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7: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

篇1

开启电分析化学之路

1995年,罗细亮高考失利,面对高出分数线仅一分的高考成绩,他很是纠结。一心向往的上海交通大学肯定是无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去青岛化工学院(现为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报到。思量再三,罗细亮选择了后者,进入算不上一级学府的青岛化工学院。这样的决定对于当时那些建议罗细亮复读的人来说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如今的罗细亮来说却是他当年最正确的选择。

青岛化工学院是最早有硕士点的高校之一,可以继续深造。从大一报到之日起,罗细亮的目标就是深造,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人生轨迹。

学校并没有让罗细亮失望,他到校后发现,学校里的教授们教学水平很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时十分充足。不仅如此,青岛化工学院的老师们对学生们一向要求严格,罗细亮还记得,当时他的毕业设计把实验做坏了,为此挨了老师的不少批评,直到他把实验做得完美,才过了老师的那一关。“正是因为我在学校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日后,当我在南京大学读博士及国外做博士后时,我的动手能力比其他名校来的学生甚至还要强。”罗细亮回忆道。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罗细亮不忘初衷,决定考研,这次没有犹豫,没有怀疑,他直接考取了本校研究生,跟随当时的校长、知名的学者焦奎教授,开始从事电分析化学的研究。2002年,硕士研究生学习结束后,他听取导师的建议考取了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师从著名的分析化学家陈洪渊教授。从此,罗细亮牢牢的把握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接下来的2005~2011年间,罗细亮先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国家传感器研究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院及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2月获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同年3月被美国匹兹堡大学聘为研究助理教授。

正当罗细亮在国外的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他接到了母校青岛科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希望他回母校工作,并申请山东省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饮水思源,不可忘本,罗细亮当机立断,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绿卡,辞去了国外的工作,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青岛科技大学。

享受科研之趣

科研路上总是层峦叠嶂,没有尽头。作为科研人,如果没有点执著的劲头,就意味着终有一天你会在某一个山头前停滞不前。而对罗细亮来说,他热爱科研,享受科研的乐趣,在科研的路上,执著地翻过一坐又一坐高山。

在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罗细亮在导师陈洪渊院士和徐静娟教授的指导下,开创了利用电沉积壳聚糖固定生物识别分子制备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在制备生物传感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生物识别分子的固定。实现生物识别分子简便、有效的固定,而又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其活性,一直是世界上众多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利用生物聚合物壳聚糖的电沉积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罗细亮率先提出了通过电化学沉积壳聚糖,用于同时或依次固定纳米材料和生物识别分子制备生物传感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生物传感器,简单有效且条件温和,普遍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该方法提出后在国际上广受关注,目前已经被中、美、日和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们所广泛借鉴和采用,成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物分子固定化和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之一。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发表的3篇主要研究论文至今已被他人引用超过500次。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美国一流大学马里兰大学Gregory Payne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他们发表的20余篇高水平论文里,高度评价了罗细亮的研究工作,明确表示罗细亮的研究工作是这方面最早的相关报道。2007年,罗细亮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被相继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之后,又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科研永不止步

罗细亮并没有就此止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2005年,罗细亮申请了国外的博士后,先后赴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跟随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Malcolm Smyth教授和世界著名分析化学家Joseph Wang教授,在分析化学领域深造。2008年,考虑到生物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结合日益紧密,而自己又缺乏生物的研究背景,为了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罗细亮又申请去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系,使自己的研究从化学和材料拓展到生物领域,有利于实现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

博士后研究期间,罗细亮在化学、材料和生物这几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突出的贡献是,构建了新颖的药物释放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利用碳纳米管内腔来储存和可控释放药物。

