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5-31 08:35:52

技能训练教案

技能训练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0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teaching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ing, ZHANG Yuemei

(Chemistry and Bioscience Schoo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Micro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kills of pedagogic student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are identified through som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a)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various equipment resources; b) Mastering and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 Enhanc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iles and writing of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s; d) Group members of the pedagogic students hav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role-playing; e)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in the supervisor of microteaching.

Key words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croteaching; pedagogic student; solutions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培养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首先提出了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微格教学提出以后,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了微格教学,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研究与实践。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基础上的,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②微格教学具有微型性、易控性、矫正性、研讨性和高效性的特征,③在培养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微格教学指导中,笔者就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亟待改进。

1 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微格教室偏少且设备老化

国内多数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有的可能更晚。这些微格教学的硬件设备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更新,但多数院校微格教室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各院校的师范生招生人数相较于上世纪末期则大幅增加。如西部一省属师范学院,2014年的师范生招生人数是2005年的两倍以上,微格教室的数量依然为四个,然而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关于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均在大三上学期,一个学期的训练人数在600人左右,即使所有的微格教室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满足。微格教室的设备更新较慢,设备陈旧,甚至在微格训练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无法使用的情况。

1.2 对微格教学认识不足

在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中,首先是打好微格教学理论基础,其后进行微格教案的设计和教学技能的训练。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个学生在单次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往往重点训练一到两个教学技能,讲授一小部分知识,④以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也有利于指导教师给予有的放矢性的指导和点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微格教学指导经验及其他师范院校同仁的交流,发现师范生在微格教案的设计中普遍存在教案内容贪大求全现象,往往把正常教学需要40分钟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10~15分钟的微格教案,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囫囵吞枣,为训练而训练,教学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1.3 训练机会较少

对于多数省属师范院校,微格教师多由教务处或教学设备管理中心等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按照不同院系的专业需要进行安排。然而,由于师范类专业的微格教学的课程安排几乎都在同一个学期,需要训练的班级和人数均较多,加之微格教室数相对较少,使得每个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训练机会仅有4~5次。因此,设定的教学训练技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难以保证每个单一教学技能达到训练目的,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教学技能训练。

1.4 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

微格教学是系统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指导教师会根据训练大纲设定每一次训练的技能目标,并引导学生从教案编写到讲授的全程开展技能训练。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在微格训练中的技能目标不明确,比如教案中明确指出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训练环节采用导入技能,但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未体现出该技能,甚至使用的是其他技能。笔者在日常训练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提问技能训练,学生在训练中要么不提问,要么自问自答,最终使得提问技能训练流于形式,也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1.5 微格教案设计不规范

在微格教学中,教案的编写是师范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技能、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知识正确传授给听课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准备过程。微格教学教案的产生是建立在微格教学设计基础之上的,以“设计”作指导,具体编写微格教学的计划。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案,它突出对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学生行为的先兆性估计以及时间的分配。在以往的微格训练指导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微格教案普遍存在编写不规范现象,如教案编写过于简单,教学设计缺少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的教案没有教学目标,有的未在教案中标注教学技能,而绝大多数教案都缺少时间分配。其实,标明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教案编写的最大特点,它要求受训者感知教学技能,识别教学技能并有效应用教学技能,突出体现微格教学以培训教学技能为中心的宗旨。因此,在微格教学训练中,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把教学技能经过组合就是课堂设计,而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决定各种技能的运用,这对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

1.6 角色扮演不到位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⑤在微格训练课堂中,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师范生并不能较好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仍然把自己看作大学生。比如,有的扮演教师角色的师范生在课堂上通常会说“咱们在大学里学了……”而对于扮演学生和评价者角色的师范生,有的在课堂上备课,有的回答问题用的是大学的知识。扮演各种角色的师范生难以进入模拟的教学情境之中,也就难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1.7 专业指导教师少且没有经过训练

目前,国内各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中从事微格教学的指导教师较少。在课程指导过程中,往往一个班级无论人数多少,均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由于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少,微格训练过程中的指导往往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而且评价和反馈不能及时进行。有的指导教师是学科教学论教师,有的是其他专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对微格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掌握不足,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由于多数指导教师缺乏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经验,难以在评价环节给予基于实际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建议。

2 相应建议

2.1 增加教育投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首先,增加教育投资,及时更换或者经常检修较老的设备,保证每个微格教室都能正常的工作。在对微格教室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对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硬件改造,使其既可以满足常规教学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微格教学训练的技术需要。其次,微格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调整各专业的微格教学训练时间,一方面增加了可训练时间,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微格教室资源每年都能够被充分利用。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优秀视频案例库,院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各专业指导教师对视频附加点评,并在局域网、课堂或课后供学生自由选看,也可以追加自己的观点和评价。⑥

2.2 提高师范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微格教学基本理论是开展微格教学必须掌握的依据。⑦目前,虽然师范院校在各专业的教师教育专业中开设了中学教学论课程,但是对于微格教学的定义、特点、步骤以及教案的设计等理论性内容涉及较少。师范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微格教学的理论,才能提高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教案和微格教学录像示范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2.3 加强和规范微格教案的编写

微格教学教案区别于一般教案的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设计”。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师范生应遵循以下要求:⑧(1)确定教学目标,即片断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本片断当中;(2)确定技能目标,即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灵活转换;(3)教学行为,即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讲授内容、要提问的问题、要列举的实例、演示或实验、课堂练习,以及师生活动等一一编写在教案内;(4)标明教学技能,即教案中标明哪个知识点、哪个教学环节应当运用哪种教学技能,对于多技能应用环节则要选其针对性最强的主要技能进行标明;(5)预测学生行为,即在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包括学生的观察、回答、讨论、活动等各个方面,并尽可能在教案之中注明,它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6)准备教学媒体,即教学中需要使用的教具、幻灯、图表、标本、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7)分配教学时间,即预先在教案中注明每个知识点需要分配的时间。学生在编写教案前,可以由指导教师提供示范微格教案,使得学生在熟悉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模拟微格教案的编写。微格教案完成之后,师范生首先自己检查一遍,再让同学检查,最后交给指导教师查阅。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使微格教案更加规范。

2.4 加强师范生的角色扮演意识

加强角色扮演,让师范生充分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首先,在微格训练之前,指导教师要向师范生强调每个师范生都有机会扮演教师、学生和评价者的角色,并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其次,在微格训练中,要不断转换各种角色,让师范生在微格训练中都能够体会到教师、学生和评价者的任务。

