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文化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8 11:49:56

公寓文化论文

公寓文化论文篇1

二、公寓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公寓文化内涵是指学生以宿舍为主要空间在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设施,布置,管理条例,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情况面貌,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动静相融,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沉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设施以及宿舍环境是宿舍文化的基础;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内容是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落实是宿舍文化的保证。宿舍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宿舍文化的纽带;而宿舍内具备的良好调适、慰藉功能及心理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宿舍文化以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开发潜能,全面培养创造思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机会。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使大学生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的能使大家学会与他人共处和沟通;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适应环境。在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中,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是核心,而这些显然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觉悟,活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众所周知,大学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融合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积极、健康、清新、文雅的宿舍文化则是吹起这些功能的强劲东风。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根基

公寓文化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的养成,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以及大学生人生道路的设计与选择,均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时代精神为导向,在学生中确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公寓文化中,使之形成主导作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也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在公寓管理过程中,通过公寓管理员引导,组建公寓党团活动小组,在公寓文化建设中起着示范带头的积极作用;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发展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党政思想,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生活中、校园里的一些行为思想或热点进行讨论,或是相互间交流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在这些交流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无疑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公寓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推动公寓文化和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四、拓宽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容

公寓文化论文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明确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阵地。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断改进并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是高校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和主要责任。”[1]公寓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共识。

1当前大学生公寓文化及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公寓文化缺乏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公寓文化是一种伴随着学校而产生的特殊文化形态。西方学者沃勒指出:“学校中形成特别的文化。这种文化一方面是由不同年龄儿童将化变成简单形态,或儿童游戏团体所保留的旧化而形成,另一方面则是由教师设计,以遇到某些年龄学生的活动所形成的。”[2]目前,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明显偏重娱乐性。由于担心艺术性高、专业性强、思想内容深刻的活动不易组织,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因此,有些部门喜欢组织如主持人大赛、舍歌大赛等受学生欢迎、娱乐效应强的活动。娱乐性文化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劳逸结合,但是教育性是公寓文化与其它社会文化不同之处。如果将公寓文化活动完全娱乐化,它将毫无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可言,将抑制其德育功能的发挥,难以切实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思想品位。另一方面,公寓文化的功利性、娱乐性突出。部分高校的公寓文化功利性、实用性动机明显,过分追求利益目标,部分公寓文化偏重于娱乐性和通俗性,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反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时光,使得公寓文化过分娱乐化。大力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1.2学生在公寓缺少明确的理想目标和良好的文明习惯:大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是“家中骄子”,严缺乏重独立生活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考验。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多的大学生仍崇尚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行事的圭皋。他们将物质财富的获取和享受作为人生的目标,把物质追求作为实现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停留于字面,甚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不清。刚升入大学,大学生充分释放了因升学而紧张学习的压力,放松了对自己学业要求和人生理想的追求。据统计每个学生平均在宿舍的时间超过12小时,除去睡觉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较少而且不够专心。不少学生对未来定位迷茫,不知道上大学将来会干些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整天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之中。大学生公寓卫生平时保持不够好,抽查时会发现明显的灰尘、纸屑,垃圾堆在一旁不管,除非迎接学校统一检查时,卫生才会明显地改观。这反应出学生打扫不够及时、主动,心理上的懒惰。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早上起床后不知道叠被子,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生将公寓视作自己休闲娱乐的场所,活动多以娱乐为主,上网聊天、玩电子游戏,看电影,熄灯后部分学生还会打电话,甚至打很长时间,另外还有的看小说和电子书。有的学生由于迷恋网络游戏,导致挂科现象严重。

1.3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偏重活动组织缺乏系统规划:由于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织,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共生,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并存,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伴,高校公寓文化活动也呈现多元、多样、多层次的特点。[3]在色彩缤纷、连续不断的活动开展,经常使学生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有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之感,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规划。从活动的主导思想方面看,由于没有能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活动的内涵、教育意义没有充分挖掘,使不少活动主题分散,品位不高。从活动组织者方面看,不同院系、部门、学生团体因沟通交流不到位,出现活动场地紧张、时间冲突、内容雷同等问题。从活动的表现形式方面看,很多活动的开展只关注场面是否活跃、场景布置是否醒目,而对活动的品牌效应、引领示范作用等缺少思考,学生是“看看很热闹,想想没味”。从活动参与者方面看,由于对活动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学生参加活动的主体意识不强,还有的学生是带着能在评奖学金、综合排名时得到相应加分的心态参加活动,忽视了通过活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本。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凝聚功能:中国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目前中国教育改革事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暂难完全解决,这些都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形成强烈冲击。“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有利于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康的人格,并将高校学生文化引向积极向上的轨道,从而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功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青年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学生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同时由于缺乏辨别能力,一些不良的思潮也会乘虚而入。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高校学生文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开放和无序等因素给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学生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学生有个人理想但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理想缺失;价值取向偏重实际和功利化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但内容通俗等。因此,在党的十已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高校必须用引领公寓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从而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3.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寓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首先,利用宣传工具把各幢公寓楼门厅里的宣传栏、黑板报作为舆论导向,通过对公寓中发生的各类日常事件的褒贬倡禁,对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起指导作用。通过公寓中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其次,加强对学生公寓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宣传和渗透。社会宣传是是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份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寓文化论文篇3

目前, 许多高校实行了学分制, 学生自主时间越来越多、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以宿舍、楼层为基本单位的组合形式将替代传统的班级组合形式, 学校对学生在公寓生活场所外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文明行为、生活秩序、文化生活等进行引导和管理难度加大, 这些现象更多是表现在学生单个人身上, 更具个体特性而繁杂。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和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稳定。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特征

