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优秀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1:25

音乐优秀论文

音乐优秀论文篇1

音乐教学活动本是就是一门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课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对音乐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区域音乐文化传承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音乐学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赏析!

音乐学毕业论文致谢

历时三个月的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也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作为×××大学(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所在的大学)音乐学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所在的大学)。回顾在×××大学(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所在的大学)的求学生涯,感慨颇多,有过疑惑,也有过迷茫,但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

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感慨万千,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老师(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雄阔,思想深邃,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音乐学专业领域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音乐学专业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特别是音乐学专业学术上的新概念,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音乐学专业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特别是—××老师„„(此处列举具体需要感谢的音乐学专业老师姓名)。在音乐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教导和很大的帮助。

音乐优秀论文篇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而将校园音乐剧融入地方优秀民间故事,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研究。因此,探索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方法,结合我校特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儿童音乐剧是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音乐综合实践形式。题材从古至今、由真到幻。在教学上遵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来开展。引导学生搜集地方优秀民间故事,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创编、排练、展示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的现状。

2、探索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我校学生对儿童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

(1)针对学生对音乐剧了解与喜爱程度进行课堂观察 。

(2)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收集数据 。

(3)分析小学低高段学生对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和喜爱程度所造成的的问题和原因。

2、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策略的研究。

(1)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保护和激发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欲望。

(3)针对小学不同学段,有侧重的培养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能力。

(4)针对音乐不同课型,有方法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

(5)训练方法辅助,提升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能力。

三、研究思路

首先,以本校各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将课堂教学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有效策略;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有关小学音乐剧培养方面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我们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剧了解成都,以及他们喜欢音乐剧的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在案例设计中侧重体现学生参与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研究,观察其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好反思和记录。

4、经验总结法:通过课堂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探求适合我校学生的音乐剧教授方法,真正将地方文化融入到音乐课堂中。

五、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0年1月

准备阶段(2018.1——2018.6)

这一阶段完成课题研究主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通过召开课例组成员会议,确定主题,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挖掘优秀民间故事,为研究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实施研究阶段(2018.6——2019.6)

1、专家论证后,修改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确定各年级具体研究内容。

2、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确定各年级研究人员,撰写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

3、根据研究需要,定期请顾问来课题组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4、每学期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课堂教学研讨会,一方面请课题组教师上课,其他教师或专家听课、评课,进行互动指导。另一方面,开展教学案例、论文、反思随笔的交流与评比。

5、建立课题组月交流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及时有效的交流。探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享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点滴经验、成果。群策群力,不断优化数学语言能力培养教学结构。

6、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自查,及时整理、积累课题研究材料,作好档案工作。

总结阶段(2019.6——2020.1)

1、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编撰课题研究成果集。

音乐优秀论文篇3

传统不是一尊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传统离它的源头越远,它膨胀的越大(黑格尔语)。可见,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东西,而是不断发展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如果不吸收外来的先进的因素和优秀成果,也会阻碍自己的更新与发展,对弘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利。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曾引进“学堂乐歌”,使音乐成了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引进了欧洲近代音.乐体系,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但也因此忽视了对我们自己优秀传统音乐的研究,导致很多误区。不少青少年学生因不愿了解从而不懂得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精华,误认为中国的乐器没有外国的先进;误认为中国没有像样的音乐理论,视西方的.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从而形成“重西轻中”的错误思想。这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弘扬发展,更严重的是大大助长了盲目崇洋,丧失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消极精神。

其实中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具一格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我国民族音乐的许多规律、法则是西方音乐理论包括不了、解释不了的。比如,西方的音乐理论认为:二度音程的结合是不谐调的,但我国南方的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却常常用二度音程的结合,形成一种非常协调悦耳的声音。

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只属于自己而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性。譬如我国南方的侗族大歌就别具一格,1986年应法国邀请,有九名农村的侗族姑娘组成的贵州侗族民间和唱艺术团在著名的夏乐宫歌剧院演出,轰动了巴黎,法国各大报纸均大加称赞。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海外如此风光,我们身在芝兰之室却不闻其香,岂不可悲。再如,我国北方世代传承的锣鼓曲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那娴熟多变的鼓点和其它乐器出神人化的切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若取其进人学校,比奥尔夫的节奏训练会更胜一筹。

音乐优秀论文篇4

    传统不是一尊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传统离它的源头越远,它膨胀的越大(黑格尔语)。可见,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东西,而是不断发展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如果不吸收外来的先进的因素和优秀成果,也会阻碍自己的更新与发展,对弘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利。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曾引进“学堂乐歌”,使音乐成了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引进了欧洲近代音.乐体系,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但也因此忽视了对我们自己优秀传统音乐的研究,导致很多误区。不少青少年学生因不愿了解从而不懂得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精华,误认为中国的乐器没有外国的先进;误认为中国没有像样的音乐理论,视西方的.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从而形成“重西轻中”的错误思想。这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弘扬发展,更严重的是大大助长了盲目崇洋,丧失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消极精神。

