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6 19:06:51

后勤保障论文

后勤保障论文篇1

作者:徐嘉瑾

90%以上的基层雷达单位地处偏僻,远离城镇,进出营区道路条件差;驻守高山的雷达站,山路险峻,且多为沙石路面,路面凹凸不平,山路弯急坡陡,车辆通行困难,全天候运送物资能力不强。二是物资筹措难度大。未来空袭作战,敌方强调先发制人,向我重点目标打击的隐蔽性、突发性大大增强,物资消耗要比平常多,使后勤准备时间大为缩短,物资筹措、前运后送等困难将十分突出,而接应部队、补充部队急需的各种物资装备更是难上加难。三是后勤装备设施抢修难度大。战时由于涉及保障单位多,需专业力量、非专业力量和地方动员力量共同完成,组织协同十分复杂,补给难度大。加之敌高技术武器精确打击和空中连续突击,战前物资储备和战中补充的困难将会增大。其三,野战后勤装备及人员编配不尽合理。一是装备配发数量不足。目前部队机动作战所需的卫生帐篷、就餐专用帐篷和野营装备未能完全按照编制数量配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野战后勤装备机动性差。现有炊事装备车型号多、功能各异,不能很好适应机动作战需求。三是部队人员编配不足。由于有些雷达部队后勤未能按照兵种特点编制编配,遇到突况需机动转移时,本单位运输保障任务艰巨。

第一,准备的重点方面。针对作战突发性强,后勤保障准备应增强应急性、灵活性、立体性和综合性。一是加强后勤保障应急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三级后勤应急指挥机构,构建综合性应急保障实体,从组织上提高应急指挥效率,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后勤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加快信息自动化网络建设,研发应急保障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后勤应急保障预案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及时满足部队后勤需求。三是开展针对性后勤应急保障训练。加大对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的训练比重,提高一体化训练水平,特别要注重加强重要方向作战雷达部队后勤保障的综合演练,全面提高官兵的专业技术素质。

第二,后勤保障的模式。一是以基地为保障基点,进行发散辐射保障。未来重要方向作战,陆、空、海、天、网联合突击力量将利用多种作战武器平台,对战区外之敌实施远程、精确火力打击。雷达部队后勤保障应围绕重点保障对象,形成“以线连点、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基点式保障网络,依托保障支点就近就便对作战部队实施基点辐射式保障。二是以模块化后勤力量为核心,实行机动伴随保障。重要方向作战,各种作战力量为达成与对方保持合理交战距离、保存打击力量、积极打击对方的目的,战中将快速、频繁机动,以求动中造势、动中寻机、动中打击。这对雷达部队后勤保障的整体性、技术性、灵活性、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保障应根据部队机动方式和作战行动,综合运用后勤机动力量,紧贴雷达部队作战行动。以快速的指挥协调、准确的力量运用、先进的后勤装备、迅速的保障行动一步到位,满足雷达部队机动的需要。三是以信息化装备为基础,实行快速直达保障。在主要方向作战中,雷达部队“未战先行”,其作战需求和消耗强度与其他部队不一样。后勤应通过后勤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后勤保障资源可视化系统,快速、及时、准确掌握一线雷达部队需求,灵活调控物资资源,减少保障层次,建立后勤保障直达通道,以物资、技术等“按需分配”的形式,采取“立体直达、集中配送、越级保障”等方法,对一线雷达部队实施精确、及时、适量的保障,提高后勤保障的时效性。

第三,提高后勤生存能力。一是形成一体化整体防卫体系,确保后勤安全。主要方向作战中,战场透明度增加,加之各种远程攻击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运用,雷达部队后勤面临空前巨大的威胁,后勤防卫直接关系到战区预警监视实力的保存。应做到后勤防卫与部队作战一体筹划,后勤部署寓于雷达部队部署中,后勤与装备部门一体防卫。二是构建全方位精确打击防卫体系,确保雷达部队重点目标安全。雷达部队装备体积庞大,难以伪装,应按照技术伪装与天然伪装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地形特点和外部环境,运用人工遮障、喷涂迷彩、变形伪装、人工植被和热量抑制等方法,通过改变雷达及其附属设施的外形和辐射特征,降低目标被发现概率;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的活动范围,注意灯火管制和声响控制,减少后勤活动范围降低被敌侦察发现的概率。三是建立综合性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后勤信息系统安全。在战区三级后勤建立网络监管中心、信息安全检测认证中心、应急处置中心、信息安全协调中心,形成健全的后勤信息安全体系。雷达部队后勤应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实体保密技术,针对敌人的可能的窃密手段,运用防照相、复印窃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防信息辐射技术,对信息实体进行保密,最大限度降低信息实体泄密的可能性。同时,还要采取针对后勤的信息网络防护措施,强化后勤信息网络系统抗毁抗干扰能力。

后勤保障论文篇2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武警现代后勤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和质量的重大举措。20世纪90年来末以来,武警部队依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后勤保障化改革逐步展开、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运行机制不畅、保障标准滞后、法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显现,影响和制约改革向纵身发展。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有效破解发展瓶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证后勤保障社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深化理论研究、搞好全局规划,为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系统的理性思路和政策指导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必然结果,也必然引起保障方式、手段以及利益关系等的根本性调整,迫切需要理论先行,解决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模式、路径、步骤、措施、目标等理论问题。特别是武警部队驻地分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警种、不同单位保障需求各异,更加需要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一是,搞好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本质特征、内涵、外延、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后勤领域社会化改革的关系等,形成具有武警特色的理论框架,为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全局性指导。二是,深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问题研究。紧紧围绕武警部队职责使命,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推进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举措,确保发展规划相互衔接,不同警种、不同地区部队协调发展。三是,推进警地融合发展理论研究。研究武警部队内部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后勤保障社会化中的相互关系、权利和义务等,为招投标、合同监督、职工分流等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四是,搞好全局性规划。立足全局,用系统的理念和方法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制定好全局性改革政策。当前,特别是应对前一阶段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

2 尊重市场规律,顺畅运行机制,为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武警部队依托社会力量进行后勤维修、绿化保洁及水电气暖供应管理等保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宏观看,后勤保障社会化属于市场经济大循环的消费环节,只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则,规范化运行,才能实现减员增效、节能降耗和提高服务品质的改革初衷。一是,更新保障理念。后勤保障社会化后,保障利益关系由“无偿服务”转为“有偿服务”;管理对象由对部属和士兵的管理转为对承包商的管理;管理方式由行政命令式转为合同规范下的协商式。这种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各级后勤部门主动适应,学会利用价值规律优化配置后勤保障资源,利用竞争机制、合同监督等市场经济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保障质量。二是,理顺运行机制。后勤保障社会化涉及众多单位和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按照政府部门主导、部队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市场机制运作、法规制度保障的要求,建立部队、政府、社会力量协调运作的联动机制,界定权责、分工协作,在政策制定、规划谋划、具体实施等过程中搞好协调配和,共同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三是,规范保障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严格执行和落实后勤保障社会规章制度,确保其规范运行。如,社会力量承担的后勤保障项目,应积极推行招投标制,并严格按总部规定的程序、办法和要求,引入合格的承包商,防止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又如,社会化保障实施过程中,业务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合同条款的落实和监督,保证服务质量。

