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论文英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跨文化交际论文英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跨文化交际论文英文

篇1

二、英语影视文化导入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影视文化的导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直观的文化背景,可以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无兴趣,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恰好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较为真实的英语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有机会了解陌生的文化,从而学习用英语与人展开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的学习说到底也是文化的学习。但在,传统上,我们的英语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忽视对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的学习。运用英语影视文化导入法来进行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或者与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那么我们就免不了会“以己度人”,即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也和我们是一样的。但事实上,文化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了解这种差异,就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障碍,甚至会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败。运用用英语影视资料导入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观赏影视作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艺术熏陶的过程中,自然也更容易从中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其历史。例如,中国人以自己是“龙的传人”为傲,“龙”在中国是吉祥、幸运、高贵和权势的象征,但在英语国家,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是喷着火的恶魔。再如,在文化导入的最佳选择之一———美国的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演变———越南战争、反战热潮、种族歧视、水门事件和中美之间的乒乓球外交等,甚至还有“苹果”公司的影子。这一切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势必会使学生对其中所展现出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阿甘的母亲与阿甘的小学校长之间的对话为例提起学生注意:当校长以一句“IsthereaMr.Gump”含蓄地询问阿甘的家庭状况时,这位母亲的回答为什么是“Heisonvaca-tion”。然后告诉学生:母亲的回答暗示出的是,她不愿意谈论自己家庭的状况。阿甘的母亲与阿甘的小学校长之间的这两句简短的对话,体现出的就是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在我们中国,双方在谈论中相互询问对方的家庭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表示友好和亲近的话题,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则不然。所以那位校长在询问时就显得小心翼翼;而阿甘的父亲是不可能一个人去度假的,因此阿甘的母亲的回答也是婉转地告诉那位校长,她不想谈论自己的丈夫。这些都是典型的英语国家人们的习俗,即年龄、收入和婚姻状况等均属个人隐私,交谈中通常是一个受禁忌的话题。学生在对这些有了了解以后,在与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就不会触犯此类禁忌。另外,运用英语影视资料导入方式进行教学,还会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增强其学习趣味,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影视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它能十分生动而直观地反映出一个特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及人们的生活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英语影视作品作文化因素的导入,再加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就能从中了解到其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就能对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当前跨地区、跨国以及跨民族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成为了国际交流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英语语言本身的知识与理论,同时也涉及到了英语文化,因此,重视推动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英语教育中来合理的选取英语文化内容并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英语教学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能够在促进学生英语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为英语教育创设良好的分为。在此方面,教师应当注意,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具有不同侧重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在高校大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语言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而在大二以及之后的阶段,教师则应当有意识的融入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从而较好的实现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

2)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应当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收能力为出发点。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重要教学任务的英语教育中,虽然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扩展,但是高校英语的教学课时却没有响应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教师只能够在传授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技巧的基础上来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提高,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英语文化作出体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做出认识,同时推动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构建并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英语学习观念。

3)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渠道来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优势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而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通过实现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能够让英语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如通过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英语电影和英语歌曲对英语文化进行展现,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亲身体验,并提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

4)体验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并重

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自身对跨文化交际的体会讲授给学生,虽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所产生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体验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参观活动或者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来促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从而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以及英语文化作出更加深刻的认知。

5)引导教师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对比

在汉语环境中,学生本身无论是在语言知识方面还是文化认知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思维定式,并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很少对这种思维定式做出反思,并且也经常出现将汉语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套用到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理解中。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作出比对,并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化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并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作出更加牢固的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比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多元化的,并且文化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承认每一种文化的合理性基础上,才能够与更好的开展跨文化交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开放且包容的文化观。

6)在认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对学生差异性做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才视角。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历程的不同,所以无论是在文化体验、思维方式还是价值观方面,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差异,而这些内容恰恰又是文化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文化体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出发来对母语与英语文化作出比较,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化。

2重视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同时是连接学生与英语文化之间的桥梁,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跨文化综合素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并重视对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在充分了解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推动自身跨文化修养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与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英语文化准则与英语文化模式,则将难以对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作出真正的掌握。虽然当前大部分教师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跨文化素养或者欠缺跨文化教育经验,针对学生开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所以,在高校英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行提高。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不断丰富自身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鉴赏优秀的英语原声电影、欣赏高雅的英语歌曲以及结交外国朋友来对英语文化作出全面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在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汉语文化认知与教学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洞察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在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提升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作出改革,从而让教师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培训内容以及继续教育内容有必要涉及到民俗学、历史、文学以及地理等多种知识,从而让教师深刻的理解英语文化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文化作出理解与认知。另外,在教师的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有必要增加多远文化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内容。从而在使教师树立开放且包容的文化馆基础上,对英语文化进行接纳与吸收。

3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阻碍

篇3

1.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及现状

跨文化交际活动自古有之,比如我国唐朝的鉴真东渡、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等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都仅仅视其为一种日常现象,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论研究与考察。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美国兴起的。20世纪中叶,随着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人在本土或在国外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愈加频繁。但是由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全面认识,交际失误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使得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发展严重受挫。美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为了让美国的多元化社会和谐地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对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外资,这使得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迅速站到了世界舞台的前列,参与跨文化交流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减少语用失误,促进我国的发展,大批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开始涌现,胡文仲、贾玉新、高一虹等都对跨文化交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可见,我国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愈加重视。

2.英语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已有700多年的外语教育的历史。有证可查,1289年元朝设立的“回回国子学”是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学校。之后,明朝有“四夷馆”,清朝有“俄罗斯文馆”。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外语的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列于学校必修课程在全国盛行起来是在1903年。

