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23

核医学论文

核医学论文篇1

1对教授医学的教师须进行一定考核

当今中医教育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考核,教师的考察较为忽略,医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因而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应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在人才选择上除特殊需要外应严格要求医学专业毕业,并对其中医专业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后,择优录用。学校应和相关医院做好协调工作,使双方人员流动更加灵活、快捷,医院带教医生可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技能甚至专业基础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并以模拟带教等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学校教师也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医院学习、实践,使得其真正具有医学教学的资质和能力,对学校教师除考核教学效果外,还应考察其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实际能力,甚至可以制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如每年接诊人数、病案书写、病人随访疗效等),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临床能力进行定期检验。

2对掌管医学教育的官员实行考核来进行选拔及实施奖惩

古代医学教育一般从属于“太医院”之下,其相关职位上官员的推选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从在职官员中提拔表现优异者,擢升其官职;其二,从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中选择,考生大都是在“太医局”中学习的学生,择优晋级。当时选拔官员在考察范围上是较为狭窄的,使很多有识之士失去了机会,但其选拔官员体现出了一大突出特点即重视备选者的医学专业背景,出众的医学技艺往往是被提拔的重要条件。如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的时候,曾经正式颁布施行医学科举,一般一次取30名,分三甲,一甲可充任太医,二甲可充任副提举,三甲可任教授[3]。可以看到元代对医学管理者“副提举”的专业技艺要求比教授医学的教师还要高一等,这有利于其今后医事管理工作。当今中医教育选拔管理者时,也应适度向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倾斜,并且在供职期间对管理者进行的考核,应注重其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来实施管理的能力(如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专业教师的选用与管理、学生培养模式的规划及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等),都能体现管理者医学专业背景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古代医学考核制度对象的辐射面是较为广泛的,为医学教育和医事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医教育既应汲取当今国内外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应以古鉴今将历史上医学教育模式中的精髓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使中医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者:钟喈

核医学论文篇2

(一)中医学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究天人之际”是我国古代哲学和科学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所有的天人之间的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这是我国文化的一种基质,而且对我国的科学文化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中医是在传统文化中孕育并发展的,所以也具有很深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所以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是一种整体的医学观。中医学认为,在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之外,人还和自然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主要表现在:1.天人合气,我国传统科学中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气,而气又分为阴和阳,所以就有“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说法,因而天地和人都统一于气,只是处于气的演化过程中的不同形态。2.天人同构,也就是说天人在结构上具有相同性。古代的医学家将各个人体视为小宇宙和小天地,同天地和宇宙相应进而同构。凡是天地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人类的身上都有相应的器官、部位和功能同它相应,如果天地自然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就会发生一些变化。3.天人同理,也就是说人和自然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会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各个时代的医学家都吧阴阳变化的规律、五行运行的规律、太极的规律当做人和自然共用的的普遍规律。

有了以上三种理论,中医学在进行构建的时候,就会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着眼,利用气作本体,将阴阳五行作为结构模型,这样就能把人放在自然的时空当中进行考察,从而有效建立人的生理和病历模型,然后找出相应的治病方法和原则。在中医学中,保健的前提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人们生病的原因就是天人系统失调导致。

天人合一的整体医学观念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当做基础,在宏观的角度上认识并控制人体,有及其深刻的合理性,蕴含着朴素的系统思想的萌芽,在早期的医学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生态医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等在现代医学当中也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观念过分的强调了认同自然的统一,没有关注到人体的差异性,更没有实践研究,所以使得中医学的理论具有相应的模糊特征和思辨色彩。

(二)中医学具有崇古尊经的价值观

我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了我国才传统文化具有崇古尊经的价值理念,同时还具有追求同一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深刻的影响了中医学。黄帝和神农氏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但却被我国的医学家尊为医门的圣人,后来的张仲景又被尊为“亚圣”,他著的《金匮》《伤寒》等被中医学家奉为经典。也正是基于此,几千年来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缓慢,基本没有范式革命。一旦某位医者提出了反对先贤医学的观点,不但不会被接受,甚至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所以在当今,要想积极发展中医学,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对医学经典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推动我国中医的发展,积极创新,勇于批判,为中医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三)中医学具有重神轻形特征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是重道轻器,这种价值观反映在医学中,就形成了重神轻形的特征。在中医学的方法论上,神比形更重要,那些掌握形的只是初级大夫,掌握神的才能称之为名医。脏象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虽然历代都有对人体脏器官的描述,可是在中医中的脏腑功能却不是或者说不是主要从这些描述中得出的。所以中医学在诊断人的病情的时候,主要观察的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不是具体器官形态实质的改变。这种方法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使中医学变得神秘起来,例如经络、脉象、命门等有无和定位的争论,这些名词是一种功能但不是概念,并不是从相应的结构的分析中得出的功能,而是从功能来对结构进行“虚设”。所以,必须从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着手,才可以合理解释和科学研究这些概念及理论。

(四)中医学具有得意忘象这种思维境界

象和意属于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一对意识范畴。“医者意也”就充分反映了得意忘象这种思维特色。通常情况下,中医都是通过“象”,也就是人体功能的外在表象对人体进行相应的认识,然后以象作为基本来构建人体的生理病理模型。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由此可知,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人体的本质,所以必须经过“忘象”这一过程,才能“得意”,这样就能抓住人的本质。中医学的临床诊断主要以象、言作为基础,通过问得到言,通过望、闻、切得到象。再通过得象来忘言,这样得意忘象的思维过程才能够更加正确和辩证。

    通过相应的得意忘象、忘言,从而追求直觉的体悟,这种思维境界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激发医生思维的想象和灵感,有较好的创造力。在比较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宏观的角度把握人体,从而揭示出独有的人体奥秘。可是这种思维没有严密的逻辑,没有相应的实证分析,因而具有臆测性、模糊性和或然性。