3 加快立法进程、协调保障关系,为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

后勤保障论文篇3

一、聚焦后勤

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把“聚焦后勤”定义为:“信息、后勤与运输技术的融合,它能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既能跟踪和调拨包括在运物资在内的各种资产,又能在直接军事行动的战略、战役和战术各级输送恰当编组的配套后勤力量和持续后勤保障力量。”“聚焦后勤”完全适应愈益分散和机动的部队的需要,并能从世界任何地点进行投送,其提供保障的时间将以时或日计,将使未来的联合部队变得更加机动、多能。也就是说,“聚焦后勤”是“后勤的精确应用”。

美军“聚焦后勤”要求:一是通过依赖包括现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在内的各种信息优势与技术创新对部队实施灵活的、持续的后勤保障,强调“直达运输”和“分离式”保障,进一步减少部队对战区大量物资储备、大规模划区保障部队和后勤基础设施的依赖性。二是通过对后勤物资流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与支配,使美军部队能够准确跟踪并及时转移包括正在运输途中的各种物资,减少后勤保障的规模,实现更加灵活、精干的战斗部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部署与支援。三是通过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与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国防信息系统以及万维网的集成与互通来实现对美军的快速持续的后勤保障。

二、精确制导后勤

精确制导后勤理论是由兰德公司根据海湾战争以及未来战争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后勤保障与管理理论,是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产物。它是引用精确制导武器(pgm)在战场上所起到的效果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高度自动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达到:一是以最小的保障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军事保障目标;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后勤尾巴,降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非全任务能力(nfmc)。

美军的“精确制导后勤”与传统后勤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以信息和速度代替数量规模。随着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信息与速度需求的不断增大,美军的后勤保障由数量规模转向信息与速度,认为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后勤保障需求与后勤管理数据的科学统计与计算来提高保障效率。二是注重后勤资源的共享。美军“精确制导后勤”强调后勤资源的共享,每一种后勤资源(包括一种易损配件、一支维修分队或一套后勤配送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与场合下有相同的适用性。以此来建立灵活的后勤管理与保障机制,减少后勤保障资源的数量。三是根据军事行动类型和战场环境来建立后勤管理与保障机制。美军认为不同的军事行动类型和战场环境对后勤保障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和配置不同的保障箱,切实有效的增加部署要素,来提高后勤保障速度与减少后勤保障资源冗余。

三、定向后勤

“定向后勤”是指将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有机结合,能对危机作出快速灵活反应,即使物资在运输途中,也可根据需要跟踪并转移,并将特殊的保障物资和给养直接发放到最需要的各战略、战役及战术单位。美军认为,这种灵活定向保障更加适应日益增多的分散单位和机动部队的需求,实现了联合、快速后勤支援。美军实施“定向后勤”主要包括:

(一)建立“定向后勤”自动化系统

美军目前研制和装备的“全资产可见性系统”和“在运物资可见性系统”是美军实施“定向后勤”的重要系统架构。前者可以对从后方厂家到前方散兵坑的物资发送进行全程跟踪,包括物资装备的位置、状况及承运人本文由收集后者将利用射频装置、搜索装置和与卫星联接的计算机系统,追踪补给物资调运情况。这两个系统将大大提高美军物资分发的快速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空运、海运和预先进入阵地等方式,减轻部署时的辎重负担,从而完善定点后勤供给系统,扩大目前的供给范围,延长供给时间。

(二)建立后勤管理一体化体制

这是美军后勤管理集中统一原则的重要体现。美军为了实现快速准确的后勤保障,将战略、战役和战术级后勤编组成一个结合严密的统一体,在战略层次的“高级后勤主管”统一负责,通过对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等各管理对象要素的加工与处理,对全军的后勤

转贴于

物资包括在运物资、特殊的保障物资和给养物资实施管理。其基本模式是,在“高级后勤主管”的领导下,战区后勤部门对前方后勤保障活动进行指挥、控制和协调。作战地域由战斗后勤部门负责,其后勤主管将确定保障编组和调节保障量。战略、战役和战术各层次的后勤主管在被保障部队的整个作战空间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连成一体,全面掌握从工厂到散兵坑的所有后勤保障活动。

后勤保障论文篇4

【关键词】

供电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1 引言

供电企业后勤保障工作是服务于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后勤管理工作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基础,为安全、生产、经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的作用。是对现有的物质基础条件、有限的资源,合理调配与管理能力的显现;实时维护、清洁办公场所的秩序和卫生,保障公司办公、生产和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后勤保障是企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担负着政治性、经济责任,与内外、上下沟通、协调联系,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项目多且繁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房地产,水电资源,安全保卫,接待,食堂、车辆,卫生、办公秩序管理和办公耗材的补给及对外接待等工作项目。全面生产、经营工作良性运转提供有力保障,是提高后勤工作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长葛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后勤管理工作,应该以保障、精益化管理和形象的视角和层次来定义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

2 实施精益化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自身工作特点的客观要求,是后勤保障工作发展的方向和提高保障能力有效途径,后勤保障工作实现精益化管理,要摆正四种关系

(1)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的关系

供电企业后勤保障工作所涉及面广、点多和事情多,不能认为只有管好了主要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性的矛盾,对次要性的问题缓一下,可能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但是,次要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或存在遗留问题,也会上升为主要问题,一旦爆发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因此,要摆正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的关系,找出问题要点和根本性原因,做好沟通与协调,防止问题扩大,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付诸于实施中防止滋生其他问题。

(2)重点工作与后勤工作的关系。

供电企业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这两项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就是保证生产、经营这两项中心工作有效、持续开展,是后勤保障能力提升的特征。就是做好沟通,减少中间的不必要环节;将大事化小,把主要矛盾化为次要矛盾,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预案、有落实、有反馈,做到布置与落实同步跟进。

(3)技术能力与服务态度的关系。

后勤保障工作是集服务性与技术性的综合性工作,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服务态度,掌握工作方面的技巧,提高服务的质量,而这个质量的评价是来自于服务对象,决不是自我评价的结论;如水电资源,安全保卫,接待,食堂、车辆,卫生管理等项目,日常工作运转必须依靠严格的管理和技能培训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技术支持和优质服务”的保障原则,以加强管理来有效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

(4)参谋与助手的关系。

后勤保障性工作实施过程,就要考虑能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就具体的工作而言,即是领导的参谋,又是助手的角色;无论是参谋或是助手,对待每项工作要从全局的利益着手,本着对领导和公司职工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对待具体工作时,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当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当重点工作与时段任务相互冲突时;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把领导的意图和职工的要求相互兼顾,即让职工和领导满意的结果。

