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7 16:50:56

全英文教学论文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英语+商务”科目的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大批学生通过商务课程的学习成功地考取了国家承认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企业和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有商务知识又具外语能力的中职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已开设商务或商务英语等类似专业的普通中职学校,在成熟的“英语+商务”科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实行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全英商务教学已经成为可能。

中职学校全英商务教学能否实施,能否借鉴“英语+商务”科目的成功经验,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一是人的问题,也就是生源和师资的问题;二是课程设置问题;三是教材选用问题。

优中选优的生源全英商务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学习期间学生要以英语为工具学习商务理论,并用英语实践商务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遴选:一方面对志愿报读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筛选出总分高、英语单科成绩也高的学生学习本专业;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拔考试,挑选出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本专业。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全英商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及商务专业水平,既有英语教师资格又有其他专业职称(如国际商务师、经济师、会计师)或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导游员、报关员、单证员)。“双师型”教师是全英商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一般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一是招聘“双师型”教师;二是使现有教师自我提升,实现向“双师型”目标的转变;三是与商务专业教研室实行人才资源共享,让商务专业教师参与全英商务课程教学与教研工作。

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全英商务课程教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政治、计算机)以外的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包括所有的英语课和所有的商务理论及操作科目。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全英商务教学实际上是以模块形式进行,通过英语强化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商务实训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关键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高中优秀毕业生的水平,或者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二或三级考试,否则,全英教学模式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必须在一年级强化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全部的英语课程,并在课时安排上予以侧重。因为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挑选出来的,通过一年的集中学习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能适应后期的学习。同时,英语应始终作为工具贯穿在各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在商务课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所侧重。因此,用英语授课的商务课程和商务实训是全英商务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得以体现。二三年级的商务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量(如每周4~6节)。例如,对以培养企业单证员为目标的外贸专业方向,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英)、商务写作(英)、商务单证(英)、外贸谈判(英)等课程,以确保学生对外贸知识、外贸函电和外贸单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以满足企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通过系列的外贸课程学习成功地考取国家承认的单证员资格或报关员资格。只要教材得当,通过这些全英商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和商务能力同时提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合适的教材教材选用是保证学生水平有足够的提高,并保证学生在学习商务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所用的教材有三种:大学教材、引进版教材、自编教材。有人怀疑采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学生能否接受。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有相当好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不管是大学教材还是引进版教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二册或初、中级本一般会注重基础,比较易懂。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教师自编教材来弥补。如广东外贸学校的英语教师编写的《模拟实习指导》符合该校的情况,满足了学生对编制整套商务单证的学习要求;又如江门财贸学校的教师编著的《外贸英文函电简明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既让学生接触到商务英语写作,又切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水平。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只要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他们英语和商务能力的提高,并能保证全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都是可取的。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9-02

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自动化专业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且此课程是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传授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反馈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最基础的思路方法,是自控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企在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已经成为现实。这种现状使得高科技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大学留学生数目以及中国高校毕业生使用英语在外企和国外工作的数目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大学与英语国家的校级交流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使得中国大学教育对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1-3]。全英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形式而设置的。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处于走向国际化的初步阶段,探索并交流适应现阶段形式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对象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电类专业中国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开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课程用全英文开设,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文听力和阅读理解力,作业和实验报告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该课程设有实验环节,在有留学生参与的实验小组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团队工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口头沟通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控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年开设,是其他自控专业课的基础,只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才能继续学习好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目前我校留学生人数虽然呈上升趋势但绝对数量还不是很多,全英文教学班一般由本土学生和来自非洲、欧洲、美国、亚洲等不同地区的留学生组成。由于学生们的背景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英语程度、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和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讲,本土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一些,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因生活环境为中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对阅读能力弱一些;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留学生,因其有限的英语程度,在课程学习和交流中具有一定困难。从已开设的英文课来看,一般留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中国学生弱一些。对来自不同背景学生进行自控原理的教学,如何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来源开展《自动控制原理》的全英文教学,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师资配备、教学对象认识、教学组织、教材选择、教辅资料与软件工具选择、实验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合理安排。全英文教学应该从教学对象背景的需求出发,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交流质量的提高,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的。

1.教学团队的素质。自控原理的全英文教学,涉及数学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使用英语的沟通,在教学对象来源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对教学团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1)教师英语能力基础及保持:全英文授课的教师,一般应具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尽管有些老师有海外学习经历,全英文任课老师由于一般工作在中文语境中,也要注意英语听说能力的保持。(2)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比较传统和基础的课程,任课老师一般都学习过此门课程。因此老师对相应的知识点都比较熟悉,但对于课程知识的应用还需予以加强。教师应该有课程相关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背景,不仅可以讲述课程的知识点,也能够讲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应用环境、应用方法及应用工具,使学生不仅获得课程的知识点,还获得关于知识应用方面的技巧。(3)面向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方法。一般教学方法由理论学习和课堂经验积累两种途径获得。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键的是教学方法要适用于教学对象。因此除了一般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积累总结教学方法及其适用对象。(4)教师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主讲教师是课程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助教、实验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和沟通。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收集所有学生的联系信息,包括留学生的国籍,并向学生公布课程助教、实验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保证课程参与者的双向沟通。

2.课程教材与辅助材料:(1)课程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选择难易适中的教材。在本课程的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一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参考书。在参考书中有相对比较深的教材满足专业和英语基础比较好、好奇心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也有参考书比较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满足基础相对弱的同学。考虑到中国本土学生将来也有可能在中国企业工作,本课程推荐了具有中文翻译版的英文原版经典教材,便于学生能在课后了解专业词汇的中文表达,也帮助英文程度差但具有一定中文语言能力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另外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控制原理主要贡献者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控制原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们学习该领域大师的创新精神。(2)教学辅助资料与工具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习课堂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中英文对照专业词汇,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用英文专业词汇进行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表达。自控原理是一门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可以把一些课程常用的数学公式表,如拉普拉斯变换表等,作为辅助材料提供给学生。本课程还在课程网页上提供全部课程的英文录像,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完全消化,可以在课后自己观看相关课程录像,理解和消化上课的内容。

