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门诊护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9 09:27:57

口腔科门诊护理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也日益关注,要求医疗机构也要有一个与社会同步发展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做好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门诊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就需要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工作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定完善服务措施,调动门诊护士更新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门诊分诊工作是口腔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诊护士应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和一定的口腔专业素质,对待就诊患者要做到尽心、尽力、尽责、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清楚诊治的顺序及速度,使他们心中有数,安心等候,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应做到具体答复。根据病情进行分类,合理地解决就诊高峰期缓解拥挤现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摩擦,使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感和质量第一意识,自觉执行规章制度从而提高门诊工作秩序。

2治疗前的准备

口腔门诊的治疗工作完全在诊室内完成,因此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其内容包括:治疗台上常用药,如3%双氧水、生理盐水、氧化锌等,常用的无菌器械、一次性口腔治疗盘、注射器、无菌棉球等。患者进入诊室后指导其舒适就位,调整好椅位、灯光、根据治疗的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器械及所需的充填材料,并及时更换车针使其保持锋利,减少患者痛苦。对老年人及儿童就诊应多鼓励,讲道理,诱导儿童配合医生治疗。切勿采取粗暴行动或恐吓手段,造成儿童反感,使治疗失效。

3治疗中的配合

口腔科门诊工作特点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材料、药品的种类规格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很多材料、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护士调配和配合工作,且护士配合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以及治疗、操作的成功率。故要求护士对材料的性能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非常熟悉,调配材料,传递器械等就要掌握好时机。如夏天,材料易固化,冬天材料则固化得慢,就要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室内温度的影响来调配材料。不宜过稀或过稠。口腔科门诊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其特殊性,她们不仅要像其他门诊科室护士那样工作,而且要及时地配合医生,作为助手和医生一起共同完成治疗工作[1]。近年来我院口腔科门诊工作量明显增加,护士要监管所有门诊工作,在这样情况下,就要求每个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应熟练掌握现代口腔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掌握各种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配合工作一定要做到在医生治疗前。需大大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病人的复诊次数,治疗时间以及候诊时间,使病人得到高质量,高水平且安全舒适的服务与治疗。

4预防交叉感染

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口腔科治疗中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消毒工作更应该加强监督管理[2]。在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双手与病人接触频繁,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各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尤其是接触乙肝病人的血液与唾液。为了消除交叉感染,我科高速手机、手钻、扩大针等牙科器械均采用高温、高压、蒸气消毒。医护人员操作前戴口罩、帽子、手套,操作前后洗手。患者用一次性口腔治疗盘,一般牙科器械采用先浸泡消毒,肝炎和结核病菌污染用2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时间60min,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消毒剂浸泡后,做无害化毁形处理,诊室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通风换气,做到一医一患,最大限度减少了感染机会,防止护理工作中发生交叉感染。

总之,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在现代医疗模式转变和市场经济与医疗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满意的门诊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爱莉.口腔科门诊主管护师的工作关系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4.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55-01

口腔科包括牙体牙髓病、拔牙、口腔修复等。口腔疾病的治疗是一项精确、细致、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而且具有疗程较长之特征,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无法避免的机体反应和并发症。特别是拔牙手术中常用锤子、凿子、挺子等等一些特殊器械,易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和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我科门诊于2010.9~2011.9年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实施围治疗期心理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以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0.9~2011.9年门诊前来就诊的600例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80例,女220例,年龄在5~75岁。根管治疗方法主要有消毒、冲洗治疗、充填治疗等。

2 心理需求

根据研究分析,口腔门诊进行根管治疗的病人的心理需求大体包括以下内容:环境优美,医技高超;低收费,高质量的服务;治疗时望医护人员能尽心尽力的呵护,给予帮助、同情和理解;希望尽可能得到无痛或微痛治疗;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口腔护理和保健知识。

3 心理护理

3.1 治疗前的心理护理:首先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护士面微笑热情接待患者,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病隋及病因,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求,讲明治疗的必要性,不同材料的优缺点,治疗全过程所需要的费用及疗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推荐不同的材料,实事求是的讲明手术的相对性和局限性,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避免治疗后医生满意而患者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因为术前患者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根管有害怕和焦虑情绪。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他们害怕术中疼痛,不知道术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导致怎样的后果。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手术前护理人员必须以亲切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从而产生安全感使患者放心,能够愉快地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治疗。

