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件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4:50

初中物理课件

初中物理课件篇1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采用第二种思路:学生学习物理已接近一年,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同时也了解了最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了较稳定的物理学习心理,这都是学习本节的有利因素。加上日常生活中剪刀、直尺、起子、木棍等工具学生较常见。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借助实物和课本中的信息快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助协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杠杆》设计思路:

我在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

方案:一、跷跷板游戏。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别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较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同时让学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响杠杆平衡的条件之一

2、让体重大的同学站在跷跷板一侧靠近支点的中间位置,让体重很小的同学站在跷跷板的另一侧最远端。发现体重大的同学被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杠杆,意识到杠杆的平衡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时为后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好铺垫。

在实验时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好本课的动力。

实验探究二: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反思:

初中物理课件篇2

当前,新课改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再也不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只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然而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做了片面的理解,总以为现在的新课程教学不再注重考试,考试也不要看学生成绩了。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并不放松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时候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某些老师认为,现在不许补课,也不能大题量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成绩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如此种种的错误思想,其根源就是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尤其是应用课件进行物理教学,对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我对引进课件到物理课堂进行教学做了一些研究。

一、物理课件的认识

教学课件集图形、音乐、文本、动画于一体,能够与计算机交互控制技术有机地融合,从而完成教学的演示。它不仅能重复使用,而且能根据需要进行修正与更新。多媒体技术体现了当今教育技术的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它综合处理与控制,便捷的人机交互操作,以及强大的模拟现实的能力和信息储备、检索能力,使教学的时空不再局限于教室了,同时也为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二、物理课件制作的侧重点

课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到处乱用,确实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制作好,应用好。毕竟,它的模拟的画面,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一般说来,下列几种情况需要制作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1.选择理论性强,而用教学语言很难描述的,黑板又很难表述的关键知识点,采用课件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分子的运动、电路中的电流,等等。它很微观,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应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危险的实验,比如,人的触电,可以制作课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

2.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将基础知识、典型题类制作成课件。比如,对某一物理单元的复习,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概况总结出来,或者将本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单元的知识纵向的联系起来复习。这样远比教师利用黑板板书来的快捷,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整理、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各种场景。利用课件,可以为物理教学创建各种场景,而且绘声绘色、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真实的、逼真的场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可以演示下雪、下雨的天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课件的教学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教学作用是巨大的。新课程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能不能积极地投身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有没有毅力开展各种探究学习活动,关键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不能取得效果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想看,不想听,也不想做。利用课件进行物理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让学生看到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听到黄河奔腾的咆哮声以及宏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很少有学生能看到大型的水电站,但学生能通过课件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课件可以向学生提供声、光、电的多种信息,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多彩,优化了教学气氛,学生置身于多彩缤纷的教学环境里,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提供感性的教学材料。课件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也能为学生展现很多感性材料,便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欠发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课件在这方面可谓大有作为。比如,在学习浮力应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播放气象气球的升空,潜艇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农民利用盐水进行种子的筛选等的视频。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有效地调动他们思考物理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增强。

3.模拟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知识与原理也来源于生活实践。然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比如,电磁场、电流的形成、原子弹爆炸,等等。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看到逼真的视频,同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教学效果。课件远比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的效果好多了。

初中物理课件篇3

一、多媒体课件应用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一)促进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现

理论上来讲,学生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源自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很难在老师的传授当中理解到抽象的理论,多媒体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仅可以通过电子屏幕让物理学知识有一个完美的展现,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这一抽象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初一的课程中有对于平面成像原理的探究,多媒体课件可以给出一个立体、动态的图像,更深层次的解释平面成像的原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的理论。

