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30 11:42:25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2

(一)母语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构成

“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大学教师等的共有理念。语言影响思想,语言就是思想本身。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文化深层编码,都蕴涵在母语中。母语是构成民族文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母语里有文化的故乡,母语就是祖国,母语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保护母语,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的首选要件。换言之,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最具生命力的语言系统之一,是中华民族身份的首要标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载体。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这句话的理论内涵是在表明:母语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符码。因此,在我国当下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怎样强调母语教育都不过分。而“大学语文”,就是高校完善汉语母语教育的最佳课程平台。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语言。从母语教育的角度看,汉语的形意特点使之具有工具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等多重属性。其中,文化性是衔接工具性与审美性的桥梁和纽带。汉语“说”与“写”的表情达意功能要得到完美发挥,必须借助文化蕴涵来融通工具与审美的语用效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定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主要依据是他的说(口语表达)和写(书面表达),意即所谓“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大学语文课程的母语教育性质与学习效能,是提升中华民族母语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语文”学科化有利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3年度中国高等教育10大热点问题中,大学语文的问题位列第8,几十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争论仍在持续。同时,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现状也仍然是醒目的存在。之所以被“边缘”,除了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外语课和其他技能通识课的现实功利性之外,还有课程自身学科归属性的原因。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大学语文”属于教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大学体育”等课程同类。也就是说,与专业性的中文课程不同,“大学语文”在学科归属上已经被“边缘化”。这也成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模糊的主因。事实上,早在1986年,匡亚明、徐中玉等先生就呼吁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的学科。目前,“大学语文”学科化的条件已经成熟。首先,根据的讲话精神及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各项包括《纲要》在内的法规性文件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密切相关,这是其他公共课没有的课程优势。其次,母语高等教育是高校各个专业课程教育的基础,提升母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迫在眉睫,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再次,自193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开设“大一国文”以来,迄今已近80年,“大学语文”可谓历史悠久。虽然建国后一度停开,但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构架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最后,大学语文课程已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是课程自身发展的内在基础。如果能如“汉语国际教育”那样成为独立的学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地位就能获得法理上的保证,其独有的课程功能就可以得到全面发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更为便利和顺畅。自然,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所有争议与无奈,也会随之消失。

(三)大学语文教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在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群体,“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知识结构上,大语教师一要有良好的母语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水平较高;二要有基本的专业背景,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的某一方向有所长;三要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开阔,有辩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理论判断和分析能力。如近年来,某些学校包括高校教师让学生穿“汉服”,对孔子像行跪拜礼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简单化和粗鄙化。“汉服”与“汉朝之服”都分不清楚,既蒙蔽了学生也降低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应有水准。在教学能力和方法上,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以研究促教学,会有力地提高教学的水平和层次。其次,教师不搞一言堂,既不能故弄玄虚,也要避免肤浅单调。应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依托,可以设计文化专题研讨,也可组织经典文本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研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同时,也要借助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丰富和多元。再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制订以撰写研究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考核原则。当然,各个层次的高校因课程目标的具体差异,会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有所取舍,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背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宗旨。第四,大学语文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性资源平台。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3

《语文世界》杂志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承办单位: 《语文世界》杂志社

评选内容和奖项设置:

1.优秀论文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一、二、三等奖。

2.优秀课例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一、二、三等奖。

3.全能教师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一、二、三等奖。

评选规则:

1.大赛将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2.教研能手和教学能手为单项奖。

3.凡同获“教研能手”和“教学能手”奖项者,将颁发最高奖项“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奖”。

参赛办法:

1.参赛资格:需任教五年以上(含五年),年龄在45岁以下(需提交个人简历),获得县级以上荣誉(需提供获奖复印件)的中青年语文教师。教研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均可。

2.参赛组别: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报名时请注明。

3.参赛须知:

(1)论文范围:课程标准及其语文教学理论,对话教学及其理论;课标教材的建构及其教学,课改实验报告;探究、合作式学习研究,研究性学习;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研究等。论文字数:3500~4000字,必须独立完成,单独署名(请标明下列内容:姓名/性别/组别/年龄/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E-mail),评审费:50.00元/篇。