3.2 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临床发现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畏惧理,主要是害怕疼痛。对于过于紧张的年老体弱、儿童患者,在治时允许家属陪护身边,以缓减心理压力。操作前要耐心解释治疗中可出现的情况,并讲明治疗中的预防办法。由于每个人的痛阈值不同,能横向比较,讲一些伤害患者自尊心的话。对于儿童患者,要多表扬鼓励。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四手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采取麻醉进行无痛治疗。为防止因为痛疼而发生的意外,术中应密切观察者的脉搏、血压,轻声告知治疗进程,及时提醒患者放松,医、护、患要配合默契。

随着手术的展开,吸唾器发出的“滋滋”响声,金属器械与牙体的撞击声及“锤击劈凿”所产生的不适,均可能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面色苍白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在术中除了做好配合工作外,还应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加以及时疏导,可以向患者介绍手术进展情况,讲解术中出现的一些轻微不适是正常现象,鼓励患者要坚强,或讲一些其他轻松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直至治疗顺利完成。

3.3 治疗后的心理护理:患者治疗结束后,稳定患者情绪,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预备根管或根管充填后可能出现应急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并根据治疗进程告知患者下次复诊时间,这样患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减轻下次手术的心理压力。

牙髓治疗后的牙齿抗折断能力减低,容易劈裂,所以治疗后,嘱患者避免咀嚼硬物,最好行全冠修复。教给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口腔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叮嘱患者定期做口腔检查,牙齿沽治、防止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讨论

实践表明,从心理角度对口腔科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心理护理如同一剂安慰药,不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病痛得以康复,并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和医患关系,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我们还体会到,护理模式的转变更加适应新时期医疗形势的需求。以良好的语言修养与患者交谈时,若态度诚恳、和蔼、耐心、积极,可使他们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提高疗效通过对本组病例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患者不仅顺利的接受了治疗而且加深了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和谅解,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新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将过去的单纯护理疾病转变为对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不仅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过去的单纯护理疾病转变为对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全方位的关怀,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疗效。

参考文献

[1] 任重.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8,56

[3] 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2,34-35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3

1 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心理 多数患者现见口腔科的治疗器具就有恐惧感。有的患者看到刀、钳就心慌,看到“磨牙机”就浑身打颤;更有的患者惧怕见到血,同时还害怕在治疗中会出现疼痛等等。

1.2 忧郁心理 由于患者担心伤口的预后,颜面部外伤的患者担心是否影响容貌及生活,自费患者还担心经济费用。过多的担忧使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面带愁容、心情不好,影响疾病的康复。

1.3 悲观心理 多数因车祸致伤的患者,久治不愈,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对生活悲观失望,故而治疗被动,不予以配合。例如:外伤引起的下颌骨骨折的患者,经下颌骨固定术后,需流质饮食,不可张口大声说话、吃饭,生活很不方便,而且更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痊愈。

1.4 不满心理 多见于他人误伤、事故伤或医源性创伤患者,亦见于对医院环境、就诊程序不熟悉者,他们常有埋怨心理,易激动烦躁,爱发牢骚,有时表现过激行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则易引起纠纷。

1.5 期望心理 患者常期望得到医师、护士的重视与尊重,医护人员有高超的技术和一流的服务,能少花钱,治好病,能得到更多与自身疾病相关的信息。

2 护理对策

2.1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微笑有礼地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打招呼,询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关心和体贴患者,进一步沟通护患之间的感情。

2.1.2 保持优美环境,及时清理治疗台及地面上的血迹污物,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刺激。

2.1.3 耐心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尤其是患儿更要采取鼓励、表扬,适时采用积极的暗示心理疗法,不用恐吓和强迫手段,体现了医务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2.2 减轻患者的忧郁心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根据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职业性质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治疗、康复、预后及美容整形等方面的知识及治疗中必须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忧郁心理与不安。

2.3 消除患者悲观心理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对患者进行疏导、鼓励、支持,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并帮助患者取得社会、家庭的支持,消除思想上的顾虑,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4 消除患者不满心理 时时保持平常心理,事事将心比心,不居高临下,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练就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过硬的专业技术。对患者多理解、多宽慰、多疏导,容忍他们的一些过激行为,事后再作针对性的解释说明,不任意指责,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消除患者的不满情绪。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4