碳纳米管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由于它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药物可控递送和释放方面的应用研究广受关注。理论上,碳纳米管的内腔是储存药物的理想纳米胶囊,但是如何实现药物在碳纳米管内的储存和释放,一直是个没有解决的难题。罗细亮的研究实现了利用碳纳米管的内管来装载药物。储存的药物,通过简便的电化学刺激就能够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出来,而且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证实由此释放出来的药物仍然保持有药物活性。这是首次报道利用碳纳米管的内管来装载并可控释放保持有活性的药物,研究结果发表在本领域顶尖期刊生物材料上,并被美国能源部的能源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新闻报道,认为这项技术将有效促进神经控制可植入装置的发展。

罗细亮还发展了新颖的可控合成单根导电聚合物纳米线的方法,并研制了超灵敏的单根纳米线生物传感器。

利用单根纳米线来构建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装置或器件,是目前世界上众多科学家所努力的前沿方向,但是单根纳米线在可控合成尤其是操控上的困难极大阻碍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罗细亮制备了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其检测限低于1皮克每毫升,远远优越于其他类似的生物传感器。由于该传感器从合成到检测都采用可控的电化学技术,非常适合进一步研制超灵敏、集成化的纳米传感系统。

2011年,对于35岁的罗细亮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当年2月,罗细亮获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的高级玛丽居里学者;3月,罗细亮被美国匹兹堡大学聘为研究助理教授,进入大学的教员系列;8月,罗细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选聘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不同的机遇,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通常会让人难以取舍。然而罗细亮没有过多的犹豫,他选择了回国发展。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是他很早就形成了的一个朴素的观念。

2011年9月,罗细亮离开美国匹兹堡大学,回到了母校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不可避免会影响到自己的科研,为了把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罗细亮付出了几倍于别人的辛劳。他克服种种困难,从零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培养自己的研究生。同时,利用与国外的联系,罗细亮积极开展对外的合作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回国后的3年时间里,罗细亮基本上没有完整的节假日。3年过去,罗细亮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地发展壮大,并在生化分析领域开展了比较有影响的研究工作。尤其重要的是,罗细亮首次构建了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抗污染生物传感器,推进了可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直接测定的实用型传感器件的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含有多分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典型综合学科,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开设。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包装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包装人才的需求,而包装工程专业在国内开办时间只有20多年,发展时间短,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①如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包装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是包装工程专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包装测试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包装材料学及包装工艺学后,学习对包装材料的物理、力学、光学等性能进行测试。也包括对制成包装产品如瓶、罐等具体形状的包装容器之后进行测试,都属于本课程的范畴。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②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时数少,34学时,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合理分配学时,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提升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考虑到目前社会对于包装人才的需求,在其职业能力中,包装设计是其主要要求,而包装测试则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规范操作和数据分析,如能够独立工作,熟悉包装测试要求,会独立完成包装测试评价工作,分析物理性能、运输模拟包装测试等。依据客户要求,按照标准包装测试有效地完成包装评估工作,向其主管明确指出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并可以提供相关改进建议,按要求写出测试报告等。④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以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已经介绍过的内容为主要切入点,只是略微介绍其在包装测试中的应用领域。而将主要精力集中的纸、塑、金属、木、玻璃、缓冲与运输包装的包装材料测试及容器测试原理及方法的学习上。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后,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很容易上手包装测试工作,而且不局限于某一型号机器。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包装测试有许多本身就属于工厂实际应用的案例可以用来进行讲解。如某包装材料厂生产的化妆品纸包装盒在交付客户后发现最后产生霉变,导致化妆品内包装受到污染而无法销售,必须退货处理。在作为案例分析的时候,就要对内外包装材料进行卫生、安全性测试,考察其霉变发生的原因,部位。测试结果表明,是内包装本身引起的霉变,从而使得外包装纸盒的生产厂家避免了经济损失。在另一案例中,⑥某厂生产的分体空调在发货到外储库后发现外包装箱变形问题严重,5000 台产品其中包装箱不良达到300 台。随即对包装箱进行了单品确认,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对内径尺寸、表纸等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纸箱经第三方根据国标进行了评价,纸箱合格,然后对公司内的码放及存储进行了确认。厂内新包装纸箱在厂内码放7 层放置2个月未发生变形等不良。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包装测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管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从摘要、关键词、正文到参考文献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学生从形式上受到一次毕业论文前的文献调研、论文撰写的强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学生对目前工业应用的一般测试设备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和归纳,将所看到的、所关注的测试方法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4 结语