    其实中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具一格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我国民族音乐的许多规律、法则是西方音乐理论包括不了、解释不了的。比如,西方的音乐理论认为:二度音程的结合是不谐调的,但我国南方的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却常常用二度音程的结合,形成一种非常协调悦耳的声音。

    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只属于自己而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性。譬如我国南方的侗族大歌就别具一格,1986年应法国邀请,有九名农村的侗族姑娘组成的贵州侗族民间和唱艺术团在著名的夏乐宫歌剧院演出,轰动了巴黎,法国各大报纸均大加称赞。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海外如此风光,我们身在芝兰之室却不闻其香,岂不可悲。再如,我国北方世代传承的锣鼓曲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那娴熟多变的鼓点和其它乐器出神人化的切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若取其进人学校,比奥尔夫的节奏训练会更胜一筹。

音乐优秀论文篇5

关键词:音乐理论 传统音乐

    传统不是一尊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传统离它的源头越远,它膨胀的越大(黑格尔语)。可见,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东西,而是不断发展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如果不吸收外来的先进的因素和优秀成果,也会阻碍自己的更新与发展,对弘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利。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曾引进“学堂乐歌”,使音乐成了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引进了欧洲近代音.乐体系,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但也因此忽视了对我们自己优秀传统音乐的研究,导致很多误区。不少青少年学生因不愿了解从而不懂得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精华,误认为中国的乐器没有外国的先进;误认为中国没有像样的音乐理论,视西方的.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从而形成“重西轻中”的错误思想。这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弘扬发展,更严重的是大大助长了盲目崇洋,丧失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消极精神。

    其实中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具一格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我国民族音乐的许多规律、法则是西方音乐理论包括不了、解释不了的。比如,西方的音乐理论认为:二度音程的结合是不谐调的,但我国南方的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却常常用二度音程的结合,形成一种非常协调悦耳的声音。

    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只属于自己而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性。譬如我国南方的侗族大歌就别具一格,1986年应法国邀请,有九名农村的侗族姑娘组成的贵州侗族民间和唱艺术团在著名的夏乐宫歌剧院演出,轰动了巴黎,法国各大报纸均大加称赞。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海外如此风光,我们身在芝兰之室却不闻其香,岂不可悲。再如,我国北方世代传承的锣鼓曲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那娴熟多变的鼓点和其它乐器出神人化的切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若取其进人学校,比奥尔夫的节奏训练会更胜一筹。

音乐优秀论文篇6

关键词: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本土教材;开发应用

一、地方高校本土声乐教材的社会现状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优秀的音乐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要结合地方优秀的音乐艺术,要注重对地方音乐艺术的运用和传承,注重本土声乐教材的开发运用。

(一)未成体系,层次不一

从当前的社会需求与地方高校本土声乐教材的应用现状来看,社会需要大量的演唱技能高、理论知识新且技能过硬的服务地方音乐文化发展的声乐人才,然而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所使用的本土教材,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且教学内容层次不一。地方高校的本土声乐教材应该从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着手,注重社会音乐与本土音乐的结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统一。

(二)内容陈旧,专业性低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地方高校所选用的本土声乐教材内容较为陈旧,虽然很多经典的声乐作品在我们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审美中久经不衰,都是,由于声乐教材内容没有结合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且专业性不高,其艺术价值与现阶段的地方音乐艺术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较为落后,很难追随地方音乐艺术发展的脚步。

(三)不被重视,需求脱节

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重视提高软件和硬件设置,但是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上对本土声乐教材的选择和更新上重视程度不够,在声乐教学体系建设中本土优秀的音乐文化授课比重过少,导致声乐授课体系与地方音乐艺术工作的需求脱节。学校不重视本土声乐教材内容的建设,学生就不能从教材中汲取优秀的地方音乐知识、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不了解地方音乐的发展方向以及地方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就相应的导致了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无法适应地方音乐艺术工作,不能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

二、地方高校本土声乐教材的开发标准

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能反应一个地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它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在本土声乐教材的开发中,要坚持地方性与典型性相结合、教育性与实用性相统一、体性与开放性相关联的原则和标准。

(一)地方性与典型性相结合

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出了培养声乐人才,还应承担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的山歌、民歌等音乐艺术。地方高校在本土声乐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要与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让高校成为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的场所[1]。

(二)教育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地方高校在本土声乐教材编订过程中要将教育性与实用性进行有效的统一。在教材内容上选择具有教育性、劝诫性和启发性的本土音乐艺术,通过声乐教学后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并产生影响。在本土声乐教材内容的选定上除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外,还要具有实用性,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运用需求。本土声乐教材是地方院校声乐教学特色的体现,是对地方优秀音乐艺术文化的传承,在教材中要对地方山歌、民歌等不同歌曲的唱腔、曲调、演唱技巧等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演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

