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11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篇1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出发,设置契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提高。下面,笔者就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和途径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

一、遵循“以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艺术审美

音乐是一门诉诸人类听觉器官的艺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虽然我们的教学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一些概念性与理论性的音乐知识,但是也要明白音乐是要靠“听”才能感受到它所具有的魅力与吸引力,而且更多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以,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该遵循“以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艺术审美,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我的祖国》这一单元时,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这首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听”音乐时艺术审美得到提高,我没有直接教唱这首歌曲,而是简明扼要地进行了背景介绍:(出示课件)《我的祖国》这首歌是故事片《上甘岭》中的插曲,影片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雄战胜敌人的故事,而这首歌,是战士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唱的歌。然后,给学生播放歌曲范唱,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所听的歌曲分为几部分?所分成的这几个部分所表达的情绪一样吗?为什么?如果不一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不同?然后,在听了几遍范唱之后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此,学生便会聚精会神地去听,在听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深刻体验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进行死板枯燥的音乐教学,而是积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定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以此来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星空畅想》这一单元中的歌曲时,如《我爱银河》,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出想象中银河的画面:深蓝的天空,繁星点点,有大有小,有亮有暗,整个夜空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这样,学生在感受着直观画面的同时,再聆听这首优美、抒情的《我爱银河》,就能迅速融入歌曲所描述的画面中。这样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注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鉴于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如此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歌曲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满人间》中《爱的奉献》这首歌时,在带领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自主划分段落,同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出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以让学生可以感受并表现出两个乐段不同音乐情绪,这种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学精神,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也能激发学生探索音乐规律和奥秘的情感,从而实现音乐课堂高质量教学。

总之,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出发,设置契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如此,才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提高。

音乐课堂教学篇2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音乐课堂教学篇3

2.动中学乐———设立课堂教学活动创造美

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烈、对事物的专注程度不高,课堂学习时容易分神,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立更多符合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小活动来“活化”课堂,设立课堂教学活动,让小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感受音乐美。在活动中师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个叙事性的民歌识,先用一种太真活泼的语调给学生讲述里面的故事。这是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要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但是黄鹂鸟却没有鼓励它,反而在旁边讥笑蜗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首充满着天真淳朴生活气息的歌曲,再教学生慢慢地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符,体会蜗牛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目标的拼搏精神。当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进行扮演演唱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蜗牛和黄鹂鸟,感受二者不同的演唱情绪。

音乐课堂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57-01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不能像是语文数学等课题的上课方式一样,强调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当然也不能像是专业的音乐院校一般,注重对于某项音乐技能的练习,当然更不能用几首歌来敷衍了事。如何来判定一堂小学音乐的成败,最好的判别方法就根据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情况来决定的。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让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音乐,试着去理解音乐,最好是能够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的思考。

一、以启发式的课堂导入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提问的教学方式都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播,也是一种知识的反馈以及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一个恰当的问题不仅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和学习。总的来说,问题主要是需要学生立刻去回答的,以及不需要学生立刻去回答的两种。比如当播放了一首歌之后问学生“这首歌听过吗”,这就是一个需要立刻回答的问题,另一种比如“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可以再播放一遍,让学生细细的去品味和感受。

通过一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也许很多学生达不到那种听完了之后就能够明白歌曲的意境的地步,但是只要教师引导的得到,当歌曲播放完毕之后,学生心中至少会出现一些言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然后让学生遵循着内心的那种情感继续和教师一起进行下去。采取这种逐渐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一步步的跟随者内心对于音乐的感受去学习,去理解。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

音乐,我们从字面中就可以看到,这是一种“音”和“乐”学习的科目,它不需要像其他的文化课一样坐的规规矩矩的,听从教师的讲解。音乐,这是一个具有动态的词语,这也就意味着音乐课堂是一个轻松动态的课堂。小学生大多都是喜欢玩耍,好动的,如果有效的利用这一学生的天性,顺势利导,而不是强制性的改变,通过音乐的节拍、舞蹈等特有的存在,为音乐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是好动的,音乐是动态的,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必然可以从音乐课堂中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一首歌,那么下节课大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而赢得比赛的学生则可以在下节课再次进行个人比赛;也可以通过让大家在一起边打着节拍边唱着歌,培养学生在动脑的同时做到手动。有时候音乐课堂也许看起来混乱,但是只要教师组织的好,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乐在其中。

