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段考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7-29 21:59:33

语文中段考总结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1

2. 分类复习阶段

分类复习阶段就是要帮助学生做专题复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单选阅读以及作文的专题复习。首先,对于单选题的专题练习,老师除了要督促学生背单词记短语之外,还要利用上课的5至10分钟进行单词短语的考察,检查学生的记背状况。同时,老师还要带领学生复习各种词的用法。带领学生多做题,因为做题可以培养学生做题的感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用法。老师还要把学生经常做错的题总结出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加强记忆。其次,对于阅读的专题复习,老师应要求学生回家多做阅读,当然在学校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在课堂上练习阅读时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并且培养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老师应教授学生阅读时的技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做题速度,也能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性。如果在阅读时遇见不明白意思的单词,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可以跳过这个词,但如果影响到文章的理解,那就要根据文章的前后猜测词意。最后,对于写作的专题练习,老师应在每个星期都设置一节作文课,组织学生写作文并且当堂批改,总结出学生在写作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现场答疑。老师还要帮学生多总结一些万能句、优美的开头句、表达自己观点的句子让学生记忆,让学生多看往届的作文题,多背一些文章培养写作的感觉。

3. 综合复习阶段

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老师应该更加注重综合复习。多为学生准备一些模拟考试卷子做最后的综合复习。在这一阶段,老师应更加注重教学生做题技巧,而不是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选这个。在这一阶段就是需要大量的做题。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对做题出现厌烦心理,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帮助学生做好最后的综合复习。

4. 自由复习阶段

在考试前的一个礼拜内就是学生进行自由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复习。让学生在课上看卷子,复习自己觉得薄弱的知识,让学生看错题,为学生解答不明白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心理的引导,告知学生考试时要注意的问题,为学生消除考试焦虑。在这一阶段适当地讲一些做题的技巧,但老师更应该注意学生所问的问题,在最后为学生们统一做最后的巩固。

5. 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总复习中,复习中的重点就是要把书本和习题结合起来。其实语言类的学科本身就没有重点,就是靠日积月累的学习。但是为了给学生增加考试的信心,适当的画重点也是可以的。总之,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复习时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多做题多练习以养成总结错题的习惯。要督促学生多背多记好的优美的句子,并且能将这些句子运用到作文中去。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就算是考试相信学生们也会从容不迫的面对。

[参 考 文 献]

[1] 陈秀珍. 如何做好中考前的英语总复习[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9).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2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3

“压缩语段”就是对一个长句子或一段甚至几段话进行正确的筛选、准确地提炼、高度地概括浓缩信息,做此类题应注意以下思路。

1、审题干,看要求

做“压缩语段”题,要看清题干涉及哪些内容,有什么要求,是拟写新闻标题,写一句话新闻,还是归纳文章的观点,字数限定多少。认真辨析题干中的字眼,从而确立压缩的重点、方向和思维方式。

2、审语段,明内容

审查该语段是什么样的材料,是新闻材料还是一般材料,由几段(几句)构成,每段(每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或说明了什么道理,然后再分析段与段(句与句)是怎样的关系,新闻材料的,要看是只有主体,还是加上了导语,如有导语,就不用考虑主体,只抓导语压缩就行了。一般材料的,要根据其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的特点,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压缩的重点。

3、审话题,立主体

弄清了语段的材料及关系,接着就要分析一下该语段(句)围绕什么话题,以什么为主体展开,分清主次,权衡轻重,从而确立信息的主体和重点。

4、审语体,定表达

所给语段的语体特点不同,压缩的重点就不同,表达的方式就有别。新闻材料,要紧扣“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三个要素压缩,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的陈述句或被动句来表述。一般材料的,比较博杂,除采用主谓结构的陈述句、被动句外,还可采用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的陈述句来表述。

二、解题方法

“压缩语段”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反复阅读,筛选信息,抓住作者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在具体操作中,也应该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1、明确语段的性质

议论性文段,应抓中心句,也就是观点句、总结句。记叙性文段,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有什么结果。说明性文段,应用简明的、客观的语言概述,不要作形象的描写,也不要作主观性的评价。

