟踪。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将每个用户在高职院校期间的一套完整的个人综合评价表自动生成。由此,不仅可以让用户进行自我参考,也为用人单位整理毕业信息数据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利于分析和比较。

多年的实践显示,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重要途径,其平台为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面方便有效、快速沟通。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挥互联网独特的优越性,积极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和完善起来,对大力开拓网络信息化就业渠道,以便向毕业生及时而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虽然各高职院校及主管部门在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很大,在就业信息网络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就其总体情况看,其就业信息网络化工作水平依旧不高,表现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也就很难将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提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而且也尚未将完善和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起来,无法全面而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缺乏知晓度。在信息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借助于就业信息网络可以把多种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及社会各界,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通过人机对话,使网上双向选择快速实现。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少知道就业信息网,甚至还有的学生, 在浩瀚的网上就业资源面前不懂如何去查找,由于这些问题,不仅对网络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也让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当前很多毕业生已经对就业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缺乏落实。

(二)缺乏全面功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设计,无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的形式还是内容,都相对较单一,理念也不主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足够的归类收集、数字分析、分类处理和集中反馈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性选择分析能力和自我推荐的培养及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培养等方面,在其前瞻性和系统安排方面欠足够的考虑,这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很难适应。

(三)缺乏双向沟通。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个人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各种相关信息未能获得有效的收集、反馈和更新。对学校而言,要将学生的实际就业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也不容易,这需要学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工作。

(四)缺乏网络安全。当我们对一些高职院校网站访问时,发现一些网站难以进行链接,甚至还有时会有恶意链接出现,这就证明网站建设和管理者的安全问题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服务器的安全管理缺乏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就业网站基本体现的是非专业性和公益性的性质,造成网站有安全防护较薄弱的现象出现,所制作的网页粗糙、简单造成太多漏洞存在于网站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应采取的策略

针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今后采取如下策略:

(一)以功能性、个性化及共享性重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首先,要以互动式增加就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使其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比如:社会招聘信息、高职毕业生基本信息、相关就业政策咨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上如何投简历及面试以及高职毕业生派遣认证、派遣资格审查和毕业生档案查询等等,在网站都要一一具备。其次,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双方。这一数据库录入应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再次,共享就业各种信息,努力产生群体效应。

(二)以专业人才机构和外部资源充实就业信息化体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管理网络的最终用户,网络信息化由专业团队开发维护,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化模块方面的弱势得到互补。通过专业机构所开发的校园招聘系统以“网络招聘会”的形式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网络就业效果得到提升,促进网上就业成功率地提高。

(三)加大人、财、物投入,优化网络软硬件配置。通过联合专业信息网站开展合作运营,政策措施制定合理并把统一的信息标准建立起来,使就业信息采集、管理、查询等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实现。

(四)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经验,进行信息更新、获取和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促进自己学校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加快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以此可以使其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方面,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7

近些年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关,航运市场低迷,由此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并且由于航运市场形势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故此目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目前对于就业不利的一面。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事业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当代就业市场和人才信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利用率的关系日益紧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但是当前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经浅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的现状问题,论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分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并探索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现状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层次低下,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招聘信息量有限,为学生提供的就业空间相对狭窄,基本上都是航运企业的招聘船员和顶岗实习的信息。对于航运企业的供求状况、福利待遇、薪资水平和实际工作状况的介绍不是非常清楚,缺少咨询服务机制,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瓶颈。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器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毕业生和航海企业都非常关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因为,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会涉及到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航运企业的机密,如果不能保证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网络安全,就会导致学生的私人信息和企业机密泄露,给学生本人和航运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思路存在局限性,效果不佳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都存在相对的局限性,网站缺乏特色服务和创新文化,网站模式过于单一,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广大航运企业和航海类毕业生的需求。

(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目前负责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从事行政工作或者网络管理工作的人员,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与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咨询和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由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了毕业生、校方、船舶企业、船务公司、船务、等诸多元素,在进行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参考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时,只有弄清楚@些利益相关者的问题,才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管理。理论上对利益相关者类别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的评分法。米切尔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在1997年提出的,这种评分法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其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这一理论,可以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航海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缺陷、毕业生与船舶公司在期望值之间的错位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航海类的用工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整现象,因此开发信息平台应尽可能地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二)ASP理论