学生们的宿舍陈设、环境美化、消遣娱乐方式、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交友处事、兴趣爱好等构成其行为文化;而大学生们在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如:文化认同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心理意志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则构成其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层文化,是其外在具体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是以优美、整洁、协调的环境和陈设为基础的审美文化。作为大学生生活基本场所的公寓,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文化交流、培养综合素质的辅助课堂。

二是以积极、健康、进取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以宿舍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场所而表现出的消遣娱乐、消费、交际方式及语言风格、生活习俗、兴趣爱好的格调等形成了每个宿舍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具有个性的宿舍行为文化,同时与学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按时出早操、上课、就餐、上午自习、晚自习、按时作息为主要内容的“一日生活制”则构成了反映宿舍生活方式共性的以制度约束规范为原动力的行为文化。二者均对宿舍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三是以启迪思想、增长知识、培养技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协调人际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宿舍个体或群体文化活动。公寓有组织、有主题、有总结、有奖评的群体文化活动及宿舍内学生个体间自发进行的文化活动构成了公寓文化的重要特征,具有第二课堂活动的性质。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功能

学生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一种重要文化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公寓文化所营造的优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选择。

(2)约束规范功能。积极向上、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活动,具有学生认同感强、平等参与面广、互感约束力大等优势,它默无声息地感召、引导住宿学生广泛参与,弘扬文明风尚,培养综合能力,相互砥砺意志,约束规范行为,其教育功能显著。

(3)养成教育功能。健康、进取、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必然会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明净的公寓和温馨如家的氛围、丰富的活动及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秩序和悦目赏心的环境必将辐射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求学,进而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养成教育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关系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对大学生日常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具体地讲,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和多次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在外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也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

学生公寓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大学生养成教育问题,必须重视公寓文化建设。一般情况下,学生公寓文化无法强制学生去遵守什么,但它在个体成员的心理上却起到一种自我控制的“软约束”作用,从而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与“约束作用”相对,公寓文化的“激励作用”不言自明,其主要表现为在共同价值观念驱动下,大学生所形成的一种自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实践中,不少高校开展的“文明宿舍评比”以及“宿舍美化大赛”等都是这一激励作用的具体手段。

健康、进取、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必然会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明净的公寓和温馨如家的氛围、丰富的活动及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秩序和悦目赏心的环境必将辐射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求学,进而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促进养成教育的培养。

四、加强学生公寓文化新环境建设,积极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公寓的环境氛围、文化设施和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对传统的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应从“服务学生”出发,将解决公寓学生实际问题放在首位,致力于服务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要不断提高学生公寓物业管理员的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物业管理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专题培训提高物业管理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技能,适时提升物业管理员的准入标准;在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要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中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物业管理人员与学生天天打交道, 经常开展安全卫生宣传、舍友关系协调等,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与技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2.学生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学生辅导员常驻学生公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倾听学生的呼声,排除可能影响学生思想稳定的不良因素,密切掌握公寓学生的动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同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和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公寓学生的良师益友。

3.心理辅导室建在学生公寓。针对当今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不适等,学校应筹建“公寓学生心理辅导室”,定期邀请校心理学专家前往学生公寓为学生开展心理学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热线,为学生们安排专门心理辅导老师。

4.学生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学校应当在学生公寓创建党团活动室,并购置一定的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开展党团知识宣传教育,如组织收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教片、影视片,开展学习组织讨论等活动。以学校、学院党校为主要阵地,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知识,坚持在重要节日开展爱国主义等专题教育。每学期组织学生党员深人到学生公寓,有针对性地与新生进行交流、指导,引导新生在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设立党员监督制度,加强对公寓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重点要求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中真正起模范带头作用。

5.加强审美引导,积极开展文明修身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居室”,“美好寝室”,“示范寝室”等评比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倡导文明做人、诚信做事。同时,学校应当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通过举办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的读书节及赠书活动等;开展班级、宿舍间足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比赛及书法、绘画、征文、演讲比赛;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与校外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等,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是学高校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仅为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更是为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生为本,及时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努力促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积极完善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公寓文化论文篇4

大学生的起居生活在都在学生公寓进行的,当然不止起居,它还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依附场所。所以基于学生公寓的空间设计相对于其他会有不同的特殊的情感需求,空间功能布局更趋于人性化。

一、大学生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现状

1.建筑形式及内部功能布局单一:着眼全国高校公寓建筑,基本都是一种模式复制下来,其内部各类使用空间功能不完善,进而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储存、个人空间也不完善,嘈杂拥挤的居住空间环境很难满足当代各专业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2.整体空间布局不适用:上下布局,即学生全部在上铺休息,生活设施等都放置在下铺,下面的书桌、书柜、衣柜等功能设置能够满足的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上铺由于距离墙顶较近,学生在铺设被褥等极为不便,所以怎样人性化的考虑这种使用关系我么应当考虑的。空间纵向布局,动静皆宜,空间较为开敞,学生休息学习互不干扰;缺点是学生缺乏私密性的领域,集体共占整个公共休息空间。如果横向布局,优点是学习区域不仅光线好,剩余的空间还可作为研讨、相互交流和娱乐等集体性活动的地方;不足之处是两个床铺之间的空间较紧密,储藏空间严重缺乏,学生生活起居等行为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大学生对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情感需求