3.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课程知识传授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环节:(1)任课老师的课堂表达:教师上课应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板书要整洁明了。语言采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句型。考虑到班级里有英语听力不太好的学生,上课语速要适中,并配有相应的关键字板书或多媒体演示稿,以补充学生由于听力原因造成的信息损失。发放多媒体演示稿关键部分的纸质打印件,方便学生做课堂笔记。教师上课应该基础部分简单清晰、教学内容应有扩展性,同时注重介绍知识的应用环境,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满足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2)课堂教学的互动与反馈: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大部分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第一次接触新的概念,如果没有进行足够时间的预习很难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主动提出问题。而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一般没有时间做足够的预习。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一般为二到三人一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加强对所学概念方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回检查,期间学生可以向老师询问不懂之处。这种形式的全英文互动,既减少了学生的表达压力,又能达到互动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4.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为保证实验质量,首先要向学生提供清晰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分组时应避免将留学生分在一组,而是将中国本土学生与外国学生搭配开来,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帮助留学生融入本土学习环境,克服由于外国学生对环境的不熟悉造成的工作障碍,顺利完成课程实验任务。实验报告也是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对实验现象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分析、解释。

5.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分课堂学习评估、课程阶段学习评估和课程学体评估。课堂学习评估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教师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课程阶段学习评估主要通过阶段小测验来进行,通过阶段小测验可以测试学生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学体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验情况以及实验情况和期末考试,是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估。期末考试内容应该含概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灵活应用和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等层次,以测试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

现阶段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在中国大学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全英文自控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方法。论文分析了全英文课程班的学生组成和特点,阐述了自控原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及经验,为中国大学全英文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圆圆,项慨.C++全英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2]徐巍华.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2).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3

1.为实现课程教学与国外接轨,同时结合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本校材料学院以能源、环境、生物材料为主的研究特色,本课程教学中选用了DeborahD.L.Chung主编的原版英文教材《FunctionalMaterials:Electrical,Dielectric,Electromagnetic,OpticalandMag-neticApplications》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补充BuddyD.Ratner等人编写的原版英文教材《BiomaterialSci-ence:AnIntroductiontoMaterialsinMedicine》作为生物功能材料的参考教材,并将发表的经典论文与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补充教材。

2.由于本课程的学生已学习了大量的材料学基础理论课程,所以教学内容以功能材料的应用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巩固。以材料设计中的“结构-性能-应用”基本思路为主线,在介绍某种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功能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实际应用案例。这样,课程教学内容既保证学生可以巩固功能材料学的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握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本课程以专题形式只在压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电池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范围内选择几种经典的和最新发展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作为讲授内容,同时引入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课堂讨论内容。例如在讲授太阳能电池材料及新技术时,除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目前研究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外,结合本院开展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的老师的科研成果,课堂讨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全英语教学是指用英语全程授课,让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研究认为,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具备上全英语课程的能力,关键在于坚持和信心[4]。目前,本专业学生在上海市及全国范围内均为一本招生,英语整体水平较高,而且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多门全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对全英语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的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融合运用。

1.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课件及教学细节。在课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最新研究成果和经典功能材料的实际应用案例,力求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多媒体课件尽量通过图片、表格、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以直观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避免在幻灯片上出现大段文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克服语言障碍。通过讲授过程中放慢语速或者重点内容重复多次的方式,争取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听懂、理解,并且设置提问环节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将研究和探索的氛围带到课程教学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了学院的研究特色,教学团队由多名从事不同功能材料研究的科研一线教师组成,分别在其擅长的研究领域讲授教学内容,同时将各自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师本人的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故事等内容,使课程充满研究和探索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功能材料研究的兴趣。

3.开展当前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课堂讨论。通常学生对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都比较感兴趣。例如在讲授目前非常热门的石墨烯材料时,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导、机械强度、韧性等性能,那么这类材料的应用领域在哪里?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完石墨烯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后,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讨论、合作的热情和能力。

4.注重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巩固。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有的放矢,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将课件放在课程网站上,让学生根据课程进度表提前下载课件并配合英语参考教材预习,避免了英语参考教材信息量大、学生预习无从下手的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熟悉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词汇,尽量避免因为课程内容和词汇生疏带来对知识点的理解困难,有助于学生跟上教师授课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对学生课前预习要求的检查和督促则通过教师课堂随机测验、点名提问等方式进行,并且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每个专题授课结束后都会通过布置作业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回顾。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则通过作业批改、在课堂上问答的互动方式进行,标准解答定期上传至课程网站,以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本课程还设置课后辅导答疑环节,学生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可到教师办公室接受答疑辅导。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我国在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交流学习,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生中医学专业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言学专业,位于第二。《药理学》是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杂、逻辑性强、与临床关系密切等特点[1]。我校于2005年开始招收学历教育研究生,2007年进入教育部30所临床医学本科(英语授课)招生院校名单。现结合笔者带教留学生《药理学》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和体会。

1. 充分了解留学生特点

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该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印度留学生英语程度普遍较高。但是,他们的英语口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标准英式或美式英语存在较大差异,给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带来不小的障碍,这也对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内高校学生相比,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为活跃自由,喜欢互动讨论式教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随时提问,也会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这方面授课教师应当鼓励与引导。同时,与中国学生普遍良好的纪律性相比,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表现为自律性较差,课堂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因此需要加强管理。