二、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

要想研究中医文化,必须以我国的文学、哲学、史学为基础,将我国的中医名家、点击、文物、史迹当做对象,来研究相应的理论及规律,思想和观念、名家风范等等,促进中医文化的发展,推动我国中医的进步。

一般情况下,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以仁、和、谦、诚作为主体的一种文化理念,以精、慎、严、廉、作为主导的一种文化实践和以美、雅、馨、便最为主线的一种文化环境。在中医文化中,理念是根本,体现的是中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最为重要,可以充分表现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环境最为直接,体现的是中医学的民族性特征,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核医学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中第五篇医药、卫生类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所收录的26种期刊为研究对象。

1.2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2014年4月通过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分别对26种杂志名称进行搜查,发现自建网站的对网站基本信息进行统计。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等搜索各杂志自创刊以来至2013年的所有数据信息,包括载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量、影响因子、H值等进行下载统计分析。本次分析以CNKI数据库已收录信息为准,期刊的序号依照要目总览的顺次排序。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主办单位:26种期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有4家,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主办的有13家,其他学会主办3家,其他单位主办6家。创刊时间:50年代创刊2家,70年代创刊5家,80年代创刊15家,90年代创刊4家。出版刊期:旬刊1家,半月刊3家,月刊13家,双月刊9家。核心期刊次数:6次入选核心期刊的12家,5次入选3家,4次入选3家,3次入选的4家,2次入选1家,3家期刊首次入选。

2.2期刊网站建立情况期刊网站的建立是顺应现代互联网社会的需求,是期刊功能的延伸,以期实现期刊编辑办公自动化,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医学、卫生学类26种核心期刊中有19家已建立了独立域名网站(不包括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大型期刊数据库上网),占73.1%。期刊网站上刊登的信息和功能一般包括期刊介绍、编辑委员会介绍、稿件在线处理、期刊在线阅读、新闻公告、联系方式等。17家期刊已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查稿”等稿件在线处理功能,方便了作者与审稿人员。19种期刊网站均期刊目录,包括往期及本期目录。13家期刊全文,占68.4%,其中7家实现全文开发存取,有调查表示,科技期刊实现开放存取(OA)可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另有6家网站通过链接CNKI或是办理会员等方式,付费阅读,。

2.3期刊的载文量情况载文量作为期刊计量学指标的基础和基本参数,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有时也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对CNKI收录的26种期刊的载文量分析,发现总载文量、年平均载文量最高的为《中国妇幼保健》杂志,分别达到26万多及900多篇,为旬刊出版杂志;期平均载文量最高为《现代预防医学》杂志,为半月刊出版杂志,高达84篇。总体分析,半月刊杂志期载文量较高,平均为78篇;月刊杂志期载文量平均为39篇,双月刊杂志期载文量最低为32篇。

2.4期刊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被引频次是指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论文的被引用和被下载均应作为衡量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3]。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被引频次最高杂志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接近13万次;被引频次在5~10万的有5种杂志,被引频次<5万的有20种杂志。下载频次>100万的有6种杂志,30~100万的有14种,<30万的有6种。

2.5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该指标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级指标。通常认为其值越大,该期刊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经查CNKI数据库,26种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最高值1.133,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影响因子在0.8~1的有3家,0.4~0.8的有14家,<0.4的有7家。

2.6期刊H指数期刊H指数定义为:某一期刊在一定的引文时间内,有h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用了h次,自然数h即为该期刊的H指数[5]。从定义可以影响期刊H指数的因素为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对应论文的引证频次,也就是说,期刊H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论文的质与量[6],H值越高,表明该种期刊的影响力越大。目前H指数在科技期刊评价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研究学家认为H指数在期刊评价方面有其特质,有其独立性[7]。从表3中可以看出,26种期刊H指数跨度比较大,数值从26~9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H值最高,分别为92、91。26中期刊中H指数>60的有4家,40~60的有14家,<40的有8家。

2.7期刊文献主要专题的被引频次通过CNKI中国学术文献参评价考系统,按学科对26种期刊进行被引频次情况搜索分析。选择医药卫生科技学科,选择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医药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5种主要专题进行搜索,对总被引频次前5位的期刊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下载分析,见表2。其中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题总被引频次最高为《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医药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专题总被引频次最高为《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专题最高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临床医学专题最高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基础医学最高为《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在各专题中的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说明其在我国预防医学、卫生学领域内的重要地位。

核医学论文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2006年1月~2010年收治的因诊断不明而行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的98例患者。该98例患者在诊断前均未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有72例男性、26例女性,男女比例为3:1;年龄为13~78岁,其中有6例年龄在20岁以下,50例在20~40岁,20例在41~60岁,12例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45.2岁。

1.2主要症状

在本组资料中,有36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9例咯血,12例咳嗽伴喘息,27例发热伴咳嗽、咳痰,10例单纯发热,4例无症状但在行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咳痰量:咳脓痰:>200 ml/d 8例,10O~200 ml/d4例,<2100 ml/d 63例;咳黄痰10例;咯血>1 000 ml/d 1例,1DO~200 ml/d 7例;无痰5例。

1.3胸部X线表现

病变分布:双侧28例其中伴纵膈结节影 6例,单侧59例:X线阴性11例。X线改变类型:肺部块影38例,肺部片影34例,肺不张14例,肺门阴影增大6例,双肺弥漫性病变3例,肺纹增粗3例。

1.4肺结核检查前的实验室检查

本组资料中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的患者有48例,(l~3)次/例,平均2.2次,在这48例患者中有8例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痰涂片阳性率为16.7%。另有13例患者作痰涂片恶性细胞检查l~3次,其中有2例患者由此找到癌细胞。

1.5 确诊前诊断及病程

在该98例患者中除31例FB查前疑为结核外,有40例患者在门诊或临床分别诊断为肺癌,占48.8%;33例诊断为肺炎,占33.67%;9例支气管扩张,占9.18%;10例块影待诊,占10.20%;其他6例,占6.12%。本组资料中患者病程为1个月~2年。