1.大学生特殊的生活方式

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融入集体独立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在进行大学生公寓空间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结合他们的情感,进而有方向、有指示的完善他们目前的居住环境。“如果没有另外一些兴奋点让他们从这些个人忧虑当中排解出来,仅靠心理辅导是作用不大的。这个公共生活的欠缺如果继续存在的话,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课下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充满一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青春精神”。从客观上看,大学生活中,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相关条例去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上课学习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从主观上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时间是由自己支配和把握的,从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社会交流与人建立沟通的能力等。所以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按行为科学来分析,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规律性与多样性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学生公寓是重要的课余生活区域。学习、休息、集体活动等均在生活区内进行。大学生的生活有其规律性,学习与起居的时间学校是有明确规定的。同时,大学生活也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所以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导致行为的多样化。然而这就要求提供多种设施与这些行为活动相适应,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可能。(2)集体性与私密性大学生不仅在指定的教室进行集体学习及研讨,在日常生活中,集体的生活对学生全方位兴趣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社会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不要说公司,就是在大学你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种各样的团队。有些人很有天分,但是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也就不善于与别人合作,这就无法担当大任。”因此,学生公寓的设计要创造多种层次的集体交往空间,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集体需求。虽然大学生活中应注重集体协作精神,但是大部分时间是靠个人支配的,需要有私密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及钻研。我们比较常见的在学生公寓中学生安装布帘的现象映衬了私密空间设置的必要性。

2.大学生在公寓空间中的心理特点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与心理发展的理论,“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涉及他人与社会。”大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自我意识逐步成熟:“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随着自身身心的发展,他们不愿因循守旧,勇于变革创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注重社会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8-25岁是容易接受别人亲密关系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是大学生进行周边关系交往的最佳时期。

三、大学生公寓情感化设计体现

1.适宜大学生生活交流的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大学生在居住空间内进行的多样化的基本活动也就体现了着他们居住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以及多样化,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具有较开放的集体公共空间和较为私密的个人空间,创造出动静皆宜的空间。从使用的频率基本上来说包括休息空间、集体学习空间、娱乐空间、个人生活空间(储藏空间等)和生活辅助空间(包括阳台和通道等)。为了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它们当中可以有重叠和穿插。

2.情感化空间设计考虑婚姻情况

2004年教育部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校大学生只要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即可结婚。因此,学校应考虑已婚在校大学生在使用学生公寓空间功能布局上和其他学生的不同,适当为已婚学生公寓进行人性化设计,例如增添一些必要的生活空间以及必要的生活设施,例如厨房等空间以方便已婚学生生活的需要。“已婚和未婚的学生分开居住,便于校方后勤管理,也是人性化制度的体现。”

3.情感化空间设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情感化的居住空间设计,理工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他们各专业的兴趣点,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色彩以及功能布局、家具配备上都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能够满足他们对自己起居空间的基本需求。可以适当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住宿分配上能够科学的分配一起,例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和视觉传达的学生如果能在一起生活学习、一起交流,便于这种多学科进行交叉性学习,更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总结通过对大学生公寓环境,生理和心理,行为不同方面的影响,考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特性,讲究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人性化进行方案的设计。

作者:秦方 郜四勤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公寓文化论文篇5

1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特色鲜明、品牌强校的立身之本

当前,我国有高职(专科)院校1321所[1],2013年,高职院校年招生318万,在校生973.6万,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5%[2]。在这些高职院校中,已有100所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些院校凭借自身的办学特色、明确的办学定位、

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优质的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院校的竞争中拔得头筹。透视这些院校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他们是将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的办学特色和相对优势深深融入学校内质中,以独特的文化内质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即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人格自由和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高职院校避免“重技能轻文化”而成为“加工厂”似的“人力”职业培训所的一剂良方。这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形成自身特色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更加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突出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要求,也更加明确高职教育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人。也不是培养单纯的职业人,而应该是培养社会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呈现几何式爆炸式发展态势,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富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金钱来衡量来解决。在这样一种群体性心理暗示下,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实用性的功利追求。一些大学的有识之士已看到了教育的功利化和实用性倾向导致的严重后果。今年9月,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在2014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中指出: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3]。这是一个遵循教育本质的论述,教育的本质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是通过人与自然改造与互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但是,相对于普通高校,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存在着弱化现象,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又不及普通院校大学生。从培养过程就往往会选择看上去比较容易成功的“职业化”训练和以“就业率”作为办学成绩的评判标准,把科学技术从人类知识体系中分离出去,使之自成一体,只注重教会学生“做事”,而忽视了教会学生“做人”,造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的缺失。因此,从正确的人才培养角度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性”统领“职业性”,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的需要。

2 公寓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是以高职院校环境中的住宿学生为主体,以公寓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空间,以组织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具有职业特点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中一种亚文化。可以说,公寓文化建设本质上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企业文化五个层面。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为维护公寓基本管理秩序,如内务、安全等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公寓文化的文本化和规范化;环境文化是指公寓硬件设施及其环境氛围布置,是公寓文化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公寓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深层次表现,是学生在住宿的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价值诉求,是长期积淀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公寓文化观念、习俗等,是公寓文化灵魂与核心;行为文化是住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人际交往、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等, 是学生生活习惯、精神面貌、道德行为和人际关系等的动态体现,这也是住宿学生思想碰撞最多的地方;企业文化是指所在区域特色文化、“订单式”企业文化在学生公寓深化与延伸,这是让住宿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轨的培养方式,是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公寓的实践。因此,构建好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将其贯穿于学生公寓管理的始终,对于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后勤“三服务三育人”宗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不足

3.1 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定位模糊

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高职院校对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还没有明确。或是归口于学工部门,或是归口后勤管理部门。并没有把公寓文化建设放在高职人才培养背景下来实施,导致在指导思想、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公寓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公寓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对于公寓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软件”方面建设欠缺。特别是在制度建设上,不是沿用原来的老一套规章制度,就是照搬本科院校东西,真正具备高职特色并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形成,导致公寓文化建设迷失方向。