(二)可以增进学生对于宏观的理解

实际上,老式的物理课程中很难给予学生真正的宏观动态演示,学生只能如同学习政治、历史那样过多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真实的具体事物了解不够。例如,在初三物理(苏教版)中,一个重点就是电流的方向判断,但是电流不论是电流自身还是流向,根本看不见、摸不着,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这使得学生们在电流的流向分析与电流电量计算中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加。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化教学,对电流流向和电量集散进行动态演示,就可以让学生对于整个电路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三)动静转化,丰富课堂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无论如何灵活运用也是静态的,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抽象理解。例如书本上对于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描绘是这样的:(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等等。都是一些纯理论的知识,最多就是画上几幅图画,但依旧摆脱不了静态的本质。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计算机反复操作,让学生们对于凸透镜成像原理和过程彻底地了解,也可以对于某一时刻静止详加解释,用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一)与实践活动结合,趋利避害

传统的实验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实验室的动手操作,对机械运动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对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原理分析,以及三棱镜折射光现象,需要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时一些知识点自己亲身经历要比导师强行灌输效果要好很多,仅仅凭借在多媒体课件当中的一些动态图形变化的演示恐怕很难让学生彻底地了解一些原理。如对滑轮应用原理及作用力的分析,要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发挥教学质量的最高化。

(二)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虽然多媒体课件有着技术优势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当前更多的还是以教师的板书为主,所以,如何促进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是物理学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今很多的教室多媒体课件的屏幕在黑板的侧面,既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展示课件,又能书写板书,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例如,对于力学的讲授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在课件上进行动态的分解,突破难点,在教授时依靠教师根据已往的经验让知识融入进学生脑子里,而不是强行的“填鸭式教育”。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应用多媒体课件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如果在课堂上仅仅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那么不论课件准备的多么丰富,这个课堂也会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部分学生自己上讲台操作课件,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根据多媒体计算机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解,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从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探索题、讨论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四)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物理课件篇4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因而对物理学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论很难理解和接受,进而形成一系列教学难点。这些难点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要想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巧妙化解这些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的解决需要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或感受。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允许教师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亲自体验,若只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曾经观察或感受到的东西的记忆,那么由于学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将需要的生活情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制成动画或视频,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在“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笔者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个动画和视频。动画的内容是观察汽车的运动,动画效果是汽车不动,背景缓慢移动。在播放时,学生最先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车在行驶,然后通过与固定点比对,才感受到实际是背景在动。视频内容则是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两列并排的火车哪辆开动了。播放了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其中一列火车为背景,另一个镜头是以站台为背景,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通过播放动画和视频,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就深刻体会和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轻松自然地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二 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板书功能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深刻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多方面的刺激可以使大脑记忆更加深刻。黑板板书是静态的,为了强调某些内容,教师只能通过加划着重符号、改变字体大小或是改变字的颜色等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但这些方法只是从视觉方面刺激学生大脑,对大脑的冲击较小,且变化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的动态板书,则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创造强烈、新奇的视觉和声音刺激,从两方面对大脑形成冲击,从而加深大脑的记忆。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使学生理解“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词的含义,我是这样设计的:“静止”设置的动画方式是原地闪烁一下,同时伴有一声敲击声;“匀速直线运动”设置的动画方式是从右侧飞入,同时伴有汽车急驶的声音。两词一静一动,且配合“一锤定音”和“汽车急驶”两种声音来烘托,再配合前面内容的动画设计,学生头脑中自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对动态板书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动画、声音必须与所展现的内容情境相符,切忌不分重点,盲目地添加动画效果和声音。过多的无用刺激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一切围绕教学需要,恰当合理,这是设计动态板书的根本原则。

三 应用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想在一堂课中多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仅凭一块黑板和教师的一张嘴显然是不够的。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可以使教师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来辅助教学。使用课件时,可以将多个素材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出来,时间短且内容丰富,有助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例如,在“光的传播”这一节教学时,在猜想光的传播路径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平时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难也很少观察到,如果由学生直接讨论给出答案会很困难。于是笔者在网络中搜索了多张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美丽图片加入课件中,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完这些图片后,很容易就提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