2、抓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个语段的灵魂,它体现了语段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情感倾向,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找到了压缩语段的关键所在。中心句一般在开头,起总领作用,也有的放在结尾,起总结作用。

3、概括内容

有些语段内容比较庞杂,头绪较多,这就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区分主次轻重,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领会其基本精神和意图,把握语段中最重要的观点和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4、删繁就简提炼观点

议论性语段要根据语段的论证层次结构、句子关系,逐层分析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然后按题目要求提炼观点。对一些较含蓄的语段,要仔细分析隐含于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时还要结合有关的提示或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弄清主体内容,才能最终归纳和提炼出观点。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4

【教学缘起】

概括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一种能力,2008年江苏高考卷中语用题、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题都考查了概括能力,而考卷反映学生的这种能力极弱,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这种能力仍然弱。本课以语用题概括为切入点,总结概括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存在的问题

教学思路:根据学情,提出问题,强调概括能力的重要性。

课前做了一个“你做语用题时有哪些困惑?”的问卷调查,学生有这些回答:对语段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不知如何提取文字的主要内容;新闻类的题目,评论,不知该怎样写;无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案……

提问:这些困惑表面看涉及面较广,其实反映了一个什么共性?

答案:概括能力弱。

所以提高概括能力势在必行,这一环节其实也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解决问题

教学思路:高考中会出现各种表达方式的语段让学生概括,所以我选择了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让学生当堂训练,并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的方法,提高概括的能力。

1.记叙性语段

【典型例题】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学生答案:

A.时尚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的。

B.一个善于创造时尚的人,不一定是走在时尚浪尖的人,却一定是隐于市间的人。

C.创造时尚的人,他们普通、平凡,但也拥有着创造奇迹的才能。

D.时尚有时源自穷人的无奈之举。

【解析】做这一语段,首先要审题:“画龙点睛”指精辟的能点明主旨的语句,“结尾”表明要能概括总结上文,这几处审题基本没问题,关键是要注意语段的题目是“创造时尚的人”,中心词是人,非“时尚”,所以最后的结论最终要落实到人上,不仅仅是对时尚发表看法,此处最容易错,所以做题时首先要审题,不仅要审出显性要求,更要审出隐性要求。答案A错误。

然后,对两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概括。这就要分别找出两则材料的内容要点。第一则讲青年人被弄脏了头发,没钱去理,结果成为时尚。第二则讲乡下女孩进城,没钱打扮,裤子上由姥姥绣上了几朵花,结果城里女人效仿,世界流行。可以看出:创造时尚的人的身份是穷人、普通人或小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是无奈的、苦涩的。所以答案D最准确,B和C共性找得不准确。

【参考答案】

【示例1】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2】示例2: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方法总结】求同舍异法。

2.议论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概括下列语段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①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的话,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②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③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④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学生答案:读书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解析】这一语段由①②句中的“如果”可知,①②句是并列关系,由第③句中的“因此”可知第③句是对①—②句的总结,由第④句中的“所以”可知第④句是对①—③句的总结,通过剖析句子结构,就可找出第④句是语段的中心句,又可读出这段文字是把“读树”与“读书”比较,“读树”才是主要的,所以把“与读书一样”去掉,概括为“读树是大有益处的事情”或更简洁的“读树有益”。

议论性的语段,句间逻辑关系较强,所以通过剖析句子结构就能很快找出语段中心。

【方法总结】结构分析法。

【补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大致有:因果、并列、假设、选择、承接、转折、递进、解说、总分、条件等关系。逻辑关系确定了,语意的主次、轻重就确定了,比如转折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在转折后的内容;因果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一般在果;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在总说的内容;递进关系的句子,后面一层意思比前一层深。

3.说明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①金属也会“疲劳”。②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③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④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⑤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⑥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⑦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⑧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学生答案,形形,五花八门。

【解析】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此段材料的说明对象是“金属疲劳”,知道说明对象后就要看围绕说明对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把②—⑧句合并分层,②③句讲危害,④—⑥句讲原因,⑦句讲预防,⑧句讲妙用。

【参考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原因、预防和妙用。

说明性文字层次清晰,结构分明,为了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对文字进行层次切分。

【方法总结】层次切分法。

4.描写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描述,概括黄山的相关信息。(不超过35个字)

