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9 08:56:16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植物景观配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生态性需求越来越大,这就给风景园林的开发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由于我国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这就使其应用各方面资源的经验和数据较少。因此,相关建设人员从地形、植物以及水体资源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应用的方式方法。这是推动城市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科学项目,研究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并将理论作用于实际。

1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因素,可按影响程度分为大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其中大地形主要包括:高山、山谷、丘陵、平原以及草原等;小地形是指:台地、土丘、平地、斜坡以及因坡道或是台阶引起的水平位移变化等;而微地形就是指起伏较小的地形。相关研究表明,地形是风景园林建筑进行室外活动设计的基础,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要素和美观性要素。此外,地形还与众多环境因素存在着直接联系,这就使其还影响着区域风景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具体影响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的构成和相关的空间感受。对于景观方面的内容包括:排水系统、土地使用以及小气候等。由此可见,地形是连接风景园林建筑景观所有因素和空间的主线。例如,对于一些平坦的位置,地形的设计作用是协调和统一;对于一些崎岖的位置,地形的设计作用则是层次和分割[1]。在具体设计应用过程中,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人员要以协调和美观作为设计原则,这是实现建筑整体观赏效果的关键。因此,设计人员可通过制定环境的整体形态以及顺序,来进行优化设计。以某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为例,在评估园林建筑地址时,设计人员要对基址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以确定不同地形类型的结构内容。这样一来,设计人员就可将园林建筑中的用地、空间及其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地形与园址的统一性建设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起伏较大且地势不平的地形问题,设计人员可通过设置亭台楼阁或是其他人工建筑,使其与园林建筑的主题风格融合起来。

2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植物种类

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草本、木本、观叶以及观果以及装饰用的花卉等。其中可供选择的草本植物有:草皮植物、草花(金盏菊、矮牵牛、百合、芍药、唐富蒲、水仙)等。可供选择的木本植物有:针叶灌木(松、柏)、针叶乔木(金钱松、雪松、南洋杉等)、阔叶灌木(榆叶梅、连翘、夹竹桃、马樱丹)、阔叶藤木(爬山虎、叶子花、龟背竹、紫藤、凌霄花等)以及阔叶乔木(广玉兰、榕树)等。此外,还包括水生类植物、蔗类、食虫类以及仙人掌多浆等,用于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其中水生类植物包括:凤眼莲、宽叶香蒲、莲藕、水芹菜、西洋菜、水浮莲、水风信子以及水葱等。

2.2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植物,需要通过植物配置来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功能性。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植物配置时,不仅要遵循其应用的科学性,还要控制其艺术合理性。这样一来,风景园林的建筑才能实现建设要求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得到充分结合。要想设计好植物配置的相关应用,设计人员要遵循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和环境要求。即根据植物的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等,进行针对性配置,从而保证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据统计,地被、灌木、攀援、岩生、乔木、水生以及落叶、常绿和草本等植物,可能进行共生共存。设计人员可根据这一规律,来规划配置景观植物。其次,还要根据园林建筑项目的所在地情况,将植物材料的生长特点以及环境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实现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使用的耐久性。最后,风景园林植物的配置要遵循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将实际的景观功能重视起来,这是实现景观建设效果的关键。

2.3建筑与植物的应用协调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除了要保证自身形象的色彩、轮廓以及线条外,还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使植物的配置与风景园林建筑物主体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建筑物的景观效果将更具韵味,构景的主题也可以由花卉自身所携带的含义所突显。由此可见,植物是融汇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手段。具体来说,可在建筑空间与山水空间普遍种植花草树木,从而把整个园林景象统一在花红柳绿的植物空间当中。

3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水体特点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水体具有调节风景园林建筑中小气候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其不但能够增添园林建筑的景观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小范围的生态环境。水体自身具有增加空气湿度、降温的特点,当其被设计作用于风景园林建筑,将充分发挥水体涉及面积大的特点,从而改善建筑以及建筑周边的圣塔环境。

3.2水体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目前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用于造景的水体有两种,分别是:人工水体以及自然水体。其中人工水体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对水岸的改造;而自然水体,即池塘、湖泊以及溪流等,其应用效果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在城市景观中多作为基底或对其他景观的衬托作用。由此可见,风景园林的水体应用,应充分利用水的各种表现形式,即静水、流水、落水等,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水体景观[4]。

3.3传统园林的水体应用借鉴

水体与周边植物的相互配合,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据统计,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是以山、石、水的相互配合为主。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虱“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以颐和园中的昆明湖设计建设为例,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由此可见,这与当前风景园林建筑的建设理念相一致。相关设计人员应通过有效的借鉴,在达到园林景观建设目标的同时,还传承了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思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离不开地形、植物以及水体的协调搭配。相关设计人员在明确地形、植物以及水体各自的存在特点情况下,找出与建筑物融合的关键点,进而实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景观效果。事实证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只有将各类资源综合起来,才能起到优化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环境的作用。

作者:吴慎留 单位: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高宗翔.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33:64.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2

由于各项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人们意识水平的限制,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表面上的传承,不去思考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不去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感觉,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使得设计的建筑和园林很突兀,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就通过对这些传统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且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方面,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

一、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在进行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仍然秉承着传统教育的理念,只注重表面的设计,将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分割开来,没有整体意识。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学生都普遍缺乏创造力,没有很好地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能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传统的文化与新的理念结合起来,从而阻碍了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不能真正的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二、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设计意识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将园林与建筑分开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没有一种整体意识,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去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园林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比较突兀。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老师进行总体设计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的园林更好地将风景与建筑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2.只注重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形式上的模仿