2.5 重视微格教学指导教师的培训

目前,多数师范院校内师范专业的学科教学论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有的学科没有专门的教学论教师,只能由专业课教师临时指导,但专业课教师对微格教学的理论、实施、评价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要想在短时间内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及有效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应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教育资源,对微格教学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微格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技能、评价方法的培训。同时,定期派送指导教师到基层中小学从事教学观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及课堂教学,不断积累中小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从而为师范生微格训练提供更为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课改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20113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王烈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微格教学的现状及建议[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

②⑧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③ 陈明林,张小平,涂传林,等.生物专业师范生职前培训中微格教学的应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

④ 王露.新建本科高校微格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

技能训练教案篇2

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教师的基本素质[1]。职教师资技能人才与一般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大区别在于,职教师资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理论、技能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提高教与学充分自我融合的能力,在充分吸收和掌握现有的职业技能操的同时,结合理论知识的难点,强化职业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当运用恰当的操作手段已经实现、完成了训练课题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转换操作方式并得到相同的训练效果,这便是职教师资在技能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平行置换”法或“舍近求远”法。

1.基础训练模块中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平行置换的案例。职业技能中的扎实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是职教师资职业技能提高的唯一出发点。对于首先接触的职业能力要素,往往会在受训者心中留存较长记忆,随着难度的递增会反复出现先前掌握的操作技能。当已有技能熟练掌握后,对后续实现同样目的、效果的新技能水平将会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我可以称之为前期技能影响因子。在训练及教学过程中,受训者根据习惯性选择原则会放大前期技能影响因子,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技能捷径。面对企业生产的实际环节,从业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高效、便捷的实施方案,而不会去舍近求远。这源于对多种技能操作方法的灵活掌握,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技能实现方法,是经过无数次反复的能力记忆所演变的。职教师资既然也是一般性职业技能训练的对象,同样会产生不同比例的前期技能影响因子。首先,在日常的技能训练中将一般性的实训任务有针对性的筛选,选取不同的操作方法来实现相同的训练效果。这样的目的是重点培养职教师资在应对多种不同的情况,选择更多种操作技能的应变能力。通过技能的平行置换,会使职教师资能够在实现相同效果的技能操作方法中灵活抉择。同样对不同操作方法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解决,能够在特定程度上缩短职教师资获取实践经验的周期。

2.多种职业技能实现方法的对比分析。不同的技能操作方法会有其特定的使用环境,在技能训练中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得到相同的训练结果,往往会伴随其中的部分操作方法有选取不当之嫌。这正是未加修改的训练项目,运用了技能平行置换教学法后给受训者带来的感官反应。将运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所得到的训练结果分析对比后,能够分析出受训者单一个体对前期技能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的重新制定训练计划,为后续的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3.改进现有训练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更为适宜的操作方式。为了使职教师资能够对多种技能操作方法灵活掌握,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技能手法,并具备将具体的操作过程演变成特定的教授能力,可以通过调整现有的实训项目来实现。首先在保证不弱化原有技能点的前提下,将同一训练项目调整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的效果,鼓励大家在训练中多讨论、多创新、多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各技能点的固有特点,明确自身各技能要素的薄弱环节,这样将会在不同情况下锻炼自身应对多种技术难题的能力。

(二)巧用教学方法,技能与讲授齐头并进

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乏各种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微格教学等课程的学习。但需要知晓,职教师资是否能够真正将正确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这一情况,指导教师需要下大力气,在现有的实训教学环节中灵活、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职教师资控制教授对象的学法等环节,使其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实现职业技能水平、教授水平同时提高。

1.案例教学法与研习的学法相结合。操作技能在学习前对所需理论知识、操作要领作出的提前研究、预习称之为研习。在教学案例实施之初将学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同学,使大家能够在案例进行前有先入为主的研习过程,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中并分别由受训者汇报、讲解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技能点,能够充分体现受训者的主体地位。指导教师仅仅将部分知识、技能操作中学生研习汇报的遗漏、重难点不透突出的部分加以强化。通过案例教学法与研习学法的相融结合,能够充分调动职教师资在职业技能训练中的思维方式、换位思考的转换,会以学生、教师的不同角度充分考虑所学知识、技能,将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2.项目教学法与技能展示的学法相结合。项目教学法中,针对该项目具体训练重、难点及实施方案是职教师资以小组为训练单元共同制定的。通过明确的实施方案,小组采用团队或个人训练的方式实现既定训练项目。项目教学法是团队协作、集体凝聚力、个人魅力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训练项目进行周密的教学安排,从中挑选出执行效果突出的小组或个人,推荐优秀产品、训练作品的完成团队或个人以展示、讲授的方式,向其他组介绍训练经验、学习心得,从而使大家在多个操作方式的不同优点中总结出更多、更有效的操作技巧。另外,优秀产品的展示,能使大家对自己技能的提高充满信心,设定目标继而努力实现。

3.情境教学法与总结分析的学法相结合。特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情境的设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就教学的具体过程,通常是以逼真的教学素材营造真实的工作目的,以逼真的训练环境、管理方法营造真实的训练环境,指导教师以逼真的工作部署,指导职教师资完成近似真实的工作产品。当实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在各个方面严格执行真实工作的各项要求,才能真正发现训练、学习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学生得到的真实感受,结合换位思考的分析方法,能够总结出自身技能水平所欠缺的真正原因,排除其他次要的干扰因素,从而锤炼自身过硬的职业技能。

(三)以不变的教学大纲制定机动灵活的教学任务

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许多职业院校所认可。但现如今,除培养了相对较高文化素质、理论知识外,使我们很难找到二十多年前技工学校一线工人培养模式的真正感觉。能够真正达到产训结合的培养方式,使高技能人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就首先需要从职教师资抓起。

1.将职教师资的职业技能要素重新划分,与生产实际渐进融合。产品生产与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很彻底的融合,原因在于产品追求的效益需要即刻显现,而技能人才的培养往往重在长期学习、训练后所达到的质量,两者有着一定层面上的矛盾。当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分时宜的引入产训结合的教学方式,将会使两个方面的效果均不理想,虎头蛇尾在所难免。针对产品生产的机动、灵活、具有时效性等特殊特征,将职业技能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划分,具有明显产品应用属性的训练技能点更细分化。当生产产品与技能训练不谋而合之时,教学团队需要迅速反应,分析、商讨产品中的技能点与训练中的重、难点结合的契合性,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实现进行产品与组织教学双轨运行。

2.教学计划的灵动机制要可控、可调、可监督。教学计划的快速响应是产训融合的关键,没有行之有效的灵活的教学方案制定计划,无法满足真实产品训练的效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调控制度同样会使教学、生产秩序混乱。在执行初期要渐进式的融合,在训练的关键点上尽量反复论证,通过实验性部分职教师资验证后再执行,这样通过几轮反复的教学尝试,会逐渐掌握各教学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实现质量可控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重人才培养的过程监控,适当调整技能鉴