①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②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③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④它选中皖南山区。⑤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学生答案:选中皖南山区,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形成,面积千余平方公里,是花岗岩山峰。

【解析】由题目可知,这是一段描写性语段。第①—③句主语是“大自然”,无黄山信息,删掉,第④句用了拟人手法,有用信息是“皖南山区”,它指出了黄山的位置,第⑤句也用了拟人手法,删掉修饰成分,有用信息是“火山喷发”,指出了黄山的形成方式,还有“面积千余平方公里”、“花岗岩的山峰”也与黄山有关,还要把生动的语言转换成平实的语言。

【参考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由火山喷发形成,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方法总结】舍偏取正法、语言转换法。“偏”就是指修饰性、限制性、补充性的成分。

三、温故知新

教学思路:在做题过程中,我们不管碰到什么表达方式的文字,基本都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所以用练过的题目让学生分析如何得出答案,再次体会这几种方法。

【典型例题】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①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②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③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④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⑤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参考答案】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解析】第一步:审题,可以审出此语段是说明性语段,说明对象是“先进的动车”,由语段第①句可知。

第二步:分层,由题目“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及分值4分,可知分四层,四点,②—⑤句分别为一层。

第三步:概括,第②句其实是因果关系的复句,重点在果,所以概括为“外观美”,这是结构剖析法。第③句,讲车厢、座椅、前后座,是并列关系,不能直接用其中任何一个,所以需找一上位概念,结合几句内容,可用“人性化”(“舒适性”)概括。第④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概括为“速度快”。第⑤句“因而”表明是因果关系复句,重在果,所以概括为“噪音低”,用了结构剖析法。

四、课外拓展

教学思路:语用题中概括的方法,在现代文阅读的概括题中同样适用,所以选择一道现代文阅读题让学生当堂训练、体会。

【典型例题】(2010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①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②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③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④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⑤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⑥“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⑦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⑧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⑨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示例】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解析】做这一题首先要明确答案应在⑤至⑨句中,前面四句要舍去,然后把⑤至⑨句分层,根据语意可知:⑤为一层,⑥⑦为一层,⑧⑨为一层,再进行概括可得出答案。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从整体上看,目标很明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总结出了可操作的几个方法,让学生有了一个抓手,而且方法的总结都是由学生自己做题,自己总结得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从这堂课的设计来看,从开始的呈现问题,让学生概括问题的共性,就是老师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了,中间又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训练概括能力,思路很清晰,最后又拓展到现代文阅读的概括,把语用题的概括和现代文阅读的概括打通了,范围广了,但又没有偏离这堂课的主题。所以,从理论上讲,这堂课容量大,很充实,学生发言也很积极,可以说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5

一、文章分析

这4年的完形填空文章基本控制在3-5段,250-300个词,且趋于稳定。议论文和科普类的说明文各占一半,话题多样,但均贴近生活。这两类文章结构大致相同,都是以“总-分”或“总-分-总”结构为主,第一段是主旨段,提出话题,之后的几个段落展开说明或深入议论。每个段落内部也同样基本采取“总-分”或“总-分-总”结构,段落开头点明该段的大意,然后再展开详细阐述,必要时再做一简单总结。

【备考建议】

1. 考生应以这4篇高考完形填空为范文,深入研究英语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行文逻辑 (句内逻辑、句句逻辑、段内逻辑、段段逻辑以至整个篇章的逻辑),分析说明文和议论文常用的说明和议论的写作手段。这有利于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

2. 考生平时的训练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但也不可忽视记叙文。记叙文要按照记叙文的6要素理顺所叙事情的脉络,还要重视其背后的情感线索。

3. 加强课外阅读,重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量以及题材的多样化。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完形填空题的诸多问题。

下面试以2014年的完形填空为例,重点体会英语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和行文逻辑。(划线处为考查点;方框为笔者所添)

第一段开头提出话题(或指出现象),紧接着分析原因,然后是处理办法或解决问题,这种结构在英语中很普遍,阅读理解的文章也基本符合这一结构规律,而且考生还应采用这种结构来进行写作。