ASP理论是Active Sever Pages的简称,该理论属于一种程序设计理论和工作原理,在Microsoft中,ASP理论是一种方法技术,将其应用于Web程序可以实现程序的动态性、生成性与交互性。ASP理论可以在COM标准的组件基础上将HTML文件和脚本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ASP理论编写Internet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建立网络书店,规范网络聊天室和讨论区,优化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三)平台的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Informix、DB2、Oracle、SQEServer、Sybase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的数据可以根据互联网请求,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挖掘、在线分析和查询报表等常规功能,并将其到互联网上,以备查看;ODS单元通过数据抽取、转换组件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转移,ODS能够自动处理全局联机事务处理,便于信息查询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网站、校方、企业和毕业生的需求。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一般本专业毕业生登录、公共信息查询、毕业生求职、船务公司信息、船舶企业信息、网上交互功能、就业管理部门手续办理以及系统管理及维护信息。

(一)毕业生求职信息功能。求职信息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首要功能,能够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可以帮助航海类企业与船舶企业招聘信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网络交互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服务功能,能够提高咨询服务,促进毕业生和招聘企业的交流。

(四)实时就业指导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附有航海职业能力测评,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工作

软件质量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保密性能差的重要途径,维护软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是纠错性维护,如果发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软件系统有潜在的错误就要立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步是适应性维护,也就是为软件系统编制自动升级程序,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第三步是完善性维护,也就是改善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系统功能;第四步是预防性维护,要对网络平台进行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利用密码、数字签名手段验证访问者身份,并时常更换密码,提高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而且要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为电脑杀毒,避免网络平台受到病毒的侵蚀。

(二)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建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政策、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帮助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航海类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目前,各个培训单位所实现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数据技术格式和就业服务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与科学性,部分之间,学校之间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进行及时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航海类企业招聘工作效率和就业率。

(三)建设统一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8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月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亲笔签名)

年月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51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阶段,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出现多种问题,如心理上的焦虑、求职中的安全等。

据统计,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和2015年,毕业生人数分别是727万和749万,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到了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770万以上,是否可以称为“史上最最难就业季”了。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互联网与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模式下,大学生就业途径多种多样,同样就业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一、互联网时代的就业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加,而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使得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大学生求职心情非常迫切。社会经验不足, 使得大学生对就业信息难以一一甄别,尤其是尚未真正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无从考察, 存在多种安全问题。

1.网络就业信息多――难甄别

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就业、求职信息,现如今已经非常普遍。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模式下,产生的就业安全问题也成为新的挑战。面对网络的公开,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就业信息,信息的来源多,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生,在通过网络投寄简历时提高甄选辨别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网络就业平台多――困选择

网上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鱼龙混杂,毕业生应从可靠性高的网站收集就业信息,如官方平台上的就业信息、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的信息等等。学校网站的信息是对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进行审核,并保留相应证件的复印件。可见,学校网站的就业信息相比较而言是可靠地就业求职信息获取渠道。

从网络上获得的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先了解网络平台的可靠性,之后再鉴别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尽可能选择和学校合作多的单位、规模较大的公司、信誉好、口碑佳的单位,这也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安全保障。

3.高校毕业生经验少――易上当

现如今一些传销组织利用高校大学生年龄小、不成熟、无社会经验的弱点,给毕业生提供“待遇高、发展空间大、工作环境好”的工作,等毕业生一入职,控制限制其人生自由,进行洗脑。部分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虚假招聘信息,要求缴纳“培训费、上岗费”等,之后杳无音讯。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只和毕业生签订电子合同或是用工证明,毕业生自己手边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证明材料,一旦用人单位矢口否认与毕业生签订过合同,毕业生将无任何证据证明自己与该单位签过合同。

二、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安全防范

大学生就业安全是维持社会经济安全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减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走弯路,要防止违法乱纪分子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危害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1.人身、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是每一个人时刻必须警醒与防范的安全,尤其是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当前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竞争激烈,毕业生急于求成,容易给不法分子侵害自身安全的机会。不要随意将个人的全部联系方式给用人单位,通常初次和用人单位联系只需告知电子邮件便可,通过email联系,官方网站查询了解,身边的人多方打探,加深了解没问题后,可把电话号码给用人单位。对于网络平台招聘信息,谨慎填写自己个人信息,身份证号、家庭详细住址、父母亲人的工作单位和电话等不要轻易填写。

一些用人单位以上岗前培训为由,先向毕业生索取“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告知毕业生培训结束后再签协议。往往这些培训,时间比较长、地方比较偏,大多是培训培训,之后不了了之,求职紧迫的“黄金时期”毕业生都耗不起漫长的培训等待。收取高额、时间长等培训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定要慎重,防止财产损失,浪费求职时间。