(三)主体性与开放性相关联

将本土的民歌、山歌等音乐文化作为教材编订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之上融入其他民族歌曲、流行歌曲等方面的文化。例如陕西地区的高校,编订的音乐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这三类陕北传统民歌,并将其细化。同时教材在编订信天游的高腔和平腔内容时,还要与湖南新化山歌所特有的调子、小号、唱腔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区别和对比,并将两种不同地域、不同演唱方式的山歌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了解不同的歌曲文化,并找出各种音乐文化中所具有的内涵和不同之处。

三、地方高校本土声乐教材的实际应用

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制定和使用本土声乐教材,是时代教育的呼唤,是教学改革的出路。本土声乐教材的制定和使用需要得到从社会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在使用过程中要强化教育功能、注重活态传承和优化教育资源。

(一)强化教育功能

地方高校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性人才,因此,在本土声乐教材编订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其教育功能,要通过运用本土声乐教材不断强化声乐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效果[2]。教材的使用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地方高校通过编订符合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本土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地方音乐的掌控和运用能力,当学生毕业走出校园之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地方音乐艺术工作者。

(二)注重活态传承

地方高校本土声乐教材的使用是为了完善声乐教学内容、突出声乐教学特色、推进声乐教学改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将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进行活态传承。因此,地方高校在本土声乐教材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活态传承功能。将地方民歌和山歌等艺术形态纳入声乐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通过理论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可以利用地域条件深入地方民歌流行地区,向当地的居民学习歌曲的演唱技能、挖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推动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者。

(三)优化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在编订与地方音乐文化相适应的本土声乐教材后,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而推动学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和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提高[3]。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是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者,受语言和知识构造的性质,他们会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讲解地方优秀的山歌和民歌的文化内涵、发声技巧。

四、结语

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微观举措息息相关,为了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为了突出地方教学特色、为了提高学生对地方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水平,地方高校有必要开发和运用本土声乐教材。在地方高校开发运用本地声乐教材,要将当地特有的民歌或山歌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其与其他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地方音乐理论水平和音乐技能,形成地方高校自身声乐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曾宏华,罗起联,谢姿媚.地方高校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养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3(03):101-106.

音乐优秀论文篇7

荆楚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与洗礼,形成一种多元且典型的地域文化。荆楚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不断传承、吸收、融合本土和邻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组合、积淀和革新,逐渐凝练出一种扎根于本土文化风情,富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烙印着时代文化精神的荆楚文明。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承传统,鼓励创新;因此,扎根在荆楚文明田野上的文化建设者们,正在努力打造出兼具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特色、兼具时代特色与荆楚传统特点的文化品牌。我们应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探寻荆楚文化的精神特征,把握荆楚文化的时代价值,挖掘荆楚文化的艺术内涵,增强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对荆楚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对荆楚音乐文化的热爱,在不断学习继承过程中促进荆楚民族音乐文化持续发展与创新。