定考核比重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是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的大背景下,其考核要点中的知识与技能考核比重一直被鉴定部门采用并执行。随着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采纳。在职教师资职业技能训练中开展过程监控、模块考核等教学创新设计,是完全符合今后一段时间内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旋律。

1.监控技能要点的掌握过程,将失误进行分类。技能的熟练掌握是要将陌生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在多次摸索中逐渐适应,进而形成一种能力趋势的过程。但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出现不同情况的失误。需要在职教师资中不断总结和客观评价错误出现的因素,将技能操作的失误进行分类。禁止出现的操作失误需要反复强调,在容易发生疏忽性失误的关键点要有明确、清晰的提示,保证在技能训练的整个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

2.以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为评判标准进行阶段性技能考核。实训教学开展中,职教师资首先针对技能的初始阶段选取技能的基础模块,开展产训结合的项目、案例职业能力训练。当对训练的完成情况作出评判时,要始终以产品质量作为衡量的标准,增强职教师资的质量意识。将当前教学模块训练内容的成绩评定,采用小的训练考核形式逐项测试,产品的质量以合格、不合格界定。当大部分技能模块考核产品合格后,可以进入拓展模块、自选模块的学习阶段,基础技能模块未能达标的则需要重新进入基础模块继续训练。基础模块合格后允许参加技能鉴定考核,这样就基本实现了强调技能训练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弱化了为了技能鉴定而最后制定针对性的单一应试型训练。经过教学的创新尝试,可以根据具体训练的开展过程、实施的效果逐渐改变技能鉴定考核的分值比重,提高职教师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监控的分值比重,对于职教师资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侧重技能掌握的细节分析,跟踪技能水平的相对提高幅度。通过各训练模块的阶段性考核,分析职教师资各能力要素的掌握情况。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技能点是职教师资很难掌握的、哪些是完成较好的项目。在将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及自身分别比对后,及时总结反馈,为后续的技能训练提供数据分析依据。通过实验性教学尝试后,详细的分析、对比培养职教师资的创新实训教学模式与普通实训教学训练后的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充分考量产训结合的项目、案例、过程监控的技能训练模式及产品质量标准的模块化考核评判方式运用的是否合理。

技能训练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09-03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二是通过系统的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其中微格教学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开发建立的,他们运用录音、录像等传统电教设备,对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造,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快速提高。但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在应用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提升、改造传统微格教学系统,建立一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微格教学训练模式,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

一、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特征

所谓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它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有目的、系统地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是师范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各项教学技能逐一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技能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突出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训练课题——微型化。就是把复杂的综合的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提问、演示、讲解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训。

2.技能行为——规范化。对每一单一技能进行训练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而且每一技能都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规范训练,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3.记录过程——声像化。进行技能训练时,对每一训练环节都借助于媒体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实时记录,为小组讨论和自评提供直观的现场资料,使受训者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真实的、客观的自我反馈信息,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还可利用其存储功能,经过一定阶段后再次视听音像带,对受训人员进行教学技能的再强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积累的大量教学声像素材,可编辑制作典型的微格教学片,构成微格教学系列教材,用于微格教学实录前的观摩及第二课堂学习。

4.观摩评价——及时化。参加训练的师范生和指导教师可借助于媒体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的记录资料,重放录像,及时地进行观摩和评议。

二、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优势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既吸收了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时空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自己其独特的优势。

1.提高了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既要应用各种常规电教媒体,又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更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为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设计和制作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锻炼的园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教学意识和现代教学能力效果明显。

2.增强了训练者自主学习的灵活性。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训练者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或教师宿舍等,通过校园网进行点播,随时随地地调用录像资料进行观摩、点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方便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反思,使得训练者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得以增强。

3.提供了训练者交流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都是在微格教学训练室进行,采用的是试讲—录像—重放录像—师生评价的单一模式。而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把录像资料存储在教学视频点播服务器中,师生可以进行非实时交流与评价。或也可以把录像资料刻录成光盘,随时进行观摩和评价。视频的回放和讨论不再仅仅局限于微格教学训练室,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都可以进行,这样既提高了微格教学训练室的利用率,也给训练者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信息。

4.提高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客观性。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实施评价有两点好处:其一参与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班级界限,师生可以就某个问题即时地在网上进行交流,这种非面对面式的“谈话”,更有益于真实意见的表白,使评价更趋客观;其二被评价者更能接收评价意见,可以冷静地去思考对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评价是对照着声像记录结果的,更直观、具体、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更客观、符合实际。我们还可以把大量评价数据输入计算机,从而构建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

5.扩大了技能训练的规模,提高训练效果。传统微格训练的一个缺陷是训练过程只能局限在固定的专门训练室,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场地、设备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固定教室观看音像资料和自己的教学过程,很难满足师范生技能训练的需求。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训练者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录像进行保存和观摩,从而扩大了训练范围,提高了训练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

(一)准备阶段

1.“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的建立。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扩大训练范围和影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即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标准化微格教学实验室设置。微格教学实验室通常由中心控制室、教学训练室和音像资料室或教学视频点播中心组成。微格教学训练室需要有较好的隔音条件,其面积20平方米左右。除配有常规的电教媒体外,还应配有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师教学控制平台、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机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并与校园网和Internet网联接。为了更好更全面对学生进行现代教学技能训练,可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实验室,模拟远程网络教学,以便为未来网络教学的需要提供支持。

(二)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目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计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编写教案。依据训练要求,师范生选取一段10分钟左右的试讲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3.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及时点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使学生能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登台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议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三)评价反馈阶段

学生试讲录制完成之后,要组织师生进行评议。师生评议可采用两种形式。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电教人员可及时播放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就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相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打破了班级界限、时间限制,也没有了身份上的差别,更有益于真实意见的提出,使被评价者接纳起来更容易,评价更趋客观和全面,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四)综合技能的形成阶段

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可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总之,网络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到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文献:

[1]周剑辉,丁芳.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7,(1).

[2]吴全洲.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2).

[3]杨建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教育的信息化,2010,(1).