2.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求职中需注意的安全问题,除了学校老师的叮嘱、父母亲人的唠叨,大学生自身还需要学习和熟悉网络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8日第4次部务会上通过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合法网络信息具有约束力)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对信息时代的学生就业安全至关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安全措施

互联网与信息科技时代带来的就业安全问题急需加强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层面

修补完善相关的互联网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求职中的权益,保障就业,修补法律法规,开拓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完善惩治机制,对有传销、欺骗的用人单位或个人严厉处罚,性质严重的可依刑法处理,建立举报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实行全民参与、共同监督。

2.学校家庭层面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学校通过班会、讲座、个别谈心或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进行就业安全教育。父母亲人定时不定时的电话或email联系,了解学生当前就业及心理状况。多方合作,引导教育大学生安全保护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择业观、保持正确乐观积极的择业心。

3.学生层面

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懂得运用法律维权。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就业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受到侵害;若是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遇到不法分子,及时举报投诉,绝不姑息养奸,让侵害大学生权益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总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通过互联网手机求职就业信息,投寄个人简历已经成为主流。毕业生需保持积极乐观的求职态度,谨慎网络求职安全,为自己找一份心仪的工作为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组编.大学生安全知识(第3 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2]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4):49-52

[3]张继延,白泽朴.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探微[J].高等农业教育,2010(7):86-87

[4]翟云秋.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02-104

[5]王锐.大学生就业中的权益保护[J].北京教育,2007(2):30-31

[6]谢嘉嘉.论信息时代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147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63-03

毕业论文撰写是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求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写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的实践为案例,结合笔者对网络教育本科生多年论文指导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分析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举措提出建议。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论文指导教师是重要角色。无论是和学员建立一对一的具体联系,还是对学员每个环节的写作进行指导,对学员的写作态度和进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建立包含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加强激励措施机制,是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员论文质量的有力举措。

六、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愈来愈突出,越来越多想要边工作边充电的成人学员选择了网络教育。通过论文写作,学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归纳水平,学会构架论文写作体系,初步掌握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进行网络教育的机构,也要根据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搭建符合需求的写作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学员写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早已成为高校就业和应届毕业生关心的焦点问题。往日被动等待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个人的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毕业生作为一种“产品”被推销出去,而网络营销则是利用以网络为平台来销售这一“产品”。网络营销其实是从网站建设到运营、推广,到网络媒体的投放、公关,到品牌的传播、市场策略,再到目标客户的积累和客户管理整个过程。从很多成功就业的应届生的求职经验来看,网络营销已成为大学生迅速、顺利签约的重要渠道。

一、从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来看高校就业策略

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网络整合营销理论、软营销理论和直复营销理论。

1,网络整合营销理论。网络营销要求把消费者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开始整个营销过程;网络营销要求企业的分销体系以及各利益相关者要更紧密地整合在一起,通过产品将把企业利益和购买方的利益整合到一起。高校就业营销中的“产品”是应届毕业生,而“购买方”则是与之签约的用人单位。学生希望找到最好的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也希望能招到最优秀的毕业生作为自己的新员工。“为好学生找好单位,为好单位找好学生”,这将是高校就业网络营销战略中的指导思想。

2,软营销理论。该理论认为购买方在购买产品时,不仅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还满足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因此,软营销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网络礼仪的遵循,通过对网络礼仪的巧妙运用获得希望的营销效果。在此前提下,为顾客提供大量符合其需要的信息,以信息代替说服,从而使顾客的个性和需求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高校为了在网络上成功“营销”毕业生,就应该为“购买方”提供“产品”的各种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包括毕业生个人资料、学习情况、在校表现评估、工作实践经验的资料查询等,甚至于开通网上远程面试等服务,以便将毕业生的信息全面而系统地提供给用人单位。

3,直复营销理论。这是20世纪80年代引人注目的一个概念。美国直复营销协会对其所下的定义是:“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所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相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直复营销理论的关键在于它说明网络营销是可测试的、可度量的、可评价的,作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体系,其特别强调直复营销者与目标顾客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以克服传统市场营销中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的营销者与顾客之间无法沟通的致命弱点。互联网作为开放、自由的双向式的信息沟通网络,企业与顾客之间可以实现直接的一对一的信息交流和直接沟通,企业可以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行生产和营销决策,在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提高营销决策的效率和效用。