3 供电企业后勤保障工作发展的方向

(1)标准化与规范化

后勤保障性工作,所涉及的是领导和职工敏感的问题,也可能会涉及到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接待性的工作,如接待规格,办公器具的配置、车辆使用等诸多问题,直接反映出党风廉政建设;只有严格的按照标准制度来执行才能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按照“一强三优”的管理目标,建立与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保障、服务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不断规范后勤管理的职能;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充分体现职工的愿望,依照建立“和谐企业环境”的原则,努力满足公司员工对后勤保障的需求;三是应加强后勤服务的统筹规划,在企业环境的布置、美化上要充分体现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四是加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后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考核”的管理要机制。

(2)精益化管理

后勤保障工作从“面”上能够反映公司的形象,从“点”上能够彰显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精益化管理的核心是“人、财、物”的管理,通过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控制、降低成本, 把有限资源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去。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通过有效的培训、现场指导与监督,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行力;其次是经费管理,经费是保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的基础,必须严格控制和落实,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发挥后勤保障工作集约化、专业化的特点,保证各项维护(修)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再次是建立物品、材料的台账,尤其是消耗性材料,严格保证物品和材料发给最需要的部门、班组,防止意外性的流失,让材料和物品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

(3)创新管理

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能力,应有一套技术能力的提升与相关理论知识互补的结合,从管理创新上入手,这是供电力企业的后勤保障工作重要的管理项目之一;一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服务,保证对服务效果的满意;二是引用先进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提升后勤服务保障的能力。三是供电企业在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模式时,确保后勤服务保障更加到位。创新是一个涵盖面广泛的话题,就是从管理创新突破制度创新,从制度保障上实现技术创新,不断地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服务,为后勤管理、技术和服务提供创新平台。

(4)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特殊性资源,信息不但是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信息;还是对今后发展、巩固、提高依据性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企业的信息网络,拓宽信息网络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性信息,为后勤服务领域科学发展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后勤保障工作与公司发展相适应,减少漏项或失误;从服务的延伸上体现出价值。

4 结束语

后勤保障论文篇5

一、警务保障学科建设概述

警务保障学是为了确保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研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法制、政策等资源的支援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新兴学科。它综合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培养从事警务保障工作的技术型与管理型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从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看,警务保障学与其他学科在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内容、手段和实现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警务保障学科体系,当然也不能照搬其他院校的学科体系,而应根据警务保障工作自身特点和需求,吸取相关学科体系的先进做法,建立符合我国警务保障工作实际需要的学科体系,充分体现公安学的学科优势,促进公安教育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培养警务保障实战人才服务。

警务保障学科的培养对象是面向公安机关公安财务管理岗位、公安装备管理岗位、公安基建管理岗位、公安资产管理岗位、公安被装管理岗位和公安后勤管理岗位等实际业务部门,需要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警务保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熟悉财务、会计等专业技能,了解警务保障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建立警务保障学科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需求,是公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公安学科体系的需要。

作为公安管理学学科的一个新设的专业方向,警务保障是适应时展、切合公安事业实际需求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相关学科的建设经验无疑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军事后勤学是一门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部队与警察队伍存在一些共同性,使其成为本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参考对象。这里以军事后勤的新变化为例,探讨其对警务保障学科建设的启示。

二、军事后勤保障新变化

(一)后勤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成为后勤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

后勤中的信息,是指军队后勤领域内对涉及后勤保障力生成的所有事物的状态、状况、变化等的反映或语言文字的描述。在传统的后勤理论中,信息不是后勤的基础要素,而是被归入后勤的指挥要素之中。后勤的基础要素是构成后勤本身实体的、能被人们感知的物质形态的成分。包括后勤人员、后勤物质、后勤装备、后勤建设和经费五大部分。但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广泛运用,使信息在后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急剧增强。准确、可靠、实时、充分的信息,既可以显著地使后勤保障效益提高,还可以使后勤物质的储备量降低。发达国家军队在后勤建设中都高度关注信息要素,并认为良好的信息是后勤保障能力的“倍增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在后勤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重新认识,信息成为后勤保障能力的一个构成要素正变为现实。

(二)后勤体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成为后勤力量结构的基本形态

军事供应链成为与信息化战争相对应的军事后勤形态,是战争形态演变以及高科技和现代管理方法在军事后勤领域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军事供应链是指在军事后勤保障过程中,以军队总部级后勤管理与控制中心为核心,由企业供应链和军队后勤系统共同组成的保障网络。它始于军事物资供应商和制造商,在军队后勤总部指挥控制下,经由战略级军事物流基地、战役级军事物流中心、战术级军事物流供用点,直至部队最终用户,形成相互连接的“链”与“网”。在后勤体系结构调整过程中,各国军队都力图运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紧密衔接的后勤体系,即军事供应链,把所有后勤工作全部纳入一个可以共享各种信息和组织统一行动的网络。当前,军事供应链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具有高度整合性,供应链包括了军事后勤保障过程中所涉及军队内外的各种实体,整个供应链使用一个信息网络平台,其核心与关键部分是一个全军一体化的、单一的后勤信息系统。

(2)集后勤管理、后勤指挥、后勤通信、后勤情报、后勤保障等能力于一身。

(3)具有强互连性和相互适应性,其前端处于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后端是由军队后勤系统内部的各级职能部门构成的供应网络。

(三)后勤保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配送式保障成为后勤保障追求的最佳方式

配送式后勤保障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来源于近年几场局部战争。主动、精确地配送式保障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并正以强大冲击力撞击着传统的“粗放型”、“概略型”保障模式。配送保障,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保障“管线”中全资产可视性,精确预测保障需求,灵活调遣保障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地在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作战部队提供所需物资,使保障适时、适地、适量,达到精确高效。其主要特征为:在价值观念上以作战部队为核心,以保证作战部队最大限度地满意为职责,全力以赴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补给品;以对部队后勤需求的实时掌握为龙头,用对作战部队需求的准确预测代替传统的战前计划或战中申请;在后勤管理上,从管理静态的物资储备转到管理动态的物资流,以有效管理的动态物资流取代固定的库存物资,以物流的速度取代物资数量;在运补方式上,以直达运补代替逐级前送,利用一体化的联运系统实现对作战部队的直达运补。

(四)军民融合的社会化保障愈加深入广泛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主要是依托社会办后勤,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把应该而且能够由社会办的事情交给社会,把担负非军事职能的保障机构移交给地方,精简、充实担负军事职能的保障机构,从而形成新的后勤保障体系。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保障功能,又可减轻军队自我保障负担,军民两利,优势互补,解决“钱少事多”的矛盾。实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后勤保障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以社会经济高度产业化、社会分工高度专业化、社会协作高度组织化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客观上要求打破人财物资源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封闭与分割,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部队后勤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化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服务保障社会化、物资保障社会化、医疗保障社会化、运输保障社会化等。

三、军事后勤新变化给警务保障学科建设的启示

(一)在警务保障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信息知识理论、信息技术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员过硬的信息素质