一、荆楚优秀音乐传统文化研究

荆楚音乐是荆楚文化艺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元素。从历史角度来看,楚乐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楚音乐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民歌、乐舞、乐器、戏曲、乐律音调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多种多样的音乐表演形式,荆楚音乐的浩瀚历史文明还体现在传统乐器的发明、继承与发展上,这其中,曾侯乙编钟便是最好的例子。曾侯乙编钟源于战国时期,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此后,曾侯乙编钟曾数次奏响,例如,1997年,著名音乐家谭盾在为迎接香港回归而创作的音乐作品《1997:天·地·人》中,收录了来自曾侯乙编钟的乐声,让这件古老的乐器焕发新的艺术魅力。曾侯乙编钟的发明、考古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古老荆楚人民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体现了现代荆楚人民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经历了一代代学者对荆楚音乐的不懈研究,学界普遍认为,荆楚音乐具有其特有的意蕴与特色,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与学习价值的音乐艺术。为大力弘扬荆楚音乐和其他荆楚艺术文化形式,在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对传承与弘扬荆楚文化做出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挖掘荆楚文化基因,大力弘扬湖北精神文化”。荆楚音乐文化研究是建立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20世纪以来,荆楚音乐人在这一区域内的音乐文化研究的成果积累深厚,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仅以长江为题材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为例,就包括谢功成的大合唱作品《长江抒情诗》、王义平的交响音诗《长江三峡素描》、钟信明的交响组曲《长江画页》、刘健的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和赵曦的小协奏曲《南国》等体现荆楚优秀音乐文化的经典作品。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问世见证了数十年来荆楚音乐迎来的新的高潮和新的生命,曲作者们通过充分的联想、高超的写作手法和神秘的音乐色彩,用音符表达对长江、对荆楚、对人民的深情厚谊。近年来更多优秀的作曲家深入荆楚大地采风,汲取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了一批体裁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的优秀荆楚音乐作品。这其中,不乏一些富有荆楚音乐风格的钢琴室内乐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著名作曲家彭志敏教授创作的钢琴三重奏《山民印象》,著名作曲家罗毅教授创作的中提琴与钢琴作品《幻想曲》,著名作曲家钟信明教授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乡情》(室内乐版本)等。在这些作品中,曲作者们将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将荆楚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使作品在不同元素的融合和碰撞下,产生了巨大的艺术生命力。以钢琴三重奏《山民印象》为例,彭志敏教授以湖北西部山区的民歌音调作为音乐素材创作了这部单乐章音乐作品。乐曲中野性的节奏、频繁变换的节拍、民间特色的旋律,都体现出湖北西部山区人民的热情、豪放和浪漫。在采用本土音乐素材的同时,作曲家运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山民印象》将奏鸣回旋曲式和变奏手法结合起来,既体现了西方曲式结构的严谨性,又展现了东方音乐风格的开放和自由,是一次成功的中西方音乐元素结合的实验性探索。在荆楚音乐越来越多地呈现室内乐的同时,音乐艺术院校的演奏专业也越来越重视室内乐学科的发展。此外,从高等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求来看,室内乐演奏教学也是一门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是未来中国艺术院校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室内乐虽然并非是规模庞大的音乐表演形式,但是它的演奏风格、结构题材、音乐内容都极其丰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乐器之间的交流,以及不同演奏方式之间的合作与学习,可以极大地提升音乐合作艺术的修养乃至个人整体音乐素质的水平。笔者认为,在扩大室内乐学科的同时,如果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室内乐作品吸收进室内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里,可以发挥重要的音乐教学和音乐传承的作用。从教学角度出发,学生演奏民族音乐风格的室内乐作品,既可以更容易地体会音乐创作者的性格、情绪,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室内乐的演奏风格。例如,学生在体会乐器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时,可以借鉴民间音乐当中歌手对唱或对话的表演形式。从音乐传承的角度出发,将优秀的荆楚特色室内乐音乐作品吸收进艺术院校日益壮大的室内乐学科教学里,可以更好地推广中国的现当代优秀室内乐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扩大荆楚音乐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影响力。从这两点来看,对荆楚钢琴室内乐的教学和传承的研究,可谓刻不容缓[1]。

二、高等艺术院校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传承现状

钢琴室内乐的教学在中国起步较晚,至今在国内很多院校还没有系统的室内乐教学体制。然而在欧美室内乐早已成为每个音乐院校钢琴研究生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专业艺术院校逐渐开始重视钢琴室内乐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钢琴室内乐课程已成为许多艺术院校研究生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高等艺术院校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对音乐技能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关注时事政治较少、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较少,并且自我意较强、在工作中适应岗位的能力不够,协同合作能力有待加强。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室内乐学习重视度不够。据笔者调研,钢琴室内乐课程在国内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还未得到全面覆盖,有一些高校的音乐院系暂未开设系统课程,较多的是以选修课形式开展,一些资质和能力不足的私立学校与机构更加不具备发展钢琴室内乐的能力,现有的钢琴室内乐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对室内乐的系统教学和评价方式有待完善与改进。这与我国钢琴室内乐艺术起步较晚有关,教学内容以西方经典室内乐作品为主,较少涉及中国风格钢琴室内乐作品,学生缺乏对中国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认知,目前学生了解与学习中国钢琴室内乐的渠道极其有限,许多优秀中国钢琴室内乐作品并未得到较好的传播与演奏,学术期刊网站与其他互联网站平台上能搜索到的文献资料、音频视频资料有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系统了解这一系列作品较难。我国各音乐艺术院校的钢琴室内乐教学和音乐会演奏曲目主要以国外的钢琴教材和曲谱为主,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亦不能满足中国学生对本民族钢琴音响的需求。目前国内针对荆楚音乐文化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多,对荆楚钢琴室内乐教学的研究较少,目前只有笔者指导的2020届硕士毕业论文《鄂西南风格歌曲与钢琴合作研究——以三首创作歌曲为例》、2021届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自由、神秘、粗犷的“楚歌”——钢琴与中提琴〈幻想曲〉的音乐特征与合作研究》、2022届硕士毕业论文《“错综奇诡自由浪漫”的荆楚神韵——钢琴三重奏〈山·印象〉的音乐语言与合作》三篇论文,在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作品也相对缺乏。作为高等音乐艺术学府更应引领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传播与演奏荆楚音乐文化,通过钢琴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使学生在排练演奏中学习荆楚音乐语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配合等各项综合能力,提高音乐修养、开拓音乐视野,还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坚定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举动。