包装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涵盖面非常广,学生在大学四年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其动手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这中间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相关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使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这一理念作为教学目标,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包装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2012AA 092301),上海海洋大学“085”工程建设项目

注释

① 迟建,于志彬,陈志周.包装测试课程体系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51-354.

② 李凤林.淀粉深加工技术课程建设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1):87-89.

③ 张兰知.热学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体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5.25(4):98-99.

篇3

(试行稿)

为提高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遵循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参照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与要求,特制定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要求。

一、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结构一般由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为了加强并体现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论文在用A4纸打印、编排装订成册时,其格式顺序应依次为:(1)封面(2)关于南开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声明(3)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4)目录(5)正文(6)附录(7)参考文献(8)致谢(9)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10)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11)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及打分表(12)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及打分表。

(1)~(8)必须由学生独立写作完成,并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审查。

(9)~(11)必须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院办公网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线填写提交、审阅。

(12)在学生完成答辩后3日内,由各系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秘书在线填写提交。

(9)~(12)由教学办公室负责统一审查。

学生应在在答辩前一周将毕业论文(1)~(8)项打印成册(1本),送交答辩委员会秘书,由答辩委员审阅。学生应在完成答辩后3日内,将定稿后的毕业论文(电子文档word版)通过院办公网在线提交,同时送交一份纸质版到院教学办公室。

二、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与要求

1.封面

使用教务处统一制作的封面,修双学位学生第二学位论文使用专用封面(可在教务处主页下载)。

2.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写在封面上。中文题目要概括、明了,一般20个字以内,用4号字宋体书写。英文题目(选用Times New Roman,4号字)要与中文题目相对应,词汇和语法使用准确。如果题目中有英文编写符号,在正文中要阐明其中英文全名称。

3.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用精练语言简要说明毕业论文用何种实验材料和技术方法,最终取得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其结果有何创新点和特色,该研究成果有何学术价值或开放应用价值,一般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词汇和语法使用正确。

“摘要”两字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书写。“Abstract”为四号Times New Roman、黑体、居中书写。中文摘要的内容用小四号字、宋体书写;英文摘要的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书写。

4.关键词

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论文的关键词应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为3—5个。

“关键词”三字顶行、小四号、黑体书写。列出的词用小四号宋体书写,各关键词之间要有分号;英文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书写。

5.目录

“目录”二字间空两格、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录的各章、节名称要简明扼要,其中每章题目采用小三号宋体字,每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书写。要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之间用“????”连接。

6.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与核心部分。为使毕业论文研究内容丰富、充实并保证其质量和水平,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不少于8000字(包括图表在内,附录除外)。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正文部分,必须按生命科学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的格式与要求书写。其正文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前言和文献综述

其主要内容:根据中、外文参考文献,简要综述论文题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趋势;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深入研究内容与新的研究方向;并指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阐明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了论文研究成果的学术意义和开发应用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

材料部分主要阐明:在论文研究中,使用何种生物实验材料;使用的主要化学试剂和生物制剂;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等。

方法部分主要阐明:在论文研究中,使用哪些研究或测试、分析技术与方法;要绘制清晰,明了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流程图。

三、实验数据与结果

论文题目的最终研究结果,是以实验数据、图、表的形式来表示的。所以数据要尽量丰富、充实且真实、可信,并要经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

据处理。实验结果要明确,且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

四、讨论与分析

要对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发现新现象,新规律,从而升华为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做出价值判断。即使失败的研究结果,也要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使之成为后人吸取教训的“成果”。对难以做出判断的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也要阐明自己的学术看法。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是考察学生学识功力的重要内容,学生一定要有独立的学术观点或见解。