1.6方法

采用Olympus FB—B,型纤支镜,按常规进行检查,若发现有异常则对其行活检或刷检,其中有部分未作活检;未见异常的患者则根据X线胸片提示进行相应的叶段内深入刷检。将进行活检的组织送病理科,刷检涂片送呼吸内科实验室,分别进行抗酸染色及瑞氏染色检查。

2结果

2.1病变部位

本组资料中有21例患者是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77例患者肺结核。其中有13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在右中叶,是主要的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部位,另外8例为左舌叶;右下肺是肺结核中最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占33例,其次,有26例为右上肺,18例为左下肺。

2.2纤支镜下所见

充血水肿69例,分泌物增多31例,管腔狭窄29 例,开口变小20例,管腔内见有坏死组织者15例,溃疡糜烂者9例,有肿物阻塞者11例,有散在出血点及凹陷性疤痕、问嵴增宽各8例,腔内有隆起者8例,有黄色小结节者7例,黏膜肥厚肿胀6例,有干酪样物2例。镜下无任何异常者7例。

2.3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FB)活检送病理榆查,在镜下见类上皮细胞、朗罕氏细胞或有干酪样坏死物构成的结核结节的患者有76例,未见腔内异常而只对其行刷检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的患者有22例,行2次活检才确诊的患者有14例,行3次活检才确诊的患者有1例。对本组资料的98例患者均行支气管刷检涂片,但找到抗酸杆菌的患者只有27例。

3讨论

核医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5-04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errors in sports medical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ZHANG N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mistakes commonly seen in the writing of sports medical research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in recent years: 1)the pision of experiment groups was irrational; the selection of testees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homogenEity; 2)the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f multiple sampl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multiple t tests;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was wrongly used for multip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irrational; 3)data type was wrongly judged, thus a wrong quantitativ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he test of two sample rat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the t test of two samples.

Key words: statistics;sports medicine theses;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结果科学性、可靠性的有力保障。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通过论文可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也便于查阅者的了解、评价和引用。因此,在论文中要完整、准确地进行统计学内容的表述,以展示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运动医学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仍相当严重,其中实验设计和统计资料的应用上最为突出。本文介绍论文中出现错误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正确的统计学内容表述,以便供广大运动医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1实验设计方面的问题

1)实验分组不合理。

例1:《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控制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实验研究》[1]一文中研究对象为:西安市碑林区某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77人年龄40~65(55.35±7.26)岁。按照接诊顺序将入选MS患者随机分为以下2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

该文作者所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跨度较大(40~65岁),因为年龄的不同机能的代谢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不能认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总体。把他们随机分入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参加试验,两组之间的可比性可能很差,其结论的可信度很低;如果,按年龄段分层随机化,组间的均衡性要高得多。

2)受试对象的选取违背同质性原则。

例2:《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2]一文中对成都市老年大学、锦江区老年活动中心,随机选取离退休5年以上,年龄65~75岁之间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她们的年龄段将活动类型分为:为队、曲艺队、门球队、舞蹈队;测量指标为: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

从一般的常识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利于其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指标向好的方向发展。原作者所选取的活动类型为:、曲艺队、门球队、舞蹈。其中是一种智力游戏和身体运动没有什么关系,而曲艺,门球,舞蹈主要以身体运动为主(曲艺有利于人体的肺活量的提高)。所以原作者在试验设计时违背同质性原则[3]。

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遵守3大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对照原则:要确定处理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如无对照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分组时有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照原则要求处理组和对照组除处理因素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应力求一致(即齐同比较或有可比性)。随机原则:是使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分组处理时具有相等的机会,以减少偏性,使各种因素对各组的影响保持一致(均衡性好),通过随机化可减少分组人为误差。这是对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重复原则:是指可靠的实验应能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出来(重现性),这就要求实验要有一定的例数(重复数)。因此,重复的含义是重现性与重复数。重现性可用统计学中显著性检验的值来衡量其是否满意[4]。

2定量资料统计分析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2.1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错误应用多个t检验

例3:《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5]一文中,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运动训练组和大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大鼠进行自由饮食和自由饮水;运动训练组动物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游泳训练。有氧运动(游泳)、运动后2周和运动后4周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以及实验结束时(运动后6周)断头取血,分别做血糖、血脂和有关凝血指标的测定。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

这类错误是定量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错误,而且是原则性错误,会增加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6]。案例(原)表1资料为对照组、小运动组、大运动组不同有氧运动时间对大鼠血清LDL水平的影响,原作者用t检验分别对各组均数逐一进行比较。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期间血清LDL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运动组大鼠随着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清LDL浓度逐渐降低,至第6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期(第4周和第6周)小运动组大鼠血清LD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是对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当对两个以上的总体(样本)均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时,如果用t检验,4个总体(样本)均数则需做c24=6次可能组合的检验。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则将降低统计结论效度。所以,两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t检验,两个以上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方差分析。

2.2处理多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误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例4:《不同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7]一文中,实验目的为:观察补充复方阿胶中药与补充铁剂营养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以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每只体重约300 g,随机分为4组,C组为安静对照组(n=8),E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n=8),ENⅠ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阿胶营养补充组(n=8),ENⅡ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铁剂营养补充组(n=8)。然后ENⅠ组和ENⅡ组营养补充4周。实验结束后24h内处死。结论:9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的显著性下降,引起运动性贫血,但血液铁代谢无显著变化;补充4周复方阿胶中药制剂或铁制剂,提高红细胞相关指标,改善大鼠运动性贫血状况。数据统计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中one-wayANOVA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原文采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合适,仔细考察各处理组之间的关系有:是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是否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两者都能促进RBC生成,增加Hb含量的物质,在本研究中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因素),原文在固定一个因素于某个水平下观测另一个因素的作用,这种做法割裂了实验设计的整体性。正确的做法是,先从专业角度上分析二个实验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是否存在二个因素有主次之分、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等情况。也就说对事物的影响只考虑施加了一个条件(因素)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施加了2个以上的条件(因素)为多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是多因素方差分析还要考虑施加的条件(因素)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主次之分。具体看(原)表2资料,施加了两个条例(因素)即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然后考虑两条件(因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2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应采用交互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此定量资料为宜。