三、小组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热情

如果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或者复习之前学习的歌曲的时候,总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唱歌,次数多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疲惫感,甚至变成机械性的授课,这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注定是无法长久的,甚至时间长了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

如果采取分组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的有效的进行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教大家学会,然后根据时间来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轮流着来唱一次,唱的比较好的学生会对于唱的相对不好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和帮助作用。而其他的小组成员在一个小组唱歌的时候会集中精神,努力的去听正在唱歌的一组是否出现了错误。当对于这首歌曲学习的更加熟练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加随机和灵活的分组,甚至以接力唱歌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巩固学习。

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促进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产生

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够有效的丰富音乐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听”和“唱”方面上,还添加了“看”这一特殊的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持久的新奇和趣味,并在这种趣味中去理解和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某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事前在网上找到一些童声版的歌曲,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带动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拜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采取灵活轻松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而不是教师成为学习的中心,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在教师的眼中,绝不可以存在所谓的“差生”,成绩的相对较差只是暂时的,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人的提高才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所在,让音乐促进学生的发展情操的陶冶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改革 创新 音乐评价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决,鉴别和总结。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更重要的是合理、适当的音乐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激发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应该以多元评价方式即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表现。

一、明确教学评价原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的原则:1、注重学生为本的原则。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在评价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应当将学生和课堂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对教学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2、注重学科特点的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二、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开放性考试等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评价形式,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清晰、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3、动作和表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出色表现除了用语言肯定,还可以用赞许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表扬,还可用鼓掌或竖起拇指称赞。如:在欣赏《春天来了》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物品来模仿春天来了的声音,有的同学用嘴吹纸模仿风声,有的同学用口技模仿小鸟叫、青蛙叫等。可这时,一种很响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这个班里最调皮的一位男学生干的。当时,我非常的生气,想批评他,可又一想,也许他不是在捣乱,而是有什么别的意义呢?于是,我又让他模仿了一次,然后请其他同学听像什么。他们有的说是春雷,有的说是迎来了鞭炮声。最后这位同学自己说出是春天的脚步声。“很有创意啊,将无声转为有声。”我当时给予了他肯定和表扬。事后,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指责他,如果批评了他,其他同学就不会再大胆表现,那位同学也许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往往领先于教师,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这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是一种课堂生成性的知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乐海中自由畅游。对于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哪怕知识一点点创造意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和保护。难道不是吗?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所以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和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提出补救的措施。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难和困惑,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就足够了。例如:在学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大海啊故乡》等歌曲后,教师请学生评价自己时,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我觉得自己唱得还可以,我会继续努力”。学生虽然没有说明自己唱得怎么好,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是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师生互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班级音乐会”、“小小演唱会”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评,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愉悦的评价氛围。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如: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案例背景]音乐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不只是一们知识,而是一种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没有亲身的参与是很难获得这种体验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于音乐那种无标准答案的体验会陷入一种迷茫。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同时也不应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鼓励是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课堂激励性的语言也就成了教师的主要评价语言。激励性语言运用得恰当,运用得及时,不仅能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有一节课,我让学生第二次聆听音乐《牧童》时,要求他们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同时加上羊的叫声,当音乐再次响起时学生唱起了“蓝蓝的天,咩 咩 咩 ;绿绿的水 咩 咩 咩 ……学生听完后我及时的作了评价:“哎呀,我觉得孩子好棒啊!不但自己创作了两声部的歌曲,还演唱了两声部的歌曲,你们真了不起……”。孩子们听到我对他们的肯定,兴趣高涨。接着整个课堂都是在学生“我要学“的氛围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演唱。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研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更深入地推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期待在实践中、在探索研究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更加趋于完善。

音乐课堂教学篇6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运用电脑音乐,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预先把要学习的视唱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乐色的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讲,视唱练习难点在于音准的训练。在流动的音乐之中,正确地听辨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高低的能力,要通过必要的音准训练来进行。因此电脑音乐系统辅助学生的音准训练,有较大的优势。体现在:①音高准确性好。②音色丰富。③随时可以练习。