对口腔科门诊患者采用护理管理措施,达到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率,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1],其为患者做到门诊就诊时高效护理管理,一方面合理指导就诊结束后日常护理操作,另一方面指导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有序进行,明确各护理人员在其护理工作中的职能,并按照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规定认真执行每一项无菌化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时效性。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多层原因,致使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已成为重要解决问题,尤其在一些有门诊性小手术的科室如口腔科,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门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如何在口腔科门诊利用护理管理措施控制好医院感染成为重要环节[2],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依据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实际管理情况,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管理措施的方案,进行控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不仅护理人员在口腔科门诊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方面显著提高,并且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护理疗效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1~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65岁,神志尚清楚,愿意接受并能够自主配合调查者;②无严重心脑肾疾病等危重急病症;③无精神疾病;④能够坚持试验顺利结束,中途不中断者。对照组患者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39.00±3.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年龄为(40.00±2.70)岁。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门诊院感管理方案:①由当日值班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并做记录。②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门诊治疗护理采用的一次性无菌耗材及消毒杀菌后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做详细记录。③责任护理人员定期对门诊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杀菌,严格处理一次性无菌耗材的储备、使用和废物处理,以及可重复利用材料的使用、消毒杀菌等工作,院感办督察小组护理人员定期对口腔科门诊治疗室病菌情况进行抽查,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停诊灭菌消毒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3]。(2)观察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①成立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口腔科门诊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考核,依据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分配护理工作[4]。②每日在口腔科门诊安排2名护理人员,1名护士主要负责门诊医师无菌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及每次治疗室的清洁、消毒杀菌等准备工作,并详细记录每日耗材及器械使用情况。另1名护士主要负责针对患者病情,在治疗后定期按医嘱进行无菌性换药、清创等护理操作,并详细记录患者就诊时病情及定期回访。③定期为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性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可以通过讲座或对患者实际护理操作,对护士在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实例培训。④最后由护士长及护理管理小组成员联合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感办相关护理负责人进行研讨,对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护理管理方案制定SOP文件,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口腔科门诊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情况。⑤由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德医风办成立护理满意度调查小组,在门诊护理诊疗结束后对患者定期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设立不记名反馈信箱,获取患者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真正掌握服务优劣之处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及时调整改进措施,做到尽可能让患者尽早康复及患者家属满意的成效[5]。⑥在口腔科门诊候诊大厅以视频示教、阅览杂志等形式,为患者提供口腔日常无菌性护理操作技能,并由口腔科口腔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护理后相关注意细节进行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调情志、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等,避免或减少患者发病率。

1.3评价指标

分别依据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疗效评分,并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细节

由于口腔科门诊护理治疗常常涉及到一些小手术治疗及口腔、牙周清创等无菌性护理操作,因此不规范的护理管理极易造成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如何控制并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成为重中之重。护理管理不仅是对于患者在整个门诊治疗过程中的管理,亦包含对护理人员及在门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管理,只有将每一步操作治疗做到严格无菌性,才能更好的减少患者在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应当对口腔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应当培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治疗后日常中的无菌性护理操作,并为患者建立个人口腔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口腔进行健康筛查及复查,确保患者口腔健康[6]。

3.2问题与展望

我国目前医院在对于有门诊手术治疗的科室尚未有统一医院感染管理方案的相关制定,大多是由各大医院依据医院情况结合国内针对医院感染而制定相关管理方案,不利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此次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护理管理的措施,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过程中成效显著,相信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在今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会更加科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存桂,冯伊平.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78-279.

[2]王丽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52.

[3]王霞.分析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227-228.

[4]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8-250.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5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5年1月至6月作为观察时间段,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此阶段内就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12~67岁,平均(45.5±2.5)岁。将2014年7月至12月作为对照时间段,设为对照组,同时随机抽取此阶段内就诊患者80例为参照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2~66岁,平均(44.5±2.6)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管理,即定期检测医疗器械卫生标准,将不达标器械清理出来重新清洗、消毒,同时及时观察患者各方面情况,若有感染发生立即对症处理或治疗。观察组:实施门诊护理管理,即根据口腔门诊科实际制定规范化护理对策并严格执行,详细如下:①人力资源。合理配制足够的口腔专业器械,确保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②规范消毒隔离工作。切实加强医疗器械物品消毒、卫生、污染等管理。③加强感染控制监督工作。对未按流程清洗、消毒者给予教育或处罚,对不合格器械严格返回再清洗及消毒。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随机抽取各组100件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对卫生合格情况进行评估,流程规范,检测合格则评为合格,并用百分比表示。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比例,用百分比表示。③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满意度,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类,均用百分比表示。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有数据均录用Excel统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比较:

对照组例数80;医院感染率18(22.50%);卫生合格率71(88.75%)。观察组:例数80;医院感染率6(7.50%);卫生合格率78(97.50%)。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卫生检测合格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例数80;非常满意30(37.50%);一般满意40(50.00%);不满意10(12.50%);满意率70(87.50%)。观察组例数80;非常满意50(62.50%);一般满意27(33.75%);不满意3(3.75%);满意率77(96.25%)。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非常满意50例,一般满意27例,满意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6

口腔疾病属于临床高发性疾病之一,患者会由于疼痛或者疾病危害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问题,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反复迁延,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性,其心理预期与治疗效果无法得到相匹配,进而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科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14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5.2±3.8)岁;牙周病为12例,牙髓病5例,烤瓷牙6例,义齿修复5例,牙齿矫治3例,龋齿9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6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47.3±5.4)岁;牙周病为15例,牙髓病4例,烤瓷牙5例,义齿修复5例,牙齿矫治6例,龋齿5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做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工作如下:

1.2.1 改善医院环境,调整就诊流程

医院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基本印象与感受,同时也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处。需要以患者内心需求为中心,让医院形象表现为安全而具有人性化的外部感受,同时多提供便民服务,扩宽优质服务途径,尽可能的提供患者就诊的便捷性。在医院大厅医生简介信息,同时对挂号情况做动态播放,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挂号处理。同时在醒目位置提示就诊流程。在候诊大厅需要进行相关疾病与治疗的健康宣教知识,提升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同时在各科室要进行智能排号系统,提示患者做好就诊时间安排。相关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检查等环节中需要有醒目的标牌指示,提供患者更多执行的便捷性[1]。

1.2.2 提升护理人员素养,加强人文关怀

要积极的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定期的进行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对新护理服务知识做及时更新。让护理人员能换位思考,充分尊重患者,耐心的倾听患者内心诉求,关注患者的各种需求。对于患者提出的询问与疑惑要积极解答,对于就诊流程问题,要积极的做出指示,必要情况下要提供一定陪同就医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上要表现的热情且专业,让护理服务窗口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印象[2]。

1.2.3 注重沟通技巧与健康宣教

在护理工作中,要注重护患沟通技巧。患者对于医院情况较为陌生,因此护理服务需要积极主动且诚恳,做好必要的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对治疗有更为全面必要的了解,提升门诊就诊的依从性,让患者获取到及时专业的帮助,提升诊疗的顺利程度。同时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做必要的心理安抚。沟通中要保持专业的沟通技巧,热情、耐心且细致,避免言语冲突,充分赢取患者的信任[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例。SAS、SDS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上,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分情况

如表1所示,在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估改善幅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如表2所示,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紧张而焦虑心理

患者会因为疾病折磨不适,以及没有得到确诊而表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理表现,甚至产生担心绝望等。而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相关仪器化验操作并不了解,会加剧不良情绪的升级。同时还会因为对医院科室、诊疗流程的不了解,频繁的来往于各诊室与窗口,会导致病情严重化,在求医心切的状态下,其内心焦虑紧张情绪会加剧,心理状态较为脆弱。

3.2 疑虑而矛盾心理

患者会因为自身文化、经济和生活环境习惯的差异,而对医生诊疗能力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与要求。部分患者会希望得到医术高超医生的接诊,同时对于医生开具的药物和检查项目存在怀疑与不理解。部分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治疗经济压力大,同时失去工作生活能力,害怕疼痛以及害怕增加家庭负担而对治疗有多重疑虑。

3.3 孤独而急躁心理

患者由于个人综合情况的差异,对治疗有不同的期待与需求,而对于疾病治疗存在不确定感,同时受到疾病的折磨,家属也存在一定焦虑紧张心理而感染患者,因此患者存在一定无助与孤独感,同时对于门诊治疗有着迫切的“早诊断、早治疗”的心理。尤其是外地患者,在医院滞留时间较长,希望医务人员及时关注自己需求,尽早诊断,获取到治疗方案后可以尽早离院。