在当前阶段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设计者已经只对于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形式上的模仿,也就是说,完全的对一些传统的园林建筑照搬照抄,盲目模仿,丝毫不去进行创新,不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得建筑的园林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相互映衬,而是单独的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对于发展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行业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只完成了模仿这一项工作后就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丝毫不去进行创新。所以说,在之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传统的园林的形式上的模仿只是一个基础,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3.空间的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的不断的发展,对空间等领域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更是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可以更好地将空间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但是,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涉及到空间的意识,也与当时的发展水平,空间意识不强是有关系的。但是,在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忽视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城市园林,受到地区的限制,需要很好地结合空间的概念,将一些大自然内的美丽景色适当的“搬入”室内进行展示,并且更好的将园林的景色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也让新设计的园林在新的环境中不会突兀,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好的突出其特点,实现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4.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

色彩的运用与园林的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其空间表现力以及其意境的表现都是息息相关的。在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是运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注重该种色系的运用。但是,园林事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局限于这种五色体系了,这只是基础,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发挥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培养整体意识。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思考,进行反思,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空间意识不强,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这几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增强视觉观赏价值,也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好地将环境保护起来,顺应我国的时展潮流。

作者:侯永胜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30-02

园林建筑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不同学科背景的院校中均必须开设。建筑是园林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及房屋结构的相关知识。[1]

一、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目标

根据我院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在此之前学生将学习建筑绘画、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工程制图和工程测量等基础课程,为设计课程作准备。本课程一共64个学时,每周8个课时,教学时间共历时8周近两个月。其中包括了两周的园林建筑抄绘,两周的一次草图构思及设计模型构公开讨论,一周的两次草图定稿,两周的正式成果图绘制及一周的正式模型制作。

该课程重点研究处于园林环境中的建筑空间组织、功能布局、环境整合及生态保护等内容,结合景观专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对初学建筑设计的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初步涉及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知识,体现园林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地域性、环境整体性,并适当借助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帮助,使课程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学习,掌握小型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工程实践知识,对后续景观设计、景观详细规划设计的课程学习提供基本支持和前期指导,符合培养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园林建筑设计的课题选择及教学内容特色

选择郊外自然风景环境良好的独栋小别墅设计作为题目,拟定一地块内建独栋别墅,供一个家庭长期使用。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2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四周环境幽静,树木成林。地块北部有一小区内部道路经过;南面为一自然湖泊,湖岸平缓可亲近水面;东西两面为景观绿化;地块内部有一古树,需要设计者保留,并合理利用。

(一)面向自然场地环境的建筑设计

在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别提出了建筑面积可有10%的浮动,鼓励学生设计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室内外花园及地段内场地环境。将建筑设计放到景观环境中进行设计,做到室内室外贯通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塑造整体空间意识,将建筑设计与场地环境设计两条线同时进行,集中解决功能动线,综合处理空间效果。

(二)注重人文精神挖掘的建筑设计

注重人文精神挖掘的含义即是让学生在设计初必须确立设计主题,并将其设计主题贯穿、统领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作为在人文地理学院中的风景园林专业,挖掘人文主题融合到设计思路中是学生的强项,场所精神的主题设置也是该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任务书对该住宅的居住人群没有进行特别的指定,要求学生自我设定居住人群。假定一个“主人”(即一特定家庭),合理分析、探究“主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特点,并把这些分析、探究作为设计的依据。再根据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将使用空间、形体塑造、结构与材料工艺等有机地组合成一栋别墅住宅,为特定的“住宅主人”服务。

(三)强调材料与建构的建筑设计

由于我院对风景园林专业同时开设有园林建筑构造专业理论课程,学生在设计前已对建筑构造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该建筑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积极探究空间组织的变化和界面材料的应用;积极尝试有特点的结构与构造做法,并通过手工模型制作体会功能、技术、艺术、经济、环境等诸因素对建筑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鼓励生态技术运用的建筑设计

根据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发展融入新的知识点,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技术水平加入部分3D技术、生态技术等工程技术实作理念,加强设计理念与技术实践的融合。鼓励学生运用生态技术和电脑技术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对所设计的建筑合理性进行有效论证,使得该课程设计全面面向工程实践,注重设计的真实性。

三、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相关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实践要求,教学第一周的内容通常安排为现场踏勘及对小型园林建筑进行测绘,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工程的实践能力。学生首先将完成测绘图的绘制,对建筑设计的制图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一定的了解,再结合园林建筑的任务书要求,对适合基地的建筑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感知相结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对设计理念的掌握。

(二)师生互动启发教学

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周两次的课堂看图讲评,或者学生上台自我汇报的方式,锻炼学生汇报方案的口才能力和胆量,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促使其对自己所做、所画、所讲的方案有更清晰的认识,作图也更加规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快速运用所学到的设计方法,更好地理解设计概念,理清设计逻辑,非常直观、适用。

针对部分与设计内容相关的技术难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发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启发思维,引导并鼓励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平时的积累,提出全新的设计方案或思路,学会自己做设计。

(三)多媒体教学及模型辅助设计

由于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得也比较紧密,需要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电子课件中不仅需要大量使用文字、图片,还需要播放视频及动态解说等多种媒体,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现代园林建筑的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配合直接板书的细节讲解,使学生清晰地看懂设计细节,了解设计概念。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手工的工作模型直观、真实地模拟环境空间、建筑造型,培养体会空间尺度感,帮助设计理念的表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如Sketch Up建模软件)、图纸绘制(如CAD制图软件)和剖断面设计,必须建立起尺度标尺:环境要素(如街道、绿化、河流)的尺度、建筑尺度(建筑规模、体量大小)、内部空间尺度(家具、人体尺度的对应关系)等等。

(四)建立广泛的横向交流平台

设计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在课程中设置公开评图的环节有助于系内各个专业(如城市规划、人文地理、GIS)的同学进行相互学习,跨专业交流,避免培养模式单一、关注重点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多层次和多环节的互动交流,营造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环境。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果验收