技能训练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84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景川(1977-) 男,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

0 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作为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而高师学生教学技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高师生的素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学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一步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应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大多数高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安排在其它岗位做一些日常性工作。因此,高师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应受到高度重视。下面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措施及步骤。

1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导致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吸收者,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异地接受其他教师的授课。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除了向教师求助,还可以向网络上的其它学习者求助[1]。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使宏观事物微观化,微观事物宏观化。课堂的重难点应该先讲授,在学生有所体会、理解的前提下,再应用多媒体模拟。讲授是抽象的,模拟是形象的,多媒体突破难点的过程就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方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人性化,学生就会印象深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及地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角色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4)信息技术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的产生和资源库的创建使得教科书 (教材 )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非印刷材料的出现(如视盘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等),更重要的是不再受过去那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会更多地使用教学材料库、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唯一来源,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平台,支撑学习。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协商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学习的过程将会更加突显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享结果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责任制”等策略会在课堂上按需采用。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特点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爱伦(W.A11en)博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微格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我国学者黄晓东先生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微型教学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新的微格教学环境。传统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包括微格教学教室、主控室、观摩室等。传统微格教学实验室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训练时自由性受到了限制,他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反复的训练;二是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参训学生很难反复回放和观看自己的训练录像,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教学录像一般保存在教师或管理员手中,学生很难找到资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查询和评价很难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是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 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3],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了物质条件。

(2)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了新模式。传统微格教学训练的基本模式是:事前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提供示范、微型课、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等六大步骤,训练模式比较单一, 很多训练只是简单地重复,很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等基本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不再单纯使用现有模式, 而是采用各种模式和训练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教学过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跟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学技能训练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也就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被培训者既能训练各种设备的使用, 也能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自己创建和使用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上传电子作业等操作。讲课视频的存贮记录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硬盘存贮、刻录成光盘, 这样既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观看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我反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流程

根据流程图,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可将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分为以下4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1) 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既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2 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技能。训练的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培养学生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或制作课件。依据教学设计和训练的要求,学生选取一段15min左右的教学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进行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指导教师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价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价、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4] 。

3.3 评价反馈阶段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管理人员可及时再现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这时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交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3.4 教学技能整合阶段

由于传统微格教学是专门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的训练, 没有注意各项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单个技能平等对待,面面俱到,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对整堂课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对多技能的融合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单项技能的过程中要适当探索已经实践过的教学技能的优化组合,这样, 才能在整堂课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自如安排,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4 结语

信息技术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形成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不足,体现了学生主体认知建构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多数学生的及时指导, 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高了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也提高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6):9395.

技能训练教案篇5

为了丰富和提高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人员,故设计出技能培养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的实施,物理师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特点,增强专业意识,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1]。

(二)教学技能训练要求

1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效并且成功地改革。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原则

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范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物理学技能。也只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范生学到的教学技能变为自己的能力[2]。

3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

在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对学生碰到的问题作详细的指导。同时要合理安排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学环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2-4]。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为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做好准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采取灵活多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形式和方法

为了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技能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实习相结合,课上训练与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阶段集中训练与全程训练相结合等方法。训练过程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到快,由浅入深,要科学示范、具体指导、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分层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教学技能[5-6]。

(三)“多层次、立体化提升”教学技能培养新方案设计

所谓“多层次”是指物理师范生从大一到大四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技能训练。之所以从大一开始,目的是让刚入学的新生能尽受自己专业的特点,树立专业意识,调整从教的心理状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教学技能,进而确立今后努力的目标。所谓“立体化”是指教学技能训练从整体着眼,全面科学的安排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提高物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立体化”不同于一般平面模式的教学,而是构建一种科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训练后,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进行教育实习。师范生虽然已经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但还没有真正实践,所以教育实习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样可以让师范生锻炼教学技能,获得教学经历,最终提高教学技能。这个实习过程不同于以往的实习,要借鉴国外“以中小学为实习基地”的培养模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实习学校和本校的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实习生的教学进行指导。此培养方案将社会实践因素充分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环节形成三维立体模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此教学技能培养方案主要是注重从大一就要开始加强与渗透教师职业技能意识,再通过具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培养特点,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二物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案

(一)“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培养方案的提出

“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课堂教学培养方案如图所示。培养过程是首先对物理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学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而后编制教案,进行仿真教学来练习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做到同步训练、强化练习。最后教师检测评定,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修改教案再进行仿真教学,直至掌握课堂教学技能为止。

(二)“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方案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培养方案进行技能训练后,使物理师范生既能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与应用课堂教学所有技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教学,锻炼教学技能,获得教学经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提高各种教学技能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

(三)“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方案培养过程

1理论学习

在大三上学期给物理师范生开设《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心理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教材分析》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教学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如对教学技能概念的理解,明确教学技能分类,应该重点掌握的教学技能及这些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等,这为下一步教学技能训练奠定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描述的是教学的具体情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所达到的效果,包含着特有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处置方式,反映的是教师的行为、思想和感情。因此,案例教学在教育类课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3编写教案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编写教案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案也称“课时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四项内容。指导教师在给师范生指定教材时,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分析,以帮助师范生正确理解教材,从而结合教学技能进行备课。编写好的教案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基础,由此可知,教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4仿真教学

当教学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累后,就可以进行仿真教学。仿真教学是参与者在接近真实教学环境下扮演教师角色,以达到预期的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目的。它能够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教学条件,因此在师范生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仿真教学中每组要4~6人,由教师、学生、摄像人员组成。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和学生角色,每位学生每次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为了使“角色扮演”的效果更佳,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角色扮演之前,指导教师要向师范生说明有关角色扮演的要求。(2)在扮演角色中,除了执教者和学生外,减少其他无关人员,避免学生交头接耳,来回走动。任何人不要打断“教学”,让教师去处理教学中的麻烦,技术人员在拍摄中不能对教师提束缚条件。这样当师范生面对镜头时,以较少的紧张情绪集中精力进行讲课。(3)扮演教师者完全进入角色,按照自己备课计划,有控制、有步骤的实施教学。(4)扮演学生的要充分表现学生的特点,自觉进入特定情境。有时也可以以学生身份回答问题,也可以答错,以培训执教者的应变能力。

5检测评定,指导交流

教学评价是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及能力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与原先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比较。在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形成过程中,评价具有促进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的导向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由小组成员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每位成员都可以直率的提出意见,取长补短。这种评价不是简单的打分,也不是单看教学实践成绩的高低,而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反思

这里所说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日程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反思方式,包括讲课、听课、评课的反思。通过听课、评课、互相交流,了解其他师范生的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方法、教学艺术、课堂调控能力,观察他们如何把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实现教学目的。在平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上的得与失,提取其中精华为我所用,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7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形式,师范生基本上都能达到教学要求,但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必都达到同一个培训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师范生要有不同的训练目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拟定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当各项教学技能都经过训练并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要在再循环的过程中安排学习者进行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也只有对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最终形成教学能力。

三总结

要培养出适应现阶段课程改革要求的物理师范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科知识的发展,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总之,通过教学技能总体方案的设计,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发挥它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成为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意识和增强现代教学能力的新型师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弦章.当前师范教育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J].龙岩学院学报,2007(1).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9-55.