当今时代,信息在后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急剧增强,信息成为后勤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准确、可靠、实时、充分的信息,既可以显著地使后勤保障效益提高,还可以使后勤物质的储备量降低。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准备把握警务保障的特点和趋势,掌握警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本领。一般而言,信息素质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能所必备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的总和。要培养学员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把增强信息素养作为第一需要,主动求知,终身学习,动态发展,自觉进行信息知识的积累;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洞察力,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采集和获取信息。要培养学员精通相关的信息专业知识、掌握警务信息化的知识及信息化保障知识。还要培养学员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如获取、处理、传递、转化信息的能力。

(二)在警务保障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注意对后勤体系结构的研究

军事保障的新变化之一,就是供应链成为后勤力量结构的基本形态。各国军队都在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紧密衔接的后勤体系,即军事供应链,使后勤工作全部纳入可共享各种信息和组织统一行动的网络。军事供应链的高度整合性、强互连性和相互适应性,使其能够很好地满足军队的实战需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参与全球化的深入,各种风险有增多的趋势,跨地区、跨国突发事件也在增加。因此,对于处理这些风险事件的警务人员,其后勤保障也要有全局性及各地区公安机关良好的协调性。这样才能有力保障警务人员在处置事件时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既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警务保障学科建设应力争走在时代前沿,为增强警务保障能力作出趋势研判。

(三)在警务保障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关注保障模式的调研和创新

在军事后勤保障中,配送式保障成为后勤保障追求的最佳方式,成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这种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保障“管线”中全资产可视性,使保障适时、适地、适量,精确高效。当前,警务保障总体而言还处于一种“粗放型”、“概略型”保障模式。不管是对人,还是对财、物,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要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精细化的转变,就应该加强对各类警务资产基础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警务保障各种资产的管理,借鉴配送式保障模式的经验,实现对各种警务保障“管线”中资产的可视性,从而实现配送式保障。

(四)在警务保障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警务保障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可以说,警民融合的社会化保障也是未来警务保障发展的趋势之一。依托社会办后勤,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把应该而且能够由社会办的事情交给社会,把担负非警务职能的保障机构移交给地方,精简、充实担负警务职能的保障机构,从而形成新的后勤保障体系。实行警务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加速警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后勤保障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警务后勤建设的质量效益。在警务保障社会化的研究中,要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生活服务保障社会化。二是物资保障社会化。应该说,除了一些特殊的警备物资,大多数警务物资都可以实现社会化保障。三是医疗保障社会化。当前,警察作为公务员,在医疗方面享受着公费医疗。但公费医疗还存在一些限制,使警察在执行公务中产生救护的救护费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保障。因此,适当的参与一些商业保险,可以完善目前的医疗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库桂生,黄成林主编.军事后勤新变革[M].出版社,2004.

[2]杨学强,黄俊等编著.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光,张玲主持.“警务保障学科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陈永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讲师,博士。

后勤保障论文篇6

[关键词]突发事件;武警部队;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E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94-02

1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应急保障准备

突发事件突发性强,不易预测,平时必须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精心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

11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理论准备

理论从来就是行动的先导,尤其面对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这样一个新课题,更需要加强后勤理论的研究,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做好后勤应急保障准备的各项工作。

(1)要加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战例研究。由于武警部队尚缺乏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实战经验,因此,应在总结以往各地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外军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除了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后勤应急保障经验外,就是俄罗斯两次车臣战争后勤应急保障的经验。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战例的认真比较和分析中,把握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从我国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从武警部队后勤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后勤应急保障方案。

(2)重视国际后勤的研究。近年来,一些突发事件已经发展为一种国际间的联合行动,其后勤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国际后勤。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把“多国后勤”,作为未来联合作战四大方针之一的“聚集后勤”原则,并编写出版了多国行动的后勤应急保障,从理论上为多国后勤提供了战略和战役指导。同时以扩大双边和多边后勤协议为龙头,以提高多国军队间后勤相互适应性和信息分享能力为技术指标,以签订应急行动保障合同为手段,以参与北约建立多国后勤中心和太平洋地区高级军官后勤研讨会为契机,将国际后勤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加强国际后勤的研究是适应突发事件国际化趋势的必然。

12完善相关后勤法规和标准制度

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及其后勤应急保障法规体系,是做好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准备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基础。目前,在我国处置突发事件及其后勤应急保障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考虑到处置突发事件的迫切性,应根据防暴条令、防暴后勤保障条令、联勤条例等基本法律法规,在总结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方向的后勤应急保障实际,制订与处置突发事件相配套的后勤保障条令,确保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研究制定后勤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我国武警特色的、有利于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后勤政策和标准制度,以便于实战中遵照执行。

13做好保障方案制订和战场后勤准备工作

首先有关各级后勤部门应针对自身可能担负的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任务、恐怖活动特点和突发事件重点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后勤组织指挥、力量编组与配置、机动路线与方式、保障内容与方法、后勤防卫措施等,切实使保障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强重点地区社情、民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以便在后勤应急保障中准确把握政策和策略。最后摸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可供动员的实际情况,为组织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时的物资筹措提供准确数据。尤其要对重点地区民情、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等情况了如指掌,做好处置突发事件重点地区的战场后勤建设工作,着力加强重点地区的道路、后勤仓库、医疗机构和其他后勤设施的建设,以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2进行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训练

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后勤保障,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作战后勤保障相比,既有共同之处,更有明显的区别。

21搞好重点地区的训练

从以往的情况看,我国的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新疆、地区。这些地区或是高山峻岭,或是戈壁沙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加之与多国接壤,成为恐怖组织开展武装分裂活动的基地。因此,加强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准备尤其是特殊地形的军事训练,成为武警部队首当其冲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2搞好重点部队的训练

突发事件不是全面战争,不能采取杀鸡用牛刀的战法。当恐怖活动出现时,通常只需动用重点部队来承担处置突发事件。承担处置突发事件的重点部队,主要包括特种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应急保障部队。对这些部队,除完成后勤应急保障训练任务外,还应加大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内容的训练,使这些部队成为处置突发事件的铁军。

23搞好重点内容的训练

(1)突出应急救援训练。大规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电力、交通、供水等各类设施的破坏,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困难,这就要求后勤部门必须具有很强的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训练的内容通常包括:应急救援方案的制订,人员救治的组织与实施,野战食品的筹划与补给,有关设施设备的抢修等。

(2)搞好后勤的联合训练。突发事件军事行动是一种联合作战行动,这就要求必须实行联合后勤应急保障,而有效的联合保障则来自于有效的联合训练,后勤联合训练就外延来讲,主要包括警地一体的联合训练,警地联合行动、一体保障将是未来反恐军事行动的重要手段。武警部队是处置突发事件作战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遂行特种作战行动中,更担任着主要角色,因此,必须将警地一体化保障和训练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从条令条例、编制体制、教育训练等各方面加以重视。

(3)强化后勤官兵自身的心理素质训练。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官兵,一旦面对极度惊恐、紧张的突发事件,往往容易患上恐惧症,从而影响作战和后勤应急保障工作的效能。在新的形势下,应把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后勤官兵还应掌握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政策、分发救援物资、安置受难群众和与当地群众交往、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等。

