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7 16:50:56

市场监测论文

市场监测论文篇1

一、美国房地产市场监测机构

(一)政府机构

美国从事房地产市场监测的政府机构主要是普查局(USCensusBureau)。

普查局除了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外,每五年还要对经济活动和州以及地方政府进行一次普查,每年普查局还要进行100多项其他调查。普查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从个人和单位收集统计信息,汇总成统计数据。普查局的局长由总统任命,同时还需得到参议院的确认。

(二)行业组织与协会

1.全美房地产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Realtors,NAR)。全美房地产协会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拥有40多万名会员而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协会。现在该协会的会员总数已超过85万,在50个州及关岛、波多黎各等托管地建有州协会(stateassociation),在全国1500多个地方建有地方协会(localassociation)。

2.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HomeBuilders,NAHB)。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公布的数据主要包括住房市场指数(HousingMarketIndex,HMI)和住房机会指数(HousingOpportunityIndex,HOI)等。该协会总部位于华盛顿,首要的目标是为所有的消费者提供拥有安全、体面和负担得起的住宅的机会,改善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经营环境。

3.按揭银行家协会(MortgageBankersAssociation,MBA)。按揭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数据主要包括周按揭贷款调查(WeeklyApplicationsSurvey)和各种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等。该协会是代表雇佣50名员工以上、分布在全国每个社区的房地产金融业的部级协会,总部位于首都华盛顿。按揭银行家协会的最高决策层是其董事会,由21人组成,负责管理协会的一般事务。

二、各监测机构公布的房地产市场数据

1.建筑支出。建筑支出统计的是在特定时段安装或建设的建筑的价值,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建筑设备租金、建筑商利润、建筑设计和工程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建筑期间的利息与税金支出。

建筑支出报告中的数据分为总建筑支出、私人建筑支出与公共建筑支出三部分,其中总建筑支出统计的是在特定时段内某工程所有项目的价值总和,而不管个体项目何时开始或工程款何时支付给建筑商。

2.新房开工。普查局每月公布新住宅建筑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新房开工许可数量、已经许可但尚未开工的数量、新房开工数量、在建数量和完工数量。新住宅建筑报告不包括旅馆、大学宿舍等集体居住建筑以及移动住宅。

当住宅的奠基工作开始时即计入当月的新房开工统计,该项统计始于1992年9月,包括在原宅基基础上的完全重建项目。美国并非各地都需新房开工许可,但新房开工数量包括那些不需要许可的住宅项目。

3.住房空置率和自有住房比率。住房空置率和自有住房比率被公共和私人部门广泛运用,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房地产项目,此外,出租用房空置率还是用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的组成部分。

住房空置率和自有住房比率季度报告于每季度结束后下月的最后一周公布,年度数据在四季度报告发表后公布。

4.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全美房地产协会从大房地产经纪商处获得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数据,样本数量达到旧房销售统计样本的一半,相当于所有交易数量的20%。目前有一些住房数据被视为房地产市场的先行指标,如新房开工、住房按揭贷款申请和新房销售等。但这些指标与旧房销售的统计关系并不令人满意。例如,新房销售占所有房地产交易的15%左右,由于其基于上月签订的购房合约,因此被视为先行指数,但新房销售样本规模较小,数据的波动性大,要多个月的数据才能看出趋势。

因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反映的是实际旧房销售,因此PHSI是未来房屋销售活动的准确和可靠的指标,经全美房地产协会统计,超过80%的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在两个月内结算交付,剩下的20%中决大多数在3—4个月内结算交付。

以2001年的签约未交付房屋销售平均数量计算的指数值为100,全美房地产协会在每月的第一周公布两月前的PHSI,除全国的指数外,还包括四个地区的指数。

5.新房销售。新房销售报告每月由普查局公布,目的是提供私有、单家庭住宅销售的统计数据,报告的内容包括:新单家庭住宅的销售数量、新单家庭住宅待售的数量和已销售新房的中位价格与平均价格。

一旦签订销售合同或接受定金,该新房就被认为已销售,而不管房屋是处于尚未动工、在建或已完工阶段。新房销售调查并不跟踪至房产最终交付,即使最终交易未完结,该房屋也被认为已销售。

新房销售调查中的价格是买卖双方在第一次合同签署时或交付定金时约定的价格,不包括订单变化或其他因素引发的价格变化。新房销售的历史数据起始于1963年,除公布全国的总量外,还公布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的地区数据。

普查局的当地统计人员访问样本建筑许可办公室,抽取建筑许可样本,并跟踪这些建筑是否开工、完工和出售。

6.旧房销售。旧房销售占美国房地产销售总量的85%,因此,全美房地产协会公布的旧房销售数据是衡量住宅市场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每月的25日左右,全美房地产协会公布全国和四个地区的单家庭独立住宅(SingleFamilyHouse)旧房的销售数量和价格数据。NAR网站上公布的旧房销售报告包括最近12个月的月度数据以及最近三年的年度数据,其他历史数据需要付费购买。

地方协会每月向NAR的研究部报送旧房销售数据,调查占旧房销售总量的30%~40%,并且只有已交付的旧房才被纳入统计范围。全美房地产协会每季公布的各州旧房销售报告是基于所有700多家地方协会的调查数据,而每月公布的旧房销售指标是基于160家地方协会的样本调查数据。

旧房销售数量数据要经过季节调整并折算成年度数字以利于月度和季度之间作出比较。特定月份的年率数据代表如果该月的销售速度能够连续维持12个月的总销售数量。

7.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调查。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NAHB)通过调查公布的指数主要包括:NAHB-WellFargo房地产市场指数(NAHB-WellFargoHousingMarketIndex,HMI)、NAHB-WellFargo住房机会指数(NAHB-WellFargoHousingOpportunityIndex,HOI)和房屋改建市场指数(RemodelingMarketIndex,RMI)。

HMI基于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每月对其会员的调查,特别是单家庭住宅部门,反映房地产业的脉搏,调查让会员对总体经济状况和房地产市场状况进行评级。HMI是对不同扩散指数(diffusionindices)的加权平均,包括当前新房销售、未来6个月的新房销售和可能购新房的交易。前两项的评级分为好、一般和差三等,后一项的评级分为非常高、高、平均、低和很低五等。当前新房销售的权重为0.5920,未来6个月新房销售的权重为0.1358,可能购新房的交易的权重为0.2722。中国-HOI的定义为当地中等收入的家庭按照标准按揭贷款条件可以买得起的住房销售比重。因此构成HOI的两大因素为收入和住房成本。收入方面,NAHB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公布的都市地区家庭中等年收入估计,NAHB假设家庭能承担将28%的总收入用于供房,这是按揭行业的传统假设,该估计值再除以12可以得到每月的数据。住房成本方面,NAHB每月从第一美国不动产经纪公司(FirstAmericanRealEstateSolutions)处获得交易记录数据,包括各州、县的房产销售时间和价格等。房主每月需偿还的本金和利息按照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和10%的首期假设来计算。在本金和利息之外,住房成本还包括当期的物业税和物业保险。HOI即是都市地区每月可供房的收入超过月住房成本的记录比重。中国