行文逻辑上,要明白无论是“总”还是“分”,都是在说明同一个问题,因此会在文中找到很多近义表达,帮助解题。以上文第三段为例,方框框住的字词实质上都是communication的近义复现,其中考查的talk和understanding两题的干扰选项(reply; attend; attach; loving; observing; praising)的词义和communication基本不沾边,据此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二、选项分析

从上表看,完形填空题只考查4类实词。4类实词的题量有所波动,但2012年和2013年较为均衡。

完形填空考查的单词以新课标和考纲中列出的基本词为主(见上表),但也有少量的基本词的派生词(见下表)。

近几年完形填空文章中很少出现超纲单词,2011~2013年3年各出现一个,如intellectual (智力的),bully(欺负),crow(乌鸦),都以括号中文注解的方式标出。但新课标或考纲中未列出的派生词年年都有(见下表)。

稍加总结,就会发现,这些派生词涉及到的前后缀主要有:-ly,re-,un-,-ist,-ness,-able,-tion,-ent,-ence以及动词的-ing分词和-ed分词构成的形容词及其派生的副词。

此外,有些字词出现频率很高,尤其是副词,比如:deliberately,merely作为干扰项在2013年和2012年两次出现; slightly在2012年和2011年两次出现;有些单词平时并不多见,如2013年选项中出现的interval,hatch,trend,temporarily,deliberately等。

【备考建议】

1. 狠抓高考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注:广东高考的考纲词汇表与课标所列词汇表完全相同),过好词汇关。

2. 掌握基本的构词法知识。以考纲单词表为核心,熟悉常用词的变形,熟悉常见的前缀和后缀。

3. 了解完形填空题设空原则,用正确的思维解题。广东卷的完形填空题考查点不考虚词、短语、近义词比较,正确答案经常是文章中出现的某个关键词的近义复现。比如2011年的第13题的talented,文章第一句就出现了gifted。完形填空题也不考词法、语法。正确答案只能来自于对上下文文意的理解和逻辑的把握。

4. 任何单词的语意都不能脱离语境而单独存在,我们要在语境中揣摩单词的意思和用法。每天坚持阅读。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6

细节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具体事实或者某一细节有深刻的理解。很多问题考生都能够从文章中寻找到答案,但是也有一小部分问题需要在理解和思考之后才能够分析得出答案,比如,排序题、计算题、判断题等。特别是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中,更侧重于细节理解的考查。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应该如何突破呢?

应用文中的广告在阅读理解题中常见。做这类阅读题的技巧是:仔细阅读题目,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对文章的各部分进行阅读,寻找问题答案。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可采用“寻读法”。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找出文章中的事实或细节,灵活运用略读、查读等方法,寻找和问题相关的内容。反复比较分析之后得出正确答案。

二、把握主旨,突破阅题读

把握文章的主旨即是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课文进行更高层次的提炼与总结,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思想,感知作者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概括能力。如何突破这类题型呢?(1)通过开篇找主题。不少文章(特别是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一开头便展示出文章主题,第一段往往是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表达了中心思想。因此,要寻找这类的主旨大意就需研究文章的首句。(2)通过结尾找主题。有不少文章采用归纳法的写作方式,即前面几段分述细节和解释说明,最后一段归纳要点,得出结论或概括要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的主题句一般安排在文章的结尾,作为对全篇的总结。(3)结合文章首、尾找主题。英语文章中采用“总―分―总”这种写作模式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这类文章中。作者明确文章主题,在结尾位置再次呼应主题。一般来说,前后表述主题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后句往往是前句的进一步引申或发展。做这类题时,仔细阅读首尾段是解题的关键。(4)归纳总结找主题。有些文章和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只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暗示性地体现主题,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略读文章,对学生领会大意,能归纳,概括、总结等有一定的要求。但必须注意,我们在概括总结主旨大意时既不能以偏概全,又不能宽泛,要恰如其分。特别要注意:段落中出现转折时,该句很可能是主题句。作者有意识地重复的观点是主旨。首段出现疑问句时,对该问题的解答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注意提出文章主旨时常伴有的文字提示:therefore,thus,but,however,in short等。

上述教学方法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反复总结积累得出的经验,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应用,才能够掌握牢固。希望学生反复练习,进而真正让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7