【参考文献】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79

应用四手操作的意义

医疗卫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行模式。所以,应该把患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地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以患者满意为衡量工作的准绳[1]。应用四手操作,医生、护士各司其职,护士从介绍院内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安排患者就诊,准备治疗器械,配备消毒用品,到调拌药品,配合操作,使医生专心为患者治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服务模式。

四手操作的方法

四手操作由1名主治医生和1名技术熟练的护士组成。护士主要工作内容:①牙髓疾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用物、接待病人、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②治疗中的配合包括:牙体预备、调材料、传递器械及牙科材料、光固化治疗吸唾及保持术区视野清晰等。③治疗后的处理:调整椅位、消毒用具、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

讨 论

提高治疗成功率:由于四手配合中物品的规范准备,治疗的规范配合,治疗后物品的规范处置,均使治疗能够更规范地进行,因此治疗质量得以提高。劳动强度下降:四手操作由医生和助理共同完成治疗全过程。由于助理做好了器械准备和材料调配,医生只负责完成治疗,并有助理在术中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用吸引器排除患者口腔的水和废屑,而治疗后用物的终末处置、术后注意事项交代、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和其他辅工作均由助理完成。减轻了医生工作负担,极大地降低了医生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医生的劳动强度明显下降。

交叉感染几率减少:非四手操作时[2],医生戴着污染的手套或正使用的污染器械直接取材料或药液,造成污染;护士在穿梭配合过程中,不可能每处理完一位患者就进行规范洗手才服务另一位患者,这样护士的双手势必成为传播介质,形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而四手操作时,医生只接触该患者口腔及相关器械,同时助理及时吸去治疗时产生的含有细菌的悬浮微粒,而每次治疗时医生和助理都要规范洗手,这就极大地减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环境污染。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舒适性增加、安全感增强:非四手操作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起身漱口,浪费了治疗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尤其对年老体弱者及小儿更为不便;非四手操作时,口腔治疗由医生一人完成,占据大量时间,延长工作时间也让患者感觉不舒适。

患者因医疗器械发出高频噪声而感到不适或恐惧,医生手执各种冰冷的金属器械在口腔内操作而使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这种情况下,由于医生把精力集中在操作上,常常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也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和恐惧。而在四手操作中,助理把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恐惧作适当说明,说明治疗中所需的各种器械名称、用途,让患者明白医生在用什么,做什么;同时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让患者轻松舒适地接受治疗,患者在态度和蔼的护士照料下消除恐惧情绪,提高安全感。

综上所述,四手操作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及治疗质量,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增加治疗中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因此,四手操作技术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牙科病人是四手操作的受益者。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1-01

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因其特殊性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和环境十分复杂。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切断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各个环节,控制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 健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人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保障

根据医院感染规范,结合口腔科的特点,将每一环节落实到人,特设专职护士负责消毒供应工作,对消毒工作实施规范化,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按规章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登记、统计,是,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2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口腔疾病的各种治疗大多数在口腔内进行,且多数传染病通过口腔就诊过程传播,故控制口腔科交叉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1]。口腔科涉及诊疗器械繁杂。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医生、护士在给患者诊疗时,面临着自身健康受损的威胁,医护人员患病后又可传染给患者、其他医务人员和家属。因此,切断医患之间传染连已成为口腔科感染的重要内容。

3 增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

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注意询问患者健康情况、既往病史,及时发现医源性疾病隐患,为医生提供预防交叉感染信息,当接触血液、唾液或粘膜时必须戴手套,完成操作马上脱去手套,再进行其他工作或接触其他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目前,广泛性使用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治疗巾、胸巾等对严格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起到一定作用。

4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4.1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凡被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感染的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一般器械及拔髓针、扩大针、光滑针等全部高压消毒灭菌,仍有一些需要侵泡的器械,如洁台机柄、胶圈、砂石等用2%的戊甲醛溶液侵泡消毒15-30分钟后使用,口腔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口腔包、一次性嗽口杯。口腔科使用的敷料均由供应室消毒灭菌,实行小包装,一次打开保持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口腔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但用后一定严格做好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严防医源叉感染。

4.2 手机的灭菌:牙科手机价格高,使用频繁,目前大多数医院不能达到每治疗一例患者更换一个手机的水平,手机消毒目前仍是一个难题,实验证明采用2—3%的戊二醛檫3次可完全灭活HBSAg,手机钻头必须一人一机,用后清洁表面污垢再用超声清洗,上油加封袋塑封后高压蒸汽消毒备用。