初中物理课件篇5

复习基础

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课程骤然增加,教学要求明显提高,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来说,他们处于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虽然年龄稍有增长,但他们还是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从他们的性情禀赋来说,有爱问爱动、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

教师在给学生复习物理知识时,必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观察到实物或具体的物理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取物理知识,使学生理解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为物理的直观教学展现光辉的前景。

1.1 利用实物投影直观展示物理教学内容

实物投影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方便、直观、快捷、高效地帮助教师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习题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技术,将学生做过的出错的题目,特别是将典型错误和课堂当堂练习结果投影出来。一来可以加深出错学生的理解和印象,使出错的学生减少犯同样错误的机会;二来也可以对现在没有出错的学生予以警示。再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节,需要比较蒸发与沸腾两种物理现象。比较的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多,学生在掌握上有点儿困难,所以可以将二者的区别列一表格投影呈现给学生。这种应用有利于直观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系统化,促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学生打好物理学习基础很有必要。

1.2 利用动画视频直观展示物理教学过程

物理现象本来就是客观、具体的,但很多物理现象由于肉眼看不见而变得抽象。多媒体中的动画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有着更高的利用价值。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的班好。因此,灵活适当地把多媒体技术融入物理教学中,能富有实效地加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此外,从课堂气氛和反馈信息来看,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将这些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电磁感应”这一单元的复习时,学生对什么是切割磁感应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对于磁感应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制作出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关于刻度尺、天平和秒表等测量工具的读数问题,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课件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力求熟能生巧,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获取新信息,拓展物理

复习知识

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教学内容的及时拓展、更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只要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具备上网浏览的能力,就可以“安坐在家中,便知天下事”。现在很多教师都有一个“法宝”——上网。教学资料不足可以上网,查找最新的教学信息可以上网,与同行讨论问题也可以上网;有些教师甚至有自己的个人网站,还可以与学生在自己的网站上共同学习。

当前,初中课程改革中的物理新课程中有很多的“生活·物理·社会”“读一读”等内容,课本中的内容相当对比较少,在教师补充有关内容的同时,如果需要可以上网进行查找,达到进一步拓展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获取必要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符合终身受教育的教育方针,并且有利于他们加深对书本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

3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或重现物理实验,突破物

理复习难点

教学的一个基本过程是将知识用信息表现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过程。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知识用直观、清晰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每个教学工作者追求的一个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学手段也基本上是粉笔加黑板,而且有些演示实验以现有的条件要么不能做,要么做可以做,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清晰地进行模拟实验。

其实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除了利用其直观演示现象揭示本质的功能之外,还经常利用它来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电磁联系”这一章时,关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发电机等节内容多涉及一些演示实验。教师都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拍摄视频,在复习课时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回忆起上新课时的实验情况。

笔者还通过Flash制作相关物理课件,创造一个虚拟的模拟物理实验环境。学生通过一个虚拟的模拟物理实验环境可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例如,调换电动机磁极或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都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学生还可以控制演示的播放速度或利用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和辅助分析手段,对电动机的转动过程、换向器的作用进行直观的、有序的辅助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学规律。

另外,在讲述“家庭电路与家庭安全用电”时也多采用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这一方法。尤其是触电这一现象,教师不可能做演示,无法直接使学生感受到。而多媒体课件却可使上述任务轻松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此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现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多次重复、模拟实验过程,再次呈现物理现象,使“静”态变为“动”态,使“微观”变为“宏观”,使“高速”变为“低速”,使“连续”变为“定格”,等等这一切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观察和分析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它的动态模拟特长,对辅导教学、优化效果起到巨大的作用。由于多媒体的模拟展示,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知识产生、发展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使他们通过详细的观察,发现和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并推动分析、比较、猜想、假设、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透过现象抓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平行班的几次检测和对照来看,运用多媒体组织物理总复习课的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充显示出来,彻底扭转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况,“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也就不存在了。

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复习课教学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物理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加以完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计算机来模拟实验,虽然有利于实验的清楚讲解与透彻分析,但它毕竟是人为设计并制作的,学生有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真的吗?