二、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8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的阅读准备,能够让学生“抢跑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缺乏立体、严谨的思维习惯,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准备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长期的阅读准备习惯(词汇累积;句型摘抄;优美文段记录)、掌握快速的阅读准备技巧(如:找标题、找关键词、找关键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 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时,在开展阅读学习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阅读需求,做好阅读准备: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的是“finding way”这个主题,于是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学习与方向有关的词汇:“right”、“left”、“east”、“west”等;接着笔者让学生温习祈使句:“Excuse me,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等;最后笔者让学生积累表示地点的词汇:“station”、“cinema”、“park”、“hotel”等。经过这样的准备,学生已经基本具备顺畅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了。能读是会读、想读的基础,做好阅读准备是学生一切阅读活动的开始,教师应当十分重视。

二、不走无目的的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任务

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难度逐渐加深,不仅词汇量增多,语法难度增大,而且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文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与条理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英语水平与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割,分阶段、分时段地进行阅读,促进自身阅读效率与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 A Unit 5 《Going shopping》这篇文章的阅读时,笔者围绕大纲知识点引导学生制定了这样的阅读任务:先让学生从文段中找出一句跟“going shopping”主题有关的句子,有一位学生找的句子是:“I want you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oday.”接着笔者让学生从这句话中尝试分离出句型成分,学生几个人一组讨论之后回答:“其实是I wantto do sth 这样一个句型。”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句型;学生再思考,随后回答:“I would like you to do sth这个句型跟它很相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知识点,在知识点分析中得出概念,在概念的探究中温故知新,层层递进不断积累新知识,获得新体验,最终提高阅读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每学必疑勤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9

分析段落结构,应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同一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有以下方法:按时间的先后划分,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说明文有以下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按时间、空间顺序),递进式(按逻辑顺序),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议论文则可根据“引论―本论―结论”的总体结构来划分。

另外,同学们还可以观察行文中“路标”式的语句。一般情况下,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思路都比较清晰,多半都能在文中找到一些标志,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者某些关联词语等。这些语句对于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这些关键的语句,就可以使文章总的结构层次清晰地呈现出来。

中考试卷中,对于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考查,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且不设单项考查,而是在阅读的综合考查中出现。如,“这篇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结尾的?”这道题表面考查的是表达技巧,即写法,实则暗含着对文章结构层次的考查。许多考生误认为开头就是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结尾只是指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了这样的误解,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答案呢?

理清文章的结构是阅读中首要的一环,因此,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一定要重视结构、层次的分析,领会结构安排的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关练习1]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②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③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④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⑤像瓦特和蒸汽机、马克思和《资本论》。⑥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于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⑦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⑧所以要想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自己该做的事业。

1.本段的论点是:(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l0个字)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结构是:第_______句是提出问题(引论);第_______句是分析问题(本论),举例进行论证;第_______句是归纳总结(结论)。

[参考答案]

1.重视自己的事业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相关练习2]

阅读下面段落,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本段文字共有6句话,可分为三层,请在下列序号上用“/”标出。

①②③④⑤⑥

2.本段的结构方式是:

3.本段的中心句是:

[参考答案]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10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步骤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a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高考语文阅读做题技巧一)、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要求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三)、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对作品的观点和看法,即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其艺术效果,把握其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6)、从文章结构鉴赏:①铺垫呼应,结构严谨。②前后对比,鲜明突出。③先抑后扬,曲折有致。④环环相扣,层层深入。⑤先总后分,层次分明。⑥板块结构,美观严谨。⑦一线贯之,形散神聚。⑧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注: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答题时只需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高考语文阅读常考题型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

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例题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特色?