4.3 加强环境监测

4.3.1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诊疗区,每日开窗通风,工作结束后用空气净化机空气消毒2小时。

4.3.2 每日工作前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檫拭窗台、桌面、桌椅、治疗椅、机台、操作台和水池、地面,抹布分类固定使用,每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侵泡30分钟后冲净晾干备用。

4.3.3 若被血迹污染的物体表面及地面立即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抹。

4.3.4 每月对口腔器械进行检测,对空气、手指、器械、操作台、消毒液、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

5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

口腔科诊疗中使用手套不能代替认真洗手,医院感染多为接触传染[2],而口腔科则多为口腔侵入性操作,如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可使手细菌移位而导致患者感染。因此口腔科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每次治疗操作后接触下一位患前都必须认真洗手,按消毒六步法规范洗手方法,现推广速干手剂,主张取缔固体肥皂。

6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与销毁

使用一次性物品的过程中要检查物品有无破裂、过期、损坏等质量问题。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要初消毒分装后交供应室毁形处理,规范物品回收,毁形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可避免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流入社会。

7 体会

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护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完善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到最低,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确保医患双方的安全。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9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73-75.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0

护士长人员选拔方法的改进从2007年1月开始,护理部制订护士长选拔条件。①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岁。②有3年以上口腔颌面外科工作经历,5年以上口腔门诊工作经历。③有高度责任心,较强的急救和应变能力。④参加护理部制订的年度护理骨干培训,并通过年度考核,成绩良好及以上。⑤取得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结业证。通过自主自愿和科室推荐的原则,竞聘上岗,公示结果,最后由医院任命。

护士长培训内容及方法针对存在问题制订培训内容。①制订年度护理骨干培训课程,包括:口腔病区及门诊护士长工作岗位管理内容,口腔诊疗过程气道误吸误吞的预防和急救技术,口腔门诊分诊技巧,牙科“四手操作”技术[7],诊疗过程的屏障防护技术[4];器械椅旁预清洁方法[8]等。②参与护理部的三级查房,每月在护士长会上做工作汇报1次。③培训方式包括:教学演示、情景分享、工作坊、成组讨论、个案研究、经验分享等。对任职1年内新上任护士长,指定高资历护士长为其指导老师。

护士长轮岗根据护士长工作经历制订轮岗方案。①如病区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长,到门诊科室轮岗,熟悉口腔门诊知识及管理。②在口腔门诊工作的护士长,如无病区工作经历,有计划轮到病区工作1年及以上,或者去三级综合医院ICU进修,提高急救及应急能力。③从外院调入的护士长,先行口腔全科理论知识学习及门诊科室轮岗,熟悉环境及掌握口腔专业知识,不直接任命为门诊护士长。

护士长考核方法

管理能力考核。①护士长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执行力,科室主任和护士对护士长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表现。②科室的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感染控制执行力,包括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率,门诊科室四手操作率等。③护士长年度工作手册完成情况及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等。④护士长个人学历的提高及技术职称晋升情况。

应急能力考核。①每半年1次的急救模拟考试成绩。②气道误吸误吞处理能力。③分诊能力考核,包括口腔急症等候时间、诊室诊疗秩序、年度患者投诉本科室护士次数等。

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考核。①胜任科室教学组长。②承担护理部主办的部级、省级、院级护理继续教育的授课任务[10]。③取得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授课资格。④每年数、教材编写、获得专利及科研基金项目立项等。

培训效果

2012年12月收集培训后护士长资料:全院护士长17名,本科学历及以上14名(含2名硕士),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17名;平均年龄(38.33±0.21)岁,显著低于培训前,学历和职称显著提高(P<0.05)。①护士长满意度得到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护士和医生对护士长的满意度达96%以上,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说明护士长的工作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认可。②提高门诊感染控制水平:门诊四手操作率达80%以上,诊疗过程采取避污技术达100%;所有口腔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2007年在国内率先将全院所有口腔门诊器械集中到供应室清洗消毒,提高了诊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11]。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加强患者气道管理,降低了病房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全年患者误吸5例,全部抢救成功,提高了患者安全管理水平;门诊投诉率显著下降,纠纷投诉由2006年的54例下降到2012年的25例。④护理管理和培训水平明显提高:2007~2012年,每年举办1次口腔护理部级继续教育项目,共接收500多名学员;接收进修护士共113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我院于2008年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护理实践及考核基地。培训过程中,有4名护士长离岗,除了1名退休外,其余3名均因不适合岗位要求离岗,离岗率为17.6%,符合人才使用机制[12]。⑤主编并出版《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流程》,统一了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口腔专科器械消毒清洗蓝获得专利3项,解决了口腔科细小锐器清洗消毒的难题[13]。