二、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传统的音乐课中,节奏感的培养需要老师播放CD、磁带上的音乐或是用钢琴演奏相关的乐曲。这些音乐内容是固化了的,只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改变。钢琴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上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利用它教学,方便、灵活。但也有缺点,如:课堂上教师必须花一部分精力在弹琴上,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而且有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还经常出现节奏、力度上的错误。然而电脑音乐技术音色丰富、演奏简便,如运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可以完全弥补,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理论(乐理)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印象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滑音”教学为例,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音乐软件Wheel控制器做出滑音,在上课的时候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一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这样一来,既省去了老师备课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将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

现在的音乐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发挥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任务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通过有意识地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传统音乐课是无法达成的。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对多媒体教学的不断重视,各个校内外专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学习,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和教育技术的提高,同时真正把它应用到校内外音乐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和改进新学方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让电脑音乐走进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课堂教学篇7

近几年来,大家关于普通学校(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一争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音乐课堂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涉及到这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对音乐课堂教学、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目标,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探讨的重点在于寻求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不在于目标本身。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以便在今后的进一步讨论中逐步统一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层次划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系统,都可以作为系统来进行考察。一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把音乐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无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从属于更高一层次的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又从属于更大的学校教育系统。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在什么层次上进行。作为一定层次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研究考察它的目标时,必须了解其与所属的更多层次和其下属层次的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来研究考察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才不至于把“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一次音乐课”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混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

认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是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基础。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哲学分析,具有下列一些重要属性。

(一)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

任何一个系统,当输入尚未确定之前,其输出就具有多样性,此时的系统处于中介状态。系统的输出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尚未引进主观条件时,其目标也具有多样性。所谓多样性就是指处于中介状态的系统,可以向多方向运动变化,或具有多种目标。当然,这种多向性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系统的内外条件所决定的。要使事物(系统)向某一目标运动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事物内部具有的可能性,一个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外部因素。处于中介状态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述多种功能:

1.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情、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5.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必须指出,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上述功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正效应。这些条件是否出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将在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中作进一步的分析。此外,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开发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具体效应,而不是用这一功能去排斥和否认另一功能。这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是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来分析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依靠系统所属各个层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称之为子系统来实现的。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下属子系统的功能是由输入的条件来决定的,而输入的条件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受到来自学校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需要,承受学校音乐系统所赋予的任务。例如学校音乐教育系统需要音乐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关键所在。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还受音乐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的时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时,都必须充分分析上述的有关条件。特别是在确定一节音乐课的目标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必须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众多目标中做出必要的选择,确定课堂的重点目标。

此外,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协同学校的德育、智育系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任何不考虑音乐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层次及与其他众多子系统的关系,试图摆脱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而孤立地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告诉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顾及各有关方面的相互关系,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性

对立统一性是一切事物、一切系统最本质的属性,众多的目标以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之中。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是由于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条件才能实现而引起的。这种对立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例如,把一次音乐课的目标确定为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就要求选择和安排大量的教习,大量的教习必须有相应的时间保证。但一次课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基础知识教习占用的时间多了,进行别的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因而别的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反之亦然。但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项目标之间不仅存在对立的一面,而且也存在统一的一面。例如,思想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又如,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加速音乐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同一时间上;而目标的统一,则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告诉我们,在研究考察目标时,既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统一的一面。任何只强调一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及相互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

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学生的音乐要求来确定的。学校音乐系统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其理由如下:

1.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2.音乐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的情感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得到良好的塑造,促成个性品质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音乐排练和演出活动中,既可以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受到锻炼和检验。各种音乐技能的训练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由于音乐不是单向思维的载体,因此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诸如音乐的无语义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与数学的某些对应、比例关系和内在联系,又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种多向思维的交替运用,可以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结合联想、意向、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有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

4.健康优美的音乐对在校学生生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听觉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视听觉,使二者具有灵敏、准确、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耳聪目明”的效应。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确定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及其所处的层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