本课程实施开放、启发和研讨的教学方法及开放式成果的考核机制。最终成果要求以图纸和手工模型呈现,手工模型按1:100比例制作,需简要表达周边环境,不再另行作理论考试。其图纸设计成果的具体要求为:总平面图(包括总体环境部分)比例1:300,建筑单体各层平面图1:100(重点注意:一层平面需包括室外平台及庭院环境布置,各层房间家具、洁具、厨具必须布置), 建筑主要立面图、剖面图1:100各2个,同时参考一些建筑图解相关的手绘分析图,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功能分配及环境布置的绘图思路,直观抽象地展示建筑的各种构成关系,运用所学的美术手绘技能完成建筑整体透视图,准确表达建筑及周边环境关系的全貌。

文字说明部分字数不少于100字,简洁阐述设计者对设计基本要求的思路和做法,重点为自己的方案特点描述,语言应清晰、准确并与图纸相吻合。此外,必须有该建筑的经济技术指标。对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覆盖率、绿地率及车位数等)运用建筑工程测量知识进行详细测算和说明。

通过本次进行的教学改革的课程实践发现,这种与专业实践方向相符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好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意义是,在园林建筑课程设计中对空间逻辑、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等的训练,对不同材料与建构关系的把握,在系统、科学的建筑设计引导下,均能指向外部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今天的建筑教育就意味着人类明天的城乡空间环境品质,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筑设计教学,也必须向着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建筑教育拓展的自明性、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和示范引领的普适性方向不断发展与深化。[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4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然因素的融入。对于园林设计师来说,只有将这些自然因素融会贯通,做到“天人合一”,才能充分展现风景园林的自然魅力,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充分结合并展示给游客。总的来说,不论是地形、植被还是水体等,都是风景园林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园林设计师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将其纳入到研究领域,才能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平。

一、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设计师只有重视地形特点,才能设计出好的风景园林。

(一)地形因素与景观建筑布局的关系

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师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园林当地的地形因素。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特点,将园林建筑的布局加以控制,以便与当地地形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一般来说,如果园林当地地形起伏大,就应该将起伏因素纳入到设计范畴中来。除此以外,在设计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掩埋法,以确保园林建筑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契合。

(二)以地形因素为基础,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

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形因素,这是保障园林建筑视觉效果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点。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必须将地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地形上的因素有两方面需要考虑,其一就是园林建筑设计与地形方面应该统一,确保天际线尺度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特点与思路。其二则是如果地形坡度较大的话,设计时应该显现出地形的起伏,并将整个地形作为风景园林的背景。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师能够结合地势特点,对风景园林的整体定位加以考虑,从而确保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植物必须提高建筑的美感

植物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同样必不可少。如果建设设计师能够将植物因素应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则能够使其贴近自然,极大提高其美感。为了能够极大发挥植物因素的作用,园林建筑设计师不能忽视一草一木,必须将园林中的草地、灌木都加以利用,确保其在园林中发挥相应作用。

(二)植物因素的应用必须与风景园林建筑景观相协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确保园林中原有的植被不被破坏。但是这样可能就导致园林的绿化面积有所减少,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有鉴于此,园林设计师应该灵活考虑,兼顾园林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应该与园林中的植被景观相互搭配、协调。比如说建筑物在修建时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外部平台,以便种植相匹配的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植被覆盖,还有效节省了园林挖掘的面积。很多时候现代园林都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比较“硬”的感觉,而植物作为一种“软”的介质,可以较为巧妙的弥补、中和建筑的这种冷硬,给人带来随和、温馨的感觉。所以建筑设计师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的作用,将其蕴含的丰富生命力以及色彩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充足的活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植被的分布特点与生长习性,将建筑物与其充分融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温馨的栖息地。

三、水体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水所蕴含的文化可以丰富风景园林的内涵

除了地形与植被因素,水体因素也同样对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自古以来“水”就在我国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所谓“上善若水”就展现着这一具有灵性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文化。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就应该将水体的文化、意象特征加以考虑,确保风景园林的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充分发挥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装饰作用

设计师在考虑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时,同样应该重视水体的装饰作用。水作为建筑的重要北京,可以体现出风景园林的另行。我们可以看到水上城市威尼斯就将水充分利用,在充分发挥水的实际功用的同时还将水体作为装点威尼斯的重要工具。而在我国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诸多作品歌颂人与水的关系,所以将水体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此时设计师就应该注意,人们对于水具有一种依赖情绪,在设计时就应该对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时注重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合理搭配,避免喧宾夺主。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设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感受风景园林中自然元素所带来的感受成为众多人们日益渴求的精神内涵。但是众所周知,风景园林的自然元素运用也不是随意堆砌的,需要建筑设计师综合考虑,将其心灵美与对自然的感受相结合,并加以再现。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将自然因素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自然元素的魅力,为浮躁的城市化增添一份自然景色。

参考文献:

[1] 邓位,林广思. 英格兰湖区国家公园历史遗产保护及游人中心公园规划政策编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6)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植物是生命力的体现和活力的彰显,水体是可塑性的抒发和动态的塑造,把两者科学合理的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可以把自然景观要素和环境间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读出来,从而让整个风景园林的景观更加充满自然的韵味,以此来达到景观与环境的完美融合,为人们勾勒出优美的自然画面。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当中,植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植物在颜色、形状以及质地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名目繁多的植物可以让风景园林建筑看起来更具生命力,也更加充满活力,特别是在生态效益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植物的绿色可以把自然的特征给充分体现出来,和建筑设计合二为一共同在风景园林中发挥应有的效应。