毕业论文正文部分要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内容充实,结果可信,文字精练流畅。毕业论文正文数字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1) ①;第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书写,第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书写,第三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字号一致并用黑体字书写。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行间距为1.5倍行距。

在正文中,凡是引用参考文献中的学术观点、实验技术或方法、统计数字、计算公式等前人成果的,一定要在相关位置进行参考文献注释,以注明出处。注

[1][1,2][3~释采用参考文献序数的阿拉伯数字,编在右上角,如XXX,又如XXX或XXX

5]。在正文中,按先后顺序编注参考文献序号进行注释。

在正文中,凡用简要文字能讲清楚的内容尽量用文字叙述,否则,用图表表达。但是,图表必须具有自明性,避免重复,制作规范:

①线图要精绘,照片要清晰、反差适中、黑白分明。正文中的插图应放在适当的位置,其下方写图题、图注,电镜照片应在图题后面注明放大倍数。

②表格设计要注意表述内容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论文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表头线和表格起、止线)。

③图表中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

④图和表随文排,即先见文字后见图和表。

5.附录

是否需要附录可根据毕业论文情况而定。附录应单起一页,内容一般包括正文中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符号说明(含缩写)、计算机程序。若同学在校期间有正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申请获授权的专利信息等均可列在附录中。“附录”二字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附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本专业教科书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占不少于8篇,并且要求至少8篇中、外文文献资料在正文中被引用。

参考文献应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音).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 文 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家.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技术标准: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举例如下: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顶格书写)

[1]庞青山.论大学学科组织及其特色.高等理科教育,2005,63(5):1~3.

[2]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p55~58.

[3]王晓杜,陈培君,沈阳,等.H3N2型猪流感病毒M2蛋白表达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2010,26(1):16~21.

[4]Chen W, Calvo PA, Malide D, etal. A novel influenza A virus mitochondrial protein that

induces cell death. Nature Medecine, 2001, 7(12):1306~1312.

[5]胡刚.蛋白质深度分析以及基因的进化模型:[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5.

[6]姚光起.一种氧气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1994-11-01.

以上序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英文的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英文刊物名称用斜体书写。

7. 致谢

致谢是对指导教师辛勤劳动和各方帮助的肯定与感谢,学生可根据需要撰写。“致谢”二字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书写。致谢内容限1页,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

三、打印要求

除表格中的签字处需由指导教师手写签字外,其他文字一律采取Word字或与Word兼容处理软件打印, A4纸张,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附:

㈠论文中计量单位的表示方法

①时间:日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等表示。

②溶液浓度:用mol/L,不用M(克分子浓度)和N(当量浓度)等非许用单位表示。

③旋转速度:用r/min,不用rpm。

④蒸汽压力:用Pa或kPa、MPa表示。

⑤光密度:用OD(斜体)表示,如OD600。

⑥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D或kD,核酸用bp或kb表示。

⑦图表中数值得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符号采用斜体,单位用正体并用括号括起,例如:t(h)(表示时间,单位是小时)。

⑧带数值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能省略,跟数字之间加一空格(℃和%除外),

例如:20 cm×0.3 cm,不能写成20×0.3 cm;3℃~5℃不可写成3~5;3%~6%不可写成3~6%等。

㈡论文中统计学符号书写规则

①统计学符号一般用斜体。

②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不用大写X,也不用Mean。

③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不用SD。

④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不用S E。

⑤t检验用英文小写t。

⑥F检验用英文大写F。

⑦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

⑧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⑨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

⑩概率用英文大写P。

㈢论文中阿拉伯数字的使用

①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②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必须用全称。 ③凡处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包括9以下的各位数字,除个别特例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④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教材,两种商品等。

⑤4位以上(含4位)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和节之间开1/4格的间距。 如:20 000

㈣正体与斜体

①物种的学名:动物、植物、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②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I、EcoRI、MspI、Sau3AI等。