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主要根据是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校音乐系统整体功能所起的作用。在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学校音乐教育系统既然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就不应该是各有关部分的简单相加或堆砌,而要求音乐课堂教学等各有关部分有分工有合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系统论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所以我们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时,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要求。因此,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是确定和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根本依

据。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系统目标存在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和学校音乐系统虽然具有不同层次的隶属关系,但就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在性质上却具有同一性,这是由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程度不同地承担着学校音乐系统的各项任务。因此,当我们将学校音乐和音乐课堂教学的任务抽象概括成目标时,就会发现他们在性质上惊人的相似。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为时不多的音乐课堂教学看作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毕竟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系统,两者的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其目标在性质上具有同一性,但两者决不能等同、混淆和相互代替。它们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量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承担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但当我们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来表示)就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只能完成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部分数据,而且无论从整体上或是从部分上其差异程度都是很大的。

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对我们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数学意义。

总之,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研究和建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过去以“音乐研究音乐”的思维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确立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篇8

首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要求,要清楚在现代音乐课堂中,教师是唤醒者,是整节课的导演而不是演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编排课堂的各个环节,要敢于去营造音乐氛围创设情境,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后面的“戏”才好演。教师不要总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其实在音乐课堂中,老师更是引领者唤醒者,是伙伴和朋友,是伴随孩子音乐梦想一起成长的同路人。例如:初中13册中第5单元要求演唱《军民大生产》,我就打破常规给学生准备了红绸学习秧歌,让学生体会感受大生产时的快乐,以音乐抒发感情,通过让学生听取《军民大生产》的节奏,指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集体生产时人们那高亢的生产热情被表达了出来。通过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肢体去感受音乐,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应该增加合唱排练的比率。众所周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日趋激烈,单靠个人的力量解决复杂的问题并采取高效行动变得困难重重,这就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协调应对方能可持续创新发展。音乐课堂中的合唱练习就注重协作配合能力的培养,多做和声练习,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和声的美好从而升华为个性的完善。合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教学为音乐课的合作教学开启了成功的大门,只有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和谐愉快的音乐氛围,也才能有高效的音乐课堂。

再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多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文化的传承、兴趣的养成、情感的生成、能力的形成远比传授知识技能重要千百倍。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揣摩学生的兴趣所在,在音乐课堂的中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理论的讲解尽可能少,情感的体验尽可能多。例如欣赏课堂中要带着学生去想象,发挥创造力去任思绪驰骋,捕捉最细腻的感受。通过不懈的训练和感知,学生的鉴赏能力会有大的提升。能力得到提升后,他能从音乐体验中获得美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音乐课堂还给孩子们。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为了实现学会乐曲歌曲的教学目标,孩子们要做大量的技术练习。由于大量、重复的枯燥训练,练习者必然会感到乏味,原本歌曲乐曲的美感都被麻木覆盖,为了学会而对学习将使学生最终对音乐失去兴趣,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现代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活动代替练习,通过各种游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音阶练习可以加入柯尔文手势音高训练,既直观又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节奏训练加入语言节奏训练,肢体节奏训练、奥尔夫节奏训练。但是无论怎样训练都要从兴趣入手,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的探索为我们研究音乐基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学生在音乐课堂应该得到什么,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思索的。如何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音乐课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音乐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孩子们也有符合自己身心发展的认知规律,所以音乐课堂教学除了重视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之外更要找寻音乐教育规律,引导孩子们健康发展的同时每一天都拥有阳光积极的笑容。让我们共同努力!(本文作者:韩娜 单位:内蒙古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音乐组)

音乐课堂教学篇9

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注重理解多元文化

无论是在哪一个地方,要实现和平发展都离不开各个民族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尊重,而要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也需要注重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当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仅是要注重本民族音乐发展,同时也需要打开我们的视野,注重其他各个民族在音乐上的发展,多与其他民族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这样才能够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髓进行借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多元文化,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这不仅仅是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高效,还能够更好的去共享人类一切的音乐成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吸收具有“民族元素”的优秀流行音乐。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流行音乐作品,起重很多都包含有丰富的“民族元素”。例如歌曲《但愿人长久》是根据宋代词人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谱曲而成;著名台湾歌手等例句的《在水一方》则是改编自《诗经》中的《蒹葭》;香港歌手徐小凤所唱的《别亦难》则是对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进行谱曲而成的。而现在的周杰伦以及许嵩的很多歌曲只能够都蕴含有浓郁的“民族元素”,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多元化的民族元素。