2. 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向导,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为此我们查阅分析了多种英文原版专著,最终选择了以Rang HP等主编的Rang and Dale’s Pharmacology为主体教材,以Mycek MJ等主编的图解药理学(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Pharmacology)和Katzung BG等主编的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为辅助教材。图解药理学调理框架清晰,基础概念明确,图表形象生动,是美国著名医学院校教材,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Rang and Dale’s Pharmacology内容更加广泛,讨论更为细致,适合于作为药理学的主体教材使用。而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在讲解基础药理学的基础上加入了临床药理的内容,内容更为丰富,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用于专业拓展和提高。我们选择英文原版教材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印度留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可以直接阅读医学英文教材;其次,全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向教学的纵深延伸,使留学生的知识起点与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国际市场对知识结构的要求[2]。当然,原版教材的使用也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编排结构方面,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有很大不同。以抗微生物药物章节为例,原版教材以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章节,而中文教材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章节。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从新安排讲解的思路。

3. 改进教学方法

印度留学生受国外教学模式影响,课堂思想活跃,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对他们的教学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弥补传统“讲授法”教学单调、呆板的学习局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实际授课中,我们主要联合采用了病案式(CBL)和多媒体辅助教学(MAI)方式。

3.1 CBL 是指从病例入手,结合临床和实际应用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3].基础阶段的CBL教学有其独特性,不完全等同于临床的病例讨论,但又需要结合药物的实际应用。CBL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通过临床病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病例的素材我们以两本书为主,一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教材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这本教材在每个章节前都有Case Study,在章节的结束部分有相应的Case Study Answer;另外一本是密歇根大学Shalafer M主编的Pretest。这本书是备考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药理学部分的复习和自测参考书,里面的选择题接近考试真题,并且对选择题答案都有详细深入的解释,适合教师参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和开放的心态引导留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关注于讨论的知识点本身,而不要对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做太多评论,以免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毕竟如果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而不参与,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3.2 MAI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MAI可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等优点[4]。MAI的使用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教师英文授课是的压力。比如,讲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时,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将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起始,延伸到终止的全过程展示出来,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直观起来,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记忆。

4. 及时归纳总结,阶段性测验,引导学生有效复习

药理学由于其学科特点,专业知识点较多,对所学内容的及时梳理和系统化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处处是重点,点点需记忆的不利情况[5]。而归纳、比较与总结则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一个较高效的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章节结束时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思考题的方式给出相关的习题,围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及时掌握和记忆各种药物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阶段性测验的方法,对各部分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做出调整和改进。

5.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避免一张考卷就决定其成绩的旧模式,如前所述,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就采取了多次阶段性的测验,其成绩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进最终的成绩。此外,很大一部分印度留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印度或者西方国家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国际上通用的考试题型是选择题。针对留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在设计药理学考题的时候可以侧重于选择题,增大其比例。

总之,医学留学生药理学的全英文教学具有不同于普通本科生药理学教学的突出特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并针对这些特点调整教学方案。在这方面,我们还处于初步阶段。希望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和实践,使我们的教学更为完善,促进我校的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白静,齐亚娟,吕华,尹丽娟。 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1):104-106。

2. 王剑军。简析影响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因素,医学教育探索, 2010,9(5): 702-704.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5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小学 江山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尽量使得教学情景化、直观化。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视听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官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外也尽量使用英语,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每节课老师让值日生用英语作简单的值日报告,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锻炼机会。值日报告可以是多种多样。如:独白、对话、问答、介绍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并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英语游戏,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松弛,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游戏包括表演、猜谜、绕口令、画画、唱歌、各种比赛等等。比如:在学习动物类词汇“cat, dog, bird, fish, chick, rooster, cow, duck, rabbit、…”时,抽几个学生即兴表演动作或发声,让其他学生猜,用英语说出其名称,并给予鼓励。如果是学习实物类词汇“pear, apple, pencil, car, ship, ruler, cap, box、…”时,由老师或一名学生用英语说出实物名称,抽学生上黑板或准备一张纸,让他们画画,画对的,画得好的给予展示和鼓励。通过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知识,增强记忆,促进听说训练,也做到了寓教于乐。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高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对于具备双语能力求职者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既能掌握国际经贸的一般知识与技能,又能具备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能用英文与外国企业和人员交流洽谈业务,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就好业、拿高薪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经在众多高校中普遍推广,但由于语境所限,学生在专业交流中暴露出英文听说能力差的问题。所以,进一步从双语教学推广到全英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华侨大学自2002年以来,一直强调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多学科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其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将《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开设成双语课),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2012年,华侨大学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了国际学院,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全英文班,2014年新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分子药物学两个专业全英文班,进行了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转变的积极尝试。笔者自2009年起一直从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双语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2013年起在国际商务专业教授《国际经济学》全英文课程,在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本文在对华侨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全英文班、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和数理金融全英文班、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文课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文课程学习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讨如何从双语教学过渡到全英文教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便与其他老师共享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差异

要顺利实现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成功过渡,首先要明确二者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性。目前的全英文教学,特别是在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过渡期中,往往存在“双语表述全英文化”、“先汉译英再英译汉”的误区,使得学生感觉全英文学习难、赶不上节奏,学习效果还不如双语教学或直接学习汉文教材。这都是没有明确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性所造成的。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专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提高学生对国外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的了解水平,力求树立学生用英文思维、感知国际动态,注重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良好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是基础目标,提高学生对国外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的了解水平是现实目标(即考核目标),而树立学生用英文思维、感知国际动态,注重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良好习惯是最终目标。三种不同的目标体现出双语教学强调中英文表述的对比学习法,是一种“汉译英”再“英译汉”的循环学习过程,即要求学生在汉语理解的基础上用英语记忆,再通过英语记忆反馈汉语理解的深化和扩展程度,最终达到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与双语教学不同,全英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养成用英文思维、感知国际动态,注重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良好习惯。跳过汉语直接用英文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跳过汉语直接用英语习惯逻辑进行专业交流和研究,这是全英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首先要努力去习惯的内容,是全英文教学的基础目标。通过对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约84%的学生表示“在刚接触全英文课程时,最不习惯的是课本和授课中的英文表达方式”。