③氨基酸和碱基的英文名称缩写:氨基酸缩写用前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正体。如Gly、His等;碱基缩写只用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表示,如A、T、G、C。

⑤基因符号用大写斜体表示,小写斜体表示突变体。

篇4

自1981年全国实行学位制度以来,本科毕业生都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这关,以获得学位。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和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独立工作和思考问题,参与科技创新及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但近年来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学生面试、就业等因素的冲击,教学质量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做好毕业论文工作,与时俱进,是工科大学教学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工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频繁就业面试,严重影响毕业论文工作正常进行。

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开题、实验、论证、撰写论文、答辩等诸多环节,通常博士生、硕士生完成相同工作,需要2年以上时间,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所有事务必须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然而在此期间不少学生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参加各种社会考试、面试及找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而学校也往往会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暗中降低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以我的工作实践为例,2006届到2011届染整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实验室工作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不难看出,学生实验时间逐年下降,工科毕业论文多属科学研究型或技术应用型,必须进行大量实验,摸索研究,充分论证。课题实验时间过短,一方面将导致无法完成既定任务,另一方面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给高校的教学和学生本人能力的培养造成极大损失。

2.资金设备短缺,难以达到课题创新性要求。

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要以系统的观点统筹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等各个环节,形成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1]

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教学当之无愧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反映了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败,所以指导教师制定课题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强调创新性。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课题既刻板又重复,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室条件及经费的限制。如今学科交错现象在毕业论文中屡见不鲜,不少指导教师在制定课题时往往突破自己的专业领域,向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领域探索,这就导致原有的实验室条件难以支持课题进行,比如纺织专业实验室原本侧重于物理机械性能检测及织造工艺设计,但现在整个学科向材料及染整靠拢,进行新材料合成及应用时,只能借用设备,支付高昂的使用费。此外,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经费过于紧张,购买实验药品尚显不足,故难以对课题进行反复研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无经费去加以解决,往往造成研究的中断、放弃,浪费了老师与学生的大量精力与时间。

市场经济下,不少高校为吸引生源,不惜负债经营,把学校扩建成豪华校区,据有关报导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2007年7月初,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2]。高校负债扩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不足。这无形中就给课题创新性戴上了无法突破的桎梏。

3.高校学员扩招导致高素质教师资源缺乏。

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发展为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却相对滞后。目前,不少专业师生比例失调,几年前每位教师指导3―5名学生,而如今增至8―10名,每位学生的面授指导时间成倍减少,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水平本就参差不齐,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存在极大差别,一旦教师指导的学生太多,工作上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势必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很多学校都规定,同级学生的毕业课题不得彼此一致,每个教师在规定年限内不得重复以前的课题,如此可促进教师积极创新,但每年教师必须针对多个不同的新课题进行指导,所以工作负担很重。

4.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目前,由于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与教师的个人利益无太大联系,有些指导教师忙于私事,工作责任心不强,按照规定,毕业论文期间,教师每天至少有两个学时用于指导学生,但如今大多数高校教师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甚至有少数教师把往届的毕业论文直接交给学生抄袭,或者根本不指导,任由学生“发挥”,等等,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实验室爆炸、灼伤、电击等事例屡有发生。而院校领导对指导教师管理相对松散,学院负责人往往对指导老师仅要求按时上交材料,至于材料的来源,质量如何,并不关心。就学生方面而言,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加上求职、网游和拜金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毕业论文往往持消极应付的态度。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如同“行尸走肉”,缺乏必要的“灵魂”,有的甚至直接抄袭或请人。“打假斗士”方舟子曾说:“毕业论文是刺激造假的温床。”大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导致了教育繁荣的假象,实际上却存在相当数量的糟粕,由此引发了本科毕业论文有没有必要存在的讨论。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根据中国青年报在2007年的网络调查显示,有42.5%的人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3]。毕业论文成绩如同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如果仅仅是因为学生就业压力大,就可降低标准,甚至是干脆取消,那么学生在校的学分制度是不是也可以取消?是不是学生的学科成绩不合格,也可以降低标准让其顺利毕业?退一步说,取消了毕业论文,给学生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找工作,学生就可以顺利就业吗?