三、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循序渐进才能够提高有效性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有着其独特的特殊技能,而音乐教育不管是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都是会涉及到音乐领域中的各种专业知识的,这就使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综合能力与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重。只有专业才能够对学生的全面素养进行完善,要做到这样就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基础上只有合力的方法来才可以做到两者兼顾。例如在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中,就可以通过将男声、女声、童声等等来分开进行举例,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鉴别,并能让学生对不同的表演形式、人声的不同音域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对学生介绍键盘上的音与音区。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通俗易懂的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并且还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充足的思考空间。在学生受到感染之后能够自发地,主动地想要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要远远的强于教师苦口婆心地提要求所能够取得的效果,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的具有实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党遇到问题时,要多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分析与纠正,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尽可能的少灌输,多进行回顾和比较,并让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识、技术的冷面孔出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新知识。

四、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

音乐课堂教学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困境和挑战是教学的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改深化的关键。音乐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教学细节也许是教师的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教学语言,也许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行为组合,也许是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各种行为反应。教师只有关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才能成就有效教学。

一、预设细节,打造灵动的课堂

教学细节作为一种情境是可以预设的,是预设中的生长与生长中的预设的和谐统一。精心创设情境这个细节,可以依于对音乐教材、学生、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音乐教师要善于预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寻找学生兴趣点。在课堂教学的40分钟内,开始的20分钟为高效期,一节课导入的成功则意味着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课的导入是往往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好的导入才能适合一节新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前巧妙预设导入的细节,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将表达的需要巧妙地融进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从而迸发出一句句灵动而诗意的语言。由此可见,细节预设很重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某些细节进行预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捕捉学生情感喷薄点。“艺术就是情感”,情感是艺术教学的催化剂,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审美。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喷薄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使学生的情感、心理与之共鸣,全身心地沉浸于其中。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的能力和情趣,净化其心灵,塑造其完美人格,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举例来说,教学《热爱地球妈妈》一课时,首先给学生播放大自然遭受洪涝、干旱、海啸等灾害的录象及图片,以《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作背景,描述人类破坏自然遭受自然灾害的故事,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学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接着深情并茂地范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这样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升华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环保的重大意义,并体会到环保应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自觉地做到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个特殊的情景是结合教学内容,抓住了情感喷薄点,精心预设的一个教学细节,通过视听结合,以情动人,充分体现了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倾吐独特感受的机会。当学生充分感知歌曲后,对地球妈妈的热爱之情已油然而升,此时让他们演唱这首歌曲,便给学生们创设了倾吐感受和抒感的机会,他们的情感便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课堂因此增添了几分灵动。

二、巧妙利用细节,打造智慧的课堂

首先,妙用课堂“偶发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个转瞬即逝的机遇。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教师要敏锐发现、巧妙利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寓教育于无痕。其次,借助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对于音乐课,适量适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让师生在走进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音乐欣赏——《保卫黄河》。这首作品之所以被传唱多年,其原因是:它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旋律流畅,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等。学生回答踊跃,因课前搜集的资料能在班上展示而兴趣高涨,有一种成就感并形成了资源共享,扩大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其实社区和家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各种资料,并且对资源进行筛选、编排、评议,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学习了。而且这种学习的成果对于学生来说是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所以记忆深刻并倍加珍惜。

三、充分挖掘细节,打造活力课堂

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教师若能挖掘细节,教学活动就能逐步走向深入,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首先,抓住音乐要素。音乐要素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教学的根本,音乐教学必须紧紧抓住音乐要素。如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去分析音乐作品,这才是深层次的欣赏。音乐要素为欣赏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欣赏者感受音乐语言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中理解音乐的意蕴美。

其次,运用赏识教育。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能使学生们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爱是教育的生命之水,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即爱学生爱教育事业,这是我们的人格魅力所在。