3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保障体系

处置突发事件涉及范围广、后勤应急保障的协同单位多、强有力的指挥保障体系,是有效实施后勤应急保障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建立便于集中指挥、便于各方协同的体制和机制,以统一部署后勤力量,协调战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效能。

31建立警地一体的保障体制

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发挥部队和地方整体保障的威力,是后勤完成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未来的处置突发事件中,同样离不开警地一体的联合行动。由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应急保障主要是通用保障,较少涉及专用保障,而突发事件的地区通常又相当集中,这就为建立警地一体化的后勤应急保障体制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因此,在保障体制的设计上,要按照警地一体化的模式,明确各系统和各级后勤部门的职责、任务及相互关系,分工负责,确保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在保障力量的使用上,将警地的仓储、医疗、餐饮、物资供应、交通运输、装备修理、电信等单位纳入统一的使用计划,对各系统、各单位的后勤物资品种、类别、数量等建立数据库,并入后勤信息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形成警地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系。

32建立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

警地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必然要求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从突发事件的实际看,在整体上一般应由警地最高专属机构统一组织区域内的后勤保障。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区域、规模和保障任务,在重点地区建立后勤指挥机构。指挥机构通常以担负处置突发事件的部队后勤指挥机关为主,吸收地方等各方相关人员参加,各指挥机构要根据突发事件对后勤应急保障的要求,一般承担指挥协调、信息处理、抢救抢修、物资筹供、交通运输、后方防卫、政治工作与心理作战等工作内容。明确后勤力量的配置及任务、专业勤务保障、保障关系的调整、地方动员力量的使用等,尽量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效率。各指挥机构在警地一体的后勤指挥方式上,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统一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凡属于处置突发事件的重大后勤问题,应统一计划、统一决策,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对于一些局部性的后勤应急保障问题,则可授权下级后勤指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实施。二是属地指挥与垂直指挥相结合。属地指挥是一种以当地党委、政府指挥为主的指挥模式,也是处置突发事件最常用的指挥方式。参与联合保障的武警、公安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后勤力量,可根据上级指挥机构总的保障意图,分系统实施垂直指挥,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时效。三是逐级指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后勤系统实施逐级指挥。特殊情况下,指挥机构可越级对执行保障任务的部队乃至个人实施指挥,以确保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后勤保障论文篇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22

0 前言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是充分利用地方保障资源,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剪裁军队保障机构,是军队保障系统有效融入地方保障系统,实现精简部队员额,由市场对后勤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的目的。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时由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促使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做出了本质性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后勤保障管理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更加适应,同时也能最大化的满足现代军事行动对后勤工作的要求。

1 我国军队社会化保障简介

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在我国军队后勤发展历程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的改革实践探索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时期,比如抗美援朝战争的三军联勤保障等。“十一五”期间,中央军委下发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意见,军联体制正式启动。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1]。但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问题。比如经费标准制定、相关法律制定、职工分流安置等。需要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妥善处理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矛盾。国外军队的后勤保障社会化变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应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引入平衡计分卡项目,统筹战略目标,将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调动各方面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

2 平衡计分卡理论

平衡计分卡(BSC)是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应用成果,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多方面业绩驱动因素,建立多维度平衡指标,形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经在企业管理、机构运行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理论自诞生以来,经过多为学者的不断改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向各类组织的考核衡量深入,对非营利性的公共部门具有特殊价值。美国政府机构率先引入平衡计分卡体系,建立了包括员工发展、内部优化、外部效益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兼顾政府承担的社会短期责任和长期责任,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国引进BSC管理体系的时间较晚,在分析借鉴国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合我国企业机构发展的应用体系。在军队理论方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引入BSC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模式。从目前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平衡计分卡是一种适用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军事后勤管理需要,建立使用的BSC体系。

3 军队后勤保障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实现

(1)设计思路。军队后勤机构属于非营利性公共组织,平衡计分卡在军队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与在一般企业中的应用有较大区别。一般非营利组织的平衡计分卡设计会在基本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使命维度,帮助组织机构明确战略目标。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基础,对于军队后勤机构来说,其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帮助军队达成任务目标为目的,因此,应将使命目标最为军队后勤保障平衡计分卡设计的最顶端,引导对完成军事使命的绩效进行评价,表明组织存在目的以及通过努力想要达到的结果。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国家利益、军队利益、本单位利益、以及下属利益,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军事后勤的现代化战略发展。内部流程维度是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运作平台和运作机制,也是整个平衡分卡设计中组复杂的部分,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对机构运转进行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

(2)主要指标体系建立。1)财务维度。财务维度的指标建立应从实现正度、军队以及供应商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使政府投资能够得到高效利用,使军队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做到开源节流,实现收支平衡,并保证供应商能得到一定利润。因此,具体指标应包括专项资金使用率、专项资金节约率、行政消耗性开支经济指标、投资完成率、事业任务完成率、效益标率等。2)员工成长维度。员工成长维度指标应以鼓励员工积极自学、自我提高为目的,从而保证人员素质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其体系指标应包括招聘满意度、人员参与培训率、知识管理指数、员工建议采纳率等。3)内部流程维度。内部流程指标主要是帮助改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使其形成完善的决策和执行体系。具体指标应包括后勤业务水平、供应商评价指数、创新指数、柔性化指数、信息化应用指数、个性化服务所占比等。4)使命目标维度。使命维度是对其他维度的综合反映,应具体反映军事目标和后勤管理的实现情况。其评价依据主要来自政府政策的执行程度、军队保障力水平、对地方经济劳务状况的营销等。具体指标应包括政策执行度、地方人员就业比率、地方采购物资比率、表彰次数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平衡计分卡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租金社会化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提升,围绕军事行动目标,为军队提供更加可靠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后勤保障论文篇8

目前,我国在教育的后勤保障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相对薄弱,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而后勤保障难以跟进,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创新的成长。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思维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长期失衡影响,在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差别摆位、差别投入、差别构建,使得在教育后勤保障机制的创新和体系进一步畸形,一方面城市教育后勤保障的市场化进程走向了极端,而农村教育的后勤保障又过分依赖财政公共投入;一方面叫喊财政投入不足,一方面非教育性开支急剧膨胀,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到教育后勤保障的体系建设和科学化进程。

二、理论缺陷导致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僵局难破

教育产业化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而在近十年中,它一直指导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把教育的后勤保障推到教育改革的前列,并过度市场化运作,使得教育的后勤保障实施疲劳服役而得不到更新,教育的后勤团队不断分解,教育腐败有了隐性温床,也加重了学生的就学负担。有资料显示,武汉3000所中小学校,120多万名学生中,有15万人在社会餐点就餐。部分学校食堂、社会餐点、小卖部卫生条件差,卫生安全管理混乱,中小学生的健康营养状况让人担忧。这是教育后勤保障在一个地区一个侧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而对于教育体系建设而言,后勤社会化改革明显受制于经营秩序和经营行为监管体系的没有界入;与教育后勤改革配套的食品工业与餐饮业发展也没有适应性的突破;腐败在教育领域所呈现出来的局部多发态势,而问题出在后勤领域的占到一定比例。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理论上并没突破,教育的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联系与区别、实践中的结合与分离都有相当大的空档。