2001年住宅改建市场规模达到了153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和住房总支出的2/5。未来十年,住宅改建市场的年增长速度至少将达到5%,在此期间该市场的规模甚至将超过新房市场的规模。NAHB的房屋改建市场指数基于对房屋改建商的调查,并正成为该行业的衡量标准。NAHB通过向15000个房屋改建商发放调查问卷,最终选中约2000家改建商作为样本。NAHB的调查产生两个指数来描绘住宅改建市场状况,一是现期市场条件指数(CurrentMarketConditionsIndex),二是未来预期指数(FutureExpectationsIndex)。

8.周按揭贷款申请调查。周按揭贷款申请调查由按揭银行家协会进行并向订阅者公布详细的调查数据,该调查共包含15项指标,覆盖固定利率和可调整利率的购房及再融资常规和政府贷款申请情况。报告的内容还包括与前一周、前一月和前一年相比按揭贷款的数量和金额的百分比变化,此外还有平均贷款规模、平均合约利率水平、再融资和浮息按揭贷款数量与金额占按揭贷款总量的比重等数据。报告公布的指数分别为经过季节调整和未经季节调整的市场指数(MarketIndex)、购买指数(PurchaseIndex)、再融资指数(RefinanceIndex)、固定利率按揭/可调整利率按揭指数(FRM/ARMIndex)、常规指数(ConventionalIndex)和政府指数(GovernmentIndex)。

周按揭贷款申请调查报告每周三公布,反映此前一周的按揭贷款申请情况,历史数据可以一直追溯到1990年。

9.按揭贷款利率。按揭银行家协会为让其会员和业内人士了解房地产金融的市场环境定期公布和更新一系列的按揭贷款市场利率数据,主要包括:1990年至今的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90年至今的15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房迪美公司通过主要按揭贷款市场调查(FreddieMacWeeklyPrimaryMortgageMarketSurvey,PMMS)后公布的数据,分别为1971年至今的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91年至今的15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84年至今的1年期可调整利率按揭贷款月平均利率、1999年至今的每周常规按揭贷款利率和1984年至今的月度可调整利率按揭贷款指数(ARMIndexes)。

房迪美公司的主要按揭贷款市场调查始于1971年4月,通过对全国各按揭贷款发放机构的调查来计算30年期固定利率按揭贷款的平均利率。

参考文献:

市场监测论文篇2

记者: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能否满足环境管理需要?存在哪些问题?

马中: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执法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的科学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自1980年中国环境 监测总站建立以来,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直辖市―地级市―县”4级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已有约2500个,全国环境监测人员为约5.3万人,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已成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民对于良好环境状况诉求的日益增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势必向着立体化、纵身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就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尚无法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素的多样化、污染物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求环境监测对象更加多样、监测程度更为深入、监测技术更趋高新,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从新的环境污染现象出现到有效环境监测方法的确立,是有一个时间进程的,因此,做到环境监测完全跟上环境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技术装备不足,导致环境监测难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这一点在县一级的监测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污染治理水平普遍偏低,基层环境监测任务繁重,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表明,达到建设标准的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不足17%,不少地方环境监测仍存在着眼观废水、耳听噪声、鼻闻废气的原始环境监测方式,必要技术设备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地方环境监管的效果。

人员能力薄弱,制约环境监测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编制少。日本环境省内设水大气环境局负责水、大气、土壤、自动车(流动源)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人员编制约140人(属公务员),同时各地方也有比较充足的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而我国环境监测人员数量相对少得多,全国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平均仅为16人,低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三级标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各项任务的有效开展。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高、专业人才流失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保障,环境监测工作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监测经费短缺,阻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国基层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环境保护已经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科目,但难以足额及时地予以拨付,导致不少地区连环境监测日常工作经费都难以保障,出现了“必需设备没钱买,有了设备用不起”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装备、人员能力与资金保障这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加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本身的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系统化,使得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完善相关制度外,探索环境监测市场化或许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可行性

记者:环境监测市场化是否可行?为什么?

马中:诚如上面所言,环境监测当前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体系已无法完全胜任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转变职能,以市场为纽带形成政府与社会相互补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成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一环。而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实现其市场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理、有据、有需求的。

从理论上讲,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长期以来,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还要负责政策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增加,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其结果是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臃肿,行政成本日益上升,而办事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和公众福祉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使得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广泛印证。在此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各国广泛接受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政策的制定者,是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来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政策评估等来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政策制度,从而将传统的管理与政策执行一分为二,明确了政府的主要职责。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无疑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但绝不是唯一提供者,应当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互相补充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于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认为这是确保公共服务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简而言之,政府角色应由“划桨”转为“掌舵”。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该被社会广泛接受,并成为政府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

再回到现实中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加上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环境监测无论在监测内容上,还是监测项目以及频度上,或是监测技术上都有了更广、更多、更深的要求,单纯依靠政府的环境监测系统已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公 众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对于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我们知道,只有需求没有供给,同样也是无法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的。

那么,我国除了政府之外,有没有具备提供环境监测的其他主体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仅就我国高校而言,目前全国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300所,已遍布我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院校绝大多数具备良好的环境监测的实验条件以及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使得众多实验室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极大了科研浪费。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条件,在环境监测中引入高校资源,可以减轻政府环境监测的繁重任务,同时也可充分发挥高校特长,可谓双赢。当然,除了高校以外,众多企业、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等都具备了相当的环境监测能力,只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合理到位,这些都可以成为政府环境监测体系的有效补充,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

记者: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环境监测体制?是否以市场化为导向?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马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可谓是面广、内容多,根据贾西津,苏明二位学者的统计,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范围涵盖了基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养老服务、残障服务、文化与传统保护、促进就业、规划等领域。而其中日本、美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和功能,相关环境事务能委托给市场运作的,尽可能交由市场主体(如社会专业性机构、劳务型公司、社团式活动等)承担;在必须依靠政府能力完成的事物,则由国家为主体承担。具体到环境监测,日本采用的做法是将关系重大、涉及大多数公众的监测工作(如流域监测等)由政府监测部门承担;而对于企业环境监测,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监测模式。具体而言,日本的监测体系是由政府和相关市场主体构成的。其中政府主要承担项目管理、资质审核、技术监督等职责,而企业等则对污染源进行常规监测,二者之间通过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构成联系。日本这样一套“政府规划监管、市场运行监测”的模式,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美国则在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运作方面,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美国政府对于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美国商业实验室可以提供的报告级别有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其中第四级的要求最高,可以为美国环保局提供监测报告),详细规定了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同时其在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一旦出现疏漏,就面临处罚、降低等级甚至取消监测资质的危险。

通过分析日本、美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可以发现,明晰政府和市场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市场主体多样化是这些国家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如何推进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

记者: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马中: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进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分开,建设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的问题。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进程中,要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道路走得平稳有效,需要在职责界定、制度建立、强化监管等方面做足文章。