3.2 公寓文化建设“职业性”特色缺失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不强。不能培养出适应该地该区域产业升级需要、现代化企业需要的专业宽度较大、知识面较广的综合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在公寓文化建设也有体现,在文化建设中没有鲜明职业文化特征,无法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忽略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

3.3 公寓管理队伍亟待加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公寓管理人员大多为一些年纪较大的妇女,这部分管理人员处在门卫的岗位,普遍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这些人难以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除了做好一些日常简单的门岗管理之外,很难对住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上的指导。虽然,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积极推进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公寓管理人员却因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普遍偏低,给各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4 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方向

4.1 从培育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高度出发,做好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一融合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整体系统下的子系统工程。要实现将独特的公寓文化渗透于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规范、职业素养、文化品质、精神风貌等各方面。就要对公寓文化理念进行设计,使其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统一。要对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结构、资源等元素进行统一规划,从全局视觉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充分重视高职公寓文化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校园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使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从边缘走向中心。后勤部门做为公寓文化的执行者,要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加强与学工部门的沟通,既要制订公寓文化建设总体计划,也要有各部门、各组织制定的专项计划。努力从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企业文化五位一体构建公寓文化的承载平台,牢牢把握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公寓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积极开展各项精神文化创建活动,从而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培育健康文明与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

4.3 逐步加强公寓管理队伍建设,打造公寓文化特色品牌

公寓文化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1-5918f2016)07-0024-02

一、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研究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构建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逐渐被引起关注,大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把学生公寓构建成学生一起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爱心;一起感受成功和欢乐,具有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使命感、责任感、自我感深入人心的精神家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的构建为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要求广大青年勤学、明辨、修身、笃实的五四讲话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校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与自豪感有积极意义。

(二)关于公寓精神家园构建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精神家园研究主要是从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精神家园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严春友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精神家园综论”一文中指出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积极意义。《论精神家园的建构》一文中的作者陈杰指出精神家园的架构必须以人文精神为统领,引导人们执著地追求德行人生、智慧认识、艺术人生以及祥和宁静的人生体验。贺新芳在《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指出大学生精神家园缺失的内在原因和外在表征,从高校机制完善和成熟等方面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以上国内研究成果大都是针对“精神家园”本身定义和大学生精神家园构建路径上的探析。笔者希望对于学生公寓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研究做一点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三)公寓精神家园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公寓组织模式与行政管理体系上与国内截然不同,国外大学生在解决住宿问题上有自主性和自由性,而在中国,笔者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得出结论:国外大学生在解决住宿问题上带有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而在中国,尤其是大陆的情况与之相反,大学生的居住主要是由校方与后勤部门统筹规划和安排,因此我们的大学生在住宿问题的自主选择度上没有国外那么高,总的来说,可以说是横向对比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大,以下仅作简要述评。在公寓组织模式和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公寓行政管理和建设。Huh・D・g在《课外学习ASHE――ERIC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美国学生工作的中心在于学生公寓,公寓配有专职管理员,具体到每一个宿舍,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管理学生。Weaver,Benja-min J.在《目标和机会:通过校园规划加强学习和交往》中提到:为方便学生学习,美国大部分学生公寓设学习、文体、生活设施,还有大型自助餐厅。关于国外的公寓文化建设研究,与国内相比,国外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多是以住宿学院、社团学院模式形成特有的公寓文化体系。Henry Rosovsky研究发现公寓文化在学生的学习、学术、精神、生活等方面以及在学生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沈琛华等对耶鲁大学的公寓文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对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茹宁的研究也发现剑桥大学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生活导师和一名学习导师,注重学生和导师的面对面交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总之,在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国外大学形成了“行为指导、服务管理、文化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保障体系。以上是对高校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在公寓组织模式、行政管理体系、公寓文化建设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述评,对于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的构建研究深入开展具有引领意义。

二、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公寓精神家园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建设。

(一)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构建是校园文化、公寓文化建设的延伸和触角,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家园”主要包括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在客观层面包括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主观层面主要包括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精神家园的客体虽然处于表层,同时也是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基础,是主体层面的载体。公寓精神家园主体层面的精神建设,是精神家园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对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与学生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要求公寓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有科学性、系统性和传承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通过公寓精神家园的构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将本地的城市文化、学校所特有的校园文化渗透到其中,同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构建中必须遵守应有的客观规律,坚持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符合学生的愿望和诉求。

(三)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的建设主要通过机构的独立健全,完善校、院(系)、学生组织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公寓辅导员的准入机制和认证制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公寓文化活动的品牌化,促进公寓文化活动的系统化、时代化、主题化和持续化。最后通过构建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构建评估体系,以确保建设的科学化、持续化,是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三、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启示

(一)构建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理论体系

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内涵需要从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系统的探究,结合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构建所存在的缺陷,从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以及评估的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的理论体系。目前关于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相关研究,如公寓组织模式、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关于精神家园方面的学术成果也不在少数,但对于学生公寓构建成大学精神家园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以学习的五四讲话精神、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立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时代的需要,赋予了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的特定内涵。提出了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本化和教育纵深化的思路。提出了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垂直管理体系、条状运行机制以及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设想,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大学生生活提供了可持续性,提出了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原则和评估。

(二)构建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的理论意义

选题立足现实且超越现实,探讨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表现问题,分析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公寓精神家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功能和作用等,主要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公寓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体系,发挥公寓精神家园的育人功能,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公寓文化论文篇7

 

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必要区域,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其教育功能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切实与社会化改革同步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公寓,使公寓工作取得社会承认,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内容辨析