高校就业网站必须具备信息交互功能。除了利用互联网定期或不定期将毕业生的信息和有新闻价值的就业教育方面的资料直接发给单位相关者外,也应该搭建二者信息沟通的桥梁。毕业生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进行沟通,如开通企业访谈、企业博客之类的,让毕业生更加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提出的意见与批评,以便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方法。保持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关系,维系用人单位的忠诚度。同时,学校就业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站对自身的介绍,让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提高在公众中的透明度。

二、从营销职能来看高校就业策略

网络营销的职能归纳为八个方面:网络品牌、网址推广、信息、网上调研、销售渠道、销售促进、顾客关系、顾客服务。网络营销的职能不仅表明了网络营销的作用和网络营销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说明了网络营销应该实现的效果。

1,网络品牌。网络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并推广企业的品牌。高校应该利用就业网站给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的最优展示毕业生个性及能力的资料。就业网站还可以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设置毕业生成长系统,使在校学生的各项表现情况在毕业前就受到用人单位们的关注。同时,学校就业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站对自身进行介绍,让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提高在公众中的透明度。

2,网址推广。这是网络营销最基本的职能之一,相对于其他功能来说,网址推广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网站所有功能的发挥都要以一定的访问量为基础,所以,网址推广是网络营销的核心工作。网络营销站点推广就是利用网络营销策略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吸引网上流量的访问,起到宣传和推广网站和网站产品的效果。高校就业网站可以通过改进网站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访问。同时也可以通过主站和链接联盟的其他网站,制作各类型的网络广告来吸引用人单位。

3,信息。网站是一种信息载体,通过网站信息是网络营销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信息也是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哪种网络营销方式,结果都是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目标人群,包括顾客/潜在顾客、媒体、合作伙伴、竞争者等等。毕业生求职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岗位又是以工作信息的形式出现。由于就业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呈离散状态,所以政府和高校有责任通过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对就业信息进行集结,向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2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164-02

0 引言

随着21世纪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活动日益受到认可和鼓励。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巨大的就业基数,使学生、家长、学校倍感压力,但压力也正逐渐变为动力,鼓舞大学生探索新的出路。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预计2016年毕业生数量还将有所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在70%左右,2015年实际需就业人数加之往年未能顺利就业的往届生,总数高达千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年来国家下发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根据智联招聘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七成毕业生选择就业,比例略有下降;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上升明显,应届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在参与调查的2015届应届毕业生中,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比例为71.2%,16.9%的人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5.6%的人选择出国继续学习,选择创业的比例为6.3%。互联网行业成为应届生就业吸纳大户。毕业生平均月薪4793元。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机遇。互联网创业应时展要求,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种全新选择。本文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为出发点,尝试探索大学生网络创业成熟、新兴模式,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借鉴。

1 网络创业模式

对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中国学者众说纷纭,归纳总结,大学生创业形式如图1所示。

互联网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此后在中国飞速发展。2015年2月最新的《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2.1个百分点。2014年新增网民学生群体占比高达38.8%。网民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网民人数的21.4%。当前 “创业”已经成为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加上“互联网”感念,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正跃跃欲试,准备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缔造出自己的“梦想王国”。

对于熟悉网络,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来说,通过网络创业比现实创业更具优势。互联网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低、方式灵活等优点,适合初涉商海的大学生。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下,网络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当今大学生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较为成熟的形式:

1.1 网售创业 网络销售(Internet sales),就是通过互联网把产品进行销售,与许多新兴科学一样,“网络销售”同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完善的定义,广义地说,凡是以网络营销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网络营销。也就是说,网络营销贯穿于企业开展网上经营的整个过程,网络营销一直都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生网络销售创业主要有开创网店、网络代购等形式。

开创网店。网店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能够让人们在浏览的同时进行实际购买,并且通过各种在线支付手段进行支付完成交易全过程的购买空间。网店大多数都是使用淘宝、易趣、拍拍、京东、购铺商城等大型网络贸易平成交易的。开创网店是近年来大学生较多选择的一项创业形式。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自营网络小店很难在运营之初取得品牌效应,加盟成熟的C2C电子商务平台就成为大学生网上开店最理想选择。C2C即consumer to consumer,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电子交易市场,卖家通过电脑上传产品到网上市场,买家通过网上市场了解产品,购买产品的网上交易市场。①浙江农林大学木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宋雅丹2010年创建天虹制衣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服装电子商务公司。这家服装电子商务公司的前身仅是一家出售服装的网店。2008年宋雅丹仅用300元在淘宝上开设木木家()网店,出售其自己设计的服装,第一年净利润达300万元,之后她又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组建自己的团队,大力发展自己的网店事业,2009年销售额已达1400多万元,宋雅丹本人也荣获“2009年杭州市生活品质年度人物”。