首先,为使得有限的政府环境监测资源能够更加集中、有效地应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监测项目,同时调动市场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应明确政府和市场主体在环境监测中的职责,厘清环境监测内容的特性。政府在环境监测中应当承担起政策(包括规划、标准等)制定、监管、信息收集以及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工作;而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应当通过投标、接受委托等形式承担政府外包的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并确保监测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完整准确性。这其中需要明确哪些环境监测项目应由政府承担,哪些应由市场主导。可以将环境监测项目划分为公益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对于像流域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核监测等涉及面广、基础性的监测项目应由政府主导;而对于企业污染源监测等监测项目,则可以交由市场完成。

其次,为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有序、高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同时效仿国外做法,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分级制度,建立监测信用档案与淘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市场的环境监测行为。

记者:市场化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存在失灵的问题。如何确保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市场监测论文篇3

一、共性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科室人员思想素质。在统筹安排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集中精力认真组织和完成了局统一安排的各项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和参加局组织各类文件精神和政策理论学习。全科同志端正学习态度,自觉提高主动学习意识,通过集中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各时期中央及上级文件精神,每位同志均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适时书写学习心得,圆满完成教育活动各阶段工作,工作热情和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XX大都市意识得到全面提高。

2、注重政务公开质量,提高网站服务效率。8月份在秘书科协作下对我局政府信息网站进行改版升级,重点增加了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涉费价格查询、局长信箱、商品房价格信息查询、网上办事、公众互动等服务栏目。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64条,其中2019年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3条,梳理历史类信息91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全文电子化的主动公开信息数103件,新增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39件,工作动态34件,公告17条,提供服务类信息数591件,网站访问量改版前累计55066人次,改版后截止11月23日访问量3704人次,年累计访问量11681人次。

3、认真组织学习《XX省价格条例》和其它价格法律法规。在《XX省价格条例》颁布实施前,我们组织人员参加省局安排统一培训,省局培训结束后,我们根据工作需要,结合《XX省价格条例》学习培训活动月要求,组织全科同志对《XX省价格条例》进行了全面系统学习,为了更好理解和把握条例精神实质和具体条款含义,提高学习条例质量,在此基础上,全科同志对其它价格法律法规及价格政策理论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学习,提高了学习和执行条例的自觉性,为开展好价格法律法规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监测监督科工作

4、积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市价格总水平呈先高后低,逐步回落态势,后势情况仍不明朗。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我们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加强市场监测的基础上,将市场预测预警作为做好宏观调控中心工作来抓,做好市场形势分析和走势预判,及时开展市场动态分析,把握市场脉搏,全年共编印《价格监测》17篇,《送阅件》2篇,共向市委市政府信息办和省物价局提供市场动态价格信息和工作动态分别为23篇、25篇和17篇,及时将市场动态和走势分析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上半年价格总水平较高位运行,影响到低收入群众生活,为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基本生活费用价格上涨而降低,我们按照市政府要求,配合其它职能部门做好我市城市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和启动工作,此项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为稳定社会和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做好价格宏观调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5、认真开展调究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做好调控工作,掌握今年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对农民收益影响,我们主动开展调研工作,认真撰写调研论文,在对县农业生产现状、农民收益情况和产业调整意向进行了专题调研基础上撰写的调研报告被《价格与市场》第六期刊出,今年10月底,针对我市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对粮食加工和饲料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撰写了题为《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值得关注》的调研文章。

6、加强价格信息发布,正确引导市场行为。为了更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价格信息服务,我们在扩大网站信息发布范围和数量基础上,有针对性拓展信息发布渠道,认真甄别信息发布渠道的有效性和严密性,充分发挥当地主流媒体作用,全方位、快速高效地为社会各层次提供价格信息服务。全年共向报社提供价格信息稿件14篇,被采用7篇,起到了引导社会合理消费,稳定市场预期作用。

三、价格监测中心工作

7、密切关注粮油副食品价格和农资价格变化,反应迅速。部分农产品和蔬菜价格异常成为今年价格变化热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及时加强了市场巡视和监测,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一方面,我们深入市场摸清造成价格异常原因,迅速将市场变动情况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市场分析和价格走势预测,提高市场的判知能力,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价格信息服务。3月17日,我市市区和各县区均出现食盐经营网点断货、各大超市出现排队抢购现象,我们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增加对各大超市、集贸市场、食盐零售商店供货和价格情况巡察频次,作出正确市场判断和走势预测,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日报、物价局网站向社会发布市场预测信息引导群众消费预期,为稳定食盐市场和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8、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结合今年价格监测任务和特点,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监测品种进行重新调整,新增加了小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价格监测和煤炭价格监测。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外,利用网络和媒体加强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适时引导市场价格行为和消费行为。全面落实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并完成本级和各级赋予我们监测任务,目前实行季报23个品种、月报11个品种、旬报45个品种、周报54个品种,日报3类品种,市本级监测品种46个,每月及时与城调队沟通,采价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上报省局,上报率100%。全年半年共完成国家、省和市本级监测商品的各类数据采21300余条次、上报8043条次,定期报送数据,没有发生漏报迟报。加强了对价格形势的分析预测、预警,增强了价格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去年的监测工作成绩突出,今年3月份监测中心被省物价局评为先进单位。

四、存在的不足

今年以来年,通过全科和监测中心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主要是创新意识不浓,工作仍是老套路,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工作思路狭窄,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不多。其次是经济理论知识欠缺,对当前市场经济(价格)形势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尤其是在价格形势分析和价格走势上,不能判明生层次原因,导致价格调控思路不开阔,方法和手段不多。

五、明年工作打算

1、按照职能划分,进一步理顺机构,突出工作重点,合理分配精力,统筹兼顾,努力做到两项职能均上新台阶。

2、加强价格理论和基础经济理论学习,提高价格形势分析和市场走势的判断能力,做好各项调控预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和信息处理工作。

2、继续做好价格宏观调控和市场调研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价格管理目标任务。

市场监测论文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7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公共场所的社会生活化需求逐渐增多,公共设施和公共物品受污染可能性增大,直接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的监测,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现对凌源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2012年凌源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监测结果,场所类型主要是宾馆、美容美发场所、洗浴场所;公共物品主要为毛巾和床上卧具、洁具类、拖鞋、茶具类;监测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霉菌。

1.2 方法 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监测上述场所和项目[1]。

1.3 评价标准 按WS205-2001《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有1项不合格者即判定该样品不合格[2]。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to(χ±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 结 果

2.1 2010――2012年年度监测结果分析,见表1。2010――2012年共监测公共场所公用物品616件,总合格率为89.94%,2010年最低为85.93%,三年抽查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3 讨 论