三、脆弱性使得教育后勤保障体系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冲击

四川省曾公布过汶川地震造成本省教育系统死亡6581人,其中学生死亡6376人;并有1274人失踪,1107人被埋。甘肃省舟曲县教育局称,发生在今年的泥石流灾害,使舟曲县教育损失很大,部分师生遇难,4所学校严重受灾,其中一所小学的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全部冲毁。发生在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暴力事件是我们这个社会各种矛盾的缩影,对教师队伍、家长、学生的影响深远,其危害非常大。在种种突发性事件背后,真正被拷问的是教育后勤保障不保的问题。我们大多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把教育后勤保障的应急机制、应急体系、应急能力都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中摆到应有的位置,出了事,过问一下,这种过问只是一种推责性过问。

四、体制瓶颈束缚教育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

应当说,通过改革,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体制上的瓶颈有所松动,在个别领域完全放开。但一些关键领域仍然捆绑得太紧,影响到保障体系良性建设进程。其一是财政投资体制。财政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在逐年增大,但用于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并不多。二是对后勤保障体系队伍的差别政策,在待遇、职称上难以与教育队伍平等。三是教育考核和学校升级对后勤保障体系的忽略,使得这一领域被漠视得不到缓解。四是教育后勤保障纳入不到法治化进程和教育法规建设之中,也使后勤保障这一块在大教育中成为盲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享受的权益在特定情况下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机制和体制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需求,教育体系建设缺少刚性支持。

五、责任游离影响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性操作

发展离不开教育后勤保障体系的支持和服务。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在教育中不仅承担政治责任,同时还承担社会责任。放到道德范畴和文化范畴讨论,教育后勤保障在教育体系中有明显的从属性,而放到政治与社会层面则是有着主导性地位。美国教育后勤保障的体系非常成熟,但并没有统一的后勤管理模式,而是根据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后勤保障和管理体制。这是以美国高度发达的法律制度和第三产业为前提的。以高校为例,他们在引进校外食堂、宿舍公寓服务前,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都要在专家的参与下,对引进的有关事宜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论证,以便从诸多可选择的引进对象中选到最优者。引进的企业一经确定,则与学校签订操作性很强的合同,这不仅使学校的专职监督机构和人员能够按照合同条款、行业标准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而且还使双方因服务质量发生争议时能依合同条款得以尽快解决。这就是实性操作。所以,我国加快“构建新型教育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必须有效地处理好后勤保障公共性与市场属性之间的关系,服务教育与自身建设的关系,不断改革与科学创新的关系。同时有必要加大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和交流,使推广、借鉴教育后勤保障的改革成果、可行经验有一个推陈出新的平台。

后勤保障论文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60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1

在当前的军事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勤绩效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军事后勤绩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成为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平衡计分卡在当前外军的后勤绩效管理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实用特点,与外军在后勤绩效管理中的实际工作内容,开展平衡计分卡在其后勤绩效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为这一绩效管理工具在我军后勤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实际效果,提出有力帮助。

1 平衡计分卡在当前外军后勤保障中的主要应用

在当前外军后勤应用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军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调研中发现,平衡计分卡主要应用在以下实际工作中。

1.1 平衡计分卡在外军后勤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外军后勤管理过程中,大型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如何做好战略性支持一直是军队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外军后勤保障过程中大量采用平衡计分卡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平衡计分卡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具有均衡处理后勤保障中各项工作的优势,同时这一工作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是以发展模式为基础理论完成的。这为当前外军后勤管理中大规模采用这一模式进行后勤绩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1.2 平衡计分卡在提升外军后勤管理效率中的作用

随着军队规模与物资保障情况复杂性的提高,当前外军对于军队后勤保障效率的提高具有迫切要求。如在美军后勤管理尤其是海外驻军管理中,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对其全球军事战略反应速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平衡计分卡模式的采用,因其注重实际工作平衡的特点,对于军队后勤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当前的外军军事保障过程中,平衡计分卡所提供的管理报告可以很好地保证后勤信息负担减少,极大地节约军队后勤绩效管理时间,提高后勤绩效工作的整体效率。

1.3 平衡计分卡在外军后勤管理团队合作促进中的作用

在军队管理过程中,团队精神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当前的外军后勤管理实践中,如何保证军事后勤保障中合作有序进行成为后勤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在联合国维和过程中,多国合作军事行动中,后勤保障的开展需要多方军事力量的参与才能完成,这种合作管理模式的开展是当前军队后勤保障的工作难题。在外军当前的实际管理中,平衡计分卡实现了军队内各个后勤部门以及各个军事力量间的功能组合,保证了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同时考虑部队内各个环节的作用与功能,合理制定与选择后勤绩效管理的可行方案。

2 外军后勤绩效管理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启示

在分析平衡计分卡在外军后勤以及绩效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后,就其对我军后勤管理的启示作用开展研究。

2.1 为后勤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支持

在当前的军队后勤绩效管理中,外军利用平衡计分卡开展的军队战略发展后勤保障工作内容对于我军后勤保障的开展提供了以下参考:一方面,我们需要利用战略发展眼光做好后勤成本核算,降低国家在军事费用中的负担;另一方面,要保证全面后勤管理的开展,实现军队后勤全面建设的开展。因此,在当前的外军后勤绩效管理中,其工作的战略目标为:在为军队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同时,实现后勤保障的最优化。

2.2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在后勤中的运用

在当前我军后勤绩效管理过程中,外军应用平衡计分卡提升绩效管理质量对我们产生了以下启示作用。

2.2.1 关注军队内部顾客维度

在当前的军队后勤保障服务中,我们要引进外军后勤保障中的高效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如在军队内部不同级别与职责的管理部门、军官、士兵以及勤杂管理部门等各类顾客。其后勤管理活动水平取决于军队内部各顾客对后勤管理的需求与评价。这种工作的开展,对于后勤保障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2.2 加强后勤保障中财务维度控制管理

在当前的军队后勤保障中,财务基础稳定是军队后勤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在军队后勤保障中,不追求利润的特定,但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工作,在实现后勤保障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军队的后勤成本,有效控制军队日常后勤预算和支出。另外,在当前的军事后勤保障中,保证后勤资源配置与军队需求目标的一致性也是我军当前后勤绩效的重要内容。在以上的绩效工作中,平衡计分卡的管理作用得到了充分利用。

2.2.3 促进后勤保障中内部流程维度调控管理

在当前的军队后勤保障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清晰划分物质管理过程,以防在后勤物资管理信息的协调与沟通中因信息不畅给后勤管理带来问题。同时,军队在后勤管理中还应严格保证后勤物资流动调度中不出现资产流失问题,防止军队利益受到损害。这种损害的内容包括个人对后勤物资的侵占、物资非常态损失等问题。在当前的外军后勤绩效管理中,这类问题是军队后勤保障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3 结 语