三、荆楚钢琴室内乐教学与传承研究

当代的中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最重要时期是大学阶段,同样也是身体技能培养和锻炼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策略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找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实践教育的契合点,这无疑将对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具有荆楚特色的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实践课程中,演奏这些优秀作品,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当代中国。(一)创新新型教学模式。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明确了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融合。将思政与专业结合,在钢琴与其他学科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多学科交叉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钢琴室内乐的课堂教学中改变室内乐课程的教学路径,遵循“学、研、演、赛”四位一体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将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实践于本科与研究生的主课教学、比赛以及室内乐课程中,用音乐阐述的表达方式来传承、传播优秀的荆楚传统文化思想,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加深学生对本民族博大精深音乐文化的认知,从而推动钢琴室内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标准,探索出一套与时俱进的室内乐课程教学路径[2]。(二)多方联动,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对于新时代的钢琴室内乐作品,需要更多的实践平台给钢琴专业的学生锻炼,展示作曲家的新作品,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成长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可采取多方联动的方式,譬如各高校共同合作、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有着良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院校与其他高校有效合作,带领学生相互交流、展演,有利于在高校传播优秀的荆楚音乐文化;联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企业打造实习实训基地,配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基础平台,创造参与一线实践的重要机遇等。从基础设施、资金设备、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凝聚多方力量为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有利于荆楚音乐文化思想在社会中更广泛地传承与传播。(三)采用探究性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通过与作品曲作者面对面的交流,由学生主动探索,把作曲者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以自己所学知识与对音乐的理解探寻荆楚音乐风格,对学习的作品进行音乐分析、谱面研究、演奏处理,在学习中研究荆楚音乐的特点,课上课下交流互动,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演奏风格。并且在培养计划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关研学展示与创编展演的技术设计,从而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行合一、坐而论道、起而行之”的方针贯彻始终,更好地传承优秀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四)通过荆楚钢琴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成果的形式,推广传播优秀的荆楚钢琴室内乐新作品,有助于推动荆楚风格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创新,激发作曲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形成一个创作—表演—传播—再创作的良性循环。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师生创作荆楚钢琴室内乐新作品,再以音乐会成果形式促进荆楚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室内乐课程教学研究中,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创作为学科发展动力,将艺术实践转化为科研创作成果,最终将科研成果和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反哺教学。(五)通过录制、出版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光碟和教材丰富并充实荆楚钢琴室内乐曲库,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不同特点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把握不同的钢琴演奏风格,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各种风格作品的把握能力和音响感知力,更多地了解中国音乐作品的意蕴,促进荆楚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束语

荆楚音乐文化是荆楚大地数百年创造和传承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的教学与传承,有助于制定“学、研、演、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思政”视阈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依托钢琴课程自身专业特征,交叉学科发展,探索教学、科研、竞赛和实践系统融合的培养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的课程目标,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有助于推动荆楚钢琴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创新并推进成果转化。因此,应着力推进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的深度融合,构建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平台,促进荆楚钢琴室内乐的教学与传承,从而发扬荆楚文化精神、增添荆楚文化活力,亦使荆楚音乐文化走向繁荣兴盛。

参考文献:

音乐优秀论文篇8

二、栏目设置

封面人物――国内外的音乐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主要报道人物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对未来音乐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观点。

音乐广角――音乐艺术专题、专辑!人物、新秀等音乐艺术人才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风采,让更多人群或专家、艺术家们看到你的闪光点!“名师高徒”专访,让师生之间更为了解,传播师生不一样的情怀!

艺术研究――音乐艺术类相关评论,内容涉及音乐研究、科研成果,介绍学习乐器的方法、挑选、保养等专业文章,音乐历史解析、音乐现象评论、音乐理论创新,品评音乐风格,分析中外音乐差异,影视歌曲、戏曲、艺术歌曲、西洋歌剧等作品赏析、评论类文章及音乐创作过程等相关音乐专业文章!

音乐教育教学――相关教育类、文学类评论解析文章,内容涉及音乐、艺术类教学教育浅析,文学评论等教育类文章!

文艺博览――艺术表演、艺术理论、舞蹈、美术等领域,相关讲授文化基础知识,优秀论文,探讨优秀作品的感言,美术作品展示、美术鉴赏论文及教案评论性文稿!