因此,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决不能完全抛开物理实验,一定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得到亲身的体验,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是科学知识的讲授,还有许多情感的交流和世界观的渗透,这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做到的,而且它还不具备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变的教学能力。在使用时应筛选课题,选择用传统手段“很难讲清”又“必须讲清”的内容,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协同其他教学手段强化重点,突出难点。

4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减负,增强物理复习

信心

初中物理课件篇6

目前,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进,新课标下的教学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面临的升学问题,他们身上肩负着重担。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最困难的科目就是物理,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水平,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

1.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物理课程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约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课前预习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通过课前对物理书本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上教师所要讲解的重点,从而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找到不懂之处,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有效地预习也能够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形成的过程。物理知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如摩擦力、惯性、浮力,等等。通过课前的良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观察到物理变化的全过程,为课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铺垫。最后,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不同于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在于解决问题,而预习则在于发现问题。初中生通过通读课程,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难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善自我。

2.初中物理预习存在的难点

首先,预习工作不够全面。物理预习不是简单的书本字面预习,由于物理知识涉及的内容众多,过于表面化的预习达不到实际效果。然而很多学生在预习中只是读读书本上的字,没有深入思考其重要含义,导致预习工作不全面,书本上细微处的预习不到位。其次,对预习工作缺乏认识。在初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学习的难点。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提出了预习策略,但是有些学生只是把预习活动当做任务,为了敷衍老师才勉强完成,没有认识到预习真正的意义,从而无法发挥预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预习缺乏有效指导和完善的策略。预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完善的预习计划,根本无法将预习的实效性发挥出来。教师在给学生留预习任务的时候,没有说明预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考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物理课堂的高效学习。

3.新课标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物理预习的良好习惯

(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预习的认识。预习是帮助学生找到课本中的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不懂之处在哪里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的物理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想要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应该培养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将预习看做必不可少的项目。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3)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程学习难度大且科目多,很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避免让预习变成学生学习负担。所以,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一天的学量安排预习计划,灵活变动预习内容,并深入研究最有效且花费时间最短的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得不偿失。

(4)制定灵活多样的预习方法。预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单一的预习方式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去预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制定预习方案。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教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到学习的难点和不懂之处。此外,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完善预习计划,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课件篇7

多媒体课件集各种媒体功能于一身,集各类信息为一体,利用整合性的优势,通过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等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角度刺激,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使学生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界定不够明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二是一些容易做到的物理实验被视频或动画取而代之,导致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了物理学科的思想和精神。

要使课件能真正的满足物理教学需要,服务物理课堂教学,关键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组织多媒体信息,这就要求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优化方面,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必要性原则

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以课堂教学需要为依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每一章、每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因课而宜,因题而宜。使用多媒体课件重在解决重难点问题,对于那些由教师一讲学生就能清楚的问题,或者其他教学手段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则不一定强求使用。例如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如果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操作步骤及操作结果,这样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就很好。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课时更是无此必要。而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者难以讲清,较为抽象的内容,则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热机”时,通常是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学生本来对热机的概念就比较生疏,感性认识少,再用这种方式教学,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flas,就可以更生动、更形象地把热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展示出来。在学习分子知识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原子核是怎样裂变和聚变的?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把它们做成多媒体动画模拟在屏幕上,学生就有一种仿佛进入微观世界而窥其奥秘的感觉,这些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2 教辅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使教师能够把教学中的难点分散开或变得形象和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也不可能代替教师全部的授课活动。因此,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五彩缤纷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答案轻易地展示出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变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物理学科而言,必须从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来考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定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服务的,切不可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