二、提高工科毕业论文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针对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时间冲突问题,不少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大四上学期课程快结束时就开始布置毕业论文工作,放寒假前学生已经选好题目,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利用寒假期间查找资料,开学时上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但这种做法仍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首先期末是同学们复习功课,迎接期末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时刻;其次,学生离开学校后,对于文献的查找相当困难,无论网络,还是当地图书馆都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再次,大多数同学放寒假都必须回家过年,活动很多,要求同学们静下心来做学问实在勉为其难;最后,即使学生在期末下载打印出材料,带回家研习,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得不到指导老师及时的解惑,也无法找资料释疑,容易造成瓶颈,难以继续下去,所以寄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寒假,可行性不高。我认为毕业论文工作应进一步提前,以错开学生应聘、就业时间,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本学生大三末期开始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选择研究室,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进行分配和调剂,一进入四年级,就到各自的研究室上班,学生一进入研究室就完全体会到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博士生、硕士生和四年本科生搭配形成梯队式结构。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加长毕业论文的时间。可以参考博士、硕士的培养方法,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合理搭配。以染整工程专业为例,公共基础课程如高数、英语等合并,全校所有专业合并,分班滚动开课,由各专业学生自行选择上课班级;专业基础课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可安排在第一两个学年内完成,所有专业选修课如染整机械、染整环保工程等则安排在第三学年。在第五学期开始就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完成师生双选、选题、文献综述、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学生可根据指导教师要求或课题研究需要选择专业选修课,而教学院部也应该对选修课的设置进行优化,多开设一些前沿课程,如测配色技术、光化学技术,并将部分原有课程进行撤并,如生态纺织品检测与仪器分析,等等;第六学期完成开题工作,并初步进行实验尝试,验证其可行性;第七学期建立严格的实验实施方案,系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的补充性实验,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扩大选题范围,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课题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所以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水平,落后于时代的题目不能采用,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广泛地从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专业所处行业的生产实际、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领域中选题,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也可以引导学生到工厂调研,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座谈,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4]毕业论文创新性成果得以实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状况,如果学校不重视实验室资源建设,就很难向大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条件和机会,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难以在科学研究领域占一席之地。因此,在实验设备上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本科生实验经费标准,更好地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应加强生产企业、兄弟院校的联系,互通有无,确保毕业论文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业人士共同指导。

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5]目前,高校扩招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为缓解压力,不少高校大量引进教师,但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他们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善于创造的本领,广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教学功力,更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真挚的教育情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今部分教师忙于拉关系、搞项目、开公司、为商人炒作,而给学生传道授业,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上课时照本宣科,避重就轻,上一节课放一节课,或是干脆让他们的研究生给本科生上课。可以想象让这样的教师,即使是知名教授、社会达人,指导学生做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大学四年是人生观形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指导教师的人格、品德、人生观、科研能力和学术精神能随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老师尚不爱岗敬业,学生又怎能健康成长,所以在指导教师的选用上决不能滥竽充数,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要严格考查指导教师职称等级、实践能力及论文水平;对于其他工作比较繁忙的教师,不推荐其指导论文;限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为2―4人;扩大指导教师选择范围,解决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聘用其他高校教师、离休教师、优秀博士生,甚至聘用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打破专人指导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课题,可以多人联合指导,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弥补单个教师知识的缺陷,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4.加强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严把答辩关,综合评定学员成绩。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要加强学风建设,坚决反对沽名钓誉、弄虚作假,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严惩学术不端行为。”[6]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管理。毕业论文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应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加强过程化管理,抓好每一个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作用,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式检查和督导。