全英文教学的第二大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有关英文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能听懂会表达,系统掌握国外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全英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应在专业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更强调学生在听和说方面具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阅读能力较强,也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在与人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问卷调查显示,约78%的学生在全英文课程学习后,认为最大的收获在于“与人用英文进行专业交流更有自信了”,约5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强力”。

全英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外向型的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更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涉外交际能力和综合实务能力更强。问卷调查显示,约90%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教学比双语教学更能使学生适应外向型企业的用人要求”,约72%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教学比双语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的能力”。 二、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过渡中的教学内容差异 1.过渡中的教材差异

双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类型较为多样,如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双语教材、改编教材等,而全英文教材适宜选用原版教材。以《国际经济学》为例,问卷调查显示,约90%的学生欢迎在“双语教学中,以全英教材为主,中文译本为辅的教材搭配”,而约68%的学生欢迎在“全英文教学中,选用全英教材”。

两种教学所选用教材难度也应有所差别,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双语教学教材难度应比全英文教材略高,而专业学位课等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全英文教学教材难度应略高。因为理论课程背记的内容多,学生借助母语学习,效率会更高;而实务课程实践应用的内容多,学生实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2.过渡中的教学重点差异

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适当调整英文授课内容的比例,尤其在知识点解释和评论时,辅以中文教授,效果会更好。85%的学生最希望老师“在理论解释和推导中用中文授课”。在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老师应更多地发挥引导学生思考的功能,让学生能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重点。67%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比双语教学好主要是由于“能更好地培养自学能力”。 3.过渡中的教学难点差异

双语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学生常常会依赖知识点的汉语解释,尽管用双语学习,但最终的成果仍然是“汉化的版本”,使英式表达和英式逻辑能力的培养目标大打折扣。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在期末考核中用中文回答的部分往往逻辑更清晰,表述更准确,而用英文回答的部分逻辑不连贯,表述不准确,错误率更高。全英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英式思考、英文会话、英式写作”的能力。“英式思考”是基础,“英文会话”是途径,“英式写作”是目标。很多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很弱,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英式思考和英文会话的能力。许多在国内从事教学科研多年的老师和学生向国外期刊上投稿,常常因表达不当,让外国人看不懂外语而失败。 三、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过渡中的教学实施与考核差异 1.过渡中的教学实施差异

教学实践的最佳形式是先由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和疑难,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和疑难,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通过老师归纳出主要的知识点和理论架构,并适时通过课堂习题的方式现场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现实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一形式:双语教学中,较大的英文阅读量使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比较低,而课堂上学生更依赖老师汉语讲授的内容和总结;而在全英文教学中,学生面对的语言问题更大:课前预习中难以完成必须的阅读量,或读完了但没能抓住要点,更谈不上提出具体的问题和疑难;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或知道意思没法用英文表达出来,更谈不上能师生互动地进行讨论和争辩;课后忙着找老师要课件或笔记,再通过翻译成中文加以理解和记忆。要减少和消除这一现象,需要老师在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手段加以解决。笔者的经验是双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减少对中文教辅材料的依赖性,具体的方法是从英汉对照形式的解析逐步过渡到全文的解析,如课件中逐步减少中文表述的内容等。而在全英文教学中则应该先引导学生模仿教材进行案例列举和要点归纳,如课本上以中美贸易为例表明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之一,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再以日本和东盟为例,谈谈比较优势在双边贸易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所加深,又能训练学生的英文专业表达能力。再引导学生培养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如在自由贸易争议一章中,要求学生分别站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谈谈赞同自由贸易和反对自由贸易的看法。这样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交流能力。最后是锻炼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如要求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做习题、写课程日记,写辩论稿和发言稿等。通过写作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巩固学生的英文思维和表达习惯。问卷调查显示,有94%的学生同意“英文写作比英文口头交流更能提高自己的英文专业表达能力”。 2.过渡中的考核差异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又能反映出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双语教学中的考核形式有全英文试卷考核和半英文半中文试卷两种,而全英文教学的考核形式只有全英文试卷形式。双语教学考核目标的重点是知识点,其次是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全英文教学考核目标是知识点与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并重的。这就决定了全英文教学考核的题型应该更多样化、更实务化。全英文教学考核中主客观题的比例应该适中,不宜过多客观题,使得无法达到英文写作能力考核的要求,也不宜主观题过多,造成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试卷作答的情况。全英文教学考核不宜全是标准化试题,适当给出一些开放式问题更容易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英文表达的水平。全英文教学考核中的辨析题和案例分析题应该成为必考题型,因为这两种题型更容易考查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更能反映出学生英文表达能力的高低。最后,全英文教学考核中可以尝试加入口试的内容,通过对话形式考查学生用英文灵活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总结与思考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大不一样。要成功实现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过渡,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完成教学目标方面的转变,让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英文能力的培养是全英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应用交流能力才是最终目标。二是完成教学内容方面的转变,要重视教材的精选,让学生逐步降低对用汉语学习的依赖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是完成教学实施和考核方面的转变,彻底摆脱“汉译英”到“英译汉”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英到英”的表达习惯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要完成以上的转变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重视全英文教学的师资选拔与培养。全英文教学对老师素质的要求更高,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英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完善对专业全英文师资队伍的选拔原则和制度,为老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在职培训来提高全英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不仅要强调老师外语水平的提高,更要强调老师外语教学方式的培养。同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充分激发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尊重和保护老师在教研中的重要成果,鼓励老师创建特色课程。