3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幻灯片切换不宜过快,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千万不要让多媒体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老师认为多媒体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经常在一些物理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忙得不停地出示幻灯片,学生跟着幻灯片紧张地思考回答,一堂课下来多的有三四十张幻灯片,教师也为这节课容量大而沾沾自喜,岂不知下课后学生一脸茫然,根本记不清楚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会使大脑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出现“迷航”现象,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为“机灌”,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初中物理课件篇8

物理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许多侧重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抽象性的物理知识点或问题,这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以往,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主要采取单一化的知识讲解模式,无法使初中生顺利突破这些学习难点。而贯彻混合学习模式,有效运用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更利于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一、混合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新诞生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指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特征与要求,在合适的教学时间,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等,优化组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要素等,保证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混合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高效理解所学知识。为了确保混合学习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前期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内在学习需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等,保证可以系统化地完成相关教学知识点的科学设计。从特征角度来讲,混合学习主要体现如下:其一,立足生本理念。混合学习具有多元化的学习特征,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学习模式,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学”开展,否则一切学习模式的应用都会本末倒置,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其二,倡导灵活多变。鉴于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动态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其三,遵从师生互动。无论是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或者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中,都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过程,保证可以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价值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思维、重操作、重推理与计算的课程,其中包含的许多知识点具有比较突出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常常会使学生很难理解。混合学习是一种在优化传统线下面授教学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线上学习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方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重要产物。有效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运用“云”上的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需求,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其中,微课是当下助力线上教学或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需求等来设计各种各样辅助他们高效学习的微视频课件,助力他们高效开展学习活动。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入,首先可以突出初中生在物理课程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微课教学中有机穿插集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同时,混合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融入,也有助于为不同物理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学习手段与方法,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对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提高物理整体教学效果同样有积极的意义。创新应用微课,可以将这些教学用的物理微课教学课件基于网络共享平台分发给班级中的学生,可以满足他们在课下随时随地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微课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制作适用于物理教学的微课课件,选择适宜的微课内容。为了确定适宜采用微课授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将微课课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与性质。只有在确定恰当类型微课课件的基础上,才能合理选择适宜的微课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混合学习的目标。因此,在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教学情况分析工作,合理确定适宜教学的微课类型及内容。初中物理课程中有较多的知识点,且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微课可以将每个单元内的教学重点筛选出来,便于初中生的学习强化,可为其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初中物理课程体系的构成情况,在构建微课教学课件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微课课件分成知识讲解类型、实验探究类型、知识总结类型、答疑解难类型及知识拓展类型等几种比较常见的教学类型。其中知识讲解型微课课件主要以物理概念解释,以及物理性质、规律和原理等内容的论证等知识为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出相应的重点与难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来高效理解这些物理知识。针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摒弃以往单一化的概念复述方式,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背景的创设来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实验探究型微课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平时课堂授课或者虚拟教学氛围下的一些物理实验知识,尤其是那些无法进行现场操作或者伴有安全问题的物理实验,都可以借助微课课件的方式将之近距离地展示给学生;知识总结类型主要是系统化地梳理与归纳一个单元的物理知识点,或者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以专题知识教学的形式来制作微课视频课件。这种类型的物理微课课件可以使初中生在反复观看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与完善;知识拓展型的物理微课课件主要是结合物理教学需求,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的角度出发,有效运用网络上充足的在线资源或者课外物理书籍内容来补充教学知识。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制作成对应的微课视频课件,借助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确相应探究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等,这种物理实验教学及指导方式的直观性更强,更容易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基于混合学习,优化微课使用形式