合理搭配建筑布局

在风景园林当中,建筑的设计要以维护植被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要求。因此,在设计建筑布局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少对绿化面积的占用,并且要保持灵活多样性,让其尽量做到不要对环境造成破坏,能够和自然环境有效融合在一起。建筑的外环境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挖掘,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比如修建平台等来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对自然植被起到一个良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来说,在设计素材中,植物是软性的素材,植物中的一些乔木、灌木以及草地等都可以把那些具有硬质界面的建筑给衬托出来,这些植物的不同色彩以及各式各样的质感都可以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风景园林建筑。如瑞士卢加诺公园中就把乔木、灌木、草地与风景建筑结合起来,建筑物丰富了自然,植物衬托了空间。同时,植物有着物种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可以把环境生态平衡给保持住,此外,一些绿色植物的光合及蒸腾作用可以把建筑环境的一些微气候条件予以改善,以此来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降低。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绿地面积来进行生态补偿。如法国普罗旺斯的一个垂直花园中的生态建筑就是通过对植物的合理种植,满足了人们对植物观赏性的要求。首先最底部是一些蕨类植物和蝴蝶花等下层植被,接着往上是八仙花以及景天属植物等这些可以在岩石上生长的植物,最后最高的地方则是松柏类以及枸子属植物等完全暴露在岩石上的植物。这种绿化效果有着很强的保水和蓄热性能,很好的把空调热负荷压力进行了缓解。

(二)提高建筑审美效能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把植物运用进来可以提高其审美效能,合理把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其他视觉的映衬之下散发着自然的气息。通过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一年四季当中,植物的生长特征有所不同,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把这种植物季节性的变化充分融入进来可以让园林建筑在四季中都能有着不同的自然气息,而且可以把其拓展到自然风景当中,让建筑物的室内以及室外都能够有自然的味道,让人能够有温馨的享受。同时,把植物中的乔木、植物中的灌木以及草地进行一个有效配置可以让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更加具有审美以及生态意义,比如,在一些高地处种一些观赏性的果树和花树,其背后种一些比较高大的常绿树来进行互相衬托,树下种植一些地被植物,这些地被植物的观赏期要比较长,在一些低矮的野草中混杂着,有效降低了在平时工作中的维护管理费用。在设计中,把植物运用到建筑的一些外环境当中既能把阳关给有效遮挡住,还能让建筑物与风景环境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两者合为一体的轮廓线。在建筑屋顶上种植一些草皮可以把建筑物的体量给合理减少,让建筑和环境在视觉关系上形成一个统一。同时,一些竖向绿化,如屋顶花园以及垂直花园等可以把建筑用地和绿化面积之间产生的矛盾给有效解决,降低雨水流失,把建筑的微气候予以改善,以此来把城市中的一些热岛效应进行缓解。要依照植物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的结构形式、外墙所使用的一些材料以及构造方式等,并对在设计施工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包括植物的移植等。例如,使用一些吸热性比较强的建筑材料可能会让植物周围的温度变得过高而造成植物死亡;使用一些过于光滑的面砖有可能对植物的攀爬形成不良影响。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人类来说,水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亲水设计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充分融入水,可以有效补偿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把整体环境的营造效果予以增强。

水体和建筑要互为图底

在风景建筑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装饰手法就是:用比较灵活的水体为风景园林中的建筑提供比较宽阔的水面背景,以此实现建筑与水体的完美结合。水城威尼斯就是充分运用对水体的设计让这座城市享誉全世界。通常来说,水是人们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所向往的,这就促使着人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把建筑中的点景和观景功能充分结合起来。建筑群体外部依水,能够呈现出比较开阔的空间布局,而建筑也会在水体的衬托之下视野更加广阔。如苏州的沧浪亭,四周靠水,与山相邻,亭廊中有各式各样的花窗,通过花窗可见俯瞰到外面的山水景色,其整体布局就把建筑的亲水性格给完美体现出来。

充分体现水体的文化特性

水是文化的起源,它衍生出许多文明古国,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的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一并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而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们置身在广阔的水面之上或者是在水面旁边举目眺望,都会有一种愉悦的身心。在这样的基础上,水可以营造出一种审美的氛围,增添建筑物的灵性和动感。我国许多园林建筑在对水的处理上都把自然韵味的追求作为第一要务,这样既把生产以及生活的需求予以满足,又推动了生态以及人文的有机聚落的创设。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水被赋予了强烈的人文内涵,这就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增添了一些人文色彩。堪称我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安徽黟县宏村的水系就是完美利用水体的代表,它传递着从功能到形式,从历史到文化的意义。同时,把水体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可以把视线进行开放通透,让人们产生一种比较柔和并且趋于宁静的感受,把建筑的场所意向予以强化,让人们产生共同的认可和依赖。在这个过程中,水的视觉效果以及水的实用功能被充分运用。日本的直岛美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整个建筑在山体中埋置,山体附近的水、山上的植被共同和建筑融为一体,久而久之,美术馆的建筑在绿色植物的包围中愈发耀眼。

结语:

风景园林中的建筑有着建筑和景观两方面的特征,它不光可以让人们观赏到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其自身也是一种风景,与自然环境一起被人们所观赏。在设计的时候,要从场地整体对环境整体构不成影响的基础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反作用。人们理想和向往的风景园林建筑应该是和自然环境完美协调,在充分尊重园林中水体和植物因素基础上,合理把土方量进行减少,防止现有的生态格局扰,使景观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朱建宁.阐释自然观的技艺——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定位[J].中国园林,2013,29(01)

[2] 黄国勇,吴昌冬.浅谈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元素[J].中州建设,2013(0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level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higher requirments of living environment also is pu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terrain, plants, water are increasingl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errain, plant, 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pla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自然风景园林景观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而自然景观中,以地形、植物和水体的应用最为广泛,建筑设计首先要依托地形展开,围绕整体结构设计,植物是生命力和健康的表现,植物的种类和颜色等构成美丽的风景画,并且赋予环境积极向上的意义,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改变形态和流向。以上三个方面完美的结合,就构成了非常和谐、美观的自然风景,愉悦人们的心情。