2.3统计方法不合理,每一种统计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

例5:《高脂饮食对大鼠脂肪组织脂解调节因素的影响》[8],原文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对(原)表3各组FFA浓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个总体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要求方差齐性。方差齐性实际上是指要比较的各组数据分布是否一致,通俗的说就是各组是否适合比较,一般的经验是如果在比较的各组中,如有一组的标准差是另一组的一倍时方差不齐性的概率较大。在做方差分析时,做方差齐性检验主要是确认数据的合理性(不具相关性)。对(原)表3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发现C组与OR组及OB组FFA浓度指标不能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故不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可以先进行对数、倒数或函数的转换,选择适当的转换形式,直到齐性检验变为不显著(不相关)。如果还不行就只能用非参数的单因素分析。

3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3.1误判资料类型,而误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例6:题目:《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观察研究》[9]原作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是: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各症状按症状轻重不同采用“半定量”计分法,按程度进行分级和计分,共分为4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6个月的传统体育锻炼实验,症状计分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A组心悸、耳鸣、失眠症状外,3组均能改善老年知识分子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P

统计资料常常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大类,所谓定量资料是指对每个观察单位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如身高(cm)、血压(mmHg)、脉搏(次/min)、红细胞(104/mm-3)转氨酶(酶活性)等,都属于计量资料。而定性资料是指记录每个观察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和性质[10]:如血型(A、B、O、AB)、职业(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性别(男、女),等等。本资料观察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这里的0、1、2、3、4代表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属于定性资料中有序资料,(如:无、轻、中、重;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但原作者却错误地将其判断为定量资料,表的标题后括号内写 ±s的形式,表中给出也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数据。一般来说,t检验仅适于分析来自“单组设计、配对设计和成组设计”的定量资料,用分析定量资料的方法分析定性资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判定统计资料的类型是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的首要前提[11]。本资料属定性资料,应根据分析目的,合理选用适合此类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如Riditi分析或者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

核医学论文篇6

1.2教学内容单一,禁锢学生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陈旧,实习内容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搬,这就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思维非常局限;活跃的课堂可以让思维和教、学共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核医学教学应当采用更为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教学形式机械,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授课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教室,除了听教师讲课就是看教师操作,处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缺乏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达到核医学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核医学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核医学发展的需要。

2创新核医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2.1是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的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来研究与实践表明,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要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核医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摈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光传授给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思维,敢于创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为核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2是对核医学教学方法的大胆探索和改革

核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奉行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难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应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核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终制约核医学的发展。

2.3为核医学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突破旧的教学方法,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对高等核医学教育来说,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良好途径,又能提高核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一是能提高核医学的教学水平;二是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的核医学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医学的长足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核医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在核医学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三大影像技术相结合”、“课程建设、素质教育、协作精神相结合”、“三大能力培养相结合”、“三大电子教学产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1将“三大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核医学教学中,体现了核医学综合性学科的特点,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三大影像技术相结合”就是影像核医学与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相结合,能够突出现代“学科间相融”的教学思路[3]。让学生了解核医学不是单独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将实践教学运用于课堂,多给学生观摩和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更能加深对其它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将“课程建设、素质教育、协作精神”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核医学教学中,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科学性,以期培养学生具有改革创新能力[4]。这一教学方法首先能够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对培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联想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核医学论文篇7

1.2面部特征颅面形态与遗传高度相关,但是目前对导致群体中面部差异的基因了解很少。随着Paternoster等[13]对15岁的青少年的研究发现,与Waardenburg综合征相关的基因PAX3中的rs7559271和rs1978860在面部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无唇裂与腭裂(NSCL/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研究发现,鼻距与颧距是面部特征很好的特异性识别标志,但是没有发现特异性的SNP。随后,对五个候选基因(PRDM16,PAX3,TP63,C5orf50和COL17A1)的研究,仍然未能找到相关的SNP位点,却为未来的研究开启一个新起点。到目前为止,这些PISNPs还不能提供犯罪嫌疑人个体较为具体的面部特征,但是可以根据这些局部预测的外部可见特征排除案件中的无关人员,将有助案件侦破。

1.3身高在成人中,成千上万个常见变异基因至少位于180个座位子中。但这些突变基因也只有不到10%的身高变异的表型。且有些SNPs是无法通过GWAS获得,因为只具有微小效应的SNP无法通过严格的显著性检验。Yang等[17]人发现,所有SNPs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45%的有关身高的基因突变。而且他们发现,余下的遗传度可能是由于本质的突变与基因型SNPs间不完全的连锁不平衡引起的。早期通过对高加索人的GWAS研究,识别了47个座位子的SNPs,但也只能解释不到5%的观察到的表型变异[18]。Lei等[19]研究发现,对于中国人,与身高最有意义的SNP(rs10816533)位于基因ZNP10第一个内含子中。虽然目前还不能建立关于身高预测的SNP模型,但随着更多有关身高SNPs的发现,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4年龄当前法医工作者可以通过检查牙齿以及测量骨骼来判断个体年龄。但是对于仅有的DNA证据,预测其所有者的年龄有两种办法。其一,通过反映线粒体DNA缺失造成的DNA损伤积累来预测年龄。其二,通过每个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变短来预测年龄[20]。但是要把以上两个方法运用于实际,还有以下困难:(1)基于克隆扩增来计算线粒体的缺失很困难;(2)扩增过程中假阳性的出现,会干扰实验结果;(3)DNA容易降解,影响端粒的平均长度,造成实验误差;(4)端粒的耗损速率取决于个体特性。这些原因导致端粒目前还无法用于估测人类年龄,但为年龄的预测提供可能。