[3]李春密,王丽芳,李多.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师对教学技能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技能训练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131-02

传统的中文教学法课程,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师范生试教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师范生面对整节课复杂的教学,实习试教时难得要领。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师范生对教学技能课程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导致投入的精力不足,有的学生不肯在教学技能训练上投入大的精力。因此,尽管师范生掌握了一些关于教学的基本理论,但是往往对课堂教学,却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有必要加强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中文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

一、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难,使师范生可以从反馈系统中像一位观众那样来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反复训练、纠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熟练地掌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技能。目前,它在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格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理论发展和实际运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中,很快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使许多有经验的资深教师突破了教学所谓“高原期现象”,使教学水准更上一层楼。微格教学的理念核心是批评师范教育只重视理论灌输、轻视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态度与技能的培训,提倡对教师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进行大规模的实质性探讨。

提高训练的效果,必须掌握训练的策略。在训练策略上,第一,将复杂的技能进行分解训练;第二,每一训练步骤要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按照这种思路安排训练就可以化难为易,各个击破,有利于复杂技能的训练。根据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把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形成教学技能专题。对每一要素技能提出明确的要求,展示相关的示范材料,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据此对师范生进行训练,并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分类训练的策略易于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当每项简单的要素技能掌握之后,再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

为适应中文教法课程的改革,根据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把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分解成教学语言技能、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等七个教学技能专题,对中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

技能训练教案篇7

教师口语课程是培养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要摸索出一套适合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首先应该清楚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存在三大矛盾。

1.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矛盾

技能训练在教师口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理论学习起着指导作用。但在教师口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训的状况。原因有三:一是对教师口语课程的性质认识存在偏差。许多教师认为大学课程应更注重课程的学术水平,而对课程理论作具有深度与广度的阐释,正是学术水平的体现。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影响了教师口语课程的技能训练。大学教师的录用更注重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师范专业方向的教师,除少数专业,如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等,在录用时会注重技能水平外,其他学科录用教师时则更注重学术方面的能力,致使许多担任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技能指导和示范能力。因指导和示范不到位,更有些教师因担心示范与课程理论要求不一致,所以选择少示范甚至不示范,对学生技能指导也很难做到准确,技能训练往往被理论教学代替。有些大专院校甚至没有专职的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师,这门课程的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更是得不到保证。三是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高考是笔试。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几乎不上口语交际课。口语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大,学生进行教师口语技能训练时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内容繁多与学时偏少的矛盾

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每一大部分训练内容中又包含若干子训练内容。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的学时只有36节,平均一周2学时,这个课时量远远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课时量。课时量不足给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教师职业必备的一些职业技能,而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训练量呈正相关。每一项技能要让学生全员或者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运用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由于课时不够,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训练要求及各训练内容讲授给学生听,在课堂上很少或不对学生的训练进行指导,致使学生很难全部掌握这些技能,更谈不上技能掌握的质量了。

其次,由于课时量不足,教学内容被大量压缩,而删除什么、保留什么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因此这门课程虽然有国家教委制订的课程标准,却不能保证所有师范生在这门课程中接受同样的教育培训。

3.基础训练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比重难以把握的矛盾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内容有三大块: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部分内容中普通话训练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为基础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专业技能训练。但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将教师口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普通话训练上。

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对师范专业的学生普通话过级有硬性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对普通话训练都高度重视。二是普通话的训练点及训练要求明确、细致,教学比较易于把握。而教师教学、教育的职业口语,甚至基础训练板块中的一般口语要求却不甚明了。三是一般口语交际及教师职业口语都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的一般口语交际和职业口语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生成性,但许多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教学缺乏了解,致使训练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脱节,教学吃力且显得枯燥乏味,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多少会有一些回避实际训练的心理存在。

二、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

经过反复实践,教师口语课程“一条原则,两块训练内容,三种训练层面”的“一二三”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1.一条原则:精练的理论教学为指导,高质量的实践训练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口语课程是技能性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课程理论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理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精练的理论教学为指导,高质量的实践训练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顺应了课程的特点。

“精练的理论教学为指导”是指理论教学应本着不求系统、精深,但求有用的教学宗旨,不必过多纠缠定义、术语的解释,也不必追求呈现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教学主要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职业口语的一般性问题。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教师口语必备的基本理论。

教学口语、教育口语情境性很强,教学时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案例,以创设情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让师范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职业口语技巧训练。

2.两块训练内容:基础训练与职业口语训练

由于许多师范院校开设了专门的普通话训练课程,那么,教师口语课程可把普通话训练课程作为先导课程,中文专业的学生,现代汉语也应作为教师口语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教师口语课程中大幅度减少普通话训练时间,而将基础训练内容的重点放在朗诵和演讲方面,尤其是朗诵。因为朗诵中的重音、停连、节奏及语气、语调既是朗诵的基本技能,也是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提高朗诵技能对提高师范生口语表达技能有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在职业口语训练时,可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训练模块,在每个训练模块中创设教育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让师范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职业口语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对师范生的表现进行导向性点评,将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确保师范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保证在没有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师范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3.三种训练层面:单向表达,互动交流,个性语言风格形成

三种层面的训练呈现出一种由易到难、由用规则规范口语表达到自由发挥表达的顺序。三种层面的训练与两块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应对两块教学内容进行周密划分,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单向表达训练主要内容是一般口语训练和体态语训练。这一层面训练主要针对初上讲台的师范生,训练内容主要是朗诵和演讲,辅以普通话矫正。要求学生做到吐字清楚、音量合适,能根据需要把握好表达的重音、停连,正确调节语速、语气、语调。体态训练则要求做到规范、大方得体、亲切自然,与口语表达的内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层面的训练提高师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互动交流训练主要内容是职业口语。这一层面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创设虚拟的教育或教学语境。通过这一层面的训练培养师范生的语言选择能力、语言倾听能力和语言调控能力。语言选择能力要求师范生能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词句、表达方式和表达形式。语言倾听能力要求能以尊重的态度认真倾听,并能提取关键信息,以便于作出正确的回应。语言调控能力则是在倾听获取信息后,重新组织调节自己的表达,使教育教学语言更有针对性。

个性语言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口语艺术成熟的标志”。在长期的职业口语训练过程中逐渐引导师范生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和特点,致力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理性严谨型、幽默风趣型、温和亲切型、优美典雅型。

三、师范生技能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前有一个先期学习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师范生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陈述性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程序性知识。项目教学的实施是以这些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的。师范生技能培训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可分几个步骤进行:

1.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任务是课程目标的载体,项目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是否成功。在这一步骤中,师范生要完成对任务的理解:做什么,运用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什么目标。项目的设计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项目任务的实践性,设计时尽量使项目任务接近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任务;二是项目任务的综合性,要完成这个项目任务,师范生必须充分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三是项目任务完成中师范生的参与性,设计项目任务时师范生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将自己完全融入“教师”这一角色中,所有的教学设计均按教师教学的实际操作状况进行。

2.制订方案

根据前面所设计的项目要求,师范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订工作方案。由于师范生在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即使是完成同类型的任务,其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工作的进度都可能有不同。因此制订的方案不必要求一致,也不必预设标准方案,师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或教学方案。判定方案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是这一方案是否与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

3.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过程是开放性的。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范生必须像一名真正的教师那样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作一些提示或点拨。以上课这一项目任务为例,师范生的上课接近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上课时必须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程序性知识,上课所遇到的问题需要师范生独立解决,对方案实施完成后的评价则完全按照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评价。

技能训练教案篇8

关键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lJ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技能训练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对教师素质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也聚焦于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认识到,现在教师素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不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而在教学工作技能上。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者,教学技能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2009年,学校在师范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立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2011年建设和完善了微格教学实训室、音响演示媒体应用技能实训室、普通话技能实训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室、书法与板书设计实训室等技能实训室,为师范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环境。让师范生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实训,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新型教师提出的要求,为培养高起点的合格教师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微格教学手段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研究运用,已逐步完善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它在分项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技巧方面发挥增效的作用,为师范生毕业前夕能够形成和掌握较强的综合教育能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一、师范生微格教学实训中的现象

笔者从多年对在校各学科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实训中发现,他们在实训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况:

(1)教学目标不明确,导入繁琐冗长;

(2)提问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内容苍白无价值,自问自答;

(3)教态生硬,目中无人,望天打卦;

(4)背教案,包打天下,满堂灌,照本宣科;

(5)语言表达欠精炼,啰嗦,简单问题复杂化;

(6)过度紧张,思维混乱,词不达意;

(7)时间的分配前松后紧,导致草草收场。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训师范生没有做好微格教学实训课前准备。微格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在进行实训前,每位受训师范生必须都先要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每项教学技能的内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实训的目标、实训模式和评价方法。做到目标明确,胸有成竹,有备而来,才能有为而去。

二、微格教学实训的内涵

1.微格教学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University of Stanford)爱伦(Dwight Allen)教授首先提出“微格教学”,并将其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它的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2]。

2.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3]。在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把教学技能分为: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课堂教学、设计和批改作业、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等六类技能[4]。

3.微格教学实训

微格教学实训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它是一种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教学语言、板书板画、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教态变化、结课、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合作学习指导、思维指导等十二项基本技能,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研讨,以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对师范生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5]微格教学实训在本质上实际是一种师范生的练习环境,以少数的师范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是训练师范生、提高教学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旨在在这样的一种练习环境中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

三、师范生做好微格教学实训过程和措施

1. 事前的学习

微格教学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离开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微格教学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实现不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在微格教学训练前要学习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分析,学习者特点分析,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设计及实训教学技能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2.确定实训教学技能

每次微格教学实训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受训者首先应该清楚本次教学技能的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类型、应用原则和使用方。

3.提供示范

在实训前,通过录像或听课对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进行示范,使受训者明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示范可以是正面典型,也可利用反面典型,也可两种示范对照使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提高受训师范生对技能的形象感知,酝酿该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实训的方案,为编写实训课教案作准备。

4.编写教案

当实训的教学技能确定之后,受培训师范生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编写详细的教案。编写出教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同学间交流备课情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在我国学科教学中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评价五级水平。实训教案的教学目标制定应明确、具体,与训练教学技能有机结合,在训练过程中可观察和可测量评价。

(2)时间分配

微格教学技能实训是以分、秒,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设定明确的用时忌超时。

(3)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有板书、演示、讲授、提问等。训练教案中要把每一个环节的教师行为都要写清楚。现信息技术隔入课堂教学,教学演示媒体多种多样,如:实物模型展示、多媒体课件投影、音像播放等等演示手段。因此教师课堂演示行为更要细列出,训练前尤其要策划和准备好。

(4)掌握的技能要素。

每项实训教学技能都有不同作用、构成要素、类型和应用特点。受训师范生应明确、清晰地掌握实训环节中技能内涵。也就是说,在哪个教学阶段使用何种技能要素和教学手段都要一一注,不能有丝毫含糊之处。

(5)设计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有观察、回忆、回答、操作、活动等。受训者在教案设计时,要根据教学进度来估计出学生教学互动的反应行为,同时要考虑自己的课堂组织与应变措施。在微格教学实训中,教学行为和学学习行为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有效的培训成果。

5.微格教学实训

在微格教学实训室里,由十五位以下的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通过数字微格教学系统录制实训过程。受训者要先做一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然后按实训教案进行技能训练,时间一般为5-15分钟。 6.?反馈评价

微格教学实训的评价要求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节控制,及时改进和提高,缩小与目标的差距,是一种即时评价,又是一种诊断性评价。评价是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后当场进行或者通过观看录像进行的,通常是由师生共同参与,自我评估,相互评估,组间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估。以达到发扬成绩、找出差距、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总结经验的目的,全面地检测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从评价方法看,目前对教学技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6]。不论采用是定性还是定量进行微格教学实训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根据教学技能的作用、方法和要领来制定,每项评价指标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比较的、易于操作的、相互独立的。如表2示微格教学实训导入技能的评价指标表。

7.修改教案再次实训

若一次微格教学实训就达到了技能训练目标的受训者可以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反之,就要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出的问题,修正错误和修改教案,再次进入该技能的微格实训,直到掌握应用教学技能为此。

四、结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有为而去!当然微格教学不仅应用于教学技能培训也可结合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微格教学实训只是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微格教学实训不能代替教育实习基地和学校课堂教育锻炼,而只有是两者相互协调、补充方可取得最佳师范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幸东.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教程[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技能训练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80-01

皮划艇作为一种周期性的重复运动,需要运动员彼此协调用力,通过划桨的方式推动皮划艇的前进。对于皮划艇比赛而言,提高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关键在于确保运动员的舒展、节奏型以及充分用力。特别是在皮划艇器材的改进之后,在行走快速以及高频划桨的过程中,对于皮划艇运动员的力量、速度以及身体协调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当前我市皮划艇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1)皮划艇运动教练员群体的素质有待提升。皮划艇这一运动项目对于教练员的科技知识以及专业教学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皮划艇运动项目在我市体育项目中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因此教练员的专业教练能力、教练艺术以及科技知识水平不高,这就造成了皮划艇运动训练体系制定的不合理。