有一名学生,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倒数几名。因此,缺乏自信,性格内向特别胆小,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在一次音乐课上,教师发现她节奏感很好,而且音色也不错,于是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说她唱的很好,如果声音再放开些会唱的更好听。听了老师的表扬,她又放声唱了一遍,这一遍唱完后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以后的音乐课上,教师时常为她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后来这名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大方,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家周弘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赏识是学生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学生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拥有爱心和感恩之心,让他们学会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教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更多地使用赞扬和肯定的手段,让学生感到安全,得到尊重,受到鼓励。这样就能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学生们都在艺术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篇11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从感性认识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如辨别猫与狗的叫声,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上课的铃声,分大预备和小预备,哪个铃声长些,哪个声音短些等。通过对声音长短的辨别,形成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聆听老师发出的节拍不同的走步声和跑步声,并且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不强。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们往往兴趣不高,容易走神。此时,针对少年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故事欣赏音乐,或结合音乐编讲故事,都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老虎磨牙》时,一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虎磨牙》的故事,故事结束后,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听过老虎磨牙的声音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演奏家们用很多种打击乐器一起合奏的乐曲《老虎磨牙》。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音乐形象所吸引,既欣赏了音乐,又陶冶了情操。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于一体的优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使音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针对这些特点,适度增加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如在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唱《跳绳》一节时,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既可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能力、视唱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乐理教学,从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上做出分析。让学生学会感知声音、听辨声音。在视唱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的始终。在教唱新歌时,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然后,再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予以重点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最好艺术形式。音乐的特征就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宣泄、交流,而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可以用想象、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篇12

音乐可以愉悦心灵,可以提升品位。初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审美品格。纵观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只会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不断地传授音乐知识,营造出传统课堂的严肃气氛,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音乐知识,强迫性地注入学生的头脑;有的教师的方法虽然会精细一些,采用一对一的,口口相传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民间艺人授徒;有的教师像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学,只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还有的教师在课上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只要音调大体不错就算过关。如今,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初中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近年来有一定的提升,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新型课堂教学思考,打造全新初中音乐课堂。

1 构建全新音乐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讲解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从概念人手,欣赏为辅,所有的学生整堂课都在被动接受灌输式的音乐教育。这种传统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毕竟单一的音乐理论对于初中学生的接受力而言,过于枯燥,何况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全新音乐教育理念,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和效果迫在眉睫。

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演唱的能力和音乐素养,教会学生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声音,如何能更好地展现声音的流畅和美妙;其次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乐曲中表达的内涵,再教以正确的唱腔和呼吸方法;最后要学会中西结合,借鉴西方音乐的经验,要明确虽然中西方语言和音乐风格不同,但是对音乐美的探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建立科学发声教学体系

事实上,人的嗓音就是天然的乐器,这件乐器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界限,完美融合成优美的乐曲。科学、正确的发声是保证歌唱者完美展现音乐的基础,同样也是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重点。我们一般讲到的发声原理是说声带在气的冲击下发生振动,声带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经过人体的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因而发生共鸣,最后发出响亮而和谐的声音。长期的音乐教学,都是以传统意义上的三种唱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限定在某种唱法之内,将教学引入误区。其实,正确的发声要依照科学,摒弃传统意义上教学的主观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嗓音条件和发声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去修饰学生的声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更加不可刻意模仿。在学唱的过程中,要以听人家如何运用嗓音,如何演绎作品,如何使用技巧为主,切不可单纯刻板地一味还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灵敏的耳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3 运用有效合理训练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就一定要有“伯乐”之能,全面了解学生声音能力、特点、发声习惯、发声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整合之后制定出系统的教学方案。音乐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训练,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初中音乐课堂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一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乐理知识,培养正确的声乐审美和音乐感觉,这种感觉既是听觉上的,又是心灵上的。二是要发现学生唱的最好的那个音,从那个音人手,学细学精,然后再拓展学习其它音,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要着重提升音乐的实际掌握能力,可以是感觉上的,也可以是歌唱方面的,更加可以是有关音乐的其他方面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