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卫生状况的标杆,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状况,因此对监测的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3]。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市的总体卫生状况较好,总合格率为89.94%,且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我市在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各场所的卫生意识也逐渐提高。但在各场所抽查中,美容美发场所的合格率最低,为83.74%,说明该行业的卫生状况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抽查。在各项微生物指标监测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较高为90.91%,细菌总数和霉菌的合格率相对较低,说明在消毒方面还应更加细致全面,做到卫生无死角。在各物品方面,洁具类和拖鞋的卫生状况相对较差,说明清洁消毒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凌源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监测结果总体较好,但应加大对个别行业和物品的检查力度,努力提高卫生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环境。

参考文献

市场监测论文篇5

结果:2013年总合格率为90.6%,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合格率明显不同。不同月份间合格率也有明显不同。

结论:开封市普通宾馆旅社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夏季合格率明显偏低,应加强卫生监督和检测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保障人体健康。

关键词: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卫生状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60-02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表面、动植物、人体及生产活动、污水污物处理等[1]。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是检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解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2013年我们对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采集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共552份。

1.2监测方法。按照GB/T18204.1-2000,用自然沉降法。将直径9cm营养琼脂平皿放在监测点1.2~1.5m高度暴露5min,同时注意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4h内送实验室36℃±1℃培养箱培养48h,计数生长的细菌菌数总数。

1.3评价依据按照GB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

2结果

2.1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总体情况。2013年共采集检测公共场所空气样本552份,合格率为90.9%。

2.2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合格率星级酒店会所合格率最高为96.9%,普通宾馆旅社的合格率最低为78.4%,网吧娱乐场所和美容美发店合格率分别83.5%和94.1%。不同类型场所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X2=33.49,P

2.3不同月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5-8月合格率最低为82.4%,1-4月合格率为94.4%,9-12月合格率为97.5%。不同类型场所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X2=31.23,P

3讨论

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目前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作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测定的标准检验方法[2],卫生监测结果可作为公共场所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标志,对公共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为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0.9%,高于一般的文献报道[3-5],说明开封市空气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与人们提高对环境工作的认识,相关部门加大监测监督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星级酒店会所合格率最高为96.9%,普通宾馆旅社的合格率最低为78.4%,在采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星级酒店会所工作人员管理规范,对公共用具及人员密集场所消毒意识强,同时通风及空气消毒设施相对齐全;而普通宾馆旅社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应卫生知识安全培训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可能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及时打开空调通风换气或者通风换气时间较短,大部分宾馆旅社不实行禁烟措施等,造成普通宾馆旅社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

不同月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5-8月(夏季)合格率最低为82.4%,不同季节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X2=31.23,P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普通宾馆旅社的公共场所的监督力度,同时定期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6]。针对夏季空气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应加强公共场所内机械通风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行政处罚和舆论曝光,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郁庆福.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5

[2]GB/T18204.1-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3]吴晓莉.达州市公共场所空气菌落总数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2):227

市场监测论文篇6

1 概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境下,媒体报道的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引发的人身安全事故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容易造成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幸福感降低,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严控产品出厂关、产品销售关等产品流通市场大力规范的背景下,结合计量检测技术的特性、手段等内容,来探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模式与计量检测技术的具体运用,以便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与产品的有质量供给服务,促进产品的健康循环发展产业链的开发与深入,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2 质量技术监督

2.1 我国产品质量的现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发细致,且其产业链之间的盘根错节越来越多,这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来说不是一件易事。从目前媒体报道过或者法院颁布的典型案例来看,类似于人造鸡蛋、毒大米、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产品问题频繁出现,不断消耗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在消费者的心里不断地塑造消费不安全壁垒,造成社会舆论等不稳定形势,也限制了行业制造的发展。

2.2 质量监督概述

|量监督主要是为了满足对产品、过程、体系中的质量要求、状态而进行的一种连续性的监视与验证,同时将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其中企业的外部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业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三类,例如国际的监督检验,是由国家设立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同时,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方式主要包含了质量审核、市场管理、生产认证、消费者运动、标准化管理、评比检查等,具有监督对象特定、范围广、强制性等特性,主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与质量法规来进行监测、检验,以便于确保国家、社会、消费者利益的不受侵害性,规范市场的竞争、运营环境。

2.3 质量技术监督的内涵与外延

质量技术监督是一种以标准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的、以计量检测、技术检验为手段的检验、监督、规范产品质量的行政活动,主要涉及了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药卫生、工程建设、核安全、文化教育、国内外贸易等领域内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触角已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其主要内容包含了计量、质量、标准化等内容,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扶优治劣、规范市场、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作用,推进国际惯例与本土国情之间的接轨。

3 计量检测

3.1 计量检测的概述

计量是一种量值准确可靠、实现单位统一的活动,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包含了管理、法制、科学等内容,具有法制性、一致性、溯源性、准确性等特性,可以分为工程计量、科学计量、法制计量等类别。其中科学计量是计量科学研究中最为探索性、基础性、先行性的部分,主要运用在工业企业、工程企业之中;法制计量是政府或经其授权的机构依据技术、行政管理与法制的需求而进行的强制性管理的计量;工程计量主要用于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统计准确可靠的数据等领域,是计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计量检测技术与方法

3.2.1 计量检测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质量技术监督密切相关的计量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积极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服务等信息化工程技术,以增强其检测数据的科学性,而其检测的技术多运用于被测量物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测量原理、检测系统等内容。在计量检测过程中,其检测技术的高低、检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劣、技术监督等因素能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把控。例如,在引入计算机与云处理技术后的重新编译的检测软件与技术配置,但是检测人员的素质过低、操作不当,将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制作、出厂流程的把控出现问题,甚至会引发热议的劣势舆论。

3.2.2 计量检测的方法

由于计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层面的应用颇多,且其应用规则、计算法则等相关规律已呈现出日渐系统化的优势,但是在引入了高新技术与信息工程技术的质量检测中,还在逐步形成的检测方法体系还不能够满足技术的需求,因此在计量检测方法的选用上,要严格依据产品所属行业的标准化、质量化来灵活地进行自主选择与外力干涉,选择恰当合宜的检测工具与步骤,在完整的计量检测系统中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在法则计算过程中减少计量的步骤与成本。

3.3 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运用

由于质量技术监督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和计量检测技术的特性之间有着极为相似的共通点,且计量检测技术所提供的科学依据是质量技术监督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依据。这样不仅能够促使产品在生产与销售的各个流程之中由内至外地达到合格的标准,为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保驾护航。在日益智能化、机械化的计量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配套利用的同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分批次地对国内外检测技术进行学习,能够与检测技术的创新与优化达到相辅相成的目标,更好地达到企业外部监督的效果,提高行政监督的效果。从目前我国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来看,净化市场、规范市场竞争、减少贸易差额等理念的落实对于计量检测技术的水平、标准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关系着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国家肌醇研究、维护,除了需要用计量技术达到“生产率促进”的目的,还需要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食品、用品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4 结束语

计量检测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计算机处理等技术的引用率的提高而被运用得更为广泛,特别是在具有强制性、一致性的质量技术监督领域,其与计量检测技术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为了提高计量检测所得数据的科学性,不仅需要建立全面的检测系统,还需要编写更为全面、智能的应用程序,以便于能够增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把控好产品质量的关卡,减少毒奶粉、毒大蒜、人造鸡蛋等食品、用品安全,减少豆腐渣工程,提高人们生活的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起到扶优治劣、引导消费、规范市场、服务企业的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市场监测论文篇7