1.5体重环境导致肥胖的作用明显,但是基因的成分可以解释高达50%—70%的体重突变。体重的调节和稳定被认为是与三个因素有关:食物摄取、能量分配以及脂肪形成。与这些因素相关的基因有:(1)涉及编码食物能量摄取的基因:瘦素以及其受体基因(LEP,LEPR)、阿黑皮素基因(POMC)、黑皮质素-Ⅳ受体基因(MC4R)、前蛋白转化酶Ⅰ基因(PCⅠ)、神经肽Y基因(NPY)、生长激素释放肽受体基因、涉及挑食的基因;(2)涉及编码能量消耗的基因:B2型肾上腺素受体基因(ADRB2)、B3型肾上腺素受体基因(ADRB3)、B1型肾上腺素受体基因(ADRB1)、B3型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基因(UCPs);(3)涉及编码脂肪形成的基因[21]。由于体重受众多基因的调节,目前还无法确定相应的SNP。

2研究展望

核医学论文篇8

主办: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6455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美容医学

曾用刊名: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创刊时间:1992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医学论文篇9

(一)以蕴含故事的生态环境,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业归属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利用大自然作为教育的内容,通过持之以恒的自然环境教育,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关注自然、关心周边事物,树立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思想,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情操。现代大学都有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生态环境同样渗透教育的价值取向,要发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陶冶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医学院校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针对医学的使命和特点,打造具有关爱生命、散播至善情怀的特色校园风景,让学生感受“一栋建筑、一个故事”“一片园林、一种使命”的责任意识。医学院校在进行校园环境绿化过程中,应建设一片集价值观念和休闲怡然一体的杏林,通过杏林故事的述说、校园碑刻如“视彼儿女,犹我兄弟”“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等书法文字的展现,让学生明白杏林与医学事业的关系,诠释杏林故事渗透的深刻哲理,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成就感,催动医学生为民族、为国家作贡献的心理动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深入医学生的心田。(二)以常设性典礼为依托,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仪式渗透性。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现代大学,典礼作为一种常设性仪式,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每种仪式的背后,都有一个体现了文化核心信念的寓意”。大学生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开学典礼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开启人生航向的指明灯。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开学典礼对其人格塑造、职业成长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典礼中的演说和仪式能够向学生传授价值观、人生观的理念,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学典礼中的重要一环“医学生誓词”的宣誓,其中“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等誓言的表达,既体现了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又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等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大学里重大活动的庄严升旗仪式中,师生穿戴的礼仪规范,自然会引发大学生对国旗、国歌的价值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国歌和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被运用,从而实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使得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感受着国家的在场”。通过升旗仪式,学生能进一步学习、掌握国家的兴衰史,知晓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形成理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强化。(三)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内在性。大学校园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在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弘扬、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在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举办讲座等,讲述护士节的来历,阐释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从而诠释不论贫贱、关爱他人的和谐理念,使得在当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广西教育412017.1医务工作者可以用爱心去关爱患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公正”的内在含义,让他们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论其出生、民族、地位、信仰,都要一视同仁。对于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中的敬业精神,让学生体会“敬业”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个岗位的具体行动中,让青年学生理解责任和担当的使命。纪念护士节还可以采用演讲、歌咏、舞蹈等比赛形式。演讲内容的写作、演讲思想的表达应围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来展开,歌曲、舞蹈的选取应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使学生懂得如何合作、如何表现正能量。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把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讲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教育是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于一体的高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医学人文科学蕴含了医学价值观、医学法律规章、医学追求等要素。“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骨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概论”课教学中对医学生讲授“文明”的内涵时,特别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渊源、表现形式、职业表征等,结合医学现状,指出必须摒弃医疗行业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看病不看人”的“非文明”现象,提出医务工作者文明举止、言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医务工作者将“文明”的观念内化为执业认同,外化为职业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化。医学专业教育侧重医学思维、医学理论、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培养和传授。医学专业教育追求的“求真”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精神融合才能实现大医卓越的本色。在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尤其针对病人的个例特征时,医务工作者需要涵养精诚的职业品格,以“文明”的眼神、语言作载体,接近患者、了解患者、同情患者,形成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提高获知病情的全面性、准确性,更能对症下药,展现医学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二)把专题教学与自主授课有机结合,拓展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院校“概论”课教学既需注重专题教学,亦需运用自主教学。专题教学主要突破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自主教学让学生拓展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专题教学既注重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又紧密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讲授与医学生相关的理论侧重点。例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讲授中,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等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战略意义进行专题教学要讲解透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阐释,指出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的富裕、政治的民主等,还包括人民的健康,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些专题教学内容结合医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拓宽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把握“中国梦”包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层基本含义时,将人民幸福的内容具体化,将医学生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所应秉承的责任与义务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讲授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理论传输与价值塑造有效结合,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概论”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授课,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自主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选取某个章节的某个内容进行分享,自主授课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医学特点拓展知识,例如在进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主授课中,学生需要联系专业特点,指出医疗卫生改革为推动医院和健康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的内涵,这些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现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理解。(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干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把理论讲透。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容时,要作横向比较,把社会主义的“自由”概念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指向对象做一个全面的对比,揭示西方自由的虚假性和根源性,让学生学会分析鉴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论”课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中的内蕴性,形成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养。医学院校在“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可安排学生结合专业实际,到医院、社区、学校、工厂、农村参观、考察、调研,尤其针对当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展开调研,并结合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卫生下乡等活动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进行梳理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医疗卫生事业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医疗工作者如何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身对患者的呵护,增进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将医学生的专业特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进一步理解和辐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运用灵活性的教学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中,既要注重课前的氛围营造、课堂中方式方法的运用,又要注重课后考核方式的灵活,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力所能及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统一。(一)收集分享榜样事例,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德榜样是医疗行业中以突出的执业善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值得和可供医务工作者学习效仿的职业贤者。医德榜样需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厚的学识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博大的仁爱之心。医德榜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也是个人的德。在“概论”课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课后教学环节中把收集分享榜样的事迹作为课程组成的一部分。白求恩精神的宣传教育曾影响了几代中国医学人,但身边的医德榜样更具说服力。大学生收集医德榜样的过程,也是解析、学习医德精神的过程,“榜样教育的原理是个体内部潜在行为被榜样的外部激励唤醒,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提高”。医学生通过与榜样人物的近距离接触,与他们平等对话,通过了解医学名家的成长经历、倾听名家的真实感受、接受名家的品格影响,树立成就“精诚”的“大医”品质。医德精神是在医学执业行为中展现的真善美,“真”昭示了医学科学价值,“善”彰显了社会伦理的职业化,“美”提供了人性和谐的价值。医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榜样的言谈举止,修正自己的不恰当的认知,加强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不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如屠呦呦作为医德榜样,教育了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敬业、勤业、乐业就会有收获,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正”“和谐”“敬业”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正能量作用。(二)参加医疗下乡活动,体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大学生的下乡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耳闻目睹、情感碰撞中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启发他们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体会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离实践教学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容易形成知行不一、“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不知所从”的窘境。医学院校的“概论”课教学,借助假期开展的“医疗下乡”实践活动,在医疗卫生状况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医疗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医学生从多维度、多渠道了解社会,增进他们的怜悯、恻隐、关爱、助人的情怀,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爱国要爱民、爱民要亲民、亲民要贴民”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友善”的具体化、细微化。这些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在体验中选择,并不断固化的过程,是经过实践体验后“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医学生结合专业的实践活动中,在自我感受中更易形成可以感知和达致的信条和规范并内化于心,在以后的从业生涯中更加坚定和笃定这些理念和信条。(三)贯通见习实习过程,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要把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大学生的执业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临床见习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借助带教老师的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职业行动中。在见习实习中,医学生亲赴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触,调查病人所思所需,激发学生的价值情感,不断思考、调整自身的服务理念,增强辨别善恶是非和尚德精技的能力,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病人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凸显“精益求精,济世救人”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的执业奠定高尚的职业情操,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敬业”“友善”的价值追求,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言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教学过程,需要把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认知、领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渗透到职业行动中。