(2)优秀课例评选需提交一节课堂教学实录VCD光盘,评审费:100.00元/盘。

(3)根据课堂教学实录光盘、论文评选和教研部门的推荐,评出优秀选手参加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在颁奖盛会上做公开课;据现场评委意见决出各等级奖项。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4

评选内容和奖项设置:

一、优秀论文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一二三等奖。

二、优秀课例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一二三等奖。

三、全能教师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一二三等奖。

评选规则:一、大赛将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二、教研能手和教学能手为单项奖。三、凡同获“教研能手”和“教学能手”奖者,将颁发最高奖项“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奖”。

参赛办法:

一、参赛资格:需任教五年以上(含五年),年龄在45岁以下(需提交个人简历),获得县级以上荣誉(需提交获奖复印件)的中青年语文教师。教研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均可。

二、参赛组别: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报名时请注明。

三、参赛须知:

(一) 论文范围:课程标准及其语文教学理论,对话教学及其理论;课标教材的建构及其教学,课改实验报告;探究、合作式学习研究,研究性学习;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研究等。论文字数:3500~4000字,必须独立完成,单独署名(请标明下列内容:姓名/性别/组别/年龄/ 单位或通讯地址/邮编/电话/ E-mail),评审费:50.00元/篇。论文及评审费请寄: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杂志社,邮编:100010,李焱同志收,电话:010-65593617,网址:省略。电子邮件:ywsj@vip.省略。因编辑部稿件多,务请在信封左上方注明“四方杯”字样,以免遗误。

(二)优秀课例评选需交一节课堂教学实录VCD光盘,评审费:100.00元/盘。光盘及评审费请寄:广州石牌华南师大《语文月刊》编辑部,邮编:510631,联系人:胡家俊,电话:020-39310290(每星期四、五接听有关电话)。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5

换言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来定位“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也符合“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大学语文”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精神,一直内在于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中,成为我们创造新文化、新历史的动力和基础。在当今“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所以,对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文学艺术、科技工艺、哲学宗教、伦理规范等丰厚遗产,如何继承和创新使之进一步光大辉煌,应该是我们的立国之基和立人之本。这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强大的根本性任务,高校责无旁贷。基于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具有了极大的可行性。在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前提下,与“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大学语文”是以具体的母语文本阅读为主要学习形式。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有关中国哲学、历史、艺术、文学、宗教、民俗等作品篇章的阅读,来具体形象地感受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作品篇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载体,也是形象载体,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便可以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及“面”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领悟其精髓。由于这个特点,“大学语文”便成为“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置性课程。也可以说,以具体作品篇章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大学语文”,与宏观性把握的“中国文化概论”和断面性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阶梯式地构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群,其中,“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按照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纲要》的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种权威地位,也没有外语课程的强势现实需求,处境越来越尴尬。若要改变这种不利现状,就须牢固坚定地确立“大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课程定位;同时,也要解决好课程自身建设层面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母语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构成“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大学教师等的共有理念。语言影响思想,语言就是思想本身。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文化深层编码,都蕴涵在母语中。母语是构成民族文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母语里有文化的故乡,母语就是祖国,母语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保护母语,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的首选要件。换言之,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最具生命力的语言系统之一,是中华民族身份的首要标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载体。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这句话的理论内涵是在表明:母语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符码。因此,在我国当下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怎样强调母语教育都不过分。而“大学语文”,就是高校完善汉语母语教育的最佳课程平台。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语言。从母语教育的角度看,汉语的形意特点使之具有工具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等多重属性。其中,文化性是衔接工具性与审美性的桥梁和纽带。汉语“说”与“写”的表情达意功能要得到完美发挥,必须借助文化蕴涵来融通工具与审美的语用效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定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主要依据是他的说(口语表达)和写(书面表达),意即所谓“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大学语文课程的母语教育性质与学习效能,是提升中华民族母语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语文”学科化有利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3年度中国高等教育10大热点问题中,大学语文的问题位列第8,几十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争论仍在持续。同时,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现状也仍然是醒目的存在。之所以被“边缘”,除了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外语课和其他技能通识课的现实功利性之外,还有课程自身学科归属性的原因。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大学语文”属于教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大学体育”等课程同类。也就是说,与专业性的中文课程不同,“大学语文”在学科归属上已经被“边缘化”。这也成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模糊的主因。事实上,早在1986年,匡亚明、徐中玉等先生就呼吁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的学科。目前,“大学语文”学科化的条件已经成熟。首先,根据的讲话精神及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各项包括《纲要》在内的法规性文件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密切相关,这是其他公共课没有的课程优势。其次,母语高等教育是高校各个专业课程教育的基础,提升母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迫在眉睫,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再次,自193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开设“大一国文”以来,迄今已近80年,“大学语文”可谓历史悠久。虽然建国后一度停开,但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构架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最后,大学语文课程已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是课程自身发展的内在基础。如果能如“汉语国际教育”那样成为独立的学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地位就能获得法理上的保证,其独有的课程功能就可以得到全面发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更为便利和顺畅。自然,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所有争议与无奈,也会随之消失。