1国内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分析

目前,国内对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储备等各个环节,其指导思想就是在出现粮食不安全时,立即启动系统中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粮食市场安全、社会稳定。当然,系统采取的措施应当是可操作的、有效的。因此,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是应对粮食不安全警报而建立的,用来消除、防范、抵御粮食不安全,实现粮食安全。本文分别以上海、河北、福建为例介绍。

(一)上海市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的粮食消费城市,一个由市场检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先兆预警等环节有序衔接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在上海已经逐渐成型。这个预警监测模式的特点是能够即时应对粮食市场的供求波动。上海信息监测网络涵盖了九个大型粮食批发市场、五个粮油加工、销售骨干企业以及19个区县的粮食市场。其中有33个监测点,这些监控点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不同要求,将各自的进货量、销售量、价格等数据上报汇总。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就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监测。

随着上海粮食流通市场的发展,监测点的数量和检测网络的规模都将不断的扩大。除此之外,上海还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市场走势,以及国际农产品现货、期货的市场行情。业内人士认为,在广泛监测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将对粮食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先兆预警,然后即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河北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建国以来河北省的粮食生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1949年河北省粮食产量仅为469.5万吨,到1998年河北省粮食产量已经达到2917万吨,50年来增长了521.96%。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7年河北粮食产量为2841.6万吨,与1978年相比河北省粮食年产量增长了68.3%,增加了1153万吨。但是河北省粮食增产速度时快时慢,有时甚至出现负的增长,由于种种原因河北省粮食产量在年度间的分布并不平均,而且还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因而需要生产预警系统来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目前,河北已经研究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它的特点是把经济波动理论、经济预警理论运用到粮食安全预警监测分析之中,并运用灰色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计算手段,以及扩散指数法和预警灯图法对河北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实证和预警。这种模式的建立已经成为河北省研究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为了确定粮食生产警情,福建省也建立了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它的特点是研究福建省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粮食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方程。福建省对粮食生产一直持积极支持与鼓励的政策,但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而不是需求,故在方程中应选择主要投入要素作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变量,诸如农业劳动力X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2、化肥使用量X3、农机动力X4等,用这4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建立方程,经参数估计和检验后发现,由于我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充足,农业机械虽然在提高产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关键的作用,因而农机劳动力在方程中并不显著。重新建立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模型1:ln(Y)=O7340741n(X2)+0.186691n(X3X2)+U

(0.056382)(0.10234)

(13.02)(1.824)

R2=0.99987,F=59234.33832,

SE=0.07582,D.W=1.49310

模型2:In(Y)=0.8065071n(X1)一0.1731421n(X2)+V

(0.108729)(0.089483)

(7.418)(1.935)

其中方程下方第1行为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差,第2行为对应参数的T的检验统计量值。R2为较正可决系数。模型1的参数估计值0.734074,0.18669分别为播种面积,每亩化肥使用量的产出弹性。即播种面积增加1%,产量增长0.734074%;每亩化肥使用量是这样的:播种面积增加1%,产量增长0.18669%。所以模型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类似地,模型2也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两个模型的方程和变量都很显著,拟合优度也都很高,接近于1。两个模型的随机干扰项都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由于未采用截面数据作样本,且观察值全部为实物量单位,两个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性可以避免。因而两个模型都是较理想模型。

(四)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相关研究

尽管国内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是根据不同的省份来设计的。不过它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模式。这种共同的模式可归纳如下: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由信息网络、信息处理、信息、预警指标、发出预警信号等子系统构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信息网络,它能借助现代互联网工具将遍及全省的粮食信息网点相互连接,并有效且及时的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预警系统进行处理。这种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早作防范,然后信息处理。信息模式的特点是将信息处理形成信息网络,加强对粮食市场监测,及时收集、分析监测省内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根据信息处理结果,即时将这些信息定期提供给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粮食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参考,采用适当的渠道定期向社会,使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有关政策法规,调整生产计划或经营策略,以期达到调节市场供求平衡目的。预警指标,建立灵敏、准确提供信息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进行粮食安全预警。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因为从这些指标中可以判断粮食安全与否,如粮食生产、需求、进出口、储备、粮食价格等方面的指标。所以要建立某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就要根据该省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系统进行设计。

2国内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三个省份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国内研究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都是根据各自省份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我们不能盲目的借鉴。但是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其中适用于湖南省的可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的关键,国内对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地区粮食安全预警的研究较少,分省尺度上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不仅受国家整体水平上的粮食安全的制约还受各省具体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湖南省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时考虑的警情指标较全国尺度要少,可以忽略国际粮食供需变化的影响,同时重点考虑涉及湖南地区本身的指标。

本文认为可以将预警指标设置如下:粮食亩产增长率,受灾面积增长率,播种面积增长率,食品工业产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化肥销量增长率,农药销量增长率,役畜拥有量增长率,农民与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例增长率,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率,农业商品率增长率,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粮食经济作物比价,农用机械动力增长率,化肥价格指数,另外,农资价格是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受农民本身货币购买能力的限制,农资涨价对农民的购买能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监测好农资价格是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套自动的预警监测系统。网络不仅可以提高预警监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利用统计信息和遥感估产信息动态分析区域粮食的年度和年内供求状况,对湖南省粮食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进行预测和预警。这将为我省粮食宏观调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各粮食部门提供方便有用的信息参考发挥着重要作用。

3湖南构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的思路

从湖南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把经济理论、经济预警理论运用到湖南省粮食生产中,进行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研究,根据监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先兆预警等有序的环节建立湖南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从粮食生产增长率的角度去发现湖南粮食生产中潜在的问题。

从湖南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有关理论,进行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研究,构建湖南省粮食生产监测预警系统。这种系统从逻辑上讲应包括这样几个阶段: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这里,明确警情是大前提,是预警研究的基础,而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属于对警情的因素分析,预报警度则是预警的最终目标。湖南粮食生产监测预警是根据粮食生产所出现的严重偏离正常的状态,在未造成粮食生产灾害之前进行预测、预报及调控。湖南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模型就是依据宏观经济预警的逻辑过程,即确定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并对湖南省进行粮食生产预警研究。通过探索建立湖南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做到有备无患,加强对湖南省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分析市场走势,确保湖南省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预警就是对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进行测度,预报不正常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粮食生产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粮食生产运行偏离正常发展轨道或可能出现危机而建立的报警系统。湖南是农业大省,自然条件优越,水稻产量居全国第一。但近些年其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2000年湖南耕地面积为507.98万顷,而到2003年耕地面积只有452.98万顷,平均下降13.75万顷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少有回升,但是增长速度缓慢。

参考文献:

市场监测论文篇8

市场监测工作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投进较大,花费精力较多,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的工作,但其作为国家把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为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也是粮食行政职能转变后粮食行政部分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局领导正是由于熟悉到了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进1.6万元购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上网设备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添置了传真复印一体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基本实现了监测工作办公现代化;为保障监测工作职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办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具备办公和接待条件的套房作为信息室;为扩大监测范围、把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从相关业务科室调配3人,参与、协助监测工作;为深进了解粮油市场动态,凡监测职员需要到企业调研,车辆优先使用,职员随时调配。一年来,因监测工作动用车辆达80多次,调配调研职员160多人次。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监测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监测工作成效逐年进步。

二、调查研究、广泛交流是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手段

04年我们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提升了监测质量。我们以为市场监测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作用有两方面。监测内容第一层次指及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第二层指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内外因素;监测第一方面作用指为上级提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依据,第二方面作用指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基于此点熟悉,我们的监测工作也是从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市场价格监测方面,有固定的监测网点和固定的监测职员基本上可以圆满完成工作,而监测粮油市场变化的因素就需要投进大量的精力。在体现监测作用方面,提供依据只要如实上报监测结果就完成了,而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工作。为真正使监测工作到位,我们在重视第一层监测内容和第一层监测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捉住另一方面,而主要的做法就是深进企业,加强交流。我们有个监测制度,在市场平稳时期,每个月到企业调查了解一次情况,市场波动期随时到企业摸实情。深进企业主要是与企业领导和业务职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首先将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向企业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征求企业意见,探询企业所把握的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并综合所有方面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市场变化趋势。在各企业对市场熟悉分歧较大时,我们还通过市中心和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市场,并将部分企业领导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以期形成较为同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使我们了解、把握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增加了上报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数目、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监测的成果,指导企业经营,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例如:在04年3月初,我们监测到玉米价格有上涨趋势,我们及时到*等国有购销企业和*粮贸有限公司、*粮油经营部、*粮油经销部等个体、私营玉米经营企业了解并通报情况,当时有部分企业以为玉米价格真正上涨期在7-9月份,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上涨空间,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根据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效应以为玉米会大幅上涨,价位应该在1500元/吨为正常。为此我们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全国的玉米生产、库存、使用量等情况,并与在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搞运输的*等粮食经营者了解产区动态,基本上把握了玉米价格上涨和制约上涨的内外因素。随后,我们在上仓粮库召集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我们所把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转达,请各企业讲述自身渠道内得到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玉米未来发展走势,达成了玉米在短期和中期具备上涨动力,目标价位在1340-1440元/吨的共叫,并约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沟通,随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上报了关于玉米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猜测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市信息中心的认可,企业据此进行了适度的经营活动,大部分企业取得了毛利润15-20%的经营成果。

04年3月底,小麦价格上涨,部分企业根据我国粮食总体短缺的信息,得出小麦还将大幅上涨的结论。为此,我们深进农村、企业和消费者中广泛调查,深进了解,提出小麦价格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最高价应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价位在1700-1800元/吨,最低价应出现在6月底-7月初,最低价位在1460-1520元/吨的分析结论,并及时与*等五家国有购销企业和*面粉工贸有限公司、*面粉厂等8家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了在夏收前以销定购、以产定购、夏收初期充实库存的经营观点,避免了部分企业盲目抢购的行为。结果显示,小麦价格走势基本符合分析结果,仅高位区的猜测价格略显偏高,遵循这一经营思路的企业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04年10-12月份,我们多次对玉米、小麦、面粉、大米市场进行调研,综合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方观点,结合我们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分别写出“玉米市场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小麦及面粉市场动态”、“大米市场出现降价形式”、“玉米、小麦市场近况分析”等10多篇分析猜测文章上报,并被中华粮网、中国商情网、粮油市场报等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市场监测论文篇9

关键词: 工程检测;重要性;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Key words: engineering testing;importance;problems;resason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72-0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程建设同样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晨建筑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工程建设是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这就要求各个工程建设参与方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

工程检测作为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工程检测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1 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的控制中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主要体现在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施工造价等方面。所以,我们应将工程检测充分运用于施工过程中。比如说材料质量、施工参数以及施工过程质量等的控制,以达到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只有通过检测,严格把关,做到不投产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转序不合格的半成品,不组装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出厂不合格的成品,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1.1 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工程材料有直接关系。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应该现场见证取样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在实时检测时应该按有关试验技术规程进行,只有经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可投入使用。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向监理单位提供完整的资料。总之,把好进厂材料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1.2 参数检测的重要性 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构可靠度,会对一系列参数进行设定和修正,参数一般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因为参数设计值是一个理论值,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参数实际值与理论设计值多有偏差,必须经过检测确定是偏差程度,只有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1.3 施工工序检测的重要性 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测,明确工序质量控制标准,推进产品质量自检、互检工作,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争取将各个质量缺陷扼杀在某一工序里,不让进入下一道工序,也就是说不让缺陷积累,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 工程检测现存的问题

工程检测行业基本上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并发展到现在,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内部试验室(各个行业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所拥有);第二种是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各类科研院校内部拥有);第三种是监督检测实验室(各级行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社里的带有政府色彩的检测单位)。这些检测单位在开展检测工作时,一直都是按照附属母体部门形式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在不同程度的行业保护下,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

近几年,工程建设行业系统中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工程质量检测的市场化以及中介化。国家为了开放市场,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一方面批准成立一些由企事业单位分离改制的检测单位,另一方面成立了一些私营的工程检测公司。检测机构面对各类私营检测介入工程检测市场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冲击,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其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即变成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随着定位越来越明确,各个检测单位也都开始进行转变。

2.1 组织制度的不完善 逐步开放的检测和鉴定机构面向市场,允许由个体或民营机构申办经营,但是在土木建筑检测市场中依然有两种披着外衣的检测单位:过去体制下的政府开办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和一些国有科研单位下属的事业编制的检测机构。现在活跃在检测市场上的检测单位,虽然大部分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变更为独立法人单位,但是仍存在不少单位并非独立法人机构,其中官方科研机构下属的检测单位居多。这样造成一种弊端:土木工程检测不合理的市场竞争,阻碍土木建筑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官方背景下的检测机构拥有了所谓的权威便利,有着无形的垄断市场的资本优势。

2.2 人员意识的淡薄 其一:隐蔽工程检查趋于形式。对于看似多次重复的验收分项,却非每次都能认真把关。检测人员未能区分清楚政府监督部门与社会监督部门的各自职能,以一种上级指令性的语气与行为把监管责任推给监理单位。在当今经济体制下,加强社会监督,弱化政府监督。但是在政府监督部门没有完全取消的情况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必须各司其责,真正的承担起工作职责范围的监管义务。其二:取样不规范,弄虚作假。现场取样是工程的硬性要求。现场调查发现,各种材料的送检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尤其是砂和混凝土试块。其三:检测部门对认可准则、质量文件,缺乏学习。对新的认可程序文件和相关的新颁文件、规范不及时组织学习,不少检测单位对于类似的学习,只限于年检前或每次检查前的一次会议集中宣读,很不到位。