作者:刘胜良 单位:桂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朝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168

[3]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63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5]共建共享健康中国[N].人民日报,2016-08-21

核医学论文篇10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这两部经典各30卷,内容互补,珠联璧合,被人们誉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 书[1]。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医学研究与发展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伴随着中医基因组、循证医学、"系统生物医学"以及"生物信息与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宏观整体认识生命现象和个体化医疗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深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文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2004~2013年10年的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及部分其它期刊共计1600余种期刊为数据源,进行《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研究的信息计量学分析。作者以"千金and方"为检索表达式,检索入口选择"全文",时间范围为2004~2013年,共检出文献1220篇。根据方剂学和信息计量学的特点及要求,作者选取与历代方剂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共1062篇为研究对象,用信息计量学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规律,为今后历代方剂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统计与分析

2.1论文的年度分布,见表1。

由表1可见,2004和2005年发表的论文相对较少,从2006年开始发文量明显增加,2006年达到99篇,是2005年的3倍,经调研发现,该期间中医药学术期刊不断扩容,发行周期逐渐缩短,使得论文数量大幅增加。2007~2012年6年发文量持续稳定增长,这说明历代方剂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2]。这期间与《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研究成果也随之增加,表明历代方剂研究工作仍具有较强活力。

2.2论文的主题分布 《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相关学术论文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4],研究主题十分广泛,涉及面较宽。对我国历代方剂研究领域论文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及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认清当前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指导今后的研究[3]。作者在《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相关论文中共提取关键词2931个,进行分析后归纳为1599个,其中频次超过10次的19个高频关键词分布,见表2。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类发现,论文研究主题主要涉及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养生、中医医史文献以及《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中传统方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尤以中医妇科学和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居多。

2.3核心作者分析

2.3.1核心作者产出能力分析 在学术期刊上的发文量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指标,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科研成果较多的学科带头人。根据罗特卡和普赖斯对科学家的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研究,为N篇以上的作者为该学科的杰出科学家,即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N=0.749■。该式中■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5],见表3。

由表3,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凤老师,共发文15篇。按赖普斯公式计算得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为3篇。在1062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明晰的有1046篇,作者共计943人,其中发表3篇以上论文作者共有7人,占作者总数0.74%,共43篇,占总发文量4.05%。这说明研究《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的核心作者群产出率较低,与普赖斯教授提出的50%的结论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发表相关论文作者很分散,因此可能对结论有一定影响。

2.3.2核心作者的年龄分布 在表3中,我们找出了总数排前4位的作者7人并通过网络调查获取了他们的基本信息。他们大部分是中医文献学等研究领域资深学者。核心作者共发文43篇,人均6.14篇。从核心作者年龄分布上看:20~39岁的有1人,占总数的14.29%;40~49岁的有2人,占总数的28.57%;50~59 岁的有3人,占总数的42.85%;60岁以上的1人占总数的14.29%。可见,核心作者基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学者。

2.4论文的期刊分布 作者根据各中医药科技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发表《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论文的发文量进行排序,并按照《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的数据,将发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依次排列,见表4。