后勤保障论文篇10

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是近些年才被认可的,有些检察机关设置了后勤服务中心,其实就是行使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检察后勤管理以前统称为检察行政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检察事务发展的日益成熟和检察机制建制的不断完善,源于军队的“后勤”学便引入检察机关并逐渐形成一种机制。从整体上看,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为检察业务服务,有些本身就有检察业务性质,如检察统计管理、档案管理等。笔者针对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提出几点个人认识。

一、分析检察后勤管理机制,就必须认识后勤管理的深刻内涵

“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它源于军队,是一个军事概念和军事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述:“是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也指机关、团体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①鉴于后勤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深入发展的需要,本着逻辑原则和人们的习惯给后勤下一个定义:后勤是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和技术方面保障军事需要的工作和组织。纵观世界军事后勤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后勤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表现;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后勤”一词的使用已从军队扩展到机关、学校、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此时的检察机关也不例外。为了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完成检察机关的工作任务,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这样,就产生了检察机关后勤工作。

管理(Management)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里,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结合后勤和管理我们可以得出,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不同的。后勤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研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的表现。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有益检察事业发展的运作过程。

二、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其与检察机关内部其他部门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检察后勤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工作。检察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繁杂,归纳起来主要有:统计管理、文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装备管理,生活服务管理等涉及达20余项管理及服务职责。②

2、检察后勤管理的服务性。后勤保障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保障。财务保障又包括检察干警工资福利保障和正常业务装备、办公用品经费保障。检察机关通过编制及其他方式取得政府财政支持,再通过合理发放和报销制度来保障经费正常开支。二是生活服务管理保障。检察机关后勤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检察人员及各单位的生活。三是统计、文秘信息等管理。检察统计是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汇总和综合分析,反映检察工作的真实情况。检察文秘信息是检察工作的社会宣传,是让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可以说后勤管理是检察机关大厦的基石。是检察机关正常运行的保障和服务机构。

3、检察后勤管理复杂而琐碎。检察后勤工作复杂表现在事无头绪,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琐碎表现在其系统性不强,关系到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小到倒茶端杯,大到大件物资采购等。往往会因这些具体工作影响检察形象、检察业务甚至同事关系。

三、我国目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上级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分工较细,系统性较强,管理部门比较明确,而基层检察机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部门设置不合理。2001年基层检察院机构改革后,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政策研究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机构配置,使基层院办公室任务重,压力过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到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二是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有些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人员大多兼职,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一起抓,起不到服务的实质效果,也有些检察机关后勤人员轻松的太轻松,累的太累,不利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领导对后勤管理不重视。有些基层检察院后勤部门编制严重缺额,人员稀少。领导只重业务,不抓后勤等。而后勤工作涉及达20余项单项工作,这不免使很多后勤人员身兼数职,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机制不健全,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动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对检察业务服务就会难上加难。四、强化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几点认识

管理,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检察后勤管理与企业管理有着类似之处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企业管理的眼光来进行检察后勤机制管理改革,加强检察后勤管理的科学统领。

1、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领导支持,确保后勤保障经费来源。企业内部管理,大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层,上层直接把握着下层的经济命脉,但高明的高层CEO们往往把权利下放,尤其是经济支配权下放,这不仅是一种业务经费保障,更是让下层发挥能动性的有利途径。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制约检察机关工作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编制、经费、装备等方面大力对检察院的支持力度。按照中发[2005]15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把检务保障、提高检察机关的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纳入发展规划。在基础建设同时,要勤俭办事。要积极贯彻落实高检院会同财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制定县级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做好经费保障③,不能让缺乏经费成为制约业务的“瓶颈”。

2、以人为本,完善检察后勤人事制度。多年来的人事制度告诉我们,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很多基层院的做法是把不会办案的干警调入后勤,这种做法较为偏见。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在选拔用人上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使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负责。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其次要加强后勤人员素质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复次我们要注重培养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确保检察干警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取得领导满意、大家满意的好效果。最后,我们要加强感情交流,使干警心理无负担,无跳槽思想而影响工作。

3、加强检察后勤机构科学设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地级检察院和有条件的县级检察院也要设立即划财务装备工作专门机构”。这对检察院设置后勤管理专门机构提供了依据。④因此,笔者认为,检察院应该设立科学、独立性的后勤管理部门。如设立财务装备科或后勤管理部或服务中心等用于后勤服务专项职能机构,同时要列入财政预算,最好是能把办公室文秘、档案、统计等管理进行分离。从而减轻“倒金字塔式”(一人兼有多项工作)的机构设置中一对多的工作压力。附随与检察业务同等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综合工作职业标准,这样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优化检察后勤服务职能。

4、检察后勤干警行使管理职责,要正确处理“管”与“理”。一是要有大胆管的意识。后勤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续,大至钱财管理、安全保卫,小至一张纸、一个信封的使用等等。因此,后勤部门领导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管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使每位后勤人员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有超前意识,做到自我管理,自觉管理,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二是科室人员要有认真理的意识。全科人员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为目标,克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处置、重使用轻保养,重占有轻管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⑤。

5、跟新服务理念,注重创新管理模式。现在的检察院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应改革服务体制,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做到从管理方法上,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从服务方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从服务范围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从经费来源上,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岗位意识;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工作要紧跟法治理念教育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6、加强后勤保障,注重检察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后勤工作。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并加强管理,结合单位检察工作实际做出一定的规划。二是要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考核标准、惩罚机制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检务保障工作制度。三是要尽量做到财务公开,征求干警意见,尽量满足检察业务要求。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①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战争论》(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②周其华:《中国检察学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1996年第一次印刷第409页第四章

后勤保障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21-02

在新的形势面前,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更高标准和更有力举措,把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完成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充分认识加强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军后勤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对于永葆人民军队后勤的政治本色,对于激发官兵战斗精神、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障力,对于提高后勤官兵的全面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加强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伟大事业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加强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是弘扬我军后勤优良传统、保持特有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在80多年发展的历程中,我军后勤忠于使命,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英雄业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先进军事后勤职业文化,为我军后勤发展壮大、完成保障任务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

早在1927年9月主持“三湾改编”时就实行了官兵生活待遇平等、民主理财等原则,使人民军队后勤与剥削阶级军队后勤彻底区别开来,彻底摆脱了旧军队雇佣性和官兵不平等的影响。在1934年2月提出了“一切为着前线上的胜利”的后勤保障思想,科学地阐明了后勤工作与整个军事工作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后勤各专业勤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军后勤顾全大局、心系前线、舍己为公、忘我奉献的崇高品质和牺牲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我军后勤形成了“一切为了前线”的无私奉献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打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三个特别”精神和抗“非典”精神等等。这些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精神,有力地保证了我军后勤建设的正确方向,极大地增强了我军后勤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保证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夺取战争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2.加强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是经受市场经济考验的现实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容易使后勤人员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淡化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等价交换规则容易渗透到部队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削弱原则性战斗性,导致和助长功利化、庸俗化现象。