(三)大学语文教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在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群体,“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知识结构上,大语教师一要有良好的母语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水平较高;二要有基本的专业背景,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的某一方向有所长;三要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开阔,有辩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理论判断和分析能力。如近年来,某些学校包括高校教师让学生穿“汉服”,对孔子像行跪拜礼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简单化和粗鄙化。“汉服”与“汉朝之服”都分不清楚,既蒙蔽了学生也降低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应有水准。在教学能力和方法上,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以研究促教学,会有力地提高教学的水平和层次。其次,教师不搞一言堂,既不能故弄玄虚,也要避免肤浅单调。应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依托,可以设计文化专题研讨,也可组织经典文本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研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同时,也要借助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丰富和多元。再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制订以撰写研究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考核原则。当然,各个层次的高校因课程目标的具体差异,会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有所取舍,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背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宗旨。第四,大学语文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性资源平台。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6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32-02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透过课程标准及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学科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语文教学须有语文味

课堂是语文学科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根据教学的进程,教师可以将其分成相应的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努力营造浓郁的氛围。

1.课前五分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常常利用课前五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新,充分挖掘,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活动,或者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或者是《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短短的五分钟内,轮流展示积累。长此以往,“课前五分钟”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课堂主战场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那些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选准优秀的古诗文作载体

201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教师节30周年的展览时曾提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庆幸的是,2011年版的语文课标已经在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教材中安排了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文,教学中可以优中选优,将选准的优秀古诗文作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优秀作品来鼓舞学生。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是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所写,诗人借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清香高洁的品格来烘托了自己不畏强权、孤芳自赏的情怀。再如文天祥,因《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而光照千秋,青史留名。同理,岳飞有《满江红》、范仲淹有《岳阳楼记》、秋瑾有《满江红》(小住京华)等。可以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那些古诗文都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

(2)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作标杆

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作标杆,引导学生对典型人物进行分析,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小英雄王二小》中就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经典形象。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的心中造就一个英雄梦,让王二小成为千万个学生心中的英雄,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快反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像英雄学习,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曹刿论战》中刻画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爱国形象;《出师表》中塑造了诸葛亮为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岳阳楼记》中塑造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大形象。这些人物有着高尚的品格和贞洁的情操,是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标杆人物。

3.课后延伸

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后进行延伸,或者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或者引导学生对当地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譬如学习《小石潭记》后,结合各地的旅游资源,利用学生游历当地风景名胜的经历,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借以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1.必须坚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那些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譬如结合《大道之行也》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2.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8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我是工作在***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共2页,当前第1页1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

师”。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9

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学高效进行的保障。因此,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讨论等形式进行语文教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校和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教研活动,为了活动的方便快捷,可结合网络进行,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研,每个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讲课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广泛接纳教师提出的观点,可以使教师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在网络教研形式下,为语文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直观、互动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民主、自由的教研氛围中进行讨论和分享,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借助网络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网络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找到很多教学课件,对这些课件进行研究,可以学习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课件进行上传,通过网络上的教师分析讨论,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拓宽了教师的学习途径,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更多优秀教师。网络教研不受地点的限制,教师不仅可以和同一学校的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学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讨论。通过教学讨论,让教师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教学经验,他们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教学能高效进行,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在网络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要针对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针对教研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运用学到的教学经验,不断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育的构建。