2.3 市场竞争不正当 当前由施工承包单位来委托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单位,而这样的机制,恰有点“自己花钱请人给自己找茬”的意味。也就是说施工方与检测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就造成有的检测单位从资料上看,好像都很规范,但实质还有假资料、假报告的情况,有的甚至还存在内部存根一套报告,外部按委托单位要求出具一套报告的做法,为工程质量安全留下了众多隐患。

3 工程检测问题存在的原因

3.1 市场混乱 在一片混乱的检测市场中,资料过关是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并且目前是施工单位自己委托检测单位的模式,那么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也是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如此一来,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相互制约,检测单位很大程度上不能独立进行检测。依靠信誉口碑立足的检测单位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施工单位在委托一个检测单位的标准是检测单位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提供可以作资料的合格报告而不是想了解他们被检测的工程材料和工程实体是否合格。

而实际上,如果没有相关真实、公正数据来保证施工所采用的材料和工程实体符合工程的需求,无论如何严抓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就无法保证。工程检测并非提供合格报告的“打印机构”,而应该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机构。

3.2 操作不当 在实际检测操作中,一方面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检测单位并不进行现场取样而只对施工单位所送样品负责检测,就不能判定样品是否按正确抽样所得以及样品是否与现场使用材料相同;另一方面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对检测单位的检测过程进行监督。也就是说,即使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合格,也无法确定现场的材料就是合格的。

3.3 责任不明 在工程质量追责中,人们一般只知追究投资方和施工方的责任,却忽视建设工程的检测方。虽然有些责任是由于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公正造成的,但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检测单位只对样品负责,并不保证检测材料来自于施工材料。如此一来,工程问题就不能确定是因为现场使用了与检测报告不相同的材料或送检材料不合理抽样所得造成的,还是由于检测单位出具了不公正的检测数据造成的。这种不明确的责任致使检测单位可以免于追责。

4 工程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法

工程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人们的居住要求,甚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工程问题和原因,笔者提出一些相对的解决办法。

4.1 针对市场的解决办法 为了促进土木建筑检测市场竞争能够公正有序的开展,在完善检测机制和健全检测机构的同时,计量主观部门还应当对土木建筑检测机构加强资质审查,工商部门还要依据独立法人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批。做好对检测单位的监督工作。采取合理的委托关系,消除经济关系对检测公正性的影响。

4.2 针对人员意识的解决办法 端正思想,培养检测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筑工程检测是服务与经济建设的,因此,检测机构永恒的宗旨就是对客户负责。为了避免检测行业受到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应当大力提倡检测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加强检测人员的自律,并规范检测行为。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和检测程序文件、新法规的学习。

4.3 针对操作的解决办法 加强质量监督站对材料现场的取样工作,严格“旁站”监督。客户、检测方人员都应当对现场检测的原始数据签字并各自保存备份以完善材料。在进行各类室内试验时,也尽可能的同时客户到场进行监督。此外,为了促进检测机构的良性运转,还应当加强检测机构的内审工作以及加强计量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工作。

4.4 针对责任的解决办法 要想解决工程检测问题,最重要的是明责,检测单位在建设工程中的法律责任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就明确界定,工程检测单位不再作为附属部分而是作为与工程监理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独立承担着工程施工中各项施工责任所缩影承担的质量风险责任。首先,保证使用的材料合格并满足本工程要求。规范取样,负责进场材料的抽样以及取样,如果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由材料不合格引起的,则由检测单位负责;其次,规范收费标准。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单位,以工程造价百分比或双方协商收费。保证工程检测单位不受施工单位经济制约从而为工程质量负责,为建设单位负责。

5 结语

随着工程检测制度的完善,人员意识的提高,操作的规范以及责任的明确,很多工程问题将得到不断合理的解决。随着检测单位竞争压力的不断变大,检测单位必须逐步提高检测技术以及检测能力促进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检测单位为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必须确立合理的取样方式以确保工程材料符合工程需求。检测单位也必将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操作,以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心语品牌以及口碑,以便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JGJ107- 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S].

市场监测论文篇10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6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流动量大,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了加强经营单位卫生行政管理,提高本地区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掌握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黄浦区公共场所在世博会期间不发生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黄浦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60家公共场所进行了主动性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6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点,其中宾馆、招待所19家;饭店、餐厅5家;酒吧、咖啡馆、茶室、KTV等娱乐场所8家;公共浴室2家;足浴室2家;理发美容店18家;游泳馆1家;商场、超市5家。

2.监测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30-2000)和《实施指南》(2004)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用品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在营业高峰期间监测1次。

3.评价标准 指标监测结果按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63~9673-1996,GB16153-1996)、《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和《足浴服务卫生要求》(DB31/359-2006)进行评价。

结果

1.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饭店、餐厅,公共浴室及足浴室的合格率达100%,酒吧、咖啡馆、茶室、KTV,宾馆、招待所,理发店、美容店,商场、超市的合格率次之,游泳馆合格率最低,仅为62.5%。不合格指标有空气细菌总数、CO2和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9.0%、98.5%和71.9%。见表1、表2。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 宾馆、招待所仅1个细菌总数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9.6%,其余场所合格率均为100%。见表3。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 在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的三个场所中,饭店、餐厅合格率相对较低,仅为80.0%,宾馆、招待所和商场、超市略高,分别为94.3%和96.7%。合格率最低指标为细菌总数,为80.2%,PM10、新风量合格率较高,均只有一个样品不合格。见表4、表5。

讨论

在公共场所监测工作中,卫生指标是决定该场所能否获得卫生许可证及是否对其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监测指标必须要真实反映该场所的卫生状况,对监测的指标进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总的来说,2010年黄浦区世博园区外公共场所卫生情况较好,主要特点如下。

1.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总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目为CO2、空气细菌总数和噪声,其中噪声合格率最低,合格率较低的场所为游泳馆和商场、超市。噪声是影响人的正常休息、睡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场所多在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主干道旁边,城市噪声、交通噪声是室内噪声一大固定来源,另外,商场等公共场所人流较大,场所内促销的播音、背景音乐以及人声等也是室内噪音的主要来源,在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噪声容易超标。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主要与场所设计不合理、换气次数不够、场所人员密集、卫生习惯不好等有关。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合格率较高,合格率为99.8%,仅宾馆、招待所细菌总数一个样品不合格。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既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也是某些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公共用品消毒措施落实与否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2],宾馆、招待所和美容美发行业是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的两大主要行业,据国内相关报道,美容美发行业的公共用品卫生细菌学指标不合格情况较为突出[3],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在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尤其是公共用具消毒知识的工作落到实处,公共卫生用品的消毒质量较高。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不合格率较高,饭店、餐厅的合格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和饭店、餐厅厨房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较大关系。对于装备中央空调的公共场所,通风系统的污染后果十分严重,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场所的空气污染,而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对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不可忽视。建议各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对中央空调的风管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消除卫生隐患;各场所应设置专人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维护;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加强消毒工作,加强对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监测。

参考文献

[1]徐 村,毕学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75.

