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6: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美术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术课论文

篇1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篇2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利用谈话,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绘画日记》时,伊宁市十五小学奚泽霖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都写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简洁的一句话既点明了绘画日记是在日记上配画的课题,又以一个反问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要尝试的学习欲望。这时,教师板书课题———绘画日记,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利用实物投影放大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让他们说说,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再问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会很快回答:“是为了表现文字内容的。”这时,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现和记录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或重大的事情。但绘画日记比文字日记表现得更直观、更形象。”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绘画日记的课题意思,而且通过范图和启发分析,加深了他们对绘画日记表现特点的了解,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愿望,为学好创作课《绘画日记》打下了基础。

利用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如在学习《想象画———我飞起来了》时,奎屯市第四小学宋环老师是这样利用想象导入新课的。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启发学生:有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呀飞,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教师头戴小鸟头饰模仿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动作,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模仿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漂亮的头饰和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吸引了。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教师高兴地说:“好!现在我们就来飞一飞。请大家慢慢地站起,伸出胳膊,闭上眼睛飞起来。”说着教师打开录音机,配上轻松的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在蓝蓝的天空中,阳光灿烂,霎那间,我长出了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起来了。飞过天山,飞过草地,看到了家乡的新面貌,有高楼大厦,有草原牧场,还有我们新建的学校。还有……”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都急不可待地想表现自己。教师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鼓励学生按顺序接着发挥想象,说出自己飞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待多数学生一一说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后,教师让学生慢慢地睁开眼睛,问:“刚才你真的飞起来了吗?”学生回答:“是想象自己飞起来了。”教师说:“同学们说得对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想象画——我飞起来了》(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了课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篇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森林王国》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的动画情景: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对森林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篇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