混合学习主要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两个方面。其中线下学习模式主要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来辅助教师开展课堂知识讲解;线上学习模式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需求,使他们可以运用微课视频课件来辅助自己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不同的微课会收到不同的物理学习效果,但是无论最终确定了何种微课,都要时刻围绕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从满足他们自主学习、深度思考、质疑探究及创新发展等多样化学习需求出发,合理确定混合学习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适宜的微课形式,保证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展成效。例如,在设计面向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线上和线下双方面混合应用微课的教学需求。从线上学习的视角来讲,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满足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需求,即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教师制作的微课教学资源,以及如何借助这些线上获取的微课教学资源来开展课下自主学习活动等,力求可以借助微课使用方式的有效确定来满足初中生高效听课以及高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需求。例如,在“光的折射”方面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微课导入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在制作相应课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高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其中导入“极光入水”等一些非常生动的视频内容,同时在微课中介绍及讲解光的折射方面的物理知识,同时要注意在结尾的时候灵活地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训练任务或学习活动等,强化微课在辅助教师教学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结合性和联系性,使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微课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任务,同样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复习物理知识的任务,尤其是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物理学习成效决定自己观看微课视频课件的具体遍数,真正实现将生本理念贯穿于物理教学始终这一教学目标。

(三)立足教学评价,完善混合学习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要综合考虑微课教学的内容与使用形式,还要注意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成效,通过及时开展教学评价的方式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保证可以借助物理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混合学习模式。因此,在平时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评价及分析,确保可以及时发现与解决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足与缺陷。在指导初中生开展教学评价期间,教师要注意灵活应用小组合作讨论、“在线测评”等符合混合教学需求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以此更好促使初中生在物理教学评价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积极讨论活动,保证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全体初中生在混合学习模式下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学习成效,以及微课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混合学习下的物理微课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及完善,保证可以为后续的混合学习下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微课模式的顺利贯彻落实做好铺垫。例如,在光学、大气压强、重力等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所涉及的大气压强实验、光的散射实验以及自由落体实验等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学生自评、师生共评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活动,以发现实际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反映:“这些微课中所用的实验大都属于理论层面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不是非常深刻。”针对学生的这种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在后续的物理微课课件制作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如可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感性材料,如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时候,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事物或现象等,以此持续改进与完善物理微课教学方案。或者针对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评估开展“在线测评”活动,“在线测评”主要是充分利用线学习网站或者各种学习用的APP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测评,通过随机抽选题库中的物理试题来完成自主作答,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软件或APP的后台监督班级学生整体的作答情况,之后对混合学习方案进行相应的完善,保证更好地提高混合学习下的物理学习效果。总之,混合学习是助力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有效学习模式。其中微课是构成混合学习模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因素,如果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将之有效融入,则可以成为辅助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具。但无论采用何种混合学习模式,都需要贯彻生本理念,结合物理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微课教学方案,保证不断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令超.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策略探析[J].数码设计,2019,42(02):248-249.

初中物理课件篇9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增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容量

1.合理引入课外观察活动内容,增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的限制,很多教师并没有机会组织学生去观察,这样便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内容通过录像导入到课堂课件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生物知识。例如,在讲授“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节内容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到野外池塘去采集标本,再进行模拟实验观察。而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生活习性、体型状态,以及生活排泄、消化、呼吸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制作成丰富的Flas课件,然后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播放演示,最后再提出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加大生物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兴趣,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应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生物教学内容目前,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全面了解人体结构、生物习性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不断丰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通过多方比较选择、组合并加以利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生物学、生物细胞相关的生物信息,然后将其制作成动画或者PPT,从而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将网上的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中狮子的日常生活,然后再对学生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或者安排学生去网上搜集各种动物的捕食画面并观看,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合理应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初中物理课件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物理教学的质量较低,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立体、生动活泼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了解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合理应用多媒体,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而且由于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开小差、走神的情况,而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把静态课堂转换为动态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物理实验课是巩固学生理论,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很多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实验设备不足,会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多媒体则可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示物理实验的全过程,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教师很难利用单纯的语言,来让学生详细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全面地展示出微观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动态的观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从而学生的物理能力。

二、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在课堂导入方面,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让导入内容变得更加新颖别致和丰富有趣,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功和功率”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导入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动态化地展示理论知识,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立体化地解释物理现象,降低理解难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动滑轮原理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杠杆模型,慢速分解动滑轮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提升授课水平。同时,由于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依靠单纯的语言讲解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例如,在学气压强原理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抽水机在运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变化,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运动原理,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初中物理课件篇11