二是解放思想,敢于进行教学改革。全英文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上课下都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在教材选择、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规定要保持足够的灵活度和倒向性,既要给予空间,让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突破创新,使课堂学习更加活泼、务实,又要指明方向,引导老师教学工作向更为国际化、实务化的方向前进。

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但又任重道远,还有许多更为细致和紧要的工作需要诸位老师同仁一一实践。本文抛砖引玉,还希望其他老师能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更加有意义的经验,供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1]李灿.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以会计学学科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2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3]吕红.《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方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5):116-119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76-03

一、引言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进入中国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国际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因此培养能适应交通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学生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2011年以来,同济大学开展“全英语专业课程包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进行了包括交通系统理论、交通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道路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工程等8门课在内的全英语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包建设。

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交通系统理论》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对交通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模型、交通系统应用范畴内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该课程也是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基础课,旨在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推广应用到交通系统。考虑到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并且课程内容在国际知名大学交通主干课中均有所涉及,因此,在课程安排中专门设置了中、英文两个平行班授课,课程内容融合了国际上知名大学交通主干课的内容,包括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Traffic Engineering(CE 150)、MIT的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sis(1.201J)、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Optimization Deterministic and Design(ECI 153)。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学院有部分课程曾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但笔者发现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双语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师课件用英语,讲授用中文的形式,则导致学生课堂上过分关注专业词汇的表达,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双语教学也不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求,我院目前也与美国、法国等高校合作进行双学位联合培养教学,无论是对去国外高校交换学习或继续深造的国内学生,还是未来课堂上的外国留学生,都不适合采取中文授课的方式。

二、《交通系统理论》全英语教学实践

(一)授课内容与教材

结合专业培养标准(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大学(MIT,UC Berkeley,UC Davis等)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交通系统分析方法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概述、基本交通流参数及交通流模型、交通系统供需分析、交通系统状态分析、交通系统评价、预测、优化、决策模型与方法等。

在教材选取中,采用国外经典教材作为主要课程教材,如Traffic flow fundamentals,Fundamentals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Operation等。此外,结合国外重要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2010),重要研究报告等介绍相关内容的国外最新成果。

(二)教学团队

考虑到《交通系统理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除基本交通流理论之外,还涉及到很多非交通工程本身的知识,如系统预测、评价、决策等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考虑到教师研究特长、备课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我们认为仅安排一位教师全程授课会有较大的压力,且难以将所有部分内容讲授透彻,因此本次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团队教学的方法,安排三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特长安排授课内容,组建全英文教学团队,三位教师授课学时数基本相当。

(三)教学方法

全英文课程中选课人数远远少于中文平行班,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因此,针对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教学团队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大量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1.案例教学。主要采用描述型和解释型案例教学法,即给学生一个真实交通现象和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所学的交通系统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透过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出自身的分析和建议,或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交通系统状态分析中的排队分析方法时,使用国内某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项目技术报告,介绍排队论在高速公路收费车道设计中的应用;在v授交通系统状态分析中的时空图方法时,组织学生观察从美国下一代交通仿真系统(NGSIM)中获取的时空图,引导学生分析特定路段和时间范围内的交通流特征和驾驶行为,并从人、车、路和环境等角度诊断其交通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采取“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法。“学生当老师”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自由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学习,然后在课堂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并进行讨论。比如在讲授系统评价的常见方法――层析分析法时采取该方法,由学生自己设计例题,讲解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该方法的关键点进行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网络教学。建立网上答疑的微信群组等,方便主讲老师、助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课后作业与考核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过程考查,积极推进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通过作业、课程讨论、阶段测试和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成绩包括:课程讨论(含考勤)占10%,课后作业(5-6次)占30%,考试成绩占60%。在课程作业题的设计方面,减少单纯、直接练习单个知识点的课后作业题,而尽量多地设计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理论和方法)的课后作业题,以及设计针对学生课后自我阅读内容的作业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完成计算量较大的课后作业题,以及使用多种统计软件、绘图软件来绘制规范化的图表,从而多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交通系统基础理论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三、全英语教学之学生反馈

为了解学生是否选择全英文课程,以及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65名本科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其英语水平、是否选过全英文课程及原因,以及参加全英文课程的困难和收获等。现将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1.是否x择全英语课程及其原因。在被调查的65位学生中,有11位学生参加过全英文课程的学习。其中,想了解更多专业英语和提高英语水平是学生选择全英文课程的主要初衷,分别占63.64%和45.45%;其次为打算出国深造(占36.36%),以及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27.27%)。

另一方面,担心自身英文水平不足是学生放弃全英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占65%)。通过对受访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CET-4,CET-6)的统计分析来看,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CET-4平均成绩为566分,标准差为57分,CET-6平均成绩为533分,标准差为50分;而未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CET-4平均成绩为550分,标准差为48分,CET-6平均成绩为491分,标准差为68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是否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在CET-4成绩上并无显著差异(P=0.436),但在CET-6成绩上,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显著优于未选择全英文课程的(P=0.036)。此外,还有25%的学生认为参与全英语课程没有必要,或者认为中文课程更利于理解。

2.学生在全英语教学的困难与收获。调查显示,有18%的学生认为全英文课程完全没有困难,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词汇缺乏(73%),课外文献阅读存在困难(35%),不如中文平行班学的扎实(18%),以及少数同学认为课堂听课与英文答题存在一定的困难(各占9%)。而从学生的收获上来看,通过全英语教学学到了更多的专业词汇(82%),认为对其出国深造有所帮助(36%),以及更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27%)。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55%的学生认为全英语教学采取了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可以和老师在课堂内外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四、对全英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对象