讨论

通过培训和轮岗提高护士长专科胜任能力,确定护士长管理岗位主要内容如下。①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促进护士长之间相互学习,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了学习热情。②口腔专科急症主要包括心血管病发作、晕厥和误吞误吸[14]。培训使护士长具备了口腔专科门诊管理和急救管理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的紧急调配。③护理部对护士长综合能力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护士长管理岗位及有计划地安排护士长进行轮岗[15],例如,安排急救和应急能力强的护士长在急诊科、手术室、颌面外科病区等重点科室,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符合口腔医院大门诊小病房的专科特色护理人才需要。

注重解决口腔诊疗中的热点难点护理问题培训课程紧贴实际工作,例如:①口腔诊疗过程的护理质量很重要,通过建立诊疗过程护理操作流程,统一各科室护理技术和行为规范,护理部依照规范先对全体护士长进行培训和考核,再由科室护士长培训和考核本科室护士,科室间每月交叉检查,分析各科室存在的问题,通过比、学、赶、帮,提高了全院整体护理质量,考试成绩达90分为合格,合格率为100%。②提高了口腔门诊治疗质量。将口腔材料调拌的无菌技术、调拌技巧、仪容姿势等按整体护理要求融入口腔材料调拌技术规范中,通过多媒体和现场示范教学,护士长树立“细节决定护理质量”的理念,重视护理操作技术细节,牙科材料质量得到保证,从而提高了口腔治疗质量。③提高了护士长感染控制理念和诊疗过程感染控制水平。口腔专科感染控制主要包括彻底的器械清洗消毒、四手操作、屏障防护技术等,培训后,诊疗过程屏障防护技术由未执行到全部执行,门诊四手操作率由25%大幅提高到80%;我院于2007年顺利将各科器械集中到供应室清洗消毒,解决了口腔细小器械清洗消毒难题[13]。提高了诊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护士长教学能力培训中注重护士长授课能力的提高,要求护士长参加本学科理论知识学习,护理部组织护士长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互相学习,提高了幻灯制作和讲课水平。2007~2012年,共举办5期《现代口腔专科护理》部级继续教育项目,接收500多名学员;接收113名护士进修,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我院于2008年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护理实践及考核基地,有5名护士长取得该授课资格。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1

口腔门诊患者在确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口腔内部进行治疗操作,如果消毒操作不规范接触患者的口腔以及口腔内的创面,极易引起患者口腔感染[1],同时也容易导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多重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2]。因此对于口腔门诊进行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采取相关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全面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药物管理以及治疗器械管理制度。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完善、操作规范、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对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治疗的78例口腔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精神、认知清醒者;可以有效的交流者。排除标准: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依照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观察组拥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0~18岁,平均年龄为10.15±3.25岁;患者口腔治疗内容包括:清洁牙齿11例、拔牙10例、补牙10例和涂氟8例。对照组拥有男性21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0~17岁,平均年龄为10.03±3.02岁;患者口腔治疗内容包括:清洁牙齿9例、拔牙12例、补牙9例和涂氟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研究已通过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在操作前检查器械是否消毒,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等。1.2.2观察组给予患者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要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与院内相关领导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合理配置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保障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对于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相关物品需要规范管理,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制定本院的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并且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遇到问题应及时给予修正优化,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增强其审查力度,优化管理的制度实施效果。(2)强化灭菌意识:增加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控制感染的观念;医护人员在相关治疗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灭菌消毒安全操作,按照规范性操作执行相关的治疗工作。(3)器具消毒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类,对其进行有效的灭菌;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器械,应该采取浸泡消毒的方式,浸泡时间应超过10小时;对于室内的空气以及操作台面均要每天消毒,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4)优化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具体内容包括:护士佩戴帽子口罩,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强化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清洁。

1.3观察指标

(1)院内感染发生率:出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越低,表明采取的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感染的效果越好[3]。(2)科室卫生指标:主要评估的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消毒液标准、手部卫生和器械使用合格率评估,各项指标合格率越高,采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科室内卫生指标评估对比