文首:1)结构上,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或中心(记叙文、小说),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这些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

例题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例题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答题模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的胸怀或思想情感。

主题句一般是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例题4、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意思?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11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语文中段考总结篇12

阅读理解“七选五”新题型的主要特点分析

内容新颖,体裁多变。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新课改之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来源越来越多,且摆脱了之前单一、陈旧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现在的新题型大多来自经典或较新的英美国家的出版物,涵盖了新闻报导、人物传记和期刊论文等丰富内容,时效性和生活气息都非常强。体裁仍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文章结构也多为总分式、分总式和提纲式为主。七选五阅读题型在高考中主要分为主旨大意题、逻辑关系题和文章脉络联系题等三大板块,既考察了学生单词、短语、语法和文篇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文章、总结和归纳段落大意和理解上下文逻辑串联关系的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里“提高学生英语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好诠释。其中,上下文逻辑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属于语言微技能的训练方式之一。

注重考查综合能力,稳定变化。七选五的主要考察方式则是让学生在在把握文章主旨内容的同时,还要对注意细节问题,在多选项的情况下,先搞清楚各个选项的含义,然后在读文章时找到每一句对应的文章内容的一段或者几段,然后选择出最适合文章空缺部分对应的内容,保证文章内容和结构层次的完整、顺畅。另外需要老师和学生均注意的是,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高考题因其还在继续改革,考试方向的变化也需要及时把握。具体来讲,我们发现出题形式并不单一,包括句子填空、段落摘要和带选项的段落摘要等等,特点也更为突:首先是考查的内容更加注重细节,句子位置更加注重在段中而不是首尾位置,这样学生要在把握文章中心后,还要对某一段段中的前后句和逻辑也能熟练分析;其次,所填的答案唯一,但是给出的干扰句子的干扰性越来越强,不再是两句毫无关系、差别很大的句子,答案句子和它的干扰句的句子内容会更加相像,让学生学会分析两个句子,发现其中的小细节造成的差别;最后突出构成语段和文章上下文之间的意义的结合,例如选项位置处于句尾,但是如果只是认为要选总结句未免太不谨慎,很多新闻报道里常引用科学家或社会学家等相关人物的观点,使得下文的开头则是这些人所说的话语,则此时上一段句尾很可能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在了解了该题型的特点后,采取层层入手的方式,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了优秀的英语总成绩。

七选五阅读的具体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

留下足够时间,态度认真。做英语七选五阅读,忌浮忌躁,态度才是王道;要想得分,“先易后难、逐个攻破”是关键。很多学生对七选五并不重视,有的甚至因为它是新题型不好把握而选择在最后做,使得本来可能足够的做题时间内,学生紧张感倍增,做题慌手慌脚,错误百出。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高考重要,每一分都重要,不能轻视每一部分的内容,相比于英语作文写作较低得分率、低回报率,把这部分题的答案选对就能保证得分,提高成绩。因此,学生要做答卷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这部分内容足够的时间,当然不是指在做不出来或一时没有想法时,止步不前,钻牛角尖。时间要足够,但不可过多;态度要认真,但不能走死胡同。而是保证有时间认真去看这部分内容,遇到困难或者某次考试训练遇到的题型非常陌生时吗,也要懂得取舍,简单有把握保证可以得分的选项要先在试卷上做出标记或选出答案,较难理解、没有思路的就先放过,但是一定要先有一个预备答案做出选择,然后跳过某段,或者认真看过后全篇都不太把握时也要先跳过全篇,先去做试卷其它内容。等到其它可以把握的内容都做完时,再结合考试交卷的时间,第二次做七选五阅读题,第二次做不仅有第一遍的总体把握,还能分清楚哪些段落对答题较为重要,哪些是属于文章背景或者补充内容等等。再次做题,要更专心,更谨慎,例如有些选项的线索可能和整体的时间点有关系,有些学生只是单纯地寻找“since +过去时间点”“时间段+ago”或者“have been or done”等常见时态标记词,却忘记了“used to do sth”代表“过去常常做某事”等特殊的短语或用法。这时离考试结束越来越近,学生会更紧张,但要有强大的内心顶住压力,不到考试结束坚决不放弃,专心地去分析,去看,去答题。平时的训练也要按照高考的感觉对待,不可忽视,只有日常训练积累到一定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最终考试中升华自己的技巧,得到满意结果。