从长远角度出发,全英语教学是为了满足留学生教学的需求,而现阶段面向中国学生时,应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因为全英文小班化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和深度学习,同时在本科阶段开始训练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这对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习惯的养成将大有裨益。因此,建议在学生选课阶段对课程的特点向学生予以说明,以吸引真正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减少学生担心英语水平不足的畏难情绪。

(二)教学内容设计

相比于中文教学,全英语教学效果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语言表达的制约,如果采取和中文平行班完全一样的内容,往往师生都会有“赶进度”的感觉,因此全英文教学需要凝练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将更多的一般性知识留给学生课外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以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交通系统评价、预测、优化等内容时,由于涉及到很多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的一般性知识,以及很多非交通专业的术语,如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如在课堂上用英语解释相关名词术语可能会占用大量时间,因此可先在课前向学生分发相关资料,或请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基本原理后,课堂上由教师结合案例介绍上述方法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则可以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拘泥于英语本身。

(三)教学方法

全英文教学需要“重知识,轻语言”,也就是说绝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专业词汇,更重要是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尽可能采取连续完整的英文表达,以保证思维和逻辑上的连续性。这一点也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全英语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要时也应为全英语教学团队提供相应的语言和教学法培训。同时,应尽可能发扬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采取启发式教学,进行更多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隋铭皓,盛力,高乃云.基于开展《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122-124.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英美文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程,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质量,从而实现通过英美文学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一目标。传统英美文学课程过于重视对文学概论的讲读,严重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传统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严重受限,造成学生缺乏创新力、独立分析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使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没有达成。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John Dewey提出“反省性思维“,其主要内容是加强教育阶段对学生自主判断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学生可以有效应用自主判断能力处理信息。2000年,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曾指出:“当代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在强化其掌握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应培养专业英语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英语课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达成培养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的各项能力培养有着直接关系,所以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达成培养我国英语专业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融合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思维模式,所以英语专业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后,可以对语言教学进行独立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从而使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与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了解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

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应该选择针对性培养,所以首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确定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现阶段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是:英美文学作品阅读量少;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方法错误;因词汇量有限造成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苦难;没有明确目的性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通过对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原因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进行英美文学作品阅读只是趋于形式,没有真正抱有审美态度去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培养出优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课堂提问引导批判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英美文学课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应用,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根据问题内容开展对话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领会英美文学基本概念并深入分析,从中发现更多的文学知识点并结合自身客观态度进行评价。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包含英美文学事实性,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英美文学知识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是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自身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教师课堂中讲授的内容推理出问题答案的逻辑,学生要自己组织语言对问题答案进行概括,最后加入自身客观理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产生批判性思维。

(三)向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评论示范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所以在英美文学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这一因素开展批判性思维评论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授课帮助学了解文学作品评论方法。教师在开展批判性思维评论示范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文学理论进行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师解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应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评论示范教学应从文体分析着手,因为文体学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可以提高文学批判的客观可信度,同时文体分析也是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打下一个良好基础,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评论示范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批判性思维,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这一核心理念。

(四)通过文学评论写作提高批判性思维

文学评论写作是检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文学评论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使学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应用到文学评论写作中,从而使文学评论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在学生文学评论写作过程中应全程指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题与论文大纲设计,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用正确的文学理论进行论证,教师应对学生文学评论论文进行详细检查并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应注意将错误原因与正确修改标注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学评论写作方法。学生进行英美文学评论写作过程中需要应用批判性思维,通过批判性思维确定论文选题、大纲、论点以及内容,通过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对高质量综合型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其要求高等院校在培养专业英语人才过程中,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型英语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学生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其英语能力全面进步,所以高等院校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中建设出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在基础上加强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使其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综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少杰,易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言文学,2009.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9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作为全国较为有名的独立学院,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实用而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原则,开设了体现“涉外”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现将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适合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 中英文双语教学

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都可以用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但是有一定区别。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文忠副教授的定义,“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在实际教学中,全英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教师能够坚持在讲授、板书、讨论等环节使用英语授课,除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只是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形式,使用英语讲解课文,在分析难的专业术语和补充背景知识的时候采用汉语补充说明,这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商务方面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院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有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公关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总的开课原则是,入门、听说、写作、阅读等基础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开设教育教学论文,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日后的进阶课程做准备。谈判、翻译、公关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商务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授课中,采用小班上课,4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是比较合适的,达到了开课成本和教学效果上的平衡。在课时安排方面,每周可以安排4个课时,一是能够加深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其他的商务英语课程。

3. 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从教学实践看,国外原版教材虽然权威性、实效性占优,语言也更地道,但是难度偏大,关注的也大多是外国情况教育教学论文,涉及到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很少或几乎没有,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中英文对照版本教材提供了课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长句和段落结构,但是其难度过低,英语占的比例偏少,更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选用。以英文为主带有中文注释的混编教材难度适中,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对一些较难的术语进行适当注释,适当降低了难度,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目前我院主要采用外研社拓展系列商务英语教材,包括《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和《商务英语翻译》,难度适中,既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让他们熟悉商务方面的各种英语表达,提高商务英语水平。

4. 优化软硬件设施

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可以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在安排教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专业因素教育教学论文,选拔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且有一定实际商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为了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招聘专业过硬、英语突出的复合型教师,同时选派本院优秀教师继续深造,以适应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未来我院计划投资建设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办公和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从而真正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相信通过提高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力,一定能够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5,(S1).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10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作为全国较为有名的独立学院,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实用而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原则,开设了体现“涉外”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现将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适合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 中英文双语教学

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都可以用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但是有一定区别。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文忠副教授的定义,“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在实际教学中,全英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教师能够坚持在讲授、板书、讨论等环节使用英语授课,除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只是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形式,使用英语讲解课文,在分析难的专业术语和补充背景知识的时候采用汉语补充说明,这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商务方面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院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有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公关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总的开课原则是,入门、听说、写作、阅读等基础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开设教育教学论文,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日后的进阶课程做准备。谈判、翻译、公关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商务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授课中,采用小班上课,4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是比较合适的,达到了开课成本和教学效果上的平衡。在课时安排方面,每周可以安排4个课时,一是能够加深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其他的商务英语课程。