1、公寓管理部门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的冲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和抵触情绪。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大多是商品化的物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这些物和服务的人,因受到企业经营思想的熏陶,平等交换的观念较深,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学生公寓管理部门,遵循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获得经济利益是不可置否的。但处于学校内部的公寓管理部门,是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推卸其应担负的教育责任。高校后勤服务兼备教育与经济双重性,它应当同时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过去只承认其教育属性,而否认其经济属性,是不够准确的。而现在过度强调其经济性,也有失偏颇。公寓管理部门应在其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正确体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又有利于后勤实体的壮大发展。

2、公寓管理制度与学生认同度之间的冲突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内容方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老师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与行动接受。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了人性化和权利性。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加紧研究和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公寓的生活安全、有序、健康、和谐,保证校园一方平安。

3、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心理成熟度之间的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意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宿管会干部享受待遇不高、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管理宿舍的学生参与面都是很窄的,在参与内容上仅限于劳动力型、低层次的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公寓管理人员低素质与学生高要求之间的冲突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多数人没有受过较正规的专业培训,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危机感不强,缺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造成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当代大学生高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塑管队伍的素质高低、服务态度优劣,直接影响着宿管工作的质量。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公寓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和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因此注重提升公寓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做好学生思想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取得双方的互相信任,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才是做好公寓管理

5、公寓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之间的冲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高校公寓管理部门不能只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广大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动态,对公寓主流文化把握不够,对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也缺乏力度,从而使学生公寓文化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学生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加剧,在校消费走向多元需求;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无视集体和团体利益;生活中,在公寓内酗酒,通宵上网,言行粗俗等等问题。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突出地显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和谐的公寓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对策

1、健全公寓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工程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实施的依据,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缺陷;从内容上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上的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高校实际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及时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住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规定;二是公寓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制度即内部管理制度;两者都必须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育人的功能,做到密而不死,疏而不漏。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学生公寓环境育人工作和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从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权限,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公寓管理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2、建立公寓高素质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力量保障

学生公寓配备的管理、服务人员这支队伍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使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责。

第一条主线是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制定出学生公寓辅导员考核办法,定期召开会议,严格考核。公开评选“十佳公寓辅导员”,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

第二条主线是公寓楼管员队伍。楼管员以前的工作经历差异性大,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楼管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他们进行培训应该作为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完善这支队伍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强调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条主线是公寓自律组织队伍。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公寓自律组织是一个学生群众组织,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定期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自律组织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公寓自律组织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推进公寓内涵建设工作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工作重点

一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更好的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能调动每位大学生和公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公寓文化活动及公寓园区的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来感染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绪、陶冶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操。如建设有特色的主题走廊文化;建立学生活动室,实现活动的品牌化,以推动学校整体学生公寓水平向高层面提升。

二是节约型公寓建设任务。在学生公寓内要积极倡导建设节约文化、节约文明新风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公物非自然损坏的审核及赔偿;推进水电智能化系统革新,实行定额供给,超额付费的管理模式;把节约纳入到相关考核和奖励机制中;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核之中。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进“进公寓”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党建和团建工作,积极落实“党员先进性建设工程”,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推进学生公寓党建步伐;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舍长进行分年级、分主题轮流培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广大同学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考研就业向导、人际关系开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平台。

四是建设学习型公寓任务。作为公寓管理者,我们要树立“以育人为己任,努力创建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公寓环境。在公寓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自律组织在学生公寓开展“一周一演讲活动”、“日日练书法”、“寝室手抄报”、“周末谈理论活动”等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专业社团在学生公寓开展“公寓集体晨读”、“睡前你问我答”、“今日计算机”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专业成果;充分利用公寓楼上的活动室建设学习室、读书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彰显“宿舍文化铺就成才路”文化内涵,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坚强阵地。

 

公寓文化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02-01

随着高等教育以及公寓模式的改革,学生公寓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宽松的人居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空间,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氛围。和谐的公寓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学生公寓文化显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群体文化和校园亚文化,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公寓”,以创建大学生良好的人居环境的理念。

一 、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构成和实践意义

1、和谐公寓建设的理论构成

“和谐公寓”是有利于树立高校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开展优良的学风建设等与之相关的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的公寓模式,“和谐公寓”的文化包括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求知好学的学习氛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和谐有序的生活以及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等几个方面。和谐公寓文化建设包含和谐发展理念,任何事务发展都有它的理论支撑。

2、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工下,经济、文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公寓文化的影响日趋强烈,各种观念和思潮无时无刻不对公寓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公寓文化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了。因此,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我们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同步的要求。

(1)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和谐健康的学生公寓文化环境有助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健康积极的人生观的培养,继而可以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有助于学校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说,校风的好坏可以通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效得到一定的具体表现;学校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可以从公寓文化的建设程度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2]

(2)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推动机制改革

公寓管理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公寓的育人功能。而公寓管理的对象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个性的大学生,因此,公寓管理者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达到增强管理实效的目的,从而学校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改革。

二、建设和谐公寓面临的几点问题

“不断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既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又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和占领先进文化阵地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公寓文化健康发展和其功能的充分发挥。”[3]

1、服务不到位,管理与教育脱节

在后勤社会化的浪潮里,高校纷纷将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交给后勤集团(公司)负责,而后勤公司则按照企业运行规则,为学生服务之前先计算自己的成本和利益,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或影响,加上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经常出现服务滞后甚至不服务的现象。而学生教育工作由党支部,团委,学生处进行,由此造成了管理与教育脱节,育人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2、公寓文化活动缺少层次