(2)皮划艇运动训练基地建设不完善。皮划艇运动训练对于自然条件、训练场地以及训练器材的要求都相对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市皮划艇运动训练受到经费支出的限制,在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器材购置、训练场地建设、技能诊断与医务监督康复设备的设置上还存在较多不完善的方面,这就造成了皮划艇运动训练难以满足科学训练的硬件需求,降低了皮划艇运动的训练效果。

(3)皮划艇训练方案制定不科学。当前我市皮划艇运动项目训练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上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训练中过多的重视多人配艇的训练内容,对于皮划艇运动员个人能力的训练不足;对于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市皮划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较低;在皮划艇的训练中对划桨技术感觉以及划桨效果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皮划艇运动员的每桨功率和每桨船艇前进距离较低。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我市皮划艇运动训练效果较差,影响力我市皮划艇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

2 皮划艇训练体系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提高皮划艇运动教练员群体的整体业务素质能力水平。对于皮划艇教练员,应该组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岗位培训,特别是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练,更应该在皮划艇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皮划艇运动业务知识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聘请一些经验丰富、比赛成绩显著的外籍教练作为教练队伍的补充,以此来带动我市皮划艇教练方法的改进,以提高皮划艇运动教练员的教练水平与教练能力,进而确保皮划艇运动训练体系的科学合理建设。

(2)针对当前由于财力投入不足所造成的皮划艇运动训练基地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体育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皮划艇运动项目的重要性,采取争取国家资金投入以及社会筹集等多种方式,增加皮划艇运动项目训练开展所必要的资金投入。同时皮划艇训练基地应该充分的发挥现有资金的使用潜力,重点将资金投入在训练器材设备的更新、科技服务经费投入以及出省或者出国训练比赛等项目上。此外,在训练基地的建设上,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可以与地方科研院所、医疗单位或者是与部队训练基地结合,提高训练设施以及科研服务的创建水平。

(3)建立科学的皮划艇运动训练体系。为了提高皮划艇运动项目训练的科学性,必须制定完善的皮划艇训练体系,首先应该依托专家以及科技研究机构作为皮划艇训练的技术支持,并明确皮划艇项目训练的目标定位,结合皮划艇运动项目的特征以及规律,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皮划艇运动员技术和训练诊断系统的建设,并按照优秀运动员的成才规律,针对皮划艇运动员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训练以及测试内容,编制教学训练大纲。

3 皮划艇运动项目科学训练具体实施策略

(1)强化速度的训练。皮划艇运动项目作为一项竞速项目,因此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应该特别重视速度的训练,特别是皮划艇的起航速度、途中速度、冲刺速度应该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将速度训练作为皮划艇运动训练的重心。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上,应该确保节奏的协调性,即确保起航速度、途中速度以及冲刺速度的合理性,同时强化对于冲刺速度的重点训练。

(2)有氧训练法与无氧训练法的有机结合。在皮划艇运动的供能形式上分析,皮划艇运动速度耐力以及力量耐力的周期性项目特点决定了项目运动的混合供能形式,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以有氧训练法作为基础,发展强化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对于有氧训练,可以采取中等速度连续划桨30~45 min的训练方式,将心率控制在2.5次/s左右,同时以3~4组作为一个周期,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供能。对于混合供能的训练,可以按照最大划桨速度的80%左右进行训练,练习时间可以控制在5~10 min左右,在这一阶段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2~2.8次/s,同样以3~4组作为一个周期,通过这种训练安排,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的混合供能。对于无氧供能的训练,主要是采取短主项距离的反复划、变速划等,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项目,来进行地乳酸以及耐乳酸的训练,重点提高皮划艇运动员的非乳酸供能系统能力。

(3)将技术训练与运动负荷训练有机结合。技术训练与运动负荷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上应该注重技术训练与运动负荷训练的两者有机结合。通过强化技术训练,来提高皮划艇运动员每一次划桨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对于皮划艇的推进效果。通过运动负荷训练,重点提高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在两者的结合训练的方式上,应该注意到皮划艇运动项目前进过程中具有动力非连续的特殊性,因此训练阶段应该以保持皮划艇高速动力,减小皮划艇划桨动作对于前进动力的消耗作为重点,通过提高皮划艇运动员的肌肉放松以及协调能力,实现前进动力输出的最大化。

4 结语

随着我市经济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能力水平以及身体素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如果在比赛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必须针对运动项目的实际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对于皮划艇项目的训练方案,则应该结合皮划艇项目运动对于运动员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的不同要求,有目的性的开展强化训练,通过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与体能水平,提升皮划艇运动训练的实际效果。

技能训练教案篇11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提供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微格教学运用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为毕业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教师工作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微格教学训练中常见的问题

    1.微格教学“新瓶装旧酒”

    微格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将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师范生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强调技能的分析示范、及时反馈及客观评价。然而实践中很多教师和同学既没有将教学技能分解,也没有重播录像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这样的微格教学训练没有发挥微格教学特有的训练功能,对学生而言不过是换了训练的地点并录像了而已。

    2.忽视分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规模小、参与性强,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评价技术科学合理,反馈及时、利于自我矫正,微小的心理负担等特点。而技能训练单一集中、训练目标明确是其突出特点。微格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培训的模式,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等,并规定每一项技能都必须是可描述、可观察和可培训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但在实际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学生并没有进行单一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往往是进行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过是将试讲时间缩短为巧分钟左右。

    5.微格教学中反馈不及时

    微格教学利用了现代视听设备作为课堂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教学技能的应用及表达教学内容和交流方法的优劣,可直接从记录中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得到的反馈信息不仅来自指导教师和听课的同伴,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信息,可以全面的看到本人上课的全过程,产生“镜像效应”。要实现这一效果首先要保证及时的反馈,当面给学生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人的技能学习是以反馈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强化的过程。而实践中很多教师让学生课后拷贝录像自己看,这样学生对自己教学中的表达缺陷或不良习惯性动作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也没有课堂上及时反馈留下的印象深刻。

    4.微格教学中忽视重教

    重教是微格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讨论评估的结果,试讲人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教案进行修改,对一课堂进行重新设计,进行重教。重教即是一个教学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也是对指导意见的检验。没有重教这一步骤,就不能算是微格教学。因为微格教学本身是一种练习情境,没重复的操作不是练习。而实践中,很过指导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就同一内容反复训练,训练内容也没有做出统一要求。这样学生每次试讲内容都不一样,上次存在的问题往往下次试讲的时候还是存在,因而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5.不会写微格教学教案