一、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布局方面

我国的传统建筑设计就提倡和建筑所在地的地形相互结合,要依托地势条件展开设计。尤其是建筑的整体布局,更要和地形协调统一,否则就会使二者显得格格不入,不经影响美观,还给交通等方面带来很多不便。我国的西湖博物馆设计的时候就对地形运用的恰到好处。西湖博物馆坐落在西湖景区的中心位置,所以在设计成探方和探沟的形态,建筑大多处于地下,建筑顶部是大量的绿地,和西湖景色连为一体,建筑设计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在建筑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等,灵活的运用空间中横纵之间的关系构造,保持和自然条件的平衡,建筑的框架、错台以及轴线的布置等都可以依托于地形的走势,完美结合,不仅节约材料,还加强了美观的效果,并且使建筑具有地域性色彩。

(二)视觉协调方面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处景观,放眼望去,观察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形的整体趋势,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将地形和建筑的视觉效果相统一。二者构成天际线。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地形的分布情况引导人的视线,还可以对建筑群体做适当的分割,这样有效的利用地形因素,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园林建筑景观。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1、植物的单独运用

植物作为一种主要的观赏对象可以单独进行种植。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人工剪切或者修剪等手法做出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植物单体景观,其观赏性较强。

2、植物和其他设计结合运用

植物在和其他设计结合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和亭廊、花架相结合,例如可以在亭廊两侧栽种适宜的植物,使二者相互映衬;与景墙、栏杆相结合,通常是在景墙和栏杆上加一些蔓藤类植物,刚柔结合,蜿蜒趋附;与雕塑相结合。

(二)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

1、观赏功能

种类不同的植物其形态各不相同,颜色也多姿多彩,也可通过植物的不同配置方法与特征,塑造出多样的植物空间,利用植物的不同特点提供给了人们不同的视觉与艺术享受。

2、环保功能

合理的配置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起到净化的作用,并且植物的有效配置还对减少一些嗓音有着极大地帮助,为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且清新的园林空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改善气候

有效地利用植物的自身特点,来减少水土流失、抵御寒风和作为护坡的材料。通过种植植物来改善气候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是最经济可行的手段。

(三)植物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园林植物的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选择和各种植物之间的有效搭配;

2、考虑树丛的组合方式以及平面、立面的构图关系;

3、考虑园林植物与建筑、水景或园路等方面的合作、协调。

(四)植物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1、乔木

乔木可以孤植作为主要观赏的对象,也可与其他要素相结合;由于乔木具有突出地位,容易形成视线焦点,因而可放在广场或是空间较大的景观中。但应注意的是,由于乔木容易超出事先设计的范围而影响了其他园林要素,所以乔木不适宜应用在面积较小的环境中。

2、灌木

在景观设计中,灌木可以在较封闭的长廊空间里,起到引导视线与行动的作用;可以通过较大的灌木来划分空间;在不需要僵硬的围墙时,也可通过高的灌木来完成。

较大的灌木高度通常为3m至4.5m,较矮的灌木高度在1m至2m。较矮的灌木在不阻碍视线的前提下进行分隔空间,使园林空间更加丰富。

3、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可作为"地毯"式种植。其具备的独有特点可进行观赏,在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还能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4、花坛和花盆

花坛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在地上按照一定的图案来栽植的观赏植物。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也可作为主要景观或是配景。花坛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设计而多种多样,变化及其丰富。种植土的厚度因植物的种类而定。

花盆的材料有混凝土、大理石、陶器以及不锈钢等多种材料,花盆的种类形态丰富,有家庭自用的小花盆,以及放置在广场或购物中心等大型场所的大型装饰花盆。

三、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流动性,所以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具体的设计原则如下:

1、多一些小型设计

即指在水体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大的水体而是考虑设计小的水体。小水体既容易建造,更便于后期养护,若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由于其小也便于治理。虽然大的水体看似更加吸引人,也更加强烈的感觉到水的存在,但是大的水体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由于水体较大,使养护工作很困难;由于大水体通常是通过人工开挖的,所以多数的大水体是“死水”,一旦水体被污染,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等问题。

2、遵循向下的设计原则

这主要是针对喷泉设计而言的,在水体设计中,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动态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不要设计成较大的喷泉,这样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我们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美观,同时也要以节能为基本前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可以设计成小型瀑布之类的景观类型,也很好的体现了动态美,还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更多的运用虚景设计

虚景设计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设计,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运用水体就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园林设计中的水体通常都不是流动水,时间长了水质会变差,这样就需要更换水体,造成较大的浪费,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更多的运用虚景设计,也就是利用流沙、野草等模仿水体形状进行设计,也能达到水体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节约能源。

结束语: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等运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成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笔者认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一定要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现有的自然环境,依托有利的地形条件,运用植物的形态特点,再贯穿水体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毕迎春,张骏,王未,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34-35;

王锋,曲璐,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2期,13-14;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7

风景园林建筑作为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方向之一,在园林建筑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以独特的理念,将风景作为园林建筑工作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联系,符合一定的自然发展规律,因此这一园林建筑方向在这个以生态建设为时代潮流的社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其建筑的构思与设计层面,就要充分考虑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种种诉求,将建筑地周围的自然因素通通考虑进封建园林建筑的设计中,才能使其建筑的实际建设活动向人们期望的那样稳步发展。

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元素

1.1 地形与景观建筑布局的关系

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呈规则变化分布,因此在实际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环节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具体地形特色来构思相应的建筑设计,以便使该设计能够全方位与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相契合,进而使风景园林建筑彰显其独特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的诉求。而具体来说,设计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地型特征,让其园林的嵌入能够完美地协调进当地的地址生态环境领域,从而实现园林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存,互为补充,从而衍化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在面对地势相对起伏大的地貌时,可以适当地将这种自然的起伏结合到自身的建筑设计中来,如在起伏较为明显的表面设立一个雕塑等,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将起伏合理盖化,从而保持建筑的设计美感,带给当地游客群体完美的视觉享受。