1.对教师进行教学的系统培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教学专题讲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使教师能拓宽思路,找到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系统培训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让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网上远程指导和培训,通过教师培训,让本校教师能有效地、直接地选择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教学实践培训。只有把教师掌握的教学经验和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把这些收获转化成教学能力,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实践培训时,可以把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教师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录制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请初中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点评。在网上进行专题教学点评,可以让教师收集到更多的改进意见。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0

从xxxx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且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强化学生、文本、教师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影视作品能创设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易于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体验会更加深入;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影视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因而优秀的影片整合融入语文教育系统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因此,影视作品可以成为语文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优秀的影片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鲁迅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成为这样的。”在语文教育中,突破“静态”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用“动态”直观的,融文化和生活深刻性为一体的影视艺术欣赏,使学生们始终处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才智,这种形式对于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视作品生动的艺术演义,胜过万言的说教。影视艺术的传播具有认知、“塑型”和社会舆论导引功能,因而优秀的影片对于语文教育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影视艺术在审美与文化内涵上往往具有丰富和多层次的特点:伦理道德、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等。优秀的影片通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体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学生在可见可闻的影像世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影片《生死抉择》成功地塑造出李高成、杨诚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他们在金钱、亲情,友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令人振奋和鼓舞,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2.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影视艺术往往借助影像的视听直觉,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善美的褒扬和假丑恶的针砭,或启迪智慧,或升华思想,或陶冶性情,产生道德教化作用。对中学生来说,影视作品是他们文化接受的重要窗口。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影视艺术是让学生心情得以放松与舒缓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些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中,学生可以在亲切普通的日常生活里感受的人与人之间怎么和谐相处,遇到矛盾该怎么化解,感受形象而非抽象的人生智慧,培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会宽容,学会珍惜,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在教习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时,特意放映了影片的部分的片段,让学生了解的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艰苦,学生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憾了,被那个执着的小魏老师而感动,好几位学生盯着荧屏的双眼却被泪水模糊了,他们懂得了责任和坚守。

二、优秀的影片对于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的渗透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优秀的影片,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通过这些影视作品,学生不但积累了知识,增长了智慧,陶冶了情操,情感还得到了熏陶、升华,进而与自身生活、生命联系起来,使其呈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态。而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了育人的目的。生命意识在文学中常常集中体现在对生命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困惑、对情感的深挚等等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

语文学科先天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充分利用优秀的影片进行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的语文教育。如在这个学期的以“生命的故事”的主题活动课上,我由今年热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谈到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有了死亡。因死亡的存在,才告诫我们要珍惜这唯一一次生命、珍惜生活、珍惜自己。剧中的女主人公罗斯在面对杰克死亡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与心爱的人一同结束生命,她答应杰克会勇敢地活下去,她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在于爱,在于爱自己、爱别人。在欣赏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了,让学生细细品味剧中精典对话:“答应我,罗斯,活下去啊,不要放弃……”;再让学生讨论怎样对待死亡,正确认识革命烈士的慷慨就义与社会上某些人的轻生自杀有什么区别。讨论发言之后,我播放了《百年情书》影片的推介短片,又结合课文《与妻书》谈到了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国家存亡与个人幸福如何进行抉择,我们该正确如何看待理想、爱情和亲情。最后布置学生在周末利用网络观看影片《百年情书》,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同时也推荐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优秀影片如《80'后》、《鸡排英雄》,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应用电影的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渗透了主流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的关怀,我完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视文化空前繁荣的今天,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优秀的影片,语文教师应抓住这大好的契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和利用这块宝贵的教学资源,占据了教育的先机,把有益的优秀的影片巧用到语文教学中去,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传统教学的制约,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注重渗透主流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注入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打开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平出版社,2000年。