      按一般微格课堂教学的要求,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行为、体现的教学技能要素、教学媒体以及时间分配。很多学生在制定微格教学目标时要么将目标定得太大,不顾课堂实际情况;要么目标不细致、含糊笼统。有的学生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诸如板书、演示、讲授、提问等教学行为没有在教案中写清楚,导致教学中随意扩大或缩小预定行为范围。微格教学教案中学生的行为是教师备课中预想的学生行为。在备课中预想学生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学生备课往往一厢情愿,只顾自己怎样讲课,不注重对学生的组织与反应,结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冷场或偏离教学目标等现象,使得课堂教学失去控制。同时,很多学生微格教学教案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设计不具体、不明确,在教案中没有注明目前主要培训的技能要素,致使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不突出。

    二、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对微格教学的主要思想认识不够,并没有认识到微格教学是一种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培训教学技能的模式。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教学技能是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要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首先要使每一个教学技能达到优化,然后再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相互作用而形成教学的整体。在微格教学中,为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就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并确定为不同的教学技能,然后分别学习和训练。当每一个技能都掌握以后,再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然而很多师生只是认识了微格教学的外在形式缺乏对其本质思想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实践过程中的偏差。

    其次,忽视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微格教学通常包括事先的学习和研究一确定培训技能、编写教案一提供示范一微格教学实践几个环节。很多师生忽视了微格教学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事先的学习和研究”这一环节。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前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模拟教学之前应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分类、教学技能分类及教学设计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促进学习的迁移。正是由于忽视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导致实践中出现未分技能训练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再次,忽略了观摩微格教学片或进行现场示范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培训的技能的形象感知,在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前指导教师需提供具有“范例性”、“可模仿性”的教学示范片或教师现场示范。在观摩微格教学片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用暂停、重放等进一步说明。在观摩教学示范片或教师的现场示范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写教案作好准备。许多实验已经证明,视听并用的方法能使信息接受者获得大量的信息,比只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好得多。由于缺乏教学观摩,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也就未能很好理解微格教学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存在·些客观原因。例如大学里师生比严重失调,面对大量需要进行微格教学的学生,各学院仅仅靠专门从事学科教学论教学的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教研室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这些教师缺乏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并且.不了解中小学教学的发展情况,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指导,从而影响微格教学训练效果。又如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微格教室,但是相对众多需要训练的学生这些资源显得十分有限,微格实验室还需从数量和质量土进一步完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师生微格教学前的培训学习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应首先对微格教学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让指导教师认识到虽然微格教学是一种创设的练习情境,但它是真实的教学,有关教学的一切因素都能在微格教学中找到。同时,微格教学是普通教学的一种简化,他的班级规模的缩小,教学内容单一,授课时间缩短。微格教学强调摄像的重要性,认为录像能提供最直接、最直观的反馈,这是微格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强调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要根据培训者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他改进的可能性提供反馈和指导。其次,组织参加微格教学训练的学生学习微格教学目标分类、教学技能分类及教学设计等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微格教学的要求,从而在实践中能更好地实施。

    2.指导教师要在微格教学中提供示范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微格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指导教师一定要重视在微格教学中提供示范,组织学生观摩学习。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利用录相或实际角色扮演的方法对所要培训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片断;尽可能是侧重单个技能的运用,结合综合技能的运用。

    3.注重对学生微格教学教案的指导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指导教师在观摩教学示范片或教师的现场示范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益,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为编写教案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从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案。此外,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完成某个教学技能的教学后,针对教学中教师及同学提出的不足进一步修改教案,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4、微格教学中要注意反馈及时并进行反复训练

技能训练教案篇12

(1)语言法是指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学双方以语言为载体,组织教学、训练的活动,传授与掌握篮球教学、训练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的统称。语言法常用的方式方法有讲解法、指令法、提示法、讨论法、问答法等。(2)练习法是通过教师安排各种方式手段的实际教学、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发生符合篮球技、战术要求的适应性变化。它是人们达到教学、训练目的而经常采用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3)直观法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提供图像材料、实物等,让学生借助视觉形象来感知所要掌握的教学、训练内容,形成正确的表象,达到尽快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4)作业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理论题目、练习内容、技能操作等任务,学生个人或集体按要求按时完成,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理论、提高水平、发展技能的教学方法。作业法包括独立作业法、小组作业法和实习法。

2篮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

2.1技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技术可以分为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对手技术、抢篮板球技术等。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员运用各种脚步动作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的方法。如起动、跑、跳、急停、转身、等。这些技术动作有在进攻中运用,也有在防守中运用。移动是篮球技术、战术的基础,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靠移动技术来完成各种攻守任务。传球和接球是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力法,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其教学训练方法有:胸前传球;双手过顶传球;双手接球;单手接球四种。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时为了阻挡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专门动作的总称。防守训练的方法包括防无球队员和防有球队员。

2.2战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战术包括战术基本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快攻是指在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人数上造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或在人数相等以及人数少于对方的情况下,乘对方立足未稳,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快速进攻战术。发动快攻的时机:抢到防守篮板球时发动快攻;抢、打、断球,获球时发动快攻;掷界外球时,要想到发动快攻;跳球,获球后发动快攻。防守快攻是防守战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进攻转入防守的刹那间,快速有组织的制约对方的反击速度和破坏对方快攻路线的配合方法。一般来说,防守快攻的要点包括:(1)提高投篮命中率,拼抢篮板球。在比赛中投篮板球发动的高次数最多,所以提高投篮命中率来减少对方投篮板球的机会。(2)封第一传,堵接应。当对方控制了篮板球时,离持球队员最近的队员要迅速上前封堵,对手的传球路线,其他队员判断好接应点,阻挠对方接应第一传并有组织的退守。人盯人防守是指每个队员盯住一进攻队员,同时协助队员完成防守战术。这种战术的以盯人为主,明确分工,针对性强,有利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并且能提高责任感,这种方法机动灵活,易于根据对方进攻情况,及时调整防守部署,有效的控制对方进攻。区域联防是由攻转守时,队员退回后场,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所组成的全队防守战术。这种防守技术以球为主,随球转移。

3篮球教学与训练的能力培养

3.1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包括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编制教学文件能力方面,应着重于培养其制定教学大纲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的能力和编写教案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能力的培养,应当让学生了解教学进度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学进度的安排方法,懂得安排教学进度的要求,然后再在讨论和作业中练习编写教学进度。编写教案的能力是编制教学文件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了解教案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案的结构、懂得编写教案的要求,然后再在实践中锻炼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课教学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教学注重专项理论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重视磨练板书、掌握多媒体技术。实践课教学的能力,应注重从学生的示范、讲解、教法、纠错和组织方面着手培养。

友情链接