1.2 地形在提升视觉效果方面的作用

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形因素,这是保障园林建筑视觉效果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点。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必须将地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地形上的因素有两方面需要考虑,其一就是园林建筑设计与地形方面应该统一,确保天际线尺度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特点与思路。其二则是如果地形坡度较大的话,设计时应该显现出地形的起伏,并将整个地形作为风景园林的背景。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师能够结合地势特点,对风景园林的整体定位加以考虑,从而确保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植物因素

2.1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设环节起到的作用

与风景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植物了,植物群体与风景相辅相成,并且互为补充,其作为风景自身的一部分而存在,为风景增添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视觉张力,而风景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将其囊括到自身当中,使其在视觉上与周边的其他自然元素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施加一定的约束力,使植物的生长更为规范化,从而变相增加当地风景的和谐感与质感。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因素。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应该将其列入自身的考虑范畴之内,使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某些细节以相应的植物为中心,通过植物的修剪与规划种植,为风景园林建筑增添一份独到而和谐的天然美感,而在此环节之中,树木与花草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要尽量将全部的植物都利用起来,以确保植物在设计环节所发挥作用的最大化。

2.2 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确保园林中原有的植被不被破坏。但是这样可能就导致园林的绿化面积有所减少,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有鉴于此,园林设计师应该灵活考虑,兼顾园林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应该与园林中的植被景观相互搭配、协调。比如说建筑物在修建时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外部平台,以便种植相匹配的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植被覆盖,还有效节省了园林挖掘的面积。建筑设计师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的作用,将其蕴含的丰富生命力以及色彩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充足的活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植被的分布特点与生长习性,将建筑物与其充分融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温馨的栖息地。

3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水体因素

3.1 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关系

环境的自然因素复杂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还是以承载风景和建筑的土地、与建筑相契合的植物以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与有机物生存的水分为主要构成成分,因此相对土地元素以及植物元素而言,水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水体本身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为基点,深入挖掘,便不难发现水体在整个风景园林建筑所存在的生态系统中还起着维持该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环节就务必要考虑到水体的规划,尽量在不破坏水体质量与其文化意义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相应的建设活动,将其文化内涵自然地添加进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之中,以彰显水体的重要性。

3.2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设进程中起到的效果

设计师在考虑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时,同样应该重视水体的装饰作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诸多作品歌颂人与水的关系,所以将水体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此时设计师就应该注意,人们对于水具有一种依赖情绪,在设计时就应该对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时注重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合理搭配,避免喧宾夺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营造息息相关,将其周边的自然元素作为建筑设计环节的考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风景园林建筑所在地的生态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带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同时还有利于我国整体园林建筑事业的革新与进步。因此相关部门应予以其一定的重视态度,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同时集中对施工人员和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和思想培训,使其能够将全新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完美地融合到自身的设计之中,进而从这一角度推动我国风景园林建筑事业的发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自然因素[J].城市建筑,2013

[2]李艳丽,李庆国.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自然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8

1.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事业的日益深入,全国各地的建筑学专业也在逐渐的壮大,建筑学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入与丰富。近几年,一座座有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都是建筑学进步的表现。人们对环境保护、增加绿化等科学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会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方面的要求特别严格,因此风景园林学渗透到了建筑学领域,使得我国的建筑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2.当前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

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筑与风景需要相互依赖,有风景的地方要有建筑,建筑需要有风景的衬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设计。因此,社会对具有建筑专业技能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院校开展了建筑学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但是,就目前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情况来说,并没有将风景园林学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由此看来,各个院校中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风景园林学重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的设计力量

大部分院校中普遍比较重视建筑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只重视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的外形景观,只将风景园林学作为建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甚至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学,但是,这样并没有遵循当今相对于建筑来说比较重视周围的风景、环境的现象。尽管有一些院校开设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课程,也只是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设计,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学和风景归化设计等方面开设课程,并没有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其看作是两门侧重点不同的学科,然而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是建筑既要有合理的、舒适的室内结构设计,还要有独特的室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景观园林设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建筑的需求。

2.2 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学的误解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3.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

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3.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4.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4.1 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4.2 合理选题,加强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必然很重要,但是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应用,也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应用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建筑专业风景园林中教育要加强学生实践的锻炼。设计的课题是学生进行实践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重要介质,因此,教师要反复斟酌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合理的实践项目既要符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又要切合实际。首先,项目要具有前瞻性,总结当前建筑的经验,避免现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实践项目的覆盖范围要广泛,提倡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于优点和不足要分别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琦,杨西阁,王昊,袁飞,王秀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6-48.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9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同时再加上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风景园林建筑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工程。风景园林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大自然追求的向往,从而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将地形、植物、水体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运用其中,使其与城市景观、自然风景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一、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的运用

(一)地形的概念

所谓的地形主要是指地表形态。我国的地形主要分为盆地、高原、平原、丘陵和山岭这五种地形,不同的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特点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需要根据其地形作为依据,使之设计出来的风景能够与地形看起来十分和谐,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的具体运用

首先,应该对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充分地利用。在一个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仔细的勘察,并对环境气候等特点也有所掌握,考虑到其中能够对地形产生影响的因素,随后再根据所勘察的地形特点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障设计出来的风景园林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如果有些地形的表面不平,起伏比较大的时候,不能采用人工进行平整,因为这样不仅无法体现出当地的地形特点,而且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例如可以在这种地形的地势比较高的位置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楼阁或者是亭台,从而使得地理环境与园林建筑相互融合;其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该与当地地形相互结合。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地形,而且还需要与地形有效的结合起来,将地形的缺点通过设计成为优点,并与整个风景园林建筑的景观相互衬托。风景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官,将园林建筑根据地形而进行建造,并根据地形元素,突出风景园林的特点和风格,这就像多种不同颜色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只有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调试,才能保障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满足观赏者的视觉要求。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的运用