在近代中国教育上,一直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那就是持续的“外语热”。英语学习受到国家、国家教育工作者、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这体现了我国空前的开放意识以及想与世界接轨的迫切心态。过去,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语音语法,哪个学生准确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语法,那么他就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英语教师也以这个标准教授学生、评价学生。然而事实上这仅仅是英语学习非常浅薄的层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可能自如地运用英语,交流起来必定困难重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在语音语法的基础上植入文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减少文化隔阂,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际失误。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以往,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作为“桥梁”“纽带”并从事“沟通”“传达”等工作。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学习语言,初衷是为了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也就是说,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书面的或者口头的交流。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我们的教育并不注重在英语课堂上植入文化教育。胡文仲 (1995) 教授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外语的语法、词汇、语音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正确使用语音进行交流的能力。所以,高度重视文化交际必将成为今后英语教育的重要方向。

4.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当今时代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同样的,这也要求英语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语言,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总的来说,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一直都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所以必须提高对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我们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生活在“地球村”中进行频繁的交流,外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所以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外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另外,要改变学生不会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也应具备较强的外语实际运用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英语语音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背景知识,比如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能意识到学习英美文化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2)学生应该主动学习西方文化。

中国有句古话:“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说虽然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取得成就的大小最终还要取决于个人是否努力。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于西方。因此为了减少交际失误,学生们应该主动地了解西方文化。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在选择练习听力、口语的题材上有所侧重。在练习听力时,不妨侧重一些具有英语国家背景的听力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渐渐提高我们的听力能力,培养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了解西方思维。当我们不再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期望判断听力内容,而是在听英语材料时能快速转换思维时,就标志着我们在慢慢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另外,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口语无疑是很重要的。在和外国人交流时我们同样要注意双方文化差异,以免造成交际失误。比如我们应该认识到,外国人打招呼只用简单的一句“How are you?”,所以在和他们打招呼时切忌用汉式的“你去哪”“吃过了吗”之类的。不论是听力也好,口语也好,我们都应该注意观察和学习双方的文化差异,要用正确的语言,在适合的场合,说适合的话。

5.结语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等重要。只学习语言不学习文化,必定使学生成为“哑巴英语”,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在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植入文化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也应该主动地通过书籍、电影或者出国留学等方式学习英美文化,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得住挑战,把交际失误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Guo-Ming Chen, Willi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1.1跨文化交际在语用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是不同文化的人使用同样一种语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了解不同语言中语用规则,否则就会出现将不同语言的语用规则混用的语用失误,失去了跨文化交际目的。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都属于语用失误。语言失误是二语习者把汉语词语的语用意义用在英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如问题Haveyoubroughtthebook?回答Yes,Ihavebroughtit.这样的回答虽然在语法没有问题,但是英语使用者会觉得这是不耐烦的回答,会引起沟通的不愉快。因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语用错误就是社交语用失误,它与人们对人际关系、权力和义务等观念有关。如在传统的文化中,学生和教师对话要用尊敬的口吻,但这种方式不适合用在和英国教师的交流。又如在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时,中国学者会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语,这不仅得不得好感反而让人信以为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的语用问题,对比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使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知识。

1.2跨文化交际在篇章结构的教学应用语篇是语言整体,由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中、西方人思维的模式不同,对篇章的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差别。中国人的思维带有直觉性和整体性,常用的问候语会让我们感的友好、亲切,如:你去哪里、吃饭了吗、去做什么。若这些用在英语表达,欧美人则是不能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这样的对话。我们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在彼此交际中大多带有言外之意,但是西方人以直线逻辑进行推理、演绎,表达直截了当,文章段落结构也是直线发展。要准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就必须了解目标语中篇章结构的特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篇章结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将相关文化背景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篇章结构,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1.3跨文化交际在修辞教学中的应用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把话说得更好的问题。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采用的修辞手段相似,如比喻。在英汉文化里都有比喻这种修辞,用一种物体来比喻另一种物体,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不同,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所象征的意义不同。如对于dog这个喻体,在英语国家它是好的喻体有luckydog的说法,但是在中国“狗”是不好的比喻,如:走狗、狗奴才、狗腿子等。同一种修辞的手法,同一个喻体,但是所指的含义却是大相径庭。修辞在所有的教材和阅读材料中均会体现,这使得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尤为重要,让学生掌握修辞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进行有效的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

1.4跨文化交际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翻译是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的语义来表达,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信息的转换。它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翻译教学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要掌握其文化差异。王佐良先生指出:“如果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掌握,翻译就会出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文化间比较,不能以已存在的文化思维来翻译,而是多考虑不同文化的内涵、渊源、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在翻译时,就要正确地了解其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做出地道如实的翻译。如greenhand是新手的意思;givemefive是击掌;而aunt是所有与母亲同辈的女性亲戚的称呼等。跨文化交际知识在翻译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是达不到翻译的完美效果。跨文化交际理论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要习得地道的英语,用英语正确地交际,就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1重视课堂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引导在二语的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可形之道。语言离不开文化,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语言知识,也要渗透文化知识,用文化指导语言教学活动,深化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把两者合二为一,让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也理解了文化的异同。当然,教师可以深入的讲解中西在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所有然。通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语言知识掌握得更深入,在运用上更加得心应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三Unit1时,教师在讲解各国节日不同的庆祝活动之外,可以补充这些节日的来历,历史渊源,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在以后的交际中,学生可以自如地谈论这一方面的话题。

2.2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材中,不管是初中的教材还是高中的教材无不渗透西方文化。这么多选材广泛的英语教材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讲解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渗透在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更好地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所以合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