不同于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各类文件一出就是一正规军,上档次,一部分同学参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更为广泛的普及,但号召力远远不及学院学校的活动来的强大,公寓活动在主体上缺少老师、辅导员参与,载体上缺少设施和活动的新颖性。以至于往往在效果的方面就有所欠缺,会让同学感到非正规,摸不着,层次太低。这主要是要归结于公寓文化建设的兴起比较滞后,以至于学生观念上不够重视,公寓文化建设还未深入人心。

3、在机制上,缺乏对公寓建设的重视

公寓一直被认为是休息娱乐的场所,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都还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的完善上,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

三、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思维方式、学习观念、情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更强调自我选择,和谐公寓文化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参与来完成,所以,学生既是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为了发挥学生在和谐公寓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院团委成立“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本着为学生服务、沟通信息、监督行为、引导公寓文化生活方向开展工作。以创建高水平大学生公寓为工作的总目标,实施自我管理,全面实现学生在建设和谐公寓过程中的自主、自律、自强。

2、要立足学生公寓,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工作整体议程

公寓文化主要是在公寓及生活区开展和建设的的,因而应该也必须立足公寓,才能形成公寓文化的特色。“高校应充分认识学生公寓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公寓文化建设的长期和系统发展规划,明确公寓文化建设的机构、人员、职责、方向、目标等,并提供资金、政策和制度保证。”[4]

3、要通畅沟通渠道

公寓是一个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载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有利于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听取学生对公寓设施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4、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

公寓文化建设,要教育学生用美的标准来装饰宿舍,美化环境,形成端庄的仪表、多彩的生活、健康的情趣、求知的氛围、团结的风气和进取的精神,并辅以一系富有教育意义的公寓文体娱乐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公寓文化活动能提高公寓文化的品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使公寓文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陶冶情操、锤炼品德,为早日成才打下基础。公寓自律委员会在团委领导下每学期开展“公寓文化月”活动,如:“青春抛物线”――羽毛球、乒乓球大赛;“我爱我家”征文比赛;“棋王争霸”大赛;“寝室吉尼斯”等等,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倡导更多同学去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

公寓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主体间性;主体间性道德观;学生公寓文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主体间平等话语权、交往、共识观念的缺失使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困境。主体间性道德观基于对人类主体性膨胀的反思逐渐成为走出主体性极度膨胀的根据与现实途径,这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主体间性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

主体性在西方哲学中由笛卡尔、康德等近代哲学家基于对人性的肯定与褒扬而确立的一种哲学范式,指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哲学范式是建立在“主一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中,强调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个体存在形式。这种哲学范式把人“从地上扶起来”的同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单一中心论”和“自我中心论”,导致“主体性”的极端膨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断强势,使原本平等的主体关系异化为主客关系,于是“主体性的道德观”逐渐丧失它的力量,“衰落的主体逐渐走向黄昏”。

主体间性,发轫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几经发展,出现了“共在”、“视域交融”、“对话”、“交往”、“面对面”、“交往共同体”等著名的哲学理念。迄今为止,多数学者仍然倾向于“主体间性”是相对于自我而言的他我、他人,既涉及到“我”与“你”或“我”与“他”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我”与“我们”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间的共同性及其沟通性的可能性,其实质是一种关系思维方式。主体间性最初虽然只是哲学范畴,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关于人的生存方式和人学理念的世界观具有普遍意义,必然成为当代道德观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道德观就是要使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重新回到人与人的关系思维中,对世界的一种精神一实践的把握方式。在中国古代有关道德的经典中,许多先哲都曾有过主体间性的思想意识。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就是倡导在道德行为、规范尺寸的把握上主张调和的方法,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以儒家为代表的“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思想,墨子“视人以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非攻”等思想都从不同侧面闪耀着主体间性道德观的光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主体间性道德观的提出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分离、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及信任危机等现状的补救。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与尊重对方的主体身份,主体存在于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中主体间情感、观点、认识、思想的交往与沟通,重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重塑自己的思想道德内涵,最终外化为道德自觉的动态过程。因此,主体间性道德观形成了自身的特征;(1)对话性与开放性,即主体间性中任何一方主体都向其主体相互开放,与其他主体展开对话;(2)沟通性与交互性,即主体间通过沟通与交互达成合作与协调,寻求共存,互利发展,主体间相互关联,相互交流,相互融通,在沟通中求同存异,(3)非构成性与实践性,即主体与主体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的主从关系,而是在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平等的主体间关系;(4)共在性与现实性,即每个个体都是主体,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现实生活中,并结成共同体,实现主体间本真的生活状态。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主体间情感、观点、认识、思想的交往与沟通过程;主体间重构知识与经验,重塑道德内涵,最终外化为自觉道德行为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理应为主体间性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走向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道德观论证了对话、理解和共识的可能性,真正突出了在当今社会历史多元主体的作用下,承认各个主体内在差异的同时,找到了多元主体获得内在统一性的根据与现实途径,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1 健全、科学的制度供给:主体间性道德观生成与彰显的保障

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其本身就具有多主体性的特点。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宿合管理委员会、后勤物业公司、公寓区商业网点、公寓党团组织、院校思政工作系统等都承担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使命,是构建高品质公寓文化的愿景形成的文化建设共同体。没有共同规则约束的“共同体”只能是虚拟的,难以达成共同规则,构建高品质公寓文化也是空谈。高校和社会化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结成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在学生公寓区开展教育、服务与管理,既具有经济的特点,又担负教育的使命,经济和教育的双重特性决定了经营主体不能盲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和市场的可变性不可避免带来双方合作的矛盾,这就要求双方以主体间性道德观为准绳,展开平等对话、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理解融洽的战略伙伴关系。