(一)植物的概念

植物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主要是指具有生命特点和形态的事物,种类复杂繁多,常见的植物类型有苔藓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等。植物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而维持地,并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变成糖分,同时释放氧气,并给自身的成长和呼吸补充养分。植物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空气质量的净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是主要元素之一,不仅能够为风景园林的景色添加一种环保的功能,而且还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的具体运用

首先,将植物与风景园林建筑的景观配置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风景园林建筑中,对于景观配置的第一步骤是充分保护植物的完整性,不能轻易覆盖新搬植物或者是动工翻新,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绿化的面积,而且还能影响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局限思考空间。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原有的植物景观的基础之上搭配一些与之和谐的植物品种,经过合理的配置,尽量将新的植物品种与原有的植物自然的结合再一起,从而增添风景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其次,利用植物的配置提高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美感。在风景园林件建筑中,植物是人们视觉接触的直接事物之一,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可以增添植物的种类,让风景园林在一年四季中有着不同的景观。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在园林的室外还是室内,都应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合理的植物进行搭配。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地方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使之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季节内为观赏者提供不同的景观。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层次种植法,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且还能提高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美感。

三、风景园林建筑中水体的运用

(一)水体的概念

水体是水的集合总称,是自然环境中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淡水和咸水这两大类型,其中淡水只占有2.5%左右的比例,剩下的全部是咸水。在一个风景园林建筑中,如果没有水体,就如同失去了生命力和灵性,从而使得风景园林建筑看起来比较沉闷和生硬,因此水体在风景园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水体的具体运用

首先,是开阔视野,构建空间。众所周知,水是人体日常所需的重要物质之一,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很多人在园林建筑中也喜欢与水相接触。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入水体,使之与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景观和建筑自然的融为一体,在建筑的外部引入水体,不仅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还能扩宽空间。此外,还需要对当地的地下水进行充分的利用和保护,根据原有的水体条件,缩小建筑的范围,使得风景园林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国模能够与水体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其次,将建筑与水文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水是文化的源头,具有文化性的特点。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将设计出来的水体充分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构成与之相适应的园林建筑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园林建筑的欣赏功能,而且还充分发挥出了文化的传播作用,从而使得风景园林建筑充满了人文气息。

结束语:

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植物和水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这三者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风景园林建筑的景观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毕迎春,张骏,王未等.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23-21126,21130.

[2]夏唐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22):205-205.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10

另外,还要对草地、灌木以及乔木等进行合理地设计,使其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给人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风景园林建筑中渗入较多的植物因素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在紧张工作中的压力,促使其回到自然,身心得到足够的放松,进而充分发挥出风景园林的作用。

2.植物的配置要和园林景观建筑的布局相搭配在传统的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模式中,都是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以及保护原有植物不被破坏为基础性原则,这样绿化面积在建筑布局中所占的比例就会相应减少。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灵活地设计园林景观的布局,尽可能使其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另外,在设计风景园林的建筑布局时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外部修建部分平台,并种植与建筑景观相搭配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使土方的挖掘面积大大减少,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自然植被不受到破坏。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建筑都具有硬质界面的特点,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生硬、冷淡,而植物作为一种软性的规划与设计素材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恰好可以弥补硬质界面的不足。草地、灌木以及乔木等植被具有相对丰富的质感以及色彩,本身就能够向人们传达出较强的生命活力,如果在对建筑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再对各种植被的分布以及搭配进行合理的设计,把各种植被与风景园林建设融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出更加宜人的风景园林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憩息环境。

二、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利用水丰富风景园林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水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同时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水体景观也往往会选择极目远眺或者置身其中,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融入部分水体景观可以为风景园林建筑物营造一个更好的空间氛围,水的生命特征也可以使建筑物更具灵性。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都比较注重对谁的处理,从古代的形到现在的意,水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利用水体可以有效满足现代人追求自然韵味的需要,进而大大推动我国人文及生态聚落的构成,并向人们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渐失去了活力,没有了自然色彩,人们越来越渴望能更贴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因此,风景园林建筑就应运而生。风景园林建筑是将园林设计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同传统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区别,下面就由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入手,逐步展开对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1 风景园林建筑特点

风景园林建筑就是通过使用各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满足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证其实用性。风景园林建筑的根本本质是它具有综合性,它结合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建筑的构造方法,达到了一种既美观又不失实用的效果。与风景园林相比,观赏园艺失却了空间,景观设计失却了生命,环境艺术失却了科学,城市森林失却了文化,国土规划失却了艺术,可以说,风景园林综合利用了科学和艺术的手段为人类营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们居住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时,不仅能感受到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实体感官刺激,更切切实实通过这样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拥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现代科技建筑带来的舒适安全的同时还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风景园林建筑可根据不同功能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和以服务类风景园林建筑为主,如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环境类建筑、服务类建筑、文化娱乐类建筑等等。

2 普通建筑特点

中国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沙石、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建造的供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相对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们生活居住,是可以遮风挡雨、避免阳光辐射、取暖庇荫的场所,对于自然美观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但相对而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设计上的简单明快,大方宽敞,装饰朴实、结实稳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较结实稳固的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从美观上来说并不具有明显特色,但是它的实用性很好,可以保证房屋建造的稳固性,具有很好的抗冲抗压抗震能力,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设计都比较简单明了,空间设计讲究大方宽敞,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设计风格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具有一套固化的设计格式。这样的好处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单明了的组织结构,不会很复杂,给人明朗的感觉。但是这种意志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形式过于单调,不能给人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人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内部的装饰上,普通的建筑侧重从简原则,没有过多的圆滑修饰装饰,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为主,色彩搭配比较朴素简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房屋之间多采用隔绝式,没有连通环绕的设计,形式单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围环境搭配的同时,不会过多的考虑融合协调的因素,大多可能只会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谐统一的概念。