市场监测论文篇1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重学习、重建设、重服务的理念,加快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升卫生执法形象,引导全市卫生监督人员奋发向上,积极投入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执法技能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能,关注民生、履行职责,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卫生监督执法技能大比武”指挥部。

*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五个工作组。

三、组织管理

由各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为领队(1名),各区、县(市)卫生监督所组成一支比武队伍,每队由5名队员组成。

1、各队要求着装整齐,参赛人员一律着夏装监督制服(男同志着制裤、女同志着制裙),监督帽、胸牌、肩章佩戴齐全。

2、比武过程要求秩序良好、队伍整齐、纪律严明;参赛人员要求携带卫生监督证、佩带行政执法证等证件。

3、比武过程中各领队负责对各参赛队的组织管理,确保参赛队员不迟到、早退或比赛缺项等现象,参赛队员要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四、比武日程安排

比武时间为1天。具体日期另行通知。安排如下:

上午开幕式

现场检测仪器操作技能比武

下午卫生监督理论知识考试比武

模拟现场执法案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活动地点:*市公共卫生中心内的*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镇*村*路,上塘高架同协路口下,第一个红绿灯左转100米处)。

五、比武内容及规定

本次比武要求各参赛队不仅要比出成绩、比出水平,同时要比出风貌、比出风格。各参赛队的队容、队貌,队伍的纪律性、整体性、协调性、合作性及比赛秩序等将在比赛全程纳入评分内容,比分占总分10%。有严重违纪作弊者,不得参加任何奖项的评比。

(一)现场检测仪器操作技能比武(占总分30%)

1、本项比武设3组,即食品安全组、环境卫生组、职业卫生组。要求各队每组分派2人参加(部分人员可重复参加);比赛顺序由现场抽签决定。

2、根据比武要求,各参赛队要求15分钟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取得检测结果;参赛人员对设备操作应熟练、准确、无误;同时,参赛人员对有关现场检测仪器的操作原理、操作要求、操作流程、检测结果、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试题作现场解答。

3、各参赛队按要求自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试剂等,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如下:

食品安全现场检测仪器

(1)systemSUREⅡ掌上型ATP快速荧光检测仪;

(2)PR-202SH型农药残留速测仪。

环境卫生组现场检测仪器

(1)HI93711余氯分析仪;

(2)Interscan4140型一氧化碳分析仪(TY-9800A二氧化碳分析仪)。

职业卫生组现场检测仪器

(1)声级计(35-130db(A));

(2)便携式电离室巡测仪(451P)。

(二)模拟现场执法案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比武(占总分30%)

1、该项比武设2组。

第1组内容为模拟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的现场执法案例。

第2组内容为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

各参赛队分别选2~3人,从2组比武内容中各抽取1个专业参加比武;比武顺序由抽签决定。

2、比武现场各参赛队对相关案例或情景摄制片进行现场模拟执法或现场应急处置,并完成相应的执法文书制作。

(1)该场比武活动允许参赛人员查阅参考书籍。

(2)各参赛队需自备手提电脑、打印机各2台,电脑中准备执法文书空白模板;电脑配置要求光驱、声卡、播放器等可正常使用;U盘自备。

(三)卫生监督理论知识比武(占总分30%)

市场监测论文篇12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某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效应,不择手段,将劣质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到了极大的损害。目前我国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为此,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职能,运用先进的计量检查技术严格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规范市场行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核心就是产品质量,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我国与国际尽快实现接轨、提高产品质量、净化市场行为等。

1、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之间的关系

1.1计量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商品品质

现代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完全的独占市场,只能够争取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利用计量检测技术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此外,产品在正式进入到市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再一次的计量检测。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就是应用计量检测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为消费者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需要计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这实际上就是质量技术监督所进行的一项工作内容。由于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

1.2企业生产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计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以此保证产品质量达标。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仅仅注重的是数量,而注重的是质量。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产品质量与数量相比,更显重要。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当其发生变化时,都需要相关数据反映出来,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产品这两方面的变化。此外,计量检测数据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其他方面的科学数据,这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计量检测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法律监督

我国出台的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对计量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企业应该按照法律法规中的要求对所应用的计量设备进行校验,以此保证计量准确。计量检测技术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进行法律监督,这既能够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保证,同时也会企业后续的经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目前我国产品质量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质量标准,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充分的发挥出计量检测技术的法律监督职能。

2、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得以正常的展开,计量检查技术的正确应用是关键。因此如何能够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充分的发挥出计量检查技术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计量部门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关心的重点问题。在此,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2.1注重计量检测人才的培养

计量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通过专家辅导、讲座等方式来提高计量检测人才的水平。数字化、自动化在线检测高端检测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在重点装备制造,国家高铁等等重大项目实施制造与装配、运行过程中的,针对“疑难杂症”实施精准的“把脉和诊治”,并由此获得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可依理论再提高,并创建了可提升整个行业水准的理论指导思想。在数字化、非接触、大跨距、特殊性、变异性、多目标、动态变量状、瞬即闪变性、空间大跨距尺寸等等复杂高难度计量检测顶级难题层面上解决了计量检测问题。

2.2建立和完善打假长效机制

创建健全工作职责机制和重要案例、区域性质量问题报告机制以及监察监督机制。创建预示监督制度。经过对民众检举、质量申诉、商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结构调整、商场价格改变等整体信息进行解析,对假冒劣质商品的地区性、趋向性问题争取早察觉、早解决、早控制。创建迅速反应制度,保持值班报告机制,确保信息指挥顺畅,科学分配执法能力,保证技术以及后勤支持,创建和公安等机构的联合出动、事件转移机制。实施打假检举奖赏机制。根据打假 检举奖赏机制,做好实现对检举有功者的奖赏工作。增快质量诚信系统创建脚步,对质量失信作为施行惩罚制度。

2.3计量检测是产品活动的法制监督

计量部门就是代表国家行使计量监督权的职能部门,其最大的权力即监督权。对于企业,要严格遵守《计量法》规定,积极接受上级计量标准乃至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依照技术标准,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调控,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用于企业的检测设备,要依法进行检定、测试和校准,并对所发生的计量纠纷进行仲裁,以确保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准确。计量检测为企业生产各阶段传递反馈各种正确的数据和信息的工作,在企业产品活动中起着监督调控作用。

2.4计量检测是产品生产活动的技术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定量的变化,就会达到一定质的要求,质和量的变化离不开定量分析,是通过数据来表达和决定的。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阶段的过程都有各种参数的计量要求。计量检测对企业产品生产活动的技术保证,体现在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量值的准确可靠,通过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量值校对、传递和调整,来确保量值的准确率;同时,计量检测为生产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并参与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生产流程过程,提供动态的数据信息。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两者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也促进了前者的发展。无论是计量检测技术,还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广大消费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产品。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现今的市场上的确存在着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损我国国际形象,因此提高计量检测技术,加大质量技术监督力度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嵩.浅谈计量检测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

[2]郑晓娜,党引线.浅谈计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