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气质量、消毒液标准、手部卫生、器械使用的合格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口腔门诊的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5]。口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一些血液、唾液,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同时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长期存在机械性的刺激,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口腔诊疗时,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6]。因此要加强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预防管理,对于患者治疗中所需的多种公共治疗器械,需要进行全面的优化消毒,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7]。现阶段在口腔门诊治疗中,实施全面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预防口腔门诊出现的感染风险。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器械的灭菌消毒[8]。另外还要提升口腔门诊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的安全意识,控制治疗室内的空气质量,使用的消毒液标准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执行,注意护士手部清洁卫生,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控制门诊口腔感染的风险,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保障医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9-10]。全面护理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健全、便于管理、操作规范、严格消毒灭菌、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强科室的卫生质量,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点,因此将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到口腔门诊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口腔门诊患者治疗中有效地实施全面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出现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在口腔门诊就诊治疗时的安全性。

4参考文献

[1]陈立蓉,黄静,薛莉,等.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553-554.

[2]刘芬,丁欣,姚梦煜.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4):222-223.

[3]陈月玲.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294+297.

[4]丁桂英.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9):271.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2

综合医院的口腔门诊是最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部门,也是医院进行感染控制和管理的重点部门。口腔门诊的微生物传播途径较多,不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还可以通过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且其大部分的操作都是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因此,口腔门诊的医护人员属于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严格做好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口腔门诊的感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就对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消毒隔离护士工作的体会进行总结与梳理,以期能够为临床的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1医护人员的手卫生

口腔门诊中最常见的感染就是接触性感染,特别是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后,如果没有处理好手卫生,那么医生的手就会携带致病微生物,成为传染源。因此,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的处理工作是抵御感染的重要途径。指导医护人员按照正确的洗手方式进行清洁双手,使用感应水龙头,避免医护人员接触水龙头导致病菌遗留在水龙头上发生交叉感染。将肥皂换成洗手液,并且增加消毒液的使用,对医护人员的洗手效果进行检测分析,不断改进卫生处理方式,提高洗手的有效率和合格率,确保安全卫生。

2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口腔门诊中所用到的医疗器械多数是直接与患者的口腔进行接触的,因此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上会大量的附带患者的血液和唾液中的致病微生物,成为感染源。因此,对于口腔门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进行。我院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对于耐热耐湿的医疗器械用纸塑包装材料塑封之后采用压力蒸汽高压进行灭菌处理。在整个医疗期器械灭菌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首先用流动水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冲洗,除去其上的血液和口腔分泌物,然后采取1:150的酶洗液超声进行20min的清洗,酶洗液超声清洗完成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后,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之后,对其进行需要的标注之后,进行封袋包装、再次灭菌,然后将其贮藏在无菌柜中进行备用。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建议口腔门诊在诊疗过程中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和用品[1]。

3口腔门诊内空气的清洁与消毒

提高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空气清洁消毒意识,有效地做好科室内的空气消毒与清洁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最简单的保持空气清洁的方式就是开窗通风,使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口腔门诊的诊治过程中会使用到高速涡轮机,高速涡轮机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会使患者的血液和唾液等发生喷溅,使其在空气中进行高速的传播,使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因此,在下班前,医护人员需要借助紫外线消毒方式对整个科室进行消毒,每日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且在下班前完成,消毒工作执行责任排班制,每日执行完之后由当日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这样才能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2]。

4合理布置诊疗区和消毒区流程

诊疗区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诊断和实施治疗的区域,因此,诊疗区的清洁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患者诊疗使用过的座椅、灯把手等物品,要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仔细的消毒清洁,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消毒区是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清洁的专门区域,这里备有小型的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该设备对清洁后的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进行快速灭菌,医疗器械和物品经过灭菌之后,按照其用途和灭菌时间进行标注分类存放在无菌柜中。

5口腔门诊医疗垃圾的合理处置

口腔门诊在诊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携带致病微生物的医疗垃圾,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置要严格地按照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理。医护人员在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时要严格执行医院的医疗垃圾处理等级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反应医疗垃圾的处理情况。将治疗过程中使用过的锐器要及时地放到锐器室进行处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为了提高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由医院的感染科对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测,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对口腔门诊的医疗清洗器消毒、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以及空气消毒情况进行定期的生物检测。从而提高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消毒抗感染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落实好门诊内的消毒隔离工作,使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确保医疗安全[3]。

总之,严格做好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口腔门诊的感染控制,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