三、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无政治性错误言论、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据可靠、文字精练、论述清晰、体例规范、富有新意、资料真实、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实用性。

2、来稿3000字符以上,两版4200字符;优秀论文不限字符;所有文稿请附2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和3――6个关键词。

音乐优秀论文篇9

从以上论述不能看出,国家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的。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而课堂则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民族经典音乐的教育、教学,是新时代赋予音乐教师的重要使命,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通过与影视、小说、绘画、传说等,将民族经典音乐与当代文化有机结合,使蕴含其中的精神营养充分为学生所吸收,是一个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思考与践行的道路。

首先通过介绍民族音乐光荣的文化背景来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音乐不仅有着丰富的音乐艺术表达形式,更富含了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相互交融后所形成的传统音乐,中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绵延了漫长的五千多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中国古代的那些传统艺术同样经过漫长岁月的不断洗礼而保留的现今社会,其大精深,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更是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发展和成熟,中国古代的民间音乐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较为有利的位置,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包容性的多元文化。

其次,通过对传统乐器的介绍,增强学生对音乐特色的感知。

对几个著名古代音乐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民间音乐主要是通过中国特有的古典乐器来进行演奏,不仅演奏方式富有浓郁的中国气息,而且音乐的曲调和文化内涵也极富中国特色,通过细心的品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富有中华特色的音乐作品经过长期的融会贯通,不少瑕疵已经在一点点的弥补和完善,现在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演奏形式上有了一定的改观,而且内在的文化蕴涵,也通过多次的修饰和完善,得到了更具震撼力的表达效果。

再次,通过介绍不同时期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来燃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生活的兴趣与探索。

从而对民族音乐学的定义、演奏方法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接着,作者又通过跨越民族音乐的“自性危机”尽可能地重塑和阐述民族精神,并且以剧场艺术为理论的基本切入点来对民族乐队的构成和文化内涵作出一定赏析和总结。除此之外。作者还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通过中华传统的民俗信仰在我国古代民间音乐中的运用,来展示中国古代音乐的内在美和独特的文化性,又通过苏北栽秧号子,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音乐来分析中国的民间音乐的构成与形态。通过“孟姜女调”这一历史文化典故,来阐述道教音乐的相关性发展和演变,而在本书的最后,又通过对国外一些民族音乐的典范的详细解说,贯通了古今中外的多种民族音乐及其对应事项,对民族音乐学世界的,音乐思想进行了较为完善的解释和分析,而在我看来,各国文化都有一定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不论是欧美等先进国家还是非洲等相对落后的地区,其民族音乐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呈现出不同的却同等重要的音乐事象。

音乐优秀论文篇10

本报讯(记者 裴诺)近日,记者从中国音协了解到:除已在2月16―17日完成的赴福建“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和例行的筹备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各奖项的前期工作外,2008年,中国音协将用8件实事促进音乐创作的繁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将于3月―11月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拟邀请一批全国著名的交响乐团,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办交响音乐周,同时,在8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举办音乐会。整个系列活动由回顾展、交响乐论坛、出版和音乐会4个板块构成。“群众最喜爱的优秀流行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将于4月启动,2009年11月结束。随后将在北京及全国六大赛区举办电视演唱大赛来推广大众选出的优秀流行歌曲,力争创作并推出若干首群众喜爱并传唱的新歌、好歌。这些年,优秀作品的匮乏一直是流行音乐发展的桎梏,把推出歌曲作为活动的立足点,确实是挖到了流行音乐发展的“根”上。

中国音协将邀请全国一批著名的词曲作家赴福建、安徽、云南、新疆等地区进行音乐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并举办相应的作品评选和演出推广。在安徽举办面向农村征歌活动“田野的春天”;“新歌唱新疆”意在挖掘新疆丰富的音乐资源,以及放歌海峡两岸等。这次活动涉及地区广泛,关注角度也较全面,期待最终的结果能够体现全国性创作的较高水准。

此外,7月18――26日,“第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活动将在厦门鼓浪屿举行。在举办本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的同时,还将举办全国钢琴考级优秀选手展演比赛活动。这是继全国电子琴、小提琴考级优秀选手展演比赛后的又一大型社会音乐教育活动。8月下旬,“2008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将在江苏扬州召开。交流会包括:古筝文化高峰论坛、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专场音乐会、古筝乐器展览会等活动。优秀少儿歌曲进校园活动将继续改善少年儿童缺少优秀新歌的情况。

合唱方面,将在4月和10月分别举办合唱指挥和声部长培训班,邀请最权威的歌唱家、指挥家以实践性、应用性、案例性、互动性和研讨性的方式,对各合唱团队的指挥和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和谐之声――两岸四地获奖合唱团合唱节”将于11月在福州举办,将邀请全国及港澳台的获奖合唱团队参加。通过展演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论坛、广场展演等形式,展示两岸四地合唱艺术成果,促进文化交流。

音乐优秀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8-02

音乐是艺术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音乐理论是在人类漫长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发展形成的音乐知识体系,而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继承这些音乐知识,与此同时,则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众所周知,音乐创造力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动力。由此可知,探究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更关系到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对当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颇有启发的意义。