网络代购,就是消费者在网上选定好了某款特定的商品后,由代购商帮他们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方买回来。消费者买到了便宜的商品,代购商赚到了手续费。网络代购分为海外代购与本土化代购,网络代购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整合。在代购的诸多品牌商品中,有些是国内没有销售的,抑或是在国内其它地区同样品牌的商品价格较低。网络代购完全证明了网络无边界这个概念。在大学生网络代购过程中,他们担任着代购商的角色,主要赚取代购手续费。

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广泛应用微信、微博、QQ等形式进行销售。以海外代购为例,最早的代购人群为海外留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对时尚也有所了解,因此成为帮亲朋好友国外采购奢侈品的最佳买手。但随着代购受国人热捧程度加大,在微信、微博、QQ等沟通平台上买卖商品,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所热衷的流行活动,甚至一些高校毕业生将网络代购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重庆邮电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读大学生罗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假期选择一系列款式新颖的服饰,通过与专柜厂商洽谈,以折扣低价批量进货,之后再在代购空间中进行转售。毕业后她凭借多年的代购经验,创办了Yangyang代购空间和啊宝啦专柜代购,月净收益超过100000元。

1.2 网络服务创业 据调查,在网络服务创业中大学生选择较多的项目为:网络教育培训、第三方服务创业。网络教育培训作为大学生创业优选项目具有一定的优势。优势一:网络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无限,幼儿教育、企业培训、外语培训、中小学教育培训,出国留学教育等都是近年来热门行业,其扩张速度也十分迅速。优势二:大学生本身具有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潜能,其专业知识可以充分在网络教育培训中发挥出来。优势三: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通过兼职、志愿者活动从事过各种教育培训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本行业情况有所了解。优势四:网络教育培训创业成本较低,对于缺乏创业资金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适合进入的创业领域。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应届毕业生厍翔天于2014年3月成立Dear Felix语言培训学校,这是一家主要通过互联网YY教育平台进行在线培训的教育机构。主创人厍翔天聘请海外在读留学生与归国海归对有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以及汽车行业基础管理层人员提供语言培训。其教学目的是让学员通过外语学习表达出其母语已掌握的东西。“才高八斗,恪尽职守,言而有信,携手共进”是Dear Felix语言学校一直遵循的宗旨。这一创业项目不仅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还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时代在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每10年就会有新工具产生。互联网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人类的所有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商机。“极致、激情、创新”是全国最大020餐饮平台“饿了么”的公司口号,截至2014年9月,公司员工超过2000人,在线订餐服务已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用户量超过1000万,加盟餐厅近18万家,日均订单超过100万单。截至2015年1月,“饿了么”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融资达五亿美金。而这家餐饮平台的创始人就是四个普通的研究生。2008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辉捕捉到餐饮外送的商机,通过多年努力,成就今日的成绩,张旭辉用自己真实的经历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1.3 网上自由职业 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不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世界的多元化,使网络编辑、网络撰稿人、网络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一些新兴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工作突破工作地点的限制,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广受大学生偏爱。由《山东文学》、《齐鲁晚报》、网易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自2011年3月9日起全面启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网络写作从一开始的“业余性质”变成一个逐渐成熟的新兴行业,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开辟出一条新路。

山东科技大学06级大学生李孟,在大学期间酷爱写作,他渴望成为一名作家,李孟最初写的是玄幻小说,写完后投稿给一家出版社,可是石沉大海。然后,他又尝试写言情小说,结果也是一样。后来,他开始了悬疑探险类小说的创作,最初在网上连载,两个月内人气突破了20万。他渐渐有了一些信心,还参加新浪第四届原创推理大赛。一家北京出版社看了他在网上的作品并向他约稿。2008年5月,李孟的长篇小说正式出版。拿到自己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时,李孟异常激动。三年笔耕不辍,他连续创作了九部中长篇小说。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网络签约作家。他实现了最初的梦想。而因为在写作上的突出表现,2008年6月,李孟被吸纳为青岛市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

2 结语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新出路,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引导大学健康创业。互联网创业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低、方式灵活等优点,适合初涉商海的大学生。本文初浅探索了一些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一定的思考视角。

注释:

①熊琼: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