因此,健全、科学的制度供给是主体间性道德观生成与彰显的保障。制度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间性道德观视野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必须建构在主体间性关系思维下,做到制度内容与实施中的人性化、规范化、公开化、系统化,在融洽的基础上通过互识达成共识,真正发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功能。

2 构建交往式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模式:对话、理解与共享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求通过主体间的对话、理解实现精神世界的共享。在主体间性道德观照下,学生不再是驯服的工具,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与管理。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是地位平等的主体,这就要求构建以对话、理解与共享为核心的交往式文化建设模式。

首先,转变服务与管理观念,提倡对话。对话是主体间道德观的重要形态。雅斯贝尔斯说过:“作为人类的灵魂的教育,对话才是探索真理与认识自我的真正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公寓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交往,语言是交往的手段,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对话意识形成的关键是公寓文化建设中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学生的心理需求,消除话语霸权,倾听学生的声音,吸引学生建设公寓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相互理解。许茨提出了“生动的同时性理论”、“视角互换理论”等为核心的主体问性沟通理论,也就是说在对话中通过移情体验,在对方中发现自我、理解对方。这就需要在公寓文化建设中搭建平台,强化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在公寓文化建设中,以活动和网络信息空间为平台,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近年来各高校开展的公寓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网络聊天室的开通、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等都在不同程度彰显了主体间性道德观为基础的公寓文化建设。

再次,共享交往的成果共同发展。在学生公寓文化动态生成中,主体间性在作为独立精神主体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致力于公寓文化建设,共同创生经验、智慧和价值。在师生及生生平等交往过程中,学生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自身人格价值的彰显,不仅可以激励自己,同时相互激励他人,创造一个能鼓舞每一个人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凝聚力。同时,学生公寓的教育、服务与管理者在充分引导公寓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体验了主体间性公寓文化建设的成就感和主体间交往的愉悦心理体验,树立了教育、服务与管理的自信心,进一步全身心地投入公寓文化建设中,为师生交往不断深化提供了心理保障。

3 高品质学生公寓文化的标志:自组织性的生成

公寓文化论文篇10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4(13):216.

[2]韩晓军.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视界,2015(11):114.

[3]张慧婷.浅谈当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4(18):40.

[4]张丽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青年时代,2015(3):80.

[5]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6]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7]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2]郝晓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浅谈.科学之友.2010.4.

[3]张春艳.基于Qt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08.5.

[4]霍亚飞.QtCreator快速入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5.

[5]郑何.Qt4开发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6]李琪,李聚宝,刘相坤.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7]施红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9.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等.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3).

[2]陈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3]杨志强.采矿业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设想[J].有色冶炼,1999(s1).

[4]金长星.高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建设思路[J].石油教育,2007(3).

[5]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6]夏泽清,等.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J].高校后勤研究,2004(3).

公寓文化论文篇11

大学生的公寓文化主要是将大学生作为主要主体,进而形成一个在公寓里生活的前提下的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综合过程。大学生的公寓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这里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同时也是他们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它直接的影响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人格,同时对养成何种价值观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大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当中的意义

1.1是促进高等教育进行目标培养的有效手段

在高校中很多场地都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同样,学生公寓也在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我们提出的很多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在公寓管理中都集中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公共环境的卫生,人际关系的处理,公共秩序的维护等等,好的公寓环境对教育活动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起作用的模式又被叫做“潜在的课程教育”。公寓是学生接触的最直接的第一社会,是学生培养道德规范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如果公寓管理模式运用的好管理的好就会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准则,利于提高他们与人的沟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让学生投身到参与到学生公寓的管理中来,就相当于让他们从原来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主动的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方面来看,学生参与公寓的管理实际上是积极投身实践,以及意识教育目标的过程,通过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中所肩负的责任,同时能够自觉进行自我完善,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1.2符合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进行道德学习的过程,大家在一起生活由一开始的矛盾到后来的融合等现象,就是强化道德加以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严于律己。这一点上来看,完全符合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成长规律。

2 大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具体的实践

2.1将制度更加的完善,让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更明确

方便学生公寓育人这项功能的实现,学校可以把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工作场所来加以管理,同时建立学生公寓管理的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公寓相关的制度建立,人员安排。设施保证和维护环境等任务,建造一个学生和专职人员,外聘人员共同合作的一个工作体系。只有把制度制定的更加合理化才能够让公寓管理的更加完善,因此在学生公寓的管理上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手册,让学生在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时可以依照制度工作。2.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举办各式各样的公寓文化活动

公寓文化是整个学校里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充分的表现和展示自己,可以说学生公寓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公寓管理中心可以通过组织特色公寓活动,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寓网站,创建公寓板报等多种形式和活动来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公寓文化环境,同时还要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2.3寻找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新方法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公寓管理的活动中来,学生处还可以开展专门跟学生互动的栏目,对于学生在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栏上提出来,大家在对这些问题积极的思考,给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学生公寓的服务中心在对管理员,辅导员,清洁员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再将学生对其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公寓的目标主要是加强教育,辅之管理,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管理上面展开,让其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教育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生活。自我学习等,促使学生公寓工作走向完善化和制度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大学生的公寓文化是构成整个的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高校后勤工作相应在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改进,同时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也在发生着更改。怎样推动和改进大学生的公寓文化,可以说不但是现在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使校园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现在的设计条件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整体上来看,公寓文化的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仍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还不是很完善,对于公寓文化建设的评估上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公寓文化建设时要跟时代特点相结合,充分的建设出一个符合时展需要的,又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方向的公寓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要让大学生积极的投身到公寓文化的管理当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其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大学生在进入到公寓管理中来时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严格遵守公寓的规章制度,在规范和管理他人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有相应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三自”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钱波.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郝端勇.艺术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渗透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公寓文化论文篇12