3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建筑特点,不同的设计目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设计过程的原则、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强调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目标方向,扬长避短,无论哪种建筑都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面,就通过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方面,将两种类型的建筑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总结这两种建筑类型的构思立意。

(1)从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人们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场所,它侧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抗压抗冲抗震等安全问题会有周密的考虑,保证人民对建筑物的信赖程度,对于人民对美的需求的满足没有格外的重视;而风景园林建筑恰恰弥补了普通建筑的缺点,它在保证基本的安全稳固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人民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将现代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使人们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加贴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艺术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双重意义。

(2)从建筑艺术上来讲,普通建筑对于艺术的追求仅停留在简单舒适的层面上,而风景园林建筑无论是在建筑构思还是在创意设计上,都可谓独具匠心:在重视建筑功能的同时,强调构思和立意;在强调景观效果的同时,突出艺术的创意;并且其构思和创意始终都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讲究和谐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艺术过于单调,虽然简单明了,但过于小家子气,风景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色彩的冷暖、浓淡有明确的界定,而质感表现也加强了某些情调上的气氛,整体韵律以及均衡感都讲究和谐轻盈、相辅相成,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在建筑的设计与技术上,普通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复杂,无论是从建筑的选址、组合布局、与周围环境的景色搭配、设计尺寸与比例还是总体结构与形态,都不会有太复杂的要求,只要满足实际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较为复杂,也比较重要。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相地与选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不仅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要保护环境,选址做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问题。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简单,风景园林建筑的组合和布局千变万化、灵活多变,大体上可分为自然风景园林和建筑园林,并且在设计上讲究丰富的空间序列和层次结构,给人以灵动美。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还擅长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据环境的不同,能够渲染不同的气氛,做到和谐自然。风景园林建筑在结构和形态方面讲究相辅相成,时刻注意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建筑的结构与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尺寸和形态想协调。

4 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是在原来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的客观需要发展的一种新兴建筑类型,它不但能提供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场所,还满足了人们想贴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风景园林建筑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达进步,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建筑会得到普及,会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能够更多的贴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篇12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给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风景园林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释放了一些压力,放松了心情,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施工与养护技术是不能被忽略的,风景园林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师要合理的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努力为百姓设计出满意的风景园林景观,同时,在风景园林施工与养护技术方面,更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一、风景园林施工工程的特征

(一)较难把握工程质量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往往对施工的质量把控不到位,所以风景园林建筑工程师在设计方案起初就要对整个施工技术进行方方面面的考虑。在风景园林的施工设计过程中,要把施工要求与设计要点合起来一起考虑,并对附近的风景建筑、地质、地形做好估量,避免该风景园林建筑与附近的建筑出现不协调现象。风景园林的施工设计要根据整个建筑目标为基准,按照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合理进行设计,进而保证整个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施工材料价格没有统一标准

各地区风景园林建设使用的施工材料都有所不同,都存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施工材料的价格没有制定相同的标准,这极易导致工程造价出现偏差。用于建筑风景园林施工材料种类繁多,由于市场价格又具有差异性,所以这无疑在施工成本方面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不容易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而言,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所使用的大部分施工材料,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价方式和相同的价格标准,因此,这给风景园林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

(三)需要较长的养护管理时间

对于风景园林的养护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因为植物的生长状况受很大因素影响,景观效果好坏是由植被生长状况决定的,所以应该重点对植被进行养护,这也是风景园林管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风景园林建筑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较长的养护周期、繁琐的养护工作系统。此外还要定期做好景观原貌的维护工作、日常养护工作等。若在风景园林建筑落成后,不注意对其的养护,这会严重影响整个园区的景观效果,甚至还会加大养护成本与建筑成本。目前,我国的风景园林后期养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风景园区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又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其中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这些都会导致风景园区景观效果恶劣,同时又给风景园区的植被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二、风景园林设计、技术要点

(一)管理设计要点

风景园林管理设计要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工程设计的管理。风景园林的管理设计通常是整个工程核心环节,因此,如果想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效果,首先要有好的设计,设计师要经过科学的规划,才能提高风景园林的建筑质量。在管理设计中,质量管理环节至关重要,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一套严谨的质量管理条例,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设计人才队伍和施工管理人员团队,只有通过有效的组织施工,才能保障整个工程拥有更好的质量。二是选择适合风景园林的栽种植物。每种植物都拥有自己的生长周期、适合的生存环境、适合生长的气候,因此,在风景园林实施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选择适合本地栽种的植物,平衡本市的生态系统,降低植物的死亡率[2]。

(二)技术管理要点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技术的管理,合理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风景园林建筑事业的有序发展。在采用先进的技术过程中,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技术优先考虑,在施工前需要先检验新工艺,避免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规避施工成本的加重,使风景园林建筑是完全依照施工要求而建设。同时,在风景园林建筑的工艺过程中,还要编制一套质量监督措施,这样在施工前进行工艺检验是合理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工程进行监督,以保障施工的质量。此外,在风景园林建筑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力度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融入相应的政府管理,从而对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和运用情况给予全面的监督与管理[3]。

三、风景园林养护措施

(一)植物的养护措施

风景园林的建筑,就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但是,做好风景园林的养护措施,才是关键。只有风景园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园林中的植物要进行细致的养护。风景园林的植物的后期养护也非常重要,在植物后期养护中,要安排相关专业人员,权责划分明确,要持续性、有效性的进行后期养护,提高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与植物存活率 [4]。

(二)风景园林设施的养护措施

风景园林设施养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设备的养护,二是基础建筑设施的养护。如果风景园林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要对其做好养护工作,防止出现裂缝,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在养护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特征、结构特征等进行正确的养护。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的凝结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热造成的,而混凝土建筑物散热性不好,导致其结构内外有较大温差,所以出现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定期对其进行保养,进而保障其结构稳定。

结论: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设计,重点做好风景园林的养护工作,为城市建设更美观的风景园林建筑,进而让其在城市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毅君.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