由表4可见,10年间我国《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研究的1062篇论文分布在公开出版的253种期刊上,载文量处于前3位的期刊分别为《陕西中医》、《中医文献杂志》和《内蒙古中医药》,刊载文章多集中于中医医史文献和中医临床医学领域,占发文总量的6.40%,共68篇。这说明了在历代方剂研究及应用领域,此类期刊给予了相当重视。另一方面, 在253种载文期刊上,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为代表的祖国传统医学期刊占18种, 共295篇。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祖国传统医学期刊为历代方剂的主要发表期刊[6]。还可看出,发表历代方剂研究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很集中[7]。《时珍国医国药》位居第一,其余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依次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新中医》、《陕西中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四川中医》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这7家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高于2012年中国医学刊均被引频次:5263次[8],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在发表相关论文比较集中的25种期刊中,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4种学术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高于2012年中国医学刊均影响因子:0.571。这说明相关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学术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讨论和建议

3.1当前《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与《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相关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我国该学术领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3.1.1当前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学科交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论文主题分布可见,19个高频关键词的频次总计790次,占出现关键词的26.95%,其他的关键词则出现频次很低,十分分散。这说明虽然《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相关学术论文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但是这些论文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医史文献以及《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中传统方剂的临床应用等有限几个方面,涉及其他学科的论文发文量较少。说明近期我国历代方剂研究领域与相关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程度没有加深,研究范围还相对较窄。

3.1.2该领域中医传承面临的问题 由表3可知,我国研究《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论文的核心作者85.71%为40岁以上中老年作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前在我国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处于核心作者年龄趋于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

3.1.3 《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发表相关论文比较集中的25种期刊中,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4种学术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高于2012年中国医学刊均影响因子:0.571。其余21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低于平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相关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我国《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还有待于提升。

3.2对该领域学术建设提出参考性建议

3.2.1加快建设有利于交叉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 建议各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院和中医院等相关单位、部门尽快完善并落实有利于交叉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如学术组织建立与活动制度,鼓励学科开放的制度,吸引其他学科人才的灵活、优惠政策,跨学科研究项目组成员考核激励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交叉学科的实践向纵深发展[9]。

3.2.2建议成立部级的孙思邈学术研究会 建议成立部级的孙思邈学术研究会,在研究会统一指导下,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广泛进行多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

3.2.3营造有利于中医传承的法治和政策环境 当前,随着《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迫切需要研究这一领域学者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笔者建议尽快健全该领域学术研究体系,营造有利于中医传承的法治和政策环境[10],扭转该领域研究学者老龄化、青黄不接的现象。

3.2.4建议构建中医师承办班的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中医师承办班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医师承办班实行"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院校教育中包含师承,课程建设中着重经典,培养目标中突出临床"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中医信念坚定、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临床优秀、技能精湛的中医继承型、应用型的卓越中医人才[11]。建议通过中医师承办班不断培养优秀的研究历代方剂领域的青年人才,使该领域研究队伍不断有青年学者的加入。

3.2.5珍视中医药传统经典,以各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依托开展各类阅读活动。2003年11月份,在以"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第219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国内外近60位中医药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医发展的未来之路。会议上,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医的理论是在早期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然后形成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12]。从历史经验看,中医学发展必须按照自身规律,以中医系统理论为主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多学科相结合以求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于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作者建议,在各个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指导下,成立学生读书社团,并安排专门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医药经典著作,把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精髓,并应用于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思邈.药王千金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0.

[2]师栋楷,何小峰,袁芳.2002-2012年我国健康传播研究的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1):77-80.

[3]于琦,崔蒙.基于文献计量的温病研究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60-64.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428-435.

[5]赵良英.基于CSSCI来源统计学期刊的计量分析[J].统计观察,2012,(13):72-74.

[6]蒋业正,覃月秋.我国1994- 2003 年亚健康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6):60-63.

[7]杨红芸,孙波,王晴.17 种口腔医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75-78.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Z].2013.

[9]闫晓天,张怀琼,姚婕,等.对中医临床学科开展交叉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ECM,2012,(27):1-4.

核医学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c)-0148-02

Enlightenment of hospital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research

SUN Ping CHANG Hong QU Yunxia YIN Jia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iscipline establish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by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5 to 2010 by our hospital and studying the deep se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s. Methods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From 2005 to 2010, a total of 1 817 papers were published, of which 60 papers were included by SCI and EI and 104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China serial journals. The number of cited papers accounted for 36.29% of the total number. 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 were 3.37 times.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papers which published by our hospital is evidently growing, but the quality of papers still needs improv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nurture core authors and deepen the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医学领域中医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1],的数量和质量是专业人员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统计了医院被收录和被引用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相应文献计量学方面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5年1月~2010年12月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PUBMED”作为数据源,检索项为“作者单位”,匹配为“模糊”,检索词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资源范围为“全部期刊”。

1.2 统计学方法

本文将CNKI和PUBMED来源的数据按年份、按期刊、按第一作者在Excel分别进行分类汇总,再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核心期刊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2 结果

2.1 医院情况

发文总数统计分析是评价机构科研影响力最常用指标,医院2005~2010年情况见表1。总体呈增长趋势,但2007、2009年总数较往年有所下降。六年间医院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 817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篇,在中华系列杂志104篇,占9%。

2.2 医院论文引用情况

引文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独特研究方法,不仅用于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的评价,也可通过引文统计评价研究者个人的学术成就。表2显示,医院被引论文数占总数的36.29%,论文篇平均被引3.37次。

2.3 核心作者情况

核心作者队伍尚处于初步形成中,SCI、EI收录的60篇论文中共有41位第一作者,其中教授占87%,副教授占4.8%,主治医师占4.8%,医师占2.4%。博士占80.48%,硕士占12.20%,学士占7.31%。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论文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医院整体呈增长趋势,总体质量有待于提高,SCI、EI、中华系列杂志收录的论文有待于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论文被引量、被引频次偏低。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与学科发展不均衡有关,有的科室未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色,缺乏竞争力,部分医生未确定发展方向,临床科研和学术氛围尚不浓厚,核心科研队伍尚需打造,科研素养尚需提升。