一、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和管理新模式的内涵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公寓式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读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学校环境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探索一条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建设优良学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含义和影响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指高校公寓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三者于一身,属于校园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物质、道德意识、行为及制度等为内容,以公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对规范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强化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

从内容上来说,公寓文化绝不仅仅是公寓中的几项学生活动,它是一个具有多元素、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它甚至包括从整个公寓楼到每个房间内的整体布局、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审美情绪、学识职能、行为方式、语言风格、生活习俗等等方面。因此,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又要注重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进步、文明的公寓文化将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构成最佳的教书育人环境,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对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的含义和影响

所谓公寓管理新模式,就是制定出一套适用于现代化公寓文化的管理标准模式。在做到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符合当代大学生要求、规范大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它是迎合新时代要求的,并在广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的管理标准。探索公寓管理新模式的同时,有必要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公寓文化,这将会给空洞的大学生活注入新的生机,并引导学生走上一条积极、健康的道路。

二、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构建

结合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基本结构,在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1、重视硬件文化建设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式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公寓内部要重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专门的学生管理结构,如宿舍管理部门等,供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所用,同时还要在装饰装修上下功夫,公寓内的走廊墙面可张贴各种非广告类标志,并配备各种思想教育板块。加强先进文化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创建高雅舒适的环境,让大学生在草坪上看书或晨读、在椅子上休憩,还要建造适当的体育场所、乒乓球、羽毛球室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公寓区要向学习、生活、休闲、娱乐、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学校要把学生公寓区纳入校园总体规划来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娱乐、休闲等场所,配合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公寓规章制度是学生公寓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搞好公寓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个体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行为时有发生。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寓制度文化,对约束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个体感觉、认识、情绪、道德意识以及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体现时代特点,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要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遵守。同时宿舍管理人员也要忠于职守,做到对学生负责,并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文化建设进公寓,培育一种科学、文明的精神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氛围是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要大胆创新,树立一套创新体制的管理模式,在学生公寓开展富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公寓文化活动。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高尚纯净的公寓文化氛围,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成立宿舍管理部门,确立专门的指导,认真开展各色各样的公寓文化活动,并适时布局公寓内部板报,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文化,举行以《建设新型公寓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并张贴公寓文化摄影展,举办“我爱我家”寝室设计比赛,为宿舍冠名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既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又丰富了公寓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同学的审美水品,从而突出“真、善、美”的主题,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转贴于 4、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着力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思政教育是高校在学生公寓中极为重视的育人工作。因此,公寓文化的建设必须符合高校的教育、文化、人文的属性。活动的主题要突出思政教育。目前,我们利用公寓区内的宣传专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另外还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开展专题宣传,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目的都在于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政治修养。

高校始终把学生公寓作为培养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育人阵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寓内度过的,与我们宿舍管理员最为接近。因此,学生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自然就成为宿舍工作的重点内容。

宿舍管理人员的观念要转变,与学生公寓管理的基础工作相比,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突出体现了高校公寓管理从“管物”为主,向“育人”为主,“管物”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变,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公寓管理人员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作为职工培训,培养的重点,使他们成为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优秀的,先进的榜样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一些思想上有压力,有困惑感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抓两头,促中间,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学生是公寓的主体。作为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为了使学生公寓逐步走向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因为他们既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让他们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使人文建设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协调,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成才之路。

目前,我们要积极动员学生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他们组织发动全员参与,从而使这些骨干分子成为我们管理和服务的辅助力量。在学生公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骨干代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文化活动,如“文明寝室”的检查评比,“寝室冠名评比”大赛,以及一些公寓宣传活动等等。同时,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自治委员会,共同探讨公寓制度文化的有效运行机制。

公寓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但是公寓文化的建设有其两面性,建设得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不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公寓管理部门一定要在这项工作上下大力气,并且对公寓文化加以引导,以防止不良现象在公寓中出现。

6、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推进公寓精神文化建设

要以学生公寓为基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善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形式,并且充分利用网络、板报等载体,将学生公寓安全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对过去违纪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公寓文化和公寓新模式的建立,必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素质基础,要求公寓管理者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综合各个部门之力。这要求管理部门提升公寓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生活。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认真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生积极投入到公寓文化生活中来。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繁荣学生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中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公寓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上,应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提升文化品位,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三、展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学生公寓文化被赋予一种全新的内涵。公寓作为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以及知识消化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应将公寓文化建设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专业文化知识体系。比如一些有意义的专题讨论,是以扩充知识面为主的娱乐休闲文化的知识体系。公寓专业文化知识体系的建立通过学生会、松散的文学沙龙、英语沙龙等形式。经常开展学术讨论,进行公寓文化建设,创新的启发会等。

学校将构筑学生公寓文化体系作为一项指示来考核,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应本着自身综合实力和现状,充分挖掘公寓文化建设潜在的优势,寻求出一条发展新途径。如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现代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得重要内容,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和交往的方式。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公寓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情况。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注意把握正确的公寓文化和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发挥高校学生公寓网络文化的作用,努力营造健康、活泼的公寓文化氛围。因此,公寓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考虑普及性和全面性。在创建公寓文化的过程中,文化活动内容基本上面向公寓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公寓各项文化建设,使学生增进交流和影响。

随着公寓功能的转变,对公寓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怎样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公寓区的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是目前高校面临的相同问题,这将是公寓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研究的新课题。总之,公寓文化建设应朝着体系化、功能化、科学化、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渗透。也就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古今中外的,集人类所有优秀文明成果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