[3]韦志成,《语文教育情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2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是基于我国教育和道德现状经过审慎思考提出的。如王开岭所言,“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逻辑说教和结论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信仰’方面做得远远不够”。①回望传统的经典教育,“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在解决信仰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结果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②中学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立基树本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陶冶高雅情操、铸就君子人格,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大有裨益。从个人层面讲,“仁者爱人”的大爱思想、“民胞物与”的家国情怀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社会层面讲,可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国家层面讲,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关乎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本文以鸡西实验中学为例,探讨在中学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一、队伍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由学校和家庭努力之。由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初会不同程度遭到非议。教育者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传统文化素养的欠缺,也使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受到制约。建设好施教者队伍,把教师和家长全面纳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来是有效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一)做好顶层设计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谋篇布局“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白虎通•三教》)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组织好校园经典教育,教育的领导者必“先之劳之”,从研习《大学》《论语》等经典开始,确立“明德、致知、务本、日新”的人文核心理念,使校园教育体系德行光明,与日俱新、与时俱进。建设“智慧的领导文化”:以“四化”建设人文队伍,化修养为品德———明德、化知识为智慧———致知、化理念为行动———务本、化创新为制度———日新。以“不迁怒、不贰过,无伐善、无施劳”的国学教育理念开展工作。通过分享研习经典的心得,提升教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素养。(二)着力培养师资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生根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校要着力建设“清高”的教师文化:“清”是清白、清醒、清正廉洁,“高”是高雅、高贵、高风亮节。“清白”的教师文化是不同流俗、固守德操的精神风范。鸡西实验中学的教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师工作相结合,创作了《鸡西实验中学教师人文修养歌》。还采取“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赴人文名校学习,如北京一零一中学、福州格致中学。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孔子七十五世孙、儒学专家孔海钦赴学校讲学,师生、家长通过听取《国学思想与当代教育》《中华文明与齐家之道》《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等专题讲座以实现对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启蒙。成立鸡西文儒书院,系统开展国学教育师资的培养。借助“互联网+”,以微信群为平台创办《论语》一社、《论语》二社、《大学》、《道德经》、《弟子规》国学研习社。派副校长担任社长,通过微信群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学习机制。定期开展以交流研讨为目的的“文儒雅集”、国学知识竞赛以及太极拳、书法课等活动。当前国内中小学担任传统文化教学任务的多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教师,这使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一个单独的学科,不利于全方位传统文化育人。因此,要树立全员学习国学的理念,提升教育者自身的传统文化水平。当数学、物理、体育教师在教育中适时引经据典时,学生们印象更深刻。因此,学校可以不分学科开展《论语导读》的网上微课堂,以“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学教师队伍”。①(三)构建书香家庭涵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家风学校教育如不能得到家庭的支持仍然不能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氛围。把学生家长组织起来,成为课堂教育之外的学习者和教育者,才能更有效、更扎实地做好国学教育工作。互联网提供了组织可能,建立好互联网学习平台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儒清音•公益国学诵读堂”成为鸡西实验中学师生、家长共同学习的线上平台,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风讲堂、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加强沟通,推广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方能赢得更多家长的认可。

二、课程建设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载体

课程建设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载体,如何开发好、设计好国学教育的课程,直接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