3.2 核心作者群不够稳固

核心作者群发挥着学科导向作用,是学术科研的主要力量,不断地将学术科研推向新的水平。我院的核心作者数量偏多,核心作者群不够集中,不够稳固。核心作者既是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又负责临床和管理的各项事务,临床指标与管理负担分散了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时间和精力[2]。

3.3 科研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还须深化

信息是医院科研环境的重要资源,高效的“信息流动”对创新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表2显示医院研究人员吸收、利用文献的能力尚需提高,这与医院科研利用信息内容有限、信息处理手段相对落后,且各部门、各医院、各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有关,给科研工作获取资料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强化科研信息服务意识,组建医院科研信息网络,加强图书馆、信息中心服务功能,开展多样化信息咨询服务,并实现资源共享[3]。

4 启示

4.1 搭建科研创新人才成长平台,为专业人员提供动力源和创新空间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重点学科的水平和数量是一所医院科研水平、临床实力的重要标志。医院获得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9个。以重点专科为龙头,发挥优势专科的示范作用,推动全院各学科整体全面发展。临床专科进一步向亚专科发展,建立专科的亚专科病房以及亚专科治疗组,提高专科诊疗技术的专业性和领先性。培养亚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梯队,建立人才成长的平台,保证专科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医院领导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创新平台[4],使专业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发挥自各的特长和优势,撰写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论文,使医院科技论文在量的基础上有质的提高,提高医院在省内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知名度。

4.2 组建医院科研信息网络,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5]

通过院内网络,建立科研信息论坛、群、短信平台、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递[6]。医院设立专项资金投入,用于与大学图书馆共享、共建馆藏医学文献资源。将本院外网服务器通过光纤接入大学图书馆服务器,在本院通过新建的电子期刊阅览室、各科室的院外网专线均可直接检索下载医学文献资源。投入资金及设备,将医学文献检索功能延伸到我院职工的家中,为建立良好的临床科研环境提供基础保障。

4.3 延伸、细化管理,做好核心科研团队的培育

科研管理就是服务临床,调整思路[7],服务延伸、细化,用于科技论文管理的全过程。名家名师讲坛、医院学术活动的常态开展,广泛宣传科研信息[8],提高学术活动的临床针对性,营造学术氛围,更好地促进医院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不断完善论文综合评价指标,对科技论文的质量作出科学评价,增加核心期刊的奖励力度,激励科研人员探索深层次科学问题的热情[9]。我院临床科研创新工作中,博士学历的优势开始显现,中青年优势初显,做为核心团队的组织者,需要不断塑造外部环境,打造科研协作平台,促进科研交流、学术指导,塑造个人内在的科研素养[10],提升个人在科研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萍萍,朱晓琳.医院专业人员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10,6(23):430-432.

[2]周山,张在文,郭启煜.医院科研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1):89-90.

[3]李立宏,徐桂香,等.构建医患和谐:大型医院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的“三个面向”[J].中国医院管理,2010,11(30):85-86.

[4]Sanfilippo F.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0,153:383-414.

[5]Whittaker AA,Aufdenkamp M,Tinley S.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electronic documentation in a rural hospital [J]. J Nurs Scholarsh,2009,41(3):293-300.

[6]Gagnon MP,Desmartis M,Labrecque M,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J]. J Med Syst,2010,30:69-70.

[7]李彦兵,贾立辉,林杰.谈如何促进医院科研创新能力提高[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24):50-51.

[8]罗书练,郑萍.充分利用医学信息,提高医院科研创新能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28):158-160.

核医学论文篇12

 

一、培养目标、专业及年限

 

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

 

培养过程中将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临床轮转最为主要,同时注重祖国医学传统经典传承。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将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同时,鼓励且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培养。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全部年限不得超过6年。延期期间费用由个人承担。

 

二、课程学习与考核

 

课程类别包括学位课程和公共专业理论课程。学位课程以中医临床专业发展为导向,涵盖中医学专业必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突出对中医临床思维与诊疗方法的培训与强化和对现代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既符合国家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要求,又体现学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点。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组织课程的讲授及考核。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不少于21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语2学分)。

 

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为培训基地对规培人员开设的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由规培基地组织课程的讲授及考核任务。

 

课程教学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各培训基地应予以支持。课程考核采取笔试、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学位课程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公共专业理论课考核由所在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各门课程考核均为百分制,并以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三、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关住院医师培训的规定执行。临床能力训练第一阶段为通科能力培训(24个月),即在中医各相关专科轮转培训,主要对中医临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掌握相关的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专科能力培训(9个月),即在所学专业进行各专科培训,以强化各科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此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根据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每周跟师半天,累计每年跟师不少于30次。培训期间,可采用临诊抄方等多种形式学习指导教师学术思想、诊疗思路或临证经验。主要考核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实践操作及思维能力。最后,对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合格。

 

四、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在选题过程中,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进行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规划研究,鼓励研究生对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进行剖析研究。接下来进行开题报告及考核,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一学年进行开题考核,考核小组对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议。开题考核时应具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接下来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体现中医学独有的特色,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设计论文过程中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最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答辩过程将按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工作细则》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进行。研究生须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得《医师资格证书》 ,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提出授予专业学位的建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颁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五、分流机制

 

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某些不适宜继续按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

 

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学位课程的研究生不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要求延期补修相关学位课程、肄业或者退学,其中,补修相关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其他培养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并申请学位。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同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须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要求进行培养和管理。第三学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不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可准予其延期、结业或退学。延期培养期间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达到考核要求者,可重新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是,延期期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未达到考核要求者,只准予其结业。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其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对该研究生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但暂不授予其学位。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可申请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若研究生毕业后三年内仍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校则不再授予其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毕业当年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其他培养环节均达到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在一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论文答辩通过者,可补授其学位。

 

六、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