在论文选题阶段,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进行双向选择。每个老师必须提供多于所带学生数的题目,由专门成立的毕业论文选题专家组,对每一个题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进行分析、审核,在内容上严格保证工作量、难度和质量。学生根据兴趣、公布的题目、指导教师科研现状,填写2―3个志愿,再由老师选择学生,最后通过教研室进行调整。

在论文进行阶段,仿照博士、硕士培养方法,指导老师每周须组织学生开课题组组会,主要进行考勤、检查、答疑等工作,并做好记录,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须建设好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在线答疑等方式与指导老师联系。学院也应定期检查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工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在论文写作阶段,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注重实质,坚持原创,严禁找人、抄袭,凑字数。由于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没有撰写科技论文的经验,院系应用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专题讲座或者直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论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教师在检查毕业论文时,严格把关,提高规范化程度。

在论文答辩时,推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制,特别请专人进行外文摘要的评审,严把答辩关,对不遵守学校纪律,不符合答辩要求的学生,不允许答辩。答辩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严格按程序进行,避免答辩走过场的现象。要加强公共监督,可以参照各种展览会的形式,将本专业学生分成3―4组,每组学员必须制作能反映课题意义、内容及成果的墙报,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张贴,并回答参观学生或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既要做到标准化,又要注意灵活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就难以给出公平的成绩。为了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必须对评定标准进行统一规范。比如可以细化量化成绩如表1所示。

各工科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成绩的评定也不能僵硬地套搬标准,对于论文有重大突破,很高实用价值的学员应适当加分。可参照欧美学生论文考核的是4个方面:①论文的背景知识是否与专业相符,有何意义;②论文中应用了什么样的专业原理;③论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④论文有没有给出什么特别的个人建议和创意,由院系组织专家组综合评定成绩。

三、结语

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要认真贯彻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6-6-6.

[2]黄斌.浅议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3]王兴芳,国芳.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也罢?中国青年报,2007-12-17.

[4]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3辑),2006.7.14.

[5].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8-31.

篇5

一、专业导师制度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机制的原因,专任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教学和科研,有很多专任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就业形势等不够了解,可谓是只授业而不传道解惑。而辅导员由于专业的不同及工作性质的差异,关注点主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上,对学生的学业、岗位技能不了解,可谓是传道解惑但无法有效授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形成了两支队伍,没有有效融合,难以形成合力。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均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但由于本科生基本上都是直接由高中阶段教育进入大学阶段,其社会和工作阅历几乎是空白的,对高校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等要求不甚了解,加之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复杂性和与高中教育管理的差异性使大学生无所适从。“专业导师制度”就是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地选择,较好地适应学分制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1]。当前很多高校实行了专业导师制度,希望通过专业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在思想、专业、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我院的专业导师队伍在2009年就建立了,一般由具有副高职及其以上职称,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工作业绩和学术造诣,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程培养内容的专业教师担任。目前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进行专业学术上的引导,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学术活动、大赛和专业学术讲座;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指导学生选课、考研及就业工作。我院为规范化管理专业导师队伍,要求专业导师每学期至少组织小组学生集中三次学习,分别于学期初、期中、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开展专业与学科动态等方面的教育,并填写《导师工作手册》,提交学院考核。此外,我院对此形成了相应的考核奖励制度,对于合格的专业导师给予绩效奖励。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院学生的专业文化学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时间里,学院因科研成果显著的特殊人才保送研究生逐年增多,由过去的一个也没有逐渐增加到每年有4―5个,学生整体的科研能力都在不断增强。然而当前的专业导师制度交流形式单一,主要以导师见面会为主,而每学期见面次数少,效果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没有专业知识,专业导师开始还能以专业科普的形式与同学们交流,但时间一长,话题逐渐减少,导师见面会也逐渐变成少部分同学的座谈会,学生的兴趣逐渐降低;另外,对学生没有任何考核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反应不积极,降低了导师的积极性,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经济困难学生概况