(一)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上突出重点环节

课堂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为了避免“野蛮读经”,①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课程、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面参与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入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选择。鲍鹏山教授说:“礼的本质就是卑己尊人,把自己放低一点,把别人放高一点,自己谦卑一点,更多的恭敬给对方,掌握这个原则,就知道在什么地方该怎么做。”②编写《中华传统礼仪读本》,分言语、举止、交友、餐宴等开展教育,通过持续的礼仪规范和实践,强化内在养成的目的。举办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活动,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明礼月”、“公民月”、“孝心月”、“情怀月”等活动把经典礼仪转化为实践行动。以“慎终追远”为主题,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去烈士陵园扫墓。在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演出,在青年节和劳动节组织青年志愿者去社区义务劳动。这对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爱国情怀和敬老孝亲的思想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每个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文化普及并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古典课本剧大赛、经典才艺大赛等活动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持续的活动才能把传统经典的阅读和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使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家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野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延伸。“共同读一本书、共同拟一条家训、共同参加一次户外活动、共同看一场电影、为家人做一顿饭”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第二,探索文化知识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利用“《论语》研习班”微信群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全体教师的国学素养,将国学教育延伸至所有课堂。成立国学教研室,深入研发国学校本教材,组织好国学校本课的授课和教研。国学教师开设《论语导读》校本课,语文考试中加试10分礼仪文化及《论语》的内容,计入总分。定期安排国学专题讲座丰富课程内容。通过自主报名和考试选拔的方式成立“文儒班”,用初高中一贯制的方式学习“四书”,探索实现文化知识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三,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体育项目。开设书法第二课堂,美术课开设《历代名画鉴赏》选修课,音乐课开设《京剧赏析》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体育课全体修习太极拳,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了解传统国术中的哲学思想。

(二)通过打造环境课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全覆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可以陶冶师生情操、规范师生行为。“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校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都离不开传播氛围的营造,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潜移默化。”③学校要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以国故精神铺染校园文化底色,让优雅的环境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一是立足宣传阵地引导校园主流舆论。制作《中华传统礼仪读本》诵读音频,利用校园广播在早晨和中午循环播放。在课间操学生集合完毕后播放,学生齐声诵读,让经典礼仪入耳入心、指导言行。创办“实验中学文儒书院”微信公众号,学员在研习经典时的心得及文儒书院活动的新闻。校园网站开辟“书香校园”和“文明之窗”等专栏,师生、家长学习经典的心得。二是依托校园文化景观陶冶师生情操。学校集中建设了一系列景观文化。门廊文化:学校门廊两侧墙壁上有四十余位中外先哲的肖像、生平简介和至理名言,代表了人类文明中最杰出的思想,仿佛先哲们的叮嘱就在耳畔。雕塑文化:标志性建筑“大展宏图”似书卷,像风帆,如蓝图;叮咛学子书山跋涉,学海破浪,绘就人生的蓝图。正面的浮雕为至圣先师孔子行教像,旁边为《论语》中的经典章句。背面浮雕为鸡西实验中学校史,让学生知晓母校的风雨历程。格言文化:路灯的灯柱上是师生、家长创作的教育格言,春华秋实间,格言伴着学生与草木一同成长,这成长又多了几分性灵之美。楹联文化:各楼前的对联既体现该楼功能,又激励学子奋发向上。如艺体楼前的对联:“书画韵体魄健他年俱进声名达四海,纤歌凝舞翩跹今日并肩德艺臻双馨。”墙体文化:高中教学楼的墙壁上是一幅醒目的《杏坛传道》壁画,展现了孔子讲学的场景。各楼走廊墙壁上,也都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板,内容涉及孝悌、忠信、学养、操守等。书院文化:为给学校的经典教育提供一块施展的天地,创办了文儒书馆,集书画艺术、茶道、琴艺等古典文化元素于一体。井盖文化:井盖上有美术特长生绘制的作品,内容涵盖中国传统的瓦当纹样、青铜器纹饰、山水画、剪纸等。

三、结语

在中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改善两个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要想同时改善就必须凝聚家校共育的合力。教师要先学深学透,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独特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教育要重视课程的吸引力,寓教于乐,让学生放下“文言文很难”的思想负担,从死板的研究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文语法现象的学习枷锁中解放出来,去体会文言文的逻辑、境界、文采。对家长的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只要学生有提升了,家长一定会全力配合的。国学教育在我国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且面临着师资和教学资源匮乏、质疑声四起的阻碍,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不流于观念、浮于形式,首先要统一思想抓队伍建设,拓宽师资培训的渠道;其次要科学研究抓课程建设,以科研立项促进优质课程的研发;再次要以一套精准、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来抓好落实。在健全并理顺校内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惟有上下同欲、家校配合,才能将最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带给学生,才能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落到实处。

作者:焦玉萍 王 亮 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0.

[2]郭齐家.人文通识讲演录•人文教育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左敏.打造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高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5(8).

[4]鲍鹏山.教育六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