1.音乐理论的含义、目的与作用

1.1音乐理论的含义

音乐理论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整体结构。音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歌曲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将歌词和曲谱结合在了一起。要学习创作歌曲,必须要学会谱曲和写词,而要学会谱曲就需要对乐理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要学会写歌词也要了解歌词的格式等,这些知识都属于音乐理论。如果要对音乐理论进行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乐理基础,另一方面是对前人音乐成果的研究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吸收。乐理基础主要指的是音乐的最基本知识,其中主要包括音乐的特性、节拍、节奏、声调和和弦等,只有对基础的乐理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才能进行多种多样的音乐研究,同时这也是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音乐人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另外一方面是对前人音乐成果的研究,音乐的历史较为久远,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具有才华的音乐人创作出比较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对后人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等,只有对这些优秀的作品进行研究,才能充分的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从而产生灵感,来对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

1.2音乐理论的目的

音乐理论的主要目的包括这样两个方面:首先是进一步学习音乐新知识,另外是为音乐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有灵感和创意,同时也需要音乐理论作为坚实的基础,只有对音乐理论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优秀的音乐创作,大量的实践证明,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建立在扎实的音乐基础上来完成创作的。

2.音乐理论对培养音乐创造力的作用

扎实的音乐理论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前提,音乐理论可以帮助人提高鉴赏能力和灵感的捕捉能力,利用音乐理论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但如果音乐创作过度被音乐理论所限制,也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因此,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要灵活利用音乐理论,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2.1音乐理论是音乐创造的辅助规则

音乐创作重视作品的创新,一个展现出创造力的作品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创造力也是音乐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音乐方面的创作约束力很小,创作者完全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进行音乐创作,但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把音乐理论作为依据,要求音乐的创作要与音乐理论相符合,依据音乐理论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可以得到更成功的演绎,增加作品的可表演性。从这样看来音乐理论不会对音乐的创作进行限制,反而增加了音乐的美感。但是,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局限于音乐理论,也不能死板的利用音乐理论基础,而要把音乐理论作为一种创作指导,结合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和相应的经历感受,用来辅助音乐创作。

2.2音乐理论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

音乐理论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音乐创作初期都要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音乐理论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创作进行正确指导,只有熟练掌握了音乐理论的知识才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如果不依靠音乐理论就很难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即使创作出作品,其作品也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音乐理论是前辈音乐家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他们在以往的音乐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巴赫等,都是利用前人留下的音乐理论,并在其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音乐理论塑造了一种音乐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人的音乐情感和思想的把握准确度,帮助人积累乐感,提升人的鉴赏能力,培养人的音乐创造力。另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相应的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而音乐理论则是穿插于其中的共同点,不同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但是音乐理论则是相对来说是较为统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生经历在音乐理论的辅助下,能够激发创造型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2.3音乐理论是提高音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理论贯穿于整个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音乐学习者要想在领域有较大的发展必要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一些学习者的音乐技能只停留在唱歌和简单的弹奏上,忽略音乐理论的学习,长期以往,就难以持续深入地进行音乐的学习。音乐创作者如果缺乏音乐理论知识,其对音乐的感知力就会降低,音乐作品在旋律、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创作必须要依据音乐理论。其中,音乐理论对音乐改编能力的培养方面就有很大作用,很多现代音乐作品,就是利用古典作品进行改编,只是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的元素。例如,历史上著名诗词作家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被在经过重新的谱曲后,改编成一首适应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利用了其中的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琅琅上口的歌词加上优美的曲调使这首歌曲很快成为最流行的歌曲。另外,还有陈刚、何占豪的《梁祝》交响曲,就是利用传统的越剧音乐素材,然后经过改造,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这些都是音乐创作者依据音乐理论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它表明音乐理论是提高音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2.4音乐理论对音乐的创作起到激励作用

音乐创作者都是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理论中有很多历史上优秀音乐家所留下来的宝贵作品和成果。学习音乐理论可以了解这些优秀音乐家的创作的背景和创作方法。这也就拓展了创作者的视野,使其感受到前人的伟大,让其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激励其超越自我,在并通过借鉴和学习前人的方法和经验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5音乐理论提供创作灵感

灵感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音乐的创作来说,灵感也是极其重要的,而灵感的获取来自各个方面,而在实际的音乐创作当中,音乐理论能够为创作者提供相应的创作灵感。我们在听到非常好听的音乐时,通常都会好奇这样的曲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这就是灵感的作用。大多数的音乐家、作家、画家等都会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来促使自己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那么灵感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灵感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但实际上灵感的出现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例如,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没有音乐理论基础的普通人和一个具有音乐理论基础的人,不管如何给予普通人音乐方面的启发,也无法能让其获得创作的灵感,而具有音乐基础的人在一定的启发下,可以依靠自身的音乐理论基础进行音乐创作。可见,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以专业的理论技术作为支撑的。