一、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法的弊病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认为学生只是学习者,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对象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以讲授的方式来教给学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难听懂,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而且往往上课形式单一,教师只是枯燥的在课上讲解知识,课堂的互动性差,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且教师在描述物理变化过程时只通过口述或板书,这样很难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具体的图式,对物理的变化过程的描述也不是很详细,使学生不能有效的理解知识,其主导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实验在物理中占的比重较大,它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手段。但实验的演示也是有缺点的:有些实验现象发生过程太快,学生根本看不清;有些实验需要的仪器比较多,教师光讲解就费很大的功夫,学生分散了注意力,反而把实验的主题给忘了;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些实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如此实验课,教学效果比预计的要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着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催生了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而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物理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多媒体教学受到初中物理教师的青睐。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动、好奇心特别强,容易被激发兴趣。现在的初中生对多媒体很感兴趣,而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也呼应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向学生展示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多媒体能清晰地展现物理的真实情景,所反映的原理清晰直观、简单明了,可以启迪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上所讲的物理知识。

2.多媒体可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使教师模拟各种仿真的物理情景,在课堂上教师课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课件等资料,充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形象。通过此方法,学生可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3.多媒体技术可模拟实验

实验是初中物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现实的物理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对一些受条件限制或不易察觉或危险性高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进行仿真实验来模拟演示或再现实验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重复使用或放慢试验过程,来使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就可以弥补现实实验中的不足,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4.利用多媒体课节省教学时间,扩充教学容量

教师在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费时费力,而且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分心,课堂效率低。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省出很多时间,教师只需要把提前准备好的课件以及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上依照教学程序为学生展现出来。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楚,而且能节省不少时间。多媒体一般都与网络相连,这样教师就可借助网络来搜集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扩展性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异彩纷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途径

传统的物理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扫描,教师可使用扫描仪把现成的图片或文字扫描出来,以供学生参摩。二是网上下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下载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三是制作课件,这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把所要讲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做出来,在ppt中教师可使用文字进行说明,可添加表格进行对比,可添加图片进行说明,可使用超级链接来进行扩展。教师使用课件教学直观具体,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整合应注意的事项

1.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虽然益处众多,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过于使用多媒体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件的制作上,把课堂所要讲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全都放在了课件上,在上课时,教师只是点击鼠标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而且以这种方式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过分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过多的图片、视频或动画演示,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上面,反而却对应该掌握的物理知识没了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

2.不能用多媒体来替代所有的物理实验

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那些条件受限或危险性高操作性差的实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替代。但设备仪器充足或操作性强危险程度低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在现实中为学生演示,甚至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兴趣。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来替代所有的实验,因为现实中的实验有着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优点。

总之,初中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整合,适应了新课改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相信,这种整合一定能在以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物理课件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利用PPT将课本内容放映给学生看,这种简单的转换只是将传统的“照本宣科”变成了课外展示。另外,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地方,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步骤拆解、模拟。表面上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

2.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教师能否在导入课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变得生动有趣,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人体的呼吸》一课时,直接向学生解释人体的呼吸系统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播放一段初生婴儿哭啼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婴儿总是‘呱呱坠地’呢?”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激发起了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再如,在讲到《从种到界》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生物的分类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时教师可以将“动物的争吵”这个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物之间的谈话,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动物之间的分类与不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2 有的放矢,突破难点

“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初中生物中,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的教学难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进行化解。例如,在讲授《血液循环》一课时,血液流动的路径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课本提供的插图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学生对抽象的血液流动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血液循环的过程制作成Flash,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血液的流动情况,从而形成对血液循环的形象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再如,在讲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由于本节课程内容容量大,知识点繁杂,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家蚕、蝗虫等昆虫的生殖发育录像,让学生对昆虫的生殖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就节约了解释的时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2.3 营造氛围,加深理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