3.加强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是整体推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保证。当前,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任务艰巨繁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迫切需要良好的后勤职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破解制约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发展的矛盾问题,必须进一步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要打牢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强化面向基层、服务官兵的意识,努力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服务保障工作的新方式;要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各项改革,必须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有了这些良好的后勤职业文化,才能顺利推进现代后勤的各项建设和改革。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1.听党指挥,服从全局。这既是后勤工作的政治原则,又是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的基本准则。坚持党对后勤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军事后勤职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人民军队后勤从建立之日起,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时刻在党的关怀之下。从后勤发展道路的确立、后勤思想的形成、保障方针原则的制定、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到重大行动的保障,、、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袖都是亲自决策、直接领导。党对我军后勤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后勤战斗力保障力的源泉,是后勤工作的灵魂。坚持党对我军后勤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后勤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我军后勤的立军立业之本。同时,军队后勤也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和军队建设的全局。要把部队建设的需要同财力、物力的可能结合起来,把当前需要和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供需矛盾,局部服从和服务于全局,防止和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

2.面向部队,服务基层。这是后勤工作的方向,是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军事后勤职业文化水平的标志。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后勤把“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作为后勤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组织实施各项勤务中,坚持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队后机关,有力地保障了我军的发展壮大和战争的胜利。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军后勤坚持先一线后内地、先基层后机关的原则,面向部队、面向基层,为部队服务、为基层服务,把驻防在边防、海防、高原、沙漠等艰苦地区的部队,作为重点保障的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这些部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在历次自卫还击作战和重大行动中,坚持集中力量,保障重点,优先保障参战部队的需要。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军后勤本着对国家负责、对部队负责的精神,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处处体谅国家困难,关心人民群众疾苦,想方设法保障供应,谋求发展,千方百计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的需要。

3.艰苦创业,勤俭建军。这是我军后勤工作最鲜明的优良传统,是军事后勤职业文化最突出的内容。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开展大生产运动,从的扁担到南泥湾精神,我军的后勤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全军后勤仍然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勤俭建军的方针,使用经费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广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大力开展农副业生产,弥补供应的不足。在国家集中力量加速经济建设而不得不紧缩军费的情况下,全军后勤以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革命精神,自觉为国分忧,以有限的经费保障了部队建设。

4.无私奉献,廉洁奉公。这是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的本质内涵。后勤管钱管物、责任重大,要求后勤广大官兵必须廉洁奉公、默默奉献,这也是广大后勤官兵特有的优良作风和可贵品质。军事后勤职业文化要求后勤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决不能随意搞变通,更不能拿规章制度和原则作交易,违犯政策纪律,败坏后勤人员的形象。

坚持廉洁自律,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办事透明度,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部队官兵的信任。广大后勤官兵在后勤工作中努力实践和体现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的要求,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埋头苦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结合新的任务和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后勤职业道德的核心,把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强化“窗口”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围绕“服务思想牢,服务技术精,服务态度好,服务作风正,服务质量优”的目标,把后勤职业道德落实到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三、大力发展军事后勤职业文化

1.牢牢把握发展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要求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贯彻体现到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影响。坚持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关于军队后勤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领后勤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培育和弘扬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帮助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更好地发挥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培养人、提高人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后勤思想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层次,实现新的发展进步。

2.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中心任务,推进军事后勤职业文化建设。军队后勤职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都要聚焦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各项任务,在转变思想观念、凝聚意志力量、激发动力热情、培育战斗精神上,发挥引领激励作用。军事后勤职业文化的生命力和源头活水,蕴藏在广大官兵履行使命、保障打赢的生动实践之中。要大力弘扬我军后勤优良传统,积极营造爱军精武、不辱使命的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顽强意志和过硬作风,使先进军事后勤职业文化成为部队有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不竭动力。

后勤保障论文篇12

【摘 要】医院后勤保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保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和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影响了医院职工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切实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需求,提高医院后勤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医院后前管理者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医院;后勤保障;以人为本

作为医院工作的关键内容,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卫生服务理念的改革,后勤改革工作已经提上日程,需要改变传统的后勤保障管理意识,做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成为医院后勤保障改革的重要内容[1]。只有切实培养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才能为医院职工提供优秀的管理服务,促进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医院治疗水平,确保患者身心健康。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逐步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和过渡,创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后勤保障工作与医院职工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能够让医院职工切实感觉到医疗服务改革带来的实惠,并且医院改革已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因此后勤管理工作需要调动广大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为创建和谐医院、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保证[2]。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 以人为本是做好和谐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管理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认为在企业等经营组织过程,人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现代管理工作过程中,所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都需要围绕人们的需求开展工作,注重人的培养和塑造,激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以便能够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因此,激励原则和措施可以通过实施外部刺激,达到满足医院管理和职工需求[3]。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以人为本非常重视人这一关键因素,其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不同,其要求医院后勤管理过程中,要理解人、团结人、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并且能够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医院后勤职工人员积极性的高低、是否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严重影响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质量,因此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2 以人为本做好和谐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形势所迫

目前,随着医院后勤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进步,以人为本做好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首先,大多数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存在“两低一高”的现象,也就是职工的文化程度偏低,职工技术水平偏低,年龄层次偏高,并且许多的后勤职工年龄较小,普遍存在后勤管理工作低人一等和没有前途等现象,因此后勤管理职工人员的晋升、住房和奖金分配存在严重的差距,导致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产生抵触的工作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后勤管理保障工作的水平,许多的后勤管理人员无法承担第一线的服务任务。因此,后勤管理保障工作需要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加强培训,创造一个技术能力强、思想水平高的后勤管理队伍,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其次,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后勤管理的相关医疗设备、医疗仪器和机械等信息化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职工素养要求也逐渐提升,迫切需要提高后勤职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后勤管理部门是支持医院正常运行的关键部门,其可以有力的保障医院开展教学、科研和治疗服务,因此后勤管理部门需要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和自动化需求。

3 如何以人为本做好和谐医院后勤保障工作

做好以人为本的医院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后勤保障职工的德育体育,激发职工的工作兴趣。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后勤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工作思想,可以认真的组织后勤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的各类德育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党员、团员日,开展职工德育体育培训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水平,改变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意识,克服消极、懒散、懈怠的工作态度。(2)建立后勤管理工作竞争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后勤管理工作引入竞争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劳动用工制度,坚持实施双向选择,施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宁缺毋滥的原则。其次是在后期管理部门的内部分配制度上,要能够打破大锅饭,消除传统的平均分配原则,实施计件薪酬,多劳多得,同时,积极组织和支持后勤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学习,不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提高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3)制定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制度落实效率。提高医院后勤管理管理效果,不仅仅需要提高职工管理的综合素质,强化职工思想水平、专业技术进行培训,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全程化管理,重点落实各项制度。因此,制定严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可以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的各项,进行人岗匹配,建立多劳多得的劳动纪律,构建奖惩有序的奖惩制度,构建完善的后前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并且要落到实处,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提高医院后勤保障措施的落地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