3.音乐创造力对音乐理论的作用

音乐理论除了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造成影响,音乐的创造力也会对音乐理论有很大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音乐理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很难进行创作。一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比较零散的,很难进行系统的记忆,这样不利于优秀作品的创作,因为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音乐理论知识,需要运用记忆系统,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加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是相互影响的,后者不仅可以这样可以使创作者进一步巩固音乐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的应用中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音乐理论的理解。第二,音乐理论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现有的音乐理论也并不是完善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补充,以此来使音乐作品更加趋于完美,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音乐理论的不足和缺陷,例如理论与现实不符合,或者理论与时代不符,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对音乐的理解,来对音乐理论进行完善,以此来提高音乐理论的合理性,进而形成更加健全的音乐理论,推动音乐理论的发展。

4.结束语

音乐理论对培养音乐创造力的作用主要包括音乐理论是音乐创造的辅助规则,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也是提高音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而音乐创造力对音乐理论的作用主要有帮助音乐学习者掌握和记忆音乐理论,并促进音乐理论的完善。总之,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的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合理依据音乐理论并发挥自身创造力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推动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4,27:233.

[2]赵燕.探究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关系[J].音乐时空,2015,12:109.

[3]张丽萍.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7,05:64.

[4]岳云海.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小提琴教学创造力培养的反思[J].音乐时空,2013,08:131.

音乐优秀论文篇12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创造才能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成果。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青年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精神,以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积微成著的作用。笔者试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方面,谈对民族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认识,以及对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想法。

                一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它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奋斗的历史,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56个民族都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因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厚的艺术基础。我国民族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国家的音乐作为自身音乐文化的养料,另一方面,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有感而发、言之由衷的产物,所以大多数广为流传。其中优秀作品更是情感真挚,音乐形象准确、生动,意境清新,语言洗练,结构短校这些作品早就成为连结我国各民族人民情感的纽带。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如民歌:《小放牛》、《绣金匾》、《翻身道情》。民乐:《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

        我国民族音乐是赞美幸福生活、鼓舞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源泉。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不反映在我国的民歌、民乐中。民歌《十送红军》,深刻地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热爱,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情厚意。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以欢快的旋律,倾吐着草原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是歌颂劳动创造幸福、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比如民歌《幸福歌》,反映出合作社社员由衷歌颂解放后幸福生活的热情和满怀信心建设好农村的精神面貌。二胡独奏曲《良宵》,生动地描绘了主人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这些民歌民乐所体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定能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情绪。

        我国民族音乐是憎恨剥削压迫、反抗黑暗统治、培养爱憎分明立场的精神动力。民歌《尖尖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泪,充满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与恨,是劳动人民痛苦的呻吟和不平的呐喊。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歌唱了一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蒙族英雄嘎达梅林。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的感情。

                二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内容应是古代至今优秀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还应考虑到形式、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学习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感受我国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例如: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加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在进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向学生概括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歌词,分析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探索乐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演唱、演奏形式的特点,综述作者生平与主要的作品(对著名的音乐家、词作者、曲作者、歌手应该做比较详尽的介绍),阐释有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流传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民族音乐。

        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时,我的做法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介绍了作品的主题、声乐曲的歌词或有关情节后,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基本旋律,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并在其间作出简短的插话、解说、提示,但要深入浅出、生动准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避免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还可简要介绍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手段等。同时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谈谈体会,最后才是教师归纳、小结。

        上好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欣赏课,应与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增长欣赏经验与欣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体会其艺术性与意境美,倡导真善美,扬弃假恶丑。

                三

        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极强的感染力。现代教育的趋势表明,学校音乐教育包含的教育因素很多,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之获得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选拔音乐人才,而且能端正学生的行为、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情感、兴趣等众多素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合作观念。还能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探索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我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及现实意义: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意义。在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到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实施呢?

        首先,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基本的演唱、演奏技能、音乐基础知识、优秀外国音乐的学习当然不可或缺,也十分必要,然而民族民间音乐和修养更是要重视。在近几年的新上任音乐教师上岗培训中,许多教师反映对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戏曲音乐,自己从未有过深入接触。因此便也无从下手做好教学工作,还错误认为教材编写缺乏时代性,不实用等。此外,建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外,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以此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对有影响的戏曲,如京剧、越剧、苏州弹词等等,应有较深圳特区的接触与欣赏,大量背唱一些优秀的民歌,开拓视野。然而重中之重还是要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利用岗前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民族音乐知识教育,并进行必要考核,尽可能多的让教师掌握知识、提高认识。

        其次,重视学科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应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特色,例如教学内容应包括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等。由于教材使用面较广,所选作品必须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如印度音乐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很难能买到适合教学用的音像资料,所以与书本同步的音像资料必须同期出版。

        最后,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欣赏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如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它也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地区,也可创造条件,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和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基本,努力尽到传达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义务,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