目前,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0%,少数地区、部分高校和某些特殊的专业中,比例超过了40%[2]。当前,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这些学生大都来自贫困山区、农村,在生活和经济上有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助能力,一直是我们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的学科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企业从事相关工作,例如在我院根据往年的就业数据分析,在本专业就业的学生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因此在专业领域找到满意度较高的工作才是真正让学生以后能“自助”的根本。

为了使经济困难学生能在未来更好地“自助”,必须重视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我院是研究教学型学院,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基于这样优越的科研条件,如何丰富专业导师制度的内涵,使这一制度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使学生的专业学术科研水平有更大的提高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三助”模式的提出

实行专业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教书育人机制,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指导计划,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开展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有益的建议,指导和督促学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建立完善的任务考核机制,才能真正达到实行专业导师制度的目的。经济困难学生“三助”模式是在原有的专业导师制度下发展的新载体模式,分为助学、助能、助业三个方面,除了原有的工作职责和职位要求以外,在活动的载体上也做了延伸。

(一)专业导师发挥“助学”功能,实现成长指导。

助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是专业文化氛围。以对接工业文化为结合点,培育学生职业人文素质。专业导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传递了行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使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并深刻体会到工业文化的内涵,了解和学习相关行业的职业规范、职业准则、职业礼仪,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职业素养。提高学习能力的活动载体有文献检索培训、专业论文写作培训等。

(二)专业导师发挥“助能”功能,实现专业指导。

助能中的“能”重点指“专业能力”,包括科研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的载体为高年级的科研团队双选和低年级的“四每”活动,即每日一个知识贴士、每周一个学术交流、每月一个专业论坛、每学期评一个精品。科研团队双选活动,是学院12个教师课题组分别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经过导师筛选后,在大三时就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四每”活动是通过新媒体,如微信、QQ群等,以及学院的宣传栏,每天专业知识小贴士;对低年级学生由专业导师提出一些科普小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开展研究、综述论文写作等营造专业知识的学习氛围;每月对开展的研究进行汇报和总结,不同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学习的成果;每学期通过课题答辩,提交作品或成果,评出优秀的成果,给予展示的平台。提高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载体主要有院金相大赛、忆宝大赛等。通过学科竞赛,以赛代训,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动手能力、竞争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能力。

(三)专业导师发挥“助业”功能,实现发展指导。

助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一个产品或企业(行业),即组织学生开展市场或企业(行业)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产品或企业(行业),包括产品知识、企业概况、行业市场环境、岗位职责、业务工作规范等,突出培养学生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与人共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活动载体为企业参观、宝石市场调研、创业实践基地活动。二是专业导师参与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积极为学生就业做好推荐、联系工作,使学生感受到导师的关怀,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将就业目标与准工作人员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上下工夫,使经济困难毕业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学习、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师。活动的载体有:职业礼仪培训、行业规范沙龙等。

四、结语

基于专业导师载体制度下“三助”模型训练体系,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活动载体形式。助学支线提供的实践类的平台例如文献检索培训、专业论文写作培训、学科竞赛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在反向结合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让助学工作形成观念意识上的吸引力,将常规的课堂教学未能体现出的学习吸引力充分释放给学生,真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助能支线对应的是专业导师的工作重点,在通过助学体系释放出来的学习吸引力之后,通过助研模型中的“科研团队双选”和“四每计划”将学生的导向由被动指示型转变成积极动手型,进一步提高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学科竞赛提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助业支线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的平台,使专业知识与社会接轨。一方面企业参观、宝石市场调研、创业实践基地等活动使所学知识与企业和社会做出链接。另一方面导师进行就业指导,推荐学生到工作岗位,逐渐达到最终的“授人以渔”的目的。

将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岗位工作,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教学指导与生活管理的无缝对接。导师与辅导员的联动不仅整合了优势教育资源、优化了学生管理工作,而且有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认同,并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全面提高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教学与育人的双重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