3. 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从教学实践看,国外原版教材虽然权威性、实效性占优,语言也更地道,但是难度偏大,关注的也大多是外国情况教育教学论文,涉及到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很少或几乎没有,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中英文对照版本教材提供了课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长句和段落结构,但是其难度过低,英语占的比例偏少,更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选用。以英文为主带有中文注释的混编教材难度适中,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对一些较难的术语进行适当注释,适当降低了难度,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目前我院主要采用外研社拓展系列商务英语教材,包括《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和《商务英语翻译》,难度适中,既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让他们熟悉商务方面的各种英语表达,提高商务英语水平。

4. 优化软硬件设施

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可以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在安排教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专业因素教育教学论文,选拔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且有一定实际商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为了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招聘专业过硬、英语突出的复合型教师,同时选派本院优秀教师继续深造,以适应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未来我院计划投资建设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办公和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从而真正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相信通过提高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力,一定能够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5,(S1).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07-02

一、全英文教学模式解读

1.全英文教学模式产生背景及意义。全英文教学模式是顺应发展的表现,也是新兴的国际教育热潮。全英文教学模式要求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同时航空院校还要利用国际市场,加强人才培养与教育。不仅如此,航空院校还应该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具备常规交往技能、适应国际间竞争的全方位发展人才。全英文教学是国内高校与国际对接、适应教育全球化做出改变的重大举措。

2.全英文教学模式内涵。全英文教学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专用语言并且作为上课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旨在将英语语言作为教学主要用语,使学员在学习和理解航理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掌握其他部分关联学科,不仅如此,学员还可以具有先进思考习惯,进而培养日后用英语作为主要语言与国外经验丰富者进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授课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利用全英文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英语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理论学,它与现代教育具有直接密切联系,教师所讲授内容与其他语言形式直接关联,避免教学中存在英汉互换难以理解翻译。

3.全英文教学模式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对比研究。全英文教学中,学员可以更容易记住航理中的专业词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员的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全英文教学以普通实用英语和航理专业英语为基础的高等航理课教学模式。学员英语航理专业词汇水平可以在全英文教学中得到显著进步,但是全英文教学旨在学员航理学科知识能力培养。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学员英语水平,帮助学员增加专业理论词汇。

二、航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1.航理课程教学特点。航理教学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模拟实验教学为主,重点强调“以在校学员为重点”、“以模拟实验为中心”、“以活跃教学为任务”,做到实践理论结合。在航理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根据航理课的特点,以传达航理技能为主要目标,以学员轻松愉快学到航理知识为教学过程,把知识传授与技能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已接受性。

2.航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航理教学较为枯燥乏味,部分授课教师缺乏对学员学习状态关注,只是讲课向学生灌输知识,对学员精力不集中听课的现象不管不顾,甚至部分授课教师只在讲台上课,不关注学生学习状况。部分授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员的自主学习情况,不适时予以帮助,也不鼓励学员积极询问,自习课效率低。部分课堂,授课教师只顾讲课,不给学员表达机会。长此以往,学员便失去了动脑积极性,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

三、全英文教学模式在航理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分析

1.营造全英文学习氛围。全英文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全程使用英语进行授课。这就为学员创造了全英文课堂环境,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培养学员听力和语言感觉,当前高校教学环境并不适合英语等非汉语类语言的学习,而全英文的教学可以给学员营造一个全英文学习氛围,学员进行航理课学习过程自身听力和语言感觉都会有较大提高。

2.培养学员英语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员英文词汇量。英语学习方式包括读英文书刊、背诵英语美文以及听英文音乐等,培养了学员对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且逐渐习惯全英文的教学过程,授课教师使用英语教学,学员用英语进行交流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必须在很短时间想到英语意思,将英语转化为汉语,进而理解教师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员英语综合能力。

3.全英文教学课程与航理课关联性。如今,国内提倡高等院校学科关联教学,展开全英文教学。但每个人应该正确认识,即使在某些学科课程教学中开展全英文教学,但并不代表高等院校只注重英语而忽视汉语。高等院校开展全英文教学,应该考虑学科适合性,如航理课就需要进行全英文教学,这可以帮助学员尽快掌握英语,也可以顺利完成执照考试。在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安排中,需要考虑全英文航理课与汉语教学的相关课程之间的互辅性。这就要求院校合理安排全英文课程的开设时间,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互相配合,使课程体质建设满足学员学习的要求。

4.对不同水平学员一视同仁。调查研究,全英文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对处于中下游位置学员加以关注,在各个方面缩小不同层次学员之间的差距,使用较好教学方法增加学员学习英语的热潮,作为授课教师,上述情况必须要做到。提高成绩方法主要靠教师在课上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该给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在某些时候,学员学习的兴趣与授课教师紧密相关。如果学员对授课教师具有较高兴趣,那么该学员在这一个科目上会学得相对较好一点。教师平时也要关注细节,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员。

四、全英文教学模式在航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全英文教学模式在航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现阶段,航空院校多数飞行学员需要出国接受飞行培训,这就要求学员在学习中打下扎实专业的英语基础,为进入航校学习做好准备。即便某些学员不出国培训,他们也需要掌握部分专业英语知识,若飞行人员英语方面达不到国际民航组织要求,同样无法进行航线飞行。航理英语基础不扎实,不仅影响未来工作,还会留下安全隐患。其次航线等级考试也需要英语,实施全英文教学对学员有巨大帮助。