学会利用文章逻辑和句式结构等各类关系,点面结合。说到底,英语阅读也是在说明一个人或者一个故事等内容,意思必须都是连贯和通顺的。所以做题时首先可以以该点为切入点,如果读懂了大部分内容,知道每一个选项的意思,又读懂了空白缺失部分的所差的意思,结合选项,则能顺理成章地选出正确的答案。一些线索词也可以给出帮助,例如有些人名、专属地名和文章中所涉及的文件、公约、条例等等,都可以作为寻找答案的有效导向和标志,有的叫简单的题目,根据一些重要名词在段中和选项中的重复出现,就可对应。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要讲求正确的逻辑关系,英语的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联词的运用比汉语的还要多。所以较难的就是文章中由连词和从句构成的又长又复杂的长句,有的段落不短,但是句子可能只有几句,每一句都较长,让学生非常苦恼句子的分析。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学会断句和省略,不管多复杂的结构,思路是清晰的,结构是连贯的,学生学会在平时分析短句的基础上,学会在段落里把握选项空白处的前后各一句的意思。找到句子主题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因为它们只能有一套,而带有“that,which,what,if”等的句子起到的是修饰或解释说明等作用,对主句没有太大影响。然后在把握选项和段落之间关系时,是属于并列、转折、让步、递进还是从属等关系时就能更轻松地应对。不同的句间和段间关系在正确的选项和前后句之间会有所体现,例如一些涉及文章中心人物和主要发生事件的一些名词和动词,有的会重复出现,但是更多的是以近义的词或短语来代替,学会找到这些重要的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反之亦然,整体与部分结合,平衡总说和分说关系,才能使用正确的“钥匙”打开答案的“大门”。

相信自己,谨慎改错。很多老师也常说要“要相信第一感觉”“要相信自己”,事实证明很多情况下是有道理的。学生如果对于七选五阅读不把握且留出时间检查和重做的话,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有信心相信自己把握的是对的,有勇气去改正自己认为不对的。很多学生受后面做题思路和再次看文章内容的影响,会对自己之前认为对的选项也表示怀疑,没把握的选项反而变得更加混乱和迷糊,结果对答案的时候会发现之前对的反而会改错了,之前对的思路再考虑后就和文章跑偏了。因此,学生要注意,对于自己刚开始没有疑问,最好就继续坚持下去,在检查时如果和自己不把握的选项没有太大的关系,内容理解上也不影响的话,甚至可以省略不看,既然都有时间回头检查,就证明针对该试卷自己水平还是可以的。对于自己不把握的,前面提到过在第一次做题时,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当时的选项也不是随便蒙的,检查时就需要更多的比较和更细致的分析。把有疑问的答案、干扰项和段落空白处去比较,最直接的当然是把选项加进原文去读和理解,看哪一个句意更通顺,结构更完整。值得注意的是,七选五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出题模式不一样,它的选项排除两个干扰项之外,其它的三道题的答案只能在三个选项里选择,和数学上的连线非常类似。因此,在改错题时,一定要谨慎,存在两个选项答案互换的情况,改错题时首先确定多余的两项有没有它的干扰项,如果没有,改错时是要同时改两道题,学生要确保两道题的正确的难度增大,不得不在细节、关键词和句式分析上多下功夫。

提高自我要求,经常反思。任何两个事物之间的需求都是相互的,就像我们需要依赖地球生存,地球更需要人类去开发和保护。各个学科知识也是有区分考试重点和非重点的,在英语七选五阅读中,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讲,还有助与学生考试技巧的锻炼和个人心理素质的加强。因此,学生在不同的考试练习过后,要积极的对错题和当时考试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不能考一场忘一场,虽然高考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但是在学术专业领域看来,也只是英语学习中的沧海一粟,此时的英语考试中的联系和规律还是很容易发现的,词汇量的要求也没有特别大,学生在发现这些后,可以温故而知新,在下一次考试中避免上次的错误。明白这些的学生,还需要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考试也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只有不断地训练,在平时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在平时生活中尽量多去使用和练习英语,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努力做到勤奋努力和积极向上,那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和优秀高考成绩的取得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更何况英语七选五阅读?

参考文献:

[1]高彦平.高考英语“七选五”解题技巧[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5,09:20-22.

[2]李伟.高考英语应试方略――攻克七选五[J].现代教育,2016, 03:55-56.

[3]刘燕燕,陈晶晶,唐日泾.“衔接理论”在高考英语“七选五”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