2.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学生。高校学员上网学习逐渐普及,以网络为渠道进行传播资料成为学员学习航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授课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搜集一些与全英文课程有关的视频音频资源和资源广泛的学习网站,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有条件,授课教师还可以建立航理知识查询系统,便于学员查询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同步建设好全英文教学书刊,为学员学习航理知识提供好的学习氛围。

3.提供必要的教学书刊资源。在全英文教学课程开始时,学院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来让学员学习,并且随着教学时间积累,还要保证学院有属于自己的资料库,积累相关书刊和读物。全英文教材的选择要符合课程要求,如果学院具有自编教材能力,教材必须让大部分学员理解,注意做到统筹兼顾。授课教师必须要保证全英文教学课程基础理论系统、完整以及学科之间联系。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学科之间关系,保证课堂效率和有序,展开一个框架供学员学习,掌握具体指示,培养学员课外阅读能力,逐渐让学员主动学习

4.寻找合适航理辞海并推荐给学员。使用全英文教学,学员在使用全英文教材或者阅读英文书刊时会遇困难,这会阻碍学员对全英文课程的学习,甚至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会讲述一部分专业术语,但这远远无法满足学员学习知识时阅读英文书籍的难题。根据调查研究,授课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员推荐实用且内容丰富专业航理词典。航理课程是一个新兴专业课,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词条内容,然后以电子稿形式下发到学员手中。从另一方面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性,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5.在全英文课堂尽量不使用汉语。课堂中教师必须尽可能使用英文教学,这样才可以锻炼学员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汉语也可以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帮助学员对课堂的理解。在上课时,如果用英语讲解太过于复杂,反之用汉语却有相反的效果,此时授课教师应该使用汉语讲课;当遇到公式定理时,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汉语讲课以增加学员印象,加深理解。教师评价学员时,可以适当采用汉语。教师要运用不同方法,使课堂内总是充满生机。

6.航理教学知识有层次。授课教师在航理知识教学中,对航理理论概念要适合大部分学员水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涉及操作技能的方面授课教师必须尽力全面讲解,让所有学员吃透。不仅要教会学员操作的原理还要教会学员操作技能,尽可能让学员有更深层次认知。并且教课应该由浅入深,先让学员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把握,然后进行深层次教学,层层深入,然后教师对学员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尽量让每一位学员都不掉队。

7.航理教师高水平。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知识水平才可以将航理较为简易地让学员接受。同时航理是一门综合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只有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可以准确表达、全面讲解,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员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加强航空资料使用和分析。不仅如此,要做好航理课授课,教师需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明确授课目标,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对学科认识程度。

五、结语

航理课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学科,利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学习热情,同时全英文教学还对学员语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对出国学习飞行学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民航院校应该引进先进学习方法,积极引进外资,让学员理解全英文教学,改变现在高校教学方法,提高学员课堂积极性,让学员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员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12

1. 素质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1993年的中小学教育“转轨”到1999年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再到2000年的大规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这些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应用素质教育理论,首先要处理好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教育创新与教育传承之间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条件的支持,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逐步深入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形成最佳的素质结构为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规范。在此意义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已成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献。素质教育标明了一种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必然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导下稳步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内涵也要求我们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放到战略的高度,用科学的认识指导科学的素质教育实践。

2. 素质教育理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可行性

从战略的高度看素质教育,就可以回答一些从技术的、观念的甚至体制的层面上难以回答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认识个体差异性,而个体的差异属性,决定了教育和教学方法必然要因材施教。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对语言本身和语言学习的认识,对目标语文化的态度,语言学习动机、方法、能力和策略,学习者的性格取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等。加之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背景,入学前学习英语的不同经历,语言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也可能发展不均衡。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和需要,从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理念的角度,透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探索素质教育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作用。

3. 素质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3.1应用先进教育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建立健全符合各高等院校特征的教育目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师资模式、实践模式和素质测评模式。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实现这样的教育需要优良的教育设施设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政府的投入和法律的保障,也需要先进思想理念的指导和引领。

3.2正确应用好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化水平。

“语言本身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外壳,一种载体。外壳要包着一个东西,载体要载着一个内容,工具要为一定的内容服务,是一种形式。……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刘润清,1999)《综合教程》课文的选材充分顾及到了这点,教材内容是原汁原味、地道真实(original and authentic)的文章,在内容上具有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和教育性,在内容的编排组织上具有工具性。正副课文皆是通过精心挑选的文情并茂的佳作。不仅语言规范,且富有文采,引人入胜,给人以启迪。(李荫华,2001)《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Growing up),正课文为“Writing for Myself”,选自于获美国1982年普利策(Pulitzer prize)文学奖的著名小说“Growing up”。这篇文章在不经意之中触及读者的心灵,在思想上引起触动。写作是学生既害怕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作者在“为老师而写”转为“为自己而写”的整个思想所经历的过程中,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实现了一次“成长”。这给当今的大学生们一个生动的启示。这些课文处处充满了人情味,与现实生活非常接近,读起来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每学完一课都有一种新的感受。整个教材包罗万象,不仅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强调了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充满了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具备了“五性”。

3.3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在国外,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经过8年的研究为教育技术确定了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主要以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取代教师的部分授课时间,实行学生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和教师检查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高效快捷、生动有趣、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

4. 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为了课程的发展,而根本目的是为了一定区域的人的发展。因此,课程专家们应该立足本国、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传统与课程发展历史,并在积极借鉴域外课程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己国情的课程命题及理论体系,着力提升课程实践的科学化水平。初级阶段的素质教育,要继承我国传统课程中的精髓,借鉴域外的、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的课程经验,逐步地、与时俱进地改造我国的传统课程;而不是完全吸收国外的现成经验,另起炉灶重新建设新课程。

总之,素质教育理论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人文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而且也启迪学生思考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言知识学习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思想素质。

大学教师将素质教育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又具有创新,既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精神,也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能受到启迪,领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